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微生物考试试题修改

最新微生物考试试题修改

最新微生物考试试题修改
最新微生物考试试题修改

微生物考试试题修改

1.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个体微小(一般<0.1mm)、结构简单的一类低等生物。

2. 细菌——是一类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微生物。

3. 病毒——指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进行生长代谢、只能在其他生物体内营寄生生活的极其微小的生物。

4. 朊病毒——是一类不含核酸但能够自我复制的具有侵染能力蛋白质分子。

5. 亚病毒:是一类不具备完整的复杂机构的类似病毒的感染性生物因子,是一类比真病毒更小的致病因子,包括类病毒、卫星因子和朊病毒。

6. 类病毒:是一类只含RNA一种成分、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的分子病原体。

7. 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个菱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

8. 芽孢:某些菌生长到一定阶段,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卵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内生孢子,是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力的休眠体。

9. 选择性培养基:一类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使混合菌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的功能,广泛用于菌种筛选等领域。

10 鉴别培养基——是培养基中加入能与某一种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用肉眼就能使该菌的菌落与外形相似的其他菌落相区分的培养基

11. 消毒:指一种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或动植物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的对象基本无害的措施。

12. 灭菌;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

13. 糖酵解——指在不需要氧气的条件下,1分子葡萄糖经转化生成2分子丙酮酸、2分子NADH2喝分子ATP的过程。

14.发酵:在生物氧化中发酵是指无氧条件下,底物脱氢后所产生的还原力不经过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给一内源氧化性中间代谢产物的一类低效产能反应。

15. 转化:受体菌自然或在人工技术作用下直接摄取来自供体菌的游离DNA 片段,并把它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而获得部分新的遗传性状的基因转移过程,称为转化。

16. 转导——转导是以噬菌体为媒介将外源DNA片段携带到受体细胞中,通过交换与整合,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17. Stickland反应―――以一种氨基酸作底物脱氢,以另一种氨基酸作氢受体

而实现生物氧化产能的独特发酵类型。

18.PHB:是一种存在于许多细菌细胞质内属于类脂性质的碳源类贮藏物,不溶于水,具有贮藏能量、碳源和降低细胞内渗透压等的作用。

19.准性生殖——类似于有性生殖,同种而不同菌株的体细胞间发生融合,它可不借减数分裂而导致低频率基因重组并产生重组子。

20. 质粒——细菌中染色体以外的能自主复制的小型环状双链DNA分子。

21. 培养基:是按照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用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营养基质。

22. 菌落——指在固体培养基上,由一个或一团相同菌种生长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群体。

23.次生代谢产物——从初级代谢产生的中间产物出发,合成一些生理功能不很明确、化学结构特殊、与维持生命活动无关,但并不影响机体生命活动的代谢产物。

24. 抗生素——是一类由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合成的次生代谢产物或其人工衍生物,他们在很低浓度时就能抑制或干扰他种生物的生命活动,因而可用作优良的化学治疗剂。

25. 温和噬菌体——侵入相应寄主细胞后,其基因整合到寄主的基因组上,并随后者同步复制,但其侵入不引起寄主细胞裂解,这种噬菌体称温和噬菌体。

26. 烈性噬菌体:凡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成熟和裂解等5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

27.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氮、磷等植物营养物的排入引起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现象。

28. 活性污泥:指一种由活细菌、原生动物和其他微生物与悬浮物质、胶体物质混杂群聚集在一起组成的絮凝团,在污水处理中具有很强的吸附、分解有机物或毒物的能力和良好的沉降性能的絮状体颗粒。

29. 呼吸:底物脱氢后,经呼吸联传递,最终被外源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或氢)受体的氧化过程;是最普遍、最重要的生物氧化方式。

30. Hfr菌株——即高频重组菌株,在Hfr 菌株中,由于F质粒已经从游离态转变为在核染色体组特定位点上的整合态,与F’菌株结合后发生基因重组的频率要比F+和F‘结合后的频率高出数百倍,故名。

2. 干热灭菌法要求的温度和时间为( C )

A 105℃,2h

B 121℃,30min

C 165℃,2h

D 165℃,4h

5.芽孢杆菌经常规染色后,营养体和芽孢的颜色分别是( B )和()

A 紫、红 B红、绿 C 红、紫 D 绿、红

6.. 革兰氏阳性(G+)细菌在革兰氏染色后呈现 ( A )

A 深紫色

B 红色

C 白色 D无色

7. 下列孢子中属于霉菌无性孢子的是( A )

A孢囊孢子 B子囊孢子 C卵孢子 D接合孢子

菌根是微生物与植物间的(C)结构

A 寄生

B 互生

C 共生

D 拮抗

在N、P富营养化的水体里,含有大量的( D )

A 霉菌

B 酵母菌

C 原生动物 D蓝细菌

11. 单细胞微生物生长过程中,活细胞总数最多的是在(B )

A 延滞期

B 稳定期

C 衰亡期

D 指数期

12. 细胞内部的pH值( D )

A 与外部环境的pH值相同

B 近酸性

C 近碱性

D 近中性

13. 下列微生物器官耐温顺序为( B )

A营养体>孢子>芽孢 B芽孢>孢子>营养体

C孢子>营养体>芽孢 D芽孢>营养体>孢子

14. 在固体平板上,青霉菌菌落周围葡萄球菌不能生长,此种关系为( C )

A竞争关系 B猎食关系 C拮抗关系 D寄生关系

15. 果汁、牛奶常用的灭菌方法为( A )

A 巴氏消毒

B 干热灭菌

C 间歇灭菌

D 高压蒸汽灭菌

17. 产CH 4反应的关键底物是( C )

A CO2

B H2

C 乙酸

D 甲醇

18. 霉菌中的( B ) 分别是具有假根和足细胞

A 米根霉和桔青霉

B 米根霉和黄曲霉

C 高大毛霉和黑曲霉

D 黑根霉和红曲霉

19. 伊红-美蓝(EMB)培养基的类型为( C )

A加富培养基 B选择培养基 C鉴别培养基 D普通培养基

20. 马丁氏培养基的类型为( b )

A加富培养基 B选择培养基 C鉴别培养基 D普通培养基

22. 细菌的主要繁殖方式是( A )

A 裂殖

B 芽殖

C 有性生殖

一般来说,细菌的C/N较真菌( B )

A 高

B 低

26. 下列哪种不是原核微生物基因重组的途径( B )

A 接合

B 转染

C 转导

D 原生质体融合

酵母菌的无性繁殖方式主要是( C )

A 准性生殖

B 裂殖 C芽殖

植物病害的微生物多数是( C )

A 细菌

B 放线菌

C 真菌

D 藻类

29. 从生态类型上来分,根瘤菌属于( C )固氮菌

A 联合

B 共生

C 自生

30. 放线菌属于( B )

