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tvb历史剧明朝

tvb历史剧明朝

tvb历史剧明朝
tvb历史剧明朝

tvb历史剧明朝

有什么电视剧是关于明朝的?tvb有哪些电视剧背景是明朝的?关于tvb历史剧明朝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tvb历史剧明朝,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tvb历史剧明朝:翻云覆雨

主演:林峯,黄宗泽,佘诗曼,郭羡妮,陈敏之,姜大卫

因缘际会

明朝,社会安定。风行烈(林峯饰)虽为蒙古王族后人,但因短暂失忆,对国仇家恨,没有概念,反培养出逍遥的个性,追求爱情、希望逍遥山林。

风行烈为搏红颜靳冰云(郭羡妮饰)一笑,决定盗取重现江湖的覆雨剑,结果遇上了韩柏(黄宗泽饰)。

韩柏,燕王府内的小厮,不懂武功,却因缘际会得到覆雨剑,谁料宝剑被风行烈盗去。韩柏誓要取回宝剑,二人不打不相识。

世事多变,韩柏遇上当世高手赤尊信(郭峰饰)把毕生内力传授给他,令他一夜之间成为高手。相反,风行烈却被靳冰云出卖,成为大魔头庞班(郭政鸿饰)的练功炉鼎,结果庞班练成绝世魔功。风行烈却武功尽失,更被庞班追杀,险境中幸得韩柏相救。

情义两难存

韩柏偶然间和朱元璋(高雄饰)结为忘年交,更和失散的生父虚若

无(许绍雄饰)大相认自此,韩柏飞黄腾达。

另边厢,原来庞班正是当年元朝的国师,他苦练魔功,密谋复国,而风行烈为忽必烈的后裔。于是,他把风行烈迫到绝路,让他深切体会到在朱元璋统治底下,蒙古族人被迫害的惨况,让风行烈背起民族的责任,并设法让他记起自己的真实身份。风行烈要颠覆明室江山,韩柏却是朱元璋身边红人,二人的矛盾立场,逐渐显现。

覆雨剑; 翻云刀

风行烈知道要复国,最大的障碍是浪翻云(姜大卫饰)。浪翻云的翻云刀法,出神入化,而且他掌管江湖第一帮:怒蛟帮。风行烈要打胜他,并无胜算。此时,庞班道出覆雨剑的秘密。原来覆雨剑乃王者之剑,内藏绝世武功:覆雨剑法。

tvb历史剧明朝:洪武三十二

主演:马德钟,谢天华,陈键锋,徐子珊

明太祖朱元璋驾崩,传位长孙朱允炆(陈山聪饰),但遗诏不知所踪,其近身侍卫敖笑风(谢天华饰)奉命追查,在查探过程中认识了燕王朱棣(马德钟饰)的得力谋臣马三保(陈键锋饰),二人斗智斗力,惺惺相惜,但笑风得知朱棣正密谋夺位,唯对三保保持戒心。笑风一次执行任务受伤失忆,由心狠手辣的作风变回有恻隐之心,一向痛恨锦衣卫的永晹公主朱樱(江若琳饰)却怀疑性情变好的笑风另有图谋,叫好友三保小心防备。

失掉记忆后的笑风虽续受允炆重用,却对身边人心存疑虑,像神秘女子沈千三(徐子珊饰)和为人深藏不露的朱棣,每次碰面总让他内

心泛起一种难以形容但熟稔的感觉;在一次奉命歼灭朱棣的行动中笑风得知了一个秘密,令他身陷义愤与自责的交战中……

“洪武三十二年”,一个没有真正存在过的年代!

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因长子朱标早逝,传位予朱标之子朱允炆,是为“建文帝”。此事引起了以燕王朱棣为首的诸王不满,允炆为巩固帝位,大举削藩,却被朱棣以“清君侧、靖国难”为名起兵,经历四年战争,朱棣最终攻陷南京,允炆失踪,史称“靖难之变”。朱棣称帝后,改元“永乐”,由于不肯承认之前四年的“建文”年号,虽然朱元璋已死,仍执意把那四年改称为“洪武”三十二至三十五年,“洪武三十二年”是朱棣发动“靖难之变”的年份,而“洪武三十五年”正是朱棣改元的第一年。

各怀鬼胎掀宫闱斗争

故事开出,太祖朱元璋(罗乐林饰)病危,众藩王回京以尽孝为名,实则各怀异心,京城一时间风起云涌,一连串阴谋诡计正式揭开序幕……

锦衣卫敖笑风(谢天华饰)奉命执行任务时意外失忆,在追寻记忆的过程中,逐步知悉自己过往种种心狠手辣的行径,决定改变以往不近人情的作风,可是组织对于笑风的失忆存疑,将笑风投闲置散。幸而笑风因曾出于侠义之心救过微服出巡,身陷险境的皇太孙朱允炆(陈山聪饰),得到允炆赏识,调任作贴身护卫,从此备受重用,笑风亦感激允炆的知遇之恩,尽心效力。

时太祖驾崩,遗诏被盗,帝位悬空,诸王觊觎帝位,政变一触即

发。允炆心急如焚,命笑风尽快寻回遗诏,稳定大局。诸王中最有声望,最有势力的燕王朱棣(马德钟饰)亦不甘后人,同时命心腹马三保(陈键锋饰)追查遗诏下落。笑风、三保争夺遗诏,过程斗智斗力,惺惺相惜。可惜二人各为其主,利害冲突在所难免,关系敌友难分。

其后遗诏被寻回,允炆虽有惊无险终登上帝位,但神秘谜案接二连三地发生,有人别有用心,阴谋策动连串事端,意图嫁祸朱棣,激化朱棣和允炆之间的矛盾。朱棣得知允炆有杀己之心,以“清君侧、靖国难”为名,正式出兵,靖难之役揭开战幔……

乱世情感叹身不由己

笑风失忆时,依稀直觉和红船老板娘沈千三(徐子珊饰)有不寻常关系,可是千三娘因有不得已的理由,存心隐瞒旧情,令笑风始终不得要领。笑风对着若即若离的千三娘,像雾里看花,看不清,摸不透…… 就在朱棣密谋起兵之际,神秘美女楚楚出现,楚楚外貌和千三娘如出一辙,令燕王府引发轩然大波。

而当笑风成为允炆的贴身护卫时,遇上活泼可爱、好打不平的永旸公主(江若琳饰)。二人从斗气冤家开始,逐渐互相了解,再经历生死患难,互生情愫。其实喜欢永旸的除了笑风,还有三保。三保和永旸青梅竹马,但三保因身体残缺不敢妄想,只好将感情收于心底,眼见永旸和笑风走在一起,暗自神伤;另边厢,笑风自知身为锦衣卫,在这场政治风暴中生命朝不保夕,不敢与永旸发展,互相爱慕却未能开花结果。更让人无奈的是,随着局势变化,这段爱情关系竟成为政治角力的筹码,权力斗争的工具……。

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当城破之日,朱棣入京,大局已定,这些不为人所识的小人物将淹没于历史洪流之中,只留下一段段动人心弦的传奇故事!

