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地理教学案 世界的气候

高二地理教学案 世界的气候

高二地理教学案 世界的气候
高二地理教学案 世界的气候

高二地理教学案世界的气候(共3课时)

使用时间:2013年 3月11日编印者:王建业审定者:李明霞

【教学目标】

1、记住主要的气候类型

2、在地图上说出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和气候的分布地区

3、学会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会分析气候特点,判断气候类型

【新课学习】

一.形成气候的因素

1、太阳辐射(不同纬度的气候差异)---

2、大气环流(同纬度地区的气候差异)--- 描述气候特点时必要因素

3. 地面状况(局部地区的气候差异)

各气候类型的分布:读背地图册P24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各气候类型特征统计图,

填下图各数码区分布的气候类型(重点关注南美西岸、北美西岸、欧洲西部南部、

亚洲东部南部、非洲澳洲整体)。

除了注意一些重要沿海外,还要注意赤道、回归线、30°、40°纬线东西岸气候

类型的分布规律。

总结:气候类型的特征:其本质是概括一地的冷热、干湿及其组合状况。。

①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冬季最冷月均温﹥15℃,降水不同,气候类型差异较大

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压影响,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或来自陆地的信风影响,终年高温少雨)

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地区,冬季盛行东北风,为旱季,夏季刮西南季风,6~9

月为雨季)

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压移来时,是湿季,信风移来时为旱季,农业活动在雨

季播种,旱季收割)

②亚热带气候类型:冬季最冷月均温﹥0℃,全球只有两种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除南极洲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纬30o~40o大陆的西

岸,受西带和副高交替控制,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偏北风--低温少雨,夏季--夏季风--高温多雨。

③温带气候类型:冬季最冷月均温﹤0℃(海洋性气候外)。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o--60o大陆西岸,终年受西风控制,终年温和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35o--55o大陆东岸,寒冷干燥,高温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受大陆性气团控制,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大,降水稀少且在夏季

3.气候类型的判读

(1)、根据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来判断。

从影响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分析(主要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包括比热容、地形、反射率、洋流)

1.●纬度位置---太阳辐射——决定了该地所处的热量带

太阳辐射强弱主要取决于当地太阳高度角的大小,总体而言,太阳高度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的,故从低纬向高纬依次出现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这些不同的热量带。

2.●大气环流(气压与风)----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1)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

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的天气;

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

极地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的天气。

( 2)风带

信风——性质一般炎热干燥,但如果是从海洋吹来,则较为湿润;

西风——性质温和湿润;

极地东风——性质寒冷干燥。

(3)受单一气压带或风带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

赤道低气压带——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副热带高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西风带——温带海洋气候——终年温和湿润。

(4)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明显;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5)季风环流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干湿季交替;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下垫面状况(包括比热容、地形、反射率、洋流,也称非地带性)

(1)比热容——影响到气温变化的大小、海陆风和季风的形成

大陆——比热容小——升温、降温快——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大陆性气候;

海洋——比热容大——升温、降温慢——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海洋性气候。

(2)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中纬度大陆西岸——终年受西带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

多雨;

中纬度大陆内陆——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3)地形因素——影响气温和降水分布

高原、高山气候的形成取决于地势的高低;山脉走向影响气流运动状况,从而影响降水分布,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东非高原地势高”,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南美安第斯山脉东部处于西风带的背风坡

(4)洋流——暖流对沿途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途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

除了南美洲外,其他地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均一定程度受到暖流的影响,热带沙漠气候逼近海岸是受由于到寒流的影响。远离亦道的热带雨林气候(马达加斯加岛——“来自海洋的信风十地形迎风坡十沿岸暖流)

及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智利火地岛。

(5)地面反射率——影响着地面获得太阳辐射能的多少

南极大陆成为世界最冷的地方的原因之一就是南极大陆的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很大

细节:“化整为零,各个击破”掌握世界气候的分布

世界气候纷繁复杂、类型多样,不少同学一看到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就有畏难情绪,不知从何处入手,对掌握世界气候存在着心理障碍。那么如何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化整为零,各个击破”,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1、将各种气候类型分解到各个热量带

各个热量带的气候类型并不多,均不超过4种(热带4种、亚热带2种、温带3种、亚寒带1种、寒带2种),实在并不可怕。

2、将各种气候类型分解到各个大洲

可以从气候分布最为简单、最有规律、最有特点的非洲入手,迅速掌握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规律。然后从我们所在的亚洲,得到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布规律;再从欧洲得到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规律等。

3.将几种比较容易混淆的气候类型

1、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的异同点相似点:气温:全年各月气温都高(200C以上);

降水: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

不同点:①降水量多少不同:

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多,年降水量>1500mm;

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量少,年降水量<1000mm。

②植被不同: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草高树稀。

2.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异同点

相似点: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不同点:

①最冷月均温不同:

亚热带季风气候在00C以上;

温带季风气候在00C以下。

②雨季长短和年降水量不同:

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长,年降水量多;

温带季风气候——雨季短,年降水量较少。

3.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区别

不同点:

①最冷月均温不同:

温带海洋性气候在00以上;

温带大陆性气候在0℃以下。

②气温年较差不同: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气温年较差小;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气温年较差大。

气候

5、该地的河流:( )

