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第1课孔子与老子

课标要求:日照实验高中秦玉田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孔子的学说

材料一:1.孔子三岁丧父,十七丧母,家境贫寒;2.“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私人讲学;51岁从政; 55岁起周游列国14年, 68岁返鲁从教、整理文献;73岁去世;他从教40余年,三千弟子,72贤人,3.一生坎坷,无权无势,但凭才学、道德、精神赢得弟子深情爱戴,被后世称为“万世师表”。

问题:对于孔子生平,你有什么感想?孔子一生历经贫穷艰难曲折,志向专一,执著探索,不断完善自己;而且“学以致用”,“兼善天下”,为使社会“变乱世为治世、变无道为有道”奔波努力终生。对我们今天立志成才,奉献社会,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有着深刻的启迪。材料二:1.子曰:“仁者爱人。”“仁者必有勇。”刚毅木讷近仁”

2.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篇第十七、六》

3. “因民所立而立之”“苛政猛于虎也”

4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问题:以上材料体现孔子的什么思想?基本内涵有哪些,体现怎样的精神?实现该思想的方法是什么?该思想的提出有怎样的意义?

1 “仁”;

2 关心关爱他人、恭敬、宽容、诚信、机敏、恩惠、意志坚韧,勇敢雄强;体现了一种社会责任感。

3 遵循“忠恕”之道;

4 a:有利于加强个人的修养,提高民众的素质; b: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c 有利于统治者的执政水平,缓和社会矛盾;材料三:1.“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所以明尊长也,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养老也。民知尊长养老,而后能入孝弟”。

2.“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记》

3.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问题:上述材料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其内涵是什么?你怎样评价?孔子的“仁”和“礼”有着怎样的关系?1 “礼”的思想2 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他规定了一整套在衣食住行方面必须合乎尊卑等级等级身份的礼仪规范,并发展成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3 评价:企图用周礼的制度恢复已经崩溃的社会等级秩序,稳定社会秩序,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保守的一面。4 “礼”是手段和保障,“仁”是根本目的。

材料四: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2.“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颜渊》

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4.“子不语怪力乱神,”“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问题:以上材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政治思想?怎样的哲学思想?综合以上内容你认为孔子对解决春秋时期的社会问题有着怎样的设想?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吗?为什么?儒家学派为什么后来受到推崇,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1 “为政以德”;“以礼治国”

2 敬鬼神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地位

3 面对春秋时期宗法制遭到破坏,诸侯争霸,礼崩乐坏,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孔子主张用周礼的社会等级制度来维护社会秩序;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缓和阶级矛盾;用德

教化百姓,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4 不受重视;因为春秋时期的面临诸侯争霸,社会变革时代主题,各诸侯国面临如何通过社会变革,实现富国强兵,夺取霸主地位,完成统一任务,而孔子的“仁”“礼”的思想不符合现实的需要,“克己复礼”为背了历史的发展规律。5 a 孔子所主张“仁”“德”“礼”都有利于稳定封建秩序。b 后代的儒家学者发扬完善,提出适应加强君主专制制度的主张。c 历代统治者的重视,提倡。

材料五:孔子的教育思想:1.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2.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4.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5.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7.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以上材料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1.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2.学习态度-实事求是;坚持真理;

3.学习方法-要经常温习,有恒心;学思结合;

4.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等

二、老子的学说

材料六: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口病);……”。,“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问题:从材料1中总结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有怎样的意义?从材料2中可以看出老子的人生观是什么?从材料3中总结老子辩证法的思想?1.“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2.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摒弃了天命的绝对权威3.清心寡欲,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4.矛盾的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只要“守静”就能以弱胜强

材料七:1.“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老子》第七十五章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五十七章“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2.“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3.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问题:以上材料体现了老子的什么政治思想?你怎样理解老子的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的?评价其政治思想?1.“无为而治” 2.老子反对统治者苛征暴敛、争霸战争;认为只要统治者清心寡欲,爱惜民力,缓和社会矛盾,就能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3.积极方面: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有利于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局限方面:与当时的诸侯国的富国强兵、争霸天下的愿望相背离,其“小国寡民”的理想也违背了历史统一的趋势;同时也存在愚民政策的方向。

举例说明老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哪些影响?

