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资源管理经济手段的选择与运用 (1)

水资源管理经济手段的选择与运用 (1)

水资源管理经济手段的选择与运用 (1)
水资源管理经济手段的选择与运用 (1)

收稿日期:2007-07-10

作者简介:舒俊杰,男,长江水利委员会财务经济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

文章编号:1001-4179(2007)11-0105-03

水资源管理经济手段的选择与运用

舒俊杰1

柯学莎

2

(1.长江水利委员会财务经济局,湖北武汉430010; 2.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湖北武汉430010)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趋加剧,水资源管理中经济手段的运用日益得到重视和推广。水资源管理的经济手段是经济理论在水资源管理实践中的产物,从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前提条件出发,综合考虑水资源的实际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经济政策,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运用相应的经济措施和经济手段,对于充分发挥经济机制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协调主体间的利益,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水资源管理;经济理论;经济手段;研究中图分类号:TV213.4 文献标识码:A

1 水资源的经济属性

(1)稀缺性。经济学中稀缺性是指在既定资源禀赋与技术水平下,相对于人的欲望而言,资源的供给是不足的。作为自然

资源之一的水资源,其第一大经济特性就是稀缺性,其稀缺性同时包含着物质稀缺性和经济稀缺性两个方面,并且可以相互转化的。如缺水区自身的水资源绝对数量都不足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因而当地的水资源具有严格意义上的物质稀缺性,但如考虑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节水、循环使用等技术方法,水资源的稀缺性最终体现为经济稀缺性,只是所需要的生产成本相当高而已。结合水资源的自然特点,水资源的稀缺性又是动态变化的,不同地区、不同年份或季节,水资源的稀缺程度是变化的。

(2)不可替代性。水资源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生态和环境的基本要素,也是经济社会的重要生产要素,其作用与自然特质决定了水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水资源的不可替代性不仅强化了其在自然、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程度,也增强其稀缺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程度。

(3)垄断性。 受自然条件限制,水资源具有自然垄断性,由于气候地理条件等不同,各地区的水资源禀赋各不相同,加之由于长距离调水的不经济性,造成了各地区用水的自然垄断格局。 由于水资源的特殊性,为保证社会各阶层和各个方面在用水方面的公平合理,政府必须采取法律、行政等管制措施实施管理,从而使水资源具有行政垄断性。!经生产加工后的水资源是一种特殊商品,流通性相对较差,供需双方不能自由选择,其经营主体一旦确定后,就具有市场垄断性。

(4)准公共物品性。公共物品是指那些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的物品。准公共物品介于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之间,具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两重属性,相对于公共物品而言,准公共物品尽管是公共的或是可以共用的,不能够排斥其

他人的使用,但其使用和消费地域、受益范围可能呈现局限性,存在着?拥挤效应#和?过度使用#的问题。水资源具有典型的准公共物品特征,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其最主要的特点在于具有?拥挤性#,当政府免费提供水资源或象征性地收费时,人们会无控制地过度消费,在大家都可以使用却不能限制别人使用的情况下,极易造成资源的过度开发,即受益的不可排他性导致的资源枯竭与破坏,即造成?公地悲剧#。但水资源的使用又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经过取水设施供应到最终用户的水就变成了商品,属于典型的?私人物品#。

(5)开发利用的外部性。外部性是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经济主体对他人造成损害或带来利益,却不必为此支付成本或得不到应有的补偿。外部性分为外部正效应(或外部经济)和外部负效应(或外部不经济),正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对他人产生的有利影响,负外部性则相反。

外部性的存在对资源会产生不当利用情形,导致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功能失灵。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外部负效应表现为3个方面: 水资源的代际外部性和代内外部性,也可称之为纵向外部性,即现在的用水行为可能对后来人的福利产生影响,导致后来者可用水量减少; 取水成本外部性,在一定流域、一定时期内,水资源的可获取量是相对稳定的,用水行为对相关联的取水者产生影响,并增加他人取水成本;!环境外部性,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利用,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如造成水污染降低了水资源的质量,地下水位的下降、海水倒灌和土壤盐碱化等降低水资源的再生能力,增加社会边际成本。同时,节水、治污、水土保持及水利工程建设等行为存在外部正效应,降低他人取水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用水效益,进而增加社会总福利。

2 水资源管理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手段

2.1 福利经济学的主要观点

福利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家从福利观点或最大化原则出

第38卷第11期人 民 长 江Vol.38,No.112007年11月

Yangtze River Nov., 2007

发,对经济体系的运行予以社会评价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其主要特点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以边际效用基数论或边际效用序数论为基础,以社会目标和福利理论为依据,制定经济政策方案。英国经济学家庇古(Arthur C.Pigou)在其1920年出版的?福利经济学%一书中,对福利的性质、经济福利的衡量(基数效用)、福利水平高低的判断准则及如何增加社会福利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奠定了福利经济学的理论基础。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新福利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Vilfredo Pareto)。他在其?政治经济学讲义%中以序数效用论为基础,把效率作为经济福利状况的主要目标,他提出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新福利经济学判断社会福利水平的基本标准。帕累托最优是指不可能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使得经济社会在不损害其他成员境况的条件下改善某些人的境况,也就是说如果重新配置资源后,至少使社会中的一个人境况变好,同时没有一个人因此境况变坏,整体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就会提高,当某种资源配置方式不存在任何帕累托改进的可能性时,那么就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的资源配置状态。

