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务中的计算公式汇总.

实务中的计算公式汇总.

实务中的计算公式汇总.
实务中的计算公式汇总.

罗列了实务中的公式,特别复杂的已经自动过滤,★为个人综合考试概率和公式本身重要性第二篇第六章安全疏散

百人宽度指标

★★★★★

百人宽度指标是每百人在允许疏散时间内,以单股人流形式疏散所需的疏散宽度。

b t

A N

??=

百人宽度指标(式2-6-1)

式中:N——疏散人数(即100人);

t——允许疏散时间,min;

A——单股人流通行能力(平、坡地面为43人/min;阶梯地面为37人/min);b——单股人流宽度,0.55~0.60m。

第八章建筑防爆泄压面积计算★★★★

爆炸能够在瞬间释放出大量气体和热量,使室内形成很高的压力,为了防止建筑物的承重构件因强大的爆炸力遭到破坏,将一定面积的建筑构、配件做成薄弱泄压设施,其面积称为泄压面积。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其泄压面积宜按下式计算,但当厂房的长径比大于3时,宜将该建筑划分为长径比小于等于3的多个计算段,各计算段中的公共截面不得作为泄压面积:

3

2

10CV

A =(式2-8-1)

式中

A—泄压面积(㎡);V—厂房的容积(m3);

C—厂房容积为1000m3时的泄压比(㎡/m3)

最大爆炸压力计算★

对易爆建筑物在设计时需要有一个压力峰值的估算,作为确定窗户面积、屋盖轻重等的依据,使得易爆场所一旦发生燃爆能及时泄爆减压。Dragosavic 给出了最大爆炸压力计算公式:

(式2-8-2)

式中

△P—最大爆炸压力(kPa);

泄压系数,房间体积与泄

第三篇第四章水喷雾灭火系统

水雾喷头布置的基本原则是,保护对象的水雾喷头数量应根据设计喷雾强度、保护面积和水雾喷头特性,按水雾喷头流量计算公式3-4-1和保护对象水雾喷头数量计算公式3-4-2计算确定,水雾喷头的布置应使水雾直接喷射和完全覆盖保护对象,如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增加水雾喷头的数量;水雾喷头与保护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得大于水雾喷头的有效射程;水雾喷头、管道与电气设备带电(裸露)部分的安全净距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p

K q 10=(3-4-1)★★★

式中:q——水雾喷头的流量(L/min);

P——水雾喷头的工作压力(MPa);

K——水雾喷头的流量系数,取值由生产厂提供。

q

W

S N ?=

(3-4-2)

式中:N——保护对象的水雾喷头的计算数量;

S——保护对象的保护面积(㎡);

W——保护对象的设计喷雾强度(L/min·㎡)。

第九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一个探测区域内所需设置的探测器数量,不应小于式(3-9-1)的计算值:

S

K A

N ?=

(3-9-1)★★★★

式中:N:探测器数量(只),N 应取整数;

S:该探测区域面积(㎡);A:探测器的保护面积(㎡);

K:修正系数,容纳人数超过10000人的公共场所宜取0.7~0.8;容纳人数为2000~10000

人的公共场所宜取0.8~0.9,容纳人数为500~2000人的公共场所宜取0.9~1.0,其他场

第十章防排烟系统

2.排烟窗的有效面积应按式(3-10-1)计算,并符合以下规定:

2

10

020020]

2)/([T T gd T T C A C A T M C A b v v v v ?+=ρρ★

式中:

v A —排烟口截面积(㎡)0A —所有进气口总面积(㎡)

v C —排烟口流量系数(通常选定在0.5~0.7之间)0

C —进气口流量系数(通常约为0.6)

g —重力加速度(m/s2)

注:公式中

v v C A 在计算时应采用试算法。

自然排烟系统是利用火灾热烟气的热浮力作为为排烟动力,其排烟口的排放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烟气的厚度和温度,自然排烟系统的优点是简单易行,这里推荐采用比较成熟的英国防火设计规范的计算公式。

可开启外窗的形式有侧开窗和顶开窗。(思敏教育)侧开窗有上悬窗、中悬窗、下悬窗、平开窗和侧拉窗等。其中,除了上悬窗外,其他窗都可以作为排烟使用,如图3-10-6所示。在设计时,必须将这些作为排烟使用的窗设置在储烟仓内。如果中悬窗的下开口部分不在储烟仓内,这部分的面积不能计入有效排烟面积之内。在计算有效排烟面积时,侧拉窗按实际拉开后的开启面积计算,其他型式的窗按其开启投影面积计算,可见图3-10-6,用公式3-10-2计算:

Fp=Fc?Sinα

★★

式中:Fp—有效排烟面积,单位㎡;

Fc—窗的面积,单位㎡;α—窗的开启角度。

(1)当窗的开启角度大于70°时,可认为已经基本开直,排烟有效面积可认为与窗面积相等。对于悬窗,应按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对于侧推窗,应按垂直投影面积计算。

(2)当采用百叶窗时,窗的有效面积为窗的净面积乘以遮挡系数,根据工程实际经验,当采用防雨百叶时系数取0.6,当采用一般百叶时系数取0.8。

(3)当屋顶采用顶升窗时,其面积应按窗洞的周长一半与窗顶升净空高的乘积计算,但最大不超过窗洞面积(如图3-10-6-e);当外墙采用顶开窗时,其面积应按窗洞宽度与窗净顶出开度的乘积计算,但最大不超过窗洞面积

1.楼梯间或前室、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楼梯间:

2

1L L L j +=式(3-10-3)前室或合用前室:

3

1L L L s +=式(3-10-4)

式中:L —加压送风系统所需的总送风量(m3/s)

1L —门开启时,达到规定风速值所需的送风量(m3/s);

2L —门开启时,规定风速值下,其他门缝漏风总量(m3/s);

3

L —未开启的常闭送风阀的漏风总量(m3/s)。

根据气体流动规律,如果正压送风系统缺少必要的风量,送风口没有足够的风速,就难以形成满足阻挡烟气进入安全区域的能量。烟气一旦进入设计安全区域,将严重影响人员安全疏散。通过工程实测得知,(思敏教育)加压送风系统的风量仅按保持该区域门洞处的风速进行计算是不够的。这是因为门洞开启时,虽然加压送风开门区域中的压力会下降,但远离门洞开启楼层的加压送风区域或管井仍具有一定的压力,存在着门缝、阀门和管道的渗漏风,使实际开启门洞风速达不到设计要求。因此,在计算系统送风量时,对于楼梯间,常开风口,按照疏散层的门开启时,其门洞达到规定风速值所需的送风量和其他门漏风总量之和计算。对于前室,常闭风口,按照其门洞达到规定风速值所需的送风量以及未开启常闭送风阀漏风总量之和计算。一般情况下,经计算后楼梯间窗缝或合用前室电梯门缝的漏风量,对总送风量的影响很小,在工程的允许范围内可以忽略不计。如遇漏风量很大的情况,计算中可加上此部分漏风量。