第1课 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

第1课孔子与老子 课标要求: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老子,了解他们的主要思想,了解儒家和道家的形成,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知道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模拟孔子问答,体会孔子的主张和价值;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家的智慧并从中汲取营养;认识孔子和老子的思想的价值。 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之处及对现实的指导作用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 导入:山东一自古就有“一山一水一圣人之说”,分别指什么?或天下文官祖,历代帝王师称赞的是谁?学生答后总结: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过关于周礼的知识。可以说孔子是老子的学生,这对师生在中国思想史上有何重大影响呢? 教学过程 一、孔子及儒家思想(前551——前479年) (一)自主学习:山东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礼义之邦,很大程度是因为它是儒家文化文化的发源地,做为山东人,你如何对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做一简介呢?请填写 孔子知识小档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材料二: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材料三: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材料四: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018版 第1单元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第1课孔子与老子 教材整理1孔子的学说 1.历史地位: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主要内容 (1)思想核心:“仁”和“礼”,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 ①“仁”,就是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在人际关系上则是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要实现“爱人”,必须遵循“忠恕”之道,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克己复礼”,是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为了实现“礼”,就必须“正名”。 (2)政治主张:提倡“为政以德”;也不排除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3)哲学思想: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4)教育思想:教育原则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教学方法上主张“因材施教”;学习方法上主张学思结合,独立思考。

3.历史影响 汉代大一统之后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深度点拨]孔子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但他当年周游列国十四年,积极推行其政治方案,为什么不被统治者采纳? 【提示】(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 (2)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他们的需要。 教材整理2老聃与《道德经》 1.历史地位:历史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著作:后人将其思想整理为《道德经》,又称《老子》。 3.思想主张 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轻巧识记]孔子与老子思想主张的对比 (1)面对春秋乱世,老子与孔子在政治主张上的不同:孔子主张积极入世,努力推行自己的思想;老子主张消极避世,尊重规律,主张“无为而治”。 (2)老子的“无为”思想与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的共同之处:二者都要求统治者体恤百姓,反对统治者实行暴政;二者的思想都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第一课孔子和老子 课程标准 (1)了解孔子的生平 (2)了解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3)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孔子的主要思想、一些名言及历史地位老子的主要思想、一些名言及历史地位.理解:孔子思想的核心部分和保守部分;孔子思想由当时不被重视到成为正统思想的转变;老子思想对后世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过程与方法: 阅读图片、文字史料等,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能力;通过对孔子和老子思想体系的评价,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孔子和老子以及他们思想体系的学习,认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成就,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以及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性;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中的积极影响和消极方面,使学生形成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点 孔子的核心思想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教学难点 结合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产生的必然性。 教学方法 1、图片和热点人物导入,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注重运用史料教学,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不仅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 3、采用设置情景、设疑引思、自主学习的模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其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 4、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 5、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导入新课】 (1)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知道诚信、责任、道义、和爱心的缺失已渐成我们民族的一种痛,一块心病,甚至一个危险的陷阱。在制约着我们的现在,在威胁着我们的未来。让我们重新祭起祖国传统文化的法宝,在祖先留给我们的智慧里寻找灵感和启迪吧!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血管里流的是华族的血,让我们和我们的下一代一同拿起《论语》,拿起《孟子》,拿起《老子》《庄子》,去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选择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我们思想的方式吧! 朋友,让我们重新捧起经书吧!去亲近我们祖先的思想智慧,去寻找我们失落的精神家园,去培养千万具有优秀民族精神的龙的传人,让他们能担负复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去振兴伟大的中华文明。先进的人们在行动,上海、北京等地已办起了读经班。欧洲文艺复兴曾借助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为西方文明找到一条发展的道

全国各地最新高考历史试题按课分解 第1课 孔子与老子(含解析)_

第1课孔子与老子 1.(2015·天津文综·14)(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材料二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 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6分) (3)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6分) 【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思想主张;孔子 (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思想主张;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思想主张 【解析】(1)第一小问品德,根据材料一中连词“而且”可知分为两部分,前部分的中心句为“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后半部分的中心句为“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第二小问政治抱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抱负为改变天下大乱的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3)第一小问共同点,根据设问一和设问二可知,孔子和顾炎武都不是在单纯的强调为学和做学问,而是有一定的社会责任;第二小问认识,围绕着社会责任是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的角度考虑。 【答案】(1)品德: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4分) 抱负: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2分)(3)共同:强调社会责任感。(2分) 认识:社会责任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当代青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肩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任。(4分)

