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疏肝利胆中成药都有哪些【医学养生常识】

疏肝利胆中成药都有哪些【医学养生常识】

疏肝利胆中成药都有哪些【医学养生常识】

疏肝利胆中成药都有哪些

文章导读

胆是人体比较重要的器官,出现胆囊疾病不仅会危害到身体健康,同时还会容易影响正常生活,导致一些身体并发症,而疏肝利胆是属于一种保健的做法,可以服用一些中药来进行保健,平时可以食用一些玉米须汤,玉米具有清热利尿,利胆的功效,可以将玉米须煮水饮用,对保肝利胆非常好。

利胆的中药有哪些

1、玉米须。玉米须味甘性平具有利尿清热、平肝利胆的作用。玉米浑身是宝连玉米须都可以用来煮水当茶喝有消除水肿、降低血糖、清热祛湿、清肝利胆的功效。

2、决明子。有平喘、利胆、保肝、降压功效并有一定抗菌、消炎作用。能清肝益肾明目利水通便。用决明子冲茶饮有促进胃肠蠕动清除体内宿便降低血脂、血压的效果。

3、金钱草。金钱草亦名过路黄为报春花科排草属植物过路黄的全草。本品含有黄酮类、苷类、氨基酸、胆碱等化学成分。金钱草始载于《本草纲目拾遗》。味苦、酸、性凉。功能通淋排石利胆退黄清热解毒。尤以治疗胆结石为其“强项”常服它还可以预防结石的形成和产生。

4、蒲公英。蒲公英富含人体所需的维生素群、膳食纤维素、矿物质元素、氨基酸等成分。具有清心去火养肝利胆宁心养目健脾益胃的作用。蒲公英烹调菜肴可预防热性便秘食欲不振清洁牙齿保护口腔。

5、茵陈。疏肝利胆的常用药物如茵陈是中医治疗黄疸的专用药有很好的利胆作用。

八大中药养生作用

八大中药养生作用 一、何首乌——滋补良药 何首乌最青春的功能是乌发,经炮制后,它可以补肝肾、益精血,而且不寒不燥,实为乌发良品。后来西医研究又发现了它降脂、降糖、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减少体内细胞氧化的功能。 如何使用: ● 首乌洗发:何首乌60 克,用水煎煮,水色成浅黄即可使用,先用普通洗发水洗净头发,然后用何首乌汁浸洗。 ● 首乌蛋:何首乌60 克、鸡蛋2 只。将何首乌洗净、切片,放人砂锅内,加进鸡蛋,煮至蛋熟,捞出去掉蛋壳,再放锅内煮片刻,加盐、味精即可。 二、黄芪——最能补气 中医认为,黄芪能补一身之气,可以用来缓解气虚乏力、中气不足。现代研究发现,黄芪还能增强代谢,使机体细胞生长旺盛,同时消灭体内自由基,预防衰老。 如何使用: ● 代茶饮:黄芪5~6 片,用沸水冲泡饮用,可以缓解身体困倦、无力、气短。 ● 煨枣:取大枣30 个、生黄芪30 克,一同煨煮。可以提高免疫功能,增强体质。三、人参——补充元气 人参的抗衰老功能,是最没有悬念的一个。据现代药理研究,人参可以激化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提高脑力和体力的作用,并能迅速消除疲劳。 如何使用: ● 人参茶。人参片3 克,用沸水冲泡后代茶饮。能强心安神,迅速消除疲劳。 ● 人参粥。人参3 克、粳米100 克,用文火煎熬至熟。适宜在秋冬季早晚空腹食用,用来补充元气,调和五脏。 四、三七——调血妙品 在中医史上,三七很早就出名了,但一直被作为止血、定痛、消肿的伤科补品来关注。近些年才发现,它还可以扩张血管、清除血脂、恢复血管弹性,在心血管病的防治方面,甚至比人参还有明显的优势。 如何使用: ● 三七鸡。将母鸡1 只加调料蒸至8 成熟时,加入三七粉6~9 克蒸熟即成。可以大补气血,益色养颜,适用于气血不足、面色萎黄、产后血虚者。 “生活熟补” 三七的用法,素有“生活熟补”之说,它的意思是指:用生的三七,有活血、止血作用; 用熟的三七则有生血、补血作用。 五、剌五加——强壮要药 推荐理由:在《实用补养中药》中记载,刺五加属于补气药,可以从根本上改善体质虚弱,滋补强壮。 刺五加可以养血、安神、滋补、强壮身体,在与失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交战中,都有一定疗效。 如何使用: 椒盐刺五加叶。将新鲜刺五加叶用清水浸泡5 小时,泡去苦味。挤干水后放入盐、味精、花椒粉腌渍,加鸡蛋和淀粉拌匀,放入油锅中煎炸后食用。可以促眠、强身。 六、灵芝——补气益血

