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展生态经济推动绿色崛起

发展生态经济推动绿色崛起

发展生态经济推动绿色崛起
发展生态经济推动绿色崛起

发展生态经济推动绿色崛起

平远向“绿色崛起示范县”目标迈进

2008年9月12日

梅州日报

绿色平远,生态领航;生态绿洲,宜居宜业。这几年,平远创新发展模式,高奏生态经济主旋律,步步推进,绿韵动听。如今,平远凭着生态经济建设为绿色崛起奠定的先行优势、基础优势和舆论优势,乘胜谋划“生态绿洲、创业福地”,向“全市绿色崛起示范县”目标迈进。

创新发展生态经济全力推动绿色崛起

2006年,平远县委、县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结合实际,于第十一次党代会上首次确立实施“生态经济县、文化先进县、安康和谐”三大发展战略,并把生态经济作为核心,使平远开始转入发展生态经济的科学发展轨道。

平远通过发展生态经济,把特色工业、绿色农业、山水城镇、生态旅游等“四块经济”作为生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追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努力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初步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统筹兼顾了城镇和农村的发展,为建设“生态—经济—社会”复合型宜居宜业城乡创新了模式,指明了方向,发展壮大了县域经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备了一定的发展规模。从而为今后“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先行优势、基础优势和舆论优势。

两年来生态经济建设的探索和实践证明,平远重抓“生态经济”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绿色崛起”内涵相同,目标一致,发展生态经济就是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的“绿色崛起”道路。

山坳建厂山上种树建园理念独辟蹊径

长期以来,资源型工业一直支撑着平远经济,也制约着生态建设。在建设产业转移工业园中,创新理念,逐渐走出了以绿色资源为代价的传统格局,向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转变。平远实行“根据山形依山建厂”的新举措,以“山坳办厂、山上种树”的建园理念,取代了以往“人造平原”牺牲植被的园区建设传统模式。依托天然的环境,不破坏原有生态状况,建成环山林木相拥的生态工业厂区,“林中有厂、厂中有林”,实现工业与环境的良性循环。

通过落实“园区生态科技化、工厂区环保花园化、生活区宜居宜业化、矿区保护植被化、农业区绿色安全化、路网区林荫化”等“六区六化”的生态发展理念,全面提升工业园区的生态水平,实现生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彰显六好发展态势

地上绿色银行,地下丰富宝藏。这是平远潜在的最大发展优势。围绕这一优势,该县于2006年实施了建设“生态经济县、文化先进县、安康和谐县”三大发展战略,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平远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呈现出“六好”发展态势。

一是特色工业发展势头好。初步建立起以稀土新材料、优质建材、汽车配件、高档家具、电力等五大工业支柱产业,基本形成了“一园三区四基地五产业”的特色工业发展格局。二是绿色农业发展效益好。油茶、南药、脐橙、优质稻“四大农业产业园”初具规模,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绿色农业、现代农业的转变。三是山水城镇建设局面好。按照“打造城门、唤醒大佛、舞活石龙、提升老城”的城市建设思路,拉开了“以新城开发带动老城改造”的城市发展架构,加快了宜居宜业的山水城镇建设步伐。四是生态旅游开发进展好。“探秘五指神奇”、“沐浴大佛灵光”、“走进绿色氧吧”等主题旅游,成为平远旅游的最大亮点。生态旅游业发展成为拉动平远经济增长的新兴产业。五是先进文化建设效果好。打响了梅州客家文化始祖地品牌,大力弘扬和挖掘程旼文化、红色文化、旅游文化等“三大文化”,使这些历史文化品牌真正成为平远打造精神集结地、历史风貌彰显地、名贤文化纪念地的“名片”。六是和谐平远建设反响好。多渠道筹资建设重点公路、教育卫生、安居住房、农村电网、新农村建设及城乡亮化美化等民心工程建设,使广大百姓真正得到实惠,社会治安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绿色崛起风鹏正举宜居城乡创业福地

平远肩负起市委赋予探索“绿色崛起”模式的重任。县委、县政府决策者们审时度势,提出了“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宜居城乡创业福地”的理念,全力争创全市绿色崛起示范县,探索山区县科学发展模式。

