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产线分析文献综述

生产线分析文献综述

生产线分析文献综述
生产线分析文献综述

《工作研究在宁波奇美电子有限公司的应用探讨》文献综述

【摘要】在当今中国,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工作研究技术也的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工作研究领域中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的理论和方法技术,同时讨论了工作研究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并对工作研究在中国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工作研究、方法研究、作业测定

Abstract: In today's 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ork study also came to widely used.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contents of the method study and time study of the work study,and talk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search of the work study at home and abroad,at last the work study development in China was discussed in the future.

Keywords: work study, method study, time study

第一章工作研究的定义

工作研究又称为基础IE,最显著的特点是:只需很少投资或不需要投资的情况下,通过改进作业流程和操作方法,实行先进合理的工作定额,充分利用企业自身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效益,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1]。工作研究的直接目的,是对从原材料投入至产品产出的生产全过程,决定如何使作业人员最有效地完成作业,制定出最佳工作方法及其所需的标准工时。

泰罗提出了确定基本动作标准时间的原则,并首先提出了秒表时间测量法等时间研究的方法,他关于标准时间的基本概念就是现在工作测量中的所谓标准数据。泰罗在伯利恒钢铁公司进行铲掘作业的作业研究,使每个人的作业效率从16吨/天提高到59吨/天,作业人员从400~600减少到140人[2]。

1912年,工作研究的另一位奠基人吉尔布雷斯在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上发表了《细微动作研究》一文,所谓细微动作研究,就是利用电影摄影机和计时器将某一操作单元拍摄下来,使计时器在影片上准确显示动作与动作的时间间隔,

因而可从影片上分析其基本动作,确定每项动作所耗用的时间。吉尔布雷思提出工作研究的原则是:构成作业的要素要少,每个工作要素的时间要短,带给人的疲劳要少;决定作业方法时,必须主要考虑工艺装备、设备及工作地布置、操作者身体各部位的使用方法、动作方法和环境条件。这些原则奠定了方法研究的基础。吉尔布雷斯对砌砖进行动作研究,把砌砖动作从18个减少到5个,每人每天砌砖速度从120块提高到350块。由泰勒、吉尔布雷斯创立的“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后就发展成为工业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工作研究[2]。

1930年美国康奈尔大学工业工程师莫金逊给传统工作研究以一种新的概念,他称之为“工作简化”,把工作研究的范围,由工厂作业扩大到行政事务管理、商业、医院等各个领域,特别注重于“简化”意识的培养[3]。

另一个美国工业工程师梅那特认为,研究某一特定工作时,应将该工作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都予以考虑,并首先提出“力法工程”的概念。

此后,不断有学者利用现代统计学、概率原理以及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的最新成果,提出工作研究新的理论和方法,如工作抽样理论、预备标准时间法、模特法(MODAPTS)等等[4]。

第二章工作研究国内外发展现状

第一节国外发展现状

工作研究在国外的发展与应用上已有上百年历史,60年代以前就已经进入了成熟期。在那以后,工作研究不断创新,引入计算机辅助方法。国外各工作研究相关的软件企业和机构也纷纷崛起,研制开发了一批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的应用软件。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工作研究领域,出现了一些进行流程分析、动作研究和时间标准制定与管理的计算机软件系统。软件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工作研究技术已从最初的现场手工记录工作过程发展到可以借助数码相机或摄像机等设备辅助纪录,一些研究机构还利用36人体模型或机器人来进行动作轨迹的研究。

1932年,康乃尔大学的工业工程师莫根森(AllanHMogensen)把人的因素考虑在工作研究上,提出“工作简化计划(WSP)”,并将其定义为“由全公司的成员运用每一个人的常识有组织地开展全公司性的改善活动”。此后最重要的进展是20世纪30年代预定动作时间法的出现。预定动作时间法的采用使所得到的测定数据变得更加精确和水平一致,但当它应用于循环周期长、重复性小的工作时存在严重缺点。所以,最初的那些精确方法很快地就被更适合于测定长周期工作的二、三级方法所补充[2]。

1934年,英国人迪佩特(LH.Tippett)把工业上应用的抽样原理引进到测定技术中来,从而为更大量地收集数据提供了方便。同时,别的一些技术如评定速率的作业活动抽样法等,后来都被包括在测定工具的范围内[5]。

澳大利亚的海特博士(GC.Heyde)(1996)在长期的研究基础上创立了模特排时法(Modular Arrangement Predetermined Time Standard),简称MOD法。

20世纪60年代,台式电子计算机和分时系统的出现大大地促进了作业测定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与数学的结合为作业测定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新方法[6]。

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计算机辅助工时定额管理系统。由于西方国家白领阶层的数量超过了体力劳动工人,越来越多的公司转向了间接作业的测定,以寻找一个能实现科学管理和降低成本的新途径。对于办公室工作、维修保养工作和间接工作等方面的测定都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一些新技术已经从原有的测定方法上发展起来。

Southern PolytechnicState University[7]的Lawrence S.Aft(1998)从产能评估和生产仿真模型出发,介绍了计算机软件在标准工时的制定中的应用情况。

University of Manitoba[8]的A.Gill, C.R. Bector,O.Hawaleshk(1994)通过设计出种一种模糊环境的样本采样的方法,是数据统计法在判定标准工时的时候得到了更优的效果。

工作研究软件更是层出不穷,而且功能越来越强大,操作界面也日益人性化。大多数现代工作研究软件都支持Windows平台,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研究人员无需额外的培训,这是新一代工作研究软件的特点;网络化和3分布式工作研究系统也成为了重要趋势;有的系统还配有便携手持终端采样系统,为亲临现场的研究人员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同时也提高了采样数据的准确性和高效性[9]。

从以上来看,在国外,信息技术已经全面介入到工作研究各个应用领域。计算机辅助工作研究已经成为工作研究发展和应用的趋势。

第二节国内发展现状

工作研究在我国的应用可以追溯到八十年代中期[10]。从1985年开始,机电行业部分企业推行了工作研究。冶金行业推行工作研究,也取得了类似效果。目前,工作研究在机械、电子、冶金、航天航空、轻工、化工、建筑等部门的应用已经起步,有的正在深入与普及,尤其是随着日资企业、台资企业、韩资企业的在国内的兴起与发展,工作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重视与应用。然而,工作研究在我国的应用尚不能和西方工业化国家相比。

目前我国大部分工作研究的实施,基本上还处于手工的和凭经验估计的状态,由人工进行测绘、记录、分析、评价和改进。这样形成的基础数据,其准确性、准时性、规范性和可靠性一般都比较差,很难为各种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支持。但是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变得更为普遍。这部分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各种标准工时制定软件系统的设计上[11]。

浙江师范大学的陈卫增[12]将工作研究技术应用于当前的当前的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中,提出了工作研究与人的能动性的结合。

湘潭大学袁仁平[13]提出在工作研究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操作人员的能动性并积极协助、参与工业工程师工作,不断消除现场工作的不合理和浪费现象,达到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目的,最终保证现代企业生产科学、有序地进行,并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南京航天航空大学的庄长远[14]、翟存荣(1996)通过建立分类编码系统描述的劳动定额工艺特征信息,以及对劳动定额标准进行建模处理,实现了信息的计算机辅助编码快速输入、工时自动计算、工时报表打印输出及相关工序检索等功能。

