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岛市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

青岛市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

青岛市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
青岛市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

青岛市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

(完整版)初三化学公开课《常见的酸和碱》评课稿

初三化学公开课《常见的酸和碱》评课稿 一、级别:班级化学公开课 二、课题《常见的酸和碱》 三、授课人:杨巧雅 四、授课时间:20XX年3月27日 五、听课教师人数:1人 六、评课人: 杨巧雅老师这一节课的课题是“常见的酸和碱”,主要内容为“生活中的酸和碱”和“酸碱指示剂”。在简短而又精炼的导入之后,老师用特殊的方式处理了以上两个内容,即老师先给学生讲了生活常见物质哪些是碱性的哪些是酸性的,然后通过让学生回忆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的实验,然后对学生进行提问,接着老师又进行了石蕊和酚酞试液在不同颜色变化的实验,让同学们自己总结,然后进行精讲点拨。最后老师给出大约10分钟的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杨巧雅老师今天就从全方位展示了一节新课程下较成功的公开课。一、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 首先,这节课条理性强,教态自然,情绪饱满,节奏准确,语速适中,讲解透彻,讲课从容不迫,富于启发性。杨巧雅老师设计了许多小的问题,引领着学生亦步亦趋的紧跟老师的思路,因此学生思路非常顺畅,接受情况良好,基本上没有什么障碍,真正做到了小坡度密台阶。二是授课过程思路清晰明了,富于逻辑性。每讲解一个知识点,都是

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然后精讲点拨。因此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感知教材,有充足的时间思考问题,所以学生发言积极,参与度很高,课堂气氛很活跃。 三是教师能熟练运用多媒体等教具,实验操作成功熟练,实验现象明显,极大地引起了学生对于学习化学的兴趣。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概括能力还不是很强,教师对教材进行了处理,增加了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预测、观察、对比、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二、从教学目标和设计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现在的教学目标体系是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组成,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如何正确理解这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了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如何正确地评价课堂教学的关键了。 杨巧雅老师就准确地把握了这点。通过生活常见的酸和碱引入,然后在教学设计上紧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感受到的问题展开,通过现实联系现有知识,使学生更全身心地投入了新课的各个环节中。 此后的教学过程中,他也不断地体现着“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个想法。组织学生自行预习新课内容,做到有的放矢;通过视频播放和生活的经验,并创设了几个不同的实验情境,学生一边兴致勃勃地预测实验结果,一边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教师一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一边有序地做着实验。随着实验的进行,引导学生思索并归纳有关知识,培养了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认识事物的习惯。

初中化学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初中化学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化学肥料是指用化学方法制造或者开采矿石,经过加工制成的肥料。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三化学肥料知识点和例题解析,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常见化肥的种类来说,可以联系着物质的元素组成中所含有的氮元素(或磷元素、或钾元素),来理解和识记.并且,要注意如果同时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才是复合肥(它属于纯净物). 2.对于常见化肥的作用,可以采用“氮浓绿,余两抗”这样的口诀来识记.其中,“氮浓绿”是指氮肥能使植物生长茂盛、叶色浓绿;“余两抗”是指余下的磷肥和钾肥两种化肥的作用为“两抗[磷肥是抗寒和抗旱(不过,它还有促进早熟、籽粒增多和籽粒饱满的作用),而钾肥是抗病虫害和抗倒伏]”.

3.所谓铵态氮肥的特性(即铵盐的化学性质),是指它能够与碱反应释放出氨气(降低了肥效),所以在使用它时,一定要注意不要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4.对于复合肥的判断,要注意两点:(1)它是纯净物,(2)它的元素组成中必须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马上点标题下蓝字'初中化学'关注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化肥的简易鉴别其中,最常用的氮肥的区分方法如图所示: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化肥的简易鉴别,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对化肥(或物质)进行鉴别时,一般是先物理方法上着想,然后再考虑化学方法. 2.对于氮肥的区分来说,一般都是根据铵态氮肥的特性(或铵根离子的检验、铵态氮肥的检验、铵盐的化学性质)来进行.所谓铵态氮肥的特性,是指它能够与碱反应释放出氨气(易挥发,有刺激性的气味,能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例1草木灰是一种农家肥料,其有效成分是K2CO3,它属

