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鲁科版必修二高中化学(全册).doc

(完整版)鲁科版必修二高中化学(全册).doc

(完整版)鲁科版必修二高中化学(全册).doc
(完整版)鲁科版必修二高中化学(全册).doc

第 1 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原子结构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A

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Z X 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

核素、同位素的涵义;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使他们能画出 1~ 18 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

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 三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 , 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 , 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 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3.通过“化学与技术 ---- 放射性同位素与医疗” , 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知识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中所起的作

用。

4.通过“未来的能源 ---- 核聚变能” , 引导他们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 ,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二.教

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培养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 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

三.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提问】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什么?

【学生回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引出课题】这一节就从探讨原子的结构开始我们的学习。

【板书】第一节原子结构

【提出问题】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同种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原

子又是如何构成的呢 ?

【学生思考、回答】

【媒体显示】利用Flash动画演示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

1. 实验示意图

2.现象:

【观察、思考】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有少数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

(3)极少数的粒子几乎象是被金箔弹了回来,原因是什么?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根据粒子散射的实验现象,学生提出自己的原子结构模型。并由代表发言。【归纳、小结】 3. 卢瑟福的原子核式模型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位于原子的中心;带负电荷的电子在原子核周围

的空间做高速运动。

【质疑】我们已经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那么,原子核的内部结构又是怎样的?电子在

核外空间的运动状态又是怎样的呢 ?

【板书】一. 原子核核素

1.原子核的构成,

【媒体显示】原子结构示意图

【学生阅读】

构成原子的微粒 -------- 电子、质子和中子的基本数据:

微粒电子质子中子

质量 (kg) 9.10 9×10 -31 1.673 ×10 -27 1.675 ×10 -27

相对质量0.005484 1.007 1.008

电量 (C)

- 19 -19

0 1.602 ×10 1.602 ×10

电荷-1 +1 0 【思考、讨论并提问】

请根据表中所列数据讨论:

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为什么?

2.原子的质量主要由哪些微粒决定?

3.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分别取其近似整数值,那么,原子的相对质量在数值上

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什么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1、数量关系: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电性关系: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

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归纳小结】

A

如果用Z X的形式表示一个质量数为

A、质子数为 Z的原子,那么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可以表达为:

【迁移与应用】

37

1. 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用17Cl 符号表示某种原子,请你谈谈图中符号和数字的含义。

2. 某二价阳离子含有10个电子 ,12 个中子 , 求质量数。

3. 元素 R的一个原子,质量数为a,其阴离子R n-有b个电子,求中子数。

【回顾】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的。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 核电荷数 ) 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质疑】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那么,中子数是否也相同呢?

【媒体显示】三种不同的氢原子

【比较】三种氢原子结构的异同。

【质疑】它们是不是同一种元素?

【板书】 2. 核素

核素: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迁移与应用】1.请你描述构成原子的各种微粒与元素、核素间的关系。

2.请你描述元素、核素、同位素间的关系.

【媒体显示】元素、核素、同位素三者之间的关系:

【巩固与提高】

1.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位素的是

( B) H、 D、 T ( A) O 、O 、 O

2、 3 4 2 2 2

( C) HO、 D O、 T O 40 42 Ca

( D) 20Ca 和20

2 2 2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种元素的质子数必定相同

(B)不同元素原子的质量数必定不同

(C)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凡是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必定属于同一元

素【交流与研讨】

生物体在生命存续期间保留的一种碳原子---- 碳 -14

14

C)会在其死亡后衰变,测量考古遗址中发(6

现的遗物里碳 -14 的数量,可以推断出它的存在年代。根据课本内容与网上资料:阐述14 C在考古上的

6

用;列举核素、同位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简介】

1.放射性同位素用于疾病的诊断

2.放射性同位素用于疾病的治疗

3.未来的能添一一一核聚变能

第 2 课时【复习提问】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些 , 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

2.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 ?....

3.为什么说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原子核上?

【引言】我已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子构成的,原子核的体很小,占原子体的几千分

之一,子在原子内有“广”的运空。在“广”的空里,核外子是怎运的呢? 【板】二、核外子排布

【述】子的运具有区于宏物体的几大特征:(1) 量很小 (9.109 ×10-31 kg) ;(2) 荷; (3) 运空范小 ( 直径 10-10 m) ;(4) 运速度快 ( 接近光速 ) 。因此,子的运特征就与宏物体的运有着极大的不同

一一它没有确定的道。

【疑】我如何去描述核外子的运呢?

