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咏柳》教案

《咏柳》教案

《咏柳》教案
《咏柳》教案

《咏柳》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学习《咏柳》,理解诗句意思。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朗读引入课文题目,了解作者

1.我们以前学过不少古诗,回忆一下,把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背给大家听。(学生背诵古诗。)

2.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

3.教师范读古诗《咏柳》,板书题目。

4.解题:咏,用诗词的形式描述。这里是歌颂、赞美的意思。

同学们观察过春天的柳树吗?(教师出示图片或挂图。)

5.介绍作者。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他少年就以文辞而出名。晚年与李白交友,善酒后作诗文。

二自读自学

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这首古诗。

(2)认读生字。

(3)边读边看图思考:这首古诗主要讲的是什么?

三交流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咏yǒnɡ碧bì妆zhuānɡ裁cái 剪jiǎn

2.练习读诗,检查读得是否准确。

3.理解重点词语。

碧玉:绿色的玉,这里用来比喻嫩绿的柳树枝叶。妆:打扮。

一树:满树。“一”字这里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整个的意思。绦:用丝编成的带子。

细叶:柳树新萌发出的又细又嫩的叶子。裁:裁剪。似:好像。

四逐句理解

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碧玉妆成一树高”(句意: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碧玉般翠绿的新叶。)

“万条垂下绿丝绦”(句意:从树上垂下来无数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不知细叶谁裁出”(句意:不知道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

“二月春风似剪刀”(句意:原来是似“剪刀”的二月春风裁出来的。)

五欣赏诗句,体会诗的意境

1.全诗共有四句,哪两句写的是作者看到的实景?(前两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作者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比喻)怎样比喻的?(把柳叶比作碧玉,把柳枝条比作丝绦。)

作者为什么这样描写?(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整棵柳树的颜色、形状及树上的柳条多,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

3.诗的后两句写的是什么?(作者的想象)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合理的想象,把诗人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表达了他对春天的热爱。)

4.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注意把握节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根据诗句的描写,结合自己的想象,把诗中的景物画下来。

六背诵古诗

自由背,分行背,同桌背。

七总结

这节课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古诗的?(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咏柳》优秀教学设计

《咏柳》优秀教学设计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样特殊的作业给你们,你们完成了吗? (学生出示收集的柳叶及有关的柳树图片) (这里最好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看到的柳叶、柳树形象。) 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吗?因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课题,解题。 3.全班齐读课题。 4(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5.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板书:贺知章) 二、根据自学提纲,自学生字。 1.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本课的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从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1)(放远看柳树的图片) (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1)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4)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5)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四、想象意境,展示交流 1.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的朗诵,一边想象诗人描绘的画面。 2.直到有感情的朗读,能背诵的自己被一遍。 五、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大家下去和小伙伴们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 2.指名说。

三年级语文:贺知章的《咏柳》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贺知章的《咏柳》教学反思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贺知章的《咏柳》教学反思 正文内容: 一位老师教学贺知章的《咏柳》时,首先让学生观察柳条的样子。她刚从包里拿出一条仿真柳条,不知从哪里冒出了一个声音── “假的!”有些学生嘘嘘地笑起来。 “能带真的来吗?”老师轻轻地问。 “不能!”好多孩子喊道。 “为什么?”老师笑吟吟地问道。 “我们不能随便折柳条,柳条会疼的。” “柳条折下来就枯了。” “如果大家都折一根柳条,柳树妈妈会变得光秃秃的。” “同学们多么爱护柳树呀!你们一定跟老师一样喜欢柳树,咱们赶紧看看它长得漂亮不,

好吗?” 学生仔细地观察了起来,一会儿教室里响起了“碧玉妆成一树高……”学生声情并茂地吟诵着。 [反思] “假的!”看似学生在搅和,但老师没有指责学生。在意料不到的情景中,教师因时而变,顺势一问“能带真的来吗?”瞬间营造了一种积极的反思氛围,使得学生立刻把视角放到“能不能摘柳条”的问题。学生毕竟是纯洁善良的,他们关爱柳树溢于言表。课堂建立起了浓浓的爱的基调,学生观察柳条兴致盎然,体会诗人赞美柳树、热爱春天的情感也自然水到渠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出现课堂矛盾很正常,关键是教师如何随机应变,运用教育机智敏锐地捕捉问题,以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智慧化解矛盾。这样的课堂生成也许只是“昙花一现”,但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搭建的灵动而开放的课堂,却折射出现春天般的勃勃生机。 咏柳-教学反思 内容摘要: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学情,把握古诗教学的度。这两首诗的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大家是否注意到了,在“了解诗句内容”的前面,加上了“大体”两个字。这两个字,值得我们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优质教案:1 古诗两首《村居》《咏柳》