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师版

班级: 组别: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使用说明:请阅读课本P1-P4,并用20分钟完成【知识存盘】;课堂解决【合作探究】、【当堂检测】。 一、课题:孔子与老子(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 二、课型:新授课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学习目标(1)准确识记孔子思想的内涵及其影响,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2)阐释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影响,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 (3)比较孔子思想与老子思想的异同点。 【知识存盘】 专题知识梳理: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合作探究】 材料孔子很重视周礼,把西周看作是理想的时代,尽管他对于旧制度认为应该有损有益。在他看来,作为贵族行动规范的礼,不应该仅是一种形式,最重要的是礼跟仁的结合。如果离开了仁,礼就没有意义了。所谓的仁就是“爱人”,是贵族才能具备的一种品德。孔子周游列国,受到各国的款待,但他没有得到亲自检验自己政治理想的机会。 ——摘编子白寿孨《中国通史》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在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 主张:孔子重视周礼,主张“仁”“礼”结合;恢复西周社会秩序。 评价:孔子主张实行“仁、礼”,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和维护社会秩序,但在春秋后期奴隶社会逐步瓦解的时代背景下,这种保守主张不利于社会关系变革,无法实现其政治抱负。 【当堂检测】 1.《淮南子》中记载,赵襄子被围在晋阳城中,解围后,他最先奖赏了没有大功的高赫,群臣不服。赵襄子说:“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惟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孔子听到对此十分赞赏,说道:“善赏哉!”材料体现了孔子什么思想主张() A. 行仁政 B. 法先王 C. 重礼乐 D. 正其名 2.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B.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己 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 3、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从积极的意义来看,主要是() A.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B.有利于规范社会等级秩序 C.有利于劳动人民反抗统治者的斗争D.有利于儒家思想的发展 4.现在,我们提倡“以德治国”,而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过“以德治民”主张。这说明() A.不管时代怎样发展,我们所遵循的道德准则是一致的 B.对传统文化必须绝对地予以肯定或否定C.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加以继承 D.“德治”将要取代“法治” 5. 道家思想中其实一直有:“背反”式憧憬——其欲将社会各种制度全部推倒的冲动,只表明它对现实社会深怀绝望而并不意味着真的就希望人类社会横遭毁灭。这反映了道家() A.对国家统一安定的强烈渴望 B.对“无为而治”政治的向往 C.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悲观态度 D.对“小国寡民”社会的追求

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

《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课标要求: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材内容和地位: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教材分两课介绍,第一课介绍孔子和老子的主张及其地位;第二课介绍了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背景,以及战国时期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本节课要学习的是第一课《孔子与老子》,它包括两部分,其一介绍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地位;其二介绍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地位,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可以以此为基本框架组织教学。因为本专题着重讲述“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第一部分。 〖学情分析〗对于孔子和老子这两位思想家,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稍有涉及,有所了解,但未必有深刻的体会。本课的学习将使学生温故知新,对这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较深的理解,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尝试着将书本知识运用于现实。新-课-标-第-一-网 〖设计思想〗本节课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具体做法是:通过看图学史,体会论从史出;通过模拟孔子问答,理解孔子的主张;结合现实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认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价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及其内在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图片的解读和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理解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模拟孔子和弟子、国君的问答,体会孔子的主张;通过对今天城市管理问题的思考和对1987年美国国情咨文引用老子话语的分析,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仁爱思想和以德治国主张,领会道家的智慧,认识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展示本课相关图片,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氛围。 【导入新课】近代学者夏曾佑说过:“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这话道出了孔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节课,我们将了解孔子和与孔子同时代的思想家老子,他们一个创立了儒家,另一个是道家的鼻祖。 【新课学习】 一、孔子及其思想 (一)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看图学史:师生共同解读一组图片(孔庙、大成殿、杏坛、牌坊、孔子墓碑、世界各地的孔庙、孔子周游列国图等),了解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走进山东,它的自然风光令人着迷,比如五岳独尊、蓬莱仙境、大明荷花、

