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事故池容积确定方法与技术要点

事故池容积确定方法与技术要点

事故池容积确定方法与技术要点
事故池容积确定方法与技术要点

建设项目应急事故水池容积确定方法与技术要点

王栋成1 王静1 林国栋2

1 山东省气候中心 山东 济南 250031;

2 山东省化工规划设计院 山东 济南 250013

摘要:基于对《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483-2009)和中石化“水体污染防

控紧急措施设计导则”规定的应急事故水池容积确定方法的对比研究,系统地提出了应急事故水池容积确定的技术要点和原则,结合案例探讨了应急事故水池和前期雨水池容积确定技术方案,对工程设计、安全与风险评价等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应急事故水池;前期雨水;容积;导排系统

0 引言

2005年11月发生的松花江污染事件,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完善的事故废水导排系统和足够容量的应急事故水池,导致爆炸事故发生后含有大量苯、硝基苯等有毒有害物料的消防废水进入松花江,造成松花江水体严重污染。而2006年1月浙江某化工厂六氯车间反应釜爆炸事故,该公司则利用已有的雨水回收系统和废水预处理池收集了事故污水,经预处理后送入污水处理厂,没有造成环境次生污染。可见,完善的事故废水导排系统和足够容量的应急事故水池,对所有涉及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事故废水排放的建设项目至关重要。《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483-2009)[1]规定:“化工建设项目应设置应急事故水池”,以保证事故时能有效的接纳装置排水、消防废水等污染水,避免事故污染水进入水体造成污染。目前,事故废水导排系统的设计虽已作为强制性措施进行贯彻和实施,但是有关事故应急水池容积确

定的国家标准或规范还很少,且规定条文相对简略、不够明确,并存在一些争议。有关的文献[2]、[3]、[4]也仅

以中石化“水体污染防控紧急措施设计导则”为研究对象,不具有普遍指导性。本文对比分析了GB50483和中石化设计导则规定的应急事故水池容积确定方法,深入研究两者的差异和各自存在的问题,进而系统地提出了应急事故水池容积确定的技术要点和原则,结合案例探讨了事故池和前期雨水池容积确定技术方案。

1 应急事故水池容积确定方法对比

1.1 GB50483规定的计算方法:简称“国标法”

对一般的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的建设项目,其应急事故水池容量应按下式计算。

3max 21)(V V V V V -++=雨事故池 (1)

式中:(V 1+V 2+V 雨)max 为应急事故废水最大计算量(m 3

);V 1为最大一个容量的设备(装置)或贮罐的物

料贮存量(m 3);V 2为在装置区或贮罐区一旦发生火灾爆炸及泄漏时的最大消防用水量,包括扑灭火灾所需

用水量和保护邻近设备或贮罐(最少3个)的喷淋水量(m 3),可根据GB50016[5]、GB50160[6]、GB50074

[7]等有关规定确定;V 雨为发生事故时可能进入该废水收集系统的当地的最大降雨量,应根据GB50014[8]有关

规定确定;V 3为事故废水收集系统的装置或罐区围堰、防火堤内净空容量(m 3),与事故废水导排管道容量

(m 3)之和。

1.2 中石化“水体污染防控紧急措施设计导则”规定的计算方法:简称“石化导则法”

对现有石油化工企业的工艺装置、储运设施、公用设施事故所导致水体污染的防控,可按中国石化安环[2006]10号“关于印发《水体环境风险防控要点》(试行)的通知”及“水体污染防控紧急措施设计导则”推荐方法,计算其应急事故水池容量。 4max 321)(V V V V V V ++-+=雨事故池 (2)

式中:(V 1+V 2-V 3)max 是指对收集系统范围内不同罐组或装置分别计算V 1+V 2-V 3,取其中最大值(m 3

)。

V 1为收集系统范围内发生事故的一个罐组或一套装置的物料量(m 3),储存相同物料的罐组按一个最大储罐

计,装置物料量按存留最大物料量的一台反应器或中间储罐计;V 2为发生事故的储罐或装置的消防水量

(m 3),V 2=∑(Q 消×t 消),其中,Q 消为发生事故的储罐或装置的同时使用的消防设施给水流量(m 3

/h ),t

消为消防设施对应的设计消防历时(h )

,按GB50160、GB50074、GB50351[9]等有关规定确定;V 3为发生事故时可以转输到其他储存或处理设施的物料量(m 3),例如,非可燃性对水体环境有危害物质的储罐应设置围

堰或事故存液池、备用罐等,其有效容积均不宜小于罐组内1个最大储罐的容积;V 4为发生事故时仍必须

进入该收集系统的生产废水量(m 3);V 雨为发生事故时可能进入该收集系统的降雨量(m 3),V 雨=10×q ×F ,

q 为降雨强度(mm ),按平均日降雨量计算(q=qa/n ,qa 为当地多年平均降雨量,n 为年平均降雨日数),F

为必须进入事故废水收集系统的雨水汇水面积(hm 2)。

1.3 “国标法”与“石化导则法”的对比和各自存在的问题

(1)适用范围不同。“国标法”属国家标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但其标准原文仅“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的化工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计”,就应急事故水池容积确定的方法而言,建议对所有涉及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事故排水的项目均必须强制执行。“石化导则法”属行业设计导则,为防范和控制石化企业发生事故时或事故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物料泄漏和污水对周边水体环境的污染及危害、降低环境风险而制定,其原文规定为“本导则适用于制定和完善现有石化企业内工艺装置、储运设施、公用设施事故所导致的水体污染防控紧急措施,其他设施可参照执行”;目前,石化企业一般按“石化导则法”执行,但必须注意其仅适用于现有石化企业,对新建项目应以执行“国标法”为准,并可参考“石化导则法”考虑全面综合因素进行事故废水导排系统和事故池最大容积设计。

(2)事故废水最大产生量计算方法不同。“国标法”按物料最大贮存量、消防最大用水量、最大降雨量三部分之和的最大值确定,未考虑发生事故时仍必须进入该收集系统的生产废水量,建议工程设计、安全风险评价时予以保守考虑,GB50483修订时也应增加该项。“石化导则法”则按物料最大贮存量、消防最大用水量、平均降雨量、生产废水量四部分之和确定。

(3)消防最大用水量计算方案略有差异。“国标法”按装置区和罐区的灭火、喷淋用水量分别明确规定,并规定考虑邻近至少3个贮罐的喷淋水量;但应进一步明确灭火和喷淋给水强度、灭火冷却面积、灭火冷却消防时间等的设计取值必须执行的标准规范(如GB50016、GB50160、GB50074、GB50151、GB50196、GB50338等)和最低值,GB50483修订时也应完善该项规定,建议补充计算方法或公式。“石化导则法”则按综合消防给水量和设计消防历时给出了计算公式,但未明确灭火和喷淋水量各自的确定方案。

(4)物料转移和储存容积确定内容不同。“国标法”的“V 3”包括围堰或防火堤内净空容量、事故废水导排管道容量,但未明确物料转输而只考虑储存容积。“石化导则法”的“V 3”则为事故时可转输到其他储存或处理设施的物料量,“结合现有设施条件,事故时如能够通过转移物料达到避免事故扩大的,应首先进行物料转移”;考虑物料转输可有效避免纯物料流失,减少事故排放废水的同时也减少损失。