开启战神图录,要倚靠“剑心通明”这种上乘心法,修练到“剑心通明”境界的,当今武林唯秦梦瑶(佘诗曼饰)一人。然而梦瑶乃慈航静斋大弟子,亦是明室江山的梁柱。风行烈唯有以爱情为手段,打动梦瑶。

同室操戈

朱元璋步入垂暮之年,明室中,最有才能者是燕王朱棣(麦长青饰)。于是,风行烈利用太孙朱允炆行刺朱元璋,令朱元璋中毒身亡。

允炆登基,下令禁军围捕朱棣,浪翻云、韩柏、梦瑶拼死突围,保护朱棣离开京师,浪翻云也因救燕王而死。允炆委任风行烈为削藩主帅,朱棣成立靖难军,演变成明室内讧,同室操戈。

这时的风行烈已修练成覆雨剑法,武功比韩柏的翻云刀更高。

历史剧—新文化运动 剧本

历史剧之新文化运动 第一场 内景室内夜景 背对镜头的一个穿长袍的20多岁的人(胡适)缓缓坐下,端起了茶杯,眼睛朝着窗外出神,在思考。 (咚咚咚的敲门声)胡适醒过神来:“请进” 外面一个丫鬟走进来:“老爷,您要的笔拿来了” 第二场 日景外景大街 街上一个布衣小孩在卖报纸“号外,号外,胡适宣扬杜威的实验主义,不主张人民参与的社会大变革”小孩子从街上跑过去。 第三场 日景内景室内 穿着西装的陈独秀站着,认真观看《新青年》胡适的论文, 旁边坐着一个李大钊,看着陈独秀, 陈独秀放下了报纸,走向李大钊:“适之(胡适的字)的文章犀利,对我的观点总是争锋相对,看我怎么反击”陈独秀举右手,出食指指着这篇文章。 李大钊拿起盖碗茶来喝。 第四场 日景内景学校教室内 从门外跑进来一个大学生,高兴的叫嚷着:“哎,哎,哎,你们快来看” 其他人:“什么,这不是《新青年》吗” 有人说:“陈学长(陈独秀,文科学长)主张把有产者的政治变为不受财产限制的政治”“那不是挺好吗,你看陈学长说的俄国,他们人民都动员起来了,就是根据陈学长说的那个马克思主义” “胡老师说日积跬步,积土成山啊,所以要改造,解放,进化都要采取改良的办法” “他们好像说的都对啊,真是纳闷儿了” “我们没什么好纳闷儿的,只要爱国变革总好过现在啊,胡老师上次为了培养这种自由思想的环境去解救了学长呢” 第五场 夜景内景室内 从里面房间走出来的老教育家杨济昌,在打扫家务,慢慢走出来,活动活动筋骨,朝着另外一边说:“胡适说要亲自试验,才知道该怎么样吧,多些实践,少谈些主义,陈仲甫说马克思主义不是一般的主义,代表了社会的广大民众,他们针尖对麦芒,你怎么看?润之?”毛泽东躺在床上,翘着脚,看书,之后放下手中,起身:“谁知道呢?”笑了笑。 注:拍的时候不要完全按照内容来拍,拍摄是二度创作 他们都是富家子弟,所以可以补充一些进大院,有仆人扫地等等场景增加时间,这个增加的时间和内容就算是二度创作,以此类推。

郭沫若历史话剧艺术简介

白话写史剧中华第一 人 ——郭沫若历史话剧艺术简介 王太学 写历史话剧,是作为文学家、剧作家的郭沫若在文学艺术方面的突出成就。他从1920年起至1960年的四十年间,以旷代罕见的才华和火样的激情,在史剧创作上纵横驰骋,取得了累累硕果,共创作剧本18部,其中史剧为17部,现代剧1部(《甘愿做炮灰》)。他的剧作具有高度的创造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广大民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为史剧创作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是用白话写史剧的奠基人。他的剧作经验,对以后乃至今天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创作同样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一、以古喻今、借古讽今,用史剧形式为现实生活服务,配合和推动社会的伟大变革。 1、五四时期,用史剧形式鼓动人们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民主与自由。 这个时期的史剧为三个叛逆的女性,即《卓文君》、《王昭君》、《聂(yíng)》,剧中的三位女性都聪明、美丽、大胆、机智,热爱自由、蔑视权贵,敢于反抗。 ①《卓文君》,(1923年2月),写西汉时年青寡妇卓文君私奔司马相如的故事。卓父为四川巨富卓王孙。文君婚后早寡,父逼其守节,她却跟穷困潦倒的书生司马相如私奔。父与公爹追上她,她坚决反抗,获得了自由。 ②《王昭君》(1923年7月),郭沫若笔下的王昭君,一反旧意,成为反抗封建最高统治者及奸臣、走狗的女英雄,她甘愿下嫁匈奴,就是向汉元帝挑战,她的反抗是大胆的。

③《聂》(1925年6月),写聂、聂政为国锄奸的故事。战国时韩国的民女聂机智、勇敢、果断有崇高的志气和丰富的感情,她女扮男装,追随弟弟聂政除奸,自己也献出了生命。郭沫若用此剧歌颂了为民请命的献身精神,对鼓舞人民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黑暗统治作坚决的斗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抗战时期,郭沫若用史剧教育人民,不屈不挠地反对分裂,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为真理斗争到尽头。这时期郭沫若共写了6部史剧,6剧朝代不同,主题都是爱国、统一、自由、光明,歌颂为正义献身的光辉形象,对独裁、卖国的丑类给予无情的揭露和鞭笞。他用史剧向国民党反动派作坚决地斗争,立了大功。这6部史剧是: ①《棠棣之花》(1941年),写聂政为国锄奸,刺杀了韩哀侯及丞相侠累,姐姐聂继承弟弟遗志,继续斗争,直至最后献身,该剧的主题是反分裂。

(完整版)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大家好!我是社会学的吴倩,今天是我代表我们小组为大家做这次的演讲。那我们这次汇报的主题是中国电视剧史的发展。 我将从一下三个方面展开我的汇报:发展历程、艺术特点、现状分析 首先要说的是它的发展历程 从1958到1965年是它的发展初期,在这阶段出现了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从内容上看,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大多侧重于政治思想教育。以题材论,大体可分为六类: 1.配合全党全国中心任务 2.歌颂新人新事新的生活 3.歌颂英雄人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4.少年儿童教育 5.国外题材 6.民间传说题材 第二阶段是1966—到1976年出现的停滞时期 这一阶段的电视剧有1967的样板戏《谈京剧革命》,同年也拍摄了一部黑白电视剧《考场上的反修斗争》。接着,在1975年录制播放了两部电视剧《公社党委书记的女儿》和《神圣的职责》这一时期的电视剧是在“四人帮”文化专制政策的影响下产生的,1976年5月中旬,北京电视台作出了“关于宣传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的一些安排,除了文艺节目“主要从正面树立典型,宣传高