初中化学总复习公开课教案

初中化学总复习公开课教案 第一部分物质构成的奥秘 主题一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初三年一班 授课时间:20XX年3月1日上午第3节 一、教学目的: 考点精解 1、认识物质的三态(气态、液态和固态)相互转化。物质的三态转化是组成物质的微粒的聚集状态的变化,即微粒间距离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并能用生活实际事例或实验加以证明。 2、了解物质的基本分类。物质可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1)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简单混合而成的物质。 (2)纯净物:只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3)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按性质可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同一种元素可能组成几种单质,如氧气(O2)和臭氧(O3),金刚石和石墨、C60、C70,红磷和白磷。 (4)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般按是否含碳元素可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 (5)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要了解氧化物和含氧化合物两个概念的异同)。按组成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3、通过活动与探究,认识各种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并能用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证明。构成物质的微粒相同,物质的化学性质也就相同;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物质的化学性质也就不同。理解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的原理。 二、教学设计: (一)、考点精析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2、物质的简单分类:金属单质 物混合物单质非金属单质 物质种类稀有气体 纯净物金属氧化物 氧化物非金属碱性氧化物质 酸其他氧化物 化合物 碱 无机物有机物盐

(二)、随堂练习: 1.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研制新型的高能催化剂 B.设计开发新的电脑程序 C.生产无毒高效的新农药 D.制造符合环保的新材料 2.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石灰浆变硬 C.冰受热熔化D.用木炭消除冰箱中的异味3.人们常用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铝合金门窗B.新鲜牛奶C.医用酒精D.体温计中的水银4.“民以食为天”,在这些可食用的物质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食盐B.酒精C.淀粉D.葡萄糖 5.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与俗名、名称或分类完全相符的是 A.CO2冰二氧化碳B.NH3·H2O 氨气碱 C.CaO 消石灰氧化钙D.NaOH 烧碱氢氧化钠 6.现有K、H、C、O四种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1)金属氧化物(2)非金属氧化物(3)酸 (4)碱(5)盐(6)有机物 现实验需用磷酸(H3PO4),能从下列橱柜中找到的是() A.橱柜甲 B.橱柜乙 C.橱柜丙 D.橱柜丁 (三)、作业: 完成《复习指南》中的“主题演练”。 (四)检查学生作答情况,及时进行辅导。 (五)教学反思: 附:板书设计: 主题一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2、物质的简单分类:金属单质 物混合物单质非金属单质 物质种类稀有气体 纯净物金属氧化物 氧化物非金属碱性氧化物 酸其他氧化物 质 化合物 碱 无机物有机物盐

学化学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的总结精选多篇

学化学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的总结(精选多篇) 第一篇:学化学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的总结 23-25日,全国和省中学化学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在金华市第一中学开展,共有来自全省各地区的12所中学教师代表参加优质课比赛。湖州市各个中学都有教师代表参加了听课,下面我把本次活动记录总结如下: 1、情况简介 在优质课评比活动之前,大会请来了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祖浩教授,做了一个关于“高中化学课程改革重点及实施中的问题探讨”专题报告,他就21世纪高中课程改革中的重点、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本次活动共分两个小组同时进行,我于24日下午和25日上午共听了第一组的6堂课,内容是有关“氯气”两堂课、“电解”一堂课、“乙炔”三堂课,由于两个小组是同时上课的,另外小组的课没听,内容也是上述三个。 2、活动收获 通过听取王教授的报告,获得了很多的信息,比如,在目前的化学学科论文中,存在着关于“课堂教学”的内容过多,而有关“定量数据处理”和“通过实验来探究”等方面的文章却相对较少,对于指导化学课程的论文写作很有指导意义。另外,王教授还提出了一个观点,就是说在现在的中学化学教学中,化学老师经常引用一些化学药品的中毒

事件,造成学生对化学的情感是不积极向上的,提到化学就想到中毒或爆炸,他提出应该培养学生对化学的积极情感,化学有很多正面的例子和生活实例。 另外,来自全省的优秀青年教师所上的优质课也给人很大的启发,在课堂组织和调动上,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尤其是在这次活动中获得一等奖的宁波二中范彬彬老师,她的课堂组织受到老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她把化学反应和学生游戏联系在一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掌握了化学知识。 3、启发和反思 听了王教授的报告,在我了解了新课程改革情况介绍以后,我充分的认识到老师要让学生学会欣赏和感受化学,首先老师自己要学会,以往通过化学污染或中毒事件来进行化学引课的做法要有及时改正,并注意和新课程改革的衔接。 对比自己的课堂教学和所观摩的省优质课,我觉得自己要反思的实在太多,包括课堂的任何细节问题,都要精心设计。 第二篇:优质课评比活动总结 前旗六中优质课评比活动总结 为了深化课堂教学行为,我校开展了优质课评比活动,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全校教师的积极准备和密切配合下,本次活动圆满结束并在全校的教学及教改上起到了推动作用。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全体教师参与积极。 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学校对这项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成立

