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生物技术

农业生物技术

农业生物技术
农业生物技术

农业生物技术

中国人口众多且还在不断增长,人均农业用地有限,缺少水和其他资源,植物经常遇到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到2030年,粮食产量必须增加

30∽50%才能使年产量达到6.4亿t。因此,在以后30∽40年农业生产率的连续增长是一个专门紧迫的头等大事。

有几个因素能够阻碍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科学和生物技术能够在以下几个方面起作用从而提高生产率:改良作物品种、改善采后处理以及减少洪涝和病虫害所造成的缺失。从1960年到1985年,通过植物育种学家的努力差不多培养出得到极大改良的品种。然而在最近10年间,品种改良的速度大大减慢。这是由于可利用的种质资源是有限的,且植物育种工作者在开展无缘杂交育种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种间不亲和的障碍。仅仅依靠传统育种技术,在品种改良方面看起来已不能取得足够的进展,另一方面,农业生物技术最近已得到极专门大的进展,估量今后30年在品种改良中将会取得极大的进展。

在中国消费的所有食物中70%以上来自于禾本科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大麦、燕麦、高梁、黑麦和谷子)。因此,本文将简要综

述在以下几个方面增加禾本科粮食作物产量的可能性。

1996年中国的粮食总产据估量为4.9亿t。其中水稻的产量最多,接近1.6亿t。Evenson等(1996)对世界水稻产量的增长进行了估量.他分依照现有知识,估量了水稻产量从1994年到2020年可能的增长幅度(表 4 .11.1)。

*Evenson博士所收集的数据要紧是1994年5月之前的。而在

1994∽1997年期间在农业生物技术方面有许多未估量到的新的发觉和进展,以后的20年中可能会有更多的发觉。因此,作物产量的实际增长率可能比表中所列的数据高得多。

**通过减少缺失来增加产量。

从表中能够看出,到2020年估量全世界水稻产量可增长56%。假

如中国能够达到估量增长值的2/3,即37%,同时其他要紧禾谷类作物也能增长同样的幅度,则不用增加农药与肥料用量就足以为中国人提供足够的食物。事实上,当开始使用抗虫和抗病的转基因植物时,化学农药的用量估量将会减少。因此,生物技术的应用对环境也是有益的。应该指出,Evenwon博士在作这一推测时,假设对水稻生物技术研究和开发的资金资助在今后25年内将会连续,就像过去8年左右那样。另外,基础设施和治理也将同时得到改善。

Toenniessin(1991)和WU(1994)总结了在水稻基因工程方面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基因和技术。Toenniessen(1991)所综述的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基因包括:利用不同的细胞质雄性不育体系改良杂交水稻;利用编码杀虫蛋白的基因(如Bt晶体蛋白和蛋白酶抑制剂)提供抗虫性;利用抗真菌、细菌和病毒病的基因;利用提高抗旱和抗盐性的基因等。基中部分包括因在引入水稻后,已表现出有危亡的结果,Wu(1994)对这些结果进行了综述。其中包括编码抗病蛋白(如Bt晶体蛋白、蛋白酶抑制剂、雪花莲凝集素和核糖体去活蛋白)的基因和编码抗病蛋白(如几丁质酶、葡聚糖酶的抗真菌多肽)的基因。下面就对最近的一些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增加粮食或种子产量的方法

利用杂交水稻通过利用雄性育,袁隆平20年前在中国培养了杂交水稻。杂交稻在中国差不多大面积种植,它的产量比常规稻高出近

20%。然而,可供田间种植的杂交稻品种专门少,因此需要培养更多的品种。此外,其他有用性状,如抗虫病性,对洪涝、盐碱和低温的耐性等,也需要通过生物技术引入杂交稻。

定位高产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UFLP)和简单序列长度多态性(SSLP),人们能够鉴定与高产性状共分离的染色体区域。一个例子确实是野生稻种2个QTL位点的定位,这2个位点可使水稻产量提高20%(Xiao 等,1996)。一旦这种QTL位点被鉴定出来,人们就能够利用标记辅助育种把相应的染色体区域比传统育种技术更快地引入水稻优良品种。今后还可能通过遗传图克隆在QTL位点上的这2 个基因,最终也可能把这些与高产相关的基因通过遗传转化技术引入水委或其他禾本科作物,获得得可育的转基因植株。

引入外源基因延迟衰老增加产量在衰老过程中,叶片细胞通过代谢和基因表达的和谐变化,导致光合能力的急剧衰减。人们发觉,外用细胞兴奋素能够延缓衰老。Gan和Amasino(1995)的工作讲明,通过将编码细胞兴奋素合成酶的cDNA(受自体调剂的启动子所驱动)导入烟草,转基因烟草植株与非转基因植株相比产生了更多的种子和生物量。假如这一有利基因在转基因水稻和其他禾本科植物中也有同样的作用,估量将会培养出高产的粮食作物。

引入抗病基因减少病害所造成的产量缺失

克隆并导入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 Song等(1995)用位置克隆法差不多从水稻中克隆了Xa2l抗病基因,它编码一个受体激酶类蛋白。将这一基因转入感白叶枯病的水稻品种中,转基植株对这一病菌的许多株系都有高度抗性。

导入操纵水稻东格鲁病的cDNA 已知水稻的一种重要病害是由

水稻东格鲁病毒的浸染引起的。有两种类型的东格鲁病毒,RTSV和RTBV。编码RTSV和RTBV外壳蛋白的基因差不多用基因枪轰击法转入水稻,对第三代转基因植株进行了抗性鉴定。初步的试验结果讲明,部分转基因植株抗水稻东格鲁病毒(Faupuet 等,1997)。这些研究者还打算把几个不同的病毒基因引入水稻以完全操纵东格鲁病。

导入操纵水稻黄矮病的cDNA 为了查找一种遗传工程抗水稻黄

矮病毒(RYSV)的策略,表达RYSV核壳蛋白(N)的转基因水稻植株差不多被培养出来。23株转基因植株的TI代差不多进行了病毒抗性测定。在8个株系中有65%的后代植株表现了抗性(Fang等,1997)。

