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小学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下册

《因数与倍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因数和倍数个数方面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整数的乘除运算认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自主探索和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难点:自主探索有序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内容:

(一)找因数:

1、12的因数有哪几个?

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

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

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我们在写的时候应按怎样的顺序排列?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能写重复吗?

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 ),而最大的一定是( )。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

18的因数

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二)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能找得完吗?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 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找3和5的倍数。

3的倍数有:

5的倍数有:

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最大倍数。

④教师随口说出数,请立即说出这个数是2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或者同时是2和5的倍数,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3、巩固反馈:

1 、在1~100的自然数中,2的倍数有( )个,5的倍数数有( )个。

2 、比75小,比50大的奇数有( )。

3 、个位是( )的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

4 、用 0 , 7 , 4 ,

5 , 9 五个数字组成 2的倍数;5的倍数;同时是 2 和 5 的倍数的数。

(五)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

练习:请在50内写出3的倍数。

(六)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题

一、填空(每题1分,共19分)

1. 自然数中,()的数叫做偶数,()的数叫做奇数。

2. 个位上是()或()的数,是5的倍数。

3.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是()。

4. 6既是()的倍数,又是()的倍数,还是()的倍数。

5. 奇数与偶数的和是()数;奇数与奇数的和是()数;偶数与偶数的和是()数。

6. 87是一个()数,还是一个()数。

7. 一个两位数,它既是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而且是偶数,这个数最小是()。

8. 能被2、3、5整除的最小两位数是()。

9. 在自然数范围内,最小的质数是(),最小的合数是(),最小的奇数是(),最小的偶数是()。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16分)

1. 在自然数中,除了奇数就是偶数。()

2. 个位上是3、6、9的数就是3的倍数。()

3. 1是质数。()

4. 2既是偶数,又是质数。()

5. 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6. 10是倍数,5是因数。()

7. 自然数a的最大因数是a,最小倍数也是a。()

8. 一个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三、选择(每题2分,共14分)

1. 下面数中,( )既是2 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A. 24

B. 30

C. 45

2. ()的最小倍数是1。

A. 3

B. 0

C. 1

3. 最小的质数与最小的合数的和是()

A. 6

B. 5

C. 3

4. 下面数中,( )既是2 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A. 27

B. 36

C. 19

5. 两个质数的和是12,积是35,这两个质数是()

A. 3和8

B. 2和9

C. 5和7

6. 1、3、5都是15的()

A. 质因数

B. 公因数

C. 因数

7. 一个合数至少有()个因数。

A. 1

B. 2

C. 3

四、分类(21分)

45 67 78 34 23 24 15 128 76 85 90

89 49 79 31 97 87 77 37 0 123 55

以上数中,偶数有(),奇数有(),质数有(),合数有(),2的倍数有

(),5的倍数有(),3的倍数有

()。

五、在□里填一个数字,使每个数都是3的倍数。(每题3分,共15分)

□5,□里可以填();3□7,□里可以填();□78,□里可以填(),14□3,□里可以填();60□1,□里可以填()。

六、应用题(每题5分,共15分)

1. 五·一班部分同学参加植树活动,已经来了37人,5个人分成一组,至少还要来几个人,才能正好分完?

2. 小洪买了以下几本书,故事书10元一本,科技书8元一本,作文书7元一本。给售货员50元,找回22元,对不对?为什么?

3. 有36块糖,分给小朋友,2块2块的分能正好分完吗?3块3块的分呢?5块5块的分呢?

七、拔高题(每题5分,共10分)

1、一个数是42的因数,同时又是3的倍数,这个数可以是多少?