福利经济学从经济福利的角度出发,重点考察了在什么条件下私人产品和社会产品会发生差异,从而妨碍社会福利增加。在对边际私人成本和边际社会成本进行区分和分析的基础上,庇古提出了外部性概念,当一个人的消费或企业的生产活动对另一个人的效用或另一家企业的生产函数产生一种原非本义的影响时,就会出现一种外部性,当这一企业不必承担其生产给社会带来的成本时,即边际社会成本大于边际私人成本时,称其为负的外部性;反之,如果企业不能获得其生产的全部收益时,即边际社会成本小于边际私人成本时,称为正的外部性。如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是典型的具有负外部性特征的行为,而环境保护与治理是典型的具有正外部性特征的行为。当存在负外部性时,企业就会形成过度投资,而存在正外部性时,企业投资就会相对不足。因此外部性的存在反映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失灵。庇古认为,如果企业在私利的引导下,使得资源配置与最大国民净产品之间出现差异,政府就有权进行干预,他在?福利经济学%中指出,?由于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经济根源是外部效应,那么为了消除这种外部效应,就应该对产生负外部效应的单位收费或征税,对产生正外部效应的单位给予补贴#。

(1)征税手段。征税手段是庇古手段中最为重要、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手段。这里所讲的?征税#只是一个概念,在实际应用中既可以是征收环境税之类的税款,也可指资源费、排污收费等。按照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理论,政府应该通过征税的办法迫使企业实现外部效应的内部化。例如当某一企业排放污水对水资源产生污染,形成社会负外部效应时,应该对它征税,该税收应恰好等于企业所造成的损害即边际损害成本。在没有征税的情况下,排污企业的定产决策按照企业边际收益等于企业边际成本的原则来确定,由此得到的产品数量是一个导致水体过度污染的产出水平。通过征税,水体污染的边际损害成本实际上由企业以税收的方式支付,使得企业无法通过增加污染排放获得额外收益,进而达到排污数量减少的目的,实现个人与社会最优的统一。

(2)补贴手段。补贴手段也是外部效应内部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存在外部正效应的行为如水资源保护、水污染治理等,完全按照市场机制不可能满足市场所需要的数量,通过补贴,可以企业边际收益曲线向上移动,增强企业投资积极性,从而扩大了该种产品的供给,增加社会总福利。2.2 产权经济学主要观点及其管理手段

产权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认为外部性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产权没有界定清楚,如果把产权主体的责任和权利边界划分清楚,外部效应问题可以通过市场交易的形式来实现内部化。他认为,一个有效的经济体制必须有一个完整的产权制度和相关的社会制度以促使个人在寻求经济利益的时候能够和社会的利益相一致。简而言之,只要任何人的经济行为能够增加个人利益而又不损害别人的利益,那么,他个人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就是一致的;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付出了劳动或代价为社会创造了福利,而他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那么他个人的利益也是和社会的利益一致的。由此形成了著名的科斯定理,根据交易成本是否为零分述为科斯第一定理和科斯第二定理。科斯第一定理指出: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情形下,只要产权得到明确界定,一个社会的产出就会达到最大。由于现实世界中交易费用总是大于零,于是科斯又得出如下结论:?一旦考虑到进行市场交易的成本,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会对经济制度的运行效率产生影响#。这就是?科斯第二定理#。它告诉我们,最优的产权配置是交易费用最低的产权安排。根据科斯的产权理论,在产权明晰的前提下,可以通过自愿协商交易或建立产权市场两种方式消除外部效应。

(1)自愿协商手段。根据科斯的思路,在产权明晰的情况下,自愿协商手段能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以水污染为例,当受污染者不具有对受污染水体的财产权,即污染者有污染权时,受污染者就可以同污染者协商支付多少钱才能使之放弃污染,当受污染者愿意支付在自身承受范围内的成本,且污染者愿意接受,结果对交易双方都是有利可图的。当受污染者拥有受污染水体的财产权,即污染者没有财产权时,污染者可以与受污染者协商,支付给受污染者相应费用,使之允许一定范围内的污染行为,受污染者在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的条件下,将同意接受部分污染。由此可见,只要产权确定,通过自愿协商手段同样可以达到最优污染水平,而不需要政府管制。

(2)产权市场交易手段。科斯认为,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无论最初的权利如何分配,只要产权界定清晰,市场就总能解决外部性问题,并有效地配置资源。

将?科斯定理#应用到水资源的管理中,就形成了可交易水权制度,即通过市场的水权交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政府可以在专家的协助下,将水资源分成标准单位并将产权(一般为使用权)初始分配给相关联的利益主体,并建立水权交易市场,市场主体(包括个人、企业、环保组织、政府等)在市场上公开标价出售或购买一定数量的水权,从而实现运用市场机制提高水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的目标。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戴尔斯在科斯定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排污权交易的理论,在污染总量不能超过环境容量的前提下,明确排污权的产权主体,通过市场实现排污权交易,政府、受污染者和环保组织也可以通过购买污染权促使污染排放总量降低。排污权交易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外部负效应内部化,进而达到控制及减少污染的目标。

3 我国运用经济手段管理水资源的探索实践

我国?水法%规定:?国家对水资源依法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直接从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规定,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申请领取取水许

