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断层牵引现象

断层牵引现象

断层牵引现象
断层牵引现象

主断层;诱导应力场主压应力轴;诱导应力场主张应力轴;

断层分析六步法

断层分析六步法 断层分析六步法 断层的形成,从力学角度上讲是应力在煤(岩)体中从开始产生→应力积聚→最后释放的过程。因此,在应力释放部位(断层面)及其附近的煤岩层中,会保存一些受力、释放的记录——断层的牵引、伴生和派生现象,这些现象可以证实断裂构造变动及其强度,或预示前方是否存在断层及所在的位置,因此分析判断、记录这些现象对分析判断断层意义重大,现以煤矿为例进行说明。当采掘工作面出现断层构造时我们应充分利用断层自身特点,进行准确判断,为采掘赢得时间。 第一步:层位对比 这是分析断层的基本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直观性较强,往往能够直接判断断层性质。 当断层落差小于煤层厚度(巷道高度)时,通过直接观察就能轻易的进行判断。 当断层落差大于煤层厚度时,我们可以根据煤层顶底板岩性变化进行判断。一般情况下,固定层位的岩层具有固定的性质和特点,通过对岩层层位的认知就可以对断层的性质进行分析和判断。如我矿10煤层顶板岩石颜色一般较浅,为灰色,以细砂岩或粉砂岩为主,中厚层状,离煤层较近的泥岩中往往发育有碎片状叶片化石。而煤层底板岩层颜色一般较深,为深灰色或灰

黑色,以粉砂岩或泥岩为主,薄层状,离煤层较近的泥岩中往往发育有柱状或长条状根茎化石。通过上述岩层特点就能很轻松得判断断层性质,指导生产。 但是当巷道施工层位在岩层中,且岩层厚度较大,断层断距小于岩层厚度时就不能利用该方法进行判断,这时我们用断层力学现象进行判断。 第二步:牵引分析 断层的产生也是一个受力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就是说岩层在外力作用下,经过塑性形变,最后刚性断裂的过程,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对周围岩层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剪切破断时,其牵引现象明显,这种牵引在地质学上又称为曳曲,即断块相当运动使断层两盘煤(岩)层发生弯曲现象。正常情况下曳曲的指向就为相对盘运动方向。见图一。 图一曳曲 第三步:擦痕(阶步)判断 擦痕又称“丁”字痕,是擦沟和擦纹的总称。它是由于断层在形成过程中岩粒摩擦断层面形成的痕迹,一般与断层两盘运动方向平行,“丁”字痕丁头指向为对盘运动的方向,也就是说擦痕的延展方向表示断层的滑动方向。阶步又称擦阶,是断层面上与断层擦痕伴生并与之垂直的 图二阶步

地震勘探断层组合及解释

在地震勘探圈闭评价中断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油田早期勘探多以构造圈闭为主,构造圈闭中断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断层可以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横向上、纵向上短距离运移、长距离运移都可能存在,这种断层有种说法叫“油源断层”或“控油断层”等;断层也可以实现油气的封堵,尤其是那种反向断层,由于断层的存在使得目的层储层正好对接致密泥岩;或形成断鼻构造、或形成断块构造。 在地震解释流程中,断层和层位追踪解释是核心。断层在垂直剖面上的直观反映是波组错断、扭曲以及振幅和频率的突变,在断层两侧体现出地层产状不同、构造变形不协调、地层厚度不同等特征。如下图: 断层的类型整体上分三种: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如下图:

断层组合形态基本包括如下几类: 根据断层对构造、沉积的控制作用以及构造发育史,通常将断层分为几个级别:一级断裂,控制盆地沉积,断穿基底,在剖面上上下盘断距非常大,断层可能从深层一直断到浅层,平面上延伸很长,规模较大,从浅到深都会存在;二级断裂,控制构造带,是构造带的分界

线,剖面特征也很明显,断距比较大平面延伸较长;三级断裂,控制局部构造,如形成鼻状构造的两翼断层,剖面特征上断距不是很大,延伸较短;四级断裂,也就是那些伴生断层、小断层等。 从解释过程来看,断层组合就是选定某一层位面上各层位段与断层段在剖面上的交点(断点)分布规律,再根据用户对研究区域断裂分布的了解以及工作经验,把属于同一断层的断点相连,形成该层位面的断层分布图,进而形成空间断层面分布图。如下图: 由于断点来源于剖面,断层组合是在某一个层面上,所以在进行组合的时候必须要平剖吻合。 在描述上,断层剖面上的组合方式包括:“Y”字型、反“Y”字型、阶梯状或雁形、平行排列等,平面上组合方式包括:斜列状、网状、放射状、硫状、树枝状等。

断层解剖学复习

断层解剖学复习 头部重点内容及思考题 ?名词解释: Reid基线、眦耳线(CML)、上眶耳线(SML)、半卵圆中心、基底核区、松果体区、脑室、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侧脑室三角区、透明隔腔、威革氏腔、脑池、交叉池、鞍上池、蛛网膜下池、大脑动脉环(Willis环)、前钳、后钳(枕钳) ?简答: 1.侧脑室的主要结构。 2.基底核区的断面表现。 3.松果体区及其比邻结构。 4.在断层上如何确定大脑半球中央沟? 5.选择不同基线的目的? 6.当鞍上池在横断层面上呈六角形时,简述其周界与内容? 7.断层上如何区分第三脑室顶部和帆间池? 8.认图:头部中部水平断面主要结构的辨认。 9.颈部重点内容及思考题 10.名词解释: 11.内脏格、支持格、血管格、套状结构、梨状隐窝、喉前庭、喉中间腔、 喉室、声门下腔、声门旁间隙、会厌前间隙、气管杈、气管隆嵴 12.简答: 13.在横断层面上颈部四个区格是如何划分的? 14.喉的主要软骨。

15.简述椎动脉三角的周界与内容 16.认图: 17.典型层面的结构。 ?胸部重点内容及思考题 ?名词解释: ?主肺动脉窗、血管前间隙、气管前间隙、心包横窦、心包斜窦、心包前 下窦、奇静脉食管隐窝、中间支气管、肺段 ?简答: 1.纵隔四分区法及各区的内容配布。 2.主肺动脉窗位置。 3.肺段在横断面上形态。 4.ATS地图中左、右三条横线的画法。 ?认图: ?能判断图中淋巴结的所属分区、典型断层主要结构。 腹部重点内容及思考题 ?名词解释: ?小网膜、膈下间隙、肝裸区、镰状韧带、肝圆韧带、肝肾隐窝、胃肝隐 窝、门腔间隙、第二肝门、直肠子宫陷凹、肝背裂、腹膜后间隙 ?简答: 1.肝在横断层上如何确定背裂? 2.肝外胆道包括哪些内容? 3.试述胆总管的分部? 4.肝的韧带有哪些?

