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余数与被除数的关系

余数与被除数的关系

余数与被除数的关系
余数与被除数的关系

余数与被除数的关系

吴凯 2013-11-06

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比除数小,那么,余数与被除数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其中被除数、除数、商均为正整数,余数为非负整数,且被除数≥除数>余数≥0(当余数为0时表示除尽)。

则有:除数×商+余数=被除数,

又因为:余数<除数,且商为正整数,

所以:余数<除数≤除数×商,

即有:余数<除数×商,

余数+余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

2×余数<被除数, 余数<

12

×被除数, 综合为:余数<12×被除数,被除数>2×余数。 推论1,对于给定余数,当商为1(即被除数=除数+余数)且除数仅比余数大1时有最小的被除数,即有,被除数(最小)=2×余数+1。

推论2,对于给定被除数,当商为1(即被除数=除数+余数)时,余数可能最大。

(1)当被除数是奇数时,能分解成一个奇数与一个偶数,这时除数仅比余数大

1,这说明被除数=2×余数+1,余数(最大)=2

被除数-1。 (2)当被除数是偶数时,能分解成一个奇数与一个奇数或者一个偶数与一个偶数,这时除数仅比余数大2,这说明被除数=2×余数+2,余数(最大)=2

被除数-2。 推论整理为:2122?? ?? ? ? ? ? ???给定余数,被除数(最小)=余数+被除数-1给定被除数(奇数),余数(最大)=被除数-2给定被除数(偶数),余数(最大)=

余数和除数关系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多媒体教学课件 余数和除数关系 使用范围: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第52页例3 作者:李将将 单位:苍南县龙港镇第四辅导中心小学 撰稿时间:2011年8月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第52页例3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完了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和竖式计算后,来学习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例3的知识点很简单,但是怎样让简单的内容上地丰富和扎实,教材的编排就给我很大的启示。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难点是使学生明白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我将教材做出适当的改变,通过学生的摆小棒活动,让其逐步体检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设计理念: 当前,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学生理解性学习数学,因为儿童是知识的创造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主动地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和对事物的理解。基于以上考虑,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改变了教材摆花盆的活动,根据学生喜欢动手的心理特点,安排了动手摆图形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摆的过程中体会有余数的除法,初步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用9根小棒每4根摆一个图形,能摆几个?多几根?11、12、13……18根呢?”,但仅仅有初步感觉到这些是不够的,下面我就安排了猜余数可能是几的环节,借助前面摆小棒的基础,深化余数小于除数的道理,并通过逐步的分析,探讨,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练习环节中每一个材料的设计都是有针对性,难度是螺旋上升的。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理解;

2.培养学生初步试商能力,懂得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自己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应用“余数<除数”。 难点:结合情境理解“余数为什么一定比除数小”。 ●教学具准备: 小棒同桌一份(15根红色,9根蓝色)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除数和余数的关系 活动一:用9根小棒搭正方形, 1.师:如果请你用9根小棒搭这样的正方形,最多能搭几个?ppt\pp01.ppt 先让学生猜测再让学生动手搭一搭. 师根据学生反馈,课件显示 2.你能用算式表示你摆的结果吗? 板书:9÷4=2 (1) ppt\pp02.ppt 3.分别说说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 师:你能在图中找到用去的8根吗?那么在横式中你能找到这用去的8根吗? 活动二:用11根小棒搭正方形。 1.用11根小棒来搭这样的正方形,会是怎么一种情况?在脑子里想一想,你能把想到的情况用算式表示吗? 2.反馈搭的结果,并用算式表示。板书11÷4=2 (3) ppt\pp04.ppt 3.同桌互相说说每个数表示的意思。 4.刚才只搭了两个,为什么不能搭3个呢? 5.如果给你12根小棒,能摆几个这样的长方形?还剩几根小棒? 12÷4=3个 ppt\pp05.ppt

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1页例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巩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理解; 2.在操作中,发现并归纳出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3.理解并掌握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能灵活运用其关系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感知、猜测、验证的过程,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情感与态度: 1. 学生在数学探究学习中敢于大胆猜测,并找到恰当的方法验证,以完整的探究过程来培养其良好的学习品质。 2. 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在猜测、操作、验证的过程中,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并理解应用其关系。