A 病毒界

B 原核生物界

C 真菌界

D 原生生物界

31 组成病毒粒子核髓的化学物质是( C )

A糖类 B蛋白质 C核酸 D脂肪

32. 原核微生物细胞核糖体大小为( C )

A 30S

B 50S

C 70S

D 80S

33. 最彻底的杀菌措施是( C )

A 防腐

B 消毒

C 灭菌

D 化疗

34. 酿酒酵母菌属于( C )微生物

A 好氧型 B厌氧型 C兼性厌氧型 D微厌氧型

35. 通常选用( C )作为水质污染的指示菌

A 拟杆菌属

B 粪链球菌

C 大肠菌群

D 假单胞菌属

36. 下列不属于主动运输特点的是( C )

A 逆浓度

B 需载体

C 不需能量

D 选择性强

37. 蓝藻的营养类型为( A )

A光能自养型 B化能自养型 C光能异养型 D 化能异养型

38. 苏芸金杆菌为生产上应用最多的昆虫病原( A )

A 细菌

B 放线菌

C 真菌

D 病毒

39. 细菌鞭毛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C )

A 多糖

B 脂类

C 蛋白质

D 核酸

40. 大多数霉菌细胞壁的主要成份是( C )

A 肽聚糖

B 纤维素 C几丁质 D磷壁酸

41. 加大接种量可控制少量污染菌的繁殖,是利用微生物间的( C )

A 互生关系

B 共生关系

C 竞争关系

D 拮抗关系

42. 下列孢子中属于霉菌无性孢子的是( A )

A 孢囊孢子 B子囊孢子 C卵孢子 D接合孢子

43. 在放线菌发育过程中,吸收水分和营养的器官为( A)

A 基内菌丝 B气生菌丝 C孢子丝 D孢子

44. 碳源和能源来自同一有机物的是( D )

A 光能自养型 B化能自养型 C光能异养型 D化能异养型

46.营养缺陷型菌株是指( D )的菌株

A有营养不良症的菌株 B在完全培养基上也不能生长良好的菌株

C培养基中营养成分缺少时获得的菌株 D丧失了合成某种营养成分能力的菌株

49. 酵母菌适宜生长的pH范围为( B )

A <4.0

B 4.0~6.0

C 6.5~8.0

D 8.0

50. 苏云金杆菌为生产上应用最多的昆虫病原( A )

A细菌 B放线菌 C 真菌 D病毒

51. 大多数霉菌细胞壁的主要成份是( C )

A肽聚糖 B 纤维素 C几丁质 D磷壁酸

52. 培养真菌时,培养基常加0.3%乳酸,其目的是 ( A )

A 调节pH

B 提供碳源

C 二者都是

D 二者都不是

53. 下列不属于生长素类物质的是( B )

A氨基酸 B矿质元素 C嘌呤碱基 D维生素

55. 下列微生物中能够利用分子氮的是( B )

A 葡萄球菌 B根瘤菌 C根霉 D酵母菌

二、填空(每空0.5分,共16分)

1. 革兰氏染色要求所用菌种菌龄不能过长,会出现假阴性结果,原因是菌龄过大部分细胞壁溶解,所以会导致呈阴性结果。

2. 度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μm 。因此观察细菌时,所使用的物镜放大倍数是100 。

3. 1974年的“拴菌”试验证明细菌鞭毛运动方式是旋转。

4. 放线菌菌丝包括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

5. 在显微镜下发现未知霉菌子实体呈扫帚状,那么可以初步断定该菌是青霉。如果发现子实体具有足细胞结构,则可初步断定该菌是曲霉。

7 常用的培养基凝固剂是琼脂,其凝固温度是49℃。检查培养基是否无菌的方法是把灭过菌的培养基在培养箱里培养,检查是否有杂菌生长。

8.无菌操作时,手消毒一般是用75%酒精消毒。接种钩或者接种环

的灭菌一般采用灼烧法。

9.芽孢染色法的原理是利用芽孢的壁厚、透性低、难着色

的特点,而采用加热条件,使染料进入芽孢。

1. 培养基一般都含有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能源和水

等成分。

2. 1000个细菌“一”字连接在一起,总长度大约为 1mm ,因此观察细菌时,

所使用的物镜放大倍数是 100 。

3. 可以作为“生物农药”的细菌胞内物是伴胞晶体。

5. 在显微镜下发现未知霉菌具有匍匐菌丝,那么可以初步断定该菌是根

霉。如果发现子实体呈“扫帚”状,则可初步断定该菌是青霉。

6. 噬菌斑为形状,表明该噬菌体为温和噬菌体。

7. 常用的培养基凝固剂是琼脂,其融化温度是96℃。检查培养基是否无菌的方法是把灭过菌的培养基在培养箱里培养,检查是否有杂菌生长。

8.高压蒸汽灭菌所使用的压力一般是 0.11 MPa,需保持该压力 20-30 min。

1.目前流行的“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是冠状病毒(SARS病毒)。

2.菌根是微生物和植物根(系)形成的共生复合体,菌根主要

有内生菌根和外生菌根两种类型。

3.食用菌的营养类型主要有寄生型、腐生型和共生型三种类型。

4.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五大环境因子是温度、水分和空气相对湿度、光照、空气和酸碱度。

5.微生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维

生素四大类,其中对碳源的需求量最大。

6.进行食用菌育种主要采用选择育种、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

三种方法。

7.病毒的侵染过程可分为吸附、侵入与脱壳、生物合成、装配和释

放五个阶段。

微生物学教程期末考试试题

微生物学教程试卷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5小题20分) 1.无菌技术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其被其他微生物污染,自身也不污染操作环境的技术称为无菌技术。 2.菌落固体培养基中,单个或少数细菌细胞生长繁殖后,会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是菌落 3.平板是被用于获得微生物纯培养的最常用的固体培养基形式,是冷却凝固后固体培养基在无菌培养皿中形成的培养基固体平面称作平板。 4.发酵发酵是指在无氧条件下,底物脱氢后产生的还原力[H]不经过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给某一内源氧化性中间代谢产物的一类低效产能反应。 [ 5.培养基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营养基质。 1. 产生假根是(A )的形态特征。 A.根霉 B.酵母菌 C.青霉 D.曲霉 2.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特有成分是(D)。 A.蛋白质 B.肽聚糖 C.脂多糖 D.磷壁酸 3.微生物从糖酵解途径获得( A )ATP分子。 个个个个

