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后金融危机时代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趋势与河北战略选择

后金融危机时代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趋势与河北战略选择

后金融危机时代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趋势与河北战略选择
后金融危机时代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趋势与河北战略选择

瞭望环渤海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金融危机后京津冀地区产业体系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探讨后金融危机时期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趋势。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河北省参与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对策。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区域经济合作;京津冀

Abstract:Firstly,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status quo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of JING-JIN-JI region.Based on analogy the changes in industry system of JING-JIN-JI region in late finance crisis tim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trend of JING-JIN-JI re-gion.At last,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targeted countermeasures for HEBEI to participating in the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of JING-JIN-JI region.

Keywords:late finance crisis time;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JING-JIN-JI

一、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省市之间合作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部门之间合作更加紧密,企业之间合作快速发展。《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也可能将在近期出台,无疑将大大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的开展。但相对“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相对较慢。主要表现在认识态度的不同,由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的差异,在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推进过程中,河北省的态度非常积极,但北京和天津相对较弱,制约了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

二、金融危机对京津冀地区产业体系的影响

从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看,金融危机爆发阶段已经结束,但影响依旧存在,全球经济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产业分工和产业体系将会发生深刻的变化。

金融危机后,第三次产业革命爆发式的技术进步阶段已经结束,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新技术产品已在全球普及,新技术产品正从产品研发创新逐步进入生产工艺优化和满足个性化需求阶段。同时,新技术已经充分应用于传统产业改造,依靠新技术的运用提升传统产业生产效率的空间已经不大。

从京津冀情况来看,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多集中于京津地区,而河北的钢铁、石化、装备制造业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和优势,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也已经具有一定基础。从产业分工上来看,京津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较高,河北省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生产制造环节。但金融危机后,生产制造环节领域即将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主战场和产业发展的重心。凭借生产规模的优势,依靠与生产环节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成本优势和产品的多样化,河北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将逐渐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对传统产业来讲,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是河北省支柱产业,在这些行业河北省具有资源和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产业配套体系也比较成熟,产业规模已经相当可观。今后,随着传统行业对外生性技术进步的依赖减弱,竞争将更多的依靠资源、成本、规模和配套体系等内生因素。在创新能力方面,河北发展还有所不足,但依靠河北省已经形成的产业规模和产业传统的基础,抓住产业创新主战场的转移的机遇,充分利用京津地区的技术资源,借助军民结合创新体系的构建,大力提升传统产业的创新能力,依靠产业传统与创新的结合提高现有产业的生产效率,必将全面提升京津冀地区传统产业的竞争优势。

三、后金融危机时期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的趋势

在以往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中,京津地区凭借其在科技创新、人才、交通、市场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优势,在京津冀区域合作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河北由于公共服务和发展机会的不均等,同一区域内河北省在吸引投资项目、人才和资金的竞争中处于下风。20多年来河北省一直比较重视环京津战略,但事实上效果并不十分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京津地区对与河北的合作重视不够。京津地区在科技创新、人才、交通、市场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优势突出,在优势产业上,虽然与河北省进行产业合作可以降低一些成本,但与其自身具备的优势相比,降低的成本在市场竞争中并不能显现出多少优势,诱惑力不大。另外,京津地区的郊区与市中心发展水平相差较大,在劳动力、土地的成本方面与河北周边差距也不是十分明显,京津两地优势产业的生产环节和配套产业大多建设在远郊的一些开发区里,向辖区外扩散的较少。在这一情况下,导致京津冀合作,河北“一头热”的现象。京津冀产业合作缺乏,京津冀地区的产业配套程度低于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

金融危机爆发和国际分工格局的变化为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带来转变的机遇。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制造环节将成为创新的主战场,规模、资源和完善的产业体系形成的成本因素将成为传统行业竞争的主要领域。河北省优势产业在产业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使得河北省有机会提高自身在京津冀区域合作中的地位。相对平等的产业地位将使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更为稳固。

四、后金融危机时期河北参与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

金融危机后国际产业分工调整的新情况,也为河北省参与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创造了新的机遇。根据这些新的情况,河北省

后金融危机时代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趋势与河北战略选择

□常润岭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51)

63

2011年4月Special Zone Economy特区经济

参与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也要做出相应调整。

1.总体战略——

—以竞争促合作求发展

河北省要依靠自身优势,抓住发展机遇,采取自主发展战略,以竞争者的姿态在多领域进军京津地区的优势产业,以竞争促进合作,在合作中求发展。

实践证明,只有在市场竞争压力下,发达地区的优势产业才会将一些生产环节转移到最适合产业发展的区域。例如,在长三角地区,上海市作为中心城市具备引领区域产业发展的优势。为防止产业扩散,上海市在周边远郊建立了多个产业园区,想通过产业在辖区内的分散缓解产业转移的矛盾。但这些园区经历一段时间后并没有发展起来,产业还是转移到了苏南地区。根本原因就是上海地区优势行业的企业在市场中感受到了来自苏南地区同类企业强有力的竞争,迫于降低成本的压力,上海地区优势行业的企业不得不将某些生产环节转移到苏南地区。苏南地区通过与上海优势产业的竞争促进了上海与苏南地区的产业合作。

目前,金融危机和国际产业分工变化已经给河北的产业发展带来机遇。交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对接的建设将使河北省在空间上缩小与京津地区的距离。随着城市面貌3年大变样的推进,城市承载能力增强和公共服务环境改善,使河北在地区发展水平上缩小了与与京津地区的差距。京津地区在交通、信息、科技和市场方面的优势已逐渐为河北所共有,而河北在自然资源、产业传统方面的优势在京津冀地区却为河北所独有。因此,从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来看,河北省在未来京津冀地区区域合作中将逐渐起到主导者的作用。

以竞争促进合作,在合作中求得共赢,应该成为未来河北省在京津冀区域合作中的总体战略。

2.产业合作上变“产业链错位发展”为“产业链延伸竞争”