(5)降雨量的确定方法不同。“国标法”考虑的是最大降雨量,但这里存在几个问题:一是未明确按实际最大降雨量或按设计暴雨强度?二是未明确按那一规范进行最大降雨量的确定?三是未明确事故状态下的最大降雨量确定是否能按正常运行状态的设计降雨量确定?四是未明确暴雨强度的重现期取值?五是未明确降雨历时的取值?六是如消防的同时降暴雨,则消防水量(消防、降温等)肯定相应大大减少,该因素是否应考虑?建议GB50483修订时明确,但现阶段应根据GB50014有关规定按不同重现期(事故状态下建议至少应取为3年)、不同降雨历时(参照GB50016、GB50160等规定取2~6h )的暴雨强度公式计算。“石化导则法”考虑的是平均降雨量,按当地多年平均的日降雨强度计算;但这里也存在几个问题:一是降雨时间按1d 与消防时间不对应,且导致短历时降雨强度大大减小;二是计算系数取10的物理意义如何解释?建议对事故状态下的降雨强度和最大降雨量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2 应急事故水池容积确定的技术要点和原则

由前述可见,风险事故废水的来源可包括物料泄漏量、消防水量、雨水量、生产废水量等,而能够储存事故废水的储存设施可包括事故水池、事故罐、防火堤内或围堰内有效容积、导排水管有效容积等。因此,应急事故水池容积是事故废水导排系统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关键环节。为确保风险事故废水不排入外环境,必须基于事故废水最大产生量和事故排水系统储存设施最大有效容积来综合确定应急事故水池的容积,并应遵循以下技术要点和原则。

(1)事故池容积确定应执行的标准或规范主要有:GB50483、中国石化安环[2006]10号等,GB50483

规定的应急事故水池容积确定方法,对所有涉及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事故排水的项目均应适用执行。其中消防用水量确定、围堰或防火堤有效容积确定时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2)、《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50351-2005)等有关规定执行;最大降雨量确定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等执行。且必须根据项目特点、行业标准或规范、事故池容积确定的具体要求等,注意区分各标准规范的适用范围和具体规定条款的执行。

(2)应急事故水池容量应根据发生事故的设备容量、事故时消防用水量及可能进入应急事故水池的降水量等因素综合确定[1]。罐区防火堤内容积、排至事故池的排水管道在自流进水的事故池最高液位以下的容积均可作为事故排水储存有效容积。计算应急事故废水量时,装置区或贮罐区事故不作同时发生考虑,取其中的最大值[1]。应按事故排水最大流量对事故排水收集系统的排水能力进行校核,明确导排系统的防火、防爆、防渗、防腐等措施。

(3)应当结合建设项目的总平面布置图,给出事故风险源分布、生产区及装置区围堰和防火堤范围、雨水汇集范围,及事故废水导排系统走向等关键的信息、路线和标识,明确废水收集导排系统服务范围,明确受污染排水和不受污染排水的去向及排水切换设施的设置。

(4)必须注意事故时进入事故水池的雨水量,与正常生产时初期雨水量(即前期雨水)的本质区别,不可混淆。一是降雨历时不同,正常生产运营过程中初期雨水是指刚下的雨水,一次降雨过程中的前10~20min最大降水量[1],其设计参数计算必须按GB50014规定的短历时暴雨强度公式确定;而事故时降水量应根据事故消防时间(参照GB50016、GB50160规定一般为2~6h)确定。二是汇水面积不同,初期雨水的汇水面积必须考虑生产区和储存区总的汇水面积;事故时只考虑装置区或罐区单独的能进入事故排水系统的最大降雨量,不作同时汇水考虑,且应采取措施尽量减少进入事故排水收集系统的雨水汇集面积。

(5)在非事故状态下需占用事故池时(例如,前期雨水池共用),占用容积不得超过事故池容积的1/3,并应设有在事故时可以紧急排空的技术措施。污水处理事故池不可作为事故储存设施,不能把风险进一步转加到污水处理系统。

(6)应急事故水池宜采取地下式[1]。地下式水池有利于收集各类事故排水,以防止应急用水到处漫流。当自流进入的事故池容积不能满足事故排水储存容量要求,须加压外排到其它储存设施时,用电设备的电源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所规定的一级负荷供电要求。

(7)事故池容积的确定,应结合项目的三级防控体系(污染源头、过程处理和最终排放)建设进行。将事故状态下的污水控制在厂内不排入外环境,确保环境安全。一级防控必须完善装置区围堰、罐区防火堤和备用罐及储液池等,用以防控较小事故时少量物料泄漏可能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二级防控必须完善事故导排系统,建设应急事故水池,防控较大事故下事故废水可能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三级防控必须完善在终端污水处理站建设大型事故缓冲池,防控重大事故情况下大量事故废水可能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8)事故池容积的确定,应综合考虑事故废水的处理处置措施。对排入应急事故水池的废水,应进行必要的监测,并视其水质情况区别对待,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处理消耗或白白浪费水资源,并应采取下列处置措施[1]:能够回用的应回用;对不符合回用要求,但符合排放标准的废水,可直接排放;对不符合排放标准,但符合污水处理站进水要求的废水,应限流进入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对不符合污水处理站进水要求的废水,应采取处理措施或外送处理,外送时必须按照环保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不得出现乱倒现象。

(9)事故池的最终有效容积,应经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安全部门、环境保护部门等考虑技术、生产、投资、安全、风险、环保等因素综合确定,环境风险评价中应给出逐项确定依据、参数,并明确结论,给出投资预算。

(10)事故池容积确定还应注意单个项目和区域储存设施的集约化。GB50483虽然仅规定了涉及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事故排水的单个项目应急事故水池容积的确定方法,但每个建设项目都设一套事故废水收集储存系统显然会造成投资和占地的极大浪费。对化工园区或化工项目聚集区,应设置区域集中事故废水收集系统,其事故池有效容积取区域内事故废水量最大者;各个厂区内不再单独设事故池,仅设事故废水收集导排系统管网。

3 应急事故水池和前期雨水池容积确定案例分析

分别采用“国标法”、“石化导则法”计算风险事故状态下某石化项目的应急事故水池容积,采用设计暴雨强度公式计算正常生产运营状态下该项目的前期雨水池容积,各计算参数和结果见表1。

(1)“国标法”、“石化导则法”计算结果对比

“国标法”计算的该项目应急事故水池容积最大为6318m 3(罐区),“石化导则法”计算的则为5816m

3(罐区),结果相差502m 3,主要是进入事故排水系统的降雨量的差别。对装置区,两方法计算结果的差异

还包括是否考虑生产废水量。在进行应急事故水池容积设计时,必须按最大容积确定,并留有一定的裕度。 “国标法”计算的该项目事故排水最大流量为293L/s ,“石化导则法”计算的则为269L/s ,结果相差24L/s 。在进行事故废水导排系统设计时,应注意这种差别对排水管道最大内径的影响。

(2)前期雨水池容积计算结果分析

正常生产运营状态,前期雨水的汇水面积较大,虽然降雨历时只取15min ,但其单次雨水汇集量最大

值可达到583m 3,计算雨水排水最大流量可达到615.71L/s 。鉴于前期雨水量小于应急事故池容积的1/3,

可采用前期雨水池与应急事故池共用设计,但两者的导排系统应单独设计或按合流最大流量值设计,并应确保前期雨水收集系统切换设施正常运行以避免未受污染雨水进入事故池。

表1 应急事故水池容积和前期雨水池容积计算案例

运行工况

风险事故状态 正常生产运营状态 计算项目

应急事故水池容积 前期雨水池容积 计算方法

石化导则法 国标法 GB50014设计暴雨强度公式 计算区域

装置区 罐区 装置区 罐区 生产区、储存区、装卸区等 汇水面积F (hm 2)

1.2 0.8 1.2 0.8 汇水面积F=

2.3hm 2 最大贮存量V 1(m 3)

156 3000 156 3000 降雨历时t=15min ;径流系数ψ=0.95; 重现期P=3年 设计暴雨强度87.0)7.16()lg 824.01(17.4091++=t P q =281.79L/(s ·hm 2) 单次前期雨水量最大设计值 Q s =q ψFt =583m 3 最大消防水量*V 2(m 3)

