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元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广元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广元市“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2017年6月

— I —

目录

序言 (1)

第一章规划背景 (2)

一、发展基础 (2)

二、面临形势 (8)

第二章总体要求 (13)

一、指导思想 (13)

二、基本原则 (13)

三、发展目标 (15)

第三章夯实农业基础保障支撑,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24)

一、强化农田水利建设 (24)

二、提升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 (25)

三、推进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26)

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 (27)

第四章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30)

一、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30)

二、优化农业产业布局 (32)

三、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41)

四、推进“三园联动”发展 (45)

五、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46)

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48)

七、提高农业开放合作水平 (49)

第五章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52)

一、巩固完善农业经营体制 (52)

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52)

三、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54)

— II —

四、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55)

第六章坚持绿色发展,发展绿色高效生态农业 (57)

一、加强农业资源合理利用 (57)

二、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58)

三、发展绿色高效生态农业 (59)

第七章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62)

一、精准实施贫困人口“五个一批” (62)

二、集中解决突出问题 (64)

三、创新脱贫攻坚长效机制 (66)

第八章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70)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70)

二、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71)

三、建设幸福美丽新村 (73)

第九章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增添农村发展活力 (77)

一、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77)

二、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 (78)

三、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创新 (79)

四、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80)

五、深化水利和林业改革 (80)

第十章切实加强组织协调,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82)

一、加强组织领导 (82)

二、推进依法治农 (82)

三、强化项目实施 (83)

四、推动规划执行 (83)

名词解释 (84)

附件:广元市“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重点项目表 (89)

— III —

序言

“十三五”是广元实现整体连片贫困到同步全面小康跨越的决胜阶段,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补齐“四化同步”和全面小康中的农业农村短板,是实现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为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加快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根据《广元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有关部署,树立发展新理念,厚植农业发展新优势,开辟农村发展新气象,特编制本规划。规划立足广元市情实际,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对“十三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要求、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等作出具体部署。

本规划是“十三五”时期广元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 1 —

第一章规划背景

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十三五”时期,我市农业农村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机遇与挑战并存,必须加快破解发展难题。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我市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农业农村工作方针政策,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十三五”时期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高。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等项目建设为重点,实施粮油高产创建提升行动。开展高标准农田提升建设74.22万亩,发展优质放心粮油播种面积131万亩。“十二五”末,全市粮食总产量139.94万吨,比“十一五”末增加13.2万吨,实现“九连增”。油料产量21.43万吨,比“十一五”末增加2.3万吨。全市累计收购粮油622万吨,较“十一五”时期增加农民粮油收入18.7亿元。储备粮油规模较“十一五”末增长6.2倍。全市各类粮食经营户350余户,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36家,工商注册粮油专业合作组织78个,建成放心粮油配送中心11家、放心粮油超市44个、乡村放心粮油连锁店98个、放心粮油专柜205个,培育全国放心粮油企业3家,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认证企业14家,建立粮

— 2 —

油供求平衡调查点56个和粮油价格监测点24个,搭建起从田间到餐桌完整的粮油安全保障体系。

(二)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量。实施农业“3+5”产业发展战略,稳定发展、巩固提升粮油、生猪、劳务三大百亿传统产业;统筹规划、大力发展红心猕猴桃、木本油料、蔬菜(含食用菌)、茶叶烟叶、土鸡五大百亿产业;做大做强“广元七绝”“剑门关土鸡”等特色农产品。农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特色农产品量增质升。“十二五”末,全市农、林、牧、渔、服占比由2010年的53.9:3.6:35.4:4.5:2.6调整为48.68:3.35:41.74:4.10:2.13,粮经比由65:35调整为60.16:39.84。优势特色产业基地面积达到282万亩,累计新发展猕猴桃31万亩、茶园34.48万亩、蔬菜(含食用菌)98.58万亩、核桃184万亩、油橄榄16.3万亩、桑园19万亩、药材11.86万亩、烟叶6万亩。2015年全市生产水果48万吨、茶叶7310吨、蔬菜(含食用菌)231万吨、核桃6.72万吨、蚕茧0.32万吨、药材4.25万吨、烟叶0.77万吨;水产品总量达到5.59万吨;出栏生猪364.28万头、牛7.03 万头、羊32.44 万只、小家禽1762.3万只、兔68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29.24万吨。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坚持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产业基地“三位一体”,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创新“户改场、场入社、社接企、企连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机制,初步形成以家庭农场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发展领军人、农业社会化服务超市为依托的“1+3”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新增市级以上

— 3 —

龙头企业54家、农民合作组织1696个、家庭农场896个、社会化服务超市251个。农产品精深加工、市场营销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食品饮料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达到1.02:1,食品饮料业产值达到221.86亿元;结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动营销模式多元化、信息化,各类经营服务网点总数达到5095个,“广供天下”农产品电子商城创建“网上交易、网下配送”农产品销售新模式。推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取得重大进展,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2个,认定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165.6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30万亩、有机食品生产基地2.1万亩,其中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个数位居全省第一;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02个,创建国家地理标志及原产地保护产品26个、有机产品64个,其中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数量位居全省第二。我市被省政府命名为“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市”“四川省农产品产地无公害化市”,成功创建的“广元七绝”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被评为“四川20个最具影响力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全市品牌农业发展迈入崭新阶段。

(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成效明显。坚持主推“产村一体、园村相融”的“生态小康型”建设模式,统筹推进民居建设改造、主导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探索出以“三园一区”为载体的贫困山区统筹城乡发展路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共建成幸福美丽新村935个、生态小康新村1987个、新型农村社区363个、新村聚居点748个、新农村综合体43个、“1+6”

— 4 —

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478个,改造农村危房8.5万户,搬迁农村贫困户9268户;建成“一村一品”示范村85个、特色产业专业村316个;建成省级新农村示范县4个、示范片8个,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庄50个、省级示范片8个,15个镇入选省级“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14个镇入选国家级重点镇。全市80%以上的村基本形成较为完备的基础设施,90%的村建成村两委活动场所和“1+6”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新村生产生活垃圾收集率和处理率达到95%以上。