2.门开启时,达到规定风速值所需的送风量应按以下公式计算:

1

1vN A L k =式(3-10-5)★★

式中:

k

A —每层开启门的总断面积(㎡);

v —门洞断面风速,当楼梯间机械加压送风、合用前室机械加压送风时,取

v=0.7m/s;当楼梯间机械加压送风、前室不送风时,门洞断面风速取v=1.0m/s;当前室或

合用前室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且楼梯间采用可开启外窗的自然通风方式时,通向前室或合用前室疏散门的门洞风速不应小于1.2(m/s);

N1—设计层数内的疏散门开启的数量;

最小清晰高度的计算

走道的最小清晰高度不应小于其净高的1/2,其他区域最小清晰高度应按以下公式计算:

H

H q ?+=1.06.1式(3-10-9)★★

式中:

q

H —最小清晰高度(m)

H

—排烟空间的建筑净高度(m)

火灾热释放量应按以下公式计算或查表3-10-6选取

2

t Q ?=α式(3-10-10)★★★★

式中:Q

—火灾热释放量(kW)

t —自动灭火系统启动时间(s)

α—火灾增长系数(按表3-10-7取值)(kW/s2)

第十三章建筑灭火器配置

计算单元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的计算

在确定了计算单元的保护面积后,应根据公式(3-13-1)计算该单元应配置的灭火器的最小灭火级别:

Q=

U

S

K

(式3-13-1)★★★★★

式中:Q:计算单元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A 或B);

S:计算单元的保护面积(㎡);

U:A 类或B 类火灾场所单位灭火级别最大保护面积(㎡/A 或㎡/B);

火灾场所单位灭火级别的最大保护面积依据火灾危险等级、火灾种类从表3-13-5或表

3-13-6中选取:

表3-13-5A类火灾场所灭火器的最低配置基准

危险等级严重危险级中危险级轻危险级单具灭火器最小配置灭火级别3A2A1A 单位灭火级别最大保护面积(㎡/A)5075100

表3-13-6B、C类火灾场所灭火器的最低配置基准

危险等级严重危险级中危险级轻危险级单具灭火器最小配置灭火级别89B55B21B 单位灭火级别最大保护面积(㎡/B)0.5 1.0 1.5

K:修正系数。修正系数值按表3-13-7的规定取值:

表3-13-7修正系数

计算单元K

未设室内消火栓系统和灭火系统 1.0

设有室内消火栓系统0.9

设有灭火系统0.7

设有室内消火栓系统和灭火系统0.5

可燃物露天堆场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

可燃气体储罐区

0.3

注: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网吧、商场、(思敏教育)寺庙以及地下场所等的计算单元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应在公式(3-13-1)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增加30%。

(六)计算单元中每个灭火器设置点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计算

计算单元中每个灭火器设置点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按公式(3-13-2)进行计算

Qe=N

Q

(式3-13-2)★★★★★

式中Qe:计算单元中每个灭火器设置点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A或B);

N:计算单元中的灭火器设置点数(个)。

(七)灭火器设置点的确定

每个灭火器设置点实配灭火器的灭火级别和数量不得小于最小需配灭火级别和数量的

计算值。计算单元中的灭火器设置点数依据火灾的危险等级、灭火器型式(手提式或推车式)按不大于表3-13-8或表3-13-9规定的最大保护距离合理设置,并应保证最不利点至少在1具灭火器的保护范围内:

表3-13-8A 类火灾场所的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m)

灭火器型式

危险等级

手提式灭火器

推车式灭火器

严重危险级1530中危险级2040轻危险级

25

50

表3-13-9B、C 类火灾场所的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m)

灭火器型式

危险等级手提式灭火器推车式灭火器严重危险级918中危险级1224轻危险级

15

30

注:①D 类火灾场所的灭火器,其最大保护距离应根据具体情况研究确定。②E 类火灾场所的灭火器,其最大保护距离不应低于该场所内A 类或B 类火灾的规定。

如果计算单元中配置有室内消火栓系统,由于消火栓的设置距离与灭火器设置点的距离要求基本相近,在不影响灭火器保护效果的前提下,(思敏教育)将灭火器设置点与室内消火栓设置合二为一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第五篇第四章

可燃物的状况及火灾荷载密度

可燃物的状况主要考虑可燃物的形状、分布、堆积密度、高度、含水率、可燃烧的类型或燃烧性能等。

建筑物内的火灾荷载密度用室内单位地板面积的燃烧热值表示,见公式5-4-2:

A

H G q i

i f ∑=

(式5-4-2)★★★

式中:

f

q -火灾荷载密度,MJ/㎡;

i

G -某种可燃物的质量,kg;

i

H -某种可燃物单位质量的发热量,MJ/kg;

A -着火区域的地板面积,㎡

(三)稳态火灾

对于稳态火灾,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火源的热释放速率始终保持一个定值。火灾发展过程中的充分发展阶段可以近似看成是稳态火灾。某些时候,为了简化计算,一般保守地设定火灾为稳态火灾,尤其是在进行排烟系统的计算时,这种方法可以为防排烟系统的设计提供相对保守的结果。(思敏教育)稳态火灾的火灾热释放速率可采用公式5-4-4计算:

c h m Q

=(式5-4-4)★★

其中:Q-稳态火灾的热释放速率,kW;

m

-燃料的质量燃烧速率,kg/s;hc-燃料的燃烧值,kJ/kg。

稳态火灾的热释放速率应该对应预期火灾增长的最大规模,因此稳态火灾的热释放速率也可以基于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第一个洒水喷头启动时的火灾规模。当评估探测系统或感温灭火系统(如自动喷淋)的反应时间时,不应采用恒稳态设定火灾。

(四)

2t 模型

2t 模型描述火灾过程中火源热释放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当不考虑火灾的初期点燃过

程时,可用公式5-4-5表示:

2t Q

?=α (式5-4-5)★★★★

式中:Q

-火源热释放速率,kW;

α-火灾发展系数,

200/t Q =α,kW/s2;t -火灾的发展时间,s;

0t -火源热释放速率MW 10=Q 时所需要的时间,s。

根据火灾发展系数α,火灾发展阶段可分为极快、快速、中速和慢速四种类型,表5-4-1给出了火灾发展系数α与美国消防协会标准中示例材料的对应关系。

人员的疏散过程与火灾探测、警报措施、人员逃生行为特性和运动等因素有关。必需疏散时间按火灾报警时间、人员的疏散预动时间和人员从开始疏散至到达安全地点的行动时间之和计算:

RSET=Td+Tpre+k×Tt(式5-4-40)★★★★★其中:Td—火灾探测报警时间,指从火灾发生到触发火灾探测与报警装置而发出报警信号,使人们意识到有异常情况发生,(思敏教育)或者人员通过本身的味觉、嗅觉及视觉系统察觉到火灾征兆的时间;

Tpre—疏散预动时间,指人员从接到火灾警报之后到疏散行动开始之前的这段时间,包括识别时间和反应时间;