106 人 民 长 江2007年

可证,并缴纳水资源费,取得取水权#。因此,水资源费征收是国家行使水资源所有权、推行水资源有偿使用的实现形式,是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的经济杠杆。在运用经济手段控制污染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相关法规规定,企事业单位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按照国家规定缴纳排污费;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并负责治理。根据福利经济学观点,上述相关收费实质是政府调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庇古税#。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水权及水市场理论得到积极探索与实践,2005年水利部颁布了?水利部关于水权转让的若干意见%,首次为水权交易提供了政策依据。此外,用水户的用水权交易也得到积极尝试,一些城市开始推进用水制度改革,对用水户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用水户根据定额指标购买用水权,并推行用水权有偿转让,交易价格由交易双方自行商定,促进了用水权的市场流转和水资源的市场化配置。

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运用经济手段管理水资源尚处探索阶段,一方面,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市场机制不完善,导致运用经济手段管理水资源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经济手段的设立与运用未充分反映社会、经济及水资源的现实特点,措施缺乏科学性、针对性,进而影响了水资源管理的实际效果。

4 运用经济手段管理水资源的政策建议

(1)从水资源管理的社会经济需求出发,健全相关法律制度体系。为确保水资源的使用和交易符合社会公共利益,实现全社会水资源优化配置与有效利用,政府必须用法律和制度手段,对水资源的使用实施干预和调整。而我国现有的水资源管理法律制度沿袭于计划经济体制,偏重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偏重于行政管理,与市场经济体制下水资源管理的社会要求和经济要求不相适应,导致水资源管理权利分散化,效率低下。2002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提出了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强化了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强化了水权管理,但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应的水资源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在运用经济手段管理水资源方面,尚缺少可供操作的法规与制度。

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从水资源的公共资源属性和生态属性出发,完善水资源行政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理顺体制,强化统一管理;完善水资源民事法律制度,合理调整水资源的占有和开发利用主体之间的民事关系,健全水资源的权属和用益物权制度,解决水资源关联利益者间的矛盾,满足水资源权利人支配水资源价值以及通过市场优化配置水资源两方面的基本需求;!完善水资源宏观干预从环境公益、社会公益和经济发展要求出发,健全水资源规划制度,完善政府宏观干预的法律手段,从宏观上解决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当前利益与长期持续发展以及水资源的时空分配等方面的矛盾问题;&完善水市场运作法律制度,从水市场的属性和特点出发,制定水市场建立、运作和监管制度,保障水市场良性发展。

(2)建立完善水市场机制,促进市场在优化水资源配置基础作用的发挥。科斯定理表明,水市场的建立并发挥作用必须有3个前提: 水权必须明晰;水权可以交易;!交易成本足够低。因此,应以产权改革为突破口,完善水资源分配机制,建立有效的水权管理监督机制、水权分配的协商及交易运作的机制,进而建立合理的水权分配和市场交易经济管理模式,形成政府宏观管理下以市场为驱动力的水资源配置机制。

(3)科学合理地制定水资源管理经济政策,强化政策效果。福利经济学的理论表明,在通过税收和补贴实现外部效应内部化时,只有当企业征税后边际成本等于社会边际成本,企业获得补贴后边际效益等社会边际效益,才能有效抑制外部负效应行为,吸引社会投资参与外部正效应行为。价格理论也指出,当某种资源的价格严重低于一般均衡水平时,便发生资源的浪费。如果某种资源的产权是公有的,那么,只要维护公有产权的费用足够高并且私人在这一公共领域内?追租#的费用足够低,就总会发生类似?公地悲剧#的掠夺效应。因此,水资源管理经济政策的制定,如设定征收水资源费、排污费等收费标准时,必须以经济理论为指导,综合水资源状况、产业结构、用水水平和社会承受能力等情况,科学合理的设定政策标准,充分发挥经济政策对水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

(4)增强经济措施的适应性和针对性,有效解决水资源的突出问题。在运用经济手段解决水资源问题过程中,必须综合分析水资源问题的重点与成因,充分考虑相关经济措施的适用条件,增强针对性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如在丰水地区,应以控制污染、保护水质为重点,积极推进排污收费、治污补贴等经济手段;在缺水地区,应以水资源需求管理为重点,在政府宏观干预的条件下,推进水权制度改革和水市场建设,运用市场手段提高水资源的配置效率;对重点水源区,应建立完善利益补偿机制,完善政府补贴方式与额度,促进外部效益内部化,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内在动力;对于水污染严重地区,推进排污总量控制,推进排污权交易及治污补贴,吸引社会投资参与污染治理。

5 结语

水资源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在解决水资源问题时应依靠政府、市场及其他社会力量,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多种手段,创新水资源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手段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在制定水资源管理的经济政策,选择和运用经济手段时,应综合分析各种经济手段的理论基础和应用特点,结合不同地区的水资源情况、经济发展水平、市场条件等自身情况,有针对地选用一种或多种经济手段,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优点以达到最优的效果,最大限度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

参考文献:

[1] 汪恕诚.水权和水市场?谈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手段.中国

水利报,2000,(4).

[2] 胡鞍钢,王亚华.转型期水资源配置的公共政策:准市场和政治民

主协商.中国软科学,2000,(7).

[3] 俞海宁,俞国平.关于水资源管理经济手段的探讨.水利经济,

2005,(4).

[4] 周国川.费改税:实现水资源保护税制对水资源费征收制度的替

代.水利经济,2006,(4).