导入几丁质酶cDNA操纵真菌病害在CaMV35S启动子操纵下的一个几丁质酶基因通过转化被导入水稻。有几个第二代转基因水稻植株对Rhizoctonia solani表现了抗性(Lin等,1995)。

导入抗虫基因减少虫害所造成的缺失

导入晶体蛋白基因操纵害虫合成苏云金芽孢杆菌crylA(b)基

因差不多转入水稻。第二代和第三代转基因植株对几种鳞翅目害虫表现了明显的杀虫作用(Wunn等,1996)。将水稻螟虫抗性引入育种种质资源中,将使一这重要农艺性状能够用于水稻常规育种项目。

导入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操纵害虫马铃薯蛋白酶抑制剂II基因(pin2)已被导入水稻。通过DNA杂交分析证明导入的pin2基因已稳固地遗传到第五代。第五代转基因水稻植株的抗虫性测定讲明,这些转基因植株对水稻的一种重要的害虫――大螟的抗性提高(Duan等,1996)。

将两个杀虫基因导入水稻通过改造的ǒ-内毒素基因

[crylA( b)]和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CpTi,水稻肌动蛋白启动子actin1)分不导入水稻,有几个转基因植株对黄螟表现了高度的杀虫活性(Wu等,1997)。

导入外源cDNA培养耐旱和耐盐碱的水稻

LEA基因用基因枪轰击法今后自于大麦胚发育后期的高丰度蛋白基因Hval导入水稻悬浮细胞,第二代转基因植株对缺水和高盐的耐性明显提高(XU等1996)。通过种植带有抗旱和耐盐基因的水稻(或其他植物),在缺水条件下能够减少产量缺失,在高含盐土壤中也能得到较高的产量。

其他基因能够提供耐缺水和高盐含量的其他有用基因包括编码甘露醇(Shen等,1997)、脯氨酸(Kishor等,1995)和多氨(Masgrau

等,1997)生物合成的基因,这些基因已被证明能够增加转基因烟草对盐和洪涝胁迫耐性。其他的有用的基因,如编码谷光甘肽S-转移酶或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Roxas等,1997)、铁氧化物歧化酶(Camp等,1996)的基因也差不多被证明能够增加转基因烟草的胁迫抗性。当几个或多数这种基因与适合的单子叶植物可调控启动子连结,并转入水稻或其他禾本科植物中时,就可能培养出能够耐缺水和高盐的转基因植物。

应该提到,导入一个有利cDNA或基因并不足提供高度的洪涝和盐碱耐性。人们需要将几个有利cDNA或基因导入同一个水稻转基因植株,以提供对胁迫的高度耐性。

导入外源cDNA培养耐低温的水稻

一种拟南芥(COR47)与水稻肌动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相连结并导入水稻,得到许多转基因植株(Cheng等,1998)。当把生长60天的水稻植株放在4℃条件下5天,大多数非转基因对比植株的叶片枯萎变黄,而两个转基因系水稻的叶片保持了绿色和相对正常的外表。与对比植株相比转基因植株在20mM的盐溶液中的生长要好得多。因此能够认为COR47能够使转基因水稻耐低温顺高盐(Chen等,1998)。

通过种植携带这种基因的水稻或其他植物能够延长冰冷地区的生长季,从而通过增加灌浆时刻而增产。

其他基因的利用

还有其他具有潜在的价值的基因能够利用,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能

够使淀粉、脂肪或蛋白质的合成更有效。其中有些方面是长期目标,科学家差不多开始进行更为广泛的研究。其中包括改变光合系统使它更有效从而提高产量,向植物中引入固氮基因等。假如植物能够固氮,就能够减少氮肥用量。这些目标都专门重要,但难度专门大,可能需要20年左右的深入研究才能取得进展。

中国农业生物技术的进展

在过去的10多年时刻里,中国差不多开始进展农业生物技术。尽管差不多取得了一些成功,如培养了多种转基因植物并在田间种植了抗病的烟草和番茄,但禾本科植物的转基因研究才刚刚开始显出期望。中国在农业科学和农业生物技术领域专门少有重大奉献。例如,本文所引用的大多数重要的最新研究进展差不多上在发达国家所进行的研究结果。我认为,中国的生物学家之所在植物科学和农业技术领域没有重大奉献和进展较慢是因为他们多选择短期项目,而不是进行长期的制造性研究。这是因为研究和开发的资助不足,缺少严格的检查研究进展的专家评审体系和连续资助。由于年轻的研究人员和研究生缺乏动力和不稳固因素(由于工资低和想出国等),资深科学家过多的非科研活动负担,科学家缺乏和其他研究小组合作的意愿以及仪器设备供应不及时等所造成的不利工作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阻碍因素。

在以后的30年中,中国科学家在农业科学以及农业生物技术方面需要进行更多的基础研究。中国也需要吸取和利用国外研究和开发的新

的知识和技术。为了达到这些目标,中国的领导人必须大量增加农业研究和开发的预算,引入严格的专家评审系统,以保证研究的质量。农业方面的高级官员需要熟悉传统的农业科学和新进展的农业生物技术。十分关键的是他应该明白得科学的价值,并能够促进国际间的合作。

小结

利用生物技术改良植物以提高粮食的产量或营养价值具有庞大的潜力。本文中介绍了几个例子,包括增加水稻产量或者减少由于病虫害、洪涝、盐碱和低温所造成的缺失。实际上同样的策略和同样的有用基因在其他禾本科粮食作物中可能也会有效。应用生物技术增加粮食作物产量还有一些其他途径,在本文中没有谈到。在以后的10年中,随着基础研究和生物技术的进一步进展也可能发觉一些新的途径。运用同样的策略,动物生物技术能够用来改良动物,包括水生动物。这些改良能够包括使动物生长更快、抗病或耐低温等。