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外,还提出了“一律不播”、“坏节目”的八条内容, 1、歪曲历史真实,专写错误路线的: 2、描写英雄人物却是犯错误的,歪曲英雄形象的。 3、描写战争恐怖,渲染苦难、宣传和平主义的。 4、专写中间人物的,丑化工农兵形象的。 5、美化阶级敌人,模糊阶级界线,调和阶级斗争的。 6、提倡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宣扬人性论和所谓“人情味”。 7、有关谈情说爱,宣扬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感情的。 8、传统剧目,包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和鬼戏,不管中国或外国的一律不播, 第三阶段是1978到80年代末的复苏时期,在这期间,出现了第一部彩色电视剧1978年5月《三家亲》,这也是电视单本剧时代的开始。1979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南斯拉夫电视剧《巧入敌后》成为了中国第一部译制剧。1980年,中央电视台相继播出了两部从美国引进的系列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和《加里森敢死队》1981年2月5日春节播出的9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是我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 1984年播出的电视剧《血疑》曾引发一场轩然大波,并且首次在电视剧中插播了企业广告。 在80年代末出现了大批让人印象深刻的电视剧。 大家应该对这段音乐很熟悉吧,这就是1987版被奉为经典的西

历史正剧的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的关系

历史正剧的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关系 [摘要]历史剧因其取材方面不同于一般影视剧的特殊性而往往引发争议,依违于历史与艺术之间的历史剧从本质上来讲是以历史为题材而生发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对历史进行艺术化讲述意味着允许虚构。历史剧面临的困扰不在于正说与戏说两种样式之间的比例是否失衡的问题,关键在于历史剧整体创作理念的厘清,正说、戏说各自承担起题中应有之义才是历史剧的出路之所在。 [关键词]历史剧正说戏说创作理念 历史剧是指取材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电视剧。顾名思义,历史剧所叙述的主要事件、描写的主要人物要求历史上有其人其事。这就意味着历史剧不等同于古装戏,历史剧是古装戏之一种,与一般古装戏不同的是它的讲述不可任意为之。而应以历史为取材来源。同时历史剧又是以剧为本体,这决定了历史剧不是严谨的教科书。而是一种艺术形式,是基于某种视角的对于历史某一片段的审视、渲染、发挥,应该凸显它的戏剧本色。 时下的历史剧研究大致可归为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研究着笔墨于历史剧分类的精细化上:不论是将历史剧两分的历史纪实剧、历史故事剧:还是将其三分的历史正说剧、历史亚正说剧、历史戏说剧,或是正说剧、改编剧、戏说剧:此类研究往往

是将已有剧目进行归类,分别列举其区别于其他种类的特点之所在。种种类别划分自有其可取之处,但由于止步于类别划分与特点罗列,此类研究对于历史剧的再创作并无多大的指导意义。 第二种研究致力于析解历史剧与历史记载之间的差异,以历史记载为准绳指摘历史剧的失误,探讨历史剧的真实性问题。这种做法仍有欠妥之处。 首先,探讨历史真实问题以历史记载为准绳难以立足。历史真实问题即历史剧对于人物事件的叙述是否与事实相符,而历史记载不等于历史事实。历史记载是主观化之后的产物,因此,以史书为准则证明历史剧的内容不符合历史真实就等于以一个带有主观色彩的事物为标尺度量另一种思想产物的主观化程度,这本身就是难以立足的。当然,历史记载的主观色彩并不能成为否定史书文献在研究历史方面所具备的价值的依据,更不能成为某些荒唐的戏说剧以“历史不可追寻”为理由进行自我辩解的挡箭牌。确定的一点是。纠缠于历史剧与史书记载之间的偏差、要求历史剧“为史学买单”,这种做法有失允当。 第二,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分属于不同的层面,二者之间并无必然的依存关系。历史真实是实有层面的,发生过的、存在过的就是真实的,反之就是虚假的、伪造的:艺术真实则是在假定性情境中展现的内蕴的真实。是抽象层面的,具备历史的可能性、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就是真实的。历史真实固然重要,但艺术真实才是历史剧的关键之所在。倘若拘泥于历史真实的严正,失去了趣味性与丰富的想象力,历史剧只能沦为生硬刻板的教科书。

中国历史剧与历史剧服饰文化

中国历史剧与历史剧服饰文化 上下五千年,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其服饰文化更博大精深。纵览各朝各代,可谓各有特色。首先,要了解中国历史剧服饰文化,就不得不先提下中国传统的设计理念。 远古时期,服饰的起源是出于实用。骨针发明前,原始人类的生存条件决定了他们使用兽皮和叶子作为自己的服装。而骨针线绳的发明,人们开始创造了原始服装。服饰纹样代替文身以及身体彩绘。之后,皮,毛,麻,葛及丝绸开始变的丰富起来。于是人们开始用麻布及丝绸做衣服。这一时期被称为中国“缝制衣服”的开端。它缔造了华夏古国最早的服饰文化,为中华民族服饰之美奠定了基础。 夏商服饰品类:大体包括服装及其饰品来源的难易,质地的贵贱,制作的精粗,种类的多寡以及穿戴佩戴者的身份地位的尊卑和所服之意义。当时贵族服饰以麻布和平纹丝织物为主。 而商代的着装开始形象化,服饰面料有麻和丝织品等。当时黑色是低贱的标志,奴隶们只能穿黑色衣服,因而就有了黎民百姓这一成语。而于此时出现的蔽膝,亦称至膝处短衣襦,后演变为围裙。 至西周,出现了有名的“周公治礼”相传武王成功伐纣后吸取其灭国之教训,开始制定各种礼数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冕服的出现,制度的确立是周朝国家意志的具体反映,对中国古代服装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于此同时,上衣下裳连体的“深衣制”开始出现,并逐渐普遍被采用。皇帝的礼服中的服饰纹样即十二章纹(日,月,星辰,山,米,华虫,龙,藻,黼,軷,宗彝,火)也逐渐成为之后历朝皇帝礼服中不可或缺的纹样。而皇帝的冕冠更是蕴含丰富的含义。冕服体系的产生源于古人敬天思想。由夏商时期自然祭祀到周王朝礼仪,冕服制度的建立都与这一思想有关。黄帝时期就有“垂衣裳而天下治”即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周朝皇帝服饰-大裘冕服束蔽漆。十二章纹,红、黑色。