养生保健小知识整理

养生保健小知识 搜集整理供大家参考 十二时辰养生法 古代养生根据昼夜阴阳之变化制定了“十二时辰养生法”摘录如下: 1、卯时(5:00-7:00)见晨光即起床,叩齿300次,转动两肩,活动筋骨,先将两手搓热,摩鼻两旁、熨摩两目六七遍;再将两耳揉卷五六遍;然后用两手抱后脑,手心掩耳,用食指弹中指,击脑后各24次。最后去室外晨练。 2、辰时(7:00-900)起床健身后,饮一杯白开水, 用木梳梳头百余次,有醒脑明目之作用;漱口时间延长好。早餐宜食粥。饭后,徐徐行走百步,边走边手摩小腹,老年人脾胃虚弱,轻微活动和按摩腹部可刺激肠胃蠕动,促其消化。 3、巳时(9:00-11:00)此时或读书或做家务,或种菜养花。疲倦时即闭目养神,或叩齿咽津数十口。不宜高声与人长谈阔论。因为说话多易耗气,老年人本来气弱,最好“寡言语以养气” 4、午时(11:00-13:00)午餐应美食,要求食物暖软,不吃生冷坚硬之食物。只吃八分饱,食后用茶漱口。 5、未时(13:00-15:00)此时最好午休,以养精气神。 6、申时(15:00-17:00)此时读名人诗文,或练习书法,或去田园绿地,或观落霞。 7、酉时(17:00-19:00)晚餐宜早,宜少,可饮酒一小杯,不可贪多。用热水洗脚,有降火、活血、除湿之功效。晚漱口以固牙齿。 8、戍时(19:00-21:00)轻微活动后安眠。睡时宜右侧,“睡如弓”。先收心,后睡眠,睡前什么都不想,自然安睡。 9、亥、子时(21:00-1:00)安眠养正气,环境宜静,排除干扰。睡时可屈膝而卧,醒时宜伸脚舒体,使气血流畅,忌睡姿只固定一种姿势。 10、丑、寅时(1:00-5:00)此时为精气发生之时,人以精为宝,宜节制房事,但也不宜强制,60岁以后要量力而行。 老年人生活的“数字化” 排便一次食欲好,能吃是好事,但上下通畅非常重要,因此,老年人要保证每天都要排便一次。 睡觉两次上了年纪,晚上睡眠质量往往欠佳,所以午睡必不可少,晚间损失可在午间补。 工作三小时老年人不能闲着,要找自己喜欢的事做,阅报、看书、写字、唱歌、上网、下棋、逛街,或当义务工,做志愿者等,快快乐乐每一天。 进食四次老年人除了每日三餐之外,下午宜增加一次点心,这是因为老年人胃内纳少,宜多次少量饮食。 喝五杯水老年人体内水分逐渐减少,很容易失水,因而要主动饮水,不要等渴了再喝。早起喝一杯淡盐开水,洗肠清胃,上下午各饮两杯水,润肠补津。 晨练六十分钟老年人早晨跑步,做操、打拳等,会带来一天的好心情。 晚七点看新闻老年人不能自我封闭,除每天定时收看《新闻联播》,还要多关心国家大事。 吃八类食品老年人的饮食要多种多样,蛋、鱼、肉要适量,多吃果蔬、蘑菇及豆制品。老年人食量少,主食可少吃,但副食要保证,并均衡搭配。 晚九点入睡老年人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最好养成每天晚上九点休息,次日五至六起床的好习惯,做到有劳有逸,有张有弛。 凡事不苛求十全十美世上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但老年人要心胸宽广,知足常乐,才能安度晚年。

几种常见中药的养生之道

浅谈中医食疗养生之道 摘要:近年来中医食疗养生热潮不断掀起,吸引了各方人士的关注。本文通过对中国自古以来养生理论和实践的记载进行研究,结合“医食同源,药食同源”理论,分析人的体质、年龄层以及四季气候对营养需求的异同,对食疗养生之道进行了阐述,告诫人们饮食需要遵循养生之道才能维持人体身体健康。并提出芦荟与枸杞子这两味药材对于养生存在极大意义,提倡它们的药用、食用价值应广为人知。 关键词:中医;食疗养生;芦荟;枸杞子 引言 “养生之谈”乃是人类文明历史中的一大课题,而中国医学者从古至今没有放弃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并为现代人们留下了无数养生食疗之道的知识宝富,随着人类知识的积累,对于养生食疗之道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本文通过结合古今养生食疗之道的精髓,对现代养生食疗之道进行新的阐述,提倡养生对食物的选择必须了解人的身体情况以及食性,两者必须相符,才能防止疾病的发生,维持身体机能平衡。 1 中医养生历史悠久,学问博大精深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国医学的历史颇为深远,中国的养生之道也在几千年前就远远流传。养生历史印迹中,书籍是最有力的证明者,谈养生且从这些历史书籍谈起。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内篇》,书中记载:所谓"生",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保养、调养、补养、护养之意;随后,秦汉历史时期出现现存最早的中医药学著作的《黄帝内经》,它把“养生防病”作为主导思想,讲求“上医治未病”;汉代马王堆出土的《养生图》中也出现了吐纳、导引等养生方法;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养生思想则以“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为指导,以脏腑经络为基础;此外,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千金方》中把养生称为“养性”,是指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求“内外病悉皆不生”,而延长人的寿命…… 2 中医自古以来盛行的养生秘诀 古人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此说话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膳食金字塔。中医自古认为,食物与中药一样,都具有“四期”、“五味”的不同性能,每一种饮食都有各自的营养热性,必须因体质、因病症及四季节气的不同而选择适宜的饮食,紧急食人妨碍疾病治疗与预后的食物;此外,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过食酸则伤肝过食咸则伤肾过食苦则伤心,过食辛则伤肺,过食甘则伤脾。因此,每天饮食必须谨遵这些道理,才能做到有效防病长寿,免除病痛之苦。 2.1中医中依据四季节气的养生之道 中医养生中,《黄帝内经》谈到人如何才能长寿时,就明确指出“智者之养生——必须四时而逆寒暑”,“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是谓得道。”说明了人体健康与四季气候的变化是紧密相连的。只有顺从春夏秋冬四季阴阳消长的规律,适应一年寒热温凉的气候变化,人体才能保持健康,人类才能够长寿。唐代名医孙思邈认为,人们应该根据不同季节服用不同药物,他指出春季宜服小续命汤,夏季宜服肾蛎汤,秋季宜服黄芪汤,冬季宜服保健药汤。 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馊之味。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草药在和食品,例如:草药类的枸杞子、于禁、丹参、元胡等,食物类的大枣、葱、香菜、花生等;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

