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推进市场监管创新 提高规范市场秩序的科学化水平

推进市场监管创新 提高规范市场秩序的科学化水平

推进市场监管创新 提高规范市场秩序的科学化水平
推进市场监管创新 提高规范市场秩序的科学化水平

推进市场监管创新

提高规范市场秩序的科学化水平

辽宁省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成军

当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正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转型升级时期。从辽宁来看,工商体制与机制改革相互叠加,转变职能与队伍稳定相互交织,在市场监管中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推进监管创新,规范市场秩序,是新形势下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因此,要认清大势、把握方位,理顺关系、把握规律,积极推进监管理念、方式、手段、制度创新,努力构建新型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和工作格局,不断提高规范市场秩序的科学化水平,更加有效地服务于辽宁的振兴发展。

一、推进市场监管创新、提高规范市场秩序的科学化水平,是加快职能转变的必然选择

李克强总理指出,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这实质是政府的自我革命。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既要适应形势变化积极推进工商体制机制改革,又要抓住机遇主动推进市场监管创新,不断增强规范市场秩序的能力。

(一)推进市场监管创新,是适应简政放权新形势的迫切需要

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转变职能,就是尽快从“越位点”退出,把“缺位点”补上,把职能切实转到更好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上来。应该注意到,职能转变、简政放权的显著标志,就是加强监管。可以这样说,放权的过程也是强化监管的过程,监管的过程也是创新的过程。在新形势下,我们应当加深对市场监管重要性的认识。首先,从政府职能来看,市场监管是政府的五大职能之一,履行好市场监管职能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因此,市场监管之所以必要,是由市场经济决定的,我们要始终坚持这种职能自信。其次,从简政放权来看,放和管是两个轮子,只有两个轮子都做圆了,车才能跑起来。放就是把该放的权力放开到位,管就是把该管的事务管住管好。因此,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的落脚点就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市场监管不是弱化而是强化,不是边缘化而是常态化。第三,从市场秩序看,当前影响公平竞争环境的因素增多,“劣币驱逐良币”的危险仍然存在,整个市场秩序还很不规范。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加强市场监管,才能保障公平竞争,才能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推进市场监管创新,是适应工商改革新情况的迫切需要

自去年10月以来,辽宁工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

策部署,在短时间内先后进行了食品安全职能划转、实行分级管理、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基层职能整合等“四项”体制机制改革,在市场监管方面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深入思考。一是如何充分发挥分级管理的优势。要进一步明确层级职能定位和事权划分,省局应侧重于业务指导、制度设计、人才建设和工商文化建设。同时,注重吸收和坚持垂管体制下的好传统、好经验、好做法,防止新的地方保护倾向出现。二是如何做好“宽进严管”中“严管”这篇大文章。目前,辽宁的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新增市场主体同比增长了90%,全省市场主体信用公示平台已经开通。随着市场主体的骤增和信用公示平台的搭建,给监管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只有创新思维方式和监管方式,才能适应这些新情况的变化。三是如何充分发挥综合监管的优势。综合监管、综合执法是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向,也是现代市场监管的基本特征。在省、市,县体制不统一的情况下,要特别注意优化工作布局、整合监管资源、发挥整体合力。

(三)推进市场监管创新,是适应现代监管新趋势的迫切需要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实守信、监管有力的现代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随着市场监管的变迁演变和经验积累,现代市场监管模式正在

成为工商机关的一种必然选择。重构市场监管体系,必须认清和把握现代市场监管的新动向、新趋势。第一,现代市场监管更加注重统一的市场监管。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必须依靠统一的市场监管来保障、来维护,继而打破市场分割、市场封闭、市场垄断。第二,现代市场监管更加注重运用新型监管方式和监管工具。彻底改变传统的命令式、运动式、动员式监管模式,探索市场主体的信用监管,摸索有效的抽查制度,加强市场秩序的监测预警,注重用新规则、新制度等治本举措规范市场秩序。第三,现代市场监管更加注重监管执法权的公开透明和约束监督。“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深化监管执法公开,让监管执法权在阳光下运行,有利于保障市场主体对工商工作的知情权,有利于增强工商执法的公信力,也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和广大企业对工商工作的满意度。所以说,这些现代市场监管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为我们创新市场监管提供了方向性启发。

(四)推进市场监管创新,是适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迫切需要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工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公民的权利意识不断增强,遇事“找工商”、“讨说法”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社会公众对工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人民群众关注的权益保障、公平正义、市场监管等问

题,都与工商的职能密切相关,只有不断推进市场监管创新,更好地规范市场秩序,才能提高人民群众对工商工作的认同感和满意度。一是从群众立场、观点、方法出发,不断改进市场监管机制。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置,做到心中有群众、眼里有群众、替群众说话,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改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是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出发,不断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也是工商工作重要的价值取向。我们要增强秉公执法的定力,做到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公正执法,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执法监督,不断提升工商监管执法的公信力。三是从增强消费维权整体效能出发,不断健全市场监管机制。要树立大维权理念,构建大维权工作格局,充分发挥行政保护、网络维权、合同监管、消协维权、投诉举报等特点和优势,进一步增强消费维权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二、推进市场监管创新、提高规范市场秩序的科学化水平,必须把握市场规律、竞争规律、监管规律

一切从实际出发,需尊重和把握客观规律,按照现代市场监管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创新,确保监管创新少走弯路。

(一)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一步认识和把握

市场规律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是看得见的手,主要是弥补市场失灵。无论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还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都要搞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协调配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要同市场、市场主体打交道,更要善于底线思维,注重宏观思考,着力提高科学监管水平。一是尊重市场规律,就要尊重市场主体。市场主体是市场经济的细胞,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源泉。只有尊重市场主体,才能活跃市场、活跃市场主体,才能保证市场主体的自主经营。因此,市场监管创新就是让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更自由、更宽松。二是尊重市场规律,就要划清监管与市场的边界。凡是市场能发挥作用的,监管要松绑支持,不要去干预;凡属市场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监管要主动补位,该管的要坚决管,管到位,管出水平,避免出问题。三是尊重市场规律,就要把监管重点放在规范市场秩序上来。当前,要把监管的重心转移到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对经济社会发展可能造成大的危害的领域上来,把执法的重点转移到扰乱市场秩序上来,减少不必要的日常检查和专项整治,更多地通过信用监管引导行业自律和企业诚信。

