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开题报告】傲慢与偏见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傲慢与偏见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傲慢与偏见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傲慢与偏见开题报告

【关键字】开题报告

傲慢与偏见开题报告

篇一:开题报告

应用技术学院

XX级英语专业

学年论文(2)写作报告书

姓名:李琴玲

班级:英语0882

学号:XX

指导老师:沈仲平

设计日期:

等级评定:

英语专业第二教研室

XX年11月

文献综述

篇二:关于《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的论证报告

关于《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的论证报告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09中文学号:09****09 姓名:maggie kong

一、论文选题

本人XX届的毕业论文选题为: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一直以来,本人就很喜欢读一些外国文学的作品,其中《傲慢与偏见》是最为喜欢的一部作品,因此,本人的论文题目是与《傲慢与偏见》这本书有关的。而之所以选择这一题目,理由主要有两点:其一,本人对简·奥斯丁这位女作家的喜爱,她认为妇女和男人一样有智力、有理性,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在她的笔下,女子和男子一样具有获得知识的能力,妇女不必把忍耐、顺从当成美德,她们向往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缔结的婚姻。其二,《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在当时的社会很具有典型性,具有明显的女性意识,尤其是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她聪敏机智,有胆识,有远见,有很强的自尊心,并善于思考问题,这就当时一个待字闺中的小姐来讲,是难能可贵的,也正是由于这种品质,才使她在爱情问题上有独立的主见,并促使了她与达西美满的婚姻。

(一)选题意义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无论是当时的社会现实还是在文学作品中,男性一直处于中心和主宰地位。男性的主导地位不仅体现在当时的经济、政治和所有意识形态领域,尤其根深蒂固地渗透于男性作家的文学作品中。就以狄更斯、劳伦斯等男作家的创作而论,他们的作品无一不是以男主人公唱主角,小说情节都是以男性为中心铺展开的。女性的形象要么是“家里的天使”,完全听任男人的摆布;要么是女巫、妖魔等令人厌恶的形象。即使是当时的女性作家,她们或多或少也都是从男性的视角或借用男性的写作手法来看待整个世界的。

如范妮·伯妮就借鉴男性作家们的写作手法描写家庭传奇。然而,这种一直处于中心和主宰地位的社会关系在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中被消解了。奥斯丁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成功塑造了伊丽莎白这一女主人公的形象,充分展现了英国文学女性意识的鲜然勃发,成为了英国文学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英国女性文学这一伟大保守不可或缺的链条。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简·奥斯丁是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女作家,作为一名女性,她对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性别歧视问题有一套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从她的作品中可以得到印证,《傲慢与偏见》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篇。目前国内外关于《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的研究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1.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女主人公伊丽莎白是具有反叛精神的新女性形象,她美丽、倔强而聪慧,勇于追求梦想,她不愿为了生活牺牲爱情,所以她毅然拒绝了柯林斯的求婚,而选择忠于自己的内心,这实际上就是反映了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体现了女性意识。

2.小说中五种不同的婚姻观。小说写了五种不同的婚姻观,分别是以贝内特夫妇为代表的盲目婚姻、莉迪亚和威克姆为代表的情欲婚姻、柯林斯和夏洛蒂为代表理智婚姻、简和宾利为代表的幸福婚姻、伊丽莎白和达西为代表的完善婚姻。这五种婚姻中,作者主张的是最后两张,她提倡婚姻要以爱情为基础,摆脱保守的买卖婚姻模式,这就体现了对女性的尊重。

3.小说中对世俗礼教、父权社会的反抗。这集中体现在伊丽莎白拒绝柯林斯的求婚这件事情上,柯林斯是一位牧师,也就是西方的神职人员,他是世俗礼教、父权主义和集中代表,伊丽莎白拒绝他,实际是对世俗礼教的反抗,反映了浓郁的女性意识。

4.作者简·奥斯丁运用女性视角描述故事情节。奥斯丁虽然生活在一个男尊女卑的时代背景中,但她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去审视作品中的男性形象,通过作品中情节的巧妙设置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对男性优越的权威加以解构,对男性的主导地位摆出了一副反叛和颠覆的姿态,对女性的聪明、智慧及自我价值进行了充分的肯定,传达了女性为争取平等而抗争的呼声,表现出了背叛男权社会的主旋律以及先进的女性意识。

(三)研究方法及原因

至于本选题的研究方法,在综合了前人以及自身对外国文学论文写作的经验,本人暂定三种基本方法: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追因法。但在论文的实际写作过程中,若有需要,可能还会增添其他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本人主要通过搜集、整理前人的文献资料,全面、正确地了

解《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的研究现状,并借助于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本论文的撰写。

2.比较研究法。这种研究方法主要用来比较小说中的五种不同的婚姻,通过对这五种不同的婚姻的成因以及结果的比较分析,突出女性意识的重要性。

3.追因法。在18世纪的英国社会,是一个典型的男权社会,男女在各方面都不平等,社会制度和各种保障都以男性为中心,女性在经济上被迫依赖于男性,但《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在意识上已有了女性主义思想的萌芽,这种意识的出现需要探索并追溯原因,因此采用追因法。

二、研究内容

(一)论文提纲

整篇论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具体地、深入地展开论述:引言

1.18至19世纪社会制度下的英国女性地位

2.女性意识的觉醒

2.1.女性意识觉醒的原因

2.2.以女性本身为中心的生活态度

2.3.女性对精神平等的追求

3.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3.1.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所反映的女性意识