为推动绿色崛起,平远风鹏正举。依托生态优势,制定了“发展生态经济实现科学发展的决定”,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构建支撑生态经济建设的产业结构、文化意识、制度建设、技术运行等体系,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建立循环经济体系,实现城乡人居环境优美,生态环境全面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

建立起“节水节地、生态保育、环境友好、增长较快、社会和谐”的生态经济体系,抓准生态产业的重点领域、中心城镇等重点地区和关键环节实现突破,制定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建设强有力的队伍并抓好落实,打造生态效益的发展载体、狠抓大项目建设,助推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力争通过两到三年的努力在经济上再造一个平远。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专题学习心得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专题学习心得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专题学习心得 xx月8日,在大剧院参加了县委中心组关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及2xx3专项行动解读》专题理论学习,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坚持把生态作为xx发展的根本依托和最大优势,以维护提升水林田湖生态体系为基础,以推进生态富民和建设为落脚点,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道,不断开创“强富美高”全面小康新xx建设新局面。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把生态摆在首要的位置,着力发展绿色生产力,实现绿色崛起。 发展绿色服务业。坚持做大规模与提升层次并重,实施服务业提速“三化”工程,积极培育新经济,致力打造“绿色xx”,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好生态好环境”。xx坚持生态优先,实现绿色崛起,不仅是政治责任,更是跨越发展、振兴经济的客观要求和现实选择。 坚持生态优先,必须坚守生态底线。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要把坚守生态底线作为发展中必须牢牢把握的重要原则,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认真落实好各级环保督察组交办案件的整改工作,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力量攻克大气环境治理的重点难点;要始终把保持优良水质、优良环境作为xx生态环境保护的“主旋律”,要严格环保准入条件,从源头上防止污染,对不符合法律法规的建设项目设置“防火墙”,坚决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项目落户。总之,就是要以铁的担当尽责,以铁的手腕治患,以铁的措施问责,以铁的办法治本,牢牢守住生态底线。 加强生态环境修复。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准确认识和把握抓生态和抓发展的内在统一性,扎扎实实推进绿色发展。 倡导低碳生活。大力倡导“节俭、节约、节制、节用”的低碳生活,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大力倡导绿色生活。大力弘扬文明、理性、节约的消费观念和生活理念,推动全民衣、食、住、购等方面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1 ~

关于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关系

关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几个问题 ———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关系辨析 李抗美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合肥230053) 摘要: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问题。如何认识和理解二者关系,人们的看法不尽一致,理论界也有不同意见。本文通过对适应与超越、一元与多元、法治与德治辩证关系的剖析,阐释了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若干重要问题,并得出如下结论:1·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应当既适应市场经济又超越市场经济,体现出广泛性与先进性的统一。2·道德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与道德价值导向一元化并行不悖,在道德建设指导思想上不能搞多元化。3·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法治与德治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二 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 关键词:适应与超越;一元与多元;法治与德治 中图分类号:B82-053;文献标识码:A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问题。如何认识和理 解二者关系,是近年来我国伦理学界研究讨论的热点,也是有待深化和解决的难点。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道德体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亦是思想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澄清并回答人们在这一问题上的种种模糊观点和错误认识,事关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适应与超越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道德体系,首先需要解决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中的定位问题,即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仅仅定位在简单适应市场经济的层面上,还是在不断适应的过程中,完成对市场经济的某种超越,在新的基础上实现适应与超越的统一。对此,人们的认识不尽一致,理论界也有不同看法。其代表性的意见主要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适应是新时期道德建设的主题,是对长期以来“左”的思想在道德领域影响的切实纠正。因此,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体系,就是“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另一种观点认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道德规范,只能在经济领域的特定范围内起规范和调节作用,市场经济道德不能成为全社会的普遍道德规范。因而,新时期的道德建设,应该“既适应市场经济又超越市场经济”。(参见《求是》1997年第3期,第37-38页)市场 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是适应还是超越?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是溯根求源,看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给道德建设提出了哪些新的问题。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认真总结 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基础上作出的历史性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不仅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改善了人民生活,而且引起社会道德观念的深刻变革,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传统道德中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内容受到挑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的道德观念逐步确立,广大群众的道德面貌发生了积极的变化,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冲击。伴随市场经济发展而蔓延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蚀人们灵魂,污染社会风气,已引起广大群众的强烈不满,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及时把握我国社会思想道德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特点,努力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体系,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也是当前我国道德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

