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伸长率的种类(第2版)

伸长率的种类(第2版)

伸长率的种类(第2版)
伸长率的种类(第2版)

伸长率的种类、定义和換算

东北特钢集团大连特殊钢丝有限公司 徐效谦、牛振伟

内容摘要:对广大冷加工工作者来说,伸长率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本文从分析钢铁材料拉伸时应力-应变特性着手,揭示了各种伸长率的含义、区别及换算关系。同时根据大量实验数据,努力探索组织结构和冷加工工艺对伸长率的影响,为深入研究伸长率找到突破口。 关键词:伸长率、延伸率、换算。

钢丝伸长率是衡量钢丝塑性的一项参数,其种类、定义和換算执行国标GB/T228的规定。新国标GB/T228.1-2010《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参照国际标准ISO6892-1:2009进行了修订,整体结构、层次划分、编写方法和技术内容与ISO6892-1:2009基本一致,代替了原国标GB/T228-2002《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方法》。新国标将伸长率分6种:断后伸长率(A )、残余伸长率(A r )、最大力塑性延伸率(A g )、最大力总延伸率(A gt )、断裂总延伸率(A t )和屈服点延伸率(A e )。其中4项延伸率均为在应力状态下测定的指标,2项伸长率为卸除应力后测定的指标,但对于残余伸长率新国标只给出定义:“卸除指定应力后,伸长相对于原始标距(L o )的百分率”,对其测定方法未作统一规定。

1.伸长率种类、定义和用途

GB/T228.1-2010定义伸长时采用了两个近义术语:伸长(elongation )和延伸(extension )。拉伸试验期间任一时刻,试样原始标距(L o )的增量称为“伸长”;延伸可以理解为拉伸试验期间任一给定时刻,引伸计上标距(L e )的增量。试验中可以用测延伸的方法测定伸长,两者无本质区别。 1.1 断后伸长率(Percentage elongation after fracture )

断后标距的永久伸长(L u -L o )与原始标距(L o )之比的百分率。断后伸长率是在拉断后的试样上测取的,计算方法如公式1。

A =

o

o

u L L L -×100% 公式1 式中:L o —试样原始标距,mm ;

L u —断后试样拼接后的标距,mm 。

断后伸长率也可以通过引伸计测得,图2中ΔL r 实际上代表塑性伸长+局部缩颈伸长,计算方法如公式2。

A =

e

r

L ΔL ×100% 公式2

图2 用图解法测定断后伸长率和断裂总延伸率

1.2 断裂总延伸率(Percentage total extension at fracture )

断裂时刻标距的总延伸ΔL f (弹性延伸+塑性延伸+缩颈延伸)与引伸计标距L e 之比的百分率,断裂总延伸率是在应力下测定的伸长率,如图1。试验时纪录应力-延伸曲线,引伸计的标距为L e ,确定图中C 点,OC 为断裂总伸长(ΔL f ),则断裂总延伸率计算方法如公式3。 A t =

e

f L ΔL ×100% 公式3

1.3 最大力塑性延伸率(Percentage plastic extension at maximum force )

最大力原始标距的塑性延伸ΔL g 与引伸计上标距L e 之比的百分率,见图1。在用引伸计测得的应力-应变曲线图上,从最大力总延伸ΔL m 中扣除弹性延伸部分即为塑性延伸ΔL g ,将其除以引伸计标矩L e ,即为最大力塑性延伸率,见公式4。最大力塑性延伸率实际反映了试样塑性变形伸长率。 A g =%100)(

E

m

??m R L L e m - 公式4 式中:L e ——引伸计标距;

m E ——应力-应变曲线上弹性变形部分的斜率; R m ——抗拉强度; ΔL m ——最大力下总延伸。

也可用图解法测定最大力延伸率,见图3a ;当最大力出现平台时,取平台中点的最大力对应的塑性延伸为ΔL ξ,见图3b 。此时,最大力塑性延伸率的计算如公式5。 A g =

%100??e

g L L 公式5

a.最大力明显时

b.最大力出现平台时

图3 用图解法测定最大力延伸率方法

1.4 最大力总延伸率(Percentage total extension at maximum force )

最大力时原始标距的总延伸ΔL m (弹性延伸+塑性延伸)与引伸计标距L e 之比的百分率,最大力总伸长率是在应力下测定的延伸率,见图3,将最大力点的总延伸ΔL m 除以引伸计标矩L e ,即为最大力总延伸率,见公式6。如拉伸力-延伸曲线在最大点呈现一个平台,则取平台宽度的中点作为最大力总伸长率的最大力点。最大力总伸长率实际包含了试样弹性伸长和塑性变形伸长两项伸长率。 A gt =

e

L ΔL m

×100% 公式6 1.5 残余伸长率(Percentage permanent elongation )

残余伸长率是在引伸计上测定的伸长率,指试样施加并卸除指定应力后,引伸计标距的残余伸长量与引伸计标距(L e )之比的百分率,曾称为永久伸长率。 1.6 屈服点延伸率(Percentage yield point extension )

屈服点延伸率是在应力下测定的伸长率,对呈现不连续屈服的材料,指从应力-应变曲线图上,均匀加工硬化开始点的延伸减去上屈服强度对应的延伸得到的延伸ΔA y ,再用ΔA y 除以引伸计延伸L e 即得到屈服点延伸率,见图4和公式7。均匀加工硬化开始点的确定方法为:根据经过不连续屈服阶段的最后的最小值点(图4a )作一条水平线,或经过均匀加工硬化前屈服范围的回归线(图4b ),与均匀加工硬化开始处曲线的最高斜率线相交点确定。 A e =

e

y L ΔL ×100% 公式7

式中:A e ——屈服点延伸率;

ΔA y ——屈服点延伸。

a.水平线法

b.回归线法

图4 屈服点延伸率A e 的不同评估方法 图中:ΔA y ——屈服点延伸; ΔL ——应变;

R ——应力; R eH ——上屈服强度。

a.经过均匀加工硬化前最后最小值点的水平线;

b.经过均匀加工硬化前屈服范围的回归线;

c.均匀加工硬化开始处曲线的最高斜率线。

1.7 伸长率应用实例

上述6种伸长率中,断后伸长率、断裂总延伸率、最大力总延伸率、最大力塑性延伸率和残余伸长率是成品钢丝选用的检测项目,尚无成品钢丝选用屈服点延伸率的实例2。目前,绝大多数钢丝标准中要求测定的伸长率均指断后伸长率。选用其他伸长率的实例有:GB/T11182-2006《橡胶管增强用钢丝》中要求钢丝断裂总延伸率不小于2.0%(L 0=250mm),预应力应小于10%R m ;YB/T123-2005《铝包钢丝》中要求钢丝断裂总延伸率不小于 1.5%(L 0=250mm);GB/T5223-2002《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中要求冷拉钢丝最大力总延伸率不小于1.5%,消除应力光圆及螺旋肋钢丝最大力总延伸率不小于3.5%(L 0=200mm);YB/T156-2005《中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中要求成品钢丝最大力总延伸率不小于2.5%;YB/T125-1997《光缆用镀锌碳素钢丝》中要求“钢丝永久伸长率不得大于0.1%”,对永久伸长率的测量方法规定如下:“把钢丝试样夹紧在合适的拉力试验机上,施加最小破断拉力2%的初负荷,标定好250mm 以上的距离L 1为标记长度,然后以不大于50mm/min 的拉伸速度加载到最小破断拉力的60%,(保持此力10~12s 后)再卸载到初负荷,接着测出标记长度L 2,,按公式 计算永久伸长率的值。”

残余伸长率(永久伸长率)A r =

%1001

1

2 L L L - 公式8 2. 影响伸长率的因素1、3

2.1金属材料锭坯内部存在各类冶金缺陷.

