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巧算方法

巧算方法

巧算方法
巧算方法

常用的巧算方法

【顺逆相加】用“顺逆相加”算式可求出若干个连续数的和。例如著名的大数学家高斯(德国)小时候就做过的“百数求和”题,可以计算为

所以,1+2+3+4+……+99+100

=101×100÷2

=5050。

又如,计算“3+5+7+………+97+99=?”,可以计算为

所以,3+5+7+……+97+99=(99+3)×49÷2= 2499。

这种算法的思路,见于书籍中最早的是我国古代的《张丘建算经》。张丘建利用这一思路巧妙地解答了“有女不善织”这一名题:

“今有女子不善织,日减功,迟。初日织五尺,末日织一尺,今三十日织讫。问织几何?”

题目的意思是:有位妇女不善于织布,她每天织的布都比上一天减少一些,并且减少的数量都相等。她第一天织了5尺布,最后一天织了1尺,一共织了30天。问她一共织了多少布?

张丘建在《算经》上给出的解法是:

“并初末日织尺数,半之,余以乘织讫日数,即得。”“答曰:二匹一丈”。

这一解法,用现代的算式表达,就是

1匹=4丈,1丈=10尺,

90尺=9丈=2匹1丈。(答略)

张丘建这一解法的思路,据推测为:

如果把这妇女从第一天直到第30天所织的布都加起来,算式就是

5+…………+1

在这一算式中,每一个往后加的加数,都会比它前一个紧挨着它的加数,要递减一个相同的数,而这一递减的数不会是个整数。

若把这个式子反过来,则算式便是

1+………………+5

此时,每一个往后的加数,就都会比它前一个紧挨着它的加数,要递增一个相同的数。同样,这一递增的相同的数,也不是一个整数。

假若把上面这两个式子相加,并在相加时,利用“对应的数相加和会相等”这一特点,那么,就会出现下面的式子:

所以,加得的结果是6×30=180(尺)

但这妇女用30天织的布没有180尺,而只有180尺布的一半。所以,这妇女30天织的布是

180÷2=90(尺)

可见,这种解法的确是简单、巧妙和饶有趣味的。

【分组计算】一些看似很难计算的题目,采用“分组计算”的方法,往往可以使它很快地解答出来。例如

求1到10亿这10亿个自然数的数字之和。

这道题是求“10亿个自然数的数字之和”,而不是“10亿个自然数之和”。什么是“数字之和”?例如,求1到12这12个自然数的数字之和,算式是

1+2+3+4+5+6+7+8+9+1+0+1+1+1+1+2=5l。

显然,10亿个自然数的数字之和,如果一个一个地相加,那是极麻烦,也极费时间(很多年都难于算出结果)的。怎么办呢?我们不妨在这10亿个自然数的前面添上一个“0”,改变数字的个数,但不会改变计算的结果。然后,将它们两两分组:

0和999,999,999;1和999,999,998;

2和999,999,997;3和999,999,996;

4和999,999,995;5和999,999, 994;

………………

依次类推,可知除最后一个数,1,000,000,000以外,其他的自然数与添上的0共10亿个数,共可以分为5亿组,各组数字之和都是81,如

0+9+9+9+9+9+9+9+9+9=81

1+9+9+9+9+9+9+9+9+8=81

………………

最后的一个数1,000,000,000不成对,它的数字之和是1。所以,此题的计算结果是

(81×500,000,000)+1

=40,500,000,000+1

=40,500,000,001

【由小推大】“由小推大”是一种数学思维方法,也是一种速算、巧算技巧。遇到有些题数目多,关系复杂时,我们可以从数目较小的特殊情况入手,研究题目特点,找出一般规律,再推出题目的结果。例如:

(1)计算下面方阵中所有的数的和。

校本课程:常用的巧算和速算方法

*****校本课程数学计算方法 第一讲生活中几十乘以几十巧算方法1.十几乘十几: 口诀:头乘头,尾加尾,尾乘尾。 例:12 X 14= ? 解:1 X仁1 2 + 4 = 6 2X4 = 8 12 X 14=168 注:个位相乘,不够两位数要用0占位。 2 .头相同,尾互补(尾相加等于10): 口诀:一个头加1后,头乘头,尾乘尾。 例:23 X 27= ? 解:2+1=3 2X3 = 6 3X7 = 21 23 X 27=621 注:个位相乘,不够两位数要用0占位。 3 .第一个乘数互补,另一个乘数数字相同:

口诀:一个头加1后,头乘头,尾乘尾。

例:37 X 44= ? 解:3+1=4 4 X 4=16 7 X 4=28 37 X 44=1628 注:个位相乘,不够两位数要用0占位 4 .几十一乘几十一: 口诀:头乘头,头加头,尾乘尾 例:21 X 4仁? 解:2 X 4=8 2+4=6 1 X 1=1 21 X 41=861 5 .11乘任意数: 口诀:首尾不动下落,中间之和下拉例:11 X 23125= ? 解:2+3=5 3+1=4 1+2=3 2+5=7

2和5分别在首尾 11 X 23125=254375 注:和满十要进一。 6 .十几乘任意数: 口诀:第二乘数首位不动向下落,第一因数的个位乘以第二因数后面每一个数字, 加下一位数,再向下落。 例:13 X 326= ? 解:13个位是3 3X 3+2=11 3X 2+6=12 3 X 6=18 13 X 326=4238 注:和满十要进一。 第二讲常用巧算速算中的思维与方法(1) 【顺逆相加】用“顺逆相加”算式可求出若干个连续数的和。 例如著名的大数学家高斯(德国)小时候就做过的“百数求和”题,可以计算为1+2 + ....... +99+100 14 2+ 3 + .................... + 99+ 100 + )100+ 99+98+ ........................ 十 2 +1 | 101 + 101+101 + .................... + 10HW1 所以,1 + 2+ 3 + 4+……+ 99+ 100

