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网第五次作业

计网第五次作业

计网第五次作业
计网第五次作业

Review Questions:

1. What are some of the possible services that a link-layer protocol can offer to the network layer? Which of these link-layer services have corresponding services in IP? In TCP?链路层协议提供给网络层的服务有哪些?哪些是给IP的?哪些是给TCP的?

Link access, framing, reliable delivery between adjacent nodes, flow control, 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half-duplex and full-duplex.

In IP: framing, error detection.

In TCP: framing, reliable delivery between adjacent nodes, error detection, half-duplex and full-duplex.

2. If all the links in the Internet were to provide reliable delivery service, would the TCP reliable delivery service be redundant? Why or why not? 不会多余,因为TCP保证的是传输层的数据传送,而link提供稳定可靠传输保证链路层的传输稳定,二者不完全重叠,所以TCP可靠传输也不会多余。

3. In Section 5.3, we listed four desirable characteristics of a broadcast channel. Which of these characteristics does slotted ALOHA have? Which of these characteristics does token passing have?

4. Suppose two nodes start to transmit at the same time a packet of length Lover a broadcast channel of rate R. Denote the propagation

delay between the two nodes as dprop. Will there be a collision if dprop< L / R? Why or why not?

因为L / R = 包传递的时间,如果dprop < L / R,也就意味着A的信号跑到B 的时候B的最后一个分组还没离开B,所以发生碰撞。

7. Suppose nodes A, B, and C each attach to the same broadcast LAN (through their adapters). If A sends thousands of IP datagrams to B with each encapsulating frame addressed to the MAC address of B, will C’s adapter process these frames? If so, will C’s adapter pass the IP datagrams in these frames to the network layer C? How would your answers change if A sends frames with the MAC broadcast address?

不会,C会拆封帧从而读取报头的MAC,因为每一个host的MAC都唯一,C 读取到数据报中的MAC和自己的不一样就不会继续拆封数据报,不会投递给C。当使用LAN口广播地址的时候,C的适配器就会拆封帧,向C传递数据。

8. How big is the MAC address space? The IPv4 address space? The IPv6 address space?

2^48,2^32,2^128.

9. Why is an ARP query sent within a broadcast frame? Why is an ARP response sent within a frame with a specific destination MAC address? 因为新加入网络的主机是不知道路由器的IP的,自己也没有IP,所以只能广播

才能得到IP。因为每个主机的MAC地址都是唯一的,而ARP建立转发表的时候会带上MAC地址。

12.In CSMA/CD, after the fifth collision, what is the probability that a node chooses K = 4? The result K = 4 corresponds to a delay of how many seconds on a 10 Mbps Ethernet?

可能,因为第五次K的取值范围是0-(2^5-1)即0-31。Bit time = 1 bit / R = 1 bit / 10 Mbps = 1 msec,K = 4,wait time = 4 * 512 * 1 msec = 2048 msec。

Problems:

1.Suppose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a packet is the bit pattern 1110

1100 1000 1010 and an even parity scheme is being used. What would the value of the field containing the parity bits be for the case of a two-dimensional parity scheme? Your answer should be such that

a minimum-length checksum field is used.假设一个数据包的信息含量是

XXX,使用偶校验方案。采用二位奇偶校验方案的字段包含的奇偶校验位的字段的值是多少?答案要使用最小长度校验。

10100

10100

10100

10111

00011

2. Suppose the information portion of a packet (D in Figure 5.4) contains 10 bytes consisting of the 8-bit unsigned binary ASCII representation of the integers 0 through 9. Compute the Internet checksum for this data.假设一个包的信息的一部分包括10bytes组成的8-bit无符号二进制码表示的整数0-9,计算该数据的网络校验。

算校验码先把0-9加起来

0000 0000 0000 0001

0000 0010 0000 0011

0000 0100 0000 0101

0000 0110 0000 0111

0000 1000 0000 1001

0001 0100 0001 1001

→→→→取反可得

校验码为1110 1011 1110 0110

3. Consider the previous problem, but instead of containing the binary of the numbers 0 through 9 suppose these 10 bytes contain. Compute the Internet checksum for this data.

a. the binary representation of the numbers 1 through 10.

0000 0001 0000 0010

0000 0011 0000 0100

0000 0101 0000 0110

0000 0111 0000 1000

0000 1001 0001 0100

0001 1011 0001 1110

→→→→取反可得

1110 0100 1110 0001

b. the ASCII representation of the letters A through J (uppercase). 0100 0001 0100 0010

0100 0011 0100 0100

0100 0101 0100 0110

0100 0111 0100 1000

0100 1001 0100 1010

0101 1000 0101 1111

→→→→取反可得

1010 0111 1010 0000

c. the ASCII representation of the letters a through j (lowercase).小写字母表示

0110 0001 0110 0010

0110 0011 0110 0100

0110 0101 0110 0110

0110 0111 0110 1000

0110 1001 0110 1010

1111 1001 1111 1101

→→→→取反可得

0000 0110 0000 0010

6. Consider the previous problem, but suppose that D has the value

a. 1001 0001.

b. 1010 0011.

c. 0101 0101.

前一题题目:Consider the 7-bit generator, G=10011, and suppose that D has the value 1010101010. What is the value of R?求余而已,记住不要做减法而是做与运算就好。

a. R = 001

b. R = 101

c. R = 101

12. Consider three LANs interconnected by two routers, as shown in Figure 5.38.

a. Redraw the diagram to include adapters.重新画图

b. Assign IP addresses to all of the interfaces. For Subnet 1 use addresses of the form 111.111.111.xxx; for Subnet 2 uses addresses of the form 122.122.122.xxx; and for Subnet 3 use addresses of the form 133.133.133.xxx.所有的接口分配IP地址。

c. Assign MAC addresses to all of the adapters.

a.b.c如图

d. Consider sending an IP datagram from Host A to Host F. Suppose all of

the ARP tables are up to date. Enumerate all the steps, as done for the single-router example in Section 5.4.2.