A .流量季节变化大

B .含沙量小

C .冬季无结冰期

D .春季有凌汛

6、该地所处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 ( )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 .温带落叶阔叶林

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 .热带稀疏草原

7 A.亚欧大陆内部 B.大陆东岸 C.30°~40°大陆西岸 D.40°~60°大陆西岸 8、该地区的河流: ( ) A .含沙量大 B .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C .径流量丰富 D .结冰期较长 9、该地所处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 ( )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 .温带落叶阔叶林

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 .热带稀疏草原 二、普通型:经典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2008年在北京举办夏季奥运会,2010年在上海举

办世博会,下图是两地的气候资料。回答11~12题。 10.有关北京、上海两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不同 B.都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 C.冬季均温都在0°C 以上D.两气候类型只在北半球有分布 11.夏季奥运会一般于7月下旬召开,北京奥组委建议放在9月份主要原因是北

京7~8月( ) A.多暴风雪 B.多沙尘暴 C.多高温,暴雨 D.多台风

12. 上海到北京两地自然带的分布呈现( ) A.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 B.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

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读雅典和北京两地的气候资料。回答13~14题:

13. 雅典7月的降水与气温特点是:()

A、降水较多,气温较高

B、降水较多,气温较低

C、降水较少,气温较高

D、降水较少,气温较低

14. 雅典所属的气候类型,适宜生长的水果是:()

A、柑橘

B、香蕉

C、椰子

D、荔枝

15、右图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表示的气候类型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读下列四幅降水和气温年配置图,回答题。

16、位于热带气候区的地点是()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7、位于南半球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8.关于四种气候类型的判断,

正确的是()

A.①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B.②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C.③为亚带季风气候

D.④为地中海气候

19.气候类型④的分布规律是

()

A.30o-40o大陆的东岸

B.30o-40o大陆的西岸

C.40o-60o大陆的西岸

D.20o-30大陆的东岸

三、骨干型:不给出气候特征的全面统计图表,只给出一地主要时间的气候数值以反映该地最本质的气候类型特征。20、右边某地气候要素图中,各点的标号表示月

份。该图表示的气候类型是:

21、下面四幅图代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是()

22、有关右图a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年少雨

B.雨热同期

C.盛夏伏旱

D.冬雨夏干

23.下图是四个地区的气温和降水等气候资料,四个地区种植的农作物排序正确的是()

A.①水稻②冬小麦③玉米④甜菜

B.①甘蔗②冬小麦③棉花④柑橘

C.①椰子②甘蔗③油橄榄④甜菜

D.①天然橡胶②冬小麦③葡萄④水稻

四、区间型:给出一地全年气候数值的变化区间以反映该地最本质的气候类型特征。

24、右图是根据甲、乙、丙三地各月平均气温和平均降水量所作的统计图(每个区间有12个点,表示12个月),甲、乙、丙三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A.甲为地中海气候,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丙为热带雨林气候

B.甲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乙为热带雨林气候,丙为地中海气候

C.甲为热带雨林气候,乙为地中海气候,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D.甲为地中海气候,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五、区域型:根据气候分布规律判读某一区域的气候类型。 读右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25~27题:

25、甲地所处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 (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热带稀疏草原

26.据图信息推知甲河流域此时 ( )

A .盛行西北风

B .盛行西南风

C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D .潜水补给河水

27.甲河流主要补给形式及出现最大汛期的季节分别是( )

A .冰雪融水、冬季

B .大气降水、冬季

C .地下水、春季

D .大气降水、夏季

参考答案:1~5 CDACA 6~10 BDCBB 11~15 CACAD 16~20 BDDB 地中海气候

21~25 DBDAC 26~27 AB

人教版高二地理《城市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地理《城市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城市化的主要标志,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分析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 (2)让学生认识到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认识到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关系; (3)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综合分析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4)初步学会地理图表资料和教学案例的分析方法,并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和加工;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地理素养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案例教学法、问题探究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不同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为区域经济发展出谋划策;树立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培养学生乐于交流与合作,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修正自己观点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城市化的标志、世界城市化进程特点、两类不同国家城市化的差异这三个方面,宜采用案例分析法解决知识重点。城市化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是在学生学习城市化特点以后的提升,要紧紧抓住“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这一主线,进行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整合。对教材顺序做适当调整,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提到前面,将城市化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放到课的最后,以利于联系宁波城市发展问题进行提升。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新课导入) 展示宁波、北仑的新老城区图片进行对比,导入城市化概念: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部分农村人口就会离开土地,进城去打工,从事第三产业,其中有些人就会在城市中定居下来,转变为城市人口;另一方面,在城市里,随着新建工程的不断增加,也需要吸收大批农村人口进城。这样,城市人口就会逐渐增多,城区所占的范围也会逐渐扩大。这样的发展、转变过程,就是城市化的过程。 (过渡:讨论城市化问题,我们从世界上城市化最早的国家——英国开始说起) ▲“城市化的含义及主要标志” 案例: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材料一: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近代城市化的国家。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英国的城市化进程迅速,一大批工业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等迅速成长起来。从1801~1851年的半个世纪里,全国5000人以上的城镇由106个增加到265个,城镇人口比例由26%提高到45%。