第一课 孔子与老子 教案

第一课孔子与老子教案 【教学课题】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一课孔子与老子 【课时】 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要学习的是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孔子与老子》;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孔子的思想的各个方面,以及孔子思想的重要地位;第二部分介绍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地位。本单元主要介绍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奠定了中国哲学的基础。本课的第一部分是本单元的重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和历史地位,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重要意义;通过阅读图片、文字史料,培养学生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的能力;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通过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对孔子和老子思想进行评价。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学案,掌握基础知识;创设历史情境,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重难点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孔子的仁爱思想,体会道家的哲学思想,认识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使学生形成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正确态度。 【学情分析】 通过高一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岳麓版教材的体例,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也已具备,这些为我们在课堂上开展探究式学习提供了条件。对于孔子和老子这两位思想家,学生有所了解,但还没有深刻的体会。通过探究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两位思想家的主张,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具体做法是:通过预习学案,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通过探究题目,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引导,深刻体会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孔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难点:结合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电影《孔子》片段,展示相关历史图片,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氛围。 【导入新课】南怀瑾在《中国文化的左膀右臂》一文中有这样的话“细读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会发现一个秘密。每一个朝代,在其鼎盛的时候,在政事的治理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秘诀,简言之,就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而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中国文化的左膀右臂”的创始人——孔子与老子。 【新课学习】 一、孔子及其思想 (一)孔子的生平和历史地位 看图学史:展示图片(孔子图像、孔子周游列国图等),了解孔子的生平和历史地位。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其祖先是宋国贵族,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曾修《诗》、《书》,

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一单元第1课 孔子与老子 作业2

[随堂检测] 1.人都不能孤居独处||,必须与他人共同过群居的生活||,而结成社会||。在群居的生活中||,每个人有不同的条件、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利害||。如果每个人都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则彼此间的冲突、争斗||,必不能免||。……所以||,必须有一种共存相处之道||,以资维系||。那么||,你认为下面哪种观点会是儒家的处理方式呢() A.仁者爱人 B.克己复礼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当仁不让于师 解析:选C||。本题考查儒家思想||。从材料“如果每个人都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则彼此间的冲突、争斗||,必不能免”“必须有一种共存相处之道||,以资维系”可以看出这需要思想的指导||,儒家思想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很好的处理方式||。故选C项||。 2.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以下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是() A.有教无类 B.诲人不倦 C.仁者爱人 D.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解析:选A||。“有教无类”是指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教育||,体现了教育公平、平等的原则||,故A项正确||。 3.关于老子思想的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 A.“道”是抽象的||,“道”派生了人间万物 B.“天法道||,道法自然”||,否定天命论 C.矛盾的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D.“无为而治”是指统治者任何事都不管 解析:选D||。“无为而治”是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是一种积极的“无为”||,而不是任何事都不管||。 4.“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

第1课孔子与老子

学习本单元:一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基本线索和构 建知识体系;二要注意把古代思想家的主张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下分析评价,用 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分析各派思想发展的前途与命运;三要与现实社会相联系, 体会古代思想文化成果的现实意义。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学习目标] 一、孔子的学说 1.地位: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主张 (1)核心思想:“仁”和“礼”,要求“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①内容:“仁”: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

遵循“忠恕”之道。 “礼”: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即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通过“正名”实现“礼”。 ②评价:“仁”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礼”体现了孔子政治思想的保守的一面。 (2)政治思想:提倡“为政以德”,用“德”教化百姓;也不排除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3)哲学思想: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4)教育思想:教育原则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教学方法上主张“因材施教”;学习方法上主张学思结合,独立思考。 3.影响 (1)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 (2)汉代大一统后,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知识拓展]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时期不受重视的原因 (1)客观方面:春秋时期,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而且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争霸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 (2)主观方面: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 1.北京奥运会前,季羡林教授曾对张艺谋说:我建议开幕式上将孔子“抬出来”,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提示孔子提出“仁”,创立了儒学,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2.据下幅有关孔子所招学生的卡片,回答问题: 卡片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理念?有何重要作用? 提示理念:有教无类。 作用:打破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扩大教育范围。

孔子和老子习题集锦

孔子和老子习题集锦一、孔子 1.阅读下列四幅图片,可以获取的信息主要有 香港孔教学院悬挂 的《孔子游历图》 新加坡中学教材里 的《孔子行教图》 ①孔子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②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 ③孔子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④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2.下列对右图中人物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A.他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B.他要求恢复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其思想具有保守性 C.他子主张“因材施教”,他兴办私学,只招收贵族子弟 D.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允许学生坚持不同于老师的意见. 3.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根源是 A.二人所处时代不同;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 4.古籍记载:战国时期“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其反映的现象是 A.儒家、墨家垄断教育; B.教育开始普及民间; C.各国推行儒、墨思想; D.私人办学现象出现 5.下列对孔子的“仁”和德政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①主张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④维护奴隶制,反对社会变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6.孔子“学而优则仕”思想实质是

