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瓷器科普知识:瓷文化

中国瓷器科普知识:瓷文化

中国瓷器科普知识:瓷文化
中国瓷器科普知识:瓷文化

中国瓷器科普知识:瓷文化

中国是个瓷器大国,制瓷历史悠久。

早在原始部落时期,我们聪明的老老祖先们就知道用粘土烧制陶器。早期陶器给人类带来的方便是现在人体会不到的,现在生活中已很难见到陶器的踪影。人类漫长的历史,陶器曾紧紧地伴随过我们。说到陶就得说瓷,陶与瓷来自泥土,又不再是泥土,它是土水火风四元素所成就的实用器物和艺术作品。用诗的语言说它们就是大地的孩子啊!然而陶与瓷又实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两类,虽然我们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叫做陶瓷。据现在考古发掘,瓷器最早出现于殷商,只是一种亦陶亦瓷的原始瓷器。相比于易碎的陶器,瓷器更加坚固耐用。老祖先们在生产活动中发现并掌握了烧陶技术,后来又发明了烧制瓷器。瓷器的发明,说明中华民族是伟大的勤劳的智慧的。

瓷器、丝绸、茶叶曾蜚声海外,令西方对东方古国艳羡不已。西方人奇怪着蚕的吐丝,茶的沁香和中国瓷器金属般的色泽与坚硬。西方曾比喻中国是丝绸之国、瓷器之国,茶叶之国,后来瓷器占了上风,中国被西方人叫做了瓷器。制瓷艺术在宋朝的时候达到了一个高峰。宋的五大官窑:汝官哥钧定,名扬海内外。天地有所造物,物物各有不同;陶与瓷不关天地,关乎发明创造,与所有艺术一样,陶与瓷来自生活,高于生活。有人认为中国四大发明不应该没有瓷。传说后周柴世宗时有窑,名柴窑。雨后天青色,者般造将来,是柴世宗对釉色

的要求和审美。历史上柴窑未留片瓷,没人见过柴世宗的天青色是一种什么样的颜色。而汝窑的天青色则是一种臆想的颜色,为客观世界所不存在。汝窑属青瓷之一种,其青中蕴绿,绿中蕴蓝的色泽,蕴含着天地纯净之美,哲学思辩之美,是臻于至善的造化之美。汝窑极为珍罕,存世不满百件。以台北故宫和北京故宫收藏最多。发于宋盛于元的青花瓷,大名鼎鼎,为人们耳熟能详。05年一件鬼谷下山的元青花瓷罐拍2.5亿,当时折合黄金二吨,创历史记录。白居易琵琶行写到:商人重利轻别离,前夜敷梁买茶去。敷梁即后来景德镇。景德镇有天下瓷都美誉,历史上景德镇所烧瓷器,称为饶瓷。宋时的五大官窑外,另有八大民窑系,北方四个分别是磁州窑系耀州窑系均窑系定窑系;南方四个,景德镇饶窑是其中之一。景德镇烧瓷历史悠久,至今不衰,而有的则已化为历史云烟。我们知道粘土烧制陶器,任何土地往下挖就是粘土,粘土却不能烧瓷。烧瓷必用瓷土,最好的瓷土叫做高岭土,高岭土出在景德镇。所以瓷都景德镇有着地理优势。元青花最为有名,有瓷之国粹的美誉,这也是景德镇的一大骄傲。唐的秘色瓷历史上久已失传,谁也不知道秘色是一种什么颜色。上世纪八十年代下了一场连阴大雨,大雨使得法门寺的佛塔崩塌了;佛塔塌了,塔底地宫暴露出来,人们这才知道法门寺是有着地宫的。地宫藏有宝藏。因为有一块石刻铭文记录,就知道这个地宫已封藏千年,千余年来地宫未被打扰,文物原模原样摆放,如封闭时的样子。铭文记录有秘色瓷若干。秘色瓷始为世人所知。而本就流转于玩瓷界的不为人知的秘色瓷,开始为人所知,人们方才恍然大悟。陶与瓷在烧制温度上

有不同,1200℃以上为瓷,达不到为陶,所以我们熟知的唐三彩就是陶器而不是瓷器。唐三彩是一种冥器,作为陪葬品只出于地下发掘。因为是陶器,唐三彩易碎,经不起磕碰,需轻拿轻放。过去人迷信,认为冥器不吉利,挖到唐三彩别说带回家,当时就得捣碎,所以我们看古装电视剧,有摆放唐三彩就违背历史了。秦兵马俑发现于1975年,是村民打井偶然发现。秦兵马俑是灰陶烧制,灰陶较红陶更为坚硬,在之前曾被发现过,最后一次是民国时被发现,也是因为干旱,村民打井挖出俑头,也是因为迷信,认为不吉,就把土回填了,挖出的俑头则被吊挂在树上用绳子鞭打,以祛不详。世界上有两大拍卖行,一个是佳士得,一个叫苏富比。中国老瓷器拍出天价,两大拍卖行功不可没焉。过去说物以稀为贵,用到瓷器上则是物以名为贵了,名就是名气,名气越大东西越贵。汝窑名气当时就大,像是现在的各种名牌,世人皆知的。宋徽宗画花鸟鱼虫,写瘦金体,笃信道教,信道就会返璞归真,人也会朴素起来。老子曰:朴素,则万物莫能与之争美。反映在瓷器上就是简约不繁缛,雅素不绚烂,更无华丽纹饰。如汝窑、青花。汝窑窑址至今未发现,专家相信它被埋在宋都城汴京地下十余米,就是今天的开封,当时的宋宫廷内。汝官哥钧定五大官窑系,顾名思义,是专为官家定制瓷器,无论器型釉色纹饰等。汝窑老大排第一,因为皇帝偏好汝窑,其精品专供皇家赏玩。这个皇帝是宋徽宗赵佶,赵佶皇帝挑剩下的,就可以拿出宫,放到市面上卖钱了。南宋时候汝窑器已是难得一见,天下珍惜得不得了了。乾隆得了一件破了口的汝窑小瓶,爱惜有加,把破口处镶了一圈铜,又挑了宫里的上好紫