【交流与研】根据前搜集的有关料:子在原子核外是怎运的?

【介】原子构模型的演

1. 道原子构模型:

2. 姆原子构模型:

3. 瑟福原子有核模型

4.玻原子构模型:

【与】学生本第六第三自然段,分小核外子排布的有哪些律?并派代表回答。

【并板】

核外子排布的律:

1.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近及、能量由低至高的不同子上分排布;

2.每最多容的子数 2n2 (n 代表子数 ) ;

3.子一般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子里,即最先排第一,当第一排后,再排第二,等等。

4.最外子数不超8 个( 第一最外, 子数不超 2 个 ) 。

【】子与原子核距离近、能量高低有何关系?

【板】

子 1 2 3 4 n

子符号KL M N ??

离核距离近

子的能量低高

最多能容的子数 2 8 18 322n 2

【媒体示并述】运用上述律 , 排出原子核外的子,并用原子构示意加以表示。

【媒体显示】

核电荷数从 1 到 18 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迁移与应用】

1.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各是什么微粒?

2.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是否正确?如有错误,指出错误的原因。

1.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有什么关系? 金属钠、金属镁在化学反应中常表现出还原性,而氧气、氯气在化学反应中常表现出氧化性,你能用原子结构的知识对这一事实进行解释吗?

2. 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是多少?

3. 元素的化合价的数值,与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关系?

【概括与整合】构成原子的各种微粒之间的关系及相关知识如下图所示。

原子中各微粒间的数量关系、电性关系、

质量关系

原子核(质子、中子)核素、同位素的含义

元素与原子的关系

原子结构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核外电子

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间的关系

【迁移与应用】

1.质子、中子、核外电子从不同角度描述了元素或原子的某些性质和特点,试填下表说明质子、中

子、核外电子数目的多少分别决定着什么?

微粒或微粒组合决定属性

质子决定元素的种类

中子

电子

质子和中子

质子和电子

2.现有微粒结构示意图,试填表,当n 取不同值时相对应的微粒名称和微粒符号。

n值

微粒名称

微粒符号

【作业】 1、书后练习 1、 2 题; 2、学案相应练习一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认识元素周期律。

2.让学生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和族的概念,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间的

关系。

3.让学生了解IIA族、VA族和过渡金属元素的某些性质和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探究,培养学生利用各种图表(直方图、折线图)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2.通过对获取的大量事实和数据等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培养学生学归纳、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

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并且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中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等科学抽象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习元素周期律,能使学生初步树立“由量变到质变” 、“客观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具有内部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学习化学史知识,能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认识是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不断

发展的;任何科学的发现都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

学会用图表等方法分析、处理数据,对数据和事实进行总结、概括从而得出结论。

三、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新课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原子的构成,它包括质子、中子、电子三部分,相同元素一定具有相同的

质子数,如果我们按质子数从小到大把元素排列起来,每种元素就有一个序号,即原子序数,对原子序

数为 1-18 的元素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元素之间内在联系和变化的规律性。那么,原子序数为 1-18 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的主要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变化是如何变化的?

【板书】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律

【交流与研讨】( 1)分组填写教材P11页表中所缺的内容;

( 2)对表中各项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其中的规律。

【媒体展示】教师展示通过 Excel 中插入图表的办法画出以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纵

坐标的直方图。

最外层电子数

8

7

6

5

4 最外层电子数

3

2

1

0 原子序数

3 5 7 9 11 13 15 17

1

【引导过渡】观察 1-18 号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我们发现从 3 号到 10 号,最外层电子由 1 增加到 8,从 11 号到 18 号最外层电子数又由 1 增加到 8。象这样每隔一定数量,又重现前面出现过的情况的

变化称为周期性变化。

【联想与质疑】通过直方图,对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随原子序数的变化情况,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板书】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媒体展示】教师展示通过excel 插入图表的办法画出以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原子半径为纵坐标的折线

图。

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图

0.2

半 0.15

子0.1原子半径

原0.05

1 4 7 0 3 6

1 1 1

原子序数

【小结、板书】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并且有下列规律: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的原子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半径逐渐减小。

【讲述】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教材中没有列出,它跟邻近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相比显得特别大,这

是由于测定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的根据与其它元素的原子半径不同。【小组讨论】影响原子半径的

因素:

(1)电子层数相同时,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是什么?

(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其影响因素是什么?

