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

认识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特性_一文发表10年感悟_黎介寿

本刊特稿文章编号:1005-2208(2009)04-0283-02 《认识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特性》一文 发表10年感悟 黎介寿 【编者按】黎介寿院士是我国著名外科学家,是世界上从事胃肠外科时间最长的外科专家之一。60余年来他潜心从事胃肠道疾病的基础和理论研究,成就甚丰,著作等身,“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这一综合征的发现,就是其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黎介寿院士经过几十年的观察总结,经过无数次的检验,终于发现“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着独特的病因、病史、症状、体征、病理生理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是一独特的疾病症侯群。并为其设计了独特的治疗方法,而且在很多医院和医生的临床工作中证明行之有效!也使大量病人免受再次手术的痛苦,拯救了无数的生命。 黎介寿院士《认识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特性》一文发表于本刊1998年18卷第7期,发表以来受到到临床外科医生广泛、持续和高度关注。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知网(https://www.doczj.com/doc/4e8230956.html,)统计,截止2008-10-24,该文被引频次为439次,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创刊以来出版文献被引频次排名第一名。说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这一概念获得了临床医生的广泛认可并付诸临床实践。 通过黎介寿院士提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这一概念的发展过程,我们体会到: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临床外科医生都会有所发现,有所作为。在这篇重要文稿发表10周年之际,我们特邀黎介寿院士撰写本文,以期与广大作者、读者共勉,愿大家在临床工作中有所感悟,有所成就!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编辑部田利国)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志码:C 【关键词】术后;早期;肠梗阻 Keywords postoperative;early;intestinal obstruction 1968年,我们因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缺乏认识,在对一例脾破裂手术后肠梗阻病人治疗中采用了早期手术,伴发了复杂的肠外瘘,经过4年15次手术治疗始愈。1970年后,我们在继续收治其他医院转来的肠外瘘病例中,发现因类似情况而致肠瘘的病人占经治肠外瘘的5.8%(35/605)。说明这些不是偶然发生的情况,是外科医生普遍未认识到“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这一特殊情况。经查阅文献、咨询专家,均未能获得明确的描述、答复。为获得更多的认识,取得同行们的共识,我们在1995年全国胃肠外科学术会议上提出了这一问题,供与会学者讨论。会上议论甚多,少数专家认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其特殊性,但多数专家认为与其他粘连性肠梗阻相同,更有人认为这是在机械、麻痹与血运性肠梗阻分类外又增加了一种类型,未能获得公认。查阅国际著名的外科学—Sabiston Text Book of Surgery(15版)也仅在肠梗阻外科治疗的段落中提到“术后早期肠梗阻宜先采用非手术治疗”一语。然而我们临床收治的病例数在不断增加,1998年2月更是在两周内收治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转来的4例病人,使我们感到有必要将这一既具有特殊性又有一定广泛性的肠梗阻的性质,在更大的范围、更多的外科医生中加以介绍,以减少因治疗措施不当而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肠瘘)。于是,我将我们对这类肠梗阻特性的认识、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经验加以整理,以《认识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特性》为题发表于《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年第18卷第7期[1]。文章发表后,也曾有读者提出异议,但为数不多,有的更举例说明术后肠梗阻也应早期行手术治疗。其实,仍是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性认识不足,将术后腹腔脓肿划入“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范畴,而强调手术治疗。至2008年底,经检索,此文发表10年,国内被引用的次数多达477次,分布在168本杂志中。虽大多数是基层医院医生所引用,可这正是我们所期望达到的目的,使广大的基层医院第一线的医生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所认识,以起到减少因治疗不当而产生肠外瘘的作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研究所在1970-1998年收治的605例肠外瘘中,因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手术而发生肠外瘘35例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临床学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江苏南京210002 E-mail:fengboxiao@https://www.doczj.com/doc/4e8230956.html,