由于京津地区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在高新技术产业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所以,以往河北省环京津地区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时,一直实行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实施错位发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制造环节。

国际产业分工调整将使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格局发生大的变化。在市场竞争中,产品研发创新的作用将日趋下降,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满足个性化需求将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点竞争领域。这种情况下,京津地区创新能力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势将有所下降。河北省凭借高新技术产业制造环节的规模和产业配套体系,在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将提高。另外,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环节将成为创新的主战场,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活动将更具体,更多的与生产结合,也使河北省自身的创新力量能更多的参与进来。河北省可以借助军民结合创新体系的建立大力发展自主创新力量,通过自主创新与引入科技、人才要素结合,通过制造环节的优势逐渐向研发渗透,将产业链向上游延伸,直接与京津地区在产业链的高端竞争。

3.合作方式上变“产业转移”为“要素转移”

在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方式上,以往强调更多的是产业转移,河北省也大都在承接产业转移上做文章。其实,随着京津冀地区基础设施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产业转移的概念只适用于当前时期,而未来的发展趋势京津冀将是在同一区域一体化的产业分工上合作。

京津冀地区一体化的深入,将使京津地区的信息、科技、交通等优势为河北所共有,要素将在三地快速流动,甚至很快就可以建立一体化的市场。因此,在合作方式上,河北考虑更多的应是如何吸引三地中资金、科技、人才等生产要素,和如何更多的占有共同的市场。河北将与京津地区共同竞争这些生产要素。例如:北京地区的主要优势之一就是科技和人才的优势,但在北京的大部分高水平研究机构、高校,只是因为地利的原因更多的参与了北京的经济建设。在一体化的将来,河北必将更多的与这些科研机构合作。

4.区域发展上变“中心依附”为“中心替代”

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多年来河北省实施的环京津战略一直为依附战略。在区域发展方面,在规划、建设上也一直以京津地区为中心,为京津地区服务。这样的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了京津地区的优势,但客观上也增加了对京津地区的依赖性。

随着交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接轨建设,将使河北更多城市进入京津地区“一小时”经济圈。与京津的基础设施对接逐渐加强,从空间上缩短了与京津地区的距离。随着河北省城市面貌三年大变样的开展,河北省的城市承载能力增强,公共服务环境改善,在发展水平上减少了与京津地区的差距。这些条件的改变,使廊坊、唐山等地区具有了与京津地区相当的投资环境。而低廉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又使河北这些地区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

在这一情况下,河北在环京津地区的发展上要实行战略调整,变“中心依附”战略为“中心替代”战略。在唐山、廊坊和石家庄等有条件的城市发展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京津地区的优势产业,凭借成本优势与京津地区开展竞争与合作。例如在唐山、廊坊发展总部经济、中心商贸,在石家庄发展金融服务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等。□

注:本文获河北省2010年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趋势研究》HB10GJ024资助。

参考文献:

[1]王秀玲.对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探析与思考[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03).

[2]杨连云,石亚碧.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考[J].河北学刊,2006,(04).

[3]周立群,江霈.京津冀与长三角产业同构成因及特点分析[J].江海学刊,2009,(01).

作者简介:常润岭,男,1978年生,硕士,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投融资、区域经济。

64

特区经济Special Zone Economy2011年4月

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参考题目

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参考题目 一、要着力加强顶层设计,抓紧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明确三地功能定位、产业分工、城市布局、设施配套、综合交通体系等重大问题,并从财政政策、投资政策、项目安排等方面形成具体措施。 1、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布局与路径选择 2、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京津冀三地角色定位与关键问题 3、制约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因素与突破途径 4、京津冀的投资政策重点与区域性金融领域改革难点 5、京津冀的科技政策重点与创新型工业化道路 6、京津冀重点项目安排、布局与三地发展方向 二、要着力加大对协同发展的推动,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充分发挥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发展协调机制的作用。 1、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的难点和突破点 2、京津冀财税体制改革的方向与对策 3、京津冀协同发展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4、京津冀公共服务的同城化、均等化和普惠化研究 5、京津冀产业集群、产业园区的共建共享研究 6、京津冀合作共赢机制的解决方案

三、要着力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理顺三地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对接产业规划,不搞同构性、同质化发展。 1、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京津冀产业定位与分工研究 2、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经济一体化研究 3、京津冀区域重点产业链打造与优化研究 4、提升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能力研究 5、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与和河北省承接能力提升 6、京津冀区域文化发展战略合作 四、要着力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促进城市分工协作,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提高其综合承载能力和内涵发展水平。 1、京津冀一体化的空间规划与城市群研究 2、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和优化路径研究 3、京津保核心区发展战略研究 4、石家庄、唐山区域次中心发展战略性研究 5、京津冀重点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分析与评价研究 6、京津冀人口迁徙、产业转移与城市布局优化研究 五、要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在已经启动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的基础上,完善防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摘要

规划纲要首次权威全揭秘! 8月23日,新华社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问题答记者问》,全文1万多字,迄今为止最详尽最权威《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解读,诸多内容均属首次公布。 指导思想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重点突破,坚持改革创新,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立足现代产业分工要求、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原则、立足合作共赢理念,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以资源要素空间统筹规划利用为主线、以构建长效体制机制为抓手,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着力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着力推进产业升级转移,着力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着力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的支撑带。 5条基本原则一是改革引领,创新驱动。二是优势互补,一体发展。三是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四是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五是统筹推进,试点示范。 功能定位 京津冀整体功能定位4句话 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 北京功能定位4句话 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天津功能定位4句话 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河北功能定位4句话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三步走发展目标 近期到2017年,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进展,在符合协同发展目标且现实急需、具备条件、取得共识的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深化改革、创新驱动、试点示范有序推进,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中期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北京“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缓解;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产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