Tt—疏散行动时间,指建筑内的人员从疏散行动到疏散结束所需要的时间;

k—安全系数,考虑到场景预测中的不确定性,需要考虑足够的安全余量,安全系数一般取1.5~2,采用水力模型计算时的安全系数取值,宜比采用人员行为模型计算时的安全系数取值要大。

采用人流量法,即设定人员在某个区域的平均停留时间,并根据该区域人员流量情况按以下公式计算瞬间时刻的楼内人员流量(称为人流量法):

人员数量=每小时人数×停留时间(s)(5-4-44)

根据研究结果得到了人员行走速度与人员密度之间的关系式,不同密度下人员在平面的步行速度可根据下式计算得出:

()D

=

4.1-

V226

.0

1

(式5-4-45)其中:V—人员步行速度,m·s-1;

D—人员密度,人·m-2。

不同密度下人员在楼梯行走速度的计算参见以下公式,其中系数K参见下表5-4-46。

()D

1-

=

V226

K

.0

工程施工常用计算公式修订稿

工程施工常用计算公式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工程施工常用计算公式各类钢材理论重量计算公式大全 1.钢板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长度(m)×宽度(m)×厚度(mm) 例:钢板6m(长)×(宽)×(厚) 计算:×6××= 2.钢管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外径-壁厚)×壁厚mm××长度m 例:钢管114mm(外径)×4mm(壁厚)×6m(长度) 计算:(114-4)×4××6= 3.圆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直径mm×直径mm××长度m 例:圆钢Φ20mm(直径)×6m(长度) 计算:20×20××6= 4.方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边宽(mm)×边宽(mm)×长度(m)× 例:方钢 50mm(边宽)×6m(长度) 计算:50×50×6×=(kg) 5.扁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边宽(mm)×厚度(mm)×长度(m)× 例:扁钢 50mm(边宽)×(厚)×6m(长度) 计算:50×5×6×= 6.六角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对边直径×对边直径×长度(m)× 例:六角钢 50mm(直径)×6m(长度) 计算:50×50×6×=102(kg) 7.螺纹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直径mm×直径mm××长度m 例:螺纹钢Φ20mm(直径)×12m(长度) 计算:20×20××12= 8.扁通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边长+边宽)×2×厚××长m? 例:扁通 100mm×50mm×5mm厚×6m(长) 计算:(100+50)×2×5××6= 9.方通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边宽mm×4×厚××长m? 例:方通 50mm×5mm厚×6m(长) 计算:50×4×5××6= 10.等边角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边宽mm×厚××长m(粗算)? 例:角钢 50mm×50mm×5厚×6m(长) 计算:50×5××6=(表为 11.不等边角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边宽+边宽)×厚××长m(粗算)? 例:角钢 100mm×80mm×8厚×6m(长) 计算:(100+80)×8××6=(表 其他有色金属 12.黄铜管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外径-壁厚)×厚××长m? 例:黄铜管 20mm×厚×6m(长) 计算:×××6= 13.紫铜管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外径-壁厚)×厚××长m? 例:紫铜管 20mm×厚×6m(长) 计算:×××6= 14.铝花板重量计算公式

最新几何图形计算公式汇总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C :周长 S :面积 a :边长、长 、底、上底、棱长 b: 宽 、下底 h: 高 d :直径 r :半径 V:体积 ) 1、长方形周长=(长+宽)×2 C=2(a+b) 长方形面积=长×宽 S=ab 2、正方形周长=边长×4 C = 4a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S = a×a = a 2 3、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s=ah 4、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h = 2s ÷a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5、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6、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2×圆周率×半径 C=лd=2лr d=C π r=C 2π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圆周率 S = πr 2 环形的面积=外圆的面积-内圆的面积 S 环=π(R 2-r 2) 7、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 长×4 + 宽×4 + 高×4 =(长 + 宽 + 高)×4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 = 2( ab + ah + bh )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 底面积×高 V=abh = sh 8、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表 = a×a×6 = 6a 2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底面积×高 V = a×a×a = a 3 = sh 9、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 侧=ch=πdh=2πrh 圆柱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s 表=s 侧+s 底×2 圆柱体积=底面积×高 V 柱 = sh =πr 2h 10、圆锥体体积=底面积×高×13 V 锥 = 13 sh = 1 3 πr 2h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C :周长 S :面积 a :边长、长 、底、上底、棱长 b: 宽 、下底 h: 高 d :直径 r :半径 V:体积 ) 1、长方形周长=(长+宽)×2 C=2(a+b) 长方形面积=长×宽 S=ab 2、正方形周长=边长×4 C = 4a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S = a×a = a 2 3、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s=ah 4、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h = 2s ÷a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5、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6、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2×圆周率×半径 C=лd=2лr d=C π r=C 2π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圆周率 S = πr 2 环形的面积=外圆的面积-内圆的面积 S 环=π(R 2-r 2) 7、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 长×4 + 宽×4 + 高×4 =(长 + 宽 + 高)×4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 = 2( ab + ah + bh )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 底面积×高 V=abh = sh 8、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表 = a×a×6 = 6a 2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底面积×高 V = a×a×a = a 3 = sh 9、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 侧=ch=πdh=2πrh 圆柱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s 表=s 侧+s 底×2 圆柱体积=底面积×高 V 柱 = sh =πr 2h 10、圆锥体体积=底面积×高×13 V 锥 = 13 sh = 1 3 πr 2h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考试理论试题 一选择题(40分,每一题1分) 1.下面选项是对信息的实质的理解和说明,其中错误的选项是________. A. 信息就是计算机的处理对象 B. 信息就是关于事物运动的状态和规律的知识 C. 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D. 信息就是人类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 2.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常用作获取学习资源的工具,人们常说,"因特网是知识的海洋".

建筑施工常用计算公式大全及附图

建筑施工常用计算公式大全及附图 工程量计算公式 (建筑物场地厚度在±30cm以内的挖、填、运、找平。) 1、平整场地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定额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外墙外边线每边各加2米以平方米面积计算。 2、平整场地计算公式 S=(A+4)×(B+4)=S底+2L外+16 式中:S——平整场地工程量; A—建筑物长度方向外墙外边线长度; B—建筑物宽度方向外墙外边线长度; S底—建筑物底层建筑面积; L外—建筑物外墙外边线周长。 该公式适用于任何由矩形组成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场地平整工程量计算。

点击>>工程资料免费下载 二、基础土方开挖计算 1、开挖土方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计算。 (2)定额规则:人工或机械挖土方的体积应按槽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槽底面积应以槽底的长乘以槽底的宽,槽底长和宽是指基础底宽外加工作面,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2、开挖土方计算公式 (1)清单计算挖土方的体积:土方体积=挖土方的底面积×挖土深度。(2)定额规则:基槽开挖:V=(A+2C+K×H)H×L。 式中:V—基槽土方量; A—槽底宽度; C—工作面宽度; H—基槽深度; L—基槽长度。. 其中外墙基槽长度以外墙中心线计算,内墙基槽长度以内墙净长计算,交接重合出不予扣除。

