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职高专院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必要性

高职高专院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必要性

高职高专院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必要性
高职高专院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必要性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大学语文试题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 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 一问答题 (共10题,总分值100) 1. 鲁迅《秋夜》中的象征体系是怎样的?其中的天空、星星、月亮、繁霜、恶鸟和枣树、小粉红花、煤油灯、 小青虫等等分别象征什么?(用250-350字回答问题)(10 分) 2. 阅读《论语·先进》“侍坐”章,然后回答问题:(10 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饑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⑴《侍坐》章记录了孔子亲自主持的一次小型主题班会的情况。请问这次主题班会的讨论题是什么? ⑵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分别是怎么发言的? ⑶四位学生的发言分别体现了各自怎样的性格和志趣? 3. 汉乐府《陌上桑》的作者是怎样刻画罗敷的外貌美和内在美的?(10 分)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馀。”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馀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直千万馀。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4. 试析鲁迅《灯下漫笔》的艺术特点。(10 分) 5. 阅读曹植《白马篇》,首先概述诗意,然后简析作者借幽并游侠儿的形象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情怀?(白马饰金 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10 分) 6. 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的末尾评论道:“《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 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请把这段评论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分析这段评语体现了司马迁的什么态度?(10 分) 7. 请全面分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格律特点。(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 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然后说明其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为何能成为千古名句?(10 分) 8. 曹丕《与吴质书》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有哪些?(10 分) 9. 阅读《水经注·江水》“巫峡”文段,然后回答下列问题:此文段是怎样分别描写三峡一带的四季风光的?其 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10 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 细读《庄子·逍遥遊》“北冥有鱼”章末段:“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 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於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彼於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遊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请回答:在庄子看来,“至人、神人、圣人”中谁的修养境界最高?该段中哪些内容分别对应“至人”、“神人”、“圣人”?(用250-350字回答问题)(10 分) 提交截止日期:2020年6月30日 雷同卷按0分处理! 第 1 页共 1 页

浅析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浅析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新曙光小学王亭亭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潮来临了,而其中的一大亮点就是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管理模式,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成为许多学校教科研的重点。本文将从校本课程对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发展意义上来浅谈一下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一、什么是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和实施的课程。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特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体现师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这样解释: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 ①为了学校,是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 ②在学校中,是指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要经过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 ③基于学校,是指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分析本校外环境和内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我国的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 二、校本课程开发对学校的影响 外部影响 从“校本”的字面含以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校本课程是一种来自于本学校的自我研究的课程,它是根据学校的特色以及教学理念创办的一种属于自己的独有的课程,这种课程和其他学校是不同的,每个学校的校本课程都体现着自己学校的特色,一个学校有着什么样的传统,什么样的特点,都能够从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中很明显的体现出来。 比如我们学校的主要目标——“培养好习惯”,这是我们的特色教育,从我们“礼仪教育”“习惯教育”“感恩教育”的课堂中便能很快感受到这种好习惯的培养。 这些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于学校来说,是一个好的招牌,能够让人一眼就看出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的特色。 内部影响 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多方面受惠。学校提高声誉,为师生了搭建平台。教师得到发展,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和反思中,将逐步加强对学校的认同意识,提高归属感,形成课程意识,掌握课程技术,加快专业发展的进程。学生更受到加倍关注,获得知识技能,增加了展示的机会,体会成功的喜悦。学生受益家长得意。因此校本