蔡永林[15](2001)针对传统时间定额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典型零件确定时间定额的思想,并相应的分析了计算机辅助时间定额系统的工作原理及过程。

西北工业大学的张吉楠[16](2003)将基元化理论引人到标准工时测算工作中,

建立“作业元”和“工艺基元”两层结构的定额测算模型,并利用系统建模工具建立标准工时测算模型。这些研究成果大大促进了标准工时测算的准确性及其工作效率。

大连理工大学的张磊(2006)[17]提出了基于成组技术的混合型标准工时计算方法,还研究了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标准工时计算模型,并采用MATLAB语言构建了定额计算网络,为标准工时计算的信息化探索出一条新的途径。

虽然应用计算机技术非常广泛,但是工作研究在我国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0]:

1)标准化意识薄弱。我国一直沿用前苏联的工业体系,人们对效率、标准化的意识比较薄弱。这些状况导致企业基础数据的实用性和准确性差,无法起到为企业上层提供可靠的决策支持作用。

2)工作研究技术处于手工状态,限制了工作研究的普及。由于工作研究技术长期以来依赖于人的技能程度,作业方法设计一直由工作研究人员凭借其工作研究知识和生产实践经验,设计各种作业流程并计算其相应工时定额。工作研究人员在设计作业方法和制定工时定额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处理、思维决策、数据计算和繁复的文字处理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枯燥繁琐的重复性工作方式逐渐暴露出人工设计的很多缺点:设计时间长,设计效率低;作业标准的一致性差;作业文件缺少定量分析,不能有效的指导生产过程。

3)缺乏工作研究软件系统。国内外众多软件商在工作研究软件的投入与开发上寥寥无几。这导致工作研究的计算机化跟不上,导致了企业基础数据发展的滞后.而高层生产系统,如MRP、ERP、MES等不能够得到准确准时的基础数据支持,致使整个生产系统效率低下。

第三章工作研究的展望

齐二石[18]等人发表的我国工业工程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及发展目前工作研究中说:中国大陆的应用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具有高技术装备、人力资源水平较高的企业,这些企业需要现代资讯技术的支持,集成制造、敏捷制造、供应链管理这这些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第二类层次是常规的大量流水制造企业,如汽车制厂、机床制造厂,这是工作研究应用的传统领域,必然会发按巨大作用;第三类是数量巨大、整体水平较低的乡镇和中小型企业,对这些企业来讲,提高管理水平是主要任务,以泰勒制为标志的经典工业工程理论是这些企业的应用重点。

郭重庆[19]发表的工业工程在中国制造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中谁说:推行工作研究对提高我国企业管理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世界制造业发展的两个特点是两个“M”(Manufacturing与Management)联姻,技术管理与管理的融合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一个突破。各种新的制造模式如精益生产(LP)、准时制(JIT)、敏捷制造(AM)、全球制造(GM)、并成工程(CE)[20]的推广与应用与离不开工作研究。

王恩亮[21]发表的工业工程师的首选技术---工作研究中讲到:它的推广与发展与社会财富的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全面提高了企业的管理基础,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然而,推行工作研究不仅需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而且需要有坚持到底的决心来克服推行工作研究过程中的困难。工作研究对规范企

业的基础管理、提供分析解决问题的实用模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正如中岛誉富[22]在《大野语录-科学的现场管理》一书里说:工业工程为管理科学和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工业工程的推广与发展与社会财富的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工业工程全面提高了企业的管理基础,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易树平,郭伏.基础工业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王恩亮编.工业工程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汪应洛,袁治平主编.工业工程导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刘晓红,许柏鸣.工时研究法的应用[J].林业科技开发,2003,17(1):65-67.

[5]夏欣跃.时间研究的原理及应用[J].工业工程与管理,1997,(6):47-49.

[6]鲁建厦,兰秀菊,陈勇等.工作研究在生产装配线优化设计的应用[J].工业工程与管理, 2004,(1):83-85.

[7]胡建民.企业劳动定额水平评定的几点新思考[J].机械管理开发,1998,(2):53-55.

[8]Southern Rolytechic, Work Measurement in the computer Age[J].IIE Solutions, 1998,(4):40-41.

[9]Gill,C.R.Bector, O. Hawaleshka. Sample Size Formula in Work Measurement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 Production Management.

[10]张宁,程馨.工作研究在国内外的发展与应用状况[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18(3) :91-92.

[11]范中志.基础工业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

[12]陈卫增.应用现代制造业的工作研究方法的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05(6):73-75.

[13]袁仁平.论工作研究在科龙公司金属加工厂的应用[D].湘潭大学硕士论文,2004,(2):1-3.

[14]庄长远,翟存荣.计算机辅助机加件劳动定额制定与管理系统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6,(5):703-706.

[15]蔡永林,李宗斌,席光.基于典型零件的计算机辅助时间定额系统[J].工业工程,2001,(4):54-56.

[16]张吉楠.计算机辅助工时测算系统开发与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3.

[17]张磊.注塑模具CAPP系统工时定额标准工时究与开发[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6.

[18]齐二石,阑宇,史英杰.我国工业工程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及发展[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6,(6):1-5.

[19]郭重庆.工业工程在中国制造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工业工程与管理, 2003,(2):1-3.

[20]卢志刚.基于并行工程的开关成套设备销售与设计过程重构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5):2-3.

[21]王恩亮.工业工程师的首选技术---工作研究[J].中国工程师,1996,(4):29-31.

[22]中岛誉富.大野语录-科学的现场管理[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1):12-13.

[23]郭伏,张国民,温婕.工作研究在轿车装配流水线能力平整中的应用[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6,(2): 119-126 .

[24]孙建华,高广章,蒋志强.生产线平衡的手段与方法研究[J].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

化 ,2004,21(4): 34-36.

[25]蒋祖华,奚立峰等编著.工业工程典型案例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6]孙亚彬.精益生产实战手册—单元生产与拉动看板[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6.

[27]左燕,谷寒雨,席裕庚.大规模流水线调度的瓶颈分解算法研究[J].控制与决策,2006,21(4):425-429.

[28]于兆勤,苏平.基于遗传算法和仿真分析的混合装配线平衡问题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8,14(6):1120-1129.

[29]NilsBoysen,StefanBock . Scheduling just-in-time part supply for mixed-model assembly line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 Germany ,2010.

[30]Z. Bahroun , J.-P Campagne , M. Moalla . The overlapping production planning : A new

approach of Bounded capacity management . Production Economics , 2000.

[31]Ralph M Barnes , Motion and Time Study :Design and Measurement of Work .John Wiley &

Sons , Inc. , New Y ork, 1990.

[32]程曙,张浩,樊留群.基于生产线优化配置的混杂系统建模与仿真[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6,12(10):28-34.

[33]蒋晓文,杨小丽.流线化生产系统在我国服装企业应用的可行性[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2008,7(2):16-17.