1620 5553 1620 5553 最大降雨量**V 雨(m 3)

95 63 746 565 转储物料量V 3(m 3)

1200 2800 1200 2800 生产废水量V 4(m 3)

160 0 -- -- 计算事故池容积V 事故池(m 3)

831 5816 1322 6318 设计容积(m 3)

6000 6500 计算排水最大流量(L/s )

269 293 615.71 设计流量(L/s )

280 300 620 注:①*对装置区综合考虑灭火喷淋消防给水量,取为150L/s ,消防时间取3h 。对罐区,灭火给水量取为6.0L/min?m 2,灭火面积取为1102m 2,消防时间取6h ;喷淋冷却给水量取为3.0L/min?m 2,喷淋冷却面积按4个罐表面积计算取为4×1102m 2

消防时间取4h 。②**“石化导则法”降雨强度按项目所在地的实际统计值计算,q=7.9mm ;“国标法”暴雨强度按项目所在地的设计暴雨强度公式计算,降雨历时t=6h ,径流系数ψ=0.95,重现期P=3年,q=57.58L/(s ·hm 2)。

4 结语

(1)GB50483规定的应急事故水池容积确定方法,对所有涉及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事故排水的项目均应适用执行。

(2)应急事故水池是事故废水导排系统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关键环节,其容积必须根据事故废水最大产生量和事故排水系统储存设施最大有效容积计算,并考虑技术、生产、投资、安全、风险、环保等因素综合确定,确保事故废水不排入外环境。

(3)对事故时的消防水量(灭火、喷淋)、生产废水量、同期降雨量、前期雨水池共用等因素的不确定性,建议相关的规范应进一步明确规定其技术解决方案,必要时可制定单独的应急事故排水系统设计规范,以利设计和评价统一标准、可操作和不过多地增加投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483-2009)[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年6月。

[2]汤然,原芝泉,事故储存设施有效容积设计探讨,工业用水与废水[J],Vol.40 No.3 Jun.,2009,P88~91。

[3]陈发青,化工项目环评中事故池容积计算的原则和方法,青海环境[J],第18卷第2期(总第68期),2008年6月,P58~61。

[4]郑广秋,炼油厂区事故池容积设计探讨,广东化工[J],第36卷总第195期,2009年第7期,P258~260。

[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年11月。

[6]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年6月。

[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2)[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年5月。

[8]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年4月。

[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50351-2005)[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年6月。

Methods and Techniques to determine the

volume of the emergency incident pool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Wang Dong-cheng1Wang Jing1Lin Guo-dong2

(1. Shandong Climate Center, Jinan 250031;2. Shandong Chemical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Jinan 250013) Abstract:Based on "Chemical Construction Project Environmental Design Code" (GB50483-2009) and Sinopec, "Wate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Design Guidelines for emergency measures" ,this paper studies contrastively on the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volume of the emergency incident pool, and raises systematically the 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to determine the volume of the emergency incident and pre-Rainwater https://www.doczj.com/doc/459855611.html,bined with cases, technical solutions are discussed on how to determine the volume of the emergency incident and pre-Rainwater pools.It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for engineering design, safety and risk evaluation work.

Key words: Emergency incident pool; pre-Rainwater; Volume; Exhaust system.

作者:王栋成E-mail:hjpj2008@https://www.doczj.com/doc/459855611.html,;地址:山东省济南市

SBR反应池容积计算方法

SBR反应池容积计算方法及评价 SBR反应池池容计算系指传统的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池,而不包括其他SBR 改进型的诸多反应池(如ICEAS、CASS、MSBR等)池容的计算。 现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套以总污泥量为主要参数的综合设计方法,供设计者参考。 1 现行设计方法 负荷法 该法与连续式曝气池容的设计相仿。已知SBR反应池的容积负荷或污泥负 荷、进水量及进水中BOD 5 浓度,即可由下式迅速求得SBR池容: 容积负荷法V=nQ 0C /Nv (1) V min =[SV I·MLSS/106]·V 污泥负荷法 Vmin=nQ 0C ·SVI/Ns (2) V=Vmin+Q 曝气时间内负荷法 鉴于SBR法属间歇曝气,一个周期内有效曝气时间为ta,则一日内总曝气时间为nta,以此建立如下计算式: 容积负荷法V=nQ 0C tc/Nv·ta(3) 污泥负荷法 V=24QC 0/nt a ·MLSS·N S (4) 动力学设计法

由于SBR的运行操作方式不同,其有效容积的计算也不尽相同。根据动力学原理演算(过程略),SBR反应池容计算公式可分为下列三种情况: 限制曝气 V=NQ(C 0-Ce)t f /[MLSS·Ns·ta] (5) 非限制曝气V=nQ(C 0-Ce)t f /[MLSS·Ns(ta+tf)](6) 半限制曝气V=nQ(C 0-Ce)t f /[LSS·Ns(ta+tf-t0)] (7) 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上述方法存有以下问题: ① 对负荷参数的选用依据不足,提供选用参数的范围过大[例如文献推荐Nv=~(m3·d)等],而未考虑水温、进水水质、污泥龄、活性污泥量以及SBR池几何尺寸等要素对负荷及池容的影响; ② 负荷法将连续式曝气池容计算方法移用于具有二沉池功能的SBR池容计算,存有理论上的差异,使所得结果偏小; ③ 在计算公式中均出现了SVI、MLSS、Nv、Ns等敏感的变化参数,难于全部同时根据经验假定,忽略了底物的明显影响,并将导致各参数间不一致甚至矛盾的现象; ④ 曝气时间内负荷法与动力学设计法中试图引入有效曝气时间ta对SBR 池容所产生的影响,但因其由动力学原理演算而得,假定的边界条件不完全适应于实际各个阶段的反应过程,将有机碳的去除仅限制在好氧阶段的曝气作用,而忽略了其他非曝气阶段对有机碳去除的影响,使得在同一负荷条件下所得SBR 池容惊人地偏大。 上述问题的存在不仅不利于SBR法对污水的有效处理,而且进行多方案比较时也不可能全面反映SBR法的工程量,会得出投资偏高或偏低的结果。

事故池计算

哈尔滨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以后,国家出台了“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 中国石化随后出台了“关于印发《水体环境风险防控要点》(试行)的通知”及设计导则。 并在公司内全面铺开整改工作,年度内投资120亿已经正在实施,不知其他行业开展了什么工作?从大家关心程度来看估计还停留在嘴上说。 亡羊补牢,中石化应该是走在各行业的前面了!当然,在执行通知中发现有很多不太合理的地方,发出来以供水友们讨论!水体污染防控紧急措施设计导则 1、目的及范围 1.1为防范和控制石化企业发生事故时或事故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物料泄露和污水对周边水体环境的污染及危害,降低环境风险,制定本导则。 1.2本导则适用于制定和完善现有石化企业内工艺装臵、储运设施、公用设施事故所导致的水体污染防控紧急措施。 其他设施可参照执行。 2、总则 2.1石化企业必须具备水体污染防控紧急措施。 2.2在制定水体污染防控紧急措施时应优先考虑利用现有设施。 当现有设施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制定特殊情况下的防控措施预案,同时应抓紧增补和完善防控设施。 2.3结合现有设施条件,事故时如能够通过转移物料达到避免事故扩大的,应首先进行物料转移。 2.4按发生1处事故设防,但编制预案时应考虑事故连锁反应的可能性。