高二地理教师期末工作总结

高二地理教师期末工作总结 高二地理教师期末工作总结【一】 本学期本人担任高二班的地理课程,为了抓好教学,本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课前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督促学生及时完成作业并复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掌 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具体主要是做好以下几 项工作: 一、提高教学质量,上好每一堂课。 1、为了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我坚持阅读《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学》,《地理教育》等书籍。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钻研新课标,根据教材的特点, 如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 2、采取相应的措施培养学生方法、习惯,预防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3、认真钻研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高二地理教学工作总结材、如何 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虚心学习,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平时多听同组教师的课,及校级、市级公开课,争取上好每一堂课,同时每次听课进行认真评课、反思,取长补短。

二、重视课堂管理,注重能力养成。 做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课堂管理的重要性。有了一 个科学的课堂管理,那教学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为此, 我十分重视课堂管理,每天都以自身饱满的情绪进入课堂,使学生们也能以饱满、高涨的情绪来上我的课,然 后抓紧学生精力最集中的时间把本节课的重点学习完。 当学生的精力开始涣散了,课堂秩序有些不稳定了,就 要活跃一下课堂气氛,待学生精力又集中时,及时巩固 重点,难点。同时课堂上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即调动学生积极性又培养 其合作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效果不错。同 时课堂上要注重提高学生地理能力、地理素养。这是高 中地理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特点,我在教学中经常围绕 这一主题来展开教学,发挥地理教育的功能。 如: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世 界观、资源观和人口观等。比如在讲到西藏是我国太阳 能最丰富的地区时,以课本中的地图为素材,进行探究,并对课本知识进行了拓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地理 读图分析技能,又发展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三、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现在的学生爱动、好玩,有些学生缺乏自控能力。 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案例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案例 特殊地理现象的成因分析(高三复习) (知识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从而构成了自然环境的有机整体,但在这个有机整体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导致在一些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地理现象中出现了众多特殊的地域分异,而这些地域分异由于成因各异,是教材知识的延伸和拓展,能够考查学生的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已越来越成为近年来高考的重要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专题的复习,掌握自然界中特殊地理现象的形成原 因。 2、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增强学生探究特殊地理现象成因的习 惯与能力。 3、通过例题的讲解使学生明确这一类试题的审题与解题规 律。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分析,探究“特殊”的成因,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分析、发现特殊的地理现象,并加以解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独立思考,不断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产生的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特殊地区气候类型的成因分析(如:澳大利亚的热带草原气 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巴西高原东南沿海、澳大利亚东北部、中美洲东北部等地形成的热带雨林气候。等等。) 2、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原因。 3、河口三角洲的形成条件。 4、改造自然条件影响农业布局。 5、工业布局的特殊性。 6、交通线路布局的特殊性。教学难点:特殊地理现象的成因 分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师生互动、分组合作探究学习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设计:(引入)利用热带草原气候的“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导入澳大利亚热带草原气候的分布并要求学生分析原 因。 1、澳大利亚热带草原气候的分布 (课件显示)澳大利亚热带草原气候的分布图。 问:该处热带草原气候呈半环状,那么 A(北部)、B(东部)、C(南部)三地的气候成因一样吗?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使用案例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使用案例 一、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的案例教学要求 近些年来,案例教学的提法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高中地理课程和地理教学的研究文章中。在地理教学大纲中规定使用案例教学,可以从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修订本算起。该大纲规定,在高三年级开设地理区域研究的选修课,其中包括“中国国土的整治和开发”的内容。大纲要求结合东北、黄淮海平原、南方红壤丘陵低产区、黄土高原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柴达木盆地、长江三峡、西南地区八个典型地区的具体事例来学习我国的国土整治和开发问题。 当时的大纲和大纲学习指导中都没有出现“案例”的字样,但是《学习指导》中把“采用了原理与事实之间的新的联系方式”作为该大纲的特征之一,而这种“新的联系方式”就是“鼓励采用典型个案或例子说明基本原理”。2001年,教育部对《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进行再一次修订时,正值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开始,一些新的教育理念被吸收到修订的大纲中。“中国国土的整治和开发”仍作为选修课,但改为“中国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的案例研究”,这是第一次在教学大纲中使用“案例”一词。该大纲与1996年版大纲的另一个不同,是把案例所在的区域名称从“教学内容要点”中删去,只在“知识要求”中规定了必学的案例,并在该区域名称后面加上了“等”字。 比较两个教学大纲可以看出,后者对教学要求的表述更接近

案例教学的本质。首先,教学的主要目标不是定位在对某个具体区域整治和开发情况的了解,而是定位在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典型问题的了解上;其次,除了“知识要求”中规定的案例外,鼓励教师使用其他案例进行教学,使教学更加开放。 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在区域发展部分的教学要求中,继续提出案例教学的要求:在“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选择符合“标准”主题的区域,采用案例分析方式编写教科书和开展教学,并规定本部分至少选择3个中国案例,1个外国案例。 课程标准对案例教学的体现与现行教学大纲有两点明显的不同:一是由于区域发展内容的教学由选修变成必修,实际上使案例教学成为高中地理学习的基本方式之一。二是课程标准不再规定必学的区域案例。虽然在大多数实验教材中,很可能仍选择现行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那些案例,但课程标准的开放对促进高中地理课程的进一步开放和适应各地区具体地理情况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更加明确地体现了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学习原理而非仅学习具体区域”的实质。 二、作为学生研究对象的案例 在教学中,案例的使用经常会被泛化,只要是用于教学的实例,如教案、教学体会、教学实录等,都可能被称为“案例”。为了区别教师经常使用的各种例子,本文将“案例”界定为用于学生探索学习用的专门实例,是一种独特的文体,它具备如下特