[5] 武海燕.关于实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思考.中国科技信息,

2005,(9).

[6] 刘伟平,王国新.关于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情况的调研.中国水利,

2003,(3).

[7] 徐雪梅.环境脆弱区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研究.财经问题研究,

2005,(12).

[8] 程承坪,伍新木.水资源的特点及其对构建我国水权管理体制的启

示.软科学,2005,(6).(编辑:常汉生)

107

第11期舒俊杰:水资源管理经济手段的选择与运用

最新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1.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A)。 A.斯密; B.李嘉图;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2.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C)。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3.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 D)。 A.高失业; B.滞胀; C.通货膨胀; D.价格稳定。 4.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A)。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5.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 值被称为(B)。 A.国民生产总值; 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6.实际GDP等于(B)。 A.价格水平/名义GDP; 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7.下列各项中属于流量的是(A)。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 D.失业人数。 8.存量是(A)。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 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 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9.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C)。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0.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B)。 A.储蓄大于投资; 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 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C)。 A.政府管制; 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 D.货币供给适度。 12.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C)。 A.产出; B.就业; C.名义工资; D.实际工资。 13.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A)。 A.有效需求不足; 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 D.微观效率低下。 14.下列各项中不是流量指标的是(D) A.消费支出; B.PDI; C.GDP; D.个人财富。 15.在国民收入核算账户中,下列各项中除了哪一项外均计入投资需求(D)。 A.厂商购买新的厂房和设备的支出; B.居民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C.厂商产品存货的增加; D.居民购买股票的支出。

宏观经济学选择题

D.新住宅的增加 A. 企业增加一笔存货 B.建造一座住宅 6. 用支出法核算 GDP 时,投资包括( C )43 A. 政府部门提供的诸如公路、桥梁等设施 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 D.以上都是 B ?购买一种新发行的普通股 D.消费者购买但当年未消费完的产品 A. 个人购买的小汽车 C ?个人购买的住房 B. 个人购买的游艇 D.个人购买的股票 A.企业新建厂房 B.建造一座住宅 C.企业增加的存货 D.以上都是 1. 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GDP ) 时,企业用于存货的支出属于 (B )43 A .消费 B.投资 C.政府购买 D .净出口 2. 在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GDP ) 时,本国国民购买私人住宅的支出属于 (B )43 A .消费 B.投资 C.政府购买 D .净出口 3. 在用支出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不属于投资的是( A )43 A ?通用汽车公司购买政府债券 B.通用汽车公司增加 500辆汽车的存货 C.通用汽车公司购买了一台机床 D ?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了另一条新装配线 4. 从经济学意义上讲,以下各项不属于投资的是( A )43 A. 人们购买土地 B.厂房增加 C.企业存货的增加 5. 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D )43 7. 按支出法,应计入国内总投资的项目是( C )43 8. 下列各项属于投资的是( D ) 第二 1?国民生产总值(GNP )包括(A )47 A. 本国国民在本国和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B. 外国国民在本国和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C. 本国国民和外国国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D. 本国国民和外国国民在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国内生产总值是下面哪一项的市场价值( D ) 29 A ?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的所有交易 B. —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商品和劳务 C. 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D. —年内一个经济中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3?国内生产总值是指(C )29 A. 一国的所有国民在一特定时期内的总收入 B. —国居民在一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总和扣去折旧部分 C. 一国居民在一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总和 D. 一国居民在一特定时期内销售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总和 4?表示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 ) 47 A. 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 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5?表示一个国家领土上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 标是( B ) 29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精)

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 水资源是人类及其他生物赖以生存及发展的必要物质, 很难想像, 地球上没有了水会是怎样的一种光景, 同时, 水资源也是发展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它的作用包括灌溉、发电、给水、航运、养殖等,种类有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江河、湖泊、井、泉、潮汐、港湾和养殖水域等。水资源的特点有以下几点:时程变化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 循环性、有限性及分布的不均一性 ; 利用的多样性。水资源对于人类的发展如此重要, 但是水资源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此外, 基于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这样的基本国情, 人均水量相当有限,我们更改懂得如何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 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 是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水资源(water resources一词虽然出现较早,随着时代进步其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但是水资源的概念却既简单又复杂, 其复杂的内涵通常表现在:水类型繁多,具有运动性,各种水体具相互转化的特性;水的用途广泛,各种用途对其量和质均有不同的要求; 水资源所包含的“量”和“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改变; 更为重要的是,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受经济技术、社会和环境条件的制约。因此, 人们从不同角度的认识和体会, 造成对水资源一词理解的不一致和认识的差异。目前, 关于水资源普遍认可的概念可以理解为人类长期生存、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既具有数量要求和质量前提的水量,包括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水资源开发利用, 是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一个方面, 其目的是发展社会经济。最初开发利用目标比较单一,以需定供。随着工农业不断发展,逐渐变为多目的、综合、以供定用、有计划有控制地开发利用。现在各国都强调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时,必需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方面。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很广,诸如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生活用水、水能、航运、港口运输、淡水养殖、城市建设、旅游等。防洪、防涝等属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另一方面的内容。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在以下一些问题上,还持有不同的意

