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初一)生物 植物的蒸腾作用

七年级(初一)生物 植物的蒸腾作用

七年级(初一)生物 植物的蒸腾作用
七年级(初一)生物 植物的蒸腾作用

植物的蒸腾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2)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

2、能力目标

(1)通过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和观察植物叶表皮气孔的实验,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画图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

(2)通过查找相关的资料,发展学生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中水循环的意义。

(2)初步形成节约用水,保护森林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制作并观察叶表皮的临时装片。

2、描述气孔的组成和开闭原理。

3、气孔的开闭与蒸腾作用的关系,蒸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教学难点

探讨绿色植物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形成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生命起源于水

我们都知道,生命离不开水。鱼类生活在水中,陆生动物会为了寻找水源而迁徙,例如角马。骆驼虽然在沙漠中不能经常补充水分,但它的身体结构可以为它尽可能多的保存水分或产生水分。那么植物又是如何利用水分的呢?

展示表格

想要知道植物99%的水分到底去向何处,我们就要通过实验来说明。

2、学生把学案的第一部分预先完成了

问题:

(1)甲乙两组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2)使用食用油和软木塞的目的是什么?

(3)为什么甲、乙两瓶中要加等量的水?

(4)为什么要用塑料袋?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5)瓶内的液面为什么会下降?

如果植物蒸腾作用是通过叶片来实现的,那么叶片上一定存在有某种相适应的结构,这种结构是什么呢?想知道原因就用实验说话吧。

二、观察活动——植物叶片的结构

1、显微镜的使用还知道吗?

2、临时装片的制作会吗?

3、显微镜下观察叶表皮结构

看看有没有特殊的细胞形态和平时见到的植物细胞形态不同的

4、画图:5-6个表皮细胞,1-2个特殊形态的细胞。

随时注意学生的实验进展情况,会有实验成功的,也有实验失败的,分析成功

的原因和失败的教训,可能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在选择材料上部位不当。

(2)撕取的材料太厚。

(3)临时装片制作还不够熟练。

(4)显微镜操作不够熟练。

(5)没有耐心在显微镜下观察和寻找特殊结构的细胞。

展示学生做的好的装片,同时可以让学生介绍一下成功的经验。

展示学生画的好的细胞图,告诉他们可以把自己的成果留在展示板上。

5、介绍气孔和保卫细胞

保卫细胞是成对的,呈半月形;气孔是由保卫细胞间隙形成的。

6、想一想:

①当植物吸水时体内水分充足,气孔(开,闭);当植物体内水分不多时,气孔(开,闭)

②气孔内侧细胞壁厚,弹性弱;气孔外侧细胞壁薄,弹性强。(学生阅读书本第89页完成学案相关内容)

③当气孔数目闭合<开启时,散失水分多,蒸腾作用强;当气孔数目闭合>开启时,散失水分少,蒸腾作用弱。

7、讲述:通过观察叶表皮,我们找到了叶片能够发生蒸腾作用的原因是有气孔这种结构,发生蒸腾作用的物质是水分。如果植物因为蒸腾作用而散失了大量的水分,那么植物又是从什么渠道把散失的水分补充回来呢?

过渡:我们经常会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将进酒》中有诗句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可老师却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发现水竟然能往高处流。

三、原理解释现象

1、蒸腾拉力

列举校园植物:桂花、杜鹃、香樟、麦冬

这些植物的叶片离地面都有一定的高度,在阳光下这些植物能通过叶片产生蒸腾作用,一旦有了蒸腾作用水分就会散失,散失的水分从哪里来呢?(根部吸收)能不能这样理解,根吸收水分的动力是蒸腾作用产生的。当根部吸收水分的同时也能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通过茎的运输,输送到植物体的各部分。蒸腾作用强,吸收水分多;蒸腾作用弱,吸收水分少。

2、老花农的难题

3、蒸腾作用的意义

(1)降低叶表面温度

(2)产生蒸腾拉力,有利于吸收水和无机盐

四、蒸腾作用的定义

水分以气体的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植物的蒸腾作用。

五、课堂小结

1、分析“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的实验,建立蒸腾作用的概念。

2、通过“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的实验,认识了气孔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气孔开闭的原理。

3、结合课本资料,分析得出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

六、板书

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生物《绿色植物

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生物教案《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 水》导学案(人教版)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导学案(人教版) 新课导入水在海洋、大气和陆地之间循环流转,不舍昼夜。它进入一粒粒种子,使大地上出现点点新绿;流入片片农田,使农民脸上流露出对丰收的期盼。 水是生命之源。 探究实验:植物体内是否含有水分? ①请你利用生活经验想个简单的办法来证明你手中的植物器器官内含有水分。 ②根据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习目标: 1、说明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重点) 2、举例说明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重点) 3、学会分析处理数据。(难点) 4、增强珍惜生物圈中水资源的意识。 基础知识: 学法指导:根据学习目标认真阅读教材P107—108页,做好圈画勾点,完成基础知识。 请同学们在座位上安静完成独学,完成后每组再到黑板前进行对群学,同时每一组要有同学迅速在黑板上板书相应内容,通过知识点的归纳掌握本节课基础内容。 1、植物的生活为什么需要水?