高中地理教师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高中地理教师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20XX年9月开始我担任了二中学校三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任务艰巨在与诸位地理教师的协同合作下明确职责脚踏实地的工作各项教学活动 展开的井井有条现将一学期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增强理论学习、促动观点转变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 通识培训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实行了解读科学的培训使我们 对国家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理论、目标、策略、步骤等方面 有了一定的理解理论学习的增强是走进新课程的第一重要关口。 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切切实实做好高中地理工作力争全部学生达标 1、学习地理课程标准做好新课程培训工作认真学习和钻研学科课程 标准新教材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实行研究反思与调整力求实现突 破课改中的重点和难点。 2、每一个星期的教学进度、课时安排每堂课的大致上法从而保证十 个班级的教学进度一致。每位科任老师上俩次公开课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3、做好期中、期末复习工作、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探讨复习教学策略 做好期中、期末考试的组织、阅卷、分数统计和阅卷分析等相关工作 4、抓教学常规组织相关学习活动多研究探索教法持续提升课堂效益研 究学法将如何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动学习方式多元化为研究重点 促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措施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学习习惯 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创造性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 想象、主动参与。课堂上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彩“任务性”活动设计 各种真实的活动通过各种实践达到有利于学生综合水平提升的目的。 投身单元备课活动研究新课标、把握新教材为了更快更好的适合新课 改的要求早在暑期培训期间高一地理备课组就拟订了针对必修《地理1》的备课畅想开学后即时制定了周密详细的计划并已把任务落实。安排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全册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目的: 1.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 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以某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 1.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区域的特征 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一、区域1.概念: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同一区域,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如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其他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2)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①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②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3)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 3.划分: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 人们生产、生活特点差异 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差异 思考 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点拨: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方面思考回答。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点拨:长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大致和我国降水量的普遍规律一致,原因从该地地形为平原,降水主要来自东南季风等方面分析;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由于受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基本呈现从东向西递减的规律。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 点拨:长江三角洲地区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松嫩平原地区河网密度小,导致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2

案例《2,3常见的天气系统》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高中地理新教材知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详实,是使学生们“获得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学中应该避免照本宣科,让地理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们通过积极参与来获得知识和认识自然发展规律的一个平台。 高中地理中有很多知识是密切生活的,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的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内容。这一节中很多的知识学生在生活或者在电视上都能够经常接触到。天气的阴晴、冷暖学生司空见惯了,也切身感受到,但未必能掌握其变化的规律。这些问题的提出学生非常感兴趣,学习的激情比较高,而且教材对这一内容的介绍也表较详细。怎么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住天气变化规律呢?在思考如何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我先后想到了三个教学方法: 第一、联系生活。在上课之前给学生放一段学生经常接触的天气预报视频,学生看到其常看的节目时,感觉很亲切,学习的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而且视频中也富含的这一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有先入为主的思想,首先对所学知识有个大概的了解,凭借学生们的已有知识,将视频中的内容储存在大脑中,再经过加工、分析、比较,形成新事物的形象,来获取新知识。这样做对接下去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利用多媒体动画来演示锋面结构和成因示意图。多媒体的信息含量比较大,可以在课堂当中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图片和动画。本节课的一些知识比较宏观、抽象,且学生们在初中时地理知识比较薄弱,单单通过文字表述,学生很难理解锋面的结构和变化过程。通过读图(锋面结构图)可使学生们加深

对文字系统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他们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 第三、联系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天气在地球的各个地方都有其特殊性,而且心可改也提出了让学生多学习家乡的地理,所以在将这个内容时,我大胆的加入了本地的天气变化来解释常见的天气系统。在上这节内容时,刚好有一股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市,结合此次的冷空气南下,形象地解释了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状况以及给我市带来的影响,通过这一例子学生很容易的理解了冷锋的知识。 第四、图表结合讲解法。鉴于教材中的图像统和文字系统都是我们要掌握的内容。而且常见的天气系统中又存在着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三种不同的天气系统,这三种天气系统既有相似的地方也不同的地方,对于这点学生非常容易混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通过列出表格对比三种天气系统的俯视图、侧视图、结构、气团运动状况、降水分布、降水特征以及过境的天气变化特征。这样做学生就可以直观的感受到三种锋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轻松的缕清知识点。 不过这节课的设计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 第一、是在时间的把握上,前面锋面的结构和成因上用的时间过多,使得后面列表比较三种锋面系统的异同上所用的时间相对较少。提到最近冷空气对我市的影响这一知识点,所用的时间也不够。很多学生没有很好的了解此内容。 第二、在讲到锋面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对所经过地区天气变化的影响时,过早的把答案公布给学生,使学生没有来得及思考问题,学生的动脑能力没有很好的调动起来,活动不充分。 第三、上课过程中,由于多媒体的出错,有几个动画没有展示出来。且多