基坑开挖: V=1/6H[A×B+a×b+(A+a)×(B+b)+a×b]。 式中:V—基坑体积; A—基坑上口长度; B—基坑上口宽度; a—基坑底面长度; b—基坑底面宽度。 三、回填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1、基槽、基坑回填土体积=基槽(坑)挖土体积-设计室外地坪以下建(构)筑物被埋置部分的体积。 式中室外地坪以下建(构)筑物被埋置部分的体积一般包括垫层、墙基础、柱基础、以及地下建筑物、构筑物等所占体积 2、室内回填土体积=主墙间净面积×回填土厚度-各种沟道所占体积 主墙间净面积=S底-(L中×墙厚+L内×墙厚) 式中:底—底层建筑面积; L中—外墙中心线长度;

公路测量坐标计算公式

高速公路的一些线路计算 一、缓和曲线上的点坐标计算 已知:①缓和曲线上任一点离ZH 点的长度:l ②圆曲线的半径:R ③缓和曲线的长度:l 0 ④转向角系数:K(1或-1) ⑤过ZH 点的切线方位角:α ⑥点ZH 的坐标:x Z ,y Z 计算过程: y y ⑼y x x ⑻x αSsin y ⑺αScos x ⑹90 ααα⑸y x ⑷S 180n x y arctg α⑶l 3456R l l 40R l l y ⑵)K R 336l l 6Rl l (x ⑴Z 1Z 11111012 0200 040 49202503307 03 0+=+===-+=+=?+=+-=-= 说明:当曲线为左转向时,K=1,为右转向时,K=-1, 公式中n 的取值如下: ?? ? ??=<?? ? ??=>>1n 0y 0x 1n 0y 0x 2n 0y 0x 0n 0y 0x 00000000 当计算第二缓和曲线上的点坐标时,则: l 为到点HZ 的长度 α为过点HZ 的切线方位角再加上180° K 值与计算第一缓和曲线时相反 x Z ,y Z 为点HZ 的坐标 切线角计算公式:2Rl l β0 2 =

二、圆曲线上的点坐标计算 已知:①圆曲线上任一点离ZH 点的长度:l ②圆曲线的半径:R ③缓和曲线的长度:l 0 ④转向角系数:K(1或-1) ⑤过ZH 点的切线方位角:α ⑥点ZH 的坐标:x Z ,y Z 计算过程: y y ⑿y x x ⑾x αSsin y ⑽αScos x ⑼90α αα⑻y x ⑺S 180n x y arctg α⑹m Rsinα'y ⑸p]K )cosα'[R(1x ⑷34560R l 240R l 2l ⑶m 2688R l 24R l ⑵p Rπ)l -90(2l ⑴α'Z 1Z 11111012 0200 0004 5 23003 40 200+=+===-+=+=?+=+=+-=+ -=- == 说明:当曲线为左转向时,K=1,为右转向时,K=-1, 公式中n 的取值如下: ?? ? ??=<?? ? ??=>>1n 0y 0x 1n 0y 0x 2n 0y 0x 0n 0y 0x 00000000 当只知道HZ 点的坐标时,则: l 为到点HZ 的长度 α为过点HZ 的切线方位角再加上180° K 值与知道ZH 点坐标时相反 x Z ,y Z 为点HZ 的坐标

施工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施工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各类钢材理论重量计算公式大全,欢迎收藏哦! 1. 钢板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7.85 X长度(m)X宽度(m)X厚度(mm) 例:钢板6m(长)X 1.51m(宽)X 9.75mm厚) 计算:7.85X6X1.51 X9.75=693.43kg 2. 钢管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外径-壁厚)X壁厚mn X 0.02466 X长度m 例:钢管114mm外径)X 4mm壁厚)X 6m长度)计算:(114-4)X 4X0.02466X6=65.102kg 3. 圆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直径mrr X直径mn X 0.00617 X长度m 例:圆钢①20mm直径)X 6m(长度) 计算:20X20X 0.00617X6=14.808kg 4. 方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边宽(mm)X边宽(mm)X长度(m)X 0.00785 例:方钢50mm边宽)X 6m(长度) 计算:50X50X 6X0.00785=117.75(kg) 5. 扁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边宽(mm)X厚度(mm)X长度(m)X 0.00785 例:扁钢50mm边宽)X 5.0mm(厚)X 6m(长度) 计算:50X5X6X0.00785=11.7.75(kg) 6. 六角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对边直径X对边直径X长度(m)X 0.00068 例:六角钢50mm(直径)X 6m(长度) 计算:50X50X 6X0.0068=102(kg) 7. 螺纹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直径mrr X直径mn X 0.00617 X长度m 例:螺纹钢①20mm直径)X 12m低度) 计算:20X20X 0.00617X12=29.616kg 8. 扁通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边长+边宽)X 2X厚X 0.00785 X长m 例:扁通100mm X 50mm< 5mm厚X 6m(长) 计算:(100+50)X 2X 5X 0.00785X 6=70.65kg 9. 方通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边宽mm X4X厚X 0.00785 X长m 例:方通50mm< 5mm厚X 6m低) 计算:50X4X5X0.00785X 6=47.1kg 10. 等边角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边宽mm X厚X 0.015 X长m粗算) 例:角钢50mm< 50mn X 5 厚X 6m(长) 计算:50X5X0.015X 6=22.5kg(表为22.62) 11. 不等边角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路测量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 一、 方位角的计算公式 二、 平曲线转角点偏角计算公式 三、 平曲线直缓、缓直点的坐标计算公式 四、 平曲线上任意点的坐标计算公式 五、 竖曲线上点的高程计算公式 六、 超高计算公式 七、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 八、 标准差计算公式 一、 方位角的计算公式 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x 1:QD 的X 坐标 y 1:QD 的Y 坐标 x 2:ZD 的X 坐标 y 2:ZD 的Y 坐标 S :QD ~ZD 的距离 α:QD ~ZD 的方位角 2. 计算公式: ()()212212y y x x S -+-=

1)当y 2- y 1>0,x 2- x 1>0时:1 21 2x x y y arctg --=α 2)当y 2- y 1<0,x 2- x 1>0时:1 21 2360x x y y arctg --+?=α 3)当x 2- x 1<0时:1 21 2180x x y y arctg --+?=α 二、 平曲线转角点偏角计算公式 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α1:QD ~JD 的方位角 α2:JD ~ZD 的方位角 β:JD 处的偏角 2. 计算公式: β=α2-α1(负值为左偏、正值为右偏) 三、 平曲线直缓、缓直点的坐标计算公式 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U :JD 的X 坐标 V :JD 的Y 坐标 A :方位角(ZH ~JD ) T :曲线的切线长,23 22402224R L L D tg R L R T s s s -+??? ? ??+= D :JD 偏角,左偏为-、右偏为+