关于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的通知 环发…2013?104号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人民政府: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加大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切实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按照国务院要求,现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 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能源局 2013年9月17日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是我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为加快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依据《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主要目标 经过五年努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明显好转,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力争再用五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空气质量全面改善。 具体指标:到2017 年,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细颗粒物(PM2.5)浓度在2012 年基础上下降25%左右,山西省、山东省下降20%,内蒙古

自治区下降10%。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综合治理,强化污染物协同减排 1.全面淘汰燃煤小锅炉。加快热力和燃气管网建设,通过集中供热和清洁能源替代,加快淘汰供暖和工业燃煤小锅炉。 到2015年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除必要保留的以外,全部淘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茶浴炉;北京市建成区取消所有燃煤锅炉,改由清洁能源替代。 到2017年底,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淘汰每小时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城乡结合部地区和其他远郊区县的城镇地区基本淘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 到2017年底,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山东省所有工业园区以及化工、造纸、印染、制革、制药等产业集聚的地区,逐步取消自备燃煤锅炉,改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或由周边热电厂集中供热。 在供热供气管网覆盖不到的其他地区,改用电、新能源或洁净煤,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环保型锅炉。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山东省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原则上不得新建燃煤锅炉。 2.加快重点行业污染治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幅度削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 电力、钢铁、水泥、有色等企业以及燃煤锅炉,要加快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与改造,确保按期达标排放。到2015年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新建和改造燃煤机组脱硫装机容量5970万千瓦,新建和改造钢铁烧结机脱硫1.6万平方米;新建燃煤电厂脱硝装机容量1.1亿千瓦,新建或改造脱硝水泥熟料产能1.1亿吨;电力、水泥、钢铁等行业完成除尘升级改造的装机容量或产能规模分别不得低于2574万千瓦、3325 万吨、6358 万吨。 到2017年底,钢铁、水泥、化工、石化、有色等行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推进企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 实施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到2014年底,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完成油气回收治理。到2015年底,石化企业全面推行“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完成有机废气综合治理。到2017年底,对有机化工、医药、表面涂装、塑料制品、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的559 家企业开展挥发性有机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f7146288.html,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作者:张启元 来源:《共产党员·上》2015年第07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决策,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的一个重大国家战略,也是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重要探索。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条件和现实需求。京津冀即京津冀都市经济圈,主要包括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的石家庄、唐山、保定、秦皇岛、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邢台、邯郸等地市。京津冀都市经济圈人口加起来有1亿多,土地面积有21.6万平方公里,具有独特的 政治、信息、科技和人才优势。首都北京作为核心区是最显著的优势之一,为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该区经济总量增长速度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北京和天津核心地位显著,在都市圈的发展中居于龙头地位。 京津冀都市经济圈自然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产业体系完整。拥有信息传媒、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文化体育等高端产业;具有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医药制造等现代制造业;具备铁矿、煤矿、石油开采,黑色冶金、石油加工、综合化工以及农业生产等基础产业。现代化的空港海港、贯穿东西的公路网和铁路网让京津冀都市圈成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但京津冀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北京城市功能过于集聚,人口增长过快,大城市病比较突出。京津冀三地的定位不够清晰,分工不够合理,区域内发展落差比较大。该地区大中小城市发展不协调,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比较弱,还有资源环境的约束明显,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问题严重。 京津冀协同发展可以发挥区域发展优势,以优化首都功能为重点,重新明确各自功能定位,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可以缓解北京目前面临大城市病的困扰,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天津也可以在立足港口经济的基础上积极发展高端制造业,参与国际制造业竞争。河北则能够积极承接北京和天津的产业转移,并着力加强本地产业配套和产业对接的能力。 京津冀经过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具备了产业互补的客观基础,产业发展正从严重的雷同向增强互补性转变。北京作为首都,重点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天津以高端制造业为发展方向,并发挥港口经济的重要作用。河北立足京津冀分工合作的大局,做好与京津的产业对接和配合,在积极发展制造业的同时夯实生态保障功能。 而且京津冀地区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完全具备协同发展的人文社会基础和条件。

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

《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发布 12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交通运输部联合召开媒体通气会,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提出,扎实推进京津冀地区交通的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与一体化服务,到2020年基本形成多节点、网格状的区域交通网络。 构建“四纵四横一环”主骨架 京津冀地区将以现有通道格局为基础,着眼于打造区域城镇发展主轴,促进城市间互联互通,推进“单中心放射状”通道格局向“四纵四横一环”网络化格局转变。 “四纵”即沿海通道、京沪通道、京九通道、京承—京广通道,“四横”即秦承张通道、京秦—京张通道、津保通道与石沧通道,“一环”即首都地区环线通道。 根据《规划》,到2020年,多节点、网格状的区域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城际铁路主骨架基本建成,公路网络完善通畅,港口群机场群整体服务、交通智能化、运营管理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建成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经济适用、绿色环保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京津石中心城区与新城、卫星城之间的“1小时通勤圈”,京津保唐

“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1、5小时通达。到2030年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产业司副司长任虹介绍了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一就是构建一体化交通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支撑,二就是提升运输服务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提供保障,三就是 推进改革创新为全国交通发展提供示范,四就是发展绿色交通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助力。 八项任务打造交通一体化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巡视员于胜英介绍,京津冀地区将以“四纵四横一环”综合运输大通道为主骨架,重点完成八项任务。 一就是建设高效密集轨道交通网。强化干线铁路与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高效衔接,着力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 二就是完善便捷通畅公路交通网。加快推进首都地区环线等区域内国家高速公路建设,打通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全面消除跨区域国省干线“瓶颈路段”;以环京津贫困地区为重点,实施农村公路提级改造、安保与危桥改造工程。