1 古诗两首《村居》《咏柳》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准确识读生词,认读轻声。能正确、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听写课后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1.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2.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学生起来背) 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3.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 村:乡村。 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正字音: 注意“妆”是翘舌音,后鼻音,“剪”前鼻音,“醉”、“裁”、“丝”是平舌音,“莺”、“咏”后鼻韵母。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 (学生自学) 2.学习一、二句: (1)(多媒体出示第一、二句诗的画面)谁来说第一句?指名说,大家补充。 (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2)学生质疑:我觉得不对,要是“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应该是“二月天草长莺飞”呀,这里写的是“草长莺飞二月天”这是怎么回事? (师点拨:这是古诗常用的方法,古人写诗常常不按照正常顺序写,为了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 草长/莺飞/二月天, (4)指名讲第二句,重点理解: 拂、醉(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加微信每日免费分享课件教案:hlshtx08 (5)指导读: 河堤/杨柳/醉/春烟。 (6)老师配乐读一、二句,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听了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充分地说: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7)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8)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 (9)配乐全班齐读一二句。 3.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三、四句,读后,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 (2)(多媒体出示孩子放风筝的画面)

清平乐 村居教案

《清平乐·村居》教案设计 一、教学过程; 音乐导入(ppt1) ---好听吗?同学们知道这首歌词出自哪里吗? ---清平乐.村居(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二首词,你还记得词和诗有什么不同吗?(长短句,题目,上下阕)(乐,在这里读”yue”,这首诗最开始是配乐歌唱的歌曲。既然是歌曲,那就读做“yue”。) 我们一起读课题。 二、了解词的特点: ----虽然都是词,这首词和第一首词有什么不一样?谁能迅速的发现?(题目\上下阕)(ppt2) ----空行分成了两部分:这就相当于歌词的两段,在这首词里我们称它们为上阕和下阕.朗读时,上下阕之间要停顿,我们来喘一口气作为停顿。 ----题目:这是一首配乐歌唱得诗,用什么样的曲调来歌唱呢?清平乐的曲调.所以说清平乐其实是一种曲调,一种歌曲节奏,村居才是题目. 三、引入古诗 ----通过题目村居,你能猜到描绘的是一种什么画面吗? ----为了更好的理解词的内容,体会意境,请同学们试读这首词,要求读得正确、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词,解决字词读音、辨析。 (1)剥:两个音意思完全一样,但bao一般用作口语、土语,比如剥皮剥花生,所以不能用在这里,。bo属于书面语,所以这里读bo) (2)莲蓬:这是诗词里合仄押韵的需要,看“小、草、好、媪;东、笼、蓬” (3)翁媪:强调读音。翁指的是——媪指的是——(引导从偏旁理解翁媪) 3同学们再读词,结合注释看你理解这首词的意思吗? 自由读,同桌讨论,同学汇报,其他人认真听。 (1)茅檐:指代茅草屋。 (2)相媚好:彼此亲热地在一起。 (3)无赖:不是耍赖皮,而是顽皮、可爱。 (4)翁媪:老年夫妇。 (5)吴音:吴地方言,文中指的是江西上饶一带的方言。因为吴地方言很柔软、富有音律感,像唱歌一样,所以人们又叫吴侬软语。 4.当我们知道了这些词的意思时,对整个作品的理解就更深入了,让我们同桌之间互相读读,指明展示读。 四、读出画面: (一)、环境图: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清平乐村居也是如此,每一句诗都是一个生动的画面。 ——这些画面有些是写景的——请你读(指名读诗句),有些是写人的——齐读诗句。 ——让我们先把目光聚焦到第一个画面。 (ppt3) 2.出示: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请自由地摇头晃脑地反复读读,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甚至闻到了什么?试着连成一段话说说。 ——交流:低矮的草房边上,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流动,岸边草儿青青。(指名2生) ——简简单单9个字,却让你有这么丰富的联想,真了不起,请你读一读。 ——这是这句诗带给你的丰富想象,请你读。 ——这样的农村风光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清新秀美、朴素雅静) ——把你的感受送进去,读一读——指名读(这样的风景真令人向往)(指名读)——齐读 ——这句诗中,诗人只描述了三样事物,分别是“茅檐、小溪、青草”,正如同学们所想像的那样,诗人看到的景象也不仅仅只有这些,他为什么只写这三样?有什么特点吗? (“茅檐、小溪、青草”这些农村中司空见惯,极具农村特色的景物,淡淡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农村风光展现出来。辛弃疾真不愧是大诗人!) ——好,让我们再一起走进这乡村美景——齐读。 (二)其他图 1.这就是高度凝炼诗的语言,简约却有着极为宽广的想象空间。词中的人物画面我们也可以用想象的方式去读懂,请同学们再读人物画面,想想这首词,一共描写了几个人?他们都在干什么呢?

