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法律中对于虚假广告的规定及其不足

我国法律中对于虚假广告的规定及其不足

我国法律中对于虚假广告的规定及其不足
我国法律中对于虚假广告的规定及其不足

我国法律中对于虚假广告的规定及其不足

虚假广告,就是指广告内容是虚假的或者是容易引人误解的,一是指商品宣传的内容与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实际质量不符,另一就是指可能使宣传对象或受宣传影响的人对商品的真实情况产生错误的联想,从而影响其购买决策的商品宣传。这类广告的内容往往夸大失实,语意模糊,令人误解。虚假广告行为在法律上表现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种形式,作为是指故意发布虚假广告;不作为就是广告发布者有义务说明或者警告,而不作为。

虚假广告一般具备以下儿点特征:1.主体特定:虚假广告的主体只能是广告活动的主体,一是广告客户,即为促销其产品或宣传其服务而刊播、设置、张贴广告的生产经营者;二是广告经营者和发布者,指的是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注册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及广告许可证,专(兼)营广告业务的企(事)业单位和有权经营广告业务的个人。2.内容上的失实性:即广告显示说明与客观实际悄况明显不相符。3.手段上的欺骗性:即广告采用欺骗的手段或引人误解的陈述进行商品或服务宣传,并使一般消费者对其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产生误解。

为何虚假广告在我国如此的盛行,棋至是屡禁不止呢?主要是山于在我国虚假广告尚无法定概念。有关虚假广告的定义也过于简单,只散见于《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条文中,如《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广告的经营者不得在明知或者应知的情况下,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有学者认为,这条规定实际上是对虚假广告的一种法律界定,但笔者认为这种法律界定仅仅是《反不正当竞争法》从维护正当竞争秩序的角度所作的安排。它所确立的禁止经营者从事虚假广告的一般原则应当只能在《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调整范围内适用,而不具有广告法律制度上的普遍意义[4]。与此类似《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九条的规定也是该法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角度对虚假广告所作的一种法律界定,这种界定本身也存在不够概括、全面的缺陷以及法律适用范圉上的局限性。就是山于立法界定不明确,明知确实是虚假广告却因为缺乏法律效力层级上的法定概念不能认定它就是虚假广告,这是虚假广告泛滥成灾的一个主要原因。其次就是在这些仅有的法律规定中,其处理力度不够,其实只要仔细研读一下《广告法》、对违法广告的处罚,我们就能发现《广告法》《刑法》中的出发大多都是以经济处罚为主的而广告费一至五倍的罚款对于违

法广告的收益人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而且这笔钱早就加到成本里了,山消费者埋单。即便是刑法规定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也难以与成千上万的受害者到财产与人身损失划等号。

同时为什么虚假广告的代言优势层出不穷呢?这也是由于国家对于虚假广告的处罚力度不够,在我国现行法律中能够找到有关广告代言人个人法律责任的仅有《食品安全法》。根据我国《广告法》第38的规定将广告代言人排除在责任范围之外。我国《刑法》第222条规定了虚假广告罪,其责任主体也限于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此外,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没有明确规定虚假广告代言人的法律责任。山此可见,对于虚假广告代言的处罚其实并不严重,其至可以说是无足轻重,同时如果广告的虚假成分不被查出的话,那代言人将无任何损失。而国外对于广告代言人的要求就极为苛刻,处罚也极为严重,山此对比可以发现我国法律对于虚假广告及其代言的处罚力度是不够的。

对于目前这种情况我个人觉得国家要完善法律制度,加大处罚力度。同时,

也要加大宣传普及虚假广告的危害,代言人也要自觉。

其中对于法律部分的完善,1?增设虚假广告的法定概念;上文已经讲述过山于立法界定不明确缺乏法定概念是导致虚假广告泛滥的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增设虚假广告的法定概念。许多学者认为广告的“真实性”原则不仅包括广告内容真实,还应包括表达方式真实。在国外立法中,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广告法规、自律规则对虚假广告的法律概念,表现形式都有明确的规定。我国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及制度订立完整的界限。例如可以是:那些以任何方式,包括其表达方式, 对商品或服务做虚假宣传,诱使或能诱使理智的消费者作出错误决策的广告为虚假广告。2.扩大虚假广告的外延《广告法》权威性较高,但仅调整商业广告,事实上,现代广告中有许多非商业广告诸如医疗广告、招聘广告、征婚广告、公益广告等,所以现行《广告法》已不能完全反映当今广告业的内涵,不能满足广告管理的需要。所以广告法的调整范围应当涵盖一切与广告活动有关的主体行为,也就是说既包括商业广告、乂包括公益广告、征婚广告等,除了传统的媒体广告, 还应包插新生的网络广告。另外在管理对彖方面,除了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外,还应根据国际惯例包括商品推荐者,这样虚假广告中的明星就不会再逍遥法外了。3?建立权威、统一、协调的法律法规体制匕文中说到《广告法》权威性较高,但仅调整商业广告:而《广告管理条例》虽然比较全面,但它却没有明确广告的含义,这却是关系到《条例》的调整

对象和调幣范围的重要问题。山此可以看出《广告法》和《条例》在调幣范围上就是不协调的,这种不统一、不协调的广告法律漏洞还存在许多。同一个虚假广告适用不同的法律,处罚的结果悬殊人了,执法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自由裁量很难把握,也容易产生腐败。目前有些执法部门的做法是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罚则来批评教育虚假广告发布者,使之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最后用《广告法》处罚。这种做法不利于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所以有必要建立权威、统一、协调的法律法规体制。其中我觉得我国的广告应当加大审杳力度,扩大广告事先审杳的范围,直至建立预审制度。

以上只是对于虚假广告规范的--个方面,我觉得对于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的责任应当提取出来另行规定,例如1..规定代言人提供真实信息的义务为了规范和约束广告代言人的行为,有必要对代言人规定提供商品或服务真实信息的法律义务。2.虚假广告代言人应承担补充赔偿责任。3.对于代言人我们可以进行以卜?处罚(1)虚假广告代言人承担对代言人行政责任处罚方式的建议责令停止违法行为。(2)以等额代言费在影响范围内公开更正消除影响。(3)对没有适成重大影响、悄节较轻者,予以通报批评。(4)没收广告代言费,并处代言费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o (5m节严重的,五年内不得代言广告业务,情节特别严重的,终身不得代言广告业务。