六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奥数思维训练:-3:巧算的方法(含答案)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奥数思维训练:-3:巧算的方法(含答案)全国通用 巧算的方法同学们,能够在看似无序的算式中寻找到一定的规律,化繁为简,那么一定能够增强你学习数学的信心、兴趣和能力。 智慧姐姐 例题精选⑴ 9+99+999 ⑵ 84+83+78+79+80+77 【思路点睛】⑴ 方法一:把9、99、999分别看作10、100、1000进行相加。因为每个加数都多加了1,所以要再从它们的和中减去3。 9+99+999 =10+100+1000-3 =1110-3 =1107 方法二:从9中分出1加给99,再分出1加给999。 9+99+999 =7+100+1000 =1107 ⑵ 观察这6个的数大小,你会发现这些数的大小相差不大,都接近80,我们可以先把这几个数都看作是80,先求6个80的和,然后再将原来的数逐一和80相比,比80大几的,就再加几,比80小几的就再减几。这种巧算的方法就叫“找基准数”。 84+83+78+79+80+77 =80×6+(4+3-2-1-3) =480+1 =481 思维体操

1.399+298+197+96 2.199+1999+19999 3.31+28+29+30+32+33 4.68+71+72+70+69+68+71 例题精选⑴ 355+82-123+645-182-77 ⑵ 578+(122-46)-(198+54) 【思路点睛】⑴ “355”与“+645”,合起来凑整;“+82”与“-182”加减抵消,减数大,抵消之后仍然减;“-123”与“-77”,合成“-200”。 355+82-123+645-182-77 =1000-100-200 =700 ⑵ 在计算有括号的运算时,先算括号里的,但有时可以先去掉括号,然后进行运算会更加简便。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加号,可直接去掉括号,其它都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减号,那么去括号后,原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要变号,加号变减号,减号变加号。 578+(122-46)-(198+54) =578+ 122-46 - 198-54 =700―100―198 =600-200+2 =402 思维体操1.735-326-274 2.1409-579+79 3.684-65+26+74-135

实用小学巧算和速算方法(有用)

实用小学巧算和速算 方法(有用)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讲速算与巧算(一) 一、加法中的巧算 1.什么叫“补数” 两个数相加,若能恰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整万…,就把其中的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补数”。 如:1+9=10,3+7=10, 2+8=10,4+6=10, 5+5=10。 又如:11+89=100,33+67=100, 22+78=100,44+56=100, 55+45=100, 在上面算式中,1叫9的“补数”;89叫11的“补数”,11也叫89的“补数”.也就是说两个数互为“补数”。 对于一个较大的数,如何能很快地算出它的“补数”来呢?一般来说,可以这样“凑”数:从最高位凑起,使各位数字相加得9,到最后个位数字相加得10。 如: 87655→12345, 46802→53198, 87362→12638,… 下面讲利用“补数”巧算加法,通常称为“凑整法”。 2.互补数先加。 例1巧算下面各题: ①36+87+64②99+136+101 ③ 1361+972+639+28 解:①式=(36+64)+87 =100+87=187

=200+136=336 ③式=(1361+639)+(972+28) =2000+1000=3000 3.拆出补数来先加。 例2 ①188+873 ②548+996 ③9898+203 解:①式=(188+12)+(873-12)(熟练之后,此步可略)=200+861=1061 ②式=(548-4)+(996+4) =544+1000=1544 ③式=(9898+102)+(203-102) =10000+101=10101 4.竖式运算中互补数先加。 如: 二、减法中的巧算 1.把几个互为“补数”的减数先加起来,再从被减数中减去。例 3① 300-73-27 ② 1000-90-80-20-10

实用巧算和速算方法

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一样,按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整数运算中的性质和定理,在分数、小数的运算中同样适用。但是,要提高分数、小数的运算速度和正确率,除了掌握这些常规的运算法则外,我们还应该掌握一些特殊的运算技巧和技能,常用的分数、小数的运算技巧和方法有凑整法、代数法、裂项法。就我个人的教学总结一下自己的方法: 如一: 2.19+6.48+0.51-1.38-5.48-0.62 当有多个数做加、减计算时,如果把一些数结合得好,就会使计算简便。因此,在计算时,需要我们从头到尾观察一下,是否可以通过前后次序的交换,把某些数结合在一起算,使计算简便。 2.19+6.48+0.51-1.38-5.48-0.62 =(2.19+0.51)+(6.48-5.48)-(1.38+0.62) =2.7+1-(1.38+0.62) =3.7-2 =1.7 本题不仅用上所学加法结合率,而且还用上了减法的性质。所以说灵活的掌握和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性质等是简算关键。 如二: (123+123123+123123123)÷(234+234234+234234234) 这道题的数比较特殊,第一个括号里,是123加上123123再加上123123123;第二个括号里,是234加上234234再加上234234234。我们可能会想到解这种题有什么规律吗?我们看:(123+123123+123123123)÷(234+234234+234234234)本题不仅适合三位数,也适合于四位数、五位数等. 如三: (1+0.23+0.34)×(0.23+0.34+0.45)-(0.23+0.34)×(1+0.23+0.34+0.45) 我们发现,每个括号里的数多次出现,即使用运算定律也比较麻烦,我们可以运用代数法,把题目中多次出现的部分用字母来表示。这时,我们可以把0.23+0.34=m,0.23+0.34+0.45=n,则1+0.23+0.34=m+1,1+0.23+0.34+0.45=n+1。这样用字母代替数,再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原式=(1+m)×n-m×(n+1) =n+m×n-m×n-m =n-m =(0.23+0.34+0.45)-(0.23+0.34) =0.45 用字母代替数,是计算中的一种简便方法 如; (123456+234561+345612+456123+561234+612345)÷7 括号里的六个加数都是由1?6这六个数字组成,换句话说,这六个数的每一位也分别是1?6,因此,每一位的数字之和都是21。所以括号里是21个1,21个10,21个100,21个1000,21个10000,21个100000组成,它们的和可以算成21×111111。所以原式等于21×111111÷7。 (123456+234561+345612+456123+561234+612345)÷7 =111111×(1+2+3+4+5+6)÷7 =111111×21÷7 =111111×3 =333333 这道题,其实是一种分类的思想,因为这六个数的个位之和、十位之和、百位之和…都是21;这样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可以把括号里的六个数和算成是111111个(1+2+3+4+5+6),然后再计算后面的。请大家思考:如果是这种形式8个数的和怎样进行简算呢?它可以推广

