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丽校园建设方案

美丽校园建设方案

铭传乡中心学校“美丽校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018年——2020年)

为贯彻落实县政办秘【2017】128号文件精神,巩固新优质学校创建成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办学品质,办乡亲们满意的学校,遵照县教体局要求,经研究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提升学校发展品位、促进学生快乐成长、构建师生幸福家园为主旨,深入推进学校标准化管理,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建设高品质、特色化的乡村学校。

二、工作目标

从2018年至2020年,着力开展“美丽环境、美丽课堂、美丽班级、美丽教师、美丽学生、美丽家长”建设工程,用3年时间,将全乡小学、幼儿园基本建成“环境优美、品质良好、师生幸福、特色鲜明、群众满意”的美丽校园。

三、主要任务

(一)建设“美丽环境”

1、谋划学校优质发展三年规划。中心校与村小捆绑式同步发展,完成聚星小学、井王小学旧校舍改造、外墙立面改造、校园环境改造工程,在校园内新建景观,绿化升级。校本部实施广场改造、外立

面改造、道路“白加黑”改造、小景观建设。

2、制定学校物理空间、虚拟空间管理标准,增强环境育人功能。按照“赏心悦目、陶冶情操”的总体要求,细化学校户外环境、教室、办公室、功能室、餐厅、走廊、广播室、网站、厕所等场所的环境布置与管理要求,使每一处、每个空间都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载体,都能起到育人的作用。

3、培植主题鲜明的学校文化。因校制宜,培育和升华学校师生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聚星小学要发掘肥西书院文化,建好肥西书院展馆,设立遍布校园的图书角,建设书香校园。井王小学要发扬勤学文化,引导全体师生自立自强,向上向善,建设励志校园。校本部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托价值观体验馆,开发课程,建设幸福校园。

(二)建设“美丽课堂”

1、建设“以生为本、教学相长”的高效课堂,坚持功力课堂、活力课堂、魅力课堂“三力”并举。

开展集体备课、团队磨课、同课异构、领导巡课、推门听课、学生评教和校本培训、专题研讨、外出观摩研讨、校内公开课、校际公开课、教学开放周等活动,夯牢功力基石。

装备机器人教室、小学科学数字化教室、智慧课堂,组织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信息化应用大赛、课例、微课评选、信息化应用教学大练兵等活动,让有限课堂与无限网络信息实现互联互通,丰富教育技术素养。

2、加强学科学法指导的研究。课程给了学生成长的养分,课堂给了学生成长的时空,要让学生在成长的经历和体验中获得经验和方法,必须加强学科学法指导的研究。

语文学科做到“经典天天读、毛笔字天天写、读书天天记”,开展学生书法展、学生读书笔记评选活动。扩大学生阅读量,教会学生常用的读书笔记方法,即:圈点式读书笔记,摘要式读书笔记、评注式读书笔记、心得式读书笔记、卡片式读书笔记和剪报式读书笔记。

数学学科从学会“听”(听课)、能“读”(读懂题意)、多“说”(说说解题思路)、善“记”(记住公式、数量关系)和勤“思”这五个方面入手,形成数学有效学习方法。

英语学科抓住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训练,通过“听读”结合,有效链接;“读说”结合,有效互动;“读写”结合,有效相长。

科学学科在学生生疑、质疑、释疑、答疑上做文章,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探究欲望,指导孩子开展自主学习。

3、加强基于学科的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研究

课程,是学生成长的核心供给力。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开展学科特色课程、兴趣爱好课程、实践体验课程、节日文化课程和仪式典礼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学科特色课程是指国家规定的基础型课程和教师根据基础型课程的设计,自主开发的适合学生需求的微型课程,形成了(1+x)的课程模式。“1”指的是一门基础型课程,“X”指的是若干课时的微型课程。每位教师基于学科特点和自己的教学主张开发了系列“X”课

程,形成各学科的校本课程群。如语文学科的蒙学经典诵读,毛笔字练习,成语小故事等。

组建学生社团。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特长发展提供平台。制定优秀社团评比办法,每学期开展一次社团评比、社团展示活动。

高度重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充分挖掘地方课程资源,开发“铭传学”乡土课程,通过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学习,激发学生从小热爱家乡、长大建设家乡的热情和志向。

(三)建设“美丽班级”

