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鸦片战争中的林则徐

浅谈鸦片战争中的林则徐

浅谈鸦片战争中的林则徐
浅谈鸦片战争中的林则徐

浅谈鸦片战争中的林则徐

对于我个人来讲,相对于中国的近代史,其实更喜欢读一些明、清康乾时期的史料及一些演艺类的小说。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是觉得近代的中国太过迂腐、太过懦弱、太过狼狈、太过可怜。曾经看过一部记录影片——圆明园,里面所讲的晚清政府种种软弱无能,更加增添了我对这段历史的抵触。因而除了中学历史课本上了解的一些东西外,很少再涉及这方面的内容,自然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很少、很浅。

这次,坦白讲为了完成作业,选取了一本比较浅显、通俗、故事性较强的《鸦片战争的正面与侧面》,不是太仔细地看完了一遍,仅对里面的一部分内容谈一下自己的认识。书中写林则徐的一段我觉得非常符合我们对他的“官方”认识,大致意内容是:整个中国,整个近代,几乎从来没有人怀疑过林则徐的军事能力,直到现在,他依然像一个战神、像一个神话一样屹立在中国近代史当中,从来没有被怀疑过。仅有的几次质疑的声音也很快被淹没在反帝国主义的汪洋言论里,所有人在总结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都觉得是因为林则徐太少了,如果有一大批林则徐的话,鸦片战争绝对不会失败。也许,这只是战败后,苦难的中国人留给自己心里的那一点点希望,是整个中华民族心理的一种寄托。

然而,客观上讲,如果真的有一大批林的话,鸦片战争就不会失败了?他真的是如我们认识的一般的民族英雄吗?林没有外交经历,当他以天朝的姿态处理鸦片问题是,并没有给自己,也没有给民族留一点点后路,他用自己大无畏的精神去处理一些复杂、敏感的外交问题,得到的结果恰恰与他的初衷相违背。林是一个完美的封建教育下的产物,他有着传统的儒家观念、天朝思维,林亦是一个有着近乎完美人格的清朝臣民,他有着大无畏的义无反顾、一心为国的铮铮铁骨。然,就是他的这些完美成为了鸦片战争的导火索,当然也使他成为了我们的民族英雄。林没有带兵的经历,缺乏对战争的判断,再加上过于主观的思维,使他在战争来临之际,没有发出必要的警告,也使整个中国对即将来临的战争缺乏必要的准备。正如书中所言,他犯下的一生中最重要的错误即他根本就没有预料到战争。那时的广州,是整个中国战备最完美的地方,它也成为了林引以为豪的资本。他的心中充满了渴望,幻想着某一天可以凭借虎门炮台和勇敢的士兵与英国的侵略者一决生死。可惜他没有得到这个机会,当英国远征军抵达天津后,他被道光皇帝撤掉了官职,彻底的离开了他的舞台。因而,我们可以这样讲:我们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民族英雄,在整个鸦片战争的进程中,几乎没有一次展示自己决心和能力的机会。

引用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的一段话:林则徐被撤职是他本人的大幸事,却是中华民族的大不幸。因为让林则徐守广州,则与英军必战,战则必败,而败中国会速和,那么洋务运动就会提早二十年。可惜林则徐永远失去了这个机会,中华民族也永远失去了这个机会。

浅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重大事变。中国近代历史就是以此为开端的 一、鸦片战争前的国际形势 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殖民扩张,掠夺原料产地和市场。英国又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英国作为“世界工厂”的态势喷薄而出。 二、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中国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清王朝走上衰败的道路,政治黑暗,国防薄弱,国势日衰。 经济方面: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具有高度自给自足的特点。《中国见闻录》中道:“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大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丝和皮毛。他们无需从别处购买一文钱的东西。”也无怪乎乾隆自诩“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了。 政治方面:君主专制制度已腐朽不堪。清王朝对外“闭关锁国”政策.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侵犯,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三、马戛尔尼访华 清政府下令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口贸易,此后又陆续制订各种严格措施.规定外国商人只准通过行商进行贸易。英国试图通过外交途径打开中国市场的愿望破灭了,只能通过其他的途径来实现。 四、禁烟运动 19世纪以后,英帝国主义将大量鸦片输入中国。通过鸦片贸易英国在对华贸易中变入超为出超,变劣势为优势.林则徐到广东禁烟。英国为夺取原料产地和消费市场,推行殖民扩张政策,决意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后,英国为夺取原料产地和消费市场,推行殖民扩张政策,决意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 鸦片战争的客观后果,首先打破清朝闭关锁国局面,使中国由闭关逐步走向开放,走向近代化;其次是加速中国社会内部变革,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旧制度的解体。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封建经济开始瓦解,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思想上,先进的知识分子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西学东渐的局面开始形成。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在1839年3月的一天,广州万人空巷,成千上万的人挤在珠江两岸,争着目睹钦差大臣林则徐的风采,同时也在等待他完成一件大事,就是销烟! 林则徐为什么要销烟呢,这还要从当时的鸦片走私猖獗说起。嘉庆皇帝后期,清朝的统治越来越衰落,而此时欧美国家发展却很快,欧美国家的商人把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的中国,作为他们海外市场扩张的主要目标。 但中国自古便以农业立国,老百姓过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对外来商品需求量很小,加上清朝的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于是外国商品在中国几乎没有销路,相反,中国的瓷器、茶叶和丝绸在外国却大受欢迎。 这样一来,许多白花花的银子就流入中国,外国人不愿意了,他们就想透过走私吸食后会上瘾的鸦片来获得暴利。 嘉庆皇帝死后,道光皇帝即位,在道光刚当上皇帝的时候,鸦片的输入量只为四千余箱,短短十八年,鸦片的输入量已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鸦片泛滥,不仅仅使中国人身体越来越差,还使很多白银流向外国,导致朝廷财政收入大大减少。 清政府于是实施了禁烟政策,但没想到鸦片走私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加猖狂。大家对禁烟的看法不一,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湖广总督林则徐就是禁烟的强烈支持者。 林则徐出生在福建,他的父母指望儿子好好读书,将来能够当大官。但是林则徐的父亲收入很微薄,林则徐的母亲每一天在操持完家务后,还要做些手工活来分担家庭的负担。在这样的状况下,送林则徐去念书是相当困难的,但好在林则徐的父亲是私塾老师,他打算亲自培养林则徐。于是林则徐四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便教他四书五经;十四岁就中了秀才;二十岁就中了举人。 随着林则徐慢慢长大,他的家庭也越来越困难,于是林则徐只好离开家乡,当了私塾老师。之后他又辞去了私塾老师的职务,到了厦门,得到一份海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

