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 第三单元能量

科学 第三单元能量

科学  第三单元能量
科学  第三单元能量

第三单元能量

一、电和磁

1、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导线的周围会产生磁性。

只有铁和磁铁才能影响指南针的偏转。

2、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发现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时,指南针发生了偏转。

3、“通电导线和指南针磁针影响”试验中:

现象:接通电流磁针偏转,断开电流磁针复位。

结论: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4、如果电路短路,则电流很强,会很快把电池的电能用完,所以要尽快断开。

5、做通电线圈和指南针的实验时,线圈立着放,指南针尽量靠近线圈的中心,指南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6、用完了的废电池,不一定是一点电都没有了。

二、电磁铁

1、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2、电磁铁有南北极,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池正负极的接法)和(线圈缠绕的方向)有关。

3、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4、电磁铁与磁铁的相同点:都有磁性,都有南北极。

电磁铁与磁铁的不同点:(1)电磁铁只有通电才有磁性;(2)磁铁的

南北极不会改变,而电磁铁的南北极可以改变。

5、实验提示:因为用的导线较短,这个电磁铁是很耗电的,不要长时间接在电池上。

三、电磁铁的磁力(一)

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磁力的大小与(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铁芯的大小)等有关。

2、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的研究计划表

研究的问题: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多少有吗?

我们的假设:线圈圈数多,磁力大,线圈圈数少,磁力小

改变的条件:线圈圈数

如何改变:(1)20圈;(2)40圈;(3)60圈

那些条件不变:电池的节数,电线的粗细,铁芯的大小等

实验结论: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圈数多磁力大,圈数少磁力小。

四、电磁铁的磁力(二)

1、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的研究计划表

研究的问题: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多少有关系吗?

我们的假设:电池节数多,磁力大;电池节数少,磁力小

改变的条件:电池节数

如何改变:(1)1节电池;(2)2节电池;(3)3节电池

那些条件不变:线圈圈数,电线的粗细,铁芯的大小等

实验结论: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有关,电池多磁力大,电池少磁力小。

2、设计制作强有力的电磁铁

材料:漆包线、螺丝、电池

方法:(1)螺丝帽刚好完全旋进螺杆。

(2)在两个垫圈间密绕线圈200——300圈。

(3)用两节电池做电源,这样的电磁铁相当大了。

五、神奇的小电动机

1、在电动玩具车里有(小电动机),是它驱动小车前进的。

2、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

3、小电动机包括(外壳)、(转子)、(后盖)三部分。外壳内有一对永久磁铁,转子上有铁芯、线圈、换向器,后盖上有电刷。

4、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虽然大小悬殊、构造各异,但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5、那些地方用了电动机?

电动玩具车、电动自行车、电扇、冰箱、空调、电磨、水泵等。6、玩具小电动车的功能是(把电变成了动力)。

六、电能和能量

1、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运动的

物体也有能量,叫(动能)。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

2、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了。

3、用电器有了电就可以进行各种“工作”——做各种运动或者发光、发声、发热等,我们把电具有的这种能量叫电能。

4、煤产生的热能可以推动蒸汽机车,风能可以转动风车,声能可以控制开关,光能可以加工零件。

5、声音的能量可以控制电路的通断,是电灯亮或灭。激光有很大的能量,强激光可以打孔或切割材料.

6、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转化器(转换器),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7、用两手互相摩擦,反复弯折一段铁丝,会感到发热,是(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8、篝火是(化学能转化成热能和光能)。

放鞭炮是(化学能转化成机械能、声能)等。

9、用电器输入的能量形式输出的能量形式

电饭锅热能

电风扇动能

电视机电能光能和声能

电灯光能

电炉热能

10、漫画表现的能量转化的过程是:

太阳能—植物果实储存的化学能—人体储存的化学能—自行车的动能—发电机的电能—电炉的热能—水蒸气的热能—壶盖的动能。

七、电能从哪里来

1、生活中常见的电池有:普通电池、纽扣电池、光电池、蓄电池等。它们的相同点:

(1)除光电池外,都是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2)除光电池外,都能把电能储存起来。

(3)电容量较小。

不同点:

(1)普通电池纽扣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2)光电池是把光能转化为电能。(不能储存电能)

(3)蓄电池放电时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2、电能都是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来的。

3、当电动机被用来发电时,就应该叫它(发电机)了。

4、电能的来源转化的能量输出的能量

普通电池化学能

光电池光能

风力发电站风能电能

水电站水能

太阳能电池太阳能

热电厂热能

八、能量和太阳

1、煤是由古代植物变成的。古代植物死后,经过沉积作用,被泥沙覆盖,与空气隔绝,又经过地壳运动,被埋到很深的地下,长期受到高温油压的作用,慢慢变成了煤。

2、石油、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地低等生物经过长期变化形成的。

3、煤、石油、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是存储了亿万年的太阳能。(都来源于太阳)

太阳能—动植物具有的能量—煤、石油、天然气

4、新能源:沼气、地热能、风能、潮汐能、核能,直接利用的太阳能等等。

5、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我们正在耗尽这些能源。

6、可以怎样节约能源?