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专题提升 知识迁移拓展: 1、水是影响植物分布的唯一因素吗? 2、生活小常识:把盐撒在切好的苦瓜上,为什么过会就会有水出来?典例剖析:X、Y、Z是三个相邻的植物细胞,已知Z细胞液浓度>Y细胞液的浓度>X细胞液的浓度。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三者吸失水关系的是()技能训练解读实验数据 3、下表是某地小麦在不同时期需水量的测量数据和数据转换成的直方图,请分析数据回答问题: 发育期 天数 需水总量 (米3/公顷) 每天需水量(米3/公顷) 返青期 29 635 拔节期 23 876 抽穗期

20 956 灌浆期 31 1192 米3/公顷需水总量 初一生物导学案12001192 初一生物导学案初一生物导学案1100 初一生物导学案1000956 初一生物导学案初一生物导学案900876 初一生物导学案初一生物导学案800 初一生物导学案700635 初一生物导学案初一生物导学案初一生物导学案初一生物导学案600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 请分析:1、小麦的需水量与发育时期的关系是怎样的? 2、哪个时期平均每天需水量最大? 3、计算表中各个时期每天的需水量,并以直方图的形式表达出来。 整理与评价 1、请将以上内容补充好,如果还有问题请问同学或老师。 2、反思自己这节课的表现:

2019七年级生物蒸腾作用同步练习试题及答案语文

七年级生物蒸腾作用同步练习试题及答案 1.蒸腾作用时,水分是以什么状态散失的( ) A.液态 B.气态 C.固态 D.都不是 2.蒸腾作用发生的部位是( ) A. 根、茎、叶 B.叶、叶柄和幼嫩的茎 C.所有器官 D.花、果实、种子 3.控制蒸腾作用强弱的结构是( ) A.保卫细胞 B.气孔 C.叶片 D.根毛 4.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用于( ) A.人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5.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是( ) A.促使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B.增加植物表面的湿度 C.促使分解体内的有机物 D.降低植物体内的水分 6.关于蒸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蒸腾作用能带动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以及水和无机盐的向上运输 B.蒸腾作用的结果是把植物体内的水全部散失掉 C.蒸腾作用只有在炎热的夏天才会表现 D.蒸腾作用晚上要比白天旺盛

7.下列哪项与水分的蒸腾作用无关( ) A. 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B.促进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 C.促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D.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8.号称“世界爷”的巨杉,树高可达142米,影响水分输送到树梢的生理活动是(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9.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_________以_________形式散失到_________的过程。 10.气孔的张开和闭合由_________细胞控制,大多数植物的气孔主要位于_________表皮。 11.蒸腾作用可以降低_________,促使根从土壤中 _________,同时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_________的运输。 12.炎热的夏季,树林里空气湿润,凉爽宜人,这是因为树木的蒸腾作用提高了空气的_________,降低了大气的 _________。 13.在森林地带,由于植物的_________,可有效地增加 _________,使空气中云量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14.取四株大小相同且叶数相同的嫩枝,在有光照的正常条件下,依下图(1)所示的方法进行处理: 实验开始时,先将各个装置的质量调整至80g,其后每隔

