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染料信息

染料信息

染料信息
染料信息

染料信息

1.胆固醇

名称及别名:胆甾醇,(3β)-胆甾-5-烯-3-醇,胆脂醇,异辛甾烯醇,胆甾-5-烯-3β-醇分子式:C27H46O

分子量:386.65

结构式:

性状描述:胆甾醇-水合物(C27H46O·H2O)为折色或淡黄色有珠光的片状结晶。70-80℃成无水物。无水物熔点148.5℃,沸点360℃(部分分解),相对密度1.052(19/19℃)。20℃时醇中溶解度为1.29g/100g,热乙醇28g/100g。该品1g能溶于2.5ml醚、4.5ml氯仿、1.5ml吡啶,也溶于苯、石油醚油脂等,几乎不溶于水(约0.2mg/100ml),在空气中缓缓氧化变黄,熔点和溶解度也随之改变。

2.曙红

名称及别名:伊红Y,朝红,四溴荧光黄,四溴荧光素二钠,曙红Y,曙红钠盐,水溶伊红,黄光曙红,曙红变性次甲蓝

分子式:C20H6Br4Na2O5

分子量:691.85

结构式:

性状描述:密度1.02g/ml(20℃),水中溶解0.1g/ml,暗红,为酸性染料。

3.玫红酸

名称及别名:树脂质酸,玫瑰红酸,蔷薇色酸,金红,蔷薇酸,金精,4-[双(4-羟基苯基)亚甲基]-2-甲基-2,5-环己烯-1-酮

分子式:C19H14O3

分子量:290.32

结构式:

性状描述:深红色结晶,有金属光泽。也有带深绿色金属样的黄棕色片。易溶于醇呈金黄色溶液,溶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呈胭脂红色,溶于浓硫酸、70%硫酸、盐酸或高氯酸呈黄色至橙色,略溶于冰乙酸,微溶于醚和氯仿,几乎不溶于(0.12%)和苯。在真空中加热到180℃(挥发)。最大吸收波长(氢氧化钾液)534.6、479.5nm。有刺激性。

4.碱性品红

名称及别名:盐基品红,碱性新品红,玫瑰苯胺盐酸盐

分子式:C20H20ClN3

分子量:337.85

结构式:

性状描述:绿色金属光泽结晶,溶于乙醇和戊醇,微溶于水,溶液呈红色,不溶于乙醚;最大吸收波长(乙醇中)543nm(ε93000)。最强的核染料,分析化学中配制席夫试剂检验醛类;用溴酸盐滴定的氧化还原指示剂;用于染棉、人造纤维、麦秆、纸张、皮革、羽毛、脂肪等,也用于制造色淀。

5.副品红

名称及别名:盐酸付玫瑰苯胺,副品红,0.2%盐酸付玫瑰苯胺溶液,4-[(4-氨基苯基)(4-亚氨基-2,5-环己二烯-1-亚基)甲基]苯

分子式:C19H17N3·HCl

分子量:323.82

结构式:

性状描述:外观为黄绿色闪光结晶块或砂状。是有绿色光泽的结晶或棕红色粉末。易溶于乙醇呈绯红色,热水呈红色,微溶于冷水,不溶于乙醚。在浓硫酸中呈黄光棕色,稀释后呈紫红色。曾有实验动物致癌试验阳性的报道。可生物染色。6.甲基紫

名称及别名:甲基青莲,碱性紫1,苯胺紫

分子式:C25H30ClN3

分子量:407.99

结构式:

性状描述:绿色粉末,具有特殊臭味。密度1.089g/cm3,熔点137℃,沸点514.9°C (在760mmHg中),闪点234.7°C,本品可燃,有毒。能溶于水和醇,呈紫色溶液,能溶于甘油和氯仿,但不溶于醚。熔点:137℃。可作为染料、酸碱指示剂、消毒剂,稀释后可用作外用药品(紫药水)。

7.甲酚红

名称及别名:邻甲酚红,邻甲酚磺酰酞,邻甲磺酞,邻甲酚磺酞,

分子式:C21H18O5S

分子量:382.42

结构式:

性状描述:带有金属光泽的晶体,红棕色结晶性粉末,溶于乙醇、稀酸(黄色)和稀碱(紫色),微溶于水,几乎不溶于丙酮和苯。熔点290℃。其0.1%乙醇溶液或0.04%钠盐水溶液用作指示剂。

8.酸性品红

名称及别名:复红

分子式:C20H17N3Na2O9S3

分子量:585.54

结构式:

形状描述:绿色金属光泽的深红色粉末或橄榄色到深橄榄绿色粗粉或小块;为玫苯胺二磺酸钠盐和三磺酸钠盐、铵盐的混合物;1g溶于7ml水,微溶于乙醇;稀水溶液呈紫红色,极稀的水溶液(1∶10000)滴入浓氢氧化钠溶液而褪色,但对浓盐酸不褪色;红色到无色的pH为12~14;最大吸收波长540~545nm(10mg/L,0.01%盐酸);有刺激性,可检定游离氯;生物染色剂,结缔组织染色;pH指示剂。

9.结晶紫

名称及别名:甲紫,甲基紫,龙胆紫,碱性紫

分子式:C25H30N3Cl

分子量:407.98

结构式:

性状描述:暗绿色闪光粉末或粒状物。溶于水呈紫色,极易溶于酒精呈紫色。在浓硫酸中呈红光黄(橙)色,稀释后呈暗绿光黄色,在浓硝酸中呈橄榄色。其水溶性加氢氧化钠成紫色沉淀,加盐酸变蓝色。属三苯甲烷;类碱性染料。用于染色,也可制沉淀剂。在医药上用做皮肤科消毒防腐药。

10.甲基橙

名称及别名:近莲橙D,酸性橙52,对二甲氮基偶苯磺酸钠,对二甲基氨基偶氮苯磺酸钠,4-[[4-(二甲基氨基)苯基]偶氮基]苯磺酸钠盐

分子式:C14H14N3O3SNa

分子量:327.34

结构式:

性状描述:橙黄色鳞状晶体或粉末。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醇。熔点>300℃,可做酸碱指示剂,也用于生物染色