谈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谈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一、课程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1 搞好课程建设必须要提高认识 质量是高等教育办学的生命线,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从教学的最基本建设--课程建设做起。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学校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要充分调动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和建设。教师长期在教学第一线工作,其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经验丰富,了解学科课程发展的最新动态,担负课程建设的具体工作,因此,应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重视课程建设。各部门领导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政策要倾斜,经费要保证。对搞得好课程建设的要给予表彰和奖励,使他们自觉地参与教学改革,参与课程建设。 2 搞好课程建设要有明确的质量标准 高等教育质量是个多维的复合概念,其标准是适应性、多样性和发展性的统一。适应性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本质属性,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是社会需要检验高等教育质量的尺度。多样性是高等教育质量第二属性,是保持和传递人类已有的文明成果,也是培养公民素质,发展科学技术文化,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开发和应用等。要不断地总结、探索与实践,建立出一套操作性和针对性强的合格课程、重点课程、优秀课程建设的质量标准。经过统筹规划,分期、分批建设,采取自评自建与集中组织审评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少数重点课程、优秀课程与合格课程相结合,深入研究教学改革,提高课程建设的功能和实效性。我们必须强化改革意识,转变教学观念,发展性是高等教育质量第三属性,是随着高等教育发展而变化,是适应性质量的衡量标准。既要继承传统,又要突破前规;要从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方面转变认识;要从课程的地位和作用,课程的特点和学科的横向联系上进行探讨;要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探索;要从传授知识、提高技能和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研究。使高校通过2~3年的教学建设,绝大多数的必修课程达到高水平,并创建具有特色的省内重点课程,使高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3 搞好课程建设,要认真分析课程的现状。 高等学校办学条件有的相对较差,需要建设的项目很多,我们必须根据课程的现状,结合高等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抓主要矛盾。对提高教学质量影响大的关键是课程建设,如对一些开课率高,授课面广的主干课程,给予重点资助;从课程设置中确立一批覆盖面宽、直接影响学生理论基础与基本技能的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作为重点课程进行建设,加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抓好专业主干课建设,以重点课程建设带动相邻的系列课程的建设。高校应设立课程建设与奖励专项基金,要把重点课程建设和优秀课程评选作为一项整体工作,坚持评建结合,以建为主。应以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对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具有较大促进作用的主干学科、主干课程为对象,通过“分期分批,立项建设,评建结合”,有计划地开展校级一类课程建设,在合格课程的基础上,争创评选省级优秀课程。 二、建设优秀课程,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大学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8分。) 1、《战国策》一书的整理编订者是() A、郭茂倩 B、刘向 C、司马迁 D、班固 2、王昌龄最擅长的是() A、七言律诗 B、七言歌行 C、五言绝句 D、七言绝句 3、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 A、屈原 B、白居易 C、杜甫 D、辛弃疾 4、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属于“文学研究会”成员的著名作家是() A、巴金 B、郁达夫 C、老舍 D、朱自清 5、诗集《女神》的作者是() A、闻一多 B、戴望舒 C、郭沫若 D、冰心 6、冰心《往事》(——之十四)借助对大海的描绘。来抒写自己的主观情志,这叫做() A、铺张扬厉 B、托物言志 C、映衬对比 D、渲染烘托 7、屠格涅夫《门槛》的基本表现手法虽() A、比喻 B、拟人 C、象征 D、夸张。 8、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件,就是() A、顺叙 B、倒叙 D、插叙 D、平叙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人题中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6分。) 1、下列诗作属于七言律诗的是() A、王维《山居秋瞑》 B、李白《送盂浩然之广陵) C、王昌龄〈从军行》 D、社甫《登高》 E、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