宏观经济学选择题大全与答案

选择80 第一章 第一8 1.国民生产总值(GNP)包括(A)47 A.本国国民在本国和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B.外国国民在本国和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C.本国国民和外国国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D.本国国民和外国国民在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国内生产总值是下面哪一项的市场价值(D)29 A.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的所有交易 B.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商品和劳务 C.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D.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3.国内生产总值是指(C)29 A.一国的所有国民在一特定时期内的总收入 B.一国居民在一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总和扣去折旧部分 C.一国居民在一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总和 D.一国居民在一特定时期内销售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总和 4.表示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A)47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5.表示一个国家领土上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B)29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6.在宏观经济学创立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的一部著作是(C)10 A.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B.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 C.凯恩斯的《通论》 D.萨缪尔森的《经济学》 7.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C)16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8.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创立者是(D)5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马歇尔 D.凯恩斯 第二8 1.“面包是最终产品,而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是(C)29 A.一定是对的 B.一定是不对的 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 D.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法判断 2.“苹果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C)29 A.一定是对的 B.一定是不对的 C.可以是对的,也可以是错的 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 3.当煤炭有多种用途时,作为最终产品的是(A)29 A.家庭用于做饭和取暖 B.餐馆用于做饭 C.供热公司用于供应暖气 D.化工厂作为原料 4.在下列四种情况中应该计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是(B)29 A.用来生产面包的面粉 B.居民用来自己食用的面粉 C.饭店为居民提供面条所使用的面粉 D.工业生产中所使用的面粉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水的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教学目标: 1 了解水的用途,认识水的重要性 2 了解水污染的后果和学习防治水污染的方法和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教育: 1使学生认识到人类靠科学技术可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2从小树立爱护水的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教学重点:节水和防治水污染主要 教法:观察、比较、讨论、归纳、总结 教学难点:水资源开发方法的探索主要学法观察、比较、讨论教具:多媒体课件及相关法规 板书设计 第三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一:水的用途 二:关心、爱护水资源 三: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教学过程设计 15分钟组织教学 叙述教师组织教学:教师宣布开始上课,面向全体同学,用目光

巡视全体同学的行为 在前两节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水的组成及净化过程。通过学习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我们都知道,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随着社会的发展,水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水的用途越来越广泛,自由发言:说出水的用途。并观察一组有关水的用途的图片 水的用途这么广泛,如果缺了水,将会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危 害,事实表明,淡水资源已严重匮乏,请同学们看一组数据 根据国际水资源管理学会的研究,2025年世界总人口的1/4或发展中国家人口的1/3,近14亿人口将严重缺水。中国和印度人口约1/3生活在绝对缺水的地区。中国为3.81亿多人。 如果我们不节约用水,不保护珍贵的水资源,水资源减少到只剩下一口水”或一点都不存在时,我们将怎么办?请同学们观看一动画:当担心变成现实时,生活该是多么艰难!思考:为了避免这种悲剧发生,我们应如何做? 听到老师的口令后,起立,精神集中,目视前方,准备上课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水的用途。 学生观察画面,通过视觉了解水在人类生活、生产之中的作用 观看、倾听,认识到淡水资源的危机 学生观看动画 结合画面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 讨论:应怎样开发和利用水资源?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开始上课 通过水的广泛用途,认识水的重要性,为认识淡水资源的危机”和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习题 1.简释下列概念: 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充分就业、通货膨胀、GDP、GNP、名义价值、实际价值、流量、存量、萨伊定律、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凯恩斯革命。 2.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A.斯密;B.李嘉图; C.凯恩斯;D.萨缪尔森。 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 4.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 A.高失业;B.滞胀; C.通货膨胀;D.价格稳定。 5.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 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6.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 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值被称为()。 A.国民生产总值;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7.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名义GDP;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8.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流量?()。 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D.失业人数。 9.存量是()。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10.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 A.储蓄大于投资;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2.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 A.政府管制;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D.货币供给适度。 13.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 A.产出;C.就业; C.名义工资;D.实际工资。 14.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 A.有效需求不足;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C.微观效率低下。

宏观经济学及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这是因为(C) A.任何两个边际量相加总是等于1。 B.MP曲线C和MPS曲线都是直线。 C.国民收入的每一元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储蓄。 D.经济中的投资水平不变。 2.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c)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3.在凯恩斯的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值0.8, 那么自发性支出的乘数值必是(c)。 A .1 .6 B. 2.5 C. 5 D.4。 4.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B)。 A.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 B.国民收入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 C.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D.国民收入增加,储蓄水平下降。 5.消费函数的斜率等于(C)。 A.平均消费倾向。

B.平均储蓄倾向。 C.边际消费倾向。 D.边际储蓄倾向 6. 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那么政府支出乘数是(D)。 A.0.8 B.1.253 C.4 D.5 7. 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并且税收和政府支出同时增加一元,则均衡的收入水平将( C )。 A.保持不变。 B.增加3元。 C.增加1元。 D.下降4元。 8.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意味着当前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将使意愿的消费支出( A )。 A.增加,但幅度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 B.有所下降,这是由于收入的增加会增加储蓄。 C.增加,其幅度等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 D.保持不变,这是由于边际储蓄倾向同样小于1。 9.投资乘数等于(A)。 A.收入变化除以投资变化。 B.投资变化除以收入变化。 C.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选择题部分)