从五位一体的高度把握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从“五位一体”的高度把握生态建设与经济发 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联合课题组 2013-05-13 09:13:31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3年05月09日编者按 为学习领会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与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联合组成课题组,就“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专题调研和文献研究,形成了《从“五位一体”的高度把握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课题成果。今日特刊发这篇文章,以飨读者。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并列,明确了“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并将生态文明建设写进了党章。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党和国家的战略层面,需要我们对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使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和各方面工作,全方位建设美丽中国。 一、把握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关系需要克服模糊认识 新世纪以来的十多年,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取得了显著成效。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可持续发展能力要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

路。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正式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些战略部署落实到具体的环保工作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成效,为经济较快增长、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必要支撑和保障。 但也要看到,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发达国家一两百年间逐步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集中显现,呈现明显的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点,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改变,压力还在加大。例如,在资源的可持续性上,中国向世界贡献了7%左右的GDP总量,却消耗了15%左右的世界能源。在大气污染上面,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负荷巨大,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为2267.8万吨、2273.6万吨,均居世界第一,工业粉尘排放量为1277.8万吨,已远超环境承载能力。其中,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辽宁中部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等已经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突出的12个重点区域。我们对形势的严峻性必须有充分认识,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意识,继续为保护和改善环境做出不懈努力。 制约环保工作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既有主观问题也有客观问题,既有思想因素也有机制因素。表现在部分党政领导干部中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和不当思维模式,缺乏对发展与环保这两者之间关系的科学把握,以致产生一些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 一是将发展与环保视为对立关系。这表现为一种典型的代价论思维,认为在一个时期内,为了实现经济发展必然要牺牲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是一种必要的代价,没有这些代价,就没有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因此,在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良好生态环境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升人民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基础和保障,是重要的民生福祉。老百姓的生态需求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我们生活中所需的食物、水、燃料、木材和纤维等将无以获取;没有生态安全,就不会有水的安全、大气安全、粮食安全、木材安全、能源安全,甚至会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我们的家乡根河,地处大兴安岭北段西坡,祖国版图雄鸡之冠,境内生态资源保持完好,林上林下资源丰富。境内大小河流400多条,流域面积超过50平方公里的有120余条,构成了中国北方的大河之源。拥有2个自然保护区(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兴安岭原始林保护区),2个国家湿地公园(根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塔里亚国家湿地公园),1个国家森林公园(伊克萨玛国家森林公园)。从1998年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木材采伐量逐年递减,森林生态一年比一年好。到2015年4月1日,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全面停止,全面恢复大兴安岭绿色生态。根河就是一个坐落在生态公园里的城市。这里有神奇的森林,迷人的山色。春季的根河,层林染青,焕发出勃勃生机;夏季则是绿色的海洋,凉爽清新;秋季色彩绚丽,似一杯香醇的美酒;冬季千山卷起银色的波涛,似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这里一年四季都是人们理想的养生之地。生态根河,一年四季如童话世界般如梦如幻、五彩斑斓。每一个季节都生发着不同的色彩,如乐曲般流淌着各自倾心的乐章。

我们要认识到,山水田林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我们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 习总书记强调,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着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习总书记还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中国要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必须要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中国明确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我们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必须增强环保的社会责任意识,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开始,积极开展环保行动,如随手关灯、节约用水,洗脸水、洗菜水用来拖地板、冲厕所或浇花种草,及时有效处理垃圾,减少环境污染等等,要使每一个人都能养成自觉坚持环保的良好美德,自觉地做一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意义的事,切实保护好我们生存的家园。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论文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是指科学向上的生态发展意识, 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 和谐的生态发展环境, 全面、协调、绿色发展的态势, 经济、社会、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发展, 以及由此保障的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生态文明是绿色发展战略向人们展示出的一种崭新的价值取向。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的思想战略: (1)生态文明揭示了绿色发展战略的深刻内涵;(2)绿色发展战略拓展了生态文明的建设领域;(3)探索促进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生态文明揭示了绿色发展战略的深刻内涵 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全面进步, 不仅需要以物质文明为基础、精神文明为指导, 更需要以生态文明为支撑。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绿色发展战略的本质特征。长期以来, 人类社会的发展一直是以物质文明为中心的, 这本来无可厚非, 但当物质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阶段后, 人类文明出现了片面、畸形发展的态势。近二百年来工业社会的发展, 工业废弃物无情地排放、倾泄,改变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 严重地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人类生产活动与社会交往的规模和手段每一次质的飞跃, 都将伴随着这种危机由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全球环境问题的产生、恶化和尖锐化表明, 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繁荣”, 只能是短暂、表面的现象, 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由此可见, 绿色发展观念是人类在遭到“大自然报复”后长期反思的产物,是人类走出困境、摆脱危机、求得永续生存和发展的科学战略, 也是当今可供人类选择的唯一途径。