数学上的一些巧妙计算方法

乘法速算(提醒:此环节由家长出题,孩子计算,每天疯狂联系5分钟,你做到了,作为父母的义务就尽了) 1.两个20以内数的乘法 两个20以内数相乘,将一数的个位数与另一个数相加乘以10,然后再加两个尾数的积,就是应求的得数。如12×13=156,计算程序是将12的尾数2,加至13里,13加2等于15,15×10=150,然后加各个尾数的积得156,就是应求的积数。 再比如:17×18=(17+8)×10+7×8=306 2.首同尾互补的乘法 口诀:头加1乘头作为头,尾乘尾作为尾 两个十位数相乘,首尾数相同,而尾十互补,其计算方法是:头加1,然后头乘为前积,尾乘尾为后积,两积连接起来,就是应求的得数。如26×24=624。计算程序是:被乘数26的头加1等于3,然后头乘头,就是3×2=6,尾乘尾6×4=24,相连为624。 3.头互补尾相同的乘法 口诀:头乘头后加尾作为头,尾乘尾作为尾 两个十位数互补,两个尾数相同,其计算方法是:头乘头后加尾数为前积,尾乘尾为后积。如48×68=3264。计算程序是4×6=24 24+8=32 32为前积,8×8=64为后积,两积相连就得3264。 4.几十一乘几十一的乘法(共两种情况) ①十位加十位等于个位数 口诀:头乘头,头加头,尾乘尾 比如:21×61=1281;2×6=12作为头,2+6=8,放中间,尾为1. ②十位加十位等于两位数 口诀:头乘头加1,尾乘尾取个位,尾乘尾 比如:41×91=3731;4×9+1=37作为头,4+9=13个位的3放中间,尾为1. 1.十几乘十几: 口诀:头乘头,尾加尾,尾乘尾。 例:12×14=? 解: 1×1=1 2+4=6 2×4=8 12×14=168 注:个位相乘,不够两位数要用0占位。 2.头相同,尾互补(尾相加等于10): 口诀:一个头加1后,头乘头,尾乘尾。 例:23×27=? 解:2+1=3 2×3=6 3×7=21 23×27=621 注:个位相乘,不够两位数要用0占位。

常用的巧算和速算方法

常用的巧算和速算方法 【顺逆相加】用“顺逆相加”算式可求出若干个连续数的和。例如著名的大数学家高斯(德国)小时候就做过的“百数求和”题,可以计算为 所以,1+2+3+4+……+99+100 =101×100÷2 =5050。 又如,计算“3+5+7+………+97+99=?”,可以计算为 所以,3+5+7+……+97+99=(99+3)×49÷2= 2499。 这种算法的思路,见于书籍中最早的是我国古代的《张丘建算经》。张丘建利用这一思路巧妙地解答了“有女不善织”这一名题: “今有女子不善织,日减功,迟。初日织五尺,末日织一尺,今三十日织讫。问织几何?” 题目的意思是:有位妇女不善于织布,她每天织的布都比上一天减少一些,并且减少的数量都相等。她第一天织了5尺布,最后一天织了1尺,一共织了30天。问她一共织了多少布? 张丘建在《算经》上给出的解法是: “并初末日织尺数,半之,余以乘织讫日数,即得。”“答曰:二匹一丈”。 这一解法,用现代的算式表达,就是

1匹=4丈,1丈=10尺, 90尺=9丈=2匹1丈。(答略) 张丘建这一解法的思路,据推测为: 如果把这妇女从第一天直到第30天所织的布都加起来,算式就是 5+…………+1 在这一算式中,每一个往后加的加数,都会比它前一个紧挨着它的加数,要递减一个相同的数,而这一递减的数不会是个整数。 若把这个式子反过来,则算式便是 1+………………+5 此时,每一个往后的加数,就都会比它前一个紧挨着它的加数,要递增一个相同的数。同样,这一递增的相同的数,也不是一个整数。 假若把上面这两个式子相加,并在相加时,利用“对应的数相加和会相等”这一特点,那么,就会出现下面的式子: 所以,加得的结果是6×30=180(尺) 但这妇女用30天织的布没有180尺,而只有180尺布的一半。所以,这妇女30天织的布是 180÷2=90(尺) 可见,这种解法的确是简单、巧妙和饶有趣味的。