2010级《宏观经济学》单选题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98.构成国民经济的简单循环的是()。 A: 生产与消费B: 政府与居民C: 出口与进口D: 投资与储蓄 答案[A] 99.居民提供的资本与劳动后所得到的报酬一部分用于储蓄,这说明()。A: 企业的投资增加 B: 企业的全部产品到能卖完 C: 企业生产出来的商品和服务积存相应的增加 D: 企业生产基金存量的增加的扩大 答案[C] 100.以下属于存量的是()。 A: 2001年我国第五次普查人口我国大陆人口是亿 B: 某人2001年共存款5万元 C: 每年的出口量 D: 某一时期的变量 答案[A] 101.以下属于流量的是()。 A: 2001年我国第五次普查人口我国大陆人口是亿 B: 某人2001年共存款5万元 C: 某一定时点上的变量 D: 某人在2001年底存款5万元 答案[B] 102.下列经济变量既有流量也是存量的是()。 A: 储蓄和投资B: 工资和保险C: 注入量和漏出量D: 供给量与需求量答案[A] 103.下列经济变量只有流量而没有存量的是()。 A: 储蓄和投资B: 工资和保险C: 出口量D: 外汇储备量 答案[B] 104.国民经济的注入量是指()。 A: 国民经济总财富积累量的增加 B: 退出对企业生产的水平的消费 C: 进入和增加对企业生产和服务的即期消费 D: 减少对服务的消费 答案[C] 105.国民经济的漏出量是指()。 A: 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的增加 B: 企业投资的增加 C: 进入和增加对企业生产和服务的即期消费 D: 国民经济总的产出水平减少 答案[D] 106.两部门的均衡是()。 A: I=S B: I+G=S+T C: I+G+X=S+T+M D: AD=AS 答案[A] 107.三部门的均衡是()。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GDP与GNP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GN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含货物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2、CPI与PPI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 PPI生产者物价指数是用来衡量制造商出厂价的平均变化的指数。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 4、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经济发展是一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

5、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6、结构性失业与结构性通货膨胀 结构性失业尽管劳动市场有职位空缺,但人们因为没有所需的技能,结果继续失业,也就是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而造成的失业。 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而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上涨的现象。 7、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 适应性预期是指人们在对未来会发生的预期是基于过去,在估计或判断未来的经济走势时,利用过去预期与过去实际间的差距来矫正对未来的预期。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二、简答: 1、简述国民收入核算的两者基本方法。 答:1、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 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卖价来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除了家庭部门的消费,还有企业部门的投资,政府部门的购买及外贸部门的净出口。因此,用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就是核算经济社会(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2、法核算国民收入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选择题(二)及答案

1.用支出法核算GDP时,不包括() A居民消费支出B政府转移支付 C政府购买D居民对债券的支出 2.以下不能计入国民收入(NI)的有() A政府转移支付 B 工资 C 资本折旧 D 间接税 3.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是() A收入及增长分析B收入与就业分析 C失业与通货膨胀分析D通货膨胀与增长分析 4.下列产品中能计入当年GDP的有() A纺纱厂购入的棉花 B 某人花10万元买了一幢旧房 C家务劳动 D 某企业当年生产没有卖掉的20万元产品5.属于GDP但不属于NI的项目有() A政府转移支付B企业转移支付C间接税D直接税 6.GDP与NDP之间的差别是() A间接税B折旧C直接税D净出口 7.经济学中的投资是指() A购买一块土地 B 购买公司债券C厂房增加D消费增加8.以下可以计入GDP的有() A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B居民购买粮食 C政府转移支付 D 政府支付国债利息 9.用支出法计算的GDP的公式为() A.GDP=C+I+G+(X-M) B. GDP=C+S+G+(X-M) C.GDP=C+I+T+(X-M) D. GDP=C+S+T+(M-X) 10.用收入法核算GDP时,不包括() A折旧B间接税C出售股票的收入D工资

11.当GNP大于GDP时,则本国居民从国外得到的收入()外国居民从本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 等于C小于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12.若MPC=0.6,则I增加100万(美元),会使收入增加() A. 40万 B.60万 C.150万 D.250万 13.根据消费函数,决定消费的主要因素是() A.收入 B.价格 C.利息 D.偏好 14.根据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A消费减少B储蓄减少C消费增加 D 储蓄增加 15.若MPC=0.2,则政府税收乘数值为() A 5 B -0.25 C -4 D 2 16.政府购买乘数Kg、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之间的关系是() A. Kg<Ktr B. Kg=Ktr C. Kg>Ktr D.不确定 17.在两部门经济中,乘数的大小() A 与边际消费倾向同方向变动B与边际消费倾向反方向变动 C 与边际储蓄倾向同方向变动D与边际储蓄倾向反方向变动 18.当消费函数为C=α+βy时,则APC() A大于MPC B小于MPC C等于MPC D 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19.两部门经济中,总支出等于总收入时,说明() A计划存货投资一定等于零B非计划存货投资可能等于零 C非计划存货投资不等于零D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20.政府预算平衡时,若MPC=4/5,政府购买增加100万元,则国民收入()A不变B增加200万元C增加100万元D减少100万元 21.能精确代表企业投资需求曲线的是() A资本边际效率曲线B投资边际效率曲线

