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发动机在整车机舱内的布置原则

浅谈发动机在整车机舱内的布置原则

浅谈发动机在整车机舱内的布置原则

摘要:在汽车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科技被运用到汽车中,配置

趋向多样化,动力总成的搭载越来越多,各种功能和性能的升级,使得机舱内部

零部件和管线类的布局变得越来越紧凑,频繁出现布置问题。如何合理地安排和

设计发动机舱内各部件之间及各个零件间的相互关系是实现高效集成生产的关键。发动机舱是整车中集成度最高的一个区域,怎样确保整车性能,将较多零部件安

排于有限空间中,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是当前阶段亟待解决的课题。因此,

文章以发动机在整车机舱内的布置原则浅析为题进行了讨论,以期望对为今后车

型的正向开发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发动机;整车机舱;布置原则

1.发动机在整车机舱的布置设计

发动机舱布置方式因发动机位置而异,本文着重对发动机

前置前驱车型机舱集成布置方式进行了研究。在前置前驱发动机中,机舱有多种

布置方式,除同一台机型外,很少看到极为类似的机舱布置,每一种机舱布局形

式均关系到相应整车平台及动力总成的搭载。对于同一类型的车辆而言,由于其

自身结构特点、性能要求等因素,使得它们在机舱布置方面会存在一定差异。所

以机舱布置设计需灵活应对。

2.发动机在整车机舱内的布置原则

第一,动力总成的布局要与所选底盘平台的结构有最大程

度的匹配,避免了底盘平台硬点布局颠覆性改造或者对底盘性能影响大的改造;

第二,在满足各个系统特点的情况下,优先对主要业务单元

作出基本确定;

第三,使电液分区布置达到最大化;

第四,布局美观大方;

(1)大型部件的布置宜采用棋盘型(方形)布置;

(2)管道的空间要尽可能实现管道的布置隐蔽;受电设备管

道位置要尽量倾斜排列;当设计多排管道时,应确保管道间的位置相同。

第五,尽量确保左、右轮荷均衡。

第六,舱内布局要符合总装工序中的各个零件组装性,以及

液体加注及上下线调节和检验等的操作便捷性。

第七,汽车机舱布置必须满足基本维修和常规保养项目维修性需要,同时也尽量满足汽车关键零部件的可维修性。

3.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概述

3.1来源

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FF):是90年代国内外轿车逐步盛行的一种布置方式。为了减少整车长度,降低轿车质量,往往把发动机放在前轴的前面,变速器后一切前移,变速器和驱动桥制成一个整体,固定于发动机旁边,动力直接传递给前轮,减小底盘高度,提高了高速下的操纵稳定性。发动机前置,一般指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距离较短的一种汽车型式。还有2种给构:一种是发动机轴线平行于前桥的横向布置;第二种是发动机纵置式发动机。

3.2优点

第一,使得前轴的轴荷增加,汽车在转弯特性方面有显著缺陷,但提高了优异的高速转弯操纵性和稳定性,前轴载荷也提高了接近百分之六十,存在明显转向不足倾向。另外,由于鼻轮是有推动力,使鼻轮侧向偏移刚性减小,

增大了轮子不够转动的倾向,从而保证高速转弯的稳定性。

第二,由于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横置的驱动路径相对较少,因此发动机前舱重量轻,且结构紧凑,可以增加车厢内空气效率;在车辆高速行驶

时,通过前后车轮传递扭矩,避免产生较大的振动和噪声。它的曲轴平交于小车的前驱动轴,省去螺旋锥齿轮驱动器(主传动系统器主传动系统齿轮可以是圆锥牙轮),新型降低传动噪音并简化流程。通过对该方案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一种新的

汽车动力传递方式-双联行星排结构布置形式。降低了部件数量和成本;驱动效率较高,再加上整车质量较轻,使汽车燃油经济性更好。

第三,由于前置、前轮驱动传动装置的离合器、变速机构、传动轮对等都设置在汽车前部,使车头较矮,故因纵贯前,后驱动轴被取消,以降低底盘高度,并新型为降低振动且在地面上不需设置的隆起式传动轴通道,使车厢的内容积最大化;在车辆高速行驶时,通过前后车轮传递扭矩,避免产生较大的振动

和噪声。让前行李箱的地面高度降低,新型设计增加了行李箱空间,车身的地面高度降低,让地面平整、房间宽敞明亮,后排的姿势比较安静,也比较舒服,帮助提高旅客乘坐舒适性。

第四,通过降低非簧载量,平稳度得到了提升,使得后座更平稳,也更舒适,并降低了车轮磨损;如果采用鼓式刹车,汽车前轮并没有配备制动鼓,但将制动鼓放置在传动轴,就可以获得前轮刹车作用,从而减轻了汽车前轮的非簧载能力,并提高了汽车行驶平顺度。

第五,由于车辆的前装引擎起了一个保险屏障的功能,所以FR车引擎纵置方式,而FF车引擎多使用横置方式,因此二者比较,FR车的安全保

护系数略大于FF车。转弯行进历程中,由于驱动力常与前轮同向,故车在高速回

转时并不容易震跳。

第六,对于客车而言,发动机前置的好处是与客户通用的配

件较多,且易于为客户更换。此外,操纵方式也比较简单,便于发动机的检修。因此,目前世界各国都普遍使用这一型式。这一设计形式是目前国内外的公交车上

比较常见的。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公交客车都使用发动机前置式结构。国外部分旅游大客车已经开始采用的中置,新型的车厢有使用率高优势,车厢内噪音小、传动轴少等。

4.发动机在整车机舱内的位置对整车性能影响

发动机舱是平台化衍生的主要场所,在早期布置阶段,应充分考虑发动机舱通用化问题。本文针对某汽车公司一款平台化纯电动汽车动力性优化方案展开研究。在前期总体设计阶段,主要是通过对市场和策划部门进行投入,以及对已有平台动力总成资源进行充分考虑,在达到整车总体性能目标前提下,对其布局进行了分析。后期设计阶段主要从动力舱空间利用率以及舱内设备布局合理性两方面对车辆造型提出改进意见。针对动力总成平台的布局平台车型进行了派生,主要考虑了排量的差异、不同大小动力总成都能满足以上所提供动力总成的位置,安全碰撞等要求、传动轴夹角设计和热管理方面的性能需求,并且留出一定大小带宽。针对不同发动机型号和功率等级分别采用相应的匹配方案以实现对动力舱各零部件结构与布局的优化。满足了同一平台派生出来的不同特性的型号,增强了产品丰富性,降低了成本、缩短了开发周期。

结语

总之,过去对发动机机舱布置只重视基本规定和零部件布置的要求,忽略整车搭载时的性能需求,经过装车试验,才找到了布置缺陷。由于设计方法的变化不仅关系着单个零部件的变化,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在设计阶段,预先避免了种种布局上的错误,可以降低整车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增加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徐晗, 宋瀚, 史婷婷,等. 基于整车性能开发的发动机机舱集成布置分析[J]. 汽车工程师, 2019(2):3.

