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美学结课论文

建筑美学结课论文

建筑美学结课论文
建筑美学结课论文

建筑美学论文之王澍部分作品分析宁波美术馆与宁波博物馆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引言: (3)

一、浅说王澍 (4)

1.1生平简介 (4)

二、王澍的建筑风格和部分作品赏析 (6)

2.1宁波美术馆 (6)

2.2宁波博物馆 (7)

三、结语 (9)

参考文献: (9)

建筑美学论文之王澍部分作品分析宁波美术馆与宁波博物馆

摘要:被誉为“最有人文气质”的中国本土建筑师——王澍的建筑风格总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他完美的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同现代建筑相结合,他的建筑被普利兹克评委主席称为“真正具有当代中国的建筑风格”。他的两个作品:宁波美术馆和宁波博物馆,都是他凭着对项目场地的独特见解,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中的高超表达,以及对不同建筑材料组合的巧妙把握,创作出如此惊世不俗的作品,屹立在宁波市人民的心中。

关键词:王澍、宁波美术馆、宁波博物馆、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结合

引言: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建筑大师齐聚一堂,见证了普利兹克奖与中国的第一次拥抱。而这位言行举止中透着中国文人风骨的建筑师,自称是活在“17世纪的人”,他是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本土建筑师,也是普利兹克奖最年轻的获得者之一,他便是王澍。他的作品宁波美术馆与宁波博物馆的作品,都很好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中诠释。他是一位建筑

师,是中国人民的好建筑师,他的作品都是宁波人民心中的骄傲。

一、浅说王澍

1.1 生平简介

王澍是中国当代建筑师,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建筑系主任。

1985年获得南京工学院(西安东南大学)建筑系本科学位,三年后从该校研究生毕业。毕业后,他到当时的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从事旧楼改造,及环境与建筑关系的研究。他的第一个独立设计的建筑项目是在大约一年后开始的,是杭州附近的小城海宁设计了一个3600平米的青少年中心。这个作品完成于1990年。而在接下来的10年里,他并没有再做建筑设计工作,而是一直在与工匠们一起工作,用他的话说:“我要见证每一颗钉子是怎样钉进去的”,也就是这10年,他在真实的建造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1997年他和他的妻子陆文宇在杭州创办了“业余建筑工作室”。对于工作室的七名,他的解释是:“对我而言,不管我是一个工匠还是业余的,都是一样的。”他对“业余”这个词的解释与字典中解释的定义很相近:“一个人因为兴趣而从事某项研究、运动或者行为,而不是因为物质利益和专业因素。”在王澍的概念里,“兴趣”这个词就意味着“对工作的热爱”。

2000年王澍完成了他第一个作品——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这个作品体现了他的建筑哲学,即对环境的密切关注。如何让建筑自然的村子啊与“山”和“水”之间而不突出,以及苏州园林的造园思想是他设计这座图书馆的沉思背景。

同年,他开始担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

2007年完成了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建设。充分大决建筑材料的可再利用和经济实用性。

同年,他在杭州还建造了有6个26层的高塔组成的大型高层集合公寓——钱江时代-垂直院宅,并在08年因此荣获德国全球高层建筑奖提名。

2010年他和妻子陆文宇荣获德国谢林建筑实践大奖。

2011年荣获法国建筑学院金奖。

同年,他称为第一位担任哈佛大学研究生院“丹下健三客座教授”的中国本土建筑师。

2012年,他成为第一个获得代表建筑界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建筑奖的中国建筑师,也是普利兹克奖最年轻的获得者之一。他完美的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同现代建筑相结合,他的建筑被普利兹克评委主席称为“真正具有当代中国的建筑风格”。

二、王澍的建筑风格和部分作品赏析

2.1 宁波美术馆

2005年10月,宁波美术馆落成,它是由轮船码头航运大楼改建而成,规模仅次于北京中国美术馆,争做美术馆外墙由青砖、木材、钢材构成,像一艘即将远航的轮船,给人几分神秘。开馆以来,平均每天都有200人光临这个艺术殿堂。

作为三江文化长廊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宁波美术馆也是国内乃至国际上为数不多的拥有码头的江边美术馆,她集收藏保护、陈列展览、美术研究、艺术交流、艺术教育、文化休闲等功能于一体,是现代化、高品位的造型艺术博物馆,同事也是一座既有港口特色、妇幼现代气息,有具备中国气派的公共建筑。