在压力加工过程中,金属晶粒沿主变形方向拉长,夹杂也沿变形方向排列,形成金属纤维,造成材料各向异性,即使是同一批产品,取样部位和取样方向不同,伸长率往往有一定的差异,因此产品标准应对试样的截取部位和方向有明确的规定。 2.2拉伸试验速率.

拉伸试验时的拉伸速率对金属材料的伸长率有明显的影响,伸长率值一般随拉伸速率增加而降低。拉伸速率对不锈钢断后伸长率的影响如图5。

图5

不同钢种对速率变化的敏感程度各异,到目前为止尚未找到一个公式或一个固定的数值来表示拉伸速率对伸长率的影响。因此GB/T228.1根据钢铁材料的特性,规定测定屈服点延伸率(A e )时,应变速率(

)应控制在0.00025/s ~0.0025/s 范围内;测定其他伸长率时,应变速率应控制在≤0.008/s

范围内,以此来排除速率的影响。 2.3 试样的几何形状、标距、直径

同一材料,圆形横截面试样比矩形横截面试样具有更高的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试样标距分为比例标距和非比例标距两种,凡试样原始标距(L o )与原始横截面积(S o )存在L o =k o S 关系的称为比例试样,不存在上述关系的称为非比例试样。常用比例系数有k =5.65和k =11.3两种,分别称为短(标距)试样和长(标距)试样。国际标准ISO 和GB/T228.1均优先推荐k =5.65的短试样,同时规定原始标距不得小于15mm ,当试样原始横截面积太小,短试样标距不足15mm 时,可选用长试样(优先考虑)或非比例试样。实际上短试样和长试样最初是按照圆形截面试样设定的,相当于L o =5d 和L o =10d 。因为圆截面积S 0=

2

4d π,则d =o S π4, 短试样L o =5d =5o S π

4=5.65o S 。这就是比例系数k =5.65和k =11.3的来源。 对于同一材料,选用不同标距测得的伸长率数值不一样,用短试样和长试样测得的伸长率分别用A 5.65和A 11.3表示。仅当标距(引伸计标距)、横截面形状和面积相同、或比例系数相同时,断后伸长率才具有可比性。对于直径或厚度小于4mm 的钢丝,GB/T228.1推荐采用L o =100mm (R9试样)或200mm 的非比例试样(R10试样),此时测得的伸长率用A 表示,但必须注明原始标准长度L O =100mm 或L O =200mm ,也可以用A 100mm 或A 200mm 来表示。 2.4 试样表面光洁度、拉力试验机的夹具、引伸计精度、试样对中状况和热耗等。

GB/T228.1在试样加工、试验设备的准确度、试验速率、夹持方法等相关条款中均有明确的规定,检测时必须严格按规定操作。

3.伸长率的换算

3.1奥氏(Oliver )公式

一般认为奥氏公式比包氏关系式更准确、更适用,现行国际标准ISO 2566:1984和国家标准GB/T17600-1998《钢的伸长率換算》均是以奥氏公式为基础演算出来的。奥氏公式的基本表达式为:

A =n

o o L S R ???

?

?? 公式9 式中R 和n 是与材料特性相关的常数。对于某种材料,取不同标距和不同截面积的试样测定断后伸长率,然后对测得数据进行数理分析,求出常教R 和n ,即可得到该材料断后伸长率的计算公式。

奥氏公式准确地给出了断后伸长率和试样尺寸的关系,只要对基本表达式进行适当变换,就可以用于断后伸长率的换算。对于比例标距基本表达式可变換为:

A =R n

k ??

?

??1 公式10

对于同一材料R 和n 相同,若在L o /o S =k 时断后伸长率为A ,而L or /or S =k r 时断后伸长率为A r ,则:

A r =A k

k

n

r ???

? ?? 公式11 或A r =A L S S L n

or or

n

o o ???

?

?

?????

?? 公式12

3.2 包氏(Bauschinger )关系式3

包氏在分析断后伸长时提出,塑性均匀变形伸长是整个试样的均匀伸长,可表示为ΔL 塑=αL o ;局部缩颈伸长是局部伸长,可表示为:ΔL 缩颈=o S β,则断后伸长率A =塑性均匀变形伸长率+局部缩颈伸长率:

A =o

o L S β

α+ 公式13

上式又称为包氏关系式,式中α和β是与材料特性相关的常数。从关系式中可以看出: 随原始标距增加,断后伸长率减小;同一材料,试样截面积不同,即使采用同一标距测得的断后伸长率也不同;只有采用同一比例系数的试样,检测结果才有可比性。国内外许多人研究过包氏关系式,认为该公式反映的断后伸长率与试样尺寸的关系不那么准确,需要修正,其中典型的修正公式为:

A =o

o L S β

α+-o

o

o S S

L S ?

β

公式14 式中S 为缩颈处最小截面积,说明断后伸长率与断面收缩率之间存在一定的正关联。

4. 同牌号、不同标距钢材断后伸长率換算

4.1 GB/T17600-1998(等效于ISO2566:1984)《钢的伸长率換算》第1部分规定了适用范围: ①抗拉强度在300~700MPa 范围内的热轧、热轧和正火或退火、回火或无回火的碳素钢和低合金钢 ②不适用于冷轧(拔)状态钢,淬火回火钢和奥氏体钢

③不适用于试样的原始标距长度超过25o S 或宽厚比超过20的试样。 标准以奥氏公式为基础,确定指数n=0.4。

横截面积相等的试样,从一个定标距伸长率换算到另一个定标距伸长率的简化公式为:

A r =A L

L or o

4

.0???

? ?? 公式15

由比例标距伸长率换算到定标距伸长率的简化公式为:

A r =k 0.44

.0??

?

? ??or or L S A 公式16

4.2 GB/T17600-1998第2部分适用范围

①固溶处理状态下的奥氏体不锈钢,抗拉强度在450~750MPa 范围内

②试样的原始标距长度不超过25o S 或宽厚比不超过20时,断后伸长率換算方法。标准以奥氏公式为基础,确定指数n=0.127,換算公式同碳素钢和低合金钢。

5. 不同牌号、不同标距钢丝的实测数据

国家标准给出了热轧碳素钢和低合金钢,以及固溶处理状态奥氏体不锈钢的断后伸长率換算方法,但不同牌号、不同状态、不同标距冷拉钢丝断后伸长率換算时指数n 应该取什么数值?笔者通过实际测量,并对测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求得部分牌号,不同状态的R 和n 数值,如表1,仅供参考。

以横截面积相等的试样,从一个定标距伸长率换算到另一个定标距伸长率的公式为基础,两边取对数可以导出n 和R 的计算公式:

???

