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析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策略

分析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策略

分析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策略
分析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策略

分析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策略

小学阶段正是情感比较丰富的阶段,在小学音乐中,情感因素是具有很大的作用。对音乐而言,听音乐就是一种审美的体现也是一种对情感很有效的调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提升音乐素养,而且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体会音乐的思想内涵,从而极大的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标签:小学音乐;情感教育;对策

情感教育实际上是精神教育,其授课方式为在实际授课中适当的关注学生心理变化、情感变化,从而加强学生对于学习音乐的态度,观察学生是否真正感受到音乐课或者聆听音乐的快乐。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将对于物质的追求逐渐转化为对精神的追求,随之,教育界刮起了一阵新课程改革风。在新课程改革下,不仅仅是单纯的追求高成绩,而是在追求成绩下,更高的要求自身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不仅要单一的提高智商而且要提高情商。对于小学教学中,课程比较单一,继而小学音乐教学已成为培养学生情感的重要课堂,这样既培养学生兴趣还带给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1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原因

1.1 社会要求,时代呼唤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在追求高质量课堂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情感教育,智商情商两者都不可缺失,同时,受教育课程改革,素质教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因此培养情商、对情感教育应从小学抓起,从音乐教学的课堂抓起。在小学阶段,学生情感类型比较丰富,并且小学生学习具有随性学习的方式,也就是说学习情感具有不稳定性,只有感情的到迸发才会主动学习,主动接受知识,所以要想提高学习知识的能力就必须让情感先得到丰富和提高。依据目前来看,社会竞争力不断被提高,小学生之间的竞争力也是不可小觑,这样就不可避免的对小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量的压力。另外,为提高学生自身技能家长也会给孩子报名各类补习班,兴趣班这样也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压迫,压榨学生娱乐时间,使学生情感低落,对各类学习失去兴趣,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成绩日益下滑。正是因为这类现象,小学音乐教育情感才更为重要,通过音乐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逐渐对学习产生兴趣,心理变化得到改善,从而逐渐提高学习效率,是学习成绩得到提高。促进个人身心发展。

1.2 小学学校情感教育的缺失

小学教育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在小学设置音乐课程是符合我国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发展和改革趋势的。小学课程比较少,小学音乐课不仅可以增添学生的学习生活乐趣还会以听音乐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审美,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起到提高作用。而在一些偏远地区,留守儿童较多的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由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 音乐欣赏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它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在小学音乐课中欣赏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拥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美国音乐教育家默塞尔与格连在《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一书中指出:“音乐欣赏课可以说是音乐教育中,设法引起儿童对音乐的爱好,并使这种爱好更深、更有智慧的一种力量。”[5]它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正如达尔克洛兹说的:“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音乐欣赏课教学,是音乐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就当前现状看,它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音乐作品本身缺乏吸引力;2.教学设备落后,影响听觉效果;3.教师上课形式单调,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4.学习任务不明确,学习没有目的性。本文就对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作以下三点阐述。 一、运用多媒体 音乐理论家修海林曾说过:“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形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再现中。”[6]自然,音乐的审美也势必要求体验到这一意境,这时意境即是客体的主体化,也是主体的对象化,意境是审美意象性活动的产物。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渠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音乐欣赏课,只有开放学生多个感知通道,才能让学生对音乐欣赏做到真正的主体参与,激发起强烈的情绪因素,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意境对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这一九十年代以来计算机领域发展的新技术,以其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界面友好性、反馈及时性的特点,在教学中集图文声像多形态信息为一体,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使复杂知识简单化、使零乱知识条理化、弥补了课堂教学不足,给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多媒体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且也扩展了学生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巧妙地运用它,教学会取得许多积极的效果。 (一)引情激趣,营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 (二)突破难点,优化教学 心理学家认为:动态刺激远大于静态刺激,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更能有效的把握学习对象。教学中,以静态方式存在的教学材料,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可恢复其鲜活的面目,变得有声有色。在音乐欣赏课中,如采用多媒体,把视听结合起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采用CAI动态图像演示,利用其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不仅能把学生难懂的知识直观的显示出来,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多媒体辅助,可以优化提高教学效果,摒弃落后的教学方法,突破创新,扩大补充知识容量。例如在欣赏教学中,以前总是对录音磁带进行剪辑,不仅费时,而且效果不理想,但电脑可以对音乐作品进行剪辑,使以前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效果更佳。 《鸭子拌嘴》的乐曲发展顺序是出发——到池塘——拌嘴——回家,在录音时,可分四次将四个乐段分别命名录制,播放时点击哪个乐段,就会播放那个乐段,还可以将“拌嘴”这一乐段设定成循环播放,反复聆听,便于在欣赏时加深印象,对作品更深入的理解。在欣赏《丰收锣鼓》第一乐段主题时,第一遍播放时,采用原速,学生听完后说表现的是