2. 计算公式: 直缓(直圆)点的国家坐标:X′=U+Tcos(A+180°) Y′=V+Tsin(A+180°) 缓直(圆直)点的国家坐标:X″=U+Tcos(A+D) Y″=V+Tsin(A+D) 四、 平曲线上任意点的坐标计算公式 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P :所求点的桩号 B :所求边桩~中桩距离,左-、右+ M :左偏-1,右偏+1 C :J D 桩号 D :JD 偏角 L s :缓和曲线长 A :方位角(ZH ~JD ) U :JD 的X 坐标 V :JD 的Y 坐标 T :曲线的切线长,23 22402224R L L D tg R L R T s s s -+??? ? ??+= I=C-T :直缓桩号 J=I+L :缓圆桩号 s L DR J H -+ =180 π:圆缓桩号

造价计算公式、工程量计算公式汇总

造价计算公式、工程量计算公式汇总 造价预算公式: 鉴于预算的这两个补充方面,有两种制定预算的基本方法: 预算执行实时控制 (1)定期预算:在这一预算中,为下一财政年度制订一个随时期推移而改动最少的计划。一般来说,每年度的预期总费用是按月、按要素成本的活动优势分摊在全年中的。这样月工资作为预期成本的1/12简单分摊在各个月份上,而销售的季节性波动,要求多一点关注营销和生产成本以及在波动的过程中成本的变化。 (2)连续(滚动)预算:在这一预算中,准备一个试验性的年度计划,其中第一个季度按月份详细准备,二、三季度的计划准备相对较为简略,而第四季度的计划只有一个大概轮廓,每月(或者也许是每季度)该预算都要通过增添下个月(或季度)所要求的详细情况来加以修订,并且加上一个新的月份(季度),以这种方式使计划向前延伸至一年,这种编制预算的程序图顺应环境的变化和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是非常理想的。因为它迫使管理人员不论处在当前财政年度的哪一阶段,都要不断为新的一年考虑具体的条件。 定期预算对于处在稳定行业的公司来说常常是令人满意的,因为这些公司可以对计划期间作出相对精确的预测。相反,在更为常见的由消费者需求不确定带来的某些不规则周期活动的情况下,滚动预算具有更大的价值。

预算造价公式 预算员必须掌握的钢筋计算公式 预算员应掌握的7条装饰工程计算规则和公式 最全面的手工算量钢筋公式,预算员还不赶紧收藏 水电安装预算10条救命公式 涨价预备费计算公式分析及选用 造价员都知道这些安装工程实用公式大全吗? 造价员算量公式经验总结 电力电缆的成本价格计算公式 安装工程计价表主要计算公式 3个公式就能调好综合单价,这是真的吗? 建筑物超高增加费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有哪些? ------------------------------------------------------------------------------------------ 工程量计算公式: 工程量是以自然计量单位或物理计量单位表示的各分项工程或结构构件的工程数量。自然计量单位是以物体的自然属性来作为计量单位。物理计量单位是以物体的某种物理属性来作为计量单位。如墙面抹灰以㎡为计量单位,窗帘合、窗帘轨、楼梯扶手、栏杆以m为计量单位,土石方以m为计量单位,钢筋、钢管、工字钢以kg为计量单位等。正确计算工程量,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计价以工程量为基本依据,因此,工程量计算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的准确性,以及工程建设的投资控制。

油藏工程常用计算方法

油藏工程常用计算方法

目录 1、地层压降对气井绝对无阻流量的影响及预测 (3) 2、利用指数式和二项式确定气井无阻流量差异性研究 (3) 3、预测塔河油田油井产能的方法 (3) 4、确定气井高速湍流系数相关经验公式 (4) 5、表皮系数分解 (4) 6、动态预测油藏地质储量方法简介 (5) 6.1物质平衡法计算地质储量 (5) 6.2水驱曲线法计算地质储量 (7) 6.3产量递减法计算地质储量 (8) 6.4Weng旋回模型预测可采储量 (9) 6.5试井法计算地质储量 (10) 7、油井二项式的推导及新型IPR方程的建立 (15) 8、预测凝析气藏可采储量的方法 (15) 9、水驱曲线 (16) 9.1甲型水驱特征曲线 (16) 9.2乙型水驱特征曲线 (17) 10、岩石压缩系数计算方法 (17) 11、地层压力及流压的确定 (18) 11.1利用流压计算地层压力 (19) 11.2利用井口油压计算井底流压 (19) 11.3利用井口套压计算井底流压 (20) 11.4利用复压计算平均地层压力的方法(压恢) (22) 11.5地层压力计算方法的筛选 (22) 12、A RPS递减分析 (23) 13、模型预测方法的原理 (24) 14、采收率计算的公式和方法 (25) 15、天然水侵量的计算方法 (25) 15.1稳定流法 (27) 15.2非稳定流法 (27) 16、注水替油井动态预测方法研究 (34) 17、确定缝洞单元油水界面方法的探讨 (38)

1、地层压降对气井绝对无阻流量的影响及预测 如果知道了气藏的原始地层压力i p 和其相应的绝对无阻流量*AOF q ,就可以用下式计算不同压力R p 下的气井绝对无阻流量:()2 *i R AOF AOF p p q q =。 2、利用指数式和二项式确定气井无阻流量差异性研究 指数式确定的无阻流量大于二项式确定的无阻流量,且随着无阻流量的增大两者差别越明显。当无阻流量小于50万时,两者相差不大。 3、预测塔河油田油井产能的方法 油井的绝对无阻流量:??? ? ? -=25.2b R o AOF FEp p J q (流压为0) 。 o J -采油指数,? ?? ? ??+-= S r r B Kh J w e o o o 5.0ln 543.0μ;R p -平均地层压力(关井静压),MPa ; FE -流动效率,wf R p p mS FE -- =87.01; o o o Kh B q m μ12.2= 。 油嘴产量公式一(类达西定理推导):()h t o p p cd q -=2 油嘴产量公式二(管流推导):h t o p p ad q -=2 油嘴产量公式三(试验+经验):5 .02GOR d bp q t o = t p -油压,MPa ;h p -回压,MPa ;d -油嘴,mm ;GOR -气油比,m 3/m 3。参 数c ,a 和b 可以通过拟合得到。