难)》 2、下列作品集属于朱自清创作的有() A、《踪迹》 B、《风景谈》 C、《背影》 D、《欧游杂记》 E、《闲书》 3、巴金在《爱尔克的灯光》中指出长辈对子女的关怀应体现在() A、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 B、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道路 C、让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 D、让他们走一条既走的生活道路 E、培养他们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 4、屠格涅夫《门槛》通过一组象征性形象,()。 A、反映俄罗斯人民为争取民主自由而英勇斗争的情景 B、赞颂革命者的献身精神 C、揭露专制社会对革命者的迫害 D、表现了对“圣人”的崇拜 E、斥责诬蔑革命事业的庸人和帮凶 5、构成完整的小说世界的要素有() A、人物 B、时间 C、地点 D、情节 E、环境 6、培根在《论学问》中指出,治学的目的是() A、幽居养静 B、权衡轻重 C、善于辞令 D、变化气质 E、审察事理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4分) 1、“,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名句。 2、王昌龄《从军行》:“,孤城遥望玉门关。” 3、辛弃疾《摸鱼儿》:“。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4、元散曲有小令和之分。 四、词语解释题(解释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每小题1分,共10分。)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中的调整(一)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中的调整(一) 内容提要: 高职教育中课程设置与能力培养相对应的机制是高职院校区别于其他普通高校的重要特色所在,从专业设置中的社会人才需要调查,人才能力分解,以及伴随着岗位职责变化,对课程的调整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层次探索,对于搞好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关键词: 高职教育课程设置能力对应机制调整 Summarycontext: Ocuppationeducationalcoursesetandabilitydevelopaccordingformechanismisdifferentfromtheoth ercommonhighschoolthatisveryimportantinsearchsociety’spersonofabilityneedsofsetspecializeds ubjectanalyzethepersonofabilitychangetheabilityofthejobandadjustthecourseandsoonthatsearcht hisdeeplevelsit’simportantforOcuppationcollege’seducation. KeyWords: occupationeducation,courseset,ability,according,mechanism,adjust 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适应于企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它的主要内容集中在企业岗位所需要能力培养上。因此,能力的培养尤其操作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院校进行一切工作的最终目标和任务。由于这个原因,高职院校将与能力培养最为直接的课程设置作为能力培养规划的具体操作方案,在最初进行专业设置的社会用人情况调查中,就已经把社会用人规格所必须的知识支撑与具体课程对应起来,使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完全区别于其他普遍高校课程设置中的那种模式化倾向,而鲜明地体现出灵活性和实用性特点,当然,作为高职院校系统化教学规范,它适应着能力培养和形成的知识多元性、综合性的规律和特点,有时单纯地就某一种能力,开设具体相关知识的课程,其效果并不能让人满意,其原因就在于缺乏其他相关知识的补充,致使能力形成的基础产生缺陷。因此,在高职课程的设置中,不仅要把直接对应于能力,对于能力的形成产生最为直接意义的课程作为主干课程,还必须把能力形成所必须的相关知识的课程作为辅助。使课程设置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使能力的形成有一个丰富的知识背景。这种高职教育中课程设置与能力培养对应机制是高职院校办学的最鲜明个性,它突出体现了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在总体上的“活”,这种“活”同时也表现在落实课程设置的三年教学过程中,职教最初的课程设置与能力培养的对应关系主要是建立在对于当时岗位的调查基础上的,在开始运行之后,时间和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岗位能力的要求也适应于经济发展状况发生了变化,同时,当初的调查即使再深入也不过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对行业状况及岗位能力要求的认识,教学环节开始之后,所遇到的问题远远要比调查的旁观者的视角更为具体、更为切实也更为深入,因此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成为教学过程中课程设置与能力培养相适应的更深层次的内容,只有伴随情况的变化进行不断调整,才能使高职院校的课程真正起到为培养学生岗位能力服务的作用。 一、对岗位能力的分解是课程设置的前提 高职院校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课程设置模式,由于它主要是服务于地方经济,为适应地方经济提供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而地方经济各自的特色又决定了它们所需要人才能力和规格的不同,因此,即使是在将来,高职院校也不会像其他高校那样形成带有模式化的课程设置方案,各具特色的课程设置,将是整个职业学院办学中的一个特色。那么具体到每个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将如何进行才符合于高职院校的定位呢?其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原则就在于把岗位所需能力进行分解,作为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前提,由于同样的岗位,在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类型企业都存在的不同,如果把所有不同都作为一种普遍性的东西在课程设置中进行对应落实,就会造成学校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精力的浪费,因为有一些知识是它们的岗位所不需要的,对于形成他们的岗位能力是没有意义的,这也是高职院校无法像其他