[34]蒋美仙,金寿松,冯定忠,鲁建厦.我国机械制造企业的单件流应用研究[J].工业工程与

管理,2006,(5):78-82.

[35]高广章,孙建华.动作分析法在生产线平衡中的应用[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7,(7):208-210.

[36]叶晓芬.服装生产流水线的优化运行模型[J].纺织学报,2001,22(3):59-60.

[37]陈志祥.学习曲线及在工业生产运作研究中的应用综述[J].中国工程科学,2009,9(7):83-87.

[38]Miltenburg J. One 2 piece flow manufacturing on U 2 shaped production lines: atutorial[ M].IIE transactions.2001:2-33.

[39]Todd Skagg. The“one-piece production line”Philosoph[J], Cambrige University Press, 2003,05(2):7-18.

[40]Daniel D.Zeng,J.Leon Zhao. Effective Role Resolution in Work flow Management[J].

Cambrige University Press,2005,11(7):11-12.

文献综述指导教师评语

文献综述的类型

文献综述是"一种在分析、比较、整理、归纳一定时空范围内有关特 定课题研究的全部或大部情报的基础上,简明的类述其中的最重要部分,并标引出处的情报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的定义包含三个基本要素:首先,文献综述反映原始文献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它反映一定时期内或是某一时期一定空间范围的原始文献的内容。其次,文献综述集中反映一批相关文献的内容。其它二次文献如题录、索引、文摘、提要等一条只能揭示一篇原始文献的外表信息或内容信息,且各条目之间没有联系,而综述一篇可集中一批相关文献,且将这批文献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予以揭示,信息含量比二次文献多得多。第三,文献综述是信息分析的高级产物。书目、索引等是对原始文献的外表特征进行客观描述,不涉及文献内容,编写人员不需了解原始文献的内容,也不需具备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提要、文摘是对原始文献的 内容作简要介绍和评价,编写人员需要具有相关学科的一些基础知识,以识别和评价原始文献;文献综述则要求编写人员对综述的主题有深 入的了解,全面、系统、准确、客观地概述某一主题的内容。运用分析、比较、整理、归纳等方法对一定范围的文献进行深度加工,对于读者具有深度的引导功能,是创造性的研究活动。 文献综述的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献综述进行划分,最常见的方法是根据文献综述反映内容深度的不同即信息含量的不同划分按照文献综述信息含量的不同,可将文献综述分为叙述性综述、评论性综述和专题研究报告三类。

叙述性综述是围绕某一问题或专题,广泛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其内容进行分析、整理和综合,并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对有关的理论、观点、数据、方法、发展概况等作综合、客观的描述的信息分析产品。叙述性综述最主要特点是客观,即必须客观地介绍和描述原始文献中的各种观点和方法。一般不提出撰写者的评论、褒贬,只是系统地罗列。叙述性综述的特点使得读者可以在短时间内,花费较少的精力了解到本学科、专业或课题中的各种观点、方法、理论、数据,把握全局,获取资料。 评论性综述是在对某一问题或专题进行综合描述的基础上,从纵向或横向上作对比、分析和评论,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明确取舍的一种信息分析报告。评论性综述的主要特点是分析和评价,因此有人也将其称为分析性综述。评论性综述在综述各种观点、理论或方法的同时,还要对每种意见、每类数据、每种技术做出分析和评价,表明撰写者自己的看法,提出最终的评论结果。可以启发思路,引导读者寻找新的研究方向。 专题研究报告是就某一专题,一般是涉及国家经济、科研发展方向的重大课题,进行反映与评价,并提出发展对策、趋势预测。"是一种现实性、政策性和针对性很强的情报分析研究成果"。其最显著的特点是预测性,它在对各类事实或数据、理论分别介绍描述后,进行论证、预测的推演,最后提出对今后发展目标和方向的预测及规划。专题研究报告对于科研部门确定研究重点和学科发展方向,领导部门制定各项决策,有效实施管理起着参考和依据的作用。这一类综述主

商业模式变革文献综述

商业模式变文献综述 1.商业模式的概念 彼得德鲁克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商业模式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各界的高度认可与重视。众多企业在有效利用商业模式的情况下,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但对于商业模式的研究还是不够系统、完善。一般定义:为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最优实现形式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客户价值,同时使系统达成持续赢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对于商业模式的真正含义,理论界没有形成统一的权威解释。笔者将对商业模式的四个角度对其概念进行综述。 经济(盈利)角度:经济类的定义仅仅将商业模式描述为企业的经济模式,其本质内涵为企业获取利润的逻辑。与此相关的变量包括收入来源、定价方法、成本结构、最优产量等。许多研究者都从这个角度对商业模式进行了概念界定和本质阐述。Stewart 等 ( 2000 ) 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能够获得并且保持其收益流的逻辑陈述。Rappa ( 2000 ) 则认为商业模式的最根本内涵是企业为了自我维持,也就是赚取利润而经营商业的方法,从而清楚地说明企业如何在价值链 ( 价值系统) 上进行定位,从而获取利润。Hawkins ( 2001) 把商业模式看作是企业与其产品/ 服务之间的商务关系,一种构造各种成本和收入流的方式,通过创造收入来使企业得以生存。Af uah 等 ( 2001 ) 把商业模式定义为企业获取并使用资源,为顾客创造比竞争对手更多的价值以赚取利润的方法。商业模式详细说明了企业目前的利润获取方式、未来的长期获利规划,以及能够持续优于竞争对手和获得竞争优势的途径。 运营角度:运营类定义把商业模式描述为企业的运营结构,重点在于说明企业通过何种内部流程和基本构造设计来创造价值。与此相关的变量包括产品/ 服务的交付方式、管理流程、资源流、知识管理和后勤流等。也有许多研究者从这个角度对商业模式进行了概念界定和本质阐述。Timmers 将商业模式定义为表示产品、服务和信息流的架构,内容包含对不同商业参与主体(business actors) 及其作用、潜在利益和获利来源的描述。Mahadevan 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与商业伙伴及买方之间价值流(value stream) 、收入流(revenuestream) 和物流(logistic stream) 的特定组合。Applegate 把商业模式说成是对复杂商业现实的简化。通过这种简化,商业模式可用来分析商业活动的结构、结构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商业活动响应现实世界的方式。Amit 等把商业模式看作是一种利用商业机会创造价值的交易内容、结构和治理架构。他们描述了由公司、供应商、候补者和客户组成的网络运作方式。 战略角度:战略类定义把商业模式描述为对不同企业战略方向的总体考察,涉及市场主张、组织行为、增长机会、竞争优势和可持续性等。与此相关的变量包括利益相关者识别、价值创造、差异化、愿景、价值、网络和联盟等。目前来看,国外对商业模式的定义大部分属于这个范畴。KMLab 顾问公司(2000) 将商业模式定义为关于企业如何在市场上创造价值的描述,内容包括企业的产品、服务、形象与配销的特定组合,还包括用以完成工作的人员与作业基础建设的基本组织。Linder 等(2000) 认为商业模式是组织或者商业系统创造价值的逻