究: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 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在中英正当贸易中,由于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英国的工业品在中国很难倾销,英国在中英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 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无耻地向中国走私鸦片,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军队战斗力削弱。“银荒兵弱”危及清政府的统治,于是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英国为维护鸦片贸易,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 那么,在该条约的条款中,哪一款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 “割让香港岛”和“赔款2100万元”这两款,显然不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 “五口通商”相对于鸦片战争前只有广州一处通商口岸而言,更有利于英国对华商品倾销。鸦片战争前的1837~1839年,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平均每年不足100万英镑;战后的1845年,英国输华商品总值达239.4万英镑,比战前增加了一倍多。但此后,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平均每年都在150万英镑左右徘徊不前。英国资产阶级认为,这是中国开放通商口岸太少的缘故,于是在1854年向清政府提出增开通商口岸的修约要求。当这一要求被拒绝后,英国就伙同法国联合出兵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所以“五口通商”这一款也不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 那么,只有“协定关税”这一款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意图了。 我们知道,关税是保护民族工商业的重要手段。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对外奉行闭关政策,对外国商品征收高关税,这就增加了外国输华商品的成本。换句话说,英国只有排除中国关税壁垒的影响,即降低中国的高关税,才能达到在中国倾销商品的目的。这样,破坏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就成为其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 《南京条约》规定的“协定关税”一款,即英商“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从此,英国通过降低中国的关税,进而降低输华商品的成本,使英国的输华商品成为“廉价”的商品,达到对中国倾销商品的目的。 1854年,列强夺取了上海海关的管理权。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又将上海海关的管理模式推广到各通商口岸。1861年总理衙门设立后,列强又强迫清政府先后任命英国人李泰国、赫德为中国海关的总税务司。至此,英国完全操纵了中国的海关管理权,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从而大大便利了英国对中国倾销商品。

鸦片战争中国失败原因

鸦片战争中国失败原因? 客观:英国综合国力的强大 主观: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武器落后、闭关锁国 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原因? 1、清政府极端腐败,妥协退让。 2、中国经济落后 3、清军军备不足,装备落后,不少官兵临阵脱逃。 4、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足。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得到教训或启示? 1、落后就要挨打; 2、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发展科技; 3、培养人才等; 4、增强综合国力,发展国防事业。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薄弱和政治上的软弱---根本原因 2、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3、把希望寄托于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4、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反对和破坏。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哪些体会或收获? 1、改革是国家、社会进步的动力。 2、改革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 3、任何变法或改革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4、要善于接受先进思想,勇于学习先进文化。 评价孙中山: 1、中国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被誉为“国父” (中华民国国父)。 2、简介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1)成立兴中会和同盟会 (2)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3)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4)20世纪20年代改组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成立黄埔军校,开展国民大革命。 (精神:立志报国、追求真理、永不放弃、与时俱进) ●什么是长征精神?(红军长征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信念坚定、亲密团结,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通过对日本侵略罪行的了解,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有什么认识和感受? 1、认识到日本侵略者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2、不忘国耻,牢记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罪行。 3、落后就要挨打,积极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4、维护世界和平,勿让历史悲剧重演。 ●1、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为什么不愿承认南京大屠杀等真相,其目的是什么? 掩盖对中国和亚洲各国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2、面的铁的事实,你认为他们应该怎样?