(二)正确处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进一步认识和把握竞争规律

发展需要环境,环境决定发展。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也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在我国市场体系建设中,各种经济成分市场主体共同竞争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然而不同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竞争的环境尚未形成。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保障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的监管部门,应当切实履行好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等职能,努力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第一,遵循竞争规律,就要建立统一的市场监管体系。要打破市场分割、市场封闭、市场垄断、市场混乱,反对地方保护和不正当竞争,清理和废除防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积极探索统一监管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监管体系,逐步形成监管标准、程序规则、制度一体化的监管格局。第二,遵循竞争规律,就要加大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随着市场竞争的升级,垄断、不正当竞争案件会随之上升,各种新型违法行为也会大量出现。因此,要防止低水平的破坏性竞争,加快解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和行业垄断问题,彻查垄断协议和滥用支配地位的重大案件,保护消费者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同时,要加强竞争环境监测和研判,有效防止形成垄断结构、排除限制竞争等情形。由此可见,竞争环境是我们应当关注和必须规范的重点领域。

(三)正确处理监管与效能的关系,进一步认识和把握监管规律

市场监管活动有固有的规律性,只有正确地认识、把握、遵循和运用监管规律,才能实现预期的改革创新目标。在过去的监管实践上,确实存在“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怪圈。究其原因,是我们没有正确处理好监管与效能的关系,没有把握好监管规律,说到底是监管创新没跟上,是监管长效机制缺失造成的。因此,新形势下加强市场监管创新,应当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把握监管规律,就要突出强调监管效能。监管效能的内涵特征就是监管的有效性,就是要做到降低监管成本与提高监管效率的相统一,监管效果与市场效果相融合,监管标准与监管质量相一致,形成高效、科学的市场监管体系。二是把握监管规律,就要重点解决监管缺位、不到位等突出问题。监管缺位、不到位是监管效能低下的表现形式,缺位是认识问题,需要创新制度加以解决。不到位是执行力问题,需要通过评估考核加以解决。三是把握监管规律,就要重视基层监管工作。基层是市场监管的主力军,也是市场监管创新的重要基础。在现行体制下,更多的是要加强业务指导,探索基层监管模式,为基层培养专家人才和业务骨干,逐步推行市场监管绩效评估考核制度。通过推广基层经验、总结表彰先进、弘扬工商文化聚集正能量。

三、推进市场监管创新、提高规范市场秩序的科学化水平,必须实现监管理念、监管方式、监管手段、监管制度创

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生机,哪里有创新哪里就有活力。做好市场监管工作,最忌抱残守缺、固步自封,必须吐故纳新、与时俱进。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新问题,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开拓新局面。只有这样,才能在改革创新中赢得主动权,更好地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

(一)以解放思想为动力,推进市场监管理念创新

理念是行动的指南,正确的监管理念是实施有效监管的前提和基础。创新理念,关键是要打开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冲破因循守旧的“大山”,突破思维定势的“峡谷”,以创新思维推进监管创新。要树立市场理念,切实在“市场决定”理念上一步到位,自觉尊重市场规律,把监管服务转移到增强市场主体活力上来。要树立共治理念,注重发挥市场、社会资源作用,不断提高市场秩序的治理能力。要树立科学监管理念,切实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深入研究全局性、前瞻性、方向性的举措和问题。当前,市场监管理念创新要逐步实现“四个转变”。一是从依靠传统行政监管手段向注重运用市场主体信用监管手段转变。充分利用市场主体信用公示平台,整合信用资源,分析信用状况,加强信用动态监测预警,创新有效的信用监管模式。二是从侧重规范主体资格向主要规范市场主体行为转变。企业登记制度改革彻底改变了“严把市场准入关”传统监管方式,强

调“宽进”后的“严管”,主要是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三是从单一部门、单一地区的监管执法向跨部门、跨地区的协同监管与综合执法转变。现代市场监管的发展趋势,就是打破部门、地区界限,由专业执法向综合执法转变。四是从政府包揽向社会共治转变。改变政府“独角戏”角色、发挥多元主体作用,使多元主体良性互动,形成社会治理的整体合力。

(二)以提高监管效能为重点,推进市场监管方式创新监管方式反映了监管行为运行的特点和规律,是市场监管的核心问题和实现路径。创新监管方式,需要把握以下几项原则:一是便利高效。以提高监管效能为核心,既便于操作,又能达到监管目标。二是减少干预,限制和约束日常检查,倡导“距离监管”和“非接触监管”。三是点面结合,既要鼓励基层大胆创新,又要加强顶层设计,注重总结经验,成熟一个推行一个。四是社会认同,创新监管方式直接关系到市场主体利益,要以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为衡量标准。当前,创新监管方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积极探索事中事后监管方式,事中监管要重点加强对市场秩序的监测,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事后监管要重点加强对执行情况的评估,对违法行为依法查处。积极探索市场主体信用监管方式,注意发现和挖掘信用公示平台的综合功能作用,各职能部门根据经营异常名录和黑名单,收集案件线索和加强市场秩序监测。积极探索科学的抽

查监管方式,健全抽查机制和实施方案,注重抽查的有效性。积极探索全方位、网络化监管方式,要根据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要求,建立市场秩序动态监测预警机制。积极探索社会共治监管方式,注重引导行业自律和企业诚信,创新工商法规宣传教育机制。

(三)以信用公示平台为依托,推进市场监管手段创新监管方式的有效实施离不开监管手段的创新,必须依托综合手段的支持和技术手段的支撑。要从监管单一向行政、法律、教育、宣传等多种手段综合并用转变,强调监管手段的多样化。特别要注重以规范、引导为主的监管思路,注重运用规则、指南、指引等监管工具,进一步创新监管手段。目前,辽宁工商已经搭建了市场主体信用公示平台、网络交易监管平台、广告监测平台、12315投诉举报平台、消费维权网等。根据市场监管的需求,今后还将搭建市场竞争环境监测平台、工商法规政策指引平台、舆情监测平台等,不断加强对各平台数据的深度利用,增强信息化、科学化监管能力和水平。同时,还要逐步优化信息平台的功能作用。一是进一步完善12315行政监管体系平台,增加违法行为举报功能,收集、梳理案件线索,为有关部门提供案件线索信息资源。二是进一步完善网络交易监管平台,逐步拓展网络维权工作,探索跨地区消费维权工作机制。三是加快工商登记电子化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工商注册登记便利化。四是探索搭

建舆情监测平台,加强了解社情民意,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和社会关切度。五是加紧辽宁省工商局红盾网的改版升级,建设崭新的工商对外窗口。