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分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分析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上市公司无疑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地完善,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也越加成熟,他们不仅关注上市公司股票的涨跌,也开始关心公司偿债能力、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等。其中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尤为关注。近年来,对于投资者来说房地产行业是一个的敏感且颇有争议的行业,因此也给了这个行业更多的关注。许多投资者和学者也利用各种方法,建立各种模型对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如何能真实的评价和反映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也成为研究的重中之重。 国内外学者对上司公司盈利能力的研究发现,许多因素对公司盈利能力都有影响,但由于采用的方法和选取的标准不同也就有了许多不同的观点。 1企业盈利能力评价方法的国内外研究 1.1国外研究 对企业盈利能力的评价是为了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运用特定的指标和标准,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企业盈利状况以及未来的盈利潜力做出的一种判断。我国对企业的盈利能力的研究起步较晚而在国外从20世纪初开始就有学者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研究了。 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911)建立了许多成本计量指标并在《科学管理原理》中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根据成本计量标准量与实际发生量的比较结果,对企业经营绩效进行评价。这是通过成本费用利润率来评价企业的经营活动的绩效。Peter.M.Drucher(1950)经过实证研究,提出企业绩效评价的八项指标,指出利润最大化虽然是企业的主要目标,但却不是唯一的目标。从此人开始思考企业盈利评价不应仅仅停留在盈利数量上O'Glove(1978)发表了一份投资报告《收益质量》,详细提出了收益构成的分析方法,提出盈利质量必须得到重视。至此盈利质量正式得到关注。 在之后的六七十年代大多学者开始探索用其他各项指标来评价企业盈利能力。Melnnes(1971)对美国30家跨国公司的财务绩效分析系统进行评价,发现最常用的的评价指标是投资报酬率。

时间序列分析——最经典的

【时间简“识”】 说明:本文摘自于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 作者:胖胖小龟宝。原版请到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 查看。 1.带你看看时间序列的简史 现在前面的话—— 时间序列作为一门统计学,经济学相结合的学科,在我们论坛,特别是五区计量经济学中是热门讨论话题。本月楼主推出新的系列专题——时间简“识”,旨在对时间序列方面进行知识扫盲(扫盲,仅仅扫盲而已……),同时也想借此吸引一些专业人士能够协助讨论和帮助大家解疑答惑。 在统计学的必修课里,时间序列估计是遭吐槽的重点科目了,其理论性强,虽然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但往往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很多“令人发指”的问题。所以本帖就从基础开始,为大家絮叨絮叨那些关于“时间”的故事!

Long long ago,有多long?估计大概7000年前吧,古埃及人把尼罗河涨落的情况逐天记录下来,这一记录也就被我们称作所谓的时间序列。记录这个河流涨落有什么意义?当时的人们并不是随手一记,而是对这个时间序列进行了长期的观察。结果,他们发现尼罗河的涨落非常有规律。掌握了尼罗河泛滥的规律,这帮助了古埃及对农耕和居所有了规划,使农业迅速发展,从而创建了埃及灿烂的史前文明。 好~~从上面那个故事我们看到了 1、时间序列的定义——按照时间的顺序把随机事件变化发展的过程记录下来就构成了一个时间序列。 2、时间序列分析的定义——对时间序列进行观察、研究,找寻它变化发展的规律,预测它将来的走势就是时间序列分析。 既然有了序列,那怎么拿来分析呢? 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分为描述性时序分析和统计时序分析。 1、描述性时序分析——通过直观的数据比较或绘图观测,寻找序列中蕴含的发展规律,这种分析方法就称为描述性时序分析 ?描述性时序分析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直观有效的特点,它通常是人们进行统计时序分析的第一步。

商业模式、共生体与商业生态:案例与理论

商业模式、共生体与商业生态:案例与理论 魏炜朱武祥林桂平 摘要:商业模式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以往研究主要关注只包括核心利益相关者、微观视角的商业模式或包括所有宽泛利益相关者、宏观视角的商业生态。本文在商业模式和商业生态之间建立起中观视角的新概念——共生体,为同个商业生态中不同商业模式的企业建立起同一个坐标系,使不同商业模式的企业之间进行比较成为可能;也为企业创新、重构商业模式提供更为广阔但又不过于宽泛的利益相关者视角。为更好阐述理论,本文采取DG公司的商业模式重构过程作为共生体概念导入、逻辑解释和理论体系建构的单案例研究样本。关键词:商业模式共生体商业生态利益相关者 Abstract: The essence of a business model defines a transaction structure that involves stakeholders. In this article, we examine the transaction structure, including transaction relationship, forms and so on, among these stakeholders, and introduce a new concept of “symbiont”, the aggregation of the business model of the focal firm as well as the business models of its stakeholders. By proposing this innovative concept, we bridge the gap between macro (Business Ecosystem) and micro (Business Model) views and therefore broaden our thinking of business model. The concept of “symbionts” in business model that we create provides a share coordinate system for different business models in the same business ecosystem, making it possible to compare different business models directly. What’s more, it allows us to analyze a focal firm's business model in a micro viewpoint, which may suggests how to restructure or reform the focal firm in a surgical way based on the anatomic picture of the company. We focus on the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of an old-lined agriculture firm in China to better explain our theory. Key Words:Business Model, Symbionts, Business Ecosystem, Stakeholders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管理学科,研究对象为企业组织及其内部各部门、人员等之间的关系和业务活动、管理活动。视角从微观到宏观分别为人员、组织和产业。评价标准则为运营的业绩指标——如何更好地发挥既定资源禀赋的最大能力。 商业模式研究对象为焦点企业(商业模式研究的对象)及其利益相关者,考察他们之间的交易关系、交易方式等组成的交易结构总和。视角进一步拓展,微观至焦点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处于企业内部、具备独立投入产出、独立利益诉求、独立权利配置,如物流、信息平台、支付平台等),宏观至整个商业生态,包括焦点企业的外部利益相关者,如企业的供应商、合作伙伴、客户、竞争对手,甚至焦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相关者,如供应商的供应商、客户的客户、竞争对手的合作伙伴等等。评价标准则是价值的创造、传递效率。观察价值如何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创造和传递,焦点企业从中获得多大的价值等。 这种视角的拓展,具备三方面意义:第一,从商业生态等宏观结构定位焦点企业的价值

有限元分析报告

南京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研究生研究型课程考试答卷 课程名称:计算机辅助工程(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 考试形式:□专题研究报告□论文√大作业(Project) □综合考试 学生姓名(name):李日和学号(ID number): 114101000072 评阅人: 时间:2015 年6 月16 日 iv