2、117□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里可以填();249□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里可以填()。

北京课改版小学数学第八册(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优选精品文档欢迎下载使用 2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八册教案 题目:《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概念的界定: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环境、生活化 信息技术:IT是Internation Technology的缩写,意为“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关于信息的产生、发送、传输、接收、变换、识别、控制等应用技术的总称,是在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指导下扩展人类信息处理功能的技术。 信息技术环境:信息技术环境是指在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与课程通过人——机(网)——人互动的方式有机的融合为一个整体,使之不仅成为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又可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容,使其实时传输视频、音频和文字等多媒体信息的功能,在课堂上发挥作用。信息技术环境与学科进行整合,不仅可以使教师教的轻松、高效,而且可以使学生学得愉快、优质。 生活化:“生活化”是将抽象的数学对象在现实生活中具体化,实现数学向生活的回归。强调将数学对象化为现实原则,体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生活中处处都充满了数学,小学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熟悉的生活情境,更容易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以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二、课题基本情况说明: 课题类别: 教师课题 课题组成员: 三、问题的提出 中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知识时,能主动寻找真实的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熟悉的生活情境,更容易引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从容不迫地探索新知。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情感体验也是多元的,多层次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力求唤起学生的情感,并促使转化为学生情感体验的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利用生活资源,让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第八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第八册《小数的性质》说课稿 王店一小:洪念辉 一、说教学内容 课标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例1、例2、例3及“做一做”和练习十第1至3题。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小数的性质”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第2小节“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的大小比较”的内容。本课为这一小节第1课时,教学P58-59页例1-例3,完成“做一做”及练习十的第1-3题。 小数的性质是一节概念课,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它是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小数的性质实质上是研究在什么情况下两个小数相等的,它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相通的,但由于学生还没有学过分数的基本性质,所以教材通过直观和学生所熟悉的十进复名数来进行教学。这部分内容安排了3个例题。例1教学小数的性质,例2、例3教学小数性质的应用。例2是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末尾有零的小数化简,例3是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2、教学目标 (1)借助实物和直观图,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把一个小数化简和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2)通过小数性质的概括,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应用小数性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理解小数的性质,渗透“变”与“不变”的辩证思想。 3、教学重点 小数性质的推导和理解,真正掌握并正确运用这一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4、教学难点 掌握在小数部分什么位置添“0”去“0”,小数大小不变。 5、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在导入新课时,采用创设故事法导入,在抽象、概括小数的性质(即教学例1及下面的“做一做”)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出示实物图和直观图,让学生充分

小学数学第八册期末联系题

四年级一学期数学复习测验题(一) 姓名: 学号: 一、填空:(20 分) 1、30500700800读作(),它是()位数,最高位是(),计数单位是()。5 在()位上,表示()。 2、从个位起,第六位()位,第()是百亿位。 3、一个八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最高位是千亿位的数 是()位数。 4、把20500000 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是(),把10 2000000000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是()。 5、把436572四舍五入到万位是(),把148265 精确到百位是()。3067008000^ ()亿。 6、括号里填几? 9 ()846?10 万64 ()825 ?64 万 3 ()4990000? 4 亿 7、两个数的商是35,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80,商是()。 8、过一点能画()条直线,过两点能画()条直线。 二、读出下列各数:(12 分) 30017600 350609000

三、 写出下列各数: (12 分) 四百万八千零九十 四、 把下列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 : (9分) 3050000 = 8100000= 809000000000= 五、 把 50627380分别精确到百位、千位、万位:( 9 分) 50627380 ? 50627380 ? 50627380 ? 六、 列式计算( 8 分) 1、 48 个 750是多少? 2 、 125 与 45的积,再乘以 8结果是 多少? 七、 用简便方法计算( 20 分) 六百零六万八千 三百零六亿五千三百万零七十 七十万零六

527+199 735 -198 105 X 99 865-198 75X98 68X99+68 63X 88+88X 37 58 X 99+58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电子教案

第三单元第 1 课(小节)__1_课时 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教师出示: 75+25 33+67 25×4 160―35 63÷7+2 35×2÷10 100―45 58+32 出示27页主题图, 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并 说说从图中获得哪些与数 学有关的信息。 提出问题:李叔叔今天一共 骑了多少千米 让学生观察、比较两种解法 的结果怎样,启发学生说 学生进行口算 引导学生列出下列两种 算式,并说明每一个算式 的含义。 生1:40+56=96 (千米)生2: 56+40=96(千米) 口算练习 为后面的 计算作准 备。 主要 让孩子通 过列式计 算去发现 加法交换 律,让他 们做学习 的主人。