??A A r lg =n·???

? ??or

o L

L lg 则: n =??? ??A A r lg /?

???

??or o L L lg 公式17 由A =R n

o o L S ???? ?? 导出: R =A/n

o o L S ???

?

?? 公式18 为了使伸长测量更准确,试验用钢丝全部先矫直,然后打上间隔10mm 的标距,分别测出A 5.65、A 11.3(按5d 、10d 计算标距,不足10mm 的一律进到10mm )和L o =100mm 时的伸长率。

表1 不同牌号、不同状态钢丝断后伸长率换算系数

从表1可以看出:

①n的数值大小可反映出标距变化对钢材伸长率的影响程度,n数值小,标距变化时伸长率变化也小,说明该牌号钢具有良好的冷加工塑性。n数值大,检测标距加长时伸长率明显减小,钢的冷加工塑性相对较低。

②钢丝的n值与热处理后的抗拉强度有一定的关联,但与组织结构的关联似乎更密切。热轧堆冷的70钢盘条,组织为片状珠光体,抗拉强度775N/mm2,n=0.40;铅浴处理的70钢丝,组织为索氏体,抗

拉强度1140N/mm2,n=0.34;球化退火的70钢丝,组织为粒状珠光体(3级),抗拉强度587N/mm2,n=0.28;不同组织结构的70钢,n值最大差达0.12。对珠光体型钢而言,粒状珠光体组织的n值最小,塑性最好;索氏体(细片状珠光体)组织的n值居中,塑性较好;片状珠光体组织的n值最大,塑性不如其他两类组织。再看表1中的T9A(20号)和ML16CrSiNi(21号),退火后组织接近片状珠光体,其n值分别为0.36和0.41,据此推论:片状珠光体的钢,可以按GB/T17600-1998第l部分的规定,換算系数n取0.40。

③第1~7号钢为奥氏体钢,其n值在0.17~0.23范围内,是各类组织中n值最小,塑性最好的钢。其中第7号高温合金GH2132,固溶处理后的组织尽管也是奥氏体,因为合金元素种类多,含量大,n值高达0.26。从上述实验数据中可以推论:奥氏体不锈钢丝在固溶状态下进行伸长率換算时,n取0.20是比较合适的。

④铁素体钢0Cr25Al5(第8号)退火后的n值为0.48,高于GB/T17600-1998第l部分n=0.40的规定。

⑤第9~13号钢为马氏体钢,2Cr13和1Cr17Ni2再结晶退火后的组织为片状珠光体,其换算系数n=0.40;4Cr13和9Cr18Mo为拉拔顺利,采用球化退火,组织为粒状珠光体,其n值分别为0.30和0.23,低于

0.40。

⑥第22~31号钢淬火-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索氏体,第32~33号钢淬火-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这两类钢的n值与最终热处理抗拉强度有一定关联,以40CrNiMo为例,,在同一淬火工艺条件下,回火温度从600℃×10'提高到630℃×15'时,抗拉强度从1143N/mm2降到924 N/mm2,n值从0.56降到0.51。综合分析,中低碳合金结构钢淬火-回火获得回火索氏体时,其n值约为0.50~0.56,其换算系数n可取为0.53;淬火-回火获得回火马氏体时,其换算系数n可取为0.55。

⑦钢丝的n值随着冷加工减面率增大而增大,以ML15为例,球化退火后钢丝抗拉强度440N/mm2,n=0.42;经45%减面率冷拉后,钢丝抗拉强度上升到580N/mm2,n上升到0.492。对冷拉钢丝n值的变化规律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2014年4月9日

参考文献

1.梁新邦李久林编著,GB/T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实施指南》,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一版。

2.《钢丝钢丝绳钢绞线及相关标准汇编(第2畈)》,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年11月第二版。

3.《钢铁分析检验第二分册合金钢的物理性能》,大连钢厂内部资料。

4.那顺桑、姚青芳编著,《金属强韧化原理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P33。

附录:《伸长率相关系数的测定及数据汇总表》,从中可以看出数据采集、分析和计算方法。

10

【最新】公文写作的种类和格式

公文写作的种类和格式 一、公文的种类: 公文处理是包括公文拟制、办理、管理、立卷归档在内的一系列衔接有序的工作。 党的机关公文主要有14种: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 “决议”文种适用于用于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决策事项 “决定”文种适用于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安排。 “指示”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提出开展工作的原则和要求。 “意见”文种的适用范围是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通知”用于发布党的法规、任免干部、传达上级机关的指示、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发布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共同执行或者周知的事项。 “通报”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交流重要情况。 “公报”用于公开发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件。 “报告”用于向上极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请示”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批复”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 “条例”用于党的中央组织制定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规章制度。 “规定”用于对特定范围内的工作和事务制定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函”用于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无隶属关系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 “会议纪要”用于记载会议主要精神和议定事项 二、公文的格式: 1.党的机关公文由版头、份号、密级、紧急程度、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印发传达范围、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制版记组成。 2.”版头”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或者加括号标明文种组成,用套红大字居中印在公文首页上部。联合行文,版头可以用主办机关名称,也可以并用联署机关名称。在民族自治地方,发文机关名称可以并用自治民族的文字和汉字印制 3.份号是公文印制份数的顺序号,标注于公文首页左上角。秘密公文应当标明份号 4.密级是公文的秘密等级,标注于份号下方 5.紧急程度是对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间要求。紧急文件应当分别标明”特急”、”加急”,紧急电报应当分别标明”特提”、”特急”、”加急”、”平急”。 6.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发文年度和发文顺序号组成,标注于版头下方居中或者左下方。联合行文,一般只标明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7.上报公文应当在发文字号右侧标注”签发人”,”签发人”后面标注签发人姓名。 8.由发文机关名称、公文主题和文种组成,位于发文字号下方

公文种类包括

公文种类包括: (一)命令(令) (二)决定 (三)公告 (四)通告 (五)通知 (六)通报 (七)议案 (八)报告 (九)请示 (十)批复 (十一)意见 (十二)函 (十三)会议纪要 11 公文的特定格式 11.1 信函式格式 发文机关名称上边缘距上页边的距离为30mm,推荐使用小标宋体字,字号由发文机关酌定;发文机关全称下4mm处为一条武文线(上粗下细),距下页边20mm处为一条武文线(上细下粗),两条线长均为170mm。每行距中排28个字。发文机关名称及双线均印红色。两线之间各要素的标识方法从本标准相应要素说明。 11.2 命令格式

命令标识由发文机关名称加“命令”或“令”组成,用红色小标宋体字,字号由发文机关酌定。命令标识上边缘距版心上边缘20mm,下边缘空2行居中标识令号;令号下空2行标识正文;正文下一行右空4字标识签发人名章,签名章左空2字标识签发人职务;联合发布的命令或令的签发人职务应标识全称。在签发人名章下一行右空2字标识成文时间。分送机关标识方法同抄送机关。其他从本标准相关要素说明。 11.3 会议纪要格式 会议纪要标识由“××××会议纪要”组成。其标识位置同8.1.4,用红色小标宋体字,字号由发文机关酌定。会议纪要不加盖印章。其他要素从本标准规定。12新的公文的特定格式 1、信函式公文格式 发文机关标识用全称,但不加“文件“二字,发文机关名称上边缘距土页边的距离为30mm,用红色小标宋体字20mnm×14mm,发文机关全称下4mm处为一条武文线上粗下细,距下页边20mm 处,为一条文武红(上细下粗)两条线均为170 mm,每页排22行每行居中排28个字首页不显页码。其他各要素的标识方法均同“文件式“公文格式标识(发文文号、秘密等级和紧急程度标识在红线下右或左项格标识)。 2、命令格式 发文机关名称加“令“组成不能用简称用红色标识。命令标识上边缘距版心边缘为20mnm下边缘空2行居中标识令号〈用黑体字〉令