谈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谈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里,很多时候我们总觉得音乐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听觉艺术。所以“当语言不能表达某种情感时,更雄辩的语言:音乐就“全副武装”地登台了。再者,“音乐是人民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好的音乐之所以能感动人,也就是因为它有真实的感情。”所以说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的,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 下面我就自己教学中点滴和同行们交流与分享: 一、在音乐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情。在音乐课程改革进程里,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作基础,那我们的教育活动很难维持下去,因此,良好、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现代教育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决不是教师居高临下,我讲你听,我管你服从的关系,而是互助平等的关系,认识到这一点,在工作中我时刻注重自己与学生间的关系,而不是让学生望而生畏。无数事实表明要教育学生,首先必须了解学生,这就如同园丁养花,首先了解花的习性,医生治病必须了解病人的病情一样,在这个基础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就比较容易找到通向学生心灵的世界窗口,从而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学生的心灵之门不总是敞开的,特别是对他们不熟悉、不信任、不知心的老师,常常在心灵的门口设一个警戒哨兵,不把真情实感的心理活动流露出来,要突破这一岗哨,架起师生之间的桥梁最好的办法是和学生一起参加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如:一起唱歌、一起音乐创作、一起创编填词、一起排练节目、一起表演、一起探讨问题及交流等等活动,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生变得无拘无束,这时他们的心灵岗哨不知不觉地撤掉了,师生之间成了无话不谈地好朋友。记得我接新初一的学生时候,课堂气氛严肃呆板,学生总放不开,于是我主动向学生交心,明确我与他们平等互助的关系及为他们服务的态度后气氛明显活跃起来,有的学生还主动问我的联系电话,便于随时和我进行思想交流与沟通,学生马上兴奋起来,我发现他们对上网很感兴趣,于是我及时进行思想引导,告诉他们上网的利和弊等等,这样的一节交流课为以后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音乐教学之余,师生逐渐成为生活中的知心朋友。 二、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这是其他各门学科所不及的。但这不同于空洞的政治说教,也有别于生吞活剥式的灌输。而是将音乐课的思想教育与音乐艺术的美感巧妙地融汇在一起,来启迪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音乐教学中,根据我国的国情,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选择音乐作品。首先需选择思想性、艺术性的歌曲或乐曲,如《爱我中华》、《龙的传人》、《精忠报国》、《歌唱祖国》、《祖国慈祥的母亲》、《我是中国人》、《红旗颂》、《红旗飘飘》等等,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华夏优秀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在体验音乐作品中,感受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不难看出,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不仅是培养人才的需要,也是音乐艺术本身的需要。在申奥成功的时刻,全国上下人民欢呼雀跃,欢声笑语,充分利用音乐的教育功能,奏响爱国主义旋律,这就是音乐教育

关于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的探究

关于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的探究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音乐欣赏课被纳入了音乐课程的范围,也成为了音乐教学中的重点教学目标之一,它是培养初中生音乐審美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 标签:新课改;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探究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音乐教学应该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技能进行重视。这就要求初中音乐教师在课堂上重视音乐欣赏教学,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审美。因而,教师要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提高初中音乐的教学水平。 一、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 现代教育的方向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在教育的不同阶段进行综合素质的教学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学生的小学和初中的教学目标发生变化的时候更应该重视音乐欣赏教学的教育活动,这也能带动中小学的学生在音乐素养方面的发展。但是,很多学校在音乐欣赏教学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的文本上,学生们本身是非常喜欢音乐的,因为每个学生的音乐基础不一样,表现出来的对音乐教材的感觉就存在很大差别。还有一些学生很喜欢流行音乐和网络音乐,不喜欢传统经典音乐。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中的经典曲目就很难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再加上当前的欣赏课环节还没有进行完善,很多学校的音乐欣赏课会在学生听完一节课之后结束课堂内容,音乐欣赏课也就到此为止了。很少有教师能引导学生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讲出来,究其原因,首先是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所限,然后是学生没有较强的音乐表达能力,还有学生在音乐兴趣方面只对喜欢的音乐感兴趣,这一点也需要注意。 二、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 1.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要想让学生喜欢音乐并爱上音乐学习,首先需要让学生产生对音乐的兴趣。只有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兴趣,才会在音乐欣赏方面更好的取得成绩。良好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逐渐丰富自己的基础知识,并逐渐增加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当前的学生面临着非常繁重的考试压力,很多音乐老师都发现,只要学生去上音乐课,大都是欢呼雀跃、非常开心的,因为学生喜欢音乐是他们的天性。如果教师不重视音乐课程,没有好好想想学生的真正需求,不去设计良好的教学方法,那么音乐课堂也会变得索然无味,学生也很难产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 音乐欣赏教学主要依靠的是学生的听觉和感知,再搭配一些想象画面组成的。除了倾听和想象,音乐欣赏教学也可以让学生用眼睛去观察、去捕捉,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情感的研究”心得体会音乐是一种情感表达形式,通过音乐可以起到宣泄情感,疏导情绪的作用,在音乐欣赏、演唱、演奏过程中,通过引起学生的共鸣,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受到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渗透,从而达到情感培养的目的。 小学生尚处于蒙昧之时,基本上没有什么生活阅历和经验,他们的审美情感、思想情感、道德情感都处于形成阶段,由于小学缺乏产生特定情感的生活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结合音乐教学活动,采用各种适合的手段,从各方面来培养和促进小学生丰富而健康、积极而向上的情感。怎样更好的发挥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呢? 一、情感在音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任何艺术都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同时,也可以反所用于生活。“当语言无法表达的时候请让音乐响起来吧。”这句话形象的告诉我们音乐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可以通过特定的形式,更集中、更强烈也更容易地表现人们在生活中的情感,柔美、慢速、稍弱的音乐使人心境平和、舒缓,激烈、快速和强劲的音乐使人心情激动、兴奋,而下行的旋律又会让人忧伤。因此,人们常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小学音乐教育就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打动学生的