开设生态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开设生态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一、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在国内研究生态课程对于学生生态意识的养成还是一个较新的课题,就目前研究的现状而言,对于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近限于通过生态活动的方式研究对学生生态意识的养成,且研究对象主要以小学生为主。主要是以注重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塑造和养成,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的生态意识。对于研究的对象和研究范围都有一定的局限。对于中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养成的研究是少之又少。 2.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发现对于小学生的生态意识养成的研究已经有了初步的成效,在小学时代形成一定的生态意识,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生态意识的养成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在中学阶段对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有一个阶段性的研究,就是想通过系列生态课程探究中学生的生态意识的养成,不仅是培养中学生应有的生态意识,同时能否通过生态课程让学生形成生态思维。 目前全球生态问题严重,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对于气候变化应有自己的态度和贡献,整体气候变化的改善是一个持久战。作为中学生又如何以学生的方式为气候变化的改善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学生通过参与一些生态活动,可以通过活动的方式做一些事情,但更重要的是在这一系列的生态活动中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他们能从活动中得到哪些启示,不光是生态活动,在生态系列课程中能够启发学生哪些关于生态的灵感,能否形成真正的生态意识,这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3.本课题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通过学校生态课堂作为主渠道、生态活动为有效载体、家庭生态教育为延伸多方向研究生态课程体系对于学生生态意识的养成有哪些推动作用。课堂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提升文化素养的主渠道之一,要利用好课堂教育培养中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活动作为意识培养的载体,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实现对学生课堂生态教育的有效补充,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态活动中逐渐萌发出原有的生态文明意识,使他们懂得生活中处处都要生态环保。现在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严重脱节的,在中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塑造和养成过程中要求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相互配合与协调。以家庭为单位开展绿色环保活动,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4.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课堂、生态活动、家庭环保活动的方法进行课题的探究,主要是通过课堂、活动等方式获得学生反馈的信息,通过课堂、生态活动,他们对于生态环保有何认识,对于目前的生态环保有何看法,能否对于目前及将来的生态环保发展方向做出科学的预测,通过生态活动是否能提出哪些解决生态问题的有效措施等。通过学生反馈的信息,分析出生态课程对于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塑造和养成有哪些推动作用。 二、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1.在国内研究生态课程对于学生生态意识的养成还是一个较新的课题,就目前研究的现状而言,对于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近限于通过生态活动的方式研究对学生生态意识的养成,且研究对象主要以小学生为主。主要是以注重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塑造和养成,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的生态意识。对于研究的对象和研究范围都有一定的局限。对于中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养成的研究是少之又少。 2.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发现对于小学生的生态意识养成的研究已经有了初步的成效,在小学时代形成一定的生态意识,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生态意识的养成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在中学阶段对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有一个阶段性的研究,就是想通过系列生态课程探究中学生的生态意识的养成,不仅是培养中学生应有的生态意识,同时能否通过生态课程让学生形成生态思维。 目前全球生态问题严重,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对于气候变化应有自己的态度和贡献,整体气

大学课程建设的发展趋势

大学课程建设的发展趋势 2014-07-17 摘要:课程对学生全面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十分重要。加强大学课程建设,要把握其发展趋势。从课程在学校的地位来看,课程建设正在从边缘走向中心;从教育思想理念发展来看,课程建设正在从“重教”走向“重学”;从改革发展过程和课程建设发展内在逻辑来看,课程建设正在从课程开发走向课程理解;从教育教学方式变革来看,课程正在从封闭单向走向开。放互动。 关键词:大学课程,课程建设,以学生为中心 课程是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对学生全面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笔者2013年9月在《中国高等教育》上发表了《抓住四个关键问题,加强大学本科课程建设》一文,从中观和微观层面对课程建设作了初步论述。本文则从宏观层面探讨大学课程建设的发展趋势,以期引起大家的讨论。 一、从边缘到中心 近两年的研究和实践让人深切地感受到,课程,是大学最重要的事,但又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事。从某大学校务信息公开的资料中可以看到,近半年来,该校召开了8次校长办公会,共讨论议题42项,其中4项与教学有关,但没有一项是关于课程的。其议题主要是人员处理、设备购置与管理、校园建设、机构设置、安全事故处理等。据了解,其他学校情况也大体如此。从进入CSSCI来源期刊的有关高等教育研究刊物中,选取《高等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现代大学教育》、《大学教育科学》、《江苏高教》8种期刊,从中随机抽取2013年某一期进行统计,其结果是,在8种期刊共发表的190篇文章中,和课程有关的论文仅18篇,直接论述课程的不多。由此可见,课程建设处于高校工作和高等教育研究的边缘。究其原因,主要有: 第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尚未完全确立,高校的工作没有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来考虑。[1]如果学校的工作“以学生为中心”,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课程、课程建设势必成为学校关注的中心。 第二,对课程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课程就是教材、教学,因而课程建设是教师的事,学校无须关注和过问。其实,课程建设是一项合作的事业,涉及范围非常广,诸如教育思想观念的选择,课程目标、结构、评价的确立和调整,学校文化氛围的营造等,仅仅靠教师个人的努力是无法解决的。 第三,从世界范围来看,各个国家的课程研究、课程建设,往往都是先从中小学开始,大学的课程建设相对滞后。从我国的情况看,中小学的“新课改”已经进行了10多年,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第四,由于我国缺乏学术自由的传统,很多课程或教材都由相关行政部门指定,所以学界对课程的研究和争议也不够充分。以美国为例,在历史上,美国经历了对课程的多次研究争论,甚至斗争,才产生了一批课程专家,形成了若干课程理论。 可喜的是,我国大学现在开始出现了重视课程的趋势。在政府的推动下,各个学校开始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中心的首要任务是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提高课程教学的水平和质量。一批有远见卓识的校长开始关注课程,倡导和推动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民间的学术组织也开始关注课程建设。例如,2012年7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和华中科技大学共同举办“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变革”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国内产生了较大影响。2014年7月,院校研究分会将举办以“大学课程建设”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进一步推进课程建设。 为什么我国大学现在开始重视课程建设呢?主要原因是: 首先,社会发展的要求。现代社会已进入国际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教育实践中,“大学在应对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时,往往以课程为突破口,注重通过改革大学课程、增设新的课程、改革大学课程结构,来增加新的职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进而达到改革高等教育的目的” [2]。 其次,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从2002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至2013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了332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任务已经完成,现在开始