(完整版)七年级生物绿色植物的一生单元练习题

第5章单元练习 姓名班级 一、选择题 1、俗称“豆瓣”是指大豆的() A.胚芽 B.胚轴 C.胚根 D.子叶 2、大豆种子的主要部分是() A.种皮 B.胚根 C.胚 D.胚芽 3、玉米种子与大豆种子的主要区别是() A.有胚乳 B.有子叶 C.有种皮 D.有胚 4、下列结构中,新植物的幼体是() A.胚芽 B.胚根 C.胚乳 D.胚 5、日常食用的黄豆芽,其白嫩部分主要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 A.胚轴 B.胚根 C.子叶 D.胚芽 6、下列哪项不是种子萌发必备的环境条件() A.适宜的温度 B.一定的水分 C.充足的空气 D.光照 7、在适宜的条件下,下列种子能够萌发的是: () A.去掉胚乳的玉米种子 B.虫蛀空了的水稻 C.切去胚的小麦种子 D.籽粒饱满的菜豆种子 8、为了延长种子的寿命、应将种子保存在什么环境:() A.高温潮湿 B.高温干燥 C.低温潮湿 D.低温干燥 9、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叫() A.根冠 B.根尖 C.根 D.根毛区 10、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11、在根尖的结构中,有一群近似正方形的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质浓、细胞核大,这些细胞位于()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12、下列有关成熟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成熟区与分生区相接②表皮细胞外突形成根毛 ③成熟区位于伸长区的上部④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植物体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 A.根 B.根系 C.根尖 D.根毛 14、根不断长长的原因是() A.分生区和伸长区细胞的分裂B.分生区和伸长区细胞的长长 C.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长长D.分生区细胞的长长和伸长区细胞的分裂 15、移栽植物应尽量在幼苗期,并且要尽量带土,这是因为() A.保护根冠和分生区 B.保护幼根和根毛 C.保留水分和无机盐 D.防止植物不适应环境 16、当植物细胞处于周围溶液浓度大的环境中时,液泡将会出现的变化是() A.缩小 B.胀大 C.消失 D.正常 17、放入浓盐水中的萝卜条过一段时间后,出现的变化是() A.变大、变软 B.变小、变软 C.变大、变硬 D.变小、变硬 18、当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时,说明根毛细胞液浓度比土壤溶液浓度() A.大 B.小 C.相等 D.不能确定 19、植物营养“三要素”不包括() A.氮 B.磷 C.钾 D.铁 20、要使马钤薯和甘薯高产应当注意使用哪种无机盐() A.含氮无机盐 B.含磷无机盐 C.含钾无机盐 D.含硼无机盐 21、下列哪种植物需要较多含氮的无机盐() A.马钤薯 B.花生 C.青菜 D.小麦 22、一次施肥过多,会造成水稻的“烧苗”现象,这是因为() A.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根无法吸水 B.土壤温度太高 C.水分太多,根无法呼吸 D.土壤缺乏足够的营养 23、X、Y、Z是三个相邻的植物细胞,已知Z细胞液浓度>Y细胞液浓度>X细胞液浓度。下 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三者吸失水关系的是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教案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教材分析 蒸腾作用是绿色植物的一项重要的生理活动,教材对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知识的构建,从实验观察植物的蒸腾现象入手,使学生确信植物具有蒸腾现象,接着引导学生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叶片的结构及蒸腾作用的意义等。 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掌握叶片的结构,学生才能透彻理解蒸腾作用的知识,同时为讲解光合作用打下基础。而叶片的结构又是与其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充分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植物散失大量的水分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本教材强调指出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同时也为学习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描述植物的蒸腾概念,部位,意义,知道叶片的结构特点;说出气孔的分作用;了解徒手切片的制作方法 2、渗透生物与环境相适应以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义。 教学重点蒸腾作用的概念、意义及叶片的结构、气孔的开闭和分布 教学难点叶片结构的观察、叶片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以及气孔开闭的原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边梳理边反馈 学习方法学生自学,讨论,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提问两个问题:1、植物体是怎样度过炎热的夏季的呢? 2、为什么人们喜欢在树荫下凉快呢? 在学生的回答中导入并板书课题: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1)叶片 (1)表皮由表皮细胞: 保卫细胞: (2)叶肉 (3)叶脉 3、气孔的作用,及张开闭合的原理 4、蒸腾作用还受那些外界因素的影响? 5、蒸腾作用对植物体自身的意义? 为了加深对叶片的结构的理解,解决叶片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难点,安排两幅图片2)试一试自己的识图能力 叶片的横切面图 指出1---6的名称 ①表皮属于组织,叶肉属于组织 ②叶肉细胞中有许多绿色颗粒是。 ③怎样区分上表皮? 叶片的表皮平面图 甲 乙 ①指出1----3的名称,甲、乙各处于什么状态? ②气孔张开闭合的原理?(强调:气孔的张开闭合可以调节蒸腾作用,是内因,引出下一个问题) 那么外界因素是什么? 师:植物体内的水分不断的散水,这些水分是从那里来的?出示课件从根吸水到叶的气孔排出水分的过程图(flaish动画) 那么同学们知道根辛辛苦苦吸收来的水分,有多少被叶给蒸腾出去了?引出蒸腾作用的意义让学生答学生看书过程中可以合 作、讨论自己陌生的问题 解决不了的举手问,采取 生帮生的方式解决 生答(略) 学生识图回答,直观的认 识叶片及表皮气孔的特 点和作用 生答(略) 生答:95%----99% 充分的让学 生参与到学 习的过程中 来,体现了学 生是“主体” 的教学思想 叶片是叶的 主要部分,叶 不但是蒸腾 作用的主要 器官,也是光 合作用的主 要器官这是 和下一节相 联系的

七年级生物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在学习了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之后,继续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重要的生理现象。虽然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光合作用的原理比较抽象。初一的学生相应的知识铺垫不够,而且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来源之本,通过光合作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设计、操作、探究和讨论,使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原理、技巧,有更深层次的感悟。通过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所以本节知识要用具体的,形象的实验进行教学。让学生体验到由现象到理论的过程,即通过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知识。本节知识点较多,例如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公式、概念、实质及实验的原理等。教学中应注重知识点的落实,为学生下一步学习植物的呼吸作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阐明绿色植物产物和原料及条件。知道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通过探究实验设计思路的培养及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 3、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师生互补,良好学习氛围的培养;对科学知识探索精神的培养。 教学重点 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光是形成淀粉的条件。 教学难点 提出问题,应用适当的手段解决问题;单一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 教学准备 课前由实验小组的同学与教师共同进行 (1)实验器材的准备:酒精灯、酒精、三脚架、石棉网、镊子、广口瓶、瓶塞、凡士林、蜡烛、大玻璃罩、长颈漏斗、试管、玻璃管、三角烧瓶等)