教学 过程三、巩固练 习 1、基本练 习 2、补充练 习 四、课堂小 结 出:56+40和40+56的 结果相等。教师板书:40 +56= 56+40 观察上面这个等式,你有 什么发现 你还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例 子吗 观察以上所列举的等 式,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你 发现了什么规律从这些例 子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引 导学生归纳出加法交换律: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 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1、想一想我们在以前 学过的哪些计算中用到了 加法交换律 完成. 2、3题 一年级捐款194元, 二年级捐款358元,三 年级捐款297元,四年级捐 款328元,五年级捐款363 元,六年级捐款371元,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 什么 作业设计: 1、完成. 2、3题 2、补充练习 学生发现: (等号左右两边都是 40和56两个数相加,只 是他们的位置交换了,而 且得数一样,就是和不 变) 生举例+ = + ………………….. 学生自己检验所列举的 例子是否成立。 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加 法交换律。 师:用语言表述加法 交换律比较麻烦,你能用 你喜欢的方式来表示这 一规律吗使我们记忆起 来既简单又清楚 生1:甲数+乙数=乙数+ 甲数 生2:△+☆=☆+△ 生3:a+b=b+a …………………… 2、根据下面的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加法问题 计算后用加法交换律验 算。 学生通过 举例,进 一步理解 加法交换 律的意 义。 在理 解加法交 换律的基 础上,让 孩子用自 己喜欢的 简洁好记 方式来表 示,拓展 了学生思 维。 板 书 设 计 加法运算定律 40 +56= 56+40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教 学 反 思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期末试卷

第七册数学期末试卷 学校姓名等级 一、口算我最棒(6分) 400÷50= 40×80 = 620200 = 18×5+4 = 19×30 = 4800÷400 = 6400÷80 = 3×25×4= 560÷70 = 28×400 = 405×2020 125×5×8 = 二、练功房 (2020 用竖式计算。 386×27 216÷12 408×29 3600÷45 看谁算得对?(前3题用简便方法计算) 25×125×8×4 329×101 6×72+28×6 640÷[(96-80)×4] 三、想一想,填一填(16分) 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造林面积为731866公顷。横线上的数读作 ————————————— , 这个数是 ————位数,数字7在 ———— 位上,表示 ———————————— ,把这个数写成以“万” 作单位的数约是 —————————— 。 180°的角是 ——————角,周角等于 ———————— 。

明明向东走50米记作+50,那么他向西走40米记作 ————————— 。 直线有 —————— 个端点,射线有 —————— 个端点,线段有 —————— 个端点。 我会将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040800 202089 202091 98099 1040698 —————————————————————————————————————————————————————————————————————奇妙的的算式。 5×5 =25 95×95 =9025 995×995 =990025 9995×9995 =99900025 99995×99995 = ———————————————— 四、小小画家(24分) 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B和C。 (1)将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B。 (2)将图形A向右平移6格,得到图形C。 过P点作直线L的垂线和平行线。分别画出40°、135°的角。 画一画、量一量、填一填。 在所说的位置点上点,并写上名称。 (1)学校在(3,2)的位置上。 (2)小红家在(5,3)的位置上。 (3)小东家在(1,4)的位置上。

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略。。。二、教学内容:这一册的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量,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三、教材分析:这一册的内容都很重要,但是重点在第一、二、四、五单元。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本册的一个重点。这一册进一步学习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学习使用小括号,继续学习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学习,进一步学习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稍复杂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继续培养学生检验应用题的解答的技能和习惯。第二单元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是在前三年半所学的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概括、整理和提高,先把整数的认数范围扩展到千亿位,总结十进制计数法,然后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加以概括总结,这样就为学习小数、分数打下较好的基础。在量的计量方面,也是在前面已学的基础上把所学的计量单位加以系统整理,一方面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加巩固,另一方面为学习把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单名数做好准备。第四、五单元系统地教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册的几何初步知识,主要是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认识直线、线段、角、三角

形和平行四边形,认识射线、垂线、平行线、梯形,并萄一些简单图形的作图的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四、教学要求:1. 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有三级的多位数。2. 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3. 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4. 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5. 使学生初步謒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6.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7. 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8.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五、教学措施:1. 加强思想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使学生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2. 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尝试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3. 重视抓课堂教学改革,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要求作业在课堂上完成,并及时反馈。4. 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实施“课内补课”