情感,给他们一种熏,一种滋养,让他们在愉快欢乐的氛围中的不断地受到情感的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借助于声音的表现,从喊叫、欢呼到引吭高歌都是感情的流露,而音乐则是最善于、也最适合于表现感情的艺术。 二、情感培养在音乐教学中的实施 (一)、培养审美情感。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掘音乐教材中美的因素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首先,要充分挖掘小学音乐教材中歌曲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等,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直观形象的教具的使用及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启发学生对音乐中美的因素的鉴赏力及表现力。如在教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时,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审美情感的调动,“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在悠扬的演唱结束之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这些美丽的景色,老师轻轻的朗诵:舞动的船桨、粼粼的波浪、白塔、绿树、红墙、还有树上的夕阳,然后再让学生谈谈对这首歌的感受,在重新演唱中,要求学生把歌声唱的更加悠扬、更加优美,(如果有条件,也可以把这首歌的MTV在多媒体上播放一下)从而达到对学生审美情感的调动,让学生逐渐懂得欣赏美、发现美,并体会到生活中的美的存在。又如在《嘀哩嘀哩》一课时里面,老师通过边表演边朗诵:“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山林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这里有红花,有绿草,还有小黄鹂在嘀哩嘀哩的唱歌”。老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随着音乐教学的不断改革,对我们音乐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唱唱跳跳,更重要的是还要把思想情感寓于歌曲之中,使学生受到完美的艺术教育。 音乐是诉诸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就必须尊重和运用音乐长于抒发情感、激发情感的特点,以取得应有的效果。在新课程改革的热潮下,音乐老师该如何来引领学生去理解作品中的情感?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手段与方法让学生对音乐动情,用心去体验音乐所表达的那种平凡而又特殊的情感呢?下面,我就关于“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更好地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等问题,结合自己平时的音乐教学实践谈几点个人粗浅的看法。 一、朗诵歌词,从歌词中受到情感启发 学习歌词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熟悉歌曲的内容、情感和总的表现要求,从而为练唱歌曲奠定思想和情感的基础。在教学歌词时,联系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内容,运用生动、简洁的语言进行启发,唤起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根据歌词所反映的内容,把握情感基调,大胆设想,谈出自己对歌曲的认识、理解,归纳出歌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赞扬妈妈的歌曲《好妈妈》时,我用各种手段诱发学生内心深处对妈妈的爱,致使学生对赞颂妈妈的音乐作品动情,从而乐意去听去学。我从与学生对话开始,给他们讲述有关母爱的故事。后来,我无意间发现,在唱歌时他们很认真,那一张张稚嫩而又淳朴的小脸上都洋溢着母爱浸润着的幸福,看来他们是真的沉浸在这种情感的海洋里了。另外,让学生依歌曲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诵歌词,可初步掌握歌曲的节奏,为下一步学唱歌曲奠定基础。 二、从旋律中体验情感 在音乐的诸多构成因素中,节奏可喻为音乐的“骨骼”,旋律可喻为音乐的“肌肉”,而情感便是音乐的“灵魂”。旋律是歌曲在思想内容上主要的造型与表现,具有典型的艺术形象,表达一定的情感。唱歌教学中,可先从听觉入手,让学生分析旋律,体验情感。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聆听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 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我积极鼓励他们听音乐时自然的肢体活动,同时也保证课堂纪律的良好,必要时要求闭目聆听,逐渐养成安静地听音乐的习惯。当优美的旋律自然地流淌到他们心底时,他们的笑脸上浮现的是投入,是满足。可见,他们已经开始体验到音乐的魅力了。 (二)在现代教育手段中,多媒体的运用也能发挥出很好的创设情境的功效。 特别是在欣赏音乐形象明显的组曲、交响音诗、音画等音乐的教学中,可以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市一等奖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融合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融合 摘要:“乐由情起”,这是说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而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情”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它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境。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只有充分运用“情感”这一因素,以情激情,以情施教,利用情感资源点燃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之火,启发学生的情感资源,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领会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使学生在情感的氛围中感受音乐,融入音乐,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情感以情施教激发融入 一、情感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音乐给人情感移入比其它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贯穿于音乐的始终,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也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情感在音乐中占据主导地位,没有情感的音乐是空洞的,乏味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一旦具备了表现情感的意识,就会在学习时全心身地投入,运用各种技能技巧,主动地创造美妙的音响效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可以提高他们的音乐的表现能力,满足他们的自我表现欲望,还能增强学生音乐情感的启发和培养,唤醒丰富的情感心理活动,使器乐演奏、声乐演唱,包括理论学习都能更加有效地进行。因而,如果只注重学生的音准、节