2.5本导则同现行国家、行业标准规范相抵触时按要求较高者执行。 2.6本导则的执行应与集团公司“水体环境风险预防要点”相结合。 3、一般要求 3.1事故识别应从水体环境危害物质生产、储存、运输等各环节、全过程进行分析和评价。 3.2水体污染防控措施应在对以下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后确定。 a)环境危害物质识别;b)定危险源分布位臵;c)确定排水系统服务范围;d)污水处理能力识别;e)消防能力确定;f)事故识别;g)事故处理过程分析;h)事故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 3.3应结合全厂区总平面布局、场地竖向、道路及排雨水系统现状,以自流排放为原则合理划分事故排水收集系统。 3.4当雨水必须进入事故排水收集系统时应采取措施尽量减少进入该系统的雨水汇水面积。 4、装臵区 4.1生产、使用水体环境危害物质的装臵应采取措施确保事故本身及处臵过程中受污染排水的收集。 4.2应根据收集区内生产装臵正常运行时及事故时受污染排水和不受污染排水的去向,设臵排水切换设施。 5、灌区 5.1储存可燃性对水体环境有危害物质的储罐未设臵防火堤的应按现行规范设臵。 现有不能满足防火及储存泄露物料要求的防火堤应进行完善。 5.2非可燃性对水体环境有危害物质的储罐应设臵围堰或事故存液池,围堰或事故存液池有效容积不宜小于罐组内1个最大储罐的容积。

事故应急池算法

5事故应急池容积计算 当发生厂区燃烧、爆炸事故,在消防过程将产生大量消防废水,部分未燃烧液体将混入消防废水中。参照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水体环境风险防控要点》(试行)(中国石化安环[2006]10号)“水体污染防控紧急措施设计导则”:企业应设置能够储存事故排水的储存设施,储存设施包括事故池、事故罐、防火堤内或围堰内区域等。 事故储存设施总有效容积:V总=(V1+V2-V3)max +V4+V5 注:(V1+V2-V3)max是指对收集系统范围内不同罐组或装置分别计算V1+V2-V3,取其中最大值。 V1——收集系统范围内发生事故的一个罐组或一套装置的物料量(注:储存相同物料的罐组按一个最大储罐计,装置物料量按存留最大物料量的一台反应器或中间储罐计)。 V2——发生事故的储罐或装置的消防水量,m3;V2=∑Q消t消 Q消——发生事故的储罐或装置的同时使用的消防设施给水流量,m3/h; t消——消防设施对应的设计消防历时,h; V3——发生事故时可以转输到其他储存或处理设施的物料量,m3; V4——发生事故时仍必须进入该收集系统的生产废水量,m3; V5——发生事故时可能进入该收集系统的降雨量,m3;V5=10qF q——降雨强度,mm;按平均日降雨量; q=q a/n q a——年平均降雨量,mm; n——年平均降雨日数。 F——必须进入事故废水收集系统的雨水汇水面积,ha; 根据现场调查,各项指标的取值如下所示。 V1:企业储罐量最大的储罐容积为10m3,即V1=10m3。 V2:企业电镀车间体积约为24000m3,高约为30m。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中要求计算,发生火灾时,室外消防废水产生量为30L/s,室内消防废水产生量为25L/s。根据标准,消防时间需2h,但考虑到箬横电镀厂厂内涉及易燃易爆物质较少,而且车间用水较多,因此消防时间缩短为1h,则消防废水产生量约为198m3。 V3:企业厂区储罐区的围堰容积约为13m3,企业雨水管道容积约为28m3,初期雨水收集池3m3,故V3=44m3。 V4:企业车间内生产废水通过污水管网进入污水站,因此,V4=0m3。 V5:V5=10×0.45×1729.7/168.7=46m3。 根据企业实际:V1=10m3,V2=198m3,V3=44m3,V4=0m3,V5=46m3,经计算,企业的事故储存设施总有效容积应为210m3。 目前,企业厂区已有一个约为140m3的事故应急池,企业应对应急池进行扩容,全厂只设置一个雨水排放口,在雨水排放口设施紧急切换阀门,使应急池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应急池作用示意图具体如下: (事故)应急池 至有污水站处理达标后外排。 (2)事故性废水的收集: 若厂区出现事故性废水,保证雨排口的阀门处于关闭状态,雨水(事故)应急池阀门出开启状态,将事故性废水收集至事故应急池,泵送至有污水站处理达标后外排。

事故池计算依据

1、事故池容积确定应执行的标准或规范主要有:GB50483-2009、Q/SY1190-2009和中国石化安环[2006]10号等。GB50483规定的应急事故水池容积确定方法,对所有涉及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事故排水的项目均应适用执行。其中消防用水量确定、围堰或防火堤有效容积确定时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2)、《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50351-2005)[10]等有关规定执行;最大降雨量确定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石油化工企业给水排水系统设计规范》(SH3015-2003)等执行。必须根据项目特点、行业标准或规范、事故池容积确定的具体要求等,注意区分各标准规范的适用范围和具体规定条款的执行,尤其是石油化工企业和石油库。 2、应急事故水池容量应根据发生事故的设备容量、事故时消防用水量及可能进入应急事故水池的降水量等因素综合确定[1]。罐区防火堤内容积、排至事故池的排水管道在自流进水的事故池最高液位以下的容积、现有储存事故排水设施的容积均可作为事故排水储存有效容积。计算应急事故废水量时,装置区或贮罐区事故不作同时发生考虑,取其中的最大值[1]。应按事故排水最大流量对事故排水收集系统的排水能力进行校核,明确导排系统的防火、防爆、防渗、防腐、防冻、防洪、抗浮、抗震等措施。 3、必须注意事故时进入事故水池的雨水量,与正常生产时初期雨水量(即前期雨水)的本质区别,不可混淆。一是降雨历时不同,正常生产运营过程中初期雨水是指刚下的雨水,一次降雨过程中的前10~20min最大降水量[1],其设计参数计算必须按GB50014规定的短历时暴雨强度公式确定;而事故时降水量应根据事故消防时间(参照GB50016、GB50160规定一般为2~6h,Q/SY1190规定为6~10h)确定。二是汇水面积不同,初期雨水的汇水面积必须考虑生产区和储存区总的汇水面积;事故时只考虑装置区或罐区单独的能进入事故排水系统的最大降雨量,不作同时汇水考虑,且应采取措施尽量减少进入事故排水收集系统的雨水汇集面积。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及整改记录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台账 台账种类: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及整改记录 单位名称: 苏州雷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台账编号: 09 可编辑wrod范本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一、法律、法规: 1、主席令第51号《刑法修正案(六)》; 2、主席令第70号《安全生产法》第91条; 3、国务院令第493号令《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4、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3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 二、有关规定: 1、企业应明确事故报告程序: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除立即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外,应按规定和程序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及有关部门。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企业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1 h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企业在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时,应按有关规定及时补报。 2、抢险与救护: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企业负责人直接指挥,积极组织抢救,妥善处理,以防止事故的蔓延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安全、技术、设备、动力、生产、消防、保卫等部门应协助做好现场抢救和警戒工作,保护事故现场。企业发生有害物大量外泄的事故或火灾爆炸事故应设警戒线。 3、事故调查和处理(“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积极配合各级人民政府组织的事故调查,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在事故调查期间不得擅离职守,应当随时接受事故调查组的询问,如实提供有关情况。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委托企业负责组织调查的,企业应规定成立事故调查组组织调查,按时提交事故调查报告。企业应落实事故整改和预防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整改和预防措施应包括:1、工程技术措施;2、培训教育措施;3、管理措施。 4、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工矿商贸企业事故)类别:(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14)火药爆炸;(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 可编辑wrod范本

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精选文档 永诚焊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管理,规范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秩序,有效防范和控制伤亡事故,保障员工在生产作业活动中的生命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关于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和省、市、(市)的有关规定,结合永诚焊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永诚焊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各厂、部门。第三条:伤亡事故的认定及分类、分级标准,按照国家和河北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本规定由永诚焊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及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监督执行。 第二章工伤事故报告程序 第五条:发生工伤事故必须按下列要求的时间和程序上报: 1、发生轻伤、重伤事故,事故发生所在岗位的负责人(班长、值长、工长或其他名称的岗位当班负责人)必须在事故发生后,立即报告给厂调度室(厂未设调度室的或公司技改等部门立即向总调度室报告)和事故发生所在车间的车间主任、厂长。最长呈报时间的延时不得超过20分钟。