檀,给它专门做了一个匣。汝窑因是皇家御用,名气大东西少,就一路贵了下来,现在就贵上天了。晚清民国的时候,开始有人伪造汝窑,现在有了互联网,伪造品就极为逼真了,因为信息发达,有图有相,可供造假者全方位观察伪造了。汝窑拍卖历史上有七次,今年香港苏富比拍了一件汝窑天青釉洗,又一次创了记录,拍港币2.9亿。

瓷学大而水深,上当受骗大有人在,有人倾家荡产买一个汝窑破碗,专家鉴定非汝窑,顿时身体摇摆,近于绝气。世界上骗子不绝如缕,历朝历代尽有。骗子能大行其道,说明被骗者前赴后继。骗子不论高级低级,被骗者不论高层次低层次,一个该骗,一个活该被骗。骗人的洋洋得意,被骗的得个教训。97年亚洲金融风暴,美国金融投机家索罗斯携旗下对冲基金横扫东南亚,顿时东南亚各国人心惶惶,政府如临大敌。泰国、印尼、马来亚首当其冲,国家财富被索罗斯洗劫一空。隔年号称金融大鳄的索罗斯又瞄准了香港,但在香港索罗斯的对冲基金遭遇了中国中央政府的国家外汇储备而败北。这一次金融风暴索罗斯赚得盆满钵满。后来媒体采访索罗斯,对这个事的看法,索罗斯是这样回答的:世界上的事有善与不善,这个事足以使人们头脑清醒,让政府保持警惕,世界上不只有上帝还有魔鬼。

世界是两元的对立统一。世界对立,魔鬼上帝;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略高一些,道略低一些。怎么不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呢,因为世界上的事有善有恶,世界不只有上帝还有魔鬼。人们啊!须时刻保持警惕。魔不远,与人若即若离。魔神通广大,力量很大,魅力很大,高悬世界头顶,常驻你我心中;我们进步了,道进一尺,魔退

一丈。《大学》说:君子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

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早期瓷器以青瓷为主。古代长期烧不出白瓷,后来掌握了这个技术。文化革命的时候,烧制了很多白瓷毛主席像,几乎家家都有。那时不需花钱买,国家无偿送,每家送一个,十二亿除以四,就是三亿个。十二亿除以四,是当时全国十二亿人口除每家四口,就得了三亿这个概念。每家四口是个平均数。那时小孩多,每家好几个,挨个往下叫,从老大老二就叫到小三小四了,更多的就叫到小五小六小七小八了。白瓷毛主席像是个半身像,底部四边有棱,可以平放桌上,中间略凹的地方有一个不大的圆洞,圆洞可以伸进手指,说明里面是个空心。白瓷很白很亮,能照出人影。我家里那个,我小的时候经常拿在手里摸,光光的滑滑的凉凉的,像摸绸缎一样,感觉很好。感觉里它总是摆放在一个大的茶盘旁边,茶盘里有一把大的白瓷的茶壶和同样是白瓷的两只茶杯还有几个倒扣着的玻璃杯,茶盘盖着一块绣着青花的手帕之类的浅色的布,放在一个比桌子高比柜子低的半截柜上面。现在世界变化快,五年一小变,十年一大变。白瓷毛主席像现在也已变成了文物。可惜的是,我家的那个不知道啥时候不见了。不见的还有一条狗皮褥子,睡觉的时候曾扎过我的皮的头尾四肢俱全的狗皮褥子。由这个不见了的白瓷像,我努力去回忆家里曾有过的值钱东西,比如别的瓷器。汝官哥钧定一定是没有的,那是皇家御用之物。家有万贯,不值均瓷一片。均瓷我没有见过,均瓷一片也没有见过。人的记忆是很怪的,你努力想的时候它不来,你不去费劲了,它就冒出来了,好像灵感一样,越努力越白费。

比如,某一天,我不去想了,就给想起来了。小时候家里是有着一件青花的,是个吃饭时盛菜的青花大碗,碗口大而深,碗底好像有着几个蓝色的字,刻着某个皇帝的年号。字是和碗一块烧的,圈底的白衬着圈内蓝色的字,煞是好看;字是篆字,篆是谬篆。也可惜的是,那个青花大碗被一个什么亲戚用了一个不值钱的钢金锅给换走了。那时的钢金锅是新鲜玩意。家家都有一口生铁锅的,却难得谁家有一把漂亮的钢金锅。说白了,钢金锅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叫钢金锅只是为了好听,其实就是铝合金锅,铝有毒,高温下毒性挥发,对人身体不利。那个年代钢金锅换青花瓷,现在想来真是一件很荒唐的事。那时商场来了一批新家具,寒风凛冽着,人们就排起了长队,手里还攥着难得的国家配给的买家具的票。却看到外国人在给大货车上装着大家看都懒得看一眼的破旧老家具,有的人不以为然,有的人就嘲笑了,说外国人真傻帽。过了些年人们醒悟过来,知道了外国人并不傻帽,傻帽的是自己。因为无知,我们不稀罕那些破旧老家具,却不知道它是有文化的,而且很值钱。