1. host A发送一个数据报,通过转发表查询F的IP,向路由器1发送,其中destination IP为133.133.133.12,MAC未知,source IP为111.111.111.12,source MAC为aa-aa-aa-aa-aa-aa。

2. 适配器更改destination的IP为111.111.111.12,MAC地址变为gg-gg-gg-gg-gg-gg

3. 路由器1发现目标IP和MAC不属于子网1中任何host,属于子网3(图中忘了画了,意会一下)。于是根据转发表向路由器2进行转发。Destination的IP为122.122.122.20,MAC为ii-ii-ii-ii-ii-ii。

4. 路由器2收到了数据报,发现host F在自己的子网内,于是修改destination 的IP为133.133.133.12,MAC地址为ff-ff-ff-ff-ff-ff。修改source IP为133.133.133.20,MAC为jj-jj-jj-jj-jj-jj,然后向F发送数据报。

5. F收到来自A的数据报。

e. Repeat (d), now assuming that the ARP table in the sending host is empty (and the other tables are up to date).

发送方的ARP表为空,首先需要建立ARP表

1. host A发送一个广播,destination IP是255.255.255.255,MAC为空。Source IP为111.111.111.12,MAC为aa-aa-aa-aa-aa-aa

2. 适配器收到了来自host A的数据报,更新自己的ARP表,同时发送一个ACK 给host A,告诉host A自己的IP、MAC。

3. host A建立ARP表

4. 如d小问所答,开始进行数据发送。

14. Recall that with the CSMA/CD protocol, the adapter waits K·512 bit times after a collision, where K is drawn randomly. For K = 100, how long does the adapter wait until returning to Step 2 for a 10 Mbps Ethernet? For a 100 Mbps Ethernet?

当网速= 10 Mbps时,bit time = 1 bit / 10 Mbps

t = 100 * 512 * 1 / (10^6) = 5.12 msec

当网速= 100 Mbps时,bit time = 1 bit / 100 Mbps

t = 100 * 512 * 1 / (10^7) = 0.512 msec

15. Suppose nodes A and B are on the same 10 Mbps Ethernet bus, and the propagation delay between the two nodes is 225 bit times. Suppose

A and

B send frames at the same time, the frames collide, and then A and

B choose different values of K in the CSMA/CD algorithm. Assuming no other nodes are active, can the retransmissions from A and B collide? For our purposes, it suffices to work out the following example. Suppose A and B begin transmission at t = 0 bit times. They both detect collisions at t = 225 bit times. They finish transmitting a jam signal at t = 225 + 48 = 273 bit times. Suppose KA = 0 and KB = 1. At what time does B schedule its retransmission? At what time does A begin transmission? (Note: The

nodes must wait for an idle channel after returning to Step 2—see protocol.) At what time does A’s signal reach B? Does B refrain from transmitting at its scheduled time?

1. 因为A的K值= 0,所以A从273 bit time开始检测是否冲突

2. 由于传输延迟的问题,B的最后一个bit要等到273 + 225 = 498 bit time 才能传到A,也就是说此时A检测到没有冲突。

3. A传输前先等待96个bit time,即t = 498 + 96 = 594 bit time的时候A 开始传输数据

4. 因为propagation delay = 225 bit time,所以t = 594 +225 = 819 bit time的时候A传输完毕

5. 因为KB = 1,当B等待1 * 512 * 1 = 512 bit time的时候,B可以重传,此时B开始检测信道是否空闲,此时t = 273 + 512 = 785 bit time

6. 此时B检测到信道忙,因此不能重传,等待信道空闲

7. 当t = 819 bit time的时候信道空闲,此时B等待96 bit time,即t = 96+819= 915 bit time的时候B可以开始重传

16. Suppose nodes A and B are on the same 10 Mbps Ethernet bus, and the propagation delay between the two nodes is 225 bit times. Suppose node A begins transmitting a frame and, before it finishes, node B begins transmitting a frame. Can A finish transmitting before it detects that B has transmitted? Why or why not? If the answer is yes, then A incorrectly believes that its frame was successfully transmitted without a collision.

Hint: Suppose at time t = 0 bit times, A begins transmitting a frame. In the worst case, A transmits a minimum-sized frame of 512 + 64 bit times. So A would finish transmitting the frame at t = 512 + 64 bit times. Thus, the answer is no, if B’s signal reaches A before bit time t = 512 + 64 bits.

I n the worst case, when does B’s signal reach A?

因为A最快传输时间t = 512 + 64 bit time,看了答案,微积分神马的可以让我shi了……

Let Y be a random variable denoting the number of slots until a success: P(Y = m) = β(1 -β)^(m - 1)

Where βis the probability of a success.

This is a geometric distribution, which has mean 1 /β. The number of consecutive wasted slots is X = Y – 1 that

x = E[ X ] = E[ Y ] -1 = (1 -β) /β

β= Np(1 - p)^(N - 1)

x = {1 – Np * (1 - p)^(N - 1)} / {Np * (1 - p)^(N - 1)}

efficiency = k / (k + x) = k / {k + [1 – Np * (1 - p)^(N - 1)] / [Np(1 - p)^(N - 1)]}

19. Suppose two nodes, A and B, are attached to opposite ends of a 900 m cable, and that they each have one frame of 1,000 bits (including all headers and preambles) to send to each other. Both nodes attempt to transmit at time t = 0. Suppose there are four repeaters between A and B,

each inserting a 20-bit delay. Assume the transmission rate is 10 Mbps, and CSMA/CD with backoff intervals of multiples of 512 bits is used. After the first collision, A draws K = 0 and B draws K = 1 in the exponential backoff protocol. Ignore the jam signal and the 96-bit time delay.

a. What is the one-way propagation delay (including repeater delays) between A and B in seconds? Assume that the signal propagation speed is 2·10^8 m/sec.

传输时间t0 = 900 m / [2 * (10^8) m / sec] = 4.5 μsec

Repeater 传输延迟t1 = 4 * 20 bit / 10 Mbps = 8 μsec

T = t0 + t1 = 12.5 μsec

b. At what time (in seconds) is A’s packet completely delivered at B?(为什么这里答案没有96个bit time的等待???)