我国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对于虚假广告的法律规范及其惩处制度。

论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的法律责任及相应对策 -大学毕业论文

韩山师范学院 学生毕业论文 韩山师范学院教务处制

诚信声明 我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我承诺,论文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签名日期:年月日摘要:近年来,商家越来越重视媒体宣传的作用。各类广告铺天盖地

的充斥于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可谓想尽千方百计,无孔不入。在这种背景之下,明星代言广告应运而生。比如李嘉欣代言的“黄金叶坠”案、赵本山代言的“蚁力神”案、葛优代言的忆霖传销案等……之所以追究明星代言虚假广告责任,因为他们的行为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多误解和弊端,产生了很多危害,因此要追究这种广告责任。针对这一现实问题,本文阐释了我国明星虚假代言广告的现状、原因及其危害性,探讨分析虚假广告代言人的法律责任,并在借鉴国外相关法律制度的基础上,提出治理该类法律纠纷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明星代言虚假广告;法律责任;对策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emphasis on business media

publicity effect.All kinds of advertisements to be in the newspapers, television, Internet and other news media, is to make every attempt, get in by every opening. In this context, the star advertising emerge as the times require. For example, Michele Lee's "golden leaves fall" case, Zhao Benshan's "yilishen" case, Ge You's Yi Lin pyramid selling case etc....... The reason for celebrities engaging in false advertising liability, because their behavior caused a lot of confusion and problems to the consumer and has a lot of harm to them, so to pursue such advertising liability.To solve the problem,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causes and harmfulness of false endorsement ads star, on the legal responsibility of false advertising spokesperson,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experience of foreign relevant legal system,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of the legal dispute. Keywords:Star endorsement of false advertising; Legal responsibility; Countermeasures

虚假宣传行为认定及法律规制

虚假宣传行为的认定及法律规制 作者:工商报来源:工商报发布时间:2014-6-12 一、不正当竞争虚假宣传行为的认定 《反不正当竞争法》和《重庆市反不正当竞争条例》均对虚假宣传行为作出了规定,但两者规定不完全吻合,致使基层执法人员对不正当竞争虚假宣传行为的内涵和外延产生不同理解。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即不正当竞争虚假宣传行为有两个必备要件:一是虚假宣传,二是该种虚假宣传造成引人误解的后果。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在认定《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的引人误解虚假宣传行为时,强调了“足以造成相关公众误解”这一要件。同时,该司法解释第八条规定,以明显的夸张方式宣传商品,不足以造成相关公众误解的,不属于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日常生活经验、相关公众一般注意力、发生误解的事实和被宣传对象的实际情况等因素,对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进行认定。 《重庆市反不正当竞争条例》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其他方式,对自己的商业信誉或在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产地、来源、生产日期、有效期限、价格、获奖情况、售前售后服务等方面作引人误解的或虚假的宣传。相对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第一款的规定,该条规定在字面上增加了“商业信誉”,把“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变成了“作引人误解的或虚假的宣传”。 《广告法》第三条规定,广告应当真实合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广告法》第四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的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广告法》第七条第二款第(三)项规定,不得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实践中“第一”等用语也纳入此项。相对于《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虚假宣传,《广告法》强调考查宣传内容的真假,着重保护一对一的消费关系。《反不正当竞争法》和《重庆市反不正当竞争条例》强调考查虚假宣传行为引起的误解后果,着重保护一对多的交易选择关系。由此可见,立法目不同,保护对象也有区别,执法人员在实践中应结合具体案件区别适用。 二、不正当竞争虚假宣传行为的法律规制

网络虚假医药广告的法律规制

网络虚假医药广告的法律规制 [摘要]由搜索引擎服务商推出的竞价排名模式使得人们更加有效地获取各类信息。由于搜索引擎服务商缺少严格审查,一些虚假医药信息传递给了消费者,致使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法律方面又存在空白,无法有效地对消费者提供救济。文章将针对上述原因进行分析,并给出完善建议。 [关键词]搜索引擎服务商;竞价排名;虚假医药广告;消费者权益 一、虚假医药广告问题与现状 近些年来,互联网行业发展势头迅猛,成为人们学习和娱乐的重要途径。通过网络平台来获取、利用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现象。2012年10月10日全球性社交营销代理机构We Are Social发布报告称,目前亚洲互联网用户数量达到10.3亿,占全球互联网用户总数的45%。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为40%,在亚洲排名第9。① 网络的发展是把双刃剑,它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威胁。由于生活节奏日渐加快,对于一些小病小痛,网友们常常在网上咨询一下然后再决定是否要去医院,他们也经常自己在网上买一些对症的药品,这样节省了不少时间。然而,网络上却充斥着大量假医假药。 2013年3月5日,互联网实验室发布《关于搜索推广中的违法医疗广告情况调查》报告显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假药依然在百度的推广和售卖之列,77.8%的推广药品属三无产品;在被调查的91家北京医院中,40%的医院被百度进行了山寨推广、冒名顶替。② 二、虚假医药广告存在原因分析 为什么网络能为虚假医药广告提供生存土壤,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网络方面审查力度较低 因为审查力度问题,医疗广告在电视、纸媒等渠道的投放逐渐减少。且对于一些小型医药商家来说,也正处于事业起步阶段,没有过多资金用来宣传。网络方面也对医疗广告的规范尚不明确,且收费也比其他宣传媒介低,因而网络成为医药广告首选的渠道。 (二)商家对竞价排名的不正当使用 搜索引擎发展初期主要是由互联网数据搜索技术的提供商向其他网站提供搜索服务,后来转向对搜索结果的竞价排名,这一模式利用互联网网民对搜索引擎的依赖和使用习惯,在网民检索信息的时候尽可能将广告主的信息传递给目标