奏、音色和技巧等技术层面的教学,而忽视对音乐情感的启发和培养,不但会使学生的音乐发展潜力受到限制,还会影响教师教学。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感受各种情感,并且要将各种情感要素的感受过程同音乐技术的学习同步进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体验情感,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独特感受,再通过具体的演奏形式才能更好地演绎音乐作品,逐渐融入美妙的旋律,真正体验到音乐的无穷魅力。 情感涵盖了一个人的感悟力、自制力、刚毅力以及与人热忱相处的交往能力等内容,情感由自我感受、自我体验、情境评价、移情共鸣、反映选择五个部分构成。情感也是一种智能,它是完美人格高尚情操的集合。情感是先天性带有的,但情感品质不是先天自有的,而是教育实践的结果。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应是教育中的根本性问题。音乐教学需要学生有移情共鸣的敏感力和自我表现力,需要反观自身的体验与表达,而且情感在音乐效能方面,起着知识技术价值导向的作用。 音乐作品,重在表现情感。无论什么体裁、题材的作品,都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爱憎情感。音乐创造者与音乐接受者之间,或者说音乐接受者与接受者之间要达到相互的了解,靠的是音乐,而这种音乐,我们可以比喻为“语言”。这种“语言”,也就是我们常所说的“音乐语言”。构成音乐语言的要素有许多种,其中有四种最基本的要素,即节奏、旋律、和声和音色。这些是作曲家们最基本的元素,作曲家们通过灵感赋予每个音符不同的内涵,音符根据节奏交织在一起,透过旋律,集中地表现作者特定的情感,可以呈示音乐作品

当前中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当前中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某中学做过一次问卷调查。其结果是:在音乐、体育、电脑、文学、美术等并列项目中,表示喜欢音乐的得票最高,占被调查人数的33.69%。而在这些喜欢音乐的学生中却只有42.05%的学生表示喜欢现在学校开设的音乐课。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承认最喜欢港台、欧美流行音乐并盼望当歌星。而喜欢古典音乐、民族音乐、轻音乐等的分别只占10%左右。以上调查虽不能说完全精确,但也有一定的代表性。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学生不喜欢我们中学目前的音乐教育呢?有什么解决的方法呢?下面,是我对这两个问题的一些思考。 一、当前中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导向与学生审美需求之间存在矛盾 大多数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不喜欢音乐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课堂上的经典作品和德育内容提不起他们的兴趣,现行的中学音乐教材,绝大部分内容都是以中外经典作品作为选编对象的,几乎很难找到较通俗的音乐作品。其中一部分音乐作品政治色彩过分浓重,艺术技巧过分深奥,学究气强,学生味弱。这就必然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造成课上得不到课外补的现象。他们更愿意欣赏的是流行音乐(包括声乐、器乐)。这些音乐往往以通俗易懂的曲调,直接明了的歌词,亲切自然的歌唱,轻而易举地抓住了学生的心。 2、家庭、社会对少儿音乐学习的两极取向 目前家庭、社会对学生学习音乐的态度有两种较为极端的价值取向:一种是过分重视。有些家长自己年轻时喜爱音乐但从事音乐工作的梦想未能实现,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些家长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不管孩子的自身条件如何,一厢情愿地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为音乐家。他们更多的是从自己的主观意愿出发,强迫孩子学习音乐。在儿童时期,由于孩子缺少自我意识,因此对家长的选择被动顺应。而到了中学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逐渐成熟,他们渴望独立自主,反权威意识很强,从本能上更愿意自己去选择,而不愿意听家长和老师的说教。另一种是不太重视。认为音乐课不是考试科目,不把音乐课作为一门重要课程来看待,仅仅把音乐课当成繁忙课程中间的休息和放松。学校也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与评价手段,无法像其它文理科课程考试一样,督促学生学习。所以,学生就更不把音乐课放在心上了。 3、对音乐功能的认识缺乏科学性、全面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的美育、德育、智育及许多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功能正在被人们逐渐接受。音乐教学首先表现为一种美育教育,它的可感知性是其它美育教育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同时,它还会起到辅助德育、智育的作用,对于青少年慧敏能力、感受力和永恒心的培养,特别对联想力、创造力的培养是其它学科所不可取代的。但是长期以来社会对音乐课就是唱唱跳跳的娱乐课的观点还是深深地影响着今天的学生和家长。在他们看来,音乐课上通过经典作品学习音乐文化与人文知识未免有点勉为其难与小题大做。所以始终把音乐课看成“小三门”之一,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4、社会需求与教学目标之间不协调甚至相距甚远 在现行的教材中,贴近现实生活,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旋律又新又美的歌曲、乐曲较少,教材的编排有的还不够生动、活泼,教材中政治说教的目的太明显,使得学生对它兴趣不浓。而在社会上,学生们所接触和接受的绝大多数是大陆、港台与欧美流行音乐。由于流行音乐的传播无所不至,演唱技巧没有约束,音像商品铺天盖地,包装制作华丽耀眼,导致学生深深迷恋流行音乐,盲目崇拜大牌明星,对学校音乐教育产生排斥心理。 5、在升学考试课程缝隙中艰难生存的音乐教育