咏柳教学设计3篇

咏柳教学设计3篇 引导语: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咏柳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咏柳教学设计1 学情分析: 《咏柳》这首诗以春天里常见的柳树作为诗歌描绘的内容,题材是学生易于接受的,大多数孩子已经能熟读、甚至背诵了。因此,我们除了要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之外,主要是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能力。课题中的“咏”在一年级学《咏鹅》时已经认识,由旧知迁移而来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诗题的意思。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孩子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写字的方法,所以在识字环节以学生互学的方式进行,运用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整首诗读起来很有画面感,加上二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具有爱表达、爱表现的欲望,因而在品读古诗环节从实景入手引导学生想象画面,然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达到吟诵的目标,并感受春天的美丽。 教学目标: 1、认识“咏、妆”等6个生字,会写“碧、绿”等5个字,积累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的美景,激发学 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想象诗句描绘的 美丽景色。 教学难点: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感悟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感知美。 1、课件播放图片,师旁白:春天像一位美丽的仙女,把万物从沉 睡中唤醒,红的花,绿的草,嫩的叶,多美呀!很多诗人都写过赞美 春天的诗歌,谁能背诵关于“春天”的古诗吗?背《春晓》《村居》 2、描写春天的古诗还有很多,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就被柳树的美所 陶醉了,写下了一首赞美柳树的诗。(出示课题《咏柳》)书空课题,齐读课题。 3、认读“咏”(生字卡片) 小老师带读,读准后鼻音。你在哪儿学过这个字?背《咏鹅》 那“咏”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咏柳”的意思? 歌颂,赞美柳树。

《咏柳》教学反思

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咏柳》教学反思当教学完成后,写这篇教学反思的时候,心中涌动的是浓浓的感谢和感动,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很难定位,仅仅将古诗作为识字的载体,教学时满足于一遍一遍地读,缺失了发展学生思维、语言的重要环节,形同囫囵吞枣,让学生逐字逐句地理解研讨,对于学生来讲,又是强人所难,丧失情趣。我想在二年级古诗教学中,应从情趣化入手,更符合学生年龄与认知特点,古诗重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解读古诗时,想象更是不可或缺,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达到“思接千载”“神通万里”的境域。古诗教学情趣化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再现作品描绘的场景、画面,丰富作品中的形象,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融情于境,入境悟情。”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结合关键词深入理解古诗: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笔下的柳树的样子——高,绿,柔软,茂密,美丽等,从而引出“高”“绿丝绦”“妆”“万条”“垂”等关键词。 2、淡化诗意,寓诗意教学于无形:如设计贺知章和老船夫的对话,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想象,发展学生思维。 4、结合图片,激发向往:在这节课上,我多次通过图片,让学生欣赏春天,并力争通过优美的语言使学生产生“春天真美呀”! 从而与作者贺知章产生共鸣——表面是赞美柳树,实际上是在赞

美这催生万物复苏的春天。 6、旁征博引,指导积累:让学生汇报所知道的关于春天的古诗。 不足之处: 1、在语文课上求大求全,想展示的东西太多,导致主题不突出,思路不清晰。 2、教师本人,表现过于紧张,缺乏从容,导致课堂死板。 3、在备课前一定要充分研究学生,同样一节课,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孩子。