【本文作者:付裕】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瓷器与传统文化

瓷器与中国传统文化 瓷器始于商代,从原始瓷过渡到近代瓷是东汉时期,它贯穿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带给世界的一份艺术瑰宝。在英语中,瓷器CHINA和中国是一个词,在世人眼中,中国的瓷文化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称它为传统文化的徽章毫不为过。 瓷这个字第一次出现是在西晋潘岳《笙赋》:“披黄苞以授甘,倾缥瓷以酌醹”,不仅瓷出现而且写出了“缥瓷”,由此可见“瓷”这个字在三国魏时期就民间就已使用,最终由文人开始收录使用。同时陶瓷两字在汉语中是一个词组,事实上陶与瓷本质是完全不同的东西,从原料到工艺都不同,但从两者的制作过程观察可以发现制瓷是在制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传统瓷器在发展过程中在不同时期主要产生以下几类: 始于商代的原始瓷,早期的瓷器胎体粗糙,釉色不稳,处于由陶向瓷的过渡阶段。陶瓷界一般认为,最早原始瓷出现于商代,萌芽于江南,这与江南的瓷土资源是有关系的。瓷器烧制使用高岭土,温度在1200℃左右,吸水率在1%以下,含铁低于3%,表面施釉,晶莹光洁。瓷器在江南萌芽除了自然条件以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崇尚玉的习惯对此也有重大影响。瓷器的坚硬光泽,好的瓷器釉色的色泽润滑可与上等美玉相比。 以浙江越窑、龙泉窑,南宋官窑为代表的青瓷。青瓷是使用青釉的结果,它主要的美感来自于较好的玉质感。越窑瓷器是世界上成熟瓷器的发源地,青瓷中最著名的应以“秘色瓷”为绝品,在当时是御用贡品。唐人有这样的诗句形容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秘色瓷如玉类冰,在五代吴越国时期发展到顶峰后逐渐衰落。但越窑工匠大批迁到龙泉一带,促进了龙泉窑的发展,同时也延续了青瓷的工艺,龙泉窑成为宋代名窑。 以河北邢窑、定窑为代表的白瓷。出现于北朝末期,成功烧制于隋代。陆羽在《茶经》中对邢窑瓷有“白如雪”的称赞。白瓷的成功烧制使北方瓷器有了与南方一争长短的实力,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定窑崛起于邢窑之后,并曾作为宋代官窑为宫廷烧制瓷器。定窑白瓷枕有“定州花瓷枕,颜色天下白”之称。白瓷的诞生为青花瓷、粉彩瓷的制造提供了基础。 以江西景德镇为代表的青花瓷、彩瓷。青花瓷始于元代,景德镇成功烧制,白底蓝花,相较于其他窑口的瓷器更加具有美感和质感,因而迅速占领瓷器主导市场。景德镇也成为中国瓷都。青花瓷的产生是与时代有关的,它是元代时引进中东的钴料早色上透明釉,并且起初是主要销往中东地区。与元朝蒙古帝国繁荣的外贸是息息相关的。景德镇除青花瓷外彩釉也是它的一大贡献,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明清时期景德镇在中国制瓷业占据中心地位。 中国几千年的制瓷历史不仅是对技术的追求与创新,它在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的同时也反映着中国传统的审美观与人文追求。各朝代瓷器的制作和对于瓷器艺术的追求都是与那一时代文化内在相符的。 以宋代为例,宋代是封建文化的发展顶端,也是传统瓷艺达到最高美学境界的时代,也是传统文化中追求“玉的精神”最为深刻的时代。而宋代青瓷的艺术特色正符合这一特点。钧、汝、官、哥、定五大窑所取得的成就在人类制瓷中上登峰造极。它那冰肌玉骨般的素雅、沉静品格,成为后世瓷业追求的审美典范,也是中国文人追求千年的处事原则和内在追求。青瓷,如兰花,如君子般坦荡高尚。 定窑著名的白瓷窑场,宋时属定州,故名定窑。定窑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黑瓷、酱色釉瓷,又称“黑定”、“紫定”。定窑以丰富多彩的装饰花纹取胜,工整素雅的印花定器,一向被视为陶瓷艺术中的珍品。 汝窑是宋代著名的官窑,窑址在河南临汝。临汝在宋代属汝州,故名汝窑。临汝在宋代属汝州,故名汝窑。汝窑主要烧造宫廷用瓷,烧瓷时间短促,仅从北宋哲宗到徽宗的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论文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明天的太阳,在展望未来的同时,也必须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有在不忘记传统文化的前提下,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近日,我们通过对大中小学课本进行了大量的收集后发现:现在大中小学课本中,传统文化的分量和地位越来越重要。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中华民族的根 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是聪明智慧的民族,是开拓创新的民族经过长时间的淘漉和历史沉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精彩浓缩,记录风雨,贮藏丰碑,凝结精魂,激励后辈自从盘古开天地后,中华各民族的祖先就在这片古老而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不仅创造了无穷无尽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独具特色、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老祖宗的谆谆教诲,语重心长,句句箴言,滋润心田,教我做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之果,闪烁聪慧,展示魅力,开启脑力,启迪子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陈酿,历经沧桑,遗存华章,哺育华夏,福及人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不断增值的民族资本,璀璨夺目,点墨是金,亘古常青,价值永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培育气度,激励自信,陶冶人格,塑造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精深厚重,传承文明,营