A.通过教育途径,选拔治国的贤良人才; B.建立贵族垄断文化的机制; C.应重视官员的文化素质; D.应在社会上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 7.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 A、"仁"和"礼" 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忠恕"之道 8.下列观点不符合儒家学派的是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尊王贱霸" D、"法不阿贵" 9.德庆孔庙是广东孔子文化的重要基地,今天我们如果想要去参观德庆孔庙,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必须要参阅 A.《春秋》 B .《尚书》 C .《论语》 D .《道德经》 10.下列属于孔子思想的内容是①“仁者爱人”②“无为而冶”③“为政以德”④“克己复礼”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①② 11.孔子认为“仁”的最基本的含义是 A.爱人 B 忠恕 C 仁政 D 克己复礼 12.孔子思想中的“礼”是指 A.礼貌 B 礼器 C 法律 D 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13.体现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性的是 A.克己复礼 B 忠恕 C 未知生,焉知死 D 有教无类 14.下列对孔子“当仁不让于师”的理解,正确的是

第1课_孔子与老子

第一课孔子与老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及其内在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图片的解读和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理解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模拟孔子和弟子、国君的问答,体会孔子的主张;通过对今天城市管理问题的思考和对1987年美国国情咨文引用老子话语的分析,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仁爱思想和以德治国主张,领会道家的智慧,认识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课型】新授课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 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展示本课相关图片,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氛围。 【导入新课】近代学者夏曾佑说过:“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这话道出了孔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节课,我们将了解孔子和与孔子同时代的思想家老子,他们一个创立了儒家,另一个是道家的鼻祖。 【新课学习】 一、孔子及其思想 (一)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看图学史:师生共同解读一组图片(孔庙、大成殿、杏坛、牌坊、孔子墓碑、世界各地的孔庙、孔子周游列国图等),了解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走进山东,它的自然风光令人着迷,比如五岳独尊、蓬莱仙境、大明荷花、微山芦苇,但是它的人文景观更胜一筹,它承载着历史的厚重,给人以智慧的启迪。认识这片金壁辉煌、规模宏大的建筑吗?这是孔子故里曲阜的孔庙,它与孔府、孔林并称为“三孔”,199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孔庙大成殿里,孔子的塑像被当作神一般供奉着。大成殿前的杏坛,是孔子晚年讲学的地方,它记刻着这位伟大教育家的功劳。孔庙周遭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牌坊彰显着一位圣人的业绩。看看孔林中的孔子墓,墓碑上刻着什么字?——“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大成”,乃集大成之意,“至圣”,最高的圣人,这是何等的荣誉!孔子先后获得这些封号:汉平帝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唐玄宗封孔子“文宣王”,元代封他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我们是否可以从中洞察出什么呢?(孔子的封号一加再加,直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反映了孔子地位的上升和儒家思想有封建社会深受重视。)类似的孔庙、孔子塑像散落于世界各地,在韩国汉城、越南河内、日本东京、德国柏林、英国伦敦等地都能见到,这说明了什么?(孔子不仅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 死后的孔子倍享殊荣,生前的孔子却十分落魄。这张图片反映了孔子生命历程中的一件大事——周游列国, 55岁时他率领一群弟子周游列国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没人理睬他,这时的孔子像一只流浪狗。但他坚持了十四年,直到68岁才回到鲁国,然后把主要精力用

第一章第1课孔子与老子导学案(含答案)