中医养生保健小常识

中医养生保健地小常识 相对西医来说,中医离我们地生活最近,也最为密切! 人人都知道,如果风寒感冒,熬点“生姜红糖汤”喝一喝,盖厚被子出一身汗,睡一觉后就神清气爽,感冒不治而愈.——其实,生姜、红糖、大蒜、葱白都是我们生活中常用地中药.我们在吃生姜地时候,感觉味道温辣,属于“温热”型 地中药. 而“薄荷”(比如我们吃地薄荷糖、用地薄荷牙膏等)则感觉有些凉丝丝,其实,薄荷也是常用地中药,属于““寒凉”型地中药. 中医为什么能治病呢?如果你发热属于热症,就用“寒凉”型中药(比如薄荷),让人体恢复正常值;如果你发冷属于寒症,就用”温热“型中药(比如生 姜),让人体恢复正常值,从而恢复健康. 以上,只是最简单地分类方法,也就是说,把疾病和中药只分为了两类:热 型、寒型. 事实上,中医地分类更加细密些,一般分成五类:风、热、湿、燥、寒.这种 分法实际上是”五行“地体现. 春天(木月)容易起“风”;夏天(火月)就会炎“热”;长夏淫雨霏霏产生“湿”气;秋天(金月)容易干“燥”;冬天就会“寒”. 下面,我们就说说日常生活中常见或者时常听说地中药: 祛风药:能让“风”型地疾病发散. 生姜(偏热);薄荷(偏寒);菊花这是生活中最常见地.你可能没想到吧,吃个薄荷糖、喝碗菊花茶,都能够达到“发散”病邪地作用. 祛热药(寒凉药):能够驱除“热性疾病”.

大家都会记得,在非典期间,为了防止发烧症状地非典,一时间,板兰根成为药店里最强手地药物,那只很长时间脱销,那时候,要送礼,一大袋板兰根是最为贵重而有情谊地礼品.非典地症状是发烧,而板兰根地特点是“寒型药”,能 有驱散热疾之效. 黄连,是大家最熟悉地中药,“良药苦口利于病”,说地就是黄连. 祛湿药:能够泻利祛湿、化瘀活血、理气化滞(注意:“湿”地概念很广, 包括痰、瘀、滞等). 冬瓜皮,也是中药,如果小便不通,冬瓜皮煮汤就能很快通畅水道.而巴豆,是大家在电影中常看到地,古人捉弄人和喜欢让对方误食巴豆,这样就会让人大 泻不止. 月季花,也是中药;桃仁,也是中药.你可以想象:武侠小说中,桃花岛上地黄药师,能用月季花、桃仁制造化瘀活血地妙药,避免武打争斗中地淤血之 疾. 祛燥药:能够驱除“燥性疾病”. 杏仁能够润燥,秋天常喝杏仁茶,能够起到润燥通肺地作用(秋天属金、肺). 蜂蜜也是中药,如果老年人大便干燥不畅,蜂蜜具有润华、宣泄地功效,喝 点蜂蜜,很开能够通泻肠道,畅通大便. 祛寒药(温热药):能够驱散“寒型疾病”. 花椒、胡椒,都能让人吃得满头大汗(陈佩斯在春节晚会小品中就演过一个喜欢猛撒胡椒粉、吃面条大汗淋漓地人).花椒、胡椒就是典型地热型中药. 这样,我们对中药有了简单而直观地认识. 其实,以上我们对中药只是说了一半,现在开始说剩下地另一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药包括两大类,一大类是用于“祛邪”,即对病邪(具体指上节所说地“风、热、湿、燥、寒”六邪)进行驱逐.——中医上对这类疾病称为“邪实”.

常用养生保健简易方法 基本理念和知识

常用养生保健简易方法基本理念和知识 一、基本理念和知识 1.中医养生保健,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各种方法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目的保健活动。 2.中医养生的理念是顺应自然、阴阳平衡、因人而异。 3.情志、饮食、起居、运动是中医养生的四大基石。 4.中医养生保健强调全面保养、调理,从青少年做起,持之以恒。 5.中医治未病思想涵盖健康与疾病的全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一是“未病先防”,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防变”,防止疾病的发展;三是“瘥后防复”,防止疾病的复发。 6.中药保健是利用中药天然的偏性调理人体气血阴阳的盛衰。服用中药应注意年龄、体质、季节的差异。 7.药食同源。常用药食两用中药有:蜂蜜、山药、莲子、大枣、龙眼肉、枸杞子、核桃仁、茯苓、生姜、菊花、绿豆、芝麻、大蒜、花椒、山楂等。 8.中医保健五大要穴是膻中、三阴交、足三里、涌泉、关元。 9.自我穴位按压的基本方法有:点压、按揉、掐按、拿捏、搓擦、叩击、捶打。 10.刮痧可以活血、舒筋、通络、解郁、散邪。 11.拔罐可以散寒湿、除瘀滞、止肿痛、祛毒热。 12.艾灸可以行气活血、温通经络。 13.煎服中药避免使用铝、铁质煎煮容器。 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14.保持心态平和,适应社会状态,积极乐观地生活与工作。 15.起居有常,顺应自然界晨昏昼夜和春夏秋冬的变化规律,并持之以恒。 16.四季起居要点:春季、夏季宜晚睡早起,秋季宜早睡早起,冬季宜早睡晚起。

17.饮食要注意谷类、蔬菜、水果、禽肉等营养要素的均衡搭配,不要偏食偏嗜。 18.饮食宜细嚼慢咽,勿暴饮暴食,用餐时应专心,并保持心情愉快。 19.早餐要好,午餐要饱,晚餐要少。 20.饭前洗手,饭后漱口。 21.妇女有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和更年期等生理周期,养生保健各有特点。 22.不抽烟,慎饮酒,可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 23.人老脚先老,足浴有较好的养生保健功效。 24.节制房事,欲不可禁,亦不可纵。 25.体质虚弱者可在冬季适当进补。 26.小儿喂养不要过饱。 三、常用养生保健内容 27.情志养生:通过控制和调节情绪以达到身心安宁、情绪愉快的养生方法。 28.饮食养生:根据个人体质类型,通过改变饮食方式,选择合适的食物,从而获得健康的养生方法。 29.运动养生:通过练习中医传统保健项目的方式来维护健康、增强体质、延长寿命、延缓衰老的养生方法,常见的养生保健项目有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六字诀等。 30.时令养生:按照春夏秋冬四时节令的变化,采用相应的养生方法。 31.经穴养生:根据中医经络理论,按照中医经络和腧穴的功效主治,采取针、灸、推拿、按摩、运动等方式,达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的养生方法。 32.体质养生:根据不同体质的特征制定适合自己的日常养生方法,常见的体质类型有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种。 四、常用养生保健简易方法 33.叩齿法:每天清晨睡醒之时,把牙齿上下叩合,先叩臼齿30次,再叩前齿30次。有助于牙齿坚固。 34.闭口调息法:经常闭口调整呼吸,保持呼吸的均匀、和缓。