《论广告代言的法律规制》

河 北 大 学 成 人 高 等 教 育 毕 业 论 文论广告代言的法律规制

学生姓名:崔方方 指导教师:王昆江 专业年级:2012级法学完稿时间: 河北大学继续教育学

诚信承诺书 我谨在此承诺: 本人所写的毕业论文《论广告代言的法律规制》由本人独立完成,保证不存在任何剽窃、抄袭他人学术成果的现象。凡涉及其他作者的观点和材料,均作了注释,如出现抄袭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由本人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 承诺人:崔方方 年月日

论广告代言的法律规制 摘要 广告代言是现在社会中常见的现象,但是由于受利益的驱使等原因,虚假广告代言屡屡出现,受害人告上法院的情况也多有出现。本文以明确虚假广告代言需承担法律责任为出发点,从明确虚假广告代言、确定虚假广告代言人法律责任和完善法律规制为构架的角度,探讨对虚假广告代言的法律规制。通过对我国相关法律对虚假广告代言的相关规定进行解析,并结合国外的相关规定,分析目前相关规定在责任主体不明确、审查制度、广告执法、监管制度的不完善之处,通过对比提出明确责任主体、完善审查制制度、完善执法措施及健全监督管理制度的见意。 关键词:虚假广告代言人法律责任;

目录 引言 (1) 一广告代言的概述 (2) 1.1广告代言的概念 (2) 1.2广告代言的现状 (2) 1.3广告代言的基本特征 (3) 二虚假广告代言担责的理论依据 (4) 2.1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 (4) 2.2权利与义务相一致原则的适用 (5) 2.3公序良俗原则的适用 (5) 2.4《广告法》(修订草案)的规定 (6) 三虚假广告代言我国现行法律规制及国外相关法律规制 (7) 3.1我国对虚假广告代言人相关法律规制 (7) 3.2国外对虚假广告代言人相关法律规制 (8) 四虚假广告代言现行法律规制的不足 (10) 4.1 没有明确将代言人作为承担法律责任主体 (10) 4.2广告审查制度不够全面 (10) 4.3广告执法存在缺陷 (11) 4.4监管制度缺陷 (11) 五虚假广告代言法律规制的完善 (12) 5.1 明确将广告代言人纳入到承担责任主体的范围 (12) 5.2完善广告审查制度 (13) 5.3完善虚假广告执法措施 (14) 5.4健全广告监督管理制度 (15)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虚假宣传行为的认定与法律规制

简析虚假宣传行为的认定与法律规制 【摘要】: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的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在分则部分又规定了6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分别是仿冒混淆行为、虚假宣传行为、商业贿赂行为、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低价倾销行为以及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本文着重探讨其中的虚假宣传行为,厘清虚假宣传行为的概念、认定及法律责任承担。 【关键词】: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法律规制 【正文】: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经营者们为谋求更大的经济利益,经常会使用各种竞争手段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在各种正当竞争手段应运而生时,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也悄然滋生。正确识别不正当竞争行为之一的虚假宣传行为是法律规制的前提。一、虚假宣传行为的概念 虚假宣传行为是指经营者为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和不正当利益,利用广告和其他方法,对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进行不真实的宣传,导致或足以导致购买者对商品或服务产生错误认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9条中规定的“其他方法”说明虚假宣传并不局限于广告,众多非广告形式的宣传方式也能构成虚假宣传。并且虚假宣传不要求造成实际损失,只要宣传行为可能会误导消费者就构成虚假宣传行为。 二、虚假宣传行为的认定 1.行为主体是经营者。这里经营者是广义的,包括广告主、广告制作者、发布者和与广告宣传行为有关的其他团体等。 2.行为目的是排挤竞争对手。主观是故意或过失。通常是故意心态,经营者欺骗或误导消费者选购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以实现排挤竞争对手、扩张自己商品市场占有率的目的。但如果经营者在发布广告时,未对内容作出完整的解释而引起了消费者的误解,此时经营者的心态是过失,那么我们是否认为其也是虚假宣传的一种呢?目前我国法律认定其为“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认为只要客观上发生了让消费者误解的事实,不管是故意还是过失,都认定为虚假宣传。一方面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另一方面可以督促广告主认真履行审查广告的义务。 3.行为的结果是引人误解。《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和第9条均出现了“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一词,但对其内容和判断标准为做具体规定,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不少争议。有人认为“引人误解”和“虚假”都是宣传修饰词,只有二者同时具备才能认定为虚假宣传。其实不然,而这并非是缺一不可的关系。 (1).引人误解的真实宣传。比较广告中较多出现引人误解的真实宣传,经营者往往会将自己产品优胜的一面与竞争对手产品不足的一面做比较,误导消费者认为广告主的产品更胜一筹,但事实却是综合考虑下广告主的产品不如被比较的产品。又比如某些房地产商宣传房产时断章取义只引用部分事实。说房产依山傍水,其实山只是个小土丘、水只是一小片人工湖。这类广告未对全部事实予以充分表述,以致消费者误解选择其产品或服务。笔者看来这种行为应该归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所调整的虚假宣传中。但遗憾的是,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及相关法律并没有将该种行为纳入规制范围中,这显然不符合《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宗旨。所以笔者认为虚假应包括两方面,内容虚假和效果虚假。当消费者理解的事实与广告描述的事实不符时就是效果虚假。 (2).不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夸张的广告,例如某洗发水广告洗完头数字能从头发上滑落或某零食广告吃完该商品女生变猛男。这种广告自吹自擂,为了达到广告

试论不良儿童电视广告的法律规制(一)