节约用电,节约用水,节约用纸,节约能源都是节约能源。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班级:姓名:等级: 一、对号入座(将合适的科学关键词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同学们在这一单元里接触到了很多的科学名词,并认识了许多有趣的科学现象和丰富的客观事物。请将它们对号入座吧! 科学关键词:水、看、闻、尝、防止水分蒸发、表面张力、摸、没有颜色、没有味道、透明、污染、溶解、河流、没有气味、湖泊和浅层地下水、水的浮力、毛细现象 科学现象和客观事物: 1、全面认识物体可用的方法:看、闻、尝、摸。 2、水的特征包括: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 3、如果水中溶解了对人体和其他生物有害的物质,水就被:污染。 4、曹冲称象的原理:水的浮力。 5、探究小草喝水的实验中水面上滴少许油的原因:防止水分蒸发。 6、动植物体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在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中都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水。 7、可以供人类直接使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湖泊 和浅层地下水。 8、用粉笔吸墨水利用了水的毛细现象。 9、如图所示,水黾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水的表面张力。 10、把方糖放入水中过一会,方糖不见了,而水变甜了, 这种现象叫做水的溶解。 二、火眼金睛(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看谁找的准又快) 1、当认识我们还不了解的一种新液体时,以下做法不可取的是(AB )。 A. 随便尝 B. 随便闻 C.千万不能随便闻,更不能随便尝 D.可以先问问老师或大人 2、对于水的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有(D)。 A.水是透明液体 B.水还可以流动 C.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 D.水有固定的形状

3、下面(C)的含水量最大。 A. B. C. D . 4、淡水绝大部分储藏在(B)。 A.大气中 B.南极和北极的冰川中 C.河流 D.地下水 5、在水中更容易发生毛细现象的是(C ) A.塑料 B.铁丝 C.纸巾 D.卵石 6、下列活动不会引起水污染的是( D )。 A. B. C. D. 7、容易溶解在水里的物质是(B) A.木屑 B.洗衣粉 C.沙子 D.面粉 8、在装满水的杯中加入回形针,水不溢出的原因是水有(D) A.浮力 B.溶解性 C.压力 D.表面张力 9、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人体中的(A) A.65% B.85% C.95% D.100% 10、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节约用水的为(A) A. 刷牙不关水龙头 B.水龙头上安装“节水栓” C. 洗澡水冲厕所 D. 淘米水浇花 11、下列现象不属于毛细现象的是(C) A.砖地返潮 B.毛巾吸水 C.乒乓球漂浮在水面 D.灯芯吸油 12、下列做法不属于节约用水的是(D) A.随手关好水龙头 B.把水接在盆里洗菜 农业污染 工业污染 生活污染用水洗车 鸡蛋 鱼 蔬菜人体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单元评估试题 班级姓名分数 一、填空(17分,每小题1分)。 1、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音高的单位是(赫兹),它表示(每秒声音振动的次数)。 3、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振动)。 4、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 5、音量是由(振动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小;音高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振动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6、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音),鼓膜有(共振(振动))作用。二、判断(6分,每小题1分)。 1、轻轻打击大音叉与重一点打击大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完全一样。(×) 2、我们不要长时间戴着耳塞听音乐。(√) 3、声音有高有低,有强有弱。(√) 4、音量的单位是分贝。(√) 5、我们不能制造声音。(×) 6、人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三、选择(把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8分,每小题2分)。 1、下面物体传声效果最好的是( A )。 A 铝箔 B 木尺 C 棉线 D 尼龙线 2、用打击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 B )。 A 水面没有任何变化 B 水面产生水波 C 无法判断 3、人体能感受振动的器官是( C )。 A 眼 B 鼻 C 耳 D 口 4、下课了,我们在教室里( B ) A可以大声讲话 B 控制自己讲话声音 C无所谓 四、填图(7分)。 五、实验(6分)。 1号、2号、3号、4号四个相同的玻璃杯,分别装上自来水水(如下图),用小棒敲击杯口。请你判断:玻璃杯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答: 杯子序号 1 2 3 4 声音高低 高较高较低低水量越少,杯子发出的声音越高;水量越多,杯子发出的声音越低。 六、简答(6分,每小题3分)。 1、为什么人们在月球上互相通话必须借助无线电? 答: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介质。而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所以须借助无线电通话。 2、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答:声音由耳廓收集,通过耳道传道内部,引起鼓膜振动,由听小骨、耳蜗放大,由听觉神经传到大脑。