第一章第1课孔子与老子导学案 班级姓名 【课标要求】了解孔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理解掌握】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方面及其地位。 【综合运用】比较孔子与老子思想的差异;认识孔子和老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知识梳理】 一.孔子 1.简介:是春秋时期的、和,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主要保存在《》一书中。 2.思想主张 (1)政治(核心):一是“”,其主要内容是“”,必须遵循“”之道,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是“”,其主要内容是“克己复礼”,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另外,提倡“”,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以“礼”治国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2)宗教: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 (3)教育:①教育原则上:主张“”,使受教育者范围扩大;②教学方法上:主张“”;③学习方法上:针对学生特点启发诱导;学与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 3.评价:其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太多重视;经后人发扬和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二.老子 1.简介:是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是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主要保存在《》(又称《老子》)一书中。 2.思想主张 (1)哲学:“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屏弃了“天命”的绝对权威;任何事物都有的两个方面,包含辩证法思想。 (2)政治:从“”的哲学思想出发,倡导“”,以“无事取天下”。 3.评价: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重点突破】评价孔子的政治思想 (1)其“仁”的思想,对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现代所提倡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 (2)其改良政治的主张,也体现了与时代同步的精神。 (3)其“礼”的思想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性,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进行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 【备考指导】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属于高考的高频考点,复习时应关注以下角度:1.知识角度 (1)掌握孔子和老子的具体思想主张。 (2)注意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内涵,认识其历史作用。 (3)将孔子的思想和古希腊人文思想比较,了解古代中西不同的文化特色。 2.热点角度:联系当今科教兴国、建设和谐社会的时政热点,注意孔子思想的现实借鉴意义。如孔子“仁”的思想和“为政以德”,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孔子“有教无类”思想有利于教育公平。 【合作探究】 1、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1课孔子与老子

第1课孔子与老子 【课标要求】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及其内在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图片的解读和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理解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模拟孔子和弟子、国君的问答,体会孔子的主张;通过对今天城市管理问题的思考和对1987年美国国情咨文引用老子话语的分析,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仁爱思想和以德治国主张,领会道家的智慧,认识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教材内容和地位: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教材分两课介绍,第一课介绍孔子和老子的主张及其地位;第二课介绍了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背景,以及战国时期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本节课要学习的是第一课《孔子与老子》,它包括两部分,其一介绍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地位;其二介绍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地位,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可以以此为基本框架组织教学。因为本专题着重讲述“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第一部分。 【学情分析】对于孔子和老子这两位思想家,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稍有涉及,有所了解,但未必有深刻的体会。本课的学习将使学生温故知新,对这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较深的理解,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尝试着将书本知识运用于现实。 【设计思想】本节课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具体做法是:通过看图学史,体会论从史出;通过模拟孔子问答,理解孔子的主张;结合现实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认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 【教学方法】 1、多媒体课件直观教学 2、互助式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对孔子、老子的思想进行深刻分析,从而在互助学习中真正理解其思想内涵。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课前播放背景音乐,展示本课相关图片,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氛围。近代学者夏曾佑说过:“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这话道出了孔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节课,我们将了解孔子和与孔子同时代的思想家老子,他们一个创立了儒家,另一个是道家的鼻祖。【新课学习】 一、孔子及其思想 (一)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看图学史:师生共同解读一组图片(孔庙、大成殿、杏坛、牌坊、孔子墓碑、世界各地的孔庙、孔子周游列国图等),了解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走进山东,它的自然风光令人着迷,比如五岳独尊、蓬莱仙境、大明荷花、微山芦苇,但是它的人文景观更胜一筹,它承载着历史的厚重,给人以智慧的启迪。认识这片金壁辉煌、规模宏大的建筑吗?这是孔子故里曲阜的孔庙,它与孔府、孔林并称为“三孔”,199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孔庙大成殿里,孔子的塑像被当作神一般供奉着。大成殿前的杏坛,是孔子晚年讲学的地方,它记刻着这位伟大教育家的功劳。孔庙周遭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牌坊彰显着一位圣人的业绩。看看孔林中的孔子墓,墓碑上刻着什么字?——“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大成”,乃集大成之意,“至圣”,最高的圣人,这是何等的荣誉!孔子先后获得这些封号:汉平帝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唐玄宗封孔子“文宣王”,元代封他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我们是否可以从中洞察出什么呢?(孔子的封号一加再加,直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反映了孔子地位的

第一课 孔子和老子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第1课孔子与老子 姓名:班级:负责人: 杨晓华时间:2013.09.01 【课标要求】了解孔子等思想家的思想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知识梳理】 【问题探究】 史书记载:孔子从55岁离开鲁国到卫国,一直到68岁(公元前484年)回到鲁国,漂泊14年,先后周游了卫、陈、周、宋、郑等国。