历史题材影视剧可以戏说

历史题材影视剧可以戏说 戏说:附会历史题材,虚构一些有趣或引人发笑的情节进行创作或讲述。(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P1462) 影视(剧):电影和电视 历史题材:取材于历史,讲述历史上存在的人物和发生的事件,部分事件属实,带有不同程度虚构、改编的影视题材 历史剧:指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影视剧 历史: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个人经历;过去的事实;过去事实的记载;指历史学 戏剧:综合艺术的一种,由演员扮演角色当众表演情节,显示情境的一种艺术,在中国戏剧史戏曲、话剧、歌剧的总称。 第一,从影视剧的根本属性上来讲,历史题材影视剧可以有戏说的成分。历史题材影视剧并非历史科学纪录片,它不是历史教科书,没必要非得真实客观地反映历史,相反的,它是一门艺术,是带给观众精神享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戏剧性是影视剧的根本属性。在具备戏剧性,成功带给观众精神享受和共鸣的基础之上,我们才去讨论一个影视剧的知识性。正是因为影视剧属于艺术创作的范畴,而非历史科学范畴,所以过分强调它是否真实地反映历史,或者为了真实反映历史而不允许戏说,这本身就是一种舍本逐末的方式。如果一部影视剧缺乏戏剧性,那根本就不能算是一部影视剧——或者说,起码不算是一部成功的影视剧。我们也请对方辩友注意,我们今天探讨的是拍影视剧,不是拍历史教科片,我们一定要区分清楚两者的本质区别。 第二,对历史题材戏剧的戏说古已有之,事先声明是历史娱乐剧“演义”,对观众无伤大雅。也不会起到多大的误导作用。这种戏说手段早就已经被观众接受和认可。《寻秦记》就是一个典型代表。我相信观众们看完寻秦记,谁也不会真的认为秦朝的历史是有人穿越过去创造的吧?再说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谁都知道它跟陈寿的《三国志》有着很大差别,一般来说,后者被当作正史,而前者只是文学界的小说家演绎,但这丝毫不妨碍《三国演义》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三国志》在史家典籍里怎么排名我不知道,但《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这却是妇孺皆知的。其实仔细一点考虑,四大名著都可以说是“戏说”的典型:《水浒》自不必说,跟《三国演义》一样也是把历史演绎成了小说,绝不能算作信史;《红楼梦》虽然有时代背景的影射,但那也仅仅是“影射”而已,原作者曹雪芹可是注明了“然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的;而《西游记》虽然是神怪小说,但也嫁接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时代背景,并且玄奘本人也是历史上确有其人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四大名著都是娱乐历史的名著,但这丝毫无损于它们的崇高地位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也曾多次被搬上了电视荧屏。 第三,历史资料细节的不完善、不充实,甚至很多历史资料本身都存在着前后矛盾,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后人在拍摄影视剧时,必须有戏说成分。很多历史人物以及历史情节史书上并没有详细的记载,需要后人的自行完善和适当想象,才能让很多历史事件相互连贯,内容完整。试想,如果不允许戏说,那史料上没有

浅析中国古装电视剧及其特点

浅析中国古装电视剧及其特点 刘敏(200940903056)电视剧是电视艺术中的一个子系统,1928年英国通用电气公司电视实验室试播情节剧的《女王的信使》标志着它的诞生。电视剧在中国堪称“第一”的叙事艺术,观众喜爱电视剧,是与中国传统的章回小说、说书话本所培育的线性叙事传统的持久熏陶和喜欢听故事的传统有关。1986年,36集的《红楼梦》播出时万人空巷,最高收视率达70%以上。1994年一部84集的《三国演义》,也创造了46.7%高收视率,这就意味着,全国有4亿五千万到5亿人在同时收看。现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剧,观众人数也动辄过亿。中国观众高涨的收视热情,正处在长盛不衰的发展态势之中。 电视剧成了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观众接受电视剧的心理动因有认识学习的动因、消遣娱乐的动因、接受教育的动因。这实际上我认为是和艺术的三大功能——认识、娱乐和教育相对应的。作为一种大众化的艺术形式,它反映着普通老百姓的心理诉求和爱憎,“媚俗”“媚大众”是它与生俱来的特征,也是它获得大众喜爱,引起高收视率的重要保重。“雅”好“俗”不好的电视剧是很难生存的,而大众的口碑则是一部电视剧获得成功,并在电视史上留名的重要依据。 中国古装电视剧是一类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电视剧,古装电视剧也是观众最喜欢的电视剧,古装电视剧的出现让观众有机会再一次通过电视剧的艺术形式回到古代,感受穿越时空的电视艺术,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的故事能在电视剧上真实的展示出来,也是很有意义的艺术,对一代代中国孩子对历史文化的了解也是很重要的一种艺术途径,现在很多历史书都读起来枯燥无味,孩子更喜欢的就是通过看古装电视剧来了解一个真实的历史,古装电视剧可以成为人们了解历史寻找历史发现历史探索历史的新的艺术途径。 中国的古装剧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武侠剧。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主要是以武打动作为中心来安排剧情,塑造人物形象,组织视听语言的,侠义精神是其精神内核,武打动作是其表现形式。武侠剧大都改编自中国源远流长的武侠文学,从《史记》中的《游侠列传》到唐传奇和宋元话本中的侠士故事,再到明清成熟的长篇武侠小说如《水浒传》、《儿女英雄传》、《七侠五义》等,大侠的惩恶扬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劫富济贫等道德取向与变幻莫测的武功,为武侠剧提供了完备的精神内核和动作形式。当代的武侠剧,在高科技制作技术和影视特技的帮助下,将舞蹈、杂技、魔术等艺术形式和体操、单杠双杠、跳远、跳高、拳击、击剑等体育动作糅合进来形成视觉奇观,满足了观众对人体肢体无限可能性的期盼心理。武侠剧比较著名的有改编自平江不肖生的小说《近代侠义英雄传》的《霍元甲》;王度庐的《卧虎藏龙》;改编自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的《蜀山奇侠》和《新蜀山奇侠》;此外“黄飞鸿系列”、“新方世玉系列”、“南少林系列”都是在20世纪40年代的旧派小说中取得的重要资源。新派小说改编的有金庸小说改编系列如《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鹿鼎记》等,古龙小说改编的《楚留香传奇》、《绝代双骄》、《圆月弯刀》等,梁羽生的《四大名捕》等,卧龙生的《飞燕惊龙》等。根据漫画《风云》改编的《风云之雄霸天下》、《中华英雄》等,根据武侠游戏改编的有《仙剑奇侠传》、《剑侠奇缘》等。 历史剧。就是反映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电视剧。它的持续热播反映了人们渴望了解历史真实面貌,了解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心理。人们通过历史剧关照当下,渴望一些当下的社会问题能以史为鉴,在历史提供的经验和教训中获到某种解决的智慧或启迪。反映当下现实生活的电视剧能获得热议,就选材而言,总是和当下人们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也总是和借历史的陈酿和古董级的酒具,来浇当下人的人的块垒。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也总是把当代热点问题予以故事的讲述中。《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汉武大帝》等都在