元素 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元素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此前学生把元素当成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现在他们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就应该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元素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概念是教学难点,因为它比较抽象,而且对于“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在没有同位素知识准备时,学生难以理解。理解元素概念的困难还在于在实际使用中容易跟原子概念混淆。学生不明白在分析物质宏观组成时要用“元素”,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时要用“原子”。这是学生初学化学时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知识的积累,他们是会豁然开朗的。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也是教学重点。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学生在学本单元内容之前,并没学过多少元素,因此难以理解元素周期律。本课题编写“元素周期表简介”,目的在于让学生比较早地学会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他们可以从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名称、符号、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等信息,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提供方便。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利用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元素知识的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含量,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与人相处。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物质所含元素含量的确定,养成更加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好习惯。

初三化学公开课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

微观:分子的种类变 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板书)二、应用 1、是非判断题(出示小黑板) 例:32克硫和50克氧气反应生成了82克二氧化硫。 思路:因为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硫中氧、硫元素均来自硫单质和氧单质,则二氧化硫中S:O=1:1,即为参加反应的硫和氧气的质量比。所以32克硫和50克氧气反应,剩余50克-32克=18克氧气,生成二氧化硫质 量为32克+32克=64克 (强调)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应为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 2、自然现象解释 例:铁钉生锈质量增加、煤球燃烧后质量减轻。 (说明) 铁钉生锈主要是铁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铁锈,增加的是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煤的主要成分是碳(同时有少量的硫和不能燃烧的杂质),煤燃烧主要是其中的碳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逸入大气中,剩下煤灰的质量肯定小于煤的质量。减轻的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具体回答问题可分三步:第一步写出反应表达式,第二根据定律指出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质量总和,第三指明增加或减少的原因。 3、判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例:已知A+B=C+D的反应中,A物质18克与若干克B物质 反应,生成了13克C和20克D,则参加反应的B物质质量为多少克? 解题思路:因为反应物为A、B,生成物为CD所以依照质量守恒定律:m(A)+m(B)=m(C)+m(D),即18+m(B)=13+20 所以m(B)=15克 D、巩固练习(若时间紧可作为作业题) 1、2克氢气与8克氧气反应生成9克水,这句话是否正确? 2、将12.25克氯酸钾和若干克二氧化锰混合加热生成了4.8克氧气,称得固体剩余物质量为10克,则生成物氯化钾 的质量为多少?二氧化锰的质量为多少? 3、将a克氯酸钾和b克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c克氯化钾,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多少克? 4、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石蜡中一定含有元素和元素。 5、在化学反应2X2+3Y2=2R中,若用X、Y表示R物质化学式,正确的是( ) A、XY2 B、XY3 C、X2Y3 D 、X3Y2 E、本节小结 今天,我们围绕质量守恒定律,学习了相关的知识,下节课我们将运用这些知识学习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F、作业布置 课本70页第1、2题 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引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从不同角度认识定律,培养学生求异发散的思维能力。 巩固加深对定律的理解。

(完整版)初三化学化学肥料知识点+练习题【精】

化学肥料 知识点一化学肥料 分类:氮肥(如NH4NO3)、磷肥[如Ca3(PO4) 2]、钾肥(如KCl)、复合肥 1.化肥利:调高农作物产量 弊:使土壤酸化等 2.常见的肥料、主要作用及性质 2. (1)铵态氮肥的检验 将样品与碱研磨或共热,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 (2)铵态氮肥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A.铵盐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因此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混用,以防肥效降低。

B.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施用后应立即盖土或灌溉,防止暴晒 C.硝酸铵受热易分解,在高温或猛烈撞击时易爆炸,故结块时不要用铁锤砸碎 D.长期使用硫酸铵,会使土壤酸性增强,使土壤板结硬化,故不易长期大量施用 练习一:化学肥料 1.(2015上海)属于氮肥的是() A.K2CO3 B.Na2SO4 C.NH4HCO3 D. Ca( H2PO4)2 2.(2015 重庆)农作物生长需要含较多氮、磷、钾元素的化肥,下列化肥属于含磷复合肥料的是() A.NH4NO3 B. Ca( H2PO4)2 C.( NH4)2HPO4 D.KNO3 3.(2015湖南郴州)下列肥料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NH4NO3 B.KNO3 C. KCl D.Ca( H2PO4)2 4.(2015湖北襄阳)生活之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硫酸铵[ (NH4)2SO4]属于复合肥 C.用天然气替代煤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 D.生活中的垃圾应分类回收 5.(2015 江苏苏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中和提小电子 B.生活中常接触到的“高钙牛奶”“碘盐”中的“钙”“碘”指的是离子 C.通常把pH<7 的降水称为酸雨 D.氯化铵可以与草木灰(含碳酸钾)混合施用 6.(2014甘肃兰州,4,1分)氮肥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提高植物蛋白质的含量。下列化肥中属于氮肥的是() A. CO( NH2 )2 B.Ca3( PO4)2 C.NH4H2PO4 D.K2SO4 7.(2014 湖南郴州)生产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为增强农作物的抗寒抗早能力,施用磷肥 B.为了健康,大量服用维生素 C.用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 D.用熟石灰处理酸性废水 8.(2012,北京)草木灰是一种农家肥料,其有效成分是K2CO3,它属于() A.钾肥 B.磷肥 C.氮肥 D.复合肥