教学具准备:课件小棒 一、复习导入 以《熊出没》故事引入,从而复习旧知。(播放音频:一天,小镇的房屋管理员给光头强打来电话说他的木屋太破旧,地震就要来了,住着很不安全,赶紧搬到小镇上去。光头强舍不得生活了很久的木屋,又担心安全。善良的熊大和熊二帮光头强修好了小木屋。为了感谢他们,光头强送来10罐上好的蜂蜜,他们舍不得吃,想储存起来。如果每3罐分一份,能分成几份?还剩几罐呢?) (课件出示第一个问题):有10罐蜂蜜,每3罐分一份。可以分成几份?还剩几罐? 学生列出算式并自主尝试计算结果。 抽生汇报:10÷3=3(份)……1(罐) 提问:这个算式表示的含义是?这里的1表示什么?在除法算式中它们分别叫做什么? 预设:除数,余数。 谈话:孩子们,在除法算式中,余数和除数之间有一种神秘的关系。你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故事导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低年级儿童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已有知识经验,为新课教学奠定

比较余数和除数的大小

比较余数和除数的大小(三年级数学)教案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巩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理解; 2. 培养学师初步试商能力,懂得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 使学师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自己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并应用“余数<除数”。 教学难点:结合情境理解“余数为什么一定比除数小”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还记得我们摆小棒的情景吗? 二、思考探究 1. (1)如果给你15根小棒,每6根摆这样的一个,最多能摆几个? 师:摆2个,余3根?(师根据学师反馈,板 画) 师:你怎么知道余3根(因为用去了12根) 你能列出算式吗?(15÷6=2个……3根) 师:你能在图中找到用去的12根吗?那么在横式中你能找到这用去的12根吗? (2)如果给你16根小棒,能摆几个这样的长方形?还剩几根小棒? 师根据学师反馈及时添上小棒并板书:16÷6=2个……4根

(3)17根呢? 师根据学师反馈及时添上小棒并板书:17÷6=2个……5根 (4)18根呢? 18÷6=3个 师:为什么不是余6根? 师:因为6根又可以摆一个了 (5)19根呢?20根呢?21根呢?22根呢? (6根又可以摆一个了) 2.(1)老师手中有一把小棒,摆尽可能多的三角形,可能剩余几根小棒?□÷3=□……() 师:可能剩余1根,2根 师:怎么不能余3根?4根? (2)摆正方形呢? □÷4=□……() 师:可能剩余1根,2根,3根 师:怎么不能余3根?4根?5根?6根? (3)摆五边形呢? □÷5=□……() 师:可能剩余1根,2根,3根,4根 师:怎么不能余3根?4根?5根?6根? 引导学师总结归纳:一定要比除数小,除数一定要比余数大 追问:余数为什么不能比除数大?如果余数和除数相等,行吗?

二年级奥数试题第8讲 巧用余数(一)

4...... = ÷ ,6 ...... = ÷ 第8讲 巧用余数(一) 【专题简析】 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有余数的除法,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要比除数小,利用余数,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实际问题,就要看你会不会巧妙地应用了。 要解决除数最小,余数最大的问题,就要理解除数和余数之间的关系,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即除数必须比余数大,掌握了这一点才能找到准确答案。 要求平均分给几位小朋友,平均每人种多少棵树等类型的问题时,应该首先从总数里去掉多余的部分,使得能够除尽,这样就能符合题意,求出问题的结果。 【例题1】 除数最小是几? , 思路导航:根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现在余数是4,那么除数的范围就比4大,比4大的数有很多,最小的是几呢?答案是5,因为最小的除数只要比余数大1就可以了。 解:除数最小是5. 练习1 1.( )÷( )=( )……3,除数最小是( ) 2.( )÷( )=( )……7,除数最小是( ) 3.( )÷( )=6……8,除数最小是几?当除数取最小时,被除数是几? 【例题2】 余数可以是几,最大余数是几? 思路导航:根据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可知余数可以是1、2、3、4、5,最大余数是5,最大余数的确定,是只要比除数小1就可以了。 解:余数可以是1、2、3、4、5,最大余数是5. 练习2 1.( )÷7 =( )……( ),余数可以是( ),最大余数是( ) 2.( )÷5 =( )……( ),余数可以是( ),最大余数是( ) 3.( )÷6 = 5……( ),余数取最大时,被除数是( )。