(四)以规范市场秩序为目标,推进市场监管制度创新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制度是决定因素。面对日益变化的市场监管新形势,制度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推进市场监管创新,最根本的在于制度的创新,提高市场监管工作的制度化水平。当前,监管制度创新要围绕监管缺位的真空地带加强制度建设,要围绕监管不到位的短板加强制度完善。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切实解决制度供给不足的突出问题。同时,加强新法与地方立法衔接修订工作,配合立法机关抓紧修订《辽宁省消费者权益保护规定》,争取《辽宁省反走私贩私综合治理条例》列入立法计划,还要对《辽宁省合同监督条例》等地方法规争取列入修订计划。当前,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制度创新:第一,根据“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的要求,建立健全统一市场监管、加强基层指导机制。第二,根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建立健全提升社会共治能力机制。第三,根据市场监管新任务的要求,建立健全市场监管质量评估机制。第四,根据建设法治工商的要求,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监管机制,发挥典型案例指导示范作用,推进违法案件公示制度。第五,根据分级管理新体制

的要求,建立健全全省工商系统市场监管绩效考评机制。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成熟。

(本文发在《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4年12期)

中国科技创新专题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科技创新专题市场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节创新的本质是什么?当今世界正处于怎样的创新环境? (5) 一、创新的本质是能以更高效简便的方式满足人们的需求 (5) 二、当今世界,创新的范畴更广、机会更多 (5) 第二节创新需要什么要素? (7) 一、要素一:人才是科创的第一生产力,但需有吸引人才和转化科研成果的 合理机制 (7) 二、要素二:充裕的资金是创新的保障,但科创资金的来源和投向更为重要 (10) 三、要素三:支持性的政策、平台和中介机构是创新必不可少的条件 (12) 四、要素四:制造业腹地以及当地市场需求也是科创要素,但需视科创类型 区别看待 (12) 第三节什么样的城市(区域)能够成为科创中心?北上深谁将成为中国的科创中心? (13) 一、从产业集群种类和形成原因上分析,科创中心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3) 二、北上深均能成为中国的科创中心,但类别各不相同 (17) 三、稳扎稳打,持续优化,上海的科创能力还有很大挖掘空间 (24) 第四节产业园区对科创企业有何作用?在科创中心的定位是什么? (27) 一、产业园区本身有转型升级的需求,配套服务日趋多样 (28) 二、产业园区是科创改革的先行试点,享有更多政策优待 (30) 三、产业园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引擎,是科创中心的“中心” (32) 第五节附录 (33) 一、美国联邦政府促进技术转移和商业化的主要政策 (33) 二、上海市围绕高科技成果转化出台的配套政策 (34)

图表目录 图表1:硅谷地理位置佳、教育资源丰富 (9) 图表2:“学-研-产”创新链示意图 (10) 图表3:美国国家创新体系是政府、产业界、学术界、非营利组织四方努力构建而成的 (11) 图表4:北京、上海与深圳的科技企业类型有显著差异 (13) 图表5:从产业集群种类和政府操纵程度两个维度分析,科创中心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3) 图表6:硅谷的科创引擎企业伴随IT行业的变迁演进 (14) 图表7:新加坡星桥腾飞在中国就布局了很多产业园区 (16) 图表8:北上深R&DR&DR&D经费支出情况(数据截至20152015 年底) (17) 图表9:北上深专利数目(数据截至2015 年底) (18) 图表10:北上深三大城市的R&D经费投向有很大差异 (19) 图表11:北上深三大城市的R&D经费来源有很大差异 (19) 图表12:深圳第二产业的占比明显大于北京 (21) 图表13:2014年上海、江苏、浙江人均GDP分列全国第3、4、5位 (24) 图表14:2014年上海、江苏、浙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列全国第1、4、3位 (24) 图表15: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 (25) 图表16:上海重大创新产业布局 (25) 图表17:政府控股的产业园区的主要运营模式及盈利模式 (29)

最新整理公司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情况汇报.docx

最新整理公司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情况汇报 一、企业基本情况 联创电声有限公司成立于20xx年,是原第四机械。工业部于1966年从七三四厂搬迁部分生产能力在组建的三线军工企业国营红声器材厂改制而成,专业从事电声器件和防护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是国内军工防护、电声产品的骨干企业,20xx年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注册资金6000万元,员工200余人,其中科研人员37人。主要产品为轻型保护头盔、通信帽和送受话器组,已在海、陆、空各军种,中航613所、昌飞公司,武汉中元公司、xxx海格公司、北方联创通信公司等国内主要通信设备制造商得到广泛运用,作为通信、防护设备的配套电声器件。 公司于1997年通过了GJB546军标线认证,20xx年获得三级保密证书;20xx年获得军工电子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20xx年首批通过军用电子元器件承研承制单位资格审查;20xx年通过GJB9001B-20xx认证;20xx年获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20xx年获得载人航天工程科研生产单位资格证书,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公司管理体系。 公司一直坚持自主创新发展,近三年获得省重点新产品计划15项,省优秀新产品三等奖2项,吉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县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一项,申请专利9项,已获得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6项。 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 公司十分重视科研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及科研经费的支持,近三年共投入研发经费1825万元,引进高端科技人才3名,培训专业技术人员21人次,现有研发人员37名,占职工总数的18.41%,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本科学历11人。 在研发机构建设上,公司建立了研发中心,设有产品设计部、工艺工程部、项目管理部、新品试制部,配备有多物理场仿真系统、电声测试仪、三坐标测量仪等设备用于研发;先后与南昌大学、师范大学等院校进行合作,缩短了企业的研发周期;在人才培养上,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每年都招聘一批大学生充实技术队伍,同时加强人员的培训工作,每年都会邀请行业专家来公司举办专题技术讲座,让技术人员了解行业内最新技术动态和知识。 三、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情况

市场监管工作心得体会

市场监管工作心得体会 市场监管工作直接关乎民生,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做好市场监督管理工作,需要我们适应新形势、转变监管观念,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强化担当、推动落实。唯有把工作做得更精细、更精准,监管的实效才会越显著、越喜人,我们的工作才能真正博得社会和人民群众更普遍的信赖和支撑。但是我认为现在的市场监管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正视和解决。 一、人才队伍结构不完善 市场监管人才队伍结构不完善。有效的监管离不开一支高素质和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当前,市场监管人员结构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结构方面,人员老龄化较为严重,自机构改革合并后执法队伍平均年龄偏大,年轻基层执法力量不足;专业方面,普遍缺乏药品、医疗器械、特种设备、广告等相关专业的高层次人才;文化方面,知识老化问题严重,监管理念陈旧,思想认识不够,创新意识不强。 二、缺少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的缺失,导致执法办案工作动力不足。“多干多错,不干不错”,目前查办案件实行责任制,而没有相应的奖励办法,办错案子有人追究责任,不办案子万事大吉,