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温馨提示:请家长及时检查确保孩子背会知识点。谢谢您的配合!)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8.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土质的松软程度等。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5.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 16.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来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17.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复习题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复习题 一、填空(20分) 1、我国古代把一昼夜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2)小时。“日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阳光下地物体影子变化规律来(计时)的仪器。它由(晷面)和(晷针)组成。 2、写出三种古代人们晚上计时的工具和方法:(蜡烛钟)、(水钟)、(沙漏)。 3、古代的水钟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类。 4、钟摆摆动一次的时间,是由摆绳的(长度)来决定的,只要摆绳的长度一定,摆动一次的时间就(相同)。这就是单摆动的(等时性)。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一定的);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与(摆锤重量)和(摆幅)无关。 5(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工具。 二、判断(28分) (×)1、时间的流逝有快慢的。 (√)2、随着计时工具越来越先进,计时的精度也越来越高。 (√)3、半夜三更表示晚上11点到凌晨1点。 (√)4、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 (√)5、我们制作水钟时,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6、中午时,太阳的影子是最长的。 (√)7、古人制作水钟时,水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我们制作水钟时要尽量保持水量相同、滴孔要小于2毫米。 (√)8、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9、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10、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 (√)11、垂体时钟是利用下垂物的重力来转动齿轮的。 (√)12、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并利用星座来计算时间。 (√)13、钟摆每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是相等的。 (×)14、300毫升水的滴漏实验中,前10毫升水和最后10毫升水速度一样快。 三、选择(28分) 1、子夜是指(B)。 A晚上九点到十一点 B晚上十二点 C凌晨五点 2、摆的快慢与(B)有关。 A摆锤的重量 B摆绳的长度 C摆动的幅度 3、计时精确度最高的计时工具是(A) A 原子钟 B 日晷 C石英钟 4、古代人们制作的利用太阳计量时间的仪器是(A)。 A、日晷 B、滴漏 C、浑天仪 5、当我们的手表或者时钟出现计时不准时,最好的校时方法是(B)。 A、与同学对表 B、听广播报时 C、自己估测 6、太阳和影子的关系是:上午的影子慢慢变(A),下午的影子慢慢变(B)。 A、短 B、长 C、居中 7、容器内的水面随水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多少时间。这是(B)水钟。 A、受水型 B、泄水型 五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复习题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要点 一、我们周围的材料 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陶瓷、橡胶)。 3、材料的物理性质可以用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等来描述。 二、哪种材料硬 5、判断一种材料是否比另一种更坚硬,可以用(刻画)的方法。 6、硬度较大的材料能在硬度较小材料的留下(划痕)。 7、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8、将木条、卡纸、铁钉和塑料尺按硬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铁钉>塑料尺>木条>卡纸 9、金属是一种很重要的(材料),有许多重要的(用途)。 常见的金属有金、银、铜、铁、铝、铅、锌等。 10、金属的特性:(坚硬)、(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 (易传热)、(能导电)、(吸水性差)等。[气泡图] 11、铝的易拉罐可以进行回收,主要利用了金属的什么特性?答:延展性。 三、比较韧性 12、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13、木条、卡纸条、铁片和塑料条四种材料中:塑料条的韧性最好,弯曲程度最大。 14、塑料的特性:具有(柔韧性)、(不导电)、(不吸水)、(不易传热性)、(耐 磨)、(耐腐蚀性)、(质轻)、(可重复利用性)等。[气泡图] 15、生活中塑料制品有许多,如:雨衣、雨伞、勺子、叉子、筷子、 塑料袋、饮料瓶、矿泉水瓶、电源插座、油壶、排水管等。 16、塑料是一种从原油中提取出来的人工材料,在自然条件下不会分解,会造成严重的环 境污染。但是许多塑料如塑料袋、泡沫塑料、饮料瓶等都可以回收重复利用。 17、认识循环利用的标志。我们在使用塑料制品时要注意循环利用标志,将塑料制品进行 回收再利用。 四、它们吸水吗 18、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19、木头、纸、金属和塑料四种材料中: 纸的吸水能力最强、木头次之、塑料和金属最弱。 20、纸的特性:①纸是由纤维构成的,纤维之间有空隙。②能写字。③能折叠。 ④易撕开。⑤吸水性强。 21、我们造的一张纸和我们所用的纸有哪些相同与不同?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相同点:①都是由纤维构成的,②纤维之间都有空隙。 不同点:①薄厚不同。②疏密程度不同。 ③光滑程度不同。④纤维长短不同。