试论不良儿童电视广告的法律规制(一) 内容摘要:广告管理不仅要防止虚假广告搅乱市场,更要使儿童远离广告的侵害?尤其是后者,国外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本文剖析了不良儿童电视广告对儿童的危害,对我国目前儿童广告法律法规作出评析,指出其不足,同时介绍了外国的相关经验,最后提出我国在此问题上应该予以立法上的完善? 关键词:儿童电视广告法律规制 电视上林林总总的儿童电视广告多以儿童为目标受众,或以形象直观的实物展示,或以隐含间接的方式对儿童介绍各种各样的商品?面对这样一个客观存在的、如此巨大的、充满了诱惑的视觉冲击,分辨力较弱的儿童其思想言行势必受到儿童电视广告的影响与诱导?儿童电视广告除了具有娱乐、丰富知识和审美教育功能之外,还可能会产生相当的负作用,众多家长、教育工作者、消费者组织等纷纷要求政府加强对儿童广告的规范和限制?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由成人主宰的世界,儿童的利益时常处于被成人忽略的危险之中?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逐利性也易使商业组织把公益性置于其次?如何规制儿童电视广告的制作播放,使儿童远离不良广告的影响,拥有一个更加健康的休闲娱乐环境,至今未能妥善解决? 不良儿童电视广告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消极影响 所谓不良儿童电视广告,是指那些在电视媒体上播放的,主要是面向儿童宣传或者是宣传与儿童有关及有儿童参加演出的商品及服务等的一类广告,这些广告的内容或者形式可能对儿童的成长产生消极影响?频繁出现的不良儿童电视广告会使儿童产生莫名的困惑,甚至潜移默化地受到错误诱导? (一)不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 传统的道德价值观教育是培养孩子具有尊老爱幼、团结互让、文明礼貌、勤俭节约等美好品质?可在一些电视广告长期播出后,反而会使孩子忽略了幼儿园、学校老师的教导?有这么一个事例,某人应邀去朋友家做客,拿着一堆水果和礼盒,刚坐在沙发上,还没来得及和朋友说话,卧室里走出主人9岁的儿子?“送爸妈不如送给我!”罗先生的朋友生气地让儿子回屋做功课?“我们是未来,我们是希望,我们是全家的宝中宝,就得给我!”这下大人们都傻了,不知怎么回答,后来才知道原来小孩说的是一种儿童营养品的广告词?广告宣扬的理念是:孩子是家中的“小皇帝”,理所当然应以孩子为中心?这样的观点与我们的道德价值观教育背道而驰? (二)不利于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儿童正处于生理发育期,他们本应有良好的饮食起居习惯?不贪食、不挑食,按时起居,这样才能促进其健康成长?然而,电视中的儿童食品广告多为高脂、高糖或高盐食品,而这些食品又通常以“营养食品”、“健康食品”等用语来包装?电视食品广告和电视节目中大量涉及食品的节目内容,通过影响儿童少年对不同食品和不同饮食方式的态度,左右儿童对食物的选择,进而影响到儿童少年饮食行为的形成?譬如广告中的大量膨化食品,从营养学的角度分析,是典型的“四高食品”,即“高糖分、高脂肪、高热量、高味精含量”,儿童长期食用,会引起肥胖和营养不良等症状?而且,膨化食品入口后,遇到液体会膨胀,容易使人产生饱肚感,从而影响儿童的正常饮食?调查结果也表明,平均每天看电视在5小时以上的女孩和每天看电视少于1小时的女孩相比,平均每天多摄入175千卡的能量;看电视时间长的儿童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的比例比较高;70%的6~8岁儿童认为快餐食品要比家庭烹制食品更有营养? (三)不利于儿童形成文明的生活交际方式 儿童尚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初期阶段,而种种成人化的电视广告常常会诱导儿童的早熟行为,它们非常容易导致儿童的语言早熟、形象早熟、行为早熟,过早地成人化?如某小学学生回到家里,央求父母给班主任说说,给他调整在教室的位置,父母在一边合计如何才能和老师解释,孩子在一边不耐烦地说,“送礼呗?‘送礼就送×××’”?这种广告给儿童带来的恶劣示范影响,使父

简论网络虚假医药广告的法律规制

简论网络虚假医药广告的法律规制 [论文摘要]由搜索引擎服务商推出的竞价排名模式使得人们更加有效地获取各类信息。由于搜索引擎服务商缺少严格审查,一些虚假医药信息传递给了消费者,致使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法律方面又存在空白,无法有效地对消费者提供救济。文章将针对上述原因进行分析,并给出完善建议。 [论文关键词]搜索引擎服务商竞价排名虚假医药广告消费者权益 一、虚假医药广告问题与现状 近些年来,互联网行业发展势头迅猛,成为人们学习和娱乐的重要途径。通过网络平台来获取、利用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现象。2012年10月10日全球性社交营销代理机构We Are Social发布报告称,目前亚洲互联网用户数量达到10.3亿,占全球互联网用户总数的45%。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为40%,在亚洲排名第9。 网络的发展是把双刃剑,它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威胁。由于生活节奏日渐加快,对于一些小病小痛,网友们常常在网上咨询一下然后再决定是否要去医院,他们也经常自己在网上买一些对症的药品,这样节省了不少时间。然而,网络上却充斥着大量假医假药。 2013年3月5日,互联网实验室发布《关于搜索推广中的违法医疗广告情况调查》报告显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假药依然在百度的推广和售卖之列,77.8%的推广药品属三无产品;在被调查的91家北京医院中,40%的医院被百度进行了山寨推广、冒名顶替。 二、虚假医药广告存在原因分析 为什么网络能为虚假医药广告提供生存土壤,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一)网络方面审查力度较低 因为审查力度问题,医疗广告在电视、纸媒等渠道的投放逐渐减少。且对于一些小型医药商家来说,也正处于事业起步阶段,没有过多资金用来宣传。网络方面也对医疗广告的规范尚不明确,且收费也比其他宣传媒介低,因而网络成为医药广告首选的渠道。 (二)商家对竞价排名的不正当使用 搜索引擎发展初期主要是由互联网数据搜索技术的提供商向其他网站提供搜索服务,后来转向对搜索结果的竞价排名,这一模式利用互联网网民对搜索引擎的依赖和使用习惯,在网民检索信息的时候尽可能将广告主的信息传递给目标受众,通过目标受众对所显示的搜索结果的点击向广告主收费.相比其它推广方式,竞价排名能够更灵活地控制推广投入、持续优化,不断地提升投资回报率。 竞价排名这一商业模式,不仅给搜索引擎服务商带来高额利润,还让参与竞价排名的经营商家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但是竞价排名也被一些企业所利用,他们通过参与竞价排名,将不合格产品推向社会大众。 (三)缺乏竞价排名的法律规定