》 4.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菌其特点是(B)。 A.生长缓慢 B.生长迅速 C.大多数死亡 D.繁殖代时长 5.深层穿刺接种细菌到试管半固体培养基中( A )。 A.可以观察细菌是否能运动 B.除去代谢废物的一个机会 C.增加氧气 D.增加钾和钠离子的数目 6.加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参数是( C )。 ℃,30min B. 180℃,10min C. 121℃,20~30min D. 160℃,60min · 7.霉菌适宜生长的pH范围为( B )。 A.< 是( B )的一种菌株。 A.丙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 B. 抗链霉素突变株 C.异亮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 D. 抗庆大霉素突变株 9.微生物是生产以下食品时的一个重要因素,除了( C )之外。 A.酸菜 B. 朝鲜泡菜 C.纯牛奶 D.酸奶 10.苏云金孢杆菌作为( D )广泛用于现代生物学中。 A.乳酸菌 B.干酪和干酪产品的生产者 } C.水系统的净化者 D. 生物杀虫剂 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小题10分) 1.溶菌酶抑菌机理是抑制革兰氏阳性菌肽聚糖合成。(×) 2.在固体培养基中,琼脂的浓度一般为2%。(√) 途径是微生物所特有的底物脱氢途径。(√) 4.对于化能异样微生物来说,碳源可作为能源。(√) 5.高压蒸汽灭菌方法适用于一切物品和培养基的灭菌。(×) , 6.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是一切生理过程中的最适温度。(×) 7.组成微生物细胞的化学元素来自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8.原核生物只存在有性繁殖过程。(×) 9.自发突变具有不对应性和稀有性的特点。(√) 10.在可见光照下可以对微生物进行紫外线诱变而达到育种目的。(×) 五、简答题(共4小题28分) 1.革兰氏染色原理是什么(本题10分)

微生物学实验试题

第十一章微生物学实验试题 一、选择题 111818.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操作步骤是: A. 结晶紫染色 B. 碘液固定 C. 酒精脱色 D. 复染 答:( ) 111819.放线菌印片染色的关键操作是: A. 印片时不能移动 B. 染色 C. 染色后不能吸干 D. A和C 答:( ) 111820.高氏培养基用来培养: A. 细菌 B. 真菌 C. 放线菌 答:( ) 111821.肉汤培养基用来培养: A. 酵母菌 B. 霉菌 C. 细菌 答:( ) 111822.无氮培养基用来培养: A. 自生固氮菌。 B. 硅酸盐细菌 C. 根瘤菌 D. A、B 均可培养 E. A、B、C 均可培养 答:( ) 111823.在使用显微镜油镜时,为了提高分辨力,通常在镜头和盖玻片之间滴加: A. 二甲苯 B. 水 C. 香柏油 答:( ) 111824.常用的消毒酒精浓度为: A. 75% B. 50% C. 90% 答:( ) 111825.用甲醛进行空气熏蒸消毒的用量是: A. 20ml/M3 B. 6ml/M3 C. 1ml/M3 答:( ) 111826.实验室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的工艺条件是: A. 121℃/30min B. 115℃/30min C. 130℃/30min 答:( ) 111827.巴氏消毒的工艺条件是:

A. 62-63℃/30min B. 71-72℃/15min C. A.B. 均可 答:( ) 111828.半固体培养基的主要用途是: A. 检查细菌的运动性 B. 检查细菌的好氧性 C. A.B. 两项 答:( ) 111829.半固体培养基的琼脂加入量通常是: A. 1% B. 0.5% C. 0.1% 答:( )。 111830.使用手提式灭菌锅灭菌的关键操作是: A. 排冷气彻底 B. 保温时间适当 C. 灭菌完后排气不能太快 D. A-C 答:( )。 111831.目镜头上的“K”字母表示: A. 广视野目镜 B. 惠更斯目镜 C. 补偿目镜 答:( ) 111832.目镜头上的“P”字母表示: A. 平场目镜 B. 广视野目镜 C. 平场补偿目镜 答:( ) 111833.物镜头上的“PL”字母表示: A.正低相差物镜 B.正高相差物镜 C.负高相差物镜 答: ( ) 111834.物镜头上的“UVFL”字母表示。 A. 无荧光物镜 B. 照相物镜 C. 相差物镜 答:( ) 111835.镜头上标有“TC”字母的镜头是: A. 相差调整望远镜 B. 摄影目镜 C. 相差目镜 答:( ) 111836.“PA”表示: A. 马铃薯培养基 B. 高氏培养基 C. 肉汤培养基 答: ( ) 111837.无菌室空气灭菌常用方法是: A. 甲醛熏蒸 B. 紫外灯照射 C. 喷石炭酸

微生物知识培训试题-------答案

部门培训试题 培训内容:微生物知识及消毒与灭菌知识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50分) 1、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是一些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按其结构、化学组成及生活习性等差异可分成三大类:真核细胞型、原核细胞型、非细胞型。 3、细菌的基本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 质四部分组成。 4、细菌的主要生长繁殖方式为:无性二分裂法。 5、对微生物和尘粒进行更加严格的控制对于生产洁净室非 常重要。 6、在细菌鉴定方面,被国际公认的参考书是:《伯杰氏手册》。 7、细菌内毒素的主要化学成分是:O-特异链、核心多糖、类脂A 。 8、影响制剂生产的四大污染源:空气污染、用水污染、人员污染、器具污染 9、输液反应包括:药物过敏反应、热源反应、菌污染反应。 10、灭菌从机理上看,可分为:物理灭菌法、化学灭菌法、无菌操作法。

1.真菌属于___A__型微生物。 A. 真核细胞型 B. 原核细胞型 C. 非细胞型 D.多核细胞型 2.下列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是____D__ A.细菌 B.衣原体 C. 放线菌 D.病毒 3. 杀灭芽胞最可靠的方法是___C___ A.干热灭菌法 B. 流通蒸汽灭菌法 C. 高压蒸汽灭菌 D. 巴氏灭菌法 4. 下列那个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__B____ A.水 B.碳源 C. 细胞核 D.无机盐 5. 滤过除菌法要求最终过滤的滤膜孔径为__A____ A.0.22μm B.0.36μm C.0.45μm D.0.65μm 6. 低温间隙灭菌:将物品先用___C___加热1h,然后置20~25℃保存24h(或常温过夜),使其中残存的芽孢萌发成繁殖体,再用以上条件灭菌,如此反复三次。 A.30 ~40℃ B.45 ~55℃ C. 60~80℃ D. 85~95℃ 7. 新洁尔灭为我们车间常用消毒剂,其浓度为____B__ A. 0.01% B.0.1% C.1% D.10% 8.车间常用乙醇消毒剂的浓度为____A__ A. 70%~75% B.75%~80% C.65%~70% D.70%~80%