教科版六上科学第三单元《能量》课堂学习知识重点总结及答案

第三单元《能量》课堂知识点总结 三、1、电和磁 一、填空。 1、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试验中,偶然让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指南针发生(偏转)。就是这个发现,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2、接通电流,磁针(偏转);断开电流,磁针(复位),这说明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3、把导线拉直放在指南针上方与磁针指向一致,接通电流,磁针(偏转),电流越大,偏转的角度越大,最大是(90°)。断开电流,磁针(复位)。 4、把线圈(立着放),指南针尽量靠近线圈的中心,指南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二、简答、分析。 1、指南针是什么仪器,它根据什么制成的? 答:指南针是辨别方向的仪器,根据磁针具有指向南北的性质制成的。 2、线圈怎样放置指南针偏转角度最大? 答:线圈立着放,用线圈的平面靠近指南针或者把线圈套在指南针上,它的偏转角度最大。 3、怎样认定是电流产生了磁性? 答:只有铁或磁铁才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而导线和线圈是铜的,磁针偏转不可能是导线或线圈的原因。接通电流,磁针偏转;断开电流,磁针复位。说明是电流产生了磁性。 4、现有一节废电池,你如何检验它是否有电? 答:可以用通电的线圈套在指南针上,如果磁针偏转,就能测出导线中的电流,从而证明电池是否有电。 三、2、电磁铁 一、填空。 1、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后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2、(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或(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3、科学家根据电流能产生磁性制作出了(电磁铁)。 4、我们利用磁铁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可以找到电磁铁的南北极。 二、名词解释。 电磁铁:像这样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三、简答。 1、为什么不能长时间将电线接在电池上? 答:电池短路,电流很强,电池会很快发热。所以只能接通一下,马上断开,时间不能长。 2、电磁铁的南北极与哪些因素有关?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

单元备课

课时备课

集中话题 1.放录音国歌声雨声鞭炮声鸟 鸣声欢呼声打雷声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板书] 学生的汇报 师:你能将刚刚听到的这些声音分为两类吗? [板书] 人为自然 2.保鲜袋发声 请你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让这只保鲜袋发出声音,一会儿告诉大家。学生交流,将方法做出来。 3.身体发声 师:请你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让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我们每组一个人轮流做,老师也参加。 师: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4.小结 师:我们周围充满了各种声音,有自然的,有人为的,它们为我们传递了各种信息。 这一环节的三个活动,其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并知道声音是多种多样的,发声方法也是各不相同的,声音的作用是为我们人类传递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这一问题。 探索和调查 研究声音的产生 1.师:为什么使用不同的方法都能使物体发出声音?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 [板书课题] 声音的产生 2.师:把你的预测写在纸上。[板书学生的回答] 3.师:下面我们要来做一些活动。[活动一] 发声时有明显振动的物体。 请你按要求使它发出声音,然后完成这张记录。 A.橡皮筋 (将橡皮筋套在右手拇指和食指上,用力张开这两个手指,用左手手指拨动橡皮筋。) B.钢尺

(一只手在桌子边缘用手按住钢尺的一小部分,另一只手向下按住钢尺另一端,松开。) C.音叉(一手拿住音叉的柄,一手用小锤敲击音叉。) 学生做发声活动并完成记录。学生汇报。 师:通过这几个活动,你有什么想法? [活动二] 发声时借助其它物体才能发现其振动的物体。活动内容同上 A.鼓、鼓槌、绿豆 B.(将绿豆撒在鼓面上,将左手的食指按在鼓面上,用右手拿鼓槌敲击鼓面。) C.塑料瓶、小泡沫球(用嘴靠近塑料瓶口,轻轻地连续吹气。) 学生做发声活动并完成记录。 学生汇报 师:通过这几个活动,你有什么想法? [活动三] 通过反证巩固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 师:既然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那么停止物体的振动,声音就应该消失。是不是这样呢?请你们通过下面的活动去证明。 [小镲和喉咙的实验] 学生汇报(有些物体在发声时,我们看不见它在振动,但可以通过其它物体推出它在振动。) 学生的预测应该是在老师意料之中的,他们会把发声发放误当成声音产生的原因,比如:摩擦碰撞等。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正常的,一下子要他们接受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有很大难度。所以这一环节分成了三个部分由浅入深来让学生接受。首先是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振动”,第一组材料在发声时,学生可以看见物体产生了明显的振动;第二组材料发声时,学生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推出发声物体在振动,这是通过间接观察法来观察的。最后是通过反证让学生知道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回顾和解释 师:通过这么多活动,你得出什么结论?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有振动就有声音;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小学三年级下第三单元科学知识点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1-2、常 降来测量温度的。 1-3、温度计主要是由玻璃管、玻璃泡、刻度、液柱组成的。 1-4、体 于超过(45℃)的水温就会感觉到烫。对低于(20℃)的水温 就会感觉凉或冷。 2-1、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2-2、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是:温差越大,降温幅度越大。水温越高,降温下降的越快。自来水的温度与周围空气的温度相同,所以,水温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明显变化。水的温度不会无限下降,当温度下降到与周围空气的温度时,就不再下降了。 2-3、测量水温的方法:①手拿温度计的上端。②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③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④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⑤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3-1、冰与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画成维恩图) 相同点: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体。 不同点:冰固体、有固定的形状、不会流动、坚硬、温度低、很光滑、易融化、冰块会浮在水上面。 水液体、无固定的形状、会流动、柔软。 3-2、当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态变成固态。是温度的变化(下降)使水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3-3、在水结冰实验时,往碎冰里加食盐的目的是:食盐可制造更低的温度 4-1、冰块融化实验表明: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长时间保持在0℃。紧靠烧杯外侧的温度下降了。 4-2、我们发现:冰融化时,周围的空气温度下降了,这说明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5-1、装冰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但它的形成又与冰有关系。 6-1、装满碎冰的玻璃杯外壁上有许多小水珠,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从哪里来? 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盛冰的玻璃杯使它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下来,因而在杯壁上形成小水滴。 6-2、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我们叫做蒸发,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无法看到。 6-3、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温度越高、空气越干燥、有风吹都会使水蒸气蒸发加快。 6-4、再加满热水的小杯子外套上大杯子,发现:大烧杯内有小水珠。这是因为:从水里蒸发出来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杯就会冷却下来,变成人们看得见的水滴。 6-5、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做凝结。