(2)选择健壮的天竺葵在暗处放置24小时后,选择适当的叶片用黑纸片进行上下遮盖。 (3)首先学生分实验小组,选出组长,实验员,发言人,填写实验记录单。 教学手段:实验设计,动手操作,教学课件。 教学形式:小组合作讨论,看书自学,动手实验,及时练习落实知识,教师参与,适时引导。 教学程序 一、情景激疑: 教师讲述:记得在一个春光明媚的周日,我领着三岁的女儿来到了植物园。我给她说要爱护花草,因为花草和我们一样都是珍贵的生命。于是她把手中的面包揉碎撒到了草地上。我问她为什么?她说让小草吃面包,我给她说:小草不吃面包,喝点水,晒晒太阳就饱了。第二天中午该吃饭了,她要水喝,然后跑到太阳地里说:不吃饭了,晒晒太阳就饱了。 教师引导学生提问:同学们能从老师讲的这个小故事中提出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吗? 学生提问,略。(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路) 教师总结:人进行生命活动需要的营养物质是从外界摄取的,植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从哪里来的呢?是植物自己制造的吗?这是一个生物学问题。怎样研究呢? 学生:通过实验进行研究。 二、实验探究 出示课件: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 1、提出问题: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吗?教师引导学生作出假设,注意强调“光下”这个条件。 2、作出假设:首先教师应解释假设的设定,就是对下一步实验过程的简单概述。然后让学生假设。 如果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那么不在光下就不形成淀粉。(注意学生思维的训练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随时注意学生思维的火花。鼓励学生。) 3、制定计划:

七年级生物教案-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 1.知识:(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水分 散失的主要原因;(2)举例说明蒸腾作用的概念;(3)举例说出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4) 说出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2.能力:(1)观察 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运用观察和分析能力;(2)探 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运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植物蒸腾失水的观察实验, 以及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探究实验等,形成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2)通过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树 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教材内容分析〗 1.知识结构 2.教学重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 3.教学难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 4.与其他章节的联系(1)水分蒸腾促进植物吸收水分和水 分与无机盐的运输,因此,“蒸腾作用”与“吸收作用”一节的知识相联系;(2)植物的蒸腾作用是自然界水循环的一 个组成部分,因此这部分知识与“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一章知识相联系;(3)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中,气孔 的知识和叶的结构知识相联系。〖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贵阳市第二实验中学,位于贵阳市区内,是贵阳 市课改实验样本校之一,师资力量强,教学条件优良,教学设备比较齐全。学生大多数来自城市,对生物知识普遍兴趣浓厚,有强烈的求知欲。〖课时分配〗

本节内容的教学时间为1课时。先演示植物的蒸腾现象,进而指出植物主要通过气孔蒸腾散失水分,接着通过“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探究实验,揭示植物与蒸腾作用相适应的某些形态结构特点,最后阐述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五、设计思 路 1.教学方法本节课以学生探究为主,老师以一连串的问题引路,学生动脑思考、讨论、解答问题、自主总结,同时辅以教师的演示、讲授和点评,师生共同努力,圆满完成此部分的学习。 2.教学思路本节课的内容按两条思路展开,一是通过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现象”,引导学生探讨植物蒸腾作用的概念以及蒸腾作用的意义;二是通过对“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探究,引导学生探讨与植物蒸腾作用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3.问题思路上课一开始,联系前面学习吸收作用的知识,指出植物吸收的水分只有一小部分用于各种生理活动和保留在植物体内,而绝大部分的水“跑”到哪里去了呢?给学生一个悬念,引起他们探究的兴趣,而自然地 引入蒸腾作用的主题。在演示“植物的蒸腾现象”之前,让学生有目的地边仔细观察演示实验,边思考:①描述两个塑料袋上出现的实验现象。②试解释发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③两个试管内的水面上为什么要滴植物油? ④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学生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解答和思考,解开了导入时向他们提出的悬念,即植物吸收的水绝大多数散失到空中去了,有了小小的成就感,学生从心理上愿意与老师一起继续往下探索。在学习蒸腾作用的意义时,紧紧围绕下列问题依次展开:

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蒸腾作用》教案(附教学反思)

蒸腾作用(附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 (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 (2)举例说明蒸腾作用的概念; (3)举例说出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 (4)说出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2.能力: (1)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运用观察和分析能力; (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运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植物蒸腾失水的观察实验,以及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探究实验等,形成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 (2)通过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树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教材内容分析〗 1.知识结构

