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古学与古史重建

考古学与古史重建

考古学与古史重建
考古学与古史重建

考古学与古史重建课程详细信息

田野考古学基本理论与方法

田野考古学基本理论与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考古学方法论的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田野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和从事田野考古的基本方法。 1、基本理论:考古地层学、类型学、聚落考古学 2、基本方法:考古调查的基本方法、考古发掘的基本方法、室内整理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一部分考古地层学的基本内容 一、地层学定义 所谓考古地层学,就是研究文化遗存堆积关系的学说。指地层堆积和遗迹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即在考古发掘中判明地层和遗迹的相对年代关系。考古地层学是关于区分遗址内诸遗存堆积层次并确定其先后次序的学说。它们有一共同的认识,就是遗址是由不同层次的堆积由早到晚渐次堆积而成,而不是无规律,杂乱无章。我们只要按照由晚到早的次序逐一揭露这些堆积,才能弄清与这些堆积相关连的诸遗迹、遗物的相对早晚关系。据之而重建已消失的各时期的古代生活图景。 二、地层学的基本内容 1、遗址中的文化层堆积层次是按时间早晚自下而上依次堆积形成的。即从相对年代而言是有先后之别的。 A、叠压关系 一个堆积层积压于另一个堆积层的现象叫“叠压”。根据大面积的地层叠压,可以肯定下层堆积的总体形成年代一定早于上层堆积的总体形成年代。 叠压关系又可区分为直接叠压关系和间接叠压关系两种情况。 直接叠压关系是文化层和遗迹之间的直接重叠。 间接叠压关系表示的是文化层和遗迹之间并不直接重叠,而是 经过第三者的过渡而间接发生关系。如A叠压B,B叠压C,A和C之间就形成一种间接叠压关系,A必晚于C。在实际的考古学研究中,间接叠压关系也被广泛地运用于层位关系的研究之中。 B、倒装地层。应当注意,有时在破坏原生文化层堆积过程中会形成再生的“倒装地层”。如在坡度较大的或断崖陡壁地带,高处原有的多层地层堆积,因雨水冲刷或人工大面积堆土而逐次破坏移向低处。虽然形成下层早,上层晚的堆积层次,但包含物的实际年代却是下层晚,上层早。 2、遗迹和遗迹堆积的形成是和一定的地层面相联系的。

考古学

一、考古学的定义。 1.“考古”一词的来源。“考古”这一名词,在汉语中出现很早,如北宋时期的学者吕大临就曾著《考古图》(1092)一书,但当时所谓“考古”,仅限于对一些传世的青铜器和石刻等物的搜集和整理,与近代意义上的考古学含义有很大的区别。 2.“考古学”一词的来源。中国近代“考古学”一词,可能是从西文Archaeology一次翻译而来的。Archaeology一词源于希腊语,义为“研究古代之学”,在17和18世纪,一般是指对含有美术价值的古物和古迹的研究,到了19世纪,才泛指对一切古物的研究。 3.考古学的定义。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 属人文科学领域。研究的范围是古代,但各国年代范围不同,中国考古学的年代下限为明代的灭亡。研究的对像是实物资料,即古代的遗迹和遗物。其研究基础为田野调查发掘。研究的特点是:充实的内容、周密的方法、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目标。其分支有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领域内许多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些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传统的的金石学与考古学有一定的关系。20世纪考古学传入中国,金石学已部分的被考古学代替。 二、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主演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这里指的实物资料,一般应是古代人类有意识加工过的人工制品。如工具、武器、用品等,或是人类修造的房屋、坟墓、城堡等建筑等。若是未经人类加工的自然物,则必须确定其与人类活动有关,或是能够反映人类的活动。如用于修筑房屋用的自然石块和采集渔猎活动所遗留的动植物遗存等,这些也属于考古学研究对象。 1.遗物。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具有可移动性的器物。遗物一般以器物的原料或用途功能进行分类。如以器物的原料可分为木器、石器、玉器、陶器、骨器等;以用途或功能可分为工具、武器、生活用具、装饰品、艺术品等。 2.遗迹。古代人类活动而遗留下来的具有不可移动性的迹象。遗迹一般依据其功能或用途分类并命名,如储物的窖穴、埋葬死者的墓穴、房屋废弃后的基址、防御性的城墙或壕沟、汲水的井等。一般遗迹中,均包含有数量不等的遗物。这些遗物有些是当时人们无意识地丢弃的,如在废弃的窖穴或壕沟中倾倒的生活垃圾和破损的陶器、工具等。有些则是人们有意识地放入的,如墓葬中的随葬品等。 3.遗址。古代某一社群居民日常生活、居住范围内遗留的连续分布的遗迹、遗物集合体。古代遗址大部分是有各种性质、功能不同的房屋及防卫、经济设施等组成的村社聚落或城址的废墟。 4.考古学文化。代表同一时代的,集中于一定地域的,有一定地方性特征的古代人类遗存共同体。一种考古学文化,一般由若干性质、特征、年代相同的遗址组成,它们应属于古代

最简考古学概论—曹兵武

最简考古学概论 曹兵武著 (2014年版) 简介 在两万字篇幅内,本文试图让读者基本上能够了解考古学的发生和发展,考古发掘与研究的基本方法与程序,当代最新科技在考古学中的应用,以及考古学所描绘的早期中国的大致图景。 目录 第一节、考古学的定义与简史 (2) 延伸阅读:考古学文化、北京猿人、殷墟发掘 (4) 第二节、考古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6) 1.地层学与类型学 (6) 1.1地层学 (6) 1.2类型学 (7) 2.环境考古学与聚落考古学 (8) 2.1环境考古学 (8) 2.2聚落考古学 (8) 延伸阅读:考古发掘流程、公共考古学 (9) 第三节、现代科技与考古学 (10) 1.碳十四测年 (10) 2.热释光测年 (11) 3.古地磁测年法 (12) 4.孢粉分析研究古代植被 (12) 5.残存脂肪酸分析 (13) 6.其他 (15) 延伸阅读:水下考古学 (15) 第四节、考古学勾画的早期中国历史文化图景 (16) 延伸阅读:中国文明的起源 (19)