1 bit time = 1 / 10 Mbps = 0.1 μsec

当t = 12.5 μsec 时,A、B检测到冲突,停止传输。

A的K值= 0,于是A立即开始检测信道是否空闲,当B传输延迟结束后,信道空闲,此时t2 = 12.5 +12.5 = 25 μsec

A等待两个96 bit time,即25 + 9.6 = 34.6 μsec时,A开始重传

B在A的传输延迟:34.6 + 12.5 μsec = 47.1 μsec之后,检测到A的第一个bit

B等待的K值= 1,即B在512 * 0.1 μsec = 51.2 μsec之后重传,此时A已

经传输,信道忙,B侦听信道,等待信道空闲

A的传输时间tA = 1000 bit / 10 Mbps

A传输完毕的时间T = 1000 bit / 10 Mbps + 47.1 μsec= 147.1 μsec

c. Now suppose that only A has a packet to send and that the repeaters are replaced with switches. Suppose that each switch has a 20-bit processing delay in addition to a store-and-forward delay. At what time, in sec onds, is A’s packet delivered at B?(repeater和switch和router 区别在哪里???)

t = 12.5 μsec + 5 * 100 μsec = 512.5μsec

21. Suppose now that the leftmost router in Figure 5.38 is replaced by a switch. Hosts A, B, C, and D and the right router are all star-connected into this switch. Give the source and destination MAC addresses in the frame encapsulating this IP datagram as the frame is transmitted (i) from A to the switch, (ii) from the switch to the right router, (iii) from the right router to F. Also give the source and destination IP addresses in the IP datagram encapsulated within the frame at each of these points in time.

i. A →switch:

source IP:111.111.111.12

source MAC: aa-aa-aa-aa-aa-aa destination IP:111.111.111.10 destination MAC:gg-gg-gg-gg-gg-gg

ii. switch →router

source IP:122.122.122.10

source MAC: hh-hh-hh-hh-hh-hh destination IP:122.122.122.20 destination MAC:ii-ii-ii-ii-ii-ii

iii.right router →F:

source IP:133.133.133.10

source MAC: jj-jj-jj-jj-jj-jj

destination IP:133.133.133.12

destination MAC:ff-ff-ff-ff-ff-ff

23. Consider Figure 5.26. Suppose that all links are 10 Mbps. What is the maximum total aggregate throughput that can be achieved among the 14 end systems in this network? Why?

因为所有节点的最大传输速度都是10Mbps,所以最大吞吐量为14 * 10Mbps = 140 Mbps

24. Suppose the three departmental switches in Figure 5.26 are replaced by hubs. All links are 10 Mbps. What is the maximum total aggregate throughput that can be achieved among the 14 end system in this network? Why?

All of the 14 end systems will lie in the same collision domain. In this case, the maximum total aggregate throughput of 10Mbps is possible among the 14 end systems.

北交 计网 自顶向下 第二章作业答案

Chapter 2 注:括弧之中红色标注为与课本习题对应的编号 2.1,2.2节后作业: 1.(R2)For a communication session between a pair of processes, which process is the client and which is the server? 建立连接的是客户等待的是服务器。 2.(R3)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network architecture and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 网络架构为标准的五层或七层,应用架构由程序员自行设计 3.(R4)What information is used by a process running on one host to identify a process running on another host? 端口号和IP地址 4.(R7)Suppose you wanted to do a transaction from a remote client to a server as fast as possible. Would you use UDP or TCP? Why? UDP,因为不需要建立连接,速度更快。 5.(R8)List the four broad classes of services that a transport protocol can provide. For each of the service classes, indicate if either UDP or TCP (or both) provides such a service. 可靠数据传输,安全,吞吐量,定时 6.(R9)Why do HTTP, FTP, SMTP, and POP3 run on top of TCP rather than on UDP? 因为与这些协议相联系的应用都要求应用数据能够被无差错的有序的接收,而TCP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7.(R11)What is meant by a handshaking protocol? 握手协议,通过三次握手建立连接,保证可靠传输 2.3,2.4节后作业 8.(R15)Suppose Alice, with a Web-based e-mail account (such as Hotmail or gmail), sends a message to Bob, who accesses his mail from his mail server using POP3. Discuss how the message gets from Alice's host to Bob's host. Be sure to list the series of application-layer protocols that are used to move the message between the two hosts. 信息从Alice的主机发送到她的邮件服务器,使用HTTP 协议。然后邮件从Alice的邮件服务器发送到Bob 的邮件服务器,使用SMTP协议。最后Bob将邮件从他的邮件服务器接收到他的主机,使用POP3协议。 9.(R17)From a user's perspective,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ownload-and-delete mode and the download-and-keep mode in POP3? 在下载并删除方式下,在用户从POP服务器取回他的邮件后,信息就被删除。 在下载并保留方式下,在用户取回邮件后,邮件不会被删除。 10.(R18)Is it possible for an organization's Web server and mail server to have exactly the same alias for a hostname (for example,foo. com)? What would be the type for the RR that

数据库第五章作业

第五、六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关系数据库设计中,子模式设计是在__________阶段进行。[ B] A.物理设计 B.逻辑设计 C.概念设计 D.程序设计 2、设有关系R(A,B,C)的值如下: A B C 2 2 3 2 3 4 3 3 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函数依赖A→B在上述关系中成立B.函数依赖BC→A在上述关系中成立C.函数依赖B→A在上述关系中成立D.函数依赖A→BC在上述关系中成立 3、数据库设计阶段分为( D ) A. 物理设计阶段、逻辑设计阶段、编程和调试阶段 B. 模型设计阶段、程序设计阶段和运行阶段 C. 方案设计阶段、总体设计阶段、个别设计和编程阶段 D. 概念设计阶段、逻辑设计阶段、物理设计阶段、实施和调试阶段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A. 任何一个包含两个属性的关系模式一定满足3NF B. 任何一个包含两个属性的关系模式一定满足BCNF C. 任何一个包含三个属性的关系模式一定满足3NF D. 任何一个关系模式都一定有码 5、设有关系模式R(A,B,C,D),F是R上成立的函数依赖集,F={B→C,C→D},则属性C的闭包C+为( C ) A.BCD B.BD C.CD D.BC 6、在数据库设计中,将ER图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的过程属于( B ) A.需求分析阶段 B.逻辑设计阶段 C.概念设计阶段 D.物理设计阶段 7、下述哪一条不是由于关系模式设计不当而引起的?( B) A) 数据冗余B) 丢失修改C) 插入异常D) 更新异常 8、下面关于函数依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 A) 若X→Y,X→Z,则X→YZ B) 若XY→Z,则X→Z,Y→Z C) 若X→Y,Y→Z,则X→Z D) 若X→Y,Y′ Y,则X→Y′