所以办好案子无人奖,万一出差错却又处罚,挫伤了办案人员的积极性。再者只挑案源简单的“小案子”来办,查处的大案、要案数量仍然偏少,缺乏”大手笔”和”大动作”。加之查办案件费心劳神还容易得罪人,以至于出现人心思走的现象。 三、创新监管不足 基层监管工作面对监管区域大,监管人员少,监管对象多的困境,执法力量与监管对象在数量上力量悬殊明显;市场监管管理方式粗放,监管手段传统、单一,精准管理程度不高;监管重点不突出,对重点地段、重点时段、重点监管对象缺乏有效措施,缺少对监管对象的分类动态管理。 四、信息化宣传有待加强 虽然各基层所陆续开设了辖区业户的微信群、QQ群,但是大多停留在信息转发,空有宝山而不知如何运用;群众食品安全意识不高,对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用药常识都不自知;部分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知法犯法。 关于市场监管的几点思考: 一、增加考录名额,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录用比例。把现有的人员多投入到一线,精简机关编制,增加基层的编制,解决人员少、监管任务重的问题。 二、加强业务培训,按照基层执法人员的实际工作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及专业知识培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

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发布平台

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发布平台 “四库一平台”是以工程建设企业、注册人员、工程项目、诚信信息等数据库为基础,建立的“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建筑市场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一体化工作平台。 是在建筑市场快速发展与管理机制不健全的作用下逐步建立起来的一个开放性信息平台,是 一种以“诚信”管理“混乱”的手段,只为完善我国建筑市场监管,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健康发展“四库一平台” 建立背景: 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高峰时期,建筑市场中各方主体信用缺失的情况还比较普遍。一些建设单位不按工程建设程序办事,强行要求垫资承包,肢解工程发包,明招暗定,拖欠工程款;一些承包企业层层转包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导致质量和安全问题;一些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等中介机构办事不公正,扰乱了市场秩序。 建筑市场迅猛发展—→| 监管等机制不健全—→|促成以诚信为基础的全国开放性信息平台 市场混乱、诚信缺失→| 主导因素: 一是建筑市场发育尚不完善,信用意识较为薄弱,违法违规的失信成本较低; 二是各个管理环节没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市场管理和现场管理缺乏联动。信用缺失不仅造成建筑市场混乱、经营成本浪费,也给企业和行业发展带来很大风险。 “四库一平台” 是建筑市场监管之重器,它将改变建筑市场监管的现状,甚至不夸张的说,有望重塑建筑业市场整体环境。四库一平台的建成与运用,将对企业资质挂靠、个人挂证、企业资质申请与动态监管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四库:企业、注册人员、工程项目、诚信信息。 企业:与建筑工程相关的设计、施工、监理、管理、造价、勘测等所有注册公司,基本囊括建筑市场所有企业集团信息。 注册人员:建筑市场内已取得注册资格证书(一级二级建筑师、一级二级建造师、一级二级结构师等)全部人员信息。 工程项目: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内所有在建新建等项目信息。 诚信信息:各公司接受到的行政处罚、处理、通报、奖励等信息。 一平台: 建立工程建设企业、注册人员、工程项目、诚信信息等基础数据库,动态记录工程项目各方主体市场和现场行为,有效实现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监管的联动,全面实现全国建筑市场“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的信息化监管的建筑市场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一体化工作平台——“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发布平台” “四库一平台” 主要功能: 一是运用现代化的网络手段,采集各地诚信信息数据,发布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诚信行为记录,重点对失信行为进行曝光,并方便社会各界查询; 二是整合表彰奖励、资质资格等方面的信息资源,为信用良好的企业和人员提供展示平台;三是普及和传播信用常识,及时发布行业最新的信用资讯、政策法规和工作动态,为工程建设行业提供信用信息交流平台; 四是推动完善行政监管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营造全国建筑市场诚

推进市场监管变革的调研报告

推进市场监管变革的调研报告 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以完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为重点的市场监管变革,既涉及监管职能的调整,也涉及监管理念的变革,还涉及深层次的监管权力结构调整。纵深推进简政放权,重要的是加快推进市场监管的转型与变革,为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提供重要保障。 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提升经济竞争力的现实需求,而且是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的营商环境与大国的经济地位很不相适应,优化营商环境具有现实性、迫切性。未来几年,能不能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取得实质性突破,既取决于产权保护的制度化、法治化进程,又取决于税收结构的转型,更取决于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形成。 把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作为市场监管的重要职责 近年来,中小企业发展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数量明显增加。但其成长与发展并不稳定:一是中小企业平均寿命短,二是民间投资增速和占比出现“双下降”。总的来看,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已成为经济转型升级与结构性

改革的突出矛盾。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是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客观地看,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短和民间投资的“双下降”,既是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阵痛”,同时也反映了中小企业仍面临着某些不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例如:尽管国家从政策上规定了民营企业可以进入法律未禁止的领域,但许多领域投资准入仍实行严格的前置审批和“牌照管制”;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业领域,仍保持着一定的行政审批和行政管制;一些领域尽管实行了投资备案制,但实际上仍是变相审批。由此,使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制度性交易成本难以真正降下来。 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市场监管的重要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尽管说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市场监管变革,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例如,通过强化事中事后的有效监管,有条件全面实施企业自主登记制度,从而形成与经济大国相适应的商事制度的基本框架;有条件取消企业一般投资项目备案制,全面推行法人承诺制等。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重要职责。从改革的实践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相关政策的落实,涉及到众多部门,如果没有一个政府部门牵头推进落实,中小企业发展很难取得预期效果。适应中小企业发展对公平竞