2017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

(封面) 2017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汇 总(教科版)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一、填空: 1、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的,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 2、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3、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一昼夜定为12个小时。通过观测这些星座在一年里横贯天空的情况,利用星座计算时间。 4、古代人还用光影来计时。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由晷针和晷面组成的,是根据阳光下直立物体影子移动的规律制作的。 ★5、在太阳底下,随着时间的变化,一根直立细棒的影子的【方向、长短】也会慢慢发生变化。 6、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是自东向西移动的,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自西向东移动的。 7、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水钟又叫刻漏,古代水钟有【泄水型水钟、受水型水钟】类型。 8、泄水型水钟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已经过去了多少时间。 9、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10、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有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水的快

慢、水位的高低等。 11、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而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最精确——原子钟】 12、各种摆钟的摆每分钟都是摆动60次,摆钟的精确度与摆的长度有直接关系。 ★13、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摆动的辐度没有关系,但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摆线越长,摆动的速度越慢;摆线越短,摆动的速度越快。 ★★14、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15、要想把摆钟调快一点,就必须让摆锤上升;要想把摆钟调慢一点,就必须让摆锤下降。 16、许多动植物都会精确记录它们的成长过程。以树为例,每一年都会增加一个新的年轮,我们可以从树干的横切面中清晰地看出它的成长记录。 ★17、最先发现了摆的秘密的科学家是意大利的伽利略。 二、问答题: 1、根据自身的感觉来计量时间,准确吗?怎样能比较准确地计量时间?(P51) 答:不太准确;比较准确地计量时间的方法是用手表或钟表。

2020年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第三单元能量测试卷

2020年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第三单元能量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8题;共23分) 1. (2分)从能源的能否再生的角度来分类,煤和石油属于________能源,风能和水能属于________能源。 2. (3分)指南针静止时指针会指向南北,将磁铁、________或________靠近它时,指南针的指针会发生偏转。在奥斯特实验中,如果电池数量越多,指南针的偏转角度就越________。 3. (3分)如图所示,如果两块磁铁靠近转子时,转子转动起来。此时能量转换是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转子即为________。 4. (2分)我们现在使用的能源绝大部分来自________。煤、石油、天然气用完了就没有了,所以它们都是________的能源。 5. (2分)能量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钻木取火是把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6. (3分)如图所示,把一段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可观察到指南针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电流的磁效应。当断开电流后,指南针的指示方向为________。在进行该实验时,为了达到理想效果,往往在电路中没有其他用电器,这样的电路称为________。

7. (3分)小电动机的转子中的铁芯和线圈组成一个________;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________,并转换________的方向。 8. (5分)根据下面的装置,请填写出图中两条电磁铁的南极(s)与北极(N)。 二、判断题。 (共10题;共20分) 9. (2分)电磁铁有南北极,而且磁极是可以改变的。() 10. (2分)在验证电磁铁南北极的实验中,电流越强,指南针的转动圈数就越多。() 11. (2分)激光可以像钻和刀一样打孔或切割材料,说明激光具有能量。() 12. (2分)电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13. (2分)用外力快速转动玩具里的小电动机时,它就成了小发电机。() 14. (2分)在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关系时,最好使线圈匝数相差大一点。 15. (2分)制作电磁铁时,使用并联的两节电池比一节电池能产生更大的磁力。 16. (2分)制作电磁铁时应将导线沿一个方向缠绕。() 17. (2分)有些物体工作不需要能量。() 18. (2分)在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实验时,反复使用同一节电池对实验效果影响不大。 三、选择题。 (共8题;共28分)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声音 一、填空题。 1. 听听声音 1.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声音有高低、强弱的不同。 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音 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我们不时地在听各种声音,自己也能发出许多不同的声音。 2.在水槽里盛有清水,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发现水面产生波动。 3.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4.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物体通过振动发出声音,物体不振动就不会发声。 5.我们身体上就有一个非常敏感、可以感受到振动的器官,它是声带,它在喉咙。 6.声音产生的条件:发声物体、受力、物体振动。 3. 声音的变化 1.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2.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3. 音高和音量是描述声音的两个基本指标。改变物体振动的方式,就可以改变它产生的音高和音量。 4.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松紧等会影响物体振动发声的音高,物体所受的力度会影响物体振动发声的音量。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1.用同一力度击打大小不同的铁钉和音叉,发现,大铁钉、大音叉声音低,小铁钉、小音叉声音高。 2.用不同的力度拨动钢尺,发现,轻轻拨动钢尺,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声音强。 3.敲击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发现,杯子里的水越多,声音越低,杯子里的水越少,声音越高。 4.用相同的力拉橡皮筋,发现,橡皮筋拉得松,声音低,橡皮筋拉得紧,声音高。 5. 用相同的力敲击长短、粗细不同的物体,发现,物体越粗越长,声音越低,物体越细越短,声音越高。 6. 用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发现,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声音越低。 7.男性的身带比女性的身带长,所以男性的声音比女性的声音低。