计算机网络技术期末考试试卷A卷与参考答案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09级《计算机网络技术》期末考试试卷(A卷与参考答案) 班级0905计网学号姓名总分 (适用班级:0905计网) (考试形式:闭卷时间:9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计算机网络在逻辑上可以划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个子网。。 2.按照网络覆盖范围分有: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3.资源子网由主机和终端组成。 4.TCP/IP协议族的中文名称是传输控制协议和网际协议。 5.计算机网络互连参考模型的低四层主要完成数据传输,高三层实现了数据处理的功能。 6.计算机网络是由计算机系统、数据通信系统和网络操作系统组成。 7.主机在计算机网络中负责数据处理和网络控制。 8.局域网使用的三种典型拓朴结构是总线型、环型、星型。 9.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是: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 10.数据链路层传输的数据单位是:帧主要设备有:交换机,网卡,网桥 11.连接双绞线时同种设备接法是:交叉线异种设备接法是:直通线 12、在进行网络实验操作时,为了不破坏现有的操作系统以及相关设置,我们可以使用虚拟机软件。 13、能够把域名翻译成主机IP的服务器是DNS服务器 14、启用复杂密码后,密码必须包含小写字母,大写字母,数字和特殊符号这四种中的三种字符。 15、B类IP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是: 16、C类网络的私有网络号以: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在OSI参与模型的各层中,(A)的数据传送单位是比特流。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D.运输层 2.在如下网络拓朴结构中,具有一定集中控制功能的网络是(B ) A.总线型网络B.星型网络 C.环形网络D.全连接型网络 1.3.路由选择协议位于(C) 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应用层 4.下列哪一项不是网卡的基本功能(B) A.数据转换B.路由选择 C.网络存取控制D.数据缓存 5.文件传输协议是(C )上的协议。 A.网络层B.传输层 C.应用层D.物理层 6.网络中使用光缆的优点是(D ) A 便宜 B 容易安装 C 是一个工业标准,在任何电气商店都能买到 D 传输速率比同轴电缆或双绞线高,不受外界电磁干扰与噪声的影响,误码率低 7.计算机网络中信息传递的调度控制技术可分为三类,以下不属于此控制技术的是(C)A.流量控制B.拥塞控制 C.防止死锁D.时延控制 8.路由选择协议位于(C) 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应用层 9.局域网具有以下那些特点?( A ) A、数据传输率高 B、数据传输率低 C、传输延迟大 D、传输延迟小 10.下述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C ) A.IPV6具有高效IP包头B.IPV6增强了安全性

网络计划技术作业题答案

网络计划技术习题 1、 根据上述活动之间的关系,画出网络图,计算ESi、LFi、STi,j,在图上标出关键路线并写出总工期。 关键路线:○1 B ○3E ○5G 6 ST12=LF2-ES1-t12=7-0-4=3 ST13=LF3-ES1-t13=5-0-5=0 ST24=LF4-ES2-t24=13-4-6=3 ST34=LF4-ES3-t34=13-5-7=1 ST35=LF5-ES3-t35=11-5-6=0 ST46=LF6-ES4-t46=20-12-7=1 ST56=LF6-ES5-t56=20-11-9=0 总工期:20

2、 根据上 述活动之间的关系,画出 网络图,计算ESi 、LFi 、 STi,j ,在图上 标出关键路线并写出总工期。 关键路线: ○1 B ○3D ○4 ○5 G ○6 ST 12=LF 2-ES 1-t 12=6-0-4=2 ST 13=LF 3-ES 1-t 13=5-0-5=0 ST 24=LF 4-ES 2-t 24=12-6-6=0 ST 34=LF 4-ES 3-t 34=12-5-7=0 ST 35=LF 5-ES 3-t 35=12-5-6=1 ST 46=LF 6-ES 4-t 46=21-12-7=2 ST 1256=LF 6-ES 5-t 56=21-12-9=0 总工期:21 3、

根据上述活动之间的关系,画出网络图,计算ESi 、LFi 、STi,j ,在图上标出关键路线并写出总工期。 关键路线: ○1 A ○2 ○3E ○5 G ○6 ST 12=LF 2-ES 1-t 12=8-0-8=0 ST 13=LF 3-ES 1-t 13=8-0-7=1 ST 24=LF 4-ES 2-t 24=13-8-5=0 ST 25=LF 5-ES 2-t 25=16-8-6=2 ST 23=0 ST 35=LF 5-ES 3-t 35=16-8-8=0 ST 46=LF 6-ES 4-t 46=23-13-8=2 ST 56=LF 6-ES 5-t 56=23-16-7=0 总工期:23 4、 根据下列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表,画出网络图,试计算ES i 、 LF i 、ST i,j ,在图上画出关键路线并写出总工期。

计网第五次作业

计网第五次作业

Review Questions: 1. What are some of the possible services that a link-layer protocol can offer to the network layer? Which of these link-layer services have corresponding services in IP? In TCP?链路层协议提供给网络层的服务有哪些?哪些是给IP的?哪些是给TCP的? Link access, framing, reliable delivery between adjacent nodes, flow control, 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half-duplex and full-duplex. In IP: framing, error detection. In TCP: framing, reliable delivery between adjacent nodes, error detection, half-duplex and full-duplex. 2. If all the links in the Internet were to provide reliable delivery service, would the TCP reliable delivery service be redundant? Why or why not? 不会多余,因为TCP保证的是传输层的数据传送,而link提供稳定可靠传输保证链路层的传输稳定,二者不完全重叠,所以TCP可靠传输也不会多余。 3. In Section 5.3, we listed four desirable characteristics of a broadcast channel. Which of these characteristics does slotted ALOHA have? Which of these characteristics does token passing have?

大作业-计算机网络

大作业要求 ****(单位、公司、工厂或学校)为背景,设计一个网络建设方案。 方案中应该包括: 根据****(单位、公司、工厂或学校)的组织结构、业务需求完成网络需求分析,确定拓扑方案,完成设备选型,注明各种设备、设施和软件的生产商、名称、型号、配置与价格,基本确定方案的预算。 要求: 1.完成建网进行需求分析,提交需求分析报告; 2、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设计、技术选型,规划、设计网络的逻辑拓扑方案、布线设计等,划分子网,设计子网地址、掩码和网关,为每个子网中的计算机指定IP地址; 3、根据条件进行设备选型,决定各类硬件和软件的配置和经费预算方案; 4、创建局域网内的DNS服务器,配置相关文件,可以对局域网内的主机作域名解析。 ○参□考□样◇例

