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1第2课多变的价格

必修1第2课多变的价格

必修1第2课多变的价格
必修1第2课多变的价格

必修1 第2课多变的价格

一、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1.供求影响价格

(1)当商品①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这就是②卖方市场,它是由③卖者起主导作用的市场类型。

(2)当商品④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这就是⑤买方市场,它是由⑥买者起主导作用的市场类型。

2.价值决定价格

(1)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⑦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⑧基础,价格是价值的⑨货币表现,价格一般与价值成正比。

(2)⑩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于商品生产者的意义:个别商品生产者用高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的商品,都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这就促使商品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4)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问题探究1:如何理解价值规律?

提示:(1)市场上发生价格与价值相背离的现象,主要是市场供求关系不平衡造成的。商品在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

(2)商品价格的跌涨波动,始终是围绕价值这个中心的。供求与价格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得价格不能无限上涨或下跌,价格与价值大致相符。商品价格不会背离价值太远,是价值规律要求、等价交换原则决定的。

(3)等价交换原则通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得以贯彻。从单个的交换过程来看,虽然价格时涨时跌,但从一个较长时期来看,商品的价格总的来说仍然与价值相符。

二、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1)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①上升时,人们会②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③下降时,人们会④增加对它的购买。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⑤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⑥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3)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①互为代替品:功用⑦相同或⑧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⑨同一需求的两种互为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⑩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亦然。

②互补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两种互补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同时也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亦然。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1)调节生产规模。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问题探究2:供求关系能否决定价格?

提示:价值是价格的决定因素,供求关系是价格的影响因素,供求关系不会也不能决定价格。

(对应学生用书P7)

要点一全面认识影响(均衡)价格变动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

(1)供求影响价格示意图

(2)供求与价格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内容表现结果

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价格下跌需求增加,会导致供不应求

价格影响供求关系

价格上涨供给增加,会导致供过于求

2.价值决定价格

(1)在市场经济中,商品价格涨跌的根本原因是价值变化。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一般地说,商品价格与其价值成正比。

(2)“价值决定价格”和“市场决定价格”并不矛盾。

因此,“价值决定价格”与“市场决定价格”是一致的。

“价值决定价格”,强调商品价格的高低是由价值决定的,而不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决定价格”,强调商品价格的高低是由市场形成的,而不是由计划形成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的,因此,市场形成价格离不开价值对价格的决定作用。

关于商品价格要切记: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影响,在市场中形成。

3.影响价格的其他因素

(1)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通过改变商品供求关系对价格产生影响。

(2)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纸币发行政策、房地产政策、物价政策等。

正确认识质量与价格的关系应注意以下几点:

(1)优质优价并不意味着商品质量决定价格。从根本上说,优质优价是因为优质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劳动比普通的同类商品多,所以其价格也较高。

(2)优质优价与质优价廉并不矛盾。①前者是从生产者的角度提出的要求,后者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提出的要求,两者都是对商品本身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基本属性的反映,都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②就同类商品而言,优质优价主要是因为优质商品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③就优质商品的生产而言,质优价廉主要有以下原因: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供过于求,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情况下的降价竞争,薄利多销的促销方法等。

例1 (2011·四川卷)在谈到某些图书的价格时,有人认为:“每一分的品质都是由每一分的成本堆积起来的,没有真正物美价廉的东西。”这一观点蕴含的经济道理是( ) A.图书的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它一定要等于其价值

B.图书的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它一定要反映其价值

C.图书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它不会等于其价值

D.图书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但它不会偏离价值

[解析] 本题考查的内容为价值规律。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故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有可能等于价值,但绝大多数会偏离价值,故A、C、D说法错误;B 正确,答案选B。

[答案] B

[点拨] 本题易错选C。对价值规律的内容不能做到正确理解是错选C的原因所在。(2012·北京市朝阳区)右图中OP表示价格,OQ表示供给量和需求量,D是某商品需求曲线,S是某商品供给曲线。根据下图可以推断

( )

①当某商品价格处于P2时,商品过剩,需求者可以压低价格

②当某商品价格处于P2时,供过于求,供给者应该减少供给

③当某商品价格处于P0时,商品短缺,需求者只能接受涨价

④当某商品价格处于P1时,供不应求,供给者可以提高价格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供求对价格的影响。商品过剩,即商品供过于求时,商品价格下跌,此时商品需求者可以压低价格,供给者应该减少供给,①②符合题意;供不应求时,供给者可以提高价格,④符合题意,因此,B当选。③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点拨] 易错选A。其原因是未认识到③不符合题意。

要点二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搞清它们之间的区别

(1)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区别。个别劳动时间即生产同一种商品的不同生产者各自耗费的劳动时间。由于每个生产者的生产条件不同,其个别劳动时间也就不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对于个别劳动时间而言,指的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创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价值量与价值总量的区别。价值量通常指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而价值总量是指某部门或某一生产者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价值量的总和,它等于商品的数量和单位商品价值量的乘积。

(3)个别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区别。个别劳动生产率是指生产同一商品的不同生产者的生产效率和能力,也就是个别劳动者或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而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指某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或称整个行业的劳动生产率。

2.要具体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1)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包含在某种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也就越大;反之,则愈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社会劳动生产率愈高,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愈少,商品的价值量就愈小;反之,则愈大。因此,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只意味着个别劳动时间的变化,它不能决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因此,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无直接关系。

(3)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社会劳动生产率愈高,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的数量也就愈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也就愈小。因此,社会劳动生产率无论如何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愈高,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商品的数量就愈多;又因为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并不引起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变化,所以一个商品生产者创造的价值总量与他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是成正比的。

以上关系用下图表示:

3.正确认识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的意义。商品的价值量尽管与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无关,但如果没有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个别劳动时间的缩短,就不可能推动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带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进而推动社会进步。

正确认识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劳动生产率分为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相对应的劳动时间分别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时间。

(2)商品价值量与劳动时间及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及个别劳动时间没有直接关系。

(3)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劳动时间及劳动生产率的关系。首先看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下降,商品的价值总量不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增加,商品的价值总量不变。其次看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不会因为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但商品的数量会因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商品的价值总量会随着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

例2 (2011·课标全国卷)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如果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 ) A.1452万元B.1320万元