二、绿色发展战略拓展了生态文明的建设领域 绿色发展战略是一种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以科学技术为内核、以社会文明为基础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这一发展模式客观上为生态文明及其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从而拓展了生态文明的建设领域。 首先, 绿色发展战略强调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表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 从而赋予生态文明建设新的历史重任。“绿色发展问题的中心是人”,发展首先是指人的发展, 发展取决于人的素质。人是发展的主体和动力, 也是最终的目标。在生态环境问题上, 人是最大的污染源和破坏者, 同时又是治理污染和恢复生态环境的最终决定力量。在全球面临生态危机, 人类又要追求生存和发展权利的时候, 人类一方面不能凭借手中的技术和力量去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 而另一方面又必须去深入挖掘和利用人类自身智慧, 去开拓新的资源。以人的智力资源开发利用为发展基础的时代, 就是人类社会文明素质极大提高的时代, 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提高全民的思想文化科技素质。 其次, 绿色发展战略强调要以科学技术为内核, 表明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来促进社会与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 才是高质量的和绿色的发展, 从而拓展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现代文明的基石, 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杠杆。科学技术不仅可以改变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且可以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今天我们要积极保护资源、合理而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资源, 实现“向自然索取速度”与“自然界恢复速度”的绿色平衡, 确保生态价值的增殖, 建立科学的“天人合一”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关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发展和城市正在兴起一场生态变革。在城市建设中强化生态理念,在城市发展中重塑城市生态文明,是我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保持城市长期繁荣发展的基本条件。 关键词:城市生态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目标是:生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科学有序,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达到高度和谐。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就是要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为目的,使生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科学有序,经济}土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达到高度和谐。因此,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从可持续发展高度把握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避免因认识错位导致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走入误区。 一、城市农村协调发展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既包括城市规划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也包括市域内农村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在我们的现实工作中,往往更多注重城市区域,轻视农村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在城市,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城市,社会保障面覆盖城市。而在城市的农村区域,道路基本还没有实现硬化,环卫、垃圾处置、污水处理、给水排水、消防等设施缺乏,相当一部分农村和农民,长期未享受公共财政的投入,农村社会保障还仅限于试点或起步阶段。中心城区产业退二进三,一些城市也大多倾向于将城区部分污染的企业迁到农村区域。 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在 眼下,在我们的城市中,还时常听到满口流言和看到乱倒垃圾、乱泼脏水、随地吐痰等行为。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内在关系。因此,要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衔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公德,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浅析