断层符号解释

短线表示上盘相对移动的方向,箭头表示断层面倾向。 断层的种类: 根据断层线上原来相邻接的两点在断层运动中的相对运动状况可以将断层分类。 如果它们的运动只在水平方向上,并且平行于断层面,那么这断层叫走向滑动断层。走向滑动断层又进一步分为右滑和左滑断层。 如果一个观察者站在断层的一侧,面向断层,另一边的岩块向他左方滑动,那它就叫左滑断层。之所以如此称呼,因为要追索被移动了的地表特征时,该人需沿断层线转向左边,才能在那一边找到与这边相对应的特征。这种走向滑动断层也叫右旋或左旋、右行或左行断层,或统称走向断层。加利福尼亚圣安德列斯断层是一条右旋断层或滑动断层。 沿断层面作上升下降的相对运动,则是倾向滑动断层。上盘相对下盘向下运动的倾向滑动断层是正断层。 当断层面倾角小于或等于45°,上盘相对下盘作向上运动时,叫冲断层,而若断层面倾角大于45°,则称逆断层。 两盘相对运动方向界于走向滑动断层和倾向滑动断层之间的,叫斜向滑动断层。 断层两盘之间的相对位移常被叫作断层落差和平错。落差反映垂直位移,而平错反映水平位移。以上所说的断层都有一个共同的运动特点,即在运动中两盘的构造保持着平行。 但也可以有这样的断层,相邻两盘块体之间发生了扭动、转动,这样的断层被称为旋转断层或剪状断层. 上面这张照片里山岳右边的线形结构,就是美国加州著名的圣安地列斯断层,它也是地球表面最长和最活跃的断层之一。 圣安地列斯断层的深度有15公里,存在的时间已经超过2000万年。照片是从奋进号航天飞机拍摄的雷达影像和测地卫星的真色影像所组合出来的。巨大的太平洋板块沿着圣安地列斯断层,相对于北美板块向北漂移,平均每年移动数厘米,按这种移动速率,经过数百万年后,地球表面的陆块分布和现在比起来,将会有很大的不同。

断层解剖学历年考题

07影像 名解: 腮腺床腕管鞍上池网膜囊上隐窝第二肝门胃床半卵圆中心UTAC 问答: 1.甲状腺的位置,毗邻。 2.主动脉肺动脉窗的内容 3.腰神经通道境界组成意义 4肝在横断面的上的分支分段。 5.中央沟判断的7个方法。 08影像 名解: 肝左中间裂肝正中裂踝管帆间池AC-PC线 问答: 1.简述膈下间隙的分区 2 .腕管的组成及其走行。 3.横断面上如何区分肝静脉和肝门静脉。 4.胸骨角平面有哪些重要标志性意义。 5.什么是气管前间隙。 09影像 1.经胼胝体压部断面 2.经小脑齿状突第四脑室断面 3.经下颌头断面 4.经会咽软骨断面 5.经胸骨角断面 6.经又右肺底断支气管分叉处(大概) 7.经胆囊体断面 8.经股骨头上份断面(大概膀胱中偏下层面) (8张片每张顺序播放4分钟,最后每张片再倒序播放一分钟,共40分钟。 专业基础课,平时下功夫!!因为老师可以选择的片是在是不少,尽量理解掌握!) 名词解释 第五脑室半卵圆中心鞍上池CT纵膈间隙肺段第二肝门网膜囊上隐窝UTAC 问答 1.咽旁间隙的构成境界内容 2.辨认中央沟的7个方法 3.主动脉肺动脉窗的构成境界和内容 4.门腔间隙的构成境界和内容 5.肝叶肝段在横断面上的分叶分段 10影像 1、经前连合的横断面 2、经下颌头的横断面 3、经会厌层面 4、经肺动脉杈的横断面 5、经肺门和肺基底段的横断面 6、经门静脉矢状部的横断面 7、经胃胆囊幽门横断面 8、经股骨和大转子的横断面 名解:鞍上池、第二肝门、网膜囊上隐窝、半卵圆中心、肺段、血管前间隙 问答:

1、如何判定中央沟? 2、咽旁间隙境界内容? 3、主肺动脉窗的境界内容? 4、肝门静脉矢状部出现的意义? 5、门腔间隙的组成和主要通过的部位? 11影像 图(8张*10空,每空0.5) 1、经胼胝体压部断面 2、经下颌头断面 3、经肺动脉杈的横断面 4、经二尖瓣、三尖瓣的层面 5、经胆囊的断面 6、经胆囊颈层面 7、经股骨和大转子的横断面 8、经子宫体的断面 名解(6*3) 1、第5脑室 2、半卵圆中心 3、网膜囊上隐窝 4、椎间盘 5、咽旁间隙 6、肺根 问答 1、如何判定中央沟?(7分) 2、鞍上池的境界与内容(7分) 3、主动脉肺动脉窗的构成境界和内容(8分) 4、肝叶肝段在横断面上的分叶分段(10分) 5、胸骨角平面有哪些重要标志性意义(10分) 基本上每年都是这些题目,一般最多名解一道不在历年考题里面,大题也可能会有一道不在历年考题里面,考完老师也跟我们说就年年都是这些题目,连研究生那边考试的也是这些题目,所以名解问答不用担心太多~老师的PPT很重要,里面涉及到的内容可以去准备下。专业基础课,平时一定得好好念,这是以后混饭吃的资本~

rlc串联电路频率特性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rlc串联电路频率特性实验报告 篇一:RLc串联电路的幅频特性与谐振现象实验报告 _-_4(1) 《电路原理》 实验报告 实验时间:20XX/5/17 一、实验名称RLc串联电路的幅频特性与谐振现象二、实验目的 1.测定R、L、c串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曲线。 2.观察串联谐振现象,了解电路参数对谐振特性的影响。1.R、L、c串联电路(图4-1)的阻抗是电源频率的函数,即: Z?R?j(?L? 1 )?Zej??c 三、实验原理 当?L?