C.1210万元D.1100万元

[解析] 解答此题的基本思路是:①2011年该企业总产量为10×(1+10%)=11(万件);②2011年该企业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1+20%)=110(元);③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110×11=1210(万元)。故选C。

[答案] C

[点拨] 本题易错选A。学生容易认为2011年该企业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仍为132元,因此在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的情况下,其总产量变为10×(1+10%)=11(万件),故2011年该企业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132×11=1452(万元)。

(2011·东北师大附中等三校联考)假设2010年某国生产M商品的A企业创造的商品价值总量为20万元。如果2011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而生产该商品的A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30%,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2011年A企业生产的M商品的价值总量为( )

A.20万元B.16万元

C.26万元D.20.8万元

[解析] 设2010年A企业生产M商品数量为S,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为T,则S×T=20(万元)。

因2011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A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30%,故2011年A企业生产的M商品的价值总量为:(1+30%)×S×T÷(1+25%)=1.04×S×T=1.04×20=20.8(万元)。答案选D。A、B、C均为错误选项。

[答案] D

[点拨] 易错选C。不能将数学知识正确地运用到做题过程中去是错选C的原因所在。

要点三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的变动

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但受某种消费心理的影响,也会出现所谓“买涨不买跌”的情形。2.不同商品价格的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程度不同

生活必需品属于人们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物品,需求的弹性较小,所以,生活必需品价格的变化对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影响较小;高档耐用品对人们的生存影响较小,而且使用的周期较长,需求的弹性较大,所以,高档耐用品价格的变化对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影响较大。

3.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其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1)互为替代品是指功能相同或接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的两种商品。在替代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2)互补商品是指能够共同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的两种商品,在互补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同时也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

生活必需品与高档耐用品

高档耐

用品

高档耐用品价格的大幅下降,

则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

的迅速增加

等离子电视、轿

车、金银首饰

互为替代品与互补商品

一种商品价格

消费者对该商

品的需求量

导致对另一

种商品的需

求量

最终会导致

另外一种商

品的价格

在可以相互

替代的两种

商品中

上升减少增加上升

下降增加减少下降

在有互补关

系的两种商

品中

上升减少减少下降

下降增加增加上升

例3 (2011·安徽文综)图中的曲线反映的是某种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价格走势。同期,该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其需求量发生反方向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该种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增加

②该种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减少

③该种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减少

④该种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增加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需求量的影响。某种商品价格下降,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对其互补品需求量增加,对其替代品需求量减少,①③正确且切题,②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答案] A

[点拨] 本题易错选D,原因在于错误地理解了价格变动对互补品和替代品的影响。(2011·江南十校)某商品的价格(P)与其需求量(Q)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若该商品价格由PA向PB运动时,会导致其需求量增加

②若该商品需求量由QB向QA运动时,会导致其价格上涨

③若该商品的价格由PB向PA运动时,会导致其替代商品需求量增加

④若该商品需求量由QA向QB运动时,会导致其互补商品需求量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 一般说,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成反向变动。若该商品需求量由QB向QA运动时,说明需求量下降,意味着价格上升,不选②。若该商品需求量由QA向QB运动时,意味着该商品需求量增大,其互补商品需求量也扩大,不选④。若该商品价格由PA向PB运动时,价格回落,需求量增大,选①。若该商品的价格由PB向PA运动时,其价格上升,该商品需求量

减少,其替代品增大,选出③。

[答案] C

[点拨] 应注意弄清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变动的关系和替代品、互补商品的含义及关系。要点四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1.调节生产规模

当市场上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该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会主动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当商品供不应求时,该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主动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2.提高劳动生产率

商品生产者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给自己的商品提供降价的空间,在价格竞争乃至生存竞争中更具优势。

3.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在市场经济中,只有提供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的生产者或企业,才能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从中获取更多的利润。

正确认识价格与市场竞争的关系应注意:

(1)价格影响供求,商品价格的降低可以扩大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从这个意义上讲,降价是可以提高市场占有率的。企业应该运用好价格竞争手段,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2)市场竞争绝不仅仅是价格竞争,除价格竞争外,企业还应该充分运用各种竞争手段,比如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研究市场需要等来达到扩大市场占有率的目的,不能将降价作为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唯一手段。而且商品降价必须以企业实力为后盾,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防止卷入盲目的价格竞争之中。否则,非但提高不了市场占有率,还有可能被市场淘汰。

例4 (2011·山东文综)下列四幅图描述了某商品的价格(P)、需求量(D)、价值量(V)以及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L)之间的关系。

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传导过程正确的是( )

A.①→③→④B.②→①→③

C.①→②→④D.②→④→③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价值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情况下,必然会导致商品价值量的减少;商品价值量减少,在供求关系不变的情况下,会降低商品的价格;商品价格下降会增加商品的需求量。由以上分析可知,D的传导过程正确,A、B、C不正确,答案选D。本题还可使用排除法。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需求量无直接联系,故排除有①的选项。

[答案] D

[点拨] 本题易错选B。题干强调的传导过程,即事物之间的先后顺序,对此认识不到位是错选B的原因所在。

(2011·福建厦门)下列经济现象,与右图中由Q1点到Q2点运动描述一致的是( )

A.节能限电导致“柴油荒”,各地企业需求暴涨

B.受通胀预期的影响,黄金白银价格创出新高

C.2010年国家决定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小麦产量增加

D.2011年我国提高稀土出口关税,稀土概念股股价继续走高

[解析] 图中由Q1点到Q2点运动描述的现象是价格与供给大致成正比关系,价格上涨,供给增加,C与此现象一致,故答案选C。A说的是“油荒”与需求的关系,B说的是通胀预期与黄金白银价格的关系,D说的是关税与股价的关系,均不是价格与供求的关系,故A、B、D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点拨] 易错选B。其原因是识图能力欠缺,不能认识到图中由Q1点到Q2点运动描述的现

象是价格与供求的关系。

易错点:互补商品和互为替代品的区分认识不清

理论分析: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典例(2011·福建龙岩)截至2010年8月3日,福厦高铁运行百天、2400小时。累计发送旅客452万人,日均客发4.52万人,已成为国内高铁平均上座率最高的一条线路。福厦高铁以其舒适安全快捷的性能,低于汽车票价的价格,对公路交通和民航交通带来巨大的挑战。福州至厦门的快运汽车票价最有可能作出的反应是( )