[2] 王建秋, 刘相喜, 孙萧,等. 浅谈增程式汽车发动机的机舱布置[J]. 时代汽车, 2022(8):3.

[3] 王俊豪, 胡志刚. 汽车发动机舱管理技术开发研究[J]. 机械管理开发, 2021, 036(004):271-273.

浅谈发动机在整车机舱内的布置原则

浅谈发动机在整车机舱内的布置原则 摘要:在汽车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科技被运用到汽车中,配置 趋向多样化,动力总成的搭载越来越多,各种功能和性能的升级,使得机舱内部 零部件和管线类的布局变得越来越紧凑,频繁出现布置问题。如何合理地安排和 设计发动机舱内各部件之间及各个零件间的相互关系是实现高效集成生产的关键。发动机舱是整车中集成度最高的一个区域,怎样确保整车性能,将较多零部件安 排于有限空间中,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是当前阶段亟待解决的课题。因此, 文章以发动机在整车机舱内的布置原则浅析为题进行了讨论,以期望对为今后车 型的正向开发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发动机;整车机舱;布置原则 1.发动机在整车机舱的布置设计 发动机舱布置方式因发动机位置而异,本文着重对发动机 前置前驱车型机舱集成布置方式进行了研究。在前置前驱发动机中,机舱有多种 布置方式,除同一台机型外,很少看到极为类似的机舱布置,每一种机舱布局形 式均关系到相应整车平台及动力总成的搭载。对于同一类型的车辆而言,由于其 自身结构特点、性能要求等因素,使得它们在机舱布置方面会存在一定差异。所 以机舱布置设计需灵活应对。 2.发动机在整车机舱内的布置原则 第一,动力总成的布局要与所选底盘平台的结构有最大程 度的匹配,避免了底盘平台硬点布局颠覆性改造或者对底盘性能影响大的改造; 第二,在满足各个系统特点的情况下,优先对主要业务单元 作出基本确定; 第三,使电液分区布置达到最大化;

第四,布局美观大方; (1)大型部件的布置宜采用棋盘型(方形)布置; (2)管道的空间要尽可能实现管道的布置隐蔽;受电设备管 道位置要尽量倾斜排列;当设计多排管道时,应确保管道间的位置相同。 第五,尽量确保左、右轮荷均衡。 第六,舱内布局要符合总装工序中的各个零件组装性,以及 液体加注及上下线调节和检验等的操作便捷性。 第七,汽车机舱布置必须满足基本维修和常规保养项目维修性需要,同时也尽量满足汽车关键零部件的可维修性。 3.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概述 3.1来源 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FF):是90年代国内外轿车逐步盛行的一种布置方式。为了减少整车长度,降低轿车质量,往往把发动机放在前轴的前面,变速器后一切前移,变速器和驱动桥制成一个整体,固定于发动机旁边,动力直接传递给前轮,减小底盘高度,提高了高速下的操纵稳定性。发动机前置,一般指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距离较短的一种汽车型式。还有2种给构:一种是发动机轴线平行于前桥的横向布置;第二种是发动机纵置式发动机。 3.2优点 第一,使得前轴的轴荷增加,汽车在转弯特性方面有显著缺陷,但提高了优异的高速转弯操纵性和稳定性,前轴载荷也提高了接近百分之六十,存在明显转向不足倾向。另外,由于鼻轮是有推动力,使鼻轮侧向偏移刚性减小, 增大了轮子不够转动的倾向,从而保证高速转弯的稳定性。 第二,由于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横置的驱动路径相对较少,因此发动机前舱重量轻,且结构紧凑,可以增加车厢内空气效率;在车辆高速行驶

中重型载货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中重型载货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汽车的总体设计与汽车的使用性能、艺术造型与制造成本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汽车销售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汽车的结构、性能及其使用、维修、寿命和使用经济性,所以总体设计在汽车的设计中显得十分重要。 1、汽车总体设计的任务: (1)从技术先进性、生产合理性和目标产品的用途、销售对象、控制成本及生产纲领等出发,正确选择整车性能指标、质量及尺寸参数,提出整车设计方案,为部件设计、选型提供依据。 (2)对各部件进行合理布置和运动校核,使汽车能满足主要性能的要求,使相对运动的部件不会产生相互干涉。 (3)对汽车性能进行精确计算和控制,保证汽车主要性能指标的实现。 (4)协调各总成与整车的关系以及各总成之间的关系。 (5)拟订整车技术文件。如:整车装调技术条件、产品标准 (6)进行各种有关整车的技术综合工作。如:总布置评审材料的准备;设计计算书(设计计算说明书);项目描述书;试验任务书;零部件技术认证计划。 2、对整车设计师的要求: 作为一名整车设计师,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对汽车的有关标准、法规的了解和掌握; (2)对汽车设计、试验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3)对汽车使用、保养和修理知识的基本了解; (4)对汽车生产工艺的基本了解; (5)对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技术状态及技术水平主要零部件资源的了解; (6)有强烈的经济观念和市场意识,对市场的需求有必要的了解; (7)要有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严格细致的工作作风; (8)要有协调各种关系的能力和耐心。 3、汽车设计的一般主要原则: 汽车的设计原则是解决设计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的指导思想和统一的准则。其中包括产品设计方针、主要技术—经济要求(对技术先进性、工艺性、继承性、生产成本和零部件互用化的要求),需要考虑哪些变型车;同时要规定在各自使用性能发生矛盾时应优先保证的性能等,对于不同类型的汽车,其设计原则是不相同的,但有一些普遍适用的主要原则,表现在: (1)用户第一原则: 汽车是工业品,也可看作艺术品。对一台车的评价指标是多方在面的,且极具社会性和时代性,作为用户,一般会从以下方面作出选择: a)造型是否有时代感,能否体现使用者的社会地位或阶层; b)驾乘是否舒适,操纵是否方便; c)工作是否可靠,维修是否便利,备件供应是否充足; d)各项技术性能等(如整车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能、机动性、货厢结构与尺寸、舒适性、排放可靠性等)是否满足使用需求。 e)售价(或性能价格比)是否合理; f)使用、维修成本是否低廉。 (2)贯彻“三化”原则: 贯彻“产品系列化、零部件通用化和零部件设计标准化”,可以大大减小零部件品种、降低成本、方便维修、减少投入,所以在设计一个新车型时,要考虑它的系列化变形的