小学语文第九册《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第九册《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清平乐·村居》是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走进名着”中的一篇课文。作者辛弃疾是南宋最杰出的爱国词人。他的词以气魄宏伟、慷慨悲壮、意境雄奇见长,是豪放派的代表词人,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这首词就是他归隐江西上饶闲居农村所写,全词46个字,描绘了一幅声色俱佳,生活气息浓厚的农村风俗画:小溪边,茅檐下,白发的老公公和老婆婆醉后亲切打趣,传来吴音软语,大儿锄豆,中儿织鸡笼,都在劳动,只有小儿顽皮贪耍,卧于溪头,手剥莲蓬。一家老小五口的生活情态得以鲜明、生动地展现。此词迥然不同于那些“金戈铁马”之作,显得淡雅清新,简洁自然,但是,通过对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农村景色与乡村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向往和平,向往统一的愿望,与词人一贯的爱国基调是一脉相承的。其写作特色有三:一、白描手法直陈其事,画龙点睛,甚得其要。二、人物性格鲜明,各具特色,翁媪之“醉”与“媚好”,小儿的“无赖”而“卧”,均可见农民的淳朴。三、语言朴素,笔调轻快,境界疏朗,充分显示辛词中别具一格的风格。 【目标预设】: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朗读和背诵课文。 2.在感知、体验、表达的阅读对话中,体会词的意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宁静美好。 【重点、难点】: 多层次阅读中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宁静美好。 【设计理念】: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教师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追求教法、学法的多样化与有效性,打破传统教学方法,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辅以设疑引导,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走“进”文本、走 “出”文本。 【设计思路】: 采用“体悟”和“诵读”的方法,立足于文本整体,抓住关键词句,并由词句引发、形成灵动的教学板块,让学生沉入语言,一遍一遍地与语言“亲密接触”,激活学生语言活动的主体性,使得整个学习过程有情有趣,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活动始终在文本语言的内部快乐行进,同时根据三个维度的要求,适度拓展词人不同风格的诗词,从而使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词人的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感知词韵 1.板书课题。 2.指名读课题。哪位同学把课题读一遍?这个“乐”还有什么读法?清平乐,是词牌名。什么是词牌名呢? 出示小资料:清平乐,词牌名。中国古代,诗人写成了一首词,按一定的旋律来吟唱,这旋律的名称,就是词牌名,它表示的是一种曲调,一种节奏。 清平乐,是词牌名,那么“村居”呢?——是这首词的真正的题目。所以在书

《咏柳》教学设计

古诗《咏柳》教学设计 新密市实验小学陈景明 学习目标: 1.会认2个生字,学会5生字,能正确读写细叶、碧玉等相关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的感情。 重点:理解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 难点:读出诗的节奏感,读出感情。 学法指导: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展开想 象,开拓思维。 知识链接: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人。代表作有:《采莲诗》《回乡偶书》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春天,柳树发芽了,吐绿了,细细的叶子编成柔嫩的柳条,随风轻拂,跳起了婀娜的舞蹈……真美呵!古往今来有许多大诗人来赞美柳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最有名的一首古诗——贺知章的《咏柳》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 1、教师范读古诗。 2、学生自读自学 3、小黑板出示自读要求: (1)把诗句的字音读正确,认记生字"咏、绦"。 (2)自己画出生字,用自己的方式自主识字。 (3)根据注释初步了解诗歌的大意。 4、交流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咏碧妆裁剪 (2)指名(或小组)朗读诗句,师生共同正音。 5、我会填 ()一树高, 万条垂下()。 不知()谁(), 二月()似()。 四、、合作探究:

1、指名朗读诗句,并说出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2、结合课件上的图片,理解诗句意境。 教师提示:看看课本上的插图,你看到了什么?将插图与诗句结合起来,你感觉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3、小组交流,汇报意见。教师相机点拨,体会诗句意境。 (1)小组内互读诗句 (2)交流汇报1.2句: 碧玉:绿色的玉妆:打扮一树:满树 条:枝条多绦:一种丝带 前两句的意思: (3)提示思考: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好吗? (4)“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 (5),用自己的话说出1.2句诗的意思。 (6)学生根据理解有感情的朗读1.2句。 (7 ) 交流汇报3.4句: 细叶:细细的嫩叶似:好像裁:裁剪 后两句的意思: (8)提示思考: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9)“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10)对学生进行指导朗读。 (1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全诗。 注意把握节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五、拓展 1.出示描写春光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春风还剪出了…… 2.写一写 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 提示: 在和暖的春风里,远远地看见了一排柳树,那柳树…… 走近一看…… 六、当堂检测: 1、熟读古诗,背诵古诗。 2、组词: 咏()碧()妆()裁() 泳()臂()装()栽() 3.《咏柳》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通过描写初春二月的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_____。