【例题3】 新年快到了,青青草原上挂起了彩灯,按“红、黄、蓝、白、绿、紫”的顺序挂,一共挂了50盏彩灯,第50盏彩灯是什么颜色?红色的彩灯一共有多少盏? 思路导航:这些彩灯按“红、黄、蓝、白、绿、紫”的顺序,即六种颜色为一个周期,先算出50盏彩灯有几个这样的周期:50÷6=8(个)……2(盏),余数是2,这2盏彩灯是第8个周期之后的红、黄两种彩灯。所以第50盏彩灯是黄色的,红色的彩灯一共有8+1=9(盏) 解:50÷6=8(个)……2(盏) 8+1=9(盏) 答:第50盏彩灯是黄色的,红色的彩灯一共有9盏 练习3 1.慢羊羊把54张扑克牌依次发给喜洋洋、美羊羊、沸羊羊和懒羊羊,问:第24张扑克牌发给谁?谁会拿到最后一张扑克牌? 2.学校大门上挂有一串彩灯,按“红、绿、白、黄”的规律排列起来,请你算一算,第18只彩灯是什么颜色?第25只彩灯是什么颜色? 3.植树节那天,同学们按一棵松树,2棵香樟树和3棵广玉兰的顺序依次栽树,那么第15棵是什么树?第31棵是什么树? 【例题4】 一张纸很整齐的写着下面这样的两行字: 喜羊羊与灰太狼喜羊羊与灰太狼喜羊羊与灰太狼…… 青青草原青青草原青青草原……

命题《余数要比除数小》

《余数要比除数小》试题计划 一、考察知识点: 本节课的考察知识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进一步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计算等方法,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3、能运用“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去解决相关的类型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题型 1、填空题 2、判断题 3、计算题 4、拓展提高 三、试题来源 本次试题第1题和第2题是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的基础上的改题和组题,第3题为自编题,第4题是利用原理进行运用解决问题。 《余数要比除数小》试题内容 一、填一填,相信你能行! 1、除数一定要比余数() 2、当除数是6时,余数可能是(),最大是(),最小是()。 3、当余数是6时,除数可能是(),最小是()。 4、当除数是100时,余数有()种情况。 剖析:本题重点检查孩子对余数与除数关系的理解,按照规律去进行推理,加深理解。 二、我能当好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

8÷5=1……3 () 15÷3=4……3 () 22÷3=6……4 () 剖析:本题利用余数要比除数小原理进行判断。 三、计算小能手 48÷5= 32÷6= 24÷8= 剖析:本题重点提高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能力,同时注意余数的大小。 四、聪明小博士 □÷7 = 3 ……? ?最大是(),这时□是()。 ?最小是(),这时□是() 剖析:本题重点利用关系原理及被除数与其他三个数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进一步的推理计算能力。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时间:10分钟满分20分 一、填空题 1、(大) 2、(1、2、 3、 4、5),(5),(1) 3、(比6大的数),(7) 4、(99) 共7分,,每空1分。 二、判断题

巧用余数(二年级下册数学)

4 ...... = ÷ ,6 ...... = ÷ (二年级下册数学) 巧用余数 【专题简析】 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有余数的除法,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要比除数小,利用余数,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实际问题,就要看你会不会巧妙地应用了。 要解决除数最小,余数最大的问题,就要理解除数和余数之间的关系,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即除数必须比余数大,掌握了这一点才能找到准确答案。 要求平均分给几位小朋友,平均每人种多少棵树等类型的问题时,应该首先从总数里去掉多余的部分,使得能够除尽,这样就能符合题意,求出问题的结果。 【例题1】 , 除数最小是几? 思路导航:根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现在余数是4,那么除数的范围就比4大,比4大的数有很多,最小的是几呢?答案是5,因为最小的除数只要比余数大1就可以了。 解:除数最小是5. 练习1 1.( )÷( )=( )……3,除数最小是( ) 2.( )÷( )=( )……7,除数最小是( ) 3.( )÷( )=6……8,除数最小是几?当除数取最小时,被除数是几? 【例题2】 余数可以是几,最大余数是几? 思路导航:根据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可知余数可以是1、2、3、4、5,最大余数是5,最大余数的确定,是只要比除数小1就可以了。 解:余数可以是1、2、3、4、5,最大余数是5. 练习2 1.( )÷7 =( )……( ),余数可以是( ),最大余数是( ) 2.( )÷5 =( )……( ),余数可以是( ),最大余数是( ) 3.( )÷6 = 5……( ),余数取最大时,被除数是( )。