A.下调,因为高铁与汽车是互补商品

B.上调,因为高铁与汽车是互为替代商品

C.上调,因为高铁与汽车是互补商品

D.下调,因为高铁与汽车是互为替代商品

[错因分析] 本题易错选A项。原因是未弄清互补商品和替代商品的区别。

[正确解答] 福厦高铁舒适、安全、快捷,价格低廉,吸引众多消费者,快运汽车与高铁是互为替代品,快运汽车要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一方面要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需降低票价,故选D项。

(2012·原创题)2011年,为抑制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的措施,如增加价格明显低于商品房的经济适用房、供低收入者租用的廉租房等。政府出台这些措施是因为( )

①增加经济适用房可以减少商品房购买需求

②增加廉租房就能抑制商品房有效需求

③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互为替代品

④增加保障性住房能缓解房地产市场的过度炒作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 解答本题需读懂材料的意思,政府出台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的目的是抑制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增加经济适用房可以减少对商品房购买需求,当需求量减少,将会抑制商品房价格的过快上涨,①入选;增加廉租房可能会抑制商品房有效需求,但不是一定就能抑制,②表述绝对,不选;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不是互为替代品,③错;增加保障性住房,可以减

少商品房的购买需求,使需求量减少,使炒作者不再轻易购买商品房来倒卖炒作,从而导致商品房需求减少,使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得到抑制,④入选。

[答案] C

“涨”字牵动百姓心

背景材料

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首篇指出,2011年伊始,历时1个月的“汉语盘点2010”活动揭晓,“涨”字排名第一,获选年度国内字。人们选“涨”,主要表达了对物价上涨的强烈感受:菜价涨、米价涨、油价涨 (2010)

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月度同比涨幅一路攀升,连续突破3%、4%、5%、6%,2011年6月达到6.4%。

为什么物价上涨这么快?其原因有:成本上升影响,输入性影响,自然灾害影响,流通环节影响,(货币)流动性影响,投机炒作影响等。

面对“节节升高”的物价,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保障群众生活,中央明确提出,要把稳定物价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并频频“亮剑”,打出一套控物价、保民生的“组合拳”。国家宏观调控围绕稳定物价发展。2010年11月19日,国务院下发《关于稳定消费品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提出稳定物价的16条具体措施。2011年3月2日,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下发《关于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的通知》,从制度上保障困难群众生活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2011年5月10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完善价格政策促进蔬菜生产流通的通知》,努力降低蔬菜生产流通成本。2011年7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平稳健康持续发展防止市场供应和价格大幅波动的通知》,要求减缓猪肉市场的周期性波动,促进生猪生产平稳健康持续发展。

(摘自2011年8月15日《人民日报》)

角度分析

1.价值决定价格。消费品生产成本的增加,增加了消费品的价值量,价格随之提升。2.供求影响价格。供求关系的失衡,是消费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3.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政府要加强对消费品价格及供求的市场监控,及时引导调节生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打击市场投机行为,整顿规范市场秩序。4.价值规律在发挥作用,价格变动调节生产规模。消费品价格的上涨,会调动劳动者的生

产积极性。从而改善供求关系,保持物价稳定。

练习提升

(2011·河北月考)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2010年9月份,全国房价继续上涨,同比上涨2.8%。现如今“房奴”这个名词已经越来越成为我们社会所共同关注的热点。房价过高,是催生“房奴”的直接原因。针对“高房价”,下面相关认识正确的是( )

①供不应求是房价过高的根本原因

②建筑材料价格的上涨助长了房价的上扬

③要抑制高房价就必须增加商品房的供应量

④要抑制高房价就必须对炒房行为进行有效制约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供求影响价格,供求关系不是房价过高的根本原因。①不选。

[答案] D

(对应学生用书P10)

1.(2011·苏州模拟)目前中国手机的持有量稳居世界第一,可是20年前,买一部手机需要花2万多元,相当于当时一个普通工薪者20年的收入。最近,小薇只用300多元便买了一部手机,仅相当于一个普通工薪者一周的收入。手机价格降低的根本原因是( )

A.手机质量提高使产品需求增加

B.商家采用了薄利多销的销售策略

C.科技进步增加了商品的技术含量

D.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

[解析]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会影响价值的实现,但不决定价值,更不决定价格,A说法错误;B不是根本原因;科技进步增加了商品的技术含量,其结果很可能是价值量的增加,C明显不符合题目考查的方向。

[答案] D

2.(2012·北京市朝阳区)假定原来1辆汽车可以交换10台电脑,1台电脑的售价为1万元。现在生产汽车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某电脑生产厂家的劳动生产率也提高一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同样的一辆汽车售价改为( )

A.1万元B.5万元

C.10万元D.2.5万元

[答案] B

3.(2011·临沂模拟)根据右图反映的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我们可以推断出( ) A.甲和乙是相互替代的商品

B.甲和乙是有互补关系的商品

C.甲是生活必需品,乙是高档耐用品

D.甲的价格由价值决定,乙的价格由供求决定

[解析] 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往往不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的急剧减少;高档耐用品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则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的迅速增加。可见甲是生活必需品,乙是高档耐用品,C正确。A、B由图推断不出来;D说法错误。

[答案] C

4.(2011·潍坊模拟)对下图中由Q1点到Q2点运动的描述中,理解正确的是( ) A.该商品因供过于求而减少生产规模

B.该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从增加到减少

C.该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从减少到增加

D.该商品因价格上升而扩大生产规模

[解析] 观察图表可知:随着商品价格的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生产规模随之扩大,故A 错,D正确。该商品的互补品需求量应一直在增加,其替代品需求量应在逐步减少,故B、C 错误。

高中政治必修2新学案: 第二课第一框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第二课第一框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知道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含义及优缺点,了解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含义及优缺点,明确民主选举方

