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勤县养殖业发展情况

民勤县养殖业发展情况

民勤县养殖业发展情况
民勤县养殖业发展情况

借得东风谱新篇

—民勤县夹河乡强力发展暖棚养殖业纪实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25日点击数:73 【收藏】【打印文章】

四面环沙、远离村庄农田,蓝白相间欧式风格的围栏、一道隔离墙将小区分为前后两院,“石羊河畔林丰茂,苏武山下畜兴旺。”小区门口的14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就是民勤县第一座微生态养猪示范小区,位于民勤县夹河乡南坪村农场的绿康生态养猪示范小区。

创新思路促发展

设施农业是夹河乡实现农村结构调整、农民增产增收的重点工作。今年以来,夹河乡根据民勤县设施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精神,着眼长远、统筹规划、标准化生产、合理用地、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严格落实各种优惠政策,借农村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的东风,加大良种畜禽引进力度,扩大养殖规模,充分保护和激发群众建棚养畜的热情。

夹河乡在发展养殖产业中加快生产方式的转变,大户与农户结合,更加注重农户,采取养殖合作社加农户的形式,形成农户与合作社“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期合作模式;小区与整村

推进结合,更加注重整村推进,逐步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原有和新进相结合,更加注重新进,解决投畜不足的问题;建棚和投畜结合,更加注重投畜,建得起、投的上、养得好;需要和实际结合,更加注重实际,一般农户用地一亩,防止为了占地、享受政策补助乱圈乱建。乡党委书记林艳军介绍说,“今年,夹河乡按照‘抓大不放小’的原则,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抓好项目的立项争取和组织实施工作,充分利用农村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协调,进一步加大信贷扶持力度,切实解决暖棚养殖资金短缺的问题,以农民投入为主体、实行多元化、多渠道筹资,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养殖暖棚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

科技助力保安全

夹河乡以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行生态养殖和“五良”(良种、良法、良舍、良料、良医)综合配套技术,规范和完善乡、村两级技术服务网络,实行技术人员进驻养殖小区(场)技术承包责任制,从规划设计、圈舍改造、品种引进、科学饲养、疫病防控等方面着手,强化养殖户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和科学饲养水平。乡畜牧站严把防疫、检疫关,采取系统免疫,统一防疫,全面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确保畜禽养殖安全。加强技术培训,鼓励专业技术人员,采取科技入户、帮扶结对等形式,深入养殖小区和养殖户,帮助农户制定生产计划,

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提高农户科学养殖水平,让广大养殖户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学科技、懂科技、用科技,促进暖棚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

疫防安全,科学选址很重要,夹河乡切实做好养殖暖棚建设土地流转工作,尽量利用荒滩空地进行建设,符合环境保护和动物防疫要求。加快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鼓励已建成的养殖小区积极申请大型饲料机财政奖补,将畜牧养殖与秸秆综合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发展规模化养殖,推进“农作物秸秆→青贮→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便做沼气原料或堆沤还田”的循环利用。夹河乡乡长刘光奋介绍说,“乡上在暖棚规划设计中,坚持管理区、生产区和废弃物及粪便处理区相分离,水电路和粪污处理设施相配套,对走出庭院新建、改建的养殖暖棚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指导农户按标准要求规范建造圈舍,按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组织生产,确保养殖暖棚符合标准化生产的要求。”

典型引路带动强

养殖小区是养殖业的龙头,目前全乡已经形成了“抓小区、强龙头,带农户、促增收”的良好氛围,越来越多的农户自发联合起来积极发展养殖小区和暖棚规模养殖,并涌现出了一批靠发展暖棚养殖走科技致富的典型集体和先进个人。

微生态养猪是充分利用现代微生物发酵技术的一种环保、安全、有效的生态养猪法,具有投资少、见效快、造价低等特点,南坪村张伟和新粮地村张禄仁通过参观学习,从北京大北农公司引进微生态发酵床养猪新技术,于2010年4月共同投资130多万元联合建设南坪村绿康生态养猪小区,小区占地面积20亩,建成标准化暖棚猪舍32栋,面积3840平方米,各功能区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在进行了严格的紫外线消毒杀菌程序后,记者一行进入了养猪暖棚,只见猪舍里猪头攒动、或立或卧,张伟告诉我们,猪舍面积的三分之二是养猪的生态发酵床,这是今年引进的一项新技术,深约一米,四周用砖和水泥砌墙,中间用稻壳、锯末和粪便做垫料,再按比例加进生物发酵剂,建立起一个原生态的有氧发酵环境,让猪在发酵床上生长,这种养猪的好处可以概括为“三省、两提、一增、零排放”。通过算账对比,生态养猪不仅省料、省水、省劳力,而且提高了猪群的抗病力,明显减少猪群发病,提高了猪肉的品质,味鲜质嫩,无药物残留。深受市场欢迎,增加了收入,平均每头猪比常规饲养多赚400多元,张伟自豪的说,“微生态法养猪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今年已出栏生猪1000多头,经济纯收入30多万元。”

整村推进势头劲

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是夹河乡养殖业发展的方向。夹河乡通过规范管理、加强服务、示范带动、典型引路,不断创新推进暖棚养殖业的发展。正如该乡党委书记林艳军在接受县电视台采访时所说“在暖棚养殖业发展过程中我们要继续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运行的思路,努力抓好新建养殖小区和整社推进规模养殖任务,真正实现设施农业提质增效目标。”

夹河乡星火村村书记闫好文介绍,“全村共建成高标准暖棚羊舍48栋,全封闭式鸡舍12栋, 2010年仅养殖产业获得经济效益135万元,纯收入达27万元,成为全乡远近闻名的蛋鸡养殖专业村。”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带动了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夹河乡群众建设养殖暖棚的积极性不断高涨,去年,南坪村全村共建成养殖暖棚48栋,存栏羊1440只,一、二社基本实现了户均1座棚的目标。2011年,南坪村继续抓住有利政策机遇,在三社开工建设养殖暖棚25座。目前,全乡养殖小区累计达到21个,饲养畜禽36290头(只);累计发展规模养殖暖棚471栋,饲养各类畜禽14130头(只)。2011年,该乡计划新建养殖小区3个,修建养殖暖棚36栋;发展整社推进规模养殖200户,建设养殖暖棚220栋。截至五月中旬,新建养殖小区2个,新增规模养殖户72户。

借得东风谱新篇

—民勤县夹河乡强力发展暖棚养殖业纪实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25日点击数:73 【收藏】【打印文章】

四面环沙、远离村庄农田,蓝白相间欧式风格的围栏、一道隔离墙将小区分为前后两院,“石羊河畔林丰茂,苏武山下畜兴旺。”小区门口的14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就是民勤县第一座微生态养猪示范小区,位于民勤县夹河乡南坪村农场的绿康生态养猪示范小区。

创新思路促发展

设施农业是夹河乡实现农村结构调整、农民增产增收的重点工作。今年以来,夹河乡根据民勤县设施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精神,着眼长远、统筹规划、标准化生产、合理用地、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严格落实各种优惠政策,借农村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的东风,加大良种畜禽引进力度,扩大养殖规模,充分保护和激发群众建棚养畜的热情。

夹河乡在发展养殖产业中加快生产方式的转变,大户与农户结合,更加注重农户,采取养殖合作社加农户的形式,形成农户与合作社“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期合作模式;小区与整村

推进结合,更加注重整村推进,逐步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原有和新进相结合,更加注重新进,解决投畜不足的问题;建棚和投畜结合,更加注重投畜,建得起、投的上、养得好;需要和实际结合,更加注重实际,一般农户用地一亩,防止为了占地、享受政策补助乱圈乱建。乡党委书记林艳军介绍说,“今年,夹河乡按照‘抓大不放小’的原则,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抓好项目的立项争取和组织实施工作,充分利用农村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协调,进一步加大信贷扶持力度,切实解决暖棚养殖资金短缺的问题,以农民投入为主体、实行多元化、多渠道筹资,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养殖暖棚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