2、调度室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应急救援人员到达事故现场进行事故 抢救,并通知厂安全科,重伤以上事故保护好事故现场;另一方面向厂厂长(总调向公司主管副总经理)报告情况,并向总调度室报. 精选文档 告。接报告后对上汇报的时间延时应在1小时之内。 3、厂安全科接到通知后应立即了解事故经过、原因等基本情况,在 接通知后1小时内向安全监察部简明汇报情况。事故单位必须在16 小时之内将书面事故分析报告,报公司安全监察部。安全监察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向主管安全副总经理、总经理、董事长报告情况。 4、死亡事故发生后,单位负责人应立即向安全监察部、安全副总、 总经理、董事长报告;总经理、董事长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乡政府、安监局、工信局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第六条:事故发生所在岗位和调度室应做好有关事故的各种详细记录。第三章事故调查的权限与标准程序 第七条:当事故发生后,要按规定和权限及时组成事故调查组,事故调查组全权对事故发生的原因、事故的性质、事故责任人和处理意见进行调查确定,报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批准后执行。 1、事故调查的权限: 1)发生两人(含两人)以下轻伤事故,由厂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调查组应有主管安全的厂长(副厂长)组织生产、安全、设备、技术人员组成,分析事故时必须有当班调度员、和事故所在岗位的所有当班人员及事故发生车间的负责人参加。 当发生轻伤事故时,事故调查组由所在厂组成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

事故应急池计算

事故应急池容积计算 一、《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483-2009)规定的计算方法:简称“国标法” 对一般的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的建设项目,其应急事故水池容量应按下式计算: V总=(V1+V2+V雨水)max-V3 式中:(V1+V2+V雨水)max为应急事故废水最大计算量(m3);V1为最大一个容量的设备(装置)或贮罐的物料贮存量(m3); V2为在装置区或贮罐区一旦发生火灾爆炸及泄漏时的最大消防用水量,包括扑灭火灾所需用水量和保护邻近设备或贮罐(最少3个)的喷淋水量(m3),可根据GB50016、GB50160、GB50074等有关规定确定; V雨水为发生事故时可能进入该废水收集系统的当地的最大降雨量,应根据GB50014有关规定确定; V3为事故废水收集系统的装置或罐区围堰、防火堤内净空容量(m3),与事故废水导排管道容量(m3)之和。 二、中石化“水体污染防控紧急措施设计导则”规定的计算方法: 简称“石化导则法” 当厂区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在消防过程将产生大量消防废水,部分未燃烧液体将混入消防废水中,根据中国石化建标(2006)第43号《关于印发水体污染防控紧急措施设计导则的通知》的要求,

企业应设置能够储存事故排水的存储设施,储存设施包括事故池、事故罐、防火堤内或围堰内区域等。 1、事故污水量计算 事故水量计算公式:V总=(V1+V2-V3)max+V4+V5 注:(V1+V2-V3)max是指对收集系统范围内不同罐组或装置分别计算(V1+V2-V3)的值,取其中最大值。 其中V1:收集系统范围内发生事故的一个罐组或一套装置的物料量,m3; 注:储存相同物料的罐组按一个最大储罐计,装置物料量按存留最大物料量的一台反应器或中间储罐计。 V2:发生事故的储罐或装置的消防水量,m3; V3:发生事故时可以转输到其他储存或处理设施的物料量,m3; V4:发生事故时仍必须进入该收集系统的生产废水量,m3; V5:发生事故时可能进入该收集系统的降雨量,m3; 其中V5=10qF; q——降雨强度,mm,按平均日降雨量; q=q n/n; q n——年平均降雨量,mm; n——年平均降雨日数; F——必须进入事故废水收集系统的雨水汇水面积,hm2。

水质均化池容积计算方法

水质均化池容积计算方法 张玉镭 提要明确了水质均化的均化要求和两类水质均化的特征,给出了水质均化过程的数学模型及水质均化池最小有效容积的迭代计算算法。用多周期均化过程的计算示例,说明了该计算方法的使用。 关键词均化池工业废水水质均化调节池 对于一个水处理系统,当废水的水量和水质(浓度、水温等指标)变幅较大时,一般要设置均化池(也称为调节池)。通过水质均化可以均衡和稳定水质负荷从而改善废水的可处理性。在工业废水处理工艺中均化预处理操作常常是必要的、有时甚至是关键性的。均化池工艺计算主要是确定水质均化池最小有效容积;这个池容是在完全混合条件下的理论计算值,其大小由水质、水量的不均匀特性和后续工艺对水质及水量均化的要求决定。给出水质均化池最小有效容积的计算方法其意义不仅在于它对工艺设计中确定水质均化池容积是必要的;并且计算所得出水水质的时序数据,还可作为后续工艺进水的时序数据和工艺模拟的基础。 1计算方法 1.1直观的计算方法 现行水质均化池容积计算方法一般是:取浓度较大的若干时间段内进水体积之和作为理论容积,取这段时间内废水的平均水质数据为其均化出水的水质指标最大值;在确定水质均化池的实际设计容积时,考虑到池中废水流态不能完全符合瞬间完全混合的理论假设,对理论计算容积要作经验校正。 从总体上看,现行设计方法属于直观简便的方法,由于它没有体现出废水流量和浓度大小变化特征及水质水量变化特殊趋势的相互关联这两个基本因素,因而致使直观的方法很难做到合理地确定水质均化池容积。 1.2其它均化池容积计算方法 概率统计方法:当废水流量接近常数且废水水质为随机分布时可用概率统计方法确定均化池的池容。显然,废水的不均匀特性符合一定随机规律的情况不是多见的,因此概率统计方法的适用范围较小。 有限差分法:在连续流完全混合条件下,各种不均匀特性的废水进行定容积均化或变容积均化时,可对其混合过程数学模型用有限差分法求解。使用求得的浓度迭代式,取不同的池容作多次尝试以考察浓度的均化程度是否满足要求,刚好能满足要求的池容即为均化池最小有效容积。 这两种计算方法都可以更稳定且准确地算出水质均化池的理论容积[1][2]。 本文由简单的数学模型更简捷清晰地获得水质均化池最小有效容积的算法。 2水质均化池的均化要求 决定水质均化池容积的因素之一就是水处理系统对进水水质水量的均化要求。水质均化要求和流量均化要求是计算均化池最小有效容积的条件和算法依据之一。 一般水质均化池的后续工艺对水质均化池出水在流量上要求连续均匀出水,对水质要求均化到一定程度[1]。水质的均化程度可用如下方法表示:出水水质指标的(1)最大值与平均值之比,即峰值(用PF表示);(2)平均值与最低值之比;(3)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4)最大限定值等。 按均化池功能不同,可把水质均化池分成两种类型:恒水位水质均化池和变水位水质均化池。为叙述方便,以下把浓度作为待均化的水质指标。 3恒水位水质均化池 3.1恒水位水质均化池特征 恒水位水质均化池是池内水量恒定而出水流量与进水流量相等的水质均化池。它仅对水质起到均匀化的作用、而对水量无均化作用。 3.2恒水位水质均化池数学模型 均化池容积恒为V;在废水不均匀变化周期内,水量和水质测定的时间间隔为Δt;第i个时间间隔内的平均废水流量为q i,平均溶质浓度为c i,i=0,1,2…n-1;当进入均化池时池中的溶质浓度为C i;假定溶质在水质均化池中无相转移和化学变化,并且废水在瞬间均匀混合;混合后浓度为C i+1,自池中流出流量为q i、浓度为C i+1的废水;如此往复进行使废水浓度得以均化。如图1所示: 第i时段: q i ,C i+1 第i+1时段: 出水