小学数学第八册_2

小学数学第八册 第二学期期末综合练习A  一、口算. 4.5+ 5.5 680+340 487+399 1-0.25 1200-700 2.5-0.8-1.2 90×300 7.4×1000 4×(25×7) 720÷60 1.27+0.73 23×4+27×4 340-190 225-99 101×25 二、填空. 1.4米6厘米=( )米 2.2.04吨=( )吨( )千克 3.四十亿零二百零三万七千写作( ),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是(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它的近似数是 ( ).4.3.6里有( )个0.01,420个千分之一写成小数是 ( ). 5.平行四边形有( )组对边平行,梯形有( )组对边平行. 6.0.98与0.899相比,( )>( ),( )的计数单位大. 7.直角与平角度数的和比周角少( )度. ( )<( )<( )<( )<( )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3002000800读作三十亿二百万八 千. ( ) 2.4米6毫米=4.06 米 ( )  3.公历单数月份是大月,每月31 天. ( ) 4.3时30分时,分针与时针成直 角. ( ) 四、计算并验算各题. 1.100.485+72.68 2.109×540  3.47520÷88 4.40.043-12.87  五、用简便方法计算.

1.125×560 2.45×71+29×45 3.13.6×8×125 4.13.6-4.25-5.75+6.4  六、求未知数x. 1.3.087-x=1.46 2. 3.874+x=12.023  3.x÷1000=23.4 4.38556÷x=378  七、作图. 1.过A点分别作两条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2.分别画出锐角三角形、直线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八、列式计算. 1.比2.54多3.8的数,再减去1.95,结果是多少? 2.48与15的积减去644除以4的商,差是多少? 3.620减去68除1020的商,所得的差再扩大100倍是多少? 4.什么数比5.28少3.75?(用x表示要求的数) 九、应用题. 1.新修一条公路,已经完成64千米,剩下的比完成的3倍少25千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2.化肥厂六月份生产化肥483.6吨,七月份上半月生产254.8吨,下半月生产287.4吨,七月份比六月份多生产化肥多少吨? 3.师傅每天加工200个零件,徒弟5天的工作量等于师傅4天的工作量.徒弟单独工作要多少天才能完成1120个零件? 4.要架一条7200米长的电缆,计划12天完成任务,实际9天就完成任务,实际每天比计划每天多架设多少米? 5.一双布鞋25.65元,一双皮鞋比布鞋贵216.45元,王老师买一双皮鞋付给售货员300元,应找回多少元钱? 6.果园里种苹果树2600棵,桃树1150棵,梨树1250棵.平均每棵树占地14平方米,这个果园占地多少公顷? 参考答案 二、4.360 0.42 6.0.98>0.899 0.98 7.90度 三、1.× 2.× 3.× 4.× 四、1.173.165 2.58860 3.540 4.27.173 五、1.70000 2.4500 3.13600 4.10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计划及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计划及设计 一、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二、教材简析: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的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实践活动----“营养午餐”和“小管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

新课程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材分析

新课程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整体情况 本册教材不包括总复习共有八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数与计算方面,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应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实践活动——“营养午餐”和“小管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本册教材除了“位置与方向”“数学广角”是新增加的内容外,其余均为保留内容,约占全部课时的82%。 其中,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这些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往的小学数学教材在四年级时要对此前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如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等。对于这些相关的内容,本册安排了“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两个单元。但是“四则运算”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则混合运算和四则运算的顺序。而关于四则运算的意义,则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的要求未进行概括,从而简化了教学内容,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四则混合运算和运算的顺序是计算教学部分的重要基础知识。以往的小学数学教材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安排一般采用的是多次循环的编排方式。即在低年级逐步引入混合运算、直观描述运算顺序,接着逐步出现整数四则三步混合运算的各种情况,之后在高年级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以整理和概括——出现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的概念,为学生初中时学习第三级运算做准备。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逐步形成列综合算式的能力;但是也造成了循环过多,比较烦琐,教学步子比较小,留给学生探索的空间不足等问题。 本套教材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与要求——“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改进了混合运算和运算顺序的编排方式。首先,在低年级结合现实的素材逐步引入混合运算,如一年级上册和二年级上册出现的“加减混合”,二年级上册出现的乘加、乘减,二年级下册出现的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等等。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初步理解混合运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电子课本