高职院校课程设置问题及对策

高职院校课程设置问题及对策 文章以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当前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汽车专业为例,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寻找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就业为导向分别从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体系、规范课程设置程序等方面详细阐述了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有效对策。 标签:高职院校;课程设置;职业发展 一、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分析 (1)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严重脱节。汽车行业日新月异,而很多学校却存在因人设课和闭门设课的情况,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学习内容。使用过去的课件和教材教学,导致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与未来的就业情况不相符,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实现零距离上岗,出现实际培养情况与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相符的情况。 (2)课程设置中课程结构不合理。在高职院校中,课程的结构即课程体系当中的各个组成部分,经过科学的调查和分析得知,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程过多,忽略了基础课程的编排,同时选修课程所占比例较低。学校更加注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其他的综合能力则被忽视,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对专业人文精神没有进行足够的塑造,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3)课程设置程序不规范。饱受诟病的课程设置问题依然普遍存在,并不是因为高职院校没有解决问题的意愿和行动,而是以往的各项改革举措都没有很好地解决制度缺失这一根本问题。由于制度缺失,致使课程设置有一定程度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二、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对策 (1)以就业为导向,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企业在市场经济中需要进行竞争,并从中获得优势地位,企业之间的经济竞争也是人才之间的竞争。相较于过去的人才需求,现如今企业更加倾向于专业型人才,因此,建议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建议学校定期组织召开汽车专业建设指导会议,邀请社会中相关企业的负责人参与专业建设,根据汽车行业的升级转型情况进行分析,不断结合市场发展的动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在落实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的时候应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从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出发,特别是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专业方向,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养工作。 (2)以学生为本,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在传统的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中,一直都是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应坚持以学生为本,不断优化课程结构体系,保证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可以直接应用在实践

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蒹葭》中,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唏”,再到“白露未已”,暗示了() A.追寻对象的飘忽 B.追求时间的漫长 C.追寻空间的广大 D.追寻对象的改变 2.《秋水》中,“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的喻意是() A.人的认识受到时间的限制 B.人的认识受到空间的限制 C.人的认识受到先天素质的限制 D.人的认识受到后天教育的限制 3.下列散文中,熔叙事、抒情于一炉,思绪翻滚,情感浓烈的是() A.《文化眼光》 B.《爱尔克的灯光》 $ C.《香市》 D.《都江堰》 4.作品被誉为“诗史”的诗人是() A.杜甫 B.李白 C.白居易 D.杜牧 5.下列《长恨歌》的诗句中,妙用比喻手法,从而使所喻人物形神兼备的是() A.太液芙蓉未央柳 B.梨花一枝春带雨 C.在天愿作比翼鸟 D.宛转蛾眉马前死 6.柳永《八声甘州》中,融贯上下片的词语是() A.残照当楼 B.无语东流 C.登高临远 D.妆楼颙望 $ 7.辛弃疾《摸鱼儿》上片所描绘的整体景象是() A.风雨交加 B.芳草拦路 C.春天归去 D.画檐蛛网 8.从抽象的角度看,《雨巷》中的“丁香姑娘”象征着() A.恋人 B.忧愁 C.革命 D.理想 9.《红楼梦》中,《宝黛吵架》与其他篇章所用人物描写方法不同之处是:比较多地运用了 ()A.行为描写 B.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 D.细节描写 &