浅析鸦片战争前的国内及国际背景(一)

浅析鸦片战争前的国内及国际背景(一) [摘要]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其爆发前,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和社会方面,存在着深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复杂的国内背景与国际背景,这些矛盾的进一步激化终于拉开了纷繁复杂、轰轰烈烈的中国近代历史的序幕。同时,这些问题的处理对于处理今日中国在有关方面的问题也起到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封建社会自然经济阶级矛盾民族危机 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民族之一,曾以自己的勤奋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但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她却一直是在一种孤立、封闭与和谐的“亚西亚”的状态中生活,一直是在一种建立在东方农业社会基础之上的中央集权主义的体制下遵循着一种富足而又少嫌宁静祥和的生活理念。她虽也几度浮沉,历经沧桑,但她终以自己的独特的个性而在这世界占有一席之地,但她又太过陶醉于自己的辉煌,执迷于“万世一系”、“为天下共主” 、“君临万国” 的美梦,而不能感觉她身边世界正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

要了解中国是如何进入近代社会的,那么就要知道中国进入近代社会前的历史背景,即国内环境与国际背景。这是我们确切定位近代中国的客观的基本条件。 首先我们分析国内的环境。 一、封建社会末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严重激化。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封建经济的特征是:一方面,以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为基础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着主要地位,这种自然经济结构通过农业和手工业的直接结合,节省了巨大的物力并曾经造就了当时世界上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另一方面,在封建社会里,作为统治阶级的地主、贵族和皇室拥有最大部分的土地,而作为被统治阶级的农民则很少或完全没有土地,因此,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作为封建社会两大基本阶级,他们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这种矛盾斗争之根本原因在于其经济根源,即土地的占有和使用。作为统治阶级的地主阶级总是利用其掌握的经济或政治上的特权谋求对生产资料的最大占有,大搞土地兼并,从而使土地越来越集中到少数贵族权贵手中,而广大的农民则更多的失去其赖以为生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中国的封建社会延续了2000多年。土地兼并现象在历朝历代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但在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明清两代,较之前朝,而是更加突出、更加严重、更加尖锐了。正如乾隆十三年(1748年)湖南巡抚杨锡绞所说:“今日田之归于富户者,

林则徐与鸦片战争

题目:林则徐与鸦片战争 适用范围: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第一课《鸦片战争》。这一单元主要介绍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一系列反侵略的过程。 清王朝虽然开创了“康乾盛世”,但那只是落日余晖,很快就黯淡下去。反观西方各国,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实力迅速增强。他们对内实行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对外推行扩张政策。 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随后,西方列强接踵而来,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但是,面对列强,中国人民没有屈服,出现了许许多多爱国人士,如:林则徐,邓世昌,孙中山等等,他们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积极探索复兴道路。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浪高过一浪。在历经抗争、失败、在抗争的多次反复,中国人民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反对国内外反动派的斗争中,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二、学情分析及设计思路 本课是第四单元的第一课,1840是中国近代史开端,同时英国向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本课没有重复初中历史课本中对鸦片战争中军民反抗的种种列举,而以引导学生分析战争的起因和战败的原因为目的,这符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学习必修一的都是刚刚迈入高中的新同学,由于初中的通史教育对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来自不同学校,通过不同老师的教学,加之自我的学习掌握情况都不同,所以很难整体把握。所以再设计这一课,我想找一个独特的视角,无论对历史知识,对鸦片战争了解的多与少,都能参与其中,调动大家。通过反复阅读教材,想到通过林则徐这个人物入手。通过对林则徐这个人物信息的搜集和介绍,让大家通过换位思考来观察历史,反观鸦片战争。我觉得这样既能消除学生历史知识参差不齐的情况又能调动学生,让他们对当时的社会,鸦片战争的原因结果,以及人的心理等都能有自己的感悟。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经历的跌宕起伏;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和所签订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意义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意义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他们认为林则徐不仅不是民族英雄,还是鸦片战争的罪魁祸首。他们认为在虎门销烟这件事情中,林则徐做法太强硬,处理事情的方式不当,惹怒了外国人,最后他们找了借口挑起鸦片战争。最后我们战败,割地赔款,中国开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虎门销烟就是战争的导火索,林则徐就是其中罪魁祸首,他们还认为林则徐应该负起这场战争的责任。 他们认为其实鸦片的危害也没有那么大,只要稍加控制就行了。还能从中获取大量税收,就像现在的吸烟有害健康,只要标上鸦片有害健康就行了。林则徐贸然禁烟不可取,对鸦片的危害有些危言耸听。那么,林则徐为什么一定要虎门销烟呢?这种观点可行吗? 让我们看看当时清朝的男子女子都变成什么样了?清朝晚期,鸦片大量流入中国,吸食鸦片的人群越来越多。最后连军队和女性也参与到吸烟片中来。随之而来的就是白银大量外流,百姓贫困。 最关键的是,大量吸食鸦片,让人们身体逐渐变差,瘦骨如柴,精神也变得萎靡不振。男子身体素质变差,甚至弱不禁风。很多军队士兵也吸鸦片,导致战斗力很差,严重的连武器装备都拿不稳。可见当时清朝军队战斗力低到何种程度,腐败到什么地步?