问题1:孔子周游列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其结果如何? 问题2:孔子有这样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为什么他的主张在当时却不被统治者采纳呢? 问题3: 近年来,“孔子学院”相继在韩国、法国和非洲开办,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结合儒家思想特点和当前的国际形势,分析“孔子学院”为什么能在许多国家开办? 【课堂检测】 1.下列对左图中人物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 2.德庆孔庙是广东孔子文化的重要基地,今天我们如果想要去参观德庆孔庙,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必须要参阅( ) A 《春秋》 B 《尚书》 C 《论语》 D 《道德经》 3 .阅读下列四幅图片,可以获取的信息主要有( ) ①孔子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②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 ③孔子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④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①②③④ 4、现在,我们提倡“以德治国”,而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过“以德治民”的主张。这说明( ) A 不管时代怎样发展,我们所遵循的道德准则是一致的 加拿大多伦多 的孔子铜像 新加坡中学教材里 的《孔子行教图》 我国邮票中的任 鲁国司寇的孔子形象 香港孔教学院悬挂 的《孔子游历图》 A .他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B .他要求恢复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其思想具有保守性 C .他子主张“因材施教”,他兴办私学,只招收贵族子弟 D .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允许学生坚持不同于老师的意见.

孔子与老子最全版

《孔子与老子》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课标要求: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材内容和地位: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教材分两课介绍,第一课介绍孔子和老子的主张及其地位;第二课介绍了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背景,以及战国时期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本节课要学习的是第一课《孔子与老子》,它包括两部分,其一介绍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地位;其二介绍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地位,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可以以此为基本框架组织教学。因为本专题着重讲述“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第一部分。 〖学情分析〗对于孔子和老子这两位思想家,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稍有涉及,有所了解,但未必有深刻的体会。本课的学习将使学生温故知新,对这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较深的理解,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尝试着将书本知识运用于现实。 〖设计思想〗本节课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具体做法是:通过看图学史,体会论从史出;通过模拟孔子问答,理解孔子的主张;结合现实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认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价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及其内在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图片的解读和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理解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模拟孔子和弟子、国君的问答,体会孔子的主张;通过对今天城市管理问题的思考和对1987年美国国情咨文引用老子话语的分析,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仁爱思想和以德治国主张,领会道家的智慧,认识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展示本课相关图片,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氛围。 【导入新课】近代学者夏曾佑说过:“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这话道出了孔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节课,我们将了解孔子和与孔子同时代的思想家老子,他们一个创立了儒家,另一个是道家的鼻祖。 【新课学习】 一、孔子及其思想 (一)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看图学史:师生共同解读一组图片(孔庙、大成殿、杏坛、牌坊、孔子墓碑、世界各地的孔庙、孔子周游列国图等),了解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走进山东,它的自然风光令人着迷,比如五岳独尊、蓬莱仙境、大明荷花、微山芦苇,但是它的人文景观更胜一筹,它承载着历史的厚重,给人以智慧的启迪。认识这片金壁辉煌、规模宏大的建筑吗?这是孔子故里曲阜的孔庙,它与孔府、孔林并称为“三孔”,1994年12

孔子与老子教学实录

“孔子与老子”教学实录 课题导入 2005年是孔子诞辰2556周年。在孔子故里济宁的倡议下,世界各地的孔庙联接起来,形成了令人震撼的国际联合祭孔景况。(图片)9月28日,以曲阜孔庙为祭孔主现场,上海、台北、香港、韩国首尔、日本足利、新加坡韭菜芭、美国旧金山和纽约、德国科隆、法国巴黎等40多个城市纷纷设立祭孔分现场。国内外媒体竞相传播,形成了全球互动、共同祭孔的盛大局面,成为世界舆论和关注的焦点。应该说,孔子缔造了一个神话!一个人为什么在2500多年后还会对世界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广告词说得好:有实力才有魅力!孔子是有实力的,我们一般给孔子四个称谓: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去了解一下他博大精深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孔子及儒家思想(前551——前479年) (一)孔子的思想 1、“仁”的思想 ⑴含义: 孔子的思想主要有三部分,其核心是“仁”。在一万多字的《论语》中,“仁”字出现了105次。“仁”是会意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二”,大家猜猜看,“仁”字的含义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总结)“仁”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做人的道理。用孔子的话解释,仁最根本的含义是“仁者爱人”。当然,这里的“爱人”不是我们现在平常说的老公、老婆,而是体贴别人、关心别人、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 ⑵方法: 孔子认为最基本的方法是忠恕。(出示材料)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是“爱人”的低一点的要求,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高一点的要求是“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启发学生从生活中分别列举关于“忠、恕”的例子) ⑶表现: 对不同的人来讲,仁是有不同要求和表现的。对统治阶级来讲,“爱人”就是要“为政以德”,实行德治,爱惜民力,体贴民情,以德教化,反对苛政,这体现了孔子的民本思想。 对普通人来讲从何做起呢?(展示两个材料)孔子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意思是一个人对父母孝敬、对兄长尊敬,这是仁的根本。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生身父母和同胞兄弟都不爱,那还有什么仁道可言?在此基础上,后人把孔子的儒家思想概括成一个有近及远、由低到高的修身的方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齐家”是仁的起点,“治国、平天下”是仁的终点。儒家思想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然后主张把这种和谐的家庭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其特点是通过人际关系的和谐,来稳定社会秩序。 由以上可以看出,仁是内在的美德和修养,强调自律。但要改造春秋纷乱的社会,仅靠自律是不行的,孔子还特别强调“礼”的思想。 2、“礼”的思想 ⑴礼的含义: 《论语》中讲“礼”75次。从狭义上说,孔子所讲的礼是周礼,是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