农业生物技术期末试题.doc

2017 年秋唐河职专种植类基础课期末试卷《农业生物》(满分 100 分)注意:所有答案都要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装卡上,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就是亲代与子代个体之间 号考的() A. 连锁 B.分离 C.遗传 D.都不是 2. DNA 分子具有 () A. 特异性 B.互异性 C.排斥性 D.都不是 场订 考 3.人类成熟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A.n=21B.2n=46C.2n=30D.n=24 4.自由组合规律是发现并首次提出的。 名 姓级班 A.孟德尔B.贝特生C.达尔文D.摩尔根5.减数分裂中,联会发生在() A.姊妹染色单体之间B.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线 C.同源染色体之间D.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6.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称

为 A.相对性状 B .变异性状C.表现性状 D.差异性状 7. DNA 分子两条链的盘旋方向() A、同向平行 B、反向平行C 、同向交叉 D 、反 向交叉 8. 一个性母细胞经过一次完整减数分裂过程产生() 个子细胞 A、1 B、2 C、4 D、8 9.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发生在()。 A.偶线期 B .粗线期 C .双线期 D .终变期 10.减数分裂中,c实现了染色体数目减半() A.前期I B.中期I C.后期I D. 末期 I 11、水稻由高杆变为矮秆,生长在水沟边的植株比其他 的高大()。 A、两者都是可遗传的变异 B 、前者是可遗传的变 异,后者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C、两者都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D 、前者是不可遗传的变 异,后者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12、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大麦的高秆与小麦的矮秆B、人的身高与体重 C.玉米的黄粒与凹陷 D.甜玉米与非甜玉米 13 、已知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F1 全部是红花豌 豆,让 F1 与隐形亲本测交一代,则测交一代中红花豌 豆和白花豌豆的比例是() A、4:1 B、3:1 C、2:1 D、1:1 14、T 代表() A、胸腺嘧啶 B 、胞嘧啶C、鸟嘌呤 D 、腺嘌呤 15.普通小麦的染色体数目()。 A、24 B、20 C、42 D、46 16、杂种 YyRr 独立遗传,自交后代群体中纯合体的比 例()。 A、1/16 B、1/12 C、1/8 D、1/4 17、下面都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红葡萄与白葡萄 B、黄菊花与白菊花

关注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发展新趋势

关注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发展新趋势 在当今世界各国纷纷建立以基因为核心的知识产权保护,抢占21世纪国际生物技 术制高点的新形势下,参加北京“国际周”现代农业高层论坛的专家呼吁,要密切关注现代 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日益显现的研究成果商品化、研究方式规模化和基因资源争夺白热化的趋势,在即将到来的生物世纪里,真正占据自己的位置。农业生物技术的主要研究内 容包括:增强农作物以及畜禽鱼的抗性、品质改良、提高产量和生产具有特殊用途的物质等。其中以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和运用最为重要,发展最快。根据统计资料,到2000年,全世界转基因作物推广面积达4420万公顷,比1996年增长了25倍;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从1996年的6个增加到2000年的13个。这其中美国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最广,达到了3030万公顷,占68%;其次为阿根廷,1000万公顷,占23%;加拿大300万公顷,占7%;我国为50万公顷,占1%。根据有关专家的看法,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表现为:——研究成果商品化产业化进程加速。 目前,农业生物技术作为一项高新技术产业在发达国家业已形成,并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有关专家预测,本世纪生物技术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将达到10%以上,而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又将占相当的比重。世界银行下属机构预测世界范围内转基因作物产业的交易额为2000年20亿美元,2005年60亿美元,2010年200亿美元;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机构(ISAAA)的预测则分别为30亿美元、80亿美元和280亿美元。——研究方式集约化、规模化明显。在政府以及公共机构对现代农业生物技术 进行投资研究的同时,众多私有企业也开始注意到这一领域将是继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之后的又一个潜力巨大的经济增长点,私人公司已逐步成为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主体。以美国为例,民营机构1992年对这一领域的投资为5.95亿美元,而1999年则达到15亿美元。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出现了生物技术企业领域的兼并和收购狂潮,并购金额从1997年的12.37亿美元陡然升至1999年的138亿美元。一些资产过百亿美元的巨型跨国公司由此形成,过去分散的研究基地也随之向集中化规模化发展。据业 内人士分析,促成公司并购的原因,一方面是为合理利用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优化人员组合,而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因为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产业是一个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产业,小公司在资金、技术、以及抗风险能力上均难以独立对农业生物技术产品进行研发和推广。只有强强联手的大型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企业才能有效占领市场,与其它企业抗衡。——基因资源争夺呈白热化。在商业利益驱使下,发达国家各主要生物技术 公司对生物资源及其知识产权展开了激烈争夺,其核心就是对基因的争夺。谁掌握了基因,谁就掌握了生物技术的制高点,就掌握了未来竞争的主动权。有专家称,转基因植物技术知识产权很可能就是未来国际贸易中市场准入、贸易壁垒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报道 表明,为了获取我国丰富的生物基因组资源,国外公司已在我国境内悄悄地开展活动。中国农科院的专家指出,基因资源是有限的、可视专利的战略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不建立自己的生物信息技术平台,指望在别人的公益性研究完成后捡便宜的想法,会

《农业生物技术》试题_一

《农业生物技术》试题一 班级:_________考号:_________姓名: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微生物: 2、培养基: 3、菌落: 4、碳源: 5、纯化 二、填空(每小题0.5分,共25分) 1.微生物的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生物简单的分类主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69年,塔克首先提出了五界系统,后经我国学者丰富为六界,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般细菌个体的基本形态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放线菌菌丝体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6.酵母菌的个体类似细菌,大多数为单细胞,一般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些菌体能相互连接并延长成菌丝体,成为____________。 7.微生物的生长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大部分营养。 8.根据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和能源不同,将微生物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4种营养类型。 9.培养基按选用营养物质的来源不同,将培养基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按照培养基的形态又可将培养基分别调制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不同形式。 11.食用菌母种的制作过程中纯种的分离常用的方法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12.金针菇是一种____________的食用菌,有性阶段产生 ____________,每个担子产生____________个担孢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种交配型。 13.金针菇消毒的方式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方 法。 三、判断((每小题1分,共10分。) 1