所以,林则徐才提出必须禁烟,否则几十年后中国就没有可以御敌之兵,没有充作军饷的白银。鸦片不仅对国家,家庭,男子危害严重。对女子来说也一样。 不论男女老少,绝大多数的人们已经对鸦片产生了依赖,并且身体也是一日不如一日,甚至为了得到鸦片不择手段,甚至是牺牲自己的所有来换取。 在钱财耗尽后,一心只想吸鸦片的她们纷纷自愿献出自己身体去换取金钱和鸦片。只要有鸦片,一切道德耻辱都不复存在。被别人蹂躏而不自知,出卖肉体也没有任何感觉。因为只要吸鸦片上瘾,就会沉迷虚幻的世界中而不能自拔。只能任人玩弄,成为他人的玩物和工具。 直到身体变垮,失去价值,走向死亡。很多家庭因为鸦片而亲人反目,家破人亡,不论男人还是女人,都处境悲惨。 看到清朝这些男人女人的行为和做法,谁还会反对林则徐禁烟呢?所以说虎门销烟是中国历史上浓烈重彩的一笔。

鸦片战争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危害;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经过;中国军民奋勇抵抗;鸦片战争的结束。 2.能力方面: (1)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培养学生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讨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对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世界形势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当清朝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腐败不堪的时候世界发生了最重要的变化,即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 (2)通过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市场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3)通过介绍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培养学生崇敬英雄、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唤起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献身精神,树立正确的“社会——个人”的社会价值和生存价值观。 4.学法指导方面: (1)引导学生把鸦片战争的爆发和近代中国遭遇放到当时那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让学生会运用“现象与本质”、“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思维分析方法。 (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学习从第一手材料中获取信息与辨析历史资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是重点。它实际上是在介绍鸦片战争的时代背景。鸦片战争前夕,统治中国近200年的清王朝已经腐朽没落,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方面,还是在对外关系及文化领域,都呈现出危机四伏的衰落景象。而此时的世界发生了最重要的变化,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起来,并处于上升时期。其中英国已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到19世纪上半期,欧亚大陆两端的中英两国的兴衰局势已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通过对中国和世界形势的分析对比,有助于学生了解国情,并能将中国置于世界历史大背景中去考察,从而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揭示战争爆发的必然性。(2)鸦片战争的原因和性质是重点。英国是19世纪上半期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市场,英国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充当了侵略中国的急先锋。可见鸦片战争是欧美资本主义向外扩张、开拓殖民地和海外市场的必然产物。中国的禁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走私活动,为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于1640年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通过学习这一内容,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因此揭示其战争的性质。这部分应是学生把握本节教材的关键。 2.难点分析:(1)鸦片战争的原因是难点。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到对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认识,还应进一步明确蕴含其中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的辩证关系,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结合鸦片战争前夕的时代背景,从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辩证观点入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英国需要用“火与剑”为自己开辟海外市场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原因探析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探析 1840 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从英国侵略者封锁珠江口和广东海面开始,到 1842 年 8 月签订《南京条约》结束,历经两年的时间,最终以中国的惨败而告终。然而,这并不仅仅是一场战争的失败,更是中国遭受帝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鸦片战争结束后,西方列强通过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来破坏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和关税等主权,致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进一步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等领域,对中国实行奴役统治。鸦片战争的失败, 彻底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一个拥有四亿人口的泱泱大国竟然败给一个不足 2 万人的军队,毛泽东同志把鸦片战争及其以后一百年间中国对外战争的失败归结为两个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这种分析是十分有道理的。笔者认为,清政府在这场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综合因素所共同决定的。 1 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 清朝是我国封建时期最后一个朝代,晚清时期资本主义已经在西方国家迅猛发展,而当时中国却仍然停留在封建制

度之中,作为具有先进生产力的资本主义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上都优越于清朝的封建制度,而且晚清时期腐败和落后的制度也让封建制度的缺陷与弊端展露无遗。 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弊端主要表现在 君王的专权制度,在封建社会君王的专权制度是阻碍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这种体制极易形成暴政和腐败现象。封建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实质是皇帝权威形式下的君主专制,皇权作为一切政治权力的源泉严格控制臣僚的思想意识和政治活动,凡事皆唯皇帝之令是从,将皇帝权威推进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这种制度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 清王朝是一个封建专制帝国,皇帝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皇帝权力的相对集中极易造成臣僚政治个性的不突出,臣僚的思想意识和政治活动保守成规,皇帝代臣僚操办所有公务,反对臣僚独立思考和议论朝政。 清朝政府还广泛利用特务机关和其他方式来加强对臣 僚的控制和监视。在鸦片战争中,英政府在给前方战斗指挥官在执行战斗过程中有根据战时情况自行决断的权力。即使战事情况发生变化,指挥官变更,但英国的总体战略部署和要求基本未改变。相反的,清朝政府对战争的态度则前后多