养无限,永屹世林 2、当今的大中小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格状况需要国学 八十后九十后的特点就是张扬个性,创新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才培植个性培养创新不竭的源泉创新可以说是悟性和灵性的结晶,而悟性和灵性的根系却深植于丰厚的文化底蕴里因此,语文教育应充分重视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文化底蕴的沉积,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具有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1)积累文化底蕴,培植创新的悟性和灵性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情趣,在丰富生活阅历中不断积累文化底蕴;要在熟读的基础上,抓住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去感悟课文的整体美;要注意抓住课文耐人寻味处、意义深远点,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去感悟课文的意境美、内涵美,体验文化美感;要引导学生涵咏富有人情味和浪漫情调、诗情画意的优美词句,领悟课文的艺术美、情感美,体验文化情趣,使学生的灵性和悟性如枝头上的嫩芽在春雨沐浴中焕发生命活力。 4、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其文化品位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冲击下,功利主义思想泛滥,高职教育也难免

如何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如何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优秀文化。它是上下五千年不断传 承丰富发展的文化,是中国各民族共同接受的文化,是推动中国社 会进步与历史文明的文化。这种文化贯穿了中国的原始社会、奴隶 社会、封建社会,并仍将对现在和未来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传 统文化是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是中华儿女和睦相处、携手发展 的共同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 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走向更高文明的基础与源泉。 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国革命文化,发展中国当代文化。 中国革命文化,是指以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包括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文化,共产党领导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社会主义革命文化。它的 主要体现形式:一是革命理论,如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 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毛泽东思想等;二是革命精神,如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等;三是革命文艺。 中国当代文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包括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成果在内的 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和谐;中国革命文化的核心理念 是奉献;中国当代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创新。和谐、奉献、创新,是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一片阳光”“一块沃土”“三株大树”。

“一片阳光”是指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主要观点有:天道自然,天人合一,五行生克,阴阳和合。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散见于各种经 典著作,代表作是《周易》等书。 “一块沃土”,是指中华民族的文化沃土,主要包括区域文化,如齐鲁文化、中原文化、关陕文化、巴蜀文化等;还包括民族文化和 宗教文化等。 “三株大树”,是指儒、道、佛三个思想文化体系。 儒,就是儒学、儒家思想、儒家文化,为孔子首创,以孔(子)孟(子)为代表。 道,就是道学、道家思想、道学文化,以老子、庄子为代表。 佛,就是佛学、佛家思想、佛学文化,以释迦牟尼为代表。其发源地是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内地。现在中国是世界上信奉佛 教人口最多的国家,有藏传佛教、南传佛教、汉传佛教等。 中国传统文化,兼收并蓄,博大精深,继往开来,浩浩荡荡,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生命力,主要来自它的四大特点。 一是科学性。中国传统文化,是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古圣先贤大智慧的结晶,是客观规律的科学反映。 二是系统性。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思想理论体系。它围绕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我的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人与自然 的关系而展开,而深化,是世界上最深刻、最准确、最完备的思想 理论体系之一。 三是实践性。中国传统文化,涵盖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各个领域,涉及过去、现在、未来的不同空间,与人类生存、社 会和谐息息相关,被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和相当多的外国人所接受、所实践,并在实践中所验证,在实践中发展。 四是稳定性。中国传统文化,尽管几千年来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但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的理论框架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即使在少数民 族入主中原的几个朝代,其基本精神也都得到很好的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实质上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作如下归纳:一、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二、贵和尚中、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三、以义为上、注重伦理的道德主义情怀;四、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本文就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传统文化; 基本精神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些思想观念或固有传统,长期受到人们的尊崇,成为生活行动的最高指导原则,在历史上起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成为历史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它是民族延续发展的精神动力,或者说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作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思想观念或文化传统,它必须具有两个不可或缺的特点:一是具有广泛的影响,感染熏陶了大多数人民,为他们所认同所接受,成为他们的基本人生信念和自觉的价值追求;二是具有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必须具有这两方面的特点,才可以称为文化的基本精神。从理论思维的高度审视,所谓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实质上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作如下归纳:? 一、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的精神占据重要的地位。对于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做出明确表述的是《易经》。《易传》对此作了经典性表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生生之谓易”、“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顺乎人”,这里的意思是说,人格气质与生命精神应当效法健动有力、运行不止的天体,人必须发挥自我能动性,自强不息、努力奋斗。孔子是极力提倡有为并身体力行的思想家。他一生奔波,幻想以周礼匡扶乱世,“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结果是“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对“饱食终曰,无所用心”的人生态度投以极度的蔑视。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认为无论在乱世还是在太平盛世,都需要自强不息。? 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奋发向上、蓬勃发展的动力。它体现在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几千年来这种精神已经不知不觉地渗透到国人的血液中,深深地影响着、激励着古往今来的中华儿女不断地奋发图强。近代以来,多少