小学数学中的几种巧算

小学数学中的几种巧算 一、十几乘十几的巧算 口诀:头乘头是高位积,尾加尾是中积,尾乘尾是末尾的积。最后再排列,遇到满十的向前位进一就是了。 例如:12×13=156方法:头乘头1×1=1;尾相加2+3=5;尾相乘2×3=6。最后再排列起来就是156。 15×17=255方法:头乘头1×1=1;尾相加5+7=12;尾相乘5×7=35,最后排列时,高位积本是1,要加进上来的中位积12中的1,就是2了;中位积本是2,加尾积进上来的3就是5了;末尾积就是5。就是255。 说明:这种巧算只限于十几乘十几 二、多位数与11相乘的巧算 例如:36×11=396方法:首积照着写3,中积是3+6=9,尾积照着写6就是了。遇到要进位的同上向前一位进一就是了。 2476×11=3236方法:首积本是2,但后面的4+7=11,要向前一位进1,首积就成了2;中间依次写是4+7=11,个位是1本应该写1,可后面的7+6=13又向前一位进1,所以就写2,再写3;尾积就是原来数中的尾数6了。 说明:这种方法掌握好了,可以大大的提高运算速度,同样像乘22,33,88等一系列的乘法都可以运用此法,因为22可以分解为11×2、33可以分解为11×3…… 三、首数相同,尾数之和为十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巧算 口诀例如:26×24=624方法:首数2+1=3,3×2=6;6×4=24;排列起来就是624。 85×85=7225方法:首数8+1=9,9×8=72;5×5=25;排列起来就是7225。 说明:这种方法只限于首数相同,尾数互补(相加为10)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当然也能灵活的运用的,如42×例如:34×74=2516方法:3×7+4=25这前积;4×4=16为后积,相连就是2516。 57×57=3249方法:5×5+7=32是前积;7×7=49是后积,相连就是3249。

常用巧算和速算的方法

常用的巧算和速算的方法 1、顺逆相加 1+ 2 + 3+ 4+ 5+……+100 +100+99+ 98+ 97+ 96+……+1 101+ 101+101+101+101+……+101 101×100÷2 =5050 举一反三 3+5+7+……+97+99= 2、分组计算 4.75-9.64+8.25-1.36=_____. 3.17-2.74+ 4.7+ 5.29-0.26+ 6.3=_____ 3、乘法分配律与结合律 (5.25+0.125+5.75)?8=_____. 34.5?8.23-34.5+2.77?34.5= 19.98?37-199.8?1.9+1998?0.82=_____. 常用的整十整百整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小推大 计算“100×100”的方阵的和 1 2 3 4 5 6 (100) 2 3 4 5 6 7 (101) 3 4 5 6 7 8 (102) 4 5 6 7 8 9 (103) 5 6 7 8 9 10 (104) 6 7 8 9 10 11 (105)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99) 先化大为小 计算“5?5”的方阵 1 2 3 4 5 2 3 4 5 6 3 4 5 6 7

4 5 6 7 8 5 6 7 8 9 对角线上五个5之和为25 ,五个斜行每个斜行数之和都为25,所以“5?5”方阵和为25×5=125 即 5?5×5=53=125 所以,“100×100”的方阵和为1003=1000 000 5、凑整方法 计算13.5?9.9+6.5?10.1=_____. 1.5×105= 104× 2.5= 2.5×32×12.5= 举一反三 计算 25×12 = 125×72 = 17×32-17×22= 3200÷4÷25 = 6、整体思想 计算 32.14+64.28?0.5378?0.25+0.5378?64.28?0.75-8?64.28?0.125?0.5378. 原式=32.14+64.28?0.5378?(0.25+0.75-8?0.125) =32.14+64.28?0.5378?0 =32.14 举一反三 (1) 计算 (2+3.15+5.87)×(3.15+5.87+7.32)-(2+3.15+5.87+7.32) ×(3.15+5.87) 的值 7、拆数加减 12 +16 + 112 +120 + 1 30 + 142 + 156 + 172 + 1 90 = 11×2 + 1 2×3 + 13×4 + 1 4×5 + 1 5×6 + 1 6×7 + 17×8 + 18×9+ 19×10 =(1-1 2)+(1 2?1 3)+(13?14)+(1 4?1 5)+(1 5?1 6)+(1 6?1 7)+(1 7?1 8)+ (1 8?1 9)+(1 9?1 10)

六年级奥数速算、巧算方法及习题(推荐)

六年级奥数速算、巧算方法及习题 姓名 成绩 一、认真思考,对号入座:(共30分) (1)一个圆的周长是6.28米,半径是(1米)。 (2)一块周长是24分米的正方形铁板,剪下一个最大的圆,圆的面积是(28.26平方分米)。 (3)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6小时完成,乙单独做要9小时完成。甲、乙合做2小时,完成了这项工程的(5/9),余下的由甲单独做,还要(8/3)小时完成。 (4)以“万”为单位,准确数5万与近似数5万比较最多相差(0.5万)。 (5)在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将圆等分成若干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长比宽多6.42厘米,圆的面积是(28.26)平方厘米。 (6)已知:a ×23 =b ×135 =c ÷23 ,且a 、b 、c 都不等于0,则a 、b 、c 中最小的数是(b )。 (7)甲是乙的15 ,乙是丙的15 ,则甲是丙的(1/25)。 (8)六年级共有学生180人,选出男生的 131和5名女生参加数学比赛,剩下的男女 人数相等。六年级有男生(91)人。 (9)今年王萍的年龄是妈妈的3 1,二年前母子年龄相差24岁,四年后小萍的年龄是(16)岁。 (10)六(1)班男生的一半和女生的 41共16人,女生的一半和男生的4 1共14人,这个班(40)人。 (11)把一个最简分数的分母缩小到原来的1/3,分子扩大到原来的3倍,这个分数的值15/2,这个最简分数是(5/6)。 (12)一个真分数,分子和分母的和是33,如分子减2,分母增加4,约简后是2/3,原分数是(16/17)。

