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纸带问题分析 巩固练习A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纸带问题分析 巩固练习A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纸带问题分析 巩固练习A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纸带问题分析 巩固练习A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接通频率恒定的电源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迹.下列关于纸带上点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点迹越密集,说明物体运动越快 B.点迹越密集,说明物体运动越慢

C.点迹越密集,说明振针打点越快 D.点迹越密集,说明振针打点越慢

2.如图所示,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判断哪条纸带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 )

3.有一身高为H的田径运动员正在进行100m国际比赛,在终点处,有一站在跑道旁边的摄影记者用照相机给他拍摄

冲线运动,摄影记者使用的照相机的快门(曝光时间)是1

s

60

.得到照片后测得照片中人的高度为h,胸前号码布上模

糊部分的宽度是△L,由以上数据可以知道运动员的( )

A.100 m成绩 B.冲线速度 C.100m内的平均速度 D.100m比赛过程中发生的位移大小

4.关于“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长木板不能侧向倾斜,但可一端高一端低

B.在释放小车前,小车应紧靠在打点计时器上

C.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后再释放小车

D.要在小车到达定滑轮前使小车停止运动

5.在实验中,下列关于计数点间时间间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

B.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8s

C.每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8s

D.每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问的时间间隔为0.10s

6.在“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为了减小测量小车运动加速度的相对误差,下列措施中哪些是有益的( )

A.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一些

B.适当增加挂在细绳下的钩码的个数

C.在同样条件下,打出多条纸带,选其中一条最理想的进行测量和计算

D.舍去纸带上较密集的点,然后选取计数点,进行计算

7.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下列方法有助于减少实验误差的是( )

A.选取计数点,把每打5个点的时间间隔作为一个时间单位

B.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些

C.舍去纸带上开始时密集的点,只利用点迹清晰、点间隔适当的那一部分进行测量、计算

D.适当增加挂在细绳下钩码的个数

二、填空题:

1.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操作以下实验步骤,其中错误或遗漏的步骤有(遗漏步骤可编上序号G、H、…)________

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

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

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适当重的钩码

D.取下纸带

E.将平板一端抬高,轻推小车,使小车能在平板上做匀速运动

F.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将以上步骤完善后写出合理的步骤顺序_____________.

2.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如图所示是一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6七个计数点,用刻度尺量出1、2、3、4、5、6点到0点的距离分别为1.40 cm、3.55 cm、6.45 cm、10.15 cm、14.55 cm、19.70 cm.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计数点4所代表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为v4=__________ 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某同学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了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已在每条纸带上每5个计时点取好了一个计数点,即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依打点先后编为0、1、2、3、4、5.由于不小心,纸带被撕断了,如图所示.请根据给出的A、B、C、D四段纸带回答:(填字母)

(1)从纸带A上撕下的那段应该是B、C、D三段纸带中的________.

(2)打A纸带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m/s2.

4.在研究某物体的运动规律时,打点计时器打下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 Hz,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打点未画出.由纸带上的数据可知,打E点时物体的速度v=________,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5.某同学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时,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是50 Hz,在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他把某一点记作O,再选依次相邻的6个点作为测量点,分别标以A、B、C、D、E和F,如左图所示.

(1)如果测得C、D两点相距2.70 cm,D、E两点相距2.90 cm,则在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是________m/s.

(2)该同学分别算出打各点时小车的速度,然后根据数据在v-t坐标系中描点(如右图所示),由此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m/s2.

6.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f=50 Hz.在纸带上打出的点中,选出零点,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图所示,A、B、C、D是依次排列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s A=16.6 mm,s B=126.5 mm,s D=624.5 mm.

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

(1)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s;

(2)打C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取2位有效数字);

(3)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用s A、s B、s D和f表示).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B

解析:振针打点的周期相同,点迹越密说明在相同的打点周期内,纸带运动的距离越小,即纸带运动越慢,故选项B 正确.

2.B

解析:匀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的点迹是均匀的,故只有选项B正确.

3.B、D

解析:号码布上的模糊部分是闪光照片上人1

s

60

时间内前进的位移,实际人前进的位移为

H

L

h

,因此可以知道

1

s

60

时间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由于时间比较短,可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表运动员冲线的速度,故选项B正确;没有测量运动员跑完100 m的时间,故无法知道100 m成绩和100 m内的平均速度,所以选项A、C均错;100 m比赛是直线运动,其位移大小为100m,故D选项正确.

4. B

解析:实验过程中,一般长木板应平放,不能侧向倾斜,但适当一端高一端低,也是可以的,故A项正确.在释放小车前,小车应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不能紧靠在打点计时器上,故B项不正确.应先通电后再放小车,故c项正确.不要让小车碰在滑轮上.故D项正确.

5.A

6.B、C、D

解析:满足纸带长度要求的前提下,应使加速度适当大一点,可使相同时间内的位移大一些,便于减小测量误差,所

以A 错. 7. ACD

解析:选取的计数点间隔较大,在用直尺测量这些计数点间的间隔时,在测量绝对误差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相对误差较小,因此A 项正确;在实验中,如果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过小,打出的点很密,长度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大,测量准确性降低,因此小车的加速度应适当大些,而使小车加速度增大的常见方法是适当增加挂在细绳下钩码的个数,以增大拉力,故B 错,D 对;为了减少长度测量的相对误差,舍去纸带上过于密集,甚至分辨不清的点,因此C 项正确. 二、填空题:

1. (1)A 中应先通电,再放开纸带; (2)D 中取下纸带前应先断开电源;

(3)补充步骤G :换上新纸带,重复上述步骤三次步骤顺序为:BFECADG

解析:在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要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在取下纸带前要先断开电源;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要重复实验三次即打三条纸带,然后选择理想纸带进行处理. 2. 0.405 0.756

3. (1)C (2)0.6

解析:因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保持不变,打A 纸带时,加速度

3221222

(36.030.0)10m /s 0.1

x x x a T T --?-?====0.6 m/s 2. 又小车运动的加速度:52

2

3x x a T -=, 则4、5两点间隔为:

232352336.010m 30.60.1m 5410m x x aT ????--=+=+=

所以从纸带A 上撕下的那段应是C. 4. 0.25 m/s 0.30 m/s 2

解析:T =5×0.02 s=0.1 s ,

2.30 2.62

cm /s 0.25 m /s 20.2

E D

F v T +=

==, 2222

()()7.82 5.11cm /s 0.30 m /s 30.3

DE EF FG AB BC CD a T ++-++-=== 5. (1)1.40 (2)5.00

解析:(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打D 点的速度等于CE 段的平均速度,即

2

5.6010m /s 1.40 m /s 220.02

D C

E v T -??===

(2)根据描点作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直线的斜率即

为小车的加速度.图象如图所示,求出加速度为5.00 m/s 2

.

6. (1)0.1 s (2)2.5 (3)2

(32)75

D B A s s s f a -+=

解析:(1)因相邻的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故50.1 s t T == (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可知:

3624.5126.510 2.5 m /s 220.1

BD C s v t -??-===.

(3)设1B A s s s -=,2C B s s s -=,3D C s s s -=,则2

312s s at -=,2

21s s at -=,即2

32123s s s at +-=

,5

5t T f

==,故27532D B A a

s s s f

-+=,所以2(32)75D B A s s s f a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