分散染料成品

万丰染料成品目录 常规产品 Regular Series 1分散黄6G Disperse Yellow 114 2分散黄4G Disperse Yellow 211 3分散黄ETD Disperse Yellow ETD 4分散黄4063Disperse Yellow 4063 5分散黄BRL Disperse Yellow BRL 6分散黄H3R Disperse Yellow H3R 7分散黄M3R Disperse Yellow M3R 8分散黄E-GL Disperse Yellow E-GL 9分散橙E-RL Disperse Orange25 11分散橙S-4RL Disperse Orange 30 12分散橙SE-2RL Disperse Orange 31 13分散橙S-3RFL Disperse Orange 44 14分散橙SE-RL Disperse Orange 61 15分散橙SE-RL Disperse Orange 61:1 16分散橙GLX Disperse Orange 62 17分散橙R-SF Disperse Orange 73 18分散橙76-1Disperse Orange 76-1 19分散橙BRO-A Disperse Orange BRO-A 20分散橙BRO-B Disperse Orange BRO-B 21分散橙BRO-C Disperse Orange BRO-C 22分散橙C2RS Disperse Orange C2RS 23分散橙ALK Disperse Orange ALK 24分散橙HF Disperse Orange HF 25分散橙WNBS Disperse Orange WNBS 26分散棕3REL Disperse Brown 4 27分散棕P-3R Disperse Brown 19:1 28分散棕P-3G Disperse Brown 19 29分散棕D212Disperse Brown D212 30分散红GG Disperse Red 17 31分散红E-R Disperse Red 50 32分散红GFL Disperse Red 73 33分散红BB Disperse Red 82 34分散红FRL Disperse Red 177 35分散红P-4G Disperse Red 278 36分散红D-3B Disperse Red 311 37分散红F-3BS Disperse Red 343 38分散红891Disperse Red 891 39分散红896Disperse Red 896 40分散红369Disperse Red 369 41分散红D112Disperse Red D112 42分散红D114Disperse Red D114 43分散红玉 WF-HNA Disperse Red WF-HNA 44分散大红HD-B Disperse Scarlet HD-B 45分散酱红XFN-T Disperse Caramel Red XFN-T 46分散艳红XF-T Disperse Brill Red XF-T 47分散蓝12Disperse Blue 12

促进了德国染料工业发展的三位化学家

促进了德国染料工业发展的三位化学家 卡罗、格拉泽和布伦克 袁翰青 在1856年英国人帕琴(W. H. Perkin)合成苯胺紫(mauve)之前,所有的染料都是从天然物中取得的。例如:茜素和靛蓝是从某些植物提取的,洋红是从胭脂虫提取的,等等。自从帕琴之后,合成染料在英国有了较大的发展。可是从十九世纪后期起,德国的染料工业赶上并且超过了英国。至今西德的巴登苯胺和苏打公司(简称BASF,全称Badische Anilin und SodaFabrik)仍然是世界上很大的染料工厂。 德国的染料工业,所以从十九世纪后期起能发展得很快,当然有好些原因。其中重要因素之一,是由于有三位杰出的化学家,参加了染料工业的研究,从而推动了这项工业的迅速发展。这三位杰出的化学家是卡罗(Heinrich Caro)格拉泽(Carl Andreas Glaser)和布伦克( Heinrich Brunck)。1930年出版的布格(G. Bugge)所编的《大化学家传》(Das Buch der greossen Chemiker)这部书里,一共收入了从希腊起到1928年为止,已谢世的六十八位化学家,其中就有两位是推进德国染料工业发展的学者,卡罗利布伦克,至于格拉泽当时还健在,所以没有被列入此书。 现在我们就把卡罗等三位化学家的生平和主要工作,简述如下: 我们先介绍海因里希·卡罗(Heinrich Caro)。从染料化学史的角度来说,大家都承认,他是奠定十九世纪后期,德国染料工业的首要人物。 他原来出生于波兰的波兹南市,诞生日期是1834年2月13日。他从小就被父母带到德国入了德籍。在柏林读完中学之后,他进了当时的工艺专科学校。从1852年到1855年,他在那里学会了纺织品的染色法和印刷技术。工专毕业后,在一个小染料厂里工作。由于当时有一种迷信的说法,认为在德国冬季不能染色,英国却不是这样,所以他就到英国去留学。 他在1859年二十五岁时,到了英国的曼彻斯特市,他半工半读,在英国当时的德尔公司,用部分时间作染料研究工作。在那里,他发现帕琴的合成苯胺紫,可以用简单的方法来代替原来昂贵的药品,他还申请了好几种新染料的专利权。例如,Bismark棕、2,4-二硝基萘酚(Martius黄)、苯胺黄等等,都是他在英国申请的专利。他于1866年三十二岁时离开了英国,回到德国。他重新进了海德尔贝格大学,读完了博士学位之后,就参加了德国的染料公司BASF。他在这里一直工作到退休为止。 从1868年到1899年的三十二年期间,他先是这个公司的主任研究员,后来升为总工程师,他在这里完成了很多到现在还是著名的染料,例如:萘酚黄、合成茜素、亚甲基兰、不褪红、金胺等等。他一共发明了二十六种至今仍在利用的染料。他还发现了一种很强的氧化剂,即过硫酸H2S2O4被命名为卡罗酸。 他一生除了用大部分时间进行染料的研究外,还写过好几部书。其中有两部书,至今尚有参考价值:一部是1892年写的,书名是《煤焦油染料工业的发展》;另外一部是1904年写的《德国化学工业的发展》。这两部书都是叙述BASF公