幼儿园大班教案《咏柳》

幼儿园大班教案《咏柳》 大班教案《咏柳》适用于大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初步学习按古诗节律吟诵,初步理解古诗《咏柳》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优美景色,喜爱春色,通过积累,感悟和运用古诗《咏柳》,使幼儿充分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养成背诵古诗的良好习惯,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咏柳》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咏柳》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优美景色,喜爱春色。 2.初步学习按古诗节律吟诵。 3.通过积累,感悟和运用古诗《咏柳》,使幼儿充分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养成背诵古诗的良好习惯。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5.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1、有关古诗的现代散文及古诗大挂图。 2、柳条及用柳条装扮成的两棵柳树。 活动过程 1、边听音乐《柳树姑娘》边进教室,感受歌曲的优美。 柳树姑娘有长长的辫子,随着春风飘动着,好美啊! 2、谈话活动,引出话题。 春天到了,那你们和爸爸妈妈出去游玩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春天给柳树带来的变化呢? 教师小结:春天来了,高高的柳树满身碧绿,就像绿色的玉石,柳条下垂着,就象许多绿丝带在风中飘动。这些细细的叶子,不知道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哦!原来是二月的春风像剪刀把这些叶子剪得这么漂亮。(教师边朗诵散文边出示大挂图)

3、引出古诗。 这首散文真的好美啊! 古时候的有一位诗人名叫贺知章看到这么美丽的柳树,不由得做起的诗来。(创设情境:教师模仿古代诗人大声朗诵古诗《咏柳》) 刚才老师在朗诵时,你听到了什么呀?(出示古诗大挂图) 教师再次朗诵。 4、教师朗诵《咏柳》古诗,并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哪一句古诗的意思你不懂呢?(请知道的幼儿告诉其中的意思,或教师可根据幼儿提出不懂古诗在现代散文中用不同颜色画出来让幼儿进行理解。) 春风一吹让柳树如此的美丽,春风除了像剪刀,还像什么?又会使什么带来变化呢?(春风像手,摸了小草,小草就变绿了;春风像嘴,在树梢说了悄悄话,树儿就变绿了;春风像腿,跑去亲了亲花,花儿就开了。) 和幼儿一起来朗诵古诗。 再次一起来朗诵古诗。(提出要求:大声、慢、要有古代诗人的感受。) 教师小结:春风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幼儿一起欣赏古诗朗读。 5、教师与幼儿试着再次朗诵,学会古代朗诵时的神态。(配乐) 小朋友可以回忆刚才教师模仿古代诗人朗诵古诗的样子,一起来模仿着进行朗诵古诗。 附: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①碧玉:形容柳色翠绿,如青绿色玉石。②妆成:打扮成。③绿丝绦:比喻柳条如绿丝线织成的带子。④裁:裁剪。 【译文】春天来了,高高的柳树满身碧绿,就像绿色的玉石,柳条下垂着,

村居咏柳教案定稿版

村居咏柳教案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1.古诗二首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朗读古诗并背诵。 难点:感悟诗歌的意境。 学习课时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揭题。 1.猜谜语:“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了一个谜语,请大家听清谜面:一只蝴蝶轻轻飘,顺着风儿上九霄。一心向着云外飘,可惜绳子拴住腰。”(风筝)

2. “对,就是风筝。古时候人们把风筝称为‘纸鸢’、‘纸鸦’,也有人把它称为‘纸鹞’或‘风鹞’。放纸鸢一定是小朋友们都喜欢的吧!” 3. 揭题。 (1)出示课文插图。 “瞧,图上的小伙伴正玩得带劲呢!诗人高鼎把他们写进了一首诗中,大家想读读吗”(2)板书课题,指导读准平舌音“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这首古诗《村居》。请大家齐读诗题。教师随机教授生字“村”。 二、初读感知。 过度:“这是诗人高鼎在农村居住时写下的一首赞美春天美景的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1. 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宇音。 2. 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3、指名读,齐读。 三、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1. 学习“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①看图,几个小伙伴在干什么

②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当时你是怎样做的你的心情怎样) ③大家看诗中是怎样写的 ④理解诗意:齐读,你读懂了什么 2. 朗读“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①指名读。 ②点评。读出孩子们放风筝时高兴的心情。(板书:人乐) ③男女生赛读。 ④全班齐读。 过渡:孩子们有一个好心情跟他们周围的景物是分不开的。 3.学习“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①看看图中的景物怎样(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春天的景色以及自己的感受。)(板书:景美) ②诗中哪一句是描写景的(引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③理解诗意:自由读,说说诗句中写了哪几种景物,并想象描绘出景色来。 4.朗读“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指名读——点评(读出美感)——分组赛读——齐读