浅谈鸦片战争与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影响

鸦片战争与中国社会的发展 摘要:从1840年到1860到,西方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 府签下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本论文提到了鸦片战争的背景,仔细说明了两次鸦片战争的过程,讨论了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危害及客观进步性。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打击和抑制中国民族资本经济的发展,但同时鸦片战争开阔中国人的视野,使中国人“睁眼看世界”。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始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引进机器设备,这些机器设备对中国近代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对中国企业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推动我国近代企业的发展。此外,鸦片战争客观上促进我国近代技术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鸦片战争背景影响客观进步性 引言:中国近代史上一共有两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 年8月;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两次鸦片战争使旧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一、鸦片战争的背景 19世纪上半期欧美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法、美工业革命也正在迅猛发展。工业资本主义生产的存在和发展,需要不断开辟新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而此时的清王朝依旧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清王朝统治集团虚骄自大,闭目塞听,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清政府仍旧推行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中国依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当时的英国政府已感到在中国这个封闭了几千年的古老大国,单靠贸易手段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无耻地向中国输入鸦片,鸦片严重危害到清政府的统治,道光帝任命林则徐禁烟,但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却成为英国政府使用“炮舰政策”的借口。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1840年英国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二、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以发生在清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为标志,同时这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端。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走私贸易,让接连遭受1825年和1837年经济危机的大英帝国尝到了不小的甜头,源源不断地白银流入大英帝国的国库,正如梭伦所说:“财富催生饱腻,饱腻催生暴行”,大英帝国迫不及待的将侵略的坐标插入了中国的版图之上。与此同时,国库的亏空严重地影响了大清帝国的收入,军备海防废弛,政治腐败,清廷不止一次的下令查禁鸦片,但英殖民主义者任意破坏禁令,利用行贿和走私等手段,继续罪恶的鸦片贸易,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中国人的道义抵制的直接后果就是,帝国当局、海关官员和所有官吏都被英国人弄得道德堕落。侵蚀到天朝官僚体系之心脏,摧毁了宗法制度之堡垒的腐败作用,就是同鸦片烟箱一起从停泊在黄埔的英国趸船上被偷偷带进这个帝国。”

鸦片战争

第10课 鸦片战争 【知识结构】 1840年6月——1841年初 1841年初——1842年8月 1856--1858),签订《 》 1858--1860),签订《 》 备注: 1、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相对于殖民地而言,它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但是实际上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形态。 半封建:相对于完全封建而言,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 2、 闭关锁国政策 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实行的一种政策。并不意味着完全封闭国门,在清朝,它是指把对外交往和贸易完全置于清政府的严密监控之下。清初,为孤立郑成功等反清力量,清政府曾两次下令实行海禁。后来中外贸易只留下广州一处。并实行“公行制度”,即由专门的行商垄断对外贸易。

材料一 林则徐上道光帝折中指出: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材料二 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材料三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了以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他们满以为打开了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就能大量销售商品,获得高额利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1855年以前的十多年间,英国对华工业贸易始终在两百万英镑左右徘徊。英国商人惊奇地发现,拥有3.6亿人口的中国,1853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价值只有0.75便士;而仅有14600人的洪都拉斯,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934.5便士,恰好是中国的1246倍。他们把英国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他们预料“中国市场的远景确是广阔的,将来它的销量会比全欧洲还要多。”

鸦片战争失败原因分析

浅谈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摘要:前些天,中国的J—10隐形战机试飞成功,中国再次震撼了全世界,因为它能与美国的F—35一决高下。中国确实要站起来了,但我们不能忘记屈辱的历史。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鸦片战争以中国惨败而告终。自此以后,以《南京条约》的签订为开端,中国的大片领土逐渐被资本主义国家蚕食,大好河山变得残破不堪,使一个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强大的民族逐渐衰败下来。中国在那段时间里垮的那么彻底,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分析一下我们失败的原因。以史为鉴,才能让中国长盛不衰。 关键词:鸦片战争清政府英国失败原因 在鸦片战争中,中国是被侵略者,正义完全站在中国一边。中国抗战是正义之战。而英军则出师不义。中国的正义之战为什么败给了英国的非正义之战?鸦片战争虽然已经过去了一百六十八年,但我们能用旁观者的眼光去更好地认清中国失败的原因。这点是当时的统治者无法认识的。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和自己的阅读分析,我认为鸦片战争中国之所以失败有三个原因。 (一)清朝政府的腐败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无论从任何角度来分析都少不了清政府的腐败。 清政府愚昧无知,清王朝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帝国,长期以来,它夜郎自大,闭关自守,盲目排外,视外国为“蛮夷”,拒绝—切先进的思想和科学文化的传入,因此,清廷同西欧各国近行贸易虽有近200年的历史,但都是外国人到中国来,而很少有中国人到西欧去,更谈不上对西方列强有什么深入的研究和认识。林则徐是较早注意了解世情的人物之一,史载:“林则徐至粤,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又购其新闻纸”,从中了解西方列强的情况。不过,出于时间短,手段少,翻译人才缺乏,他对西方列强的了解是很有限的,对英国的社会制度,经济和军事实力的了解也甚为肤浅,因此,所作的判断往往不够准确。直到英国舰队巳在来华途中,林则徐仍向道光帝奏称:英夷近日来船,所配兵械较多,实仍运载鸦片。奸夷借以扬言恫吓,以求得准许其贸易。现在各兵船只在外洋游奕,此东彼西,总无定处。此外别无动静,诚如圣谕(该夷)实无能为。可见林则徐对英国政府出动诲陆军大举进犯中国,也完全缺乏了解,这当然会影响广东方面战备工作的加强。至于其他沿海省份的战备工作就更差了,如英军抵达浙江定海时,兵勇都毫无准备,大沽口的大炮都不堪用,天津、大沽驻防的清军总共不及千人,这与清朝上下对英国将发动的武装侵略了解甚少有直接关系。 鸦片战争时,清军已经腐败到了极点。八旗兵骄奢淫逸、贪吃懒散、酗酒赌博的作风严重。绿营兵一般既无训练,又无纪律,千里调遣,所到之处,居民横遭骚扰。封建统治者在整个战争中和战方针不定。说战,没有切实可行的对策,稍受挫折,立刻求和,和议不成,又空喊作战。在这种情形下,当然更谈不到鼓起坚强的军心和民心。封建统治者既然在抵抗侵略的战争中仍然纵兵扰民,当然它不可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没有群众帮助的军队,反而不如得到一些汉奸导引的外国侵略者那样熟悉地理情况。但为侵略者所收买的汉奸在居民中终究只占极少数。英国在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时,显然不能不考虑到以少数的军队去和成亿的中国人敌对是危险的事。中国政府的外强中干和中国人民对这个政府的敌对情绪,是他们认为可以利用的机会。英军初到广东时,用汉文发表一个声明,向中国人保证对于和平居民并无恶意,愿彼此和睦相处,英军所攻击的仅仅是政府