[法律资料]虚假广告代言的法律规制浅析

虚假广告代言的法律规制浅析 一、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广告代言责任的规定 纵观我国现行法,涉及广告行业行为规制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广告活动道德规范》、《药品广告审查发布标准》、《医疗广告管理办法》、《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及规章中。但对于虚假广告代言人的法律责任,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却没有作出明确规定。 《广告法》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从事广告活动,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循公平、诚实信用原则”;其中第38条第3款规定:“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商品或者服务,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责任。”至于虚假广告代言的行政责任,《广告法》第37条规定可以对虚假广告进行行政处罚的对象仅限于“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可见,《广告法》中的虚假广告的责任主体局限于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广告代言人作为广告的表演者和重要参与者却被排除在责任主体范围之外。同样,现行的其它法律法规也未能对虚假广告代言的法律责任做作出明确规定。立法的缺失致使法律对此无法规制。 我们在某些领域也出台了应对措施。2005年年底,国家广电总局出台了《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其中规定,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不得将自己的名字、声音、形象用于任何带有商业目的的文章、图片及音像制品中。2006年又出台了最新政策,严禁名人做医药广告。据报道,明星助阵医疗药品广告涉嫌虚假宣传已成为全国

虚假广告的法律规制

虚假广告的法律规制 [摘要]本文从虚假广告的概念着手,拟通过分析其本质及特点阐述虚假广告的存在对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危害,并从我国现存立法的不完善、行业自律能力差、行业监管不力等方面入手,来阐述虚假广告屡禁不止的原因,从而针对各方面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规制措施。 [关键词]虚假广告;法律规制;监管措施 在市场经济日益繁荣的今天,广告无处不在。那么,何为广告呢?广告,从字面上解释就是“广而告之”,它是一种宣传方式,是各种组织包括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或公民为了特定的目的,通过一定媒介形式向社会推广自己的商品、劳务、服务及其他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定义“广告”为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自行承担广告费用,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所提供的服务的商业行为。使用虚假广告是一种违法行为,被法律所明令禁止。但是,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对“虚假广告”的概念和定义还没有做出明确界定。在普遍大众的意识中,虚假广告就是利用广告的形式,对所推销的商品或所提供的服务进行欺骗性的宣传,使消费者产生误解从而做出错误的选择和判断,损害消费者的切身利益。由于法律概念界定上的模糊。我们只能援引学术上的理论定义。著名学者蒋恩铭在《广告法律制度》一书中认为,虚假广告是广告主、广告经营者或发布者为牟取非法利益而在广告中掺杂虚假成分,对商品或服务做出的虚假的或引人误解的表示,导致消费者对其产生过高期望值从而做出错误判断。 一、虚假广告的本质及特征 尽管目前我国《广告法》中有关虚假广告的规定既没有明确的概念,又没有具体的认定标准,但虚假广告的本质是显而易见的,即:广告活动的主体在广告活动中利用广告对商品和服务作引入误解的虚假宣传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目的在于骗取消费者的信任,其结果不但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利益,同时又影响了合理有序的竞争秩序,损害了其他经营者的合法利益。 虚假广告的特征有如下几点: (1)虚假广告的内容具有虚假性。这主要体现在广告的内容与客观事实严重不符。它利用欺诈的手段对商品做虚假宣传,这种虚假宣传主要包括商品的质量虚假、生产要素虚假、生产期及有效期虚假、产地虚假等等,抑或广告的内容虽