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姓名:班级:学号: 摘要:参阅大量文献资料对近年来生物技术在农业、医药业、社会科学等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从改革传统农业结构,解决食品短缺问题的应用、深入基因研究,解决健康长寿问题、运用现代生物技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等内容出发,指明了生物技术现代科学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生物技术基因医学健康农业 Abstract: a large number of literature on recent bio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 medicine and industry, social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From the reform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structure, to solve food shortage problem, in-depth application of genetic research, solve the longevity and health problems, use of modern biological technology, solve the problem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other content, pointed out the biological technology of modern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现代生物技术也可称之为生物工程,是以重组DNA技术和细胞融合技术为基础,利用生物体(或者生物组织、细胞及其组分)的特性和功能,设计构建具有预期性状的新物种或新品系,以及与工程原理相结合进行加工生产,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个综合性技术体系。其内容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现代生物技术的诞生以2O世纪7O年代初DNA重组技术和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迄今已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实践证明现代生物技术对解决人类面临的粮食、健康、环境和能源等重大问题方面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受到了各国政府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与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并列为影响未来国计民生的四大科学技术支柱,是2l世纪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导。可以预测,生物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将导致生产体系与经济结构的飞跃变化,甚至可能引发一次新的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各方面必将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 1 改革传统农业结构,解决食品短缺问题 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中最突出的应用是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动、植物体内,对家畜、家禽及农作物进行品种改良,从而获得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的转基因动植物新品种,达到充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经过长期不断的努力,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已取得重大突破,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农作物的培育和种植,也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新一轮的革命,并将在解决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粮食危机、环境恶化、资源匮乏、效益衰减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1.1 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农作物病虫害是造成农业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利用转基因技术把抗病、抗虫基因导入农作物中,使之可避免或减少病虫害。近年来,抗黄杆菌的水稻、抗除草剂的大豆、抗病毒病的甜椒、抗腐能力强与耐贮性高的番茄等转基因植物开始进入市场,提高了产量,增加了效益;根据人类的需要,还可把特定基因导入植物体,可达到改良农产品品质的目的,如高含量必需氨基酸的马铃薯,高蛋白质含量的大豆等;此外还可利用生物技术破坏水果细胞壁纤维酶,保证猕猴桃、桃、西红柿等水果成熟但不变软而提高水果的保鲜度,便于水果的运输。从1996年到2o02年,转基因农作物在全球的种植面积从170万ha扩大到5810万ha,即增加35倍,显示了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强大的生命

2012年种植三年级《农业生物技术》第二次月考试题

2012年种植三年级《农业生物技术》第二次月考试题 姓名_____ 班级______ 分数______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2分) 1、同源染色体 2、自交不亲和系 3、植物组织培养 4、微生物农药 二、简答题(4小题,共28分) 1、什么是系统育种?系统育种的程序是什么?(8分) 2、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有哪些?简述防止品种混杂退化的方法?(10分)

3、试管苗的主要特点有哪些?(5分) 4、简述菌种保藏的内容和依据?(5分) 三综合题(10分) 豌豆的紫花基因(P)对白花基因(p)为显性,紫花×白花的F1全为紫花,F2共有1653株,其中紫花1240株,白花413株,试用图解形式解释这一现象,并说明F2代的基因型? 答题卡 四、选择题(50分,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卡中,否则无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五、判断题(20分,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卡中,否则无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选择题(每个2分,共30分) 1.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 A.核苷酸 B.核小体 C.核糖体 D.脱氧核苷酸 2.某DNA分子中,含胞嘧啶27.1%,则该分子中嘌呤碱占全部碱基的()。 A.54.2% B.45.8% C.27.1% D.50% 3.基因的主要载体是()。 A.线粒体 B.质体 C.核糖体 D.染色体 4.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发生在()。 A.偶线期 B.粗线期 C.双线期 D.终变期 5.玉米的体细胞中含有2n=20条染色体,独立遗传情况下,则其减数分裂能形成()种不同染色体组合的配子。 A.10 B.20 C.8 D.210in 6、独立遗传情况下,基因型为AaBbCc的小麦自交后代中可能出现的基因型种类是()。A.4 B.8 C.9 D.27 7.杂种YyRr独立遗传,其测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的基因型是()。 A. YyRr B. YYrr C. yyRr D. yyrr 8、正交反交的结果不同,杂种及其后代只表现母本性状这种遗传现象称()。 A.母性影响 B.母系遗传 C.胚乳直感 D.伴性遗传 9、“三系”中,甲×乙,杂种后代仍然表现雄性不育,则乙品种为甲品种的()。 A.不育系 B.保持系 C.恢复系 D.杂交种 10、当发芽率下降到()%时,种质资源必须种植一次。 A.10 B.20 C.40 D.50 11、把河北省的冬性小麦引到河南省,表现()。 A.抽穗提前 B.抽穗延迟 C.不能抽穗 D.不受影响 12、选择育种的实质是()。 A.差别选择 B.优中选优 C.连续选优 D.选育自交系 13、关于杂交育种亲本选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双亲应优点多,缺点少 B.亲本之一应对当地气候条件适应 C.亲本的配合力好 D.亲本遗传差异性小 14、液体深层培养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时,发酵终点是发酵液中()的菌体产生芽孢。 A.70% B.80% C.90% D.100% 15、(a×b)×(a×c)杂交组合中,A亲本的遗传成分在F1中占的比例为()。 A.1/2 B.1/4 C.1/8 D.1/3

新农业科技革命与现代生物技术(DOC 15页)

新农业科技革命与现代生物技术 摘要:针对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新农业科技革命即将到来所面临的形势及条件是信息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迅猛发展、生态环境恶化和全球人口爆长,对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农业;科技;革命;现代生物技术;进展 一关于新农业科技革命 (一)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 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新时代--新经济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其特点是,“以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以不断创新为灵魂,以教育为本源”。与此同时,一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也将兴起。知识经济和新农业科技革命的到来,对我国是一次发展的机遇,但也是挑战。 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农业经济(主要依靠