1 时,电路呈现电阻性,us一定时,电流达最大,这种现象称为串?c 联谐振,谐振时的频率称为谐振频率,也称电路的固有频率。 即 ?0? 1Lc 或f0? 12?Lc R无关。 图4-1 2.电路处于谐振状态时的特征: ①复阻抗Z达最小,电路呈现电阻性,电流与输入电压同相。 ②电感电压与电容电压数值相等,相位相反。此时电感电压(或电容电压)为电源电压的Q倍,Q称为品质因数,即Q? uLuc?0L11 ????ususR?0cRR L c

在L和c为定值时,Q值仅由回路电阻R的大小来决定。 ③在激励电压有效值不变时,回路中的电流达最大值,即: I?I0? us R 3.串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 ①回路的电流与电源角频率的关系称为电流的幅频特性,表明其关系的图 形称为串联谐振曲线。电流与角频率的关系为: I(?)? us 1?? R2??L?? ?c?? 2 ? us ???0? ?R?Q2?????? ?0? 2 ?

I0 ???0? ?1?Q2?????? ?0? 2 当L、c一定时,改变回路的电阻R值,即可得到不同Q 值下的电流的幅频 特性曲线(图4-2) 图4-2 有时为了方便,常以 ?I 为横坐标,为纵坐标画电流的幅频特性曲线(这称?0I0 I 下降越厉害,电路的选择性就越好。I0 为通用幅频特性),图4-3画出了不同Q值下的通用幅频特性曲线。回路的品质因数Q越大,在一定的频率偏移下,为了衡量谐振电路对不同频率的选择能力引进通频带概念,把通用幅频特性的幅值从峰值1下降到0.707时所对应的上、下频率之间的宽度称为通频带(以bw表示)即:bw? ?2?1 ??0?0

断层试题4[1]

《断层解剖学》试卷(4)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1.半卵圆中心: 2.髓突: 3.大脑动脉环: 4.血管前间隙: 5.门腔间隙: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0个空格,每个空格0.5分,共15分) 1.识别横断层面上缘上回和角回的标志是。 2.、和、合称后说话区(werniCke区)。 3.杏仁体、和三者恒定的位置关系是横断层面上识别杏仁体的标志。 4.和的出现是冠状层面上中央前回下部出现的标志。 5.在颅脑冠状层面上,侧脑室三角区的外侧壁与视辐射之间的白质板称,由纤维形成。 6.幕下不成对的脑池包括背侧的、和腹侧的、。 7.池、池和池围绕于中脑周围,并勾画出了其轮廓。 8.四角形鞍上池的四个角分别为、、和, 9.大脑前动脉的中央支即动脉,分布于基底核区的、和。 10.肝门静脉左支一般分为、、和四部分。 三.单项选择题(共28题,每题1分,共20分) 1.在横断层面上,识别距状沟前部的标志 A、禽距 B、侧副隆起 C、侧副沟 D、海马 E、海马旁回 2.显示在底核区的最佳横断层面 A、胼胝体干 B、胼胝体压部 C、松果体 D、前连合 E、后连合 3.内囊前肢与内囊后肢分界的标志 A、豆状核 B、壳 C、苍白球 D、尾状核 E、背侧丘脑 4.在冠状层面上,脑底面的颞叶与枕叶的分界标志 A.侧脑室下角B、胼胝体压部C、舌回D、海马旁回E、距状沟前部 5.与大脑纵裂池后部直接延续的脑池 A.终板池B、交叉池C、帆间池D、四叠体池E、大脑大静脉池 6.在横断层面上,小脑延髓池两侧的脑组织 A、小脑扁桃体 B、小脑半球 C、小脑蚓 D、枕叶 E、舌回 7.半卵圆中心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 A.楔叶B、楔前叶C、缘上回D、外侧沟E、顶枕沟 8.胼胝体干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 A.侧脑室B、第三脑室C、尾状核D、外侧沟E、顶枕沟 9.半卵圆中心以上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 A、额叶 B、顶叶 C、枕叶 D、颞叶 E、楔叶

时间剖面上断层的解释

(五)、时间剖面上断层的解释 在构造解释中,关键是对比同一个界面的反射波。对比正确,构造形态就正确。 在对比过程中,正确地识别断层,正确地识别断层两盘同一界面的反射波,构造形态就正确。否则,对比结果“串层”,构造形态就错误。 解释人员都认为:断层是最令人头痛的事,导致对比反复的是断层,使人犹豫不知向哪对比的是断层,使构造图难勾的是断层,最难解释的是断层,最容易出错的也是断层。 地质模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DP剖面示意 1.断层在时间剖面上的特征 (1)反射同相轴数目突增突减或消失大断层 P188图6.5-7 一般是基底大断裂的表现,常常为正断层,下降盘一侧沉积增厚,反射层明显增多,上升盘变薄甚至缺失。 这类断层断距大,规模大,延伸长,破碎带宽,常为区域构造或一级构造单元的分界线。 这类断层一般是区域大断层,对沉积起控制作用,走向应平行于区域构造走向。 (2)反射波组错断中等断层北海模型 断层两侧波组对应关系基本稳定,特征清楚,一般为中等断层。这类断层