炎性肠梗阻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炎性肠梗阻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表现,总结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50例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掌握观察的要点及护理方法。结果50例炎性肠梗阻患者均得到了良好的治疗和护理。无一例出现肠瘘、肠穿孔。结论严密观察和认真护理,对炎性肠梗阻的治疗和康复有着重要意义,可提高护理质量。 标签:炎性肠梗阻;观察;护理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obstruction GUO?Liyan??QIN?Jie Shaogu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oguan 51202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obstruction after abdominal surgery,sum up the experience of car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50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obstruction of the author’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1 to March 2012 were retrospective analyzed. The main points of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were summarized. Results 50 case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obstruction were treated with good treatment and nursing,without case of intestinal fistula and intestinal perforation. Conclusion Close observation and careful nursing have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of inflammatory bowel obstruction,which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Key words] Inflammatory bowel obstruction;Observation;Nursing 肠梗阻(intestinal obstruction)是腹部术后常见并发症,主要指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正常运行或通过发生障碍,是以腹痛、呕吐、腹胀及停止排便排气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外科常见急症[1]。具有病因复杂、病情多变、发展迅速、并发症多等特点。炎性肠梗阻常发生在腹部,是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造成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的一种机械性损伤与功能性损伤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优质细心的护理可缩短患者恢复周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0月~2012年3月收治的腹后炎性肠梗阻50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和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0月~2012年3月收治的腹部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50例,其中男21例,女29例;年龄12~68岁,平均(41.2±9.6)岁;50例患者均为腹部手术后患者,其中胃穿孔修补术后17例,交通事故致腹腔脏器损伤手术后11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行修补术为8 例,急性阑尾炎穿孔手术后6例,肠梗阻松解置管术患者5例,胆道手术后3例。术后发生肠梗阻时间为4~15 d,平均(11.3±3.4)d。 1.2?临床表现 患者手术后早期均具有短暂排气或少量排便。进食以后出现明显腹胀者50例,停止排气、排便的46例,发生恶心呕吐者32 例,腹痛者26例,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部有轻度压痛者35 例。 1.3?治疗方法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 (作者: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关键词】炎性肠梗阻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一般发生在腹部手术后1~3周,系指因手 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1]。目前多主张非手术治疗,现将1999~2005年间收治的21例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在15~65岁,平均年龄43岁。其中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后10例,结直肠手术后6例,坏疽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后3例,化脓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后1例,外伤性脾、小肠破裂,脾切除、小肠部分切除术后1例,梗阻出现于术后4~13d, 均符合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断要点的条件[1]。1例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肠管粘连成团呈脑回沟样改变[2],未做处理而关腹,余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肠功能恢复最短者5d,最长者13d,平均10d。 2讨论

21发病原因病人都有近期腹部手术史。术中广泛分离肠管粘连,肠管长时间、大面积暴露,肠管损伤,肠浆膜面广泛受损,腹腔内无菌性炎症物质如腹腔内积血、积液坏死组织异物残留,加之腹膜炎等因素,造成肠壁水肿、纤维蛋白渗出、肠管粘连、肠蠕动减弱及消失[2],是引发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 22表现特点早期炎性肠梗阻与其它肠梗阻有共同之处,都有呕吐、停止排气及排便。亦有其特点:(1)近期腹部手术史,术后可能有少量排气排便。(2)梗阻出现后腹胀,但程度不如机械性或麻痹性肠梗阻那样显著,腹部膨隆,粘连性肠梗阻手术中大面积分离粘连多为弥漫性腹部膨隆,也可限于腹部的某一部位或伤口的下方,无肠型及蠕动波。腹部触诊坚韧感,肠管粘连越严重,坚韧感越明显,触不到肠型及包块。叩诊为实音,听诊肠鸣音弱、稀少或消失,听不到金属音及气过水音。(3)腹痛相对较轻,出现剧烈腹痛应排除其他类型的肠梗阻。(4)无高热情况[3]。(5)X线及CT检查有特征性改变,极具 23诊断要点近期腹部手术史,尤其是反复手术病史。术后曾一度恢 复,进食后马上出现肠梗阻症状。腹胀重于腹痛,腹部坚韧。腹平片 有多个气液平面,腹部CT可见病变区肠壁水肿增厚,肠攀成团,肠 腔内积液、积气、腹腔渗液等[4],注意排除肠坏死情况。 24治疗原则是严密观察下的保守治疗法。其中包括禁食水,持续有 效的胃肠减压,减少液体滞留在消化道内。有作者报道单纯应用长减压管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总有效率7129%[5]。维持水、电解质、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体会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体会 目的:观察医用透明质酸钠与保守治疗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取66例诊断为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取再次手术并配合使用医用透明质酸钠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一般疗效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以及症状缓解情况相关指标(排水样便的时间、胃液变清亮时间)等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3%,且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排水样便的时间和胃液变清亮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使用医用透明质酸钠,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迅速改善患者临床表现,加速临床恢复。 标签: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医用透明质酸钠;保守治疗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患者中较多遇到的一类手术并发症,以往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往往采用再次手术或保守治疗[1]。但再次手术的风险较高,而且手术后患者的恢复时间明显延长。此外,在一些高龄患者中,再次手术容易引发一些的并发症,严重时甚至能够造成患者死亡[2-3]。而保守治疗虽然无创伤性,但是其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率较低[4]。透明质酸钠(HA)在创伤患者的临床使用较为多见。研究表明,其能够有效加快创口的愈合[5-6]。本院采用医用透明质酸钠对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普外科收治入院的66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其中观察组34例患者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29~73岁,平均(44.2±16.2)岁,患者发病前均行开放腹腔手术,其中阑尾切除术13例、小肠破裂修补术3例、肝破裂修补术2例、卵巢囊肿切除术5例、胆囊切除术10例、胃切除术1例。对照组32例患者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31~72岁,平均(44.1±15.9)岁,患者发病前均行开放腹腔手术,其中阑尾切除术11例、小肠破裂修补术4例、肝破裂修补术5例、卵巢囊肿切除术5例、胆囊切除术6例、胃切除术1例。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有反复发作的慢性腹痛。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观察组术前禁食6 h以上,手术取仰卧位,手术部位常规碘伏消毒,麻醉气管插管下全身麻醉。在手术、病灶以及相应腹膜区域涂抹1 mL左右的医用透明质酸钠。术后常规缝合,并给予患者抗生素静滴3 d,预防感染。