电视剧艺术赏析

电视剧艺术赏析 1.《四世同堂》 中国电视连续剧,老舍代表作。无论是对剧本的理解,演员的阵容,风格的体现,思想的深刻,到包括主题歌在内,家喻户晓。小说的幽默为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许多没看过小说的人对台词也记得清清楚楚,像那几个被讽刺的人物,冠晓荷,大赤包,包括祁家老二。老二是靠家里生活的人。他对他大哥说:“大哥,你可得养着我,谁让你是我大哥呢?” 一个典型家中老二的口气。还有冠晓荷的无耻,他的闺女当了日本特务,他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以此来吓唬别人:“我们家招弟,那是大红大紫的特务。”深刻的台词,把一个人能无耻到什么程度写得入木三分。最后日本人把他活埋了,都推到坑里了还喊“皇军万岁!”这种汉奸真是死有余辜,不会得到人们的同情。老舍的幽默对不同的人是不同的,对于正直善良的人是温和的,对坏人采取的是夸张的漫画式的手法来戳穿他。 2.《围城》 中国电视连续剧,根据著名学者钱钟书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而成,导演黄蜀芹。是中国近20年来不可多得的电视剧佳作。原著是一部社会面广、历史感强、极富哲理性的作品。它通过一批知识分子在人生旅途中不断被围困的面貌、命运,展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丑恶、****的社会面貌,揭示了人物的纷争、孤独与摩擦。原著主题的深邃及艺术上的卓尔不群,给改编者带来了较大的困难。然而,电视剧却获得了意外的成功。在陈道明、英达、葛优等对人物的完美诠释下,把作品文字的幽默、机灵、感伤完全转为活生生的人物群像,城里城外,世事沉浮,令人不胜唏嘘。它继承了原著的艺术风格,将解剖与批判融于幽默之中,轻松地抒写平常人生,又贯注着对人生意味与生活真理的深刻洞察,心理描写非常深刻,精辟的比喻层出不穷。该剧是一部少见的高品位的艺术佳作和精品。 3.《红楼梦》 中国电视连续剧,王扶林导演。根据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改编。共36集。前29集基本忠实于曹雪芹原著,后7集不用高鹗续作,而是根据前80回的伏笔,结合多年红学研究成果,重新结构这个悲剧故事的结局。该剧是一个悲剧的世界——伟大的悲剧,历史的悲剧,时代的悲剧,人生的悲剧。演员们较好地表现了这部古典文学名著的思想内涵,生动地再现了封建贵族大家庭中充满矛盾的生活画卷。全剧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以及婚姻悲剧为主线,展现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和种种腐朽罪恶,同时歌颂了真善美和叛逆者朦胧的进步思想。在故事性、布景、人物表演、摄影、配乐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本片投资巨大,规模空前,人物众多。全剧生动地再现了封建贵族大家庭中充满矛盾的生活画卷。 4.《望长城》 中国电视纪录片,总导演刘效礼。它一改“教化与指导”的传统理念,走上了“客观与再现”的创造道路,从而确定了它在我国电视纪录片创作历史上里程碑的地位。《望长城》在电视

历史剧

以下都是我认为最贴近历史的,或者是对我影响挺大的,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讲历史的历史剧,第二类是老剧,包括老电影,老电视;第三类是曾经风行一时,但现在已经无人问津的电视。 第一类历史剧:归入此类的,都是指取材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剧目。在西方,属于这一剧种的作品,古已有之。黑格尔在运用这一名称时,把它界定为“向过去的时代取材”的作品,并把“维持历史的忠实”作为一条重要的创作原则。以真实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题材,经过作者艺术加工编写而成的戏剧作品历史剧的创作要对大量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在符合历史真实的基础上,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定于戏剧性的事件,并适当地运用想象、虚构给予丰富和历史剧补充,构成戏剧冲突,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 一.远古时代: ?伏羲女娲?,我看到的唯一反映远古历史的电视剧,没有虚无缥缈的神话色彩,有的只是远古人民朴实而纯朴的情操. 二.夏商周时代: ?封神榜?,历史与神话的结合,一部古文化的瑰宝,这一时期基本上没别的电视了,虽说封神榜充满了神话色彩,但却是目前唯一一部反映商周时期历史的电视剧。 三.春秋时代: 1.?东周列国春秋篇?,古朴而凝重的电视剧,真实地再现了春秋三百年来酷烈的历史,程英舍命救赵孤,孔夫子周游列国,勾践励志灭强吴.该剧由三国演义原班人马拍摄,真实性可见一斑.

2.?孙武?,一代兵家圣手孙武的传奇人生,同样由三国原班人马拍摄. 四.战国时代: 1.?东周列国战国篇?,与春秋篇相比,该剧少了一份对历史的执着,而多了一份男欢女爱的儿女情长,历史剧中加入男女感情戏之风即始于此剧,但比起现在那些所谓的"正史"电视剧,也强了不知多少倍,该剧片头片尾曲均取自?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歌声贯穿全剧,算是该剧的一大亮点. 2.?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讲述孙膑与庞涓斗臹斗勇的故事,以故事的形式再现三十六计中的奇谋妙法. 3.?兵家孙膑?一部比较老的电视,94年拍的,脱不了英雄美人的俗套. 4.?商鞅传奇?,反映一代改革家商鞅的一生,朱镕基总理看了都落泪的. 五.秦代 1.?秦始皇?,再现秦始皇横扫六合,一统华夏,开疆固土的历史,该剧有内地版,也有台湾版的,内地版真实性更强些 2.?西楚霸王?,讲述楚霸王的一生,也是由三国原班人马拍摄的 六.汉代【包括西汉和东汉】 1.?汉刘邦?,一代布衣天子开创万世基业,反映刘邦由一介布衣一步步成为大汉王朝九五至尊的历史. 2.?淮阴侯韩信?没看过,据说也不错,尤其是歌词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大家好!我是社会学的吴倩,今天是我代表我们小组为大家做这次的演讲。那我们这次汇报的主题是中国电视剧史的发展。 我将从一下三个方面展开我的汇报:发展历程、艺术特点、现状分析 首先要说的是它的发展历程 从1958到1965年是它的发展初期,在这阶段出现了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从内容上看,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大多侧重于政治思想教育。以题材论,大体可分为六类: 1.配合全党全国中心任务 2.歌颂新人新事新的生活 3.歌颂英雄人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4.少年儿童教育 5.国外题材 6.民间传说题材 第二阶段是1966—到1976年出现的停滞时期 这一阶段的电视剧有1967的样板戏《谈京剧革命》,同年也拍摄了一部黑白电视剧《考场上的反修斗争》。接着,在1975年录制播放了两部电视剧《公社党委书记的女儿》和《神圣的职责》这一时期的电视剧是在“四人帮”文化专制政策的影响下产生的,1976年5月中旬,北京电视台作出了“关于宣传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的一些安排,除了文艺节目“主要从正面树立典型,宣传高

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外,还提出了“一律不播”、“坏节目”的八条内容, 1、歪曲历史真实,专写错误路线的: 2、描写英雄人物却是犯错误的,歪曲英雄形象的。 3、描写战争恐怖,渲染苦难、宣传和平主义的。 4、专写中间人物的,丑化工农兵形象的。 5、美化阶级敌人,模糊阶级界线,调和阶级斗争的。 6、提倡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宣扬人性论和所谓“人情味”。 7、有关谈情说爱,宣扬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感情的。 8、传统剧目,包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和鬼戏,不管中国或外国的一律不播, 第三阶段是1978到80年代末的复苏时期,在这期间,出现了第一部彩色电视剧1978年5月《三家亲》,这也是电视单本剧时代的开始。1979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南斯拉夫电视剧《巧入敌后》成为了中国第一部译制剧。1980年,中央电视台相继播出了两部从美国引进的系列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和《加里森敢死队》1981年2月5日春节播出的9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是我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 1984年播出的电视剧《血疑》曾引发一场轩然大波,并且首次在电视剧中插播了企业广告。 在80年代末出现了大批让人印象深刻的电视剧。 大家应该对这段音乐很熟悉吧,这就是1987版被奉为经典的西