坚持市场导向引领科技创新

坚持市场导向引领科技创新 摘要:合肥是我国中部智力最密集的地区,是除北京以外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布局最密集的城市,并且具有高新技术产业化基础。合肥市及时把握住了发展的新机遇,成为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精心规划,严密布置,使合肥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城市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坚持市场导向,引领科技创新”是指合肥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灵魂,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化为目的,逐步建立官产学研资介相结合的开放型的区域创新体系,从而使合肥科教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以提升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科技创新,市场导向,区域创新体系,发展优势,创新能力,综合竞争力 “坚持市场导向,引领科技创新”是指合肥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灵魂,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化为目的,逐步建立官产学研资介相结合的开放型的区域创新体系,从而使合肥科教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以提升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合肥是我国中部智力最密集的地区,是除北京以外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布局最密集的城市,并且具有高新技术产业化基础。合肥市及时把握住了发展的新机遇,成为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精心规划,严密布置,使合肥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城市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一、健全技术创新组织体系,改善城市创新服务水平 为了加强对技术创新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合肥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技术创新组织体系。(1)在1997年建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各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和试点企业等单位负责人参加的技术创新领导小组,会同各工业主管部门创新领导小组组成政府创新领导机构,提高了城市技术创新效率和服务水平。(2)1998年12月成立了合肥技术创新促进中心,作为中介机构,按照政府和政策的引导,直接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工作。(3)合肥市还重视发展技术创新中介机构,支持创业孵化服务、科技信息咨询、技术经纪服务、科技成果交易服务、科技评估、风险投资服务等中介服务机构,大力引进国内外著名的科技中介机构,建立合作、合资或者独资的服务组织,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尽快产业化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 二、加强政策支持,完善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 合肥市在提高城市创新服务水平的同时,还积极研究并出台一系列的政策,为技术创新提供较强的激励。(1)设立技术创新专项资金。合肥市每年安排市财政收入的1%作为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主要用于支持试点企业和优势企业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工业性试验和产品开发,引进、消化、吸收高新技术,培育新的主导产品。同时,将每年市科研三项费用中的60%用于支持企业的技术开发和创新工作。(2)下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工作若干意见》,制定了十条优惠政策,对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工作起到了很大的鼓舞和引导作用。(3)出台了技术创新奖励的办法,以奖励在技术创新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

企业技术创新情况汇报

企业技术进步及创新发展情况 一、“十二五“创新能力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我县共申请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8家,其中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共完成省级及以上技术创新项目27个,申请授权发明专利47件;取得省市级科技创新进步奖项工11项;产学研合作企业95家。 二、存在问题 1)是开展产学研工作的企业面还不够广。部分企业经营者对开展产学研合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 2)是科技投入不足,突出表现在政府科技投入较少和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两个方面。受财政现状影响,政府实际科技投入受限。 3)是技术合作渠道不多,产学研结合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形成。目前全县企业的技术来源特别是中小企业主要还是靠自主开发或以乡情、亲情为主要纽带的技术引进和合作开发,技术合作的渠道、范围和领域受到严重制约,产学研有机结合不够深入,新产品的开发受到影响。技术合作的平台还没有真正搭建起来,部分企业信息不灵,不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找不到与高校、科研单位技术结合点。 4)是创新人才匮乏,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许多企业经营者缺乏相关的科技知识,在经营实践中对市场变化和技术发展缺乏敏锐感,全县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三、发展思路和重点 推进企业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鼓励企业以自主创新为动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条件的重点骨干企业都要成立技术研发中心,同时加强区域互动、内外联动,突出新型实用技术的研发和转化,联合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力争到2020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2家以上,每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至少与一家高等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新产品开发达60个以上,开发国家级新产品2-3个,省级新产品15个。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主导产业装备总体达到国内中等以上水平。 四、主要推进措施 1)是建立健全企业创新平台。积极落实《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意见》等相关政策,大力提倡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建立技术研发机构,鼓励支持企业在高校院所设立研发机构或重点实验室,支持高校院所在合作企业设立科研中试和成果转化基地。 2)是搭建校企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层次高、规模大的产学研展洽会等展会,动员组织企业参加,寻求合作机缘,让企业走出去。同时,在县域搭建科技合作平台,有针对性地把高校、科研院所请进来。 3)是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探索拓宽企业投融资渠道,寻求资金支持,通过吸收风险资金、社会资金、银行贷款等多元化多渠道融资引资,提高企业创新投入能力。 4)是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引进和培养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动市场监管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动市场监管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宋华琳 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强化“先照后证”改革,国务院近期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份文件结合当前简政放权、政府信息公开、信息治理、市场监管改革实践,立足中国市场监管现状,借鉴国外政府监管经验,提出了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的原则,厘清了市场监管职责,引入了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监管制度,并探索监管方式创新,引入市场监管共治。这份文件是构建新型市场监管体系的顶层设计,为推动市场监管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先证后照”推动行政审批改革 清理工商登记前置审批项目,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大改革。2014年以来,国务院分三批审议决定将一些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调整或明确为后置审批,并印发《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4〕27号、国发〔2014〕50号、国发〔2015〕11号)予以公布。“先照后证”改革以工商登记改革为切入点,通过工商系统的自我革命、主动放权,打破了市场主体准入的玻璃门,还权于企业,还权于市场,带动相关部门审批制的改革,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制度平台。 为了真正落实“先照后证”改革,应当落实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管理,由工商总局负责公布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并向社会公布,真正做到目录之外无审批,从而真正为企业减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外,一律不得以备案、登记、年检、监制、认定、认证、审定等形式实施变相前置审批。 厘清市场监管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六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监督制度,通过核查反映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情况的有关材料,履行监督责任。”该法第六十二条规定,“行政机关可以对被许可人生产经营的产品依法进行抽样检查、检验、检测,对其生产经营场所依法进行实地检查。检查时,行政机关可以依法查阅或者要求被许可人报送有关材料;被许可人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材料。”据此,行政审批部门有权进行监管,审批行为并非静态的、一劳永逸的行为,而是一个连绵不绝的监管过程,通过动态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捍卫公众权益,这也是“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原则的生动体现。

企业科技创新发展计划

公司科技创新发展计划 一、总则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也是企业生存与市场竞争的保障。因此,自企业成立以来就制定了企业科技发展规划,每五年为一个规划期限。公司制定企业科技发展规划的目的是为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健全和发展企业的技术领域研究开发体系,完善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开展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加强人才的培养,建立一流的科技研发中心,以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成果和一流的人才支撑**公司成为“中国第一民族企业”是**公司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 二、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策略 1、企业科技创新研发体系的建设 逐步健全适合**发展的科技研发体系,强调基础应用技术、产品设计开发、工艺制造技术的均衡发展。建立并完善科技研发的绩效评价办法、激励和约束机制等科技研发机制。 2、关键技术研发 着重加强一些关键技术的深层次开发,建立可靠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理论模型。 企业在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重点做好支撑企业中长期发展需要的研究开发工作,特别要不断研究开发出具有强力竞争力的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积极搞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进行综合集成和应用开发,建立可靠地巨头自主知识产权的理论模型,实现企业在这些技术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3、科技研发队伍、投入及研发方式 企业制定及适时调整企业人员配置,创造先进的研究开发条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吸引国内外的科技人才,增强企业对科技人员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从而进一步壮大科技研发队伍,提高科研队伍的综合素质,优化升级科研队伍的人才结构。科技投入占当年销售总额的比重4%-5%,理顺科技投入的管理机制。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合作并重,灵活运用产学研合作的方式,积极主动地与客户、高等院校等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协同关系,有效组织和动用社会资源为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服务;加强与国内外同行业的交流与合作,联合开展战略性研究开发,推动企业高新产业技术的升级换代。提高研发效率。 4、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和技术发展战略的决策 企业应具备技术和市场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判断能力,从技术机会和市场机会相结合的角度制定和实施企业发展战略和技术创新战略规划,从而引导企业走向正