(五)现代农业园区综合建设加快推进。突出基础设施、新型村庄、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组织建设“五位一体”综合配套,创新农业项目、产业、科技、品牌、改革“五进园区”建设举措,大力推行园套园、园带园、园联园“群园发展”,每年新建7个万亩亿元现代农业园区、每个县区每年至少提升1个已建园区,促进产村一体、园村相融、统筹发展,探索出适应山区特点的“一园一主业、多园一主业、块状覆盖”的园区建设推进模式,彰显了“一个园区就是一个产业基地、一个园区就是一个亿元企业、一个园区就是一个观光景区、一个园区就是一个新型农村社区”的园区建设特点。全市累计建成万亩亿元现代农业园区78个,改造提升71个,实现产值80.6亿元,园区农户人均纯收入9140元。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功创建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示范点3个,培育休闲农庄、休闲农家、休闲农园和休闲农业企业48个,培育各种星级农家乐100余家,其中3个休闲农庄被省农业厅命名为省级休闲农庄。

— 5 —

(六)农业基础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着力提升农业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美化农村环境面貌,以“三大建设”(农田水利、园区、新村)为抓手,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实现田成方、土成型,田、水、路、电“四网”配套,灌、排、蓄功能齐全,旱涝保收。大力实施农村公路、沼气、面源污染整治和植树造林等工程,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抓好资源循环利用,大力倡导推广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新改建农村公路9260公里,实现100%的乡镇和92%建制村通油路或水泥路。亭子口、上石盘枢纽蓄水发电;武引二期加快建设,苍溪乐园、青川曲河、朝天双峡湖等一批中型水库开工建设;各类水利工程保有量达到7.2万处,解决了138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农村集中供水普及率达72%。总灌溉面积13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31万亩、节水灌溉面积61万亩,总蓄引提水能力7.9亿立方米(不含亭子口)。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70.9平方千米。农电“两改一同价”深入推进,乡村通电率达到100%。农村通宽带村1511个。拥有各类农业机械67.6万台套,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7.99%,农机总动力达到269.61万千瓦。沼气池保有量39.06万口,基本实现宜建农户全覆盖。化肥施用量(折纯)12.31万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森林覆盖率达到55.3%。农村气象服务体系和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初步建立。

(七)农村民生保障切实改善。大力推进就业创业,城镇新增就业20.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常年保持在95万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100%,参

— 6 —

合率达到99.2%;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2.92%;农村低保实现应保尽保,累计月人均补助水平提高到112元。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农村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均达到100%,“三免一补”和农村义务教育“营养餐”实现全覆盖。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690所,分级诊疗制度初步建立,大病统筹实现全覆盖。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8.5%,宽带进村覆盖率达到66.96%,村文化活动室覆盖率达到70%,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覆盖率达到100%。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4456”工作方略,组装配套“3+12”政策,277个贫困村实现脱贫解困,减少贫困人口40.06万人,累计近9万持证残疾人得到“量体裁衣”式服务,6万多库区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贫困发生率下降16.54个百分点。

(八)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农村产权“七权同确”和“1+3”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等农村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进展顺利。全市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林权、小型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产权的确权登记颁证率均达到99%以上。有序流转承包地经营权120万亩、林权173万亩。农村金融改革、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和户籍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进展,推行经营权入股、抵(质)押贷款和林权抵(质)押贷款,累计实现农村产权质(抵)押贷款8.62亿元。省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农业专项资金打捆下达、全省农村资金互助社改革、农村房屋所有权和集体财产权、政策性农业保险等39项(国家3项、

— 7 —

省级16项、市级20项)农村改革试点任务分类有序推进。

(九)农村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农业增加值达到99.76亿元(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比“十一五”末净增加23.24亿元、年均增长4.2%,与全国年均增速持平,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均较快增长。农村劳务输出472.39万人次、实现劳务总收入583.94亿元,分别比“十一五”时期增长22.61%、169.7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939元、年均增长17.2%,实现“十二连快”。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92︰1缩小到2.61︰1。城镇化率达到40.83%。

二、面临形势

“十三五”时期,我市农业农村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内在动因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要实现农村全面脱贫和同步全面小康,既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也有诸多有利条件和难得机遇。

(一)面临的挑战

1.农业转型发展面临诸多制约。与全国大多数农村一样,我市连续多年增产增收之后,长期支撑农业发展的推动力量在消减、制约因素在增多。农业发展高成本、高风险和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劳动力趋紧的“双高双紧”矛盾日益凸显。尤其是随着农民外出就业规模的扩大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地无人耕种、管理粗放,甚至撂荒。农业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能力不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任务极为艰巨。

2.城乡“二元”体制尚未消除。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体

— 8 —

制结构,“就‘三农’抓‘三农’”的思维定势难以在短期内消除,城乡

公共服务均等化道路漫长。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后管理”问题一时难以解决,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局面难以扭转,城乡收入差距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和川东北片区部分市州,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任重道远。

3.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依然薄弱。我市农业基础设施虽然在“5·12”特大地震灾后重建中得到较大改善,但因面广底薄、投入有限,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加之地震次生灾害、洪涝等灾害频发,农业设施损毁较大,特别是边远山区、贫困相对集中区、移民安置区的乡村道路、水利、电力、环保等基础仍然较差,防灾抗灾减灾能力较弱,靠天吃饭、种“望天田”的历史尚在延续,一些基层群众行路难、买难卖难、用电难、饮水难及“最后一公里”等问题仍然存在。

4.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我市7个县区均属川陕革命老区县和国家秦巴山区特殊困难片区,有739个贫困村、3

5.3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

6.9万农村低保对象和2.4万农村贫困残疾人需要帮扶,农村贫困“面大、人多、程度深”特点突出,因病因灾致贫、返贫现象和贫困代际传递问题突出,集中连片和“插花”贫困问题并存。

5.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我市农业弱质产业局面仍未根本改变,大部分产业仍处于产业化经营初级阶段,农业生产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机械化水平有待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

较低,农业产业链条短,市场竞争力较弱。农业专合组织规范化

— 9 —

程度不高,家庭农场与职业农民发展处于起步阶段,龙头企业带

动能力不强、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仍然滞后,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任重道远。现代农业园区产业和科技支撑不强,示范带动作用有待加强。

6.农民持续增收面临较大困难。农民增收总体上呈现出靠种植业解决吃饭问题,以务工、养殖和从事二、三产业为致富手段的主体格局。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农民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加之对农民工技能培训仍然滞后,影响农民工资性收入。一些产业结构调整难展现规模效益,农业生产资料、劳动力等成本价格上涨过快,农产品消费持续低迷,影响农民经营性收入。农业补贴增长空间有限,影响农民转移性收入。农村产权制度等改革还处于起步推进阶段,政策红利释放处于滞后期,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缓慢。