10.《哦,香雪》中所描写的中心情节是() A.火车开进香雪的家乡 B.香雪跟旅客和和气气作买卖 C.“北京话”打开香雪的眼界 D.香雪爬上火车换取铅笔盒 二、填空(每空1分,共13分) 1.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上片描写.的景象,下片追忆 衬托自己的凄凉痛苦之情。 2.《庄子·秋水》借两个虚构的神话人物和的对话,形象地表达了庄子的思想: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3. 陶渊明《饮酒》(其五) 是一首诗,诗的风格特征是 4.《》是舒婷的代表作,是作者游览所作。 5.《伤逝》以的内心独白为主线,反应了我国五四时期青年 # 的渴望。 6.培根《论学问》中提到:史鉴使人,诗歌使人,数学使人 三、阅读 (一)李斯《谏逐客书》中的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故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请回答: 1.翻译下列句子: A.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3分) B.却宾客以业诸侯(2分) 2.本段最主要的说理方法是什么(3分) " (二)读《石崇与王恺争豪》,回答后面的问题。(12分)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

大学开设社交社仪课程的必要性分析

在高校各个专业开设《社交社仪》课程的必要性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阐释礼仪和社交礼仪的概念,提出敬人、律已是社交礼仪的核心,在此基础上从学生、学校等层面,分析了开设〈社交礼仪〉课程的必要性,最后提出社交礼仪教学的措施。 主题词:高校课程社交礼仪必要性 当今社会,人与人的交往无不体现着合作共赢,充分沟通的关系。当代大学生,是未来职场的生力军,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具备敬人、律已的处世观和运用规范、得体的言行,掌握与人和谐相处的技巧,为自己创造一个与周围环境共融的发展平台。 1、什么是社交礼仪 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培育了知书达礼,待人以礼的中华儿女。说到礼,我们会想到礼仪、礼节和礼貌。礼貌主要是指在人际交往中,通过言语、动作,向交往对象表示谦虚和恭敬,侧重于表现人的品质与素养。礼节,是指人们使用于交际场合的,表示尊重、友好的常用形式,礼节是礼貌的外在表现形式。如我们常说某孩子非常懂礼貌,其实就是这个孩子通过言行这样的外在形式,向人们展示出的品质与修养。 礼仪,则是礼节和仪式的总称。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律已、敬人的规范化行为。礼貌是基础,是礼仪的外化形式,礼节是礼仪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礼仪的概念要大于礼节和礼貌。 社交礼仪,即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运用和遵守的礼仪标准。社交礼仪的核心是敬人、律已。尊敬是基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多为对方着想,“其身正,不令则行”,人首先要自律,才能推行政令,让人们朝着规范的方向走。 2、开设社交礼仪课程的必要性 2.1学习社交礼仪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当代大学生,在各阶段教育中,普通存在社交礼仪教育缺失和人际关系沟通交流不畅,从而导致大学生有一些不文明的言行、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自卑、敏感、自负的心理问题,甚至出现像马加爵事件、复旦投毒案这类的极端事件。家庭教育中,大多父母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而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忽视对孩子的礼貌礼节的教育;学校教育中,老师们关心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忽略学生的社交能力,一味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提高;社会环境中的人人为已,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也直接影响孩子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由于以上原因,让学生养成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感受的行为模式。而进入大学,离开家乡熟悉的环境、没有了父母的迁就,进入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中,更加渴望友谊、交流情感,更加希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这一切需要的满足,都必须要有意识地去改变自己,学习社会交往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以尊敬他人为基础,辅以规范的礼节,从而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激励大学生更加自信地学习、生活,为以后良好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开设社交礼仪课程,是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高素质人才,至少应当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素质:基本素质、专业知识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基本素质排在第一位,包括与人沟通、交流、写作、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素质。具备良好的基本素质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卡耐基等大师通过研究得出:个人成功=15%的专业技能+85%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因此,开设社交礼仪课程,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 2.3开设社交礼仪课程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需要