第19卷第1期 沧州师专学报 No.1 Vol.19  2003年3月 Journal of Cangzhou Teachers’College Mar.2003 * 收稿日期:2002-07-07  作者简介:张忠海(1965- ),男,河北沧县人,沧州市技工学校教师。 ?9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浅析 张忠海  (沧州市技工学校,河北 沧州 061001)  摘 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的发展。一 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赋予了人们新的道德观,为道德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并利于人与人之间结成平等友爱的关系。另一方面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市场经济;道德建设;关系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762(2003)01-0091-0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新型经济,这势必与中国传统道德中许多道德规范发生冲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是道德经济,这又必然要求人们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道德规范。因此,如何重新看待我国的传统道德,如何看待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关系,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发展。 一、市场经济促进了道德的进步和发展 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不仅是一场新型的经济革命,而且也是一场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在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引起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打碎了旧的传统道德的枷锁,确立了与时代同步的道德观念,为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自由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由此可见,合理、有序、科学的市场经济不是道德的堕落而是道德的进步。 首先,市场经济的发展强化了道德规范的力度,从而提高了道德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强制作用,充分体现出道德本身的价值。社会上曾经盛行“道德能值几文钱”、“要不要道德无所谓”的论调,人们道德观念淡薄,使得道德扬善抑恶的功能没有得到应有发展和充分发挥,道德的约束机制和鼓励机制未能发挥具体作用。正是由于道德作用力的疲软,才使得道德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践踏,道德的自身价值大大降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遵循道德行事的人,会依靠自己的诚实、责任心赢得信誉,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相反,没有道德的人,由于对别人只讲欺诈不讲诚信,使自己易于陷入孤立状态,使在市场经济中发展壮大自己的希望变成空想的泡沫。 因此,市场经济,需要强有力的道德约束。因为没有道德,就没有自由和平等;没有自由和平等,就没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和买卖,也就没有完整意义上的市场经济。 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赋予了人们新的道德观。市场经济充分肯定经济主体的不同利益,在不同利益得到满足后,他们就会自觉拥护社会主义,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确立社会主义的道德目标。市场经济通过释放出对经济主体的利益动力,调 动了人们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和动力,更重要的是确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的道德观念。 再次,市场经济为道德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马克思主义伦理观强调,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人们的道德状况。管仲曰: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表明了良好的道德状况务必同富足的生活状况紧密相连。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财富,使富裕代替贫困。经济上的富足为道德的进步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基础。 最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结成人与人之间平等友爱的关系。市场经济具有公平性、平等性,一切商品生产者在市场上可以自由交换、公平交易。通过公平交换,也表现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自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走向共同富裕之路,它有利于人与人之间建立平等友爱的良好关系。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保 证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人们正确地处理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关系,以良好的道德约束个人,使自己在发展个人能力获得个 人利益的同时能自觉地兼顾他人、集体、社会的利益,使人际关系融洽,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合理有序,人们自由地、安全地、积极地进行生产与生活、竞争与合作,能极大地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由此可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互相配合、协调发展,具有一致性。它们的和谐发展必然会引起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繁荣发展。 [责任编辑:尤书才]

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展望

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 未来发展展望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班级:14级汉语国际教育班学号:xxxxxxx姓名:xxxxx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展望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可持续发展道路为目的,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生态文明是一种发展理念,指的是在工业文明已经取得成果、物质文明得到满足的基础上,用更文明的态度对待自然,拒绝对大自然进行野蛮与粗暴的掠夺,积极建设和认真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与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 随着中国社会进步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的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但自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实行主要依赖增加投资和物质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导致了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和浪费,使我国的生态环境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森林资源锐减,沙漠化加剧,水资源污染,大气污染,物种多样性减少,人口压力等方面。 在这样一个发展艰难时期,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实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有所减缓。但我们清醒地看到,中国面临的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发展后劲不足越来越突出。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创造1万美元价值所消耗的原料,是日本的7倍,美国的近5倍。目前我国不足40%的城市生活生产垃圾能够按环保的方式处理,三分之一的土地遭遇过酸雨的袭击,主要河流中一半以上的水资源完全不可用,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没有纯净的饮用水,三分之一的城市人口不得不呼吸被污染的空气。我们面临着残酷的社会现实。人口压力大、自然资源不足、生态系统破坏、环境质量下降,宣告着生态危机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制约经济发展,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面对如此严重的生态问题,党和政府也意识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党的十六大上,党中央就创造性的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上,把“建设生态文明”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作出战略部署;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和十八大上将生态文明建设写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 三.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未来展望

心得体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交出城乡建设高质量的答卷(最新)

心得体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交出城乡建设高质量的答卷(最新) 总书记十九大后第一次地方视察就来到X、亲临X,称赞X转型实践做得好,现在是“真旺”了!提出“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这既是对X转型发展实践的肯定,更是为资源枯竭地区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我们备受鼓舞备感振奋。X区作为X唯一资源枯竭城区和X唯一城乡统筹发展改革试验区,多年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城乡融合,加速产城融合,打造布局合理的空间结构,提供优质均等的公共服务,建设全民共享的幸福家园,形成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创建了幸福宜居、近悦远来的创新绿色人文智慧城市。2017年,X首次跻身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位列第85位。 在生态修复再造中恢复绿水青山。X区因煤而立、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百年煤炭开采留下13.23万亩采煤塌陷地,“一城煤灰半城土”“一把手电照两头”是旧时X的真实写照,生态环境脏乱差成为制约X发展的突出短板和主要矛盾。推进X转型必须抓住主要矛盾,补齐生态短板,生态转型成为了突破口和主抓手。采煤塌