音乐课堂中的情感教学

音乐课堂中的情感教学 5 [摘要] 音乐是一门包含着丰富情感的艺术。就如我们日常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往往会在围“热爱祖国、热爱生活”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展开。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体验中感受音乐、在创造中表现艺术,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让学生之间形成、友爱、团结以及爱国的爱生活的高尚情操,为健全学生人格人格,提高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久而久之,学生会逐渐形成热爱祖国、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意识,同时,身心也将变得更加和谐愉快。综上所述,本人认为,在教学中,音乐教师们应该将“以情感人,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情感效应。”摆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关键词] 引导情感自由尊重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我们应该明白,小学音乐教育不是培养小小音乐家,而是培养一群快乐的孩子。音乐是一门人类情感的艺术,那融合了作者创作时的灵感和想要抒发的情感。如果我们音乐教师能将这种情感很好的传达给学生,并使他们产生心灵的共鸣,那么学生在精神上就会得到升华,同时也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里,我们的学生年龄都比较小,尤其是一二年级,属于知识的刚刚启蒙阶段,,理解能力肯定会存在不足,课堂中,很多学生甚至会对老师所播放或者演唱的歌曲丝毫没有感觉,更别提引起他们心灵的共鸣了。因此本人认为音乐课堂中的情感教学是值得广大音乐教师共同探讨的问题 一、情感教育中教师是基础 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自己先去熟悉作品、感受作品,这样在课堂中,才能正确的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步入作者的意境,体验作品中的美感,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的活动中来。要做到这些,首先,教师必须具有比较扎实的音乐基础,能够聆听出音乐的“意境”并感受作者的意图,除此,为了加深学生理解并丰富拓展教学的内容,还要多参考一些和此音乐相关的,犹如——文学、美术、自然、历史、国情等方面的内容。这样我们在教学中向学生所传授的内容,将会更加的形象生动、耐人寻味。除此教师自身的精神面貌在课堂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面对学生的时候是热情洋溢的、是和蔼可亲的,是一视同仁的,那么学生将会更加放松和欢喜的去接受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往往,教师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段深情的描述、一句激情的范唱都能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由此产生,在此基础下,师生轻松、愉快、融洽的完成教学内容就变得非常容易了。这里要强调的是——“只有真情才能真正感动学生”,因此,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深入的理解、体会、感受所教歌曲的内容,只有自己先感动了,才能让学生也跟着被感动!就如在执教小学一年级《国旗国旗真美丽》一课,这首歌曲非常的简短易学,主要是在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然而很多时候光光靠歌曲里短短的4句歌词,可能无法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感受,于是笔者在课前搜集了很多有关国旗的资料、图片,“从学校操场上飘扬的国旗到天安门前升起的国旗,从申奥成功,国人满含热泪挥舞的国旗到08年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入场的国旗,从月球上杨利伟拍回的国旗照片到国家探险队在世界最高峰安插的国旗。”在制作这些图片的时候,笔者觉得自己真的也被感动了,这一面面国旗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为了不同的事件一次次升起,而唯一相同的是,那一次次升起的都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代表我

小学音乐学科教学策略

小学音乐学科教学策略 一、指导思想 1.依据《音乐课程标准》。 2.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师生通过以聆听、体验、表现、创造性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完善人格。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面向全体学生与注重个性发展有机结合,遵循学生生理特点及认知规律,以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发展需要。 二、功能目标 1.歌唱是符合学生心理要求的活动。学生对唱歌,特别是轮唱、对唱、合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2.通过歌唱可使学生全身心投入,享受无穷的乐趣;还可使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得到合理训练。 3.通过齐唱、对唱、轮唱、合唱进一步营造和谐一致、团结向上的气氛,培养其集体荣誉感。 4.通过唱歌,使学生直接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充分表达学生发自内心的情感。让音乐在学生们的心灵中深深扎根,终生保持对音乐最大的热忱。 三、教学程序:情境导入——寓教于乐——创造表现——完美结课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情感铺垫 2.师生互动,探求新知 (二)寓教于乐 1.自主学习,感受音乐 2、合作交流,学习新歌 3.演唱歌曲,体验音乐 (三)创造表现 1.合作探究,创造实践 2.表演展示,交流评议 3.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四)完美结课 四、实现条件 (一)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要加快自身素质的提高,加强专业课程和相关课程的学习。如: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声情并茂的范唱、合理娴熟的伴奏,恰当的鼓励方式、和谐的律动舞蹈等方面能力。 2.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自觉学习新课程理论,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教材,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做到重点突出,难点明确。确立好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应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应体现在音乐教学过程的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重庆三峡师范学校王革琼 作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除了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渊博的学识和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最关键的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自己的仪表、语言、语气、音调的抑、扬、顿、挫,做到“说的比唱的好听”。教师亲切而又热情洋溢的话语能够使学生心情愉悦、精神振奋,唤起师生情感共鸣,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在我所任班级中,有一个班曾经绝大部分同学不喜欢上音乐课。记得上他们班第一节课,当我走进教室,用热情洋溢的话语自我介绍后,我从一部分同学的眼睛里看到了对音乐课的不喜欢,还有对我这个新任音乐教师的一种满不在乎,另有两名同学居然连头都不肯抬一下而倒在课桌上做出睡觉状……。