德国著名考古学史家西拉姆说:“人类要想看清未来的100年,首先需要了解过去的5000年”①。考古学就正是这样一门让人类回头去看自己过去5000年甚至更长的历史的学科,它通过发掘、记录、整理、分析和解释人类在过去生产与生活中留下的物质遗存,拼凑、复原和认识已经消失的古代社会、文化与历史。 第一节、考古学的定义与简史 考古学是通过田野调查与发掘获得的古代遗物与遗迹等遗存,研究和复原人类古代生活与社会文化及其发展演变的一门科学。 同样是复原和研究过去,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不同在于,历史学家主要依据历史文献的资料进行研究,而考古学必须经过野外调查和发掘,获得古代人类遗留的物质遗存,然后通过对这些物质遗存进行分类、比较、分析、综合,获得关于人类行为、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考古学的方法和理论一般被分为三个层次:处理资料的基础部分——考古学技术;从资料推测过去人类行为和复原历史的中间部分——考古学理论;推导社会和文化发展规律、得出的抽象的关于规律的考古学认识部分。 具体地说,所有的考古学工作都涉及到以下四个层次的目标: 1.发现、发掘、记录和保护过去人类的物质遗存,揭示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定位和相互关系,包括它们存在的物质性背景; 2.重建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的古代遗存所代表的人类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3.建立古代遗存的编年序列,进而建立一个特定地区的文化史; 4.提炼、解释由古代遗存所体现的人类行为和文化过程所所体现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人类对自己过去的兴趣由来已久,曾经尝试诸如神话传说、文献记载等多种方式记忆和认知过去。现代考古学发源于欧洲。希腊和罗马时代的学者与皇帝曾经尝试比较系统地搜集古代的文物,进行带有研究和教育性质的展示。从罗马帝国灭亡到中世纪这段时间里,对人类的过去感兴趣的人大大减少了,欧洲被认为是因为蛮族的入侵而进入了一个漫长的黑暗的中世纪,遥远的过去甚至希腊和罗马时代的辉煌,都被认为是一种传说,只在那些神话和英雄中留下了一些蛛丝马迹,《圣经》是当时人类的历史知识和历史体系的惟一来源。十五世纪中期肇始的文艺复兴运动重新唤起了欧洲人对古典时代希腊和罗马艺术的强烈兴趣,这种兴趣又反过来诱发了人们寻找和收藏古物的兴致。16世纪,一些人开始发掘意大利的罗马废墟,以为日益膨胀起来的古物市场输送原料。在16世纪的西欧和北欧,一些古代的仪式性建筑引起了当时学者的特殊兴趣,比如对史前的巨石遗迹特别是英国的斯通亨基(Stonehenge)的研究,已经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一些人的研究甚至得到了王室的赞助。1709年之后,对被公元79年维苏里(Vesubius)火山的喷发所淹没的庞贝(Pompeii)古城的连续发掘,成为当时人类重新认识罗马时代人类文化成就的一扇窗口,当1千多年前的历史细节和惨剧以实物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时,那种心灵的触动和感应是无法用语言传达的。也是在这段时间里,欧洲的旅行者开始有意识地对《圣经》的发源地中东地区进行大量的考察,在满足自己宗教感情和寻根之欲外,也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自己的历史和文明源头的了解。 ① [德] C. W. 西拉姆著,刘迺元译:《神祇·坟墓·学者——欧洲考古人的故事》,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

考古汇总题目

考古汇总题目

————————————————————————————————作者:————————————————————————————————日期:

一、名词解释 1、考古学:运用科学方法发掘、整理古代人类各种活动遗留的实物,并据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属人文科学领域。研究的范围是古代,但各国年代范围各不相同,中国考古学的年代下限为明朝的灭亡。研究的对象是实物资料,即古代的遗迹和遗物。其研究基础为田野调查发掘。研究的特点是:充实的内容、周密的方法、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目标。其分支有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等。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领域内许多学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些学科有着密切关系。中国传统的金石学与考古学有一定的关系。20世纪初考古学传入中国,金石学已部分地被考古学代替。 2、考古学文化:考古学术语。专指考古发现中观察到的属于同一时代、分布于同一地区、具有共同特征的一定数量遗存遗存。同一考古学文化遗存中,一般应包括同样形式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住宅、制作技术和文化习俗等因素。其命名方法一般是以第一次发现的有代表性遗存所在地名的最小单位命名,如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过去曾以发现的典型器物命名,如细石器文化、彩陶文化、黑陶文化等。每一考古学文化的内涵是一有机的整体,显示其背后有着共同的文化传统。 3、考古地层学:考古学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亦称层位学。应用地质学中地层学的原理,根据地层迭压上下,判断相对年代迟早的方法。旨在研究因人为形成的各种文化堆积的形成过程和原因,并以此指导考古发掘、处理各种遗迹现象。考古学正是依靠地层学、类型学等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发掘和研究,才逐渐形成为一门系统的近代学科。