选择题 1.2011年3月27日,山东某市16名竞争人选,要竞选4个政府部门“一把手”职位。16名候选人除了要进行一番电视台现场直播的演讲之外,还要回答现场市民的问题。这样选拔干部 A.可以比较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B.表明我国政治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C.使市民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D.没有局限性,是任何时期、任何地区都适用的选举方式 2.有人利用各种借口和原因,要求在我国全社会范围内推行直接选举,认为只有直接选举才能保证民主。这种观点错误在于 A.认为选举方式必须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B.没有认识到我国只能采用间接选举方式 C.没有看到不同选举方式各有利弊,且选举方式要与国情相适应 D.没有看到我国的选举方式是一成不变的 3.下列属于公民直接参与选举的有 ①县及县级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②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③城市居民委员会的选举④农村村民委员会的选举⑤乡以上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这就决定了我国现阶段的选举方式是 A.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B.间接选举 C.领导提名,公民选举 D.直接选举 5.在2011年村委会换届选举中,许多地方采取以自荐海选的方式选出新一届村委会领导班子。“海选”为所有选民提供了均等的条件和机会,每个选民都能够自由挑选自己的可心人,为一大批能人进入村班子创造了机会。做好“海选”,村民必须①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增强选举的责任心②选择与自己关系好,能够给自己带来实惠的可心人③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④了解被选人员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非选择题 6.2011年4月1日新华网刊登一篇报导:在通往某县的长途汽车上,几位妇女正在议论着村里换届选举的事情。其中一位兴致勃勃地讲“谁谁为拉选票昨天又给俺送来一只不锈钢盆”,另一个哈哈大笑道“俺厨房里光不锈钢锅就有好几个,全是俺村那几个想当官的老爷们比着送的,管他选谁不选谁呢,先收下再说”。记者听在耳里,乱在心头。 (1)记者为何会对长途汽车上看到的一幕感到了心乱? (2)针对记者所见的这种现象,如何改进才能确保实现民主选举的预期目标?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1单元第2课多变的价格同步测试1(学生版)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选择题 1.商品市场上存在“优质优价”的现象,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①优质商品质量好,价格低 ②优质商品质量好,使用价值大,所以价格高 ③优质商品质量好,需求量大,需求影响价格,所以价格高 ④优质商品成本高,价值量大,价值决定价格,所以价格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某市召开居民用天然气阶梯价格听证会。所谓阶梯气价,是指居民每月超过天然气基本消费量后执行高气价,对用户消费的气量分段定价。阶梯气价的制定() ①体现了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格②利用了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 ③有利于降低居民的生活质量④有利于引导居民合理消费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3.在市场上经常发生价格上涨或下跌的情况,但价格上涨与下跌,都不会距离价值太远,不可能无限制地上涨,也不可能无限制地下跌,其原因是 ①人们购买力有限,价格涨得太高会失去市场②价格和供求之间存在着一种互相制约的关系 ③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④少数强大企业操纵的结果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4.一些特殊商品如名人字画、珍贵邮票、古董文物等,一旦进入流通领域,只要人们有购买力就不能控制它们的价格上涨幅度,其价格总是高于价值。对此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①其价格并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②这种现象说明价值规律不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③它们的价格上涨不会促使生产扩大和商品供应量增加 ④不能以商品交换中的特殊现象否定价值规律的普遍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一个杯子到底能卖多少钱?”第1种:卖产品本身的使用价值,只能卖3元/个。第2种:卖产品的组合价值,卖15元/个没问题。第3种:卖产品的包装价值,卖288元/个卖得可能更火。第4种:卖产品的纪念价值,不卖2 000元/个除非脑子进水。这充分证明() ①价值并非价格的唯一决定因素②策划对产品价值创新意义重大 ③企业研究消费者心理十分必要④价格变动对供需均会产生影响

高一必修二第一课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Period 2 Reading & Language points 课前预习 必背短语 1.be anxious for sth. 渴望得到 2. be anxious to do渴望做某事 3. see sb doing sth看见某人正做事…… 4. head towards朝……走去/前进 5. catch/have/get a cold得感冒 6. make sure确保,保证 7. have a sweet tooth爱吃甜食8. anything like that类似的事情 9. a bit of有一点儿10.be…enough to do sth.足够……做某事 11. take a lot of exercise做大量锻炼12. be crazy about...为……疯狂 13. because of 由于14. would rather do sth. 宁愿做某事 课堂学习 一、课文理解Reading comprehension (一)Zhou Kai (1) Activity 1: Read quickly and find out the answers to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Why is Zhou Kai’s mother anxiou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What does she think will happe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What does she ask him to d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ctivity 2: Work in groups to make a flow chart about how Zhou Kai caught a cold. Activity3:Careful-Reading :Fill in the blanks. When Zhou Kai’s mother saw him _______ towards the front door ________ a jacket ____, she _____ him anxiously. She asked him where he ____ going. Zhou Kai ______ his mother he _____ going to play football ___ the park. And his mother said he ______ catch a bad cold ____ he didn’t _____ his jacket ____. In addition, it was raining. ____ Zhou Kai wouldn’t listen at first. ______ his mother advised him again and again, he did ____ he ____ told. (二)Zhou Kai (2) Activity 1: Decide i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or false. 1.Zhou Kai’s family eat a lot of vegetables, fruit and fish. 2. Zhou Kai is very lucky because he hasn’t a sweet tooth, although he eats sweets every day. 3. One week ago, Zhou Kai caught a bad cold. 4. Two years ago, Zhou Kai hurt his leg while playing football. 5. Zhou Kai is crazy about football and is captain of the Senior high team. Activity 2: Fill in the blanks and finish the following two tasks. Zhou Kai is a _______boy. He eats ________. Fresh fruit and vegetables are part of his _____. He lives near the sea and he has fish often. He doesn’t eat much fat ___ sugar so he doesn’t have a __________. And he is not too heavy, so he doesn’t h ave to _____.He _____ gets colds or things like flu, because he takes a lot of exercise. He is _____ about football and is ______ of the class team. Because of this, he has a good diet and this isn’t a problem because his mother _____ him so well.