早闻他们班级班风、学风差,很多任课老师提起上他们班的课都喊“头疼”。心存困惑之余,我问他们:同学们喜欢音乐吗?只有很少的声音回答我:喜欢……说话都显得有气无力。接着有同学大声说:“我们班是全校最差的班”“我们纪律最差”“成绩最差”“音乐不是我们的主课,我们不想学”“我们没有音乐细胞”……这下教室里可热闹起来了。面对这种场景,我还是用平静而热情的话语对他们说:“在我眼里,你们不差!你们很活跃很开朗,音乐课堂中就希望同学们能跟着老师互动,一起唱唱、跳跳、说说、笑笑、动动、闹闹。我已经感觉到今后的音乐课堂一定是一个充满欢笑、充满和谐、充满温馨的音乐课堂。相信你们一定会在我的课堂中表现很好的。为何不喜欢音乐呢?连动物、植物都能听懂音乐,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快乐而茁壮地成长,更何况是你们这些可爱的学生呢!我相信同学们只要愿意跟着我学习这门课程,我一定会让你们找到真正的快乐,体会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不仅让你们学到音乐知识,培养音乐兴趣,还会让你们体会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艺术魅力,陶冶情操,激发你们对各种知识的欲望!跟我来吧!同学们,我会成为你们最好的朋友的!好啦,姑且不去讨论这个话题,

把情感作为音乐教学的主线1

把情感体验作为音乐教学的主线 “音乐教学”就是将作曲家们用音响符号记录下来的自我感受——感情形象,转换为能够聆听到的、有审美价值的音乐课的教与学的过程。音乐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具有一定思想感情内容和审美意义和音乐艺术形象,使学生感知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从而达到丰富生活、净化心灵、启迪思想和陶冶情操。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一种具有感染力的音乐教学结构,即以情感体验作为音乐教学的主线,以感染、浸润方式作为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美、创造美,从而完成音乐课美育教学任务。 一、创设氛围、激发情感 在课前几分钟,创设一种美好的音乐情境,极易激发学生的情意。可以利用录音,播放一些活泼优美的乐曲,制造出一种美好和谐的音乐氛围。这样能使学生一进入教室便会被这种氛围所感染、所同化,这时,教师再以自己饱满情绪、丰富的表情和生动的语言感染学生,一上课就把学生带入情景,唤起学生的艺术激情。那么,学生就会很自然地按照老师的设计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创设氛围,还可以根据本堂课所学习的内容,在教室内做一些布置,比如,上欣赏课《欢迎进行曲》时,课前,我事先在大屏幕上放上一幅迎宾画面,然后,在学生进入教室时,放《欢迎进行曲》。教师站在教室口做简单的迎宾礼仪,让学生有一种客进主家的感觉,这样在上课时,教师对此曲做简单的介绍,学生就会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二、视听结合,强化情感 音乐长于抒情,而情是通过音乐形象来表现的,因此唱歌教学