环大气 [2017] 110号附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

附件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 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重污染天气频繁发生,成为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重点和难点。为切实做好2017-2018年秋冬季(2017年10月-2018年3月)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在《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2016-2017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基础上,制定本攻坚行动方案。 一、充分认识秋冬季大气环境形势的严峻性和紧迫性 2017年是《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十条》)第一阶段目标的收官之年,全力抓好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是当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整体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但秋冬季空气质量改善不明显。特别是2016年秋冬季以来,区域先后多次发生重污染天气过程,影响范围大、污染程度重、持续时间长,成为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也大幅抵消了前期改善成果。受2017年1、2月份重污染天气影响,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上半年细颗粒物(PM )平均浓度同比增长5.4%,是2013年以来首次 2.5 出现不降反升的情况,太原、石家庄等城市甚至上升30%以上。这充分说明,能否完成2017年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关键在秋冬季,决战 —7—

在重污染天气应对。 面对秋冬季大气扩散条件转差的不利局面,当前大气治理工作仍存在薄弱环节,秋冬季防控措施的针对性不强,重污染天气应对成效还不明显。必须在落实现有措施的基础上,采取更加严格的手段,有效降低秋冬季污染物排放强度,减少重污染天气发生的频次和程度。各地要充分认识加强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勇于担当、真抓实干,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任务的贯彻落实。 二、总体要求 主要目标:全面完成《大气十条》考核指标。2017年10月至 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018年3月,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PM 2.5 15%以上,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15%以上。 实施范围: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石家庄、唐山、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市,山西省太原、阳泉、长治、晋城市,山东省济南、淄博、济宁、德州、聊城、滨州、菏泽市,河南省郑州、开封、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市(以下简称“2+26”城市,含河北省雄安新区、辛集市、定州市,河南省巩义市、兰考县、滑县、长垣县、郑州航空港区)。 基本思路:坚持问题导向,把稳固“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综合整治成果和高架源稳定达标排放作为坚守阵地,把压煤减排、提标改造、错峰生产作为主攻方向,把重污染天气妥善应对作为重要突破口,加强联防联控,严格执法监管,强化督察问责,全面实施攻 —8—

京津冀地区环境污染问题及治理措施

京津冀地区环境污染问题及治理措施 摘要:工业革命道路。在人类创造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的同时,环境问题也一直呈现着地域上扩张以来,特别是20是世纪以来,许多国家相继走上了以工业化为主的发展和程度上恶化的趋势。环境问题已逐渐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而对中国——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其环境的现状和压力则更严峻。京津冀地区位于中国政治经济的中心地位,作为老工业基地,重工业发展迅速的同时,环境问题也在逐步加深。 关键字: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污染源、治理与防护 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1.可吸入颗粒物,是大气的首要污染物,占了首要污染指数的90%以上。从200年到2009年间,比如上海每年灰霾发生的天数都超过了150天。细颗粒物PM25的年平均浓度高达0.050-0.059mg/m3,超过国际卫生组织年平均值标准0.015 mg/m3的3-4倍。2004年PM2.5/TSP的年平均值达到了0.41,到2007年则达到了0.53,呈逐年增长趋势。说明了上海的细颗粒物污染程度极其严重。 2. 二氧化硫,空气中的二氧化硫63.2%来源于工业排放。工业中排放的二氧化硫则主要来自含硫燃料的燃烧过程,以及硫化物矿石的焙烧、冶炼过程。煤炭是主要能源,燃煤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硫,火力发电厂、有色金属冶炼厂、硫酸厂、炼油厂和所有烧煤或有的工业锅炉、煤炉等都排放二氧化硫烟气。 3.光化学烟雾,主要由机动车尾气排放出来,包括NO2、NO等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的影响 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人需要呼吸空气以维持生命。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约2万多次,吸入空气达15~20立方米。因此,被污染了的空气对人体健康有直接的影响。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是呼吸道疾病与生理机碍,以及眼鼻等粘膜组织受到刺激而患病大气污染主要增加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在人类历史上曾在洛杉矶、伦敦和日本四日市发生过三次大气污染事件,均导致全城性的严重健康灾难。大量研究显示大气染污可短期和长期导致全因死亡率和急性心肌梗死、卒中、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事件发生率增加。2.对植物的危害:大气污染物,尤其是二氧化硫、氟化物等对植物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当污染物浓度很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急性危害,使植物叶表面产生伤斑,或者直接使叶枯萎脱落;当污染物浓度不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慢性危害,使植物叶片褪绿,或者表面上看不见什么危害症状,但植物的生理机能已受到了影响,造成植物产量下降,品质变坏。3.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a.减少了太阳到达地面的辐射量 b.减少大气降水量. c.增加大气温度 d.引发酸雨。 京津冀都市圈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和另外7个地级市,涉及到河北省8个设区市的80多个县(市)。国土面积约为12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约为9000万人,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约为67598亿元。以汽车工业、