(13)一件工作,甲做3天,乙做5天可完成1/2;甲做5天,乙做3天可完成1/3。那么,甲乙合做(9.6)天可完成。 (14)把20克药粉放入180克水中,药粉占药水的(1/10)。 (15)一桶水连桶共重1734 千克,把水倒出13 后,重1214 千克,空桶重(5/4)千克。 二、看清题目,巧思妙算:(共27分) (1)计算下列各题 [28÷[7.8]×5] [7×[9.3]-2.3] [13.8÷[313 ]×12] =20 =60 =55 (2)3000以内有多少个数能被11整除? [3000/11]=272 (3)有13个自然数,它们的平均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数是18.6,那么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数是多少? 18.55×13?13个自然数的和?18.64×13 241.15?13个自然数的和?242.32 242÷13≈18.615 (4)用最简便的方法计算。 138 7131287÷+? 6.63×45+4.37÷145 -45 =7/8 =450 (435 ×3.62+4.6×61350 )÷23 (12 +1112 )÷219 ÷(2-0.25) =4.6×9.88÷23 =19/12×9/19×7/4

数学常用巧算速算法

校本课程数学计算方法 第一讲生活中几十乘以几十巧算方法 (2) 第二讲常用巧算速算中的思维与方法(1) (4) 第三讲常用巧算速算中的思维与方法(2) (6) 第四讲常用巧算速算中的思维与方法(3) (8) 第五讲常用巧算速算中的思维与方法(4) (10) 第六讲常用巧算速算中的思维与方法(5) (14) 第七讲常用巧算速算中的思维与方法(6) (16) 第八讲小数的速算与巧算1――凑整 (18) 第九讲乘法速算1 (19) 第十讲乘法速算2 (21) 第^一讲乘法速算3 (22) 第十二讲乘法速算4 (23) 第十三讲乘法速算5 (24) 第十四讲乘法速算6 (25) 第十五讲乘法速算7 (27) 第十六讲乘法速算8 (29) 注:《速算技巧》 (33)

校本课程数学计算方法第一讲生活中几十乘以几十巧算方法 1?十几乘十几: 口诀:头乘头,尾加尾,尾乘尾。 例:12X14=? 解:1 1=1 2+ 4 = 6 2 X4 = 8 12X14=168 注:个位相乘,不够两位数要用0占位。 2.头相同,尾互补(尾相加等于10): 口诀:一个头加1后,头乘头,尾乘尾。 例:23X27=? 解:2+1=3 2X3 = 6 3X7 = 21 23>27=621 注:个位相乘,不够两位数要用0占位。 3.第一个乘数互补,另一个乘数数字相同: 口诀:一个头加1后,头乘头,尾乘尾。 例:37用4=? 解:3+1=4 4^=16 7^=28 37X44=1628

注:个位相乘,不够两位数要用0占位 4.几十一乘几十一: 口诀:头乘头,头加头,尾乘尾 例:21X41 = ? 解:2 >4=8 2+4=6 1 X1=1 21>41=861 5.11乘任意数: 口诀:首尾不动下落,中间之和下拉 例:11 >23125=? 解:2+3=5 3+1=4 1+2=3 2+5=7 2和5分别在首尾 11>3125=254375 注:和满十要进一。 6.十几乘任意数: 口诀:第二乘数首位不动向下落,第一因数的个位乘以第二因数后面每一个数字, 加下一位数,再向下落。 例:13X326=? 解:13个位是3 3X3+2=11 3X2+6=12 3X6=18 13 X326=4238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和巧算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和巧算 一、数的加减乘除有时可以运用运算定律、性质、或数量间的特殊关系进性较快的运算这就是简便运算。 (一)其方法有: 一:利用运算定律、性质或法则。 (1) 加法: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2) 减法运算性质:a-(b+c)=a-b-c, a-(b-c)=a-b+c, a-b-c=a-c-b, (a+b)-c=a-c+b=b-c+a. (3):乘法:利用运算定律、性质或法则。 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分配率,(a+b)×c=a×c+b×c, (a-b)×c=a×c-b×c. (4)除法运算性质: a÷(b×c)=a÷b÷c, a÷(b÷c)=a÷b×c, a÷b÷c=a÷c÷b, (a+b)÷c=a÷c+b÷c, (a-b)÷c=a÷c-b÷c. 前边的运算定律、性质公式很多是由于去掉或加上括号而发生变化的。其规律是同级运算中,加号或乘号后面加上或去掉括号,。后面数值的运算符号不变。 例1:283+52+117+148=(283+117)+(52+48)=400+200=600(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减号或除号后面加上或去掉括号,后面数值的运算符号要改变。例2:657-263-257=657-257-263=400-263=147.(运用减法性质,相当加法交换律。) 例3:195-(95+24)=195-95-24=100-24=76 (运用减法性质) 例4; 150-(100-42)=150-100+42=50+42=92. (同上) 例5:(0.75+125)×8=0.75×8+125×8=6+1000=1006. (运用乘法分配律)) 例6:( 125-0.25)×8=125×8-0.25×8=1000-2=998. (同上) 例7:(1.125-0.75)÷0.25=1.125÷0.25-0.75÷0.25=4.5-3=1.5。(运用除法性质) 例8: (450+81)÷9=450÷9+81÷9=50+9=59. (同上,相当乘法分配律) 例9: 375÷(125÷0.5)=375÷125*0.5=3*0.5=1.5. (运用除法性质) 例10:4.2÷(0。6×0.35)=4.2÷0.6÷0.35=7÷0.35=20. (同上) 例11:12×125×0.25×8=(125×8)×(12×0.25)=1000×3=3000(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例12: (175+45+55+27)-75=175-75+(45+55)+27=100+100+27=227(运用加法性质和结合律) 例13:(48×25×3)÷8=48÷8×25×3=6×25×3=450. (运用除法性质, 相当加法性质) (5)和、差、积、商不变的规律。 1:和不变:如果a+b=c,那么,(a+d)+(b-d)=c, 2: 差不变:如果 a-b=c, 那么,(a+d)-(b+d)=c, (a-d)-(b-d)=c 3: 积不变:如果a*b=c, 那么,(a*d)*(b÷d)=c, 4: 商不变:如果 a÷b=c, 那么,(a*d)÷(b*d)=c, (a÷d)÷(b÷d)=c. 例14:3.48+0.98=(3.48-0.02)+(0.98+0.02)=3.46+1=4.46(和不变) 例15:3576-2997=(3576+3)-(2997+3)=3579-3000=579(差不变)