中医养生小知识

基本内容: 1夏季养生保健之多喝水每天要喝七八杯白开水,可以在水中加入适量。夏天人的体能消耗特别快,蜂蜜可以快速补充人体所需的能量。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肌肉、、头发、骨骼、牙齿都含有水分,夏季失水会比较多,若不及时补水就会严重影响健康,易使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加速人体衰老。像蜂蜜水、矿泉水、冷茶,牛奶,苹果汁都是理想的解渴饮料。购买新鲜的纯蜂蜜最好可以到认识的蜂场购买,超市销售的多数经过加工,长期服用也见不到什么效果,而且也不放心。很多网友都推荐到罗浮山蜂蜜网购买,我和家人喝的蜂蜜也一直是和他们买的,感觉蛮好的,建议你也可以试试。 2夏季养生保健之养阳《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生之道也。”炎热夏季,很多人会患空调病,人们白天夜里都开着空调,室内外温差可以达到十几度,加上大量食用冰品冷饮,肯定会伤阳气。因此,要注意居住环境不要过于潮湿,不要过多吃冰冻及凉食,夜间空调的温度不要开得太低,最好在26度以上,不要在露天及阴冷的地方过夜。 3夏季养生保健之饮食清补在饮食滋补方面,热天以清补、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 肥甘厚味及燥热之品不宜食用,而应选择具有清淡滋阴功效的食品。甘凉清润的食物:小麦、高梁、青稞、豆腐、白扁豆、黑芝麻、马铃薯、白菜、莴苣、龙须菜、菠菜、冬瓜、西瓜等。健脾养胃、滋阴补气的食物:菠菜、藕、茭白、西红柿、胡萝卜、鸡蛋、苹果、牛奶、葡萄、莲子、桑椹、蛤蜊,鹅肉、青鱼、鲫鱼、鲢鱼、大麦粉等。祛暑利湿、清热解毒的食物:绿豆、蚕豆、赤小豆、、生萝卜、茄子、白菜、芹菜、荸荠、薏苡仁、菜瓜、西瓜、冬瓜、丝瓜、黄瓜、甜瓜、、菊花、荷叶、茶水等。 4夏季养生保健之补钾暑天出汗多,随汗液流失的钾离子也比较多,由此造成的低血钾现象,会引起人体倦怠无力、头昏头痛、食欲不振等症候。热天防止缺钾最有效的方法是多吃含钾食物,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较多的钾,可多吃些草莓、杏子、荔枝、桃子、李子等;蔬菜中有大葱、芹菜、毛豆等也富含钾。茶叶中亦含有较多的钾,热天多饮茶,既可消暑,又能补钾,可谓一举两得。 5夏季养生保健之补充盐分和维生素人体夏季大量排汗,氯化钠损失比较多,故应在补充水分的同时,注意补充盐分。每天可饮用一些盐开水,以保持体内酸碱平衡和渗透压相对稳定。营养学家还建议:高温季节最好每人每天能补充维生素B1、B2各2毫克,钙1克,这样可减少体内糖类和组织蛋白的消耗,有益于人体健康。故在夏日应多吃一些富含上述营养成分的食物,如西瓜、黄瓜、番茄、豆类及其制品、动物肝脏、虾皮等,亦可饮用一些水果汁。 6夏季养生保健之尽量穿浅色衣服深色衣服会吸收阳光,使人体温升高燥热;同时蚊子有趋暗的习性,深色容易吸引蚊子,特别是黑色。 7夏季养生保健之福自“苦”中来苦味食品中所含有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热天适当吃些苦味食品,不仅能清心除烦、醒脑提神,

10大常用养生保健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今年发布了全国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结果。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为8.55%,即15~69岁的人群,每100个人中有近9人具备了基本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了解基本中医养生保健理念和知识,掌握健康生活方式及行为,了解常用养生保健内容与方法。 这个调查结果提醒我们,正确的养生方法还需要大力普及。在此,让我们重温《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一起跟随中医养生保健专家来学习其中推荐的十种常用养生保健简易方法。 1. 叩齿法:每天清晨睡醒之时,把牙齿上下叩合,先叩臼齿30次,再叩前齿30次。有助于牙齿坚固。 【解读】中医有个健齿功法叫作“叩天钟”,也就是叩齿,是古代盛行的一种养生术。民间有谚语形容叩齿的功效:“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每天早晨上下牙齿反复相互咬叩60~360次,不仅能强健牙齿,对身体其他器官也是很好的锻炼。经常叩齿,能使经络畅通、强肾固精。还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增加大脑的血液供应,使皱纹减少,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2. 闭口调息法:经常闭口调整呼吸,保持呼吸的均匀、和缓。 【解读】中医认为养气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保养元气,一是调畅气机。调畅气机,则多以调息为主。《类经?摄生类》指出:“善养生者导息,此言养气当从呼吸也。”呼吸吐纳,可调理气息,可促使气血流通,经脉通畅。 3. 咽津法:每日清晨,用舌头抵住上颚,或用舌尖舔动上颚,等唾液满口时,分数次咽下。有助于消化。 【解读】因为唾液能“润五官、悦肌肤、固牙齿、强筋骨、通气血、延寿命”。古代养生学家陶弘景曾说:“食玉泉者,能使人延年,除百病。”这里所说的玉泉就是指唾液。现代医学发现,唾液中有一种唾液腺激素,能刺激人体的造血功能,延缓身体各个组织器官的衰老,预防老年性疾病,有利于人的健康长寿。唾液中还有一种过氧化物酶,可以抑制致癌物质的毒性。唾液还具有消炎、解毒、助消化及润肌减肥等多项功能。 4. 搓面法:每天清晨,搓热双手,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到额部两手向两侧分开,经颊而下,可反复十余次,至面部轻轻发热为度。可以使面部红润光泽,消除疲劳。 【解读】搓面疗法是用手轻轻搓擦面部的一种民间疗法,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可防治一些身体疾患。清代医学家吴尚先就说:“晨起擦面,非徒为光泽也,和气血而升阳益胃也。”此法有改善面部血液循环的作用,可使面部红润光泽,消除疲劳,治疗面神经麻痹、面部色素沉着、黄褐斑、面部神经痛等病症。长期坚持可延缓颜面衰老,推迟老年斑产生。 5. 梳发:用双手十指插入发间,用手指梳头,从前到后按搓头部,每次梳头50~100次。有助于疏通气血,清醒头脑。 【解读】这套保健养生功法中医叫作“拿五经”。先是用五指分别点按人头部中间的督脉,两旁的膀胱经、胆经,左右相加,共5条经脉,所以称之为“拿五经”。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梳头“拿五经”可以刺激头部的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节神经功能,增强分泌活动,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经常梳头,可使人的面容红润,精神焕发。此外,还能防治失眠、眩晕、心悸、中风等。 6. 运目法:将眼球自左至右转动十余次,再自右至左转动十余次,然后闭目休息片刻,每日可做4~5次。可以清肝明目。 【解读】这个方法有助于预防眼病。具体做法是:闭目转睛,左右各7次,然后忽然睁大眼睛快速查看物体,自觉眼内有热气。转动眼睛时口鼻短暂闭气,睁眼时尽力用口呵出浊气,吸入清气,各7次。通过眼睛的主动运动,使眼内气血通畅,改善神经营养,有助于消