2.教学重点 (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 3.教学难点 (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 4.与其他章节的联系 (1)水分蒸腾促进植物吸收水分和水分与无机盐的运输,因此,“蒸腾作用”与“吸收作用”一节的知识相联系; (2)植物的蒸腾作用是自然界水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这部分知识与“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一章知识相联系; (3)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中,气孔的知识和叶的结构知识相联系。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贵阳市第二实验中学,位于贵阳市区内,是贵阳市课改实验样本校之一,师资力量强,教学条件优良,教学设备比较齐全。学生大多数来自城市,对生物知识普遍兴趣浓厚,有强烈的求知欲。 〖课时分配〗xYzkW 本节内容的教学时间为1课时。先演示植物的蒸腾现象,进而指出植物主要通过气孔蒸腾散失水分,接着通过“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探究实验,揭示植物与蒸腾作用相适应的某些形态结构特点,最后阐述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五、设计思路 1.教学方法 本节课以学生探究为主,老师以一连串的问题引路,学生动脑思考、讨论、解答问题、自主总结,同时辅以教师的演示、讲授和点评,师生共同努力,圆满完成此部分的学习。 2.教学思路 本节课的内容按两条思路展开,一是通过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现象”,引导学生探讨植物蒸腾作用的概念以及蒸腾作用的意义;二是通过对“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探究,引导学生探讨与植物蒸腾作用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3.问题思路 上课一开始,联系前面学习吸收作用的知识,指出植物吸收的水分只有一小部分用于各种生理活动和保留在植物体内,而绝大部分的水“跑”到哪里去了呢?给学生一个悬念,引起他们探究的兴趣,而自然地引入蒸腾作用的主题。 在演示“植物的蒸腾现象”之前,让学生有目的地边仔细观察演示实验,边思考: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绿色植物知识点汇总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1) 1、种子的结构 菜豆种子: 玉米种子: 种皮:保护内部结构 种皮:和果皮紧贴在一起,保护内部结构 子叶:2片,肥厚,贮存营养物质 胚乳:贮存营养物质 胚 胚芽:发育成茎、叶 子叶:1片,不肥厚,转运营养物质 胚轴:发育成连接根、茎的部分 胚 胚芽:发育成茎、叶 胚根:发育成根 胚轴:发育成连接根、茎的部分 胚根:发育成根 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是种子的主要部分,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构成。 菜豆和玉米种子都有种皮和胚,不同点是:玉米种子有胚乳,贮存营养成分,子叶1片,转运营养物质;菜豆种子无胚乳,子叶2片,贮存营养。 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胚具有两片子叶,无胚乳,例如:蚕豆、花生、大豆、菜豆 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胚具有一片子叶,有胚乳,例如:水稻、小麦、高粱、玉米 2、花 花是由花芽发育而来的,花的结构: 花梗 连接、支持作用 花托 花被 萼片 保护花的内部结构,吸引昆虫 花瓣 雄蕊 花药:内有花粉,花粉内含精子 花蕊 花丝:支持花药 柱头:接受花粉 花的主要部分 雌蕊 花柱:连接子房和柱头 子房 外有子房壁 内有胚珠产生卵细胞 3、果实 花柱和柱头→凋落 雌蕊 子房壁 →果皮 子房 珠被→种皮 果实 胚珠 受精卵→胚 种子 (受精极核→ 胚乳)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1)被子植物生长到一定时期就会开花,花药成熟后会自然裂开,散放出花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2)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 3)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胚珠里面有卵细胞,它跟来自花粉管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4)受精(精子与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纷纷凋落, 惟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 4、叶 表皮 表皮细胞:外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保卫细胞(成对的半月形,内有叶绿体): 控制气孔(气体进出的门户)的开闭 叶肉:细胞内含叶绿体,叶绿体内有叶绿素 叶脉 支持作用 运输作用:导管输送水和无机 盐,筛管运送有机物 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 换的“窗口”。它是由一对半月 形的细胞——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气孔的开闭是由保卫细胞控制的 5、根 1)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主要是根的根尖。 2)根尖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 成熟区: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因为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扩大了与土壤的接触面积) 伸长区:细胞停止分裂,迅速伸长(细胞体积增加),根生 长最快的部位;也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使根的长度不断增加 分生区:有很强的分裂能力(细胞数量增加) 根冠:起保护作用 成熟区以上的结构:根毛脱落,吸收功能丧失,导管增多,疏导功能加强

七年级生物蒸腾作用检测(有答案)

蒸腾作用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农民在雨后移栽玉米幼苗时,一般要去掉一些叶,这是为了() A.降低光合作用 B.降低呼吸作用 C.降低吸收作用 D.降低蒸腾作用 2、热带雨林降水丰富,与其关系最密切的生理作用是()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生长作用 3、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 ) A.降低叶片表面和周围环境的温度 B.增加空气湿度,有利于形成降雨 C.促进根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D.以上三项都是 4、平时只要大家留意观察就会发现,人们移植花草一般在傍晚或阴天进行,并且给移植的植物遮阳,其目的是……………………………………………………………………………() A. 降低呼吸作用 B. 增强吸收作用 C. 降低蒸腾作用 D. 降低光合作用 5、阔叶树在秋天落叶最主要的原因是可使树木( ) A.减少水分吸收 B.减少蒸腾作用C.减少呼吸作用 D.减少无机盐的吸收 6、田里的西瓜正在结果,这时它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果实生长 D.蒸腾作用 7、与蒸腾作用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控制 B.植物体内“水往高处流”,其动力主要来源于蒸腾作用 C.阔叶树在秋天落叶的最主要原因是减少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 D.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量,从而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8、水往低处流是我们常见的自然现象,但植物体内的水却是向高处移动,那么,水在植物体内从根部向茎和叶移动的动力来自于(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9、雨后,许多植物的叶面上,常有水珠滚动,水分并没有渗到叶片内部,主要是因为( ) A.表皮细胞壁厚B.表皮细胞排列紧密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知识点整理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一、苔藓植物 1、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的生命活动不能离开水。 2、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3、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二、藻类植物 1、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2、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还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占整个绿色植物释放氧气的95%)。 3、藻类的经济意义: 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 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三、蕨类植物 1、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2、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3、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 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用;③有些可供观赏; 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 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四、种子植物 1、种子的结构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2、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3、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3、种子萌发的过程