初三化学优质课教案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详案) 备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知道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仪器装置、收集方法、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初步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2、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及表达能力。 过程方法 1、学习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反应的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2、通过实验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3、通过实验的实际操作,增强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难点】通过学习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与操作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讨论归纳,科学实验探究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引言】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相关知识,那么实验室用哪些药品可以制取氧气呢(用氯酸钾或过氧化氢或高锰酸钾),今天就由老师带领大家继续探究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检验氧气的性质。 【板书】实验活动1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投影:学习目标) 【提问】同学们看老师桌面上高锰酸钾这一种药品,请大家观察其状态及颜色,直接加热它能否得到氧气呢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上来实验,我们用事实来说话。(请一位同学手持试管夹,把一匙的高锰酸钾放进试管内,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再把带火星的木条放进试管内)。同学们观察,木条复燃了,说明加热高锰酸钾可以制取氧气。(投影出示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应原理) 【提问】刚才我们制取到了氧气,如果要把制得的氧气收集起来还需要什么(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请同学们观察并回答,投影上的这套装置中仪器的名称 【提问】上述收集气体用什么方法(排水集气法)为什么可以用它来收集氧气(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讲解】选择好了药品及装置,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 45-P 46 ,讨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学生看书思考、讨论,教师准备演示) 【教师活动】点击投影出示七个步骤(学生齐读“查、装、定、点、收、离、熄) 【提问并演示】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个别答)(因时间原因装置气密性已经在课前检查过,此处略)如何组装仪器(从下到上,从左到右)如何装入固体药品注意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注意试管口还要放什么给药品加热前得先干嘛呢(预热)排水法收集什么时候知道集满满了的氧气正放还是倒放 【教师活动】收集好两瓶气体了,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请同学们先听好接下来的实验注意事项。我们要接着做的是氧气的性质的检验,先用坩埚钳夹持一小块木炭,在空气中烧得红热,再慢慢放入集气瓶中,注意不能把玻璃片全部拿开,完了再往里面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现象;另一个实验是先把铁丝盘成螺旋状,在下面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6.3二氧化碳的性质-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是继学习了空气、氧气、碳单质的知识之后的又一种物质,本节课的内容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它对于“如何学习有关元素及化合物知识”起到一个很好的巩固作用,同时为后面学习“燃料”、“酸碱盐”等知识作好准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简单了解自然界中碳的循环,知道温室效应的概念。 2.过程和方法:通过分组实验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理解温室效应的利与弊,树立“关注社会,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认识二氧化碳性质,形成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思想。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化学反应原理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根据最近发展区,我对学生做出了以下分析: (1)知识状况: 对如何学习物质的性质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2)能力状况: 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 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3)心理状况: 思维活跃、探究欲强,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心。 三、教法和学法 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法和学法。 教法:情境引入法、问题教学法、实验演示法、科学探究法; 学法:分组实验法、分析归纳法、讨论法。

初三化学公开课常见气体的制备与净化学案教学内容

专题复习之 常见气体的制取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借助思维导图,复习巩固实验题目有关知识点; 2、通过对实验设计方案复习,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技巧; 3、通过迁移训练,掌握知识的运用技巧。 【学习重点】 复习化学实验知识 活动一知识回顾重构记忆1、写出以下常见仪器的名称: 2、实验室制备O2、CO2、H2的化学方程式: 3、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

A B C D E F G ①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A 或B); ②D装置如何检查装置气密性 ; ③E和F装置相对D装置的优点; ④G装置的特点。 4、净化: 5、收集装置的选择: 气体药品发生装置类 型 收集方法验证方法验满方法O2K2MnO4 固固加热型 固液不加热 型 CO2 H2 6、尾气处理 棉花