土地)、工业经济(主要依靠资本)和知识经济(主要依靠知识)三个阶段。我国现在尚未完成工业经济的建设,因此,从现在开始,必须既要继续完成工业经济建设,又要开始知识经济建设,使两者协调发展,以便迎头赶上世界经济的发展。 (二)准确地把握世界科技新动向 1996年9月,总书记就发出了“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伟大号召,明确指出:“中国的农业问题、粮食问题,要靠中国人自己解决,这就要求我们的农业科技必须有一个大发展,必然要进行一次新的农业革命”。并且提出“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号召。 1998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1999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针对当前国际竞争形势的发展又发出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 2001年7月1日,总书记的讲话又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指导思想。 这些是党中央对我国各项工作,也为我们农业工作的开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此,研究和掌握21世纪新农业科技革命的发生背

《农业生物技术》试题四

《农业生物技术》试题四 班级:姓名:分数: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农业生物技术: 2、品种的混杂: 3、母系遗传: 4、杂种优势: 5、品种: 二、填空(每空1分,共25分) 1、摩尔根发现的和孟德尔的、共称为遗 传学的三大经典定律。 2、黄果番茄与红果番茄杂交,F1表现为红果,则红果的性状称为,黄果的性状称为。 3、系统育种的程序有、、、 、。 4、杂交种子生产中的隔离方法有、、和、。 5、选择的基本方法有和两种。 6、杂交的方式一般有、和。 7、良种繁育的三级程序是、、。 8、引种的原则是、、。 三、选择(每个2分,共20分) 1、减数分裂中实现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时期是() A、前期Ⅰ B、中期Ⅰ C、后期Ⅰ D、末期Ⅰ 2、独立遗传情况下,AaBb自交后代中,AaBB 占群体的() A、、1∕16 B、2∕16 C、4∕16 D、9∕16 3、引种时首要和先决的条件是() A、气候因素 B、土壤因素 C、生物因素 D、都不是 4、基因型为AaBBCc的生物体,在独立遗传条件下,它将产生的配子类型种类 有() A、2种 B、4种 C、8种 D、16种 5、下列杂交组合中,杂种优势最强的是() A、B×C B、(A×B)×C C、{(A×B)×C} D、(A×B)×(C×D) 6、玉米南种北引,表现() A、生育期延长,应引早熟种 B、生育期缩短,应引晚熟种 C、生育期延长,应引晚熟种 D、生育期缩短,应引早熟种 7、下列作物利用自交不亲和性配制杂交种的是() A、玉米 B、水稻 C、棉花 D、油菜 8、独立遗传情况下,基因型为AaBbCc的小麦自交后代中可能出现的基因型种 类是() A、4 B、8 C、9 D、27 9、“三系”中甲×乙,杂种后代仍然表现雄性不育,则乙品种为甲品种的() A、不育系 B、保持系 C、恢复系 D、杂交种 10、目前生产上普遍采用且增产效果显著的杂交类型是() A、品种间杂交种 B、自交系间杂交种 C、自交不亲和系杂交种 D、种间杂交种 四、判断(每题1分,共10分) 1、品种是植物分类的最基本单位。() 2、数量性状遗传对环境条件的影响表现敏感而质量性状不受环境条件 的影响() 3、遗传力数值越大,表明这一性状变异受环境的影响越小,遗传的能力越强 () 4、染色体在细胞中总是成双出现的。() 5、我国目前大面积推广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大部分是系统育种育成的。() 6、纬度和海拔大致相近的地区东西引种容易成功。() 7、选配亲本是杂交育种成败的关键。() 8、利用雄性不育性制种,是克服人工去雄困难最有效的途径。() 9、在规定父、母本行比时,应多种母本,少种父本,以获得更多的杂 交种子。() 10、同源染色体是指来源相同的染色体。() 1

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

浅谈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摘要:生物技术的投入,使得现代农业生产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增加了作物和家畜的产量和质量。本文主要介绍了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通过对于现状研究,预示了生物技术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必将会得到更加深入应用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生物技术;农业;生产;应用 随着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不断应用与革新,其已经成为21世纪具有潜力的产业之一。其发展之迅速,趋势之良好,并且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传统农业技术,使得现代农业技术走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在现代农业中,优质、高产、绿色环保是其发展的重要课题。目前,世界各国已经开始将生物技术视为高新技术,这是由于其可以帮助人们解决食品短缺、环境污染和经济建设等问题,有助于国家提升自身的综合国力,增强经济实力。 然而,由于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为了发展而进行的过度环境开发利用等行为,其给生存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污染和破坏。众所周知,地球每小时都可能有一个物种灭绝,并且我们的地球已经面临着生态失衡、资源枯竭等严重现象。这些现象给我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带来了极大的阻碍,但生物技术的出现却给人类的未来送来了一丝曙光。 一、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亦可称“生物工程”或“生物工程技术”,其是指利用现代生命科学作为基础,结合其它学科的科学原理,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并按照预先的设计,达到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的目的,从而生产出所需的特定生物产品或达到某些预定的目的。生物技术主要包括传统生物技术、发酵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其中,现代生物技术则又是在传统生物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但其又和传统生物技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所以,生物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具有综合性的学科。 二、农业生产中的现代生物技术应用

农业生态系统期末重点复习题

海克尔与生态学: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初次把生态学定义为“研究动物与有机无及机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从此,揭开了生态学发展的序幕。这就标志着生态学的产生。坦斯列与生态系统:1935年,植物生态学的英国学派坦斯列第一次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 奥德姆与生态学基础: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遗弃农田的次生演替及生态系统的能流与物流。1952年,他出版了《生态学基础》一书,确立了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地位。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1)生物生存环境(2)生态因子(3)种群(4)群落(5)生态系统(6)生态平衡阈值(1)生物生存环境①物理环境:包括生物的物质环境即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及土壤组成,有两个特征:空间性、营养性;其次包括生物的能量环境,能量来自太阳,具有惟一性、区间性的特征。 ②生物环境:则是生物圈的集中反映。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这几个圈层的交接界面所组成,这几个圈层交接的界面里有生命在其中积极活动,称之为生物圈,为生物生长、繁殖提供必要的物质和所需的能量。 (2)生态因子