中华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

中华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 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观 主流文化的治国理政价值观这是从政府到基层群众都关心的话题,它涉及到我们政府行为、政策导向的根据。怎么把握中国传统文化里边主流的治国理政理念? 首先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这四个字是见于《管子》,中国讲的以人为本有鲜明的特色,这个特色就是从西周以来,中国文化就向着一个新的方向发展。全世界古代文明的文化都是以神为本,中国早期历史在商以前也是以神为本,但从西周开始,从周公封于鲁开始,他的思想就从以神为本的文化开始转向以人为本的文化。西周时期开始有一种思想,说神依人而行,是依靠人存在的。 为什么有这样的思想?当时有这样的观点:依靠人的祭祀,神才存在,没有人的祭祀,神就没法存在。这就是说人世是神世的根本。这种思想在西周得以发展,形成了西周文化的人文主义的思想和特色。这就是中国人以人为本思想的最早起源。 春秋后期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绝大多数都是以人为本的。只不过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同时又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对人世的发展、协调、整理有不同的理念,但坚持人世优先,这是大家共同的想法。比如春秋的时候,有的思想家就提出,“天道远,人道迩”,迩就是近的意思。孔子其实也讲了类似的话,“敬鬼神而远之”,就是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人世上。 为什么要敬鬼神?我想从孔子的角度来谈,他承认神灵的存在,但神灵对人的作用有多大,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通过敬神,保留人的一种敬畏感。在一个古老信仰的传承下,虽然我们今天强调人世,但依然要保留一份对更高存在的一种崇敬和神圣感。为什么中国古人在政治管理方面积累很多智慧?是因为很早中国人就把主要的精力投放在人世的管理上。 第二以德为本。这与今天我们提倡的以德治国的思想类似。如果说以人为本是跟以神为本在比较中形成的,那么价值观、价值理念一般都通过理想、通过对不同事物的取舍和比较建立起来,一个人的价值偏好、如何选择,就是一个人的价值观。 以德为本的对立面就是以刑治国,强调政令、刑罚的作用,忽视道德的作用,这是孔子反对的。孔子的思想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在中国古代的主流治国理政理念中,孔子的思想有很大影响,这就是以德为本。 第三是以民为本,也叫民本思想。《尚书》中已有“民为邦本”的思想,邦就是国。在《尚书》里边,应该说有不少这样的思想。到了孟子,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也是在一个比较中看出你的价值选择。在孟子以前虽然有民为邦本的思想,君王还是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可是在孟子所表达的政治里面,君为轻。不管是君王也好,还是他的王朝也好,都比不上人民重要。这样一种以民为本的思想,反映了我们中国古代主流的治国理政的重要方面。 最后是以合为本。以合为本的合,就是强调统一性,在国家的层面就是统一而不能分裂,它最高的表现就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今天我们强调的价值观,讲中国人的理念,必须也有一个更高的视野。十八大报告里,特别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这非常重要。我们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_经典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阅读精选(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礼貌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四个特征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一样的历史时期 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一样。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 度---高深莫测。 文化纵览 简介 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琴棋书画、三百六十行、四大发明、民间禁忌、精忠报国、自然养生、竹、民谣、黄土、长江、黄河、红、月亮。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农家、农民起义;皇宫官府、宫庭文化、帝王学。 诸子百家 中国传统文化 1.道家(老子、庄子、列子;思想:道德,无为、逍遥;《南华经》《道德经》《管子》 2.儒家(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思想:仁、义、礼、智、信;四书:《中庸》《大学》《孟子》《论语》) 3.法家(李悝,韩非、李斯、《韩非子》思想:君主集权,以法治国) 4.墨家(墨子、《墨子》、思想:兼爱、非攻、举贤、节俭) 5.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桓团《公孙龙子》) 6.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7.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战国策》)

中国陶瓷文化

中文摘要:在国际社会中,China既有中国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这就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就是"陶瓷的故乡",陶瓷就是中国的象征。的确,一部中国陶瓷史,就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历史,一部形象的中国民族文化史。然而,在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大浪淘沙,沉淀下来的各个时代的文明遗物,成为人类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永世相传。 关键词:陶瓷;发展史;发展前景;青花瓷;龙山文化 正文:界上几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在陶瓷技术与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尤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 陶瓷的生产和发展实际上是同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实践紧密相连的。大约在70万年以前的原始时代,人们就发现,将泥巴晾干后加火一烧就变得坚硬起来,而且可以做成各种形状用来盛水,放食物等等,这便是陶器产生的初始。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做斗争的新的一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下面具体分析陶瓷的发展史。 商朝殷虚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因此可以了解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的发展,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 陶器在此时已经不在局限於盛物器皿,应用范围较广,大略可分为日用品类、建筑类、殉葬类、祭祀礼器类。朝廷对於制陶工作也很重视。 秦汉-古代的建筑多采用木料来架构,不易久存,所以一些伟大的建筑,如秦代的阿房宫和汉代的未央宫,都无法完整保存下来,但仍可在残存的废墟中发现瓦当及汉砖等遗物,藉以略窥古代建筑的规模。 西元五百八十九年,杨坚篡北周并南陈,统一中原,改国号为隋,隋的朝代虽短,但在瓷器烧制上,却有了新的突破,不但有青瓷烧造,白瓷也有很好的发展,另外此时在装饰手法上也有了创新,如在器物上另外的泥片—贴花,就是一例。 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于火烧温度。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温度能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们说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时代。唐代最著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 元代入主中原九十一年,瓷业较宋代为衰落,然而这时期也有新的发展,如青花和釉里红的兴起,彩瓷大量的流行,白瓷成为瓷器的主流,釉色白泛青,带动以後明清两代的瓷器发展,得到很高的成就。 我国的陶艺发展到了明代又进入一个新的旅程,明代以前的瓷器以青瓷为主,而明代之後以白瓷为主特别是青花、五彩成明代白瓷的主要产品,而景德镇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 一、中国传统文化起源之学说 1、西来说: 2、中源说:正统学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譬如,世人说史,大多从盘古说起,即所谓“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①盘古: 中国传说系统中的领头雁,他的事功只是开天辟地,同人事并无多大关系。按《三五历记》所载,他的事功是:“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开天辟地,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 ②三皇五帝: A.“三皇” “三皇”所指何人,各种文献说法不一,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种:一是天皇、地皇、人皇,二是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以后者为主。也有文献以祝融、女娲或黄帝代替燧人氏,但伏羲氏和神农氏则是大多数文献的共识。 古人认为,历史按皇、帝、王、霸的顺序展开,三皇、五帝、夏商周王道、春秋战国的霸道,且一代不如一代。《管子·兵法》曰:“明一者皇,察道者帝,通德者王,谋得兵胜者霸。”《管子·禁藏》:“凡有天下者,以情伐者帝,以事伐者王,以政伐者霸。”《庄子·人世间》:“古者五帝贵德,三王用义,五霸任力。”《淮南子·本经训》:“帝者替太一,王者法阴阳,霸者则四时,君者用六律。” 三皇时代,人民生活并不幸福。《韩非子·五蠹》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多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民食果瓜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以为王,号之燧人氏。”《吕氏春秋·恃君》曰:“昔太古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无衣服、履带、宫室、畜积之便;无器械、舟车、城郭、险阻之备。” 三皇给人民带来了福祉,但却没有“治国平天下”的伟业。 三皇的功业: 燧人氏的功业是“钻木取火,教民熟食,养人利性,避具去毒”; 伏羲氏的功业是“仰观象于天,俯察法于地。因夫妇,正五行,始定人道”; 神农氏的功业是“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土尧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B.“五帝” 五帝所指何人,各家说法不一。 《国语》记展禽语:“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帝喾能序三辰以固民。尧能单均刑以仪民。舜勤民事而野死。”即以黄帝、颛顼、帝喾ku、尧、舜为五帝。《五帝德》、《帝系姓》、《五帝本纪》都依此说。 《吕氏春秋》以少白皋、太白皋、黄帝、炎帝、舜帝为五帝。