中不应过多或一味地强调发声技巧、发声方法,而应以挖掘歌曲的感情,清晰音乐形象为主,对小学生而言,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相统一会更容易接受。因此,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取视听结合的形式,以立体声像刺激强化学生情感,能使学生尽快融入音乐学习中去。例如,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课时,我给学生投放了这样一幅画面:几只小船飘浮在波光粼粼、碧波荡漾的河面上,孩子们摇橹荡桨,愉快地歌唱。学生边看投影,边听录音,舒缓的旋律和优美的画面所创设的意境,仿佛身临其境,不禁心旷神怡,然后,再引导学生,演唱时要以轻柔、优美、舒展的声音来表现小船荡漾,水波连绵的意境,更好地表达出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幸福生活的真挚情感。再如:在教唱《摇篮曲》时,投放这样一幅画面:夜已安静,年轻的妈妈在柔和的灯光下,面对自己的宝贝,轻轻摇着摇篮,脸上充满温馨、爱意。然后教师轻轻范唱,并且边唱边做拍孩子动作,将自己的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让学生感受这种温柔、安静的情绪。从而理解音乐内涵,获得音乐美感。然后顺势要求学生,为了更好地表达出这种情绪,歌唱的气息必须平稳,柔和,连贯声音位置统一,音色要柔和。 对于一些欣赏曲子的理解和欣赏,更需要再现形象,以境激情。如欣赏民乐合奏曲《大海》时,可以先让学生观看大海的录像,初步感受大海的宏伟壮阔。然后再播放乐曲录音,启发学生用已知的大海形象理解乐曲。这样,抽象的乐曲被形象具体化了。学生会从乐曲的描述中时而感受到大海的湛蓝无垠,辽阔秀美,时而感受到大海的波涛汹涌,威武壮观。仿佛置身于大海面前,不由得开阔了胸怀,坚定了意志。 三、拓展想象,深化情感 列夫、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速记。”音乐最大的优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音乐教学方法的分类,就是要建立音乐教学方法的次序和系统。从音乐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由于音乐学习内容丰富必然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同时也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复杂性。把这些众多的教学方法,按照一定的标准、不同的特点区分开来,有利于音乐教师更好地分析和认识它们,掌握它们各自的特点,以便能够更好地将众多的音乐教学方法应用到实际的音乐教学之中。 根据不同的分类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种划分方式: 以学生学习活动内容领域来划分,音乐教学方法可以分为:歌唱教学法、器乐教学法、律动教学法、欣赏教学法、创作教学法等。 以音乐教育家创立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教学法命名来划分可分为:达尔克罗兹、奥尔夫、柯达伊等教学方法。 以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得信息来源及主要活动方式来划分可分为: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等。 本书按照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将音乐教学方法分为:教师主导式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式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式教学方法。 1. 教师主导式教学方法 教师主导式教学方法主要是由教师向学生传授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它包括:讲授法、演示法、呈示法等。这种教学方法是传授型的教学方法,从表面上看是教师主动,学生被动,教师传授,学生接受。但在实际教学中是要求教师在充分激发、鼓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才可以实施的教学方法。 教师主导式教学方法主要特点是:①能够充分发挥教师音乐技能和语言能力方面的特长,是一种省时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②适用于在短期内系统传授大量音乐知识素材的教学。 ③能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接受并逐渐把握系统的知识结构,养成系统的思考习惯。④能够有计划地发展学生接受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不断地掌握并积累众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教学方法,是音乐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动地接受、掌握音乐知识素材的能力。在音乐实际教学过程中,讲授法又可分为讲述、讲解、讲评三种形式。 ①讲述。是指教师向学生对某个事件或某种事物以叙述或描绘的方式进行教学,其强有力的情绪作用能使学生获得深刻的体会和感动,如对音乐作品的作家生平、创作背景的介绍与描述。

谈音乐教学中的爱国情感教育

谈音乐教学中的爱国情感教育 摘要: 音乐教育不单单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观点,还可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我们作为音乐教育者,要在不断额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审美学习能力,培养奋 发图强、努力向上的精神,我们要充分的发挥音乐学科的特点,长期的对学生进 行音乐方面的教学,逐渐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培养学生爱国之志。成为对社 会有用的人才。 关键词: 音乐教学、爱国情感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浓厚的感情。中华民族素来就有热爱祖国的优良传统。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表现爱国主义的音乐作品真象满天的繁星一样, 数不胜数。如何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瑰宝,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是摆在每一位音乐 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 这是其他各门学科所不及的。但这不同于空洞的政治说教,也有别于生吞活剥式的灌输,而 是将音乐课的思想教育与音乐艺术的美感巧妙地融汇在一起,来启迪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 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用浩翰无垠,这给我们的音乐教育提供了良好的 条件。 一、在作品时代背景及作者简介中激发爱国情怀 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作者在创作歌曲时投注了强烈的爱国激情,在歌曲中抒发真挚的爱国情怀,学生通过对歌曲作者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的了解,就能感受到作者创作时的立场和 感情,从而感受到歌曲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着重介绍某些歌曲 的时代背景,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教学中,收集了聂耳的生平故事、《义勇军进 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其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前前后后的资料以及《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歌》在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及国际影响等,让学生较全面了解《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歌》的深远意义、影响,使学生既认真学唱这首歌,又在爱国情感的体验中增强民族自 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在情景创设和氛围营造中深化情感体验 音乐作品通过声情并茂的表现手法表达意义,具有强烈的情感渲染性和情感陶冶性。在音乐教学中,注意创设具体的情景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运用说诵、歌唱、弹奏、欣赏、 表演的“综合语言”及利用插图、投影等的“图画音乐”去渲染情景,营造气氛,能让学生更深 刻地体会歌曲的爱国主义感情,激发自身的爱国情感。如让学生欣赏《苏武牧羊》时,通过 看投影片体会“雪地”“苦忍”“渴”“饥”的情景,从而感受歌曲缓慢、深沉、压抑、愤懑的感情色彩。边看投影片边指导学生了解要用中速稍慢的速度,用平衡、深沉的呼吸唱这首歌,抒发 苏武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使学生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情感 的熏陶。 三、在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中激发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了解祖国的民族民间音乐,能使学生认识祖国多元灿烂的优秀文化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在音乐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积极引导学生欣赏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艺术。如在教学我 国民族乐器中的弹拨乐器“筝”时,让学生了解“筝”是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它的音色高洁、 华丽、典雅、表现力丰富,既善于演奏优美的旋律,又能表现气势磅礴的乐章。接着让学生 欣赏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渔舟唱晚》的慢板舒缓缠绵,快板急骤有序,学生深深陶 醉于乐曲所创造的意境当中。在认识民族乐器二胡时,让学生了解二胡的形状、音色及其演 奏特点,同时让学生欣赏二胡独奏《赛马》。乐曲以二胡这种独特的民族乐器,使用多种演 奏技巧,表现了赛马时那种万马奔腾、蹄声“得得”的壮观场面,激发学生对草原生活的向往,对草原人民的热爱。 四、在课外音乐实践活动中持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由于音乐课程有突出的实践性质,音乐教学中,学生对于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只有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亲身参与,才能生成和实现。为此,爱国主义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浅谈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浅 谈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浅谈 摘要在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有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观念逐渐出现在初中音乐课堂上。本文旨在研究初中音乐课堂的具体现状,提出可以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教学策略,以提升现有的教学水平,改善教学不足。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 正文 一、针对学情,注重方法 十四五岁的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其年龄特征,知识内容积累的程度、身心特点的差异性,都是我们上课前应考虑的,所谓知己知彼,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学情。掌握了学情,教学的观念就会有所转变,不同的观念,就会有不同的教学手段,那么教学的效果必然是不同的。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考虑,用什么方法去教呢达到最好的效果呢我认为,注重传授方法的研究与改革,突出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乐趣,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又能够让他们体会到:学习音乐是有趣的音乐学习是快乐的,在一种自然地学习中提高审美的情趣。不难想象,妙趣横生的讲解和形式多样的参与,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能够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从而夯实了知识,掌握了技巧,提高了审美能力。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一条不失为能达到目标的良好途径。