生境: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对生命有机体生活、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对有机体存活数量有影响的空间条件的总和。组成生境的因素称生态因子。生态因子包括:非生物因素即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3)种群: 指一定时空中同种个体的总和。具有整体性和统一性,种群特征反映了种群作为一个物种所具有的特征和其具有 的统一意义的“形象”。种群是物种、生物群落存在的基本单位。 (4)群落 指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问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可简单地分成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微生物群落三大类,也分为陆生生物、水域生物群落二种。 (5)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一词最初由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于1935年提出。 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的 循环,能量的流动和信息的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6)生态平衡阈值

《农业生物技术》复习试卷一

2013级种植专业高二上学期《农业生物技术》复习题一 (满分100分,90分钟) 姓名_________ 分数_______ 一、解词(每题2分,共10分) 1、农业生物技术: 2、品种的混杂 3、杂种优势 4、母系遗传: 5、品种: 二、填空(每空1分,共25分) 1、摩尔根发现的和孟德尔的、共称为遗传学的三 大经典定律。 2、黄果番茄与红果番茄杂交,F1表现为红果,则红果的性状称为,黄果的性状称为。 3、系统育种的程序有、、、 、。 4、杂交种子生产中的隔离方法有、、和、。 5、选择的基本方法有和两种。 6、杂交的方式一般有、和。 7、良种繁育的三级程序是、、。 8、引种的原则是、、。 三、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1、减数分裂中实现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时期是() A、前期Ⅰ B、中期Ⅰ C、后期Ⅰ D、末期Ⅰ 2、独立遗传情况下,AaBb自交后代中AaBB 占群体的() A、、1∕16 B、2∕16 C、4∕16 D、9∕16 3、引种时首要和先决的条件是() A、气候因素 B、土壤因素 C、生物因素 D、都不是 4、在独立遗传条件下,基因型为AaBBCc的生物体产生的配子类型种类有() A、2种 B、4种 C、8种 D、16种 5、下列杂交组合中,杂种优势最强的是() A、B×C B、(A×B)×C C、{(A×B)×C} D、(A×B)×(C×D) 6、玉米南种北引,表现() A、生育期延长,应引早熟种 B、生育期缩短,应引晚熟种 C、生育期延长,应引晚熟种 D、生育期缩短,应引早熟种 7、下列作物利用自交不亲和性配制杂交种的是() A、玉米 B、水稻 C、棉花 D、油菜

生物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一、生物技术概念介绍 生物技术又称为生物工程,或称为生物工程技术,是指利用生物的特定功能,通过现代工程技术的设计方法和手段来生产人类需要的各种物质,或直接应用于工业、农业、医药卫生等领域改造生物,赋予生物以新的功能和培育出生物新品种等的工艺性综合技术体系。生物技术包括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两部分,现代生物技术是在传统生物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与传统生物技术又有着质的差别。 二、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是以20世纪70年代DNA重组技术的建立为标志。1953年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阐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模式,从而开辟了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纪元。1961年破译了遗传密码,揭开了DNA编码的遗传信息是如何传递蛋白质这秘密。1972年实现了DNA体外重组技术,标志着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的开始,它向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使人们可以按照意愿在试管内切割DNA,分离基因并进行重组后导入其它生物或细胞,以改造农作物或畜牧品种;也可以导入细菌,由细菌产生大量有用的蛋白质或作为药物;也可以直接导入人体进行基因治疗。显然,这是一项技术上的革命。以基因工程为核心,带动了现代发酵工程、现代酶工程、现代细胞工程以及现代蛋白质工程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战略价值的现代生物技术。 农业生物技术是指运用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以及分子育种等生物技术‘改良动植物及微生物品种生产性状、培育动植物及微生物新品种、生产生物农药、兽药与疫苗的新技术。应用生物技术可以培育出优质、高产、抗病虫、抗逆的农作物以及畜禽、鱼类等新品种;可以进行再生能源的利用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可以扩大食饲料、药品等来源,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要;可以进行无废物的良性循环,减少环境污染,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等。 三、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1.植物生物技术 植物生物技术是一门研究植物遗传规律、探索植物生长发育机理,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良遗传性状、培育新品种、创造新种质的学科。 (1)植物育种和繁殖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把一个品种、品系的理想遗传性状转入另一品种、品系,以提高植物的价值、产量和质量。在番茄中导入编码EFE酶的反义基因,使得EFE酶活性降至正常的5%以下,成功限制了乙烯的生成,果实生理成熟后长期保持坚硬,仓贮一个月以上不会软化、不会腐烂,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番茄的耐贮藏性能和经济效益。将大

山东春季高考农业生物技术复习题(含计算题)

遗传部分习题 简答题 1.述减数分裂与遗传三大规律之间的关系。 答:减数分裂是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的特殊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直接体现了遗传学的三大规律的本质。间期时完成了染色体的复制及相关蛋白的合成,结果每条染色体有两条染色单体构成。前期Ⅰ的偶线期同源染色体联会,粗线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出现交换(基因交换),中期Ⅰ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的两边,后期Ⅰ同源染色体分离(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基因自由组合)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一条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连锁在一起(基因连锁);减数第二次分裂重复一次有丝分裂。这样形成的配子中各自含有双亲的一套遗传信息,又有交换的遗传信息,配子结合成合子后发育成的个体既有双亲的遗传信息,又有变异的遗传物质。 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什么? 答:控制两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每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每一对等位基因发生分离,(2.5分)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可以自由组合。(2.5分) 3,大豆的紫花基因H对白花基因h为显性,紫花×白花的F1全为紫花,F2共有1653株,其中紫花1240株,白花413株,试用基因型说明这一试验结果。 答:∵紫花×白花的F1全为紫花∴紫花为显性。(1分) 可以设亲本中紫花基因型为HH,白花为hh, 则 F1为Hh,即全为紫花(1分)∴ F2的基因型比例为:HH:Hh:hh=1:2:1 (1分)又∵紫花为显性。∴ F2的表现型比例为:紫花:白花=3:1 (1分)∴本实验的F2中紫花和白花的比例约为3:1,是符合分离规律的。(1分) 4.试述交换值、连锁强度和基因之间距离三者的关系。 答:交换值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1分)交换值在0%~50%之间变动,交换值越接近0%,说明连锁强度越大,基因之间距离越小;(2分)交换值越接近50%,连锁强度越小,基因之间距离越大。(2分) 5. 异源八倍体小黑麦是如何育成的? 答:小麦AABBDD×黑麦RR (2分) ABDR (2分) 小黑麦AABBDDRR (1分)