高中地理情境教学法运用

高中地理情境教学法运用 【摘要】在国家课程改革的洪流中,情景教学法应运而生。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提升课堂质量和效率。本篇文章将分析体验式情景教学在地理课程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分析当前地理情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于具体运用的方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中地理;情景教学;应用 所谓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并把学生带入此情景,通过模拟体验或感悟的方式对相关知识进行有效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方法能够促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培养,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一、情景教学法的主要作用 情景教学法是对教学规律的返璞归真,是对课改向纵深方向发展的现实回应,也是对教学策略研究的一个全新突破。它确立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其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也促进了地理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的变化,给当前的高中地理课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 二、当前情景教学法在课堂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形式缺乏多样性

许多教师在课堂中采用情景教学方法时都会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通过视频、音频、文字以及图片内容增加教学本身的生命力。但是,部分教师目前过于依赖多媒体设备,甚至有些老师到了没有课件,不开多媒体设备就无法上课的地步。每节课几乎都是教师讲解———学生观看的模式。长此以往,不仅多媒体本身的作用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而且会使学生们的学习体验受到限制,自身知识结构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二)教师自身经验不足 某些教师由于受传统教育影响过深,导致其对情景教学的概念理解产生了偏差。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某些教师创设的情景没有与教材知识相结合,导致其无法有效满足学生自身的知识需求。其二,有些教师创设的情景过于形式主义,忽视了学生的理解程度,导致知识传授的效果没有得到体现。其三,某些教师自身社会经验不丰富,口才能力有所欠缺,使得创设的情景不够具象化,学生们很难融入其中。其四,某些教师对于课堂的控制力有所不足,无法有效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导致课堂环境十分压抑,学生们的学习兴致受到影响。 三、情景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一)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景 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促使学生们的课堂积极性能够有所提高,在进行高中地

高二地理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高二地理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欢迎大家阅读。更多高二地理教师个人工作总结请关注高二地理教师工作总结栏目。 高二地理教师个人工作总结【一】 本学期我担任了六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高二三个文科班、三个理科班),并担任高二地理备课组长的工作,任务艰巨,在与诸位地理教师的协同合作下,明确职责,脚踏实地的工作,各项教学活动开展的井井有条,现将一学期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加强理论学习、促进观念转变 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我与备课组其他老师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认真学习国家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理论、目标、策略、步骤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论学习的加强是走进新课程的第一重要关口。。 二、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及高二地理备课组长的工作 本学期切切实实做好高中地理会考工作,力争全部学生达标,重点做学习困难学生的工作。注重对高二文科班打好基础及培优,组织高二备课组成员做好下列工作: 1、学习地理课程标准,做好新课程培训工作认真学习和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

力求实现突破课改中的重点和难点。 2、安排每一个星期的教学进度、课时安排,每堂课的大致上法,从而保证十个班级的教学进度一致。高二备课组内,每位科任老师上俩次公开课,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3、做好期中、期末复习工作、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探讨复习教学 策略,做好期中、期末考试的组织、阅卷、分数统计和阅卷分析等有关工作。高中地理教师工作总结4、抓教学常规组织有关学习活动,多研究探索教法,不断提高课堂效益,研究学法,将如何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元化,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主要措施: 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创造性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主动参与。课堂上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彩“任务性”活动,设计各种真实的活动,通过各种实践,达到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三、投身单元备课活动,研究新课标、把握新教材 为了更快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高二地理备课组就拟订了针对必修《地理3》的备课畅想,开学后及时制定了周密详细的计划并已把任务落实。安排我承担第一章三、四两节与第五章的集体备课主讲任务。备课组采用“个人精备-集体研讨-个人修改”的备课新模式,发挥了个人的优势和特色,整体提高了备课效率。通过举办组内

初中地理世界的气候习题及答案分析

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习题及答案分析 一、精心选一选,看哪一个答案更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语句中,描述天气的是()A.终年寒冷干燥B.长夏无冬 C.晴空万里D.四季分明 2.在卫星云图中,白色表示()A.陆地B.海洋C.云雨区D.积雪和冰川 3.我国的吐鲁番盆地有“早穿皮袄午穿纱”的说法,这说明当地比较大的是()A.气温年较差B.气温日较差 C.日平均气温D.年平均气温 4.根据下列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请你判断空气质量最好的是()A.乌鲁木齐:423 B.北京:77 C.济南:63 D.合肥:24 5.北京、上海、哈尔滨、广州四个城市,年平均气温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上海、北京、广州、哈尔滨B.广州、上海、北京、哈尔滨 C.广州、北京、上海、哈尔滨 D.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 6.下列关于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通常是指室内空气的温度 B.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中午12点 C.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子夜12点 D.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叫气温日较差 7.世界上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A.两极地区B.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 C.赤道附近地区 D.温带的大陆东岸地区 8.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 A.从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逐渐降低 B.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C.地势高处气温高 D.夏季陆地气温比海洋气温低 9.“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山寺”比“人间”春迟是由于()