最新中国染料行业20强

浙江龙盛是染料行业龙头,已经形成了分散染料、活性染料、化工中间体 和减水剂四大业务并举的格局。浙商证券认为,由于节能减排政策的执行 ,一些污染较重的分散染料增长速度急剧下滑,将导致产品涨价以及行业 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公司在规模、业务布局、技术、环保等方面都具有 较高的竞争优势。 在由中国工业经济研究院与世界企业竞争力实验室,世界制造商协会、全 球制造评论中文版联合主办2008年(第四届)“中国制造业500强”暨“中 国染料行业20强”。其中,浙江龙盛位列首位。 排名如下: 1. 浙江龙盛控股有限公司 2. 闰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3. 巴斯夫应用化工有限公司 4. 上海科华染料工业有限公司 5. 浙江百合化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6. 杭州吉华江东化工有限公司 7. 泰兴市锦鸡染料有限公司 8. 科莱恩(天津)有限公司 9. 河北华戈染料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10. 浙江传化华洋化工有限公司 11. 天津市长城欧亚化工有限公司 12. 浙江舜龙化工有限公司 13. 杭州钱江印染化工有限公司 14. 广东德美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5. 浙江长征化工有限公司 16. 安徽亚邦化工有限公司 17. 无锡新光化工有限公司 18. 杭州下沙恒升化工有限公司 19. 大连染料化工有限公司 20. 河南洛染股份有限公司第一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名词解释:圈地运动、清教运动、《权利法案》、独立派、克伦威尔、 平等派起义、掘地派运动、“光荣革命” 2、简答题:试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3、论述题:试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和意义。 第二章欧洲大陆的封建国家 1、列举西欧启蒙运动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思想家及其主要思想主张,并简要说明其影响。 2、分析西欧国家海外殖民扩张的后果。 第三章美国独立战争

分散染料分类

分散染料的分类 1分散染料的分类通常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按化学结构来分,按化学结构,主要可以分为偶氮型、蒽醌型、杂环型三种,其中主要以偶氮型为主,偶氮型又分为单偶氮型和双偶氮型。 详细介绍见下表: 类别所占比例简单介绍及常见举例 单偶氮 占分散染 料的50%以上 分子量一般为350~500,制造工艺简单,成本相对较低,色谱齐全,匀染性优良,提升力高,色牢度因结构不同差异较大。浅、中、深色系列都有。 如分散蓝H-GL(C.I.disperse blue 79),分散红玉S-2GFL((C.I.disperse Red 167), 分散红玉SE-GL((C.I.disperse Red 73) 双偶氮 约占分散 染料的10% 色谱以中、深色为主,色谱以橙、黄、深蓝为主,制造工艺较复杂,成 本相对较高,,染色性能一般,色牢度一般。如分散黄 E-RGFL(C.I.disperse Yellow 23),分散橙SE-GL(C.I.disperse Orange 29) 蒽醌 约占分散 染料的25% 色光鲜艳,色谱主要有红、紫、蓝等,匀染性能良好,日晒牢度优良。 合成工艺路线较长,成本昂贵,染色性能优良,但一般提升力不佳,色牢度整体 上优良,结构不同,色牢度差异也较大。如分散红E-3B(C.I.disperse Red 60), 分散蓝2BLN(C.I.disperse Blue 56),分散翠兰S-GL(C.I.disperse Blue 60) 杂环 占分散染 料小于15% 色谱较全,色光较鲜艳,有些品种有荧光,发色强度高,制造工艺复杂,成本较高,染色性能良好,色牢度性能较佳。结构种类较多,分类比较繁杂, 近年来发展较快,以后会详细介绍。如分散黄E-3G(C.I.disperse Yellow 54), 分散红CBN(C.I.disperse Red 356) 另一种按应用性能分类,目前大部分是采用瑞士Sandoz(山德士)的Foron系列分散染料的分类方 法,其主要根据染料升华牢度来分,详细分类见下表: 染料分类(符号)特性高温型S 中温型SE 低温型E 染料分子大小大中小升华牢度高中中或低 匀染性较差中好热溶染色、固色温度200-220℃190-205 ℃180-195℃

由于染料生产品种多精编

由于染料生产品种多精 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由于染料生产品种多,并朝着抗光解、抗氧化、抗生物氧化方向发展,从而使染料废水处理难度加大。染料废水处理难点:一是COD高,而BOD/COD值小,可生化性差;二是色度高,而成分复杂。三是水质水量不稳定,排放具有间歇性。印染废水的处理目标一般是COD的去除与脱色,但脱色问题难度更大。 3.脱色处理方法 物理方法 吸附法 吸附法是利用多孔性的固体物质,使废水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被吸附在固体表面而去除的方法。吸附脱色技术是依靠吸附剂的吸附作用来脱除染料分子的。吸附按其作用力可分为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离子交换吸附三种。目前用于吸附脱色的吸附剂主要是靠物理吸附, 但离子交换纤维、改性膨润土等也有化学吸附作用。 常用的吸附剂包括可再生吸附剂如活性炭、离子交换纤维等和不可再生吸附剂如各种天然矿物(膨润土、硅藻土)、工业废料(煤渣、粉煤灰) 及天然废料(木炭、锯屑) 等。传统的吸附剂是活性碳,活性炭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500- 600 m2/g),它只对阳离子染料、直接染料、酸性染料、活性染料等水溶性染料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活性炭去除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分子量不超过400)非常有效,但它不能去除水中的胶体疏水性染料。若废水BOD5> 500mg/L,则采用吸附法是不经济的。膨润土作为水处理中的吸附剂和絮凝剂,已被广泛用于印染废水脱色领域,近

年来制成多种复合膨润土、VS型纤维和聚苯乙烯基阳离子交换纤维等,具有物理吸附和离子交换功能,且比表面大、离子交换速度快,易再生,对难处理的阳离子染料废水有很好的脱色效果,有些改性的膨润土的脱色效果甚至高于活性炭[4];某些集吸附与絮凝性能为一体的吸附剂如硅藻土复合净水剂也已开发;用电厂粉煤灰制成具有絮凝性能的改性粉煤灰,对疏水性和亲水性染料废水均具有很高的脱色率;另外工业废料(如煤渣、粉煤灰等)、天然废料(如木炭、木屑等)、植物秸秆(如玉米棒等)均对印染废水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 吸附法尤其适合难生化降解的纺织印染废水脱色处理,印染废水的吸附脱色技术是一项非常有效而又比较经济的方法。活性炭吸附脱色技术不适合印染废水一级处理,只能用于深度脱色处理,活性炭处理成本高,再生困难,所以活性炭的再生技术是正在研究的课题,其中生物再生是研究的重点方向。煤、炉渣吸附剂,原料来源广,成本低,但在处理印染废水之后存在二次污染,所以只适合与生化法或砂过滤等方法联合使用。离子交换树脂对水溶性染料离子吸附特别有效,离子交换吸附剂的开发研制是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廉价、高效、因地制宜新型吸附材料的开发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技术。吸附法与其它处理方法的优化组合处理印染废水,脱色效果更佳。[5]