浅谈增程式汽车发动机的机舱布置

浅谈增程式汽车发动机的机舱布置作者:王建秋刘相喜孙萧刘晓莹余伟 来源:《时代汽车》2022年第08期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与普及,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谋求从传统动力到新能源的转型。增程式汽车具有政策支持、工作原理简单、技术门槛低等优势,成为更多车企转型或造车新势力入门的首选之路。本文将从布置搭载维度对比传统汽车与增程式汽车的发动机机舱布置区别,为传统动力在电气化转型的路上提供些思考与探讨。 关键词:传统动力增程式汽车转型机舱布置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与普及,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谋求从传统动力到新能源的转型。理想ONE作为国内首款增程式SUV车型,一经上市,就引爆市场,更是吸引更多的汽车制造商投入对增程式电动车的研究。相较于唱衰传统内燃机与鼓吹新能源的极端论调,部

分车企选择将增程式汽车作为二者的折中方案。同时由于政策支持、工作原理简单、技术门槛低等优势,增程式汽车更是被部分传统车企及造车新势力视为电气化转型路上的关键转折点。 机舱布置作为汽车总体设计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是传统动力到新能源转型路上的重要一环。通过机舱布置实现内燃机在传统汽车与增程式汽车的通用,进而降低开发难度,减少新零件开发成为布置搭载工程师的首要目标。本文将从布置搭载维度对比传统汽车与增程式汽车的发动机机舱布置区别,为传统动力在电气化转型的路上提供些思考与探讨。 2 传统汽车与增程式汽车机舱的区别 传统汽车由内燃机输出动力,通过传动机构实现对车辆的驱动;电动汽车由高压电池组提供能量,通过电机带动传动机构实现对车辆的驱动;而增程式汽车作为混动汽车的一种,是在纯电动汽车的基础上,增加内燃机给高压电池充电,其具备两套动力系统、一套驱动系统,因此大大提升了续航里程。 增程式汽车的发电机及驱动电机有串联和并联两种布置形式。如宝马i3某款动力配置采用双电机串联布置方案,曲轴直接驱动发电机,结构简单、效率高。但因串联布置轴向尺寸大,非常不利于机舱横向布置,一般需要开发全新的发动机,对于转型的传统发动机及通用化布置的发动机并不适用。因此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增程器采用的方案都是并联式布置、高度集成化的三合一或多合一的电驱动系统。 采用多合一电驱系统的增程式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的机舱布局差异不大,如图1、2所示。增程式汽车机舱布置较传统燃油车的主要变更点为将变速器更换为多合一的电驱动系统,其包括驱动电机、发电机、控制器等。同时机舱内新增I-boost、高压线束以及多套chiller管路。由于增程式汽车需在车身底盘布置高压电池组,挤占排气管路空间,因此需要将三元催化器、GPF布置在机舱内,这对发动机排气侧零部件的布置有着很高的要求。为压缩发动机排气侧布置空间,各主机厂通常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缸盖与排气歧管集成、涡轮增压器上翻、三元催化器与GPF集成的紧耦合布置。 这样很容易发现,如果传统发动机的结构紧凑,具备良好的拓展性和兼容性,那么同一款发动机很容易就实现在增程式汽车的布置及应用。其新零件开发数量、开发难度、开发周期均占据较大优势。目前各主机厂开发的混动专用发动机均具备结构紧凑、兼容性强、可模块化跨平台布置等优点。 部分增程器受限于发动机形式,也采用了“前排后进”的正置式布置方案,即将发动机排气侧朝向车辆行驶方向布置,能够一定程度规避发动机排气侧噪音及热害对前围和驾驶室的影响。 3 布置原则

常见发动机布置形式

常见发动机布置形式 一、前置前驱布置 前置前驱布置是指发动机位于车辆前部,驱动轴位于前轮处的布置形式。这种布置形式常见于前驱车型,其优点是布局紧凑,利用空间高效,重量分布较为均衡,提供良好的转向操控性能。此外,由于发动机位于车辆前部,使得车内空间可以更大程度地利用,提供了舒适的乘坐体验。然而,前置前驱布置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前轮驱动会导致车辆在弯道中出现过度转向和驱动力不足的情况。 二、前置后驱布置 前置后驱布置是指发动机位于车辆前部,驱动轴位于后轮处的布置形式。这种布置形式常见于后驱车型,其优点是在加速和行驶过程中提供更好的牵引力和稳定性。后置驱动轴使得车辆的重量分布更为均衡,提供了更好的操控性能。此外,前置后驱布置还能够为车辆提供更大的后备箱容积和乘坐空间。不过,由于发动机位于车辆前部,导致车辆整体布局较为紧凑,对发动机舱的散热要求较高。 三、后置后驱布置 后置后驱布置是指发动机位于车辆后部,驱动轴位于后轮处的布置形式。这种布置形式常见于一些高性能跑车和超级跑车。后置后驱布置的优点是在高速行驶时提供更好的操控性能和稳定性。由于发

动机位于车辆后部,使得车辆重心更低,提供了更好的平衡和操控性能。此外,后置后驱布置还能够为车辆提供更大的后备箱容积。然而,后置后驱布置的缺点是车辆在转弯时容易失控,需要较高的驾驶技术和经验。 四、中置后驱布置 中置后驱布置是指发动机位于车辆中部,驱动轴位于后轮处的布置形式。这种布置形式常见于一些高性能跑车和超级跑车。中置后驱布置的优点是在操控性能和平衡性方面表现出色。发动机位于车辆中部,使得车辆重心更低,提供了更好的平衡和操控性能。此外,中置后驱布置还能够为车辆提供更大的后备箱容积。然而,中置后驱布置的缺点是车辆的乘坐空间较为有限,驾驶舒适性相对较差。 五、中置四驱布置 中置四驱布置是指发动机位于车辆中部,同时驱动轴位于前后轮处的布置形式。这种布置形式常见于一些高性能跑车和SUV车型。中置四驱布置的优点是在操控性能、稳定性和牵引力方面表现出色。发动机位于车辆中部,使得车辆重心更低,提供了更好的平衡和操控性能。同时,前后轮驱动能够提供更好的牵引力和稳定性。此外,中置四驱布置还能够为车辆提供更大的后备箱容积和乘坐空间。然而,中置四驱布置的缺点是车辆的制造成本较高,维护和修理也较为复杂。

汽车发动机布局

汽车发动机布局 【来源:阅车谷】 发动机可以说是汽车上最重要的部分,而它的布置形式对于汽车的性能具有重大影响。对于轿车来说,发动机的布置位置可以简单的分为前置、中置和后置三种。目前市面上大多数车型都是采用的前置发动机,中置和后置发动机只在少数的性能跑车上使用。 当然根据发动机放置形式,也可分为横置、纵置发动机。 前置发动机 前置发动机,即发动机位前轮轴之前。前置发动机的优点是简化了车子变速器与驱动桥的结构,特别是对于目前占绝对主流的前轮驱动车型而言,发动机将动力直接输送到前轮上,省略了长长的传动轴,不但减少了功率传递损耗,也大大降低了动力传动机构的复杂性和故障率。 另外,将发动机置驾驶员的前方,在正面撞车时,发动机可以保护驾驶员免受冲击,从而提高了车的安全性。 中置发动机 中置发动机,即发动机位于车辆的前后轴之间,一般驾驶舱位于发动机之前或之后。可以这么说,中置发动机的汽车肯定是后轮驱动或者四轮驱动。