断距不大,延伸较短,破碎带较窄。 (3)反射同相轴产状突变,反射零乱或出现“空白带”。GrisysP23 P24(4)反射同相轴强弱相位转换或扭曲小断层 可能反映小断层,也可能反映岩性横向变化。 (5)出现断面波和绕射波 2.断层要素的确定 (1)断面的确定 将剖面上浅、中、深断点连起来,即为剖面上断面的位置。 (2)断层升降盘及落差的确定 升降盘:由断面两侧反射层位的升降关系确定。 垂直落差:同一反射层上下两盘在断点处的t 差值。 水平落差:同一反射层上下两盘在断点处的水平距离。 (3)断面倾角的确定(与确定地层倾角的方法相同,以后介绍) 3.断裂系统图的绘制 ╡上盘,│下盘,→下降,←│或╡│正断层,╡→逆断层。 2 4 6 5

山东大学2006——2007学年第2学期断层解剖学期末考试试题A

山东大学2006——2007学年第2学期断层解剖学期末考试试题 A 一、一.名词解释:(每题 2 分,共 20分)(总题数:10,分数:20.00) 1.AC-PC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C-PC: 为前连合(anterior commissure, AC)后缘中点至后连合(posterior commissure, PC)前缘中点的连线,又称AC-PC线。脑立体定向手术和X-刀、γ-刀治疗多以此线为准,故脑立体定位断层解剖研究多以此线为基线。) 2.帆间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帆间池: 胼胝体压部的后方,左、右侧大脑内静脉汇合成大脑大静脉注入直窦,此处蛛网膜下腔宽阔,自上而下形成了帆间池.) 3.内侧豆纹动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侧豆纹动脉: 大脑前动脉起始段发出内侧豆纹动脉和返支(Heubner动脉),返支的再分支也归属于内侧豆纹动脉,供应内囊前肢下部、壳、尾状核头及下丘脑 ) 4.翼腭间隙(翼腭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翼腭间隙(翼腭窝): 在上颌窦后壁和蝶骨翼突之间可见翼腭窝pterygopalatine fossa,此窝内容有上颌动脉、翼腭动脉、上颌神经和翼腭神经节等。此窝交通广泛,在颌面部深层解剖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临床常依此窝是否受累,作为手术适应征的选择或估计病人预后的依据。) 5.主动脉肺动脉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动脉肺动脉窗: 主动脉升部和主动脉胸部之间至纵隔左缘,在CT图像上呈一低密度空隙,放射学上称主动脉肺动脉窗。其范围是指主动脉弓下缘和肺动脉杈上缘之间1~2cm的小区域,其左外侧界为纵隔胸膜,内侧界为气管,前方为主动脉升部,后方为食管和主动脉胸部。此区含有动脉韧带﹑动脉韧带淋巴结和左喉返神经。) 6.肝左叶间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肝左叶间裂:在肝膈面为镰状韧带左侧1cm处和下腔静脉左前缘的连线;于脏面为肝圆韧带裂fissure for ligamentum teres hepatis和静脉韧带裂fissure for ligamentum venosum这两个天然标志。断层中为下腔静脉左前缘与肝门静脉左支矢状部的连线,于人体正中线前方偏右约15°。左叶间裂分左半肝为左内叶与左外叶。) 7.腱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腱袖:关节囊外,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围绕在肩关节的上方、后方和前方,并与关节囊愈着,形成腱袖,使肩关节的稳固性加强) 8.膀胱精囊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膀胱精囊角:膀胱后壁与精囊之间有一充满脂肪的三角区,称膀胱精囊角,常为一锐角,平均为28.8o,若此角减小或消失,常提示来自前列腺或膀胱的肿瘤已属晚期。) 9.肝正中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谐振的定义及介绍

谐振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谐振 英文名称: resonance 其他名称: 共振 定义: 强迫振荡频率非常接近于自由振荡频率的系统中出现的振荡现象。 所属学科: (一级学科);(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 谐振电路图 谐振即物理的简谐振动,物体的加速度在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成正比,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的作用下的振动。其动力学方程式是F=-kx。谐振的现象是电流增大和电压减小,越接近谐振中心,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转动变化快,但是和短路得区别是不会出现零序量。 目录

展开 谐振定义 定义 在物理学里,有一个概念叫:当策动力的频率和系统的固有频率相等时,系统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共振。电路里的谐振其实也是这个意思:当电路的激励的频率等于电路的时,电路的电磁振荡的振幅也将达到峰值。实际上,共振和谐振表达的是同样一种现象。这种具有相同实质的现象在不同的领域里有不同的叫法而已。 应用 收音机利用谐振现象 利用的就是谐振现象。转动收音机的旋钮时,就是在变动里边的电路的固有频率。忽然,在某一点,电路的频率和空气中原来不可见的电磁波的频率相等起来,于是,它们发生了谐振。远方的声音从收音机中传出来。这声音是谐振的产物。 谐振电路

由电感L和C组成的,可以在一个或若干个频率上发生谐振现象的电路,统称为谐振电路。在电子和无线电工程中,经常要从许多电信号中选取出我们所需要的电信号,而同时把我们不需要的电信号加以抑制或滤出,为此就需要有一个选择电路,即谐振电路。另一方面,在电力工程中,有可能由于电路中出现谐振而产生某些危害,例如或过电流。所以,对谐振电路的研究,无论是从利用方面,或是从限制其危害方面来看,都有重要意义。 § 的电路 一.谐振与谐振条件 二.电路的固有 三.谐振,特征阻抗与 一.谐振与谐振条件 由电感L和电容C串联而组成的谐振电路称为串联谐振电路,如图9-1-1所示。其中R为电路的总电阻,即R=RL+RC,RL和RC分别为电感元件与电容元件的电阻;Us 为电压源电压,ω为电源角频率。该电路的输入阻抗为其中X=ωL-1/ωC。故得Z的模和幅角分别为 由式(9-1-2)可见,当X=ωL-1/ωC=0时,即有φ=0,即与相同。此时我们就说电路发生了谐振。而电路达到谐振的条件即为 X=ωL-1/ωC=0 (9-1-3) 图9-1-1 串联谐振电路 二.电路的固有谐振频率 由式(9-1-3)可得 ω0称为电路的固有谐振角频率,简称谐振角频率,因为它只由电路本身的参数L,C所决定。电路的谐振频率则为 三.谐振阻抗,特征阻抗与品质因数 电路在谐振时的输入阻抗称为谐振阻抗,用Z0表示。由于谐振时的电抗X=0,故由式(9-1-1)得谐振阻抗为 Z0=R 可见Z0为纯电阻,其值为最小。