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工作实践及相关问题建议

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工作实践及相关问题建议

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工作实践及相关问题建议 2015年是莱山区市场监管局的开局之年。莱山区委、区政府充分利用区域优势,立足于强化市场监管、优化市场服务的总体目标,积极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在全市率先实施了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构建起市场监管新体制。 一、莱山区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主要做法 2014年12月22日,莱山区整合原区工商局、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的全部职能,成立市场监督管理局。成立以来,莱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线,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创新机制,强化监管,各项工作均取得积极进展。 (一)队伍和内部机构进一步优化。市场监管局组建以来,按照人尽其才、能力互补的原则,打破“你工商、我食药、他质监”的工作格局,在部门人员分配上,特别是基层所人员分配上,尽量做到即有原工商局、质监局人员,也有原食药监局人员,并力求充分发挥每名干部的个性和特长,做到因才施用,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整体结构,达到“1+1+1>3”的效应。目前,全局干部职工整体呈现“工商、质监、食药监”、“老中青”合理分配,结构趋于优化。同时将原三个局23科室合并为15个科室,内设机构

精简了34.78%。在此基础上,着力推进三个到位。一是事权划分到位。认真制定“三定”方案,全面梳理行政事权,确保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药监局下划和新增的所有事权,都能“接得住,划得清,放得下,做得好”,使市级层面三个主管部门的每项工作都有明确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对内,我们制定了事权划分若干意见,科学理顺科室之间、科室与基层所之间事权,明晰工作职责,建立起“权责分明、两级联动”的市场监管执法体系,从而实现监管与执法的无缝衔接。二是工作联动到位。我们制定了AB角工作制度,加强科室与科室、科室与基层所、执法大队之间的工作配合,根据不同时期工作重点,合理调配人员,确保工作不断档。三是教育培训到位。把提升干部队伍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作为队伍、职能融合的一条主线和总抓手,在正式合并之后,立即集中1个月的时间,组织开展了以岗位业务水平和履职能力提高为着力点的集中培训活动,通过培训使干部职工全面了解并尽快掌握注册登记、消费维权、网络监管、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执法办案监管等方面的业务知识。实施了帮带计划,按照“会的带不会的、懂的带不懂的”工作要求,组织各科室、基层监管所制定具体帮带计划。通过明确帮带措施和帮带目标,开展指导、交流、评析等活动,提高基层干部解决工作实际困难的能力,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夯实了基础。

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工作实践和相关问题建议

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工作实践及相关问题建议 2015年是莱山区市场监管局的开局之年。莱山区委、区政府充分利用区域优势,立足于强化市场监管、优化市场服务的总体目标,积极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在全市率先实施了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构建起市场监管新体制。 一、莱山区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主要做法 2014年12月22日,莱山区整合原区工商局、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的全部职能,成立市场监督管理局。成立以来,莱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线,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创新机制,强化监管,各项工作均取得积极进展。 (一)队伍和内部机构进一步优化。市场监管局组建以来,按照人尽其才、能力互补的原则,打破“你工商、我食药、他质监”的工作格局,在部门人员分配上,特别是基层所人员分配上,尽量做到即有原工商局、质监局人员,也有原食药监局人员,并力求充分发挥每名干部的个性和特长,做到因才施用,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整体结构,达到“1+1+1>3”的效应。目前,全局干部职工整体呈现“工商、质监、食药监”、“老中青”合理分配,结构趋于优化。同时将原三个局23科室合并为15个科室,内设机构

精简了34.78%。在此基础上,着力推进三个到位。一是事权划分到位。认真制定“三定”方案,全面梳理行政事权,确保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药监局下划和新增的所有事权,都能“接得住,划得清,放得下,做得好”,使市级层面三个主管部门的每项工作都有明确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对内,我们制定了事权划分若干意见,科学理顺科室之间、科室与基层所之间事权,明晰工作职责,建立起“权责分明、两级联动”的市场监管执法体系,从而实现监管与执法的无缝衔接。二是工作联动到位。我们制定了AB角工作制度,加强科室与科室、科室与基层所、执法大队之间的工作配合,根据不同时期工作重点,合理调配人员,确保工作不断档。三是教育培训到位。把提升干部队伍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作为队伍、职能融合的一条主线和总抓手,在正式合并之后,立即集中1个月的时间,组织开展了以岗位业务水平和履职能力提高为着力点的集中培训活动,通过培训使干部职工全面了解并尽快掌握注册登记、消费维权、网络监管、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执法办案监管等方面的业务知识。实施了帮带计划,按照“会的带不会的、懂的带不懂的”工作要求,组织各科室、基层监管所制定具体帮带计划。通过明确帮带措施和帮带目标,开展指导、交流、评析等活动,提高基层干部解决工作实际困难的能力,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夯实了基础。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企业技术创新情况汇报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企业技术创新情况汇报 本页是精品最新发布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企业技术创新情况汇报》的详细文章,这里给大家。企业技术创新情况汇报企业技术进步及创新发展情况 一、“十二五“创新能力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我县共申请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8家,其中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共完成省级及以 上技术创新项目27个,申请授权发明专利47件;取得省市级科技创 新进步奖项工11项;产学研合作企业95家。 二、存在问题 1)是开展产学研工作的企业面还不够广。部分企业经营者对开 展产学研合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 2)是科技投入不足,突出表现在政府科技投入较少和企业研发 经费投入不足两个方面。受财政现状影响,政府实际科技投入受限。 3)是技术合作渠道不多,产学研结合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形成。

目前全县企业的技术来源特别是中小企业主要还是靠自主开发或以 乡情、亲情为主要纽带的技术引进和合作开发,技术合作的渠道、范 围和领域受到严重制约,产学研有机结合不够深入,范文TOP100新产品的开发受 到影响。技术合作的平台还没有真正搭建起来,部分企业信息不灵, 不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找不到与高校、科研单位技术结合点。 4)是创新人才匮乏,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许多企业经营者缺乏 相关的科技知识,在经营实践中对市场变化和技术发展缺乏敏锐感, 全县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三、发展思路和重点 推进企业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技术 创新与产业发展、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鼓励企业以自主创新为动 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条件的重点骨干企业都要成立技术研