保健茶的虚假宣传及法律规制

2018年第07期 作者简介:何杰(1965-),女,浙江宁波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法理学、教育法学、诉讼法学。 1 保健茶的发展现状 我国饮茶的习惯很早就有,茶的品种繁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健康养生功效的保健茶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日益受到市场的追捧和热爱。保健茶是以茶为生产原料,加上一些中草药制成的保健饮品。这种饮品,有保健养生的神奇功效,有茶和饮料的不同感觉。其中有一种广受喜爱的荔枝草保健茶,这是以不同采收期的荔枝草为原料,研发出的一种荔枝草样的保健茶。荔枝草有许多作用,比如说治疗咽喉、咽喉肿痛、急慢性咽炎等。这种具有保健功效的保健饮品已经越来越受消费者的喜爱。2保健茶宣传广告状况 保健茶的广告宣传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保健茶进行广告宣传能让消费者了解关于保健茶的功效及价格等等相关信息。保健茶是中草药加上以茶为原材料制成的饮品,它对消费者有着一定的保健功效的饮品。广告宣传是消费者了解接触保健茶的主要方式,通过广告宣传这种方式,相关的群体会对保健茶的信息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去购买保健茶。 我国保健茶广告宣传也非常普遍,发展也十分快速。令人堪忧的是没有相关法律规范、没有监管,各种保健茶的质量让消费者不放心。虚假宣传保健茶的医疗、治疗疾病效果的广告宣传,这严重破坏了保健茶市场的经济秩序,同时让消费者对保健茶的功效失去信心。所以,相关部门要对进行广告宣传的企业的产品进行化验及严格调查,这个举措是非常必要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 3保健茶宣传法律法规上的缺陷及危害 我国相关产品的立法规范太过片面和笼统,这是由于商品的种类太多无法出台具体的措施及规章制度造成的。相关的法律缺乏对部分商品的具体制约措施,同时保健类饮品这种刚出现的新事物,还没来得及制定相应规定的宣传法规。由于具有保健功效的茶是近年来刚刚出现的,所以我国的法律欠缺对保健茶这种商品的具体约束及规范措施。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法律的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如《保健品广告监管制度》的制定,对保健茶的宣传及生产起到了一定的约束及规范作用,但是该项规章制度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比如对保健茶广告的法律法规极度简单,这样就会给留下很大的漏洞,很多保健茶企业做不利于市场秩序的事,但是相关的法律对此却并无明确的惩处措施,而这样,受害的就只能是消费者了。 宣传广告市场监管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尤其是保健茶产品。保健茶这种保健的饮品的广告,必须要进行有严格的审查和甄别,应请求相关的部门予以协助,对保健茶产品成分及效果进行分析,确保对人体无害且有一定的保健功效才能让其进行公开的广告宣传。对于不合格的保健产品及相关企业,要依法予以查处,且坚决不能让其进行广告宣传,避免对消费者造成危害。我国没有设定保健产品的处罚规定,这就给保健茶类广告市场的管理造成了不便,也让消费者无法采用合理的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如果能对那些违法的广告商予大力处罚便能让广告宣传市场稍显和谐。 4完善保健茶广告法律法规的建议4.1重新制定《广告法》相关的制度规定与管理 健全和完善保健茶的法律及法规,同时要对保健茶市场各种各样的宣传现象进行规范。首先,要表面现象抓起,提高保健茶广告的要求,建立相应的审查规定,进行各方面严格的审核与管理。对没有符合标准的产品,一律不准推广宣传;对质量不过关的产品,不准宣传;总之,产品不达标就坚决不能推广,只要与商品本身不一样的,有欺骗嫌疑的,都必须有法律法规来管理,这样广告宣传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才能保证。其次,每个环节都不能放过,必须建立起相应的法律制度,一旦不符合规定的,都要有专门的惩罚措施,不能让商家浑水摸鱼,逃避惩罚。要依法对其产品进行检测,一旦发现问题立马进行处罚,不能让他们钻空子。目前企业对 产品进行宣传的方式越来越多了,过去的报纸、电视已经不再为主要阵营宣传,而是与各种各样的平台合作。比如互联网、传单、QQ 、微信、微博、各种APP,如淘宝天猫等,有的还会组织一些促销活动,这些都加大了相关部门管理难度,就会出现违法者。一旦发现,就要对相关企业进行惩罚,只有如此才能遏制宣传中的不守法。4.2法律法规要制定违法的法律责任,避免过于简单。 从以前的各种违法的情况中,主要是对经销商进行处罚,这是不合理的,也应该对其他人做出相应的惩罚,比如广告投放者,必须给予严厉的处罚。在现实社会中,一些企业及广告商利用法律的空子打插边球进行不良的宣传行为。对这种情况进行分析,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在两方面,一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导致相关人员肆无忌惮的从事虚假活动;二是这种虚假活动的成本太低,广告商违背良心和道德做事,仅仅被罚点钱无法让广告商伤筋动骨,不能达到禁止的目的。所以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要对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制定和完善,出台规范相关的法律,提高从事虚假行为的成本。并对相关的虚假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及惩处,如果相关企业和广告商从事虚假行为则直接吊销营业执照,让相关的人员和企业不能从事虚假行为,不敢从事虚假行为,不愿从事虚假行为,通过这样来杜绝违法现象。4.3消费者要自我管理与学习分辨 必须对消费者进行教育普及工作,这些相关法律法规必须清楚明白,相应的监管者,也要作为管理的参与者。只有消费者有了基本的了解认识,才能利用法律的武器来辨别真伪,最基本的要有自我识别的意识及能力,避免自己上当受骗。在此基础上要对相关的虚假产品及虚假广告找相关部门举报,这才是合格的监管者。通过这样的法律普及工作,消费者才会是真正的受益者,才能买到健康的产品。当发现广告或者产品是不真实的时候,首先自己不要买它,其次见到其它人购买或者上当受骗时要及时的劝说和制止,在此基础上可以找相关部门进行举报,这是消费者基本的权力和义务。 保健茶这种新型的产品迷惑性较高,当然有些保健茶产品及宣传广告是真实的,但是很多都是打着保健或者健康的幌子进行招摇撞骗。学识较低或者年龄较大的老年人是主要的受骗对象,因此,我们要对此方面的知识进行大型的讲解及宣传活动,甚至可以在电视媒体中进行报道和披露。提高这部分人群的认知水平和辨别真伪能力,让她们在虚假的宣传及产品面前能够理性分析及对待,让销售虚假产品的企业无处插针,无法生存。5结语 当今社会信息传播有很多的途径,而最常见的途径就是广告宣传,这是消费者认识产品的有效途径,这些广告也会成为消费者对产品的参考价值所在。现在的消费者市场需求多样,这种保健茶在市场上越来越受消费者的喜爱,因此保健茶相关广告的市场更需要合理规范,消费者才能得到真实更加有效的信息,从而找到需要的商品。但目前因为法律规制的不完善,消费者无法购买到安全的产品,因此只有规范和完善相应的法律规制,保健茶的宣传市场才会有前景,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杜绝保健茶的虚假宣传,从而保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 参考文献 [1]王瑞龙.中国广告法律制度研究[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16.[2]药恩.广告规制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6. [3]董亚娟.保健茶宣传广告现状及法律规制[J].福建茶叶,2015(6):55-56. 保健茶的虚假宣传及法律规制 何杰 (昆明学院社会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225) 摘要:保健茶的广告宣传是普通民众了解和选择购买保健茶的一个重要的途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健康越来越重视,保健茶日渐受到民众的青睐。但目前的保健茶宣传过于混乱,信息虚假现象尤为严重,缺乏有效可行的法律来规范,这为消费者的茶饮品安全埋下隐患。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保健茶广告宣传的规范和管理,以保证保健茶市场的健康发展,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关键词:保健茶;虚假宣传;法律规制 政策·法规 7