科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测试题 班级姓名 一、我会填。(36分) 1、太阳钟是根据(日影长度和方向)来计量时间的。 2、古时候人们使用的水钟是利用水流来计量时间的,一般可分为(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种类型。 3、我国古代把一昼夜分为12 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2 个小时。 4、我国采用的统一时间叫北京时间。 5、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长,摆得慢,摆长短,摆得快 6、钟表是以时、分、秒来计量时间的。 7、日晷是用日影方向变化来计量时间的。 8、单摆具有等时性性。 9、人类发明了摆钟,大大提高了计时的精确度。 二、判断。(24分) 1、摆钟摆动的快慢跟摆绳的长度没有关系。(×) 2、时间流逝的速度是有快慢的。(×) 3、世界各地新年的钟声都是同时敲响的。(×) 4、午时三刻表示中午11点到下午1点。(√) 5、钟面上的秒针每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一秒钟,秒针转动一圈表示时间流逝一分钟。 (√) 6、钟摆每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是相等。(√) 7、摆锤的重量越大,每分钟摆动来回次数越少。(×)、 8、我一分钟能跑1000米。……………………………………………(×) 9、在我做实验做得专心时,我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 10、在我的日晷上,一天中阳光下晷针影子会从东向西转动。……(×) 11、在做滴漏实验时,在可乐瓶的底部开个小孔,瓶中装上500毫升的水,瓶中的水滴的速度始终是一样的。………………………………………(×) 12、我们在做滴漏实验时,选择的容器太粗,也会造成计时不准确。(×) 13、指南针是一种利用光影来计时的工具。……………………………(×)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单元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复习资料 1.物质之所以存在三种状态,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微粒运动的方式不同。 2.大多数物质,在温度或压力变化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发生状态的变化. 3.将固体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时,会熔化成液体。 温度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它的单位通常用摄氏度(℃)表示。 2.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 3.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是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4..水沸腾的温度100℃水结冰的温度0℃人体的正常体温约37℃ 温度计 1.温度计的构造:玻璃泡、玻璃管、刻度。 2.温度计设计的原理:根据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了不同的温度计。要根据不同测量 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4.要比较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可以借助于温度计进行测量。 5.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柱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6.我知道的温度计有水温计、室温计、体温计、高温计、数字温度计等, 7.一般的室内温度计量程:—15℃~100℃,测量的最小刻度是1℃。 8.零上温度数字越大表示的温度越高,零下温度数字越大表示的温度越低 9.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大,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下,读数时要从上往下数,前面加—表示零下。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小,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上,读数时从下往上数。 10.拿到一支温度计,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三个问题: (1).它是一支摄氏温度计吗 (2).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是多少 (3).它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度 11.测量水温的方法: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体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12.大约在1593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 13.1714年,德国物理学家华伦海特,用水银代替酒精,克服了酒精温度计不能 测量高温物体的缺点。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能量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知识点 一、电和磁 1.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导线的周围会产生磁性,通电的线圈能产生磁性。 2.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发现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时,指南针发生了偏转。 3.如果电路短路,则电流很强,电池会很快发热,会很快把电池的电能用完,所以只能接通一下,马上断开,时间不能长。 4.做通电线圈和指南针的实验时,线圈立着放,指南针尽量靠近线圈的中心,或者把线圈套在指南针上,指南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5.要使指南针的指针偏转角度比原来大,可以加大电流或者改用线圈。 6.用线圈和指南针做成的电流检测器,可以很容易地检测废电池是否一点点都没有了。 二、电磁铁 1.把通电的线圈绕在大铁钉上,铁钉会被磁化。 2.像这样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3.电磁铁有南北极。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字母“S”表示。 4.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池的接法和线圈缠绕方向有关,当电池正负极接法改变时,它的磁极也会改变;当电磁铁的线圈缠绕方向改变时,它的磁极也会改变。 5.电磁铁与磁铁的相同点:都有磁性,都有南北极。 电磁铁与磁铁的不同点:(1)磁铁是磁性的石头,电磁铁是线圈和铁芯组成。 (2)电磁铁只有通电才有磁性。 (3)磁铁的南北极不会改变,而电磁铁的南北极可以改变。