微生物学教程 周德庆第三版 期末复习资料

1.曲颈瓶实验巴斯德否认了自然发生学说 2.微生物发展的五个时期:史前期(朦胧阶段);初创期(形态描述阶段),列文虎克---微生物的先驱者;奠基期(生理水平研究阶段),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基人(显微镜的发现),科赫--细菌学奠基人;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布赫纳---生物化学奠基人;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 3.巴斯德的成果:①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②证实发酵由微生物引起③发明了狂犬病毒减毒疫④苗制备方法⑤发明巴氏消毒法 4.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③.生长旺,繁殖快;④.适应强,易变异;⑤.分布广,种类多。其中,体积小面积大最基本,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 4 个共性 5.细菌的三个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6.细菌的一般构造: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特殊构造:鞭毛,菌毛,性菌毛,糖被(微荚膜,荚膜),芽孢 7.细菌的细胞壁的功能:①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伤;②为细胞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③阻拦酶蛋白或抗生素等有害物质进入细胞;④赋予细菌特有的抗原性和致病性(如内毒素),并与细菌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8.肽聚糖由肽和聚糖,肽聚糖单体构成,①、四肽尾,由四个氨基酸分子按L 型与D型交替方式连接而成,接在N-乙酰胞壁酸上。②、双糖单位: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溶菌酶水解此键。③、肽桥:甘氨酸五肽,肽桥变化甚多,由此形成了“肽聚糖的多样性”) 9.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菌的特有成分,(主要成分是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是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 10.外膜是革兰氏阴性菌的特有结构(位于壁的最外层,成分:脂多糖LPS(类脂A:是革兰氏阴性菌致病物质内毒素的物质基础,是许多噬菌体在细胞表面的吸附受体;核心多糖;O-特异侧链);磷脂和若干外膜蛋 11.假肽聚糖的β-1,3-糖苷键被水解。 12.缺壁细胞:实验室中形成:自发缺壁突变:L型细菌 人工方法去壁:彻底除尽(原生质体) 部分去除(球状体) 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支原体 13.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程序染液 G+ G- 初染结晶紫紫色紫色 媒染碘液蓝紫色蓝紫色 脱色乙醇95% 蓝紫色无色 水洗 H2O 蓝紫色无色 复染番红蓝紫色红色 14.PHB:聚羟基丁酸酯,细胞内含物之一,具有贮藏能量,碳源及降低细胞内渗透压作用。 15.鞭毛分为L环,P环,S-M环,C环。 16.何谓“拴菌”试验?他的创新思维在何处?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试题(卷)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试题(卷) 姓名部门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50分) 1.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是一些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按其结构、化学组成及生活习性等差异可分成三大类:真核细胞型、原核细胞型、非细胞型。 3.微生物按形态结构分为:细菌、霉菌、酵母菌、放线菌、病毒。 4.微生物的营养:水分、碳源、氮源、无机盐类、生长因子。 5.洁净室对温湿度、压差及微生物和尘粒进行严格的控制。 6.辐射灭菌法:辐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电磁波辐射,如紫外线、红外线、微波; 一种是电离辐射,如可引起被照射物电离的X射线、γ射线。 7.过滤除菌的效果与滤膜的性能、孔径的大小、密度、滤膜的厚度等因素有关。 8.高压蒸汽灭菌法:超过一个大气压时,水的沸点高于100℃,反之亦然。此法适用于耐高温和潮湿的物品。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真菌属于___A__型微生物。 A. 真核细胞型 B. 原核细胞型 C. 非细胞型 D.多核细胞型 2.下列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是____D__ A.细菌 B.衣原体 C. 放线菌 D.病毒 3. 杀灭芽胞最可靠的方法是___C___ A.干热灭菌法 B. 流通蒸汽灭菌法 C. 高压蒸汽灭菌 D. 巴氏灭菌法 4. 下列那个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__B____ A.水 B.碳源 C. 细胞核 D.无机盐 5. 滤过除菌法要求最终过滤的滤膜孔径为__A____ A.0.22μm B.0.36μm C.0.45μm D.0.65μm 6. 紫外线杀菌的常用波长为 D A.80-100nm B.120-140nm C.160-195nm D. 253.7nm 7. 新洁尔灭为常用消毒剂,其浓度为____B__ A. 0.01% B.0.1% C.1% D.10% 8.常用乙醇消毒剂的浓度为____A__ A. 55% B.65% C.75% D.85% 三多项选择(每题4分、共16分) 1.下列哪些是我们常用的消毒剂 ABCD A. 75%乙醇水溶液 B. 37%~40%甲醛溶液 C. 新洁尔灭 D. 过氧乙酸 2. 高压蒸汽灭菌常用条件为:ABC A. 115.5℃ 30min B. 121.5℃ 20min C. 126.5℃ 15min D. 200℃ 45min 3.下列哪些属于微生物的特点ABCD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附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A) (临床医学本科、影像医学本科、中医药学本科、实验技术本科、预防医学本科) 班级学号姓名 注意事项: 1.在试卷上写上姓名、班级。在答题卡上填上学号,将相应的数字涂黑,并写上班级、姓名和试卷类型(A卷/B卷)。交卷时必须将答题卡与试卷一起上交,否则以零分计算! 2.本份试卷由基础知识题和病例分析题组成,共150个选择题,请按题目要求,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做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时请严格遵守考场纪律,原则上不允许上厕所。 第一部分、A型选择题 (由一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请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共90个选择题) 1.哪种疾病的病原体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疯牛病 B.梅毒 C.结核病 D.沙眼 E.体癣 2.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A.单细胞 B.二分裂方式繁殖 C.对抗生素敏感 D.有由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 E.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 3.革兰阳性菌细胞壁: A.肽聚糖含量少 B.缺乏五肽交联桥 C.对溶菌酶敏感 D.所含脂多糖与致病性有关 E.有蛋白糖脂外膜 4.青霉素杀菌机制是: A.干扰细胞壁的合成 B.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C.影响核酸复制 D.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E.损伤细胞膜 5.有关“细菌鞭毛”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与细菌的运动能力有关 B.许多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鞭毛 C.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直接观察到 D.可用于细菌的鉴定 E.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中有助于鉴别细菌有无鞭毛(半固体) 6.有关“芽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可产生(都是阳性) B.不直接引起疾病 C.对热有强大的抵抗力 D.代谢不活跃 E.通常在细菌处于不利环境下形成 7.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观察细菌形态时,总放大倍数为: A.10倍 B.100倍 C.400倍 D.900~1000倍 E.10000倍 8.脑膜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经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后,菌体分别呈: A.红色和紫色 B.紫色和紫色

2018年院感试题及答案【医院感染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年院感试题及答案【医院感染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科室姓名评分 1、医院感染: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3、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4、空气传播: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 ≥5um)在空气中短距离(1米内)移动使易感人群的口、鼻粘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5、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传播。 1、医院感染的形式有五种:即交叉感染、环境感染、(自身感染)、(医源xing感染)和( 垂直感染 )。