世界染料工业发展现状探讨

世界染料工业发展现状探讨 1前言 世界染料工业的兴衰与纺织印染工业紧密关联。近年来世界纺织纤维的产量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长,2003年产量达到5200万t左右,其中合成纤维的年均增长速度约5.0%,2003年的产量为2720万t、占纺织纤维总量的52.3%。合成纤维中,聚酯纤维的年产量已超过2100万t,在纺织纤维中占据首位,其比例达到了40.4%;聚酰胺纤维约390万t,占纺织纤维的7.5%;聚丙烯腈纤维约230万t,占纺织纤维的4.4%。天然纤维的年产量为2400万t左右,其中纤维素纤维在纺织纤维中的产量最大,约2200万t,占纺织纤维的42.3%。面对纺织纤维的大力发展,世界染料工业也发展很快。2003年世界染料工业产值达到80亿美元,年产量已接近100万t,其中纺织用染料占最大份额,约80%。世界染料市场上的欧洲四大公司,即DyStar公司、Ciba公司、Clariant公司和Yorkshire公司分别占据市场的23%、15%、8%和4%~5%,总计占据世界染料市场的50%~51%,其余份额主要由东南亚国家占据,约42%~43%,日本的染料公司占据7%。2003年世界染料的消耗量约75~80万t,其中用于纤维素纤维的染料消耗量最大,超过全部染料消耗量的48%,约38万t;用于合成纤维的染料消耗量占45%左右,约36万t。按染料的消耗价值计算,世界染料的消耗价值约58.5亿美元,其中分散染料最大,约15.3亿美元、占26.6%;活性染料次之,约14.3亿美元,占24.4%;酸性染料约10.6亿美元,占18.1%;直接染料约4.5亿美元、占7.7%,阳离子染料和碱性染料约4.0亿美元,占6.8%;还原染料和硫化染料等约9.8亿美元,占16.8%。 由于近年来世界染料的产量超过消耗量,染料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价格战也愈演愈烈,我国染料价格之低已成为主宰世界染料市场的因素之一。表1列出了2002年世界主要染料市场的平均价格,由此可见一斑。 2国外染料工业发展的最新动向 2.1企业重组趋平稳,中国成为世界染料生产供应中心[1] 世界染料历史上比较大的染料企业的组织结构改革有两次。一次是在20世纪60年代,当时西欧染料公司把美国的染料企业从染料舞台上赶下台,从而占领了美国的染料市场。另一次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生的染料历史上规模最大和范围最广的一次改革。经过改革,西欧染料行业由六家体制变成三家体制,使染料生产更集中化、更专业化。2004年5月28日,西欧的全球最大染料企业DyStar公司与美国的Platinum公司(它是一家专业从事企业并购,提供决策服务和解决方案的公司)签订了出售收购协议书,美国Platinum公司将拥有DyStar公司全部股份。不过这个收购交易需要得到反托拉斯组织的同意。据了解,即将发生的DyStar公司股权更改不会影响公司的经营活动,纺织染料仍是DyStar公司的业务重点。DyStar公司的这一举措当然对欧洲其它染料公司产生不小的影响,有些公司正在研究新的对策,以适应全球染料工业未来发展的需要。 日本的染料生产组织也发生了变化。它们采取了多种方式,以强化生产供给体制、染料

天然染料与合成染料

天然染料与合成染料 摘要:现在是讲究环保的时代,和谐社会,合成染料因为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毒无知污染环境,而且合成染料的原料石油也日渐减少,所以合成染料不符合现在的需求了。天然染料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 关键词:合成天然发展 一染料的历史 染料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代采用天然物质作染料。古人从植物动物矿物中提取出染料来进行布料的印染和作画。但是因为天然染料的来源少而且技术有限,所以天然染料的色彩单一,应用也不广泛,价格昂贵,只能是贵族们使用。 公元前3000年中国已有染织物的技术。约公元前25世纪印度用茜草和蓝草染色。与此同时,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人已掌握媒染技术,用植物染料染成黄、红、绿等色。在远古时期,就有价值昂贵的著名泰尔紫,可能由克里特人首先制出,后来腓尼基人掌握了其制作技术,从海螺中提取的泰尔紫,牢度较好。从公元前20世纪开始中国曾利用多种矿物和植物,染出黄、红、蓝、绿、紫、黑色。黄色使用石黄、荩草、地黄、黄栌;红色使用赭石、朱砂、茜草;蓝色使用石青、靛草;绿色作用空青、荩草;紫色使用紫草;黑色使用皂斗等。1972年,中国湖南长沙马王堆古墓中出土的西汉纺织品,色彩仍很清晰,利用近代分析技术,确证朱红色为硫化汞,银灰色为硫化铅,粉白色为绢云母,蓝色为靛蓝。由此可见当时的染料应用技术水平(见彩图唐代用多种彩色颜料绘制的墓室壁画、西汉印花敷彩纱(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533~544年,中国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卷五中,详细记载了多种植物染料的提炼方法如“□红花法”、“造靛法”等,所制成的染料可较长期使用。中国染料和染成的织物通过丝绸之路运往欧洲。 自炼焦工业发展后,从副产品煤焦油中分离出苯、萘、蒽等芳烃化合物,为合成染料提供了原料,染料生产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 1856年,英国化学家帕金(W.H.Perkin,1838-1907)在制取奎宁的试验中意外地发现一种紫色染料——苯胺紫。1857年苯胺紫投入生产,这标志着合成染料工业的开端。 二.合成染料的发展 19世纪西欧有机化学的研究工作得到发展,以及从煤焦油分离和制取有机芳香族化合物,开创了合成染料时期。 初期1856年,英国化学家W.H.珀金用重铬酸钾氧化苯胺硫酸盐,得到一种黑色沉淀物,发现它能把丝染成紫红色。次年设厂生产,取名为苯胺紫或冒肤,供染色使用。从此,化学合成的染料碱性品红、碱性品绿、碱性品紫等碱性染料相继出现,这些都是由苯胺及其衍生物为原料进行生产的,所以,合成染料被称为苯胺染料。 德国化学家J.P.格里斯在1858年发现了苯胺的重氮化反应;1861年Ch.曼恩发现芳香胺重氮盐能与芳香胺或芳香酚偶合,从此得到第一个偶氮染料苯胺黄;1868年,德国化学家C.格雷贝和C.李卜曼将蒽醌溴化和碱熔制得茜红,稍后将茜素磺化制得染毛的染料,1870年德国巴登苯胺纯碱公司投入生产,从此开发了蒽醌染料,并进一步制取蓝色和绿色染毛用的酸性蒽醌染料品种。德国化学家A.拜耳进行了长期关于合成靛蓝的研究工作,在1870年,他将从天然靛蓝氧化得到