考古学作业

我对考古学习的一点感想 环境科学一班64100110 宋阳转眼间就到了考古与科技这门选修课结课的时间,虽然仅有短短的十节课,但是通过老师的介绍,自己还是确有收获的。 犹记得当初在选课时我曾臆想着考古是什么、考古学家到底是做什么?。有时,我会想:当一个考古学家多好,当开启一个充满宝藏的墓穴时,或者抚摸着一件件覆盖着历史尘埃的文物时,那感觉当是多么的幸福。是不是如果发现了一件宝贝就发财了之类的……现在想来,那时的思想是有点幼稚,将考古比之于挖宝,但也有点情有可原,因为很多人都是同样的看法。 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正确认识考古是极为重要的。它既不神秘也不有趣,更不能等同于挖宝。它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作,是一个为之奉献终生的工作。就其重大意义来讲,考古面对的是没有流逝的历史,它要让历史的长河重新流淌,它能将已知和未知的过去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帮助人类认识真正的自己。当然,在一定程度上来讲,考古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营生,这是不为过的。 老师在课堂上讲述了很多他自己参与的考古实例,我非常喜欢听这些趣味丛生的故事,对我来说这更像是一种冒险,充满了挑战和刺激。但是随着我对考古的更深层次的认识,我越发感觉到这个工作需要一种精神,一种细致入微、吃苦耐劳的精神。一

个人在荒郊野外敲敲打打,更需要忍受寂寞,这些苦痛都是我们平常体会不到的。还有团队协作更是重中之重,一个人总不能把一个遗址从勘探到挖掘到研究都完成吧,即使这个遗址只有一平方米大小,闭门造车、自我封闭是出不了成果的。 专心致志地聆听老师的讲解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然而很多同学其实只是抱着应付的心态来上课。其实,强迫自己在这种环境下去做自己的事倒不如去听听课,其实考古真的挺有意思。 作为一名环境科学的学生,我想谈一谈我的专业与考古的联系,这两门学科中间形成了一个交叉学科便是环境考古学了。考古学对于古环境研究及对地球环境变迁具有重要的作用。 考古学并不仅仅被动地接受有关古环境研究的成果,二者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 首先,虽然环境气候的变化,主要是通过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形地貌变动和大气物理要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等)的变化来实现的,故研究古环境气候的演变,主要依靠地质、地理、古生物等学科对沉积环境、古地貌、动植物群落的变化与分布的研究。但是,自从人类出现以后,随着文化的不断进步,人类由消极地适应环境逐渐向积极主动地改造环境转变。特别是全新世以后,随着工具的改进、技术的进步、农业的出现、人口的增加,人类活动日益给自然的生态环境以越来越多的影响,甚至有可能引起区域性生态环境和气候的变化。因此,不了解人类文化是很难

想学考古入门看什么书

想学考古入门看什么书 对于同学们来说,学习考古是一定要看有关的书籍的,那么,有什么的入门考古书籍呢?下面由为大家整理的想学考古入门看什么书,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想学考古入门看什么书一《考古学:发现我们的过去》 这本书是从事考古研究的必读书,该书介绍当代考古学技术、方法和理论框架的简洁的导论性著作,在不到300页的篇幅中,详略得当地全面介绍了考古学的方法和理论。说明案例和个案研究体现了新旧大陆考古遗址的时空平衡。本书还提供大量的学习帮助,包括考古区域的地图、广泛的例证、章介绍和摘要、每章结束时的深入阅读指南、词汇表、参考书目和索引等。对考古学是什么?考古学研究的宗旨是什么?考古学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考古学(第3版发现我们的过去)》将用系统的阐述、丰富的案例和生动的图片给出回答。 想学考古入门看什么书二《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 本书为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科林;伦福儒和专业考古作家保罗;巴恩所著,是最近十多年来风靡全球、影响最大的一部教科书。自1991年问世以来,1996年、2000年先后发行第二、三版,每一版都把全球考古最新的重大发现和研究融入其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本书是目前了解世界考古学发展最有权威、最为全面的一体。 全书600余面(包括600余幅图版),涵盖了考古学的历史、理

论、方法、技术和实践等多个方面和多个层面;100多个专题专栏文字,涉及从水下考古到碳14测年、从农业起源到文明衰退等诸多领域,并简要总结了30个有影响的发掘实例;通过墨西哥、澳大利亚、东南亚和英国四个重要考古项目实施案例研究、展示了考古学理论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书后还附有考古学专业名词解释大量的参考文献和深入阅读资料指南,方便了有兴趣的读者按图索骥。 此次本社出版该书(第三版)的中文版,希望能让中国考古界更多地了解西方处理一系列考古学问题的方法,给中国考古学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研究视角,推动中国考古学理论方法的进一步发展。 想学考古入门看什么书三《考古学概论》 钱耀鹏主编的《考古学概论》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编者在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学科基本内容和中国考古学的基础知识为主要线索,贯彻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抽象思维逐步深化的教学理念,力求突出考古学的认知途径与研究方法,系统而扼要地揭示考古学的学科结构体系、综合性研究特点,以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与区别,尽可能凸显考古学的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全书图文并茂,收录90余幅插图,便于学习和理解。《考古学概论》适用于高校考古学、博物馆学及历史学等相关本科专业的教学,也是考古、文物及博物馆工作者值得参考的专门性著作。这本书也是接触考古学的必读教材之一。 想学考古入门看什么书四《中国考古通论》 这本教材是笔者在南开大学上课时所接触,为该校考古及博物馆

