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十四节气表顺口溜】《二十四节气》阅读答案

【二十四节气表顺口溜】《二十四节气》阅读答案

【二十四节气表顺口溜】《二十四节气》阅读答案
【二十四节气表顺口溜】《二十四节气》阅读答案

【二十四节气表顺口溜】《二十四节气》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与中国古代哲学体系有密切关系,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它们是: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它们是: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

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反映了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二十四节气的影响,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最著名的清明、立春、立夏、冬至都融入了节日的氛围,夏至、暑伏也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以致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说法。在这些节令中,往往伴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

大寒”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谚语。二十四节气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歌谣、传说等,又有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还包括与节令关系密切的节日文化、生产仪式和民间风俗。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因而成为中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下列对“二十四节气”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春秋时期,人们已经能用土圭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并确定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

B.我国古代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72候24节气,这种用农历划分的二十四节气,早在《淮南子》中就有完整记载。

C.二十四节气由我国劳动人民独创,不仅反映了季节的变化,还具有指导农事活动的功能,对人民生活有广泛的影响,是重要的文化遗产。

D.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知,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了四季的开始。

2.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阳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一年共经历24个节气,“节气”“中气”交替出现,现在人们把它们统称为“节气”。

B.二十四节气的制订经历了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公元前104年,邓平等人在《太初历》中正式将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并明确了其天文位置。

C.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节气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而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小雪、大雪等节气反映气温在一年中的升降变化。

D.“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谚语讲述的是一年的二十四个节气的顺序,民众对此耳熟能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的影响,这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结合紧密,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

B.民间“冬至饺子夏至面”“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等说法说明夏至、暑伏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许多民俗活动也在这些节令里开展。

C. “惊蛰”用天上初现惊雷和地下蛰伏的虫子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而在我国南方虫子根本不蛰伏,所以无法有“惊蛰”一说。

D.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

1.【B】【解析】(张冠李戴。“用农历划分的二十四节气”错,应是用阳历划分。)

2.答案【C 】【解析】(无中生有。小雪、大雪反映的是降水现象,不是气温的变化。)

3.答案【B 】【解析】(A.绝对化。原文为“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紧密”而不是全部。C.主观臆断。虽然节气反映的是典型北方气候特点,但说南方没有“惊蛰”是错误的(原文无据)。D.因果倒置。因

为二十四节气内涵丰富,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所以才成为中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十四节气表及二十四节气速记口诀 二十四节

二十四节气表及二十四节气速记口诀二 十四节 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二十四节气表(简表)

(链接)

12月21-23日1月5-7日1月20-21日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表(详表) 季节月份节气太阳到达黄经 七十二候 第一候第二候第三候 春孟春 立春 2月3—5日 315°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 雨水 2月18—20日 330°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 仲春 惊蛰 345°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

3月5—7日 春分 3月20—21日 0°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 季春 清明 4月4—6日 15°桐始华田鼠化为鴽虹始见戴 谷雨 4月19—21日 30°苹始生鸣鸠拂其羽胜降于桑 季节月份节气太阳到达黄经 七十二候 第一候第二候第三候夏孟夏45°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

立夏 5月5—7日 小满 5月20—22日 60°苦菜秀靡草死小暑至 仲夏 芒种 6月5—7日 75°螳螂生鶰始鸣反舌无声 夏至 6月21日—22日 90°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 季夏 小暑 7月6—8日 105°温风至蟋蟀居辟鹰乃学习

大暑 7月22—24日 120°腐草为蠲土润溽暑大雨时行季节月份节气太阳到达黄经 七十二候 第一候第二候第三候 秋孟秋 立秋 8月7—9日 135°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处暑 8月22—24日 150°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 仲秋 白露 165°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9月7—9日 秋分 9月22—24日 180°雷始收声蛰虫培户水始涸 季秋 寒露 10月8—9日 195°鸿雁来宾雀入大水为蛤菊有黄华 霜降 10月23—24日 210°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 季节月份节气太阳到达黄经 七十二候 第一候第二候第三候 冬孟冬225°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