汽车在转弯时,汽车各个部分因为惯性都会向弯外移动,引擎是质量最大的部分,所以引擎因惯性而对车体的作用力对汽车在弯中的转向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发动机中置的特点就是将车辆中惯性最大的发动机置于车体的中央,这样可以使车身重量分布接近理想平衡状态。一般来说,只有那些超级跑车或者讲究驾驶乐趣的跑车才采用中置发动机。 当然中置发动机也有缺点,由于发动机中置,导致车厢狭窄,不能布置较多座位,另外,由于驾乘人员离发动机太近,因此噪声较大。但是,只追求汽车驾驭性能的人们,是不会再乎这些的,甚至一些人更愿意听到发动机咆哮的轰鸣声。 后置发动机 一般来说,最纯正的后置发动机就是将发动机布置在后轴之后,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大客车,而后置发动机的乘用车屈指可数,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保时捷911,当然smart也是后置发动机。

机舱布置

8 n7 T$ z. L: A' o1 f' ]4 K( a 1发动机跳动包络图,应考虑发动机的跳动量,保证足够的空间. ! n/ N3 F, }6 g" S2 p 2.管路的布置,包括制动硬管,燃油管,水管,空调管等的布置,不能有干涉. 3.线束的布置,发动机舱内的线束主要有控制线束,前电器线束,电瓶线束,应充分考虑线束的固定与安装空间. 4.发动机舱内电器件的耐候性,特别是ECU,ABS等都有一定的工作温度要求,这就要求布置这些电器件是应离排气管远一些. 5.发动机舱内的减振,隔热 6 X. f- f' B! N 7 E9 R& }2 z 6.布置发动机舱内时,需考虑舱内的空气动力性,应充分考虑外面冷空气的进入,里面热空气的排出. 7.发动机舱内布置的美观性 装配可行性 维修方便性机舱有效性 # u, B1 Z: V' O4 h 横置发动机轿车发动机舱内各主要间隙的推荐值如下: (1) 发动机总成上的零件与车身上的固定件、可调件(如发动机罩)之间的间隙:

最小静态间隙为19mm,在发动机最大扭矩转速下的最小动态间隙为 16mm; (2)发动机总成上安装的零件与散热器、护风圈、风扇等各总成之间的间隙: 最小静态间隙为25mm,在发动机最大扭矩转速下的最小动态间隙为 16mm;(3冷却系主要部件(散热器、护风圈及散热器支架等)与发动机罩内板的垂直距离最小为19mm; (4)水箱风扇与散热器片之间的间隙最小为16mm; (5)在发动机最大扭矩转速下,发动机总成与侧面的弹性橡胶元件之间的间隙至少为7mm 4 M3 g0 Z# Y 5 o1 ]' _/ i 6 v2 s5 N4 h( ~ 如何确定发动机在整车上的位置 1、Z方向考虑前桥或元宝梁在运动时与发动机油底壳等部分的间隙,一般要求轻型载货汽车在限位块与车架刚性接触(铁碰铁状态)时,乘用车满载状态时,前桥或元宝梁与发动机之间的间隙在15~20mm。并且保证有足够的离地间隙; 7 Z9 H3 _7 M7 n'k8 u6 R 发动机与驾驶室地板发动机罩盖的间隙,一般要求有一定的通风间隙及部分位置避免发生干涉的最小间隙大于20mm以上。 2、Y方向考虑整车横向质量分配及发动机与车架或者机舱等侧面间隙,确定发动机左右是否偏置。 3、X方向考虑轴荷分配及与散热器、机舱防火墙、载货汽车单排车货箱前端之间的间隙。风扇与散热器间隙一般要求风扇直径的 0.12~ 0.15倍;

汽车的总体构造、布置形式、功能特性

汽车的总体构造、布置形式、功能特性 了解汽车的总体构造、布置形式、功能特性的重要性 汽车于十九世纪末首先出现在西欧。汽车是许多国家的科技工作者、发明家的智慧的综合产物,并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和发展的过程。它是公路运输的主要运载工具。汽车作为一种陆上交通工具,具有方便、机动、灵活、速度快、适应性强等特点。此外,其品种多、数量大,为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以及人们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 安全,是现在汽车学上最重要的话题。随着汽车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日益的提高,汽车已成为每个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而从第一辆汽车发明以来,车祸这个字也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份。当车辆的性能越来越好、性能越来越高,而人们大多不太了解汽车,让车祸所可能能造成的风险代价也越来越高。所以,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应该与时俱进的去了解一些与汽车相关的知识,既是为自己安全着想,也是充分享受生活的一个保障。 以下就是我从邓鹏云老师《汽车运用知识》课堂上学到的有关汽汽车的总体构造、布置型式、功能特性的一些知识。 汽车的总体构造 汽车的类型虽然很多,各类汽车的总体构造有所不同,但它们的基本组成是一致的,都由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器设备四大部分组成。 (一)发动机:汽车的动力装置,是汽车的"心脏"。其作用是使燃料燃烧后产生动力,然后通过底盘的传动系驱动汽车行驶。汽车发动机由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冷却系、润滑系、点火系和起动系,即“二大机构、五大系统组成。 在汽车发展史上,使用的发动机都是用燃料燃烧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热力发动机。热力发动机又可分为内燃机和外燃机。燃料燃烧的气体将所含的热能通过其它介质转变为机械能的称为外燃机,如蒸汽机;燃料燃烧的气体直接将所含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称为内燃机,如汽油机和柴油机。由于外燃机热效率低、结构笨重、维修不便,在现代汽车上没有采用,而内燃机热效率高、结构紧凑、维修方便,故在汽车领域中占有统治地位。 目前在汽车上占优势的是往复活塞式内燃机,其中主要是汽油机和柴油机。常见的汽油机是利用化油器使汽油与空气混合后吸入发动机气缸内,用电火花强制点燃混合气体使其燃烧后产生热能而作功;柴油机则利用喷油泵使柴油产生高压后由喷油器直接喷入发动机气缸内并与气缸内压缩空气混合形成混合气,柴油自燃后产生热能而作功。 (二)底盘:汽车的基础,可以称底盘是汽车的"骨骼"。其作用是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并保证正常行驶;同时支撑、安装汽车其它各部件、总成。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等四大系统组成。 1、传动系 汽车传动系的基本作用是将发动机发出的动力传给驱动车轮。 发动机纵向安置在汽车前部,并且以后轮为驱动轮。发动机发出的扭矩依次经过离合器、变速器、万向节和传动轴组成的万向传动装置以及安装在驱动桥上的主减速器、差速器和半轴传给驱动车轮。驱动轮得到扭矩便给地面向后的作用力,并因此使地面对驱动轮产生一个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就是汽车的牵引力。 由于汽车的类型不同,发动机的安装位置不同,都会使传动系的布置型式不同。 2、行驶系 汽车行驶系的结构型式因车型和行驶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绝大多数汽车行驶在比较坚实