初中七年级: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学设计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Green plants in the biosphere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教学目标 a 知识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b 能力目标: 1、能够大概了解绿色植物的分类及区分主要的几种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2、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能力。 c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树立关心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教学重点 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 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

关系。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分析推理、比较等综合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 观察法、比较分析法、启发提问法。 课前准备 教师自制ppt课件,实物:海带,墙藓,葫芦藓,肾蕨等。 学生白纸(设计表格),课前收集相关的绿色植物。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部分 师:放眼窗外,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什么呢? 生:各种绿色植物(非洲栗、各种树木、花、小草) 师:很好!请再来看这些图片上的植物:桫椤,发菜,裙带菜,铁线蕨。你们认识吗?(幻灯片展示) 生物圈中除了这些绿色植物外,还有好多绿色植物是我们不认识的,那生物圈中都有哪些绿色植物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共同走进新的单元,去了解这些绿色植物。(板书:第三单元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师: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 比较和观察这些绿色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你们

七年级生物上册54蒸腾作用教案北师大版

第4节 蒸腾作用 【教学目标】 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 2.举例说明蒸腾作用的概念; 3.举例说出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 4说出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教材内容分析】 1.知识结构 蒸腾作用 2.教学重点 (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 3.教学难点 (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 4.与其他章节的联系 (1)水分蒸腾促进植物吸收水分和水分与无机盐的运输,因此,“蒸腾作用”与“吸收作用”一节的知识相联系; (2)植物的蒸腾作用是自然界水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这部分知识与“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一章知识相联系; (3)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中,气孔的知识和叶的结构知识相联系。 【课时分配】 本节内容的教学时间为1课时。先演示植物的蒸腾现象,进而指出植物主要通过气孔蒸腾散失水分,接着通过“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探究实验,揭示植物与蒸腾作用相适应的某些形态结构特点,最后阐述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 植物的蒸腾失水现象 蒸腾作用的概念 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与分布 蒸腾作用的意义

【设计思路】 1.教学方法 本节课以学生探究为主,老师以一连串的问题引路,学生动脑思考、讨论、解答问题、自主总结,同时辅以教师的演示、讲授和点评,师生共同努力,圆满完成此部分的学习。 2.教学思路 本节课的内容按两条思路展开,一是通过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现象”,引导学生探讨植物蒸腾作用的概念以及蒸腾作用的意义;二是通过对“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探究,引导学生探讨与植物蒸腾作用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3.问题思路 上课一开始,联系前面学习吸收作用的知识,指出植物吸收的水分只有一小部分用于各种生理活动和保留在植物体内,而绝大部分的水“跑”到哪里去了呢?给学生一个悬念,引起他们探究的兴趣,而自然地引入蒸腾作用的主题。 在演示“植物的蒸腾现象”之前,让学生有目的地边仔细观察演示实验,边思考: ①描述两个塑料袋上出现的实验现象。 ②试解释发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 ③两个试管内的水面上为什么要滴植物油? ④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 学生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解答和思考,解开了导入时向他们提出的悬念,即植物吸收的水绝大多数散失到空中去了,有了小小的成就感,学生从心理上愿意与老师一起继续往下探索。 在学习蒸腾作用的意义时,紧紧围绕下列问题依次展开: ①炎热的夏天,一只手是干燥的,另一只手沾满了水,哪一只手感到凉爽?为什么?(实际上是蒸发) ②由于地心的引力,水总是往低处流,为什么在大树的身体里,水却能往高处流?是什么原因使它克服了地心的引力? ③植物是怎样源源不断地获取无机盐的? 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在解答了以上问题后,要求他们自己总结出蒸腾作用对植物的意义。老师及时肯定学生的成绩,让学生再次获得成就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了解蒸腾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证实植物体蒸腾水分的演示实验,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蒸腾作用与人类的关系等内容。其中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是本节教材的重点。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平常不甚了解的,因此,这节课必须先进行演示实验。植物体主要通过叶进行蒸腾作用,因为叶具有适应这种功能的形态结构——气孔。只需要让学生对气孔的调节有直观的感受就行。教师在讲解蒸腾作用的意义时,应该尽量让学生的联系实际,使学生接受和理解蒸腾作用对于植物生活的意义。 学情分析 通过家里种的花草树木,农作物都需要经常浇水,知道在山区,在森林地区雨量比较充沛。对于植物的蒸腾作用现象,学生生活中有一定的体验,但学生缺乏对现象的分析与思索。对于蒸腾作用的概念来说,学生通过探究叶的蒸腾作用实验得出,并不难理解,但是对于蒸腾作用的调节和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和自然界意义等问题,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学策略 初中学生应该对蒸腾作用有所了解,所以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在家里进行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对蒸腾作用进行初步的探索。根据以上教材特点、

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我在本节课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1、趣味性导入:本节课首先用凭空飞出的问题——“还有202千克水哪儿去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启动学生思维。 2、重视学生的探索:教学中必须坚持有意无意的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把教材中给出的植物蒸腾作用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在学生推测出水分的散失主要由于植物叶片的蒸腾作用后,让学生设计方法进行验证。 3、恰当应用媒体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在短时间内无法看到成效,为此我通过对育龙网资源的转化和截取,应用了视频资源将实验的过程演示播出,从而缩短了时间,使实验过程与教学内容很好的融为一体。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难点:蒸腾作用的概念 手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为主的教学方法。 设计思想: 蒸腾作用的概念可以通过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而蒸腾作用的过程可以借助动画或投影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而对于蒸腾作用的意义则可以从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分析得出。 教学过程:(1课时) 一、导入:

七年级(初一)生物 植物的蒸腾作用

植物的蒸腾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2)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 2、能力目标 (1)通过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和观察植物叶表皮气孔的实验,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画图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 (2)通过查找相关的资料,发展学生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中水循环的意义。 (2)初步形成节约用水,保护森林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制作并观察叶表皮的临时装片。 2、描述气孔的组成和开闭原理。 3、气孔的开闭与蒸腾作用的关系,蒸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教学难点 探讨绿色植物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形成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生命起源于水 我们都知道,生命离不开水。鱼类生活在水中,陆生动物会为了寻找水源而迁徙,例如角马。骆驼虽然在沙漠中不能经常补充水分,但它的身体结构可以为它尽可能多的保存水分或产生水分。那么植物又是如何利用水分的呢? 展示表格 想要知道植物99%的水分到底去向何处,我们就要通过实验来说明。 2、学生把学案的第一部分预先完成了 问题: (1)甲乙两组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2)使用食用油和软木塞的目的是什么? (3)为什么甲、乙两瓶中要加等量的水? (4)为什么要用塑料袋?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5)瓶内的液面为什么会下降? 如果植物蒸腾作用是通过叶片来实现的,那么叶片上一定存在有某种相适应的结构,这种结构是什么呢?想知道原因就用实验说话吧。 二、观察活动——植物叶片的结构 1、显微镜的使用还知道吗? 2、临时装片的制作会吗? 3、显微镜下观察叶表皮结构 看看有没有特殊的细胞形态和平时见到的植物细胞形态不同的 4、画图:5-6个表皮细胞,1-2个特殊形态的细胞。 随时注意学生的实验进展情况,会有实验成功的,也有实验失败的,分析成功

七年级生物上册3.5.4蒸腾作用自我小测北师大版

3.5.4 蒸腾作用 基础巩固 1.植物体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用于()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生长发育 2.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状的适应意义是() A.降低光合作用 B.降低呼吸作用 C.减少水分散失 D.没有什么意义 3.叶片中调节水分散失、控制气体进出的结构是() A.保卫细胞 B.表皮细胞 C.栅栏组织的细胞 D.海绵组织的细胞 4.炎炎夏日,植物的叶片没有被灼伤,能降低植物体温度的原因是()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 D.蒸发作用 5.植物叶片的上下表皮都有气孔,但一般植物叶片上表皮的气孔总比下表皮的少,这是因为() A.上表皮的气孔少可以减少氧的散失 B.上表皮的气孔少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 C.下表皮的气孔多可以加速水的散失 D.下表皮的气孔多可以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6.下列做法不属于运用蒸腾作用原理的是() A.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 B.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 C.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阳 D.合理密植 7.仔细观察下图,据图回答问题。 (1)此装置是为了验证植物体的________作用。 (2)这个实验装置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正后的实验装置塑料袋内壁上的水滴,是植物在光照下,通过叶片上的________散发出来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 (4)植物的此作用不但使叶片的温度________,还可以促进根对土壤中________的吸收和运输。 能力提升NENGLI TISHENG 8.一棵几十米高的大树,水分能从根部一直上升到树的顶端,其主要动力来自于()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 9.要验证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最好选择下列哪两个装置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A.①②B.②④ C.①④D.③④ 10.据报道,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低黏性的无色透明物质,在移栽植物时,若将其喷到叶面上,则能结成一层二氧化碳可以通过而水分不易通过的薄膜,能大大提高植株的成活率。这主要是因为薄膜() A.增强了植物的光合作用 B.增强了植物的蒸腾作用 C.减弱了植物的蒸腾作用 D.减弱了植物的呼吸作用 11.将一棵绿色植物用透明的塑料袋罩起来,扎紧袋口,放在阳光下,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塑料袋内壁出现细小的液滴。分析此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A.植物在光下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B.液滴是由泥土中的水蒸发后液化而成的 C.液滴是由植物放出的二氧化碳液化而成的 D.液滴是由植物蒸腾作用散发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12.下图是某科研小组研究某植物吸水速率与蒸腾速率关系时绘制的曲线图,图中两曲线表示一天内光照和黑暗环境下吸水速率与蒸腾速率的变化过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初一生物教案:水分的散失-蒸腾作用1