大学语文试卷答案

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一)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诗经》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 D )中叶的诗歌305篇。 A、战国 B、东周 C、秦汉 D、春秋 2、( B )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创作道路。 A、《诗经》 B、《楚辞》 C、《国语》 D、《史记》 3、下列四组词语中,最能体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心旨意的一组是( A )A.忧劳与逸豫 B.盛与衰 C.天命与人事 D.满与谦 4.《张中丞传后叙》:“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指以相语”的是( B ) A.于嵩读《汉书》事 B.南霁云抽矢射佛塔事 C.张巡慷慨就戮事 D.南霁云拔刀断指事 5.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所表达的根本思想是( A ) A.“顺民之天”以治国 B.反对辍飧饔以劳吏 C.种树要“顺木之天” D.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6.《前赤壁赋》所继承的赋体传统表现手法是( C ) A.句句骈偶 B.通篇押韵 C.主客对话 D.借景抒情 7、《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上片情景交融的方式是( D ) A.自然天成 B.因情造景 C.融情入景 D.移情于景 8、《战国策》一书的整理编订者是(B ) A、郭茂倩 B、刘向 C、司马迁 D、班固 9、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C ) A、屈原 B、白居易 C、杜甫 D、辛弃疾 10、《诗经.秦风.蒹葭》是一首( D ) A.山水诗 B.送别诗 C.悼亡诗 D.爱情诗 11、《陌上桑》写罗敷美貌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B ) A.正面刻画 B.侧面烘托 C.对比反衬 D.类比彰显 12、在元曲四大家中,( C )是成就最高、最有影响的一家。 A关汉卿 B白朴 C马致远 D郑光祖 13、《诗经》的传统分类是( B ) A 南、风、雅 B 风、雅、颂 C 雅、颂、南 D 颂、南、风 14、《庄子》散文运用的主要手法是( C ) A 重言 B 卮言 C 寓言 D 杂言 15、《离骚》在诗歌形式上所属的体式是( D ) A 四言体 B 五言体 C 七言体 D 杂言体

高职院校会展专业核心课程设置问题

高职院校会展专业核心课程设置问题 随着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地提升,会展业作为一类新兴的经济产业形式,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在中国逐渐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珠海和成都五大会展城市为中心的“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中西部”五个会展经济产业带。会展业的人才市场日趋渐盛,专业人才供不应求,但从目前会展人才供给情况来看,我国从事会展业的人员大多都是从其他领域和岗位转岗调入的,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缺乏系统的会展知识和相应的操作技能,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会展专业人才的供给远远无法满足会展产业发展的需求,已成为制约我国会展业务开展以及会展组织水平提高的“瓶颈”。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高校的会展教育进入了空前的繁盛时期,很多高校相继开设了一些会展类专业,培养会展类专业人才。可由于会展专业在国际上也只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再加上我国高校会展专业教育的理论体系尚未建立,各个高校会展专业建设很不规范,人才培养模式尚在摸索之中。一方面是会展人才巨大缺口的存在,另一方面不少会展专业毕业的高职院校学生在选择就业时感觉非常“盲目”,不知道自己学了什么,能做什么,去哪里能就业。用人单位反映这些学生尽管可以说是科班出身,但有些却连一些实用的、基本的岗位技能还没有掌握。这就凸显了目前高职会展专业教育中存在了许多问题,诸如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问题、教学模式的问题、师资力量来源的问题等等。 笔者就本文谈谈高职院校会展类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会展类专业学生应培养的方向 从2003 年开始,国内一些高等院校积极适应会展业人才市场需求,开展会展本科教育,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培养高层次会展专业人员。高校会展本科教育与高职院校会展专业在教学体制、课程设置、教学学时、师资实力、实验场所等方面有很大区别,必须清晰的认识到高职会展教学与本科会展专业教学的根本区别,本科会展专业教学特别强调知识的系统性、理论的完整性和素质的全面性。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要与本科教育院校竞争,只有立足于会展业发展需要并结合会展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来分析人才市场对学生的理论以及技能要求,以此为基准来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式、设置相应的课程。目前会展人才市场对会展策划、会展项目管理等核心人才极度缺乏,在业界内外已是共识,对于这类属于会展专业

大学语文专科考试试卷

大学语文(专科)考试试卷一. 单选题分)20(共题,共40 singl0f744a00-c6f6-分1.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的内在线索是() (2 A.对文与可的回忆 B. 文与可的画论苏轼的绘画思想 C. D.苏轼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考生答案:A 评语:★考生得分:2 分singledce6d1f1-3c58-分)2. 王小波的作品不包括() (2 A.黑铁时代 B.青铜时代 C.白银时代 D.黄金时代☆考生答案:B 2 分★考生得分:评语: 1d01723f-51fd-single3. 王维的《山中与裴迪秀才书》在风格上与其哪类诗歌相近() (2分) A.边塞诗 B.山水田园诗 C.抒情小诗 D.禅趣诗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2 分评语: 02f9b1ca-0a83-single4.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的作者是() (2分) A.李白 B.王昌龄 C.杜牧 D.刘禹锡 ☆考生答案:C 评语:★考生得分:2 分 single5f557929-1445-5. 律诗与现代诗的主要差异在于() (2分)节奏感A.格律要求B. C.意象 D.风格 B ☆考生答案:★考生得分:评语:分 2 single6916c7cc-fd5d- 2分)标志着中国文言小说成熟的是6. () (宋话本A. B.宋代讲话 明清章回小说C.唐传奇D. D ☆考生答案:★考生得分:2 评语:分 single29b68b86-6a60-分)2() 7. 《河边的错误》主要运用的是( A.纯客观叙事