陷地治理变包袱为资源。X采煤塌陷地占全市塌陷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我们将采煤塌陷地治理作为生态修复的突破口,先后实施了潘安湖、小南湖、商湖、月亮湖等塌陷地治理工程,累计实施采煤塌陷地项目82个、治理面积6.92万亩。对采煤塌陷最严重的潘安湖区域实施综合整治,打造成为X的生态明珠和城市名片。总书记来X 视察时,现场视察了潘安湖采煤沉陷区治理情况,称赞“水很清嘛!”绿化造林为煤城披上绿装。X有大小山头283座,岩石裸露率曾高达50%。我们持续“向荒山进军”,在石头缝上种出了森林,累计绿化荒山3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0%、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水环境建设重现泉城风采。全面推进“碧水工程”,重点实施督公湖、凤鸣海、凤凰泉等系列水利景观工程,实现新老城区水系贯通,彻底改变了长期煤炭开采导致的水位下降、水质恶化的状况,形成“河流绕城、湖水映城、水网织城”的城市水生态系统。“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山水X成为了X名副其实的“大花园”。 在产业转型升级中产城融合。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生产力、就是核心竞争力。我们彻底摒弃跟随发展理念,擦亮X生态底色,以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推动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为全区城乡高质量建设提供了强劲内生动力。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3.8亿元,增长8.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9.3亿元,增长11.4%;一般公

长江经济带应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长江经济带应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作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先手棋,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经济转型升级、推进高质量发展以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和改善民生都要求我们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守护好中华民族母亲河。 生态环境形势要求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目前,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形势十分严峻。在长江沿线,产业“捡到篮子就是菜”,化工企业首尾相连,“烟囱森林”密布,违章建筑林立,非法码头、非法采砂屡禁不止。湖南洞庭湖,由于污染严重,当地百姓一度“守着一湖水没水喝”;湖北武汉,化工土壤污染最深曾达到12米……母亲河深陷病痛,而粗放式发展也如劣币驱除良币,挤压着绿色发展的成长空间。习总书记说“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要治好“长江病”,我们就要治理污染、修复生态,把环境保护作为首要任务,不以牺牲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代价,走绿色发展之路。 经济转型升级要求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发展中产生的问题,要靠发展的办法来解决。“生态优先”绝不是说不要发展,而是要以生态保护倒逼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也绝不是简单地就环境来解决环境问题,而是要“跳出环境看环境”,让绿色理念融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绿色发展引领系统性变革。因此,建设好长江经济带,既应在淘汰落后产能、过剩产能上做减法,更须在改革创新、激发新动能上做加法,使绿色转型与创新发展彼此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最终遭受其害的还是老百姓。试想,如果我们手中攥着大把的钞票,却买不来一片蓝天白云,买不到干净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刘 婷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430200) 摘 要: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两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两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我们统筹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文章结合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就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提出自己的思考建议。 关键词:生态文明 经济建设 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加大,随着资源的枯竭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态文明建设也越来越显的重要和紧迫。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明确提出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但是要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必须要协调好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两者的关系,做到统筹发展。 一、 生态文明概述 生态文明(Ecological Civilization )是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自然与社会生态关系上的具体体现。包括对天人关系的认知、人类行为的规范、社会经济体制、生产消费行为、有关天人关系的物态和心态产品、社会精神面貌等方面的体制合理性、决策科学性、资源节约性、环境友好性、行为自觉性、公众参与性和系统和谐性。王朝全认为,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称,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的文化伦理形态[1]。对于什么是生态文明,学者们的具体表述各有所长,但大多认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乃是生态文明的基本要