非历史化:20世纪90年代历史剧的艺术取向

非历史化:20世纪90年代历史剧的艺术取向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新历史主义思潮与大众文化的影响下,历史剧创作 出现了非历史化的艺术取向:或将复杂人性作为关注历史人物的切入视角,或以新历史主义态度重构、戏说历史。这种取向为剧作家借助历史评议现实提供了更大自由,但也因过分的主观与随意消解了历史剧本应具有的内在严肃性。 标签:历史剧;非历史化;戏说;艺术取向 对历史剧而言,20世纪90年代是剧作家的主体性获得极度自由表现的年代。虽然绝对客观的文学创作从来不存在,但作为取材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作品,较之于其他类型的剧作,历史剧历来具有相对的客观性、庄严性与可信性。历史化叙事一直是历史剧创作的基点。 郭沫若早就指出:“历史研究是‘实事求是’,史剧创作是‘失事求似’。”也就是说,即便不能恢复历史的原貌,历史剧至少也要“求似”,求得与曾经发生的历史相似。新中国成立后,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关于历史剧本质特征问题的讨论中,吴晗与李希凡的辩论代表了两种史剧观的分歧。吴晗认为,历史剧必须有历史根据,人物、事实都要有根据。李希凡则认为历史剧所要反映的是历史精神的本质真实。虽然前者更为强调历史剧必须受历史的约束,后者主张给艺术家以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但在尊重历史的客观性这一点上,二人的认识是一致的。这些就决定了新中国成立前27年乃至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历史剧单向发展的特征,剧作家或者在叙述历史时小心谨慎,或者在臧否人物时不敢放任。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历史剧创作却呈现出此前未曾有过的、鲜明的非历史化倾向。历史本身不再是史剧最为重要的元素,不但人性的丰富性、复杂性、矛盾性甚至丑陋性、劣根性成为剧作家审视历史人物的视角,而且新历史主义思潮还为他们提供了戏说或重构历史的精神依据。 新中国成立之后至新时期之初,在强化某种历史依据的历史化叙事下,历史剧中的历史人物性格多呈现出单向性,田汉的《关汉卿》,郭沫若的《武则天》、《蔡文姬》,朱祖贻与李恍合作的《甲午海战》,曹禺的《胆剑篇》,陈白尘的《大风歌》等剧作无不如此。无论关汉卿、武则天、蔡文姬、邓世昌、勾践、周勃、魏征、李世民等正面人物,还是阿合马、骆宾王、周近、方仁启、夫差、吕后、李渊、李建成、李元吉等反面角色,其思想性格基本都是遵循着一个方向发展,具有前后一致性。即便人物出现思想的犹豫、矛盾,也并不导致其性格的内在对立或分裂。因而,此期历史剧所表现的人性,往往是纯粹的,“善良”、“正直”、“坚定”、“狡诈”、“邪恶”、“阴险”等词语往往能够为人物定性。这种价值判断与审美取向影响了整个20世纪80年代的历史剧创作。即便孙德民与李树南合作的《懿贵妃》,黄志龙与次仁多吉、洛桑次仁合作的《松赞干布》等影响一时的剧作,除在文学艺术上的苦心经营外,在史剧观念与审美范式上也没有突破性的表现。至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宝尔夫的《渥巴锡汗》、周树山的《曹植》、温大勇与宝尔夫合作的《文天祥与忽必烈》、汪遵熹的《孙武》、霍达的《秦皇父子》等剧作,更是遵循既有艺术观念与规范的作品,直到1988年马中骏的《老

中国历史剧排行榜

中国历史剧排行榜 秦——宏大叙事的练兵场 秦朝可悲在只有三代帝王就寿终正寝,无法产生更多的故事。但即使这样,秦朝还是一个产生“大题材”的朝代。陈凯歌、张艺谋、周晓文分别用《刺秦》、《英雄》、《秦颂》表达自己的历史观和人性观,在那些恢宏的大场面和复杂而纠结的人物当中,展现的是母题式的终极关怀。 相比之下,电视剧唯一可以通俗利用的似乎就是吕不韦和嬴政的关系,所以张铁林、宁静主演的电视连续剧《吕不韦传奇》基本上成了爱情与江山的平衡。另一部历史正剧则有硬汉张丰毅主演的<秦始皇>秃显了秦始皇的那种一统天下的帝王霸气和儿女情长的百转千回. 至于电影《神话》和香港电视剧《寻秦记》,那基本上与秦朝无关,古天乐阴差阳错生了个儿子叫做项羽,观众不过是当搞笑片来看而已。 汉——文化输出的发源地 1997年,央视的电视剧《三国演义》全国收视率最高达到46.7%,这意味着一天之中,中国至少有4亿6千7百万人观看了这部电视剧。这是一个疯狂的数字,不仅仅代表着那个时代的娱乐特征,也代表着历史题材电视剧制作的最高水平。《三国演义》的情节编制、人物表演等迄今都没有遭受过指责,文白夹杂的对白到现在都还被誉为最贴切的处理手法,相比现在那些动辄被挑毛病的电视剧,它要优秀得多也幸运得多。 吴宇森的《赤壁》则是最近、最大的一部三国题材历史剧,他说:“《三国》这本书最能反映中国人的智慧,而《赤壁》是其中最精彩的一节”。周润发、梁朝伟、渡边谦等豪华阵容让这部戏还没开拍就新闻不断,最后出来的结果怎样,谁也不知道,但至少林志玲会是腿最长的一位小乔。 前不久的《昭君出塞》被质疑改编离奇,而2005年的开年大戏《汉武大帝》更是被挑出众多细节毛病,诸如后人典故前人用、司马迁留胡子等等。而<大汉天子>纯粹是以若干历史事件串联起来的汉代的青春偶像剧.最有趣的还是日本式化妆的问题,主创人员的解释是日本的服饰妆容是我国汉代流传过去的。电影《夜宴》同样也被人指责日本式美术设计,那是五代十国的背景。可能从此以后,我们的汉唐背景影视作品都会采用日本式化妆了。 唐——奢华美学的样本体 唐朝是奢华的朝代,似乎电视剧导演们也因此都在美学上下功夫了。这个时代背景的作品中,不再有让编剧们挠头的人物评价和历史观问题,倒是美术设计和化妆师煞费苦心。 1993年,刘威、林芳兵主演的《唐明皇》几乎就是爱情故事;1994年林祖贤版的<唐太宗李世民>不管在剧情服饰道具还是演员演技方面都很到位,而且也不回避唐太宗与其李建成的关系,也突出了李建成的才能这是至今很多电视都故意丑化李建成的形象而是特别超前的,2003年,唐国强主演的《大唐歌飞》再次演绎唐明皇,更加是个爱情故事。1995年的电视剧《武则天》轰动全国,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刘晓庆的化妆效果,化妆师毛戈平因此一举成名。2006年,刘晓庆在《日月临空》中再次演武则天,还是化妆的卖点最引人注目。而2006的《贞观长歌》它的立意则有所创新主要是秃现民族大融合与和平崛起的主题思想借以此片从一个侧面回击西方发达国家担心中国崛起回给世界带来灾难.从而表明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除此之外,似乎唯有《大明宫词》可以用台词和布景打出一片天地。对台词的唯美主义追求,被一些人认为是历史剧的一种新意,而又让另外一些人感到难以接受。 把“戏说”做到底,更会让很多人感到不满。电视剧《隋唐英雄传》中,罗成与秦叔宝成了情敌,唐太宗变成时尚美男,不仅评书艺术家田连元发出愤怒的声音,连普通观众也觉得有点扯淡。而〈至尊红颜〉则完全是批着唐朝服饰的青春偶像剧而且最基本的历史常识也