【例题3】 新年快到了,青青草原上挂起了彩灯,按“红、黄、蓝、白、绿、紫”的顺序挂,一共挂了50盏彩灯,第50盏彩灯是什么颜色?红色的彩灯一共有多少盏? 思路导航:这些彩灯按“红、黄、蓝、白、绿、紫”的顺序,即六种颜色为一个周期,先算出50盏彩灯有几个这样的周期:50÷6=8(个)……2(盏),余数是2,这2盏彩灯是第8个周期之后的红、黄两种彩灯。所以第50盏彩灯是黄色的,红色的彩灯一共有8+1=9(盏) 解:50÷6=8(个)……2(盏) 8+1=9(盏) 答:第50盏彩灯是黄色的,红色的彩灯一共有9盏 练习3 1.慢羊羊把54张扑克牌依次发给喜洋洋、美羊羊、沸羊羊和懒羊羊,问:第24张扑克牌发给谁?谁会拿到最后一张扑克牌? 2.学校大门上挂有一串彩灯,按“红、绿、白、黄”的规律排列起来,请你算一算,第18只彩灯是什么颜色?第25只彩灯是什么颜色? 3.植树节那天,同学们按一棵松树,2棵香樟树和3棵广玉兰的顺序依次栽树,那么第15棵是什么树?第31棵是什么树? 【例题4】 一张纸很整齐的写着下面这样的两行字: 喜羊羊与灰太狼喜羊羊与灰太狼喜羊羊与灰太狼…… 青青草原青青草原青青草原……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案

《余数和除数关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例3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有余数除法,会列竖式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例三的知识点很简单,但是怎样让简单的内容上地丰富和扎实,教材的编排就给我很大的启示。教材以具体情境引入,让学生运用原来的知识计算从15÷5到25÷5,通过观察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这样的一个探究发现的过程能让学生充分体验感悟。于是我将其做出适当的改变,通过学生的摆小棒活动,让其逐步体检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设计理念: 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教学内容可以根据需要做必要的处理,使之服从教学。本课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把教材作为中介材料,根据学生喜欢动手的心理特点,安排了动手摆图形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摆的过程中体会有余数的除法,初步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但仅仅有初步感觉到这些是不够的,下面笔者就安排了猜余数可能是几的环节,借助前面摆小棒的基础,深化余数小于除数的道理,并通过逐步的分析,探讨,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练习环节中每一个材料的设计都是有针对性,难度是螺旋上升的。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理解; 2.培养学生初步试商能力,懂得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自己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应用“余数<除数”。 难点:结合情境理解“余数为什么一定比除数小”。 教学具准备:小棒同桌一份(15根红色,9根蓝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还记得我们摆小棒的情景吗? 二、思考探究 1. (1)如果给你15根小棒,每6根摆这样的一个,最多能摆几个?S:摆2个,余3根?(师根据学生反馈,板画)

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理解。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自己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3、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发现并理解“余数定比除数小”。 [教学难点] 结合情境理解余数为什么一定比除数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口算 2、先摆小棒,再解答。 (1)拿出10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剩几根? (2)拿出9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还剩几根?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新知识。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2,展示课件。 1、动手操作。 请每位学生分别用8、9、10、11、12根小棒,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看看这些小棒最多能摆几个正方形。 操作完毕后,全班交流、互动,反馈信息。 (1)如果给你8根小棒,每4根摆这样的一个正方形,最多能摆几个呢?会有剩余吗?(摆2根,没有剩余) 你能列出算式吗?8÷4=2(个) (2))如果给你9根小棒,最多能摆几个呢?还剩几根?(摆2根,还剩1根)师根据反馈及时板书:9÷4=2(个)……1(根) (3)10根呢? 师根据反馈及时板书:10÷4=2(个)……2(根) (4)11根呢?12根呢? 11÷4=2(个)……3(根) 12÷4=3(个) 为什么不是余4根,写成12÷4=2(个)……4(根)呢? (因为4根又可以摆一个正方形了。) 2、观察发现 (1)让学生观察黑板上每道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大胆猜测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呢? 余数小于除数。(师板书) (2)学生验证: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拿出小棒摆一摆,看看余下的小棒根数能不能是4根、5根、6根……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余数不能大于或者等于除数,因为这种情况下,余下的还可以再分,直到不能再分为止,此时余数小于除数。得出余数<除数的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案

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计算有余数的除法“除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通过猜测、动手操作、讨论、验证,探究“余数小于除数”的过程,提升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水平。 3、体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培养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结合情景理解“余数为什么一定比除数小。” 【教学过程】 一、课题练习,回顾旧知。 【设计这个环节,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进一步引发学生的猜测和争论,自不过然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呢,老师想考考你们。 一个正方形需要用几根小棒呀? 生:4根。 师:那么,5根小棒能够搭多少个正方形?多几根呢? 生:1个正方形,多1根。 师:6根小棒呢? 生:1个正方形,多2根。 师:同学们真聪明,现在老师可要难度升级了哟。如果给你一堆小棒,你们猜猜可能会剩多少根小棒呢? 生预测,答案不惟一,师将学生的猜测分准确与不准确两类写在黑板角落上。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研究看看,究竟可能会剩下多少根呢。 二、探究验证。 师:(出示8根小棒)这里有8根小棒,请问能够摆多少个正方形呢? 生:刚好两个正方形。 师:(出示9根小棒)这里有9根小棒,请问能够摆多少个正方形呢?