浅论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

浅论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 2011级历史教育2班蔡亚平 指导老师:张郁萍 【摘要】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破坏性的一面,但也有促进性的一面。鸦片战争把中国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广大人民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从另一方面来说,鸦片战争使小农经济解体,封建制度开始动摇,,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加快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本文就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进行以下论述。 【关键词】鸦片战争,近代化,双重作用 19世纪4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在迅猛发展,帝国主义国家正在不断的开辟新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而此时的清王朝仍然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虚骄自大、闭目塞听,仍旧推行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在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无耻的向中国输入鸦片,鸦片危害到了清王朝的统治,道光帝命林则徐禁烟,英国政府以禁烟运动为借口对中国使用了坚船利炮,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战争以中国的战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鸦片战争动摇了中国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 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始,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毒害中国人民、阻止中国禁烟而发动的一次侵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而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环境又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 在经济方面,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主要地位,农民不仅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着的资本主义萌芽逐渐增长。

鸦片战争失败原因浅析

鸦片战争失败原因浅析 【摘要】鸦片战争一过去170年,但由此开始的百年大耻却始终让国人念念不忘。尽管鸦片战争以中国惨败为终,但也由此打开了中国的国门。正视历史,痛定思痛,笔者将从经济,政治,军事三方面分析反思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关键词】鸦片战争失败原因 1840-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鸦片战争,使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而南京条约也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独立主权。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开始遭受更加深重的苦难。鸦片战争的原因,在经济上表现为中国封闭保守的封建经济和罪恶的鸦片贸易,政治上则是腐朽落后的封建统治集团,在军事上为武器落后,战斗力弱。 一、封闭保守的封建经济和罪恶的鸦片贸易 “战争是交战双方力量的较量,而经济实力是一切力量的基础。它不仅制约着政治、军事力量,而且也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胜利。”清朝在鸦片战争中失败,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封建经济的落后。 英国早在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并且从19世纪40年代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在世界工业生产和世界贸易中取得了垄断地位,从而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而当英国的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的时候,中国仍然在清王朝的

统治下,仍然在封建主义的老路上爬行。封闭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自给自足,生产工具落后,生产率极低。并且由此制约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得社会生产停滞不前。清朝华丽辉煌的外表下腐朽破烂的经济惨景,被闭关锁国制造出的假象所掩盖了。 罪恶的鸦片贸易更是沉重打击了封建经济,英国也借此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烟流毒,为中国三千年未有之祸”。鸦片大量输入,使中国每年白银外流达600万两,中国国内发生严重银荒,造成银贵钱贱,财政枯竭,国库空虚。鸦片输入严重败坏了社会风尚,摧残了人民的身心健康。烟毒泛滥不仅给中国人在精神上、肉体上带来损害,同时也破坏了社会生产力,造成东南沿海地区的工商业萧条和衰落。 中英两国如此悬殊的经济实力,鸦片战争的失败也是必然的。 二、腐朽落后的封建统治集团 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失人心,伤国体,竟至不可收拾,是不能无恨耳”。但罪魁祸首毫无疑问就是腐朽落后的封建统治集团。作为最高统治者,道光皇帝不论在禁烟问题上还是在战争问题上都没有一贯的坚定方针。他和他的臣子们情况对于外国情况没有任何了解,甚至在战争断断续续打了两年之后皇帝还询问英国坐落何方,可见清帝昏庸到什么地步。 在暗无天日的清朝统治集团中,林则徐是头脑比较清醒的,一贯坚定地主战论者。他力主禁烟,却被无情的排挤和打击。当整个封建