前舱线束布置经验

前舱线束布置经验

1、右轮毂包处线束布置时避免和发动机皮带、悬置等零部件干涩,与零部件距离间距至少35mm。 2、发动机过度到整车上电源线束、发动机线束和换挡拉索等零部件距离至少50mm,和冷却管间距至少30mm。 3、保险盒下方出线要和悬置固定点在Z向上错开,间距至少30mm,避免线束与其干涉,有烧车风险。 4、蓄电池负极线束布置时考虑蓄电池的震动,与周边件要保留震动雨量,搭铁线和周边钣金留至少10mm间隙。 5、发动机线束和机舱线束对接接插件必须固定在车体上。 6、变速箱自带线束和机舱线束对接接插件必须固定在车体上。 7、发动机至整车过度段在整车上至少2个固定点或护线盒固定。 8、发动机上的线束过度到整车上需考虑震动余量,避免拉扯线束,需至少留有超过数

据长度30mm的冗余量,且和周边零部件间距至少30mm。 9、变速器搭铁线长度需大于200mm。 10、避免在前防撞横梁上布置线束(发电机、启动电机等大电源),防止撞车时把线束撞断导致断电和起火。 11、线束避免经过高温区域(80℃以上),如排气管附近,不然需使用耐高温导线材料或者增加锡箔纸。 12、电源线束必须有外保护措施(波纹管、防磨套管等)。 13、发动机轮系周边若要布置线束,间隙需留到35mm以上。 14、机舱内接插件要求水平放置,如不能水平放置,需做防水处理。 15、接插件应布置在不易溅水区域。 16、机舱线束穿入驾驶室的线束要求机舱区域线束低于驾驶室区域,机舱侧邻近固定点必须低于胶套,避免水顺着线束流入驾驶室。 17、搭铁点布置要避免被水、泥浆或其他污染物污染。 18、搭铁点的压接部位要用热缩管保护。热缩护套必须将压接部分完全包裹,热缩管不能侵占搭铁片的使用部分。 19、搭铁分支不要用绒布胶带等吸水材料包裹。 20、搭铁选择车身大件搭铁。 21、ECU两个搭铁点间距至少30mm。 22、若水管要穿过胶套进入驾驶室,水管走向和主线束走向应保持一致。 23、线束布置不能在空调管路间穿插。 24、搭铁点、护线盒和保险盒安装点布置位置考虑装配工艺,避免工具与其它周边零部件干涉。风扳机在螺栓轴向方向至少160mm空间要求,套筒、扳手在螺栓轴向方向至少

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干货分享

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干货分享 一、整车主要参数的确定: 1、前悬、后悬、轴距的确定: 根据设计任务书提供的车身型号、货厢内部尺寸确定前悬、后悬、轴距的尺寸。 1.1前悬长:主要依据车身前悬及车身布置位置,前翻车身还要考虑车身前翻时与保险杠的间隙。 1.2后悬长:也是确定轴距长度,后悬除要符合法规要求之外,要充分考虑对离去角、质心位置的合理性,车身与货厢的合理间隙,应该保证高位进气在车身翻转时有至少30mm间隙。 2、整车高度的确定: 2.1车身高度的确定: 车身高度的确定主要受发动机高低位置的影响,发动机高低位置确定之后,应该保证车身地板与发动机最小间隙在30mm以上。 2.2整车高度确定:(既货厢帽檐或护栏高度的确定) 2.2.1货厢带前帽檐: 应保证车身前翻时,车身及附件与货厢帽檐最小间隙大于60mm。 2.2.2货厢为护栏结构: 安全架与车身顶盖高度差:(GB7258规定:载质量为1吨及1吨以上的货车、农用车为70-100mm) 3、整车宽度的确定: 一般来言,车辆的最宽决定于货厢的宽度。 4、轮距确定: 4.1前轮距: 前轮距的确定实际上就是前桥的选取,前桥的选取主要决定于设计载质量,前轮距主要受车身轮罩的宽度、车轮的偏距影响,并且受到法规(整车外宽不超过2.5m)的限制,同时要考虑前轮的最大转角。 4.2后轮距: 后轮距的确定实际上就是后桥的选取,后桥的选取主要决定于设

计载质量,同时再根据货厢的宽度来选取合适的轮距。 二、驾驶室内人机工程总布置: 1、 R点至顶棚的距离:≥910 2、 R点至地板的距离:370±130 3、 R点至仪表板的水平距离:≥500 4、R点至离合器和制动踏板中心在座椅纵向中心面上的距离:750~850(气制动或带有助力器的离合器和制动器,此尺寸的增加不大于100) 5、背角:5~28° 6、足角:87~95° 7、转向盘外缘至侧面障碍物的距离:≥100(轻型货车≥80) 8、转向盘中心对座椅中心面的偏移量:≤40 9、转向盘平面与汽车对称平面间夹角:90±5 10、转向盘外缘至前面及下面障碍物的距离:≥80 11、转向盘下缘至离合和制动踏板中心在转向柱纵向中心面上的距离:≥600 12、转向盘后缘至靠背距离:≥350 13、转向盘下缘至座垫上表面距离:≥160 14、离合、制动踏板行程:≤200 15、离合踏板中心至侧壁的距离:≥80 16、离合踏板中心至制动踏板中心的纵向中心面的距离:≥110 17、制动踏板纵向中心面至通过加速踏板中心的纵向中心面的距离:≥100 18、制动踏板纵向中心面距转向管住纵向中心面的距离:50~150 19、加速踏板纵向中心面至最近障碍物的距离:≥60 20、变速杆和手制动手柄在任意位置时,距驾驶室内其他零件或操纵杆的距离:≥50 三、底盘总布置: 1、车架宽度的确定:

海马汽车-汽车发动机舱布置设计_石磊

海马汽车-汽车发动机舱布置设计_石磊 2013年3月 发动机舱布置作为整车开发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汇集了整车各专业设计因素,集材料、性能、安全、加工、装配、维修、成本及美观等诸方面于一体,充分展示了整车的设计水平。不同的动力布置型式机舱布置有差别,文章仅以发动机前置和前轮驱动(FF )型式轿车为例,对汽车发动机舱布置设计进行讨论。 1汽车发动机舱布置应注意的问题 设计初期,应考虑同一款车后期可能使用多款动 力总成时,机舱内各相关零部件的布置问题。如汽油机与柴油机,带增压系统与不带增压系统等的动力总成状态是有一定差别的,需合理布置发动机舱,满足通用性。发动机舱设计时,需校核关键零部件的动静态间隙,满足汽车运动中零件安全间隙和整车生产时装配空间的要求,同时还需满足车辆碰撞安全性能以及发动机冷却性能的要求。 对于管路及线束这类较软的零件,需在机舱设计布置时,合理选择走向及固定位置和方式,同时需进行防护,避免磨损。保证整体管线布局一目了然,固定合理,方便维修。固定时多选择复合支架设计,可有效降低成本,并在有限空间内布置更多部件。 发动机护罩的合理设计,可有效地遮蔽管线等不需维修的部件,更加体现机舱布置的整洁。因此,需在整车设计初期,结合机舱内动力总成及其他零部件的 汽车发动机舱布置设计 石磊王蕾 (海马商务汽车有限公司) 摘要:为优化汽车发动机舱布置设计,提高整车设计水平,文章详细介绍了动力总成位置的确定方法,指出发动机舱布置设计中,进气、排气及冷却等系统及管路和线束等零部件布置设计方法及注意事项,提出了管路、线束隔热及防湿的方法。参考人机工程理论,对发动机舱中零部件的维修及检查的方便性提出设计要求,最后根据设计

发动机的布置和驱动形式

汽车的布置形式是指动力装置、驱动桥、上装部分和车身(或驾驶室)的相互关系和布置特点而言。汽车的使用性能除取决于整车和各总成的有关参数外,其布置形式对使用性也有重要影响。 1、发动机布置和驱动形式 发动机布置和驱动形式主要有发动机前置前驱动(FF)、发动机前置后驱动(FR)、发动机后置后驱动(RR、发动机中置后驱动(MR,少数专用汽车采用四轮驱动(4WD或全轮驱动(nWD (1)发动机前置前驱动(FF)发动机可以横置或纵置,也可以布置轴距外、轴距内或者前桥上方。发动机的不同布置方案,对前排座椅的位置、汽车总长、轴距、车身造型、轴荷分配、整备质量、主减速器齿轮形式以及发动机的接近性等均有影响。这种布置形式可提高前驱动桥轴荷,易获得明显的不足转向;前轮驱动可提高越过障碍的能力;主减速器与变速器装在一个壳体内,因而动力总成结构紧凑,且不再需要在变速器与主减速器之间设置传动轴,车内地板凸包高度可降低(此时地板凸包仅用来容纳排气管和加强地板刚度),有利于提高乘坐舒适性;发动机布置在轴距外或布置在前轴上方时,汽车的轴距可以缩短,因而有利于提高汽车的机动性;汽车散热器布置在汽车前部,散热条件好,发动机可得到足够的冷却;行李箱布置在汽车后部,故有足够大的行李箱空间、离合器、变速器与驾驶员位置近,所以操纵机构简单;发动机横置时能缩短汽车的总长,加上取消了传动轴等因素的影响,汽车消耗的材料明显减少,使整备质量降低;发动机横置时,原主减速器的锥齿轮可用圆柱齿轮取代,这又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在装配和使用时也不必进行齿轮调整工作,此时,变速器和主减速器课可以使用同一种润滑油。 发动机前置前驱动的主要缺点是:前轮驱动并转向需要采用等速万向节,其结构和制造工艺均复杂;前桥负荷较后轴重,并且前轮既驱动又转向,故其工作条件恶劣,轮胎寿命短;上坡行驶时因驱动轮上的附着力减小,汽车爬坡能力降低,特别是在爬坡泥泞的坡道时,驱动轮容易打滑并使汽车丧失操纵稳定性;由于后轴负荷小而且制动时轴荷要前移,后轮容易抱死并引起汽车侧滑;当发动机横置时受空间限制,总体布置较困难,维修与维护时的接近性变差;一旦发生正面碰撞事故,因发动机及其附件损失较大,维修费用高。 (2)发动机前置后驱动(FR)发动机前置后驱动的专用汽车的底盘通用性好,动力总成操纵机构的结构简单;轴荷分配合理,有利于提高轮胎的使用寿命;前轮不驱动,不需要采用等速万向节,这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采暖机构简单,保温条件好,且管路短,供暖效率高;发动机冷却条件好;上坡行驶时,驱动轮的附着力增大,爬坡能力强;变速器与主减速器分开,容易布置,拆装、维修容易;发动机的接近性良好。 发动机前置后驱动的主要缺点是:汽车总长、轴距均较长,整车装备质量较大,同时影响到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如果采用平头式驾驶室,而且将发动机布置在前轴之上,处于驾驶员、副驾驶员座位之间时,驾驶室内部比较拥挤,隔绝发动机工作噪声、气味、热量和振动困难,离合器、变速器等操纵机构复杂;如果采用长头式驾驶室,在增加整车长度的同时,为保证驾 驶员有良好的视野,需将座椅布置得高些,这又会增加整车和整车质心高度以及一些其

汽车发动机进气系统布置规范

汽车发动机进气系统布置规范 1范囲 本标社规定了汽车发动机逬P系统布虫的槪述、术语和定义以及进气系统各寒部件的布置要求. 本标淮适用于本公司在研车型整车总布宣设计中发动机进气系统的设计布比对于口然吸气式发动机和增斥式发动机同时适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足必不叩少的"凡足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仪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足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兀最新版本(•包摘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CC SJ599-2014保安场天布置仙隙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进岂口original inlet 进气系统在整车上空气的宜接入口・ 进气管路intake pipe 逬气系统中导流空气的管閒* 注:包括空濾留遴"首和空津容舟花咎,堪圧炎型的进*1索焼还包括中冷器连接笞等. 3.3 空气滤清8S air filter 去除恳浮丁被发动机吸入的空P屮杂.质的護置" 4概述 把空岂或混合气体导入发动机气気的零部件棄令体祢为发动机逬气系统,Jt主要组件有空气沌泊辭进气管、空P滤清帚・空气注消器岀气管,茹功能足为发动机捉供清洁、干燥、充足的空 发动机足汽车的心脏,而逬勺系统则足发动机的聘吸系统,发动机进气系统的布食.安装直按影响发动机功能的发挥、T:作的花定性及可维性.环保性,彩响发动机的寿命"统计表臥发动机的早期.曆损、油耗高、无力等故叶,绝人数请况与进气系统设计布宣不合理有关,故障所占叱例住85%以ho通