1、需求分析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校园网已经成为现代教育背景下的必要基础设施,成为学校提高水平的重要途径。校园网络的主干所承担的信息流量很大,校园网络的建设的目标是在校园内实现多媒体教学、教务管理、通信、双向视频点播(VOD)等信息共享功能,能实现办公的自动化、无纸化。能通过与Internet的互联,为全校师生提供国际互联网上的各种服务。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在网上保存和查询教学资源,能对学生进行多媒体教学和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指导与考查等。学生也可以通过在网上浏览和查询网上学习资源,从而可以更好地进行学习,校园网能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打下基础。 根据本校园实际情况主要应用需求分析如下: 用户的应用需求:所有用户可以方便地浏览和查询局域网和互联网上的学习资源,通过WWW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文件服务服务器、远程登录等实现远程学习,此外为教务处提供教务管理、学籍管理、办公管理等。 通信需求:通过E-mail及网上BBS以及其它网络功能满足全院师生的通信与信息交换的要求,提供文件数据共享、电子邮箱服务等。 信息点和用户需求:按照要求本校园网内信息点总数为531个, 其中办公区需要的信息点为(111个):教务处(25),各院系办公区(26),图书馆(60);教学区为(400个):除机房需要120个信息点外,其余各系部大楼及教学楼(包括设计艺术系楼、建筑工程系楼、一号楼、大学生活动中心楼、教学主楼、B、C楼等)各需设置信息点的个数为40;生活区为(20个):20个宿舍楼区、食堂等各设置1个信息点。电子邮件服务器、文件服务服务器等为内部单位服务,WWW服务器、远程登录等实现远程学习,从外部网站获得资源。 性能需求:此校园网络支持学校的日常办公和管理,包括:办公自动化、图书管理、档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等。支持网络多媒体学习的信息传输要求。 安全与管理需求:学生基本信息档案和重要的工作文件要求对数据存储、传输的安全性的性能较高,如图书管理、档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等可以通过分布式、集中式相集合的方法进行管理。网络安全对于网络系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网络的正常使用。由于校园网与外部网进行互联特别是

计网作业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答案(课后作业) 第一章概述 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 ,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 存性能好。 1-10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点到 终点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在电路交换时 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 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提示:画一下草 图观察k段链路共有几个结点。) 答:线路交换时延:kd+x/b+s, 分组交换时延:kd+(x/p)*(p/b)+ (k-1)*(p/b) 其中(k-1)*(p/b)表示K段传输中,有(k-1)次的储存转发延迟,当s>(k-1)*(p/b)时,电路交换的时延比分组交换的时延大,当x>>p,相反。d 1-18 假设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度为2×108m/s.媒体长度L分别为: (1)10cm(网络接口卡) (2)100m(局域网) (3)100km(城域网) (4)5000km(广域网) 试计算出当数据率为1Mb/s和10Gb/s时在以上媒体中正在传播的比特数。 解:(1)1Mb/s:传播时延=0.1/(2×108)=5×10-10 比特数=5×10-10×1×106=5×10-4 1Gb/s: 比特数=5×10-10×1×109=5×10-1 (2)1Mb/s: 传播时延=100/(2×108)=5×10-7 比特数=5×10-7×1×106=5×10-1 1Gb/s: 比特数=5×10-7×1×109=5×102 (3) 1Mb/s: 传播时延=100000/(2×108)=5×10-4 比特数=5×10-4×1×106=5×102 1Gb/s: 比特数=5×10-4×1×109=5×105 (4)1Mb/s: 传播时延=5000000/(2×108)=2.5×10-2 比特数=2.5×10-2×1×106=5×104 1Gb/s: 比特数=2.5×10-2×1×109=5×107 1-19 长度为100字节的应用层数据交给传输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TCP首部。再交给网络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IP首部。最后交给数据链路层的以太网传送,加上首部和尾部工18字节。试求数据的传输效率。数据的传输效率是指发送的应用层数据除以所发送的总数据(即应用数据加上各种首部和尾部的额外开销)。 若应用层数据长度为1000字节,数据的传输效率是多少? 解:(1)100/(100+20+20+18)=63.3% (2)1000/(1000+20+20+18)=94.5% 1-24 论述具有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

网络大作业

北京联合大学信息学院 《网络集成与维护》 大作业 组长:吴迪 组员:胡方晨孙威龙刘禹 班级:计算机1101B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目录 0.摘要 (1) 1.校园网设计思路 (2) 2.设备选型 (2) 3.信息点 (4) 4.校园网visio 图................................... (4) 5.校园网拓扑图 (5) 6.命令配置及结果 (6) 7.小组分工 (11) 8.总结 (11)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设计一个切实可行并具有很好的安全性的校园网络是一件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校园网属于局域网,它是局域网技术的综合应用,本校园网在组建过程中,选择以太网(Ethernet)作为主干技术,以太网是当今网络的主流技术,应用非常广泛。在校园网拓扑结构设计上选用树状结构,它是星状结构的拓展,具有灵活的可扩展性、较高的可靠性、且安装方便、易管理、投资小。各楼宇之间的传输介质选用多模光纤,楼宇内部选用五类UTP或六类UTP,大大提高内部网络的实用性。布线技术采用结构化布线系统,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很高的灵活性和可靠性。楼宇内部交换机采用了三层交换技术,可提高网络的运行速度和效率。 本文面地介绍了校园网设计与实现的组网背景及目的意义,重点描述了在组网过程中对局域网技术的一些应用,包括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技术选型、设备选购等方面,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及组网需求,对校园网的设计与实现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阐述和详细分析。 关键字:校园网,ipv4 ipv6 ,DNS服务器,WEB服务器