1.1背景及意义 随着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以及工业生产的发展,对制造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对难加工材料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特别是金刚石材料的应用,在这个超精密加工的时代有着无可替代的位置。中国是有色金属资源的大国,而金刚石工具在有色金属的加工应用中,也有着出色的适应性。在耐磨材料的加工中金刚石工具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实际生产中使用的金刚石成型砂轮一般采用单层电镀工艺来制作,镀层金属只是机械性地包埋金刚石磨粒,与镀层金属和基体之间并没有形成牢固的化学结合,因此镀层金属对磨粒的把持力小,当工作负荷较大时,砂轮工具容易由磨粒脱落或着镀层金属成片剥落而导致整体失效。如要增加磨粒与镀层金属的结合力,只有增加镀层金属的厚度,其结果是导致容屑空间和磨粒出露高度的减小,金刚石砂轮容易发生堵塞,砂轮的散热效果变差,由于温度上升工件表面容易发生烧伤。在单层钎焊超硬磨料砂轮时,在磨料、钎料与母材的界面上发生溶解、扩散、化合之类的相互作用,从本质上改善了磨料、钎料、基体三者之间的结合强度。用钎焊的方法制造的单层金刚石工具,因为钎焊合金与金刚石磨粒有着牢固的化学结合,金刚石露出的高度大,相比于电镀金刚石工具,这种金刚石工具具有磨削效率高、工具寿命长等特点。而且,目前钎焊多采用感应加热的方式。感应加热是一种非接触的加热方式,因此,在感应钎焊过程中不容易掺入其他杂质,影响钎焊效果;感应钎焊采用的是涡流进行加热的方式,因为在感应频率非常高,因此加热速度快,且能选择性地进行感应加热;感应加热是通过电磁感应,让工件自己加热,是由内向外的加热方式,效率高,能耗小;感应加热设备简单成本低,温度容易控制,因此,容易实现自动化加热。 2.1 问题描述与仿真目的 在进行感应钎焊金刚石砂轮时,温度均匀及温度控制是钎焊是否成功的重要条件。温度不均导致钎料分布不均;温度过高钎料流动性太强,无法定形,且有可能损害基体使基体失效;温度过低钎料与基体无法发生冶金反应。但是在感应钎焊加热过程中,温度的大小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本次仿真不考虑该问题对感应钎焊的影响。由于在感应加热过程中存在着集肤效应、圆环效应和邻近效应,对不同表面的加热效果是不均匀的,这对焊接金刚石颗粒会造成致命的损害。通过仿真得出不同形状的感应线圈与加热条件对工件表面温度分布的影响,从而得到一组优化的实验参数,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仿真结果。

企业盈利能力的文献综述

有关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文献综述 摘要 获取利润是企业的最终目的。也是投资者投资的基本目的。获利能力的大小显示着企业经营管理的成败和企业未来前景的好坏。企业必须能够获利才有存在的价值,建立企业的目的是赢利,增加盈利是最具综合能力的目标。作为投资人,主要关注的是企业投资的回报率。而对于一般投资者而言,关心的是企业股息、红利的发放问题,对于拥有企业控制权的投资者,则会更多地考虑如何增强企业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追求长期利益的持续、稳定增长。这就需要对企业进行盈利分析。本文献综述主要归纳有关论述企业的盈利状况和盈利能力分析的文献资料。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盈利能力、 一、盈利能力分析的涵义综述 南开大学出版社,崔也光在2005年的《财务报表分析》中对盈利能力分析的。内涵有阐述。他说,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利用各种资源赚取利润的能力,它是企业营销能力、获取现金能力、降低本钱能力及规避风险能力等的综合体现,也是企业各环节经营结果的具体表现,企业经营的好坏都会通过盈利能力表现出来。 陈红权在《企业偿债与盈利能力的分析评价》说:“盈利能力,也称为获利能力,它是指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分析应包括盈利水平及盈利的稳定、持久性两方面内容。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中,人们往往重视企业获得利润的多少,而忽视企业盈利的稳定性、持久性的分析。实际上,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不能仅以企业利润总额的高低水平来衡量。虽然利润总额可以揭示企业当期的盈利总规模或总水平,但是它不能表明这一利润总额是怎样形成的,也不能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否按照现在的水平维持或按照一定的速度增长下去,即无法揭示这一盈利的内在品质。所以,对盈利能力的分析不仅要进行总量的分析,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盈利结构的分析,把握企业盈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黄明、郭大伟在《浅谈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说,盈利能力通常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赚取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大小是—个相对的概念,即利润相对于一定的资源投入、一定的收入而言。利润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利润率越低,盈利能力越差。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最终可通过企业的盈利能力来反映。无论是企业的经理人员、债权人,还是股东(投资人)都非常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并重视对利润率及其变动趋势的分析与预测。 二、有关盈利能力分析对象的综述 (一)洪国赐、卢联生著《财务报表分析》中对盈利分析对象有全面的阐述:1.毛利率是销售毛利与销售收入的比率,它反映企业经营的获利能力。

设计专业 文献综述

xxx学院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第1页 文献综述 在选此次课题前,曾做过大量的资料搜集工作,不仅搜集了大量的成功案例,而且还阅读了大量的文字资料,对其进行了反复翻阅和学习,从中收益很大。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人,思想必须时刻进行更新,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这个意思。作为一名设计者来说,我们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思维,不断去接触新的事物,活跃自己的思想,并且引领人们去适应新事物,借以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餐饮行业作为商业空间,具有一定的利益关系。正如《商业空间设计》一书中所描述的,商业空间设计是指用于商业用途的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如商场、餐饮、专卖店、美容美发店等商业建筑的内部空间。商业空间设计是室内设计课程中具有明确功能要求,同时也要求有不同风格和特色变化的室内设计。除了包含室内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的功能要求外,商业空间设计还包含了更多的功能要求和市场特色。在掌握了室内设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本课程要求学生更深入地研究商业空间设计所具有的特点,并结合空间的功能性质,设计具有各种现代风格特色,并能满足不同用途的商业内部空间。课程涉及到总体设计、平面布局、道具装置、灯光设置、陈设等所有与室内设计相关的内容,并涉及到构造、尺度、技术、材料和施工工艺等各个方面的设计。现代室内设计中空间的分隔主要体现在光环境、色彩、声与材质上。 正如《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一书中所描述的,就人的视觉来说,没有光就没有一切。空间通过光得以体现,没有光则无空间。在室内空间环境中,光不仅是为满足人们视觉功能的需要,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美学因素。光可以形成空间、改变空间或破坏空间,它直接影响到物体、空间的大小、形状、质地和色彩的感知。光环境是由光(照度和布置)与(色调、饱和度及显色性)在室内空间中建立的与空间形状有关的生理和心理环境,是现代建筑和室内设计中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它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路易斯.康曾经说过:“对我来说,光是有情感的,它产生可与人合一的领域,将人与永恒联系在一起。他可以创造一种形,这种形是用一般造型手段无法获得的。”他在一九六六年设计的克拜尔博物馆,选择了螺旋线作为剖面的形式,这样有利于降低空间高度并提高采光的均匀度。