2、大量证明,( 手卫生 )是控制院感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3、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4、医院感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是:(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 5、凡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但是无明显或异常污染,也无技术上失误的切口,称为(清洁-污染)切口。 6、手术前预防使用抗菌素的时机极为关键,应在切开皮肤(黏膜)前(30min )(麻醉诱导时)开始给药,以保证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血清及组织中的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MIC 90)。不应在病房给药,而应在(手术室 )给药。 7、新生儿禁用可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四环素类、(喹诺酮类)药物。 8、国家卫生部规定,医院感染发病率,一级医院

微生物学实验复习题及其答案

微生物学实验复习题 一、选择题 1.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操作步骤是: A. 结晶紫染色 B. 碘液固定 C. 酒精脱色 D. 复染 2.放线菌印片染色的关键操作是: A. 印片时不能移动 B. 染色 C. 染色后不能吸干 D. A和C 3.高氏培养基用来培养: A. 细菌 B. 真菌 C. 放线菌 4.肉汤培养基用来培养: A. 酵母菌 B. 霉菌 C. 细菌 5.无氮培养基用来培养: A. 自生固氮菌。 B. 硅酸盐细菌 C. 根瘤菌 D. A、B 均可培养 E. A、B、C 均可培养 6.在使用显微镜油镜时,为了提高分辨力,通常在镜头和盖玻片之间滴加: A. 二甲苯 B. 水 C. 香柏油 7.常用的消毒酒精浓度为: A. 75% B. 50% C. 90% 8.用甲醛进行空气熏蒸消毒的用量是: A. 20ml/M3 B. 6ml/M3 C. 1ml/M3 9.实验室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的工艺条件是: A. 121℃/30min B. 115℃/30min C. 130℃/30min

10.巴氏消毒的工艺条件是: A. 62-63℃/30min B. 71-72℃/15min C. A.B. 均可 11.半固体培养基的主要用途是: A. 检查细菌的运动性 B. 检查细菌的好氧性 C. A.B. 两项 12.半固体培养基的琼脂加入量通常是: A. 1% B. 0.5% C. 0.1% 13.使用手提式灭菌锅灭菌的关键操作是: A. 排冷气彻底 B. 保温时间适当 C. 灭菌完后排气不能太快 D. A-C 14.目镜头上的“K”字母表示: A. 广视野目镜 B. 惠更斯目镜 C. 补偿目镜 15.目镜头上的“P”字母表示: A. 平场目镜 B. 广视野目镜 C. 平场补偿目镜 16.物镜头上的“PL”字母表示: A.正低相差物镜 B.正高相差物镜 C.负高相差物镜 17.物镜头上的“UVFL”字母表示。 A. 无荧光物镜 B. 照相物镜 C. 相差物镜 18.镜头上标有“TC”字母的镜头是: A. 相差调整望远镜 B. 摄影目镜 C. 相差目镜 19. “PA”表示: A. 马铃薯培养基 B. 高氏培养基 C. 肉汤培养基 20.无菌室空气灭菌常用方法是: A. 甲醛熏蒸 B. 紫外灯照射

最新洁净车间和微生物知识培训试题和答案

部门:姓名: 一、判断题(每题2分)20分 1、不得在洁净区内佩戴腕表和饰物、不得化妆。(√) 2、消毒是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一定能杀死含芽孢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 3、灭菌与消毒是两个相同的概念。(×) 4、无尘车间工作人员应当定期进行体检。(√) 5、人员进入无尘车间后可以不进行手消毒。(×) 6、生产厂房应当设置防尘、防止昆虫和其他动物进入的设施。(√) 7、洁净室传递窗可以同时打开。(×) 8、在洁净室工作时,动作要轻,尽量减少讲话,一切操作必须按操作规程进行,严禁进行非生产活动。(√) 9、进入洁净区内工作人员应穿质地光滑、不易脱落纤维和防静电的工作服,并带上口罩。工作衣要能有效遮盖住内衣、头发。(√) 10、进入洁净区的物品可以与人流同一地点和顺序进入,也可以相互交叉。(×) 二、填空题(每个空2分)48分 进入洁净区工作的人员应经常理发、洗澡、剪指 甲,不准化妆,不准佩戴饰物、手表。严禁将生活用品带入洁净区内,并有专人检查。 当产品生产无特殊要求时,洁净室的温度范围可控制在 18-26 ℃,相对湿度控制在 45-65 %。 洁净室微生物污染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人体的污染和车间工具系统的污染。 洁净区的内表面(墙壁、地面、天花板)应当平整光滑、无裂缝、接口严密、无颗粒物脱落,避免积尘,便于有效清洁,必要时应当进行消毒。 穿洁净工作服时,穿衣要整洁,头发不能外露;口罩要罩到鼻部。 烘手要手面、手背都要烘,烘到手部无潮湿。 净化工程最主要之作用在于控制产品所接触的大气洁净度及温湿 度,使产品能在一个良好环境空间中生产、制造,此空间的设计施工过程我们称之为净化工程。 GMP洁净厂房设计的实质是防止产品污染及质量变化。 空气净化主要是将空气中的微粒滤除,得到洁净空气。 三、选择题(每道2分)20分 1、洁净区人员卫生不包括( B ) A、勤剪指甲 B、勤走动 C、勤洗澡 D、勤洗手 2、公司现有洁净车间,空气洁净度等级是( C ) A、百级 B、万级 C、十万级 D、三十万级

最新微生物基础知识考试试题

微生物基础知识考试试题 部门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 1.药品污染的主要途径、、、、。 2.引起药品腐败的微生物有、、、等。 3.常用的灭菌法有、、、 、。 4.细菌的形态有、、。 5.常用的消毒剂有、、、、等。 6.细菌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霉菌、酵母菌最适宜生长温度是℃;大肠杆菌最适宜生长温度为℃。 7.形体最微小,结构最简单的微生物是。 8.干热灭菌常用 2小时。 9.用乙醇进行消毒时,最佳浓度是。 10.细菌细胞由、、、核质组成。 二、判断(共20分,每题2分) 1.微生物数量多、分布广,但繁殖不快,适应性不强。() 2.被微生物污染的药品可能会使其失去有效性。() 3.无菌操作的目的是保证所生产药品不被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 4.热致死点越高,说明微生物对温度的抗性越强。() 5.食品中添加抑菌剂,可以杀灭含有的全部微生物。() 6.病毒形体微小,必须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才能观察形态。() 7.消毒剂品种应定期更换,防止产生耐药菌株。()