冬季中药养生小常识

冬季中药养生小常识 引导语:冬季重要养生需要注意些什么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 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冬天季节比较特殊,而在这个季节是适合储存能量,强身健体的季节,很多人会选择在这个季节滋补身体,让身体变得更加强壮, 而通过了解一些冬季中药养生小常识,可以让效果更佳。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说,在冬季要食用一些温热松软的食物,而切记不要食用一些阴寒湿冷的食物,在这一方面身体上要多加注意。 1.冬季养肾。肾是先天之本,是人的原动力,对人整个身体器官运作起着极大的作用。冬季,人体阳气内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有 所收敛。此时,肾既要为维持冬季热量支出准备足够的能量,又要为来年贮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时养肾至关重要。饮食上就要时刻关注肾的调养,注意热量的补充,要多吃些动物性食品和豆类,补充维生 素和无机盐。狗肉、羊肉、鹅肉、鸭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 芝麻、红薯、萝卜等均是冬季适宜食物。 2.冬天多吃苦味,少咸味,在冬季,肾脏的表现一般都偏往,如果在饮食上味道比较咸的话,肾气会更旺,从而极大地伤害心脏, 使心脏力量减弱,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在冬天里,要少食用咸味食品,以防肾水过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补益心脏,增强肾脏功能, 常用食物如:槟榔、橘子、猪肝、羊肝、大头菜、莴苣、醋、茶等。

3.冬季进补:俗话说,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从这句话可以知道,冬季是储存能量非常重要的时节,是机体能量的蓄积阶段,对于 身体虚弱的人是进补的好季节。小儿内脏娇嫩、易虚易实,饮食又往 往不知节制,以致损伤脾胃,其在冬令的补益,当以健脾胃为主,可 食茯苓、山楂、大枣、薏仁等。而青年学生日夜读书,往往休息睡眠 不足,心脾或心肾虚,其在冬令的补益可选用莲子、首乌等。不少中 年人身负重任,不注意休息,而导致气血耗伤,故冬令补益以养气血 为主,可食龙眼肉、黄芪、当归等。 4.冬季老年人养生,老年人本身体质就偏弱,容易出现一些疾病,再接上冬天的季节异常,故老年人冬令必须进补。老年人无病时,可选用杜仲、首乌等。若有病,则必须辨证进补。进补是为了调节身 体的各种机能,使身体更健康,但如果进补过偏,则补而成害,使机 体又一次遭遇损伤。例如,虽为阴虚,但一味大剂养阴而不注意适度,补阴太过,反而遏伤阳气,致使人体阴寒凝重,出现阴盛阳衰之气。 所以进补要补宜适度,适可而止。 [冬季中药养生小常识]

中药养生汤

补中益气汤 方名: 补中益气汤(补养之剂) 总结:补中升阳 编号:027 组成:黄芪15、人参15、白术10、灸甘草15、当归10、陈皮6、升麻6、柴胡12、生姜9片、大枣6枚 歌诀:补中参草术归陈,芪得升柴用更神 主治 1.治烦劳内伤,身热心烦,头痛恶寒,懒言恶食,脉洪大而虚。 2.或喘或渴,或阳虚自汗,或气虚不能摄血。 3.或疟痢脾虚,久不能愈。 4.一切清阳下陷,中气不足之证。 加减:1.血不足-加当归。 2.精神短少-加人参、五味子。 3.肺热咳嗽-去人参。 4.嗌干-加葛根。 5.头痛-加蔓荆子,痛甚加川芎。 6.脑痛-加 本、细辛。 7.风湿相搏,一身尽痛-加羌活、防风。 8.有痰-加半夏、生姜。 9.胃寒气滞-加青皮、蔻仁、木香、益智仁。 10.腹胀-加白芍、甘草。 12.热痛-加黄连。 13.能食而心下痞-加黄连。 14.咽痛-加桔梗。 15.有寒-加肉桂。 16.湿胜-加苍术。 17.阴火-加黄柏、加熟地、山药。 18.阴虚-去升柴,加熟地、山茱、山药。 19.大便秘-加酒煨大黄。 20.欬嗽:春加旋覆、款冬,夏加麦冬、五味,秋加麻黄、黄芩,冬加不去根节麻 黄,天寒加干姜。 21.泄泻-去当归,加茯苓、苍术、益智。 归经:

足太阴阳明药 方义:1.肺者气之本,黄芪-补肺固表为君。 2.脾者肺之本,人参、甘草-补脾益气,和中泻火为臣。 3.白术燥湿强脾,当归和血养阴为佐。 6.升麻-以升阳明清气;柴胡-以升少阳清气==阳升则万物生,清升则阴浊降。 6.加陈皮者-以通利其气。 7.生姜-辛温;大枣甘温==用以和营 ,开腠理,致津液诸虚不足。 先建其中,中者何?脾胃是也。 变化方:1.除当归、白术,加木香、苍术-名调中益气汤,治脾胃不调,胸满肢倦,食少短气,口不知味,及食入反出。 2.加白芍、五味子-亦名调中益气汤,治气虚多汗,余治同前。 3.加苍术倍分,半夏﹑黄芩各三分-名参术益胃汤,治内伤劳倦,燥热短气,口渴无味,大便溏黄。 4.去白术,加草蔻、神曲、半夏、黄柏-名升阳顺气汤,治欱食劳倦所伤,满闷短气,不思食,不知味,时恶寒。 5.加炒芩、神曲-名益胃升阳汤,治妇人经水不调,或脱血后食少水泻。 6.加黄柏、生地-名补中益气加黄柏生地汤,治阴火乘阳发热昼甚,自汗短气,口渴无味。 7.加白芍、细辛、川芎、蔓荆-名顺气和中汤,治清阳不升,头痛恶风,脉弦微细。 8.加羌活、防风、细辛、川芎-名调荣养 汤,治劳力伤寒,体热,恶寒,微渴,汗出,身痛,脉浮无力。 煎服法:姜三斤,枣二枚,煎。 出处:《内外伤辨惑论》 补中益气汤 【来源】出自金代名医李东垣《脾胃论》卷中, 【组成】黄芪甘草(炙)各1.5克人参(去芦)0.9克当归身0.6克(酒焙干或晒干)橘皮(不去白)0.6~0.9克升麻0.6~0.9克柴胡0.6~0.9克白术0.9克【用法】上药哎咀,都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 脾胃气虚,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不耐劳累,动则气短;或气虚发热,气高而喘,身热而烦,渴喜热饮,其脉洪大,按之无力,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头痛;或气虚下陷,久泻脱肛。现用于子宫下垂;胃下垂或其它内脏下垂者。 【加减】病甚劳役、热甚者,黄芪加至3克,咳嗽者,去人参;腹中痛者,加白芍药1.5克、炙甘草1.5克;若恶热喜寒而腹痛者;再加黄芩0.6~0.9克;恶寒冷痛,

老中医230条养生小常识

老中医230条养生小常识 1、绿茶可预防肝病。 2、胖大海泡茶不宜长期饮用。 3、感冒不宜喝苦丁茶。 4、胆固醇高者少吃鱿鱼 5、海蜇皮能缓解高血压。 6、食肉过多对身体有害。 7、骨折初期不宜喝骨头汤。 8、常喝豆浆有益健康。 9、豆浆不宜与红糖鸡蛋同饮。 10、白酒不宜代替料酒做菜。 11、深呼吸可能不利老年健康。 12、老人晨练宜先进食。 13、运动后可喝杯牛奶。 14、多喝水能防肾结石。 15、睡眠充足才有益健康。

16、情绪不畅会导致胃病。 17、手机贴膜可能会伤害眼睛。 18、员工不宜在办公室吃午餐。 19、午睡有助于预防冠心病。 20、不宜用沸水煎药。 21、服药不宜加糖。 22、不能用浓度为95%的酒精消毒。 23、日照每天过三小时才算健康住宅。 24、破损瓷砖辐射较大。 25、卧室窗户留缝有助于睡眠。 26、清晨不宜开窗通风。 27、热水袋比电热毯更益健康。 28、不宜用塑料袋保存果蔬。 29、筷子最好半年换一次。 30、牙龈出血要尽快更换牙刷。 31、正确刷牙比选择牙膏重要。 32、起床不宜马上叠被子。

33、晒被子不能拍打。 34、空腹不宜喝蜂蜜。 35、喝蜂蜜可解酒。 36、早喝盐水晚喝蜜。 37、素食更适合中国人。 38、海带可预防高血压。 39、凉水洗脸好处多。 40、刷牙宜用温水。 41、洗脚宜用热水。 42、脚寒容易感冒。 43、干嚼食物可防止大脑老化。 44、上午晒太阳有利于冬季健康。 45、翘二郎腿会影响健康。 46、戴帽子不宜过紧。 47、常梳头有益健康。 48、长时间微笑有利健康。

49、强忍泪水等于慢性自杀。 50、小便时咬紧牙齿有益健康。 51、打喷嚏时不能捂嘴。 52、早晨一杯水很重要。 53、白开水超过三天不能喝。 54、晚饭后两小时饮用酸奶最佳。 55、不宜空腹喝酸奶。 56、喝完牛奶最好喝口白开水。 57、每天一杯咖啡好处多。 58、咖啡要趁热喝。 59、酒后喝咖啡易发高血压。 60、午茶有益增强记忆,不应用保温杯喝茶。 61、冬季养生宜多食热粥。 62、冬季洗澡次数不宜多。 63、冬季不宜长期待在温暖房间。 64、冬季不宜长时间停留在雾气中。 65、冬天不宜把围巾当口罩用。

妇科病最常用的7种养生中药

妇科病最常用的7种养生中药 女人天生爱美,然而受妇科病的困扰,严重了影响了美丽与健康。这是因为妇科病不仅损害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容颜,使脸上长痘痘、肌肤暗淡无光等。人们往往采用中药治疗方法。下面介绍治妇科病最常用的7种养生中药。 一、当归 李时珍认为,当归是女人调血的要药。从我国南北朝开始,当归就被视为补血活血珍品。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泽颜润肤、生肌强体、延年益寿。在保护女性健康方面极其重要。 当归的功效: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二、枸杞子