考古学概论

考古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考古学文化: “考古学文化”是代表同一时代、集中于同一地域内的、有一定地方性特征的遗迹和遗物的共同体。——《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夏鼐、王仲殊 2、探方发掘法:探方,考古发掘作业的基本发掘单位。以此为单位的发掘方法称探方法。其具体步骤是:在发掘前,把遗址(或计划中的发掘区)按正方向(正东西或正南北)划成若干大小一致的方格,并按一定的顺序对方格进行编号,然后以每一个方格为一个基本单位进行发掘。这种方格就叫探方。探方的大小依据文化层的堆积情况而定,一般以5×5m2为宜,最小不得小于2×2m2,最大不得超过10×10m2。探方发掘法具有开掘面积大、操作方便、有充足的剖面便于观察文化现象等优点,适合于大面积遗址的发掘,是目前最流行的发掘法。大型遗址可以打破横梁进行大面积的清理,以观察整体。 3、堆积单位: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堆积起来的物质,在考古学上统称为堆积(地层堆积、遗迹堆积),每一个地层堆积和每一个遗迹堆积,在考古学上被称为单位(灰坑、墓葬、地层)。是考古学发掘的最小单位。 4、相对年代:遗存之间的相对早晚关系。主要通过地层学的层位关系、类型学的分期排队来解决。此外,也可以利用某些自然科学的手段和文化遗存的对比研究,来断定遗迹和遗物的相对年代。 5、民族考古学:也被称为“活的考古学”。意在使用民族志材料和对现代土著人群实物的时空位置和组合方式等方面的记录,来解释史前人工制品和考古遗址的形成,用来了解物质文化怎样从其有机系统过渡到考古学位置上去。对这样物质转化过程的分析,能够使考古学家了解正常运转的文化系统中物质的废弃过程,建立一套活体社会物质保留和废弃的原因法则,正确推断考古遗存所代表的的文化系统。 6、北欧古物三期说:1819年,丹麦皇家博物馆馆长汤姆森根据馆藏史前遗物(武器和工具)提出了著名的“三期论”,即将丹麦的史前时代分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大的阶段,并在《北欧古物导论》(1836年,哥本哈根出版)一书中,阐述了“三期说”理论。北欧古物学家借用近代分类科学中另一具有鲜明进化论特征的生物学核新方法(生物学分类学方法)划分了北欧史前文化的阶段与分期。北欧古物三期说实践与组成为近代考古学类型学的直接源头,而且开创了通过实物遗存阐明人类文化的考古学宗旨。 7、新考古学:在经历了进化论考古学、历史主义考古学之后,自20世纪中期开始在美国率先兴起了用系统论方法解释文化变迁过程的新考古学派,其理论主张也被称为过程考古学。代表人物为美国的宾福德和英国的克拉克。基于对传统考古学研究方法和目的的不满,新考古学主张考古学应解释过去的事情何以会发生,并设法研究清楚事物变化的来龙去脉,而不仅仅满足于再现过去和简单地说明以往发生的事情。还认为考古学家必须把文化看成是人们在一个文化体系里活

田野考古学-课程笔记

田野考古学-课程笔记

田野考古学之定位 一、学科诞生的标志 发掘是田野考古的核心内容,是考古学诞生的标志,是考古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标志。 能否独立主持、科学完成田野发掘、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工作,是界定是非考古学家的标准。田野考古的基本内容:田野发掘、资料整理和田野考古报告的整理 考古学科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利用考古文献来研究问题 二、学科发展的基础 1、材料基础 获得考古学研究的材料,遗存是通过发掘获得。从考古材料出发,被考古材料牵着鼻子走,以材料为基础。 例子:张忠培: 60年来,中国考古学的巨大变化:考古材料,考古发现的积累速度与规模已远远超越了考古研究的速度与程度 田野发掘材料的爆炸性增长,研究滞后于考古材料的发现

2、实证基础 考古发掘对解决学术问题的争论 仰韶文化与山东历城城子崖龙山文化的早晚 河南安阳后岗小屯殷墟商文化 30年代梁思永先生发掘安阳后冈三叠层,从根本上解决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早晚问题。 安特生“仰韶文化西来说”—中国文化西来说40年代,夏鼐在甘肃宁定阳洼湾进行田野考古发掘,根本上否定了安特生提出的中国文化西来说的理论。在齐家文化的墓葬填土中发现两块典型仰韶文化的彩陶片。得出仰韶文化早于齐家文化。 3、理论基础 考古学许多理论的形成是从田野发掘中得来的。理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考古学基础理论——考古地层学、考古类型学中国考古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是建立在田野考古学不断科学化和蓬勃发展基础之上的。 (考古学文化定名理论、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

论、文明发生发展道路理论是中国考古学的核心) 四、学科交叉前沿 埋藏地下的遗存进行田野考古发掘,与地质学、地理学、环境学、测绘学 全部遗存都是以物质形式存在。因此许多用来进行鉴定和检测的仪器设备都有可能运用考古学中。 自然遗存对考古学以外的学科提供研究材料 文化现象对许多人文学科有研究,蕴含多方面的文化内容 技术手段 五、公众关注的热点 电视传媒关注的热点节目之一 社会成功人士对考古工地和文物库房产生浓厚兴趣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受民众关注 以社会大众为服务对象的《公众考古学》出现

历年考古试题

2007北大 -------------------------------------------------------------------------------- 解释:奥都威技术,魏敦瑞,西阴村,黄肠题凑,小河墓地,和林格尔壁画墓,湖州镜,世说新语,波斯陶,酋邦 论述: 1、考古发现稻作起源 2、二里头文化宫殿及其特点 3、东汉洛阳城特点 4、唐代西安地区墓葬类型与等级制度 北京大学2005 考古学通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五分) 1、金石学 2、裴文中 3、碳十四测年技术 4、朱封大墓 5、夏商周断代工程 6、易县燕下都 7、低温釉陶 8、汉代铁官 9、磁县湾漳北朝壁画墓 10、天龙山石窟 二、论述题(每题25分) 1、长江中游地区新“时期”时代考古学文化编年及阶段性特征 2、概述东周列国都城类型多样化的现象及原因 3、举例说明汉代诸侯王墓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4、北宋皇陵的建制及特点 北大2003年考题 考古学通论 名词 金沙遗址李济湖州镜萨珊银币 论述 1莫维斯线述评 2商周时期陶鬲的分期特点 3龙山时代黄河流域新石器文化 4铁器的产生及其意义 5大明宫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北大2004年考题 广谱革命,葡萄镜,安伽墓,华清池,里耶秦简,沂南汉画像石墓,石器拼合, 柴尔德,还有一个想不起来了 还有长沙窑 还有什么来得,好像是个以前考过的,肯定是以前考过的