生:2个正方形还多1根小棒。 师(增加1根小棒):请问10根小棒能够摆多少个正方形呢? 生:2个正方形还多2根小棒。 师:(再增加1根小棒):11根小棒能摆多少个正方形呢? 生:2个正方形还多3根小棒。 师:(又增加1根小棒):12根小棒能摆多少个正方形呢? 预设:3个正方形。 师:没有余数了,和刚才8根小棒摆正方形是一样的。 师提问:为什么不是2个正方形余4根呢? 生:4根小棒刚好能够再拼成一个正方形。 师:13根小棒呢? 师:14根小棒呢? 师:15根小棒呢? 师:16根小棒呢? 学生将答案写在草稿本上,师抽生一一解答,将除法算式写在黑板上。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算式,看看它们的除数和余数有着怎样的特点呢?能够分小组讨论一下,呆会儿老师请同学起来说。 预设:除数没有变,始终是4;余数是1、2、3循环。 师:观察得非常仔细,也回答得完全准确,请给出你们的掌声。 师:为什么它们的余数一直在1,2,3的持续循环,可不能够是4或其它数呢? 生:如果余数是4了,就能够再拼成一个正方形了,5、6也是一样。 师:所以我们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呢? 预设:余数小于除数。 师板书:余数小于除数。同时更正课前同学们的猜测。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板书: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余数○除数 生得出结论:余数小于除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读三遍)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余数比除数小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亲自经历摆一摆、写一写过程初步感知余数的大小。 2、通过观察发现余数小余除数。 3、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孩子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知道余数小于除数以及余数比除数小在生活中的应用 复习 1、填空 9橘子4个一袋,可以装()袋,剩()个。 10个苹果每三个一盘,可以摆()盘,剩()个,列式为()。 1、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算式中的2个3表示的意义一样吗? 3、余数是1,怎么来的? 2、小结:昨天我们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今天这节我们继续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摆一摆活动 1、用8根小棒摆四边形方形,能摆几个?画一画,写出除法算式_____________. 说一说各个数代表什么? 2、用9根小棒摆四边形,能摆几个?画一画,写出除法算式_____________. 说一说各个数代表什么? 3、用10根,11根呢摆四边形。 同桌摆一摆试一试。并完成题单表格 4、生展示答案 5、猜一猜12根小棒摆四边形会余几根?

生摆一摆:发现用12根小棒摆四边形刚好摆3个,没有余数 6、回顾8-11根小棒过程,12根小棒摆四边形,余下4根的时候,又可以摆成一个四边形,所以就没有余数。余数不会是4,那余数有没有可能是5、6、7......呢? 生回答 7、这是你的想法,下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 13根、14根....... 8、现在老师拿一些小棒摆四边形,如果小棒有剩余,可能余几根? 根据刚才摆一摆的过程和这些除法算式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9、小结:余数<除数(生齐读) 10、我们用小棒摆四边形发现了余数<除数,如果我们用小棒摆其它的图形余数和除法数还有这样的关系吗? 11、用小棒摆三角形或五边形,摆一摆试一试 12、生展示算式发现余数<除数 13、小结:在所有的除法算式中,如果有余数余数都比除数小。 练一练 1、组装三轮车,如果车轮有剩余,可能会剩几个? 2、组装小汽车,如果车轮有剩余,可能会有几个? 3、用一堆圆片摆奥运五环,如果有剩余,最多剩(),最少剩() 4、一个数除以6,如果有余数,最大的是(),最小是() 5、÷最大是几?最小呢? 6、()÷5=7.......()你想填几 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设计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设计 一、温故知新 1.拿出10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剩几根? 2.拿出9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还剩几根? 二、探究新知 在上面两个我们新学习的除法算式中,比以前的除法算式多了一个新朋友——余数。余数这位新朋友可不太自由,你们猜猜它要听命于谁?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动手操作。 首先,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学具——一盒小棒。分组合作:分别用8、9、10、11、12、13根小棒,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看看这些小棒最多能摆几个正方形。 然后,全班交流、互动,反馈信息。 (1)8根小棒,能摆几个正方形? 8÷4=2(个) (2))9根小棒,能摆几个正方形? 9÷4=2(个)……1(根) (3)10根呢? 10÷4=2(个)……2(根) (4)11根呢?12根呢? 11÷4=2(个)……3(根)