B.限制叙事 C.全知叙事 D.多视角 ☆考生答案:B 分评语:★考生得分:2 singlef40e8874-530f-分)(28. 王维《辛夷坞》中的核心意象是() 芙蓉花A.花瓣B.山谷C. D.飘零☆考生答案:A 评语:2 ★考生得分:分singlead698cd8-2d63-分)著名的《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谁的书信9. () (2儿子A. B.女儿 C.妻子 D.父亲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2 分评语:singleeae8a3c0-e02e- 2分)() 10. 《恋爱的犀牛》中作者对马路的态度是( A.欣赏 B.同情 厌恶C. D.嘲笑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评语:2 分 single7f17663d-b2f0- 2《蝜蝂传》针砭的是() (分)11. A.贪婪的官僚 B.愚昧的小虫子 C. 愚昧的人民 D.贪婪的商人☆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2 分评语:single94069101-e363-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是一篇分)() (212. A.小说 B.散文 C.诗歌 D.戏剧☆考生答案:B 评语:2 分★考生得分:singlef25c2897-78fc- 2(分)13. 元杂剧成就最高的作家是() 白朴A. B.关汉卿 C.马致远王实甫D. B ☆考生答案: 2 ★考生得分:分评语: single51f3760d-a88f-分)() (2在修辞上不含14. 对联”生意如春意,财源似水源“对仗A.对偶B. C.

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一、课程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1 搞好课程建设必须要提高认识 质量是高等教育办学的生命线,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从教学的最基本建设-- 课程建设做起。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学校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要充分调动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和建设。教师长期在教学第一线工作,其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经验丰富,了解学科课程发展的最新动态,担负课程建设的具体工作,因此,应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重视课程建设。各部门领导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政策要倾斜,经费要保证。对搞得好课程建设的要给予表彰和奖励,使他们自觉地参与教学改革,参与课程建设。 2 搞好课程建设要有明确的质量标准 高等教育质量是个多维的复合概念,其标准是适应性、多样性和发展性的统一。适应性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本质属性,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是社会需要检验高等教育质量的尺度。多样性是高等教育质量第二属性,是保持和传递人类已有的文明成果,也是培养公民素质,发展科学技术文化,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开发和应用等。要不断地总结、探索与实践,建立出一套操作性和针对性强的合格课程、重点课程、优秀课程建设的质量标准。经过统筹规划,分期、分批建设,采取自评自建与集中组织审评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少数重点课程、优秀课程与合格课程相结合,深入研究教学改革,提高课程建设的功能和实效性。我们必须强化改革意识,转变教学观念,发展性是高等教育质量第三属性,是随着高等教育发展而变化,是适应性质量的衡量标准。既要继承传统,又要突破前规;要从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方面转变认识;要从课程的地位和作用,课程的特点和学科的横向联系上进行探讨;要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探索;要从传授知识、提高技能和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研究。使高校通过2~3年的教学建设,绝大多数的必修课程达到高水平,并创建具有特色的省内重点课程,使高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3 搞好课程建设,要认真分析课程的现状。 高等学校办学条件有的相对较差,需要建设的项目很多,我们必须根据课程的现状,结合高等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抓主要矛盾。对提高教学质量影响大的关键是课程建设,如对一些开课率高,授课面广的主干课程,给予重点资助;从课程设置中确立一批覆盖面宽、直接影响学生理论基础与基本技能的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作为重点课程进行建设,加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抓好专业主干课建设,以重点课程建设带动相邻的系列课程的建设。高校应设立课程建设与奖励专项基金,要把重点课程建设和优秀课程评选作为一项整体工作,坚持评建结合,以建为主。应以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对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具有较大促进作用的主干学科、主干课程为对象,通过“分期分批,立项建设,评建结合”,有计划地开展校级一类课程建设,在合格课程的基础上,争创评选省级优秀课程。 二、建设优秀课程,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1 课程体系改革 要以培养目标为依据、结合专业特点、办学层次、招生规模以及各门课程在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