2020年关于弘扬传统文化演讲稿

2020年关于弘扬传统文化演讲稿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内容是保护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昨天我们刚愉快地度过了这个法定节假日,但不知道大 家是否还记得在得知韩国端午祭在2007年11月25日申 遗成功时的愤慨。中国五千年的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竟被他国争先抢夺,亦或跃跃欲试。从“端午祭”申遗到“汉字之争”, “中医之争”,再到近期的“风水之争”,文化摩擦在中韩坊间蹭 出不少火花,而结果,绝大部分,中国的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被 韩国成功申遗了。 中国人在责怪韩国人的恬不知耻的剽窃行为时,是否有理性地看待这一系列事件,反省自己呢?遥想当年,中国软弱,帝国主义侵占 中国领土,如今韩国的一些政客正在大规模抢占中国文化时,有一 些从洋媚外的人正在风风火火地哈韩,韩国的二流肥皂剧和服饰潮 流都备受国人的追捧。还没有到12月25日,大城市的各大商场, 甚至政府出资在筹备平安夜、圣诞节,很多年轻人不知道中国古老 而美丽的七夕节,却很早就翘首以待2月14日的情人节,或许现在 就不奇怪为什么韩国可以一直申遗成功了,不要老是怪罪于政府的 无能,也不要怪罪于韩国的无耻,因为是我们自己把我们的文化丢 弃了。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盲目的愤怒,而是要自己首先重视自己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一直对祖国的文化保有高度的热情。利 用各种媒介,多多的宣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对国人从儿童 时期起就教导他们重视,让更多中国人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而非 盲目吸收别人的东西。政府也应该重视传统文化,重视“抓精神文 明建设”的起步。加大传统文化在民间的教育宣传。这种高度重视

中国陶瓷发展史

中国陶瓷发展史 学号: 姓名:乔洪蕾 中国陶瓷发展史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也有"中国"的意思。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二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 原始瓷作为陶器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与各种陶器相比,具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特点,因此发展前景广阔。原始瓷烧造工艺水平和产量的不断提高,为后来瓷器逐渐取代陶器,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奠定了基础。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

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而各个时期的陶瓷文化展现着不同的风采。 夏、商、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因此可以了解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的发展,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 陶器在此时已经不在局限於盛物器皿,应用范围较广,大略可分为日用品类、建筑类、殉葬类、祭祀礼器类。朝廷对於制陶工作也很重视。 秦汉时期陶瓷文化 秦汉-古代的建筑多采用木料来架构,不易久存,所以一些伟大的建筑,如秦代的阿房宫和汉代的未央宫,都无法完整保存下来,但仍可在残存的废墟中发现瓦当及汉砖等遗物,藉以略窥古代建筑的规模。 隋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西元五百八十九年,杨坚篡北周并南陈,统一中原,改国号为隋,隋的朝代虽短,但在瓷器烧制上,却有了新的突破,不但有青瓷烧造,白瓷也有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与实现中国梦 日前,习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地对“中国梦”进行阐释,一下子触动并点燃了每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中国梦”。作为当代大学生,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积极传承、弘扬千年流传积淀的熠熠生辉的中华传统文化,并将其融会贯通到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与魂。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绵延不绝,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孕育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文化。这种独特文化赋予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梦要实现的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我认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实现中国梦这两者之间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存在于一个统一的过程之中。(——P31)。 “传统文化是一面镜子,是一部教科书,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中华文化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智慧、道理,黄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起源。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这些精华不可丢。”中央党校哲学部副主任、博士生导师王杰结合黄帝文化,谈人的品德、生活风气,旁征博引、举一反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重要价值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中国传统文化中崇礼尚义、“百善孝为先”的道德风尚,“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治国理念,“大同世界、天下一家”的美好理想,“忧国忧民、先忧后乐”的家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价值取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价值理念,“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实践意识,“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的生态伦理……这些无不蕴含着现代性力量。今天,我们提及中国梦的实现,提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这个伟大的进程中,有一样东西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当今世界,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历史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提供了丰厚滋养,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文化发展的维度看,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了我们的文化自觉意识,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底气和文化自尊理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 传统文化塑造坚毅品质。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无数鼓舞人心的励志故事。有“头悬梁、锥刺股”的毅力、有韩信受胯下之辱的隐忍。传统文化丰富人的内涵。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有着许多珍贵的传统文化,这里有唐诗宋词的风韵、有琴棋书画的艺术、有宽容仁爱的修养。用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塑造人的修养和气质,从而促进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亦即“中国梦”,在实现中国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的强国梦的过程中,我们要正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发掘它们蕴涵的真正力量,以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是中国人的万年祖德,是承传之大根大本,我们中华儿女当知当学。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们的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倡议书范文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倡议书范文 要想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保护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必须呼吁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倡议书,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倡议书(一)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21世纪的少年应该继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老师的教育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会如何做人,做一个儒雅的附小人,让我们的校园绽放儒雅之花。 那么,儒雅是什么?有人说:“书是一扇沉重的门,它垂青于每一个敲门者。它敞开的门扉里,是一口淘不完的井,