宁波美术馆的前身是宁波港客运码头的候船大厅。如果怕鸟瞰这座建筑,他的外观依旧是一个线条和结构都极为简单的长方形盒子。要说在这样一个乏山可陈的结构中再造艺术风格独特而又极具使用价值的美术馆,实非易事。然而,就是在这个被废弃的庞然旧物上,王澍却挖掘出了他的艺术空间。外立面的木墙和钢柱,色调单纯,尺度超常,带给你视觉的冲击和不同凡响的感受。整个建筑的体量在浑然不觉中增大了许多,光线的介入是打破单调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让不同的材质更显柔和协调的一个手段,干净的线条,简约的色块,光的参与,影的投射,认得渺小感……这一切都让你凝神无语。

如果现代建筑主要还是一种“凝望”的思维方式,那宁波美术馆

偏重“空间”和“场所”的思考则明显具有了“后现代”的意味。这不仅要在尺度上取胜。通过木墙和钢柱间长长的廊道,你会发现“木墙”原来是一扇扇通高的“巨门”,在许多扇门板的脚下,还有长长的插销,而且这些“巨门”可以一扇扇打开。二维的平面转而成了通向另一个位置空间的通道。显然,设计师对艺术空间的创造还需要观赏者的体验和阅读来完成。所谓的移步换景,空间的知觉,是在时间的向度上完成的。这种意象像是对宁波历史悠久的商业化的一种暧昧的隐喻。这种“文脉主义”式的解读,是这个实体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依旧保留的“登船”长梯将美术馆和码头连接起来,它的一端通向优美的廊道。装饰性的梯步,橱窗陈列式的小空间挖入墙面,打破了外墙单一的立面效果。斜线的运用,零散化的空间形态,呈现出“后现代”的多视点,也是对单调乏味的一种解构。

2.2宁波博物馆

宁波博物馆主体建筑长144米,宽65米,高24米,主体三层、局部五层,采用主体二层以下集中布局、三层分散布局的独特方式。从远处看,宁波博物馆就像一艘扬帆起航的船,穿越历史时空,即将成为宁波的精神坐标。

宁波博物馆是宁波城市文化的核心与窗口。它是以展示人文历史、艺术类为主、具有地域特色的综合性博物馆。整个设计以创新的

理念,将宁波地域文化特征、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形式和工艺融为一体,使之造型简约而富有灵动,外观严谨而颇有创意,同时,充分体现“独特性、艺术性、经济性、超前性、功能性、安全性”。

博物馆最吸引眼球的地方就是外墙。宁波博物馆的外墙的面积是1.3万平方米左右,墙体砖瓦都是采用宁波就成改造时留下来的旧物。所用就砖瓦在百万块以上,在全国建筑界是第一次如此大规模地运用废旧材料。博物馆直壁采用的是浙东地区“瓦爿墙”,瓦爿墙材料包括青砖、龙骨转、瓦片、缸片等,大多是宁波旧城改造时积留下来的明清以来的旧物。而斜壁采用的则是特殊模板成型的清水混凝土墙,用毛竹做成特殊模板,留下一片片江南翠竹纹理,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仿佛置身古老街巷,神游江南竹林,这正是设计师“新乡土主义”建筑理念的表达。

宁波博物馆的入口处有一水流,横贯博物馆主入口大通道,并向北环绕到建筑外围,使建筑环境具有江南水乡碳源风情这道水流同事寓意宁波历史从口到江口再到港口的发展轨迹。从远处看,宁波博物馆就像一艘扬帆起航的船,穿越历史时空。既象征着宁波为一个港口城市又体现出宁波人敢于冒险,敢于拼搏的精神。从整体上来说,宁波博物馆想要极力的表现出宁波江南水乡的乡土气息。从博物馆外墙上的瓦片或者屋顶的竹林和入口的水流都是突出宁波的乡土文化。王澍用高超的设计,完美的平衡了庄严和亲和力,公共和私密空间。他不主张盲目的依照传统,而应该是传统在现代的生气上延续。

三、结语

王澍是能干的,睿智的,他以独特的视角审视建筑,重新定义建筑。以别具一格的方式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的结合,显示出他本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为中国一大批的建筑师们指明了方向。建筑本身就是体现的的这个民族的文化底蕴和一种人文气息,是地方特色的标志,不仅宁波需要这样的建筑师,这样优秀的作品,整个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需要这样的好建筑师、好作品。王澍本人不仅是大批建筑设计者的模范、目标人物,也是炎黄子孙的优秀建筑师。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王澍

2.《建筑与都市》. 宁波出版社

3.百度文库…王澍论文集

4.大城市容得下王澍吗. 京华时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