京津冀区域经济的现状与功能定位.doc

摘要 : 环渤海地区是“十一五”规划中重点发展的地区 , 其中 , 京津冀又是环渤海地区的重心所在?本文从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功能定位问题出发, 指出由于发展方向问题带来的重复建设 ?资源浪费 ?人才浪费 ?周边地区贫困化等问题 ?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提出京津冀地区功能定位的发展思路 ? 关键词 : 京津冀地区 ; 功能定位 ; 发展理论 按照大经济圈理论 , 地区发展总是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 , 先在沿海地区发展 , 进而通过内需拉动与投资拉动 , 向内地扩大 , 形成一个经济腹地 , 内地的产品通过沿海地区走向世界 , 外面的产品又通过沿海地区进入腹地 ?按照这个理论 , 地区的发展应该是以沿海港口为点 , 以向内的交通路线为线 , 以交通覆盖的区域为面 , 形成以点带线 , 以线带面的发展过程 ?但是 , 京津冀地区至今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链式结构 , 也没有形成具有超强辐射能力的中心城市 , 几个孤立的亮点分布在华北平原上 ( 即强大的北京和较为强大的天津 , 以及石家庄 ?唐山等少数城市 ), 而整体上没有形成一个强大的经济覆盖面 , 不能带动其周边地区的发展 , 反而会造成周边地区机会丧失 , 更加缺乏竞争力 , 更加的落后 , 最终导致了“环京津贫困带”的形成 ?本文将主要针对京津冀地区发展中突出的问题 , 做一些阐述和说明 ? 一?功能定位不科学 一个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定位十分必要?一个协调的定位是各个地 区 ?各个部门 ?各个机构能够通力协作 ?共同发展 , 发挥出每个单元最大潜能的保 证 ?否则 , 各地区都建立相似度极高的经济体系 , 生产同类的产品 , 提供同类的服 务 , 极易形成区域内的恶性竞争和重复建设 , 导致资源的浪费 , 限制经济的发展 ? 目前京津冀地区的定位不明确 ?不协调是制约该地区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 根据经济学规律 , 如果自由发展的话 , 京津冀地区可以自然而然地发展到一个 较为理想的状态 ?但是 , 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 , 京津冀地区的发展违背了经济规律 , 造成了区域经济的畸形发展 , 天津在北方原有的经济中心地位 ?河北省一些地方的工业基地的地位 , 都受到了来自北京的巨大冲击 ? 而北京作为非沿海 ? 非沿主要 河道的首都很难发展成为区域的经济中心 , 这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可以找到实例的 ?如果北京和天津同时把自己定位成经济中心的话 , 就造成功能定位不 协调 , 重复建设 ?恶性竞争 ?抢夺人才等问题 , 最终必然制约京津冀地区的长期可 持续发展 ? 因此 , 我认为在功能定位上 , 一方面 , 要有层次 , 要有区别 ?不能再说建设成为高科技产业中心 ?重要的区域中心 ?现代化等空泛的话 , 要确确实实的提出与众不同的又与自己相适应的定位来 ?各地应该突出自己的优势 , 弥补自己的劣势 , 扬长避短 , 这样才能达到高的绩效 ?按照这个原则 , 来审视京津冀 , 研究发现各自的比较优势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 是我国政治和文化中心 , 教育发达 , 人才汇聚 , 科技水平高 , 旅 游资源丰富 , 这些优势应该在定位中得以体现 ?天津是首都的东大门 , 是我国的重要港口城市 , 港口条件优良 , 同时又是环渤海地区的中心 , 教育和科技也较为发达 , 是华北地区对外交流的窗口 , 所以定位要在这些方面下功夫 ?河北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之一 , 资源丰富 , 劳动力密集 , 人才丰富 , 拥有如石家庄 ?唐山 ?保 定 ?邯郸 ?廊坊等条件优良的城市 , 可以与京津形成城市群 , 为京津的工业提供产业链上层的供给 , 这些城市在定位上一定不能盲目模仿京津 , 重复建设 , 而要深度挖掘自身的优势 , 在优势上下功夫 , 达到互惠互利 ?

推进产业分工与合作 提升京津冀区域综合竞争力

推进产业分工与合作 提升京津冀区域综合竞争力 近年来,京津冀区域快速崛起,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的我国经济增长第三极。2008年京津冀地区实现GDP2.98万亿元,同比增长11.9%,超过9.0%的全国平均水平;实际利用外资额为166亿美元,吸纳外资占全国的18%。京津冀区域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经济板块中极具影响力的经济隆起地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一、加快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面临重要机遇期 当前,中国进入更加注重区域发展的新阶段,随着中关村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及国家颁布实施十一大产业振兴规划,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面临重要机遇,即将出台的《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也将为京津冀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带来重大契机。 (一)中国进入更加注重区域协调发展的新阶段 2008年,我国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按照发展经济学的观点,人均GDP3000美元前后是经济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标志性阶段。此阶段,经济将快速增长,城市化水平也会迅速提高,据估算,2008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45.68%。但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深,诸如城乡差距扩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也更加突出,特别是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大城市与小城市的差距尤为明显。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2008年东部GDP比东北、中部、西部GDP之和

还高 4.78万亿,人均GDP差距更为明显,2007年我国东部地区为32089.14元/人,东北地区约为东部的67%,中部约为东部的46%,西部约为东部的41%。区域差距拉大引起了一系列的区域矛盾和问题,比如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落后,且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和压力日益增大;东北部地区产业结构老化,面临着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需求;沿海地区过度“拥挤”,发达城市在城市转型、产业置换和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面临很多空间资源矛盾等。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均衡协调发展,要将深化区域分工、加强区域合作,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共同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京津冀区域地缘优势独特,辐射三北,连接东西,向南联系着长三角、珠三角和港澳台。这一地区的发展对于缩小我国东西部、南北部的发展差距,缓解我国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已经出现的“马太效应”,最终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 中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京津冀发展带来巨大机遇,天津滨海新区、河北曹妃甸、北京中关村的建设发展先后列入国家发展战略,成为带动京津冀区域发展的三大动力引擎。就像深圳之于珠三角,上海浦东之于长三角,这三大区域的发展不仅能够大大提升京津冀区域乃至我国北部地区国际竞争力,而且在探索新时期区域发展新模式,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中关村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中关村科技园区是我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高科技园区。经过

京津冀地区环境未来发展报告

京津冀地区环境未来发展报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地区,但也是大气、水、土壤等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作为我国的重工业基地,结构性污染突出,产业布局不合理。京津冀及周边城市空气重污染过程较为多发,是我国灰霾发生的“重灾区”。在环境保护部每月公布的全国空气质量较差十个城市名单中,位于京津冀的城市十之七八。其中以河北省居多。 2013年9月颁布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进一步确定,到2017年,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PM2.5浓度在2012年基础上下降25%左右,山西省、山东省下降20%,内蒙古自治区下降10%。其中,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环保部此前一份报告称,高速发展的城市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使得我国东部地区空气污染一体化现象日趋明显,其中长三角区域的空气污染一体化特征尤其突出。 在长三角地区,冬春季节,受内陆污染、北方沙尘和本地不利气象条件等综合影响,区域性雾霾和浮尘影响突出;在初夏深秋季节,秸杆焚烧对区域大气PM2.5污染贡献显著,常引发区域性的大范围霾污染,使长三角城市空气质量出现同步变化趋势。 环保部调查还发现,我国的燃煤消费量以每年超过2亿吨的速度增长,目前燃煤消费量已超过全球总量的48%;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