时间序列分析开题报告

一、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及研究意义(价值) 1.1 研究内容 时间序列分析是一种动态数据处理的统计方法。该方法基于随机过程理论和数理统计学方法,研究随机数据序列所遵从的统计规律,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它包括一般统计分析(如自相关分析,谱分析等),统计模型的建立与推断,以及关于时间序列的最优预测、控制与滤波等内容。时间序列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一组数字序列。而时间序列分析就是利用这组数列,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加以处理,以预测未来事物的发展。它的基本原理:一是承认事物发展的延续性。应用过去数据,就能推测事物的发展趋势。二是考虑到事物发展的随机性。任何事物发展都可能受偶然因素影响,为此要利用统计分析中加权平均法对历史数据进行处理。 随着招生改革的深化,高校招生生源之争在所难免。通过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方法:回归分析法、指数加权平滑法、移动平均法来分析某高校招生部门提供的2005~2010年度各省、直辖市新生入学报到率的历史数据,应用基于时间序列分析法的新生入学报到率预测模型预测2011年14个省、直辖市新生入学报到率,然后与2011年高校新生入学报到率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验证该模型的合理性和可信性。 1.2 研究意义 通过科学、准确地对新生入学报到率的预测,使学校招生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招生部门也可科学地规划各省、直辖市的招生指标。如在学校每年各招生指标不变的前提下,对预测入学率较高的省份放较多的招生指标,相反入学率较低的则适当减少招生指标。因此,新生入学报到率的预测是招生部门每年编制各省、直辖市招生计划的重要依据,而预测方法又是科学预测入学率的重要手段。通常学校招生部门编制下一年的招生计划的原则是在保证不突破学校总的招生计划前提下提高入学报到率,以最高的全校入学率来完成学校每年的招生任务。而本次论文主要是为了研究和验证时间序列分析在高校新生入学报到率预测过程中可用性,为高校招生时制定合理的招生计划提供帮助。

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的文献综述 ——国内外文献对比研究

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的文献综述 【摘要】动态复杂的外部环境下,企业的需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市场的发展趋势,商业模和战略的动态变化成为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而在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方面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如何,这是本文的关注重点。本文从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纷繁复杂的研究框架中选取了现阶段更受关注的四点——管理者认知在战略中的作用、商业模式转型、战略转型的驱动因素以及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作为论述重点,对国内外的研究做出梳理 【关键词】管理者认知商业模式战略转型多元化 一.管理者认知在战略中的作用 尚航标、李卫宁和蓝海林(2013)给管理认知做出了如下定义:管理认知是企业战略决策者在进行战略决策时所用到的一种知识结构。管理认知通过提供信息搜寻功能、信息解释功能和行动逻辑功能来影响企业战略决策,进而影响企业绩效并决定企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 在过去的20年中,管理者和组织认知(MOC,managerial and organizational cognition)在战略管理研究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发展(Walsh,1995;Huff,2005;杨迤等,2007;Kaplan,2011)。SuchetaNadkarni and Pamelas.Barr(2008)将管理认知划分为注意焦点(attention focus)和环境—战略因果逻辑(environment-strategy casual logics)。其中注意焦点是指高层管理者对他们所处的外部环境的主观认知程度,这些认知受一个(或多个)领域的观念的支配,而忽视其他领域。Daft and Weick (1984)认为关于环境与战略之间因果关系有两种不同的逻辑方式,一种是环境驱动模式(environment-driven)所代表的确定逻辑(deterministic logics),一种是解释驱动模式(interpretation-driven)所代表的前摄逻辑(proactive logics)。在环境驱动模式中,高管认为环境决定战略,因为高管所感知的环境是确定的、剧烈的、可测量以及有决定因素的,他们先了解那个环境的需要继而提出反应战略。在解释驱动模型中,高管根据战略来确定环境,因为高管所面对的环境是更不确定和更难分析的。武亚军(2013)将MOC的研究领域归纳为三个:一是行为决策理论研究,它关注认知偏见、简化原则等在战略决策中的应用及调整;二是认知地图和认知结构研究,它主要关注管理者的认知方法;三是认知结构与战略管理过程的联系,包括战略形成和实施过程。武亚军运用认知地图和扎根方法对华为公司领导人任正非进行分析,发现了“战略框架式思考”和“悖论整合”两个典型认知模式,在中国转型发展的复杂动态环境下,任正非的这种思维模式具有有价值、稀缺、难模仿、难替代等特征,是华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一种重要来源。 管理者认知在企业战略形成、推进及转型等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达成了一致。Tushman & Romanelli (1985)指出,高管的变革与继任是克服转型障碍的重要机制。Tushman等(1985)的研究发现公司绩效的下滑并不能直接推动战略转型的实施,而是否存在新任管理者是关键的调节因素。Loasby(2002)认为,企业成长阶段演进及相应的组织变革,都与企业管理者对未来变革和成长机会的认知变化发生直接关系。Yokota & Mitsuhashi(2008)的研究发现,新任管理者是否可以推动战略转型的实施取决于其是否可以改变战略决策的过程;高管的变更与继任并不是触发战略转型的充分条件,只有当高管变更后管理者价值观和利益偏好发生改变时,战略转型才会实施。在国内,薛有志等也认为管理者的认知过程是形成战略的组织因素中必不可少的动态要素;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将优化高管团队构成和改善经营者战略思维作为提升企业战略决策能力的关键;尚航标黄培伦(2010)在对万和集团的案例研究中提出了有限理性视角下企业管理者认知对企业竞争优势

TCL集团2018年盈利能力分析研究的文献综述

TCL集团2018年盈利能力分析研究的文献综述 作者:葫芦娃 一、研究背景 我国资本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后,资源配置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自2004年TCL首开集团整体上市先河以来,上市公司整体上市方兴未艾。虽然整体上市能够给上市公司的增长提供重要动力,但这种外生性动力能否成功地转化为内生性增长方式,真正给所有持股股东创造长期价值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倘若集团整体上市追求的是爆发性的财富效应,那么,在整体上市及随后的资产运作中就必然会面临大。对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从理论上可以分为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指标分析两块主要内容。但在实践中,由于财务报表分析没有财务指标分析直观和方便,很多投资者都会忽略财务报表分析这部分内容。这种做法虽然简单方便,但很多时候会忽略掉一些重要的信息。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早已扩大到全球的规模,各大跨国企业为了扩展市场份额、提高盈利能力,纷纷开始在全球的范围内进行资源的配置与整合。其中,海外并购就是企业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一种重要方式。在互联网技术革命的背景下,以专利技术为目的的并购逐渐兴起,这其中围绕专利出现的问题也逐渐突显。基于上述背景,文章以“TCL集团2018年盈利能力分析”为题,希望可以通过对TCL集团的盈利能力分析当前国内上市公司的发展现状,并给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二、国内文献综述 (栗煜霞,2004)TCL集团换股合并其上市子公司TCL通讯,首开我国非上市公司换股合并上市公司之先河。TCL集团的创新性并购方案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可以预见,其方案将被越来越多的其他上市公司援为先例。 (朱红军,2007)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吸收合并TCL通讯(000542)实现整体上市这场看似保护公众股东利益的整体上市,却由于集团公司受内部人控制,且自身盈利能力较弱,而不仅损害了新公众股东的财富,从长期来看,原公众股东的利益也蒙受了损失。内部人控制下的过度扩张是导致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 (敖金俐,2008)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项重要而细致的工作。目的是通过分析,找出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以评判当前企业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学院:财务与会计学院 年级专业:201*级财务管理 姓名: 学号:132148*** 题目名称:浅谈源星科技有限公司的财务风险文献综述