【2019最新】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1课孔子与老子习题岳麓版必修3

【2019最新】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1课孔 子与老子习题岳麓版必修3 1.有一次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回答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齐景公高兴地说:你讲得太好了!孔子的回答体现了他思想主张中的( ) A.“有教无类” B.“无为而治” C.“克己复礼”D.“兼爱” 解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是在强调遵守社会秩序,维护周礼,C项正确;A项与“礼”(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不符,B、D两项不是孔子的思想主张。 答案:C 2.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为政以德,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其核心思想是( ) A.以德服人B.“仁” C.克己复礼D.仁政 解析: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根据材料强调“为政以德”“爱惜民力”等可知为“仁”的思想。 答案:B 3.《论语》载,孔子曾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表明他在教学方法上主张( ) A.启发诱导B.学思结合

C.因材施教D.温故知新 解析:材料的大意是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这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答案:C 4.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精华部分是( ) A.“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B.“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 C.唯物主义思想 D.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解析:老子提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包含着辩证法思想,其对后世影响巨大,是孔子思想的精华。 答案:D 5.《老子》一书中写道:“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主张小国寡民B.反对人际交往 C.不利社会发展D.主张积极革新 解析:材料体现了老子的“无为”思想,这是一种保守的政治思想,不主张积极革新,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

《孔子和老子》教学设计

《孔子与老子》 〖课标要求〗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的第一课,本章主要讲的是儒家思想的演变发展过程,本课主要介绍孔子和老子的主张及其地位;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可以以此为基本框架组织教学。因为本专题着重讲述“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第一部分〖学情分析〗对于孔子和老子这两位思想家,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稍有涉及,有所了解,但未必有深刻的体会。本课的学习将使学生温故知新,对这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较深的理解,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尝试着将书本知识运用于现实。 〖设计思想〗本节课采用探究式和体验式教学法,具体做法是:通过看图看材料学史,体会论从史出;通过收集孔子的名言及故事,理解孔子的主张;结合现实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认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价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及其内在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图片的解读和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理解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模拟孔子和弟子、国君的问答,体会孔子的主张;通过对今天城市管理问题的思考和对 1987 年美国国情咨文引用老子话语的分析,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仁爱思想和以德治国主张,领会道家的智慧,认识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三孔”及孔子、老子的图片,由此导入本届课内容。本节我们将了解孔子和与孔子同时代的思想家老子,他们一个创立了儒家,另一个是道家的鼻祖 新课学习: 一、孔子及其思想 (一)孔子的生平及主要活动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三家一创”) (二)孔子的思想 1.“仁者爱人”和“为政以德” 模拟对话情境体验:幻灯展示三则与“仁”有关的材料,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模拟孔子和学生 的对话。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教师引导:从刚才的对话,可以看出“仁”的本质和基本内涵是什么?(仁,指仁爱,关爱别人。) 教师:从文字学的角度看,“仁,从人,从二”,反映人与人的关系。怎样“爱人”?(孔子说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就是应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设身处地考虑他人的需求,帮助别人实现其需求。)孔子是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提出“仁”的学说的?(春秋之际,战争不断,孔子寄希望于仁爱挽救社会。)统治者心存“仁”的话会怎么做?(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仁者爱人的思想在政治上的反映是“为政以德”,解读材料: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