医学断层分析断层答案

医学断层分析断层答案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一.名词解释 1. 半卵圆中心:为中心呈半卵圆形的白质区,主要有胼胝体的辐射纤维以及经内囊的等组成。 2 主肺动脉窗:升主动脉与主之间的间隙 3 肺段:是支气管的分支,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分支和它所属的肺组织共同构成支气管肺段,简称肺段 4 Glisson系统(Glisson system):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及肝管的各级分支均伴行,三者在肝内的分布基本一致,并由结缔组织鞘包裹,此三者组成Glisson系统。 5.髓突: 6 眶耳线:又名眦耳线,眼外眦与外耳门中点的连线,颅部横断层扫描多以此线为基线,亦即临床影像上轴位扫描的基线。 7 血管前间隙:位于胸骨与左右头臂静脉之间的间隙,为非筋膜间隙。由于在血管前方,又称血管前间隙。 8 门腔间隙:下腔静脉与肝门静脉之间的间隙,含尾状突。 9 第一肝门:第一肝门就是肝脏代谢所需物质进入和出来的第一个通道。在肝脏的脏面,H形的沟,是门静脉、肝总管、肝动脉出入肝脏的位置,称为第一肝门。 10 辐射冠:投射纤维,连接大脑皮质和皮质下诸结构,呈扇形放射,称辐射冠。 11 禽距:是指禽距沟分布区。在大脑皮层处为距状沟。而从脑室内观察侧脑室后角内侧壁的隆起为禽距,由距状沟突向室腔内形成,为视区的一部分 12 肺韧带:肺内侧面,脏胸膜与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包绕肺根并向下形成肺韧带,其内有小血管,肺切除时应结扎。 13 肺门:肺的内侧面中央有一椭圆形的凹陷称为肺门,是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以及支气管动脉、静脉、淋巴管和神经进出的地方。 14 肝段:依glisson系统的分支与分布和肝静脉的走行划分的,glisson系统分布于肝段内,肝静脉走行于肝段间。

断层解剖学名词解释

非筋膜间隙、脑池、海绵窦 非筋膜间隙(纵膈间隙) 指脂肪、淋巴结等低CT值的间隙。以胸骨角水平线为标志,可以分为胸骨角水平线以上的3个间隙:血管前间隙、气管前间隙、气管后间隙;适于胸骨角水平的为主动脉肺动脉窗;胸骨角水平线以下的3个CT间隙:气管叉下间隙、左房后间隙、膈脚后间隙。 1、血管前间隙:位于胸骨与左右头臂静脉之间的间隙,为非筋膜间隙。由于在血管前方,又称血管前间隙。内含舌骨下肌群、成人有胸腺剩件(小儿含胸腺)、脂肪、淋巴结。上通上纵隔,下通下纵隔,向后通腔静脉后气管前间隙。此间隙正常CT影像不应看到淋巴结。 2、腔静脉后气管前间隙:由气管、上腔静脉和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围成的一个三角形间隙。内有奇淋巴结,多为一个。CT检查纵隔,此间隙甚为重要,因其可引流左、右肺和纵隔器官的淋巴结,向前与血管前间隙交通。 3、气管后间隙:气管后壁与脊柱之间的区域。右为右肺,左上为左肺,左下为主动脉弓。内含食管,胸导管等。 4、主动脉肺动脉窗:在主动脉弓下方左肺动脉上方之间,高度约1—1.5厘米,右侧为气管下端和食管,左侧为左肺。内含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主动脉肺动脉淋巴结、脂肪。引流左肺淋巴液、腔静脉后气管前间隙淋巴液,间接引流右肺淋巴液。此区正常影像看不到淋巴结。 5、气管叉下间隙:位于气管杈至右肺下缘之间,高达2厘米。两侧界为左、右主支气管,后方为奇静脉、食管以及奇食窝。 6、左房后间隙(后纵膈间隙):仅指气管杈以下的后纵隔,为一不规则的空隙:前界为左心房后壁、后界为脊柱(第6胸椎椎体)、右为右肺背段、左为降主动脉。此间隙内有食管、奇静脉、半奇静脉、淋巴结。后纵膈间隙扩大,多见于食管肿瘤、食管扩张,还可见于淋巴结肿大和右肺背段肿瘤等。 7、膈脚后间隙:此间隙位于左右膈脚之间,脊柱之前,两侧为纵膈胸膜所围成的区域。它是纵膈最低垂的部位,也是连接胸腔和腹腔的最主要途径。该间隙内包含以下结构:降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胸导管、脂肪和淋巴结等。 8、中间支气管:位于右肺上、中叶支气管之间的一段气管,长约2-3厘米,无分支。 9、奇静脉食管窝:右侧纵膈胸膜覆盖奇静脉和食管之间的凹陷,食管和右肺背段的病变可使其形状改变。 10、肝右后静脉:属于肝短静脉,通过第3肝门回流至下腔静脉,回流肝右后上段的静脉血。当肝右后静脉为分支型时,可有粗大的肝右后静脉,回流血液范围增大。由于肝右后静脉走行在肝段内,不能作为划分肝段的标志。 11、心包窦:心包腔在某些部位形成隐窝,即心包窦。 12、心包上隐窝:又称心包腔或主动脉旁隐窝,在断面四主动脉弓中份层面出现,是心包脏壁两层在主动脉根部返折形成的凹陷。 13、肝肾隐窝:在肝右叶后下方与右肾之间,有肝肾隐窝,仰卧时为腹膜腔最低点,上腹部的脓液及渗出液多先聚集于此。 14、膈下间隙:又称结肠上区,介于膈与横结肠及其系膜之间。此间隙又被肝分为肝上、下间隙。 15、网膜囊上隐窝:网膜囊中位于小网膜与膈之间的部分 16、网膜囊前庭:网膜囊中网膜孔所对部分 17、尾状突:肝的尾状叶被一弓形切迹分为左右两部分,左侧部分为乳头突,右侧部分为尾