科技助力保安全

夹河乡以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行生态养殖和“五良”(良种、良法、良舍、良料、良医)综合配套技术,规范和完善乡、村两级技术服务网络,实行技术人员进驻养殖小区(场)技术承包责任制,从规划设计、圈舍改造、品种引进、科学饲养、疫病防控等方面着手,强化养殖户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和科学饲养水平。乡畜牧站严把防疫、检疫关,采取系统免疫,统一防疫,全面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确保畜禽养殖安全。加强技术培训,鼓励专业技术人员,采取科技入户、帮扶结对等形式,深入养殖小区和养殖户,帮助农户制定生产计划,

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提高农户科学养殖水平,让广大养殖户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学科技、懂科技、用科技,促进暖棚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

疫防安全,科学选址很重要,夹河乡切实做好养殖暖棚建设土地流转工作,尽量利用荒滩空地进行建设,符合环境保护和动物防疫要求。加快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鼓励已建成的养殖小区积极申请大型饲料机财政奖补,将畜牧养殖与秸秆综合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发展规模化养殖,推进“农作物秸秆→青贮→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便做沼气原料或堆沤还田”的循环利用。夹河乡乡长刘光奋介绍说,“乡上在暖棚规划设计中,坚持管理区、生产区和废弃物及粪便处理区相分离,水电路和粪污处理设施相配套,对走出庭院新建、改建的养殖暖棚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指导农户按标准要求规范建造圈舍,按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组织生产,确保养殖暖棚符合标准化生产的要求。”

典型引路带动强

养殖小区是养殖业的龙头,目前全乡已经形成了“抓小区、强龙头,带农户、促增收”的良好氛围,越来越多的农户自发联合起来积极发展养殖小区和暖棚规模养殖,并涌现出了一批靠发展暖棚养殖走科技致富的典型集体和先进个人。

微生态养猪是充分利用现代微生物发酵技术的一种环保、安全、有效的生态养猪法,具有投资少、见效快、造价低等特点,南坪村张伟和新粮地村张禄仁通过参观学习,从北京大北农公司引进微生态发酵床养猪新技术,于2010年4月共同投资130多万元联合建设南坪村绿康生态养猪小区,小区占地面积20亩,建成标准化暖棚猪舍32栋,面积3840平方米,各功能区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在进行了严格的紫外线消毒杀菌程序后,记者一行进入了养猪暖棚,只见猪舍里猪头攒动、或立或卧,张伟告诉我们,猪舍面积的三分之二是养猪的生态发酵床,这是今年引进的一项新技术,深约一米,四周用砖和水泥砌墙,中间用稻壳、锯末和粪便做垫料,再按比例加进生物发酵剂,建立起一个原生态的有氧发酵环境,让猪在发酵床上生长,这种养猪的好处可以概括为“三省、两提、一增、零排放”。通过算账对比,生态养猪不仅省料、省水、省劳力,而且提高了猪群的抗病力,明显减少猪群发病,提高了猪肉的品质,味鲜质嫩,无药物残留。深受市场欢迎,增加了收入,平均每头猪比常规饲养多赚400多元,张伟自豪的说,“微生态法养猪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今年已出栏生猪1000多头,经济纯收入30多万元。”

整村推进势头劲

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是夹河乡养殖业发展的方向。夹河乡通过规范管理、加强服务、示范带动、典型引路,不断创新推进暖棚养殖业的发展。正如该乡党委书记林艳军在接受县电视台采访时所说“在暖棚养殖业发展过程中我们要继续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运行的思路,努力抓好新建养殖小区和整社推进规模养殖任务,真正实现设施农业提质增效目标。”

夹河乡星火村村书记闫好文介绍,“全村共建成高标准暖棚羊舍48栋,全封闭式鸡舍12栋, 2010年仅养殖产业获得经济效益135万元,纯收入达27万元,成为全乡远近闻名的蛋鸡养殖专业村。”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带动了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夹河乡群众建设养殖暖棚的积极性不断高涨,去年,南坪村全村共建成养殖暖棚48栋,存栏羊1440只,一、二社基本实现了户均1座棚的目标。2011年,南坪村继续抓住有利政策机遇,在三社开工建设养殖暖棚25座。目前,全乡养殖小区累计达到21个,饲养畜禽36290头(只);累计发展规模养殖暖棚471栋,饲养各类畜禽14130头(只)。2011年,该乡计划新建养殖小区3个,修建养殖暖棚36栋;发展整社推进规模养殖200户,建设养殖暖棚220栋。截至五月中旬,新建养殖小区2个,新增规模养殖户72户。

民勤发展设施养殖业纪实(上)

来源:武威日报|添加时间:2011年10月12日 11:16:38|作者:姜爱平王艳许德忠

赵小燕

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启动实施后,民勤县以生态立县为本,强化措施,综合施治,严格禁止开荒、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严格禁止打井、合理保护开发利用水资源,严格禁止放牧、切实保护林草植被,严格禁止滥采滥挖、有效保护生态环境。5年来,上至干部,下到妇孺,积极落实“四禁”规定,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养殖,不仅促进了全县生态环境好转,也实现了畜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最现实的选择

民勤县严酷的自然生态环境让县委、县政府清醒地认识到,严格实施“四禁”政策,把发展暖棚养殖作为发展设施农业的主要方式,是促进民勤实现生态治理与保护和畜牧业协调发展最迫切、最现实的选择。

2006年,《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实施后,民勤县在全县严格实施农区及荒漠区全年禁牧、绿洲内禁止开荒打井、县境内禁止过量超采地下水的“三禁”政策。2007年,该县又把荒漠区禁止滥采、滥挖野生资源作为保护生态环境的另一项重要措施强势推进。从“三禁”到“四禁”,充分显示了民勤县持之以恒治理生态保家园的坚定信念,实实在在落实每一项禁令更成了干群共同的一份责任。坚持“四禁”不动摇

禁止放牧。水资源短缺,过度放牧,草场承载能力减弱,产草量和载畜量大幅下降。作为民勤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畜牧业发展的突破口在哪儿?2006年开始,该县逐步引导农户发展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设施养殖,探索舍饲圈养新路子。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草畜产业扶持政策,大力支持养殖小区、规模养殖户的建设,整村、整社推进发展,实现了禁牧不禁养、增畜又增收的目标。

严禁打井开荒。科学规划地下水禁采区和限采区,以各类农林场、移民迁出区、风沙沿线和农区内部二轮延包土地以外的耕地为重点,严格按照申报、核查、确认、关闭、验收、建档的程序,实施关井压田。分年度推进实施《2006年-2010年关闭机井规划》和《2006-2010年耕地压减规划》。5年间,民勤县关闭机井3018眼,压减配水面积4 4.18万亩。

禁止超采地下水。积极推进水权水价改革,严格落实水资源配置方案,实施节水改造工程,提高灌溉用水效益,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全县用水总量由“十五”末的7.44亿立方米减少到2010年底的3.51亿立方米,地下水年平均降幅由0. 637米减缓到0.298米,部分区域水位有所回升。

禁止滥采滥挖。民勤县全面禁止滥采滥挖沙葱、沙米、甘草等沙生植物,使天然植被免遭破坏。采取护、封、造、管相结合的措施,不断恢复和扩大植被资源。对重点公益林区、保护区沿田临路人畜活动频繁地段实施工程围栏封育1600多公里。2010年,全县禁牧草场植被覆盖率由禁牧前的20%-25%提高到目前的30%-35%。众说“四禁”好政策