论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

论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 当前中国市场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市场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的发展。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赋予了人们新的道德观,为道德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并利于人与人之间结成平等友爱的关系。另一方面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现代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起源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快速过渡到市场经济,其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几种思潮。一是道德出现了严重“滑坡”,主要表现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二是道德的本质和主流正在“爬坡”之中,主要表现为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观念正在形成;三是抓道德建设会干扰市场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为把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对立起来。我以为这几种观点都是不够全面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道德建设有双重影响。其积极的影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仅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打下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增强了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意识和开拓意识,对转变人们的观念、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利地推动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其消极影响是:市场经济是利益驱动经济,对物质利益的过度追求,或把市场经济原则扩大到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都会导致道德领域评价标准的迷失,表现为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伦理观的盛行,以及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的出现。这些无疑增大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难度。 对上述一些道德失范现象的存在,有些人将其归咎于市场经济本身,认为这是经济发展初期的必然代价。但多数认为,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同时也是道德经济。市场经济与道德并不冲突。主要表现在: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具有道德的合理性。普遍的观点认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列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此次会议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如何十八大把“美丽中国”彰显了国家对于生态文明的重视力度。,,以何为标准列为单独论述对象做了详细阐述发展高度的设定也体现了我国对后代的顾忌和贯彻社会公平、“五位一体”将生态文明建设列为有关于生态文明,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决心。伴随着经济生活中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日趋严峻只有经济发展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关联也吸引了国内相关领域学者日益密集的关注。“五位一体”思想的深生态建设良性互动才能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两型社会的建立以及入实践、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所取得的一切积是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共生、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物质与精神成果极、进步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包含社会机制和制度、经济和产业、科学和技术、观念和意的总和。一般来讲,形成促进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和运行条件。生态文 明建设是一识等各个领域,不仅涉及到技术和产业结项跨越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各个领域的 一个多维系统结构,另外还需要依靠制度体系来作为而且还涉足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 值观,构调整,经济才会实现永人类社会才会长远发展,,只有这么方方面面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法 律依据以选择内涵式发展,续增长。生态文明中的经济形态,首先要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开始经济的绿色外延式发展为辅。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成的经济发展方式转文研究方式为主、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发展低碳经济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意义、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两者相,科学发展观是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将此理念从实践上得以 升华和加深的体现、同时兼,,是理论指导与实践践行的完美结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调解人与自然关系得益彰是对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上的重要,,以科学的发展来替代非科学发展顾生态变革和社会变革才是前者的发展能够有,,也正是由于科学发展观给予生态文明建设以正确的理论指导体现,建设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可持续发展强调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序稳健进行。保持 生物资源多样兼顾环境保护和自身发展的协调性,人们要掌握好对自然资源的开釆度,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力求经济发展中的社会与生态代价最小化。性小康社会的建,,战略要求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与小康社会建设理念想吻合、另一方面更强调人们精神生活的享受、人文素质,立不仅包含生活水平的提升、经济整体飞速发展为人类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这就需要我们改善现今存在的恶劣环境问题,,的提高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正式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并列,明确了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并将生态文明建设写进党章。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党和国家的战略层面,需要我们对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使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和各方面工作,全方位建设美丽中国。但也要看到,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发达国家一两百年间逐步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集中显现,呈现明显的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点,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改变,压力还在加大。制约环保工作发展以及生态1 / 3 视发,因素也有机制因素。其一文明建设,既有主观问题也有客观问题,既有思想,城镇化发 展进程中没有必要过多重视资源在工业化、展与环保为对立关系因此,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其二,视发展与环保节约和环境保护,过于重视反而会损害经 先发展后治理牺牲环境换发展、存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在这种情况下,还要走,甚至引发更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这种承受底线”就会不断挑战社会的的老路,现实的和可持续性的发展路径。其三,视发展与环保思路显然不是真正的科学的、 和重、急和缓,必然造成手硬一有程度上的轻重关系,在每个具体问题上都强调轻各具差异。这三种观点各自不同、的结果,往往是两手都没抓好。从表面上看,手软其实,它们内含一种共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自查报告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自查报告 20xx年在xx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一部署,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通过一年的努力奋斗,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对照xx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文件及指标要求,经自查自评,我市20xx 年度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自查得分100分。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总分4分,自查得4分 我市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徐长水为组长,市长肖红梅为副组长,市直各部门及镇、场、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应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了《应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方案》、《应城市20xx年生态文明建设实施计划》等一系列文件,由应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具体负责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并制定各项工作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此项自查得4分。 二、转变发展方式,低碳高效的循环经济有明显提高(总分xx分,自查得xx分 (一)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完成开发区规划环评,开展工业园区的规划环评(5分):按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规定,我市完成了全市各工业园区和开发区、民营经济园