安全事故报告及处理台账

工程安全事故电话记录AQ-001 项目名称:104国道绍兴县柯桥段改建工程编号: 单位名称:杭州市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合同段: 1 来电时间:年月日时分 报告单位报告人电话 项目名称及合同段事故发 生时间 年月日时分 施工单位事故地点部位 伤亡情况死亡:人,失踪:人,重伤:人,轻伤:人 事 故 经 过 及 初 步 原 因 已 采 取 措 施 及 发 展 趋 势 初 步 处 理 意 见 接电人:时间:年月日时分 负责人:时间:年月日时分 浙江省交通厅工程质量监督局监制

工程安全事故报告AQ-002 项目名称:104国道绍兴县柯桥段改建工程编号: 单位名称:杭州市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合同段: 1 事故单位事故发 生时间 年月日时分 项目名称及合同段事故发生地点部位 伤亡情况死亡:人,失踪:人,重伤:人,轻伤:人 事故类型预估直接 经济损失 万元 事故发生简要经过: 应急抢险及救援情况: 事故原因的初步分析: 已采取的及即将采取的措施: 报告单位签发人 报出时间年月日时分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注:应附事故项目基本情况及项目法人、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名称、资质等级情况,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许可证号及发证机构,施工单位“三类人员”的姓名及岗位证书情况,监理人员执业资格等相关资料。 浙江省交通厅工程质量监督局监制

工程安全事故处理结果AQ-003项目名称:104国道绍兴县柯桥段改建工程编号: 单位名称:杭州市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合同段: 1 事故发生单位事故发 生时间 年月日时分 项目名称及合同段事故发生地点部位 事故类型伤亡情况 事故性质重大一般事故直接 经济损失 万元 事故发生简要经过: 事故责任鉴定: 事故处理情况: 有关责任人处理情况: 整改措施及要求: 处理单位处理日期年月日 浙江省交通厅工程质量监督局监制

事故池(消防废水收集池)容积计算

是否应该考虑下消防废水,有泄露就有爆炸阿,我觉的事故池若储罐、生产装置发生火灾,需用大量的消防水,应在厂区内修建一个消防废水收集池收集发生火灾事故时的消防废水;储罐区消防废水首先收集在围堰内,围堰满后收集至消防废水收集池收集内,防止消防废水流至厂区外。 容积可按《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水体环境风险防控要点(试行)》中提供的方法进行计算。消防废水收集池总有效容积: V总= (V1+ V2- V3)max + V4+ V5 注:(V1+ V2- V3)max是指对收集系统范围内不同罐组或装置分别计算V1+ V2- V3,取其中最大值。 V1——收集系统范围内发生事故的一个罐组或一套装置的物料量。注:储存相同物料的罐组按一个最大储罐计,装置物料量按存留最大物料量的一台反应器或中间储罐计; V2——发生事故的储罐或装置的消防水量,m3; V2=∑Q消t消 Q消——发生事故的储罐或装置的同时使用的消防设施给水流量,m3/h; t消——消防设施对应的设计消防历时,h; V3——发生事故时可以转输到其他储存或处理设施的物料量,m3; V4——发生事故时仍必须进入该收集系统的生产废水量,m3; V5——发生事故时可能进入该收集系统的降雨量,m3; V5=10qF q——降雨强度,mm;按平均日降雨量; q=qa/n qa——年平均降雨量,mm; n——年平均降雨日数。 F——必须进入事故废水收集系统的雨水汇水面积,ha; 消防废水池容量计算如下: V1取发酵罐最大单罐容积,即120m3。 V2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的规定计算,储罐区和生产装置区消防水量约为500m3。 考虑到该项目在储罐区设置1个5003的围堰,在火灾事故发生时作为事故废水的储存池,因此,V3取500m3。 发生重大火灾事故时,企业各生产单位在短时间内均已停产,生产废水进入系统的量较少,V4按50m3计算。

事故应急池容积核算

事故应急池容积核算 根据(闽环保应急〔2013〕17号)《福建省环保厅关于规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业事业单位应设置事故应急池及其配套设施(雨水、污水切换阀门等),正常情况下,雨水可通过雨水排放口直接排放,当厂区发生事故时,应切换雨水、污水阀门,使事故废水(包括消防废水和降雨量)得到收集,经妥善处理后方可排放。 根据《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483-2009),事故应急池宜采取地下式,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在雨水排放口处设置事故废水截流井,再通过泵将事故废水抽至厂区事故应急池中。事故应急池容积及事故废水截流井计算过程如下: (一)事故应急池 事故池根据《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483-2009)和《事故状态下水体污染的预防与控制技术要求》(Q/SY1190-2009)中的相关规定设置。事故池主要用于区内发生事故或火灾时,控制、收集和存放污染事故水(包括污染雨水)及污染消防水。污染事故水及污染消防水通过雨水的管道收集。事故应急水池容量按下式计算: ()3max 21V V V V V -++=雨事故池 式中:(V 1+V 2+V 雨)max ——为应急事故废水最大计算量,m 3; V 1 ——为最大一个容器的设备(装置)或贮罐的物料贮存量,m 3; V 2 ——为在装置区或贮罐区一旦发生火灾爆炸及泄漏时的最大消防水量,包括扑灭火灾所需用水量和保护邻近设备或贮罐(最少3个)的喷淋水量,m 3; V 雨——为发生事故时可能进入该废水收集系统的当地的最大降雨量,m 3,V 雨=10q*Ft ; V 3 ——为事故废水收集系统的装置或罐区围堰、防火堤内净空容量(m 3)与事故废水导排管道容量(m 3)之和。 (1)事故状态下物料量(V 1):企业锅炉房中无废液储罐,则事故状态下的物料量V 1为0m 3。 (2)消防用水量(V 2):一次灭火消防最大用水量建筑为乙类车间,消防用水量为40L/s(其中室外30L/s ,室内10L/s),火灾延续时间为2h ,则最大消防用

SBR反应池容积计算方法及评价

SBR反应池容积计算方法及评价 简介:从SBR反应池的功能出发,通过对现行SBR反应池容积的各类计算方法比较和合理性分析,提出了总污泥量综合设计法,并以工程算例结果鉴别各类方法的适用性,供设计借鉴。 关键字:SBR池容积污泥负荷污泥龄干污泥总量沉降距离 SBR反应池池容计算系指传统的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池,而不包括其他SBR改进型的诸多反应池(如ICEAS、CASS、MSBR等)池容的计算。 现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套以总污泥量为主要参数的综合设计方法,供设计者参考。 1现行设计方法 1.1负荷法 该法与连续式曝气池容的设计相仿。已知SBR反应池的容积负荷或污泥负荷、进水量及进水中BOD5浓度,即可由下式迅速求得SBR池容: 容积负荷法V=nQ0C0/Nv(1) V min=[SVI·MLSS/106]·V 污泥负荷法Vmin=nQ0C0·SVI/Ns(2) V=Vmin+Q0 1.2曝气时间内负荷法 鉴于SBR法属间歇曝气,一个周期内有效曝气时间为ta,则一日内总曝气时间为nta,以此建立如下计算式: 容积负荷法V=nQ0C0tc/Nv·ta(3) 污泥负荷法V=24QC0/nt a·MLSS·N S(4) 1.3动力学设计法 由于SBR的运行操作方式不同,其有效容积的计算也不尽相同。根据动力学原理演算(过程略),SBR 反应池容计算公式可分为下列三种情况: /[MLSS·Ns·ta](5) 限制曝气V=NQ(C 0-Ce)t f /[MLSS·Ns(ta+tf)](6) 非限制曝气V=nQ(C 0-Ce)t f 半限制曝气V=nQ(C0-Ce)t f/[LSS·Ns(ta+tf-t0)](7)