在民勤县采访期间,记者问起“四禁”政策,干部、群众个个拥护、人人执行。实施必要而有效的“四禁”好政策,让民勤生态重现生机,畜牧业持续发展。

9月24日下午,正新村6社连片的新住宅前,38岁的何贵荣向记者清晰地回忆着他的亲身经历:“过去我们随意开荒、打井、放牧、滥采滥挖,把生态环境都破坏了。实行‘四禁’后,乡亲们一起治沙、圈养牲畜,生态环境渐渐好转了,原来废弃的土井里又开始出水了。”何贵荣每年在养殖小区里养羊二三十只,加上做生意、打零工,年收入在3万以上。

2011年8月25日,民勤县昌宁乡发出一份《关于做好禁牧工作的通知》:“……发现违反禁牧要求的农户,在严格按照相关政策处罚的基础上,下年配水时每户每次扣除水50方,用以恢复植被,所在村社动态考核扣2分,包片责任人做1次记载,作为工资评定的依据之一。”乡党委书记王江同把这一规定称为昌宁乡的“土政策”。他告诉记者:“乡上已经为村社干部划分了禁牧责任区,通过划片包干,建立了干群相互监督、强化监管的责任制,确保真正禁牧。”

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前,民勤县一直沿袭以草原放牧和农户散养为主的畜牧业发展方式。“四禁”后,如何让农民既养羊挣钱又保护生态?民勤县畜牧兽医局局长陶永忠说:“县委、县政府通过各种政策扶持以暖棚养殖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大力发展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户,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据介绍,禁牧后民勤的养殖业不但没有萎缩,反而得到长足发展,养殖业效益也充分显现。截至2010年底,全县仅肉羊饲养量就达172万只,比2005年底增加近80万只,暖棚养殖业成了推动畜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农民棚均年收入近2万元。

民勤发展设施养殖业纪实(中)

转变饲养方式

禁牧后,饲草成了制约畜牧产业发展的“瓶颈”。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扩大大田玉米等饲草种植面积并不符合民勤发展实际,提高秸秆加工利用率、推进秸秆饲料化成为必由之路。

民勤县年产玉米、小麦、棉花、葵花等各类农作物秸秆58万吨,约20万吨用于家畜饲养,仅占秸秆总量的34%,剩下的全部白白浪费了。即使作为饲料利用的秸秆也没有完全通过青贮、氨化和加工粉碎等手段加以利用,牲畜采食利用率不足50%。

“只有多渠道开发饲草资源,才能保障养殖业持续发展。”民勤县畜牧兽医局局长陶永忠告诉记者,2006年开始,民勤县通过推广秸秆青(黄)贮,逐步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率,降低饲养成本,从根本上解决秸秆杂乱堆放和粗放饲喂的问题,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相对于粮食生产,青黄贮饲料要有专用机械、专用设施场地等,需要投入相对较多。如何解决种、养规模小与秸秆饲料规模化生产矛盾问题,让更多散户受益于秸秆养畜?2011年,该县出台秸秆加工利用补助政策:新建的青贮池,单池容积在200立方米以上的,每立方米补助资金20元;购置大型玉米联合收割机的农户,在享受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基础上,每台补助资金5万元;购置秸秆青(黄)贮揉丝(草)、打捆、裹膜三位一体机的农户,在享受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基础上,按购机价格每台补助20%的资金;购置小型粉碎机(指2000元/台左右)的农户,在享受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基础上,每台补助资金300元。并制订印发《民勤县2010-2020年秸秆饲料化利用规划》,为全县秸秆开发利用提供了政策支持。

昌宁乡永安村的张国忠近年来在各类惠农政策扶持下,相继购置了粉碎机、压捆机、裹膜机。“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我是买不起青贮机的。”今年秋季,他又购买了1台大型玉米青贮收获机。他告诉记者,1台玉米青贮收获机22万,其中农机补贴5万,县财政补贴5万,他自己只掏了12万。目前,他的青贮机正加紧作业,不仅解决了他的羊只饲料问题,而且通过为别的养殖户搞青贮增加了收入。

记者从民勤县畜牧兽医局了解到,近年来,该县先后配备各类铡草机械4600多台套,建成青贮窖7.2万立方米,年青贮氨化秸秆3.8万吨,年加工粉碎秸秆能力达到12万吨。并积极与甘肃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发棉花、葵花、茴香等秸秆新资源。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全县秸秆饲料化利用率提高了近25个百分点,增加羊只饲养量近10万只,在不扩大饲草种植面积的情况下既增加了饲草总量又增加了饲养量,实现了发展畜牧业与农业节水互利共赢。

改变生存方式

生态移民是确保《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约束性指标顺利实现,推进民勤绿

洲永续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在东湖镇正新村,一场由政府主导的治沙试验正在进行,政府发放生态专项补助,农户告别传统种粮方式,有偿压沙造林,从种田农民变为治沙工人,同时种草养畜,生存方式发生变化,这就是“正新模式”。

2008年以来,民勤县开始探索建立“生态公益型人口转移模式”,将东湖镇正新村的150户确定为人口转移对象,这些生态农户的农村户口转为非农户口,人员仍在原地居住,耕地全部退出耕种,转为生态用地,按照人均2.5亩的标准核定并整体规划,全部种植紫花苜蓿、甘草、菊芋、枸杞等饲草作物和中药材。政府对试验区确定的生态农户每年发放一定金额的生态专项补助;在产业发展上进行结构调整,从传统的种植业转变为节水效益明显、经济效益较高的草畜产业;在生态建设上,将剩余劳动力组织起来,成立了“正新村防沙治沙协会”,组建了专业防沙治沙队伍,在青土湖防沙治沙示范区内就近居住地附近每年人均划给4亩的沙地,统一进行工程压沙造林,逐步实现农民向治沙工人转移,促进试验区内生态环境的自然恢复和改善。

“在政策扶持下,我建了一座养殖暖棚,养羊二三十只,加上压沙造林收入,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正新村6社村民何贵荣告诉记者。生存方式转变后不仅没减少收入,而且生态环境有了好转。

正新村党支部书记雷立业告诉记者,至目前,试验区共完成压沙造林8619亩,“三北四期”防护林建设1200亩,在退出的耕地上种植紫花苜蓿1896亩、甘草312亩;新建规模养殖小区5个、前庭后院式暖棚圈舍109座,全村羊只存栏达到4800多只。在试验区实施前,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在3800元左右,实施生态公益型人口转移后,农民收入来源主要为生态专项补助、压沙造林收入、畜牧养殖收入以及劳务收入,其稳定性收入每人达到4100元以上,比转移前增加300元。

我国水产养殖现状(详细资料)