《二十四节气对生产生活及文化传承有何意义》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传承农耕文化起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经过评审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二十四节气歌”在有文化的老一辈人那里可能是烂熟于心,在不少年轻人或小孩子那里,可能却相当陌生。事实上,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的先祖根据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补充历法,用来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它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遗产。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是传承保护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一步。 (光明网·时评频道)材料二: 让二十四节气回归日常生活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它对当代生活究竟价值何在?人们对此却有不同的声音。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黄河流域,通过观察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而制定。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指南,二十四节气为全

国各地所采用,成为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然而,也有不少人从生活中发现,中国幅员辽阔。如果在远离中原的岭南地区,完全按照二十四节气所言指导农事,可能会出现“冬行夏令”的尴尬。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二十四节气的地域性虽然确实存在,但它总结了太阳一年之中最重要的变化规律,这对于农耕生产依旧拥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据了解,各地的人们也会根据身边自然的具体变化,生产出符合当地气候条件的二十四节气表述,由此诞生了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丰富的本地化知识。 另一方面,随着气候条件的改变与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的农事指导功能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虽然历史上会出现一些极端气候,但直到现在,全国农业生产仍然在二十四节气的框架内运作。”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王才林解释道。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晓峰认为,尽管气候条件不断变迁,二十四节气对于城市人来说也不再具备生产方面的指导意义,“但它既唤起我们的回忆,并且时刻提醒我们大自然是按照自身的节奏在循环变化。”他表示,二十四节气能够提醒人类尊重自然和亲近自然。 (摘编自《南方日报》)材料三: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的文化意义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对气候、天气的预测与利用的水平越来越高,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确实有所减弱,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数千年,但是二十四节气在延续过程中

【2019年整理】二十四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编辑本段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蛰天,夏满忙夏暑相连,秋露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2月4日-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2月18日—20日, 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 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 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 每年4月5日(或4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 谷雨: 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 5月5日或6日“立夏”。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 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 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夏至: 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小暑: 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 7月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 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 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 9月8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 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 10月8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 10月23日前后为“霜降”,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 每年11月7日前后。 小雪: 11月22日前后为“小雪”节气。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 12月7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 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小寒: 1月5日前后,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 1月20日前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编辑本段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24节气与阳历对应简表

24节气与阳历对应简表 24节气与阳历日期对应的转换公式 立春2日 3 —— 5日315°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 雨水2月18 —— 20日330°桃始花仓庚鸣鹰化为鸠。 惊蛰3月 5 ——7日345°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 春分3月20 —— 21日0°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 清明4月 4 ——6日15°桐始华田鼠化为鴽虹始见。 谷雨4月19 —— 21日30°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 立夏5月 5 ——7日45°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 小满5月20 —— 22日60°苦菜秀靡草死小暑至。 芒种6月 5 ——7日75°螳螂生鵙始鸣反舌无声。 夏至6月21 —— 22日90°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 小暑7月 6 ——8日105°温风至蟋蟀居辟鹰乃学习。 大暑7月22 —— 24日120°腐草化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立秋8月7 ——9日135°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处暑8月22 —— 24日150°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 白露9月7 ——9日165°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秋分9月22 —— 24日180°雷始收声蛰虫培户水始涸。 寒露10月8 —— 9日195°鸿雁来宾雀攻大水为蛤菊有黄花。 霜降10月23 —— 24日210°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 立冬11月7 ——8日225°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 小雪11月22 —— 23日240°虹藏不见天气上腾地气下降闭塞而成冬。大雪12月 6 ——8日255°鴠鸟不鸣虎始交荔挺生。 冬至12月21 —— 23日270°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 小寒1月 5 ——7日285°雁北向鹊始巢雉始雊。 大寒1月20 —— 21日300°鸡始乳鸷鸟厉疾水泽腹坚。

现代文阅读:二十四节气在线测试(附答案)

现代文阅读:二十四节气在线测试(附答案) 现代文阅读: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 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与中国古代哲学体系有密切关系,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它们是: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它们是: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反映了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二十四节气的影响,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最著名的清明、立春、立夏、冬至都融入了节日的氛围,夏至、暑伏也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以至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说法。在这些节令中,往往伴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谚语。二十四节气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歌谣、传说等,又有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还包括与节令关系密切的节日文化、生产仪式和民间风俗。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