比较广告的法律规制现状及立法建议

比较广告的法律规制现状及立法建议 【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商品的竞争从某种程度上演变成了广告的竞争。比较广告作为商业广告的一种,逐渐成为企业展开竞争、赢得竞争优势的行销利器。但是目前比较广告在我国还未有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规制和监管。对于比较广告的概念、分类、合法性分析、法律监管等方面还是空白,形成了一片灰色地带。尤其是当比较广告行为引起不正当竞争行为时,如出现虚假广告、商标侵权、商业诋毁,可适用的法律可谓捉襟见肘。由于我国对比较广告缺乏统一的法律规范和管理,由此引起的纠纷和诉讼正呈现一种日渐上升的趋势。因此,借鉴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的立法经验,建立和健全比较广告的法律制度,规范比较广告的市场竞争行为,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目前,各国学着对待比较广告法律规范存在三种观点:肯定说、否定说、限制说。我们对比较广告建立相应的法律规制采取的支持的态度。在本文中,对比较广告的范围、现状、合法性、价值做出相应分析后,具体阐释我国现阶段比较广告存在的困境,并且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关键词】:比较广告合法性反不正当竞争法立法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294 【目录】:摘要9-10Abstract10-11引言111比较广告的概念界定和分类11-161.1比较广告的概念12-131.2比较广告的特征13-141.3比较广告的分类14-161.3.1直接比较广告和间接比较广告14-151.3.2真实比较广告和虚假比较广告151.3.3自比比较广告和他比比较广告15-162比较广告的合法性问题研究16-202.1比较广告的存在价值16-172.1.1有助于维护消费者权益162.1.2符合利益平衡精神,保障竞争有效性162.1.3有助于优胜劣汰市场竞争法则的实现16-172.2比较广告的合法性标准判断17-182.2.1“三性”原则172.2.2“三不”原则17-182.2.3比较广告使用原则182.3比较广告和不正当竞争行为18-192.3.1虚假广告182.3.2商标侵权18-192.3.3商业诋毁192.4国外关于比较广告合法性标准立法示例19-203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关于比较广告的学说及立法概况20-243.1肯定说21-223.2否定说22-233.3限制说23-244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比较广告的现状和立法建议24-324.1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比较广告的现状24-264.1.1反不正当竞争法关于比较广告的相关法条24-254.1.2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比较广告规制的缺陷25-264.2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比较广告的立法建议26-324.2.1明确规定比较广告的概念和适用范围26-274.2.2确立比较广告的合法标准27-284.2.3确定比较广告中各个参与人的权利义务28-294.2.4明确责任的承担形式29-304.2.5明确举证责任30-314.2.6完善比较广告的监管制度31-325完善我国比较广告法律规制的立法

经济法论文-名人代言虚假广告的法律规制

题目:名人代言虚假广告的法律规制班级:09级法学2班 学号:20090301250 姓名:武艳红

名人代言虚假广告的法律规制 【摘要】:从早几年的“SK—II”、“藏秘排油”等事件,到轰动全国的“三鹿奶粉”事件、侯耀文系列代言事件,再到最近的“霸王”事件,明星代言所产生的法律诉讼引发了社会诸多方面的关注。2009年6月施行的《食品安全法》以特别法的形式首次明确了食品广告中虚假广告代言可能承担的连带责任。从法理上看,不难发现现行法律仍存在不少缺陷需要弥补。发达国家在广告代言方面的相关法律规制已经比较成熟。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笔者仅浅析名人代言虚假广告虚假广告的法律规制问题。 关键词: 名人代言虚假广告法律规制及完善 法国广告评论家罗贝尔·格兰曾说过一句毫不夸张的话:“我们呼吸着的空气是由氧气、氮气和广告组成的。”名人代言广告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这也是他们增加收入,提高知名度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为企业产品提供了很好的宣传渠道。如果某个粉丝碰上自己偶像代言的产品,去购买该产品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总结一下目前中国广告业的现状,可概括成四句话:广告铺天盖地,名人代言越来越多,虚假广告层出不穷,消费者维权举步维艰。 近年来,明星因代言虚假广告而被消费者推上被告席的案件屡见不鲜,这一方面表明了消费者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揭示出我国对明星代言虚假广告行为缺乏有效的管制和法律规范。本文旨在对典型性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明星代言行为的法律责任,完善我国明星代言的相关立法制度和法律规制。 一、明确相关概念 1、虚假广告 我国法律对什么是虚假广告没有明确的定义。国内法学界一般将虚假广告定义为:以欺骗方式进行不真实的广告宣传。[1]根据波斯纳的论述,虚假广告以宣传方式的不同为标准可划分为欺骗性虚假广告和误导性虚假广告。欺骗性虚假广告是指广告的内容与真实情况不符,广告的主观目的具有欺骗性。误导性虚假广告是指广告的内容中含有暗示性或模糊性的表述,诱导消费者产生错误性的理解,并影响其购买决策和其他经济行为。[2]根据以上内容,虚假广告应该是指广告活动中对有关商品或服务进行欺骗性或引人误解的不真实的虚假宣传,从而损害消费者利益,它可分为欺骗性和诱导性虚假广告。 尽管误导性虚假广告在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方面可能高于欺骗性虚假广告,但它在消费者眼里却由于误导性的宣传而使本来真实的内容变得不真实,以致产生了错误的意思表示,从而发生交易关系。因此,欺骗性虚假广告和误导性虚假广告都属于本文所探讨的虚假广告范畴。[3]所谓名人代言虚假广告,也就是名人参与了虚假广告行为,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 2、广告代言人 广告代言人,是指在商业广告中,利用自己的形象、表演及一定的知名度或社会地位等异于常人的自身资源,通过各种形式的媒介,为某一企业或者产品,直接或间接地向消费者推销商品或服务的人。[4]其真实性和可信度以广告代言