6.在制作铁钉电磁铁实验中,如果铁钉的顶帽能吸引指南针的南极,可以判断钉尖是南极。 三、电磁铁的磁力(一) 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 2.磁力的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圈数越多磁力越大,圈数越少磁力越少。 3.在本课实验中,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通过被吸引的大头针数量多少来体现的。 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关系的研究计划表 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数量有关,电池越多磁力越大,电池越少磁力越小。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题(完整版)

第三单元《声音》复习题 1、声音有自然界的声音和人类活动的声音两类,同时声音有(强弱)、(高低)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2、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就是频率)。 3、用同样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支音叉,音叉的高低不变,强弱改变。重击时声音强,轻敲时声音弱。 4、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5、声音是由(物体振动 )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如流水声就是水振动,风声就是空气振动。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所以没有振动就不会有声音。 6、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 (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7、声音的强弱可以用( 音量 )来描述。音量的单位是(分贝),用(DB)表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8、声音的高低可以用( 音高 )来描述。音量的单位是(赫兹),用(HZ)表示。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的。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9、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管,(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嘴吹水量不同的玻璃管,(空气越少声音越高),(空气越多声音越低) 所以我们要仔细观察振动的物体究竟是哪一个。 10、一般短的、小的、紧的、少的、细的等物体,发出的声音高。 11、在拨动钢尺时,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音高)也会改变,因为尺子振动的快慢改变了。尺子伸出桌面的距离越短,振动的速度快,发出的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的距离越长,振动的速度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12、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13、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四种材料传声效果从低到高依次是(尼龙绳、棉线、铝箔、木尺)。 14、声音在空气当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每秒。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其次,空气最慢。“隔墙有耳”就是墙在传播声音。“土电话”是棉线在传播声音。(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15、地震时,当人被埋在下面,可以怎么办?为什么? 答:如果附近有金属类物体,我们可以敲击金属物,因为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好。 16、为什么人们在月球上通话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答: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17、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到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18.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所以不能很近的大声的对着我们耳朵喊叫。当遇到过高过强的声音时,我们可以捂住耳朵,张大嘴巴。 19.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儿童和成年人的耳朵都可以会出现问题。减少有害的声音,对于保护我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是很重要的。不要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 20.污水、废气、噪音是环境污染的三大公害,我们周围的噪音有(汽车鸣笛、建筑工地的噪音、生活噪音)等,不能在公共场所大声说话,如课堂、图书馆、医院、公交车等。 21、声带越紧,声音(越高)。成年女子的声带长大约为11毫米,成年男子的声带长大约为15毫米,所以,成年男子的声音通常比成年的女子声音低。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第一课时:时间在流逝 (年月日)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时间有时指某一时刻,有时指时间间隔;知道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和现象可以估计时间。 过程与方法:经历各种活动,感知、体验1分钟时间的长短,进而合理估计10 分钟、1小时持续的时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流逝的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意识到只凭主观感受有时是不正确的。 教学重点:感受时间流逝;合理估计时间。 教学难点:客观合理的估计时间。 教学准备:大时钟一个,学生自带钟表(小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带领阅读单元导语。 2、揭题:时间在流逝。(板书课题) 二、现在几点了: 1、如果不看钟表,你能知道现在大约几点钟吗?(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2、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来估计现在几点了?(分组讨论估计的方法。) 3、汇报、交流估计方法。 4、要准确地知道现在的时间,该怎么办?(看钟表) 5、请看看钟表,现在几点了?你们小组谁估计的最接近? 三、1分钟有多长? 1、师出示大时钟,结合叙述:教材P50黑底部分文字。 2、体验一分钟有多长? A、集体闭上眼睛,体验一分钟,师看时间。 B、你们还可以找哪些活动,来体验一分钟?小组里面先讨论下,然后拿出时钟或手表,开始体验活动。 3、汇报交流体验方法和结果。 4、我们体验了1 分钟有多长,那如果让我们估计10 分钟持续的时间,或者是1小时持续的时间,你打算用那些方法?