(二)面临的机遇

1.宏观政策支持的机遇。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国家财政将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农业现代化投资重点转向中西部地区。省委“两个重中之重”要求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国家和四川省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加快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加

快发展川东北经济区、实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省级幸福美

— 10 —

丽新村示范县建设等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叠加释放,为我市农业和

农村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

2.经济转型发展的机遇。当前,我市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双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加快发展,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农业已由自然经济再生产,扩展到适度规模化再生产,已由单纯的种养业生产,发展到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价值开发,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出现高层次化、高加工化、高附加值化、高技术化趋势,农村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农产品产地加工、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较强,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市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农业发展。

3.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机遇。我市地处秦岭南麓、川陕甘三省结合部,位于成都、重庆、西安、兰州四大省会城市中心地带,也是国家成渝经济区与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连接纽带,农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随着地区产业经济的发展,在产业相关性不断增强、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升级的过程中,必然蕴含许多新的发展机遇。四川省《川东北经济区发展规划(2014-2020年)》,将广元农业定位为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必将对我市扩大优势特色农产品规模、拓展农产品销售空间、寻求互利共赢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同时,广元作为川东北地区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也为广元农业“走出去”实现“互联互通”打下坚实基础。

4.消费需求升级的机遇。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高附加值农产品需求旺盛,对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消

费需求日益增长,社会消费正加速从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发展

— 11 —

型消费转变。对食品的需求已由“吃得饱、吃得好”向“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吃得健康”转变,为优质农产品提供了市场空间,农产品的商品化、市场化程度将会极大提高,加之我市生态环境优美,农业和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为农旅深度融合发展创造了条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大有可为。

5.全面深化改革的机遇。广元市作为全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承担了30余项国家、省、市改革试点任务,具有先行先试的体制机制创新优势。其中以“七权同确”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一元化的户籍制度改革、财政支农资金股权量化改革、集体土地“三权并置”等改革措施,正逐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性障碍。“十三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举措将陆续出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不断推进,政府、市场的关系将进一步理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矛盾将进一步化解,城乡发展活力必将进一步激活。

总的来看,“十三五”时期,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仍处于补齐短板、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树立发展信心,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落实发展新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奋力开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局面。

— 12 —

第二章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有关“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全面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实现整体连片贫困到同步全面小康跨越目标,坚持“一主一园三突破”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为基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开放合作为动力,以加快农业现代化为主攻方向,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村法治建设,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同步发展,努力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取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加快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变,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面脱贫、全面小康。

二、基本原则

——坚持农民主体。尊重农民经营自主权和首创精神,引导传统农户提高生产经营能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紧密农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切实保障农民的各项合法权益,最大限

— 13 —

度地提高农民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度,让农民真正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设主体、受益主体。

——坚持加快发展。紧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加快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实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省级幸福美丽新村示范县建设等机遇,把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四化同步”作为主要途径,以“农业+”“种养业+”催生农村经济发展新业态,在新常态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努力缩小发展差距。

——坚持绿色发展。依托广元自身资源禀赋和生态、区位优势,尊重、顺应、保护自然,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相协调,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产业发展优势,突出生态、休闲、康养功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低碳农业、循环农业、景观农业和文创农业等环境友好型农业产业,推进农村生态保护与治理,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实现绿色发展、绿色富市、绿色惠民。

——坚持市场导向。从源头牢固树立以市场为导向、围绕消费进行生产和调整的观念,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优化产品结构、生产结构和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强与先进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及农业现代化先进地区在人力资源开发、技术交流、试验示范和农业商贸合作等农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力,提升农村发展活力。

— 14 —

——坚持融合发展。坚持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以现代工业物质技术装备改造传统农业,以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二、三产业升级,以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产业融合,促进三次产业科学布局、合理分工、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引导产业专业化、特色化、电商化发展,促进产业集聚和合理布局,强化产业互动,形成分工明确、协作配套的产业体系。

——坚持优化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农业由单一生产型向生产、生活、生态、示范型多功能转变,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六次产业”。巩固提升农业食品保障功能,扩大农业增收和就业功能,强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功能,发挥农业文化传承功能,开发农业生物质能源功能,拓展农业休闲、娱乐、文化功能。

——坚持城乡统筹。积极探索城乡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新机制,坚持区域攻坚与精准施策双轮驱动,找准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与扶贫工作结合点,统筹推进城乡之间资源要素均衡配置、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力布局,加强公共服务、脱贫攻坚和生态建设,突破发展“瓶颈”,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破解我市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农业综合效益稳步提升,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生产功能充分发挥,生态、生活服务功能日益增强,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

— 15 —

效益同步提高。到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全面小康、全域新农村建设目标。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5%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规模稳定;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幅缩小。

——农业基础保障条件持续改善,科技支撑能力明显提升。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8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50%以上。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60座。新建高标准农田40万亩。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信息化普及率达到60%,农业生产领域整体信息化应用水平翻一番。农村灾害预警预报平台更加完善,培训村级灾害信息员2700人。农村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更加健全,乡镇气象协理员、村级气象信息员配置到位率均达到95%。

——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稳步增强。到2020年,全市优势特色产业基地面积达到300万亩,努力把广元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红心猕猴桃产业基地、中国西部最大的淡水有机鱼产业基地、“川茶”品牌重要产业基地,积极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和全省特色农业强市。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90万亩左右,总产140万吨;油料面积稳定在118万亩左右,总产21.5万吨。全市种植猕猴桃50万亩,产量50万吨;茶叶50万亩,产量5万吨;蔬菜(含食用菌)70万亩,产量300万吨;中药材100万亩,

— 16 —

其中草本中药材30万亩、产量15万吨;烟叶基地7.3万亩。全市种植核桃200万亩、产量20万吨,以山桐子、油橄榄为主的其他木本油料26.7万亩、产量5000吨,完成核桃低产低效林品种改良100万亩、油橄榄低产低效林品种改良4万亩。水产品总产量突破6万吨。稳定出栏生猪400万头、剑门关土鸡8000万只、肉牛20万头以上、肉羊100万只以上,肉类总产量43.5万吨。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产值占大农业总产值70%以上。