1、建立班级自主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基于学生自主管理、自我管理的班级制度,营造班级民主管理氛围。建立班级岗位责任制和岗位轮换制,切实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引导学生通过民主选举、共同参与的方式,形成人人参与管理、人人接受管理的班级模式,让学生在参与班级自主管理中学会沟通合作。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全员关怀机制,创新活动形式与载体,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归属感,形成与学校文化及办学理念相协调,富有教育性、制约性、激励性的班级文化。引导学生共同确立班风、班级格言,自主设计班徽,制作班级网页;组织开展优秀班风、班徽、班级网页评选活动,营造学生之间、班级之间和而不同、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3、建立班级评价机制。完善文明班级考核评价制度,设立文明班级流动小红旗,做到“日有考评、周有小结、月有奖励”,激励学

生增强班级荣誉感。依据《肥西县美丽班级评选标准》,开展美丽班级、美丽班主任评选,多方式展示美丽班级、美丽班主任的风采。(四)培养“美丽教师”

1、提升师德修养。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把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学术规范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教师日常管理和考核奖惩的全过程;加强师德师风的正面引导,通过师德宣誓、师德承诺、师德大讨论等多种形式,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完善师德考评制度,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对违反师德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制。通过行之有效的举措,不断优化教师厚德清正、恪尽职守、敬业爱生的师表形象。

2、促进专业发展。实施教师全员培训、教育干部培训、班主任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整体提升全体教师的素质能力。实施名师培育工程,设立校级名师工作室,对接县级“三名工作室”,充分发挥名特优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一大批教师钻研业务。

3、提升教师幸福指数。开展“六星”教师评选表彰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获得感、认同感和荣誉感。

(五)培育“美丽学生”

1、提高道德品质。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以基本道德规范和公民意识为基础,以爱国主义为重点,精心组织体验式德育实践活动,切实加强养成教育、安全教育、生命教育、诚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着力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建立德育导师制度,成立以班主任为骨干、以任课

教师为成员的导师组,在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关心留守儿童、单亲儿童、特困儿童,做好教育扶贫工作。

2、增强综合素质。牢固确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高标准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力争95%以上的学生达到合格标准。积极搭建学生个性发展、素质拓展的平台,举办好科技节、艺术节、社团文化节、读书节等活动,关心每一个学生,促进生动活泼发展。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组织开展优秀社团评选和展示活动,注重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兴趣与特长,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各级各类创新活动,促进社团活动课程化、多元化。

3、完善学生评价机制。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注重学生过程性评价,全面实施综合素质电子评价系统。推行学生多维度评价,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开展美丽学生评选,积极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六)成就“美丽家长”

1、构建和谐家校关系。各小学、幼儿园都要建立家长委员会,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开设家长学校、家长课堂,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树立和谐家庭的榜样。开展家长义工、家长志愿者等服务活动。积极创建家教名校。

2、构筑家校合作平台。建立学校微信公众平台,丰富家校联动

方式,通过现代化信息手段建立双向沟通机制。落实校长接待日制度,设立意见箱,开展问卷调查等,了解和听取家长意见与建议。

3、创建学习型家庭。组织开展学习型家庭、书香家庭评选活动,倡导家长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生活追求,确立终身学习理念,鼓励家长做出表率,带动子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努力形成人人追求知识、家家书香四溢的社会氛围。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经研究成立“美丽校园”建设领导组,其成员如下:

组长:汤道坦

成员:孙义兵任安吴万江胡卫东汤会丰解超

设立六个项目管理组,具体分工如下:

美丽环境:汤道坦胡卫东沈克能

美丽课堂:孙义兵吴万江夏本琴

美丽班级:任安汪梦醒李俊

美丽教师:汤道坦汤会丰解超

美丽学生:孙义兵汪梦醒李俊

美丽家长任安吴万江夏本琴

(二)征求意见,制定方案。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讨论“美丽校园”创建的目标、具体要求,提高对创建意义的认识。广泛征求多方面意见和建议,分析创建的优势与劣势,制定创建方案,细化分项目创建内容及实施细则。

(三)加强督查,及时总结。中心校将加强各部门承担的创建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查,确保创建活动按计划有效推进。每月召开一次领导组会议,对创建工作进行阶段总结,研究安排下一阶段工作。

(四)完善制度,加强保障。学校将不断完善环境管理、学科建设、质量评价、家校联系、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制度,为创建美丽校园提供制度保障。

铭传乡中心学校

2018年3月26日

附件:铭传乡中心学校“美丽校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任务清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