嗯嗯 大题是北魏洛阳城,农业起源,铜石并用期主要文化,秦楚墓比较 -------------------------------------------------------------------------------- 2006高校考古学考研试题 北京大学:名词解释: 三大气候信息库 AMS测年蛋壳陶瑶山墓地吴城文化涂金工艺石阙模型明器虞弘墓号墓为陵 论述: 1 什么是考古学文化史研究?中国考古学文化史研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中国考古学文化史研究的任务史什么? 2 概述中国农业的起源和其早期的发展情况 3 概述汉代工官的设置和其产品 4 概述六朝墓葬的墓壁装饰内容及其演变 山东大学:考古学通论论述题(每题30分) 1、论述大汶口文化的分期、类型及基本文化特征。 2、论述二里冈文化的发现、命名及基本文化特征。 3、论述曹魏邺城、北魏洛阳城的平面布局及其重要性。 名词解释(每题5分) 山顶洞人、裴里岗文化,石家河文化,半坡类型,夏家店上层文化,琉璃河燕国墓地.虫鸟书体,东下冯遗址,走马楼简牍,马王堆汉墓,镇墓兽,长沙窑 川大 一、名词解释 考古学文化细石器半坡遗址妇好墓侯马晋城模印拼砌画像砖墓影青瓷永乐宫 二、简答 1、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的断代研究方法并比较其异同 2、唐高宗至德宗时铜镜的类型和艺术风格 三、论述 1 、长江流域新石器文化的谱系关系及近十年来的新发现 2、三星堆及蜀文化发现与蜀文化的研究新进展 3、西汉长安城布局及近十年考古的发现(附西汉长安城平面图)

考古学

考古学概论题目 一、名词解释 1、考古学文化 2、金石学 3、环境考古学 4、文化遗存 5、殷墟文化 二、简答题 1、简答一下新石器时代聚落的主要特征 2、考古学与狭义历史学的区别 3、聚落选址的影响因素 4、考古资料整理的目标 三、论述题 1、论述商周考古的特点 2、论述考古遗存的认知途径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考古学文化:指分布于一定区域,存在于一定时间,具有共同特征的文化遗存总和,是特定文化遗存的共存关系。它反映了人类活动遗存的类别或不同群体的区分与联系,以及由它表述的人们共同体的历史演变过程。 2、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它以古代青铜器和石刻碑碣为主要研究对象,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以达到正经补史的目的。 3、环境考古学:是研究古代自然环境与人类文化的相互关系的学科。环境考古学主要是通过对古文化遗址中所包含的能够反映环境的遗存研究,来恢复古代人类及其文化的生存环境,分析自然环境对人类文化的影响,探讨人类文化适应、利用自然环境过程中形成的特色和对环境的改造过程,最后对古代自然环境的变迁史和人类文化的发展史之间的关系做出全面的解释。 4、文化遗存:既人工遗物,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的活动中留下来的带有人类活动痕迹的各种各样的遗物和遗迹现象,包括制成品和非制成品。在人工制品中除完整器物外,废弃品和特殊物品及其附著物也应予以重视。 5、殷墟文化:指商代后期都城遗址。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及其周围。是中国历史上可以肯定确切位置的最早的都城。殷墟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横跨安阳洹河南北两岸,现存有宫殿宗庙区、王陵区和众多族邑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铸铜遗址、制玉作坊、制骨作坊等众多遗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 二、简答题 1、简答一下新石器时代聚落的主要特征 以定居农业为基础的新石器文化中大量存在。一般包括壕堑、围墙一类的防卫设施,以及特殊的祭祀性建筑。主要为半地穴居、地面建筑和架空居住面的几种形式。其来源是穴居和巢局。但随着生产力发展,建筑水平提高,出现有单间到套间、木制到土坯墙等变化。这些变化奠定了中国古典建筑体系的基础。 2、考古学与狭义历史学的区别 考古学是用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历史的一门科学。它和“狭义历史学”一样都属于历科学的范围,所不同的是,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实物资料,狭义历史学研究的对象是文献资料。考古学只研究古代人类的文化遗存,近代的文化遗存不属于考古学研究的范围。 3、聚落选址的影响因素 首先,水是维持人类及动物生存的最基本条倒:之一。因此,人类常将居住地营建在河湖旁或泉水(包括岩洞内的泉水或暗流)附近。“缘水而居”是贝代人类选择居住地必须考虑的条件之一。 其次,生活资源的丰富程度,是居址选择的重要条件之——。居住地附近必须要有充足的动植物资源,以维持生活的需要。再次,安全问题也是居址选择必须考虑的条件之一。 4、考古资料整理的目标 一是建立资料库,从而使实物资料能够得以长期保存和研究;二是通过对遗物的系统整理和文化面貌的全面观察,进一步检讨田野操作中对遗迹间相互关系和遗址堆积过程的判断是否正确,或者有无疏漏。