8.高压蒸汽灭菌可以最为有效地除去物品内外的微生物. () 9.霉菌不属于单细胞微生物。() 三、名词解释(共30分,每题10分) 1.微生物: 3.消毒: 四、简答题(共20分) 1.微生物按结构划分的种类及微生物特点。(10分) 2.紫外线辐射和60Co灭菌的特点。(10分)

一、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 1.药品污染的主要途径空气、原辅料、水、设备与建筑、人员。 2.引起药品腐败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病毒、细菌内毒素及热原等。 3.常用的灭菌法有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气体灭菌法、滤过灭菌法、辐射灭菌法。 4.细菌的形态有球菌、杆菌、螺旋菌。 5.常用的消毒剂有乙醇、甲醛、苯扎溴铵、过氧乙酸、碘酒等。 6.细菌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霉菌、酵母菌最适宜生长温度是25~28℃; 大肠杆菌最适宜生长温度为36±1 ℃。 7.形体最微小,结构最简单的微生物是病毒。 8.干热灭菌常用160℃-170℃2小时。 9.用乙醇进行消毒时,最佳浓度是70%-75%。 10.细菌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组成。 二、判断(共20分,每题2分) 1.微生物数量多、分布广,但繁殖不快,适应性不强。(×) 2.被微生物污染的药品可能会使其失去有效性。(√) 3.无菌操作的目的是保证所生产药品不被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 4.热致死点越高,说明微生物对温度的抗性越强。(√) 5.食品中添加抑菌剂,可以杀灭含有的全部微生物。(×) 6.病毒形体微小,必须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才能观察形态。(×) 7.消毒剂品种应定期更换,防止产生耐药菌株。(√) 8.高压蒸汽灭菌可以最为有效地除去物品内外的微生物.(√) 9.霉菌不属于单细胞微生物。(√) 三、名词解释(共30分,每题10分) 1.微生物:一般地说是指一群形态上、结构上都很简单的生物体。它们是一群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放大几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因为人类肉眼无法觉察或辨清,故称之微生物。 2.灭菌:用物理方法或化学药品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致病菌和非致病菌,繁殖体和芽孢。 3.消毒:消毒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体,但杀不死芽孢等全部微生物。 四、简答题(共20分) 1.微生物按结构划分的种类及微生物特点。(10分) 微生物按种类划分: (1)非细胞型微生物:即生命现象不以细胞的形式表现。如病毒。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虽有细胞结构,但仅有原始核。如细菌。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胞结构,细胞核分化程度较高。如霉菌、酵母菌。 微生物特点: (1)体积小、面积大。(2)数量多、分布广。(3)新陈代谢旺盛、繁殖速度快。 (4)变异快、适应性强。(5)代谢强,转化快。 2.紫外线辐射和60Co灭菌的特点。 紫外线辐射穿透力很弱,不能穿透正常的包装物质,即使是一层纸、塑料薄膜等。主要用于空气灭菌、物体表面灭菌。 60Co灭菌穿透力强,可穿透数厘米厚的铅。辐射能量可直接作用于细胞蛋白质分子,伤害细胞导致死亡。 全等三角形提高练习

微生物实验报告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一、微生物的简单染色思考题 1油镜与普通物镜在使用方法上有何不同?应特别注意些什么? 答:油镜在使用时必须在载玻片与物镜之间滴加镜头油。油镜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两点: (1)、使用后镜头的清洁:镜面只能用擦镜纸擦,不能用手指或粗布,以保证光洁度,用完 油镜必须进行“三擦” (观察完毕,上悬镜筒,先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油,然后再用擦镜 纸沾取少量二甲苯(或者乙醇乙醚溶液)擦去残留的油,最后用擦镜纸擦去残留的二甲苯, 后将镜体全部复原)。 (2)、 .观察标本时,必须依次用低、中、高倍镜,最后用油镜。当目视接目镜时,特别 在使用油镜时,切不可使用粗调节器,以免压碎玻片或损伤镜面。 2、使用油镜时,为什么必须用镜头油? 答:在使用普通显微镜时,当光线由反光镜通过玻片与镜头之间的空气时,由于空气与玻片的密度不同,使光线受到曲折,发生散射,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若中间的介质是一层油(其折射率与玻片的相近),则几乎不发生折射,增加了视野的进光量,从而使物象更加清晰。 3、镜检标本时,为什么先用低倍镜观察,而不是直接用高倍镜或油镜观察? 答:低倍镜视野比较大,能看到的范围大,容易找到观察的目标,然后在用放大倍数高的高倍镜或油镜有目的的观察。 实验二、革兰氏染色 (1)为什么必须用培养24 h 以内的菌体进行革兰氏染色? 答: 24h 以内的菌体处于活跃生长期,菌体细胞壁具有典型特征,而处于老龄的革兰氏阳 性细菌壁结构开始发生变化,染色时会被染成红色而造成假阴性 (2)要得到正确的革兰氏染色结果,必须注意哪些操作?哪一步是关键步骤?为什么? 答:应注意如下几点: 其一,选用活跃生长期菌种染色,老龄的革兰氏阳性细菌会被染成红色而造成假阴性; 其二,涂片不宜过厚,以免脱色不完全造成假阳性; 其三,脱色是革兰氏染色是否成功的关键,脱色不够造成假阳性,脱色过度造成假阴性 (3)当你对未知菌进行革兰氏染色时,怎样保证操作正确,结果可靠? 答:当要确证未知菌的革兰氏反应时,可用已知菌进行混合涂片,使二者染色条件保持一致,如果已知菌的结果与预期相符,则证明操作操作正确,结果可靠。 实验三、微生物的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1、在显微镜下直接测定微生物数量有什么优缺点? 答: 1)优点:直观、快速、操作简单。 2)缺点:

微生物 卫生培训试题

姓名:部门:成绩: 微生物、卫生培训试题 注意 1、本试题满分为100分。 2、试卷分为判断题、填空题、单选题、多选题、问答题五类。 3、考试时间为50分钟。 4、可以采用圆珠笔、钢笔碳素笔等填写,不得采用铅笔填写。 5、本试卷共46小题 一、填空题:(每题3分,计30分) 1、《药品生产管理规范》各项卫生措施的核心是:()。 2、卫生在《药品生产管理规范》中是指()。 3、洁净区卫生要求地漏干净,经常消毒,经常保持液封状态,盖严上盖,清洁剂、消 毒剂要()使用。 4、物料进入生产区前,应在外包装清洁处理间进行脱去外包装,若不能脱去外包装的 应对外包装进行(),保证清洁、无尘;工作结束后及时结料退料,生产区不能存放多余的物料。 5、每天或每批生产结束后应按规定进行(),生产中使用的各种器具、 容器应清洁,必要时进行消毒,并不得遗留清洁剂、消毒剂残留物。 6、洁净区内对药品产生污染的因素包括()、原料、()、设备、空气。 7、药品受微生物和其它杂质的污染后,引起药品质量的变化对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主 要有()。 8、最常见的两种污染形式是()。传播污染的四大媒介()。