分散染料的色卡

一、分散染料 序号产品名称色样索引号类型PH范围包装规格 1 分散黄6GFS 200% Y114 S 3-7 25kg/纸箱 2 分散黄E-3GL Y64 E 3-8 25kg/纸箱 3 分散黄E-3G 200% Y5 4 E 3-9 25kg/纸箱 4 分散黄C-4G 200% Y211 SE 3-7 25kg/纸箱 5 分散嫩黄H-4GL 100% Y134 S 3- 6 25kg/纸箱 6 分散嫩黄SE-4GL 100% - SE 3-6 25kg/纸箱 7 分散金黄SE-3R 200% - SE 3-6 25kg/纸箱 8 分散黄C-5G 200% Y119 SE 3-6 25kg/纸箱 9 分散金黄E-3RL 100% Y23 E 3-9 25kg/纸箱 10 分散金黄SE-RL 300% - SE 3-7 25kg/纸箱

序号产品名称色样索引号类型PH范围包装规格 11 分散橙REL 200% 061 SE 4-9 25kg/纸箱 12 分散橙S-2RL 200% 076 SE 4-9 25kg/纸箱 13 分散橙R-SF 200% 073 S 3-9 25kg/纸箱 14 分散黄棕S-3RFL 200% 044 S 3-9 25kg/纸箱 15 分散橙F3R 200% 025 E 3-9 25kg/纸箱 16 分散橙SE-5RL 200% 029 SE 4-9 25kg/纸箱 17 分散橙S-4RL 100% 030 S 4-7 25kg/纸箱 18 分散橙SE-RH 300% 0288 SE 3-9 25kg/纸箱 19 分散棕S-3R 100% Brl S 4-8 25kg/纸箱 20 分散大红S-3GFL 100% R54 S 4-7 25kg/纸箱

中国染料工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染料工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 文/纪立军 上海安诺其纺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近年来,我国染料工业迅猛发展,形成了一个从原料、中间体、助剂到成品配套、种类基本齐全的独立行业。目前,我国能生产硫化染料、直接染料、酸性染料、碱性染料、冰染染料、还原染料、活性染料、分散染料、中性染料、阳离子染料及其他11个大类的染料,品种近400种。2010年我国染料的产量达到75.6万t,我国已成为全球染料生产、消费和贸易第一大国。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我国的染料行业有很多新的变化。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染料行业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 一、我国染料行业发展的现状与变化 进入21世纪后,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提高,要求染料工业提供品种繁多色彩鲜艳的染料;塑料、涂料、文教用品、建材等工业的发展,对高级 有机颜料的需要量大大增加,我国有 机颜料、染料开发和生产进入一个新 时期。2001年全国染料产量33.74万t, 有机颜料产量7.46万t。2003年中国分 散染料产量创25万t。2004年全国染料 产量59.83万t,同比增长10.4%;有机 颜料产量14.36万t,同比增长13.3%。 2005年全国染料产量64.09万t,同比 增长7.12%;有机颜料产量15.66万t, 同比增长9.08%。尤其是“十一五”期 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 2010年我国染料的产量分别是69.9 万t、75.4万t、67.8万t、71.9万t、75.6 万t,平均增长率1.98%,有机颜料的 产量分别是18.3万t、20.0万t、18.5 万t、18.2万t、22.4万t,平均增长率 5.18%。 “十一五”期间,我国染料行业 产量保持在68万~76万t左右,占世界 染料总产量的70%左右。 近几年,中国民营染料生产企业 迅速崛起,大大促进了国内染料生产 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国内染料工业呈 现出全新的产业格局与强劲的增长势 头,整体处于完全竞争的态势,国际竞 争力不断增强。同时,国内染料工业产 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目前国内最常用 的分散染料领域,基本形成了大型染 料生产企业垄断市场的竞争格局。但 进入“十二五”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 化,一些问题和矛盾陆续出现,染料工 业发展依然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是通胀带来成本居高不下,企 业处于两难境地。2011年以来,通胀形 势紧逼企业成本,企业购买的原材料 价格大幅上涨,加上电力、燃料以及运 费,还有工人工资等都在上涨,增加了 企业的各项支出,大大降低了染料工 业利润空间。随着节能减排力度的加 大,环保投入也越来越大,对染料企业 Advanced Materials Industry 54