高中政治必修2第二课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一框感受文化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人们交往行为和交行方式,文化影响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识记文化的来源 (3)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二)能力目标: 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理解和感悟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从而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培养自己正确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更加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文化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特点 教学难点: 区分文化对人影响的两个特点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探究、讨论,教师进行引导总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第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个人与社会的发展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尤其是通过学习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文化对社会的影响,那么文化对人的影响具体又是怎样的呢?在接下来的第二课中,我们一起来感受文化对人的影响。 二、讲授新课: 牛顿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18岁进入剑桥大学学习,26岁就成为剑桥大学的教授,29岁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创立了微积分,发现了万有引力,创建了经典力学,被誉为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但是,他的成就基本上都是在前半生取得的,晚年在科学上却再无建树,大家知道是为什么吗? 牛顿晚年由于深受宗教神学的影响,沉迷于宗教世界,这使他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再不能象以前那样正确的认识事物和思考问题。 牛顿的事例也正说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之大。那么,文化对人产生影响来自于哪里呢? 1、文化影响人的来源:文化环境、文化活动(板书) 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之中,不同的文化环境下,有不同的文化活动。一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使人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打上特定文化的烙印。 比如:为什么藏族同胞一般都能歌善舞、精于骑术?因为他们生长于那样的文化环境,经常参与那样的文化活动。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2课《诗两首》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 中国教育资源网https://www.doczj.com/doc/463690051.html, 积累与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倩.影(qiàn)青荇.(xìnɡ) 栉.风沐雨(jié) 呕.心沥血(ǒu) B.漫溯.(suò) 笙.箫(shēnɡ) 桀骜不驯.(xùn) 从.容不迫(cónɡ) C.彳亍 ..(chì chù) 颓圮.(sǐ) 无济.于事(jì) 载.歌载舞(zài) D.长篙.(ɡāo) 斑斓.(lán) 荒谬.绝伦(miù) 味同嚼.蜡(jiáo) 解析A项“栉”应读“zhì”;B项“溯”应读“sù”;C项“圮”应读“pǐ”。 答案 D 2.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陷井哀怨轻手蹑脚水波荡漾 B.破锭凄婉柔声细语波光艳影 C.回溯太息力挽狂澜招摇过市 D.沉淀迷茫悄无生息沉默寡言 解析A项“井”应为“阱”,B项“锭”应为“绽”,D项“生”应为“声”。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 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未见有能望其项背 ....的。 B.诗人在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展纸 执笔,信手拈来 ....,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C.他完全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临到他要离开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 的黄昏,他漫步于康桥,举步维艰 ....,写下了这首诗。 D.夕阳下流淌的康河,波光潋滟,栩栩如生 ....,河畔的金柳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 解析B项“信手拈来”指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能得心应手地运用词汇和选用材料,此处应指思路畅通;C项“举步维艰”形容行动困难或生活艰难,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课后拓展作业附答案解析第1单元第2课

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 课后拓展作业 一、语言基础 (2019·华师附中八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 浩荡的长江奔流而下,由巴蜀至荆楚,再从吴越奔流入海,一条承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希望的黄金水道,从古奔腾至今。时至今日,国人已然认识到,长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有重大的保护价值。湖北作为“长江之腰”,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中,________。 淡水资源被污染,江岸生态被破坏,这是长江的伤口,也是中华民族的重症。唯有________,才能彻底治疗。《关于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决定》应运而生,为湖北治理长江污染、发展长江经济提供了尚方宝剑。近两年来,此《决定》深入贯彻执行,湖北段长江生态也得到了极力改进,广袤的荆楚大地旧貌换新颜。看,汉口江滩的沙场、仓库等杂乱无章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芦花栈道的________;有着“光灰城市”之称的黄石也果断关闭“五小”企业、拆除非法码头,形成了绿色发展的新模式,摘掉了“光灰城市”的帽子。()。 猛药去疴,________。整个黄金水道绿意盎然。生态环境是面向未来的最大竞争力,必须穿“新鞋”,走“绿道”,用环境治理留住绿水青山,用绿色发展赢得金山银山。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才能永葆生机,长江经济带的深入发展也或可期待。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此《决定》深入贯彻执行,极力改进了湖北段长江生态 B.此《决定》得到深入贯彻执行,湖北段长江生态因而得到极大改善 C.深入贯彻执行此《决定》,极力改进了湖北段长江生态 D.湖北段长江生态得到极大改善,此《决定》从而也得到深入贯彻执行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湖北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为未来发展留足了绿色空间,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B.湖北为未来发展留足了绿色空间,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C.湖北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为未来发展留足了绿色空间D.湖北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未来发展留足了绿色空间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责无旁贷釜底抽薪人声鼎沸不分畛域 B.义不容辞对症下药人声鼎沸不废江河 C.责无旁贷对症下药人潮涌动不分畛域 D.义不容辞釜底抽薪人潮涌动不废江河 二、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5题。 萧红墓畔口占【注】 戴望舒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讲义及习题

历史必修二——古今中外的经济史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反作用。经济问题是国家问题之根本。 必修Ⅱ教材基本线索和整体结构 (1)纵向线索:从中国古代农耕经济讲起到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再到20世纪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以及中国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结束于经济全球化日趋明显的现状。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即现代化的进程。 (2)横向线索:本册教材展示了历史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并着重分析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从全球文明的角度考察世界历史, 从世界各地域、民族、国家间的互动联系角度揭示人类文明的演进,即全球史观。 总之,生产力发展(现代化)和人类社会交往的发展(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两根主轴。学习方法点拨: 如何学习经济史? 从涉及的内容来说,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及经济政策、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等。 从知识掌握的层次看,主要包括总体特征、经济发展原因、表现及影响四大块。 ?国内史学界一般将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大阶段。 ?所谓原始农业是指人类社会早期最原始、最简陋的农耕生产。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大致属于这个时期。 ?传统农业则以铁犁牛耕、精耕细作为其典型形态。整个封建社会都属于传统农业。 ?至于现代农业,一般是指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后出现的农业现代化,它首先发轫于西欧,然后向世界各国扩散。我国的现代农业一般认为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形成,至今还在进程之中.