【小结、板书】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

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越多,吸引力越大,半径越小;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越多,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媒体展示】教师展示通过 excel 插入图表的办法画出以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为纵坐标

的折线图。对

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变化图

价10

合5

素0 1 3 5 7 9 1 3 5 7 9

元-5 1 1 1 1 1

原子序数

【小结、板书】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且有以下量的关系:

│最高正价│+│负价│ =8

【引导、探究】综合以上的事实,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大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板书】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

【媒体显示】原子序数变引起元素性质变化

化(量变)(质变)

【引导、探究】大家知道吗?元素的性质是由元素原子的哪一部分决定的?那么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出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小结、板书】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媒体显示】原子结构即决定元素的

电子排布性质

【课堂小结、媒体显示】

以 18号元素核

外分析归纳最外层电子数随原子序数

电子排布为例递增呈周期性变化

决定①元素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总结归纳元素周期律

②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实质

【随堂练习】

1、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2、下列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A、 Li B 、 F C 、 Na D 、 Cl

3、下列各组元素中按微粒半径递增顺序排列的是

A、 Li Na K B 、 Ba2+ Ca2+ Mg2+ C 、 Ca2+ K + Cl - D 、 N O F

4、某元素气态氢化物的分子式为H2R, 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分子式为________.

第2课时

【引入课题】元素周期律使人们认识了杂乱无章的化学元素之间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如何把这种规律具体地表现出来呢?

【板书】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小结、板书】

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序数递增的元素从左到右为同一周期;

同一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原子序数逐渐增大的元素从上到下为同一族。

【阅读思考】阅读教材P14页15行,思考周期表中有多少周期?每周期有多少种元素?

【概括总结】

【阅读、思考】在周期表中有两个特殊的位置,镧系和锕系,阅读课文P14倒数第二段,说出这些元素在

周期表中什么位置?结构上有何特点?

【总结陈述】在第六周期中,从57号镧( La)到 71号元素镥( Lu),共 15种元素,它们的最外层和次外层

电子层结构及元素的化学性质十分相似,这15种元素总称为镧系元素。排在周期表第六行,第三列。与

此类似,在第七周期中, 89号元素锕( Ac)到 103号铹( Lr )这 15种元素总称为锕系元素,排在第七行,

第三列。

【观察与思考】在周期表中共有多少列?分为哪些族?

【概括总结】

【观察与思考】在周期表的18个纵行16个族中,各族从左到右的排列顺序如何?

【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

【观点陈述】在元素周期表中,各族从左到右的依次是:

IA IIA IIIB IVB VB VIB VIIB VIII IB IIB IIIA IVA VA VIA VIIA 0。

【观察与思考】在所有族中,元素最多的族是哪一族?共有多少种元素?

【结论】在所有族中,第IIIB族包括镧系和锕系元素,因此元素最多,共有32种元素。

【理解应用】据周期表结构,推测原子序数为85 号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哪一周期?哪一族?

【例题分析】推测元素在哪一周期:85-2-8-8-18-18=31,减5次后小于32,为第 6 行,第六周期;推测在哪一族:第六行的最后一列元素应为第32 个,从减出的数据为31 可以推出它是在第17 列,为第VIIA 族。

【交流观点】

(1)通过周期表,我们可以了解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的位置、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元素的类别、相

对原子质量、价层电子排布、是否人造元素、是否放射性元素等信息。

(2)通过周期表,我们还可以对元素进行分区,如硼、硅、砷、碲、砹和铝、锗、锑、钋的交界处画一

条虚线,虚线的左侧为金属元素,右侧为非金属元素;位于虚线附近的元素,既表现金属元素的性质,

又表现为非金属元素的性质。

(3)通过周期表,还可以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认识它们的性质。

【联想、质疑】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化学研究的重要工具,请大家概括它的结构。

【小结、板书】

【巩固练习】根据周期表的结构来推测 32 号和 54 号和 118 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课

后作业】 1、 P17-18 练习 1、练习 2

第 3 课时

三、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其它元素

【复习检查】原子序数为34的元素位于()周期,()族,属于()类单质;原子序数为56位于()周期,()族,属于()类单质。

【课堂导入】在元素周期表中,你熟悉的元素有哪些?举例谈一谈它们的用途。

【板书】三、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其它元素

【阅读思考】阅读教材P15页,第6-13行

【概括】请完成表格:

第IIA 族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其共同性质: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本族元素性质

【演示实验】将氯化钙、硝酸钡、硫酸锶分别放在燃烧匙中灼烧;再将三者混合放在燃烧匙中灼烧,观

察火焰的颜色。

【板书】第 IIA 族元素容易失去最外层两个电子,为活泼金属元素。

【阅读思考】阅读教材 P16页,第一段。

第 VA族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其用途: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本族元素用途

【板书】第 VA族元素从非金属过渡到金属,N、 P、As为非金属, Sb、 Bi 为金属。

【阅读思考】阅读教材 P16页,倒数第二自然段。回答过渡元素的位置和它们的共同性质。你熟悉的元素有哪些?有何特性?