过断层地质构造带的安全措施

过断层地质构造带的安 全措施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过断层、地质构造带的安全措施一、防治水措施 (一)按照掘进工作面探放水设计和安全措施进行探放水工作,交接班交清探放水剩余允许掘进距离不低于30m,总工程师、矿长严格审批。 (二)探放水前必须加固迎头10m范围内巷道支架,在紧贴迎头打好立柱和栏板,防止发生煤壁因渗水溃塌。探放水过程中如遇到水压过大,不得取出钻杆;应立即在钻机后边打上加固钻机的点柱、撑柱,防止钻杆、钻机移位。 (三)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有疑必停”的原则进行探放水作业,遇到透水预兆,工作面及其受影响向的相邻工作面人员应立即按照既定的避灾路线撤到安全地面,同时电话通知煤矿调度室。 (四)遇断层、地质构造带时,应及时清通巷道水沟,工作面突水时,水能顺利外排。 (五)机电人员应加强对排水泵的日常检修与维护,确保工作泵运转正常,备用泵、检修泵时刻完好,能够随时投入正常使用。

二、防治片帮、冒顶措施 (一)锚杆支护的巷道,应及时打设锚杆、挂网,严格控制空顶距不得超过1.5m;严格监管支护质量,打锚杆必须基本垂直岩面,保持合适的迎山角度。 (二)遇到顶板岩层破碎、开裂情况,应及时敲帮问顶,及时用液压柱、铰接梁牢固地打设临时点柱支护。锚杆应加密,顶板、两帮锚网支护从巷顶到巷底全部打严。 (三)不适合采用锚网支护的情况下,换用11工字钢棚式支护。工字钢棚间距0.6m,采用木料牢固、严实地刹帮背顶。 (四)工字钢棚式支护时,最大空顶距不得超过1m。在每次放炮前加采取在顶梁与迎头之间之上加穿楔,相邻棚腿之间加撑木连锁等方法固工作面10m支架。 (五)工作面放炮应浅打眼、少装药,放小炮。每次放炮前后检查支架的稳固性,对炮后崩坏的支架及时恢复。 (六)不定时检查断层、地质构造地段巷道支护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维修加固。

断层解剖学试题

《断层解剖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半卵圆中心: 2 肺段: 3. Glisson系统 (Glisson system): 4 辐射冠: 5.门腔间隙: 6 .肝门: 7.血管前间隙: 8 禽距: 9.肺韧带: 10. 肺门: 11.第一肝门: 12. 眶耳线: 13.腰神经通道: 14.膀胱精囊角: 15.大脑动脉环: 16.主肺动脉窗: 17.肝段: 二.填空题 1.识别横断层面上缘上回和角回的标志是。 2.顶下沟起自扣带沟、止于的后方,其上方为,下方是扣带回。 3.杏仁体、和三者恒定的位置关系是横断层面上识别杏仁体的标 志。 4.中脑的横断层面自前向后分为、、和四部分。 5.和的出现是冠状层面上中央前回下部出现的标志。 6.在颅脑冠状层面上,侧脑室三角区的外侧壁与视辐射之间的白质板称,由纤维形成。

7.成对的脑池包括、、和等。 8.幕上不成对的脑池包括背侧的、、和腹侧 的、、。 9.肝门静脉左支一般分为、、和四部分。 10.大脑外侧窝池在横断层面上的典型表现呈横置的“ 形”,主干在岛叶表 面分为前、后支,前支较短伸向,后支较长伸向。 11.鞍上池的形态因成像层面和个体差异,可呈、和等不 同形态,其由池、池或池形成。 12.“ Y形”小脑幕之间的脑组织为,小脑幕两侧的脑组织是。 13.颈内动脉的、和段共同组成“ U形”或“ V”形,也 称,是动脉硬化的好发部位之一。 14.气管前间隙是、和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向上达胸廓上 口,向下至气管隆嵴,以为界分为上、下两部分。 15.四角形鞍上池的四个角分别为、、和,其周 围的脑组织分别为前方的、后方的和两侧的。 16.颈内动脉终段分为和的部位称颈内动脉分叉部,呈形,此形态改变后对诊断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17.肝门右切迹内的管道为鞘系,此切迹可作为肝和的区分标 志。

过断层地质构造带的安全措施

过断层、地质构造带的安全措施一、防治水措施 (一)按照掘进工作面探放水设计和安全措施进行探放水工作,交接班交清探放水剩余允许掘进距离不低于30m,总工程师、矿长严格审批。 (二)探放水前必须加固迎头10m范围内巷道支架,在紧贴迎头打好立柱和栏板,防止发生煤壁因渗水溃塌。探放水过程中如遇到水压 过大,不得取出钻杆;应立即在钻机后边打上加固钻机的点柱、撑柱,防止钻杆、钻机移位。 (三)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有疑必停”的原则进行探放水作业,遇到透水预兆,工作面及其受影响向的相邻工作面人员应立即 按照既定的避灾路线撤到安全地面,同时电话通知煤矿调度室。 (四)遇断层、地质构造带时,应及时清通巷道水沟,工作面突水时,水能顺利外排。

(五)机电人员应加强对排水泵的日常检修与维护,确保工作泵运转正常,备用泵、检修泵时刻完好,能够随时投入正常使用。 二、防治片帮、冒顶措施 (一)锚杆支护的巷道,应及时打设锚杆、挂网,严格控制空顶距不得超过1.5m;严格监管支护质量,打锚杆必须基本垂直岩面,保持合适的迎山角度。 (二)遇到顶板岩层破碎、开裂情况,应及时敲帮问顶,及时用液压柱、铰接梁牢固地打设临时点柱支护。锚杆应加密,顶板、两帮锚网支护从巷顶到巷底全部打严。 (三)不适合采用锚网支护的情况下,换用11工字钢棚式支护。工字钢棚间距0.6m,采用木料牢固、严实地刹帮背顶。