是我国最早记载的一味妇科用药,可滋阴养血,益肝补肾,能明目润肤,乌发养颜。《重庆堂随笔》评价它:“专补心血,非他药所能及。”《中药大辞典》认为它滋肾、润肺,补肝,明目。 枸杞子的功效: 枸杞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血安神,生津止渴,润肺止咳。治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消渴,遗精。 三、黄芪 能够增强皮肤营养和皮肤的抗菌能力,防止皮肤老化,促进毛发生长,防止脱发。它含有多种氨基酸及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和叶酸等,具有全面营养作用。中医认为,它能够补中益气,对气虚血脱、崩带及一切气衰血虚之症有疗效。 黄芪的功效: 黄芪,又名黄耆,为植物和中药材的统称。植物黄芪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中药材黄芪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 四、白芍 《日华子本草》评价它:“治风补涝,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后诸疾。”《唐本草》说它“益女子血。”现代中医认为,它能够养血柔肝、缓中止痛,对月经不调,崩漏,带下有效果。 白芍的功效:

中医药养生保健小常识

中医药养生保健小常识 1、怎么看待“人”和“人的健康” 1)人: a.人是独立的、自主的、是自己的主人—也就是有人权—“我命在我,不属天地”(《宋?悟真篇》) b.人不是孤立的,是身心一体、与社会一体、与自然一体的—也就 是要和谐共处—“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鬼神合其吉凶”(《易传》) 2)人的健康: a.您是主人—要把健康当作一件事情,最重要的事情—“修之于身, 其德乃真”(《道德经》) b.您要尊重自己的身体,它是一种自然物,不是您随意想怎样就怎 样的,要在生活中调整身心,在社会中调整身心,在时令、地域环 境的变化中调整身心。 c.您应当尊重您的身心—它具有很好的调整机制,使您自身健康最大、最有效、也最恰当的“药物”—“人身自有一大药,只是世人不肯吃” 2、四季养生: 自然的万物,最重要的规律就是时间节律,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日之中,早起、午忙、暮收、夜卧。只有符合 规律,人体才能健康。 同样的,不健康也可以通过遵循时令节律来加以改善。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专门讲述如何遵循节气养生,认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讲究在时令的变化中“与 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对疾病也讲究“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 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 极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 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胀论三十五》“五脏更始,四时循序,五谷乃化” 3、饮食调补: 1)中医认为,“是药三分毒”,讲究没事少吃药,养生的根本之一是饮食调养。 中医把人可以食用的东西按照对人健康的长久好处和损害分层次,只好无害的是最基本的五谷, “五谷为食。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常用中医养生谚语

常用中医养生谚语 1、剃头常洗澡,身体自然好。 2、常洗衣,常洗澡,常晒被服疾病少。 3、春不减衣,秋不加帽。 4、冬不蒙首,春不露背。 5、情极百病生,情舒百病除。 6、寡欲精神爽,思多血气伤。 7、体弱病欺人,体强人欺病。 8、不要虚胖,但求实壮。 9、表壮不如里壮。 10、小孩不蹦,必定有病。 11、有钱难买老来瘦。 12、百病从口入,病从虚处发。 13、感冒是百病之母。 14、裤带越长,寿命越短。 15、英雄只怕病来磨。 16、小病不治,大病难医。 17、新病好医,旧病难治。 18、白露切勿露,免得着凉又泻肚。 19、衣服常洗换,强如上医院。 20、牙不剔不稀,耳不掏不聋。 21、苍蝇嗡嗡叫,疾病快来到。 22、遇事不恼,长生不老。

23、不气不愁,活到白头。 24、蔬菜是个宝,赛过灵芝草。 25、能忍者长寿。(常山) 26、吃面多喝汤,免得开药方。 27、机器不擦要生锈,卫生不讲要短寿。 28、常洗衣服常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 29、三分医,七分养,十分防。 30、出汗不迎风,跑步莫凹胸。 31、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32、常常晒太阳,身体健如钢。 33、常开窗,透阳光;通空气,保健康。 34、日光不照临,医生便上门。 35、入厨先洗手,上灶莫多言。 36、饮前洗手,饭后漱口。 37、饭前一碗汤,气死好药方。 38、饭后一百步,强如上药铺。 39、运动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 40、人怕不动,脑怕不用。 41、早起做早操,一天精神好。 42、饭后散步,不进药铺。 43、拍打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44、竹从叶上枯,人从脚上老;天天跑步走,药铺不用找。 45、水停百日生毒,人歇百日生病

中医药养生保健小常识

中医药养生保健小常识 1.四季养生: 自然的万物,最重要的规律就是时间节律,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日之中,早起、午忙、暮收、夜卧。只有符合规律,人体才能健康。 同样的,不健康也可以通过遵循时令节律来加以改善。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专门讲述如何遵循节气养生,认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讲究在时令的变化中“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对疾病也讲究“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胀论三十五》“五脏更始,四时循序,五谷乃化” 2.饮食调补: 1)中医认为,“是药三分毒”,讲究没事少吃药,养生的根本之一是饮食调养。