人教版 2 比一比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4 认识物体和图形 5 分类 6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数学乐园 7 11~20各数的认识 8 认识钟表 9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我们的校园 10 总复习后记 1 位置 2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3 图形的拼组 4 100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 5 认识人民币 6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7 认识时间小小商店 8 认识钟表 9 统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1 长度单位 2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3 角的初步认识 4 表内乘法(一) 5 观察物体 6 表内乘法(二) 7 统计 8 数学广角 9 总复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 1 解决问题 2 表内除法(一) 3 图形与变换 4 表内除法(二) 5 万以内数的认识 6 克与千克 7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8 统计

9 找规律 10 总复习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 1 测量 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3 四边形 4 有余数的除法 5 时、分、秒 6 多位数乘一位数 7 分数的初步认识 8 可能性 9 数学广角掷一掷 10 总复习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 1 位置与方向 2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 统计 4 年、月、日制作年历 5 两位数乘两位数 6 面积 7 小数的初步认识 8 解决问题设计校园 9 数学广角 10 总复习后记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 1 大数的认识1亿有多大? 2 角的度量 3 三位数乘两位数 4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5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6 统计你寄过贺卡吗? 7 数学广角 8 总复习附页后记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 1 四则运算 2 位置与方向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电子教案

第三单元第1 课(小节)__1_课时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教师出示: 75+25 33+67 25×4 160―35 63÷7+2 35×2÷10 100―45 58+32 出示27页主题图, 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并说说 从图中获得哪些与数学有 关的信息。 提出问题:李叔叔今天一共 骑了多少千米? 让学生观察、比较两种解法 的结果怎样,启发学生说 学生进行口算 引导学生列出下列两种 算式,并说明每一个算式 的含义。 生1:40+56=96(千米) 生2:56+40=96(千米) 口算练习 为后面的 计算作准 备。 主要让孩 子通过列 式计算去 发现加法 交换律, 让他们做 学习的主 人。