常用的公文种类和格式

常用的公文种类: 一、决议。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决策事项,用“决议”。 二、决定。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安排,用“决定”。 三、公告。向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用“公告”。 四、通告。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用“通告”。 五、通知。发布规章和行政措施,转发上级机关、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要求下级 机关办理和需要周知或共同执行的事项,任免和聘用干部,用“通知”。 六、通报。表扬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交流重要情况,用“通报”。 七、报告。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用“报告”。 八、请示。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用“请示”。 九、批复。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用“批复”。 十、条例。用于制定规范工作、活动和行为的规章制度,用“条例”。 十一、规定。用于对特定范围内的工作和事务制定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用“规定”。 十二、意见。对某一重要问题提出设想、建议和安排,用“意见”。 十三、函。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用“函”。 十四、会议纪要。记载、传达会议议定事项和主要精神,用“会议纪要”。

公文格式: 第一条公文一般由眉首,正文、文尾三部分组成。 第二条公文眉首包括发文机关、发文字号、签发人、紧急程度、机密等级等内容,一般用横线与正文部分隔开。 一、发文机关(公文版头)用醒目、整齐、庄重字体套红印刷,置于眉首上部,居中。 二、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顺序号组成,置于发文机关之下、横线之上,居中。 三、向上级报送的重要文件,要标注签发人,置于发文字号的同行右端。 四、紧急文件分“急件”、“特急件”两种,标于眉首右上角。 五、秘密文件应准确标明“绝密”、“机密”、“秘密”,标于眉首右上角。 第三条正文部分一般包括标题、主送机关、内容、附件、落款、附注等。 一、标题置于眉首之下,主送机关之上,居中。标题一般包括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公文种类,要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除发布和批转上级规章性文件外,标题一般,不加书名号,也不用其它标点符号。 二、“公告”“通告”“条例”“规定”“决议”“决定”等公文可不标明主送机关,其它公文应标明主送机关。主送机关一般置于正文内容之上、左端顶格。“决议”“决定”若标明主送机关也可置于文稿尾抄送栏。 三、正文内容的结构层次序数依次为“一、”“(一)”“1.”“(1)”。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按有关规定,用章、节、条、款、项标明层次。 四、附件名称标于内容之后,成文日期之前。附件一般与主件合订发送,不能合订的应在附件首页左上角注明文件发文字号,与主件同时发送。 五、文件落款,指正文末尾的发文机关名称、印章和成文日期。成文日期以领导签发日期为准。 六、公文除会议纪要外,应当加盖公章。加盖印章的公文一般不再另署发文机关名称。 文尾部分,包括主题词、抄送栏、印发机关栏、印发日期、份数等项。 第四条主题词。置于横线之上左端,按主题词表规定标引,词目间间隔一个汉字距离。 第五条抄送栏。在主题词横线之下。抄送单位可使用规范化的简称。 第六条印发机关及日期栏。在抄送栏下用横线与抄送栏隔开,左端署印发机关全称,右端署印发日期。 第七条文件份数。标于印发机关及日期栏横线之下,居右。 第八条公文文字从左至右横写,横排。公文用纸为A4 型,并用统一印制的红头公文纸印刷,左侧装订。张贴的公文用纸大小,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公文标题用二号宋体字,内容用三号仿宋体。

城管常用法律文书种类格式及说明

常用法律文书种类格式及说明 (一般程序案件) 一、《执法文书卷宗》 1、“案由”依据《XX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暂行规定》准确填写,当事人+违法行为+案。 2、“当事人”是公民的,填写姓名;是单位或其他组织的,应写明其全称。 3、“承办人”填写具体承办本案执法人员姓名。 4、“自XX年X月至XX年X月”填写办案开始日期及结案日期。“保管期限”一般程序案卷填写为“十年”。 二、《卷内文件目录》 1、“案由”依据《XX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暂行规定》准确填写,当事人+违法行为+案。 2、“办案日期”应准确填写案件受理时间及案件结案时间。 3、“1-20条”栏目中填写执法案件相应文书名称及其页数。 4、“承办人”填写具体承办本案件执法人员姓名。 5、“立卷日期”按结案日期填写。 三、《行政违法案件受理登记表》 1、“X城管执受字”(XX年)第XXXXX号。

2、“报告人”一栏,应逐项准确填写,姓名、性别、年龄、单位、住址、举报时间、举报方式。 3、“当事人”一栏当事人是公民的,“单位(人)”填写姓名,是单位或其他组织的,应写明全称,并填写负责人、职务、住址、邮政编码、电话。 4、“发案时间”应准确至“分”;“发案地点”应详细准确填写。 5、“案件经过性质”,填写的经过要详细,性质要明确,可表述为XX年X月X日,执法人员XXX巡查至XX路时,发现XXX(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XXX(法规、规章名称)第X 条第X款第X项。 6、“受理人建议”填写是否同意受理,然后在“签字”栏填写承办案件的执法人员姓名及填写日期。“部门意见”填写是否同意受理,部门负责人签字,填写日期;“领导批示”由中队长填写批示后签字,并填写日期。 四、《行政违法案件立案呈批报告》 1、“X城管执立字”(XX年)第XXXXX号。 2、案由”填写当事人+违法行为+案;“当事人”是公民的,填写姓名,地址(住址),是单位或其他组织的,应写明其全称,并填写法定代表人姓名、性别、年龄、职务。 3、“案件来源”填写“群众举报”、“巡查发现”等。详细填写“受理时间”、“发案时间”及“发案地点”。

常见公文种类及范文

常见公文种类及范文 一、通知:是运用最为广泛的下行文,行政公文和党的机关公文都把它列为主要文种。 格式内容: 通知的写作形式多样、方法灵活,不同类型的通知使用不同的写作方法。 (一)印发、批转、转发性通知的写法。标题由发文机关、被印发、批转、转发的公文标题和文种组成,也可省去发文机关名称。正文须把握三点:对印发、批转、转发的文件提出意见,表明态度,如“同意”、“原则同意”、“要认真贯彻执行”、“望遵照执行”、“参照执行”等;写明所印发、批转、转发文件的目的和意义;提出希望和要求。最后写明发文日期。 (二)批示性通知的写法。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组成,也可省去发文机关名称。正文由缘由、内容包括要求等部分组成。缘由要简洁明了,说理充分。内容要具体明确、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充分体现指示性通知的政策性、权威性、原则性。要求要切实可行,便于受文单位具体操作。 (三)知照性通知的写法。这种通知使用广泛,体式多样,主要是根据通知的内容,交代清楚知照事项。 1 / 12 -------------------------------------------------- -------精品文档