论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历史真实和艺术想象

论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历史真实和艺术想象 管理学院 201300271257 郁传玺 摘要:历史剧因其取材方面不同于一般影视剧的特殊性而往往引发争议,依违于历史与艺术之间的历史剧从本质上来讲是以历史为题材而生发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对历史进行艺术化讲述意味着允许虚构。历史剧面临的困扰不在于正说与戏说两种样式之间的比例是否失衡的问题,关键在于历史剧整体创作理念的厘清,正说、戏说各自承担起题中应有之义才是历史剧的出路之所在。 关键词:历史剧正说创作理念 历史剧是指取材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电视剧。顾名思义,历史剧所叙述的主要事件、描写的主要人物要求历史上有其人其事。这就意味着历史剧不等同于古装戏,历史剧是古装戏之一种,与一般古装戏不同的是它的讲述不可任意为之。而应以历史为取材来源。同时历史剧又是以剧为本体,这决定了历史剧不是严谨的教科书。而是一种艺术形式,是基于某种视角的对于历史某一片段的审视、渲染、发挥,应该凸显它的戏剧本色。 主流评论大致将历史剧分为正说、戏说当然“正说”从本质上来讲也是一种戏说,只是戏说的成分少一些。为了便于进一步的论述,在此我们作出界定,将取材于正史、追求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相统一的、以历史本身固有的矛盾作为剧作核心的历史剧归为正说,下面我们就历史正说剧进行分析。 历史正说剧应当做到技术性方法上讲究“大事实小事虚”:导向性方法上力求弘扬传统文化传递历史智慧。不妨以屡受好评的电视剧《汉武大帝》为例。 在处理史有记载的史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时,此剧遵循着“大事实”“小事虚”的原则,即首先大处谨尊历史。毋庸赘言,历史剧毕竟不同于一般的影视剧作,取材于历史就决定了不论是正说还是戏说,历史的顺序不能颠倒,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事件的面貌、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重要人物的大致面貌不能虚构,特定历史时期的环境气氛、时代精神等等也应力求真实可信,《汉武大帝》以《史记》、《汉书》为蓝本,力求再现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全景式地描绘汉代人民的生活风貌。此剧以恢弘的气势讲述了汉武帝刘彻自幼年至古稀纵横跌宕的人生,以浓墨重彩展示此间发生的七国之乱、儒道之争、汉匈和亲、李广卫青霍去病率领汉军征战漠北、张骞出使西域以及汉朝政治格局的整饬等影响国计民生的大事。同时,对细部多加雕琢。丰腴的细节是史剧的魅力之所在,唯有如此,历史剧才能塑造立体的人物形象,才能摆脱生硬地说教、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历史剧才能让一幅幅陈年的面颊绽放新鲜的笑容,赢得观众的认可。因此细节处理意义重大。在正说历史剧中,“真人(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假事”应该符合人物的原有面貌,以有助于进一步表现其性格、促进故事进展为原则。“假人假事”应当符合特定时期的历史氛围,具备历史的可能性,切不可随意编造。《汉武大帝》一剧在抓住“大事”这一脉络之后,创作者在“小事”上下足了功夫。以废刘荣立刘彻一事为例,对于这一事件。史书上记载身体欠佳的景帝

内地几部好看的历史剧介绍

1.汉武大帝。陈宝国焦晃归亚蕾主演。这不仅是汉武帝题材电视剧中最经典的,更是中国所有帝王戏中的上品。整部电视剧思路清晰,对于政治、历史、战争都做出了很好的诠释,完全可以视作一部教科书。尤其是汉武灭匈奴的那几集,把战争全过程以极为细腻的手法表现了出来,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政治事件,也都描述的很清晰,实在是难得的精品。 2.大秦帝国。侯勇王志飞主演。此剧是中国历史剧中的另类之作,全剧突出了“法治”二字。打个比方,法治观念好比一块吸铁石从桌上划过,所有历史事件便如同桌上的铁钉一般自动吸附上来,其表现手法独树一帜,观点明确,解析精辟,值得大力推荐。 3.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陈宝国黄志忠主演。是对大明朝历史的一次精美概括,片中充盈着官场智慧与人生哲理,对于嘉靖、海瑞、严嵩等历史名人的刻画都堪称深入独到。仔细研究过后,会对如何用人有一个完整的理解。 4.走向共和。孙淳马少骅主演。鸿篇巨制,荡气回肠。片中很多情节都是真实的历史再现,而且演员的相貌也与历史人物惊人相似,可以说是精品中的最精品 5.贞观之治。马跃主演。虽然李世民题材的历史剧众多,但是绝大多数都是糟粕,唯有这部《贞观之治》堪称精品,片中人物的表演都很真实,且忠于历史,极少虚构之处。该剧中很多演员也都是《走向共和》里的演员。 6.三国演义,唐国强鲍国安主演。精品之处无需赘言,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完全以文言文做台词的电视剧,片中对于兵法、政治、谋略、人物个性的诠释与刻画都可谓登峰造极,是空前绝后的极品。 7.汉刘邦。刘文治于小慧主演。全剧台词使用的是极为讲究的文言文,情节完全符合历史,多处展现刘邦这个草根出身的帝王的非凡御人智慧与厚黑功力,最难得的是,片中的音乐也都很优美,有安神宁心之效。 8.东周列国春秋篇,该剧中很多演员同时也参演了三国演义,担任主要角色。该剧特色鲜明,每一集的开头都以流动字幕加旁白的形