A.寺庙对桃花的影响B.桃花品种的差异 C.山寺地势高气温相对较低D.土壤对桃花的影响 10.世界“干极”是指()A.撒哈拉沙漠B.乞拉朋齐 C.阿塔卡马沙漠D.吐鲁番盆地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少 B.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降水少 C.两极地区的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D.山地的背风坡降水较多 12.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的成因是()A.地处高纬地区B.地势高 C.距海远D.地处背风坡 13.对农业生产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A.气候B.地形 C.农业生产水平D.开发历史长短 14.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是()A.终年炎热多雨 B.终年低温少雨 C.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15.关于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等温线是表示一天当中气温变化的曲线 B.等温线分布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异大 C.等温线封闭是高温中心 D.从低纬度到高纬度等温线表示的气温逐渐升高 16.组成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是()A.光照、降水B.气温、降水C.气压、降水D.气压、风力17.下列地区中,降水稀少的是()A.赤道地区B.温带沿海地区

(完整版)高二区域地理世界气候练习题(1)

高二区域地理《世界气候》练习题一 2017.9.14 下图为亚欧大陆东部某季节大气环流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A.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B.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 C.受热带气旋的影响 D.受强冷空气的影响 2.当P天气系统最强盛时,印度半岛( ) A.德干高原一年中最凉爽的时候 B.农田干枯,土地龟裂 C.乞拉朋齐降水最多的时候 D.西南季风来得早,造成严重洪涝灾害 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的一部分。读图回答3~5题。 3.处于同一日的一组是( )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4.如果图中风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最不可能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5.如果图中风带和气压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①②③④图中都有可能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B.地中海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6~8题。 6.图中四个箭头中能正确表示全球该纬度带近地面盛行风向的是( ) A.① B.② C.③D.④ 7.在大陆西岸,常年受该纬度带盛行风影响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8.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地区的天气特征是( ) A.高温多雨 B.高温少雨 C.温和多雨 D.温和少雨 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在南非举行,最终西班牙队获得了冠军。结合西班牙和南非两国某类型气候的分布图,回答9~10题。

9.图示气候类型形成的原因为( ) A.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B.受单一气压带的控制 C.受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 D.受单一风带的控制 10.世界杯举行期间,两国该气候类型区的气候特征为( ) A.西班牙高温多雨B.南非寒冷干燥 C.西班牙温和少雨D.南非温和多雨 下图为某假想陆地的一部分,读图回答11~12题。 11.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12.F为一小岛,1月份西侧月平均气温大于0℃,且降水量较大,其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 A.F岛地处热带地区,因而降水较多,温度较高 B.F岛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因而降水较多,温度较高 C.F岛处于季风区,冬季处于西北风迎风坡,同时岛屿气候的海洋性明显,故西侧1月份降水量较大,温度较高 D.受全球变暖影响,小岛西侧降水较多,气温较高 13.读下面四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月份分配图,按顺序下列气候类型的名称正确的是( ) A.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青海新闻网讯2011年4月11日,玉树州委、州政府召开玉树灾后重建工作暨“4·14”地震一周年纪念活动新闻发布会。读下表,完成14~15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理解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3、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 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讲解人口增长模式含义,借助图表案例等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 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通过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图片导入第一个标题——人口的自然增长。 板书: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教师展示材料一,让学生明确自然增长数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

亡率的关系。) 材料一: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 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教师讲解:当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人口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因此,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过渡:下面我们从时间角度分析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会这样呢? 板书:1、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引导学生读课本图1.2和图1.3,让学生分析) 教师首先让学生说出阅读地理曲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然后总结归纳: 1、读图名。 2、读各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两图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纵坐标均为相应时期人口数)。 3、判读图形变化特征(两图中曲线曲率的变化反映对应时段内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 4、思考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两图均反映不同历史时期世界人口数量增长的不同特点)。 问: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什么? (让学生结合课本P2读图思考题,分析回答同时让学生阅读课本图1.3,在图1.2中找出图1.3所在的时段,指导学生自学P3第一段,让学生分析近100年全球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填写下表。)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及其分析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及其分析 高中地理新教材知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详实,是使学生“获得对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学与会考复习中都应该避免照本宣科,让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对具体案例进行具体的分析。以下提供两个案例,供参考。 案例一: 江浙平原地区的农村住宅,选择宅基地的最佳条件是:房屋面向东南,前后视野开阔,房前或房后有河流流经。 提出问题:江浙平原这样选择宅基地的原因? 相关知识:“气候资源与建筑”(必修本上册P56)等。 学习方式:讨论式学习 讨论分析: 1、房屋为什么要面向东南,而不是坐北朝南? 2、房屋前后为什么要视野开阔? 3、房屋前后为什么要有河流流经? 结论: 1、房屋面向东南,能充分利用阳光,上午半天,房前日照,下午半天,房后日照。如果房屋面向正南方,则南面日照时间长,光热充足,而北面日照条件差,冬季阴冷。 2、房屋前后视野开阔(空旷),又面向东南,有利于东南方向的风穿房而过,夏季更凉爽。 3、房屋前后有河流流经,不仅生活用水方便,而且空气湿度曾大,调节气候。 案例二: 程庄路交通状况分析:丰台区实验学校门前的程庄路,位于北京西四环路以西,京石高速路以南,北连卢沟桥路,南连丰台西路。长期以来,这条道路拥堵现象十分严重,特别是在上下班高峰期,车辆停滞可长达十几分钟至几十分钟,给沿线学校、居民、工厂、机关的人们造成极大的不便。 提出问题:程庄路交通的现状及未来 相关知识:“城市交通运输”(必修本下册P80)等。 学习方式:网络式学习 讨论分析: 1、程庄路交通堵塞的原因? 2、北京城市道路网与程庄路交通的关系?