二十四节气的顺口溜

二十四节气的顺口溜: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节气 立春位居二十四节气之首,人们十分重视这个节气。 每年的公历2月4日左右为立春,此时太阳达到黄经315度,是农历二十四 节气的第一个节气。立春表示春季开始,万物有了勃勃生机,一年四季从此 开始了。 雨水节气 雨水是24节[3]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 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 名为雨水。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惊蛰节气 传统上为春季,第三个节气。“惊蛰”,是“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 初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期,此时过冬的虫卵也将开 始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然而真正使冬 眠动物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时地中的 温度。 春分节气 一年中第四个节气。这时昼夜平分,即视太阳在黄经上自0°至15°的一 段时间(约15.2天),从每年3月20日(或21日)开始至4月4日 (或5日)结束。这时太阳直射点由赤道移至5°57′N。狭义上指春分开始,视太阳在天球上经过黄经0°与赤道交点(升交点)的时刻;即在3月20日(或21日)。因这个时刻处于春季的中点,这交点也称为春分点。春分点 和秋分点,合称为二分点。 卷起的扬沙、高空飘来的浮尘,特别是沙尘暴对大气造成的污染,每每 都受到众人的关注,成为一时的热点话题。 清明节气

“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踏着春天的节奏,4月5日中国又将迎 来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 谷雨节气 进入公历四月的谷雨节气,跟早春二月时的雨水节气,虽同有一个“雨”字,但在涵义上有着很大的区别。雨水节气,不见雪花飞舞,静听春雨无声,意 味着黄河中下游地区开始下雨。而谷雨节气的名称,来自古人的“雨生百谷”之说,表示这个时期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重要。不过这谷雨的谷字不 仅指谷子这一种庄稼,而是农作物的总称。 按照二十四节气,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处在暮春时节的谷雨,意味 着春将尽,夏将至,冷空气大举南侵的情况比较少了,但影响北方的冷空气 活动并不消停。 立夏节气 5月5日是农历的立夏。此时,“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 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 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 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后,是早稻大面积栽插的关键时期,而且 这时期雨水来临的迟早和雨量的多少,与日后收成关系密切。 小满节气 小满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斗指甲为小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也。”这是说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 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渐见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芒种节气 芒种: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六月六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时开始。《通纬·孝经援神契》:“小满后十五日,斗指丙,为芒种,五月节。言有芒之 谷可播种也。”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太 阳到达黄经75°。《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 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二十四节气表(简表)教学内容

二十四节气表(简表)

什么是二十四节气? 春夏秋冬 月 正月 JAN 二月 FEB 三月 MAR 四月 APR 五月 MAY 六月 JUN 七 月 JUL 八月 AUG 九月 SEP 十月 OCT 冬月 NOV 腊月 DEC 节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 秋 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 气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 暑 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二十四节气表(简表) 立春 Spring begins 02月03- 05日 雨水 The rains 02月18- 20日 惊蛰 Insects awaken 03月05- 07日 春分 Vernal Equinox 03月20- 22日 清明 Clear and bright 04月04- 06日 谷雨 Grain rain 04月19- 21日 立夏Summer 小满 Grain buds 芒种 Grain in

begins 05月05- 07日05月20- 27日 ear 06月05- 07日 夏至 Summer solstice 06月21- 22日 小暑 Slight heat 07月06- 08日 大暑 Great heat 07月22- 24日 立秋 Autumn begins 08月07- 09日 处暑 Stopping the heat 08月22- 24日 白露 White dews 09月07- 09日 秋分 Autumn equinox 09月22- 24日 寒露 Cold dews 10月08- 09日 霜降 Hoar-frost falls 10月23- 24日 立冬 Winter begins 11月7-8 日小雪 Light snow 11月22- 23日 大雪 Heavy snow 12月6-8 日 冬至 Winter 小寒 Slight 大寒

二十四节气阅读答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十四节气阅读答案 篇一: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中学20XX-20XX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昆明三中20XX-20XX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命题人:覃大云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代码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单项选择题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在试卷上无效;多项选择题及其它试题答在答题纸上。 3.考试结束后,考生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71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 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臵。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与中国古代哲学体系有密切关系,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它们是: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它们