术后早期肠梗阻诊断和治疗

术后早期肠梗阻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肠梗阻 手术后早期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约占术后肠梗阻的20%[1],如治疗不及时或方法选择不当,常可引起更严重的后果。作者自1995至2005年共治疗24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4例患者中男18例,女6例;年龄25~72岁,平均45.4岁。肠梗阻发生于阑尾切除术后4例,粘连性肠梗阻松懈术后、胃癌根治术后各3例,结肠癌根治术后、消化性溃疡穿孔行胃大部切除术后、胆囊切除胆肠吻合术后、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后、肠梗阻急症手术各2例,胰十二指肠损伤术后、肝破裂修补加填塞术后、外伤性肾破裂切除术后、剖腹产术后各1例。 1.2 诊治及结果本组患者梗阻发生时间为术后5~15d,症状与体征均符合肠梗阻的临床特点。结合腹部立位X线摄片、CT等证实为肠梗阻。非手术治疗20例,包括禁食,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应用生长抑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肠外营养支持。手术治疗4例,其中因肠管缝至切口下1例,肠扭转1例,内疝1例,粘连性肠梗阻松懈术1例,4例术后均顺利恢复。本组保守治疗缓解时间,4~25d,平均1 2.4d。 2 讨论 腹部术后并发肠梗阻分为早期和晚期,Ellozy等[2]认为,

术后早期肠梗阻主要发生在术后30d内,肠蠕动恢复后再次出现腹痛、呕吐及影像学肠梗阻证据,这一概念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可[3,4]。本病除可由肠麻痹、腹内疝、肠扭转、吻合口狭窄、肠壁血肿等机械因素造成,也可以是进行手术的患者,创伤重或有炎症,特别是手术操作范围广,腹腔内有广泛粘连,剥离后肠浆膜层有炎性渗出,肠袢相互粘着,后者即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EPISBO),二者有时较难区别。但术后早期肠梗阻多数为EPISBO,约占90%[5]。本组24例术后早期肠梗阻患者有20例为EPISBO,占83%,机械性肠梗阻4例,占17%。梗阻症状多发生术后2周内,约占91%[3]。 2.1 诊断术后早期肠梗阻临床表现为呕吐、腹胀、腹痛、停止排便、排气等,但进一步明确原因相当困难。术后麻痹性肠梗阻是单纯动力性肠梗阻,并无肠腔梗死的因素存在,它是腹部手术后患者常见的现象。如果该现象持续时间较长,常和手术时间长、腹腔污染重、有电解质紊乱、甚至肠道本身存在功能性病变如神经节病变有关。临床上常表现为逐渐出现腹胀和腹痛,但非绞痛而是胀痛,可有反胃性呕吐, 肛门无排气、排便;腹部体检主要特征是表现为安静腹,肠鸣音消失;腹部平片特点是整个胃肠道的胀气;螺旋CT表现为整个胃肠道均匀积液、积气,肠管呈均匀扩张。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早期(一般指术后2周),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和动力性因素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3]。患者以腹胀为主,多呈对称性,麻痹性和机械性肠梗阻严重,腹痛相对较轻,有呕

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观察及护理

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6例。所有患者首先采用非手术治疗,如患者非手术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出现肠狭窄的情况时,则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同时给予患者特殊的护理。结果86例患者中,有60例患者在给予非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占69.77%;其余26例患者均采用再次的手术治疗,再次手术后,24例患者痊愈出院,占27.91%,2例患者发生死亡,占2.33%。结论对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应密切的观察患者的病情,同时给予患者综合性的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并可以确定非手术治疗及再次手术的时机。 标签:粘连性肠梗阻;腹部术后;护理 腹部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是粘连性肠梗阻,腹部术后约有9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粘连,而其中有超过40%的患者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约占所有类型的肠梗阻的30%。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6例进行特殊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6例病例均为笔者所在医院于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其中男53例,女33例;年龄8~71岁,平均(47.8±7.6)岁;腹部手术类型:41例患者为肠切除吻合术后,占47.67%,15例患者为阑尾切除术后,占17.44%,13例患者为胃大部切除术后,占15.12%,9例患者为妇科手术术后,占10.47%,5例患者为外伤脾切除术后,占5.81%,3例患者为胆道手术,占3.49%。梗阻发生时间为:37例患者为4天后,占43.02%,23例患者为1个月后,占26.74%,11例患者为1年后,占12.79%,8例患者为5年后,占9.30%,5例患者为10年后,5.81%,2例患者为20年后。 1.2?梗阻的原因 患者的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急性炎症渗出、局部的水肿、腹腔内黏膜组织的创伤、组织细胞的缺血、局部的炎症刺激、腹腔内化疗药物刺激等因素引起,当患者术前伴有肠梗阻、肠穿孔以及肠破裂时,手术治疗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更高。 1.3?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首先采用非手術治疗,给予患者持续胃肠减压,常规禁食水、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联合应用抗生素及胃肠外营养。如患者非手术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出现肠狭窄的情况时,则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如果选择手术时机需要在护理过程中严密的观察患者症状的变化。 1.4?护理 1.4.1?心理护理?腹部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因为担心再次进行手术而产生恐惧及焦虑等负面的心理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在术后的护理过程中向患者耐心的讲解治疗的各种相关知识,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治疗[1]。 1.4.2?一般护理?禁食水并给予持续的胃肠减压,同时观察胃管内的液体性质,如发现液体呈血性,则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1.4.3?综合性护理?积极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紊乱、纠正酸碱失衡,同时给予