对名人代言虚假广告法律规制的探讨

对名人代言虚假广告法律规制的探讨 [摘要]本文从侯耀华的10则违法广告以及诸多知名人士深陷“代言门”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我国现行法律对名人代言虚假广告的法律缺失,同时借鉴西方各国对此的法律规制,提出了我国对名人代言虚假广告法律规制的建议。 [关键词]名人;虚假广告;规制 一、名人代言虚假广告的现状 名人利用社会公信力和名望为企业或产品做广告,带动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接受服务,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也为自己也赢得了丰厚报酬,名人代言广告也成为普遍现象。近年来,名人代言广告频频出现,因此惹出麻烦甚至官司的也屡见不鲜,诸多虚假广告频频被曝光。2005年消费者将SK-Ⅱ化妆品告上法庭,原告要求追加刘嘉玲为被告,但法院最终驳回了该请求。2008年重庆市民将销售商和三鹿代言人邓婕告上法庭。这些事件的发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针对这些事件,虚假广告的代言问题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事件背后牵扯出的监管、制度、法规、查处等一连串问题,再次引起社会各界热议。究竟应该由谁来为虚假广告买单,名人是否该为此承担法律责任?我国现行法律对此究竟是怎么规定的,对名人代言虚假广告真的鞭长莫及吗? 二、我国法律对名人代言虚假广告的缺失 名人广告就是由知名人士出面推荐产品或为产品优点作证的广告, 它是证人广告的一种。(知名人士包括影视明星、体育明星、歌星、笑星、名模、主持人、科学家、政治家等)虚假广告就是指在广告活动中对有关商品或服务进行欺骗性或引人误解的不真实的虚假宣传, 其目的在于骗取消费者的信任。广告如果存在虚假并造成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损害,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品的代言人承担法律责任并予以赔偿,但现实中,代言虚假广告的名人非但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反而有你方唱罢我登场愈演愈烈之势,究其原因是我国法律对这方面的规定还是真空地带。 (一)我国关于名人虚假广告法律责任的立法现状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4条规定了经营者虚假广告的行政责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9条规定了广告经营者的民事责任,《刑法》第222条的虚假广告罪规定了广告主、广告经营者以及广告发布者的刑事责任,《广告法》则在第38条明确规定我国虚假广告责任主体仅局限于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以及社会团体、其他组织,对名人代言虚假广告并没有作出相应的处罚规定,这便造就了这一领域的法律真空,使得代言虚假广告的名人有机可乘。《食品安全法》第55条规定:“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食

虚假广告的法律规制

浅论虚假广告的法律规制 昝敏 [摘要]:虚假广告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诚实经营者的利益,更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本文阐述了虚假广告的概念和特征,探讨了我国在虚假广告规制方面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在立法方面、广告的发布审查方面、监管体制不完善、以及处罚力度小等方面;然后对着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之策,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对策:加大广告事前审查制度,严把市场准入关、加大社会监督力度,补充行政监管不足、加大违法惩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等,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对虚假广告的法律规制有更好的了解,也对减少虚假广告方面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虚假广告特征法律规制 在广告业蓬勃发展过程中,作为广告“变种”的虚假广告不但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反而越来越泛滥,发布虚假广告的手段越来越隐蔽,发布虚假广告的行业越来越集中,影响范围更广泛,从而对消费者的危害更大,影响了广告业的健康发展。而在现阶段,由于我国广告法制和监管不健全、不完善,导致不能有效的治理虚假广告,如任其的发展下去,不但会消费者利益受到更严重的损害,还会影响广告业的健康发展,败坏社会风气,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甚至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虚假广告的界定 广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我国,习惯上将广告分为政府广告、公益广告和商业广告。广义的广告包括前三者,狭义的广告只指商业广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对广告所下的定义是:“广告是指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的商业广告”①。本文广告的概念是指狭义的广告即商业广告。何谓商业广告,它是指推销商品、提供服务、以盈利为目的广告。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最常见且可能给消费者和社会大众造成影响的,主要是商业广告。

虚假广告的表现形式及法律规制

虚假广告的表现形式及法律措施 一、虚假广告的表现形式 虚假广告是指广告主或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以欺骗、误导方式进行的含有虚假内容的商品或服务宣传活动。认定虚假广告首先要验证广告宣传的内容出处,也就是宣传的内容是否有事实根据;其次要看广告宣传的商品或服务与实际经营的商品和服务是否一致。凡广告宣传的内容无事实根据或与实际情况不符(商品或服务的实际效果达不到广告所宣传的效果)均为虚假广告。虚假广告根据其欺骗、误导的方式,可分为欺诈性虚假广告、夸张性虚假广告、假冒性虚假广告和误导性虚假广告四类。 (一)欺诈性虚假广告 欺诈性虚假广告是指虚拟、捏造子虚乌有的事实或者肆意歪曲、隐瞒事实真相的广告。其特点是编造事实、隐匿真相。主要情形有:(1)广告中有关商品或服务的性能、经销(产)地、用途、标准、价格、质量、经销(产)者、有效期、承诺等与商品或服务的实际情况不一致。如某啤酒厂在生产的啤酒标识上隐匿自己的真实厂址,广告宣传时却谎称青岛市工业园区,其目的在于借青岛是名牌啤酒生产地的盛名欺骗消费者:该厂的啤酒是青岛产的,从而骗取消费者的信任,达成促销。某保健品公司生产的保健品XX重要营养成份只占15%,在促销广告中谎称该营养成份占35%,从而欺骗消费者:该保健品XX 营养成份含量高,物超所值。(2)未经国家法定机构鉴定、审查批准

并授予认证等级、荣誉称号等证明,谎称商品或服务达到规定的标准,获得专利、优质称号、生产经营许可证、商标注册证等。如某食品厂生产的食品只不过是经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检验为卫生合格食品,该厂为了促销,广告中谎称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某农药厂生产的农药经技术监督部门核定达到了该产品企业标准,而该厂在广告促销时,谎称达到国家标准。(3)谎称转让或传授的技术以及出售的技术资料具有实用经济价值。这种虚假广告的欺诈方式是利用人们急于求成的心理,谎称所转让或传授的技术有较大经济价值,本小利大,以回收产品为诱饵,收到邮寄款后便销声匿迹。(4)以招聘、招生为幌子,骗取报名费和学费,而后以面试或试用期不合格为借口辞退,或以增加不合理费用为借口克扣已交费用,入学后半途而废,卷款逃之夭夭。(5)以推销特种商品或服务骗取邮购款。第(4)、(5)两种虚假广告的基本特征是以消费者的特殊需要为诱饵,以先交费为前提,以骗取钱财为目的而设陷阱坑害。 (二)夸张性虚假广告 夸张性虚假广告是指滥用不切实际的夸张之词,对所推销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高估其商品或服务的质量、功效等,从而达到促销目的的广告。其主要特点是不切实际地吹嘘、误导消费者轻信、高估其商品或服务质量。具体情形有:(1)擅自改变商品或服务的获奖级别、颁奖部门或扩大获奖范围。如某皮鞋厂生产的XX 牌男式皮鞋获省优质产品奖,而该厂在促销中,谎称其另一品牌的女式皮鞋也获省优质产品奖。此类广告目的在于肆意抬高身价,粉饰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