二十四节气常识

二十四节气歌谣 发表日期:2008年3月18日 已经有290位读者读过此文 二十四节气歌 (一)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 西园梅放立春先, 云镇霄光雨水连。 惊蛰初交河跃鲤, 春分蝴蝶梦花间。 清明时放风筝好, 谷雨西厢宜养蚕。 牡丹立夏花零落, 玉簪小满布庭前。 隔溪芒种渔家乐, 农田耕耘夏至间。 小暑白罗衫着体, 望河大暑对风眠。 立秋向日葵花放, 处暑西楼听晚蝉。 翡翠园中沾白露, 秋分折桂月华天。 枯山寒露惊鸿雁, 霜降芦花红蓼滩。 立冬畅饮麒麟阁, 绣襦小雪咏诗篇。 幽阖大雪红炉暖, 冬至琵琶懒去弹。 小寒高卧邯郸梦, 捧雪飘空交大寒。 文字 内容 文字 文字 文字 单击添加文字内容 单击添加文字内容 单击添加文字内容 单击添加文字内容

(三) 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 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 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 立夏桑果象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 芒种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练; 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 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 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 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 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 大雪寒梅迎风狂,冬至瑞雪兆丰年; 小寒游子思乡归,大寒岁底庆团圆。 (四)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 立春: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生产创高优。雨水: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惊蛰: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冬麦镇压来保墒,耕地耙耘种春麦。春分:春分风多雨水少,土地解冻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麦返青把水浇。清明: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植树造林种甜菜,水稻育秧选好种。谷雨:谷雨雪断霜未断,杂粮播种莫迟延,家燕归来淌头水,苗圃枝接耕果园。立夏:立夏麦苗节节高,平田整地栽稻苗,中耕除草把墒保,温棚防风要管好。

二十四节气表(简表)

什么是二十四节气 夏秋冬 月 正月 JAN 二月 FEB 三月 MAR 四月 APR 五月 MAY 六月 JUN 七月 JUL 八月 AUG 九月 SEP 十月 OCT 冬月 NOV 腊月 DEC 节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气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二十四节气表(简表) 立春Spring begins 02月03-05日 雨水The rains 02月 18-20日 惊蛰Insects awaken 03月 05-07日 春分Vernal Equinox 03月20-22日清明Clear and bright 04 月04-06 日 谷雨Grain rain 04月19 -21日 立夏Summer begins 05月05-07日小满Grain buds 05月 20-27日 芒种Grain in ear 06月05- 07日 夏至Summer solstice 06月21-22日 小暑 Slight heat 07月 06-08日 大暑Great heat 07月22 -24日 立秋Autumn 处暑白露White

begins 08月07-09日 Stopping the heat 08 月22-24 日 dews 09月07 -09日 秋分Autumn equinox 09月22-24日寒露Cold dews 10月 08-09日 霜降 Hoar-frost falls 10月23 -24日 立冬 Winter begins 11月7 -8日小雪 Light snow 11月 22-23日 大雪 Heavy snow 12月6- 8日 冬至 Winter solstice 12月21-23日 小寒 Slight cold 1月5 -7日 大寒 Great cold 1月20- 21日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 雪雪冬小大寒。 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秋晚地面上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度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 一候豺乃祭兽; 二候草木黄落; 三候蜇虫咸俯。 豺狼开始捕获猎物,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大寒节气顺口溜大全

大寒节气顺口溜大全 【篇一:描写大寒的诗词】 描写大寒的诗词 《用夹谷子括吴山晚眺韵十首》 宋方回极目无穷六合宽,仰天如以浑仪观。日躔箕斗逢长至,月宿奎娄届大寒。肘后方多难却老,杯中物到莫留残。来年七十身 犹健,容膝归欤亦易安。《永乐沽酒》宋方回大寒岂可无杯酒, 欲致多多恨未能。楮币破悭捐一券,瓦壶绝少约三升。村沽太薄 全如水,冻面微温尚带冰。爨仆篙工莫相讶,向来曾有肉如陵。 《题浮光丘家山寺》年代:【宋】作者:【王之道】古寺钟鸣漏 向残,马嘶人起束征鞍。曈曚半弄阴晴日,栗烈初迎小大寒。溪 水断流寒冻合,野田飞烧晓霜乾。嗟予老踏浮光路,陟岵怀亲眼欲酸。《游慈云》 年代:【宋】作者:【陈著】老怀不与世情更,才说閒行兴翼然。微湿易乾沙软路,大寒却暖雪晴天。未曾到寺香先妙,底用寻梅山 自妍。笑问松边人立石,汝知今日是何年。 《和仲蒙夜坐》 年代:【宋】作者:【文同】 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 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 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相关内容分享:1.2016大寒养生问候语2.关于大寒的诗词3.大寒 节气诗句4.描写小寒节气的诗词5.小寒节气古诗词6.关于大雪节气 的诗句7.大寒节气给客户的祝福语8.大寒节气发的短信9.2016年大 寒祝福短信10.关于2016大寒节气问候短信 【篇二:二十四节气养羊口诀】 二十四节气养羊口诀 根据我们大型肉羊养殖场,三十多年来的肉羊养殖经验和肉羊养殖 技术,为养羊户推荐二十四节气养羊口诀供大家参考: 一月小寒再大寒,收归补饲又喂盐。避免拥挤饮温水.妊娠母羊防 流产。二月立春雨水期.铁画地区快补丽。目舍场地严消毒,接羔