测量计算方法

全站仪测量计算方法 1、水平角计算 [(目标点盘右读书-后视点盘右读书)+目标点盘左读数]÷2=测点水平角αβγ 注:①若α-β为负,则加360° ②若计算出的水平角有小数点,则“偶舍奇进” 如:α-β=205°11′54″γ=205°11′55″ (α-β)+γ/2=205°12′4.5″→取205°12′4″ α-β=179°55′15″γ=179°55′16″ (α-β)+γ/2=179°55′15.5″→取179°55′16″ 2、方位角计算 已知A-B的方位角,测站B上观测的左角(即B的水平角),则B-C的方位角推算公式如下: B-C的方位角=A-B的方位角+测站B的左角 其中,难点在于计算时加减180°的判断,其判断流程如下: (1)(A-B的方位角+测站B的左角)结果是否小于180°? ①是结果小于180°:则B-C的方位角=A-B的方位角+测站B处的左角+180° ②否结果大于180°:这有两种情况:即(A-B的方位角+测站B的左角-180°)结果是否大于360°? a、是结果大于360°:则B-C的方位角=A-B的方位角+测站B的左角 -180°-360° b、否结果小于360°:则B-C的方位角= A-B的方位角+测站B的左角 -180° 3、坐标增量的计算 横坐标增量△X=cosα×s 纵坐标增量△Y=sinα×s (其中:α为所对应点的方位角,S为所测出的平距) 4、高差(△h)的计算 上山: (注:α为垂直角,L为斜距,i为棱镜点上高,i1为仪器点上高,M为棱镜下高,M1为仪器点下高,所测出的高差为h。) 顶:△h=sinα×L+i-i1△h=h+i-i1

施工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施工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1.钢板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7.85×长度(m)×宽度(m)×厚度(mm) 例:钢板6m(长)×1.51m(宽)×9.75mm(厚) 计算:7.85×6×1.51×9.75=693.43kg 2.钢管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外径-壁厚)×壁厚mm×0.02466×长度m 例:钢管114mm(外径)×4mm(壁厚)×6m(长度) 计算:(114-4)×4×0.02466×6=65.102kg 3.圆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直径mm×直径mm×0.00617×长度m 例:圆钢Φ20mm(直径)×6m(长度) 计算:20×20×0.00617×6=14.808kg 4.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边宽(mm)×边宽(mm)×长度(m)×0.00785 例:钢50mm(边宽)×6m(长度) 计算:50×50×6×0.00785=117.75(kg)

5.扁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边宽(mm)×厚度(mm)×长度(m)×0.00785 例:扁钢50mm(边宽)×5.0mm(厚)×6m(长度) 计算:50×5×6×0.00785=11.7.75(kg) 6.六角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对边直径×对边直径×长度(m)×0.00068 例:六角钢50mm(直径)×6m(长度) 计算:50×50×6×0.0068=102(kg) 7.螺纹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直径mm×直径mm×0.00617×长度m 例:螺纹钢Φ20mm(直径)×12m(长度) 计算:20×20×0.00617×12=29.616kg 8.扁通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边长+边宽)×2×厚×0.00785×长m 例:扁通100mm×50mm×5mm厚×6m(长) 计算:(100+50)×2×5×0.00785×6=70.65kg

三角高中程测量的计算公式

三角高程测量的计算公式 如图6.27所示,已知A点的高程H A,要测定B点的高程 H B,可安置经纬仪于A点,量取仪器高i A;在B点竖立标杆,量取其高度称 为觇 B 标高v B;用经纬仪中丝瞄准其顶端,测定竖直角α。如果已知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 (如全站仪可直接测量平距),则AB两 点间的高差计算式为: 如果当场用电磁波测距仪测定两点间的斜距D′,则AB两点间的高差计算式为: 以上两式中,α为仰角时tanα或sinα为正,俯角时为负。求得高差h AB以后,按下式计算B 点的高程: 以上三角高程测量公式(6.27)、(6.28)中,设大地水准面和通过A、B点的水平面为相互平行的平面,在较近的距离(例如200米)内可 以认为是这样的。但事实上高程的起算面——大地水准面是一曲面,在第一章1.4中已介绍了水准面曲率对高差测量的影响,因此由三 角高程测量公式(6.27)、(6.28)计算的高差应进行地球曲率影响的改正,称为球差改正f1,如图6.28(见课本)所示。按(1.4)式: 式中:R为地球平均曲率半径,一般取R=6371km。另外,由于视线受大气垂直折光影响而成为一条向上凸的曲线,使视线的切线方向向 上抬高,测得竖直角偏大,如图6.28所示。因此还应进行大气折光影响的改正,称为气差改正f2,f2恒为负值。 图6.23 三角高程测量

图6.24 地球曲率及大气折光影响 设大气垂直折光使视线形成曲率大约为地球表面曲率K倍的圆曲线(K称为大气垂直折光系数),因此仿照(6.30)式,气差改正计算公式 为:

球差改正和气差改正合在一起称为球气差改正f,则f应为: 大气垂直折光系数K随气温、气压、日照、时间、地面情况和视线高度等因素而改变,一般取其平均值,令K=0.14。在表6.16中列出水 平距离D=100m-200m的球气差改正值f,由于f1>f2,故f恒为正值。 考虑球气差改正时,三角高程测量的高差计算公式为: 或 由于折光系数的不定性,使球气差改正中的气差改正具有较大的误差。但是如果在两点间进行对向观测,即测定h AB及h BA而取其平均 值,则由于f2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而高差h BA必须反其符号与h AB取平均,因此f2可以抵消,f1同样可以抵消,故f的误差也就不起 作用,所以作为高程控制点进行三角高程测量时必须进行对向观测。

最新工程测量计算公式总结

工程测量计算公式总 结

工程量计算 土建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公式汇总 平整场地: 建筑物场地厚度在±30cm以内的挖、填、运、找平. 1、平整场地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定额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平整场地计算方法 (1)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 (2)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 3、注意事项 (1)、有的地区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按外墙外皮线外放2米计算。计算时按外墙外边线外放2米的图形分块计算,然后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或者按“外放2米的中心线×2=外放2米面积” 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这样的话计算时会出现如下难点: ①、划分块比较麻烦,弧线部分不好处理,容易出现误差。 ②、2米的中心线计算起来较麻烦,不好计算。 ③、外放2米后可能出现重叠部分,到底应该扣除多少不好计算。 (2)、清单环境下投标人报价时候可能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计算平整场地的工程量,每边外放的长度不一样。 大开挖土方 1、开挖土方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计算。 (2)、定额规则:人工或机械挖土方的体积应按槽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槽底面积应以槽底的长乘以槽底的宽,槽底长和宽是指混凝土垫层外边线加工作面,如有排水沟者应算至排水沟外边线。排水沟的体积应纳入总土方量内。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 2、开挖土方计算方法 (1)、清单规则: ①、计算挖土方底面积: 方法一、利用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垫层外皮的面积。外墙外边线到垫层外边线的面积计算(按外墙外边线外放图形分块计算或者按“外放图形的中心线×外放长度”计算。) 方法二、分块计算垫层外边线的面积(同分块计算建筑面积)。 ②、计算挖土方的体积:土方体积=挖土方的底面积*挖土深度。 (2)、定额规则: ①、利用棱台体积公式计算挖土方的上下底面积。 V=1/6×H×(S上+ 4×S中+ S下)计算土方体积(其中,S上为上底面积,S中为中截面面积,S下为下底面面积)。如下图 S下=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挖土底边线的面积(包括工作面、排水沟、放坡等)。 用同样的方法计算S中和S下 3、挖土方计算的难点 ⑴、计算挖土方上中下底面积时候需要计算“各自边线到外墙外边线图”部分的