——现代农业园区实现转型升级,休闲农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实现现代农业产业园、村特色产业示范园、户办产业小庭园“三园”联动发展,形成县有支柱产业、乡有主导产业、村有骨干项目、户有增收门路的产业发展大格局,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全市现代农业发展要素的聚集区、运用先进技术示范区、深化改革先行区、产业融合先导区,把村特色产业示范园建成村主导产业示范区、村集体经济发展承载区、上联现代农业产业园下联户办产业小庭园的“三园”联动链接区,把户办产业小庭园建成现代农业发展最具活力的产业细胞、农户产业增收脱贫致富的发展载体。累计建成并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园区100个、占全市耕地面积35%以上,每个贫困村至少建成1个特色产业示范园区,有生产能力的户都建有产业小庭园。现代农业园区功能效益不断拓展提升,50%以上园区实现万亩亿元目标。依托“三园”建设,打造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示范点4个,中国最美乡村和美丽田园5个,建设省级休闲农庄20个和省级农业主题公园5个。

— 17 —

影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三个主要因素

影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三个主要因素 20 世纪80 年代初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揭开了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序幕,21 世纪的新农村建设又全面揭开了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篇章。经过30 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进入了工业促进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阶段,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能力正在逐渐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全面展开。 当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农业基础薄弱,国家保障农产品供给平衡的能力不足;2.农业发展面临诸多不利因素,效益不高; 3.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依然存在,城乡二元矛盾还非常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还很低,农村教育、医疗、社保水平与城市存在很大差距。 根据经济发展的相关规律,发现一般情况下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有教育水平、基础设施、信息问题、农村金融体系、土地、资本、人口等因素,结合中国的特殊情况,总结发现影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三大主要因素是土地、人口、农村金融,本文作者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这三大因素进行分别说明。 土地因素,这里主要是说农业耕地。当前突出的问题是耕地不足,而且人均耕地占有量呈下降趋势。我国人均土地拥有量是世界人均拥有量的1 / 4。我国的耕地面积按人均占有土地资源量计算,目前不足112亩,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1 / 4 ,即使与建国之初的水平相比,亦下降了3 / 5。更为严重的是,全国有1 / 3的省、市人均耕地不足1亩,其中广东、福建、浙江等省人均耕地在016亩以下。目前,人口还在继续增加,耕地仍在不断减少,形势确实严峻,令人担忧。我国地形复杂,全国土地总面积中,山地约占3 3 %,高原约占26 %,丘陵约占1 0 %,盆地约占19 %,而平原只有1 2 %。由于山地较多和干旱缺雨地区的面积较大,全国土地总面积中可用于农林牧渔各业的面积只占7 0 %多一点,可用于农耕的土地就更少,土地资源的地区差异较大。 由此可见,我国虽然国土辽阔,但由于人口众多,却是一个土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人多地少,耕地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更堪忧虑的是,即使在这样一种土地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现有的耕地面积仍然由于种种原因而日趋减少。有资料统计,从1 9 7 9年到1 9 8 9年间我国累计减少耕地3 6 7万公顷,大体相当于一个山西

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经济

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中 国经济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同时也是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一年。回顾和总结过去五年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经验,深入分析未来五年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探讨“十二五”时期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目标任务、基本思路和途径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 (一)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十分困难的时期,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面对宏观经济形势急剧变化、农产品市场大幅波动、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重大突发事件不断出现等诸多挑战,国家持续加大农业农村投入,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 1 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十一五”时期前四年,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年均增产2.3%,是“八五”时期以来增产最快的时期:棉花生产再上一个台阶,年均产量达726.2万吨,比“十五”时期增加33.8%;油料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2008年扭转前两年生产下滑的趋势,2009年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糖料生产实现较快发展,年均增产6.6%,一举打破了“十五”时期徘徊的局面;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农产品生产集中度和优质品率稳步提高,畜牧和水产品生产稳步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继续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进~步优化。 2 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十一五”时期前四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年均新增1369千公顷,比“十五”时期年均新增量提高20%以上。2009年,农村饮水安全人口达到6.8亿人,提前6年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要求;全国乡镇通沥青(水泥)路率达到92.7%,比“十五”时期末提高11.3个百分点:全国沼气用户达3600多万户,比“十五”时期末增加一倍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9%,比“十五”时期末提高13个百分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1%,比“十五”时期末提高3个百分点。 3 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村民生得到显著改善。“十一五”时期前四年,全国“两基”入口覆盖率接近100%,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3%以下,广播电视、电影放映、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书屋等文化工程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扭转了“十五”时期下滑的局面;2009年,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人口达8.3亿人,补偿支出使7.6亿人次受益,分别是“十五”时期末的4.7倍和6.2倍;2009年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4759.3万人,基本实现全覆盖。 (二)基本经验 “十一五”时期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较快发展,为国民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贡献,为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为研究制定“十二五”规划赢得了主动,也为“十二五”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积累了经验。 1 坚持重中之重的指导思想。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是党和政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指导思想。为贯彻这一指导思想,中央连续下发了7个“一号文件”,研究制定了“十一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分别就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农村基础建设等重大问题做出部署和安排,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十一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新的巨大成就。 2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是党和政府针对工农、城乡发展不协调和二元结构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做出的重大决策。“十一五”期间,在统筹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关系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大局,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支柱,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根本保障。 一、当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比较单一。多数村主要的收入还是依靠村集体公房的出租和村集体土地的征用。许多村集体经济的好坏是由出租集体公房和征用土地的多少来决定的,并没有广开思路,通过新方法、新途径,大力增强集体经济。 2、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空间比较狭小。除县城各村和集镇部分村外,绝大多数村集体土地、山林和公房等资产价值低,开发成本高,难以带来直接效益。 3、部分村干部观念陈旧,能力不强。有些村干部认为党的政策是鼓励发展个体经济、民营经济,发展集体经济已经过时,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谁有本事谁致富,只要经济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有无集体经济无关紧要,在思想方面,由于保守和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陈旧观念和“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没有大力去开拓新思路,只会抱怨没有资源、没有资金、没有政策,只会抱怨农村工作难做,村干部难当,他们对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没有明确的思路,“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面对新形势只能束手无策。 4、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活力。一方面导致部分村干部敢管,村民对村集体资产的好坏不关心,另一方面导致管理难度加大,经常出现集体资产流失现象,使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集体经济丧失了信心。 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与思考 1、理清发展思路,大力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是大力开发集体资