1.校园网设计思路: 校园网必须具备教学、管理和通讯三大功能。教师可以方便地浏览和查询网上资源,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学生可以方便地浏览和查询网上资源实现远程学习;通过网上学习学会信息处理能力。学校的管理人员可方便地对教务、行政事务、学生学籍、财务、资产等进行综合管理,同时可以实现各级管理层之间的信息数据交换,实现网上信息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实现信息和设备资源的共享,因此,校园网的建设必须有明确的建设目标。校园网的总体设计原则是:开放性采用开放性的网络体系,以方便网络的升级、扩展和互联;同时在选择服务器、网络产品时,强调产品支持的网络协议的国际标准化; 可扩充性从主干网络设备的选型及其模块、插槽个数、管理软件和网络整体结构,以及技术的开放性和对相关协议的支持等方面,来保证网络系统的可扩充性; 可管理性利用图形化的管理界面和简洁的操作方式,合理地网络规划策略,提供强大的网络管理功能;使日常的维护和操作变得直观,便捷和高效; 安全性内部网络之间、内部网络与外部公共网之间的互联,利用VLAN/ELAN、防火墙等对访问进行控制,确保网络的安全; 投资保护选用性能价格比高的网络设备和服务器;采用的网络架构和设备充分考虑到易升级换代,并且在升级时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投资; 易用性应用软件系统必须强调易用性,用户界友好,带有帮助和查询功能,用户可以通过Web查询。 校园网的组网技术一般有以下选择: 主干网技术的选择 主要选择千兆(适合于高校)或百兆以太网技术来构建校园网络,对两层结点和桌面微机的接入也采用快速以太网,建立一个基于多层、全交换的虚拟园区网。 校园网在设计上应具备以下特性才能够满足需求,并保证建成后的网络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具有较强的可用性和一定的先进性。 1、高性能与技术先进性 校园网网络系统要求具有较高的数据通信能力和较大的带宽;并在主干网上提供较强的可扩展性。为了及时、迅速地处理网络上传送的数据,网络应有较高的网络主干速度。 2、高可靠性 网络要求具有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和足够的冗余,提供拓扑结构及设备的冗余和备份,为了防止局部故障引起整个网络系统的瘫痪,要避免网络出现单点失效。在网络骨干上要提供备份链路,提供冗余路由。在网络设备上要提供冗余配置,设备在发生故障时能以热插拔的方式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恢复,把故障对网络系统的影响减少到最小,避免由于网络故障造成用户损失; 3、安全性 校园网作为一个支持众多用户、同时和INTERNET/CERNET存在连接的网络,网络安全性在整个网络中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应该采用一定手段控制网络的安全性,以保证网络正常运行。网络中应采取多种技术从内部和外部同时控制用户对网络资源的访问。网络系统还应具备高度的数据安全性和保密性,能够防止非法

川大计网第五章选择题

1. A ( ) protocol is used to move a packet over an individual link. A. application-layer B. transport-layer C. network-layer D. link-layer 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ervices can not offered by a link-layer protocol? ( ) A. congestion control B. Link Access C. Error control D. Framing 3. ( ) protocol serves to coordinate the frame transmissions of the many nodes when multiple nodes share a single broadcast link. A. ARP B. MAC C. ICMP D. DNS 4. Consider CRC error checking approach, the four bit generator G is 1011, and suppose that the data D is 10101010, then the value of R is ( ). A. 010 B. 100 C. 011 D.

110 5. In the following four descriptions about random access protocol, which one is not correct? ( ) A. In slotted ALOHA, nodes can transmit at random time. B. CSMA/CD cannot be implemented on a wireless channel. C. The maximum efficiency of a slotted ALOHA is higher than a pure ALOHA. D. In CSMA/CD, one node listens to the channel before transmitting. 6. In the following descriptions about MAC address, which one is not correct? ( ) A. The MAC address is the address of one node’s adapter. B. No two adapters have the same MAC address. C. The MAC address doesn’t change no matter where the adapter goes. D. MAC address has a hierarchical structure.

网络技术基础大作业

网络技术基础大作业 大作业内容如下: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计40分) 1、OSI参考模型是由( D )组织提出的。 A、IEEE B、ANSI C、EIA/TIA D、ISO 2、拓扑结构是( B )的具有点到点配置的特点。 A、总线 B、星型 C、环型 D、都不对 3、IEEE802是( A )体系结构标准。 A、LAN B、MAN C、WAN D、以上都不是 4、基带传输系统是使用( B )进行传输的。 A、模拟信号 B、数字信号 C、多路模拟信号 D、模拟和数字信号 5、调幅(AM)和调频(FM)以及调相(PM)是( D )调制的例子。 A、模拟—数字 B、数字—模拟 C、数字—数字 D、模拟—模拟 6、异步传输中,字节间的时间间隙是( B )。 A、固定不变 B、可变的 C、0 D、数据速率的函数 7、对于( A ),警戒频带多占用了带宽。 A、FDM B、TDM C、STDM D、以上都是 8、在数据链路层是通过( B )找到本地网络上主机的。 A、端口号 B、MAC地址 C、默认网关 D、逻辑网络地址 9、在基于广播的以太网中,所有的工作站都可以接收到发送到网上的( C )。 A、电信号 B、比特流 C、广播帧 D、数据包 10、下面关于CSMA/CD叙述正确的是( D )。 A、信号都是以点到点方式发送的 B、一个节点的数据发往最近的路由器,路由器将数据直接发到目的地 C、如果源节点知道目的地的IP和MAC地址的话,信号便直接送往目的地 D、任何一个节点的通信数据要通过整个网络,且每个节点都接收并验证该数据 11、关于共享式以太网,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是( D )。 A、需要进行冲突检测 B、仅能实现半双工流量控制 C、利用CSMA/CD介质访问机制 D、可以缩小冲突域 12、数据分段是在OSI/RM中的( C )完成的。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13、OSI/RM的( C )关心路由寻址和数据包转发。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传输层 14、路由器并不具备( B )功能。

计量经济学作业第5章(含答案)

计量经济学作业第5章(含答案)

、单项选择题 1 ?对于一个含有截距项的计量经济模型,若某定性因素有 D. m-k 2 ?在经济发展发生转折时期,可以通过引入虚拟变量方法来表示这种变化。例 如,研究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函数时。1991年前后,城镇居民商品性实际支出 丫 对实际可支配收入X 的回归关系明显不同。现以1991年为转折时期,设虚拟变 [1 1991# WS D =< 量 r [O f 1毀坪以前,数据散点图显示消费函数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基本 消费部分下降了,边际消费倾向变大了。贝U 城镇居民线性消费函数的理论方程 可以写作( ) A. h 二几+耳扎+如)拓+斗 3. 对于有限分布滞后模型 在一定条件下,参数儿可近似用一个关于【的阿尔蒙多项式表示 ),其中多项式的阶数 m 必须满足( ) A .障匚上 B . m k C . D .用上上 4. 对于有限分布滞后模型,解释变量的滞后长度每增加一期,可利用的样本数 据就会( ) A.增加1个 B.减少1个 C.增加2个 D.减 少2个 5. 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大多存在序列相关性,在分布滞后模型中,这种序 列相关性就转化为( ) A. m B. m-1 C. m+1 将其引入模型中,则需要引入虚拟变量个数为( m 个互斥的类型,为 ) B. C. Y 讦 A+ +"0+ 斗 D.