事故应急池计算知识分享

事故应急池计算

事故应急池容积计算 一、《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483-2009)规定的计算方法:简称“国标法” 对一般的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的建设项目,其应急事故水池容量应按下式计算: V总=(V1+V2+V雨水)max-V3 式中:(V1+V2+V雨水)max为应急事故废水最大计算量(m3); V1为最大一个容量的设备(装置)或贮罐的物料贮存量 (m3); V2为在装置区或贮罐区一旦发生火灾爆炸及泄漏时的最大消防用水量,包括扑灭火灾所需用水量和保护邻近设备或贮罐(最少3个)的喷淋水量(m3),可根据GB50016、GB50160、GB50074等有关规定确定; V雨水为发生事故时可能进入该废水收集系统的当地的最大降雨量,应根据GB50014有关规定确定; V3为事故废水收集系统的装置或罐区围堰、防火堤内净空容量(m3),与事故废水导排管道容量(m3)之和。 二、中石化“水体污染防控紧急措施设计导则”规定的计算方法:简称“石化导则法” 当厂区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在消防过程将产生大量消防废水,部分未燃烧液体将混入消防废水中,根据中国石化建标(2006)第43号《关于印发水体污染防控紧急措施设计导则的通

知》的要求,企业应设置能够储存事故排水的存储设施,储存设施包括事故池、事故罐、防火堤内或围堰内区域等。 1、事故污水量计算 事故水量计算公式:V总=(V1+V2-V3)max+V4+V5 注:(V1+V2-V3)max是指对收集系统范围内不同罐组或装置分别计算(V1+V2-V3)的值,取其中最大值。 其中V1:收集系统范围内发生事故的一个罐组或一套装置的物料量,m3; 注:储存相同物料的罐组按一个最大储罐计,装置物料量按存留最大物料量的一台反应器或中间储罐计。 V2:发生事故的储罐或装置的消防水量,m3; V3:发生事故时可以转输到其他储存或处理设施的物料量,m3; V4:发生事故时仍必须进入该收集系统的生产废水量,m3; V5:发生事故时可能进入该收集系统的降雨量,m3; 其中V5=10qF; q——降雨强度,mm,按平均日降雨量; q=q n/n; q n——年平均降雨量,mm; n——年平均降雨日数; F——必须进入事故废水收集系统的雨水汇水面积,hm2。

水体容积计算方法

水体容积计算方法 使用保活剂,需要知道水体容积大小。规整的容器还好办,遇到不规整的容器,有些朋友可能挠头了。这里介绍下水体容积的计算方法。 这里不是卖弄,是给那些可能不晓得计算水体容积的朋友看的。 几个常用换算概念: 1吨水=1000千克=1000升= 1立方米 长宽高各10厘米=1升 长宽高各1厘米=1毫升 保活剂在水中的用量单位是:克/吨水。与下列单位一致: 克/吨水=克/立方米水体=毫克/升=ppm 水体容积计算公式: 长方体计算公式=长×宽×高 六边形体计算公式=2.6×边长2 ×高 如图: 八边形体计算公式=4.28×边长2×高 椭圆体计算公式= 3.14×半长轴×半短轴×高 圆柱体计算公式= 3.14×半径2×高 圆台体计算公式=1/3(上底半径2+下底半径2+上底半径×下底半径)×3.14×高 梯形体计算公式=1/3(上底面积+下底面积+√上底面积×下底面积 )×高 笔算开平方的方法: 1.将被开方数的整数部分从个位起向左每隔两位划为一段,用撇号分开(竖式中的11’56),分成几段,表示所求平方根是几位数; 2.根据左边第一段里的数,求得平方根的最高位上的数(竖式中的3); 3.从第一段的数减去最高位上数的平方,在它们的差的右边写上第二段数组成第一个余数(竖式中的256); 4.把求得的最高位数乘以20去试除第一个余数,所得的最大整数作为试商(3×20除256,所得的最大整数是 4,即试商是4);

5.用商的最高位数的20倍加上这个试商再乘以试商.如果所得的积小于或等于余数,试商就是平方根的第二位数;如果所得的积大于余数,就把试商减小再试(竖式中(20×3+4)×4=256,说明试商4就是平方根的第二位数); 6.用同样的方法,继续求平方根的其他各位上的数

事故应急池管理制度09500

事故应急池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了使公司生产废水、事故及消防废水得到有效接纳、处置,避免各类水污染事故的发生,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事故应急池及雨水监控池的管理。 3 职责 3.1 HSE部职责 3.1.1负责制定公司级水污染防治相关规章制度。 3.1.2负责监督检查事故池、雨水监控池和在线监控设施运行情况、运行记录。 3.1.3负责组织公司级水污染事故应急演练。 3.1.4负责协调政府环保部门对事故池的监管。 3.2各生产部门职责 3.2.1负责所辖区域内各储罐,储槽、污水池等设施的日常管理与检查;负责所辖装置废水排放 及生产运行中有关问题的处理。 3.2.2负责生产异常排污、超标排放及事故排污时及时通知公司生产管理部、公用部、HSE部 等部门,通知其做好异常排污的接纳、处理工作。 3.2.3负责跑、冒、滴、漏、串污染事故及异常排污、污染物超标排放原因的排查、处理。3.3 检验中心(环境监测站)职责 3.3.1负责公司日常环境监测、应急监测计划的制定。 3.3.2按照日常环境监测、应急监测计划完成相应监测任务。 3.3.3负责满足监测任务的设备配备及正常运行。 3.3.4负责监测数据的及时维护,并按规定及时上报HSE部等相关部门。 3.3.5负责根据采样频率,定期到雨水监控池外排口进行采样分析。 3.3.6负责在线监控仪表故障时,及时对雨水监控池外排污水进行人工采样分析,并保存分析记

录。 3.4公用部职责 3.4.1公用部是雨水监控池和事故池管理的第一责任部门。 3.4.2负责事故应急池及雨水监控池设施设备完好及稳定运行、并做好运行记录和存档。 3.4.3负责公司事故池的管理及事故状态下事故水的切换。 3.4.4负责公司雨水总排口管理,并确保达标排放。 3.4.5负责对事故池和雨水监控池进行巡检,监管。 3.5 设备部职责 3.5.1负责雨水监控池和雨水外排口在线监测仪表的管理。 3.5.2负责配合事故应急状态下应急处置。 4事故应急池管理 4.1事故应急池日常管理 4.1.1严禁随意往雨水系统排放、倾倒超标废水、工业废渣、生活垃圾和其它废弃物。 4.1.2各部门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污水、油类等物料串入雨水系统。 4.1.3各生产部门、储运部、公用部要加强对污水提升池的管理,要确保废水及时排往污水处 理系统处理,避免冒池串入雨水系统。 4.1.4生产装置停工检修或处理故障,应严格按停工检修环保制度执行,文明停车、吹扫、排 放,避免冲击污水处理场。严禁将高含硫、含氨、酸碱等污水及油品物料直排下水道。 4.1.5正常状态下应保持事故应急池空池状态,并确保雨水闸门、事故闸门、厂内厂外事故池 连通闸门、提升泵等相关设备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4.1.6格栅井、雨水监控池、事故应急池应及时清理池内杂物及淤泥,以免对污水处理系统产 生不良影响。 4.1.7公用部对事故池内的污水应及时用泵送到污水处理场进行处理,确保事故池在正常状况 下处于低液位。 4.1.8设备部需对雨水监控池在线监控仪表进行日常巡检、维护、调校、比对等相关工作。 4.2事故应急池异常管理 4.2.1公用部应加强对雨水监控池和雨水外排口的管理和巡检,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按相关规