推进市场监管创新 提高规范市场秩序的科学化水平

推进市场监管创新 提高规范市场秩序的科学化水平 辽宁省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成军 当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正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转型升级时期。从辽宁来看,工商体制与机制改革相互叠加,转变职能与队伍稳定相互交织,在市场监管中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推进监管创新,规范市场秩序,是新形势下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因此,要认清大势、把握方位,理顺关系、把握规律,积极推进监管理念、方式、手段、制度创新,努力构建新型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和工作格局,不断提高规范市场秩序的科学化水平,更加有效地服务于辽宁的振兴发展。 一、推进市场监管创新、提高规范市场秩序的科学化水平,是加快职能转变的必然选择 李克强总理指出,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这实质是政府的自我革命。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既要适应形势变化积极推进工商体制机制改革,又要抓住机遇主动推进市场监管创新,不断增强规范市场秩序的能力。 (一)推进市场监管创新,是适应简政放权新形势的迫切需要

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转变职能,就是尽快从“越位点”退出,把“缺位点”补上,把职能切实转到更好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上来。应该注意到,职能转变、简政放权的显著标志,就是加强监管。可以这样说,放权的过程也是强化监管的过程,监管的过程也是创新的过程。在新形势下,我们应当加深对市场监管重要性的认识。首先,从政府职能来看,市场监管是政府的五大职能之一,履行好市场监管职能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因此,市场监管之所以必要,是由市场经济决定的,我们要始终坚持这种职能自信。其次,从简政放权来看,放和管是两个轮子,只有两个轮子都做圆了,车才能跑起来。放就是把该放的权力放开到位,管就是把该管的事务管住管好。因此,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的落脚点就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市场监管不是弱化而是强化,不是边缘化而是常态化。第三,从市场秩序看,当前影响公平竞争环境的因素增多,“劣币驱逐良币”的危险仍然存在,整个市场秩序还很不规范。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加强市场监管,才能保障公平竞争,才能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推进市场监管创新,是适应工商改革新情况的迫切需要 自去年10月以来,辽宁工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

电力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电力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战 略研究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电力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摘要:全面分析电力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科技管理队伍、管理制度、创新人才、创新资源、创新载体等创新要素建设运行情况,运用SWOT分析法,研究电力企业科技创新战略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提出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凝聚科技创新资源、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三个方面的战略选择,为电力企业保持可持续的竞争力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电力企业科研项目 战略发展SWOT分析 一、电力企业科技创新情况 (一)现状 科技项目是企业广大员工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的主要载体,部署实施科技创新项目是引导和带领员工推动电网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电力企业不断加大对科技项目的顶层设计、过程管控和指导,确保在电力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和进展,并能切实有效地通过科技创新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不断鼓励创新,注重利益引导,通过加强科技成果管理和科技成果表彰,培育高层次科技成果,构建科技人才的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科技创

新氛围,加大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在科研奖励、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等方面获得了一批重大成果。 以江苏为例,十二五期间,电力企业科技累计投入超过10亿元,项目总数超过600个,共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3项、国网公司科技进步奖59项;获得专利授权2144件,其中发明专利371件、其他1773件;1个实验室升级成为国家电网公司重点实验室,新增1个实验室成为国家电网公司实验室,新增2个国家电网公司科技攻关团队,企业科研创新能力及科研成果水平均取得了较大提升。 (二)问题 笔者为了解掌握电力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现状,采取现场调研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科技创新情况专项调研。完成13家地市电力公司、5家电力科研单位共计581人的问卷调查,分析各层级科技管理队伍、管理制度、创新人才、创新资源、创新载体等科技创新要素建设运行情况,分析主要存在问题。 科技管理队伍方面:企业科技创新管理架构仍有待优化,在科技管理部门归口管理、业务部门协同负责的科技创新双维度管理体系、上下两级科技管理层级方面有待完善。在调查问卷中,技术人员希望科技管理部门“帮助在

上海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初探

上海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初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由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引领的投资制度改革、贸易制度改革、金融制度改革和管理制度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有效推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顺应改革趋势,市场监管制度以需求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以发展为导向,是时代与历史发展的必然。为此,探索建立与国际特大型城市发展特点相适应的市场综合监管体制改革实践在上海拉开序幕。 本期刊登相关文章,深入解析上海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成效及有待解决的问题,供读者借鉴和思考。 2014年1月1日开始,浦东新区率先在上海进行了市场综合监管执法体制改革,当年9月,中心城区8个分局开始改革试点。2015年5月28日,8个郊区分局挂牌成立市场监督管理局。自此,原来隶属于上海市工商局的地县级分局全部改革为隶属地县级政府的市场监督管理局。 综合管理体制改革,从最初的物理变化到如今越来越多的化学变化,可谓喜忧参半。在大力推进依法行政的环境下,如何真正实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整合执法主体,相对集中执法权,推进综合执法,着力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问题,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的目标,并在上海形成更多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管理经验,改革之路还很长。 监管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改革后,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管、物价等部门根据法定职责,对市场主体及其经营行为进行综合、统一、集中执法。改变了过去监管职能职责交叉、界限模糊等问题。随着执法协调性不断增强,综合执法的效果也逐渐显现。 责任主体更明确。过去,各监管部门之间、行业主管部门与监管部门之间职责交叉、政出多门,容易产生重复监管、多头执法、相互推诿的问题。比如,对月子会所、婴儿游泳馆、预付卡消费等新兴市场和新型商业模式的监管,自推行市场准入一体化、食品安全监管一体化、产品质量监管一体化、公众诉求处置一体化、执法办案一体化后,管理标准趋于同一,职责落实更加到位。 监管资源更集中。改革后,市场监管重心下移,执法资源更加集中,执法效能进一步提高,基本形成了“一个街镇一个监管所”的全覆盖格局。以往,不同监管部门分几次上门检查的事项,现在一次上门即可完成,这种“集约化”执法受到企业欢迎。职能整合“做加法”后,质量技术监督、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基层的执法力量得到加强,一些事关民生的市场监管热点领域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全天候监管。与此同时,原有几个部门的监管业务数据整合后,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建设统一的综合监管业务平台,逐步实现监管联动、信息共享。特别是在应对一些市场突发事件或者群众反映的疑难问题时,监管决策、执行、监督机制日趋完善,应急联动机制更加科学;能够迅速形成合力,事中事后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有限的执法资源聚焦到市场“风险点”,有效破解难题;实现了“一口受理、一表申请、一门办理”,企业办事更加便捷、高效。 监管效能提高。市场监管部门与市场、社会、企业的关系更加明晰,政企、政资、政事、政社各司其职。以浦东为例,建立了36+X(36个街镇和国际旅游度假区、临港地区)个基层派出机构,内设机构由原3个局的29个减少至17个,精简了41.4%;机关编制从264名减少至198名,精简了25%;全局80%的人员充实到基层一线。又比如,在明确