活动二实战演练攻克考点 例1: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一些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和有关性质的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常见仪器的名称: ①;②。 (2)实验室KMnO4制取O2: ①甲同学要用KMnO4固体来制取O2,应选用上图中的装置(填编号);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当出现现象时证明O2已收集满; ④能用该装置中方法收集O2的原因; ⑤O2收集满后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 A.先将导管移出集气瓶口B.先熄灭酒精灯 (3)实验室稀盐酸制取CO2: ①乙同学用B装置稀盐酸制取CO2,并验证其性质,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用稀硫酸替代稀盐酸制取CO2的原因; ③若要验证生成的气体是CO2,则烧杯中应加入,化学方程式为; ④若要验证CO2是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则烧杯中应加入,化学方程式为 ; ⑤若用D装置代替B装置中制取装置,优点是。若用E装置代替B装置中制取装置,优点是; (4)气体性质研究: ①丙同学想用C装置制取一瓶无色无味的气体,推测该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 ②用最简单的方法证明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下列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的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验气:用图1检验CO中是否含有CO2,瓶中应盛,气体从端进入;(2)洗气:用图1除去O2中的水蒸气,瓶中应盛,气体从端进入;(3)用图1集气: 排水法收集O2时,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进入; 排水法收集H2时,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进入; 排空气法收集O2时,气体从端进入; 排空气法收集H2时,气体从端进入; (4)要用图1测量气体体积,还需要用到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_,测量时瓶内先装满水,图1 图2

初中化学优质课《空气》教学实录及评价.docx

初中化学优质课《空气》教学实录及评 价 1.通过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体验探究的乐趣。 2.运用生活实例,了解空气的组成。 3.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 教学重点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学习方法 探究式学习 教学过程及点评 教学过程 点评

师:先请大家做一个深呼吸,今天的研究课题便是我们吸人的气体──空气。空气无色无味,不易觉察,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 生1:(边演示边讲解)把一个空的集气瓶放人盛满水的水槽,向下压,集气瓶内的水无法上升到顶端,说明集气瓶内确实存在空气。 生2:把一个压扁的塑料袋抖开,再将袋口系住,用双手挤压塑料袋,感觉到有压力,是因为塑料袋内充满了空气。这可以说明空气的真实存在。 生3:用一个注射器在空气中抽拉一下,再向水中推挤,会 看到有许多气泡从针头冒出,说明空气确实存在。 生4:用扇子朝脸扇,感觉有风,就是因为空气在流动。 生5:(望了一眼窗外)你们看,树叶在动,那是因为空气在 流动,也是风。

生6:吹气球,气球鼓起来了,明有空气了。(学生中一片反声:那不是空气,是呼出的气体) 生7:用打气筒胎打气,就是将空气人胎??(以上同学争先恐后,着回答,大 6 分) :以上事明空气确存在,那么空气中含有哪些气体成分呢? 如何明些气体的存在? 生 8:有氧气。物能在空气中燃,就是因空气中含有氧 气。 生9:有二氧化碳。向空集气瓶内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石灰水,明空气中确含有 CO2。 生10:空气中有水蒸气,早晨的露珠就是空气的水蒸气冷凝的 小水滴。 生11:夏天从冰箱里取出一瓶啤酒,一会儿,瓶外出多小水珠,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而成的。 :很好。从生活和以往的探究活中,我知道了空气