(四)工字钢棚式支护时,最大空顶距不得超过1m。在每次放炮前加采取在顶梁与迎头之间之上加穿楔,相邻棚腿之间加撑木连锁等方法固工作面10m支架。 (五)工作面放炮应浅打眼、少装药,放小炮。每次放炮前后检查支架的稳固性,对炮后崩坏的支架及时恢复。 (六)不定时检查断层、地质构造地段巷道支护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维修加固。 三、防治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措施 (一)过断层前的管理措施 1、生产中,对于地质部门在防突预测图上标注的断层或日常下达的地质预报出现的断层,通风队队长、防突队队长及技术科科长审签后,交发防突班;防突副班长以上人员必须签字,并贯彻到防突员,根据断层情况制定过断层安全技术措施。过断层安全技术措施必须发放到各相关施工单位,并严格执行。

断层解剖学题库——名词解释问答题

第一章头部 眦耳线 Reid基线 上眶耳线 连合间线 AC-PC线Broca区 髓突 半卵圆中心扣带沟缘支禽距 毯 距状隐回 蝶骨翼突 颧弓 翼腭间隙(翼腭窝) 翼下颌间隙咬肌间隙。咽外侧间隙咽后间隙 咬肌间隙 颞下间隙 椎前间隙 颊咽筋膜 椎前间隙 翼肌间隙 下颌下间隙舌下间隙 帆间池 小脑延髓池伏隔核 脑池 大脑纵裂池大脑外侧窝池大脑脚池 环池

胼胝体周池 脑桥小脑角池 帆间池 大脑大静脉池 四叠体池 小脑上池 小脑延髓池 小脑溪 终板池 交叉池 脚间池 桥池 延池 鞍上池 大脑大静脉 内侧豆纹动脉 外侧豆纹动脉 脉络丛前动脉 脑底静脉环 丘纹静脉 Meckel腔 鞍膈 第二章颈部 梨状隐窝 舌会厌襞 杓状会厌襞 会厌前间隙 声门旁间隙 颈动脉鞘 颌下间隙 喉中间腔 第三章胸部 肺门 肺根 主动脉肺动脉窗 奇静脉弓

奇静脉食管隐窝 肋膈隐窝 肺动脉窦 主动脉窦 心包上隐窝 气管前间隙 食管后间隙 主动脉下隐窝 心包横窦 心包斜窦 左冠状动脉窦 右冠状动脉窦 隆嵴下淋巴结 左下气管旁淋巴结 第四章腹部 肝门 第二肝门 网膜孔 胃脾隐窝 脾肾隐窝 网膜囊前庭 肝肾隐窝 网膜囊上隐窝 网膜囊下隐窝 肝裸区 胃裸区 胃膈韧带 胃胰韧带 胃脾韧带 肝蒂 左肾上腺三角 右肾上腺三角 脾周间隙 门腔间隙 肋膈隐窝 肠系膜根 左肠系膜窦

右肠系膜窦 肝胰壶腹 腹膜后间隙 左膈下腹膜外间隙 右膈下腹膜外间隙 脾裸区 肝尾状叶 肾筋膜 背裂 Glisson系统 正中裂 Couinaud 肝段 肾旁前间隙 肾周间隙 肾旁后间隙 第五章男性盆部 和会阴 坐骨肛门窝 耻骨后间隙 尿生殖膈 膀胱精囊角 第六章女性盆部和会阴 直肠子宫陷凹 卵巢悬韧带 膀胱子宫陷凹 盆膈 闭孔内肌 第七章脊柱区 椎间盘 椎静脉系 腰神经通道 神经根管 侧隐窝 盘黄间隙

医学断层分析断层标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半卵圆中心:为大脑半球中心呈半卵圆形的白质区,主要有胼胝体的辐射纤维以及经内囊的投射纤维等组成。 2 主肺动脉窗:升主动脉与主肺动脉之间的间隙 3 肺段:肺段支气管是肺叶支气管的分支,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分支和它所属的肺组织共同构成支气管肺段,简称肺段 4 Glisson系统(Glisson system):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及肝管的各级分支均伴行,三者在肝内的分布基本一致,并由结缔组织鞘包裹,此三者组成Glisson系统。 5.髓突: 6 眶耳线:又名眦耳线,眼外眦与外耳门中点的连线,颅部横断层扫描多以此线为基线,亦即临床影像上轴位扫描的基线。 7 血管前间隙:位于胸骨与左右头臂静脉之间的间隙,为非筋膜间隙。由于在血管前方,又称血管前间隙。 8门腔间隙:下腔静脉与肝门静脉之间的间隙,含尾状突。 9 第一肝门:第一肝门就是肝脏代谢所需物质进入和出来的第一个通道。在肝脏的脏面,H形的沟,是门静脉、肝总管、肝动脉出入肝脏的位置,称为第一肝门。 10辐射冠:投射纤维,连接大脑皮质和皮质下诸结构,呈扇形放射,称辐射冠。 11 禽距:是指禽距沟分布区。在大脑皮层处为距状沟。而从脑室内观察侧脑室后角内侧壁的隆起为禽距, 由距状沟突向室腔内形成,为视区的一部分 12肺韧带:肺内侧面,脏胸膜与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包绕肺根并向下形成肺韧带,其内有小血管,肺切除时应结扎。 13 肺门:肺的内侧面中央有一椭圆形的凹陷称为肺门,是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以及支气管动脉、静脉、淋巴管和神经进出的地方。 14肝段:依glisson系统的分支与分布和肝静脉的走行划分的,glisson系统分布于肝段内,肝静脉走行于肝段间。 15 腰神经通道:是指腰神经根从离开硬膜囊至椎间管外口所经过的一条骨纤维性管道,可 分为神经根管和椎间管两段。此通道任何部分的病变,均可刺激和压迫神经根,引起腰腿痛。