长,“十一五”期间从1.2亿辆激增到1.9亿辆。燃煤量和机动车保有量的高速增长使我国的一次颗粒物、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年排放量都在2000万吨以上,且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造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区域空气质量恶化。 环保部区域大气污染治理课题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曾建议,通过推动产业布局调整,逐步疏散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型复合大气污染严重地区的重化工业产能。实施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逐步降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空气污染严重区域的煤炭消费量。国务院2013年9月印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经过五年努力,京津冀等区域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力争再用五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2015年1月15日召开的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表示,要“采取综合措施优化经济发展”,启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战略环评,坚决遏制“两高一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项目建设。 环境保护部2015年10月27日在京召开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地区战略环境评价项目启动会暨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咨询组成立会议。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出席会议并强调,环评是环保参与国家经济运行决策的第一窗口,规划环评是推动绿色化转型的重要抓手。 潘岳介绍,目前绿色转型的主要路径有两条,一是国土整治,二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北京的城市发展战略

摘要:北京过去的城市增长对首都的“二重属性”考虑不够,使得中心城区集聚了过多的城市功能,同时经济增长和城市空间扩张效率不高,并由此导致了“大城市病”。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北京城市发展战略应强调北京的均衡发展和带动作用。通过分析北京的首都属性与城市属性的相互关系,厘清非首都功能的内涵,明确了城市效率和城市集聚的相互关系,北京的均衡发展需要进一步形成创新型经济体,同时还应注意通过构建区域协同综合体,提高京津冀城市群的集群化竞争优势。 关键词:城市功能二重性;城市效率;均衡发展;带动作用;创新型经济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6)04-0046-006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承担着政治地位赋予的特有城市功能,建国以来由于我国在不同时期国家发展和首都建设的需要,使得北京的城市发展战略屡经调整,由于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北京城市产业选择与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与人口集聚的双重不匹配导致了北京“大城市病”的出现。2015年以来,北京的城市战略定位为“四个中心”,北京不仅承担着作为政治中心、国际交流中心的首都功能,而且还被赋予文化中心和创新中心的城市功能。同时,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成为国家的区域发展战略,并明确提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对北京的城市发展和京津冀均衡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十三五”期间乃至未来10~20年,北京既要实现自身的城市功能定位,又必须利用经济与技术优势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 现有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研究忽略了北京作为首都的双重属性,这种研究视角不利于提出有助于北京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正确思路,同时也不利于发挥北京对周边区域的正向带动作用,从而最终影响京津冀协同发展。因此,把握北京城市功能的“二重属性”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系对制定出科学的北京城市发展战略至关重要。 一、北京城市发展战略演变历程与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北京城市发展战略的演变历程 北京城市发展战略与城市总体规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发展条件与环境的变化作出了多次调整,自1949年建国后,北京市累计完成了7次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或修订工作,如表1所示。目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背景下,北京正在进行第8次《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的修订工作。 由表1可知,北京城市发展战略调整历程有如下几个特征:第一,城市定位发生多次变化,在这7次城市总规划中,北京的城市定位多次发生变化,1958年前的发展规划所制定的工业中心在随后的城市发展规划中不再出现,这表明北京有意在逐步淡化其城市的经济职能。第二,城市空间布局由强调一个中心转变为多个中心,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得北京所承受的压力也在逐渐变大,通过建设多个中心来均衡城市发展从而疏解中心城区的压力是比较正确的调整。第三,人口规模上限不断提高。除了1958年城市规划将城市人口上限限定为350万外,其他规划的人口上限都在不断上升,然而实践证明这些规划的人口上限没有一个满足,规划期限内北京的实际人口规模都提前突破了上限,因此这要求最新一版的北京城市规划重视合理城市规模的问题,不仅需要制定出科学的人口规模控制范围,同时还应该结合疏散人口的政策思路。 (二)北京城市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国以来,随着北京城市发展战略的不断演变,城市规模增加速度超过城市结构增长的容纳水平,北京中心城区集聚过多城市功能,出现了城市增长速度变缓,交通拥堵、空气质量恶化等问题,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1.北京城市发展的双重过度集聚问题 北京的城市发展存在双重的过度集聚问题,一方面,北京中心城区集聚了过多功能,北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关于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 工作方案》的通知 2017-03-23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各成员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为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切实加大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力度,确保完成《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定的2017年各项目标任务,环境保护部会同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及有关单位制定《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现印发执行,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制定方案细化措施。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省(市)按照《工作方案》要求,组织制定本地2017年达到空气质量目标细化方案,切实落实党委政府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将任务分解到乡镇、街道、社区,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国家电网公司要与各省(市)人民政府对接,统筹以气代煤、以电代煤工程的规划和实施工作,制定工作方案,加大气源、电源保障力度。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华能、大唐、华电、国电、国电投、神华集团要梳理《工作方案》规定的治理任务和所涉及的企业名单,制定具体措施,明确完成时限。 二、加强指导落实责任。各相关部门严格按照职责分工,指导有关地方政府落实《工作方案》任务要求,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地方和企