帮进气口、连按管路殺面积越人.管路走向罐平顺.管壁越國滑,以及空气沌荷髀倾定渝址越大,则整个进气系统性廃就J8好*发动机性茂也越好. 5进T系统各零部件的布直要求 5.1进汽口的设计布直 5.1.1进勺疾统进气口位运布宜应能防止雨、日进入迸气系统,時陳位宣应设有防商日及水分离給构. 避免桐坏发动机. 5.1.2产禁将空气酒洽髀逬U 口作为进气系统的进气口。 5.1.3进T口不得布置左车辆行较时产生的负斥区、集灰区、甩泥区. 5.1.4进岂口布氏商哎町初步设计为整车涉水深腹与MOmm〈经脸值)之和.井可根据整车涉水要求程皮対经脸但进行消狂但不低丁250 mm,并且其芯面决足空池进U口的山倍左右,以确保能吸进十净、充足的空伍. 5 1.5进气口的布3&fi通常有如下=•沖「 1) tt点:进U口远肉锯驶皇,对减少进气嗓芦传到驾杖室有利:还能保证有足够的冷空气进入到进吒系统: 2)統点】水、召和空气中的躱尘齐质I匕较容易)t入进气至统•・ b)拔岂口布買于散超器上方,如图2所示; 图2 L)S点】进气口延离驾驶室,对减少进T噪声传到驾驶室有利:有足够的新祥空气进入,能够訪止杂质、水和雪进入进气骨: 2)缺点」进气口育歆热踊较近,空气SftiHff・发动机的堀焼效率低. c)进气口布爲于凳子板内,如图3所示:

轻型卡车发动机布置规范

轻型卡车发动机布置规范

本规范是为指导轻型卡车的发动机布置工作而建立的,主要介绍了轻型卡车发动机布置的主要原则及具体布置步骤,并阐述了检查发动机布置合理性的方法,对轻型卡车的发动机布置进行了规范化和流程化。 本规范山汽车工程研究院标准所管理。 本规范山汽车工程研究院北京研究院轻型车开发中心总体技术所负责起草。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核: 定: 准:

轻型卡车发动机布置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采用纵置后轮驱动的XI. N2类平头式轻型载货汽车动力总成的布置方法,建议X3类平头式载货汽车参照执行。 2术语 本规范采用以下术语和定义: 2.1发动机后倾角:发动机曲轴中心线与车架上平面的夹角,用于表示动力线的走向。 2・2发动机横向倾角:发动机曲轴中心线与气缸中心线所确定的平面与车辆纵向对称平面的夹角。 3布置方法及要求3.1输入条件3」・1需要以下零部件3D模型 动力总成及其运动包络: 车架及发动机托架: 前桥(非独立悬架)及其运动包络; 前悬架: 转向系统及其运动包络: 驾驶室地板(初步形状人 散热器及中冷器或冷凝器(如果有); 货箱(厢)初步方案: 3,1.2需要以下数据参数(见图1) 整车坐标系; 车架上表面距前轮心高度Hh 整车硬点图: 货箱尺寸(长A1) 动力总成质心位置;

X 发动机规定后倾角和横向倾角; 3.2布置方法 321发动机的高度位置 发动机高度位置的布置如图2所示,需满足以下儿点: a )按前桥上跳到极限状态包络(山底盘提供输入)进行校核,保证前桥与油底壳Cx^lOmm ; b )整车处于满载状态时,油底壳最小离地间隙必须大于前桥最小离地间隙,且油底壳的 运动包络不得影响整车纵向通过角; C )发动机上部及其附件与发动机舱隔热垫最小距离C :>40nim ; 322发动机的前后位置 发动机前后位置的布置如图2所示,需满足以下儿点: “)发动机风扇前端距离水箱本体最小距离11-0. 15D (D 为风扇直径): b )发动机后端及其附件距货箱最小距离GM30nmh C )发动机油底壳距转向横拉杆最大运动包络(或发动机托架加强横梁)最小距离C5>25;Of T \L V

汽车智能技术专业《性能为先!几种发动机布置方式优劣解读2》

毫无疑问,y测试搭载了的RS时,急加速时就出现了明显的车头左右摆动的现象。 ●对于大尺寸豪华轿车或者性能轿,使用是最好的选择 大局部的豪华轿车或者主打运动的性能轿跑使用的都是前后轮驱动的。 对于这种来说,需要一根将动力从舱从车底传送到后桥。因此为使动力传递更直接,就必须使与平行,这样就可以直接将动力传递给,再由后桥将动力传给车轮。这是后驱车采用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此外,对于使用了机械式中央的四驱车来说,就更为必要了。因为采用四轮驱动时,由于同样需要将的动力传递到后轮上,因此将的动力直接传递给,这样才能尽可能的降低动力传递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将重心置于前轴以后已到达50:50的前后配重比』当然,最大的优势还在于他对于平衡前后配重比的作用。众所周知,50:50的前后完美轴荷一直是以操控著称的汽车不惜

一切所坚持的。而整车最具重量的和变速器总成的布置无疑是左右前后轴荷配比的关键因素,将前轴尽量前移,而把重心尽量置于前轴之后,就是为了到达更完美前后的配重比。 『坚持前轮驱动的原因就是为了匹配Quattro四驱系统』在平台上,还有一个比拟特殊的例子,这就是使用前轮驱动的。虽然使用更多是为了照顾Quattro系统这个传统,但是其前轮驱动的布局同样可以带来不错的前后配重比。这种布置可以将纵向布置在汽车前轴之前,与直接相连的变速箱就会受到舱空间的限制,就要布置在前轴之后,变速箱的输入轴与围绕同一轴线转动,对于承受着和变速箱重量的车前轴来说,他就像是天平的支点,和变速箱分布在前轴的前后两侧,使得前轴承受的和变速箱重量分布更加均匀,重心配比更为合理,虽然还是会有前驱车的现象,但是其配重比要明显优于普通车型,例如前驱的的前后配重比就到达了较完美的55:45。 『拥有修长车头的就使用的前』 说到这里,还要提一下一种特殊的前置:前是介于和之间的一种动力布置形式,它和的差异,是前者乃是摆设位置在前轴之前;而所谓的“前中置〞乃是在前轴之后、但仍在乘客室之前,与纯的位在乘客室前方不同。例如,的RX-8和经典的等。

汽车发动机总成布置设计规范

发动机总成布置设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前置发动机启成的布置形式和布置原则、发前机总成及其附件机舱布置的基本原则、发动机总成及箕附件的布置要求(关于装配、维修方面). 本标准适应于本公司生产的的山、瓦类所有车型.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动力输出线power output line 发动机的曲轴中心线• 动力输出点power output point 发动机的曲轴中心线与发动机缸体后端面的交点口其坐标用来表示发动机在整车中的位置, 发动机仰角engine e I ovation angle 纵置发动知财力较出线与整车XY平面的夹角. 发动机左右倾角engine left/right Inclination angle 纵置发动机缸体粕线与整车X2平面的夹角, 3发动机总成的布式形式 发动机的布置形式对控车性能有若置关圣婴的影q叽发动机的布置H简单分为前置、中区和后置. 本公司生产的车型,发动机均为前置布置,前置发动机总成有两肿布置形式, a)横宣发动机,发动机的曲轴与整车的ZX平面垂直布置,如图1所示x