(四)事务性通知的写法。通常由发文缘由、具体任务、执行要求等组成。会议通知也属事务性通知的一种,但写法又与一般事务性通知有所不同。会议通知的内容一般应写明召开会议的原因、目的、名称,通知对象,会议的时间、地点,需准备的材料等 (五)任免、聘用通知的写法。一般只写决定任免、聘用的机关、依据,以及任免、聘用人员的具体职务即可。 ××厂关于召开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的通知 所属各单位: 为了总结交流经验,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精神,做好今年计划生育工作,经研究决定召开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内容:…… 二、参加人员:…… 三、会议时间、地点:…… 四、要求:…… ××厂 ×年×月×日 2 / 12 -------------------------------------------------- -------精品文档

新闻的种类及特点 (2)

新闻的种类及特点 一、新闻体裁的总特点 尽管新闻类型有多种,但它们都有共同的基本特点。主要是:“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简明性。新闻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及时;语言:简洁准确。 1、广义新闻和狭义新闻 狭义新闻专指“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或正在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种类较多,有动态消息、评论消息、社会新闻、文教新闻、国际新闻等。 广义的新闻指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或生活现象的各种文章,包括消息、通讯,和兼有新闻、文学双重特征的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文学体裁的一种,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散文体裁,也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具有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的特征。 2、新闻体裁大体分三类: 1、新闻报道,有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公报、调查报告、专访等; 2、新闻评论,有社论、述评、编辑部文章、评论员文章、思想评论、理论文章等; 3、副刊体裁,有散文、杂文、小品、诗歌、小说、剧本、报告文学、回忆录、曲艺等; 详细说明如下:

消息:一般报道事实比较单一,突出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文字简洁,时效性最强。消息一般分为标题、导语、正文、背景和尾声五个部分。 通讯:是一种比消息更详细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实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它以叙述和描写为主,兼用议论、抒情以及修辞等表达方式,及时报道现实生活中有影响的人物、事件、工作经验和地方风情等。 新闻特写:是新闻体裁中富有表现力的重要体裁,以描写为主要手法,“再现”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一瞬间”的形象化报道,它抓住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某些重要场面,或者具有特殊意义的一两个片段,用描写手法给予集中的、突出的刻画,将富有特征的真人真事“放大”和“再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们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使人们感受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新闻专访:是记者事先选定采访对象,对特定的人物、文体、事件和风物进行专题性现场访问之后所写的报道,是集新闻性、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炉的一种可读性很强的新闻体裁。 新闻评论:是一种对最新发生的新闻提出的一定看法和意见的文章,是就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表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政论文体,是新闻媒介中各种形式评论的总称。 所有这些与新闻有关的体裁,都是网络新闻资源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形式,它们从新闻写作的角度,共同建构了网络新闻资源的组织形式。体裁属于新闻资源内部形式的基础层次。各类新闻资源都有适应自身定位和表现内容需要的常用体裁,要从资源性质和体裁的固有联系出发,在把握体裁特点和及其表现功能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发挥多种体裁相互配合的互补效应,恰当调动、巧妙运用各种新闻体裁。

公文种类、格式、写作规范

第一条行政公文 (一)公司常用行政公文的种类: 1、请示:适用于向上级单位请求指示、批准。 2、报告:适用于向上级单位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单位的询问。 3、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单位的公文,转发上级单位和不相隶属单位的公文,发布规章,传达要求各单位办理、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等。 4、公示:适用于事先预告员工周知,用以征询意见、改善工作的事项。 5、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单位的请示事项。 6、会议纪要(公司级):适用于公司级会议讨论决策经营管理工作及议定事项的记载。 7、函:适用于不相隶属单位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二)行政公文的格式: 行政公文须套印带有公司/部门全称的红头、按类别编制文号并加盖公司/部门印章(电子版除外)。 第二条文书类公文 (一)公司常用的文书类公文的种类: 1、备忘录:用于对内或对外需协调处理事项的备忘记录。 2、总结汇报:用于日常工作总结、汇报、情况说明及工作方案

等。 3、规章制度:指规范公司及各部门、营业部的经营管理工作和员工执业行为的制度、办法、规定、规则、细则、指引等规范性文件。 4、信息简报:用于公司内部交流经验、通报情况等。 5、部门级会议纪要:用于部门或部门之间联席会议的议定事项 的记载。 6、部门工作协调单:用于部门之间协调工作。 (二)文书类公文的格式 文书类公文须使用带有公司LOGO标志的文档模版。不得在无公司名称或LOGO的空白纸上书写公文。 第三条公文写作要求 (一)公文内容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 (二)写作应注意情况确实,观点明确,表述准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楚,直述不曲,字词规范,标点正确,篇幅力求简短。 (三)公文文种应根据行文目的、职权范围和与主送单位的行文关系确定。 (四)拟制紧急公文,应当体现紧急的原因,并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紧急程度。 (五)人名、地名、数字、引文准确。引用公文应当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引用外文应当注明中文含义。日期应当写明具体的年、月、日。

第二章事务文书

第二章事务文书. 范围极广、使用频率极高,也称为“常用文书”。 种类繁多,至今并无明确的规定。 同行政机关公文合称为“通用文书”。主要是指法定公文和专用文书之外的公务文书。 同公务文书的区别在于可以不用写明主送机关,没有严格的格式。但由于长期的使用,形成了一些比较固定的惯用格式和阅文对象。 同公务文书最大的共同点即为“讲求时效”。 自身的特点:指导工作:起方向性作用(如:计划、规章制度) 沟通情况:让基层了解(如:简报、调查报告) 积累资料:反映情况,说明问题 宣传教育:分析说明,扬善贬恶 简报 1、概念:即情况的简要报道,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及企事业单位内部用来通报情况、交流信息的一种简短的文字材料。 2、编写要求: (1)选材要精当:要精心挑选材料,要把最能说明问题,最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或者表明事物的发展趋向的典型材料用到简报中去。(2)事实要准确:必须以真实可靠为原则,必须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写明事实,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对所用的事例、数字、引文等要认真核对,以确保准确无误。

(3)编写要迅速及时:简报是以新、快著称的文种之一。只有快速反映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及时为领导机关的决策及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和帮助,其作用才能得到发挥。 (4)内容要简明扼要:一般应在千字以内,确有必要时可适当长一些,但也最好不要超过二三千字。要注意: ①提炼观点,避免罗列现象,将其写成“流水帐”; ②开门见山,不写大话、套话; ③推敲语句,做到用语精当。 3、写法: (1)报头部分:包括简报名称、编号、编印单位、印发日期、密级和保存要求等项目; (2)正文部分:包括标题和正文内容,有时,还有编者所加“按语”或“内容提要”。 (3)报尾部分:包括发送单位和印发份数两项内容。 例:P91 调查报告 1、概念:就是对某一个事件或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之后所写出的真实地反映情况的书面报告。 2、特点:真实性、针对性、典型性。 3、写作要求: (1)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充分占有材料:

常用的公文种类有

常用的公文种类有: 一、决议。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决策事项,用“决议”。 二、决定。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安排,用“决定”。 三、公告。向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用“公告”。 四、通告。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用“通告”。 五、通知。发布规章和行政措施,转发上级机关、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周知或共同执行的事项,任免和聘用干部,用“通知”。 通报。表扬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交流重要情况,用“通报”。 七、报告。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用“报告”。 八、请示。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用“请示”。 九、批复。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用“批复”。 十、条例。用于制定规范工作、活动和行为的规章制度,用“条例”。十一、规定。用于对特定范围内的工作和事务制定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用“规定”。 十二、意见。对某一重要问题提出设想、建议和安排,用“意见”。十三、函。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用“函”。 十四、会议纪要。记载、传达会议议定事项和主要精神,用“会议纪要”。 公文发文处理主要包括草拟、审核、签发、复核、缮印、用印、登记、分发等程序,拟办不属于发文办理

档案工作包括档案收集、档案管理、档案利用三个组成部分 公文如有附件,应当在正文之后、成文时间之前注明附件顺序和名称公文主题词标引顺序为类别词、类属词、文种 例如:《转发财政部关于信息安全产品实施政府采购的通知》: “转发”为类别词; “信息、安全、政府采购”为类属词; “通知”为文种。 公文:按特点和作用分为规范性公文、指挥(导)性公文、报请性公文、知照性公文和记录性公文、批转类公文。 指导性公文(1)命令(2)指令(3)指示(4)决定(5决议(6)计划(7)布告 规范性公文(1)章程(2)规定(3)条例(4)办法(5)细则 报请性公文(1)报告(2)请示 批转类公文(1)批复(2)批转(3)转发 知照性公文(1)公告(2)通告(3)通报(4)通知 记述类公文(1)会议纪要(2)总结(3)会议记录(4)大事记 联系类公文(1)公函(2)便函 通知是机关团体用来传达事务或布置工作用的,通知的发文、收文单 位之间有直接的上下级关系; 通告面向公众,用于公布一般性的、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没有特 定的主送单位; 公告用于宣传重大事件; 行政机关的公文种类主要有: (一)命令(令)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 (二)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第二章 行政制度的类型及特征

第二章行政制度的类型及特征 一行政制度的分类 (一)行政制度分类的方法 1.若干政府制度分类法评介: (1)亚理士多德分类法: A 按执政者人数多寡,分为三种类型 B 按执政者的政治态度:服务于公共利益还是服务于私人利益,分为两类。 (2)孟德斯鸠分类法: ●共和制政府:由人民集体或者一部分人执掌权力的制度。分为民主制、贵族制 和国君制政府 ●君主制:一人统治,但依据既定的法律治理国家的政府制度 ●专制制度:不仅只有一个统治,而且完全按照个人的意愿支配一切的政府制度, 称为专制政府制度 (3)伯哲士分类法:美国学者约翰威廉伯哲士在《政治科学和比较宪法》中,根据多种标准对政府制度进行分类 根据国家与政府是否合一:直接政府制度和代表政府制度 根据政府权力来源:世袭制政府制度和选举制政府制度 根据政府权力是否集中:分权制政府制度和集权制政府制度 2.本书的政府制度分类法 (1)根据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A 世袭产生的终身制国家元首:君主制政府制度 B 选举方法产生限任制国家元首:共和制政府制度 (2)根据政府行使职权是否受宪法和法律的限制 A 依法行使职权的政府称为:民主制政府制度 B 不受宪法和法律约束的称为:专制政府制度 (3)根据国家元首、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以及政府组成方式分为五种类型 A 内阁制政府 B 总统制政府 C 半总统制政府 D 委员会制政府 F 人民作主制政府制度 二内阁制政府制度及其特征 (一)内阁制政府制度的嬗变及其影响 1.起源:英国诺曼底公爵时期 2.发展阶段: (1)国王咨询机构: A 御前会议:诺曼底公爵将从法国带来的顾问组成“御前会议”,协助他进行统治; B 枢密院:亨利六世时期(1422-1461),御前会议人数太多,就分出一部分,成立一个较小机关,即枢密院。一直延续到17世纪上半叶。枢密院由政府大臣、王室成员和国王私人顾问组成,由国王认命,只对国王负责 C 外交委员会:查理一世时期(1625-1649),枢密院中最受国王信赖的、最亲近的人

公文种类及格式

公文知识 常用的公文种类有: 一、决议。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决策事项,用“决议”。 二、决定。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安排,用“决定”。 三、公告。向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用“公告”。 四、通告。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用“通告”。 五、通知。发布规章和行政措施,转发上级机关、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周知或共同执行的事项,任免和聘用干部,用“通知”。 六、通报。表扬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交流重要情况,用“通报”。 七、报告。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用“报告”。 八、请示。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用“请示”。 九、批复。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用“批复”。 十、条例。用于制定规范工作、活动和行为的规章制度,用“条例”。 十一、规定。用于对特定范围内的工作和事务制定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用“规定”。 十二、意见。对某一重要问题提出设想、建议和安排,用“意见”。 十三、函。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用“函”。 十四、会议纪要。记载、传达会议议定事项和主要精神,用“会议纪要”。 公文格式 1.公文格式的组成 公文格式的组成要素包括: (1)发文机关标识(版头、红头)(2)公文份数序号 (3)密级(4)发文字号 (5)签发人(主要用于请示)(6)标题 (7)主送机关(内发可省略)(8)正文 (9)附件(10)发文机关署名 (11)成文日期(12)印章 (13)附注(此件发至 XX级)(14)主题词 (15)抄送单位(16)印刷机关和印刷时间 印刷用纸和技术要求:用A4型纸(297X210),正文用3号仿宋体,每页22行,每行28个字。 2.发文字号 编写发文字号原则:包括机关代字、年份、序号。 注意:年份不能省略,两边用六角括号;序号不编虚位,不加第。 3.公文标题 标准式:发文机关+发文事由+文种 凡是有红色版头的文件,因已表明发文机关,故发文机关名称可省略。 特殊形式: (1)发文机关+文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2)发文机关+转发文件名+文种,也称转文式标题,用于转发文件。 4.成文日期

各类新闻体裁的主要特点

各类新闻体裁的主要特点

————————————————————————————————作者:————————————————————————————————日期:

各类新闻体裁的主要特点 消息 消息的定义: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及时报道新近发生发现的有价值的实事的一种新闻文体。 消息常被人们称为新闻,或者狭义的新闻。它是报纸、广播、电视新闻中使用得最广泛的一种新闻体裁。消息的具体特点不一,因此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消息通常被人们称为新闻。“新闻”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是指各种新闻体裁的总称,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狭义的“新闻”指的是消息。我们这里所讲的消息,指的就是狭义新闻。 新华社的每天发稿中也绝大多数都是消息。 消息种类 常见分类 (一)动态消息:也称动态新闻,这种消息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国际的重大事件,报道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人新事、新气象、新成就、新经验。动态消息中有不少是简讯(短讯、简明新闻),内容更加单一,文字更加精简,常常一事一讯,几行文字。 (二)综合消息:也称综合新闻,指的是综合反映带有全局性情况、动向、成就和问题的消息报道。 (三)典型消息:也称典型新闻,这是对某一部门或某一单位的典型经验或成功做法的集中报道,用以带动全局,指导一般。 (四)述评消息:也称新闻述评,它除具有动态消息的一般特征外,还往往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由作者直接发出一些必要的议论,简明地表示作者的观点。记者述评、时事述评就是其中的两种。 其他分类 1.简讯(包括一句话新闻、要闻、快讯)。即用三言两语,简要地报道新发生或新发现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比如一些报纸上辟有“简明新闻”、“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各地零讯”等栏目,刊登的消息都属于这一类。对这些栏目报道的内容要求单一,一般不分段落。既没有导语,又不必交代背景,只要求简单明了地告诉读者某地某时发生了某个事。 2.短消息。即用简洁的文字,把最新最重要而又有意义的事实报道出来。一般此类消息,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组成。有的短消息也没有导语,一气写下去。但是,它比简讯、快讯都要写得具体、完整些。 3.长消息。即用较多的笔墨,详细地报道新闻价值较高的重大的事实。这类消息的写作有导语,还要交代必要的背景,有的写出事件的全过程或工作经验的主要内容。一般说来,长消息主要报道重要的会议、重大的事件或成就及介绍先进经验等。因为这些报道的内容重要又丰富,如果只写简讯或短消息就不能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当然,有些重要的会议或事件,也可以先发一个短消息,然后写长消息或通讯作 4.特写消息(也称目击式消息或情景消息)。即对事情的发生或人物活动的现场,给予准确、

公文格式规范与常见公文写作

公文格式规范与常见公文写作 一、公文概述与公文格式规范 党政机关公文种类的区分、用途的确定及格式规范等,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2年4月16日印发,2012年7月1日施行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之前相关条例、办法停止执行。 (一)公文的含义 公文,即公务文书的简称,属应用文。 广义的公文,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处理公务按照一定程序而形成的体式完整的文字材料。 狭义的公文,是指在机关、单位之间,以规范体式运行的文字材料,俗称“红头文件”。 ?(二)公文的行文方向和原则 ?、上行文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有“请示”、“报告”、和“意见”。 ?、平行文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行文。主要有“函”、“议案”和“意见”。 ?、下行文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行文。主要有“决议”、“决定”、“命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批复”和“会议纪要”等。 ?其中,“意见”、“会议纪要”可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通报”可下行文和平行文。 ?原则: ?、根据本机关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行文关系 ?、一般不得越级行文 ?、同级机关可以联合行文 ?、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应分清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 ?、党政机关的部门一般不得向下级党政机关行文 ?(三) 公文的种类及用途 ?、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 ?、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四)、公文的格式规范 ?、眉首的规范 ?()、份号 ?也称编号,置于公文首页左上角第行,顶格标注。“秘密”以上等级的党政机关公文,应当标注份号。 ?()、密级和保密期限 ?分“绝密”、“机密”、“秘密”三个等级。标注在份号下方。?()、紧急程度 ?分为“特急”和“加急”。由公文签发人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使用与否。标注在密级下方。 ?()、发文机关标志(或称版头) ?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套红醒目,位于公文首页正中居上位置(按《党政机关公文格式》标准排

法律文书的种类

法律文书的种类 篇一:法律文书分类 法律文书分类 依制作主体的不同: 1、公安机关的刑事法律文书—侦查文书(原称预审文书) 2、人民检察院的检察文书 3、法院的诉讼文书 4、公证文书 5、仲裁文书 6、法律实务文书 依写作和表达方法不同:1、文字叙述式文书2、填空式文书3、表格式文书4、笔录式文书依文种的不同:1、报告类文书2、通知类文书3、判决类文书4、裁定类文书5、决定类文书 侦查类文书: 1、立案、破案文书 2、律师介入文书 3、强制措施文书 4、讯问犯罪嫌疑人文书 5、调查取证文书(含搜查、扣押类) 6、延长羁押期限文书 7、侦查终结文书 8、补充侦查、复议复核文书 人民检察院的法律文书—检察文书:1、按照案件诉讼性质不同: 刑事、民事、行政类法律文书。2、按法律文书适用程度和范围: 诉讼法律文书,检查内部工作文书3、按法律文书所处诉讼阶段及作用:立案法律文书,侦查法律文书公诉法律文书,执行法律文书

刑事抗诉法律文书,刑事赔偿法律文书刑事法律文书,民事、行政法律文书4、按业务分工和案件程序: 刑事检察文书,直接受理侦查案件检查文书(发贪污与渎职侵权检察)监所检查文书,控告申诉检察文书民事、行政检察文书,人民监督员检查文书5、按文书制作形式不同: 文字叙述式文书,填空式文书,表格式文书 常用检察文书的:P961、立案、侦查类文书: 1)立案决定书2)批准逮捕决定书3)应当逮捕犯罪嫌疑人意见书2、公诉类文书 1)诉讼意见书2)起诉书 3)不起诉书决定书4)公诉意见书3、抗诉类文书 1)刑事抗诉书2)民事抗诉书3)行政抗诉书 4、其他法律文书—检察建议书 人民法院的法律文书 1、第一审刑事判决书P121 2、第二审刑事判决书P132 3、第一审刑事裁定书P145 4、第二审刑事裁定书P147 5、第一审民事判决书P153 6、第二审民事判决书P160 7、再审民事判决书P164 8、第一审民事裁定书P168 9、第二审民事裁定书P17110、第一审民事调解书P17311、第二审民事调解书P17412、再审民事调解书P17513、第一审行政判决书P17814、第二审行政判决书P18715、再审行政判决书P190 监狱法律文书—执法文书:1、按写作和表达方法的不同:文字叙述式文书,填空式文书笔录式文书,表格式文书2、依文种的不同:

公文种类

公文种类 一、公文种类的新旧对比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八条规定,公文共有15个种类。这里所称“公文”是狭义的公文,而不是广义泛指的包括总结、计划、简报、方案等在内的所有公务文书。《条例》是法规性文件,因此通常也可以把《条例》规定的15个种类的公文称之为法定文种;其他如总结、计划、简报、方案等15个文种之外的,称为非法定文种。 与199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以下简称原《条例》)和2000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原《办法》)相对比,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减少了3个文种 原《条例》规定的公文共有14个文种,原《办法》规定的公文共有13个文种。“决定”、“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这9个文种,党的机关和行政机关都使用;“决议”、“指示”、“公报”、“条例”、“规定”这5个文种,只有党的机关使用,行政机关不使用;“命令(令)”、“公告”、“通告”、“议案”这4个文种,只有行政机关使用,党的机关不使用。

《条例》对原来党政机关使用的18个文种进行了整合,保留使用15个文种,不再使用“指示”、“条例”、“规定”这3个文种。将原《条例》印发以来从来没有使用过的“指示”文种去掉,“条例”、“规定”2个文种今后一般使用“通知”来印发。 (二)改变了1个文种的名称 原来使用的“会议纪要”文种,《条例》称为“纪要”。需要注意的是,新旧文种仅仅只是名称上进行了简化,使用方面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仍然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一般标题仍然为《×××××会议纪要》。 (三)对部分文种的适用范围进行了调整 原《条例》和原《办法》对以前共用的几个文种适用范围的界定和表述略有差别,《条例》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整合,总体来看绝大部分规定都属于沿用。 二、15种公文的适用范围和适用主体 (一)决议。《条例》规定,“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一般以党的会议名义发布,行政机关一般不使用该文种。 (二)决定。《条例》规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如《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