是一座掘不尽的矿。走进书里去,从书里走出来,让知识的浪花滋润你的肺腑,让动人的箴言树起你人生的路标。”是啊,要想成为儒雅少年,就必须让书香溢满人生。 儒雅还是什么?儒雅是我们的一言一行,是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附小好习惯三字经》吧!见师长,行个礼;遇同学,问个好,儒雅的学生,是讲礼貌的人,礼貌用语在嘴边,懂得尊重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见纸屑,弯弯腰,儒雅的学生,是有着良好卫生习惯的人,会自觉维护环境,把美好留给他人和自己;要发言,先举手,儒雅的学生,是遵守纪律的人;爱公物,惜草木,儒雅的学生,是一个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人,关爱身边的人和物…… 多一份平静,少一些躁动;多一份知识,少一些愚昧;多一份修养,少一些鲁莽。只要你不忘记,儒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牢记校训:广文、尚真、崇和、至善,儒雅就在我们身边。 同学们,行动起来吧,从现在开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经典为伴,以礼仪为伴,以传统文化为伴,打好人生底色,争做儒雅少年。让我们共同祝愿,祝愿我们的生活处处开满儒雅之花!

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观

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观 主流文化的治国理政价值观这是从政府到基层群众都关心的话题,它涉及到我们政府行为、政策导向的根据。怎么把握中国传统文化里边主流的治国理政理念? 首先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这四个字是见于《管子》,中国讲的以人为本有鲜明的特色,这个特色就是从西周以来,中国文化就向着一个新的方向发展。全世界古代文明的文化都是以神为本,中国早期历史在商以前也是以神为本,但从西周开始,从周公封于鲁开始,他的思想就从以神为本的文化开始转向以人为本的文化。西周时期开始有一种思想,说神依人行,就是神是依人存在的。 为什么有这样的思想?当时有这样的观点:依靠人的祭祀,神才存在,没有人的祭祀,神就没法存在。这就是说人世是神世的根本。这种思想在西周得以发展,形成了西周文化的人文主义的思想和特色。这就是中国人以人为本思想的最早起源。 春秋后期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绝大多数都是以人为本的。只不过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同时又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对人世的发展、协调、整理有不同的理念,但坚持人世优先,这是大家共同的想法。比如春秋的时候,有的思想家就提出,“天道远,人道迩”,迩就是近的意思。孔子其实也讲了类似的话,“敬鬼神而远之”,就是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人世上。 为什么要敬鬼神?我想从孔子的角度来谈,他承认神灵的存在,但神灵对人的作用有多大,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通过敬神,保留人的一种敬畏感。在一个古老信仰的传承下,虽然我们今天强调人世,但依然要保留一份对更高存在的一种崇敬和神圣感。为什么中国古人

在政治管理方面积累很多智慧?是因为很早中国人就把主要的精力投放在人世的管理上。 第二以德为本。这与今天我们提倡的以德治国的思想类似。如果说以人为本是跟以神为本在比较中形成的,那么价值观、价值理念一般都通过理想、通过对不同事物的取舍和比较建立起来,一个人的价值偏好、如何选择,就是一个人的价值观。 以德为本的对立面就是以刑治国,强调政令、刑罚的作用,忽视道德的作用,这是孔子反对的。孔子的思想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在中国古代的主流治国理政理念中,孔子的思想有很大影响,这就是以德为本。 第三是以民为本,也叫民本思想。《尚书》中已有“民为邦本”的思想,邦就是国。在《尚书》里边,应该说有不少这样的思想。到了孟子,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也是在一个比较中看出你的价值选择。在孟子以前虽然有民为邦本的思想,君王还是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可是在孟子所表达的政治里面,君为轻。不管是君王也好,还是他的王朝也好,都比不上人民重要。这样一种以民为本的思想,反映了我们中国古代主流的治国理政的重要方面。 最后是以合为本。以合为本的合,就是强调统一性,在国家的层面就是统一而不能分裂,它最高的表现就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今天我们强调的价值观,讲中国人的理念,必须也有一个更高的视野。十八大报告里,特别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这非常重要。我们在讲发展时,一定要考虑生态文明的建设、维护和涵养。这一点与我们古老的思想资源结合起来,就是讲天人合一,中国人都趋向于