(完整版)常用的巧算和速算方法

小学数学速算与巧算方法例解【转】 速算与巧算 在小学数学中,关于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怎么样才能算得既快又准确呢?这就需要我们熟练地掌握计算法则和运算顺序,根据题目本身的特点,综合应用各种运算定律和性质,或利用和、差、积、商变化规律及有关运算公式,选用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速算和巧算不仅能简便运算过程,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同时又会算得又快又准确。 一、“凑整”先算 1.计算:(1)24+44+56 (2)53+36+47 解:(1)24+44+56=24+(44+56) =24+100=124 这样想:因为44+56=100是个整百的数,所以先把它们的和算出来. (2)53+36+47=53+47+36 =(53+47)+36=100+36=136 这样想:因为53+47=100是个整百的数,所以先把+47带着符号搬家,搬到+36前面;然后再把53+47的和算出来. 2.计算:(1)96+15 (2)52+69 解:(1)96+15=96+(4+11) =(96+4)+11=100+11=111 这样想:把15分拆成15=4+11,这是因为96+4=100,可凑整先算. (2)52+69=(21+31)+69 =21+(31+69)=21+100=121 这样想:因为69+31=100,所以把52分拆成21与31之和,再把31+69=100凑整先算. 3.计算:(1)63+18+19 (2)28+28+28 解:(1)63+18+19 =60+2+1+18+19 =60+(2+18)+(1+19) =60+20+20=100 这样想:将63分拆成63=60+2+1就是因为2+18和1+19可以凑整先算. (2)28+28+28 =(28+2)+(28+2)+(28+2)-6 =30+30+30-6=90-6=84 这样想:因为28+2=30可凑整,但最后要把多加的三个2减去. 二、改变运算顺序:在只有“+”、“-”号的混合算式中,运算顺序可改变 计算:(1)45-18+19 (2)45+18-19 解:(1)45-18+19=45+19-18 =45+(19-18)=45+1=46 这样想:把+19带着符号搬家,搬到-18的前面.然后先算19-18=1. (2)45+18-19=45+(18-19)

常用的巧算和速算方法[1]

常用的巧算和速算方法[1].txt不要为旧的悲伤而浪费新的眼泪!现在干什么事都要有经验的,除了老婆。没有100分的另一半,只有50分的两个人。常用的巧算和速算方法 【顺逆相加】用“顺逆相加”算式可求出若干个连续数的和。例如著名的大 数学家高斯(德国)小时候就做过的“百数求和”题,可以计算为 所以,1+2+3+4+……+99+100 =101×100÷2 =5050。 又如,计算“3+5+7+………+97+99=”,可以计算为 \ 所以,3+5+7+……+97+99=(99+3)×49÷2= 2499。 这种算法的思路,见于书籍中最早的是我国古代的《张丘建算经》。张丘建 利用这一思路巧妙地解答了“有女不善织”这一名题: “今有女子不善织,日减功,迟。初日织五尺,末日织一尺,今三十日织讫。 问织几何” 题目的意思是:有位妇女不善于织布,她每天织的布都比上一天减少一些, 并且减少的数量都相等。她第一天织了5尺布,最后一天织了1尺,一共织了 30天。问她一共织了多少布 张丘建在《算经》上给出的解法是: } “并初末日织尺数,半之,余以乘织讫日数,即得。”“答曰:二匹一丈”。 这一解法,用现代的算式表达,就是

1匹=4丈,1丈=10尺, 90尺=9丈=2匹1丈。(答略) 张丘建这一解法的思路,据推测为: 如果把这妇女从第一天直到第30天所织的布都加起来,算式就是 5+…………+1 在这一算式中,每一个往后加的加数,都会比它前一个紧挨着它的加数,要> 递减一个相同的数,而这一递减的数不会是个整数。 若把这个式子反过来,则算式便是 1+………………+5 此时,每一个往后的加数,就都会比它前一个紧挨着它的加数,要递增一个 相同的数。同样,这一递增的相同的数,也不是一个整数。 假若把上面这两个式子相加,并在相加时,利用“对应的数相加和会相等”这一特点,那么,就会出现下面的式子: / 所以,加得的结果是6×30=180(尺) 但这妇女用30天织的布没有180尺,而只有180尺布的一半。所以,这妇女30天织的布是 180÷2=90(尺) 可见,这种解法的确是简单、巧妙和饶有趣味的。