考古学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

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 考古地层学 (一)定义 考古地层学就是关于区分遗址各个堆积单位并确定其先后次序得科学获取考古资料得方法论。 (二)原理 1、遗址得各个堆积单位就是按时间早晚自下而上依次形成得。被叠压得堆积单位一定早于叠压它得堆积单位。 2、遗迹堆积与地层堆积就是相联系得。 3、由于人类活动与自然力得破坏,现在得堆积单位交界面往往不就是下层堆积得原有表面。 4、同一时期得堆积处于不同水平深度,而同一水平深度得堆积在时间上可以相差很远。 5、遗迹与遗迹内堆积不可混为一谈。 6、晚期堆积可以出早期遗物,早期堆积不应出晚期遗物。 7、晚期堆积单位会打破早期堆积单位。被打破得堆积单位一定早于打破它得堆积单位。 8、某堆积单位所包含得年代最晚得一件遗物就是该堆积单位可能得最早年代。 9、某堆积单位得年代可以该堆积单位所压与被压得上下两堆积单位得年代分别作为它得上限与下限。 (三)对田野考古发掘工作得指导 1、依据土质、土色与包含物划分文化层; 2、平剖面结合,将文化遗存置于立体空间内分析研究; 3、必须遵循由晚及早得原则逐层予以揭露。 探方法:探方法就是探方发掘法得简称。把发掘区划分为若干相等得正方格(探方),以方格为单位分工发掘。这种发掘方法就叫探方发掘法。(名词)(探访包括哪几部分,探访编号) 考古类型学 (定义)(名词)考古类型学就是通过对遗存形态得分类排比,研究遗存演化序列得科学整理考古资料得方法论。 (原理)(简答)1、考古类型学所研究得遗存必须属于同一类别。 2、考古类型学研究应从层位关系入手,最终要经过层位关系得检验。 3、对发现于不同遗址或同一遗址不同位置得遗存,可以进行横联排比,以确定它们得共时关系。 (类型式概念?) 考古学(名词) 考古学就是通过考古调查与考古发掘获取考古资料(遗迹与遗物),并通过对考古资料得整理研究,复原再现古代人类历史得一门学科。 二、考古调查得要求(小题) 1、调查前须拟定调查工作方案,做好资料与物质准备。 2、调查必须实地勘查,按照《田野考古调查记录表》所列项目逐一填写,或按要点另写出详尽得文字记录。 3、将调查对象得准确位置标注在地图上,对其全貌与重要得局部摄影、绘图,重要得碑刻、题记等应取拓片。捶拓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确保文物安全。 4、认真采集各类标本,力求全面反映遗存内涵。 5、必要时可适当铲平断面或进行个别孔穴钻探,以了解遗存得范围及堆积情况,但不得随意乱挖。 6、对调查对象要逐一编号。调查所得得全部资料应登记、存档。

首都师范大学考古学专业介绍

首都师范大学考古学考研介绍 一,奖助学金 下表所列是首师大的奖助学金,一般学校每个月是600的助学金,一年6000,首师大则是每月700,每年7000,而且奖学金覆盖率要比其他学校广。另外还有个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挺好入选的,今年招生的10位考古学学生,共有6位入选,每人每年一万软民币。 二,师资力量

首师大的考古学系领导是袁广阔,我们称他阔爷。 https://www.doczj.com/doc/4611767247.html,/a/40_1476.asp 这是阔爷的资料。 接下来是钱益汇老师,我们称他钱老板。 https://www.doczj.com/doc/4611767247.html,/a/40_815.asp 他也是我的导师。 还有王涛老师。https://www.doczj.com/doc/4611767247.html,/a/40_2228.asp https://www.doczj.com/doc/4611767247.html,/a/40_2214.asp 这位是朱光华老师,我们称他朱大仙。 还有尤悦老师,示威美女呢。https://www.doczj.com/doc/4611767247.html,/a/40_2232.asp 袁泉,也是位美女。https://www.doczj.com/doc/4611767247.html,/a/40_2245.asp 另外,还有后晓荣、欧阳启明、韩建业等老师。 三,地理优势 另外,首师大相比地处其他城市的高校,拥有无与伦比的地理优势。无论是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还是社科院考古所,都很近。公交和地铁不用半小时。

四,讲座 首师大的讲座频率也是很高的,学校对邀请知名学者做讲座投入很大资金。袁广阔、钱益汇、王涛等老师都有很广的人际网,接下来一个月,袁婧、王昌遂等大神级人物回来首师大讲课,平均每周一次。 五,综合排名

考古探索与发现尔雅完整答案

[单选题]二重证据法是谁提出的?(C) A.、胡适 B、王懿荣 C、王国维 D、梁思成 单选题]中国发现甲骨文是在哪一年?(B) A、1888年 B、1899年 C、1900年 D、1901年 [多选题]以下哪一位不是中国第一-代的考古学家?(AC) A、作宾 B、傅斯年 C、王威 D、梁思永 [判断题1三次文物大发现之前国内历史学的学者们主要是根据纸本文献进行研究的。(√) [判断题]考古学是通过征集手段获得资料的。(×) 1.2

考古发现与探索绪论(=) [单选题]以下哪项出现时间最早?(C) A、铜器 B、铁器 C、石器 D、银器 [多选题]考古学上的遗存包括(AC)。 A、遗迹 B、遗失 C、遗物 D、遗留 [多选题]以下属于遗物的是(ABC)。 A、生产的工具 B、武器 C、装饰品 D、墓葬 [判断题]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仅是人类的制品(×) [判断题]进化论的提出为形成科学的考古学创造了条件。(V)

