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等值线的判读方法与技巧点拨

等值线的判读方法与技巧点拨

等值线的判读方法与技巧点拨

一、专题高考定位

等值线是某地地理现象数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等值线图是用布满一定区域内的若干条等值线表示某地理现象的数量分布状况,由于等值线标有数值,而且数值间隔是相同的,所以可以根据等值线的数值大小、疏密程度、排列的方向、形状变化等反映出该地理事物变化的急缓、递变的方向及分布特点等。

等值线图是中学地图较为普遍的一种专题地图,常见的有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压线图、PH值等值线图、洋底地层年龄分析图、人口密度分布图等。地理高考越来越突出能力的考查,等值线图因其类型多、善变化,较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

二、等值线的基本特点

1.同一条等值线上的数值相等。

2.等值线为闭合曲线。

3.两条等值线一般不能相交。等高线图上悬崖可以显示为重合状态。

4.相邻的两条等值线数值相等或差一个等值距。

三、判读的一般方法

1.读数值——等值差(每相邻的两条线数值差相等或为0);变化规律(这是做题的基础)

2.看疏密状况一了解影响因素

3.看走向和形态一了解影响因素

4.注意等值线的弯曲处:利用“高低规律”判读等值线图

根据不同等值线弯曲部位的变化特点,利用“高低规律”可帮助掌握等值线图的准确判读方法。

①:“高低规律”的基本原理与内容:

所谓“高”是指等值线的弯曲部位向高值凸出,即每条等值线弯曲的凸出部分指向等值线数值递增的方向,这时弯曲所示部位为低值(相对)区域。“低”与“高”相反,即等值线弯曲部位向低值凸出,弯曲所示部位为高值(相对)区域。“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②“高低规律”的应用:

在等高线地图上,等高线弯曲部位向高值凸出,则该部位所示地形为山谷(低);等高线向低值凸出,则为山脊(高)。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中,等压线凸出部分指向高值,形成的狭长区域是低压槽,等压线凸出部分指向低值,形成的狭长区域是高压脊。在海平面等温线分布图中,等值线凸出部分指向低值区域为暖流流经的海区,反之,为寒流流经的海区。同理,其他等值线都可根据“高低规律”进行地理事物的判断。

四、知识要点:

(一)、等高线

1、识别等高线的关键:

(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相邻的两条等高线,其高差也相同。

(2)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3)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

不一定全部闭合。

(4)两条等高线不能相交,因为一般情况下,同一个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但若是陡崖,等高线可以重合。

(5)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坡缓,密集的地方表示坡陡。

在不同的等高线图上,如果等高距的大小和等高线的疏密都一致,则比例尺较大的地图上的坡度较大,比例尺较小的坡度较小;如果比例尺的大小和等高线的稀疏都一致,则等高距较大的坡度较大,等高距较小的坡度较小;

如果等高距、比例尺的大小和等高线的稀疏都不一致,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它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地势较低的地方,也叫降坡线。

(7)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200米以下表示平原;500米、1000米表示低山丘陵或高原;2000米、3000米表示中山和高原;4000米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

2、等高线地形的判读:

②山谷: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谷线一般可以发育河流,为集水线。

③鞍部:两相邻山顶之间呈马鞍形部位,在局部等高线图中,表现为对称的两侧等高线数值同时递减,而另两侧数值为递增。

④陡崖:两条或多条等高线叠加部分。即若相交等高线条数为n,等高距为d,则:

(n-1)d≤陡崖高度<(n+1)d

⑤沙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在风力沉积作用下所形成,在等高线图上表现为新月形。根据沙丘形态,坡陡处为背风坡,坡缓处为迎风坡。

图示:

3、等高线图的综合利用:

(1)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①水系特征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②水文特征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和所处迎风坡、背风坡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