村级未来三年发展规划

202021年村级未来三年发展规划【导语】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无论办什么事情,事先都应有个打算和安排。有了工作计划,工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就可以协调大家的行动,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计划本身又是对工作进度和质量的考核标准,对大家有较强的约束和督促作用。所以计划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搞好工作计划,是建立正常的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202021年村级未来三年发展规划》,供您借鉴。 【篇一】 一、目标及任务:通过三年的工作,村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得到加强,组织体系健全,班子功能逐步增强,党员素质得到提高,并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强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得到稳步的增长,努力构建起一个和谐稳定的人居环境。

二、加强村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按照《大竹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201x-201x年规划》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各项措施,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加大党员教育力度和管理。坚持党课、党员冬训等活动的开展,大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对于全村党员,深化开展“双培双带”、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承诺、流动党员“双向带动”、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等活动载体,搭建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充分发扬先锋模范作用。注重在农村致富带头人、回乡青年、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每年至少发展2-3名新党员,优化党员队伍结构。逐步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牢固树立党的领导观念。抓好党员活动室的建设的同时,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把村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一个团结、奋进、开拓的班子。 二、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做好村里基础设施建设 1、发展经济及富民增收。大庙是一个以茶、林为主要

社会调查报告: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

。 调查对象 农村经济、环境问题 一.调查内容 1.河北省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2.我国环境现状 3.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 4.如何发展农村经济 二.调查结果 河北省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一)当前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全球经济危机没有改变我省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走势。 (1)农业生产稳定发展,但农产品供求紧平衡仍是长期态势。 当前农产品供给充足,价格总体稳定,全年粮食和农业生产有望保持稳定发展态势。随着 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提高,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产品仍将处于平衡状态,阶段性、区域性、结 构性的短缺与过剩一直会交织存在,对农产品进口的依赖可能相应增长。 (2)2013年上半年农民收入增长情况好于预期,但社会商品的通货膨胀影响了人们的购买 支出。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可能出现变化。 (二)在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过程中,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区域性和结构性特 征日益突出。 近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在全球经济危机中表 现得更为明显。一方面,农业农村经济更加与国民经济高度相关。工业经济、城镇经济与农村 经济日益交融。另一方面,我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联系日益紧密。国际农产品的生产、价格和 贸易对国内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我国环境现状 我国的生态环境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空气、土地、淡水、海洋。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气、汽车尾气排放量的不断增大。从1988年开始,工业废气排放量减小或保持相对稳定;然而,二氧化硫和一些工业烟尘、汽车尾气的排放量于2003年又重新攀升。这几年尤为明显。 (1)空气 中国空气质量一般来说较低。3/4的城市人口生活在空气质量劣于国家标准的环境中。目前,有1/4的中国地区受到酸雨影响,中国北方城市更是受到雾霾的严重影响。使中国进入世界上受酸雨、雾霾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列。 (2)土地 中国19%的陆地面积已遭受土壤侵蚀,是世界上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破坏尤其严重,其受侵蚀土地面积高达70%。 (3)淡水

(已整理)浅谈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 行政管理专科专业 毕业作业 题目: 专业: 分校: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号: 完成日期:

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毕业作业指导卡

写作提纲第一部分农村经济发展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 (二)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三)现行土地政策阻碍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四)农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 (五)农村人才缺乏一定程度制约经济发展 第二部分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壮大农村经济实力(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村自身功能(三)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四)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五)培养和引进人才,为农村经济服务 (六)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业效益

论文摘要 在当今社会,要想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首先就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近年来,我市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底子薄、负担重等诸多历史和现实原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发展形势仍然严峻,任务艰巨。如何更好更快发展农村经济的问题,仍是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目前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对策作粗浅探讨。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宏伟目标存在问题对策

目录 一、农村经济发展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一)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 (1) (二)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1) (三)现行土地政策阻碍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 (四)农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 (1) (五)农村人才缺乏一定程度制约经济发展 (1) 二、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2)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壮大农村经济实力 (2) (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村自身功能 (3) (三)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培养和引进人才,为农村经济服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业效益...............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6)

浅谈农村公路的发展趋势

浅谈农村公路的发展趋势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交通运输系统经济分析课程作业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路的发展现状分析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物流工程与管理 姓名:杨波 学号: 二〇一三年六月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路的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 目前农村公路建设进程飞速发展,在公路建设工程中显露出许多新的问题和要求。本文基于我国农村公路发展的现状,找出农村公路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与发展建议,以期为今后的农村公路建设与管理机制提供有益的尝试。 Abstract At presen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ural highway construction process, it shows many new problems and requirements in highway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resent status of rural highway development, and find out the rural highway construction problems, then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proposal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ving measures, providing the beneficial attempt for the future of rural highwa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s. 一、引言 农村公路作为农业和农村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沟通农村与城市的桥梁,是连接农村生产和消费的纽带。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角度看,农村公路是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基础条件。农村公路发展了,可以改善农村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农

125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125农业和农村经济 发展规划

凤县“十二五”农业和农村 经济发展规划 (2011年—2015年) 二O一O年八月 目录

前言 一、“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回顾 (3) 二、“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6) 三、“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总体战略 (7) (一)总体思路 (7) (二)发展原则 (7) (三)发展目标 (8) 四、“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 (8) 五、“十二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主要措施……… (13) 附:1、凤县“十二五”农业产业规划示意图 2、凤县“十二五”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主要指标