2千百 图1横置发动机布置形式 b)纵置发动机.发动机的曲釉与整车的ZX平面平行布置,如图2所示3 图2纵克发动机布置形式 4发动机总成的布五原则 对于发动机总成的外型及附件的布置.芹先应保证丁作叱联,布置基本合理,并能满足整车布置的需要和整车性能的发挥。成能保证机舱和底线的布置和设'十分理、发动机舱的通风散热、隔音隔热良好、发动机与车身的振动小.各处间隙合理.地板总成、零部件的T艺性合理、有足够的刚度、发动机最小离地同隙合理、维修保养方便,同时还要保证•驾驶室内有舒适的环境,足够的空间。应遵循以下原则: u)满足动、降态何限要求, b)满足维修方便性等要求: G 满足装配工艺M照要求: d)满足安全碰撞要求: e)满足热力学布置要求, £)满足NVH性能要求, g)满足各系统性能要求. 5发动机总成及其附件机舱布置的基本原则

汽车管线布置规范

汽车管线布置规范 篇一:整车管线分离布置要求 2.整车管线分离布臵要求 2.1底盘管线路分离布臵要求 2.1.1底盘线束和管路分开单独进行布臵,自制底盘管路布臵时,要预留线束的过线通道,当线束和管路都要经过同一位臵时,线束管路应上下分层布臵或并排进行布臵,管路布臵在底盘下方,线束布臵在底盘管路上方(如槽钢大梁结构,管路布臵在槽钢内侧,线束布臵在槽钢上侧);当因底盘骨架结构导致线束不能布臵在管路上方时,线束避免布臵在所有油管路接头下方(如中客及大客变速箱处的助力油管路);当管线束不能避免交叉时,交叉点应选择在避开油管接头处进行交叉,线束严禁在管路接头处的下方进行交叉。 2.1.2底盘线束不要依附燃油管路、助力油管路、离合油管路、档线等进行绑扎,底盘线束、暖风管路的固定位臵应不影响其它部件的安装、拆卸及检修,选择单独的过线通道进行布臵。当线束为油管的一部分或油管在同一位臵受限时,用双头扎带进行紧固,如燃油加热器线束、ABS轮速传感器、蹄片磨损线束、气压传感器线束等。 2.1.3发动机周圈的管、线束进行布臵时,必须用合适的线束固定钢卡进行固定,扎带只进行辅助绑扎,所有钢卡、扎带绑扎到位,严禁出现线束与钢卡及扎带之间相互摩擦现象。绑扎间距不大于300,线束悬空距离不大于350。 2.1.4底盘线束布臵时要距离打气泵管路、涡轮增压管、中冷器进气管等热源点距离在100以上,线束距传动轴、飞轮、皮

带等运动件最近距离在20以上;当因车辆结构因素而无法保证时,线束用阻燃隔热材料管、陶瓷纤维带或隔热垫等隔热材料进行可靠防护后,最小距离控制在50以上。 2.1.5底盘管路、线束应布臵平顺,严禁出现管线之间交错缠绕,管、线路应呈现横平竖直的走向,拐角处过渡要平顺,当有多种线束或管路在同一处进行绑扎时,整理平顺绑扎成束后再依附物体进行绑扎。 2.1.6管、线路应避免过棱角位臵,如不能避免,必须加龙骨胶条、过线胶圈或密封胶进行防护。 2.1.7当管、线束在相对运动的两个物体上进行布臵时,管、线路应在振动频率不一样的物体之间进行可靠的固定,并留有适当的长度余量。 2.1.7.1管、线束从发动机、变速箱至车身布臵时,留有40-60的运动余量,如:起动机线束、发动机ECU线束、离合分泵管路、电喷系统的燃油管路等 2.1.7.2线束从第二发电机到车身上布臵时,留有40-60的运动余量,如发动机电源线、励磁线、负极线等。 2.1.7.3缓速器线束布臵时,当车辆悬架为气囊结构时,线束在气囊上下高度的极限位臵上留有40-60的运动余量;当车辆悬架为板簧结构时,线束留有100-120的运动余量。 2.1.8轮速传感器线束和蹄片磨损传感器线束沿制动分泵管路用双头扎带进行固定,固定间距不大于300。 2.1.9管、线束在两物体之间不可避免的悬空时,悬空距离不大于350。如压缩机部位的线束。 2.1.10管、线束绑扎后,应将多余的扎带平齐剪掉,剪后长度在3-5mm,扎带剪口方向背向观看者。

乘用车整车动力总成布置指南

动力总成布置 1、常见的布置形式 动力总成布置在前舱,横置,发动机在右,变速箱在左。这种形式是目前轿车最常见的形式。以下讨论的主要就是这种布置形式。 α:发动机绕平行于Y轴、过发动机曲轴中心点的直线的转角。 β:发动机绕平行于X轴、过发动机曲轴中心点的直线的转角。 γ:发动机绕平行于Z 轴、过发动机曲轴中心点的直线的转角。 通常,对这三个角度的要求为:α≦5°,β≦3°,γ≦3°。 2、动力总成与周边件的间隙要求

3、传动轴的工作角度要求

传动轴的工作角度跟动力总成在整车中的位置密切相关。通常,传动轴的工作角度要求为:设计状态(常为空载)≦7°;其他状态 ≦22°。可以通过不断调整动力总成的位置来校核传动轴的工作角度是否满足要求,直到满足为止,这是一个反复的过程。 4、相关附件的维修、更换方便性 机油标尺查看、机油滤清器、空滤器滤芯、汽油滤芯的拆卸方便性,发动机油底壳及变速箱放油螺栓的接近性,洗涤液、动力转向油、副水箱或膨胀箱冷却液、制动液加注及检测的方便性,空调系统压力

检查及制冷剂加注、蓄电池电量观察的方便性,汽油泵更换的方便性,排气管更换的方便。 4.1 机油标尺 4.2 火花塞 火花塞要求在其拔插的空间方向上没有障碍物挡住(至少不能有不可拆卸的障碍物)。 4.3 机油滤清器

机油滤清器属于经常拆换的件之一,所以它的位置也最好能布置在易于操作更换的地方,或者争取拆卸最少的件就能达到较好的拆装。 4.4 空调压缩机 空调压缩机需要经常拆换、维护。如上图所示,如固定压缩机的螺栓长度为a,压缩机安装面到纵梁(或者是别的在螺栓退出正方向 的物体)的距离为b,则必须要b≧a,否则压缩机拆不下来。 4.5 法规要求 欧洲有关行人碰撞保护的法规,规定了碰撞时人体各部分的伤害值要求。针对这个法规,在动力总成布置时,有一个经验值,即:动力总成离前舱盖外表面的距离不小于75mm(有些企业规定为100m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