1、简介:在过去20 年,水产养殖是世界范围内食品领域增长最快的行业 世界水产养殖以亚洲一些国家最为发达,主要有中国、日本、印度和东南亚诸国。我国是世界上从事水产养殖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养殖经验丰富,养殖技术普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调整了发展重点,确立了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水产养殖业获得了迅猛发展,产业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已从沿海地区和长江、珠江流域等传统养殖区扩展到全国各地。养殖品种呈现多样化、优质化的趋势,海水养殖由传统的贝藻类为主向虾类、贝类、鱼类、藻类和海珍品全面发展;淡水养殖打破以“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为主的传统格局,鳗鲡、罗非鱼、河蟹等一批名特优水产品已形成规模。我国进行规模化养殖的水产品种类已达50 多种,工厂化养殖、深水网箱养殖、生态养殖等发展迅速。水产养殖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当前农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之一。 2、产量分析: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水产养殖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中国的水产养殖产量已经达到4300万吨,有50%是不依赖饲料的,其中滤食性种类,草食性种类超过50%,再加上大量的杂食性种类,这三类占了全部种类的92%,肉食性种类仅占8%。中国的水产养殖是低营养级别的,我们用很少的渔业资源,养殖了大量的水产品。中国每年消耗的鱼粉大概是160万吨,其中100万吨是进口,但从2000年以后中国进口鱼粉量就停止增长。最近20年中国消耗的鱼粉产量没有增加,但是我们的饲料产量持续增加,这说明中国使用鱼粉的效率在提高。中国每年使用的160万吨鱼粉,大概有55%是用于水产养殖,我们用少量的渔业资源,养殖了大量的水产品,中国是绝对的净鱼生产国。中国的水产养殖不但解决了我国的水产品需求、粮食安全问题,还为三农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中国水产养殖对环境更为友好。 尽管我国水产品产量每年都有变化,但 总体格局不会变化。其基本概念是: (1)世界生产 3 条“鱼” ,其中 1 条是中国产的。 (2)中国生产 3 条“鱼” ,其中近 2 条是养殖生产的。 (3)养殖生产的 5 条“鱼” ,其中 3 条是淡水生产的,2 条是海水生产的。(4)淡水产品中70%是由池塘小水体生产的。 (5)海水产品中80%是贝类(1000 万吨左右),绝大部分都不能出口。(6)自1996 年起,我国渔产量统计方法与FAO 接轨:藻类(138 万吨右)属植物蛋白质,不计入渔产量,而贝类直接统计重量(以往去壳,为体重的1/5 计)。 3:农业大环境下的产业比重:水产养殖业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农村养殖产业中,凡有水面的农村,绝大部分都将水产养殖放在首位,成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在动物饲养业中,我国养殖的主体是生猪,其次是家禽等。但它们的发展均需要粮食为依托。而水产养殖,其自然资源的利用率高,它们对粮食的依赖性远低于生猪和家禽。2007 年,全国配合饲料总产量为1 亿吨,其中水产配合饲料仅占养殖总饲料的10%左右。而且鱼类等水产品均为冷血动物,不必消耗大量的能量维持其体温,故饵+料报酬低,饲料利用率高。因此,对粮食不富有的我国,优先发展水产品养殖应是粮食安全的重国策之一。在动物饲养业中,我国养殖的主体是生猪,其次是家禽等。但它们的发展均

浅析中国海水养殖业发展

浅析中国海水养殖业发展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国海水养殖业发展中的优势和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中国海水养殖业发展战略是,着力改善海水养殖环境,加强海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构建病灾风险预警体系,及时提供技术支持;提高海水养殖业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深海网箱养殖和工厂化养殖;重视海水养殖相关技术的研发推广;加大政策扶持,提高海水养殖户生产积极性;科学制定海水养殖发展规划,适度控制规模。 关键词:海水养殖;发展规划;研究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确定了“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方针,将渔业发展中心由捕捞业转向养殖业。2008 年,中国水产品总产量为4895. 6 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1340. 3 万吨,占水产品总产量的27. 4%,海水养殖业在中国水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来,中国水产品总产量一直占世界水产品总产量的30% 以上,水产养殖总产量占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的70% 左右。 一、海水养殖业发展优势 1.海水养殖资源丰富,碳汇功能突出 海水养殖资源的丰富程度关系到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前景。中国海域面积居世界第四,邻接中国大陆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跨越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大气候带,蕴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水深在200 米以内且适宜于渔业生产的大陆架面积为227. 0 万平方公里;沿海滩涂宽广,适宜于养殖的面积有133. 3 万公顷。中国不仅是农业大国,而且是海洋大国。进入21 世纪之后,在陆地资源有限和开发空间受到制约的情况下,国际社会日益重视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水养殖业。 2.海水养殖品种多、产量高 据世界粮农组织(FAO)统计,2000 年世界海水养殖品种为99 种,在中国养殖生产的品种有67种,占总数的2/3。其中鱼类35 种、甲壳类14 种、贝类42 种、藻类8 种,中国养殖生产的品种分别有18 种、9 种、30 种和8 种。 3.市场前景广阔 联合国营养组织和粮农组织研究发现,鱼类是人类21 世纪最佳动物源蛋白质,全世界有1/6 人口将鱼类作为主要的动物蛋白质来源,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产品需求将会持续增长。海水养殖产品相对于畜产品,在满足居民需求方面具有自身的优势。一方面,海水养殖产品不同于畜产品,产品差别使得海水养殖产品拥有自身的市场;另一方面海水养殖产品属于高档食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海水养殖产品的需求增长更快。

养殖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养殖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近年来,**县养殖业生产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得以蓬勃兴起,全县养殖业生产形势一片看好。为了进一步准确摸清全县养殖业生产形势,最近,我们对**县养殖业生产情况,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调查了解,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一、主要优势 1、养殖主业比较突出。据统计,2007年全县出栏(笼)猪114.6万头、牛5.25万头、羊91.1万只、家禽3022万羽,禽蛋、水产品产量分别达71247吨、42800吨,实现养殖业产值27.5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2.3%,占据了农村经济的半壁河山。今年1-9月出栏(笼)猪87.76万头、牛3.97万头、羊60.53万只、家禽1789.6万羽,禽蛋、水产品产量分别达41035吨、24601吨,养殖业产值达17.9亿元,同比增长2.6%。 2、规模养殖比较迅速。全县正逐步实现由千家万户散养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模式转变。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养殖大户2018户,畜禽养殖小区31个,常桃路养殖示范带已经成型,特别是生猪和蛋鸡养殖实现了飞速发展,生猪生产结合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的实施,已初步建成四喜、济庆、兴旺、宏慈等八大生猪标准化养殖场,三阳镇、陬市镇、青林乡、枫树乡4个万头猪场正在规划筹建中,**县2007年还被确定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1000羽以上蛋鸡养殖户达1046户,蛋鸡存笼总量达612万羽,已成为全省蛋鸡养殖大县之一。 3、服务体系比较健全。全县重新组建了乡、村两级动物防疫队伍,新招聘乡镇专职动物防疫员 1 / 6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摘要:保险业是我国金融业开饭时间最早、开放力度最大、发展步伐最快的行业。在党中央的关心下,在不断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保险业坚持改革创新,行业面貌放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虽然我国的保险业在近几年中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国外发展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落后于外国保险业整体水平的发展,在目前国内保险业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从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史角度入 手,以时间为线索,介绍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并阐述我国现在保险业的现状。 关键字:民族保险业发展历史初级阶段