3、凤县“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重大项目表 凤县“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 发展规划 (2011年—2015年) 前言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我县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加快推进“四大战略”、“三个百万”工程建设和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率先把凤县建设成老百姓最幸福的地方的关键时期。科学制定“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对于促进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全面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凤政发【2010】30号《凤县人民政府关于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工作的意见》有关要求,特制订《凤县“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回顾 “十一五”以来,我县紧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社会稳定目标,认真落实农村政策,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奋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显著成效,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2006年到2010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8668万元提高到预计的5.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892.6元提高到预计的5900元,分别增长491%和212%;粮食总产18.2万吨、油料总产640吨、生猪出栏42万头、家禽出笼380万只,分别比“十一五”增长8.6%、—5.8%、262.5%和10.88倍;——农业产业结构得到战略性调整,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花椒存留4400万株,年产量3600吨;苹果面积7.9万亩,产量5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肉、蛋产量分别达1万吨、0.04万吨,预计2010年畜牧业产值将达到1.5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由19.25%提高到31.25%;全县中药材留存5.33万亩(其中:柴胡1.82万亩、黄芪0.9万亩、党参0.23万亩、秦艽0.55万亩、其它1.83万亩),猪苓、天麻14万窝。林麝存栏2403头,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林麝养殖基地县。预计2010年末中药材产值可达6700万元,与2005年末相比,产值增加4500万元,人均中药材收入增长360元;——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全县旱涝保收面积达到1.2万亩,农机总动力达到8万千瓦,农用拖拉机增加到2348台,农机作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下面是给你带来的关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一、基本概况 由于各乡镇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农村公路日常养护投入不足,养护管理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加之少数群众整体利益意识差、法制观念淡薄,致使乡、村公路的路产路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侵害。 清方村位于卢湖南部丘陵山区,地形狭长,被全乡12个行政村(社区)环绕,由原清方、小余二村合并而成,辖19个村民组,943户,人口3220人。设一个党总支,下辖二个党支部,四个党小组,共有党员88人,其中女性8人,男性80人。 总面积19 平方公里,山多地少,现有耕地亩,山林亩,其中毛竹4549亩,用材林2960亩,经济林766亩。有国家级和省级环保公益林万亩。集体林场一处,总面积1700余亩。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以林业和外出务工为主。XX年度农民人均收入7400元。近年实施“村村通”工程,建成水泥路公里。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外欠债务十余万元,是XX县典型的难点村和贫困村之一。

二、发展优势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村委会到鼓扬红岩的乡村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缮、路面硬化以及多数田间道路过窄、过陡,雨天行走艰难,从而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和物资运输,增加了生产、生活成本;二是水利设施落后,水池、水窖修建数量较少,不能满足村民的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础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多数组建设杂乱无章,比较凌乱,路面硬化、绿化、美化、净化设施建设不到位,环境卫生条件差,全村的16个小组均无垃圾处理池;四是农村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差,设备、设施落后。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不足,严重制约我村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一是发展提速,历史机遇好。县委县政府提出“四位一体,四区同城”的发展战略,一些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卢村,卢村迎来大发展的历史机遇。近年来,清方村通过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提出“建设美好家园,为美好乡村建设夯实基础”的口号,农村面貌显著改善,为加快发展凝聚了民心,营造了声势,奠定了基础。 二是党旗引领,发展势头好。深入开展党旗引领工程,力促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村增收。XX年以来,新建村组道路一条,维修道路四条,初步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2020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9个1”目标任务工作总结

2020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9个1”目标任务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和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总体思路,我乡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目标,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实现农业产业发展、农产 品品牌建设、农民收入增加、农村改革等有新成效,扎实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 步发展,促进XX乡村振兴。现将我乡2020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9个1工作开展情 况总结如下: 一、9个1目标完成情况: 1.一条精品产业带:围绕竹海渔乡农旅融合旅游环线建设,依托XX至城厢快速通道建设和雅康高速公路沿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进步、百家村发展李子产业,打造十 里李花,目前已完成丁糖李种植320亩,年内还将发展丁糖李500余亩。大河、互助、团结、XX村大力发展茶叶,建设高山有机观光茶园。 2.一批乡村振兴示范点: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 富裕的总体要求,依托团结村打造美丽渔村,2020年5月我乡团结村成功入选四川省 美丽渔村第一批名单,以美丽渔村创建为契机,建设大河、XX、团结村农旅融合休闲 观光示范园。 3.一批主体:新培育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功引进农旅融合发展企业四 川林源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团结村、大河村、互助村 和黍子村各1家,发展劳动村农村电商1家,成立XX农贸综合服务中心1个。 4.一批品牌:大力培育川牛膝农产品品牌,我乡川牛膝代表天全成功参加2020第十六届中国(长沙)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支持汇美农业和润兆渔业两家农产品加工企业 获得产品质量新认证,润兆渔业产品获最喜爱农产品奖。 5.一项突破:依托百家林源缘公司大力发展丁糖李产业连片集中发展,实施标准 化建设。已建XX鲜叶茶叶交易中心1个。 6.一套体系:围绕高山有机茶、笋用竹,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对 茶叶、蔬菜实施检测,正在建农业生产服务中心一个,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及农产品质 量安全监管。 7.一项创新:积极探索盘活农村资源培育农民增收新产业,目前团结正积极探索 开展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发展产业,健全了农业产业化管理体系。

十三五规划心得体会2000字

十三五规划心得体会2000字 十三五规划的心得体会怎么写呢?下面是的为你整理的十三五规划心得体会1500字,更多十三五规划心得体会1500字请关注心得体会栏目! 篇一:十三五规划心得体会2000字 本人有幸作为学员之一再次走进教室,聆听了浙江 大学及浙江省规划设计单位教授的讲课,为期一周的学 习和考察,让本人深受启发和教育,联系我县农业发展 实际,谈谈几点感受。 一、要认清新常态下农业发展特点,谱写好十三五 时期三农工作新篇章。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所 谓的新常态,农业也展现出新阶段、新常态下发展特点。表现为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比 例进一步下降;农业发展呈现降速趋势,呈现两板(农产 品(000061,股吧)价格的天花板和农业生产成本的地板) 效应;农业发展由十*五时期追求量的扩张转向十三五时 期既要求有一定的量又要求有较高水平的质,这种质的 要求体现在农产品内在质量和安全质量的高度统一、农 业发展与环境保护高度协调;农业发展约束因素增多,尤其是耕地资源刚性减少造成不能通过增加种养总规模提

升农产品生产能力;农业进步更加依赖科技支撑,科技将成为农业腾飞的翅膀;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会大大改善等。 可见,十三五期间,农业发展是挑战和机遇并存, 面对这些巨大变化和挑战,我们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 部署,加快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做好三农新文章,为实现三全目标打好基础。 二、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要符合合肥市城郊型农业 定位。 和肥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五大功能分区总体规划要求,做到上下相通、左右相融。根据合肥市农业农村经 济发展规划和我县主城融合、中间突破、两翼保护、西 北控制发展空间布局,未来5年,要加大农业产业结构 调整力度,实行点面结合的结构调整计划,依托肥西县 的自然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着力打造沿湖环山生态型、近城都市服务型、远郊农产品保障型的农业板块,推行 一产、二产、三产高度融合发展,走一条高效、环保、 安全、现代化的农业发展道路。 三、十三五将是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城镇化也必 将对农业农村发展产生深刻深远影响。 因此,要继续坚持加快发展、融合发展、转型发展、统筹发展的发展路径,抓好美好乡村和新市镇建设这个