9、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不同级别洁净区之间的压差应不低于()帕斯卡。 10、防止污染的最佳办法就是建立制药企业的()。 二、判断题(每题2分,计20分) 1.洁净室应定期消毒,使用的消毒剂不得对设备、物料和成品产生污染。() 2.粉碎间的产尘量较大,因此它对周围环境应保持相对负压。() 3.每批药品生产完毕后,各工序一起清场,填写清场记录,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 一批药品的生产。() 4、胶囊剂一般应在C级的区域内生产。() 5、与药品直接接触的设备表面应平整光滑,不易积尘、不长霉、无脱落物,不与加工 的药品发生化学变化或吸附所加工的药品。() 6、患有传染病、体表有伤口者、皮肤病患者及药物过敏者不得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 生产。 ( ) 7、生产人员应经安全培训、操作技能培训和GMP知识培训考核合格才能上岗。 ( ) 8.任何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均应当按照规定更衣。() 9.生产区可以存放水杯及个人用药品等非生产用物品。() 10.操作人员应当避免裸手直接接触药品、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和设备表面。 ()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计20分)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第三版)重点1-7章-参考模板

绪论微生物与人类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个体微小(一般小于0.1nm)、构造简单。 微生物种类:①原核类:细菌(真细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枝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②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蕈[xun]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③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微生物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一般构造: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特殊构造:鞭毛,菌毛,性菌毛,糖被(包括荚膜和粘液层)和芽孢,伴孢晶体。 细胞壁是细胞的外被,主要成分肽聚糖。功能:①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②为细胞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③阻拦大分子有害物质(某些抗生素和水解酶)进入细胞④赋予细菌特定的抗原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⑤与革兰氏染色反应密切相关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磷壁酸,脂磷壁酸,肽聚糖。厚度大(20层),90%肽聚糖和10%磷壁酸。 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肽聚糖,脂蛋白,磷脂,脂多糖,孔蛋白,外膜蛋白。壁薄,层次多,成分复杂,机械强度较弱。 革兰氏染色法:涂片固定→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乙醇脱色→番红覆染 阳性菌:紫色。阴性菌:红色。 缺壁细菌1.实验室中形成:①自发缺壁突变:L型细菌。②人工方法去壁:彻底除尽(原生质体)、部分去除(球状体)2.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枝原体。 L型细菌:专指稳定的L型即那些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 芽孢形成:①DNA浓缩,形成束状染色体;②细胞膜内陷,细胞发生不对称分裂,其中小体积部分即为前芽孢;③前芽孢的双层隔膜形成,这时芽孢的抗热性提高;④在上述两层隔膜间充填芽孢肽聚糖后,合成DPA-Ca(吡啶2,6-二羟酸钙),开始形成皮层,再经脱水,使折光率提高;芽孢衣合成结束;⑥皮层合成完成,芽孢成熟,抗热性出现;⑦芽孢囊裂解,芽孢游离外出。 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芽孢的耐热性在于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透性很差以及皮层的离子强度很高,这就使皮层产生了极高的渗透压去夺取芽孢核心中的水分,其结果造成皮层的充分膨胀和核心的高度失水,正是这种失水的核心才赋予了芽孢极强的耐热性。 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一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也可以将其定义为一类主要呈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革兰氏阳性细菌。 枝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寄生性逐步增强,是介于细菌和病毒间的一类原核生物。 枝原体的特点:①细胞很小,光镜下勉强可见;②细胞膜含甾[zai]醇,比其他原核生物的膜更坚韧;③因无细胞壁,故呈革兰氏阴性细菌且形态易变,对渗透压较敏感,对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不敏感;

环境监测微生物知识培训试题有答案

环境监测微生物知识培训试题 一、填空题(共20空,每空3分) 1.环境监测微生物测试主要包括的项目有沉降菌、浮游菌、表面微生物、人员微生物。 其中沉降菌测试的时间一般为4h。 2.对于洁净区表面微生物取样,对于规则表面通常使用RODAC双碟进行测试,对于不规 则表面一般使用擦拭取样法。 3.静态状态下进行的环境监测,除监测操作人员(不得超过2人),无其他操作人员 活动。 4.酵母菌和霉菌的监测为1年4次,一般在1、4、7、10月采用沙堡氏培养基加测。 5.所用的每一批号的培养基,应选取3只进行阴性对照,以检验此批号培养基无菌是 否良好。 6.应在A级关键操作的同时,对A级背景区域进行微生物项目的监测。 7.807车间的N1070/06房间及809车间的T128、T149、T207、T239房间,如某一品 种在该区域生产时需要进行A级操作,则该房间按相连B级频率测试;如该房间没有A级操作过程,则按不相连B级频率测试。 8.无菌双碟在洁净区使用时,应在双碟表面标明测试区域、测试位点、测试日期、产 品批号(限有产品的A级区域),避免混淆。用于写标识的笔应为不易擦除的无尘记号笔。 9.沉降菌测试时,在准备好的双碟底部写好编号后放置在各取样点,将培养皿大盖全 部打开,并扣在不产尘的灭菌纸或PE膜上。 10.沉降菌测试过程中,如双碟被不慎触碰,A级双碟继续监测;其他级别的双碟结束 测试并重新放置双碟继续监测,结束后结果按累加计数。 11.浮游菌测试测试位置一般距地面左右,A级区域仪器放在工作台面上。 二、问答题(共2题,每题20分) 1.简述培养基双碟递入递出流程。 1.培养基由车间物流通道进入。 2.在D级递物柜间黄线外去掉纸箱或转运筐。 3.打开物流递物柜房间递物柜紫外灯,空照30分钟后,递入培养基双碟。 4.用紫外灯照射60分钟后方可递入C级区。5操作人员在C级区对双碟进行表面清洁,去掉最外层塑料袋包装,递入B级区递物柜内,用紫外灯照射60分钟后递入B级区存放。

微生物学实验试题集

微生物学实验试题 一、选择题 1.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操作步骤是: A.结晶紫染色 B.碘液固定 C.酒精脱色 D.复染 答:(C) 2.放线菌印片染色的关键操作是: A.印片时不能移动 B.染色 C.染色后不能吸干 D.A和C 答:(D) 3.高氏培养基用来培养: A.细菌 B.真菌 C.放线菌 答:(C) 111821.肉汤培养基用来培养: A.酵母菌 B.霉菌 C.细菌 答:(C) 111822.无氮培养基用来培养: A.自生固氮菌。 B.硅酸盐细菌 C.根瘤菌 D.A、B均可培养 E.A、B、C均可培养 答:(D) 111823.在使用显微镜油镜时,为了提高分辨力,通常在镜头和盖玻片之间滴加: A.二甲苯 B.水 C.香柏油 答:(C) 111824.常用的消毒酒精浓度为: A.75% B.50% C.90% 答:(A) 111825.用甲醛进行空气熏蒸消毒的用量是: A.20ml/M3 B.6ml/M3