清平乐村居教案

清平乐村居 执教:东海县实验小学姚彩霞 范围:省中青年教师阅读大赛 地点:东海县海陵影剧院 承办:东海县教育局 教材分析: 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传世佳作。他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明快、风景秀丽的乡村生活画卷,展现了一户农家五口人温馨、和谐、宁静、美好的生活情趣。内容浅显,语言清新,耐人回味。 但是,这首词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第一、学生与作者的距离远。如何让学生能体会到7百多年前这位爱国词人写这首词时的情感,这是教学应该关注的一点。第二,学生的生活与词中所描绘的一家五口的生活也相距遥远。如何让生活在城市的现代儿童去感受到古时候人们在乡村田园生活中生活清贫却自得其乐的情感,这也是我的教学关注的一点。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而是心与心的距离。如果教学中,能寻找到也根亘古不变的情感线,将学生与作者辛弃疾、学生与农家的心连在一起,教学就能贴近儿童,走进儿童的内心,给儿童的人生带来深远的启迪。 这根亘古不变的情感线,就是——不论现代人还是古人,也不论是大人还是儿童,每个人都渴望家园美好、生活幸福。 抓住这一根情感线去设计教学,让课堂逐渐走向深入,是我本节课的框架构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 2.初步感受诗与词的不同特点,并体悟这首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感受爱国词人辛弃疾对乡村田园风光的热爱和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 4.通过对文本的感悟,引领学生追求幸福生活、诗意人生。 教学过程: 一、读通读顺,了解词的特点 1.导入:(课前播放唐诗联唱)刚才我们听到的是唐诗改编成的歌曲。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古老而灿烂的文化,唐诗、宋词、元曲,都是璀璨的明珠。 2.揭题。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宋词。请拿出右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师板书:清平乐村居)指导读好课题中的“乐”,并注音。 3.比读。 看到村居,我们就想起曾经背过的一首诗也叫《村居》。 出示高鼎的诗《村居》,读一读,比较一下,诗和词有哪些不同? 清平乐,是词牌名。每一首词都是配着一定曲调唱的,人们给这些曲调取个名字,就是词牌名。村居,才是词的题目。 诗每句字数一样,词有长有短。 诗只有一段,而词有两段,叫上片和下片。 4.读准。

咏柳 优秀教学设计

咏柳 学情分析: 《咏柳》这首诗以春天里常见的柳树作为诗歌描绘的内容,题材是学生易于接受的,大多数孩子已经能熟读、甚至背诵了。因此,我们除了要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之外,主要是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能力。课题中的“咏”在一年级学《咏鹅》时已经认识,由旧知迁移而来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诗题的意思。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孩子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写字的方法,所以在识字环节以学生互学的方式进行,运用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整首诗读起来很有画面感,加上二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具有爱表达、爱表现的欲望,因而在品读古诗环节从实景入手引导学生想象画面,然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达到吟诵的目标,并感受春天的美丽。 教学目标: 1.认识“咏、妆”等6个生字,会写“碧、绿”等5个字,积累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想象诗句描绘的美丽景色。 教学难点: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感悟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感知美。 1.课件播放图片,师旁白:春天像一位美丽的仙女,把万物从沉睡中唤醒,红的花,绿的草,嫩的叶,多美呀!很多诗人都写过赞美春天的诗歌,谁能背诵关于“春天”的古诗吗?背《春晓》《村居》 2.描写春天的古诗还有很多,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就被柳树的的美所陶醉了,写下了一首赞美柳树的诗。(出示课题《咏柳》)书空课题,齐读课题 3.认读“咏”(生字卡片) 小老师带读,读准后鼻音。你在哪儿学过这个字?背《咏鹅》 那“咏”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咏柳”的意思?歌颂,赞美柳树。 4.齐读课题,你发现了什么?提示“咏”的声调发生了变化。 二、初读古诗,识字写字 l.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课件出示诗歌)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古诗两首《村居》《咏柳》教案