初中化学优质课听课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

初中化学优质课听课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 一、感慨优质课的精彩 说真的,一天半听下来感觉一点都不累,课中高潮迭起,令我们观摩者心旷神怡,基本上是在享受盛餐。总体的特点有: 1.新课导入各有千秋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场白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尽管各位老师的开场白各不相同,但各位老师的开场白却告诉了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导入新课应新颖别致、亲切自然、切合主题、有吸引力。形式主要有:①复习导入:如从了解学生对水的净化引到活性炭的作用而进入主题。②诗歌朗诵导入:如师生共同朗诵引入《分子和原子》,让听课者感到亲切自然,另有用郑板桥的竹子引入《竹子里的奥秘》等。③图片导入:上课铃响,老师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了各个图片,由此导入新课。琳琅满目的美丽图片把同学们一下子带入了异彩纷呈的化学世界之中来。④实验导入:用酒精灯的点燃与熄灭引入课题《燃烧与灭火》,生活中闻到桂花香引入《分子和原子》等。⑤歌曲导入:未上课之前,几乎每位老师都用多媒体播放音乐,优美动听的歌曲把听课者都带入了一种美妙的境界之中。这种方式在给听课者带来音乐享受的同时,自然地导出了新课。 2.探究活动实实在在 科学探究既是教学内容也是学习方式,这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9节课中的科学探究真可谓本次活动中的一大亮点:探究主题广泛,概念、定律、原理、生活知识都成了探究的载体;探究形式多样,有实验、讨论、寻找规律等;探究活动实在,每一个活动都是形成知识和能力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不象是为了渲染气氛,贪图热闹的秀场。 3.多媒体应用恰到好处 多媒体的最大优势就是可达到直观,高效,生动有趣的效果。从上课教师的表演中,我们真正感受到的选手们多媒体使用的那种绝佳的效果;如《竹子里的奥秘》,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独有音频、视频效果,巧妙插入动画、新闻的片断,起到独到的教学效果,如《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和《爱护水资源》这样的例子每一课都有。另外实物投影的配合增加了演示试验的效果,让学生看着更真切,如《水的组成》。 4.我的课堂我做主 教学过程其实是师生交往的过程。9节课明显以学生活动为主,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主要为学生创设思维空间、思维的范围、思维的时间,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有些教师的语言幽默时尚,有些教师的声音优美动听,在和谐、热烈、亲切、活跃的气氛中一节课就悄悄结束了。有的教师在下课时还不忘把课堂作为逃生演练场,让学生在课堂上了学会逃生本领。 5.实验中颇有创新 在9节课中多数老师做的实验都有一定的创新,让学生的知识尽可能得到增长。例如磷的燃烧实验的改进和课本完全不一样,一个实验引出一个结论,而且还防止了环境污染。电解水实验中氢气的检验和氢气性质的实验和课本也不一样,把实验现象一下子变得直观明了,学生也容易掌握。 总之,课程设计的严谨;知识过渡和衔接的自然;课题引入的新颖与巧妙;实验探究的深入和有序;师生的真切互动和沟通,等等很多很多,很难用几句话能说清楚。 二、感受课改形势的改变

初三化学复习课 金属专题复习公开课 教学设计

金属和金属材料专题复习 授课老师:大塘中学洪接年 【教学设计思路】作为常见的物质的金属在中考中的分值占有一定的比例,据统计近三年的广州中考,2006年占8分,2007年12分,2008年18分,这三年有上升的趋势,必须引起老师们的重视,加强对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的训练。 本专题复习主要涉及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铁的冶炼和铁的合金等,还有在现实生活中金属会被锈蚀,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和回收金属的重要性。所以本课设计从练习入手进行复习,主要复习归纳金属的化学性质,梳理知识点,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获取和掌握知识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使学到的知识得以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性及其应用。 (2)了解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3)知道铁的两种合金的区别和铁的冶炼。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习题呈现知识点。 (2)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金属等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科学习兴趣,发展求知欲和探究激情。培养学生从生活视角观察金属的存在及用途,再从社会视角分析其使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活动一:情景引入(时间约1分钟) 展示生活中金属的用途,如生活用品、汽车、飞机、火箭、桥梁、卫星、国防等都需要用到金属。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图片展示,使学生认识到金属的重要性,激起学生为复习金属的相关性质做好铺垫) 活动二: 根据上图的金属应用实例推断,金属具有的物理性质有、、。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第一轮

初中化学公开课听课体会

初中化学公开课听课体会 2017年10月27日,在遵义县新站中学举办了化学公开课评课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共 有六位化学老师进行了听课评课。与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情况进行对照,深切感受到本次 听课对自己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启发。本次公开课课题是海水晒盐的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讲海水晒盐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及转化,第二课时主要讲溶解度 及溶解度曲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学生的参与,在课堂上学生活动非常丰富,从 提出问题到设计方案,再到操作实验以及得出结论都由学生完成,教师主要起到引导、启发的作用,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其他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例如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这充分符合了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目标。而反思自己设想的教学情景,虽然明知放手给学生的诸多好处,但 是在教学进度的驱使下往往刚刚放手给学生就急于收回得出结论,在没有充分时间的条件 下有些学生难以跟上进度,这样以来,讨论就留于形式,不能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最初目的。在以后的教学中,备课时对于教学内容的处理做到详略得当,对于重点内容或者能开 拓学生思维的内容给予充分时间进行探究,让学生在充分的时间里愉快的完成学习任务。 另外授课老师们还注意了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例如讲解海水晒盐时,授课老师课前准备 了海水,让学生在课堂上亲手操作,亲自体会海水晒盐的过程。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充 分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一点在日常的教学中也可以充分的应用,生 活中的化学现象随处可见,有很多都是与初中所学化学知识有关的,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 可以尽可能的加强所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这样既可以降低新知识的难度,又可以让学生 感受到学有所用,增进其学习化学的兴趣。比如我在常见的金属材料这一节时事先布置学 生收集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材料带到课堂上来,例如铁钉、铜线、体温计等等,对这些金属进行观察分析以后,获得结论就变得轻松很多了,再比如化学与健康一单元中事先让学生收集食品的包装,分析包装所含营养成分,既可学习新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建立均衡膳食的观念。 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相应的学案,在学案中有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整节课的框架,这样学生时可以有效的记录,并且在学习后对于整节课也有个整体的认识,也给学生复习时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总之,通过这次优公开课听课学习,让我有机会集长补己之短,应用于自身的课堂,希望我们以后的授课能越来越精彩。现将自己的一些体会和心得写下来和大家进行交流。 1.教学态度要严谨, 一丝不苟。保证教学质量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方式方法来组织、设计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 2.精心组织,细致安排,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一些难于用语言表达清楚的内容,通过生动的动画的形式,给学生以直观明了的描述,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初中化学优质课课堂实录