1.3 考古发现与探索绪论(三) [单选题]伴随磨制石器产生的是人类历史上的(B)。 A、工业革命 B、农业革命 C、商业革命 D、医学革命 [多选题]旧石器时代的特点包括(BC)。 A、以商业为生 B、打制石器为主 C、以渔猎采集为生 D、铜石混合石器为主 [多选题]新时期区别于旧石器的特点包括(AD)。 A、磨制石器 B、以渔猎采集为生 C、靠自然为生 D、陶器 [判断题]考古学是通过实物遗存或者通过实物资料来研究还原历史的一门科学。(√)

[判断题]旧石器是以磨制为主的。(×) 2: 考古学概述(- ) [单选题]以下哪位不是考古学家?(D) A、张忠培 B、苏秉琦 C、严文明 D、王小波. [多选题]中国的三个为人称道的领域是(ABD)。 A、航天 B、体育 C 新闻 D、考古 [多选题]可能给考古造成危机的是(ABCD)。 A、修大坝 B、铁路建设 C、农业用地 D、旧城区改造

考古学总结与归纳

考古学导论 1、金石学古器物学考古学新考古学后进程考古学公众考古学女权考古学环境考古学聚落考古学民族考古学田野考古学功能考古学实验考古学 2、遗物遗址遗存遗痕灰坑窖藏 3、考古图宣和博古图金石录水经注梦溪笔谈武经总要营造法式 4、田野考古学洛阳铲探方探沟隔梁关键柱磁方位角罗盘水平方格法大面积揭露法浮选法 5、考古三大杂志 6、考古学年代相对年代绝对年代地层学原理类型学原理标准型器旋回地层学地质年代学气候年代学三大信息库年轮法放射性时钟C14 AMS 达曼表 7、考古学文化研究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中间理论 8、环境考古学三大气候系统六大环境系统植物考古学动物考古学孢粉分析学植硅酸分析脂肪酸分析 9、技术与经济失蜡法合金polanyi模式 大题 1、考古学与历史学、人类学(北大论文赵辉写的) 2、中国考古学史 旧石器时代

一.解释题 人类化石 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腊玛古猿禄丰古猿巨猿爪哇人元谋人郧县人建始人蓝田人北京人金牛人南京人和县人马坝人柳江人河套人山顶洞人 文化遗址 周口店萨拉乌苏西侯度文化丁村观音洞水洞沟硝灰洞泾渭文化 合河文化寺裕文化百色盆地富林文化富源大河遗址 工具类 石器石片石器石核石器硕石石器石叶细石器小石器尖状器刮削器 砍砸器石球盘状器大三棱尖状器球状器雕刻器手斧 加工工具石锤石占 制作技术类 石料加工各部名称 台面打击点半锥状石片角辐射线同心波纹阴面阳面锥疤 直接打击法锥击法碰站法砸击法锐棱砸击法 间接打击法击钎法压剥法 修理技术压制法指垫法 技术模式 奥杜威技术阿舍利技术勒瓦娄哇技术莫斯特技术石叶技术细石

器技术 修理台面技术预制石核技术盘状石器技术 技术研究方法 微痕分析法埋藏学孢粉分析法植硅酸分析脂肪酸分析石器拼合技术理论 莫维斯理论竹木文化说石器工业南北二元结构华北旧石器文化两大系统 人类与文化起源理论与研究 特异进化镶嵌进化夏娃理论区域连续进化理论中心营地说 旧石器环境 黄土:午城黄土离石黄土马兰黄土青藏运动昆仑—黄河运动共和运动 考古学家 桑志华魏敦瑞步达生裴文中贾兰坡 二.大题 1.周口店 2.区域渐进理论 3.南北技术系统 4.华北两大技术系统 5.细石器 6.莫维斯线及其意义 7.中国旧石器时代技术演变 8中国旧石器时代最早人类与分布9.旧石器分期及各期代表 新石器时代

当代西方考古学概念与理论

考古学学科定位的历史文化背景因素 俞伟超、张忠培之争:学科定位与发展(前途)、对西方考古学理论思潮的态度、理论争鸣 第三、四讲西方考古学文化概念的演变 文化概念与中国考古学 文化概念对中国考古学影响深远,是当代中国考古学的核心概念。 从欧洲引进,1921安特生“彩陶文化” 直到1950年代,文化概念在中国使用混乱 1959年,夏鼐根据柴尔德考古学文化理论,统一学界认识,命名一个考古学文化的三个标准: 西方:从无到有,再到被扬弃 西方考古学不是不关心考古材料的区域特征,对物质文化所反映的区域差异和社会界限,一直是长盛不衰的课题 风格style、认同identity、边界boundary 无“文化”的西方考古学(19世纪-20世纪初)重点是年代序列的建立(进化论历时性变化;材料局限,区域变化无法进行研究) 文化概念的引用及其意义(1910-1960) 20世纪初,纯粹的年代序列已经不能解释越来越多的材料表现出来的区域差异。(人类文化的空间多样性) 如何对待古代遗存的地域共性和差异性 格林·丹尼尔分析文化概念引入考古学的四个原因: 1.原来认为不同时代的遗物,后来发现竟然共存在一个地层中(最直接原因) 2.考古工作的地域扩展 3.历史时期的考古研究 4.吸收了人文地理学与人类学的一些理论和思想 考古研究的深入表明,用单纯的时间序列无法解释地域共同性现象,如采用一种既含有时间有含有地域的概念,即文化的概念即可解决这一困境。 文化与文明的混用 一般认为,真正系统将文化概念应用到考古学研究领域的是德国考古学家Gustaf Kossinna (1858-1931),文化历史观 格林·丹尼尔:作为一种动物——真正的人;地质学——历史学和人类学的态度 文化概念的发展与成熟(1920-1950年代) 戈登·柴尔德进一步发展了科西纳的文化概念,抛弃种族主义与法西斯主义成分,提出自己对文化的理解(变化)。一直到1950年代末期,其文化理论主导西方考古学界 1929《史前多瑙河》:一定形态的遗存——……——经常出现在一起,这种特征有规律地联系在一起的复合体complex,应名之文化群cultural group或一个文化,这种复合体就是今天所谓某个族的物质表现。与人骨体质特征对应——种族race 提出考古学文化定义的标准