【陈述、板书】过渡元素位置:第3列到第 12列,共 68种元素。

熟悉的元素:金( Au)、银( Ag)、铜( Cu)、铁( Fe),硬而有光泽,金、银单质性质稳

定。【思考与探究】仔细观察元素周期表,每周期中非金属元素种数与周期序数的关系如何?可能还有

几种非金属元素未被发现?

【方法指导】( 1)利用元素周期表的金属与非金属的分区图,直接进行推测;

(2)利用周期表中周期序数与非金属元素种数的关系,进行归纳概

括引导学生填写下表:

周期序数

非金属种数

【归纳概括】除第一周期外,周期序数+非金属种数 =8

故,随着周期数的递增,设周期序数为n,则非金属元素种数为(8-n )。

【联想与探究】在元素周期表中,相邻周期,同族元素之间原子序数差与周期序数有何关系?

用符号表达出来。并运用上述规律完成下列练习:

元素周期表中有相邻元素 A、B、C,A 与 B 同周期, B 与 C同主族,它们的原子最外电子数电子数之和

为 19,原子序数之和为 41,则三种元素的名称分别是

A, B,C。

【课堂作业】P18 练习 3

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以第 3 周期元素和Ⅶ A、Ⅰ A 族元素为例,使学生掌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并能用原

子结构理论初步加以解释;

2、了解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3、通过“实验探究” 、“观察思考”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和总结能力;

4、了解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等方面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活动·探究” ,学会运用具体事物来研究抽象概念的思想方法;

2、通过“阅读探究” 、“交流·研讨” 、“观察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获取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3、通过对本节内容的整体学习,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探究化学知识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通过对门捷列夫的预言和一些化学元素的发现等化学史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2、通过对元素“位、构、性”间关系的学习,帮助学生初步树立“事物的普遍联系”和“量变引起质

变”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3、通过对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中的作用等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化学对人类生活、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1、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

学会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下探究和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它对我们化学有什么作用呢?大家知道,门捷列夫

在编制元素周期表时,人类只发现了六十多种元素,因此他做过很多大胆的预测,如他就预测在硅和锡

之间存在一种元素— - “类硅”, 15年后该元素被德国化学家文克勒发现,为了纪念他的祖国,将其命名

为“锗”。

【投影】

相对原原子单质二氧化物四氯化物

子质量体积比重比重体积沸点比重体积类硅72 13 5.5 4.7 22 < 100℃ 1.9 113

锗72.6 13.22 5.47 4.703 22.16 86℃ 1.887 113.35

【设问】你知道门捷列夫是如何做出如此准确的预测的吗?

【板书】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一、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

【板演】请写出第 3 周期元素的名称和元素符号

【交流与研讨】( 1)第 3 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是如何递变的?

( 2)尝试用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预测第 3 周期元素原子失电子或得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

【媒体展示】第3周期元素名称、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

【归纳慨述】第 3 周期元素从钠到氯,随着核电荷数增加,原子半径减小,元素原子失去电子能力减弱,

得到电子能力增强。

【设问】如何用实验验证你的结论?

【阅读】教材 P21 页“方法导引”。

【引导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论证钠、镁、铝三种元素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相对强弱。

【演示实验】取一小段镁带,用砂纸磨去表面的氧化膜,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2mL水,并滴入 2 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过一会儿加热试管至水沸腾。观察现象。

【讨论】回忆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并与镁和水反应的现象相比,你得出什么结论?

【提问】指定一位代表陈述实验现象和结论。

【板书】 Mg + 2H 2O = Mg(OH) 2 + H 2↑

【结论】钠元素原子失去电子能力比镁强.

【演示实验】取一小段镁带和一小片铝,用砂纸磨去表面的氧化膜,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向试管中各

加入 2mL1mol/L 盐酸。观察现象。

【讨论】比较镁和铝分别与盐酸反应的难易程度,你又得出什么结论?

