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储微电网的优化配置与控制技术研究

光储微电网的优化配置与控制技术研究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插图索引.................................................................................................................................IV 附表索引.................................................................................................................................VI 第1章绪论. (1)

1.1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微电网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光伏微电网研究进展 (3)

1.4微电网优化配置研究进展 (4)

1.5微电网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4)

1.6本文的主要内容 (5)

第2章建立光储微电网的优化配置模型 (7)

2.1转移负荷下需求侧响应模型 (7)

2.1.1转移负荷目标函数 (7)

2.1.2转移负荷模型 (8)

2.1.3转移负荷约束条件 (8)

2.1.4转移负荷响应求解 (8)

2.2分时电价需求侧响应 (10)

2.2.1分时电价响应目标函数 (10)

2.2.2分时电价负荷响应模型 (10)

2.2.3分时电价负荷响应约束条件 (11)

2.2.4分时电价负荷响应模型求解 (12)

2.3蓄电池储能系统模型 (12)

2.4用户综合响应模型 (12)

2.4.1用户综合响应目标函数 (13)

2.4.2用户综合响应负荷模型 (13)

2.5本章小结 (13)

第3章优化配置模型的求解与微电网运行策略 (14)

3.1优化指标 (14)

3.1.1微电网系统年净利润 (14)

3.1.2光伏渗透率 (15)

3.2约束条件 (15)

光储微电网的优化配置与控制技术研究

3.2.1系统运行功率平衡约束 (15)

3.2.2蓄电池充放电约束 (15)

3.2.3光伏渗透率约束 (15)

3.3模型求解 (16)

3.3.1博弈论 (16)

3.3.2模型求解步骤 (17)

3.4光储微电网运行策略 (18)

3.4.1微电网运行策略 (18)

3.4.2储能系统充放电策略 (21)

3.5算例分析 (21)

3.5.1优化结果分析 (23)

3.5.2转移负荷补贴电价敏感性分析 (24)

3.5.3储能系统补贴电价敏感性分析 (24)

3.6本章小结 (25)

第4章光储并网型微电网系统控制方法研究 (26)

4.1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 (26)

4.1.1逆变器建模分析 (26)

4.1.2并网运行模式控制策略 (29)

4.1.3离网运行模式控制策略 (31)

4.2光储并网系统整体结构 (33)

4.2.1非隔离型光伏储能系统 (33)

4.2.2工频隔离型光伏储能并网系统 (34)

4.2.3高频隔离型光伏储能并网系统 (35)

4.3光伏储能系统协调控制和仿真研究 (36)

4.3.1系统运行模式和控制策略 (36)

4.3.2系统仿真分析 (38)

4.4本章小结 (39)

第5章微电网并/离网切换控制技术研究 (41)

5.1双模式并离网切换控制技术 (41)

5.1.1离网至并网模式的切换 (42)

5.1.2并网至离网模式的切换 (42)

5.2传统单模式并离网切换技术 (43)

5.2.1下垂控制原理及分析 (43)

5.2.2单模式并网切至离网 (43)

5.2.3单模式离网至并网 (45)

5.2.4网压波动对下垂控制的影响 (45)

5.3改进非线性下垂曲线单模式并离网切换前预调节 (47)

5.3.1离网至并网前预调节 (47)

5.3.2并网至离网前预调节 (49)

5.4改进非线性下垂曲线控制与仿真 (49)

5.4.1引入暂态分量 (50)

5.4.2引入下垂系数和功率的一次函数项 (51)

5.4.3暂态自适应下垂控制 (52)

5.4.4暂态自适应下垂控制参数取值 (52)

5.4.5改进非线性下垂曲线 (53)

5.4.6并网切至离网仿真 (54)

5.4.7离网切至并网仿真 (55)

5.5本章小结 (56)

总结与展望 (57)

参考文献 (59)

致谢 (63)

附录A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