住建部要求全面推进建筑市场监管信息化建设

住建部要求全面推进建筑市场监管信息化建设 发布时间:2014-8-6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日前印发《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库数据标准(试行)》和《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库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快建筑市场监管与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一体化工作平台建设。 通知指出,为贯彻落实今年5月在安徽召开的全国建筑业改革发展暨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与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快推进建筑市场监管信息化建设,保障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系统有效运行和基础数据库安全,住房城乡建设部制定了《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库数据标准(试行)》和《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库管理办法(试行)》。 通知要求,各地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系统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按照该数据标准、管理办法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建筑市场监管信息化建设作为转变监管思路、完善监管手段的重要工作,在2015年年底前完成本地区工程建设企业、注册人员、工程项目、诚信信息等基础数据库建设,建立建筑市场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一体化工作平台,动态记录工程项目各方主体市场和现场行为,有效实现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监管的联动,全面实现全国建筑市场“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的信息化监管目标。 据来自住房城乡建设部的消息,该部拟于今年年底、明年年中、明年年底分3批完成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一体化工作平台建设工作,计划于2015年年底在全国全面实现建筑市场监管信息化。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实施,住房城乡建设部要求各地结合本地监管实际需求开展建筑市场信息化建设工作,边建设边完善边运用,将信息化建设成果用于本地建筑市场监管、行政审批、行政处罚、企业人员资信评估、工程建设流程规范管理、质量安全监督等方面,鼓励地方增加监管内容和拓宽监管业务。 通知还指出,住房城乡建设部将每半年对各地建筑市场监管信息化和诚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一次督查,对建设情况好的进行表扬,对建设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一年内两次被通报的,对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分管负责人进行约谈。

科技创新的战略管理

略论科技创新的战略管理 马克思曾告诫他的同代人及后人,以往的哲学只是在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科学技术不仅是认识世界的有力工具,也是改变世界的强大武器。在当今一个资源有限、存在竞争甚至争夺的环境里,任何民族若想实现发展,特别是那种自主的、可持续的发展,不能不讲求科学技术,不能不讲求战略或策略,同时还要配以科学、有效的制度和政策安排。软科学是为了更好、更科学、最优化地改变世界而出现的,她也将为此使命而存在。关于战略及相关制度和公共政策的研究与实践,是软科学永恒的主题之一。 创新是实现人性化发展、塑造人工自然与社会的核心模式。面向竞争和不断加速的创新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科技创新是其当代主流的实践活动,也是当代主流话语中的主题词之一。关于科技创新的战略管理理应得到高度重视和深入地探讨。 一、创新的战略观和管理观 战略作为人类思维的客体,主要是指全局性、前瞻性和决胜性的谋划;从行为视角看,则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为实现战略目的而进行的全局性资源配置。战略观是一个共同体对战略目标、战略过程和手段等内容的总体认识,管理层及领导者的战略观又是这个共同体战略观的集中表现。 (一)战略观、管理观 我们首先对与战略相关或相近的一些词做简单的区分,从中也间接地表达战略观和管理观的内涵所具有的内容。 首先是战略与对策。专家考证战略 (strategy)来自于希腊词汇strategeia,意指"将军的才能或军队的运动",也就是说是对整个战场(时空)的资源配置;而对策或战术(tactics)则出自希腊语taktika,指的是遭遇敌人时所采取的手段和措施,实际上含有针对性手段的意谓。 另一对概念就是战略与大战略(grand strategy)。大战略指广义的战略,就是指跳出局部领域来谋划取胜之道,常常涵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内容。 还有一对概念是战略与策略:战略不同于策略,战略的指向是为了改变战略环境或者为了取胜或者获得绝对的竞争优势;策略的指向是为了适应战略环境或者针对战略环境中的某些变量、某些情形,通过谋划资源安排而形成对自己有利的态势,能多得固然好,首先要过得去。如果我们认可这样定义,策略无疑具有机会主义、个体化的色调。但保护自己是生命系统的天性,在遇到障碍、压力、挑战甚至威胁时,策略倾向往往是

科技创新试题

永煤公司技术中心(科技创新)制度考试试题库 一、填空题 1、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推荐奖项类别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_国家技术发明奖____、_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2、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_后续试验__、_开发_、_应用__、_推广_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_发展新产业_等活动。 3、国家鼓励__科学技术研究开发__与高等教育、产业发展相结合,鼓励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融合和相互促进。 4、国有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分配制度,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国有企业负责人对企业的技术进步负责。对国有企业负责人的业绩考核,应当将企业的创新投入_、创新能力建设、_创新成效等情况纳入考核的范围。 5、省科技创新人才计划的宗旨是贯彻国家、省科学技术和人才发展战略,通过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发现、培养和造就一批科技创新杰出青年人才和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6、河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省科技创新人才计划的日常业务工作,办公室由_省科技厅__、_省财政厅_相关人员组成。 7、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的奖金数额由省人民政府规定,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奖金数额,由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会同省财政部门规定,省科学技术奖的奖励经费由省财政列支。 8、为促进集团公司自主创新工作的大力开展,深入推行科技市场运作,集团公司实行_科技市场运作责任抵押制度。 9、经过省部级、地厅级鉴定的科技成果必须到省级成果登记部门进行登记,并将成果登记证书电子扫描件发至集团公司技术管理部进行备案。 10、永煤公司科技成果奖励分为_收购_奖励、提成奖励和评审奖励三种方式,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奖励原则。 11、永煤公司和子公司实行提成奖励。提成奖励目前仅限于专利转让、_技术转让_、_新产品产业化_三类。待条件时机成熟时逐步扩大到其他科技成果类别。 12、根据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创新绩效考核办法,对E级单位班子成员进行罚款,对单位正职罚5000_元,主管创新的副职罚_4000_元,其他副职罚3000_元,与创新有关的相关责任人罚_2000_元。 13、根据永煤集团“两带动”要求,各项目单位要成立项目领导小组,每一个科技项目成立一个_项目推进组_,明确职责,制定项目推进计划,全面负责__科技项目_的实施工作,并将成立领导小组的文件及项目推进计划报公司技术信息中心。 14、所有列入煤化集团、永煤集团、子公司(单位)科技计划的项目。各单位尽快确定项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