【提问】指定一位代表陈述实验现象和结论。

【板书】 Mg + 2HCl = MgCl 2 + H 2↑ 2Al + 6HCl = 2AlCl 3 + 3H 2↑【结论】

镁元素原子失去电子能力比铝强 .

【演示实验】向盛有AlCl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直到产生大量白色絮状沉淀为止。将所得沉淀

分盛在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HCl 和 NaOH溶液,观察现象。

【提问】指定一位代表陈述实验现象和结论。

【板书】 AlCl 3+ 3NaOH = Al(OH) 3↓+ 3NaCl

Al(OH) 3+3HCl = AlCl3+3H2O

Al(OH) 3+ NaOH = NaAlO2+ 2H2O

【讲述】 Al(OH) 3既能和发生中和反应 , 又能和发生中和反应 , 我们把它称为两性氢氧化物。

【讨论】从上述实验中能否比较 NaOH、 Mg(OH)2和 Al(OH) 3的碱性强弱?

【概括】

元素钠镁铝

单质与水反应与冷水剧烈反应与冷水反应缓慢,与热水反应迅速

单质与盐酸反应剧烈反应剧烈反应,但较镁慢最高价氧化物化学式NaOH Mg(OH) 2 Al(OH) 3

对应水化物碱性强碱中强碱两性氢氧化物结论钠、镁、铝三种元素原子失去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板书】钠、镁、铝三种元素原子失去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过渡】我们又如何判断硅、磷、硫、氯四种非金属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呢?

【阅读】教材 P22 页“方法导引”和P21 页“阅读探究”。

【概括】请完成表格:

元素硅磷硫氯

单质与氢气反应难易

化学式

气态氢化物

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化学式

对应水化物酸性

结论

【板书】硅、磷、硫、氯四种非金属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讲述】请看元素周期表,我们不难发现,除第 1 周期外,周期表中每一周期都是从活泼的金属逐渐

过渡到不太活泼的金属元素,再到非金属元素,最后到性质极其稳定的稀有气体元素结束。

【板书】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原子失去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巩固练习】

1、下述事实能够说明硫原子得电子能力比氯弱的是()

A、硫酸比盐酸稳定 B 、氯化氢比硫化氢稳定

C、盐酸酸性比氢硫酸强 D 、硫酸酸性比高氯酸弱

2、电子层数相同的三种元素X、Y、Z,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顺序为:HXO4> H2YO4 > H ZO,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3 4

A、原子半径 X > Y>Z B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 Y> Z

C、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X> Y>Z D 、单质与氢气反应难易X> Y> Z

3、按 C、 N、 O、 F的顺序,下列递变规律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B 、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C、最高正化合价逐渐增大 D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大

【课后作业】教材P28页第5题

第 2 课时

【复习提问】同周期元素的性质是如何递变的?

【新课导入】那么同主族元素的性质有无规律呢?

【板书】二、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预测

【交流与研讨】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有什么特点?它对元素的性质有何影

响?

【结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随着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

力减小,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

【设问】如何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证明上述结论?

【阅读自学】教材P22页最后一自然段至P23 页第 2 自然段。

【归纳】完成表格:

元素氟(F)氯(Cl)溴(Br)碘(I)

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半径

最高化合价

最低化合价

气态氢化物

最高价含氧酸

【分组讨论】从上表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 1、同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而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

【质疑】同主族元素的性质有何不同吗?

【思考】根据 F2、 Cl 2、Br 2、 I 2分别与 H2反应条件、程度以及生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等方面分析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概括】Ⅶ A 族元素单质与H2反应情况

F Cl

2 Br

2

I

2

2

反应条件暗处光照或点燃加热不断加热

反应程度爆炸剧烈缓慢缓慢

氢化物的稳定性很稳定稳定较稳定不稳定

【板书】 2、同主族元素性质具有递变性--- 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子能力减弱

【过渡】同主族元素性质既有相似性,也有递变性,门捷列夫正是根据这个规律对某些元素的性质进行

大胆预测的。

【讨论】请你根据钾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预测金属钾的性质。

【演示】分别向两只培养皿中加水至其体积的 1/2 ,然后分别加入绿豆大小的金属钾和钠,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记录现象(为了便于观察,将培养皿放在投影仪上,通过投影来观察实验现象)

【板演】钾、钠分别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结论】钾和钠的化学性质相似,钾比钠更活泼。

【思考】根据钾和钠的性质,预测Ⅰ A 族其它金属的性质。

【阅读自学】教材P24页最后一、二、三自然段。

【板书】

【小结】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周期、每一主族的元素,其性质总是呈现规律性的变化,所以元素周期表是