历史必修二第一课练习题 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 A.铁犁牛耕 B.个体农耕 C.刀耕火种 D.石器锄耕 2、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A.耕作方式的进步 B.土地制度的变化 C.手工业的进步 D.赋税制度的变化 3、我国进入文明时代以后农业生产工具①耒耜仍是重要的生产工具②商周时期青铜工具广泛使用③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到战国时期普遍推广④铁农具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②④ D.①③④ 4、关于小农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出现于春秋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经营 B. 是我国古代主要的生产方式 C.男耕女织是其基本特征 D.有利于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5、“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则材料是对哪一个水利工程的最高评价() A.春秋时期的芍陂 B.西汉的白渠 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汉代治理黄河 6、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 ①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②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③“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④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④ D.①③④ 7、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主,主要是因为( ) A、统治者的雄才大略 B、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 C、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D、中国“民本思想”和“农本思想”的影响 8、.下列农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耒耜②青铜农具③铁锄、铁犁④耧车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③ D.①③④② 9、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A.牛耕的使用 B.铁农具的出现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青铜器的制造 10、《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反映() A .春秋时期牛耕出现 B.战国时期牛耕推广 C.春秋战国铁农具的使用 D.周王室的日益衰微 1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是在()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朝D.西汉 12、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①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和交纳赋税 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3、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发明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这种方法是() A.垄作法 B.代田法 C.区田法 D.精耕细作法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高中语文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在诵读中体会作者对康桥的情感。 2、体会诗歌中的意象美。 学情分析 通过意象赏析诗歌的方法。 重点难点 1、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在诵读中体会作者对康桥的情感。 2、体会诗歌中的意象美。 教学过程 【导入】再别康桥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中国诗坛出现了一颗耀眼的明星,他才华横溢,文笔洒脱;他感情丰富,风度翩翩;他轻轻的来,又悄悄的走,不曾带走人世间的一片云彩,却永远投影在读者的波心。他就是---徐志摩,今天,让我们和徐志摩一起《再别康桥》。 【讲授】再别康桥 1、作者介绍(请学生介绍) 徐志摩(1897—1931),原名徐章垿,浙江海宁人。1916年秋赴京读大学,曾拜梁启超为师。19 18年8月赴美国留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20年追随罗素而赴英国,后进康桥大学(剑桥大学)学习。是“新月”诗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他一生追求:爱、自由和美。1931年11月1 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时年35岁。代表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 2、了解背景 康桥,即剑桥,英国剑桥大学的所在地。徐志摩留学英国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这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1925年和1928年,他出国途径英格兰,两次重返母校。本诗是他1928年故地重游以后,在归国的轮船上写的。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 3、徐志摩的康桥情结: 在那里,他接受了资产阶级教育,形成以“爱、自由、美”为核心的人生观和“康桥理想”; 康桥:诗人自由之梦飞翔的地方,康桥:诗人美之梦蕴积的地方,康桥:诗人爱之梦破灭的地方。 【活动】再别康桥 初读诗歌,感知诗情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第2课《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作者:郑艳王倩倩 (作者介绍:郑艳,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王倩倩,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内容摘要: 《再别康桥》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的第一单元,与《沁园春?长沙》《雨巷》和《大堰河――我的保姆》共同组成了本套必修教材的开篇单元,也是其中唯一的一个现代新诗单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现代新诗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掌握鉴赏现代新诗的技巧,陶冶学生的性情,激发学生对高中语文的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再别康桥》出现在必修一的第一单元,与《沁园春?长沙》《雨巷》和《大堰河――我的保姆》共同组成了本套必修教材的开篇单元,也是其中唯一的一个现代新诗单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现代新诗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掌握鉴赏现代新诗的技巧,陶冶学生的性情,激发学生对高中语文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再别康桥》是高一语文开篇第一单元中的篇目,对于刚刚进入高一的新生来说,在初中已经接触过现代诗歌,对现代诗歌的特点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但这种了解仅停留在表面。教师要通过本课和本单元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并系统掌握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教师还要让本课充分发挥激趣作用,让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独特之美:丰富的情感,优美的语言,奇妙的想象。让他们体会到诗歌离我们并不遥远,它与我们的生活和情感是那么契合,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现代诗歌的巨大魅力,并从此

爱上语文。 【设计特色】 1.以徐志摩的“康桥情结”为切入点。向学生介绍徐志摩与康桥的三次不解之缘,让学生了解康桥在徐志摩生命中的重要位置,从而使学生更好体会诗歌的感情。 2.教师“以诗解诗”的课堂语言。教师课堂语言经过精心设计,为学生营造出诗一般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沐浴在诗歌的柔情中,体会语文之美,诗歌之魅。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分析意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了解诗歌创作背景,体会作者对康桥的赞美与眷恋之情。 3.学习新诗的鉴赏方法,了解新月派“三美”的诗歌主张。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语言,分析意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体会作者对康桥的赞美与眷恋之情。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问答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相信同学们都不止一次地听过或吟诵过那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每当听到它的时候,我们脑海里都会浮现出诗人挥手与云彩惜别的场景-----洒脱、飘逸之中又带着伤感与惆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再别康桥》,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教案

高一历史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知识体系】 “精耕细作”的含义: 中国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是以对土地高度利用为基础,通过不断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改善农业

【重难点解析】 1.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三个基本特点: (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2.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体系形成的表现: (1)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如铁农具、铁犁牛耕、曲辕犁。 (2)耕作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从千耦其酝到个体农耕。 (3)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如芍陂、都江堰、郑国渠、漕渠、白渠。 (4)农学知识理论不断积累和推广:如《农政全书》等著名的农学著作。 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历史地位: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 (2)生产组织形式: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形态的基础,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3)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古代中国土地所有制的主要形式。 (4)农业生产结构:种植业和家畜饲养业相结合,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5从农耕技术的发展:借用牛力耕田,不断改良生产工具,重视水利的兴修,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考古学家一般将人类早期历史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这种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按工具出现先后顺序 B.生产力决定社会发展 C.按考古学特点来划分 D.按工具的优劣来划分 2.牛耕出现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并不普遍。下列为牛耕的普遍推广提供了可能的一项技术革新是 A.犁壁的安装 B.铁犁铧的发明 C.牛鼻环的使用 D.“二牛抬杠”的牛耕方式 3.以下三张图按先后顺序分别表现了 A.大河文明、海洋文明、草原文明 B.大河文明、草原文明、海洋文明 C.海洋文明、草原文明、大河文明 D.草原文明、大河文明、海洋文明 4.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 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了120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 ①我国已有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 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与南方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6.据记载: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这反映了 A.孔子的弟子注重务农 B.当时牛耕开始出现 C.牛耕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D.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 7.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出现的最主要条件是 A.各国变法承认土地私有 B.牛耕逐步普及 C.铁制农具的出现和逐步普及 D.家庭观念加强 8.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9.殷墟甲骨文中有“王令众人曰:劦田”的记载。据史学家考证“劦田是三耒共耕的意思,由此可知商朝的耕作方式() A.刀耕火种B.精耕细作C.男耕女织D.集体耕作 10.1956年我国发现了一处古墓群,出土了包括兽骨、铁锛(一种工具)在内的大批珍贵文物。根据出土文物判断,这处古墓应不早于() A.夏商B.春秋战国C.秦汉D.隋唐 11.《颜氏家训》中说:“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可见当时的经济形态是() A.合作经营B.集体劳作C.重农抑商D.自给自足 12.《说文解字》关于家的解释:“从宀,豭(jiā)省声。周伯温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宀从豕。”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特点是() A.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B.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2018年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2课 随堂练习