保险是以合同形式确立双方经济关系,以缴纳保险费建立起来的保险基金,对保险合同规定范围内的灾害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进行经济补偿或给付的一种经济形式。人类社会从开始就面临着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侵扰,在与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古代人们就萌生了对付灾害事故的保险思想和原始形态的保险方法。我国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积谷备荒。春秋时期孔子的"拼三余一"的思想是颇有代表性的见解。孔子认为,每年如能将收获粮食的三分之一积储起来,这样连续积储3年,便可存足1年的粮食,即"余一"。如果不断地积储粮食,经过27年可积存9年的粮食,就可达到太平盛世。保险业作为金融的三大支柱之一,在经济发展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国保险在中国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早在180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就在广州开办了中国第一家保险机构,主要为鸦片贸易服务。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保险业的开端还是在十九世纪后页。 一、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史 (一)中国保险业的开端。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加强了对我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的侵略。外国保险公司纷纷登陆中国,中国保险市场逐渐形成。外国保险公司凭借不平等条约所持有的政治特权扩张业务领域,利用买办招揽业务,垄断了早期的中国保险市场从中,攫取了巨额利润。 面对外商独占中国保险市场,每年从中国掠夺巨额利润,致使白银大量外流这一严峻事实,中国人民振兴图强、维护民族权利、自办保险的民族意识被激起。在此情况下,1865年5月25日义和公司保险行在上海创立。义和公司保险行,是我国第一家自办的保险机构,其成立打破了外商保险公司独占中国保险市场的局面,为以后民族保险业的兴起开辟了先河。 提到保险业就不得不提到航运业,保险与贸易两者是互为表里的关系。轮船招商局于1872年在上海成立,是中国人自办的最早的轮船航运企业,也是现在的招商局集团的前身。它不仅是中国现代航运业的起点,也可以说是中国保险业的源头之一。轮船招商局自创办之日起就深刻明白保险对于航运业的重要作用。作为一种打击竞争对手的手法,早期依附于外商航运业的外资保险公司听命于上司,为了击垮轮船招商局,对其所属船舶百般刁难。收取高额保费、对中国本土产的船只不保等限制。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为适应航运业发展的需要,先后创办了“保险招商局”、“仁和水险公司”和“济和水火险公司”等官办保险公司,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并坚持与外商保险公司进行斗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商对中国保险市场的控制。当然,洋务派在保险业方面的努力不能改变外商垄断中国保险市场的局面。 (二)建国前在夹缝中生存发展的民族保险业。 到民国初期,中国民族保险业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民国初建需要刺激工商业的发展以稳定政权;二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欧美列强卷入战争,无暇东顾,大大减缓了洋商

中国养殖业市场前景分析

中国养殖业市场前景分析 我们国家的人口众多,并且农业人口占到很大的比例。在中国多年的改革开放以来,农业人口的主要收入来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逐渐从传统的种植业为主的劳动、创收模式,逐渐的发展成为以种植业、畜牧业和外出务工为主的劳动、创收的模式。在畜牧业方面,传统的大畜牧业,主要以猪、鸡、牛、羊、渔为主,随着传统畜牧业的迅猛发展,很多的中国农民已经无法再从传统的大畜牧生产中去获取比较高额的回报了。而一些刚刚起步和一些甚至还没有起步的特种养殖业,具有投资小、规模小、饲养回报高等特点,就适合我国农民发展。随着社会的逐步地发展,要求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特种养殖、专业养殖的行业,也必将逐渐的从传统的副业、辅业中逐渐地脱离出来,而将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传统的畜禽养殖,必将逐渐地走向规模化、集团化、一体化和现代化。而相对比较弱小、并且覆盖面很宽的特养业,就需要很多的人员、单位来进行专业、深入、系统地从事和完善这个产业。特种养殖行业的蓬勃发展,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的主要养殖牲畜主要有以下几种: 1、饲养改良山羊 近些年来,我国农区大力发展山羊饲养业,许多农户大发“羊财”。我国农区有许多优良地方山羊品种,例如南方的成都麻羊、贵州白山羊、云南龙陵山羊、广西都安山羊、福建福清山羊、广东雷州山羊、湖南马头山羊和济阳黑山羊等。所有这些山羊都是发展山羊养殖业的优良品种资源。虽然地方良种山羊都具有适应性强和耐粗饲等优点,但却有体形矮小、生长速度慢和繁殖性能低等缺点,故经济效益有限。如果通过引进国外大型肉用山羊(如波尔山羊)进行杂交改良,生产肉用商品山羊,则经济效益可以成倍增加。近年来,不少地方引进原产于南非的肉用山羊——波尔山羊进行饲养繁殖,并与本地山羊进行杂交改良,取得了明显成功。波尔山羊成年体重,公羊为84.5-90千克,母羊为75.5-80千克,一年多胎,一胎多糕,平均年产羔羊3.6只,母羊产羔率为207.8%。据报道,波尔山羊与鲁北山羊杂交,商品羊日增重180-220克,比本地羊快一倍。9月龄的公、母羊体重分别达46.4%千克和39.3千克,平均比本地羊提高58.4%左右。

苏州的水产科技与水产养殖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苏州的水产科技和水产养殖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苏州市水产研究所有限公司张伟明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在强调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特别强调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发展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和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苏州渔业历史悠久,境内湖泊罗列,河港交叉,水产资源十分丰富,素有“水乡泽国”、“鱼米之乡”的美称。自古以“范蠡养鱼致富而自豪”。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类的进步,渔业事业不断得到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渔业事业更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发展是硬道理,但如何发展才能使苏州地区水产养殖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真正成为在国际竞争中为一个成熟的优势产业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一、苏州渔业形势分析 以2003年为例,苏州市渔业各级主管部门紧紧围绕渔业结构调整、渔民增收目标,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强化了信息引导、技术指导和市场疏导,克服了气候异常、水产品价格低迷、“非典”影响等不利因素,渔业生产形势总体好于2002年,呈稳步健康发展态势,出现了“三增”的可喜局面。即养殖产量增、生产效益增、渔农民收入增。全市养殖总产量25.1万吨,同比增1.03万吨,增长4.28%;实现产值38.71亿元,同比增7.1亿元,增长22.3%;13万渔业劳动力人均增收2910元,农民来自渔业的收入人均增收150元以

上。我市的渔业生产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产业特色区域布局进一步显现。一是着力建设“沿江”、“沿湖”渔业特色产业,充分发挥靠江傍湖的资源优势。初步建成了以河蟹、青虾、罗氏沼虾、鳜鱼为主的渔业经济圈。二是培育专业生产区域。如专业化、规模化养殖面积已占全市养殖面积65%以上,形成了如太仓的后桥、常熟的东张等扣蟹培育基地;昆山的石牌、巴城,常熟的辛庄、吴江的金家坝、同里,东太湖吴中的横泾等青虾养殖基地;吴江的鳜鱼及鳜鱼饵料鱼鲮鱼的养殖基地;相城的阳澄湖、湘城、吴中区东山横泾和吴江苑坪的河蟹养殖基地。三是培育主导产品生产区域。如青虾、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河蟹、鳜鱼的养殖面积达70.3万亩,产值达21.1亿元,占养殖总产值的49.2%。 2、技术服务进一步加强,科技兴渔成效显著。一是加大先进高效技术的推广力度。二是积极开展各种技术培训,提高渔农民素质。三是积极开展新品、新技术的引进及示范工作。 3、水产品质量建设得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水产品质量安全,从组织管理、环境治理及资金投入上做了大量工作。二是还专门成立了水产协会及阳澄湖蟹业协会,积极探索运行机制,提高无公害水产品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4、品牌意识进一步增强,市场开拓力度加大。通过在各地开展的推养活动,进一步扩大了水产品在全国的占有份额。 5、水产品加工出现好的苗头。太仓建立了一个淡水鱼加工企业,带动了周边的养殖农户的发展。 二、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国海水养殖现状

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现状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的海水养殖产量呈逐年递增态势。从80年代开始,传统的水产养殖业已由小范围、分散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1985年产量达到125万t,1995年增加到722万t,2005年达到139万t,2005年产量是1985年的11.1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50余年间,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经历了三次热潮。第一次热潮以藻类养殖为代表,第二次热潮以对虾养殖为代表,第三次热潮以扇贝养殖为代表,近年来以海水鱼类养殖为代表的第四次热潮正在兴起。 1990~2006年中国海水鱼养殖产 量 中国的海水鱼类养殖虽然发展的相对较晚,但随着海水鱼类苗种繁育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设施养殖技术与模式的不断创新,近年来海水鱼类养殖产量呈逐年递增的发展态势(图1990~2006年中国海水鱼养殖产量)。2006年全国海水鱼类养殖产量715275t,其中海水网箱养殖产量342387t,工厂化养殖产量85718t,分别占海水鱼类养殖总产量的47.87%和11.98%。在海水鱼类养殖产量中,主要10个养殖品种(类)的产量为436305t,占总产量的61%。2006年全国10个主要养殖鱼类的产量情况如图所示。我国海水鱼类养殖的主要方式有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2006年全国海水网箱养殖产量达到34.24万t。普通小型网箱养殖面积2545.4万m2;大型深水抗风浪网箱有3800多个,养殖水体51.8万m3。海水网箱养殖已发展成为我国海水养殖的重要产业之一。目前,世界上海水鱼类的种类约有1.3万种。我国有海水鱼类1694种,现已开发的约60种,产业化的约30种。海水鱼类养殖,尤其是海水网箱养殖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问题和发展