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诊治体会

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诊治体会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肠梗阻;早期;术后 术后早期肠梗阻是指术后30 d内,肠蠕动恢复后再次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影像学检查存在肠梗阻证据。术后早期肠梗阻作为机械性肠梗阻的特殊类型,在肠梗阻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总结开腹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类型及诊治,得出了一些经验和教训,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从2000年1月自2007年12月,共收治27例术后早期肠梗阻患者,其中男18例,女9例,年龄12~83岁。曾行急诊手术者14例,其中腹部刀伤2例,阑尾穿孔行阑尾切除加腹腔引流术5例,脾破裂行脾切除术2例,肠绞窄行肠段切除3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2例;曾行择期手术者13例,胆囊切除加“T”形管引流术5例,结肠癌根治术4例,胃癌根治术4例。 2方法与结果 23例经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应

用生长抑素及糖皮质激素、中药管饲等治疗后痊愈;3例行再次手术,1例为内疝,1例为肠袢团块粘连并扭转,1例为粘连带压迫,均经再次手术后痊愈;1例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26 d后好转。 3讨论 腹部早期肠梗阻发生的时间多在4周内。本组27例患者的发病时间为术后4~30 d。其中约11%的病因为内疝、肠袢粘连扭转、粘连带压迫等机械性因素,一般发生在术后7~30 d,这部分病人需要及时行手术治疗;约8%为麻痹性肠梗阻,发生在术后4~7 d;81%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生在术后9~15 d。术后早期肠梗阻临床表现可分为炎性、麻痹性和机械性。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EPISBO)是指在腹部手术后早期(一般指术后2周),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1]。症状以腹胀为主,腹痛相对较轻或无腹痛。虽有肠梗阻症状,体征典型,但很少发生绞窄。X线片发现多个液平面,并有肠腔内积液的现象,CT显示肠壁水肿、增厚粘连、肠腔积气。本组资料中22例发生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的致病机理是交感神经兴奋而致肠壁肌肉瘫痪,肠管失去蠕动能力,以致无力使肠内容物向下运行。病因多为感染、电解质紊乱,临床表现为全腹胀、呕吐(内容物无大便),可有腹膜炎体征[2]。X线表现为全胃肠道扩张积气,无机械性梗阻的证据。本组资料中2例腹部刀伤

粘连性肠梗阻的术前术后护理心得

粘连性肠梗阻的术前术后护理心得 【摘要】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分析粘连性肠梗阻 26例的术前术后护理对策。结果 26例患者中15例术后 1周内治愈, 8例 2周内治愈,3例 20 d内治愈出院。结论通过术前术后严密的护理,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肠梗阻复发,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期治愈。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术前;术后;护理;腹部外科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外科常见病 ,占各类肠梗阻 40%左右[ 1 ]。资料显示,我实习的医院自 2003~2005年收治粘连性肠梗阻 40例 ,其中手术治疗 26例 ,占粘连性肠梗阻的 65% ,均收到良好的疗效。现将术前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 26例 ,男性 16例 ,女性 10例 ,年龄在 20~98岁 , 60岁以上 10例 ,平均 43岁 ,有手术史 20例 , 2例伴有高血压病。手术方式均采用腹腔镜下行肠粘连松解术。 2 护理对策 2.1 术前护理 2.1.1 禁饮食补液及时准确执行医嘱 ,静脉输液以纠正脱水及电解质酸碱平衡 ,详细记录出入量、体温及腹痛的变化及呕吐物、大便情况。 2.1.2 留置胃管遵医嘱给予留置胃管 ,维持有效的胃肠减压 ,保持胃管通畅 ,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质 ,如果引流液的颜色由褐色转为黄色 ,表明梗阻解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病人的一般情况 , 2~4 h测生命体征 1次。 2 .1. 3 心理护理病人多有紧张、焦虑及恐惧感 ,有的病人猜测病情 ,因为病情难治而产生自卑感 ,有的不配合治疗。针对病人的这些心理特点 ,予以心理护理。 2.1.4 作好术前准备做血、尿、大便常规、出凝血时间检查 ,进行心电图、 B超、胸腹透视及肝功能、肾功能和血糖检测等。 2.1.5 防止并发症本组病人多伴有高血压病 ,应及时观察病情 ,叮嘱病人按时服药 ,以防伴随病症复发。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术后应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予低流量吸氧 ,氧流量 2 L /min,及时纠正低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摘要】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我院收治36例EPISBO的临床资料。结果保守治疗33例,均治愈出院,治愈时间5~28d,平均(14.5±2.5)d;中转手术治疗3例,均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10.5d。结论EPISBO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多数病例采用保守治疗可治愈,以禁饮食、胃肠减压、全胃肠外营养及糖皮质激素与生长抑素的联合应用具有较佳的疗效。 【关键词】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特点治疗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postoperativeinflammatorysmallbowelobstruction,EPISBO)系在腹部手术后早期(术后7~30d),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黏连性肠梗阻[1]。EPISBO临床并不少见,但由于临床表现和处理有其特殊性,处理不当易造成多发肠瘘、短肠综合征、重症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我院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EPISBO36例,现就其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25~70岁,平均(45.5士3.5)岁。均为腹部术后,手术次数为1次的32例,2次的4例。急性阑尾炎术后15例(13例阑尾穿孔),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后10例,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3例,小肠坏死行部分小肠