介绍几种与中医养生有关的中药

第9卷第06期·总第110期 2011年03月·下半月刊 91 介绍几种与中医养生有关的中药 沈小满 林汉钦 关键词:中医养生;中药;中医养生学 doi :10.3969/j.issn.1672-2779.2011.06.064 文章编号:1672-2779(2011)-06-0091-02 中医养生文化是我国古老而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警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科学思想是中医的健康观,是中医学奉献给人类的健康医学模式,其中中药的应用在中医“治未病”的养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现将几种与中医养生有关的中药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以便让更多的人从传统中医中药养生文化中受益,使自己的生活更快乐更健康。 1 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作用 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等病证。 现代药理研究:本品含有右旋柠檬烯、柠檬醛、?-月桂烯等挥发油和橙皮苷,橘皮素,新橙皮苷等黄酮类化合物,还含肌醇、?-谷甾醇、维生素B 、对羟福林等成分,具有调节平滑肌,促进消化液分泌,抗胃溃疡、利胆、保肝、平喘祛痰、抑制子宫平滑肌、兴奋心脏、升压与降压、抗氧化、抗炎等作用。 用法用量:内服,水煎,3~10g ;入丸、散可酌减。 注意事项:①内有实热者及气虚、阴虚燥咳者宜慎用,吐血者慎用;②不宜超量用药。 常用养生方:①咽炎(梅核气)、急慢性胃炎:陈皮、干姜各10g 大枣(炒)7枚。放入茶杯中,用开水200ml 冲泡,加盖放10min 后服用,饭前饭后均可,也可作保健茶长期服用。②慢性气管炎:陈皮1.5g ,榭寄生3g ,加入茶杯中,开水200ml 冲泡,加盖饭前饭后服均可。 2 山楂——具有消食、健胃、行气、活血散瘀作用 适用于油腻肉积,肠炎,急性菌痢等引起的消化不良病证;也用于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系统疾病等。 现代药理研究:山楂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及有机酸、磷脂、维生素、核黄素等。具有促进脂肪、蛋白质的消化;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减缓心率,扩张冠状动脉血管,增强冠脉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对于急性心肌缺血缺氧有保护作用。另外,山楂还具有抗菌、降压、收缩子宫、抗血小板聚集、抗癌、提高自身免疫 力等作用。 常用养生方:①免疫力低下、亚健康类型的人:生山楂3个(相当于中药饮片山楂片9~12片),大枣10枚,黄牛肉500g ,猪蹄250g ,鲫鱼一条(3~4两大),加水1.5~2L 的冷水,用紫砂锅慢火炖8~12h 而成。此汤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有益的氨基酸和胶原蛋白,可补益人体的气血,尤其补益人体的元阳之气,此汤三锅下肚,脸色红润,长期服用,可延年益寿。②高蔻脂血症:山楂、玉米须各15g ,水煎代茶。③消化不良、纳呆食减、口臭:薄荷5g ,山楂6g ,藿香3g ,白豆蒄1.5g ,共制粗末,以沸水冲泡,代茶饮。 3 三七——具有化瘀止血,补血活血,消肿定痛作用 可改善心脏血液循环,适用于各种有出血性与瘀血性的疼痛。 现代药理研究:三七含有达玛烷型总皂苷、黄酮苷、氨基酸等,其止血的活性成分是三七氨酸,此外还有绞股蓝苷Ⅹ、Ⅶ,人参炔三醇。三七有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的双向作用;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及溶栓作用,并含有止血活性成分三七酸,能够促进多功能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具有造血功能;能够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提高氧利用率,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管流量;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抗炎、镇痛、镇静、保肝、抗衰老、抗辐射、抗菌及抗肿瘤等作用。 用法用量:煎服3~10g ;研末吞服,每次1~2g ;或入丸、散剂;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 注意事项:本品性温,治出血而见阴虚口干者,须配滋阴凉血药同用。 常用养生方:①、预防脑梗,可治眼底出血症:三七粉2g 调米汤饭后送服,一天2次;②、预防心梗、脑梗、可治颈椎动脉型高血压:三七与洋参按1:1研末,米汤送服,每次5g ,一天2次;③、伤口日久不愈或手术后疤痕过大:三七粉适调米醋外敷伤口。 4 大枣——具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作用 可用于脾虚乏力,食少便溏,血虚萎黄,血虚脏躁等病证。民间有“天天吃红枣,一生不显老”之说,在《本经疏证》中也提到“《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共有113个方)用枣者达58方……”。可见大枣在医圣张仲景的眼中是一味相当有药用价值的中药。 作者单位:福建漳州市中医院药剂科(漳州363000)

中医药养生保健小常识

中医药养生保健小常识 相对西医来说,中医离我们的生活最近,也最为密切,人人都知道,如果风寒感冒,熬点“生姜红糖汤”喝一喝,盖厚被子出一身汗,睡一觉后就神清气爽,感冒不治而愈。其实,生姜、红糖、大蒜、葱白都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中药。我们在吃生姜的时候,感觉味道温辣,属于“温热”型的中药。 而“薄荷”(比如我们吃的薄荷糖、用的薄荷牙膏等)则感觉有些凉丝丝,其实,薄荷也是常用的中药,属于““寒凉”型的中药。 中医为什么能治病呢?如果你发热属于热症,就用“寒凉”型中药(比如薄荷),让人体恢复正常值;如果你发冷属于寒症,就用”温热“型中药(比如生姜),让人体恢复正常值,从而恢复健康。 以上,只是最简单的分类方法,也就是说,把疾病和中药只分为了两类:热型、寒型。 事实上,中医的分类更加细密些,一般分成五类:风、热、湿、燥、寒。--这种分法实际上是”五行“的体现。 春天(木月)容易起“风”;夏天(火月)就会炎“热”;长夏淫雨霏霏产生“湿”气;秋天(金月)容易干“燥”;冬天就会“寒”。 下面,我们就说说日常生活中常见或者时常听说的中药: 祛风药:能让“风”型的疾病发散。

生姜(偏热);薄荷(偏寒);菊花--这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你可能没想到吧,吃个薄荷糖、喝碗菊花茶,都能够达到“发散”病邪的作用。 祛热药(寒凉药):能够驱除“热性疾病”。 大家都会记得,在非典期间,为了防止发烧症状的非典,一时间,板兰根成为药店里最强手的药物,那时很长时间脱销,那时候,要送礼,一大袋板兰根是最为贵重而有情谊的礼品。--非典的症状是发烧,而板兰根的特点是“寒型药”,能有驱散热疾之效。 黄连,是大家最熟悉的中药,“良药苦口利于病”,说的就是黄连。 祛湿药:能够泻利祛湿、化瘀活血、理气化滞(注意:“湿”的概念很广,包括痰、瘀、滞等)。 冬瓜皮,也是中药,如果小便不通,冬瓜皮煮汤就能很快通畅水道。而巴豆,是大家在电影中常看到的,古人捉弄人和喜欢让对方误食巴豆,这样就会让人大泻不止。 月季花,也是中药;桃仁,也是中药。你可以想象:武侠小说中,桃花岛上的黄药师,能用月季花、桃仁制造化瘀活血的妙药,避免武打争斗中的淤血之疾。 祛燥药:能够驱除“燥性疾病”。 杏仁能够润燥,秋天常喝杏仁茶,能够起到润燥通肺的作用(秋天属金、肺)。 蜂蜜也是中药,如果老年人大便干燥不畅,蜂蜜具有润华、宣泄的功效,喝点蜂蜜,很开能够通泻肠道,畅通大便。 祛寒药(温热药):能够驱散“寒型疾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