浅析中国艺术电影发展史

浅析中国艺术电影发展史 近日,艺术电影再次迎来了希望!由中国电影资料馆和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牵头,发起了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首批选定了100 个放映厅,为艺术电影提供展示机会,为艺术片观众创造便利观影条件。消息一出,业内人士纷纷表示支持,很多导演与影迷也对此叫好。其实早在几年前,贾樟柯等人就曾提及国内创立艺术影院的问题,文艺片在市场上的“悲情”境遇也引发普遍关注,如何为艺术片提供良好的放映渠道,成为业界普遍关心的话题。 然而,对于艺术电影放映联盟的出现,也有人提出质疑,100 个放映厅的建立,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艺术片“悲情一跪”的现状?长期以来缺乏广泛的观众基础,会不会让这个举措成为昙花一现的“实验艺术”?更重要的是,艺术电影放映联盟能否走得长远,还有一个决定性因素,就是片源问题。虽然不排除有人愿意去影院把经典艺术片再看一遍,但这类观众毕竟是少数。能够满足观众欣赏与社交欲望的,还是最新创作的艺术片。而国内每年生产的艺术片数量,似乎远远不能支撑起整个联盟放映需求的数字。如果没有大量的新片填充,联盟又该如何焕发活力? 1 塔尖儿上的艺术再“小众”也要扶植 据介绍,按照艺术电影放映联盟的规划,将来全国放映艺术片的银幕将会达到3000 块,如果运转状况比较理想,它为中国电影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推动一些在商业片上有成就的导演,也有勇气转向艺术片,体会一下拍艺术片也能赚钱的感觉。当然,最直接受益的还是艺术片创作群体,如果通过院线能够收回成本或者盈利,将会坚定一些创作者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的信心。曾经有官员问一位艺术家,为什么非要搞歌剧?这位艺术家回答说,一座城市为什么要建大剧院和音乐厅呢?因为这是城市文化生态建设的标志。歌剧是塔尖儿上的艺术,就算大多数人都喜欢流行音乐,我们依然要让歌剧活下去,而且活得光芒璀璨。因为他是“提纯”的艺术,不仅是一座城市乃至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更是改善一个地区的文化生态、滋养人心的重要窗口。经典艺术电影同歌剧、交响乐一样,属于塔尖儿上的艺术,位于文化金字塔的顶端,其受众有限、曲高和寡也是必然的现象。对此,确实需要国家给予更多的关注、扶植与推广。省社科院文学所副所长、研究员郭淑梅说,回溯新中国的电影历史,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电.影市场的主流还是主旋律电影,其中也包括一些有反思、有追求的艺术电影。比如《枯木迎春》《北大荒人》,以及后来的《黄土地》《红高粱》等。 当时的导演和编剧是很愿意创作艺术电影的,因为他们还肩负“文以载道”的责任,还信仰艺术的崇高精神,希望通过电影作品,引导人们走向真善美。但是电影市场放开以后,武打片的火爆,直至商业大片的长驱直入,让中国电影市场开始了商业化的市场运作。钱是挣到了,但由此带来的副作用是,艺术电影一下子变成小众电影,排片艰难、票房遇冷、成本难以回收,让文艺片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一道难题。特别是当下,商业电影的赚钱方式是一靠热门IP、二靠明星阵容、三靠话题炒作,全面遵循“粉丝经济”的规律和逻辑。而国产文艺片鲜有投资、捉襟见肘的窘境,在这种商业模式中更加生存艰难。所以才有了不久前,导演吴天明的遗作《百鸟朝凤》,因为制片人的悲情一跪,票房从几百万元猛增到八千多万元的现象。乃至于有人质疑,文艺电影一定要争取大众的同情才能活下去么?对此,郭淑梅认为,国家对作为高雅艺术的艺术电影有大力扶植与推广的责任。她说,不是有了艺术电影联盟,有了一百个放映厅就万事大吉了,国家还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电视剧初步发展阶段(1985-1989) 一、电视剧发展的内外部原因: 1、四级办 2、影视关系 3、社会需求与广告业发展 4、境外电视剧的促动 二、主要作品: 1、《四世同堂》(1985,北京电视台,编剧:林汝为、李翔、牛星丽,导演:梁世龙) A、爱国主义 B、人性论 C、生活化与通俗性 D、艺术创新 2、《新星》(1985、李新编导,王子庆摄像) A、改革题材的重要作品 B、李向南的争议 3、《红楼梦》(1986, 36集、中央电视台,导演:王扶林) A、长篇巨制 B、古典文学复苏 C、忠实原著问题的讨论 4、《努尔哈赤》(1986年,16集,中央台、沈阳市文联、中新社,编剧:俞智先、高援、刘恩铭,导演:陈家林)3 5、《雪野》(1986,7集,辽宁电视台,编剧:王宗汉,总导演:齐兴家,) A、婚姻主题(一个女人与五个男人的故事) B、人性、社会、时代的冲突 C、地方特色 6、《凯旋在子夜》(1986,11集,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导演:尤小刚,编剧与原著:韩静霆,)与《高山下的花环》(1983、3集、山东电视台,原著:李存葆,编剧:李德顺、

于景,导演:滕敬德、席与明)

A 战争与知青题材——人性与社会的抗争 B 民间与精英的反思 C 青春何去何从 改革题材:新星、师魂 农村题材:雪野、篱笆女人与狗 通俗剧:甄三、便衣警察、啼笑因缘、乌龙山剿匪记 纪实电视剧:神圣忧思录、百年忧患、长江第一漂末代皇帝、 站在新的起点上——九十年代的电视剧 一、新的背景与面貌 二、电视业的新发展与媒介性质的回归 三、建立在历史的废墟之上 世纪之交的中国电视剧和社会思潮 绪论 一、内蕴丰厚的中国电视风景线 二、中国电视剧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三、电视剧与拟态环境 第一章喧闹的中国电视航船和电视剧坐标 第一节喧闹之中的中国电视文艺一、当今中国社会与电视镜像 二、电视剧的基本特性 三、世纪之交时间断线的提出与意义

比较接近历史真实的历史剧

比较接近历史真实的历史剧 大家知道哪些历史剧是比较接近事情的真相的吗?关于比较接近历史真实的历史剧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比较接近历史真实的历史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比较接近历史真实的历史剧之简介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夏商周以来,朝代更替不断,每个朝代都有其独有的历史文化。所以历史剧在中国尤为受欢迎,每年都会涌现不少规模宏大制作精良的作品。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最经典的十大历史剧,排名不分先后,按照朝代来。 比较接近历史真实的历史剧之排行 1.《大秦帝国》 侯勇王志飞主演。此剧是中国历史剧中的另类之作,全剧突出了“法治”二字。打个比方,法治观念好比一块吸铁石从桌上划过,所有历史事件便如同桌上的铁钉一般自动吸附上来,其表现手法独树一帜,观点明确,解析精辟,值得大力推荐。 2、《秦始皇》 32集大型电视连续剧《秦始皇》,当年投资额高达3000万元,也是首次全景式展示秦始皇一生的电视剧。剧中知名人物多达200个,一些宏大场面更是动用了5万多名群众演员。该剧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动用千军万马的战争场面上,下了很大功夫,甚至没用特技,

全部此外,该剧还着力表现了六国佳丽的情感史和战国枭雄的智谋史。 3.《汉武大帝》 陈宝国焦晃归亚蕾主演。这不仅是汉武帝题材电视剧中最经典的,更是中国所有帝王戏中的上品。整部电视剧思路清晰,对于政治、历史、战争都做出了很好的诠释,完全可以视作一部教科书。尤其是汉武灭匈奴的那几集,把战争全过程以极为细腻的手法表现了出来,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政治事件,也都描述的很清晰,实在是难得的精品。 4.《三国演义》 唐国强鲍国安主演。精品之处无需赘言,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完全以文言文做台词的电视剧,片中对于兵法、政治、谋略、人物个性的诠释与刻画都可谓登峰造极,是空前绝后的极品。5.《贞观之治》马跃主演。虽然李世民题材的历史剧众多,但是绝大多数都是糟粕,唯有这部《贞观之治》堪称精品,片中人物的表演都很真实,且忠于历史,极少虚构之处。该剧中很多演员也都是《走向共和》里的演员。 6.《武则天》 刘晓庆版 唐朝贞观十五年秋夜,武媚娘第一次受唐太宗\宠幸\.天真浪漫的女孩一夜之间变成女人,从此饱尝了宫廷生活的无情和残酷,几次死里逃生.唐太宗(鲍国安饰)死后,武媚娘被打入感业寺被迫出家为尼,受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