此处勿忘将题目名称写上。下同。 浅谈源星科技有限公司的财务风险文献综述 浅谈源星科技有限司的财务风险文献综述 【内容摘要】:在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的今天, 企业时刻都面临着来自市场的各种风 险。财务系统系统作为企业风险预警器,愈来愈显示出其重要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的目标在于了解风险的来源和特征,正确预测、衡量财务风险,进行适当的控制和防 范。 【关键词】:财务风险,控制,防范 导言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开展竞争,企业管理者面临的决策前景在大多数情况 下是不确定的,这就要求管理者对不确定因素加以分析预测和管理,西方很多学者 把大量的数学方法,统计方法以及敏感性分析方法引入了风险管理决策。企业是国 民经济非常重要的支柱,企业的发展状况时刻决定着国民经济和社会能否稳定发展, 它的生死存亡直接影响国计民生,而企业的命脉是企业财务,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被企 业财务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借助各文献研究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并把它应用到厦 门源星科技有限公司的财务实践中,能使厦门源星科技有限公司适时监测其财务风 险,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其风险,避免因为财务风险的积聚而转化为财务危机。 一、源星科技有限公司财务风险现状 1.偿债风险 2012年初,源星公司完成了对同行业鸿兴科技公司的并购,而本次出现的偿债 问题主要就是因为这次的并购引起的。鸿兴科技公司是一家规模不大的企业,但是 由于财务处理不当、经营决策失误等各方面原因导致公司很难再正常运营下去。并 购之后,源星公司由于债务负担过重,缺乏必要的现金持有量以及短期融资,导致 支付困难。 2.营运风险 风险的源头还是了在2012年初的并购鸿兴公司上,这次的并购导致本公司必要 的现金持有量不足,但是在并购的同时公司又相应的扩大了销售规模,销售规模的 扩大可能会产生更多的盈利,但是同时又需要不断扩大业务筹集营运资金,出现过 度交易的情形。一部分营运资金被暂时占用。营运资金不足现金循环就无法顺利进 行,将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3.赢利风险

赢利模式文献综述

硕士研究生文献综述报告 一、引言 一个企业能否寻找到一套优秀、成熟的赢利模式,往往是这个企业能否走向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赢利模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短缺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初期经历了要素驱动、能力驱动之后,到了充分竞争的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便要由赢利模式来决定。实际上,当今成功企业的战略,其根本已经不再是公司本身,甚至不再是整个行业,而是企业的整个价值创造系统,也就是企业的赢利模式。 二、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国外对于商业模式的研究以2003年为界限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03之前的这个阶段称其为开创性阶段;之后的阶段为综合性阶段。在开创性阶段,人们普遍以概念研究为重点,采用归纳逻辑思维方法从大量案例研究中总结规律,归纳出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分类方法、变革路径、评估方法。在综合性阶段,人们对于概念的研究普遍采用“博采众长”的方法,对前人的研究成果按照主客观要求进行整合,得出自己的概念定义;对赢利模式的构成、表述、演化、评估多数采取演绎的逻辑思维方式进行研究,在人们比较普遍接受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针对特定领域或特定现象得出特定的结论。本文的阶段划分当然不是绝对的,只是为了研究的方便给出的一个大概的描述。 1、代表性学者著作简介 表1:企业设计要素

资料来源: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基等著,凌晓东等译,发现利润区【M】.北京:中心出版社,2003.13.页 表2 :赢利模式构成要素代表性观点[10,11] 3、赢利模式的分类研究综述 分类研究是赢利模式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多数文献中关于赢利模式分类的描述是非结构性的,这使得很难准确识别和区分具体的商业模式,也很难评价每个商业模式所需要的资源和基础设施。并且,这些赢利模式分类研究一般都没有提供一个框架使得

盈利能力分析文献综述

盈利能力分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对于物质的需求越来越高,然而物质的通货膨胀,全球的经济危机,越来越多的企业难以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下生存下去。特别对于奶制品而言,在经历08 年三聚氰胺事件过后,人民将购买的目光转向了国外奶制品,对于国产奶制品持相当怀疑的态度,从而导致中国很多奶制品企业都处于倒闭的边缘。盈利能力与质量的分析作为利润表分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企业获得利润最直观的表现。在中国奶制品企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企业不仅对自己的产品越来越重视,同时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视也逐渐加大。怎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获利的能力是各大企业所研究的重点。而盈利能力提高的一条重要途径无疑是提高净利润。本文通过结合伊利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其面临的内部与外部环境,采取正确的盈利能力模式,对于伊利股份有限公司而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迫切的现实意义。关键词:伊利公司、盈利能力、盈利质量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的企业无不把利润、竞争、创新与盈利能力放在首要位置上,并且给予极大的重视,都希望在对市场发展和竞争对手预测的基础上拟定自己相应的对策,力图使自己在盈利能力上高人一等,并且使企业更加的强大,获得成长和胜利,而这些问都可以归结为企业的盈利能力。一、盈利能力与盈利质量概述彭新亮(2008)在《北方经贸》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指标浅析中说道: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是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发展趋势的综合反映,是投资者了解公司、决定投资行为的最全面、往往也是最可靠的第一首资料,而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是财务分析的核心指标。刘淑蓉(2007)在《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研究》

夹具设计文献综述

ZQ350减速器传动轴键槽铣夹具设计文献综述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机械A1321班李雪指导老师:张玉英 前言 夹具最早出现在18世纪后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学的不断发展进步,从辅助工具慢慢发展为门类齐全的加工装备的夹具,在机械加工焊接,热处理,装配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加工精度,固定工件,使之占在正确位置以接受加工或检测的工艺装备称为机床夹具。其组成包括定位元件、夹紧装置、夹具与机床之间的连接元件、对刀或导向元件、其他装置或元件、夹具体。使用机床夹具可以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减少辅助工时,大幅提高生产效率,还能扩大机床使用范围,实现“一机多能”。机床夹具在机械加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机械加工的质量、生产效率和成本。夹具不仅用于金属切削加工,还可以应用在检验、装配、焊接零件、生产线制造等过程中,是机械加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艺装备。机床夹具设计的效率和质量对产品的上市时间和质量的影响很大,在产品生产制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各个企业都在不断地增加人力和物力来加快其设计和生产速度。 机床夹具的功能 (1)保证加工精度工件加工过程通过机床夹具进行定位、加紧,以保证加工表面稳定的位置精度。 (2)缩短辅助时间,提高生产率夹具的使用,可以减少划线、找正、对刀等辅助时间,多件,多工位的夹具及气动、液动的夹紧装置能进一步减少辅助时间,提高生产率。 (3)扩大了机床的使用范围有的机床夹具实质上对机床进行了局部改造,扩大了原来机床的功能和使用范围。 (4)降低了对工人技术水平的要求和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保证生产安全。夹具的发展历程,大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主要表现在夹具与人的结合上,这是夹具主要是作为人的单纯的辅助工具,使得加工过程进一步提高效率和趋于完善.这一阶段使用夹具旨在提高生产率。 第二阶段,夹具成为人与机床之间的桥梁,夹具的机能发生变化,它主要用于工件的定位和夹紧。 第三阶段表现为夹具与机床的结合,夹具作为机床的一部分,成为机械加工中不可缺少的工艺装备,夹具是实现工艺的手段之一。 夹具分类 随着机械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机床夹具的种类日趋繁多,常可按照应用范围、使用机床、夹具动力源来分类。 (1)按夹具的应用范围分类 根据夹具在不同生产类型中的通用特性,机床夹具可分为通用夹具、专用夹具、可调整夹具和组合夹具等。