第一单元第二课 一、选择题 1.(2018·重庆名校高一联考)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随着秦汉大一统的实现,以□□□□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此处省略的是(C) A.察访推荐B.血缘关系 C.皇权独尊D.相权独大 [解析]据题干材料“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秦汉大一统的实现”可知当时的政治制度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因此其核心为皇权独尊,C项正确。 2.(2018·银川育才中学高一期末)在秦朝,被称为“百官之首”的是(B) A.三公B.丞相 C.太尉D.御史大夫 [解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秦朝的丞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政事,所以在秦朝,丞相也就被称为“百官之首”。 0 0 3.(2018·太原高一联考)《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B) A.朝议裁决B.集权独断 C.世袭传承D.政务繁忙 [解析]“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反映了君主专制集权、独断专行的特点,故选B 项。 4.(2018·梅州高一期末)傅乐成在《中国通史》中说:秦朝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的……“诸夏”或“中国”都是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到此“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庞大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促使此处“中国”概念变化的是(B) A.分封制B.郡县制 C.宗法制D.王位世袭制 [解析]材料中“到此‘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指秦朝时期。秦朝推行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的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5.(2018·安徽师大附中高一期末)秦朝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虽然仅仅15个年头,但它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朝代。这是因为秦朝(A)

高一必修二第一课练习题

必修2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传说中的人物,曾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的是 A.蚩尤 B.黄帝 C.大禹 D.神农氏 2.中国形成相当发达的原始农业是在 A 五六千年前 B 七八千年前 C 六七千年前 D 八九千年前 3.我国农业由“刀耕火种”进入“石器锄耕”阶段后,人们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是 A石斧、石锛 B骨耜、石耜 C钱、钹 D铁铲、铁犁 4.被称为“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的是 A 火耕 B 牛耕 C 耜耕 D 铁犁的运用 5.古代中国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是 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工业 6.垄与沟轮换耕种,能防风抗旱,比普遍采用的播撒方法先进,这种方法是 A “区田法” B “代田法” C “轮种法” D “间种法” 7.观察阅读下面材料,指出这种农业生产技术所表现的特点是 “代田法”是先把田地开成一条条深宽各一尺的垄和沟。第一年把庄稼种在沟里,出苗后,逐渐把垄上的草和土培到苗根上。第二年在原来的垄上,再如法开沟载种。 汉代代田法模型 A.广种薄收 B.少种多收 C.休耕轮作 D.精耕细作 8.下列结合错误的是:

A.战国──铁农具 B.唐朝──高转筒车 C.明清──风力水车 D.汉朝──耦犁 9.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 ①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基本生产模式②不承担国家赋税③农民富裕祥和的生活情景④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0.黄梅戏《天仙配》中七仙女的唱段“你耕田来我织布”反映了中国古代 A 农业的基本特点之一 B 手工业的基本特点之一 C 商业的基本特点之一 D “重农抑商”的基本特点之一 二、问答题 农业是古代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回答下列关于古代中国农业的相关问题: (1)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中,主要的耕作方式是什么? (2)这一耕作方式对古代中国的经济形态有何影响? (3)简要概述这一经济形态的基本特点。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人教必修1第1单元第2课诗两首训练-落实提升

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错误的注音。 撑.着(chēnɡ)彷.徨(pánɡ)巷.道(xiànɡ) 河畔.(pàn) 青荇.(xìnɡ) 长篙.(hāo) 寂寥.(liáo) 斑斓.(lán) 漫溯.(shuò) 【答案】“巷”应读“hànɡ”,“篙”应读“ɡāo”,“溯”应读“sù”。 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悠长愁怨冷寞惆怅 静默彩虹凄惋太息 艳影哀怨笙萧篱墙 【答案】寞—漠,惋—婉,萧—箫。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由江西省文化厅主办的“江西风景独好”活动在京开幕,此次文化月既有文化________,又有时代追寻。 ②在前进的路上,我们一定不能给自己留任何的退路,不然你就会在人生的十字路口________,甚至可能走上歪路。 ③冬奥会女子冰球赛场的观众席上,许多观众头戴色彩________的装饰物为运动员们加油助威。 A.积淀徜徉斑斓 B.积淀彷徨斑斓 C.沉淀彷徨斑驳 D.沉淀徜徉斑驳 【解析】积淀:所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沉淀:溶液中难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从溶液中析出的难溶解的固体物质;凝