清净下水池计算

事故池容积计算 池容积, 事故 1.事故池容积的确定方法 事故池容积应包括可能流出厂界的全部流体体积之和,通常包括事故延续时间内消防用水量、事故装置可能溢流出液体量、输送流体管道与设施残留液体量和事故时雨水量。 1.1消防用水量 消防用水量等于消防水流量与消防持续时间乘积。化工企业消防水流量通常为消火栓给水系统、消防冷却水流量、车间或装置喷淋水量、化学消防需水量(如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等。在设计中,首先根据生产性质、危险类别确定消防用水量最大的单元,然后将各类消防用水量相加,可得最大消防用水量。计算公 式如下: QF=∑qiti QF—最大消防用水量,m3 qi—每类消防系统消防小时流量,m3/h ti—每类消防系统消防持续时间,h i—消防系统的类别 1.2事故装置可能溢流出液体 1.2.1储罐区 储罐区溢流出的液体量等于全部储罐总泄露量减去封闭于防火堤内的液体量。防火堤内有效容积大于罐区内最大的一台储罐容积的二分之一,但一般小于或等于罐区内最大的一台储罐容积。一旦储罐发生火灾,着火罐内的液体将泄漏,暂时储存于防火堤内,同时着火罐和邻近罐消防冷却水不断喷淋,消防冷却水与泄漏的液体混存于防火堤内,随着时间推移,防火堤内液面不断上升,混合液体逐渐溢出防火堤。实际上,火灾与爆炸范围与程度是随机的,储罐液体的泄漏量难以准确估算,为安全起见,笔者建议储罐液体泄漏 量按最大的一台储罐容积计算。 1.2.2装置区 装置区可能泄露液体有管道、反应容器、中间罐等,装置区可能排出的液体量有两种方法。方法一,根据装置操作特点、管道直径及长度、容积或罐体尺寸计算确定。方法二,根据物料和水平衡计算结果确定。 装置区一般就近设置事故存液池,但装置消防排水等“清净下水”应排入全厂事故池。

事故应急池管理规定修订稿

事故应急池管理规定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事故应急池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了使公司生产废水、事故及消防废水得到有效接纳、处置,避免各类水污染事故的发生,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事故应急池及雨水监控池的管理。 3 职责 HSE部职责 负责制定公司级水污染防治相关规章制度。 负责监督检查事故池、雨水监控池和在线监控设施运行情况、运行记录。 负责组织公司级水污染事故应急演练。 负责协调政府环保部门对事故池的监管。 各生产部门职责 负责所辖区域内各储罐,储槽、污水池等设施的日常管理与检查;负责所辖装置废水排放及生产运行中有关问题的处理。 负责生产异常排污、超标排放及事故排污时及时通知公司生产管理部、公用部、HSE部等部门,通知其做好异常排污的接纳、处理工作。 负责跑、冒、滴、漏、串污染事故及异常排污、污染物超标排放原因的排查、处理。 检验中心(环境监测站)职责 负责公司日常环境监测、应急监测计划的制定。 按照日常环境监测、应急监测计划完成相应监测任务。 负责满足监测任务的设备配备及正常运行。 负责监测数据的及时维护,并按规定及时上报HSE部等相关部门。 负责根据采样频率,定期到雨水监控池外排口进行采样分析。 负责在线监控仪表故障时,及时对雨水监控池外排污水进行人工采样分析,并保存分析记录。公用部职责 公用部是雨水监控池和事故池管理的第一责任部门。 负责事故应急池及雨水监控池设施设备完好及稳定运行、并做好运行记录和存档。 负责公司事故池的管理及事故状态下事故水的切换。

(完整版)消防水池容积计算

消防水池容积计算 应该是室内消火栓Q1,室外消火栓Q2,喷淋系统Q3在火灾时间内的全部消防用水量.即三项流量乘以火灾延续时间之和.V=Q1*T1+Q2*T2+Q3*T3;T3一般为1小时,T2,T1一般为2小时或3(高层建筑)小时消防水池的容积,是按照满足两小时消防灭火用水量(自消、普消)的前提下,不含前10分钟的用水,水池的有效容积。在计算时,需要加上1.3的系数。规范同时上说在能保证连续补水的前提下,水池的容量可以减去火灾延续时间内补充的水量。 消防水池的消防用水量可按下式确定: Vf=3.6(Qf-Ql)Tx Vf消防用水量,立方米 Qf室内外消防用水量,升每秒 Ql水池连续补充水量,升每秒 Tx火灾延续时间,是指消防水泵开始从水池抽水到火灾基本被扑灭为止的一段时间,具体查规范。小区和普通建筑一般取2小时。 水池根据消防用水量确定,一般水池的容积比用水量稍大。消防水池内的水一经动用,应尽快补充,以供在短时间内可能发生第二次火灾时使用,本条参考《建规》的要求,规定补水时间不超过48h。 为保证在清洗或检修消防水池时仍能供应消防用水,故要求

总有效容积超过500m3的消防水池应分成两个,以便一个水池检修时,另一个水池仍能供应消防用水。 消防水池容积计算是否正确 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15喷淋为20室外为20二支150进水管请问消防水池做多大? 室内消防用水量为15*3.6*2+20*3.6*1=180室外消防用水量为20*3.6*2=144 单位时间流量=截面积*水流速度*时间 Q=A*V*T 150进水管按2.5计算二小时出水量为317 消防水池容积为180+144-317=7 假如补水流速按1m/s计算,补水时间按1h计算为妥,补水量为2x3.14159x0.15^2x1/4x1x3600=127m3,水池容积在200m3左右。 原则只有条件受限时才考虑补水量,有条件就不要考虑了!~如果有两路进水就不用考虑室外消防用水量,仅有一路时要考虑!~还有好多地方要求只有一路进水时要设置独立的室外消火栓系统!~也就是独立管网独立室外消火栓泵。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15*3.6*2=108(15l/s) 自喷用水量为20*3.6*1=72(15l/s) 室外消防用水量为20*3.6*2=144 (20l/s) 室外消防用水量由室外DN150供水,供水能力35L/S 水流速度1.8m/s,即室内外消火栓用水量

应急池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天盛港务 事故应急池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单位: 编制人: 审核: 批准: 编制时间:2013年

第一章编制依据 一、编制说明 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围为天盛港务事故应急池项目、施工管理的各项计划措施进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二、编制依据 1、天盛港务提供的工程图纸。。 2、中华人民国颁布的现行有效的建筑结构和建筑施工的各类规程、规及验评标准。 3、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市有关建筑工程管理、市政管理、环境保护等地方法规及规定。 4、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MS1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我公司质量、环境及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其支持性文件。 5、我公司它有关总承包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文明施工管理规定。 6、建设部推广的《建筑业十项新技术》。 7、现场和周边环境的实地踏勘情况。 第二章工程概况 一、建筑概况 1、工作围:天盛港务油气码头 2:基本情况: 事故应急1#池总长90.5m,宽24m; 事故应急1#池总长73m,宽24m。 3:场地情况及其它条件: 该工程位于油气码头,场地地形平坦,交通方便,水电均通,各种施工条件已具备。

工程概况汇总表 第三章工程的难点及重点 1、施工工期紧 本工程计划工期40天,施工期间受当地天气等影响,实际施工工期非常紧。加强工期节点的控制,确保总体目标的实现是工程施工一大重点。 2、建筑“三线”控制 轴线、标高、垂直度类似于建筑物的经络。“三线”的控制是高层建筑的一大重点。 3、基坑深,基坑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本工程基坑开挖深,总面积4765.5平方米,基坑平均深度高程为-3.30m,,地下结构施工历时较长,地下施工阶段为2013年7月至2011年8月,确保基坑的安全是保证人身财产安全和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 第四章组织机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