业积极性,同时强化监督与管理。企业是污染治理的实施主体,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按照各地细化方案要求制定实施措施,着力降低污染排放。 三、加强调度强化考核。环境保护部建立月调度、季考核机制,每月调度各地区、各部门工作进展情况,量化各项任务进度和完成比例,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定期上报国务院。 四、请各省(市)明确一名联系人和联系方式,于2017年2月28日前报环境保护部备案,并从2017年3月起,每月8日前(遇节假日顺延)报送上月工作进展情况。 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能源局 北京市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 河北省人民政府山西省人民政府 山东省人民政府河南省人民政府 2017年2月17日

京津冀地区产业发展现状

一、经济发展水平对比 虽然从总体的经济规模来看,三个地区对京津冀地区的GDP 贡献率中河北最高、北京次之、天津最低,但从人均GDP的角度来看,却刚好相反。从整体趋势来看,三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呈增长趋势,但经济规模大小却有所不同。其中,北京最大,天津次之,河北最小。2019年,北京市人均GDP达到16.4万元,天津市人均GDP达到9万元,而河北省的人均GDP仅为4.6万元,与北京、天津相比较多。同样,这也显示了在京津冀地区的发展过程中,北京市依旧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在经济圈中的生产效率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天津市则展示了极大的发展潜力,充分合理的利用劳动力资源,使各项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人均产出逐渐超过北京地区。而河北省虽然是经济圈中地理面积最大、资源最富饶的区域,但人均生产的效率可谓也是最低的,并且相差极为悬殊,成为巨大的经济断带。为了保证京津冀地区能够平稳健康的发展,当务之急,必须要加快对河北地区的调整和规划,将闲置的、不合理的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提高经济效率,优化产业结构,逐渐缩小地区之间较为悬殊的经济差距。 二、产业结构对比 从产业结构整体来看,北京市的产业结构呈现出“三、二、一”的梯度分布。从三大产业的GDP构成来看,北京市第一产业的产值总体比较平稳,并且只占据了极少的份额。第二产业的产出份额呈现先平稳后下降的趋势。相反,与前两个产业不同的是,

第三产业显现出了较高的发展态势。2019年,北京市三次产业构成为0.3︰16.2︰83.5。第一产业的产值贡献为0.3%,不到整个城市产值的1%,第二产业的产值贡献为16.2%。而第三产业单纯一个产业就提供了整个城市产值的4/5,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天津市的产业结构在2014年发生了一定的调整,由开始的“二、三、一”变为“三、二、一”的梯度分布。和北京地区类似,天津市的第一产业结构也处于总体平稳,但轻微下降的趋势,在地区GDP的产出份额中只占据着极少的比例。相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则处于此消彼长、你追我赶的趋势。2019年,天津市第一产业的产值贡献为1.3%,第二产业的产值贡献为35.2%,第三产业的产值贡献占比63.5%。天津逐渐演变为工业型和服务型并重的潜力城市。 对比北京、天津两个地区的产业结构,河北省产业结构存在很大的不足。河北省的第一产业结构处于先平稳后下降的趋势,但与北京、天津相比,河北省的第一产业在产业结构中依旧占据着较大的市场份额,平均占比在10%以上。作为地域辽阔、资源丰厚、气候适宜的河北省,第一产业依旧是产业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主要依靠传统的种植业和畜牧业。河北省是工业和制造业大省,在全国钢铁和机电等行业的制造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第三产业处于向上增长的发展趋势,2019年第三产业的产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

附件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是我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为加快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依据《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主要目标 经过五年努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明显好转,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力争再用五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空气质量全面改善。 具体指标:到2017年,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细颗粒物(PM2.5)浓度在2012年基础上下降25%左右,山西省、山东省下降20%,内蒙古自治区下降10%。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综合治理,强化污染物协同减排 1.全面淘汰燃煤小锅炉。加快热力和燃气管网建设,通过集中供热和清洁能源替代,加快淘汰供暖和工业燃煤小锅炉。 到2015年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除必要保留的以外,全部淘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茶浴炉; —3—

北京市建成区取消所有燃煤锅炉,改由清洁能源替代。 到2017年底,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淘汰每小时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城乡结合部地区和其他远郊区县的城镇地区基本淘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 到2017年底,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山东省所有工业园区以及化工、造纸、印染、制革、制药等产业集聚的地区,逐步取消自备燃煤锅炉,改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或由周边热电厂集中供热。 在供热供气管网覆盖不到的其他地区,改用电、新能源或洁净煤,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环保型锅炉。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山东省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原则上不得新建燃煤锅炉。 2.加快重点行业污染治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幅度削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 电力、钢铁、水泥、有色等企业以及燃煤锅炉,要加快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与改造,确保按期达标排放。到2015年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新建和改造燃煤机组脱硫装机容量5970万千瓦,新建和改造钢铁烧结机脱硫1.6万平方米;新建燃煤电厂脱硝装机容量1.1亿千瓦,新建或改造脱硝水泥熟料产能1.1亿吨;电力、水泥、钢铁等行业完成除尘升级改造的装机容量或产能规模分别不得低于2574万千瓦、3325万吨、6358万吨。 到2017年底,钢铁、水泥、化工、石化、有色等行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推进企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 —4—