A.异方差冋 题 B.多重 共线性问题

问题 6. 将一年四个季度对因变量的影响引入到模型中(含截 距项),则需要引入虚 拟变量的个数为( ) A. 4 B. 3 C. 2 D. 1 7. 若 想考察某两个地区的平均消费水平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则下列那个模型比 较适合(丫代表消费支出;X 代表可支配收入;D 2、D 3表示虚拟变量) () A.Yj"+陆+野 B . 二、多项选择题 1. 以下变量中可以作为解释变量的有 ( ) A.外生变量 B.滞后内生变量 C.虚 拟变量 D.先决变量 E.内生变量 2. 关于衣着消费支出模型为:h 吗+叩左+必史+勺3工』』+ "逅+色,其中 丫为衣着万面的年度支出;X 为收入, 1 女性 "i 大学毕业及以上 D = : D 3i =J o 男性, 3i 其他 则关于模型中的参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表示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时,女性比男性在衣着消费支出方面多支出 (或少 支出)差额 B. 珂表示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时,大学毕业及以上比其他学历者在衣着消 费支 出方面多支出(或少支出)差额 C. 5表示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时,女性大学及以上文凭者比男性和大学以 下文凭 者在衣着消费支出方面多支出(或少支出)差额 D. 表示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时,女性比男性大学以下文凭者在衣着消 费支出方面多支出(或少支出)差额 E. 表示性别和学历两种属性变量对衣着消费支出的交互影响 、判断题 1 ?通过虚拟变量将属性因素引入计量经济模型,引入虚拟变量的个数与样本容 C.序列相关性问题 D.设定误差 £ =坷++以叭JQ+舛 C. 】 D 丄吗皿吗+风+儿

上海交大18春网络技术基础大作业

大作业内容如下: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计40分) 1、OSI参考模型是由( D )组织提出的。 A、IEEE B、ANSI C、EIA/TIA D、ISO 2、拓扑结构是( A )的具有点到点配置的特点。 A、总线 B、星型 C、环型 D、都不对 3、IEEE802是( A )体系结构标准。 A、LAN B、MAN C、WAN D、以上都不是 4、基带传输系统是使用( A )进行传输的。 A、模拟信号 B、数字信号 C、多路模拟信号 D、模拟和数字信号 5、调幅(AM)和调频(FM)以及调相(PM)是( D )调制的例子。 A、模拟—数字 B、数字—模拟 C、数字—数字 D、模拟—模拟 6、异步传输中,字节间的时间间隙是( B )。 A、固定不变 B、可变的 C、0 D、数据速率的函数 7、对于( A ),警戒频带多占用了带宽。 A、FDM B、TDM C、STDM D、以上都是 8、在数据链路层是通过( B )找到本地网络上主机的。 A、端口号 B、MAC地址 C、默认网关 D、逻辑网络地址 9、在基于广播的以太网中,所有的工作站都可以接收到发送到网上的( C )。 A、电信号 B、比特流 C、广播帧 D、数据包 10、下面关于CSMA/CD叙述正确的是( D )。 A、信号都是以点到点方式发送的 B、一个节点的数据发往最近的路由器,路由器将数据直接发到目的地 C、如果源节点知道目的地的IP和MAC地址的话,信号便直接送往目的地 D、任何一个节点的通信数据要通过整个网络,且每个节点都接收并验证该数据 11、关于共享式以太网,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是( B )。 A、需要进行冲突检测 B、仅能实现半双工流量控制 C、利用CSMA/CD介质访问机制 D、可以缩小冲突域 12、数据分段是在OSI/RM中的( C )完成的。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13、OSI/RM的( B )关心路由寻址和数据包转发。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传输层

《管理学基础》3次网上计分作业答案

《管理学基础》3次网上计分作业答案 题判断题(全) 第1章管理的基本问题 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目标和计划是否能得到落实,关键在于(D )。 A、组织 B、领导 C、控制 D、实施 2、最容易处理的管理环境是(A )。 A、简单—静态环境 B、简单—动态环境 C、复杂—动态环境 D、复杂—静态环境 3、管理的核心是(A )。 A、配置资源 B、协调指挥 C、领导 D、激励 4、对各层次的管理人员都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管理技能是(B )。 A、概念技能 B、人际技能 C、技术技能 D、诊断技能 5、人类社会广泛存在的、最基本的社会组织类型是(A )。 A、经济组织 B、政治组织 C、科技文化组织 D、群众组织 6、(A )是作为一般的管理者在组织系统内从事各种活动时的立场、行为和作用等一系列特性的归纳。 A、管理者角色 B、管理阶层 C、管理者技能 D、管理者素质 7、在组织各项资源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A )。

A、人力资源 B、金融资源 C、物质资源 D、信息资源 8、管理者在组织管理中的层次位置被称为(B )。 A、管理层次 B、管理阶层 C、管理幅度 D、管理者角色 9、管理者统驭能力的基础是(B )。 A、决策能力 B、组织和协调能力 C、技术能力 D、指挥和控制能力 10、人们在组织活动中由于兴趣、情感等因素而自发产生的团体被称之为(C )。 A、正式组织 B、正规组织 C、非正式组织 D、非正规组织 11、组织内部成员形成的球迷协会,其性质属于(B )。 A、正式组织 B、非正式组织 C、行业协会 D、团队 12、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的性质属于(A )。 A、正式组织 B、非正式组织 C、行业协会 D、团队 13、关于公司总经理与中层管理人员之间的区别,下列哪种说法更为贴切(D )。 A、总经理比中层管理人员更需要人际技能 B、总经理比中层管理人员更需要自由行为权 C、总经理比中层管理人员更需要掌握公司经营问题的信息 D、总经理比中层管理人员更需要掌握概念技能 14、与生产关系相关联的管理性质被称为管理的(A )。 A、社会属性 B、科学性 C、自然属性 D、两重性

计量经济学作业第5章(含答案)

第5章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对于一个含有截距项的计量经济模型,若某定性因素有m个互斥的类型,为将其引入模型中,则需要引入虚拟变量个数为() A. m B. m-1 C. m+1 D. m-k 2.在经济发展发生转折时期,可以通过引入虚拟变量方法来表示这种变化。例如,研究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函数时。1991年前后,城镇居民商品性实际支出Y 对实际可支配收入X的回归关系明显不同。现以1991年为转折时期,设虚拟变 量,数据散点图显示消费函数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基本消费部分下降了,边际消费倾向变大了。则城镇居民线性消费函数的理论方程可以写作() A. B. C. D. 3.对于有限分布滞后模型 在一定条件下,参数可近似用一个关于的阿尔蒙多项式表示(),其中多项式的阶数m必须满足() A. B. C. D. 4.对于有限分布滞后模型,解释变量的滞后长度每增加一期,可利用的样本数据就会( ) A. 增加1个 B. 减少1个 C. 增加2个 D. 减少2个 5.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大多存在序列相关性,在分布滞后模型中,这种序列相关性就转化为() A.异方差问题 B. 多重共线性问题 C.序列相关性问题 D. 设定误差问题 6.将一年四个季度对因变量的影响引入到模型中(含截距项),则需要引入虚拟变量的个数为() A. 4 B. 3 C. 2 D. 1 7.若想考察某两个地区的平均消费水平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则下列那个模型比 较适合(Y代表消费支出;X代表可支配收入;D 2、D 3 表示虚拟变量)() A. B.