对林则徐的评价与认识

对林则徐的评价 【内容摘要】民族英雄林则徐,为民办实事,虽居高位,但清廉自好,勤于职守,循法秉公,被老百姓誉为“林青天,受命于国家危难之秋,在广东,大举禁烟,并于1839年6月3日把收缴的英美商人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虎门当众销毁。此外,他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打破以“天朝”自居的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的保守思想,肯于了解外国情况,吸收新事物。更重要的是,他的爱国主义思想,不仅来自我国历史上的民族主义传统,还有他在反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斗争实践中形成的。 【关键词】为民开眼看世界爱国思想转变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第一位带头反抗西方殖民主义侵略的民族英雄,是言行一致的爱国者。他领导的禁烟斗争,向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对鸦片烟毒的深恶痛绝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不畏强暴的民族,揭开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 林则徐是一位以身许国的政治家,不但在侵略者面前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而且在遭受国内政敌陷害打击的时候,始终坚持爱国理念。他一生清廉自好,恪尽职守,兴利除弊,锐意改革,发展经济、关注民生。 林则徐用心谋求兴国之道,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者。他打破以“天朝”自居的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的保守思想,肯于了解外国情况,吸收和研究外部世界,最先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近代中国始终面临两大主题:一是抵御列强侵略,捍卫国家主权;二是推翻封建统治,寻求符合世界潮流的富强之道。林则徐得到后人的尊敬和普遍赞誉,就在于他在认识和处理中国近代这两大历史主题上,走在了同时代人的前列。今天我们纪念林则徐,就是要继承和发扬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改革进取精神和勤政为民的思想。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下,他的主张思想在当时得不到实行! 中国现代史是一段屈辱史,但在这个时期,仍出现一些民族英雄,林则徐是其中一位,受命于危难之际。 一、为民办实事 林则徐虽居高位,但清廉自好,勤于职守,循法秉公,被老百姓誉为“林青天”。在任江苏廉防使时,他在大堂上书写一联:“求通民情;愿闻己过。”事事为民着想,对于漕运、盐法、水利、农业、制币、吏治、救灾等关系民生的大事,无不予以关注。 二、禁烟不禁商 在广东期间,林则徐大举禁烟,并于1839年6月3日把收缴的英美商人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虎门当众销毁。同时,他对外商采取了恩威并重、分化瓦解的策略,提出了“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的原则,对正当贸易一律加以保护和鼓励。 三、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打破以“天朝”自居的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的保守思想,肯于了解外国情况,吸收新事物。他一面积极备战,增设西洋大炮,一面积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情况,设立译馆,翻译外文书报、律例、军事技术等著作,先后辑有《四洲志》、《华

鸦片战争 习题(含答案)

鸦片战争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36.0分) 1. 19世纪4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开始了历史性的巨变.这次巨变主要是指() A. 中国大门首次被打开 B.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香港岛被英国割占 D. 出现了租借地 2. 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纪念馆内,一檐柱上挂着一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此馆纪念的禁烟英雄应是() A. 邓世昌 B. 林则徐 C. 关天培 D. 陈化成 3.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为了() A. 压制禁烟运动 B. 改变中国制度 C. 打开中国市场 D. 合法销售鸦片 4. 《南京条约》对中国最大的危害是() A. 被迫开放五个通商口岸 B. 向英国大量赔款 C.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D. 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关税 5. 中英《南京条约》内容中,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位于最北部的是() A. 上海 B. 宁波 C. 厦门 D. 福州 6.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 B. 中国政府严厉禁烟 C. 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D. 中国农民起义爆发 7.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是() A. 牟取暴利 B. 毒害中国人民 C. 争取以鸦片打开中国的大门 D. 为发动侵略战争寻找借口 8. 如果听任鸦片泛滥,那么数十年后,中国“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是谁给道光帝的上书内容() A. 李鸿章 B. 张之洞 C. 林则徐 D. 魏源 9. 1856年的中国社会性质是() A. 封建社会 B. 半封建半殖民地 C. 殖民地 D. 社会主义 10. 以史为鉴,勿忘国耻,是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通过鸦片战争历史的学习,应吸取的主要教训是() A. 鸦片必须严禁 B. 外交需要谋略 C. 落后就会挨打 D. 皇帝腐败无能 11. 中国近代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写下了《七子之歌》的著名诗篇,其中的“Macau”是指() A. 香港 B. 澳门 C. 台湾 D. 大连 12.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A. 五四运动 B. 洋务运动 C. 鸦片战争 D. 戊戌变法 13. 1928年,国际禁烟会议在日内瓦召开,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日子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联合国又将虎门销烟完成的第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这些都是为了纪念“全球禁毒第一人”() A. 李鸿章 B. 关天培 C. 林则徐 D. 左宗棠 14. 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中曾经这样描述:“战争触发了一些具有深远影响的爆炸性事态.在政治上,割让香港(岛)使英国获得了一个在中国做进一步扩张的立足点;开放五个口岸使外国尤其是英国的影响,扩展到中国的整个东部沿海地区…”那么,这

论述鸦片战争中国失败是原因

论述鸦片战争中国失败是原因 摘要: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原因在于: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清政府的动摇不定;政府官员的腐败无能;军事武器装备的落后;英国综合能力的强大。 关键词:历史鸦片战争清政府失败落后英国制度 鸦片战争,从1840年6月英国侵略军封锁珠江口和广东海面开始,到1842年8月签订《南京条约》结束,仅仅两年的时间,最后以中国惨败而告终。然而,这并不只是一场战争的失败,更是中国遭受资本帝国主义奴役的起点.是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渐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历史点。接着,1843年10月,签订中英《虎门条约》。美国、法国等西方列强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牵动不平等条约,如1844年7月签订了中美《望夏条约》,10月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历史不断向前发展,但我们不能忘记鸦片战争清政府的惨败。 正是从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始,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大量的特权,破坏了我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破坏了我国的领海主权、司法主权和司法主权……也正是从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始,外国资本主义开始入侵,导致了我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我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我认为,当时的清政府之所以会在这场事关民族命运的战争中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 封建制度的弊端主要有: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