二十四节气字体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二十四节气字体 篇一:二十四节气文字简介 二十四节气简介: 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 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气候现象、气候变化等。因此二十四节气又可以划分为如下几类: 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

象征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降水量的则是: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 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节气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四季的开始。 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 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1、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2、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3、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4、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5、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6、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7、立夏:夏季的开始。 8、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二十四节气试题

初四专题复习 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专项练习题 主备人:刘玉兰备课组长:崔宏审核: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有许多表示敬称的特定字词,例如“惠”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惠存”“惠赠”;“贵”用于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干”“贵庚”。 B.二十四节气中,立春之后是雨水,立夏之后是小满,处暑之后是立秋,冬至之后是小雪。 C.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赐菊花图、插茱萸等习俗。 D.生肖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如子为鼠,丑为牛,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戌年生的肖狗,亥年生的肖猪。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古诗词的意象内涵丰富,如:“月亮”常代表思念,“鸿雁”可抒发乡愁,“梅花”有高洁之意。 B.中国文化历史中的“史圣”“书圣”“诗圣”分别指司马迁、柳公权、杜甫。 C.中国“二十四节气”中表示四季开始的四个节气是立春、夏至、立秋、冬至. D.《范文正公集》《柳河东集》《李太白全集》,这几部作品集命名方式分别是谥号式、封号式、表字式。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泰戈尔是印度文学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主要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 B.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是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小令。小令,一般只有一个曲牌。 C.“万钟于我何加焉”“一食或尽粟一石”中的“钟”“石”都是古代的容器,也作容量单位。 D.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已被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端午”是其中的一个节气。 4.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时候,用“令尊”“尊君”尊称对方的的父亲,用“家严”“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 B.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吃月饼等。 C. 小华属“猴”,小明比小华小一岁,小明应该属“羊”。 D. “立”是幵始的意思,古代以立舂、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幵始。 5、我国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我国劳动人民订立的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四季的物候变化。在历代的诗词作品中,我们都能感受到四季的气息,寻觅到二十四节气的踪影。依据语境判断,下列诗句空白处应填入的节气名称是 ①蒹葭苍苍,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 ②微雨众卉新,一雷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韦应物) ③野田黄雀自为群,山叟相过话旧闻。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宋琬) A.白露惊蛰春分 B.寒露雨水春分 C.白露惊蛰小暑 D.寒露立春立夏 6、“双关”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从而达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巧妙使用双关语,能使语言表达含蓄诙谐。

【二十四节气表顺口溜】《二十四节气》阅读答案

【二十四节气表顺口溜】《二十四节气》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与中国古代哲学体系有密切关系,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它们是: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它们是: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

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反映了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二十四节气的影响,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最著名的清明、立春、立夏、冬至都融入了节日的氛围,夏至、暑伏也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以致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说法。在这些节令中,往往伴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

表格-二十四节气时间,节气,农事活动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表格:二十四节气时间,节气,农事活动 篇一: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 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祖先在历法上的一个独特创造,它综合了天文、物候、农业气象的经验,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从春秋到汉朝逐步演变而完整形成,与近代天文学的历法计算一致,阴阳历都可以推算,在阳历的推算中规律性更强,能记忆。在节气的顺序中,年月的双日为节气,单日为中气,合称为节气。在农村大多以阴历来推算,城镇都以阳历推算。在阳历中一个月有一“节”一“气”,上半年的“节”在每月的6日左右,“气”在21日左右,下半年的“节”在每月的8日左右,“气”在23日左右。每年的顺序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 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各节相距15天左右。为了便于记忆,先祖们把二十四节气各取一个字编成“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