分散染料介绍

分散染料 一种微溶于水,在水中借分散剂作用而呈高度分散状态的染料。分散染料不含水溶性基团,分子量较低,分子中虽含有极性基团(如羟基、氨基、羟烷氨基、氰烷氨基等),仍属非离子型染料。这类染料后处理要求较高,通常需要在分散剂存在下经研磨机研磨,成为高度分散、晶型稳定的颗粒后才能使用。 分散染料 - 概述 分散染料 分散染料是一类水溶性较低的非离子型染料。最早用于醋酯纤维的染色,称为醋纤染料。随着合成纤维的发展,锦纶、涤纶相继出现,尤其是涤纶,由于具有整列度高,纤维空隙少,疏水性强等特性,要在有载体或高温、热溶下使纤维膨化,染料才能进入纤维并上染。因此,对染料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具有更好疏水性和一定分散性及耐升华等的染料,目前印染加工中用于涤纶织物染色的分散染料基本上具备这些性能,但由于品种较多,使用时还必须根据加工要求选行选择。 分散染料染的涤棉 分散染料的染液为均匀稳定的悬浮液。分散染料于1922年由德国巴登苯胺纯碱公司开始生产,主要用于聚酯纤维和醋酯纤维的染色。当时主要用于醋酯纤维的染色。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聚酯纤维的出现,获得了迅速发展,成为染料工业中的大类产品。分类分散染料(见表)按分子结构可分为偶氮型、蒽醌型和杂环型三类,它们按一定的原则命名(见染料),按《染料索引》(简称C.I.)统一编号。①偶氮型的色谱较剂全,有黄、橙、红、紫、蓝等各种色泽。偶氮型分散染料可按一般偶氮染料合成方法生产,工艺简单,成本较低。②蒽醌型具有红、紫、蓝等色。③杂环型为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类染料,具有色彩鲜艳的特点。蒽醌型及杂环型分散染料的生产工艺较复杂,成本较高。 分散染料

分散染料 - 概述 分散染料 分散染料是一类水溶性较低的非离子型染料。最早用于醋酯纤维的染色,称为醋纤染料。随着合成纤维的发展,锦纶、涤纶相继出现,尤其是涤纶,由于具有整列度高,纤维空隙少,疏水性强等特性,要在有载体或高温、热溶下使纤维膨化,染料才能进入纤维并上染。因此,对染料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具有更好疏水性和一定分散性及耐升华等的染料,目前印染加工中用于涤纶织物染色的分散染料基本上具备这些性能,但由于品种较多,使用时还必须根据加工要求选行选择。 分散染料染的涤棉 分散染料的染液为均匀稳定的悬浮液。分散染料于1922年由德国巴登苯胺纯碱公司开始生产,主要用于聚酯纤维和醋酯纤维的染色。当时主要用于醋酯纤维的染色。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聚酯纤维的出现,获得了迅速发展,成为染料工业中的大类产品。分类分散染料(见表)按分子结构可分为偶氮型、蒽醌型和杂环型三类,它们按一定的原则命名(见染料),按《染料索引》(简称C.I.)统一编号。①偶氮型的色谱较剂全,有黄、橙、红、紫、蓝等各种色泽。偶氮型分散染料可按一般偶氮染料合成方法生产,工艺简单,成本较低。②蒽醌型具有红、紫、蓝等色。③杂环型为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类染料,具有色彩鲜艳的特点。蒽醌型及杂环型分散染料的生产工艺较复杂,成本较高。 分散染料

由于染料生产品种多

由于染料生产品种多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由于染料生产品种多,并朝着抗光解、抗氧化、抗生物氧化方向发展,从而使染料废水处理难度加大。染料废水处理难点:一是COD高,而BOD/COD值小,可生化性差;二是色度高,而成分复杂。三是水质水量不稳定,排放具有间歇性。印染废水的处理目标一般是COD的去除与脱色,但脱色问题难度更大。 3.脱色处理方法 物理方法 吸附法是利用多孔性的固体物质,使废水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被吸附在固体表面而去除的方法。吸附脱色技术是依靠吸附剂的吸附作用来脱除染料分子的。吸附按其作用力可分为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离子交换吸附三种。目前用于吸附脱色的吸附剂主要是靠物理吸附, 但离子交换纤维、改性膨润土等也有化学吸附作用。 常用的吸附剂包括可再生吸附剂如活性炭、离子交换纤维等和不可再生吸附剂如各种天然矿物(膨润土、硅藻土)、工业废料(煤渣、粉煤灰) 及天然废料(木炭、锯屑) 等。传统的吸附剂是活性碳,活性炭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500- 600 m2/g),它只对阳离子染料、直接染料、酸性染料、活性染料等水溶性染料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活性炭去除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分子量不超过400)非常有效,但它不能去除水中的胶体疏水性染料。若废水BOD5> 500mg/L,则采用吸附法是不经济的。膨润土作为水处理中的吸附剂和絮凝剂,已被广泛用于印染废水脱色领域,近年来制成多种复合膨润土、VS型纤维和聚苯乙烯基阳离子交换纤维等,具有物理吸附和离子交换功能,且比表面大、离子交换速度快,易再生,对难处理的阳离子染料废水有很好的脱色效果,有些改性的膨润土的脱色效果甚至高于活性炭[4];某些集吸附与絮凝性能为一体的吸附剂如硅藻土复合净水剂也已开发;用电厂粉煤灰制成具有絮凝性能的改性粉煤灰,对疏水性和亲水性染料废水均具有很高的脱色率;另外工业废料(如煤渣、粉煤灰等)、天然废料(如木炭、木屑等)、植物秸秆(如玉米棒等)均对印染废水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 吸附法尤其适合难生化降解的纺织印染废水脱色处理,印染废水的吸附脱色技术是一项非常有效而又比较经济的方法。活性炭吸附脱色技术不适合印染废水一级处理,只能用于深度脱色处理,活性炭处理成本高,再生困难,所以活性炭的再生技术是正在研究的课题,其中生物再生是研究的重点方向。煤、炉渣吸附剂,原料来源广,成本低,但在处理印染废水之后存在二次污染,所以只适合与生化法或砂过滤等方法联合使用。离子交换树脂对水溶性染料离子吸附特别有效,离子交换吸附剂的开发研制是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廉价、高效、因地制宜新型吸附材料的开发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技术。吸附法与其它处理方法的优化组合处理印染废水,脱色效果更佳。[5] 综上所述,吸附脱色的发展方向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根据吸附机制开发、寻找新的吸附剂; ②对现有吸附剂的改性与活化, 以提高脱色效果和再生能力。