碍历史发展的因素。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君权、父权、夫权。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封建制度根深蒂固,中央集权往往导致了权利集中在皇帝一人,形成君主专制.专制因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所以往往引发分裂混乱,造成宦官和外戚专权。 清政府就是极端君主制,什么都皇帝说了算,超乎通常意义上的皇权集中范围,出现了以抹煞臣僚政治个性,严密控制臣僚思想意识和政治活动为显著特征的非理性强化趋势,许多属于臣僚职责范围的事务,改由自己操办,皇权恶性发展,皇帝逐渐成为事必躬亲的专制家长,而且高度强调臣僚要与自己“一德一心”,反对臣僚独立思考,鼓吹臣僚凡事唯皇帝之令是从,以皇帝之是非取代臣僚之是非;广泛利用奏折制度、特务统治等手段强化对臣僚的严密监督与控制。极端君主专制局面一旦形成,就会深刻地影响社会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从长远的角度看,这种带有明显非理性特色和恐怖色彩的个人独裁,并不利于清朝统治的久安长治。相反,它对当时的政治社会产生了十分明显的消极影响。 总之,所谓极端君主专制,就是它不但将皇权作为一切政治权力的源泉,而且以片面的极端方式,将皇帝权威推进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这种制度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如此多的弊端终究造成了中国在晚清时期的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所以,强大的英国侵略军给了闭关自缚的清政府当头一棒。

有关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有关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道光1839年11月15日,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已经来临的1839是使禁烟最重要的翌年,对林则徐一生来说是最辉煌的岁月。 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经过两个月的旅程到达广州,成千山万 的人挤满了珠江两岸,人人争睹钦差的风采。整个广州都在等待和倾 听钦差大臣的声音,林则徐的回答是第二天在辕门外贴出的两张告示 《收呈示稿》宣明钦差大臣道广州的目的使查办海口事件。另一个 《关防示稿》无异于钦差大臣此行的第一个宣言,是采取禁烟行动的 先声。这个告示是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向广州官员、百姓和外国人的 首次公开亮相,它不但再次以清廉告白天下,而且是为了驾驭极其复 杂的局面。林则徐的日记记载,他当天住在越华书院。 1839年3月18日,林则徐发布两个谕贴。 3月19日下令禁止外国人离开广州。 3月21日下令包围商馆。 3月22日下令查拿英国鸦片贩子颠地。 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到来,矛盾自然转移到他身上,他到达 当天,林则徐下令停泊在珠江上的一切外国船只封舱,当天晚上封锁 商馆,并且撤走一切差役和中国雇员。但是义律是一个十足的大流氓,面对林则徐的命令,出尔反尔,采取无赖、讹诈、欺骗、撒谎的卑鄙 手法交替使用。义律狡猾多端,但不是林则徐的对手,3月28日,向 林则徐呈送了《义律遵谕呈单缴烟二万零二百八十三箱禀》。 从林则徐1839年3月10日到达广州,到义律3月28日被迫同 意缴出全部鸦片,总共18天,这充分说明了林则徐收缴鸦片第一回合 的胜利。 林则徐与邓廷桢等人会商后,就收缴的地点、验收、押运、存储、看管、守卫等各个环节做了无懈可击的指令和安排。

4月10日林则徐、邓廷桢邓亲赴虎门检查收缴前各项准备工作。 4月11日开始收缴,林则徐亲自监督收缴全过程。 5月18日,实用了34天,共收缴烟土19187箱,又2119袋,总重量1188127公斤。 收缴的这段日子,林则徐一刻不怠的监督这个庞杂的过程。日夜操劳,一丝不苟,无一纰漏。 6月3日,历时23天的虎门销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虎门销烟,是人类历旷古未有的壮举,虎门销烟,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以伦比的伟大形象,是抗击外来侵略的胜利。林则徐,理所当然地是这个事件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完成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已毫无愧色地成为历史巨人了。 虎门销烟前,林则徐了解到,过去用火焚烧鸦片,鸦片油渗入土中,一些人就将这些土挖去,熬炼成烟膏.所以他派人在虎门海滩挖出长宽各15丈的2个大池,灌入海水,然后把鸦片投入池内,泡透后放石灰.再打开涵闸让鸦片末泄入茫茫大海。 150年前,英国是当时世界上的帝国主义国家。他持续的在世界各地疯狂的掠夺殖民地,还企图用鸦片打开中国的大门。 广州是外国烟贩子的贩毒中心。1838年广州地方政府处决一个中国的鸦片贩子,英国烟商竟然出来阻挠,激起了广州人民的义愤。1839年2月,一万多名群众到外国人民居住的旅馆前*,声讨外国烟贩干涉中国内政的罪行。 1839年3月,林则徐到了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他一面加紧整顿海防,严拿烟贩;一面限令外国烟商交出鸦片。林则徐在给外国烟商的通知中说:“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因为林则徐坚定的态度和有力的措施,再加上人民的支持,外国烟商被迫交出鸦片2万多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