切除术后2例,胃癌根治术后3例,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后2例,脾破裂行脾切除术后1例。本组36例发生肠梗阻时间在术后4~21d,其中2周内发生者32例(88.9%),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呕吐;8例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其中28例表现为不全性肠梗阻,8例表现为完全性肠梗阻。所有患者均给予腹部立卧位X线检查及腹部CT检查,其中32例腹部X线检查见小肠有气液矫妫?例见肠腔多处不同程度的积气表现。26例CT示肠管扩张、增厚,肠腔内积液、积气;10例CT 检查可见肠壁水肿增厚,肠袢成团,腹腔积液。本组患者均符合文献[1,2]诊断标准。 1.2治疗方法本组患者均先行保守治疗,包括:⑴禁饮食;⑵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直至腹胀消失,肠鸣音正常,有排气排便,腹部X线未见肠腔积气积液;⑶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⑷全胃肠外营养,给予白蛋白或血浆,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使胃肠道充分休息; ⑸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生长抑素,通常给予地塞米松5mg,每8h静注1次,连用5~7d,善宁0.1mg皮下注射,3次/d,连用5~10d; ⑹对有发热及血白细胞增高者给予抗生素治疗,静脉滴注乳糖酸红霉素,剂量为10mg·kg-1·d-1,连用二周。本组有3例患者经上述保守治疗72~96h后,肠梗阻症状不能缓解,体温升高至39℃,并出现腹膜炎体征,即中转手术治疗,行粘连松解术。 2结果 经保守治疗的33例均治愈出院,治愈时间5~28d,平均(14.5±2.5)d。其中1周内痊愈10例(30.3%),2周内痊愈16例(48.5%),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67例诊治分析