C. D.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变量中可以作为解释变量的有() A. 外生变量 B. 滞后内生变量 C. 虚拟变量 D. 先决变量 E. 内生变量 2.关于衣着消费支出模型为:,其中 Y i 为衣着方面的年度支出;X i 为收入, ? ? ? =女性 男性 1 2i D; ? ? ? =大学毕业及以上 其他 1 3i D 则关于模型中的参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表示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时,女性比男性在衣着消费支出方面多支出(或少支出)差额 B.表示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时,大学毕业及以上比其他学历者在衣着消费支出方面多支出(或少支出)差额 C.表示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时,女性大学及以上文凭者比男性和大学以下文凭者在衣着消费支出方面多支出(或少支出)差额 D. 表示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时,女性比男性大学以下文凭者在衣着消费支出方面多支出(或少支出)差额 E. 表示性别和学历两种属性变量对衣着消费支出的交互影响 三、判断题 1.通过虚拟变量将属性因素引入计量经济模型,引入虚拟变量的个数与样本容量大小有关。 2.虚拟变量的取值只能取0或1。 3.通过虚拟变量将属性因素引入计量经济模型,引入虚拟变量的个数与模型有无截距项无关。 四、问答题 1.Sen和Srivastava(1971)在研究贫富国之间期望寿命的差异时,利用101个国家的数据,建立了如下的回归模型(括号内的数值为对应参数估计值t值): 其中:X是以美元计的人均收入;Y是以年计的期望寿命。

计算机网络大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2分,共30分) 1、下列有关计算机网络叙述错误的是__D____。 A:利用Internet网可以使用远程的超级计算中心的计算机资源 B:计算机网络是在通信协议控制下实现的计算机互联 C:建立计算机网络的最主要目的是实现资源共享 D:以接入的计算机多少可以将网络划分为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 2、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网络所使用的传输技术;另一种是根据__C____。 A:网络协议 B:网络操作系统类型 C:覆盖范围与规模 D:网络服务器类型与规模 3、如果某局域网的拓扑结构是___A___,则局域网中任何一个节点出现故障都不会影响整个网络的工作。 A:总线型结构 B:树型结构 C:环型结构 D:星型结构 4、在Internet中,用于文件传输的协议是___C___。 A:HTML B:SMTP C:FTP D:POP 5、利用FTP(文件传输协议)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实现__C____。 A:同一操作系统之间的文件传输 B:异种机上同一操作系统间的文件传输 C:异种机和异种操作系统之间的文件传输 D:同一机型上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文件传输 6、当你登录在某网站已注册的邮箱,页面上的"发件箱"文件夹一般保存着的是__B____。A:你已经抛弃的邮件 B:你已经撰写好,但是还没有发送的邮件 C:包含有不合时宜想法的邮件 D:包含有不礼貌(outrageous)语句的邮件 7、在FTP中,传输一个文本文件时,通常选用的传输类型是__A____。 A:ASCII B:二进制流 C:Unicode D:GB码 8、下列四种文件格式中,属于音频文件的格式是__A____。 A:WAV格式 B:JPG格式 C:DAT格式 D:MIC格式 9、下列四个选项中,最常用的三维动画制作软件工具是__A____。

计网_第五章作业

Chapter 5 作业题,请同学们注意题目描述。 1.(R1)What are some of the possible services that a link-layer protocol can offer to the network layer? Which of these link-layer services have corresponding services in IP? In TCP? 答: 可能提供的服务:链路接入,成帧,可靠传输,流量控制,差错检测,差错纠正,半双工与全双工; In IP:成帧,差错检测; In TCP: 成帧,可靠传输,差错检测,半双工与全双工。 2.(R2)If all the links in the Internet were to provide reliable delivery service, would the TCP reliable delivery service be redundant? Why or why not? 答: 不会多余,因为TCP保证的就是传输层的数据传送,而link提供稳定可靠传输保证链路层的传输稳定,二者不完全重叠,所以TCP可靠传输也不会多余。例如,链路层协议不能保证端到端的顺序,就需要TCP协议进行排序;路由器缓存溢出丢包,链路层协议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但就是TCP可以。 3.(R8)How big is the MAC address space? The IPv4 address space? The IPv6 address space? 答: 248个MAC addresses; 232个IPv4 addresses; 2128个IPv6 addresses 4.(R9)Why is an ARP query sent within a broadcast frame? Why is an ARP response sent within a frame with a specific destination MAC address? 答: 因为新加入网络的主机就是不知道路由器的IP的,自己也没有IP,所以只能广播才能得到IP,特定的主机就会特定响应。因为每个主机的MAC地址都就是唯一的,而ARP建立转发表的时候会带上MAC地址。 5.(P5)Consider the 4-bit generator, G, shown in Figure 5、8, and suppose that D has the value 11111010、What is the value of R? G=1001 答: 的余数,∴ R=110 6.(P11)Consider a broadcast channel with N nodes and a transmission rate of R bps、Suppose the broadcast channel uses polling (with an additional polling node) for multiple access、Suppose the amount of time from when a node completes transmission until the subsequent node is permitted to transmit (that is, the polling delay) is d poll、Suppose that within a polling round, a given node is allowed to transmit at most Q bits、What is the maximum throughput of the broadcast channel? 答: 情况1:情况2: 两种极端情况进行比较,明显情况2为最大值;情况1为最小值。 7.(P12)Consider three LANs interconnected by two routers, as shown in Figure 5、38、 a、Redraw the diagram to include adapter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