水分的散失-蒸腾作用1 七年级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了解蒸腾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蒸腾作用的演示实验继续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继续培养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蒸腾作用的过程及其他相关知识,建立植物体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增强生态意识,提高对绿化祖国、保护环境的熟悉。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内容包括:证实植物体蒸腾水分的演示实验,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蒸腾作用与人类的关系等内容。其中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是本节教材的重点。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平常不甚了解的,因此,这节课必须先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确信植物体有蒸腾作用以后,才能进一步讲清蒸腾作用是怎样进行的。 植物体主要通过叶进行蒸腾作用,因为叶具有适应这种功能的形态结构——气孔。关于气孔对于蒸腾作用的调节机制比较复杂,现行教材未做过多的解释和要求,教师可通过模型或多媒体课件,对此问题进行简单的讲解,只需要让学生对气孔的调节有直观的感受就足够了。 植物散失大量的水分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假如不把这一点讲清楚,学生就不会理解这种生理现象对植物本身的重要性,甚至会误会这种现象对植物本身是有害的。因此,教师在讲解蒸腾作用的意义时,应该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接受和理解蒸腾作用对于植物生活的意义。 教法建议 通常初中学生应该对蒸腾作用有所了解,所以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在家里进行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对蒸腾作用进行初步的探索。 同样,教师也要制作观察蒸腾作用的演示装置。可以按照课本上的要求做,也可以将一个不漏气的干燥的透明塑料袋,套在一片叶上或一个枝条上,袋口一定要扎紧。将这个实验装置放在暖和的地方,过一段时间,就可以看到塑料袋的内壁上有许多水珠。假如用花盆,注重不要连花盆一起套进去,只能套住茎和叶。在套前浇一次水,效果会更加明显。

初一生物教案: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七年级生物教案 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教学目标 a 知识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b 能力目标: 1、能够大概了解绿色植物的分类及区分主要的几种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2、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能力。 c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树立关心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教学重点 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 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分析推理、比较等综合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 观察法、比较分析法、启发提问法。 课前准备 教师自制PPT课件,实物:海带,墙藓,葫芦藓,肾蕨等。 学生白纸(设计表格),课前收集相关的绿色植物。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部分

师:放眼窗外,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什么呢? 生:各种绿色植物(非洲栗、各种树木、花、小草) 师:很好!请再来看这些图片上的植物:桫椤,发菜,裙带菜,铁线蕨。你们认识吗?(幻灯片展示) 生物圈中除了这些绿色植物外,还有好多绿色植物是我们不认识的,那生物圈中都有哪些绿色植物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共同走进新的单元,去了解这些绿色植物。(板书:第三单元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师: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 比较和观察这些绿色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你们发现什么问题吗? 生: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有所差别。 师:观察能力很好!根据植物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它们分为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正是这些绿色植物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植物界,也正是它们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你们愿意成为它们的好朋友吗?那就让我们共同走近它们,进一步了解它们吧。”(幻灯片展示图片,板书: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2、讲授新课 (一)藻类植物 师:同学们有没有听过这句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它描述了一幅什么样的生物现象呢? 生:春天来了,湖水江水都泛起绿色。(幻灯片展示) 师:这是为什么呢?(幻灯片展示) 生:春天气温升高,阳光明媚,水中的藻类植物开始大量繁殖,而这些绿色的小生物自由浮在水中,使得春水荡漾着绿波。 师:非常聪明!那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呢? 生:装满水而久放着不动的脸盆或水缸。 师:很好,装满水而久放着不动的脸盆或水缸里面会有软绵绵的绿色东西,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那是一种藻类植物,水绵。请看课本p82页第二题,这题的答案是什么呢? 生:里面有藻类植物。 师:不错!养鱼缸长时间不换水,鱼的排泄物和粪便使得鱼缸中养料增加,藻类植物得以大量繁殖,因此,养鱼缸中的水逐渐变绿。我们再来这些藻类植物,海带、紫菜、鹿角菜等。(幻灯片展示课本p79图iii-2 海洋藻类) 通过这些例子说明藻类植物大部分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呢?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植物的蒸腾作用

第三章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第一课时植物的蒸腾作用 东莞市塘厦初级中学冯奕好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的“植物的蒸腾作用”。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知道植物的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的结构,气孔的结构,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植物蒸腾作用使水分大量散失,从而为第二课时理解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做准备。 二、课程标准要求 描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描述叶片的基本结构。 2、解释气孔控制水分和二氧化碳进出叶片的机制。 3、蒸腾作用的概念。 (二)能力方面 1、练习用徒手切片法制作临时切切片。 2、练习制作叶下表皮临时装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尝试设计并进行对照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在实验过程中,做到认真观察,如实纪录;敢于表达交流。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叶片的基本结构 2、蒸腾作用的概念。 (二)教学难点 1、练习徒手切片,认识叶片的结构。 2、制作叶下表皮临时装片,认识气孔的结构与开闭机制。 五、学情分析 (一)认知水平 学生对于蒸腾作用概念没有具体、详细的认识,学生理论知识比较薄弱,但思维活跃,课堂敢于发言,学生思维偏重于直观形象思维。 (二)能力水平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本节课所涉及到制作装片与显微镜的操作也在之前的课程有所练习,学生具有一定的制作装片与操作显微镜的能力基础。但是没有学习过制作徒手切片。 (三)情感水平 知道植物的是生物圈的重要成员,要爱护植物维持生态平衡。学生对动手操作实验比较感兴趣。 六、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录制制作叶徒手切片视频;制作叶下表皮临时装片视频;气孔开闭机制的动画课件。培养学生为助手,根据学生的能力均衡搭配进行分组。 (二)学生准备 复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预习实验操作的内容,准备植物叶片。兴趣小组设计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