12÷4=3(个) 师:为什么没有余4根,写成12÷4=2(个)……4(根)不行吗? 生:因为4根又可以摆一个正方形了。 2.观察发现 (1)细心观察,大胆猜想: 观察黑板上每道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猜一猜余数与除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2)学生发言,老师总结: 余数都比除数小。(师板书) 当除数是4时,余数可能是1、2或3。(即:除数是4时,余数最大是3,最小是1。) (3)学生验证: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拿出小棒摆一摆,看看余下的小棒根数能不能是4根、5根、6根…… (4)汇报实验结果: 余数不能大于或者等于除数,因为这种情况下,余下的还可以再分。一定要分到不能再分为止,此时余数小于除数。 (5)小结: ①剩下的不能再分的数叫余数。 ②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提升 1.做一做 师:通过刚才的探讨,我们知道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是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精选.]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李立萍 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有学生针对课本结语“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提出问题:“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有学生抢着回答:“因为余数如果比除数大就可以继续除!”我问:“明白了吗?”学生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课后抽查学生的课堂练习,有下面三种典型错误。 10÷3=2......410÷3=4......215÷3=4 (3) 针对以上问题,我做如下改进: (1)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不够分”的同时,要使其明白算式中各数表示的意义。 板书学生分苹果时列出的算式:10÷3=3(个)……4(个),要求回想操作过程,说说各数表示的意义。 10表示要分苹果的总数;除数3表示平均分成3份;商3表示每份分得3个;9表示分去了9个;1表示还剩下1个。 (2)让学生在合作中亲身体验理解“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 请小组合作,将20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并完成下表: 例如:被除数20,除数3 每份的个数(商) 1 2 3 4 5 6 7 分去的个数 3 6 9 12 15 18 21 剩下的个数(余数)17 14 11 8 5 2 观察、思考并讨论: (1)把余数和除数进行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2)把分去的个数和被除数进行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经过这样的探索过程,学生判断得出:表格列出的前5个算式不正确,因为余数比除数大就表明没有分完,还继续分下去;而第7次分苹果时,要分的总数是20却分去21个,显然不合情理;只有3份是6个,还有1份2个的分法是正确的。 这是一个“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的探索活动,也是一个养成科学教学态度的活动,更是培养怀疑、批判和创造的科学精神的有意义活动!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方便更改

微课设计《余数要比除数小》

《余数要比除数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生活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明白余数与除法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初步的提出、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知道除数要比余数小 评价设计: (1)通过做内化提升的练习,检测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度。 (2)通过圈一圈,列算式,让孩子发现除数与余数的关系,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检测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的达成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0个苹果,每人分3个,能分给几人,还剩几个? 列式: 读作: 师:1叫什么?(余数),剩下的这1个为什么不能再分了?红线标出:每人分3个。 课件演示把10个苹果,每人分3个,平均分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前面学习的有余数的除法,让孩子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初步感知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二、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其实有余数的除法里边蕴藏着许多的数学知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它。大家请看,这里有这么多草莓。 生拿出探究卡独立做 探究卡 草莓,每人分4个,可以分给几人?圈一圈,填一填 12个列式: 13个列式: 14个列式: 15个列式: 16个列式:

师:做完的同学同桌交流一下。 12÷4=3(人) 13÷4=3(人)……1(个) 14÷4=3(人)……2(个) 15÷4=3(人)……3(个) 16÷4=4(人) 17÷4=4(人)……1(个) 18÷4=4(人)……2(个) 19÷4=4(人)……3(个) 师:同学们,如果不用圈一圈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7个、18个、19个草莓的结果吗?师:请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余数是1、2、3,为什么余数是123,有没有什么理由? 余数为什么不能再分了,你能说一说吗? 师:余数可不可以是4或5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师: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 出示: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设计意图】通过让孩子动手圈一圈,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通过观察算式,交流为什么余数是1、2、3时不能接着分了,让孩子知道是因为每人只能分4个,1、2、3不够,所以不能再分,教师接着追问,余数可以是4或5吗?引发孩子的深度思考,通过课件展示,让孩子清楚的知道,为什么4或5不行,从而发现规律。 三、巩固提升 1、我来猜一堆小棒 (1)摆长方形,如果没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 (2)摆三方形,如果没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 2、我判断 7根火腿肠,每人分2根,可以分给几人,还剩几根? 7÷2=2(人)……3(根) 3、我来填

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0页例1及第61页例2.教学目标: 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究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 实物图片、实物果盘、小棒。 教法简介:

针对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征,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是 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借助实物分一分,摆一摆。学生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包括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含义,知道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较好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子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节课我将安排学生大量的动手摆、圈、分的活动。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余数的产生及意义。根据学生喜欢动手的特点,安排了动手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体会有余数的除法,初步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利用学生练习做题的环节,深化理解余数小于除数,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教学理念与策略:

余数为什么一定要比除数小

余数为什么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学片断: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后,有学生问:“余数为什么一定要比除数小?我就回答:“因为余数和除数一样大或者余数比除数大时,我们还可以继续除。”有些学生还是很茫然。 出现问题:课后批改学生的课堂作业时,发现有下面三种错 4 4 4 ----- ————--------- 4 丿14 4 丿14 3 丿15 8 16 12 ------ ------------ ----------- 6 2 3 为了让学生彻底掌握和理解这个知识,我对我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决定改进教学方式。 改进教学的步骤: 1、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让学生明白算式中各个数所表示的含义。 14个苹果,每个同学分4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还剩几个?我让学生用圆片代替苹果摆一摆,然后列出算式14÷4=3(个)……2(个)。学生边摆边说,在这个算式中,14表示的是总数的个数,左边的这个4表示每个同学分走4个,上边的这个3表示能分给3个同学,里面的这个12是分走了12个,12是3个4相加的和,是3×4的结果,最下边的这个2是还剩下2个苹果没有分,是14-12的结果。

3 ------- 4丿14 12 --------- 2 2、让学生在合作中亲身体验理解”“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 请4人小组合作,把29个草莓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分工为:1人操作,1人把分的过程记录填表,2人写出每一次分的除法算式。 被除数29除数4

让学生观察,思考,并讨论: (1)把余数和除数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2)把分走了的个数和被除数进行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经过这样的探索过程,学生思考得出:余数比除数大说明草莓剩下的个数还可以再继续分。比如第一次,每个小朋友分走1个,共分走4个,剩下了25个,剩下的25个还可以继续分。分第二次时,每个小朋友分走2个,共分走8个,剩下了21个,剩下的21个还可以继续分。到第7次时,余下了1个,余下的1个不能再平均分给4个同学。到第8次分草莓时,草莓的总数是29,却要分走32个,根本不够分,不合理。只有每个同学分7个草莓,余下1个这种分法是正确的。 这个“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的探索研究活动,让学生不仅明白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还明白了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这是由意义的活动。 通过这次活动,在接下来的作业中,学生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上面的错误了。在做有余数的除法,学生发现余数和除数一样大或者余数比除数大时,就知道自己的商商小了,要重新调商,也明白要把商调大一些,因为余下的数还可以再分。 我常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问题就及时调整。我觉得反思有很多方面。可以来自学生的课堂作业,家庭作业,课堂回答,课堂练习等,在反思中探索出更好的方式去教学,会让自己不断进步。 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有余数的除法》例3的教学内容。 2、教材的理解:例3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有余数除法,会列式的基础上教学的。例三的知识点很简单,但是怎样让简单的内容上地丰富和扎实,教材的编排就给我很大的启示。教材以具体情境引入,让学生通过用小棒摆正方形观察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这样的一个探究发现的过程能让学生充分体验感悟。于是我将其做出适当的改变,通过学生的摆小棒、列式计算等活动,让其逐步体会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根据学生喜欢动手的心理特点,安排了动手摆小棒、列式计算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但仅仅有初步感觉到这些是不够的,我又安排了讨论为什么不能余4根、5根、6根小棒?的环节,深化余数小于除数的道理,并通过逐步的分析,探讨,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练习环节中每一个材料的设计都是有针对性,难度是螺旋上升的。 4、对教材的处理:我们知道,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着重抓住“余数与除数间的关系”知识点进行教学。 基于以上思考,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理解; 2、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自己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懂得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应用“余数<除数”。 难点:结合情境理解“余数为什么一定比除数小”。 教学具准备:小棒 二、教法学法: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法 1、自主操作、体验感悟 知识源于活动,要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去探索促进学生有意义地建构新知。因此,我设计了一个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在摆的过程中体会余数比除数小。这个活动本身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和空间,充分发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反思交流、应用提高 在教学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中,我将转变传统大量的练习和直接告诉的做法,结合学生摆小棒、列式计算等活动,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余数比除数小,再通过小组讨论为什么不能余4根、5根、6根小棒,懂得为什么余数不能等于或大于除数的道理,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有余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案 教材来源:小学二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版 内容来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主题: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课时:1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李智新/荥阳市城关乡实验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认识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2)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2.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了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以操作深化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在操作的过程中达到3个目的;一是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二是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三是为后面的试商做好铺垫。 3.学情分析 本课时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知道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学习目标: 1.通过摆小棒的活动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2.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学习重点:

探究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学习难点: 利用余数判断除数范围。 评价任务: 1.会在摆出正方形的同时叙述摆的内容并列出除法算式。(目标一) 2.从上到下观察所列算式,比较除数和余数的关系,总结出;余数要 比除数小。(目标二) 学习过程: 环节一:复习导入 活动一(1分钟) 口算练习 1.53÷8 15÷3 30÷6 69÷8 14÷4 30÷9 36÷6 2÷1 12÷6 45÷9 6÷6 26÷4 2.(1)把10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几个? 有10个苹果,每个同学分4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还剩几个? (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3×()<10 ()×4<10 设计意图: 1.通过口算练习,提高口算能力。 2.通过列式计算,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要求说出正确答案。独立完成。 环节二: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目标1:通过摆小棒,列出除法算式,说出除数与余数的含义。 用4根小棒可以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吗?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1及第61页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摆小棒游戏和分草莓,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图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4.体会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具:小棒、草莓、纸盘子。 教学过程: 一.摆小棒游戏,激发兴趣 1.摆图形:小朋友们,看看大屏幕上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大家喜欢吗?老师在你们课桌上也放了小棒,大家一起也动手试一试吧。看一看用11根小棒摆出小面的图形,各能摆几个?(然后请同学们说一说) 二.动手实践,感知意义 (一)复习旧知识:表内除法 1.课件展示例1的问题情景:(小朋友们请看)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到底是不是可以摆3盘呢?现在,老师请两个小朋友到黑板上来摆一摆。一个摆盘子,一个摆草莓。) 2.指名说一说,摆了几盘?草莓摆完了吗?板书:摆3盘,正好摆完。)3.质疑: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为什么用除法来计算? 4.质疑: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3盘。)在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们知道吗?

(二)新授: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出现剩余的情况。 (1)如果有7个草莓,还是每2个摆一盘,又可以怎样摆呢? (咱们同桌交流一下,按照这样的要求来摆一摆,哪位小朋友小朋友想起来了。) (3)质疑:(请小朋友到前面演示)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两次摆的有什么不一样? 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几盘?摆完了吗?板书:摆3盘,还剩1个。 2.列算式表示摆的过程。(像这样摆又可以怎样写除法算式呢?剩下的一个在除法算式中怎么表示?) 3.交流展示。(谁来试着说一说。)规范余数写法。 7÷2=3(盘)……1(个)3表示什么?1呢?(课件出示完整的算式) 4.质疑:谁能结合这幅图完整的说说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剩下的1个叫做余数。 5.揭题:像这样的除法就叫有余数的除法。并说说每个数的名称。 (1)读算式:7除以2等于3(盘)余1(个) (2)说各部分的名称。 (过度:我们已经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你会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请小朋友们翻到课本60页,完成做一做第1题圈一圈,填一填。) 6.练习。圈一圈,填一填。 (1)17个☆,2个2个地圈。 (2)23个,33个地圈。 ☆☆☆☆☆☆☆☆☆ ☆☆☆☆☆☆☆☆ 圈了()组,圈了()组, 剩下()个。剩下()个。 17÷2=□(组)……□(个) 23÷3=□(组)……□(个) (过度:其实,有余数的除法里边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

余数比除数小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我说课的题目是《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准备,说教学过程,说作业布置,说板书设计说教学亮点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表内除法,并认识了余数的含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也为后面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竖式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提高以及对余数有更全面的认识。 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特点,逐步引导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简单问题,虽然本节课的内容本身较难理解,不过可以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生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基于以上认识,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 知识与技能目标:进一步巩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理解,掌握和理解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等活动,发现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探索问题的快乐,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根据教学目标的导向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发现并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教学难点为: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余数为什么一定比除数小。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三维互动,五维导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操作,体验感悟。教学中我首先采用激趣法,从猜猜看的游戏导入课题,引导学生通过猜测,动手摆一摆,自主操作,小组讨论,总结规律等环节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更好的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这一重要结论。此外,在教学中,我还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循循善诱,直观生动,突出了教学重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 以上所有的分析和准备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有效性而服务的,为了全面准确的引导学生掌握和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含义,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这里我会采用猜猜看的游戏导入新课,先请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画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圈圈,看看谁画的多,画的好,然后将自己画的个数写在纸上,老师不用看就能猜出你最后一个画的是什么颜色。这个游戏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为后面埋下伏笔: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也能像老师一样很快就能猜出最后一个画的是什么颜色了。这时我会适时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并请学生猜测,余数和除数会有怎样的关系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