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问题和发展 所谓的农业保险,是指对种植业(农作物)、养殖业(禽畜)在生产、哺育、成长过程中可能遭到的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保险机构通过保险的形式,组织农业从业人员集体互助,使受损单位或个人得到应有的补偿,以便及时恢复生产,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要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农业风险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农业发展中的核心问题,目前农业保险是许多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农业保障方式,其主要的目的是用于降低农业生产中遇到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所以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对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五个统筹发展战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障农业和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农业保险在我国的发展却没有得到大力推行,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农业保险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1.1农业保险的初步发展阶段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的农业保险只是在局部地区进行了零星的试点,没有形成大的气候。我国正式的农业保险应该是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于1949年10月20日成立。次年,在山东商河、重庆北碚以及北京远郊试办牲畜保险;在江苏南通、陕西咸阳和北京远郊试办棉花保险。1951年在个别地区试办了油菜和水稻保险。1952年牲畜、棉花等农业保险基本覆盖了全国各地。1953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开始,按照国家指示除东北地区外全国基本停办了农业保险。1955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又恢复办理农业保险。20世纪50年代的农业保险,经历了起起伏伏,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影响,主要是学习的苏联模式。尽管当时的保险模式还不规范,但不能否认,农业保险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1.2农业保险的停办阶段 1958年至1981年是农业保险的停办阶段。1958年,人民公社建立后,政府在认识上出现的偏差,认为人民公社规模大,后备力量强,抑制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增强,灾害的损失,公社有能力弥补。农村保险己不适应新形势,没有必要再继续办下去。’ 1.3以商业保险为主的农业保险发展阶段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民需要独白面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1982年国务院决定恢复办理农业保险,在我国停办了24年的农业保险终于重新走上历史的舞台。1985年,国务院颁布《保险企业管理暂行规定》,这是我国开展农业保险试点业务最早的法律依据,中央在《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中也提出应积极兴办农村保险事业。1982年至1995年间,随着农业保险的恢复办理,农业保险业务曾一度出现繁荣状态,保费收入逐年增加。但是到了1996年,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组建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农业保险由其中的中保财产保险公司经营。中保财产保险公司作为国有独资的商业保险公司,在兼顾商业利益的前提下,对农业保险进行了构调整,停办了一些亏损的险种,从此,农业保险的规模逐年呈现负增长。由一于损失率高,如果保费按照损失率来制定,农民保不起;

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 摘要:保险业是我国金融业开饭时间最早、开放力度最大、发展步伐最快的行业。在党中央的关心下,在不断对外开放的 过程中,保险业坚持改革创新,行业面貌放生了历史性的 变化。虽然我国的保险业在近几年中发展迅速,取得了一 定的成绩,但是与国外发展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落后于外国保险业整体水平的发展,在目前国内保险业发 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介绍现在保险业的现状。关键字:民族保险业初级阶段

保险是以合同形式确立双方经济关系,以缴纳保险费建立起来的保险基金,对保险合同规定范围内的灾害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进行经济补偿或给付的一种经济形式。人类社会从开始就面临着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侵扰,在与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古代人们就萌生了对付灾害事故的保险思想和原始形态的保险方法。我国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积谷备荒。春秋时期孔子的 " 拼三余一" 的思想是颇有代表性的见解。孔子认为,每年如能将收获粮食的三分之一积储起来,这样连续积储3年,便可存足1年的粮食,即"余一"。如果不断地积储粮食,经过27年可积存9年的粮食,就可达到太平盛世。保险业作为金融的三大支柱之一,在经济发展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国保险在中国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早在180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就在广州开办了中国第一家保险机构,主要为鸦片贸易服务。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保险业的开端还是在十九世纪后页。 一、目前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一)中国保险业的整体实力与核心竞争能力不断提升、经 济功能初步显现。 回顾保险业60年来的改革发展历程,虽然经历了曲折,但全行业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在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抓监管、防风险、促发展”的总体思路指导下,我国保险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在各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1.保费收入规模迅速扩大 保险业是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2012年,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5488亿元,同比增长8.0%,保险业增速继续在低位徘徊,而且增速首次降为个位数,与近20年来超过20%的平均增速形成了明显反差。从外部环境看,复杂严峻的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通过实体经济、金融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等多种渠道传导至保险业,增加了保险市场稳定运行和风险防范的难度与压力。2012年,保险监管强调“风险底线”和“消费者权益”,取得积极成效。从国际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展畜牧业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为了适应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加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和肥料,保证轻工业获得充足的原料来源,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肉类等的需要,增加国民经济和个人的收入;为了扩大对外贸易,增加出口,换取外汇,积累社会主义建设的资金,支援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技术改革,为工业品提供广阔的国内市场;也为了发展少数兄弟民族经济,消灭各少数兄弟民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必须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随着我国粮食生产的迅速发展,我国畜牧业也必将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摸清家底,了解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预测我国未来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无论是畜禽的饲养量,还是畜牧业产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就有1亿多人,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中国畜牧业在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大批畜牧业优秀品牌不断涌现,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畜牧业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总的来看,中国的畜牧业仍处在传统饲养方式与现代化养殖方式并存、传统养殖方式占支配地位的阶段。规模小、品种杂,人畜混居、散放散养、混放混养、粗放经营。同时一些地方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具体表现在:1.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恶化。随着经济发展,一家一户的养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增长的需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小农经济也开始加速向商品经济转化,在农户家庭养殖这一基本事实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畜禽规模的扩大意味着牲畜与人争空间。多数家庭畜禽养殖户环境较差,粪便满地,臭气熏天,蚊虫肆虐,污水横流,造成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严重恶化,影响了村容村貌。

水产养殖现状及发展策略(精)

水产养殖现状及发展策略 临汾市是山西省第二大水产养殖主产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全市水产养殖业迅猛发展,渔业经济总量和规模大幅增加,在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 在水产养殖业发展进程中,临汾市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加强名优特品种和池塘养殖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水库和淤地坝渔业,拓展渔业市场,实现了水产养殖业发展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方向的转变。一是引进优良品种,加快结构调整。先后从北京、石家庄、青岛、天津等国家良种场引进“新吉富”罗非鱼、鲟鱼、甲鱼、乌克兰鳞鲤鱼等优良品种,“新吉富”罗非鱼鱼种经过培育和饲养取得了良好效果,乌克兰鳞鲤鱼也形成规模生产。目前全市推广面积达到130.8hm2,名特优产量达2000余t,占全市水产品总量的50%左右。二是发展水库精养、推广网箱养殖。充分利用全市水库渔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增加对中小水库的鱼苗投放量,如尧都区的涝河水库、曲沃县浍河水库和天河水库、侯马二库在苗种投放上增加了50%~100%,鱼产量增加到 4500~4650kg/hm2,不仅增加了经济效益,而且提高了水体利用率,同时通过开发垂钓、餐饮、观赏等休闲渔业,促进了全市渔业的健康持续发展。2011年,全市休闲渔业产值达到720万元,年效益超过300万元。三是搞好技术服务,提升产品档次。临汾市把渔业科技入户作为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确立了尧都区茂金甲鱼养殖专业合作社、侯马市秦村水产养殖场、洪洞县辛村水产养殖基地3个科技养殖示范点,引导和推进渔业科技化进程。同时,通过举办渔业技术培训班及水产养殖专家现场指导等形式,提高渔民的知识水平和养殖技术。四是加强质量监管,确保产品安全。加大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让群众和养殖户了解和树立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在养殖场建立养殖记录制度,规范生产记录和销售记录,杜绝违禁药品和其他违禁投入品的使用。同时把水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对县(市、区)渔业工作的年度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大大提高了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市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100%。五是抓好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带动产业发展。全市积极推进无公害养殖基地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培育打造无公害水产品品牌,以品牌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渔业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农业部级水产养殖健康示范场达到3个,省级水产健康示范场达到5个,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工作在全省名列前茅。 2存在问题 虽然临汾市水产养殖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行业建设规模偏小,资源利用不合理,管理水平低下,科技含量低,产品质量不高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就业前景调查