染料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染料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面对着巨大的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的压力,染料工业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必须由依靠资源投入向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人才驱动转变,由注重经济规模向注重发展质量转变,由高碳增长向低碳增长转变,由损害生态环境的增长向环境友好增长转变。理清科学发展思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染料工业“十二五”时期面临的首要任务。 一、“十一五”期间染料工业发展回顾 (一)“十一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就 1.产品生产、出口、消费数量居世界第一 “十一五”期间,我国染料实现了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29 %,工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6.20 %,利税年均增长9.80%,产量年均增长2.67%,其中染料产量年均增长1.98%,有机颜料产量年均增长5.18%,出口贸易年均增长2.25%,直接出口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占世界进出口贸易的三分之一。 2.产品结构进一步改善 目前,我国已成功研发出近500个新型环保型染料,环保型染料已超过全部染料的三分之二,其中开发最多的是环保型活性染料和分散染料,与此同时,在加快淘汰落后产品和生产工艺,加快淘汰禁用染料生产和应用,改善染料产品结构,满足国内外市场对不断增长的绿色纺织品的需求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 3.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较大提高

2006年以来,染料工业加快了产业升级的步伐,1/3的企业特别是重点骨干企业,加大了科技创新的投入,围绕着新型纺织纤维的出现,与之配套的染料新产品的研发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高新技术以及生产装备水平提高,清洁生产工艺产业化进程加速,推动了整个染料工业绿色生产技术的发展。 4.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集团化发展模式凸显 “十一五”期间,我国染料产业集聚取得了初步成果,工业集团化发展模式凸显,产业园区已初具规模,入驻园区的生产企业占70%,产量占85%。浙江省染料企业已成为我国染料工业的主导力量,成为我国各类染料、有机颜料的领军企业集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65%。 5.产销量和出口贸易稳步增长 2010年,染料实现工业总产值409.1亿元,比2009年增长6.62%,工业销售收入395.5亿元,比2009年增长10.94%,利税合计42.3亿元,比2009年增长32.6%,产量98万吨,比2009年增长8.77%,其中染料产量75.6万吨比2009年增长5.15%,有机颜料产量22.4万吨,比2009年增长23.08%,达到了国际金融危机前的历史最好水平。出口贸易和消费数量也实现稳步增长。 6.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品牌建设得到关注 “十一五”期间,我国染料、有机颜料产品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在合成工艺技术、商品化技术方面有所突破,部分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的染料工业已经从原始资本积累走向成熟,提高对染料技术和市场经济规律的研究,将染料做精、做强、创建中华名牌成为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7.技术装备水平逐步提升

江苏关于成立染料生产制造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

江苏关于成立染料生产制造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 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报告摘要说明 染料是指能使纤维或其他物质牢固着色的化合物,按来源可以分为天然染料和合成染料两大类。 xxx有限责任公司由xxx科技发展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与xxx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其中:A公司出资320.0万元,占公司股份60%;B公司出资220.0万元,占公司股份40%。 xxx有限责任公司以染料产业为核心,依托A公司的渠道资源和B 公司的行业经验,xxx有限责任公司将快速形成行业竞争力,通过3-5年的发展,成为区域内行业龙头,带动并促进全行业的发展。 xxx有限责任公司计划总投资5394.1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411.13万元,占总投资的81.78%;流动资金983.00万元,占总投资的18.22%。 根据规划,xxx有限责任公司正常经营年份可实现营业收入9556.00万元,总成本费用7280.32万元,税金及附加103.25万元,利润总额2275.68万元,利税总额2692.82万元,税后净利润1706.76万元,纳税总额986.06万元,投资利润率42.19%,投资利税率 49.92%,投资回报率31.64%,全部投资回收期4.66年,提供就业职位125个。

染料是指能将纤维织物或其他物质染成鲜明而牢固色泽的物质。染料 具有多种分类方式,由于不同种类的纤维或高分子材料的着色对染料的性 能要求不一样,根据不同材料着色对染料的要求,形成了染料的应用分类,即不论染料的化学结构如何,只要其染色性能和染色方法均属同一类别, 按照此方法划分,染料分为分散染料、酸性染料、还原染料、硫化染料、 活性染料、直接染料等。

分散染料产品索引号

分散染料产品索引号 分散黄A-G------------------C.I. Disperse Yellow 3 分散黄E-3RL----------------C.I. Disperse Yellow 23 分散黄E-3G-----------------C.I. Disperse Yellow 54 分散黄3GF-------------------C.I. Disperse Yellow 64 200% 分散黄BRL-S----------------C.I. Disperse Yellow 163 200% 分散黄4G--------------------C.I. Disperse Yellow 211 200% 分散黄5G--------------------C.I. Disperse Yellow 119 200% 分散黄5GL-------------------C.I. Disperse Yellow 241 200% 分散黄6GSL------------------C.I. Disperse Yellow 114 200% 分散黄8GFF------------------C.I. Disperse Yellow 82 200% 分散红玉B-------------------C.I. Disperse Red 1 200% 分散红玉BD------------------C.I. Disperse Red 13 200% 分散大红S-3GL--------------C.I. Disperse Red 54 100% 分散红玉S-5BL--------------C.I. Disperse Red 167 100% 分散红FB--------------------C.I. Disperse Red 60 200% 分散红FB--------------------C.I. Disperse Red 60 220% 分散红玉SE-4RB-------------C.I. Disperse Red 73 200% 分散大红S-R----------------C.I. Disperse Red 74 100% 分散红BEL-------------------C.I. Disperse Red 92 200% 分散红BS--------------------C.I. Disperse Red 152 200% 分散大红GS------------------C.I. Disperse Red 153 100% 分散红FRL-------------------C.I. Disperse Red 177 200% 分散红玉C-2R---------------C.I. Disperse Red 179 220%