举例说明:在我们初中音乐的教学中,学生一般不喜欢和较难接受的内容就是戏曲和民歌,前者是因为孩子们对其基本没什么概念,仔细分析起来,出现类似现象是不能怪我们的学生,而是我们教师应该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通过音乐课让学生了解戏曲的博大的内涵、感受戏曲悠长的韵致,这样才能让学生亲近经典,进而热爱经典、痴迷经典、反思经典。而民歌也是不太容易让学生喜欢的,因为民歌有很多都是方言演唱的,很多同学都觉得这些太土了,跟不上时代,跟不上潮流,那么针对这样的学情,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或是教学手段来解决,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歌曲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有效手段。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完全是建立在“一唱一随”的基础上,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了歌唱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形象的趣味性和完整性,结果老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无味,逐渐使学生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在这种模式下,即便学生会唱一首歌曲,因为不理解歌曲所表现的意境和内涵,唱起来也是干干巴巴,毫无情感可言。针对这种局面,我改变了以往的做法,在歌曲教学中注重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让学生在反复听赏的过程中,受到歌曲情感的熏陶,力图通过一个完整的音乐形象,来揭示歌曲的思想性、艺术性以及趣味性,从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入手,让他们在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表现音乐。 二、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精神又放松的状态下学习,就要创设欣赏音乐的情境,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浅谈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浅谈 摘要在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有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观念逐渐出现在初中音乐课堂上。本文旨在研究初中音乐课堂的具体现状,提出可以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教学策略,以提升现有的教学水平,改善教学不足。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 正文 一、针对学情,注重方法 十四五岁的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其年龄特征,知识内容积累的程度、身心特点的差异性,都是我们上课前应考虑的,所谓知己知彼,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学情。掌握了学情,教学的观念就会有所转变,不同的观念,就会有不同的教学手段,那么教学的效果必然是不同的。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考虑,用什么方法去教呢?达到最好的效果呢?我认为,注重传授方法的研究与改革,突出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乐趣,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又能够让他们体会到:学习音乐是有趣的音乐学习是快乐的,在一种自然地学习中提高审美的情趣。不难想象,妙趣横生的讲解和形式多样的参与,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能够使学生的认

知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从而夯实了知识,掌握了技巧,提高了审美能力。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一条不失为能达到目标的良好途径。 举例说明:在我们初中音乐的教学中,学生一般不喜欢和较难接受的内容就是戏曲和民歌,前者是因为孩子们对其基本没什么概念,仔细分析起来,出现类似现象是不能怪我们的学生,而是我们教师应该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通过音乐课让学生了解戏曲的博大的内涵、感受戏曲悠长的韵致,这样才能让学生亲近经典,进而热爱经典、痴迷经典、反思经典。而民歌也是不太容易让学生喜欢的,因为民歌有很多都是方言演唱的,很多同学都觉得这些太土了,跟不上时代,跟不上潮流,那么针对这样的学情,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或是教学手段来解决,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歌曲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有效手段。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完全是建立在“一唱一随”的基础上,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了歌唱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形象的趣味性和完整性,结果老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无味,逐渐使学生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在这种模式下,即便学生会唱一首歌曲,因为不理解歌曲所表现的意境和内涵,唱起来也是干干巴巴,毫无情感可言。针对这种局面,我改变了以往的做法,在歌曲教学中注重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让学生在反复听赏的过程中,受到歌曲情感的熏陶,力图通过一个完整的音乐形象,来揭示歌曲的思想性、艺术性以及趣味性,从培养学生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