GPS坐标时间序列论文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摘要:通过对数据一系列处理,运用三阶自回归AR(3)模型拟合gps坐标时间序列,由于gps坐标时间序列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且历史数据对未来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并对未来的电力增长进行预测。理论准备:拿到一个观测值序列之后,首先要判断它的平稳性,通过平稳性检验,序列可分为平稳序列和非平稳序列两大类。如果序列值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向关性,那就意味着该序列是一个没有任何记忆的序列,过去的行为对将来的发展没有丝毫影响,这种序列我们称之为纯随机序列,从统计分析的角度而言,纯随机序列式没有任何分析价值的序列。如果序列平稳,通过数据计算进行模型拟合,并利用过去行为对将来的发展预测,这是我们所期望得到的结果。可采用下面的流程操作。 关键字:gps坐标时间序列时间序列分析数据预测

一、前言 GPS坐标时间序列分析原来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领域当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中有国际著名的学术杂志“时间序列分析”。由于在过去的二十几年当中,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在经济学的定量分析当中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应用,因此所出现的“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已经成为了“实证宏观经济学”的同意语或者代名词。由此可见,作为宏观经济研究,甚至已经涉及到微观经济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之所以在经济学的实证研究中如此重要,其主要原因是经济数据大多具有时间属性,都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构成时间序列,而时间序列分析正是分析这些时间序列数据动态属性和动态相关性的有力工具。从一些典型的研究案例中可以看出,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在揭示经济变量及其相关性方法取得了重要进展。 目前关于时间序列分析的教科书和专著很多。仅就时间序列本身而言的理论性论著也很多,例如本课程主要参考的Hamilton的“时间序列分析”,以及Box 和Jankins的经典性论著“时间序列分析”;近年来出现了两本专门针对经济学和金融学所编写的时间序列专著,这也是本课程主要参考的教材。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平稳性时间序列方法的成熟和解决问题所受到的局限性的暴露,目前研究非平稳时间序列的论著也正在出现,其中带有结构性特征的非平稳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更是受到了广泛重视。 二、本实验采用2000-01~2004-11月gps坐标时间序列数据做时间序列分析模型,数据如下: 2000.1 5.4% 2001.9 8.8% 2003.5 13.4% 2000.2 15.3% 2001.10 8.5% 2003.6 13.1% 2000.3 7.1% 2001.11 7.4% 2003.7 15.2% 2000.4 6.9% 2001.12 9.6% 2003.8 15.5% 2000.5 12.8% 2002.1 15.4% 2003.9 15.5% 2000.6 12.5% 2002.2 -3.2% 2003.10 14.8% 2000.7 13.5% 2002.3 6.2% 2003.11 15.6% 2000.8 10.6% 2002.4 10.6% 2003.12 13.4%

电子商务前沿【文献综述】

湖北工程学院 2017—2018学年度第1学期期末考核答卷 考核课程: 电子商务前沿讲座 考核类型:考查 考核形式:开卷(文献综述) 学生所在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 班 级: 0153005441 试 卷 A 大学生网络营销能力秀始于2009年,是高校竞赛式网络营销教学实践平台,锻炼和培养大学生的网络营销核心能力,每个学期各举办一期,到2016年下半年已进行16期,超过7000个大中专院校的20万师生参加过网络营销能力秀。能力秀——网络营销开始的地方。 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及模式创新文献综述 前言 研究背景:我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截到 2015年 12月底,我国网民 规模已达到 6.88 亿,全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 50.3%。其中,手机用户规模达到了 6.20亿,并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而且 2016 年,全国的网上购物、网络团购等类似业务再创新高。据统计数据显示,在2016年6 月底,我国网民达7.10亿,其中手机网民达6.56亿,在这种环境下,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电子商务企业的蓬勃发展,而传统零售企业的经营发展受到了电子商务的重创,生意惨淡,面对这样的局势,就要求线上线下相结合,发展移动电子商务,以求实体经济和网络经济平衡发展。 研究目的:通过搜集大量文献和其他网络资源,研究不同学者对电子商务的商业模 式的概念理解、商业模式的创新,最后对现有商业模式存在的部分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引起更多的学者关注这一问题,并为研究商业模式的学者提供参考价值。

研究意义:理论意义:第一,推动移动电子商务事业理性发展。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好坏影响着移动电子商务顺利进展。本文所研究的商业模式将给移动电子商务产业带来更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理性全面的发展空间。 第二,本文借助移动网络技术,探索了移动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将商业模式的各个组成部分细分,促使研究的理论方法更加全面。 第三,有利于进行学术交流。对移动电商的商业模式进行相关理论的探索,可以促进学者之间学术交流,同时也为今后从事这一领域研究学者提供参考。 实践意义:第一,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研究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使其更好地发展,给 用户提供服务带来便利,企业明确自身的责任,维护自身的利益。促进企业与企业间合作,达成利益共享。 第二,促进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分析移动电商的商业模式,对促进社会经济产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电子商务活动的进展是为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是电子商务发展方向及成败的重要指标,现阶段我国对商业模式的探索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对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的研究,有利于传统企业选择正确的商业模式,推动移动电子商务在新时代的发展。 一、商业模式、特点及评价 (一)核心概念 1.商业模式概念 刘丽侠[1]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生存的模式,能够为企业创造利益的模式,它最基本的核心内容就是创造与实现价值。它也是由一系列生产、销售、运营等经济实体之间的商业活动,能够为用户提供服务,创造企业的价值,以及建立良好的协作网络关系,节约大量的成本,创造属于自己本企业的模式。宋娜[2]商业模式的基本含义就是指企业价值创造的基本逻辑,即企业在一定的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如何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并获取利润。李沂濛[3]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的大方向的布局,从一个产品被生产出来,到交付运营部门进行包装和宣传,包括管理部门在内部各部门间的协调,直到产品走向市场,最终收回资金流,是一个具有详细规划和规定的运作流程,企业关注的不仅仅是盈利,而是如何保持持续盈利,即站在客户的角度在满足客户的要求同时,为自己创造商誉等无形资本,让企业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虽然研究的角度不同,但他们都肯定了顾客价值,顾客要求,企业的所有活动、所有目标的实现都以客户创造价值展开,商业模式是一种体系,它能给企业带来很好的生存和发展途径,它能够使企业保持持续盈利的活力。 2.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概念 移动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是指在移动网络技术的研究背景下,进行商务活动的参与主体之间开展商业活动,并能使其企业创造价值,最终获得利润。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是在智能终端上开展商业活动,需要移动运营商的移动网络支持,平台提供商搭建一个平台供内容服务商将服务呈现给用户,在整个流程进展中,双方互赢互利共同创造企业的价值。在整个商务过程中,商业模式贯穿每一个环节,是由企业的内部资源,盈利模式,外部协作模式,支付模式,商家信用等级等部分组成,借助移动网络技术和物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