村级经济发展计划及规划

2008年村村级经济发展计划为了促进我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根据镇政府的要求,结合本村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结合镇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富民强村为目标,艰苦奋斗,真抓实干,努力工作,争取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任务而努力奋斗。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二、目标和任务 主要目标是:村级经济收入、人平纯收入年年递增,农业产业化、生态能源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提升经济实力。一是充分利用本村在外创业人员这笔宝贵财富,鼓励他们回乡置业,参与各个项目的开发和建设。二是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制定优惠政策。 三、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1、抓好党支部的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领导和战斗堡垒作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要求全村党员,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我村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作用。 2、开展好群团工作,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全村妇女、青年、民兵等把各项工作搞好。 3、强化村委会工作职能,加强村干部的组织观念和工作责任感,做到严密分工,严明纪律,严格制度,包片负责,做到外树形象,内讲风格,既分工又合作,齐心协力,全面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知面而进,在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有全村党员组长和全村人民的支持配合,一定会作出新的贡献。 4、切实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着力推行“两推一选”制度,选好村干部,优化班子结构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推行“阳光工程”,依法执政,廉洁行政。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员教育培训活动,利用村远程教育,传授致富科学知识,增强学员的致富能力,坚持“四项制度”,积极稳妥地发展党员,把优秀的经济能人培养成党员,把优秀的党员培养成村干部,增强班子实力,加强党支部阵地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服务,创业平台。 5、强化领导地位,加强对群众的沟通和合作,充分发挥协会,村民理事会,妇联,青年团体的带动作用,鼓励参与支持村级工作,发展经济。 2009年村村级经济发展计划

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和认识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和认识 自x年x月份,我开始了自己的农村工作,工作几年来对农村有了深刻的认识。现在仅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和认识。 一、基本情况 我所服务的村是xx县xx镇xx村,全村共有农户x户,总人口x人,劳动力x人,总耕地面积x亩。年人均收入x元。农民收入主要为粮食、经济果林、劳务输出,主要农作物为玉米、小麦、苹果。 二、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体制方面:l、农业投入偏少,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滞后,农业发展后劲不足。2、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发展滞后。3、土地经营规模小,人均占有耕地少,传统的种植业长年停留在“高投入,低产出”的水平。 (二)产业结构方面:1、主导产业不明显,市场竞争力弱,对相关产业拉动力小。2、产业经营水平低,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对农民的增收带动力不强。 (三)农民自身因素:主要表现在农民整体素质偏低,接收新事物能力较弱,观念落后,重农轻商意识严重;小富则安,小成则满,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与市场风险意识。

三、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针对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找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今后的工作的总体思路就是: (一)要坚持观念先导,切实重视为什么要建设新农村的问题。先导就是观念引导、典型促动、政策引导,其中首要是观念,而关键是要转变村干部的观念,形成发展的内在动力。外在市场压力+内在发展动力=团体活力。在这两种力双重作用下,村干部和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才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因此,首要转变村“两委”成员和党员的观念,强化责任心,树立公仆意识,通过领导带动,典型促动,邻里帮带等方式,克服群众依赖思想,调动他们的积极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开拓精神与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 (二)要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解决建设什么样的新农村的问题。 一切要以规划为先,建设一步到位,减少的不必要的重复投资。在公共设施,住宅规划上要坚持科学、超前、实用的原则。从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三方面入手.要“外塑形象”,“内聚精神”。 (三)要依托县乡经济发展,统筹解决怎样建设新农村的问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经济物质基础新农村建设就好像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本。所以要依托县乡经济,发挥本村优势产业,转化经济发展的劣势项目,招商引资,整合资源,壮大集煞经济,解决经济基础的问题。具体做法可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经验,重新整合本村的矿产、土地、人力资源,采取集中创立的方式,达到扩大规模和集约经营的目的,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村民

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及措施

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及措施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农业经济的地位十分重要。我国是农业大国,但还不是农业强国,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科技、农业产出率都有很大的差距,此外,我国的土地资源不集中,也制约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然而,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的经济实现了飞速发展,农业经济却有所下滑,因此,农业经济的大力发展迫在眉睫,这也是缩短我国农业经济和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距离的根本保障。笔者在本文中,有针对性地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的实际状况,展望了我国农业经济未来的发展大趋势,研究总结了一些推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1.国民经济中农业经济的重要位置 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在维护社会安定的前提下,极大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在实现公平效益方面,意义非凡。自古以来,我国就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快与慢,假设农业经济落后,那么国民经济的发展会严重受挫,最终也会影响到我国在世界上的国际地位。此外,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高很多,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50.32%,农

业的劳动力市场非常广阔。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党和国家都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同时,在党的十八大上,提出了“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点,“三农”工作的目标就是促进农民以较快的速度持续增收,工作的动力就是农业经营机制的创新,工作的重点是从技术、政策、机械、机制、人才配置等方面为农业运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提升农业技术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提高农业资源的使用效率,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农业经济的地位十分重要,现阶段及未来的长时间内,我国都将是发展中国家,农业经济仍是国民经济的关键组成部分,我们要不断进行农业科技、农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因为,这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然,创新可以帮助我国的农业经济实现更快、更稳地发展。 2.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实情 2.1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实情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至今,农业经济一直处于飞速发展的状态,在某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现代化农业经济初见成效,然而,农业经济的现代化,需要健全完善对应的制度和政策,但是,现在我国与农业经济发展有关的政策尚未健全,仍有不足。劳动力是实现农业经济飞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的农业人口数量很大,这些