时间:2021年3月30日学海无涯页码:第1页共6页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67例诊治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67例EPISBO的临床资料。结果有64例经非手术治疗治愈;3例经非手术治疗5~7 d后中转手术,2例治愈,1例发生肠瘘后死亡。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好发于腹腔污染重或创伤大的腹部手术,多发生于术后3周以内,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及腹部X线、CT检查,应先采取非手术治疗,要严格掌握再手术适应证。 【关键词】腹部手术;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断;治疗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bowel obstruction (EPISBO).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67 cases with EPISBO from January 2000 to October 2007 was retrospectively studied. Results Among the patients,64 cases cured with non surgical treatment, 3 with the non surgical treatment for 5 ~7 d treated with surgery,2 patients were cured and 1 death. Conclusion 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intestinal obstruction occurred in heavy pollution of abdominal trauma or major abdominal surgery,and occur in less than 2 weeks after the operation. There are typical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 The 1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断与治疗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断与治疗 【摘要】目的:研究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4例腹部手 术后并发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全组病人均非手术治疗。治愈标准:肠梗阻症状缓解,因此腹胀症状消失,肛门排气排便,胃肠功能恢复后大量肠液排出,因此 大多数病人解水样便,这是判断肠梗阻缓解一项重要指标;胃液明显减少,变清,不含胆汁;肠鸣音恢复;腹部柔软,坚韧感消失;恢复饮食后梗阻症状不再出现。结论:应熟悉术后早 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采取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是治愈该病的主要方法;在保守治疗的 同时应严密观察,出现肠坏死或腹膜炎应及时手术. 【关键词】炎性肠梗阻;外科急腹症;腹膜炎 【中图分类号】R85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5-401-01 任何原因一起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统称为肠梗阻。它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有时急 性肠梗阻诊断困难,病情发展快,常致患者死亡。目前的死亡率一般为5%~10%,有绞窄性 肠梗阻患者为10%~20%。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以及患者年龄大合并心肺功能不全 等常为死亡原因。常见病因是由肠内异物堵塞,肠肌,痉挛等引起。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 见的并发症,有多重类型,肠梗阻原因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术后早期炎症肠梗阻一般 发生在腹部手术后1~3 wk内,系指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及渗出,形成一种机械性及动力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所以该类型肠梗阻有其独特之处,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如肠瘘等。作者2008~2011年收治该种类病人14例,全部采用非 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共14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6例;平均46.8 a。治愈时间平均 为15 d。诊断标准:有近期腹部手术史,尤其反复手术史;有明显肠梗阻症状;杳体发现腹 部质地坚韧;腹部CT表现为病变区域肠壁水肿增厚,边界不清,没有高度扩张的肠管:排 除机械性肠梗阻和麻痹性肠梗阻。 1.3 方法及结果全组病人均采用非手术治疗,治疗方法包括:禁食,有效的胃肠减压, 维护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全肠外营养支持,应用生长抑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结果 全组病人均非手术治疗。治愈标准:肠梗阻症状缓解,因此腹胀症状消失,肛门排气排便, 胃肠功能恢复后大量肠液排出,因此大多数病人解水样便,这是判断肠梗阻缓解一项重要指标;胃液明显减少,变清,不含胆汁;肠鸣音恢复;腹部柔软,坚韧感消失;恢复饮食后梗 阻症状不再出现。 2.治疗措施 ①持续有效的肠炎减压,可减轻肠腔膨胀,有利于肠壁血循环恢复,加速炎症吸收。 ②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肠道炎症和水肿消退。通常剂量为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每8 h一次,1 wk后酌情逐渐减量。③给予生长抑素,降低胃肠液分泌量,有利于肠壁血循环和 炎症洗手。④全肠外营养支持,维护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该类病人病程较长,长期禁食 势必造成营养状况急剧恶化。营养支持不仅仅是支持手段,更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措施。同时 输注白蛋白,输注后静脉注射利尿剂排出多余水分。可通过周围静脉输注全营养混合液,一 般不需中心静脉输注。肠外营养坚持到病人能正常进食后逐渐停用。⑤应用广谱抗生素及甲 硝锉。肠内容物较多,肠壁水肿,通透性增加,可致细菌易位引起腹腔感染,应予抗生素治 疗预防感染。治疗过程中应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如症状加重,应考虑是否为机械性肠梗阻。 一旦出现肠绞窄迹象,表明炎性肠梗阻诊断有误,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3.预防措施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炎性肠梗阻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一般发生在腹部手术后1~3周,系指因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1]。目前多主张非手术治疗,现将1999~2005年间收治的21例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在15~65岁,平均年龄43岁。其中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后10例,结直肠手术后6例,坏疽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后3例,化脓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后1例,外伤性脾、小肠破裂,脾切除、小肠部分切除术后1例,梗阻出现于术后4~13d,均符合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断要点的条件[1] 。1例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肠管粘连成团呈脑回沟样改变[2],未做处理而关腹,余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肠功能恢复最短者5d,最长者13d,平均10d。 2讨论 21发病原因病人都有近期腹部手术史。术中广泛分离肠管粘连,肠管长时间、大面积暴露,肠管损伤,肠浆膜面广泛受损,腹腔内无菌

性炎症物质如腹腔内积血、积液坏死组织异物残留,加之腹膜炎等因素,造成肠壁水肿、纤维蛋白渗出、肠管粘连、肠蠕动减弱及消失[2],是引发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 22表现特点早期炎性肠梗阻与其它肠梗阻有共同之处,都有呕吐、停止排气及排便。亦有其特点:(1)近期腹部手术史,术后可能有少量排气排便。(2)梗阻出现后腹胀,但程度不如机械性或麻痹性肠梗阻那样显著,腹部膨隆,粘连性肠梗阻手术中大面积分离粘连多为弥漫性腹部膨隆,也可限于腹部的某一部位或伤口的下方,无肠型及蠕动波。腹部触诊坚韧感,肠管粘连越严重,坚韧感越明显,触不到肠型及包块。叩诊为实音,听诊肠鸣音弱、稀少或消失,听不到金属音及气过水音。(3)腹痛相对较轻,出现剧烈腹痛应排除其他类型的肠梗阻。(4)无高热情况[3]。(5)X线及CT检查有特征性改变,极具参考意义。 23诊断要点近期腹部手术史,尤其是反复手术病史。术后曾一度恢复,进食后马上出现肠梗阻症状。腹胀重于腹痛,腹部坚韧。腹平片有多个气液平面,腹部CT可见病变区肠壁水肿增厚,肠攀成团,肠腔内积液、积气、腹腔渗液等[4],注意排除肠坏死情况。 24治疗原则是严密观察下的保守治疗法。其中包括禁食水,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减少液体滞留在消化道内。有作者报道单纯应用长减压管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总有效率7129%[5]。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早期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给蛋白质、脂肪乳、氨基酸,同时还可以给利尿剂排出多余水分,纠正营养不良,对减轻肠壁水肿加