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就业前景调查

————————————————————————————————作者:————————————————————————————————日期:

广东海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调研题目: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就业前景调查 小组成员: 院系专业班级:___水产学院 时间: 2012年4月9日 指导教师:_______ 评阅成绩:______________ 编号:

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就业前景 摘要:作为一名水产养殖专业的大三学生,明年也即将踏出校门走出社会,从事水产养殖行业,但我们对水产养殖的相关行业与前景以及就业情况都不了解,使得我们比较盲目,迷茫。进行这次调查能让我们充分了解养殖各行各业的发展状况与前景,其所需的人才,能让我们更好地针对以后的就业进行相关学习,为我们提供以后的就业方向与信息,所以就有必要进行这样一份调查。 关键词:水产养殖就业 1 我国水产养殖业现状 渔业作为一种传统产业,在近代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在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中显现出其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水产养殖业,最近30年里,在全球动物性食品生产中增长最快,而中国对水产养殖产品的生产贡献率最大,最近几年,中国水产品养殖产量约占世界水产品养殖产量的2/3,可以说,中国水产养殖业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是世界淡水养殖大国,淡水产品产量世界第一。我国水产养殖面积575万公顷,其中淡水养殖面积441万公顷,占除江河之外的全国内陆水域总面积的45%。广东、湖北、江苏、湖南和安徽等地,是中国淡水养殖的主要基地,淡水养殖业相当发达。我国淡水鱼类约800种,占鱼类总数的1/3,淡水养殖品种约140种,其产量的70%为青、草、鲢、鳙、鲤、鲫、鳊等“当家鱼”,30%为其它特种水产品;我国目前的淡水鱼加工率不足30%,约300万吨,远远低于发达国家80%以上水平。因贮藏、加工条件的限制而造成的鱼类腐败率高达30%以上。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理念、养殖方式发生转变。即从传统养殖向健康养殖的转变,由数量增长型向效益增长型转变。节水、高效、生态、健康型养殖模式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主体。设立禁渔期、禁渔区,伏季休渔、大规模人工鱼礁及增殖放流等一系列水生生物资源的养护措施得到加强,渔业资源衰退的状况得到了有效遏制,渔业生态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渔业发展仍面临严峻挑战,一些矛盾和问题十分突出,问题可归纳为渔业安全问题和渔民权益问题。 首先是渔业安全问题。包括三个方面或称为三大安全问题: 一是渔业生态安全问题。目前我国水生生物资源衰退的趋势尚未有扭转,水域环境恶化还在加剧,捕捞强度过大的问题还没得到根本解决。这不仅严重制约渔业经济发展,也对国家生态安全构成威胁。控制捕捞强度要更为严格,资源养护和环境修复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对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当前我市畜牧业保险工作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市畜牧业保险工作的调查报告 畜牧业保险是农业保险的重要分支,主要是指畜牧业在生产养殖过程中,因畜牧动物遭受流行病害、自然灾害、发生意外事故等多方面情况而提供保障的保险品种。根据国内外农业保险发展经验来看,如果只靠商业保险公司运作,而缺少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畜牧业保险是不能推行的,从而不能有效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畜牧业保险在我市虽然经历了几年发展,但目前仍属于新生事物,为摸清我市畜牧业保险情况,市畜牧兽医局组成专题调研组,通过查阅资料、到市农业局农业科、财政局企业科了解,并与有关保险公司和区县畜牧兽医局实地调研,形成了关于我市畜牧业保险工作的有关材料。 一、我市畜牧业保险现状 我市畜牧业保险分类,目前针对畜牧类的保险主要包括政策性保险和商业性保险。 1. 政策性保险:根据省农业厅、财政厅等部门印发的《山东省农业保险新增补贴品种实施方案》规定,我省享受中央财政补贴的养殖业品种主要有能繁母猪、育肥猪、奶牛三类。主要保险责任为在保险期限内,因重大病害、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引致的保险个体直接死亡的。 2.政策性保险基本保障水平:养殖业的保险金额,投保费率为6%,具体标准为:能繁母猪保险费60元/头,保险金额为1000元/头;育肥猪保险费30元/头,保险金额500元/头;奶牛保险费300元/头,保险金额5000元/头。

3.各级财政承担比例:根据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品种的通知》规定:中央财政承担40%、省级财政承担20%、市级承担10%、县级承担10%,养殖户自行承担20%。通知并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应积极会同当地农业、畜牧和保险等部门,对下一年度的保险规模和补贴资金进行认真测算,落实保费补贴配套资金,及时编报上级财政补贴资金预算申请,确保财政补贴资金足额安排。 4.承保单位:根据省农业厅、财政厅《关于公布农业保险承保机构名单的通知》和市农业局、财政局《关于做好2013年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紧急通知》规定,省里统一确定各区县农业保险的承保单位:人保财险承保m县;安华农业保险承保m区;中华联合财险公司承保m县。 5. 我市畜牧业政策性保险开展情况:自2007-2008年,结合国家的能繁母猪补贴政策,我市开始了能繁母猪政策性保险。2007年,全市共参保能繁母猪14.4万头,参保率为79.92%,全市完成能繁母猪保险理赔8076头,理赔额484.56万元,赔付率70.5%,保险公司不亏损。2008年全市共参保能繁母猪20.85万头,参保率为98.5%,完成能繁母猪保险理赔25019头,保险额1518.16万元,赔付率13 6.8%,保险公司亏损,之后我市再没开展相关保险工作;2013年、2014年m区单独由人保财险开展能繁母猪保险6万头和2.6万头,保险不亏损;2014年,m县从生猪大县奖励资金中拨出12万元,保险1万头育肥猪,安华保险承保,年底发放保险费108万元,保险公司亏损。其中m猪场2014年参保育肥猪2000头,年底获赔付21.6万元。

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中国保险行业起步较晚,我国的现代保险业不过20多年的发展,保险市场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一)我国保险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中国保险市场基本上还处于一种寡头垄断。从中国目前保险市场情况分析,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四大保险公司已经占有目前中国保险市场份额的96%。这就是说,中国保险市场虽然初步形成了竞争的格局,但这种以国有独资保险公司高度垄断市场的局面,特别是以少数几家保险公司寡头垄断市场的局面,就是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的特点之一。 第二,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低水平。按照保险业发展的规律,保费收入一般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5%。从目前西方发达国家而论,年保费收入一般都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10%左右,而我国1998年保费总收入约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在世界排名70位左右。从总体上来说,我们的经济还不发达,人均收入水平较低,但同时又说明在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过程中,中国居民的保险意识与投资意识还要有一个提高过程。 第三,中国保险市场结构分布不均衡。从目前中国保险公司机构的分布而论,30家中外保险公司的总部基本上都设置在北京和中国沿海城市。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虽然在大陆已普遍设立,但多数又集中