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分类

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分类 第一节旅游资源的特点 一、特点 旅游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不仅具有一般资源的共同属性,而且具有其独有的特性。 (一)地域性与广域性 旅游者之所以产生旅游活动,其根本原因就是旅游资源存在地域差异。一般而言,旅游资源地域特色越突出,旅游吸引力越大。 旅游资源的地域上的特征表现为地带性差异和非地带性差异。地带性差异以自然旅游资源中气候、植被、土壤等因素较为明显。如我国植被从南致北沿纬度依次为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林、]温带阔叶林、寒带针叶林;气候方面:炎热地区高山旅游景区夏季的冷爽气候、可以使其成为夏季避暑最佳地,高纬度地区旅游景区可以成为避暑胜地,而低纬度地区的风景区可以成为避寒胜地。一些人文旅游资源也呈现地带性特征,如居民建筑中,南方的竹楼、华北的四合院、黄土高原的窑洞、牧区的蒙古包等。非地带性差异主要以大多数旅游资源表现得较为突出。如古人类遗址、古城镇的分布等。 旅游资源的地域性决定了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具有不同的特色。如我国南方园林、北方园林和岭南园林景观的差异性;高纬度地区和高山地区的冰天雪地、林海雪原、高山冰川资源;赤道地区的热带雨林、椰林竹楼;广阔的草原、偏僻的山区、一望无垠的荒沙上的原始,纯朴的自然风光和自然山水方面的“北雄、南秀、西旷、东密”的景观特色和植物、动物旅游资源类型特征分布的地带性特点等,无不与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有关。 旅游资源的广域性是指旅游资源的分布十分广泛,在地球上的每个区域几乎都有。地上有名山秀水、流泉瀑布、历史古迹、民俗风情等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地下有溶洞、暗河、温泉等;天空有瞬息万变的天象、气象景观;海洋有美丽的礁岛怪石、迷人的浅海沙滩、奇特的海洋生物和神秘的海底世界;城市有现代化建筑、先进的科技园、现代化工厂等;乡村有美丽的田园风光、浓郁的乡村风情等,不仅亚洲、欧洲、北美洲旅游发达的地区旅游资源丰富,非洲、南美洲、甚至南极洲这些旅游欠发达或不发达的地区都有旅游资源存在,只不过没有开发出来而己。 (二)季节性 由于受地理纬度、地形地势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季节、不同气候条件下,旅游地的旅游景观(特别是自然景观)常常会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对旅客旅游兴趣的吸引力也各不相同。表现在

(完整版)常见的公文种类有哪些

常见的公文种类有哪些 常见公文种类有命令(令)、议案、决定、指示、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下文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下这几种常见公文种类。 通告 一、通告的概念 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二、通告的特征 (一)用于宣布一般性事项,有别于公告宣布重大事项。 (二)通告只在国内一定范围内公布,有别于公告向国内也向国外公布。 (三)通告可以由各级机关、人民团体、企业或事业单位发布,有别于公告只能由地位较高机关发布。 (四)通告不写抬头,无主送单位。 三、通告的种类 周知类通告。主要是使受文者了解重要情况、重要消息。因此文中不提直接的执行要求。 执行类通告。主要向受文者交待需要遵守、执行的政策、措施以及其他行为规范,具有一定的强制力。 四、通告的写作格式

通告由标题、正文、发文机关和日期等部分组成。 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构成。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使用发文机关加文种、事由加文种或只写“通告”二字。 正文由缘由和通告事项两部分组成。缘由为发布通告的原因和根据,事项为须知和遵守的内容。用“特通告如下”转承连接。通告事项是面对大众的,应简洁明了,叙述清楚,通俗易懂,便于掌握。结尾部分可提出要求、希望,并用“特此通告”作结。有时也可不写,形式比较灵活。 署名和日期正文后签署发布通告的机关名称和日期。 通知 一、通知的概念 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发布规章;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需要周知或者共同执行的事项;任免或聘用干部。通知大多属下行公文。 二、通知的种类 印发、批转、转发性通知。用于印发本级机关,批转下级机关,转发上级机关、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以及发布某些行政法规等。 指示性通知。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某一项工作作出指示和安排,而根据公文内容又不必用“命令”或“指示”时,可使用这类通知。 知照性通知。用于告之各有关方面周知的事项等。这种通知发送对象广泛,对下级、平级均可发送。

新闻的种类及特点

新闻的种类及特点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新闻的种类及特点 一、简明新闻: 1.概念:简明新闻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短、迅捷的一种体裁,又称简讯、短讯、快讯和一句话新闻。 2.特点:A.篇幅短小;B.结构简单;C.叙事简明;D.一般一事一报;E.要求简而不陋。 二、动态新闻: 1.概念:动态新闻是迅速及时的反映现实世界最新变动状态的新闻报道的统称。 2.特点:A.以事物的最新变动为其主要着眼点;B.以时新性与重要性为其主要价值取向;C.以突发性事件为其主要报道内容;D.以客观叙事为其基本特征;E.以开门见山,、一事一报为其主要写作原则。F.动态新闻要给人以“动感”与现场感。 三、综合新闻 1.概念:综合新闻是对同类事物或一事物的多侧面进行归纳综合的新闻报道的统称。 2.特点:A.综合新闻所涉及的新闻信息具有一定的隐蔽性。B.通过综合新闻事实表达新闻主题,体现记者的报道意图;C.注意点面结合,多角度的反映客观事物或人物的概貌。D.注重导语的构思与背景材料的交代;E.重视新闻根据,新闻来源的交代;F.注重分析,却又以客观叙事的方式表现。 四、述评新闻:

1.概念:述评新闻是以夹叙夹议的方式传播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载体。 2.写作特点:A.视野开阔,材料丰富,高屋建瓴的分析事件与问题的实质和发展趋向;B.跳出材料概括,抓住典型举例子;C.边述边评,讲究逻辑,不摆架子,以理服人; 五、事件新闻: 1.概念:事件新闻是以突发事件为主的新闻报道,是动态新闻的主要品种。 事件包括:A.社会政治、经济局势的突变;B.重大自然灾害;C.重大交通事故;D.暴发性流行病;E.重大刑事案件;F.对社会各界有较大影响的新发现或新成就。 六、非事件新闻: 1.概念:是表现内容与表现手法上都有别于事件新闻的新闻报道的统称。 2.特点:A.它不以记录突发事件为满足,而是注重事物渐变过程中对某些带有规律性内容的揭示;B.具有新闻性;C.综合归纳多个事件或事实;D.非事件新闻,写作要找新闻由头,发表要寻报道时机;E.非事件新闻仍需以写实为主;F.在表现手法上,非事件新闻一般描述、概括兼而有之;G.非事件新闻是一种透视性的新闻报道,它要求记者具有较强的政治理论素养与新闻洞察力。 3.广义的非事件新闻包括综合新闻、记者见闻、记者述评、新闻综述、采法札记、工作通讯等多种形式。狭义的非事件新闻限于消息体裁。 七、人物新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