腹腔污染手术术后炎性肠梗阻27例诊治分析

腹部空腔脏器穿孔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7例诊治分析 陈国度江国英陈广泽 [摘要] 目的探讨腹部空腔脏器穿孔术后炎性肠梗阻的诊断、治疗措施和预防。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27腹部空腔脏器穿孔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病例资料。 结果24例患者经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奥曲肽、糖皮质激素和芒硝的应用等非手术治疗痊愈出院。3例非手术治疗时出现绞窄性肠梗阻而中转手术。 结论腹部空腔脏器穿孔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通过综合非手术治疗效果满意,避免患者再次手术。 [关键词]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预防。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常见的并发症,指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并存的粘连性肠梗阻[1]。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4周内,腹部手术后此病的发生率大约在0.69%-——1.45之间,占术后早期肠梗阻的90%[2]。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的27腹部空腔脏器穿孔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腹部空腔脏器穿孔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7例,男17例,女10例,年龄17~74岁(平均56.3岁)。其中胃癌穿孔术后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术后5例、小肠外伤性破裂术后7例、急性阑尾炎伴穿孔术后3例、外伤性结肠破裂术后5例,结直肠癌穿孔术后4例、胆囊穿孔术后1例。其中从穿孔发病至手术时间6小时内者8例,大于6小时者19例,合并糖尿病者5例,大于60岁者14例。本组27例术后肠梗阻发生时间4~17 d(平均11d),均于术后已排气并进食再次出现肠梗阻。所有患者均以腹胀为主要临床表现,合并不同程度的腹痛、恶心、呕吐,停止肛门排气、排便。 1.2诊断标准符合下列条件者被认为是炎性肠梗阻:有近期腹部手术史,有明显的肠梗阻表现;查体发现腹部质地坚韧;腹部CT表现为病变区域肠壁水肿增厚,边界不清,没有高度扩张的肠管;排除机械性肠梗阻和麻痹性肠梗阻。[3] 1.3治疗方法①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至胃肠减压引流量少,少于400ml/d,引流液不含胆汁。②完全肠外营养支持:能量20-30Kcal/kg.d,其中糖:脂=1~2:1,脂以中长链脂肪乳供能,复方氨基酸每天1~1.5g/kg.d,加入丙氨酰谷氨酰胺0.5k/kg.d,对减轻肠源性细菌移位和预防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起到一定的作用。若有肝脏基础疾病,加用腺苷蛋氨酸

术后早期肠梗阻诊疗策略分析精品

【关键字】意见、情况、方法、动力、认识、尽快、合理、发展、提出、发现、关键、基础、倾向、能力、分析、改善、扩大 术后早期肠梗阻诊疗策略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对2005年7月至2008年6月诊治的11例术后早期肠梗阻病人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保守治疗9例,手术治疗2例。均获治愈出院。结论正确判断致病因素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才能获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肠梗阻保守治疗手术治疗 我院自2005年7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11例术后早期肠梗阻病人,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5~72岁,平均47.4岁。肠梗阻发生于阑尾切除术后4例,胃穿孔修补术后2例,胃大部切除术后1例,碱性反流性胃炎改毕Ⅱ式吻合为Roux-en-Y吻合加迷走神经干切断术1例。直肠癌Miles术后2例,剖腹产术后1例。 1.2 临床表现 所有病例均在术后1~3d排气或排便后出现肠梗阻症状。出现时间为术后4~9d,平均5.5d。机械性肠梗阻的诊断除具备肠梗阻的一般表现外,主要依据阵发性腹部绞痛及高调肠鸣音或气过水音;缺乏此表现者结合立位腹平片或在治疗过程中进一步观察确诊。在此基础上尚需除外肠扭转、肠套叠、肿瘤、腹内外疝及腹腔内脓肿压迫等情况,方可诊断粘连性肠梗阻。本组11例病人有10例诊为粘连性肠梗

阻,另1例考虑粘连性合并麻痹性肠梗阻可能。 1.3 治疗 原则上对早期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先行保守治疗。治疗方法包括胃肠减压,胃肠外营养,抑制胃肠分泌,应用抗生素等。经一段时间保守治疗不能缓解者,则应行手术治疗。 1.4结果 保守治疗9例。其中肠梗阻1周内缓解5例;2周内缓解2例;3周内缓解1例;5周内缓解1例。缓解出现时间为第3~30d,平均10.7d。手术治疗2例。阑尾切除术后1例,术中见单根粘连带压迫回肠致完全性梗阻,切除粘连带后梗阻解除。直肠癌Miles手术后1例,术中见广泛肠粘连,明显肠壁炎症,无肠壁缺血表现。 2 讨论 术后早期机械性肠梗阻中不足10%者为肠扭转、内疝、脓肿压迫等所致,诊断明确后应尽快手术。90%以上为粘连性肠梗阻[1,2],对此类病人的处理则有不同意见。关于“早期”的要领,有人认为术后2~6周以内,多数作者倾向于4周[1,2]以内。本组肠梗阻无发生于术后1周之内。从发病情况来看,除1例肠梗阻发生于剖腹产外,其余均发生于腹腔污染较重或操作范围较大的手术,1例病人有既往腹部手术史。我们认为腹腔污染、大范围操作、多次手术等不仅是造成晚期粘连性肠梗阻,亦是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的促发因素。 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比较困难。呕吐、腹胀、腹痛、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既可见于机械性肠梗阻,亦可见于动力性肠梗阻。