宏观经济学选择题与判断题

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收入分配理论 B.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C.消费理论 D.经济增长理论 2.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美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美元,消费等于43美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美元,个人储蓄为4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则等于()。 A.50美元 B.48美元 C.47美元 D.40美元 3.恒等式GNP=C+I+G是从()角度来统计国民收入的。 A.收入 B.支出 C.生产 D.消费 4.基于生命周期假说的消费函数强调()。 A.当期消费与财富积累的联系 B.当期储蓄与当期收入的联系 C.终身消费与终身收入的联系 D.当期储蓄与当期消费的联系 5.永久收入理论认为,()。 A.当前收入的变化会引起消费的同比例增加 B.暂时性收入高于持久性收入 C.高收入边际消费倾向较高 D.暂时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接近于0 6.如果在消费—收入图形上,消费曲线向下移动,这意味着()。 A.由于收入减少而导致消费减少 B.由于收入增加而导致消费增加 C.由于非收入等其他原因导致消费减少 D.由于非收入等其他原因导致消费增加 7.乘数的作用必须在以下条件下才可发挥,() A.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 B.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C.政府支出等于政府税收 D.经济中存在闲置资源 8.税收对投资乘数的影响是()。 A.使乘数变大 B.使乘数变小 C.乘数保持不变 D.与税收的种类有关 9.下面哪一种情况可能使国民收入增加最多?() A.政府对高速公路的养护开支增加250亿元 B.政府转移支付增加250亿元 C.个人所得税减少250亿元 D.企业储蓄减少250亿元 10.若三部门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50+0.8(y-t),且政府税收t与自发性投资支出i 同时增加50亿,则均衡收入水平将()。 A.增加100亿 B.减少50亿 C.增加50亿 D.保持不变 11.当政府支出的增加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相同时,收入水平会()。 A.不变 B.增加 C.减少 D.不相关 12.税收对投资乘数的影响是()。 A.使乘数变大 B.使乘数变小 C.乘数保持不变 D.与税收的种类有关 13.封闭经济中,政府只征收总量税,且将新征税100亿美元全部用于政府支出,这一举措的净效应是()。 A.该经济的GDP增加100亿美元 B.该经济GDP增加量等于100亿美元乘以财政支出乘 C.GDP保持不变,因为税收增加额恰好抵消了政府支出的增加额 D.不能判断

宏观经济学试卷试题题库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互 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一)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

宏观经济学选择题选项版

1.Economics is concerned primarily with: c. the allocation of scarce resources. 2. When Samuelson and Nordhaus write that “goods are limited while wants seem limitless,they mean that: d. there is no simple solution to the basic economic problems of scarcity and unlimited human wants.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re economic goods? e. All of the above, except a(A.Atlantic Ocean sea water.) 7. The three fundamental questions of economic organization are: a.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ncept of scarcity. 11. Capital is: c. both an input and an output. 12. Land, labor, and capital are: e. all of the above. 13. Which of the statements below does not apply to the production-possibility frontier,or PPF? b. Quantities of inputs are measured along the axes of the PPF. 14. Which of the statements below is a reason why an economy might produce a level of output that is beneathits production-possibility frontier? b. The available body of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is not being fully utilized. 1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false when an economy is on its PPF? d. Consumers will have all that they need. 1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could be used to explain an outward shift in the production-possibilityfrontier? e. All of the above apply. 17.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re measured along the axes of a PPF graph? b. quantities of finished commodities. 1. Markets can occur: a. whenever buyers and sellers of the same product can communicate with one another. 2. If a commodity such as peanuts becomes overstocked, sellers will: c. lower their prices hoping to lure additional buyers into the marketplace. 3. A market equilibrium is defined as occurring when: b. the price is such that the quantity that buyers want to buy is equal to the quantity that sellers want tosell. 7. An example of specialization in production can be seen when: d. all of the above. 9. Capital, in an economic sense, includes all the following except: b. a $100 bill. 14. The philosophy of laissez-faire means that: e. government interferes as little as possible in economic affairs. 15. Government’s role in a modern economy is to: d. all of the above. 16. Perfect competition means that: b. no firm or consumer is large enough to affect the market price. 20. Pollution control policy is directed at improving: b. efficiency. 1. A demand curve for widgets shows: c. the quantity of widgets that would be purchased per unit of time at each alternative price, holdingother factors influencing demand fixed.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考试题库

1.简述水资源的含义、分类、特征? 含义:从供水角度讲,水资源可以理解为人类长期生存、生产、生活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水,既包括数量和质量含义,又包括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狭义上的水资源,是指人类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 广义上的水资源,是指人类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的物质。在社会和生产活动中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都可称为水资源。 分类: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 天然水资源和调节性水资源; 消耗性和非消耗性水资源。 特征:自然属性:资源的循环性、储量的有限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可恢复性、可调节性、利害两重性、用途广泛性、利用多样性等。 社会属性:商品性、不可替代性、环境特性;对自然环境影响:使水—土—岩系统相对稳定。对社会影响:水资源决定经济发展模式。 2.简述全球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趋势? 状况:全球农业用水占第一位(69%),工业用水第二位(23%)可复原比例最高,居民用水第三位(8%)人均占有量不断提高; 世界各地用水量差异极大,发达国家多为工业用水54%,发展中国家多为农业用水80%; 近年来用水量发展中国家增加幅度达,发达国家趋于稳定。 开发利用趋势: 农业用水量及农业用水中不可复原的水量最高; 工业用水由于不可恢复水量最低,将更加重视提高工业用水技术、降低用水量定额、加大节水力度、大幅度提高用水重复利用率。 水资源的开发将更为重视经济、环境与生态的良性协调发展。 3.简述中国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存在问题? 状况:人均占有量不足; 时间、空间分布极不均匀;空间:耕地面积和水,河流分配。时间:夏多冬少; 水系:湖泊较多,多数分布在湿润区。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稀少。 开发利用存在问题: 需水量不断增加,供需矛盾尖锐,南方水质型、北方水量型缺; 污染继续发展,加剧水资源缺乏; 用水浪费,利用率偏低; 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环境问题突出,地下水利用程度过高; 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缺点为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和以需定供、以供定采的供水政策。 4.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量计算? 水资源评价是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水资源数量评价是水资源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资源量的评价,可以确定可利用水资源数量,可以为合理配置地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水资源量评价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重要依据。 5.区域降水量有几种计算方法?各适用于什么条件? (区域平均降雨量)。 方法一:算术平均值法。X=1/nΣX i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及答案新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 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第一单元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两者之间的差别反映了通货膨胀程度。 2、国民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者可以反映一