染料公司排名

染料制造行业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及竞争力分析 1. 巴斯夫应用化工有限公司 2. 阿克苏诺贝尔防护涂料(苏州)有限公司 3. 泰兴市锦鸡染料有限公司(泰兴锦云染料有限公司) 4. 上海科华染料工业有限公司 5. 内蒙古泰兴泰丰化工有限公司 6. 海门瑞丰颜料有限公司 7. 安徽亚邦化工有限公司 8. 江苏双宏化工有限公司 9. 佛山市得宝化工染料有限公司 10. 亨斯迈纺织染化(中国)有限公司 11. 维迅蓬莱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12. 河北华戈染料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13. 科莱恩(天津)有限公司 14. 上虞亿得化工有限公司 15. 江苏普信药业发展有限公司 16. 山东庆云庆顺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17. 江苏远征化工有限公司 18. 苏州林通化工科技股分有限公司 19. 河南洛染股份有限公司 20. 天津信汇制药有限公司 21. 河北星宇化工有限公司 22. 宁夏明盛染化有限公司 23. 大连染料化工有限公司 24. 海宁宝圆染化有限公司 25. 绍兴县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26. 天津三环化学有限公司 27. 河北建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8. 上海雅运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29. 阿拉善西北染料有限责任公司 30. 天津市亚东化工染料厂 31. 陵县东方化工厂 32. 上虞舜联化工有限公司 33. 常熟华益化工有限公司 34. 江苏德旺化工工业有限公司 35. 九江富达实业有限公司 36. 淮安市天惠纺织有限公司 37. 天津市津程化工厂 38. 平阴利昂染料公司 39. 江苏永庆化工有限公司 40. 泰兴市玺鑫化工有限公司 41. 杭州璟江瑞华科技有限公司 42. 江苏申新染料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43. 河南省呈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21世纪20年代我国的染料工业与染料学科展望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21世纪20年代我国的染料工业与染料学科展望 作者:吴祖望, 杨威, WU Zu-wang, YANG Wei 作者单位:吴祖望,WU Zu-wang(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重点实验室,大连,116012), 杨威,YANG Wei(沈阳化工研究院,沈阳,110021) 刊名: 染料与染色 英文刊名:DYESTUFFS AND COLORATION 年,卷(期):2007,44(1) 被引用次数:6次 相似文献(3条) 1.期刊论文吴祖望.杨希川.Wu Zuwang.Yang Xichuan21世纪的染料学科和染料工业-化工学报2000,21(5) 从染料学科和染料工业在20世纪发展的总体情况出发,就染料学科和染料工业范围、传统染料前景、染料工业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基础研究关键课题等4个方面预测了21世纪染料学科和染料工业可能的发展前景. 2.会议论文吴祖望21世纪的染料学科和染料工业2002 本文回顾了20世纪染料学科和染料工业的发展;介绍了功能染料的概念;概述了21世纪染料工业发展的格局及我国染料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就染料基础研究的三大课题进行了论述. 3.期刊论文肖刚.孙朝晖.XIAO Gang.Sun Chaohui近年我国染料学科的理论创新和技术进步-染料与染色 2005,42(1) 综述了近年我国染料科学的理论创新和技术进步.关于染料与纤维着色包括超分子化学理论、化学交联染色和通用染料的概念以及纤维表面结构生色、仿生染料;运用量子化学理论对染料分子进行计算,预测染料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用于指导染料分子的设计;根据染色动力学,建立染色过程的数学模型;纳米二氧化钛作为光催化反应的催化剂,可用于硝基物控制还原、卫生整理、染料和印染污水的降解.这些创新理论和技术进步核心就是提高资源的优化程度和环境保护,必将有力促进我国染料工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引证文献(5条) 1.安风霞.陈建林.齐凯.张丽水热合成BiVO4催化剂及其可见光催化活性[期刊论文]-工业催化 2010(1) 2.安风霞.陈建林.齐凯.张丽可见光催化剂BiVO_4 降解废水中直接耐酸大红4BS[期刊论文]-化工环保 2009(6) 3.吴祖望.王专.张志达深色活性染料的近期进展[期刊论文]-化工进展 2009(5) 4.陈苏兰.崔正刚含氟异双活性基活性染料的合成[期刊论文]-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5) 5.周鑫.杨新玮.何岩彬.宋玮未来五年中国染料行业发展趋势[期刊论文]-染料与染色 2008(4)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4610137579.html,/Periodical_ranlgy200701001.aspx 授权使用:东华大学图书馆(dhdxtsg),授权号:416e0aad-eedc-4446-ac72-9e1b015e69cb 下载时间:2010年10月26日

天津关于成立染料生产制造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

天津关于成立染料生产制造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方案/产业运营

报告摘要说明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出,促使我国政府加快完善环保相 关立法的脚步,不断加大环保监管力度。在环保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的趋势下,染料中间体行业不断有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受到监管处罚,染料中间体 行业会有大量中小企业退出,行业市场份额逐渐向具有节能环保生产技术 优势和环保处理能力的行业领先企业集中,这促使行业利润水平进一步分化。未来,行业内企业并购整合将成为必然发展趋势,这也将进一步推动 产业集中度的提升。 xxx有限公司由xxx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与xxx 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其中:A公司出资360.0 万元,占公司股份65%;B公司出资190.0万元,占公司股份35%。 xxx有限公司以染料产业为核心,依托A公司的渠道资源和B公司 的行业经验,xxx有限公司将快速形成行业竞争力,通过3-5年的发展,成为区域内行业龙头,带动并促进全行业的发展。 xxx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14658.4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2421.09万元,占总投资的84.74%;流动资金2237.37万元,占总投 资的15.26%。 根据规划,xxx有限公司正常经营年份可实现营业收入20100.00 万元,总成本费用15285.48万元,税金及附加269.73万元,利润总

额4814.52万元,利税总额5748.32万元,税后净利润3610.89万元,纳税总额2137.43万元,投资利润率32.84%,投资利税率39.22%,投 资回报率24.63%,全部投资回收期5.56年,提供就业职位361个。 染料是指能将纤维织物或其他物质染成鲜明而牢固色泽的物质。染料 具有多种分类方式,由于不同种类的纤维或高分子材料的着色对染料的性 能要求不一样,根据不同材料着色对染料的要求,形成了染料的应用分类,即不论染料的化学结构如何,只要其染色性能和染色方法均属同一类别, 按照此方法划分,染料分为分散染料、酸性染料、还原染料、硫化染料、 活性染料、直接染料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