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歌诀。 二十四节气主要是根据我国的地理气候集中反映出了 黄河流域的自然季节特征,往北或往南有明显的差别,各地都有各自的节气特点。因此,在日常的生产农事活动中及农业科技项目实施推广中,应结合节气,合理制定工作计划,安排工作日程,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立春至谷雨 立春:2月6日左右,象征着春季的开始,气温回升,大地回春。雨水:2月21日左右,降雪停止,开始下雨,雨量逐渐增加,生产上主要指导农户抓好小春作物的田间肥水管理及中耕除草,屯集农家肥,制定大春生产工作计划。惊蛰:3月6日左右,开始雷鸣,蛰伏地下的冬眠动物开始苏醒和出土活动,树木生根发芽,是林果嫁接的最佳时期。春分:3月21日左右,太阳直射赤道,白天黑夜各占一半,是气候温暖的春季,生产上主要抓好小春作物的中后期田间肥水管理,翻犁冬闲田地,筹备种子、化肥、农膜等农用物资,进入春耕备耕工作。清明:4月5日左右。气候温暖,草木萌发,万物复苏。谷雨:4月20日左右。雨量显著增加,适宜谷物生长。生产上指导农户进入水稻育秧,早播玉米,春耕备耕。同时注意观察天气气候,农彦上有“大旱不过五月十三”之说,若雨水至谷雨都不降雨或少降雨,则是干旱的征找兆,应作好遇旱的准备。

《二十四节气》阅读习题及答案

《二十四节气》阅读习题及答案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 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良和完善。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与中国古代哲学体系有亲密关系,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它们是: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它们是: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反映了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

最新二十四节气歌大全

(一)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二) 西园梅放立春先,云镇霄光雨水连。惊蛰初交河跃鲤,春分蝴蝶梦花间。清明时放风筝好,谷雨西厢宜养蚕。牡丹立夏花零落,玉簪小满布庭前。隔溪芒种渔家乐,农田耕耘夏至间。小暑白罗衫着体,望河大暑对风眠。立秋向日葵花放,处暑西楼听晚蝉。翡翠园中沾白露,秋分折桂月华天。枯山寒露惊鸿雁,霜降芦花红蓼滩。立冬畅饮麒麟阁,绣襦小雪咏诗篇。幽阖大雪红炉暖,冬至琵琶懒去弹。小寒高卧邯郸梦,捧雪飘空交大寒。

(三) 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 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 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 立夏桑果象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 芒种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练; 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 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 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 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 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 大雪寒梅迎风狂,冬至瑞雪兆丰年; 小寒游子思乡归,大寒岁底庆团圆。 (四)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 立春: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生产创高优。

雨水: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 惊蛰: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冬麦镇压来保墒,耕地耙耘种春麦。 春分:春分风多雨水少,土地解冻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麦返青把水浇。 清明: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植树造林种甜菜,水稻育秧选好种。 谷雨:谷雨雪断霜未断,杂粮播种莫迟延,家燕归来淌头水,苗圃枝接耕果园。 立夏:立夏麦苗节节高,平田整地栽稻苗,中耕除草把墒保,温棚防风要管好。 小满:小满温和春意浓,防治蚜虫麦杆蝇,稻田追肥促分孽,抓绒剪毛防冷风。 芒种:芒种雨少气温高,玉米间苗和定苗,糜谷荞麦抢墒种,稻田中耕勤除草。 夏至:夏至夏始冰雹猛,拔杂去劣选好种,消雹增雨干热风,玉米追肥防粘虫。 小暑:小暑进入三伏天,龙口夺食抢时间,米中耕又培土,防雨防火莫等闲。 大暑:大暑大热暴雨增,复种秋菜紧防洪,测预报稻瘟病,深水护秧防低温。

24节气阅读答案

24节气阅读答案 中国古代的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的规律,结合日月的运行位置,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中国24节气。以下是24节气阅读答案,欢迎阅读。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 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与中国古代哲学体系有密切关系,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它们是: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它们是: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反映了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二十四节气的影响,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最著名的清明、立春、立夏、冬至都融入了节日的氛围,夏至、暑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