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这就造成了保险市场发育不均衡性。这种分布上的不均衡,对中国保险业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 第四,中国保险业的专业经营水平还不高。粗放式经营与销售方式单一,产品结构简单与供给不足,以及缺乏专业人才是经营水平较低的显著特点。这都表明了当前中国保险经营水平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第五,保险市场还未形成完整体系。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相对来说两头大中间小,即保险主体与保险市场发展很快,而中介组织发展缓慢。 第六,再保险市场发展滞后和保险监管亟待加强。目前监管还基本上处于被动的监管状态,监管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不够。对于关系到保险行业稳定的偿付能力、资产负债质量、再保险安排等重要方面的监管力度不够。至于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还缺乏严密、完善的成套法律法规。 (二)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1.保费收入规模迅速扩大 保险业是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2006年全国保费收入达到5,641亿元,是2002年的1.8倍,在世界排名第9位,比2000年上升了7位。也就是说,中国保险业的国际排名平均每年上升1位。截至2007年底,中国共有保险公司110家,其中外资公司43家,比2002年底的22家公司增加了21家;中国保费收入达7035.8亿元,是2002年的2.3倍,同期,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达420亿元,是

养殖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及举措

https://www.doczj.com/doc/487759533.html, 养殖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及举措 第一部分发展趋势 1.降低能耗养殖技术是趋势 中国养殖业东北地区占有率很高,为了解决冬季寒冷天气对养殖的影响,大部分养殖户应用各种供暖设备,为圈舍增温。设备的动力大部分有煤炭提供,虽然价格低廉的煤炭,会被越来越严厉环保法规法律所禁止,因此,养殖场利用动物自身产生热量取暖等节能养殖技术将是趋势。 2.绿色环保养殖技术是趋势 2015年将临,中国史上最严厉环保法即将实施,只要看看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猪场拆迁形势,我们就不难明白,养殖业正面临一场艰难的环保革命!中国农村的污染源80%以上来自于畜禽养殖业,养殖业的污染已经不容回避!养殖场要想继续生存和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环保养殖工艺技术的采用,是国内养殖业唯一出路。埋怨也好,恐惧也罢,养殖业只能去适应。只不过,要想低成本解决养殖污染难题,并没那么容易。环保养殖工艺技术,是养殖场发展趋势! 3.减少占地养殖技术是趋势 养殖业是一个特殊行业,场地往往受到气候、地形、水源和周围土地资源等等因素影响,还有,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很多地方政府不愿意发展养殖业,因此适合养殖业发展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养殖场土地资源紧张是趋势。 4.降低人力成本投入是趋势 这几年,老板们一致感慨,工人难请,人工成本大幅上涨。未来,随着90后、00后的逐渐登场,恐怕薪酬还将水涨船高。一方面,新一代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养殖业;另一方面,

https://www.doczj.com/doc/487759533.html, 养殖业骨干们渐渐老去。养殖场除了提高薪酬福利、改变工作环境以增加吸引力,别无他法。养殖业不过是许多年轻人谋生的手段,当他们面临更多的选择时,只有快乐的工作才能留住他们的心。因此,为解决人力资源紧张难题,只有采用自动化设备、先进生产工艺和先进管理技术,让饲养员变成管理员,依靠先进的自动化设施设备、科学化管理和先进生产工艺来解决人力资源紧张是趋势! 5.低成本规模化养殖是趋势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资本进入养殖业,也随着养殖业的集约化、规模化提速,养殖科学管理理论的普及,养殖技术的提高,生产成绩将大大提高,养殖产品将丰富多样,供应充足。因此养殖业的暴利时代已终结。随着小规模养殖场的退市,养殖产品价格不会暴涨暴跌,过山车式的肉蛋奶价格将不复重现,养殖场保持低成本是趋势。 第二部分针对养殖业未来发展的举措 1.发酵床养殖原理 简单一句话发酵床养殖是用耐腐蚀性垫料为载体,益生菌附着在垫料上直接分解动物粪便。什么是耐腐蚀性垫料呢?例如锯末,稻壳,玉米芯,秸秆等,建议如果有锯末最好用锯末,耐腐烂性比较好,用的时间比较长。 益生菌又是什么呢?益生菌的主要成分是乳酸菌,酵母菌,芽孢杆菌,光合菌,防线菌等十属80多种微生物组成。 益生菌有什么功效呢?(1)增强动物的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降低畜禽发病率和死亡率,促进动物健康生长。(2)提高动物肠道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日增重。(3)提高肉质品质,生产绿色无公害产品。(4)促进畜禽繁殖功能,延长繁殖年限。(5)改变皮毛质量。(6)消除圈舍粪便臭味,减少污染。

海水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海水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在学习了海洋经济学一个学期后,虽然不说自己就认识了多少,但是大致上还是对一些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也上网查找过资料。了解了一些基本概念的同时,也相应对一些现状提出自己的见解,只是由于自己只是得限制,提出来的见解也是很狭隘的。 我们小组5个人,我负责的是海水养殖的可持续发展这一部分。 我将从现状、环境、存在的问题、意见和建议,还有海洋养殖业的未来设想等几个方面对这个话题进行分析。 就现状而言,据我从网上收集到的资料来看,站在大局角度看,还是一片繁荣。海水养殖业在我国海洋渔业乃至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2007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达到4747.5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达到了1307.3万吨。30年来全国海水养殖总产量增加了29倍。进入21世纪,从“养捕兼举”到“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方针促进了我国海水养殖业朝着多品种、多模式、工厂化和集约化方向快速发展,确立了世界第一海水养殖大国的地位。 随着世界发达国家的战略重点转向海洋,海洋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尤其是海水增养殖业已成为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美国计划大力发展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深水养殖,以生产更多的海产品。日本的《海洋基本法》指出要“保持日本在水产业上的传统优势”。欧盟“共同渔业政策绿皮书”突出可持续自给的目标。 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决定了对优质蛋白的需求不断增长。预计2020年我国对海洋食物的需求将达到每年4000万吨。由于近海渔业资源衰退现象日益加剧,海洋食物来源将更大比例地诉求于海水养殖。据保守测算,从海水养殖获得的产量需求将达到每年2500万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已将“积极发展水产业,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明确指出要优先发展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技术。 但换个角度去观察,现状可不容发乐观,海水养殖业面临着诸多问题。我国海水养殖业经过50多年的高速发展,开发强度居世界之首,但是我们要清楚的知道,这样高速的发展,简单的扩大投入和养殖规模才能达到,因此就会造成很重大的问题,这个就直接的威胁着我们海水养殖业,其中三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养殖生态环境恶化;种质退化和种苗质量下降;病害严重。 (一)、关于养殖生态环境恶化 陆源污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激增,大多未得到有效处理便直接排出,近岸内湾养殖区域成为其接纳场所。 养殖自身污染:超负荷、大面积高密度养殖,产生的大量排泄物、残饵。当这些有机积累速度超出了海区的自然分解、净化速度时,海区即由于严重的有机污染而老化。而海区老化导致养殖品种病害的发生甚至造成死亡。 (二)、种质退化和种苗质量下降 几乎所有的海水养殖鱼类没有遗传改良品种(其实很多淡水鱼类也没有经过遗传的改良,包括4大家鱼),全部是由野生种家养驯化而来的。这些家养驯化的野生种缺少定向选育,不注重亲本留种需遵守的操作规程,经多代人工繁殖后,出现了杂合度降低、遗传力减弱、抗逆性差、性状退化等严重问题。 主要表现在,性成熟年龄提前、生长速度下降、饵料转化效率低、对环境变化和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品质下降 (三)、病害问题 我国海水养殖病害问题突出,病原种类众多、暴发流行严重,病毒病、细菌病、寄生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