三年级奥数速算、巧算方法及习题(强烈推荐)

三年级奥数速算、巧算方法及习题 例1、在合适的地方填上+、-、或×,使等式成立。 (1)1 2 3 4 5=1 (2) 1 2 3 4 5=0 练习1 在合适的地方填上+、-、或×,使等式成立。 (1) 3 3 3 3=3 (2) 3 3 3 3=9 例2、下面两道算式需要填四个运算符号,每个符号只用一次,该怎样填呢? (1) 9 3 7=20 (2)14 2 5=12 练习2、下面算式等号两边分别用什么运算符号,两边才能相等。 (1)2 5 6=13 (2)5 13=9 2 例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练习3、⑴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例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4 - 4 4 7 1 + 3 6 4 8 0 3 4 + 5 9 5 3 - 2 7 5 6 8 9 - 1

练习4 课后练习 1、在相同的图形里填上相同的整十数,使等式成立。 ×3=1 ×6=2 ×6=4 2、在下面的方格里填上合适的数字,使它横看成为两道算式,竖看成为五个成语。 3、把1~9这9个数字分别填入下面的○中,正好组成一道算式。 4、把494、49 5、49 6、49 7、49 8、49 9、501、502、503、504、505、506这十二个数分别填入下面的方格中,使等式成立。(每个数只能用一次) 3 5 4 7 6 8 4 □÷□×□ + □=□ (□+□-□)×□=□ 上 下 面 方 生 死 花 门 拿 稳 2 7 × 9 3 1 8 × C D 4 A B 6 A=( ) B=( ) C=( ) D=( ) 6 5 + 3 1 4 6 + = + + + + = + 仔细观察这些数!

奥数速算巧算方法及习题

速算与巧算 1、凑整:43+88+57 2、带符号搬家:43+88-33 3、变加为乘: 8+8+8+8+8+8+8+7 4、加减抵消: 92-16+23-23+16 5、减法巧算: 100-36-24,88-(28+15) 6、找基准数: 52+50+49+46 7、分组: 90-89+88-87+86-85+84-83 8、等差数列(高斯公式): 1+2+3+……+998+999+1000 单数项的等差数列: 3+5+7+9+11 = 7×5 9、金字塔数列: 1+2+3+……+98+99+100+99+98+……+3+2+1 速算第一步:观察! (是否能用公式,数字有什么特点,符号有什么特点,是否有别的简便方法……) 速算思想: 1、“整”比“散”好!(100+200 比 156+288好算) 2、“小”比“大”好!(1+2 比 1257+3658好算) 掌握理论: (理论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晦涩,通过简单的例子让他们记忆深刻,会用就可以了) 1、加法交换律:1+2 = 2+1 2、加法结合律:(1+2)+3 = 1+(2+3) 3、带符号搬家:加减法中数字就像逛超市,每人推着自己的小车,去哪儿都推着(即符号 在前面) 43+88-33 = 43-33+88 = 88+43-33 5、减括号:5+(3-2)= 5+3-2, 5-(3+2)=5-3-2=5-(3+2 一、分组凑整法 例:(1350+249+468)+(251+332+1650) =1350+249+468+251+332+1650 =(1350+1650)+(249+251)+(468+332) =3000+500+800 =4300 894-89-111-95-105-94 =(894-94)-(89+111)-(95+105) =800-200-200 =400 567+231-267+269 =(567-267)+(231+269) =300+500 =800

小学四年级实用小学巧算和速算方法

第一讲速算与巧算(一) 一、加法中的巧算 1.什么叫“补数”? 两个数相加,若能恰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整万…,就把其中的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补数”。 如:1+9=10,3+7=10, 2+8=10,4+6=10, 5+5=10。 又如:11+89=100,33+67=100, 22+78=100,44+56=100, 55+45=100, 在上面算式中,1叫9的“补数”;89叫11的“补数”,11也叫89的“补数”.也就是说两个数互为“补数”。 对于一个较大的数,如何能很快地算出它的“补数”来呢?一般来说,可以这样“凑”数:从最高位凑起,使各位数字相加得9,到最后个位数字相加得10。 如:87655→12345,46802→53198, 87362→12638,… 下面讲利用“补数”巧算加法,通常称为“凑整法”。 2.互补数先加。 例1巧算下面各题: ①36+87+64②99+136+101 ③ 1361+972+639+28 解:①式=(36+64)+87 =100+87=187 ②式=(99+101)+136 =200+136=336

③式=(1361+639)+(972+28) =2000+1000=3000 3.拆出补数来先加。 例2 ①188+873 ②548+996 ③9898+203 解:①式=(188+12)+(873-12)(熟练之后,此步可略)=200+861=1061 ②式=(548-4)+(996+4) =544+1000=1544 ③式=(9898+102)+(203-102) =10000+101=10101 4.竖式运算中互补数先加。 如: 二、减法中的巧算 1.把几个互为“补数”的减数先加起来,再从被减数中减去。例3① 300-73-27 ② 1000-90-80-20-10 解:①式= 300-(73+ 27) =300-100=200 ②式=1000-(90+80+20+10) =1000-200=800 2.先减去那些与被减数有相同尾数的减数。 例4① 4723-(723+189) ② 2356-159-256 解:①式=4723-723-189

小学数学巧算方法

小学数学巧算方法 提取公因式 这个方法实际上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将相同因数提取出来,考试中往往剩下的项相加减,会出现一个整数。 注意相同因数的提取。 例如: 0.92×1.41+0.92×8.59 =0.92×(1.41+8.59) 借来借去法 看到名字,就知道这个方法的含义。用此方法时,需要注意观察,发现规律。还要注意还哦,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考试中,看到有类似998、999或者1.98等接近一个非常好计算的整数的时候,往往使用借来借去法。 例如: 9999+999+99+9 =9999+1+999+1+99+1+9+1—4 拆分法