1古诗二首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村居》和《咏柳》都是以春天为题材的古诗。寥寥数语,勾画出两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赞春图”。本课教学,坚持“以读代讲,读中悟情”的教学理念,重点引导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层次的读,感知诗意,感悟诗情,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含义,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2.借助画面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小组合作朗读、想象、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句,背诵古诗。 难点 1.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2.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教师) 2.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插图引入,激发兴趣 1.话题引入:美丽的春天悄然来临,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季节里,你们都喜欢做哪些活动?当时的心情怎么样? 2.学生自由交流。 3.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说清楚画面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并猜测他们当时的心情。 4.引出课题:清朝诗人高鼎目睹了这一画面,有感而发,作了一首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村居》。(板书课题) 5.学生朗读课题,并按自己的想法说说“村居”是什么意思。(“村居”就是在农村居住。)

清平乐村居教案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借助画面与注释,了解词的大意。 2、了解词的一般特征。 3、在多层次的朗读、想象、拓展中,感受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体悟词人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词,感知古词。 1、课前背诵宋词。 2、同学们背诵了很多词,对词也应该不陌生吧!说说吧,你都了解哪些词的知识? 二、自主朗读,感受词韵 1、聊了那么长的时间的词,咱们今天也来学习一首诗,它的词牌名叫清平乐出示课件清平乐指名读。 2、除了有词牌名之外,这首词还有一个题目,叫村居。出示课件:清平乐·村居 3、谁来念一念。如果词牌与词的题目之间,稍稍停顿了一下,念起来会更好听,再次读课题。 4、那么,词人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怎样的画面?下面,让我们跟随着辛弃疾的脚步走进这“村居”。

出示整首诗。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注意把词里的每个字音读正确。 5、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他有没有把字音读正确了。 6、重点解决词里的两个字的读音。 亡剥 7、再指名读整首词,要求读准词里的每一个字音。 8、同学们,读词光读正确,这还远远不够,还得读出词的味道和节奏来,师范读,生总结读词的经验。 9、再指名读,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来。 三、品读赏析,感悟词境。 (一)想象画面,感悟词境 1、同学们,通过刚才我们有滋有味地读,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请对照插图,选择其中的一幅来说一说, 2、从哪儿看出这是两个老人?(白发) 这两个老人一个是老奶奶,一个是老爷爷。 词中哪个字是老奶奶(媪)、老爷爷(翁)你怎么知道? (二)品读词句,进入词境 1、同学们多么了不起,透过这些简洁的文字,发现了这么多画面,那么,将我们刚才所描绘的这一幅幅小画面组合在一起,就组成了村居生活的大画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幅画面,走进画中的人,好吗? 2、来,咱们先来看看画中的小儿子,词中怎么说的, 指名读“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咏柳》教案【省一等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样特殊的作业给你们,你们完成了吗?(学生出示收集的柳叶) 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吗?因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3 咏柳) 3.全班齐读课题。 4.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 5.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6(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7.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板书:贺知章)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l.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五个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从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l)(放远看柳树的图片或录像) (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课件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咏柳》教学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咏柳》教学反思 《咏柳》教学反思 本课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描写春天的诗,诗中描写了春天柳树吐芽、柳条碧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在《咏柳》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先板书课题“咏柳”,问学生“咏”是什么意思,学生摇头,我鼓励学生查字典,得到“咏是用诗歌的形式描述,有歌颂、赞美的意思。”我接着说:“诗人要赞美什么样的柳树呢?是这样的吗?”我随手在黑板上用赭石色粉笔画出了一棵只有树干和几条光秃秃的柳条的样子。学生迟疑了片刻,马上有学生说:“不能吧!”这迟疑正证明了他们对诗句的不理解和疑惑,为进一步学习古诗起到了推动作用。“让我们打开书,看看书中是怎样描写的!”学生翻书读起来,我又分别找几名同学朗读。在多次的朗读之后,我又引领学生回到黑板,“你们能帮助我把诗人笔下的柳树画出来吗?”学生开始各抒己见,“这棵树应该很高,从‘一树高’就知道树很高。”“从‘万条’知道树的枝条有很多条,应该多画条。……就这样,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把这首诗学完了。另外,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主人”意识,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小组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从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贯彻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课标精神。如果本课让学生再看着图片来朗读感悟诗歌的意境,同时也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将会使学生印象更深刻。 《咏柳》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是新课标中明确规定的,所以在《咏柳》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这一特点,在课前,通过让学生收集有关柳树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诗歌的特点,出示直观的插图,再现诗歌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 在教学古诗《咏柳》其中的两行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时”时,我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在这美好的春光里,似剪刀的二月春风除了剪出细嫩的柳条外,还剪出了什么?”一学生精彩纷呈的各异思维就展现出来:剪出了火红的桃花,剪出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剪出了小草……这些答案让我满意,正当我打算收场时,一位孩子说:“还剪出了这一大片春光。”语出惊人,使我一愣如果按照常理思考:“春光”这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如何能用“剪”呢?但多年的教学实践又提醒我:“要小心对待学生萌芽中的创新思维”。 有了这一想法,我马上把“球”踢给了孩子:“孩子,您为什么这么认为?”“因为春天各种美好的事物汇聚而来,凑成了美丽的春光图,我想这各色景物都是春风拿剪刀剪下来粘贴成的。”学生脸带笑容,似乎也在为自己的这一新发现而兴奋。我心中暗暗惊喜,马上就对孩子的回答给予了充分肯定。 也许是受到了我的鼓舞和这个富有创意孩子的启发,接下来一个个孩子的发言则完全超出了我的意料之外,带给了我更大的惊喜:剪出了花的香味,剪出了宛转的鸟语,剪出了草地上我们嬉戏的姿态,剪出了春光中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剪出了风中悠