宏观经济学选择题及答案(DOC)

宏观经济学选择题及答案(DOC) 宏观经济演习 (这是收集的,不能保证答案和问题的正确性。仅供参考。) 1.国民生产总值包括(一) A.b .外国公民在本国和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c .本国公民和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d .外国公民和外国公民在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2 .外国公民和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以下哪一项是国内生产总值市场价值 B.一年内在一个经济体中交换的所有商品和服务 C.一个经济体在一年内交换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c) A.一国所有国民在特定时期的总收入 B.一个国家的居民在特定时期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之和从折旧中扣除c部分。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之和 4.表明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综合指数是(a)国民生产总值b .国民生产总值c .名义国民生产总值d .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5.在一个国家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指数是(b)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6.“面包是最终产品,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个命题(丙)甲一定是对的,乙一定是错的 C.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判断“苹果是一种中间产品”的命题 A.肯定是对的b .肯定是错的c .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d .以上三种说法都是正确的。当煤有多种用途时,它是(a)最终产品。 A.家庭使用烹饪和取暖。餐馆使用烹饪。取暖公司使用取暖。化工厂被用作原材料。在以下四种情况下,应该将(b)项列入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A.用于生产面包的面粉b .居民自己消费的面粉c .餐馆用来提供面条的面粉d .工业生产中使用的面粉。以下未包括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的是(b)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 .政府给予贫困家庭的救济基金c .经纪人收取的出售旧房的佣金d .付给房东的租金。国民生产总值包括在下列项目(d)中 A.买一辆旧自行车 C.汽车厂购买10吨钢板。银行向一家企业收取贷款利息。应包括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下列产品是(a) A.那年生产的衣服 - 1 - C.有人去年买了衣服,今年再卖给别人。以下项目可列入国内生产总值(c) 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b .拍卖齐白石作品的收入

浅谈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

浅谈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人类社会发展之本。但由于过度的开发和不低于不依赖于合理的使用,目前,我国水环境形势相当严峻。水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的重要因素,水污染严重已成为一个相当突出的空间社会问题。大量的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泊,对水体造成严重的破坏。而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同时,又存在水资源浪费的现象。面对这一严峻形势,笔者认为必须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整治,使水资源得到切实的保护和开心开发利用。 一、建立节水型社会,优化水资源管理 我国是典型的水资源投入缺乏国家,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00m3,仅为世界的1/4左右,而且南多北少分配很不均匀,同时又存在严重的水资源浪费。因此,做好节约用水和开发好水资源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一是要认真做好城市节约用水工作,加强生活用水管理。根据不同地区将用水招标落实到户或个人,使居民用水管理集体化具体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二是要推行定额管理

办法,鼓励发展节水高效畜产业,降低工业耗水量。三是要建立完善水资源市场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管理配置中的导向作用,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四是根据不同产品的特点,制定科学的用水指标,确保用水指标得到落实。五是要节约农业用水。目前,由于我国的灌溉技术比较落后,农业用水浪费大、污染面广。因此,在广大乡村中应大力推广喷灌技术,这样既有利于保护水源,也有利于节约用水和减少水污染。 二、建设水循使用系统,充分利用水资源 目前,我国的废水循环利用率比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水的使用成本低、废水排放收费低以及建设废循环使用系统费用高。因此,很有必要通过分期分批办法,对企业采取强制措施,促进其建立水循环使用系统,否则不予生产。尤其对冶炼、火力发电、造纸、印染、化工、制革这些对水体污染最严重的企业,更要采取坚决果断措施。也许有人会认为此办法行不通或难度大。笔者认为这只是万事开头难的问题。 粤北的韶关发电厂,是国家特大型发电企业,废水年排放量达700多万吨,近几年来投入资金2亿多元建成了废水全循环使用系统,一滴废水均不外流,原来受其污染严重的北江河,现在也大为改观,鱼虾增多,龟鳖重现。试想一个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 、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 、国民生产总值; B 、国内生产总值; C 、名义国民生产总值;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B、原材料支出;C、直接税;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B、原材料支出;C、直接税;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

产总值。()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 品。 ()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 商定 相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第二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消费函数,弓I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 A价格水平下降;B、收入增加;C、储蓄增加;D利率提高。 2、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 A、边际消费倾向; B 、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总量; C、平均消费倾向; 、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投资的总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