顾名思义,拆分法就是为了方便计算把一个数拆成几个数。这需要掌握一些“好朋友”,如:2和5,4和5,2和2.5,4和2.5,8和1.25等。分拆还要注意不要改变数的大小哦。 例如: 3.2×12.5×25 =8×0.4×12.5×25 =8×12.5×0.4×25 加法结合律 注意对加法结合律 (a+b)+c=a+(b+c) 的运用,通过改变加数的位置来获得更简便的运算。 例如: 5.76+13.67+4.24+ 6.33 =(5.76+4.24)+(13.67+6.33) 拆分法和乘法分配律结这种方法要灵活掌握拆分法和乘法分配律,在考卷上看到99、101、9.8等接近一个整数的时候,要首先考虑拆分。 例如: 34×9.9 = 34×(10-0.1)

案例再现:57×101=? 利用基准数在一系列数种找出一个比较折中的数字来代表这一系列的数字,当然要记得这个数字的选取不能偏离这一系列数字太远。 例如: 2072+2052+2062+2042+2083 =(2062x5)+10-10-20+21 利用公式法 (1) 加法: 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2) 减法运算性质: a-(b+c)=a-b-c, a-(b-c)=a-b+c, a-b-c=a-c-b, (a+b)-c=a-c+b=b-c+a. (3):乘法(与加法类似): 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分配率,(a+b)xc=ac+bc,

小学十种常用速算与巧算方法 详

丁继葳 六、由小推大:一种数学思维方法,也是一种速算、巧算技巧。 遇到有些题数目多,关系复杂时,我们可以从数目较小的特殊情况入手,研究题目特点,找出一般规律,再推出题目的结果。例如: (1)计算下面方阵中所有的数的和。 这是个“100×100”的大方阵,数目很多,关系较为复杂。不妨先化大为小,再由小推大。先观察“5×5”的方阵,如下图(图4.1)所示。 容易看到,对角线上五个“5”之和为25。这时,如果将对角线下面的部分(右下部分)用剪刀剪开,如图4.2 那样拼接,那么将会发现,这五个斜行,每行数之和都是25。所以,“5×5”方阵的所有数之和为25×5=125,即53=125。很容易推出大的数阵“100×100”的方阵所有数之和为1003=1,000,000。

七、巧妙试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采用一些巧妙试商方法,提高计算速度。 (1)用“商五法”试商。 当除数(两位数)的10 倍的一半,与被除数相等(或相近)时,可以直接试商“5”。如70÷14=5,125÷25=5。 当除数一次不能除尽被除数的时候,有些可以用“无除半商五”。“无除”指被除数前两位不够除,“半商五”指若被除数的前两位恰好等于(或接近)除数的一半时,则可直接商“ 5”。例如:1248÷24=52,2385÷45=53 (2)同头无除商八、九。 “同头”指被除数和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无除”仍指被除数前两位不够除。这时,商定在被除数高位数起的第三位上面,再直接商8 或商9。 例如:5742÷58=99,4176÷48=87。 (3)用“商九法”试商。 当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字临时组成的数小于除数,且前三位数字临时组成的数与除数之和,大于或等于除数的10 倍时,可以一次定商为“9”。 一般地说,假如被除数为m,除数为n,只有当9n≤m<10n 时,n 除m 的商才是9。同样地,10n≤m+n<11n。这就是我们上述做法的根据。 例如:4508÷49=92,6480÷72=90。 (4)用差数试商。 当除数是11、12、13…………18 和19,被除数前两位又不够除的时候,可以用“差数试商法”,即根据被除数前两位临时组成的数与除数的差来试商的方法。若差数是1 或2,则初商为9;差数是3 或4,则初商为8;差数是5 或

各种速算巧算技巧总结

各种速算巧算技巧总结(部分) ——187老师 1、头同尾合十: 适用条件:两位数乘两位数,首数相同,尾数相加得十。 例题实战:(2008年,迎春杯,初赛) 53×57-47×43=[(5×5+5)×100+3×7]-[(4×4+4)×100+7×3]=1000 运算说明:首数相乘,再加上一次相同的首数,得到一个一位数或者两位数,作为数1。 个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相乘,得到一个一位数或者两位数,作为数2。 最后把数1和数2按顺序拼在一起即是结果。 2、尾同头合十: 适用条件:两位数乘两位数,尾数相同,首数相加得十。 例题实战: 28×88=[(2×8+8)×100]+8×8=2464 运算说明:首数相乘,再加上一次相同的尾数,得到一个一位数或者两位数,作为数1。 个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相乘,得到一个一位数或者两位数,作为数2。 最后把数1和数2按顺序拼在一起即是结果。 3、规律三: 3×4=12 33×34=1122 333×334=111222 3333×3334=11112222 33333×33334=1111122222 333333×333334=111111222222 …… 运算说明:全是数字3的乘数里有几个3,结果里就有几个1和2,1在前,2在后。4、零一数: 101×12=1212 1001×12=12012 10001×12=120012 1001×123=123123 10001×123=1230123 100001×123=12300123 …… 运算说明:使零一数外的乘数的末位数字和零一数的1对其,该乘数的其他数字按次往前排,没有数字对齐的零直接写到结果里即可。 5、11与一个数相乘: 78×11=858 25×11=275 39×11=429 123×11=1353 274×11=3014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