《村居》、《咏柳》教案课程

1.古诗二首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朗读古诗并背诵。 难点:感悟诗歌的意境。 学习课时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揭题。 1.猜谜语:“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了一个谜语,请大家听清谜面:一只蝴蝶轻轻飘,顺着风儿上九霄。一心向着云外飘,可惜绳子拴住腰。”(风筝) 2. “对,就是风筝。古时候人们把风筝称为‘纸鸢’、‘纸鸦’,也有人把它称为‘纸鹞’或‘风鹞’。放纸鸢一定是小朋友们都喜欢的吧!” 3. 揭题。 (1)出示课文插图。

“瞧,图上的小伙伴正玩得带劲呢!诗人高鼎把他们写进了一首诗中,大家想读读吗?” (2)板书课题,指导读准平舌音“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 学习他的这首古诗《村居》。请大家齐读诗题。教师随机教授生字“村”。 二、初读感知。 过度:“这是诗人高鼎在农村居住时写下的一首赞美春天美景的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1. 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宇音。 2. 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3、指名读,齐读。 三、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1. 学习“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①看图,几个小伙伴在干什么? ②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当时你是怎样做的?你的心情怎样?) ③大家看诗中是怎样写的? ④理解诗意:齐读,你读懂了什么? 2. 朗读“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①指名读。 ②点评。读出孩子们放风筝时高兴的心情。(板书:人乐) ③男女生赛读。 ④全班齐读。 过渡:孩子们有一个好心情跟他们周围的景物是分不开的。

咏柳(两课时)_教学设计

《咏柳》(两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生字,理解字词,读懂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欣赏美的。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朗读/交流\欣赏中感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诗古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想象古诗描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 教学难点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感悟诗的意境。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诗句,品味诗歌意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中国向来以诗为自豪,在几千年的文化史上,唐代的诗歌成就最高, 唐诗不仅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多人。他们留下了许多壮丽的诗篇,为后人所传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咏柳》。

简介作者:教参14页. 理解题目。用赞美的语气读题目。 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理解词句,感悟诗意 1.初读古诗,圈出生字。 2.理解词语。(结合书下注释或查工具书,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碧玉妆绿丝绦裁 学生交流。 把柳树说得像玉石一样绿,仿佛是碧玉装扮的美女,谁来读读这句,你有什么感受? 万条真是有一万条吗?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婀娜多姿多姿的柳条在和煦的春风中摇曳) 你认为是谁的功劳呢?所以书上说(二月春风似剪刀)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4.你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从哪看出来的? 5.用赞美的语气来读古诗。 师小结:作者的想象多么丰富,从满树的新叶想到“碧玉”,从随风飘荡的柳条想到“绿丝绦”,多么贴切而生动呀,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大胆而巧妙的想象,把“二月春风”想象成手执剪刀的能工巧匠,把春风写“活”了,也把柳树写“活”了。 三、想象意境,体会情感 找一名同学读这首诗,要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闭眼倾听,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诗人把柳树写得如此之美,那么是谁给了柳树婀娜多姿的身姿?(大自然的造化之功不能不让人惊叹,那么,诗人是借赞美柳树来赞美谁呢? 再读这首诗,说说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这种感受呢?(表演,为柳树或春天写几句话,画画,朗读) 四、总结全诗,回忆学法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学的?(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3.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运用比喻,写出了柳树的美,独具匠心,别出心裁,让我们不禁想到大自然这位能功巧匠,也让我们体会到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首诗的妙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