聚,积累。从适用对象考虑,句①应选“积淀”。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去。根据句②的“十字路口”来看,应选“彷徨”。斑斓:指灿烂多彩。斑驳: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根据语境,句③应选“斑斓”。 【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亚投行的成功建设和运营,将惠及亚投行各国,也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 动力,这是不言而喻 ....的。 ②虽然国际上引力波科学研究和观测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 ....,但我国在这方面的科研开发基础还相对薄弱,目前尚没有自主建设的引力波天文台。 ③戴望舒是一个善于借鉴的诗人,在诗歌创作中最明显的特征是留心古今中 外诗坛,深文周纳 ....。 ④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徐志摩的诗可谓独树一帜 ....,他的诗富于想象,意境清新,风格柔美飘逸。 ⑤学习新诗,就不能不注意到新诗的流派现象,从史料上看,新诗的流派呈 现异彩纷呈 ....的局面。 ⑥看过反映徐志摩爱情生活的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后,我对才子徐志摩有 了捉襟见肘 ....的感觉。 A.③⑤⑥B.①②④ C.①③⑤D.②④⑥ 【解析】①“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用于此处正确。②“如火如荼”指像火那样红,像茶(茅草的白花)那样白。原形容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用于此处正确。③“深文周纳”指定罪名很苛刻,想尽方法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泛指不根据事实而牵强附会地妄加罪名。④“独树一帜”指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⑤“异彩纷呈”与“呈现”重复。⑥“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答案】 B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A.戴望舒曾熟读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苏联学者契尔卡斯基说过,就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二课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二课教案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全课概述 本课从分析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两个角度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市场形成价格,价格反过来影响市场、引导市场的辩证关系,让学生通过感受市场、价格、生活、生产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认识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等经济现象、经济规律。 本课分为2个框题:一影响价格的因素。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新课标要求:归纳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认清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评价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新课程学习 2.1 影响价格的因素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的基本含义。 2、理解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与价值关系、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3、运用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某些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寻找并解释生活中某些处于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商品、服务。 (二)能力目标 1、懂得价格的不断变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表现。 2、知道价格的变动不是任意的,是围绕价值变动的,市场交易的本质和核心是等价交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日常经济生活的自主性和独立精神,尊重他人劳动、平等待人

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供求、价值、价格之间的关系,价值规律。 【教学难点】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设置的镜头一至四,并回忆生活中商品价格变动情况,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商品的价格是不是固定不变的?为什么?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回忆生活活动,得出商品价格是经常变动的结论,思考讨论它为什么变动,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 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 教师点评: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文化、生活习俗等,都可以引起价格变动。 因为这些因素的变化,往往会引起某种商品供应量或者需求量的变化,也就是改变供求关系,从而引起商品价格变化。供求关系是怎样引起价格变化的呢?(1)各种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状况来实现的。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发言。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并进行点评。 (2)商品供不应求,买者争相抢购,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卖方市场含义。 (3)商品供过于求,卖者争相出售,价格下降,形成买方市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买方市场含义。 教学过渡:供求变化会引起价格变动,但是,价格的涨落不是无限的,请看教材13页的例子。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结论? 2、价值决定价格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商品的价格?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所提问题。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必修2第二课第三框知识点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必修2第二课第三框知识点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必修2第二课第三框知识 点 一、复习目标要求 了解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的性质、作用;了解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 二、重点知识整理 1.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 重要形式是什么? 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村委会和居委会。 2.村民委员会 (1)含义:(注意:性质、设立目的、成员产生、法律制度保障各是什么) 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 农民群众在村民委员会的带领下,实行村民自治,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管理村务的本领,切实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 (2)村民自治的内容: 直接投票选举村委会干部,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发表意见,涉及村民利益的由村民页1 第

会议讨论通过。 村民规范自己的村干部的行为(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等) 3、城市居民委员会 (1)含义:(注意:性质、适用地方) 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管理机构,是城市居民的鼻尖组织。 作用: (2) 在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办理本居住地居民的公共事务,调解居民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方面,居民委员会发挥着重要作 用。 (3)城市居民自治的内容 居委会干部由居民民主选举产生;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 居民委员会实行公开制度,接受居民的监督和质询──社区各项工作居民监督,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也有效地提高了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4、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意义 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页 2 第

精选-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语文第1单元第2课诗两首雨巷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语文第1单元第2课诗两首雨巷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1.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反复诵读,抓住意象,体会意境。 过程方法:在合作讨论中,掌握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自主阅读,合作讨论,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2.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复习鉴赏诗歌的方法:一、知人论世。二,体会诗人的情感。三、抓住意象 (二)、意象:诗歌中蕴涵着诗人思想情感的景象或物象。 意境:由意象营造出的客观景物和主观情感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或氛围。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营造了一个宁静,幽深,略带感伤的意境。(多媒体展示) 二、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5年入上海复旦大学学习发文,开始受法国象征派影响。1928年开始创作现代派诗歌。著有诗集:《我的记忆》(《雨巷》收入其中)《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影响,意象朦胧、含蓄。代表就是《雨巷》。后期(抗战爆发后)诗歌

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情感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积极、明朗。代表作是《我用残损的手掌》。(多媒体展示) 补充:戴望舒短暂的一生,很不平静。小时候一场天花,在他脸上留下疤痕,生理上这种缺陷,常常使他变成别人奚落的把柄,即使后来在诗歌上取得一些成就,但还是常常受到来自同行的嘲笑。文学上刚有点成就时,他喜欢上好友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平,但并没有得到回应。戴望舒以跳楼相要挟,最后勉强答应和他订婚,但要结婚条件是:要他出国留学,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迫于无奈,1932年他去法国,当时生活很困难,靠翻译生活。三年后听到施绛平移情别恋的消息,他匆匆回国。结束了他近八年的恋情。第二年,1936年,与小他12岁的穆丽娟结婚,这场婚姻仅维持四年。1940年俩人离婚。两年后,戴又与小他21岁的杨静结婚。生了两个女儿,到1948年又以离婚结束。建国后戴望舒被安排到国家新闻出版署工作,负责法文翻译,但此时他哮喘病非常严重。1950年二月去世。 三、赏析全诗。 (一)听朗诵,正字正音(多媒体) 彷徨(páng huáng)彳亍(chì chù)颓圮(tuí pǐ)寂寥(jì liáo) (二)一读诗歌,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谈谈自己的初读体验。整体感受诗歌。 (意象美、意境美、音节美,至少要说出音节美:押韵、复沓、重叠)1、全诗主要内容:(特定的场景,特定的氛围) 渴望在雨巷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逢着那位丁香一样的姑娘 姑娘走出雨巷,消逝在我的视线中 2、诗人感情的变化分析: (从渴望逢着一位丁香一样的姑娘,到逢着了她,再到姑娘从视线中消逝,诗人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