园林第一学期农业生物技术期末考试卷 及答案

适用班级:园林 科目:《农业生物技术》分数: ??? 一、选择题(每小题 分,共 ?分) ?某生物细胞 ??分子的碱基中,腺嘌呤占 ??那么胞嘧啶占全部碱 基的 ( )?、 ???? ?、 ?? ?、 ?? ?、 ?? ?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变化是 ( ) ?、形成四分体 ?、等位基因分离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染色单体分开 ?已知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全部都是红花豌豆,让??与隐形亲本测交产生测交一代中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的比例是 ( ) ?、 ?? ?、 ?? ?、 ?? ?、 ?? ? 杂交育种的主要理论基础是 ( )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人工诱变 ? 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的灭菌方法是 ( )??干热灭菌 ??湿热灭菌 ??酒精灭菌 ??紫外灯灭菌 ? ???分子的基本单位是 ( ) ?、核苷酸 ?、核小体 ?、核糖体 ?、脱氧核苷酸 ? 雄性不育系 (??)的保持系是 ( ) ?、?(??) ?、?( ?) ?、 ( ?) ?、?( ?)或 ( ?) ? 可作为改良本地品种宝贵的品种资源是 ( )?、本地品种资源 ?、外地品种资源 ?、野生品种资源 ?、人工创造的品种资源 ? 高温短日照作物北种南引,表现为 ( )?、生育期延长,提早成熟 ?、生育期缩短,提早成熟 、生育期延长,抽穗延迟 ?、生育期缩短,抽穗延迟 ?? 下列作物中,利用自交不亲和性配制杂交种的是 ( ) ?、水稻 ?、玉米 ?、油菜 ?、棉花 ??关于细胞全能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每个生物体内的所有细胞都具有相同的功能 ? 生物体内的任何一个细胞可以完成该个体的全部功能 ? 生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 生物体的每个细胞都经过产生、分裂、分化、生长、衰老、死亡的全过程 ??植物组织培养最常用、最普及的无菌操作装置是 ( ) ?、超净工作台 ?、显微镜 ?、培养箱 ?、天平 ??超净工作台在每次接种前先用紫外灯照射 ( ) ?、 ???? ?、 ???? ?、 ? ?、 ?~ ???? ??熏蒸灭菌时,常用的熏蒸剂甲醛用量为 ( ) ?、 ???●? ?? ?、 ?●? ?? ?、

现代农业新技术

现代农业新技术 篇一:现代农业新技术 如题,现代农业新技术现代农业新技术 篇二:现代农业新技术 现代农业新技术 生物技术在未来农业中的角色 学号:06713448 姓名:张新国 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之年,实现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最重要的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把发展农业科技摆在“三农”工作更加突出的位臵,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重温伟人的著名论断,我们能够再次体会其中的远见卓识。 目前,在我国农业增长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为48%,而发达国家已达到80%。这说明我国农业科技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有着很大差距,差距即潜力,这同时也表明我国农业发展有着巨大潜力。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不仅是农业生产发展中最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而且是提高农业生产率的根本源泉,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现代农业科技的作用和效益是巨大的、广泛的、多方面的,既对农业产生直接的增产增收作用,又对非农部门发挥间接的推动作用,既有当前的效用,又有长期的持续效用。 党中央、国务院一贯高度重视农业科技事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提出了科教兴农的目标;2000年,国家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部署了未来10年的农业科技工作,作出了“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现技术跨越,推进农业由主要追求数量向

注重质量效益的根本转变,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大决策;2004以来,中央连续制定的4个1号文件,都强调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每年都对农业科技工作做出具体部署。近年来,农业科技进步不断加快,对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一、生物技术给农业带 来的益处 广义上讲,生物技术是利用有机体、死细胞、活细胞以及细胞内含物,采用特殊的过程生产出特殊的产品应作到农业、医药以及环境修复治理中,尤其是70年代基因工程的出现,它能改变、取代物种的基因。 生物技术在农作物中已有广泛的应用。最初通过遗传工程获得而进入市场的作物是:玉米、大豆和棉花。它们经转基因后具有抗除草剂和棉铃虫的能力。这种玉米、大豆和棉花从Bt细菌获得基因,经遗传改良后具有防虫害的能力。利用Bt细菌获得经遗传改良的作物的潜力是相当大的。例如:美国有200万hm2的Bt棉花,澳大利亚有40万hm2,两者各相当于2.5亿美元价值。如果将Bt玉米引种在美国1000万hm2的土地上,只要增产5%,就意味着能增加3.5 亿美元收入。这项技术进一步促进了Bt制剂控制虫害在商业上的应用。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经转入特定基因的玉米品种,这些品种能同时抗除草剂和一些虫害。 生物技术在畜牧业上应用所获得的益处与在农作物上相似。一方面,生物技术有助于提高畜禽的生命力以及消灭竞争者。促进畜 禽生长的物质有生长激素以及促进其生长的调节剂,这些物质可由基因工程而获得。如利用鼠类基因(该基因能促进角蛋白的形成)能获得了经遗传改良的绵羊,这种绵羊比普通棉羊产毛量能提高6%左右。另一方面,生物技术在提高农作物产量、质量的同时,有助于提高畜牧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例如,通过控制饲料作物

农业生物技术期末试题

2017年秋唐河职专种植类基础课期末试卷 《农业生物》(满分100分) 注意:所有答案都要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 卡上,每小题2分,共50分。)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就是亲代与子代个体之间的( ) A.连锁 B.分离 C.遗传 D.都不是 2. DNA 分子具有( ) A.特异性 B.互异性 C.排斥性 D.都不是 3.人类成熟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A .n=21 B .2n=46 C .2n=30 D .n=24 4.自由组合规律是 发现并首次提出的。 A .孟德尔 B .贝特生 C .达尔文 D .摩尔根 5.减数分裂中,联会发生在( ) A .姊妹染色单体之间 B .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 C .同源染色体之间 D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6.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称装 订 线 班级 姓名 考场 考号