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观察及护理

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观察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4-08-25T15:17:50.7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0期供稿作者:伍瑛 [导读] 所有患者首先采用非手术治疗,给予患者持续胃肠减压,常规禁食水、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联合应用抗生素及胃肠外营养。伍瑛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二科 637000) 【摘要】目的总结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总结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观察及护理要点,重点及原则,及治疗的各项护理经验。结果 56例患者中,有50例患者在给予非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其余6例患者均采用再次的手术治疗,再次手术后,患者痊愈出院。结论腹部术后肠梗阻患者经过密切的观察及综合性的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0-0315-01 肠梗阻(ileus)系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不能顺利通过和运行。当肠内容物通过受阻时,则可产生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及排便障碍等一系列症状,严重者可导致肠壁血供障碍,继而发生肠坏死,如不积极治疗,可导致死亡。肠梗阻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腹部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是粘连性肠梗阻,腹部术后约有9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粘连,而其中有超过40%的患者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约占所有类型的肠梗阻的30%。现对我科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56例进行特殊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56例。其中男33例,女23例;年龄8~71岁。 1.2梗阻的原因 患者的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急性炎症渗出、局部的水肿、腹腔内黏膜组织的创伤、组织细胞的缺血、局部的炎症刺激、腹腔内化疗药物刺激等因素引起,当患者术前伴有肠梗阻、肠穿孔以及肠破裂时,手术治疗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更高。 1.3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首先采用非手术治疗,给予患者持续胃肠减压,常规禁食水、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联合应用抗生素及胃肠外营养。如患者非手术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出现肠狭窄的情况时,则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如果选择手术时机需要在护理过程中严密的观察患者症状的变化。 1.4护理 1.4.1心理护理腹部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因为担心再次进行手术而产生恐惧及焦虑等负面的心理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在术后的护理过程中向患者耐心的讲解治疗的各种相关知识,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治疗。 1.4.2一般护理禁食水并给予持续的胃肠减压,同时观察胃管内的液体性质,如发现液体呈血性,则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伤口敷料及引流情况,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 1.4.3综合性护理积极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紊乱、纠正酸碱失衡,同时给予患者全身抗感染治疗。当患者突然体温升高时伴有腹壁肌紧张时,应考虑肠梗阻的发生。 1.4.4针灸与按摩采用针刺足三里、天枢等穴,同时按摩患者的大杼穴及白环俞等穴,可以促进患者的肠道蠕动。减少患者术后肠梗阻的发生。 1.4.5中药治疗术后可以给予患者大承气汤灌肠,以促进肠管的收缩和肠道蠕动,从而减少肠梗阻的发生。 2.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严重时需要进行再次手术治疗。对于首先采用非手术治疗的患者需要密切的观察患者的病情,以确定最佳的手术时机。(1)腹部术后3~4d肠蠕动会逐渐恢复正常,在此之前,患者会出现腹胀的情况。如果术后4~5d,患者仍未出现肛门排气的情况,并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则应考虑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2)如果患者经过持续胃肠减压及全身抗感染治疗之后,患者的病情仍未好转,并且患者出现持续性的腹痛、压痛、血压下降、心律加快、腹穿抽出血性液体等急腹症的症状,应做好急诊开腹手术治疗的准备。因此,对腹部术后患者进行密切的病情观察,可以及时的对粘连性肠梗阻做出诊断,以决定患者是持续的非手术治疗,还是进行再次的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措施主要有:术后尽早开始各种适应性的运动,包括主被动的变换体位,并让患者尽早的下床活动;术后每日用温水泡脚,通过刺激足底反射区,可以有效的促进肠道的血液循环,从而增强肠道的蠕动力,促进肛门尽早的排气;术后可以采用药物刺激患者的肛门,以促进肛门排气的发生,达到减少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通过密切的观察患者的病情和给予特殊的护理,可以减少肠梗阻的发生,减少患者再次手术的痛苦。 综上所述,对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应密切的观察患者的病情,同时给予患者综合性的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并可以确定非手术治疗及再次手术的时机。 ?参考文献 [1]范小华,任东林,梁学敏,等.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J].?辽宁中医杂志. [2]朱维铭,李宁.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