,反抗保守女性价值束缚

3.2.小说中男性形象的颠覆与黯淡反映的女性意识

结语

(二)重难点及拟解决思路

本人觉得完成此论文的重点是写作前的准备工作,即全面搜集、整理、分析

各类材料,包括《傲慢与偏见》、《英国文学简史》、《女性权力的崛起》等著作,也包括一些期刊论文,在熟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地筛选,提取具有参考价值的部分,在脑海中形成对前人研究的初步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论文提纲的构思,对此,将采用文献研究法进行解决。此外,本人觉得论文的难点是在现有材料的基础上,结合对原著的细致阅读,深入挖掘其中的女性思想,而这部分将采用追因法与比较研究法进行探究。

三、预期价值

阅读奥斯丁的小说,始终能感受到一个女性的独特的视角,作为一位集保守与反抗于一身的过渡时期的女作家,她对英国女性文学的发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曾被福斯特誉为“女性中的莎士比亚”。她开创性地以女性独特的视角,敏锐的观察力来描述女性的独特感觉和经验世界,传达女性的意志和愿望,使人们开始站在女性的角度认知世界。她作为女性主义的启蒙者和女性意识觉醒的倡导者,主张妇女人格独立,争取平等权利,表现出进步的思想。她对于女性主义的关怀无疑为整个女性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对当代人尤其是女性来说具有启迪意义。此外,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它通过描写男性形象的颠覆与黯淡来衬托反映女性意识的觉醒,这在此前是鲜少有人研究的。

四、参考文献

1.(英)简·奥斯汀. 傲慢与偏见[M].孙致礼,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XX.

2. 李银河. 女性权力的崛起[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XX.

3.(英)奥斯汀. 傲慢与偏见[M].王科,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XX.

4. 常耀信. 英国文学简史[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XX.

5. 田玉霞. 喜剧背后的觉醒[J]. 成

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XX年9月,第21卷,第9期,P103~105.

6. 彭开明. 论伊丽莎白的多元化性格[J].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XX年,第24卷,第2期,P87~88.

7. 黄静. 《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的体现[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X年,第6期.

8. 蔡岚岚. 英国文学女性意识的承袭与勃发[J].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XX年,第10期,P61~64.

9. 朱锦锐. 浅析《傲慢与偏见》的女性意识[J]. 大众文艺,XX年,第9期,P54~55.

10.田玉霞. 男权形象的陨落——《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J]. 新闻爱好者(理论版),XX年,第8期,P71~72.

11.彭筱璐. 《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的觉醒[J].剑南文学,XX年,第4期,P49~50.

12.朱婉滢. 从婚姻和财富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XX 年,第11期.

13.龚龑. 《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教育[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XX年,第4期,P71~76.

14.彭中杰. 试述《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XX年,第27期.

15.黄婷婷.从女性视角浅析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XX年,第26卷,第1期.

16.张叶,李瑛. 试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J]. 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XX年5月,第32卷,第5期.

17.宋建华. 《傲慢与偏见》的女性意识[J]. 大连大学学报,XX年,第5期.

18.李坤,安琦. 庄园生活中女权主义的体现及其局限性[J]. 赤峰学院学报,第26卷,第2期.

篇三: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依据:

1)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1.理论意义:

女性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法国大革命之前的启蒙运动,当时的思想家已经能够用笔指出男女之间的不平等现象了.法国大革命之后是女性主义蓬勃发展的时期。女性主义文学始终伴随女性运动而存在。女性主义者力图通过提倡对于文学中女性形象的重新评价来唤醒人们对于女性价值的再认识。中国近代作家林语堂的英文作品《京华烟云》自问世以来倍受欢迎,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该书以近代中国社会环境为背景,描述了三个家族的衰落,塑造了数个鲜活的人物,尤其是女性人物。本文选取《京华烟云》中的完美女子木兰,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其现代之美与保守之美相结合的完美女性形象,不仅能让读者了解女性主义的内涵意义及其对中国近代的影响,为该理论的研究提供新的素材。同时也从一个新的角度对《京华烟云》及木兰这一女性形象有了更深的理解,从而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对于《京华烟云》的研究,翻译研究,文化解析居多,而对文学特点的研究较少。本文从文学研究出

发,以女性主义为视角探讨木兰这一人物形象,拓宽了《京华烟云》的研究领域与研究视角。

2.实际意义:

本文从女性主义理论入手,分析《京华烟云》中木兰这一女性形象,不仅可以使读者深入的了解木兰这一形象,理解女性主义这一理论,从而提高读者的女性主义意识,重视女性的价值。还能使读者在阅读《京华烟云》时,对这一著作也能有更深入的理解。对中国保守文化及近代中国的社会环境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最后对于当代女性而言,木兰这一形象能让女性读者在生活中有所启发。

2)综合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1.国外研究动态

女性主义是妇女运动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是一种男女平等的信念和意识形态,旨在改造男子中心的等级文化和社会体制,消除对女性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上的歧视。女性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法国大革命之前的启蒙运动。早在在1729年,英国的克雷弗特就发表了题为《女性权力》的论著。十八世纪英国的玛丽?沃思通克拉夫特曾经发表《女权辩护》。他认为女性存在的首要目标是做一个理性的人,而理性地实践则是透过妻子与母亲的身份来表达的。十九世纪英国的约翰?穆勒将女性主义的观点表现于《妇女的屈从地位》一书,他指出,法律的不平等使得婚姻制度下的婚姻关系犹如主人与奴隶的关系。西蒙娜.德.波伏娃,被公认为是“ 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女性之一”,其代表作是《第二性》。以“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变成的”的观点为核心的女性主义思想突出其观点的独创性和开拓性。伊莱恩?肖瓦尔特曾在其作品《文学批评》中将女性主义写作分为三个阶段--“女性写作”(1840-1880),“女权写作”(1880-1920),“女人写作”(1970-至今)(XX:148-149)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早在1929年就写出了题为《自己的一间屋子》的文章,作者抨击了无处不在的性别歧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