111826.实验室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的工艺条件是: A.121℃/30min B.115℃/30min C.130℃/30min 答:(A) 111827.巴氏消毒的工艺条件是: A.62-63℃/30min B.71-72℃/15min C.A.B.均可 答:(C) 111828.半固体培养基的主要用途是: A.检查细菌的运动性 B.检查细菌的好氧性 C.A.B.两项 答:(C) 111829.半固体培养基的琼脂加入量通常是: A.1% B.0.5% C.0.1% 答:(B)。 111830.使用手提式灭菌锅灭菌的关键操作是: A.排冷气彻底 B.保温时间适当 C.灭菌完后排气不能太快 D.A-C 答:(A)。 111831.目镜头上的“K”字母表示: A.广视野目镜 B.惠更斯目镜 C.补偿目镜 答:() 111832.目镜头上的“P”字母表示: A.平场目镜 B.广视野目镜 C.平场补偿目镜 答:() 111833.物镜头上的“PL”字母表示: A.正低相差物镜 B.正高相差物镜 C.负高相差物镜 答:() 111834.物镜头上的“UVFL”字母表示。 A.无荧光物镜 B.照相物镜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试题答案)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试题(答案) 部门: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60分) 1、从药品生产的卫生学而言,微生物对药品的原料、生产环境和成品的污染是造成生产失败、成品不合格的重要因素。 2、真菌包括单细胞与多细胞两类。单细胞真菌呈圆形或卵圆形,称为酵母菌;多细胞真菌由菌丝和孢子组成,并交织成团,称丝状菌或霉菌。 3、药品的微生物污染源:空气、水、厂房与设备、药品生产用原辅料、包装材料、昆虫和其它啮齿动物、生产操作人员。 4、选择填空: A 无菌 B 抑菌 C 消毒 D 灭菌 E 防腐 (1)消毒:杀死物体上病源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细菌的芽胞。 (2)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孢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3)抑菌:抑制体内或体外细菌的生长繁殖。 (4)防腐:防止或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细菌一般不死亡。 (5)无菌:不存在活的细菌。 5、影响微生物的物理因素有温度、辐射、干燥、渗透压、超声波、滤过;化学因素有pH值、重金属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抗生素。 二、问答题(共2题,共40分) 1、简述微生物的特点。(10分) 个体小,面积大;分布广,种类多;代谢强,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性强,易变异。 2、为什么说土壤是微生物生长最适宜的环境?(30分) 土壤具备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各种条件: (1)营养土壤中的动植物遗体是最好的食料。 (2)微量元素土壤含有大量微生物所需要的矿质元素,如:钙、钾、铁、镁、硫、磷等。 (3)pH值土壤的酸碱度接近中性,适宜微生物生长。 (4)渗透压土壤的渗透压在3~6个大气压之间,对于大多微生物都适宜。 (5)温度土壤温度一年四季温差不大,适宜生存。 (6)水分土表深处保墒(水分),为微生物生存提供了保障。

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复习[1]

绪论与第一章: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它们是一些个体微小(直径<0.1mm),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⑴体积小、面积大:它是微生物五大共性的基础.⑵吸收多,转化快:⑶生长旺,繁殖快:⑷分布广、种类多:⑸适应强、易变异: 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细菌学的奠基人——科赫 原核微生物: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有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通常简称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 细菌:细胞细而短(直径0.5μm,长0.5-5um)、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微生物。细胞壁功能:1、固定细胞外形2、协助鞭毛运动3、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伤4、为正常细胞分裂所必需5、阻拦有害物质进入细胞:如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可阻拦分子量超过800的抗生素通过。6、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对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细胞壁中的几种特殊成分: v肽聚糖:是真细菌细胞壁中特有的成分。 每一肽聚糖单体由三个部分组成: 双糖单位: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

四肽尾:是4个氨基酸分子按L型与D型交替方式连接而成。在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中氨基酸组成有所差异。 肽桥:起着连接前后两个四肽尾分子的桥梁作用。连接甲肽尾的第四个氨基酸的羧基和乙肽尾第三个氨基酸的氨基。肽桥的变化甚多,由此形成了肽聚糖的多样性。 v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所特有的成分。是结合在G+细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 v脂多糖: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所特有的成分。位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较厚(8-10nm)的类脂多糖类物质,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O-特异侧链3部分组成。 革兰氏染色的机理:与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及结构有关。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种脂类物质含量较高,肽聚糖含量较低。染色时乙醇溶解了脂类物质,使细胞通透性增加,结晶紫-碘的复合物易被抽出,于是被脱色。革兰氏阳性细菌由于细胞壁肽聚糖含量高,脂类含量低,乙醇处理使细胞壁脱水,肽聚糖层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结晶紫-碘复合物被保留在细胞内,细胞不被脱色。古细菌:是一类在进化途径上很早就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相对独立的生物类群,主要包括一些独特生态类型的原核生物,如产甲烷菌及大多数嗜极菌。 假肽聚糖结构与肽聚糖 相似,不同处在于:多糖骨架: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塔罗

微生物基础知识试题资料

微生物基础知识试题 部门: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微生物的形体极度小,必须借助于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放大数, 百倍、千倍至数万倍,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测量单位。 2、微生物分布广泛,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之表以及______________。 3、原核细胞生物由_____________构成,真核细胞生物多数由_____________组成。 4、利用某种微生物制成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为人类预疾病。 5、活性粒子是夹带有大量_____________的粒子,非活性粒子是单纯的_____________粒 子。水是制药企业的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由于水的污染,将直接导入污染源。 6、热力灭菌利用高温杀微生物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多项选择题(共15分) 1、来苏(甲酚皂)2%的水溶液用于()消毒。 A.皮肤B、设备C、容器D、空气 2、常用的消毒剂75%的乙醇用于()消毒。 A.皮肤工具B、设备C、容器D、空气 3、消毒剂用于表面活性剂0.1-0.2%的新洁尔灭液,用于()消毒。 A.皮肤B、工具C、地漏D、容器 4、37-40%的甲醛液8-9ml/m3( )消毒。 A.皮肤B、工具C、地漏D、室内 5、常用的灭菌器主要有() A.高压蒸汽灭菌器B、烘箱C、紫外线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