四、过去多少时间了? 1、从上课到现在已经过去多长时间了?离这节课下课还有多长时间? 2、在学生估计后,师出示正确时间进行对照,让学生发现有时自己的估计居然这么不准确。 3、引导交流:在你的生活中,什么时候你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什么时候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 4、讨论:时间是否真的如我们的感受一样,有时候快有时候慢呢? 5、小结: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的,我们之所以会对时间有快慢的感觉,原因就是有些事情我们会很投入,而有些事情我们没兴趣。 五、延伸: 1、完全依靠自身的感觉来计量时间,准确吗?怎样能比较准确地计量时间呢? 2、完成作业本作业。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太阳钟 (年月日)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会慢慢的变化,日晷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计时器。 过程与方法:观察太阳光影在一定时间内长短和方向的变化;讨论太阳光影是怎么用来记录一天的时间的;学习使用简易日晷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人探索时间的过程,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太阳钟计时的原理。 教学难点:制作使用太阳钟计时。 教学准备:关于日晷计时的资料、立竿、制作太阳钟的套材(小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如今,我们只需要看一看钟表就能知道现在几点了。可过去的人们并没有我们今天使用的钟表,在时钟发明之前,古人是用什么来计量时间的呢? 2、揭题:太阳钟。(板书课题)

(完整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重点知识

科学第三单元重点知识 一、我能填空: 1、食物中所含的营养通常分为脂肪、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2、有些食物在存放过程中会发生变质,如面包、桔子 等,食物的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引起的。食物在潮湿和温度较高的条件下容易发霉。日常生活中人们储存食物常用的方法有晒件法、密封包装法、腌制法等。 3、为了使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能保持营养均衡,我们必须吃一粮食类—、 蔬果类、一肉蛋类―一等食物,同时还要吃—水产类—等食物。 4、蛋白质是人体肌肉、皮肤、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5、观察食物包装袋,我们要特别注意观察食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和保存条件下0 二、我能判断: (X ) 1、鱼肉营养是很丰富的,只要吃鱼吃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就足够了。 (V ) 2、要使自己能获得均衡的各种营养,我们要不偏食,不挑食。 (X ) 3、已经发霉的食物,扔掉可惜,洗一洗,热一热就可以吃了。 (X ) 4、有人说脂肪多吃会发胖易得病,所以含有脂肪的食物我全部不吃。 (X ) 5、食品的保质期越长这样的食品越好。 (V ) 6、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X ) 7、吃自己觉得好吃的食物,就说明吃的有营养了,吃的科学了。 (x ) 8、生的马铃薯与熟的马铃薯的营养是一样的。 (X ) 9、用盐腌制一些食物可以长久不变质,用糖腌制也有相同的效果。 (X ) 10、不同食物的保存日期一定不相同,一般来说猪肉比饼干的保质期要长。 (x ) 11、生食能减少食物营养的损失,所以我们应以生吃为主。 (X ) 12、生产厂家出产食品时采用不同的包装,仅仅是为了美观。 (X ) 13、加膨松剂能使饼干乂松乂脆,所以应该多加。 (V ) 14、用滴碘洒的方法可以知道某些食物中是否含有较多的糖类。 (V ) 15、肥肉中含有丰富的脂肪。 三、我能选择: 1、食物在白纸上擦一擦,压一压,会留有油迹,说明该食物含有较多的(C )。 A、蛋白质 B 、糖类C 、脂肪 2、下列食物必须烧熟了吃的是( C )。 A 、黄瓜 B 、梨 C 、猪肉 3、下列食物中,含维生素比较丰富的是( C )。 A、羊肉 B 、牛奶 C 、胡萝卜

五年级下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1. 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借助自然界有规律的事物可以估算时间,比如树的年轮。 2. 人类计时器的发展由时间先后排序为:日晷—水钟—摆钟。 3. 在远古时代,人们用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而天成为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时单位。 4. 我国古代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古埃及利用星座来计时。 5. 日晷主要利用影子方向变化计时。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会从西到东转动。长度是早上、傍晚长,中午短。先变短再变长。 6. 水钟分为受水型和泄水型。受水型是测量接受了多少水,泄水型是测量泄漏了多少水。 7. 同一装置,同一水位,漏出相同的水所需时间相同;滴漏滴水速度与滴漏中的水位有关:水位越高,水流越快;水位越低,水流越慢。(先快后慢) 8. 第一次发现单摆摆动快慢与摆绳长短有关的科学家是伽利略。 摆在摆动的过程中方向偏转、速度不变、幅度越来越小。 9. 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10. 同一个摆,在相同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相同;不同的摆在相同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可能不同。 11. 在研究摆摆动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我们要进行对照实验:只改变一个量(探究哪个改变哪个),其他条件保持不变。进行多次实验是为了减小误差。 实验证明摆摆动快慢与摆锤重量、摆动幅度(摆角)无关,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绳长越短摆动越快。 11.摆长 指重心到摆顶端的距离。如图: 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12.齿轮操纵器转动的动力来自垂体的重力。垂体利用重力来转动齿轮,齿轮转动时,摆锤同室摆动,使齿轮操纵器的倒钩松开,这样齿轮就转动一齿。如此一个接一个有规律地使齿轮转动,同时带动指针转动。 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减小误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