22京津冀区域规划

★★Part22 京津冀区域规划★★ 引言: 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围绕京津的河北省唐山、承德、张家口、保定、廊坊、秦皇岛、沧州7市组成的京津冀都市圈是中国沿海地区的核心经济区域。 从理论上来说,区域战略、区域规划与区域政策三者是既相互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的。区域规划与区域政策是支撑区域战略的两个支柱,也是政府干预区域经济发展的两个基本手段。因此,确定未来京津冀都市圈合作的关键问题,需要从区域规划与区域政策两方面考虑。区域战略是政府为实现其宏观目标而确定的空间组织计划,或者说是一个重点空间蓝图性谋划。区域规划是政府对经济活动和资源利用的空间安排;区域政策是政府干预区域发展的具体工具。 1、京津冀区域面临发展问题 (1)缺乏区域观点。多年来北京、天津及其它城市各自为政,城市发展目标相似,产业结构雷同,生态环境系统缺乏引导和控制,结果导致整个区域资源使用浪费和发展水平落后。(2)城镇体系欠完善。整个地区城镇等级结构不合理,缺乏中间层次的城市,特别是小城镇发展水平较低;城际之间是一种线性联系,尚未形成完善的网络体系。 (3)生态环境恶化。突出表现在区域性水资源短缺、水系被破坏、湿地减少、海水污染、赤潮频现,等等。 (4)现行的城市方针政策缺少联系。在整个区域的城际竞争中,北京处于绝对优势,未能给予其他城市发展的机会,整个区域发展很不平衡;北京要大力发展“首都经济金融”,天津有“要努力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的提法,两者如何协调? 2、京津冀规划区面临的重大问题 (1)首都优势、科技创新基地、国内外交流枢纽等功能具有全国意义和世界影响,但内部经济一体化进程依然缓慢。 ①科技创新优势在都市圈内产业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限。

京津冀区域规划

1. 情定“两环开放”战略京津冀一体化之后:河北向海的已知和未知 刘玉海 本报记者刘玉海 石家庄、唐山、北京、天津报道 在一群记者的包围下,赵勇艰难挪下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的主席台,随后在一众官员的簇拥下突围而出。 他刚刚与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共同主持了《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获批的新闻发布会。自此,拥有近秦皇岛、唐山、沧州500公里海岸线却错失中国改革开放后“东部率先发展”战略机遇的河北,终于得以将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

此时,长期以来被寄予厚望的京津冀一体化和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正陷入困境和更广泛的争议,来自学界和河北省官方的质疑之声开始半公开化和公开化被表达出来,甚至直接提出“河北正因为靠近京津才发展落后”这样的观点。 于是,该规划的获批,被认为代表了最近几年河北决策者对该省省域经济发展进行战略反思的努力,是河北省向海发展战略新思维的一个新开始。 而一个引发广为关注的“巧合”是:今年8月27日、28日,张庆伟、张庆黎先后空降河北,分任河北省代省长、河北省委书记。10月27日,久拖两年不决的河北沿海发展规划终于获得国务院批复。 这样的巧合,遂被解读为河北省在“二张”主政的新时代,该省或将正式走出“自主发展还是借力京津、环渤海还是环京津”的战略困扰,更加旗帜鲜明地在“自主发展”和“环渤海”的战略方向上寻求突破。自此,这个拥有7000万人口的内陆型经济省份毅然转身,重心向海。 “打个比方,《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获批,就像2001年中国加入‘WTO’!”河北省发改委系统一位官员兴奋地说,“河北拿到了中央的‘路条’”。 这种兴奋的背后,是河北在稳定与发展、均衡发展与发挥比较优势、环渤海与环首都、借力京津与自主发展之间,在京津冀与中央三地四方之间长达30年的纠结与坎坷探索。其间,河北方面曾多次寄望于京津冀合作,然终沦为漫长的等待、冷遇和失落,曾为此委屈,继而愤怒,却又无助。 面朝大海,能否春暖花开。对于河北省省域经济的整体发展而言,真的可以撇开纠缠不清的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困扰,在自我为主、独立发展、面向大海的道路上赢得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吗?何况,在河北省的历史上,面向大海、自主发展的战略方向并非是第一次被提出、被实践。 1. 畿辅河北的宿命 在发布会现场,赵勇侃侃而谈,在其看来,河北沿海地区发展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优势——毗邻京津。 而事实上,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毗邻京津,亦被大多数河北人视为其最大的发展优势。 自辽代以后,北京成为中国首都以来,河北一直是拱卫京师的要地。即便到晚清,也环绕京师,领有天津卫。1901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后,将总督衙署由保定迁往天津,使天津成为河北首府。新中国成立后,京津直辖,不断的将河北的地盘吞入日渐膨胀的北京。 1949年,河北省设立通县专区,辖通县、蓟县、三河、香河、平谷、顺义、密云、怀柔、昌平、大兴、宛平、良乡、房山13县。到1958年,不足十年的时间里,通县专区下辖的县不断并入北京,最终撤销建制,只有蓟县、三河、香河和后来成立的大厂县以及并入的固安县重新被划归河北。 “北京、天津从河北区域内挖出去成为两个特大城市后,把河北割裂得支离破碎。”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杨连云说,从石家庄到承德、张家口还得路过北京! 但这丝毫不影响河北对北京的期待。主流的观点是:北京作为首都,云集着中央政府机关、国有大企业、众多科研院所……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河北只需承接好来自北京的产业升级及外迁,就能轻松赚个盆满钵满,正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 但实际上,环首都带给河北的首要任务是做首都的“护城河”,而不是经济发展。 每逢“两会”及“非典”等“特殊”时期,河北需全力投入以保持首都稳定:河北境内进入北京的铁路、公路沿线,得派人24小时轮流值班,值班任务分解到各机关单位,不出人就出钱。 维护首都稳定之外,越来越多的任务也开始落在河北头上:保障首都供水、空气质量、环境等,这迫使官厅、密云水库上游的张家口、承德地区农民只能放弃打井取水,放弃种植水稻;迫使河北不得不下马一些工业项目。而这一切在相当长时间里并未获得补偿或者补偿很少。 河北的这一首都“护城河”角色在2008年奥运会召开时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在进京交通线24小时派人值班,电线铁塔派人值守;严控人员进京,以免给北京增加人口交通压力;首都周边一些工业企业停产6个月,造纸厂、化肥厂等地方支柱工厂纷纷下马;卡车不准进北京,前往宣化、张家口需绕行山西…… 从历史上来看,国都周围地区称为京畿,承担支援和服务首都的重要职能,在新中国成立后,作为畿辅河北,首先需要直面“稳定与发展”的关系,这并非偶然,甚至可谓其宿命。发展终究是绕不过去的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