教学 过程三、巩固练 习 1、基本练 习 2、补充练 习 四、课堂小 结 出:56+40和40+56的结果 相等。教师板书:40 +56= 56+40 观察上面这个等式,你有 什么发现? 你还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例 子吗? 观察以上所列举的等式,他 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你发 现了什么规律?从这些例 子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归纳出加法交换 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 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1、想一想我们在以前学过 的哪些计算中用到了加法 交换律? 完成P.31. 2、3题 一年级捐款194元, 二年级捐款358元,三年级 捐款297元,四年级捐款 328元,五年级捐款363元, 六年级捐款371元,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 什么? 作业设计: 1、完成P.31. 2、3题 2、补充练习 学生发现: (等号左右两边都是40 和56两个数相加,只是 他们的位置交换了,而且 得数一样,就是和不变) 生举例+ = + ………………….. 学生自己检验所列举的 例子是否成立。 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加 法交换律。 师:用语言表述加法交换 律比较麻烦,你能用你喜 欢的方式来表示这一规 律吗?使我们记忆起来 既简单又清楚? 生1:甲数+乙数=乙数+ 甲数 生2:△+☆=☆+△ 生3:a+b=b+a …………………… 2、根据下面的信息,你 能提出什么加法问题? 计算后用加法交换律验 算。 学生通过 举例,进 一步理解 加法交换 律的意 义。 在理解加 法交换律 的基础 上,让孩 子用自己 喜欢的简 洁好记方 式来表 示,拓展 了学生思 维。 板 书 设 计 加法运算定律 40 +56= 56+40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教 学 反 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本单元集中认识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通过前期学习,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在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单元要进一步学习用1格表示1个单位和1个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例题在选材上都注意了生活现实,一是学习生活现实,二是日常生活现实;在呈现方式上都采用了表图结合,统计表提供统计数据,通过统计图反映其直观优势;在引导学生学习方式上,都通过对话框的形式,引导学生经历为什么要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怎样确定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以及如何制作统计图等过程。例1侧重于1格表示1个单位;例2则过渡到1格表示多个单位,体会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优势。整个单元的知识属于数学教材中新课标比较看重的统计与概率领域,也是培养学生统计意识和能力,发散思维、应用数学的重要阵地。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已经对数据的统计过程有所体验,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另外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探究发现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也较强,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及策略。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的资源。 1.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 3.在调查活动中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1.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地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这些知识和经验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另外学生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物的数量需要进行统计并直观地表示出来,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进行教学的起点。 2.注意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认识统计的作用。 在本单元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运用条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培养学生判断、预测和决策的能力。 1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1课时 2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1课时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案全集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整体感知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已经掌握了“个”、“十”、“百”、“千”这几个计数单位,并且会正确地读写万以内数的基础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亿”,再分别学习万级数的读法和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万级数的写法和含有两级数的写法,最后学习比较数的大小,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以及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亿以内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按照四位一级的计数特点正确读、写亿以内的数.帮助学生建立较完整的计数知识体系.为进一步学习亿以内加法和减法,乘数和除数是三位数的乘法和除法打下基础.本单元教学重点是万级数的读法和写法,培养学生运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获取新知,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内容:教材1页—3页,例1、例2,2页—3页做一做,练习一1—5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2.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3.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以及按数级读数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能按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2.帮助学生建立有关数的概念,掌握一系列的计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3.在万以内数的读法基础上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突出我国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鼓励学生在科学领域中研究与创造. 教学重点: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每级末尾、中间带0的数的读法. 教具、学具准备:算盘、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答:(1)一千里面有( )个百,一万里面有( )个千. (2)( )个一百是一千,( )个一千是一万. 2.复习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教师出示5张卡片: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教师首先把“百位”贴在黑板上,指名同学按照顺序依次贴其它卡片.全部贴好后请同学口述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3.读数练习: 教师在贴好的数位下填数字,学生进行读数练习.重点引导学生复习中间或末尾带0的数的读法. 4.想一想,万以内的数的读法规则是什么? (引导复习万以内数的读法,为后面类推亿以内数的读法作铺垫.) 二、探究新知 1.设疑导入: (1)投影出示: ①1993年我国台湾省大约有20944000人. ②人造地球卫星速度是每分钟约474000米. ③某县去年试种水稻新品种,总计增产5471000千克,增值6705000元.学生自由读一读上面3句话.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全册

四年级数学教案教学进度表

学期整体教学设计 教学总目标: 1.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 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 2.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 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 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4.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 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5.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 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6.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 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7.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 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 8.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祖 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的主要知识及结构: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量,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学法及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向: 1.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4.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5.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6.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7.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习 惯。 教学的重点: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本册书的一个重点。 第一单元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整体感知 第一单元内容分为三节,第一节:混合运算;第二节:应用题;第三节: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 混合运算中的三步试题是在第五、六册已学过三步试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三步试题,是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式题,通过学习,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三步式题与两步计算式题间的联系,强化运算顺序,让学生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独立计算,并逐步提高运算的正确率与运算速度。三步计算文字题是在两步计算文字题的基础的扩展,以提高学生理解数学语言并用算式表达的能力和列综合算式的能力,进一步强化运算顺序。计算三步文字题时,要着重从分析文字叙述人手,先确定最后一步是什么运算,再根据数量关系向前推导,确定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哪一部分在前,哪一部分在后,以及括号怎样使用等,直到列出综合算式。 应用题是本单元的重点,其中两步计算的连乘和连除应用题与第六册学习