为 A.相对性状 B.变异性状 C.表现性状D.差异性状 7. DNA分子两条链的盘旋方向() A、同向平行 B、反向平行 C、同向交叉 D、反向交叉 8.一个性母细胞经过一次完整减数分裂过程产生()个子细胞 A 、1 B、2 C、4 D、8 9.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发生在()。A.偶线期 B.粗线期 C.双线期 D.终变期 10.减数分裂中, c 实现了染色体数目减半() A.前期I B.中期I C.后期I D.末期I 11、水稻由高杆变为矮秆,生长在水沟边的植株比其他的高大()。 A、两者都是可遗传的变异 B、前者是可遗传的变异,后者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C、两者都是不可遗传的变异D 、前者是不可遗传的变异,后者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12、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大麦的高秆与小麦的矮秆 B、人的身高与体重C.玉米的黄粒与凹陷 D. 甜玉米与非甜玉米 13、已知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F1全部是红花豌豆,让F1与隐形亲本测交一代,则测交一代中红花豌豆和白花豌豆的比例是() A、4:1 B、3:1 C、2:1 D、1:1 14、T代表() A、胸腺嘧啶 B、胞嘧啶 C 、鸟嘌呤 D、腺嘌呤 15. 普通小麦的染色体数目()。 A、24 B、20 C 、42 D、46 16、杂种YyRr独立遗传,自交后代群体中纯合体的比例()。 A、1/16 B、1/12 C、1/8 D、1/4 17、下面都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红葡萄与白葡萄 B、黄菊花与白菊花

现代农业新技术

现代农业新技术 生物技术在未来农业中的角色 学号:06713448 姓名:张新国 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之年,实现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最重要的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把发展农业科技摆在“三农”工作更加突出的位臵,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重温伟人的著名论断,我们能够再次体会其中的远见卓识。 目前,在我国农业增长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为48%,而发达国家已达到80%。这说明我国农业科技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有着很大差距,差距即潜力,这同时也表明我国农业发展有着巨大潜力。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不仅是农业生产发展中最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而且是提高农业生产率的根本源泉,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现代农业科技的作用和效益是巨大的、广泛的、多方面的,既对农业产生直接的增产增收作用,又对非农部门发挥间接的推动作用,既有当前的效用,又有长期的持续效用。 党中央、国务院一贯高度重视农业科技事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提出了科教兴农的目标;2000年,国家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部署了未来10年的农业科技工作,作出了“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现技术跨越,推进农业由主要追求数量向注重质量效益的根本转变,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大决策;2004以来,中央连续制定的4个1号文件,都强调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每年都对农业科技工作做出具体部署。近年来,农业科技进步不断加快,对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一、生物技术给农业带来的益处 广义上讲,生物技术是利用有机体、死细胞、活细胞以及细胞内含物,采用特殊的过程生产出特殊的产品应作到农业、医药以及环境修复治理中,尤其是70年代基因工程的出现,它能改变、取代物种的基因。 生物技术在农作物中已有广泛的应用。最初通过遗传工程获得而进入市场的作物是:玉米、大豆和棉花。它们经转基因后具有抗除草剂和棉铃虫的能力。这种玉米、大豆和棉花从Bt细菌获得基因,经遗传改良后具有防虫害的能力。利用Bt细菌获得经遗传改良的作物的潜力是相当大的。例如:美国有200万hm2的Bt棉花,澳大利亚有40万hm2,两者各相当于2.5亿美元价值。如果将Bt玉米引种在美国1000万hm2的土地上,只要增产5%,就意味着能增加3.5

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摘要:生物技术是利用生物有机体、死细胞、活细胞以及细胞内含物, 采用特殊的过程生 产出特殊的产品的一门新型的跨学科体系。本文通过对植物生物技术、动物生物技术、微生物生物技术三个领域进行综述。论述了现代生物技术给农业带来巨大利益,也会有不利影响。同时简单介绍了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情况, 最后展望生物技术的发展前景和在农业中的应用前景, 预示了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更广泛更深入应用的必然趋势。 Abstract:Biological technology USES biological organisms, dead cells, living cells and cell inclusions, use the special process produce the special product of a new type of interdisciplinary system.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plant biotechnology, animal biotechnology, microbiology biotechnology three field were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modem biological technology to agriculture huge benefits, also can have adverse impact. Also simply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China biological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biotechnology prospects and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agriculture, and indicates the biological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o be more widely used more deeply the inevitable trend. 关键词:生物技术,农业,应用 农业生物技术是指运用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以及分子育种等生物技术‘改良动植物及微生物品种生产性状、培育动植物及微生物新品种、生产生物农药、兽药与疫苗的新技术。应用生物技术可以培育出优质、高产、抗病虫、抗逆的农作物以及畜禽、鱼类等新品种;可以进行再生能源的利用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可以扩大食饲料、药品等来源,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要;可以进行无废物的良性循环,减少环境污染,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等。 1.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1.1植物生物技术 植物生物技术是一门研究植物遗传规律、探索植物生长发育机理,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良遗传性状、培育新品种、创造新种质的学科。 1.1.1植物基因工程植物基因工程是指用人工的方法,从不同生物中提取外源基因片段及载体DNA,经过体外切割、拼接和重组,然后采取某种方法,把重组后的带有外源基因的载体DNA引入植物细胞,并使其在植物细胞内进行复制和表达,以达到预期的改变受体植物细胞遗传特性的目的的过程。包括抗病基因工程、抗毒基因工程、抗除草剂基因工程等。1986 年,Beachy小组首次将烟草花叶病毒(TMV)外壳蛋白(CP)基因导入烟草,培育出抗TMV 的工程植株,开创了植物抗病毒素基因工程的新纪元[1]。目前发现了一批新的具有杀虫性的基因,其中包括有植物来源的抗虫基因、几丁质酶基因和过氧化物酶基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