建筑行业所有计算公式大全及附图

建筑行业所有计算公式大全及附图 全套计算规则 一、平整场地:建筑物场地厚度在±30cm以内的挖、填、运、找平。 1、平整场地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定额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外墙外边线每边各加2米以平方米面积计算。 2、平整场地计算公式 S=(A+4)×(B+4)=S底+2L外+16 式中:S———平整场地工程量;A———建筑物长度方向外墙外边线长度;B———建筑物宽度方向外墙外边线长度;S底———建筑物底层建筑面积;L外———建筑物外墙外边线周长。 该公式适用于任何由矩形组成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场地平整工程量计算。 二、基础土方开挖计算 1、开挖土方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计算。 (2)、定额规则:人工或机械挖土方的体积应按槽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槽底面积应以槽底的长乘以槽底的宽,槽底长和宽是指基础底宽外加工作面,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 2、开挖土方计算公式: (1)、清单计算挖土方的体积:土方体积=挖土方的底面积×挖土深度。 (2)、定额规则:基槽开挖:V=(A+2C+K×H)H×L。式中:V———基槽土方量;A———槽底宽度;C———工作面宽度;H———基槽深度;L———基槽长度。. 其中外墙基槽长度以外墙中心线计算,内墙基槽长度以内墙净长计算,交接重合出不予扣除。 基坑开挖:V=1/6H[A×B+a×b+(A+a)×(B+b)+a×b]。式中:V———基坑体积;A—基坑上口长度;B———基坑上口宽度;a———基坑底面长度;b———基坑底面宽度。 三、回填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1、基槽、基坑回填土体积=基槽(坑)挖土体积-设计室外地坪以下建(构)筑物被埋置部分的体积。 式中室外地坪以下建(构)筑物被埋置部分的体积一般包括垫层、墙基础、柱基础、以及地下建筑物、构筑物等所占体积 2、室内回填土体积=主墙间净面积×回填土厚度-各种沟道所占体积 主墙间净面积=S底-(L中×墙厚+L内×墙厚) 式中:底———底层建筑面积;L中———外墙中心线长度;L内———内墙净长线长度。 回填土厚度指室内外高差减去地面垫层、找平层、面层的总厚度,如右图: 四、运土方计算规则及公式: 运土是指把开挖后的多余土运至指定地点,或是在回填土不足时从指定地点取土回填。土方运输应按不同的运输方式和运距分别以立方米计算。 运土工程量=挖土总体积-回填土总体积 式中计算结果为正值时表示余土外运,为负值时表示取土回填。 五、打、压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 1、打预制钢筋混凝土桩的体积,按设计桩长以体积计算,长度按包括桩尖的全长计算,桩尖虚体积不扣除。计量单位:m3,体积计算公式如下: V=桩截面积×设计桩长(包括桩尖长度) 2、送钢筋混凝土方桩(送桩):当设计要求把钢筋砼桩顶打入地面以下时,打桩机必须借助工具桩才能完成,这个借助工具桩(一般2~3m长,由硬木或金属制成)完成打桩的过程叫“送桩”。计算方法按定额规定以送桩长度即桩顶面至自然地坪另加0.5米乘以横截面积以立方米计算,计量单位:m3,公式如下:

2018一建经济常用计算公式汇总

1.单利计息模式下利息的计算: It=P×i单 2.复利计息模式下利息的计算: It=i×Ft-1 ★对于利息来说,更为重要的计算思路,为I=F–P。 3.一次支付终值的计算: F=P(1+i)n[F=P(F/P,i,n)] ★现值系数与终值系数互为倒数。 4.已知年金求终值: ★逆运算即为求偿债基金。 5.已知年金求现值: ★逆运算即为求等额投资回收额 6.名义利率r和计息周期利率i的转换: i=r/m 7.计息周期小于或(或等于)资金收付周期时的等值计算(按计息周期利率计算)。 技术方案经济效果评价 1.总投资收益率 ★分母的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贷款利息和全部流动资金。注意和总投资的区别(生产性建设项目包括建设投资和铺底流动资金)。 2.资本金净利润率 ★分子的净利润=税前利润-所得税=息税前利润-利息-所得税;分母为投资方案资本金。 3.投资回收期 ★记住含义即可,现金净流量补偿投资额所需要的时间。 4.财务净现值 ★记住含义即可,现金流量的折现和(流出带负号)。 5.财务内部收益率 ★记住含义即可,现金流量现值之和等于零的折现率,即财务净现值等于零的折现率。 6.基准收益率的确定基础 ★作为基准收益率确定的基础,是单位资金成本和单位投资机会成本中的高者。

7.基准收益率的计算 ★影响基准收益率的因素有机会成本、资金成本、风险和通货膨胀等因素。 8.借款偿还期 ★表明可以作为偿还贷款的收益(利润、折旧、摊销及其他收益)用来偿还技术方案投资借款本金和利息所需要的时间。 9.利息备付率(ICR) ★已获利息倍数各年可用于支付利息的息税前利润(EBIT)与当期应付利息(PI)的比值。 10.偿债备付率(DSCR) ★各年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EBITDA-TAX)与当期应还本付息金额(PD)的比值。如果企业在运行期内有维持运营的投资,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应扣除维持运营的投资。 技术方案的不确定性分析 1.总成本的计算: 总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单位变动成本×产销量+固定成本 2.量本利模型的核心公式: 利润=单价×产销量-单位产品税金×产销量-单位变动成本×产销量-固定成本 ★这个公式非常重要,对于计算盈亏平衡点,保本点,目标利润的产销量等,都可以用该公式进行推导,教材中的其他类似公式就不必死记硬背了。 3.敏感度系数: SAF=(△A/A)/(△F/F)=分析指标的变动率/影响因素的变动率 ★敏感程度大小排序标准:敏感度系数绝对值由高到低排列。 技术方案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1.流动资金的投入: 流动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2.总成本费用的计算: 总成本费用=外购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费+工资及福利费+修理费+折旧费+摊销费+利息支出+其他费用 3.经营成本的计算 经营成本=总成本费用-折旧费-摊销费-利息支出

工程测量计算公式总结

工程测量计算公式总结 土建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公式汇总平整场地: 建筑物场地厚度在30cm以内的挖、填、运、找平、1、平整场地计算规则(1)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2)定额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平整场地计算方法(1)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2)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 3、注意事项(1)、有的地区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按外墙外皮线外放2米计算。计算时按外墙外边线外放2米的图形分块计算,然后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或者按“外放2米的中心线2=外放2米面积” 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这样的话计算时会出现如下难点:①、划分块比较麻烦,弧线部分不好处理,容易出现误差。②、2米的中心线计算起来较麻烦,不好计算。③、外放2米后可能出现重叠部分,到底应该扣除多少不好计算。(2)、清单环境下投标人报价时候可能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计算平整场地的工程量,每边外放的长度不一样。大开挖土方 1、开挖土方计算规则(1)、清单规则: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计算。(2)、定额规则:人工或机械挖土方的体积应按槽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槽底