3、改善北京城市交通环境与程庄路交通状况改变的关系? 结论: 1、城市交通运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与乡村比较,它具有以下主要特点:⑴、交通运输点、线、面紧密结合;⑵、行人和车辆的流动方向和数量经常变化。城市交通运输的重点是客运,早晚上下班时间是城市客运高峰;⑶、行人与车辆,车辆与车辆交叉,形成典型的混合交通。 ⑷、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和管理设施多,占用大量的城市面积和空间,是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城市交通运输特点⑵、特点⑶在程庄路都有明显的体现,这正是造成程庄路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另外,由于目前北京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和管理设施还不够合理和完善,也是造成程庄路交通拥堵的原因之一。 2、北京目前已经形成方格—环行—放射状的城市道路网,大大的改善了城市交通。但是,由于环线与放射线交叉处的道路设计存在着不合理和不完善,造成了位于城市干线边缘的程庄路的交通堵塞。 3、交通线路拥堵是城市交通的主要问题之一,其解决的根本措施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完善道路交通设施,提高道路管理的科学化和智能化,改变人们的交通道德意识和观念。 案例点评: 以上两个案例源于实际,是自然地理知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它使教材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实践意义,其中隐含着一定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学生在学习中通过思考、讨论、分析整理信息,得出相关的地理结论,并且,这些结论可用于指导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案例分析的过程,调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运用新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变得鲜活、有用。 案例分析的过程,采用了相应的学习技能和学习方法,促进思维,开阔视野,使学生得到综合能力的培养,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在两个案例的教学中,融入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体现了地理教学的育人功能。 由此可见,在地理教学中,应给予案例教学充分的重视。

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适应新的教学需求,情境教学法被广泛地运用到地理课堂教学之中。那么,什么是情境教学法呢?所谓情境教学法就是教师充分利用身边 的事例,以及现有的教学资源,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用地理图像、生活场景等直观手段或实验、调查、表演等方式来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与激情,是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活动。究竟怎样在地理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呢?我认为关键是 合理创设情境。 下面,结合自己教学地理的心得,对情境教学法在地理课堂中的运用谈几点浅显的认识。 一、巧设课堂导入情境,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好的情境是打开学生心门的钥匙。上课伊始,教师通过创设新颖别致的课堂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从而能尽快将学生引入到教学之中。当然导入方式很多,可视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进行综合选择。如学习人教版八年级地理《多民族的大家庭》一节时,首先播放学生熟知的歌曲宋祖英的《爱我中华》营造气氛,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歌中唱到56朵花是什么含义呢?通过喜闻乐见的歌曲创设

情境,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巧提问题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一些问题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辩解,以辩促思,以辩明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兴趣。如学习人教版八年级地理《自然资源与我们》一节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类别有哪些?人与自然资源有怎样的关系?怎样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关 于这些问题,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问题一出,学生的积极性就起来了,他们很想弄清楚这些问题。有的知道一些,就说起来了,由于不够全面、准确,有的同学就持不同意见,大家相互辩解、讨论、补充。对于持不同意见的学生,教师及时给予表扬肯定,让他们参与到学习中,获取成功的快乐,这种有效的争论辩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让他们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人。真正实现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认知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巧用多媒体手段,让真实情境再现 在地理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景观图、彩图、漫画、示意图、新闻报道、数据图表等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将教学中的重点知识、难点问题通过画面呈现出来,可以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渲染教学氛围,培养学生

高二地理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高二地理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教师教学工作总结,欢迎大家阅读。更多高二地理教师教学工作总结请关注高二地理教师工作总结栏目。 高二地理教师教学工作总结【一】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级8、9、10三个班的地理课。由于是在下学期接手这三个班的,在有限的时间里,我多方面了解学生情况,根据学生实际,认真专研课程标准,结合学校的教学计划,积极完成了教学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或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

教学中,重视学生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培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教学才变得有意义和有希望。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展现学生个性风采。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二、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这批学生在初中没有系统的学习地理,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在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不重视。对高一的学生来说,由于地理是综合文科目,在会考之后,多数选学理科的学生极不重视地理学习。选学文科的学生由于在初中阶段成绩也很差,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缺乏自信。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通过激趣是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高中生活,地理学习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由于高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与初

最新高中地理教学:高中地理案例教学试探精编版

2020年高中地理教学:高中地理案例教学试探精编版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高中地理案例教学试探 【摘要】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研究对象,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方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明确案例选取原则,正确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关键词】案例教学;地理教学;运用 案例教学,即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这里的案例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收集的典型人物、事件、或人物和事件的有机结合体。研究性学习中,案例教学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法。 一、选编地理教学案例 地理教学案例,具备最一般的地理知识,包含最基本的地理原理,能较好地体现地理事物的规律性和地理特征。案例内容可以广泛存在的多种多样的地理情境。显示方式可以是文字的、图像的、数据的、景观的等多种形式。一般而言,地理教学案例应具有如下特征:来源于真实的地理事件,地理教学案例的首要前提是有客观的存在性;有助于促进教学过程的顺畅进行,地理案例,必然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体现教学互补,师生互