6-1考古学-复习题

考古学期末思考题 1、考古学的定义及其特定含义(名) 2、考古学研究的范围(简) 3、考古学研究的对象(名) 4、考古学研究的目的(简) 5、考古学研究的功用(简) 6、文化层(名) 7、地层学(名) 8、类型学(名) 9、考古学文化(名) 10、中国旧石器的主要类型(简) 11、中国新石器的主要类型(简) 12、渤海五京和现在的城址(简) 13、渤海墓葬类型(简) 14、高句丽早中晚期都城(简) 15、高句丽墓葬类型(简) 16、考古学与历史学的关系 17、考古学在我国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18、室内整理工作的目的和任务 19、编写考古报告的基本要求 20、考古报告的体例设计 21、考古学拓印的优点(简) 22、高句丽石室封土壁画墓早中晚期的特征(论) 23、谈谈你对人类起源地的看法(论) 24、论述中国文明起源的几种学术观点,谈谈你的认识(论)注意:教学片的内容

1、考古学的定义及其特定含义(名) 考古学是用实地调查和发掘获得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史料(另一类是“文献史料”),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人文科学。 考古学的特定含义 第一,指考古研究所获得的历史知识,有时还可引伸为记述这种知识的书籍; 第二,指借以获得这种知识的考古方法和技术,包括资料的收集和保存,以及资料的审定、编排、整理和考证等方法和技术; 第三,指理论性的研究和解释,包括阐明包含在各种考古资料中的因果关系,并论证其存在于古代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规律等。 2、考古学研究的范围(简) 考古学研究的范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时间范围,二是空间范围,三是内容范围。 1、时间范围:考古学研究的时间范围限于一定时间以前的古代。下限一般定在明王朝(1644年)。历史年代越古老,考古学的作用越明显。尤其是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时期,就更需要考古学的研究来揭示和复原当时的社会面貌。 2、空间范围:考古学研究的空间范围原则上讲是世界上的各个角落。 3、考古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物质文化,但也不限于物质文化。因为,它作为与历史科学有密切关系的学科,就不限于物质文化的研究,也包括研究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组织、社会结构以及社会观念、宗教信仰等精神文化。 3、考古学研究的对象(名) 考古学研究对象是古代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实物资料,是通过科学的考古调查和发掘所获的实物及其包含的信息的总和。 4、考古学研究的目的(简) 1、复原文化历史。 2、复原过去人类的生活方式。 3、阐明文化发展的进程。 考古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考古资料阐明存在于历史进程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规律。5、考古学研究的功用(简) 1、对历史研究发挥着“补史”“证史”“正史”的作用。 2、对其他科学的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 3、发挥着保护和继承历史文化遗产的作用。 6、文化层(名) 考古学上的文化层是指含有文化遗物的熟土层。文化层对考古发掘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它把同一时代的遗迹和遗物串连在一起;另一方面,互相叠压的文化层,提供了确定早晚关系的可靠依据。 7、地层学(名) 地层学就是研究文化层堆积形成的原因、机理,从而指导考古发掘工作的进行,并为进一步分析地层中出土文物相对年代早晚和其它环境及文化问题提供背景和相关信息。地层学最重要的原理是叠压关系和打破关系。 8、类型学(名) 类型学就是通过古代人类文化的物质遗存根据其形式上的相似程度、结构、装饰风格、材料、功能及其它特征的系统排比,获得某些类型特征的组合与发展演变关系,从而研究其相对的早晚关系及其它文化与社会问题。

浅谈考古学的价值和意义

考古有承先启后的作用。了解历史、了解过去的文化,让你更能看清楚现在。现代人不断重复的犯上历史性的过错,就是因为不了解历史。人们多读一点历史,客式他同样不可避免的犯了历史性的错误。如果不关注考古、不关注历史,所犯的错误将更严重。 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在于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实物资料包括各种遗迹和遗物,它们多埋没在地下,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发掘,才能被系统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因此,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在于田野调查发掘工作。 考古学的产生有长远的渊源,但到近代才发展成为一门科学。近代考古学发祥于欧洲,以后普及到世界各国。北宋以来的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但直到20世纪20年代,以田野调查发掘工作为基础的近代考古学才在中国出现。作为一门近代的科学,考古学有一套完整、严密的方法论。它包含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等分支,并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领域内的许多学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考古是为了了解从古到今的文化,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在于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实物资料包括各种遗迹和遗物,它们多埋没在地下,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发掘,才能被系统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因此,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在于田野调查发掘工作。 近代考古学发祥于欧洲,以后普及到世界各国。北宋以来的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但直到20世纪20年代,以田野调查发掘工作为基础的近代考古学才在中国出现。作为一门近代的科学,考古学有一套完整、严密的方法论。它包含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等分支,并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领域内的许多学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考古学是通过发掘和调查古代人类的遗迹遗物和文献来研究古代社会的一门人文科学。传统上,考古学是文化人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但是现在它越来越独立,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考古学在历史研究中起着重要的的作用。 中国近代考古学发轫于20世纪初兴起的“古史辨运动”。为寻找与传统史学论战的证据,疑古派将目光转向考古学,“他们扫除了建立‘科学的中国上古史’的道路上的一切障碍物,同时使人痛感到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缺乏”。他们甚至认为,“解决古史唯一的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