乌鲁木齐第一小学小学数学第八册期末综合试卷

乌鲁木齐第一小学小学数学第八册期末综合试 卷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2011年乌鲁木齐第一小学小学数学第八 册期末综合试卷 〖60分钟完卷〗 成绩: 一.“神机”妙算:(41%) 1.直接写出得数:(8分) + = 150×6= += += ×100= 60×50= 287- 199= ×125×8= 1 - = 927÷9= 60÷100= ×99+= ×99≈ ×≈ ÷≈ ++= 2.列竖式计算(第③题要验算):(7分) ① + ② – ③ – 3.求未知数X :(8分) X ÷70= 140 X ×25 = 400 + X =30 X – = 4.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12分) ① +++ ② ③ 57×101 - 57 ④ (520 + 480)÷50×4 ⑤ 400-(1300÷65+35) ⑥ 60-()+ 5.列式并计算:(6分) ① 用39与41的和,去除585与265的差, ② 5292除以36的商,和1470与1386 商是多少 的差相乘,积是多少 学校: 年 班 号 姓名: 成绩: 祝你考出 好成绩! 可要仔细

二.对号“入座”:(17%) 1.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中国总人口达到十二亿九千五百三十三万人,写作( )人,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是( )人,省略 “亿”后面尾数约是( )人。 2.由5个百、2个一、8个百分之一组成的数,写作( ),读作 ( ),表示( )。 3.改成三位小数是( ),这是根据小数的( )。 4.9.9549保留整数约是( ),精确到十分位约是( ), 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 5.在〇里填上“>”、“<”或“=”。 〇 〇 公顷 〇 7900平方米 6.平方米=( ) 平方分米 1小时40分=( )分 4.2米=( )米( ) 厘米 吨=( )吨( )千克 7.把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 8.把扩大100倍是( ); 把缩小( )倍是。 9. 某小学各年级采集树种情况统计图:请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 )年级采的最多; ( )年级采的最少。 ②五年级比二年级多采( )千克; 一年级比三年级少采( )千克。 ③ 平均每个年级采集( )千克。 ① 这4本书的平均价格是( )元。 10. ②学校图书馆每种书都购置了8本,应付( ) 元。 ③如果这4种书算一套,800元钱最多能购买( ) 套。 书 目 价 格(元) 漫画书 15 学下象棋 14 动画故事集 22 学科学 25 010203040506070一 年 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期末概念整理

第一单元:1、按照我国计数习惯,每(四个)数位分为一级,所以数级包括(亿级)、(万级)和(个级)。亿级上的数位有(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和亿位),万级上的数位有(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个级上的数位有(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2、阿拉伯数字是(印度人)发明的,共有(十)个数字。 3、表示数量时,有时不用(准确数)来表示,而用一个与(准确数)比较接近的数来 表示,这个数叫做(近似数)。 4、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叫做(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 (0)也是自然数,并且是(最小)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相邻的自然数相差(1),相邻的奇数相差(2),相邻的偶数相差(2)。 5、每相邻的两个技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第二单元:1、直线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线段)。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2、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 3、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 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角的符号是( )。 4、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或直线)。经过任意两点,只能画(一)条 直线。 5、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角的计量单位是(度),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 6、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长短)没有关系,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得越 (大),角越(大)。 7、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锐角)< (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第三单元:1、三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四)位数,或(五)位数。 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几或除以几,

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计划完整版

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计 划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计划 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略。。。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的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量,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三、教材分析: 这一册的内容都很重要,但是重点在第一、二、四、五单元。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本册的一个重点。这一册进一步学习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学习使用小括号,继续学习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学习,进一步学习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稍复杂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继续培养学生检验应用题的解答的技能和习惯。 第二单元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是在前三年半所学的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概括、整理和提高,先把整数的认数范围扩展到千亿位,总结十进制计数法,然后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加以概括总结,这样就为学习小数、分数打下较好的基础。 在量的计量方面,也是在前面已学的基础上把所学的计量单位加以系统整理,一方面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加巩固,另一方面为学习把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单名数做好准备。 第四、五单元系统地教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这一册的几何初步知识,主要是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认识直线、线段、角、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认识射线、垂线、平行线、梯形,并萄一些简单图形的作图的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四、教学要求: 1. 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有三级的多位数。 2. 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 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4. 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5. 使学生初步謒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6.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7. 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8.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五、教学措施: 1. 加强思想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使学生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 2. 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尝试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 3. 重视抓课堂教学改革,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要求作业在课堂上完成,并及时反馈。 4. 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实施“课内补课”的方法,组织互帮互学。 5.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6.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二、教材简析: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的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

面,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实践活动----“营养午餐”和“小管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