动的原则,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服务于教学目标,案例提供的地理背景材料,易于让学生进入某种问题的特定情境之中,实现思维与情境的交流沟通,不仅可以获得地理知识,也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选编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鉴于教学案例的特征,地理教学案例的选编以体现以下原则为前提:1.客观性。案例的材料来自于客观存在的地理事实,源于自然和社会的存在性。2.典型性。案例必须具有鲜明的地理特征,并能反映地理规律。必须符合地理知识的教学要求,能为地理知识的教学目标服务。3.时代性。富有时代感的地理案例,具有鲜活生动的特色,能充分显示地理教学的强大生命力。4.教学性。案例本身能为教学目标服务,案例表达方式也要符合教学需要。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实施方式多种多样,限于教学内容和课时,一般采用小组讨论和课堂辩论等方式。地理案例小组讨论较常见,其基本步骤可分三个:1.介绍背景情况,拟订讨论题目;2.进行必要引导,活跃学生思维,进行讨论;3.认真做好总结,把握“讲评关”。 案例呈现时间要恰当。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规律,在新授课、复习课、活动课或社会实践等不同的课型中的恰当时段呈现案例。讨论分析案例是案例教学中最主要的部分。教师在呈现案例时应营造分析案例的气氛。如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朗读描绘案例;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头脑中不断呈现、叠加、联系、比较、扩大或缩小、分

如何利用情境教学法展开初中地理教学

如何利用情境教学法展开初中地理教学 发表时间:2018-09-27T18:30:24.597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9月下作者:董站青[导读] 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建立情境模式,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积极开展思考主动探究教学问题,属于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能够建立轻松的教学环境,提升教学效率。本文研究了情境教学法在我国初中地理教学课堂上的应用策略。 (盘州市第十二中学)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建立情境模式,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积极开展思考主动探究教学问题,属于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能够建立轻松的教学环境,提升教学效率。本文研究了情境教学法在我国初中地理教学课堂上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能够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教师应用情境教学模式能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把抽象化的地理知识更加具体生动地传达给学生,简化地理知识难度,吸引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模式 教师在教学中要设置好教学疑问,只有学生心中有了疑问,才能够积极主动地而进行动脑思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创设问题情境模式,引导学生能够产生自主探究的好奇心,从而把自己已经掌握和学习的知识点充分地调动起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性地选择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突破口[1]。问题情境模式并不是单纯的进行课堂提问,而是需要通过提问来让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学习《中东丰富的石油》课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来讨论一下,在石油枯竭之后,我们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石油肯定也会有开采空的一天。中东是石油最大的输出国之一,如果中东没有了石油,那么中东的经济会变成什么样子?通过以上这几个问题,好像乍一看跟教材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通过问题的分析,学生们能够了解困扰中东地区多年的经济问题是什么。通过问题的思考让学生掌握事物之间的利弊关系。石油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因此国家可以在石油枯竭之后大力发展其他行业,争取通过其他行业的发展来带动国家经济的提升。 2应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新鲜感,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结合在一起,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加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图文并茂,声像结合,拥有更多的视听冲击力,吸引了更多的初中学生进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在学习人教版的《河流》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们布置好课前小任务,在网络中自己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河流资源,简单地分析一下我国的河流分布情况以及水资源的相关图片信息。在网络当中包含有我国大量的河流信息,教师可以应用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来选择有用的材料,制作成教学课件、教学视频,跟学生们一起在课堂上展现出来。不同的学生学习角度和思考问题的方式都是不同的,有的学生通过展示出各个地区的年降水量来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地域分布情况;有的学生则是根据我国的水利枢纽工程来分析水流资源和水库的实际作用。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寻找有效信息,能够有效让学生养成保护水资源的良好观念[2]。 3课堂教学创设生活情境模式 初中地理教学跟我们生活实际联系非常密切,教师需要把教学知识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现象结合在一起,让抽象枯燥的地理知识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直观形象。通过生活实际来引导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点的趣味性,并能够灵活地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点来帮助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多种问题。在学习《交通运输线的布局》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交通运输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可以给学生们寻找青藏铁路修建的相关视频,让学生们观看视频中展示出来的:“在高原上建铁路会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和困难?”学生们通过观看教学视频之后开始自行学习讨论,提升了课堂教学气氛。一部分学生通过开发青藏高原的资源角度入手,展开了积极的想象;还有的学生则是从民族团结的角度进行探究。应用多媒体信息还能够给学生们展现出生活当中的热点问题,提升教学跟生活实际的结合度,促进了初中地理教学课堂质量的提升[3]。 4创设故事情境模式 在初中地理课本当中存在很多有趣的小故事和小典故,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们找寻相关的趣味故事,帮助学生拓展学习视野,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在学习《石油、天然气》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世界十大未解之谜之一的百慕大三角的故事。在百慕大三角一带经常会发生船只和飞机神秘失踪事件,最近科学家们在附近海底发现了天然气,从而推测出是天然气泄露降低了海水的密度,导致船只的沉降。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故事情境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探究意识。 5结语 情境教学法多种多样,地理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情境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参考文献 [1]黄英冠.初中地理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7,(16):88-89. [2]陈建梅.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下),2017,(5):58. [3]江文涛.浅谈初中地理中情境教学法的有效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18):6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