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汇报

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汇报 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汇报 工作汇报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汇报(完)汇报工作经济发展农村 20**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70.1万吨,同比增长20%,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540元,同比增长1 5.4%,提前两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标。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大幅攀升,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我县的主要作法是: 一、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争创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农业稳,则天下安。**县作为我市农业大县,全省重要商品粮基地县,将多打粮、打好粮,确保粮食稳产增产为已任,从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围绕提高粮食产能,走出了一条不单单依靠“政策好”、不完全指望“天帮忙”,更依靠科学发展“人努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固根本”的路子。通过认真组织实施水利化、农机化、科技化“三化工程”,大幅度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年共筹措农田水利和农业开发资金3236万元,以抗旱除涝为重点,全面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总灌溉面积43万亩的龙头桥灌区骨干工程自2016年建设以来,已累计完成投资7000万元。通过落实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大幅度增加补贴资金,全县已组建农机合作社15个,扶持发展农机大户1000户,大中型农机具保有量达到

1.2万台套,田间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2%。加大对农民实施粮食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培训力度,重点推广了水稻大棚育秧机插深施肥、玉米通透性栽培、大豆大垄密植等项技术,全县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良种覆盖率达到99%。为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我县筹措资金1200万元对农业基础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予以补贴。在扶持政策的引导下,全县共完成深松整地60万亩,水利工程土方180万立方米,新建水稻育苗大棚32万平方米,农业阳光保险面积100万亩。通过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粮食亩产由201X年的269公斤提高到20**年347公斤,大幅提升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二、以争取上级农业政策支持为契机,倾力建设全省现代农业试点,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的根本出路是现代化。为全面提升我县农业现代装备水平,我们抢抓省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区试点工程的难得机遇,成功争取并顺利实施了示范区建设。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按照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目标定位,坚持大手笔、高起点,打造精品、培育亮点的原则,先行规划、配套建设,举全县之力、集各方资源,以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为突破口,在标准化农田建设、农村泥草房改造、通村公路建设、村屯绿化、有线电视“村村通”、农村社区建设、农民远程教育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等18个方面给予重点倾斜、配套建设。并确定了三位副处级领导定点包扶、驻村办公,19个部门重点帮扶,强力推进。全年累计完成投资5869万元。目前,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已完成组建工作,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 4.3万亩。通村公路、24栋别墅区、村办公楼、幼儿园和超市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年度建设计划,并规划建设了集“湿地观光—现

农村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

农村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课程论文 题目浅谈如何增加农民收入 学院食品科学学院 专业农业推广食品加工与安全 年级2013级 学号122013324040115 姓名冯璐 成绩 年月日

浅谈如何增加农民收入 冯璐 食品科学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实质是目前存在的城乡差别问题,城乡差别问题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走向富裕的问题。本文从农民信息技术落后、农业产业化不足和农民增收途径少三个方面来分析解决这些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关键词:三农;农民;增加收入。 Discuss how to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Feng Lu Abstract:The problem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is the core of the farmer problem, the essence of the issue of farmer is the problems of urban and rural difference, differenc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the key to increase the income of farmers, farmers richer. Starting from the farmers lack of backwar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way less three aspects to analyze solve these factors that affect farmers' income.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Key words: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Farmers; Increase your income. 1.概述 三农,是指农村、农业和农民,所谓“三农”问题,就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三农”问题作为党和政府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实质是目前存在的城乡差别问题,城乡差别问题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走向富裕的问题。影响农民增加收入的因素很多,而且有些因素又沉积已久,并涉及到许多问题。解决“农民问题”就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提高农民收入。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推进“四个全面”的关键时期,也是农业转变发展 方式,加速现代农业发展的攻坚期。为明确“十三五”农业发展的目 标任务和方向重点,进一步夯实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根据 **市“十三五”规划编制要求,对接上级主管部门规划,制定《**市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本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现实背景 “十二五”以来,我市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旅游兴市、城市发展、产业支撑总体工作布局的突出位置,深入贯彻“一核一极三区三基地”总体部署,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大力发展优势特色效益农业、生态 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我市整体上已经迈过农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保持了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建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在保持粮油生产稳定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中药材、生姜产业两个“**第一市”建设,倾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 园区,强力抓好城郊商品蔬菜生产,奋力推进特色水果向“一村一品”发展,曾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省粮食生产“丰收杯”奖,成功 争创**省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县,农业产业结构和经营效益明显提升。2015年,粮食总产万吨,油料总产万吨,种植中药材万亩,生姜万亩,建立城郊商品蔬菜基地万亩、场镇商品蔬菜基地万亩,发展“一 村一品”特色水果万亩;初步形成东北部低山区中药材、生姜基地, 东南部和西南部丘陵区优质粮油基地,中部浅丘区商品蔬菜和特色 水果基地三大板块;农产品品质不断提升,累计通过“三品一标”认 证种植业基地面积万亩。 ——新型主体快速成长。坚持走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道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 到2015年底,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到家,其中省级重点家、**市级家,产值过亿元的家,农民专合社家,家庭农场拥有各类农业产业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然后 就农村信用社现在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 了探讨,并对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方 向进行了介绍,然后就改革中相应存在 问题,提出了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建议, 希望我国农村信用社在今后不断壮大, 国有重要意义,农村经济发展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经济促进作用。农村信用社作为由农民入股,实行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地方性金融组织,它的服 务对象是农民,服务区域在农村,服务目标是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农 村信用社建社 50 多年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为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以及农村社会稳定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然而,建国后成立的农村信用社都是以 行政指令组合而成的名义上的合作组织,从一开始就不符合“自愿、互助合作、民主管理”等合作制原则规范,经历了多次整顿、改革, 现在合作金融的基本属性已经所剩无几。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 农村信用社现有产权状况的多样性,农民参与农村信用社民主管理的意识低下等原因造成了农村信用社的亏损和历史包袱严重,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变迁的国家偏好和农民的接受程度之间存在着矛盾,信用社复杂的股权结构和长期的“官办”色彩更加剧了这一矛盾。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金融结构不断改进,农村金融竞争已经越发激烈,如何使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大潮中处于不败之地,农村信用社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一、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主要问题 1、金融风险日益累积。由于众多历史 遗留问题,各地农村信用社都有为数不小的不良资产,随着农信社改革的不断深入,信贷风险也日渐显现,不良信贷资产额和不良资产比率也直线上升,我国农村信用社平均资产负债率为44%,部分地区农村信用社资 产负债率甚至超过了70%。而且贷款到期转 据较多,贷款到期后,只要能收回贷款利息,诸多信用社都采取办理转据方式,有的大额贷款多次转贷,影响了信贷资金的流动性,掩盖了潜在的信贷风险。部分地区放贷收息现象依然存在,部分信用社为片面完成收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