化学第四单元课题4 化合价(第一课是)课堂实录 过程: 一,导入 1.写出氯化钠、氯化镁的化学式,思考怎样判断这两个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 2.画出钠、镁、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它们是怎样形成化合物的呢?思考上述两个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并引出化合价。——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二,授新 老师:“离子化合物及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回顾已学知识,以抛出本堂课核心问题: 老师:“元素之间在形成化合物的时候,他们的原子个数比是不是一个定值?”——激发学生思考,带着问题进入新课。(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可能还有些抽象)老师:“比如说:钠和氯在形成氯化钠的时候原子个数比是几比几?”——提问,学生回答——这一环节,老师把上面的抽象问题落实到一种离子化合物上,目的是把抽象问题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接受。 学生:“84比……”——迟疑不定的回答,明显,学生还没有准确领悟老师的问题。 老师:“钠离子、氯离子的离子个数比是多少?”——老师加重了“离子个数比”几个字的语音,以提醒学生注意,老师问的是“个数比”。 学生:“10比上……”——该学生还是完全没有领悟。 学生:“5比9吧”——换了学生回答,继续出错,说明大多数学生对老师的问题不能准确把握。 学生:“1比1”——有懂得的学生回答出来,老师见有学生答对后,没有进一步跟学生讲明为什么是“1比1”,就进行了下一步共价化合物的分析。 (此处稍显粗糙,大多学生明显还没弄明白到底什么是“离子个数比”,可以写出氯化钠的化学式“NaCl”,一个Na和一个Cl,构成一个“NaCl”,是以,离子的个数比为“1比1”。甚至,还可再增加一个离子个数比不是“1比1”的离子化合物来分析,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老师:“在共价化合物里面,我们是以氯化氢为典型特例来进行分析。那么在氯化氢中氯、氢原子的个数比是多少?” 学生回答不上——明显对粒子个数比还不清楚。 老师:“氯化氢怎么写呀?”——老师改变了问题,通过提醒怎么写来帮助学生认识个数比。 学生:“1比1”——学生答对,老师迅速转入下一问题。 老师:“离子个数比、原子个数比是不是一个定值?” (此处过快,因为,学生对粒子个数比尚不完全理解。) 老师写出“NaCl”和“HCl”进一步讲析,它是一个定值,只能是“1比1”的关系。

初中化学化学肥料

初中化学化学肥料2019年4月20日 (考试总分:188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 一、填空题(本题共计 10 小题,共计 40 分) 1、(4分)尿素是目前最优质的氮肥,其化学式为________,区别铵态氮肥与钾肥的方法是加入________粉末,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是铵态氮肥。 2、(4分)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序号): A. 氢气 B. 焦炭 C. 金刚石 D. 硝酸钾 E. 维生素 F. 硫酸 G. 蛋白质 H. 武德合金 (1)理想绿色能源________;(2)可用作保险丝________; (3)自然界硬度最大的是________;(4)铅蓄电池中的酸________; (5)蔬菜、水果中富含________;(6)复合肥料________. 3、(4分)选择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 A. 小苏打 B. 氮气 C. 硝酸钾 D. 硫酸铵 E. 纯碱 (1)________ 用作食品保护气 (2)________属于复合肥 (3)________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4)________可用作洗涤剂 4、(4分)小明在郊外租了一小块农地,周末的时候和家人一起去体验大自然的风景、舒缓工作压力以及增进与家人的感情。最近他遇到了一些问题,请你帮他解决: (1)他发现种的生菜叶色发黄,他根据已学知识知道这是缺乏氮肥的一种表现。你觉得他应该施用____(填编号),①K2SO4②NH4NO3③Ca(OH)2④Ca(H2PO4)2 (2)他是粤菜的喜爱者,研究了一份科学的营养食谱,如图所示: 为了达到科学饮食的标准,你认为他的食谱中还缺乏_______营养素,请你为他的食谱添加一种副食_______(填具体名称)。 5、(4分)请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用字母序号填空) A. 石灰石 B. 玻璃钢 C. 碳酸氢铵 D. 聚乙烯 E. 淀粉 F. 氢氧化钙 G. 碳酸钠 H. 硝酸钾 (1)属于复合材料的是__________; (2)工业炼铁的原料之一,可作为建筑材料的是__________; (3)食物中主要提供能量的物质是__________; (4)侯氏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是________; (5)农田用的复合肥是__________;