区的区域规划环评,有效的促进了我市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此项自查5分。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编制实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5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改变我市产业结构,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我市现有经济发展特点,我市聘请国信招标集团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为我市编制了《应城市盐化工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XX-2020年)》,并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此项自查得5分。 (三)积极推进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及废物废水的资源化和再利用(5分):截止目前,我市已实施清洁生产项目16个,其中20xx年开展清洁生产项目5个,分别是久大(应城)制盐有限责任公司、久大(应城)盐矿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汉星化工有限公司、湖北志诚化工有限公司、湖北吉和昌化工有限公司。截止xx月25日,湖北汉星化工有限公司清洁生产项目已通过xx环保局组织的验收,其它四个项目已通过中期评估,正按计划组织实施。我市已实施或正在实施的清洁生产项目位居xx市前列。此项自查得5分。 三、保护江河湖库水资源,构建人水和谐水生态系统(总分10分,自查得10分 (一)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江河湖库水

2016-2017学年高中政治 专题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要求 1 经济生活与道德建设学业分

经济生活与道德建设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与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根本不同,归根到底是由于________不同。( ) A.经济基础B.生产力水平 C.政治制度D.意识形态 【解析】道德的本质是一种意识形态,所以D项与题干同义反复,排除;道德具有相对独立性,与生产力水平有不同步发展的情况,故B项应排除;道德受政治制度影响,但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故选A项。 【答案】 A 2.“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内在地包含着道德要求,是道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根源②道德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③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道德风尚就会自然而然地好起来④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经济决定道德的理解。经济决定道德,但是并不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道德风尚就会自然而然地好起来,道德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③观点错误,排除。故选D。 【答案】 D 3.著名的北京中药企业同仁堂有300多年的历史。从其创始人到历代继业者,始终以“养生”、“济世”为己任,制药时严格依照标准,精工细做,从不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对于求医问药的八方来客,一视同仁,以诚相待。对于贫病交迫者,还施医舍药。因此,同仁堂历经300多年而不衰。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 ) A.道德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和力量,对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B.道德规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C.一切道德观念对经济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D.健康的经济发展能推动道德的进步 【解析】C项错误,应排除;B、D两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概念 (一)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在工业文明之后的相对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一种文明形态,是人类改造生态环境、实现生态良性发展成果的总和。狭义的生态文明着眼于人类同自然的和解,而广义的生态文明还要求实现人类本身的和解。 (二)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不是一个概念。经济增长只是一种物质的吸收和累积所表现出来的数量性增加,而发展是一种质量性的改进和潜力的实现。通过从有限的环境中吸取和积累物质而达到的经济规模的数量性增加是不可持续的,而质量性改进和潜力的实现则可永远持续。 (三)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绿色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前提和生命线。党的十七大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这是把科学社会主义同中国基本国情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得出来的马克思主义论断。 结论:科学发展是以绿色、和谐发展为核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时政 目前,全球气候大会在南非德班举行,备受关注。大会进展并不那么顺利。欧盟从谈判一开始就提出所谓“路线图”计划,提出有条件签署《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要求在2015年前制定涵盖主要经济体的新法律框架,并于2020 年实施。美国则称只有主要经济体都加入量化减排协议之后,美国才会加入。日本、加拿大、俄罗斯会谈前就明确提出不加入《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坚持双轨制,坚持《京都议定书》,坚持《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非政府组织也强烈要求环境公平,呼吁发达国家承担历史责任,在气候变化方面展现领导力。发达国家在自身减排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转让支持的政治意愿不足,是影响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努力的最主要因素。这归根结底,都是经济利益的驱动造成的。可见,现如今虽然人们已经认识到全球环境的恶劣形势,但要真正做到在生态文明基础上发展经济,是难上加难的。全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二、辩证统一的关系 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是须臾不可脱离的。离开生态文明单纯地去抓经济发展,不仅不会成功,反而会使经济发展远离既定的目标。同样,离开经济发展来谈生态文明,也不会有真正地发展。 (一)生态文明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