面积应以槽底的长乘以槽底的宽,槽底长和宽是指混凝土垫层外边线加工作面,如有排水沟者应算至排水沟外边线。排水沟的体积应纳入总土方量内。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 2、开挖土方计算方法(1)、清单规则:①、计算挖土方底面积:方法 一、利用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垫层外皮的面积。外墙外边线到垫层外边线的面积计算(按外墙外边线外放图形分块计算或者按“外放图形的中心线外放长度”计算。)方法 二、分块计算垫层外边线的面积(同分块计算建筑面积)。 ②、计算挖土方的体积:土方体积=挖土方的底面积*挖土深度。(2)、定额规则:①、利用棱台体积公式计算挖土方的上下底面积。V=1/6H(S上+4S中+ S下)计算土方体积(其中,S上为上底面积,S中为中截面面积,S下为下底面面积)。如下图S下=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挖土底边线的面积(包括工作面、排水沟、放坡等)。用同样的方法计算S中和S下 3、挖土方计算的难点⑴、计算挖土方上中下底面积时候需要计算“各自边线到外墙外边线图”部分的中心线,中心线计算起来比较麻烦(同平整场地)。⑵、中截面面积不好计算。⑶、重叠地方不好处理(同平整场地)。⑷、如果出现某些边放坡系数不一致,难以处理。

施工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施工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1. 钢板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7.85 X长度(m)X宽度(m)X厚度(mm)例:钢板6m(长)X 1.51m(宽)X 9.75mm(厚) 计算:7.85 X 6 X 1.51 X 9.75=693.43kg 2. 钢管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外径-壁厚)X壁厚mm X 0.02466 X长度m 例:钢管114mm(外径)X4mm(壁厚)X 6m(长度)计算:(114-4)X 4 X 0.02466 X 6=65.102kg 3. 圆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直径mm X直径mm X 0.00617 X长度m 例:圆钢①20mm(直径)X 6m(长度) 计算:20 X 20 X 0.00617 X 6=14.808kg 4. 方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边宽(mm)X边宽(mm)X长度(m)X 0.00785 例:方钢50mm(边宽)X 6m(长度)

计算:50 X 50 X 6X 0.00785=117.75(kg) 5. 扁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边宽(mm)X厚度(mm)X长度(m)x 0.00785 例:扁钢50mm(边宽)x 5.0mm(厚)x 6m (长度) 计算:50 X 5 X 6 X 0.00785=11.7.75(kg) 6. 六角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对边直径X对边直径X长度(m)X 0.00068例:六角钢50mm(直径)X 6m(长度) 计算:50 X 50 X 6X 0.0068=102(kg) 7. 螺纹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直径mm X直径mm X 0.00617 X长度m 例:螺纹钢①20mm(直径)X 12m(长度) 计算:20 X 20 X 0.00617 X 12=29.616kg 8. 扁通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边长+边宽)X 2乂厚乂0.00785 X长m 例:扁通100mm X 50mm X 5mm 厚X 6m(长)

建筑行业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建筑行业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本文整理了建筑施工现场常用的所有公式,包括: 工程量计算公式;各类钢材的重量计算公式;建筑行业常用公式图表。 建议人手一份,收藏备用! 工程量计算公式 一、平整场地 (建筑物场地厚度在±30cm以内的挖、填、运、找平。) 1、平整场地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定额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外墙外边线每边各加2米以平方米面积计算。 2、平整场地计算公式 S=(A+4)×(B+4)=S底+2L外+16 式中:S——平整场地工程量;A———建筑物长度方向外墙外边线长度;B———建筑物宽度方向外墙外边线长度;S底———建筑物底层建筑面积;L外———建筑物外墙外边线周长。 该公式适用于任何由矩形组成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场地平整工程量计算。 二、基础土方开挖计算 1、开挖土方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计算。

(2)定额规则:人工或机械挖土方的体积应按槽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槽底面积应以槽底的长 乘以槽底的宽,槽底长和宽是指基础底宽外加工作面,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 2、开挖土方计算公式 (1)清单计算挖土方的体积:土方体积=挖土方的底面积×挖土深度。 (2)定额规则:基槽开挖:V=(A+2C+K×H)H×L。式中:V———基槽土方量;A———槽底宽度;C———工作面宽度;H———基槽深度;L———基槽长度。. 其中外墙基槽长度以外墙中心线计算,内墙基槽长度以内墙净长计算,交接重合出不予扣除。 基坑开挖:V=1/6H[A×B+a×b+(A+a)×(B+b)+a×b]。式中:V———基坑体积;A—基坑上口长度;B———基坑上口宽度;a———基坑底面长度;b———基坑底面宽度。 三、回填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1、基槽、基坑回填土体积=基槽(坑)挖土体积-设计室外地坪以下建(构)筑物被埋置部分的体 积。 式中室外地坪以下建(构)筑物被埋置部分的体积一般包括垫层、墙基础、柱基础、以及地下建筑物、构筑物等所占体积 2、室内回填土体积=主墙间净面积×回填土厚度-各种沟道所占体积 主墙间净面积=S底-(L中×墙厚+L内×墙厚) 式中:底———底层建筑面积;L中———外墙中心线长度;L内———内墙净长线长度。 回填土厚度指室内外高差减去地面垫层、找平层、面层的总厚度。

视距测量计算公式

如图8-5所示,如果我们把竖立在B点上视距尺的尺间隔MN,化算成与视线相垂直的尺间隔M′N′,就可用式(8-2)计算出倾斜距离L。然后再根据L和垂直角α,算出水平距离D和高差h。 图8-5 视线倾斜时的视距测量原理 从图8-5可知,在△EM′M和△EN′N中,由于φ角很小(约34′),可把∠EM′M和∠EN′N视为直角。

而∠MEM ′=∠NEN ′=α,因此 ααααcos cos )(cos cos MN EN ME EN ME N E E M N M =+=+='+'='' 式中M ′N ′就是假设视距尺与视线相垂直的尺间隔l ′,MN 是尺间隔l ,所以 αcos l l =' 将上式代入式(8-2),得倾斜距离L αcos Kl l K L ='= 因此,A 、B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 αα2 cos cos Kl L D == (8-4) 式(8-4)为视线倾斜时水平距离的计算公式。 由图8-5可以看出,A 、B 两点间的高差h 为: v i h h -+'= 式中 h ′——高差主值(也称初算高差)。 α ααα2sin 21 sin cos sin Kl Kl L h ==='

(8-5) 所以 1 sin v i =α2 + h- Kl 2 (8-6) 式(8-6)为视线倾斜时高差的计算公式。 二、视距测量的施测与计算 1.视距测量的施测 (1)如图8-5所示,在A点安置经纬仪,量取仪器高i,在B点竖立视距尺。 (2)盘左(或盘右)位置,转动照准部瞄准B 点视距尺,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算出尺间隔l。 (3)转动竖盘指标水准管微动螺旋,使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读取竖盘读数,并计算垂直角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