初中化学公开课听课体会

初中化学公开课听课体会 2010年10月27日,在遵义县新站中学举办了化学公开课评课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共有六位化学老师进行了听课评课。与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情况进行对照,深切感受到本次听课对自己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启发。 本次公开课课题是海水晒盐的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讲海水晒盐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及转化,第二课时主要讲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学生的参与,在课堂上学生活动非常丰富,从提出问题到设计方案,再到操作实验以及得出结论都由学生完成,教师主要起到引导、启发的作用,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其他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例如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这充分符合了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目标。而反思自己设想的教学情景,虽然明知放手给学生的诸多好处,但是在教学进度的驱使下往往刚刚放手给学生就急于收回得出结论,在没有充分时间的条件下有些学生难以跟上进度,这样以来,讨论就留于形式,不能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最初目的。在以后的教学中,备课时对于教学内容的处理做到详略得当,对于重点内容或者能开拓学生思维的内容给予充分时间进行探究,让学生在充分的时间里愉快的完成学习任务。 另外授课老师们还注意了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例如讲解海水晒盐时,授课老师课前准备了海水,让学生在课堂上亲手操作,亲自体会海水晒盐的过程。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一点在日常的教学中也可以充分的应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随处可见,有很多都是与初中所学化学知识有关的,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尽可能的加强所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这样既可以降低新知识的难度,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增进其学习化学的兴趣。比如我在常见的金属材料这一节时事先布置学生收集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材料带到课堂上来,例如铁钉、铜线、体温计等等,对这些金属进行观察分析以后,获得结论就变得轻松很多了,再比如化学与健康一单元中事先让学生收集食品的包装,分析包装所含营养成分,既可学习新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建立均衡膳食的观念。 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相应的学案,在学案中有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整节课的框架,这样学生时可以有效的记录,并且在学习后对于整节课也有个整体的认识,也给学生复习时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肥料

化学肥料 考试要求: 知道常见化肥的名称和作用了解典型土壤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和处理原则 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一、农家肥料:营养元素含量少,肥效慢而持久、价廉、能改良土壤结构 二、化学肥料(氮肥、钾肥、磷肥)(考点一) 1、氮肥⑴作用: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促苗)。缺氮:叶黄 ⑵、常用氮肥: ⑶、生物固氮: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而吸收 2、钾肥⑴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杆粗硬,抗倒伏(壮秆)。缺钾:叶尖发黄 KCl ⑵常用钾肥草木灰:农村最常用钾肥(主要成分为K2CO3),呈碱性 K2SO4:长期使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1、磷肥 ⑴作用:促进植物根系发达,穗粒增多,饱满(催果),抗旱抗寒,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缺磷:生长 迟缓,产量降低,根系不发达 ⑵常用磷肥磷矿粉Ca3(PO4)2 钙镁磷肥(钙和镁的磷酸盐) 过磷酸钙Ca(H2PO4)2和CaSO4 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如草木灰、熟石灰。 重过磷酸钙Ca(H2PO4)2 ⒋复合肥:含N、P、K中的两种或三种

KNO3 NH4H2PO4 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NH4) 2HPO4 三、使用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考点二) 1、使用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1)土壤污染:重金属元素、有毒有机物、放射性物质 (2)大气污染:NO2、NH3、H2S、SO2 (3)引起水体污染:N、P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赤潮、水华等现象2、合理使用化肥 (1)根据土壤情况和农作物种类选择化肥(2)、农家肥和化肥合理配用四、氮、磷、钾三种化肥的区别方法(考点三) 五、NH4+的检验 试剂:碱(NaOH、Ca(OH)2等)、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NH4NO3 + NaOH=NaNO3 +NH3↑+H2O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