断层试题1.doc

温州医学院 《 断层解剖学》试卷(1) (卷面100分) 考试日期: 年 月 日 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方式:闭卷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1. 辐射冠: 2. 禽距: 3. 肺韧带: 4. 肺门: 5. 第二肝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0个空格,每个空格0.5分,共15分) 1. 识别横断层面上缘上回和角回的标志是 。 2. 顶下沟起自扣带沟、止于 的后方,其上方为 ,下方是扣带回。 3. 、 和 、 合称后说话区(werniCke 区)。 4. 杏仁体、 和 三者恒定的位置关系是横断层面上识别杏仁体的标志。 5. 中脑的横断层面自前向后分为 、 、 和 四部分。 6. 和 的出现是冠状层面上中央前回下部出现的标志。 7. 池、 池和 池围绕于中脑周围,并勾画出了其轮廓。 8. 鞍上池的形态因成像层面和个体差异,可呈 、 和 等不同形态, 其由 池、 池或 池形成。 9. A TS 图的5区淋巴结为 ,6区 ,7区 ,8区 ,9

区。 10.肝门静脉左支一般分为、、和四部分。 1.胼胝体压部两侧的腔隙为侧脑室 A、前角 B、中央部 C、三角区 D、后角 E、下角 2.红核和黑质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 A、侧脑室 B、第三脑室 C、中脑水管 D、胼胝体膝 E、透明隔 3.鞍上池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 A、交叉池 B、大脑纵裂池 C、小脑上池 D、环池 E、大脑外侧窝池 4.形成“Y”形小脑幕的结构 A、大脑镰 B、小脑幕 C、小脑镰 D、大脑镰和小脑幕 E、小脑幕和小脑镰 5.豆状核与屏状核之间的白质区 A、内囊 B、外囊 C、最外囊 D、视辐射 E、听辐射 6.紧邻扣带回峡后方的脑沟 A、顶枕扣 B、距状沟 C、顶内沟 D、顶下沟 E、海马沟 7.楔前动脉自大脑前动脉的发出处 A水平段B.胼胝体下段 C.膝段 D.胼周段E.终段 8.位于前交通动脉两侧的大脑前动脉为其 A水平段B胼胝体下段 C.膝段D.胼周段E.终段 9.大脑中动脉的中央支发自其 A.水平段B.回旋段 C.侧裂段D.分叉段E.终段 10.角回动脉自大脑中动脉的发出处 A水平段B.回旋段 C.侧裂段D.分叉段E终段 11.纵隔内数目最多的淋巴结 A.纵隔前淋巴结B.食管旁淋巴结C.肺韧带淋巴结 D.主动脉肺淋巴结E隆嵴下淋巴结 12.在肺门横断层面上,其最下部的结构

断层解剖名词解释

-内囊:内囊是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的宽厚白质层,分为前肢、膝、后肢。 半卵圆中心: 在大脑半球胼胝体上方的层面,皮层深面的髓质呈半卵圆形。是由投射纤维,联络纤维,连合纤维组成。 侧脑室三角区:侧脑室中央部,下角和后角三者汇合处,呈三角形腔隙,称侧脑室三角区。第三脑室:是两侧背侧丘脑,下丘脑间的狭窄腔隙。 第四脑室:位于脑桥、延髓与小脑之间,形似帐篷。 第五脑室:即透明隔腔,是位于两侧透明隔之间的间隙。 第六脑室:又称Verga腔,位于穹窿连合与胼胝体间的一个水平裂隙,不恒定,位于胼胝体后半部。 中间帆腔:位于第三脑室顶的上方,穹窿体和穹窿连合的下方,为一尖向前的三角区,两侧界为穹窿的内侧缘,后界为穹窿体压部下方,前至室间孔。 静脉角:丘脑纹状体静脉和大脑内静脉连接处形成一个开放的锐角,造影上称静脉角,形态、位置较恒定,其前端为室间孔后界的标志。脑池:蛛网膜下隙在脑的沟、裂等处扩大,形成蛛网膜下池,亦称脑池。 上眶耳线:为眶上缘中点至外耳道中点的连线。经该线的平面约与颅底平面一致,沿此线进行颅脑扫描,有利于减少颅骨所致伪影及颅后窝结构的显示。 眦耳线:为外眦与外耳道中点的连线。 Reid基线:眶下缘至外耳门中点的连线,头部横断层标本的制作常以此线为准,冠状断层标本的制作也常以该线的垂线为基线。 鞍上池:位于蝶鞍的上方,包含交叉池、脚间池和桥池前部。 大脑外侧窝池:为额叶、顶叶、颞叶和岛叶之间的大脑外侧沟的脑池,内有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并有大脑中浅静脉。 Willis环:位于大脑底部,环绕视交叉,灰结节和乳头体等,由一条前交通动脉和成对的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的末端、后交通动脉及大脑后动脉组成。 咽隐窝:咽鼓管圆枕后方与咽后壁之间有纵行深窝,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之一。 咽鼓管咽口:鼻咽部侧壁上有三角形开口,位于下鼻甲后方1 cm。此口通鼓室,鼻咽部感染可经此蔓延至中耳。 声门裂:位于喉腔中部的一个呈矢状位的裂隙,由左右声襞及杓状软骨基底部所围成,分为前3/5的膜间部和后2/5的软骨间部,膜间部与发音有关,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是异物易滞留的部位,也是上下呼吸道的分界。 前庭裂:咽鼓管两侧前庭襞之间的裂隙称前庭裂,较声门裂宽。 内脏格:喉与气管、咽与食管及甲状腺被颈筋膜中层包裹,位于颈前部,是内脏格; 支持格:颈深肌群、椎体以及臂丛根部和交感干等藏于颈深筋膜深层之内,位于颈后部,是支持格。 血管神经格:内脏格和支持格之间的左、右侧,有颈动脉鞘所包裹的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是血管神经格。主动脉肺动脉窗:升主动脉与胸主动脉之间至纵隔左缘,在CT图像上为一低密度间隙,称主动脉肺动脉窗,含有动脉韧带,气管支气管上淋巴结和左喉返神经。 纵隔:是纵隔胸膜间的全部器官、结构与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