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课后作业】教材P26页第1、3题,P27页第3题(3)

第 3 课时

【练习】已知磷元素位于第3周期Ⅴ A族,( 1)画出磷的原子结构示意图;(2)磷元素的最高化学价为,其氢化物的化学式为。

【导入】由上例可见,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性质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这是我们本节课要讨论的重点。

【板书】三、元素“位、构、性”之间的关系

【媒体展示】

【训练】 1、由 A、B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果A、B 两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 1 和 6,则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A、 AB2B.A2B C、AB D、A2B2

2、砹是原子序数最大的卤族元素,推测砹和砹的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砹是有色固体

B.砹易溶于有机溶剂

C. 砹化氢很稳定

D.砹化银不溶于水

3、有 X、Y、Z 三种元素,其中 X、Y 属于同一主族,加热时,其单质都能与氢气形成气态氢化物H2X,H2Y。常温下, X 单质为气态, X 与 Y 可形成两种化合物 YX2和 YX3,Y、 Z 均在 X 的下一周期,而 Z 可与 X 生成化合物 Z2X 和 Z2X2。试写出:

( 1)元素名称X、Y、Z;

( 2)化合物Z2X2与 H2X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两个由X、 Y、Z 三种元素所组成物质的化学式。

【讨论】完成教材P25 页“概括·整合1”。

【小结媒体展示】

主族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强弱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

【过渡】元素周期表除了对我们学好化学有着重要意义外,还有其它的作用吗?

【阅读自学】教材P24页至P25页。

【板书】四、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意义

【思考】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诞生是 19 世纪化学科学的重大成就之一,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自然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请你根据教材所给资料和你在网上查阅结果,分别举例说明。

【学生发言】略(让学生充分发表观点,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质疑)

【板书】 1、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2、指导科学研究,如发现新元素;

3、指导生产实践,如寻找新材料、催化剂、制冷剂、探矿等;

4、论证了“量变质变规律”;

【课堂练习】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请将下表中 A、B 两栏描述的内容对应起来。

A B A B

①制半导体的元素(a)Ⅲ B 至Ⅵ B 的过渡元素①

②制催化剂的元素(b) F、 Cl 、 Br 、 N、S“三角地带”②

③制耐高温材料的元素(c)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③

④制冷剂的元素(d)相对原子质量较小的元素④

⑤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e)过渡元素⑤

【课后作业】教材 P26 页第 2 题, P28 页第 4 题

【课外活动】教材 P26 页第 4 题

【反思】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化学键的含义以及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奠定学生对物质形成的理论基础。

2、了解化学反应中伴随有能量的变化的实质和化学能与其他能量形式之间的转化。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讲清化学键存在于分子内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而不能说成是“结合力”。

2、通过电解水和氯化氢的形成过程的介绍,搞清共价键的形成原因和存在情况。

3、关于离子键的形成,通过对NaCl 形成过程的分析,引导学生注意离子键的形成特点:(1)成键的

主要原因——得失电子(2)成键的微——阴、阳离子(3)成键的性质:静电作用。当静电吸引

与静电排斥达到平衡时形成离子键

4、通过生产或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间的相互转变,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新

型清洁能源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能源、关注环保能等社会热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重新认识已知的化学反应,引导学生从宏观现象入手,思考化学反

应的实质,通过对化学键、共价键、离子键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通过“迁移·应

用”、“交流·研讨” 、“活动·探究”等形式,关注学生概念的形成。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应用”的学

习,提升学生对化学反应的价值的认识,从而赞赏化学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的的含义,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键与化学反应能量的关

系。

难点:对离子键、共价键的成因和本质理解。

三、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引入】前边通过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的学习,知道目前已知的元素种类只有一百多种,可这些元素却

构成了已发现或合成的一千多万种物质,元素的原子能够相互结合形成多种多样的物质,说明形成这些

物质的原子间一定存在着相互作用。

【演示实验】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

2H2O=== 2H2+ O 2

【思考·质疑】水在通电条件下能够发生分解,为什么要通电?

【归纳】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互作用,要

破坏这种相互作用就需要消耗能量,通电正是为了提供使水分解所需要的能量。

【板书】第 1节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

化学键: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间的强相互作用

【讲解】( 1)首先必须相邻。不相邻一般就不强烈(2)只相邻但不强烈,也不叫化学键(3)“相互作用”不能说成“相互吸引”(实际既包括吸引又包括排斥)

【板画讲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