中国瓷器科普知识:瓷文化

中国瓷器科普知识:瓷文化 中国是个瓷器大国,制瓷历史悠久。 早在原始部落时期,我们聪明的老老祖先们就知道用粘土烧制陶器。早期陶器给人类带来的方便是现在人体会不到的,现在生活中已很难见到陶器的踪影。人类漫长的历史,陶器曾紧紧地伴随过我们。说到陶就得说瓷,陶与瓷来自泥土,又不再是泥土,它是土水火风四元素所成就的实用器物和艺术作品。用诗的语言说它们就是大地的孩子啊!然而陶与瓷又实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两类,虽然我们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叫做陶瓷。据现在考古发掘,瓷器最早出现于殷商,只是一种亦陶亦瓷的原始瓷器。相比于易碎的陶器,瓷器更加坚固耐用。老祖先们在生产活动中发现并掌握了烧陶技术,后来又发明了烧制瓷器。瓷器的发明,说明中华民族是伟大的勤劳的智慧的。 瓷器、丝绸、茶叶曾蜚声海外,令西方对东方古国艳羡不已。西方人奇怪着蚕的吐丝,茶的沁香和中国瓷器金属般的色泽与坚硬。西方曾比喻中国是丝绸之国、瓷器之国,茶叶之国,后来瓷器占了上风,中国被西方人叫做了瓷器。制瓷艺术在宋朝的时候达到了一个高峰。宋的五大官窑:汝官哥钧定,名扬海内外。天地有所造物,物物各有不同;陶与瓷不关天地,关乎发明创造,与所有艺术一样,陶与瓷来自生活,高于生活。有人认为中国四大发明不应该没有瓷。传说后周柴世宗时有窑,名柴窑。雨后天青色,者般造将来,是柴世宗对釉色

的要求和审美。历史上柴窑未留片瓷,没人见过柴世宗的天青色是一种什么样的颜色。而汝窑的天青色则是一种臆想的颜色,为客观世界所不存在。汝窑属青瓷之一种,其青中蕴绿,绿中蕴蓝的色泽,蕴含着天地纯净之美,哲学思辩之美,是臻于至善的造化之美。汝窑极为珍罕,存世不满百件。以台北故宫和北京故宫收藏最多。发于宋盛于元的青花瓷,大名鼎鼎,为人们耳熟能详。05年一件鬼谷下山的元青花瓷罐拍2.5亿,当时折合黄金二吨,创历史记录。白居易琵琶行写到:商人重利轻别离,前夜敷梁买茶去。敷梁即后来景德镇。景德镇有天下瓷都美誉,历史上景德镇所烧瓷器,称为饶瓷。宋时的五大官窑外,另有八大民窑系,北方四个分别是磁州窑系耀州窑系均窑系定窑系;南方四个,景德镇饶窑是其中之一。景德镇烧瓷历史悠久,至今不衰,而有的则已化为历史云烟。我们知道粘土烧制陶器,任何土地往下挖就是粘土,粘土却不能烧瓷。烧瓷必用瓷土,最好的瓷土叫做高岭土,高岭土出在景德镇。所以瓷都景德镇有着地理优势。元青花最为有名,有瓷之国粹的美誉,这也是景德镇的一大骄傲。唐的秘色瓷历史上久已失传,谁也不知道秘色是一种什么颜色。上世纪八十年代下了一场连阴大雨,大雨使得法门寺的佛塔崩塌了;佛塔塌了,塔底地宫暴露出来,人们这才知道法门寺是有着地宫的。地宫藏有宝藏。因为有一块石刻铭文记录,就知道这个地宫已封藏千年,千余年来地宫未被打扰,文物原模原样摆放,如封闭时的样子。铭文记录有秘色瓷若干。秘色瓷始为世人所知。而本就流转于玩瓷界的不为人知的秘色瓷,开始为人所知,人们方才恍然大悟。陶与瓷在烧制温度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总结并例举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 中华大地,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和观念。这些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的思想动力与精神动力,更是对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启示和了解中华民族的思想的渠道。我们来分析一下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 1.历史悠久并且世代相传 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中国、古印度这是四个人类文明最早的发源地。然而,随着时间长河的流逝,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却渐渐地退出了文化历史的舞台。然而,唯有中华传统文化经过了五千年文化历史的长河,依然为当代的中国人所传承,甚至已经远洋海外。 在这五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 2.博大精深并且具有民族性格 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世人皆知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但内容广泛,而且颇有深度。我们的传统文化内容广泛,遍及政治思想,文学艺术,饮食起居,建筑音乐,江河湖海,名川大山。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有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淡然的心态,也有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情怀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我们自己的民族性格。这是我们中华传统美德,经过五千年的文明发展, 历代流传下来的宝贵的道德文化遗产, 它包含了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等方面。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 3.文化传播海外 孔子的思想文化流转至今,他的思想中有着很多的启示,深受启示的不仅仅是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连海外国家的人民也深受启发,日本近代的“实业之父”涩泽荣一从通过《论语》来提高商人的道德,使商人明晓“取之有道”的道理;同时又要让其他人知道“求利”其实并不违背“至圣先师”的古训,尽可以放手追求“阳光下的利益”,而不必以为与道德有亏。由此观之,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海外也深受其他国家人民的追捧,这是一种优势。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选作文3篇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选作文3篇 在当今开放的世界里,我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要大力弘扬华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这样,世界才会安康地朝多元化方向开展,才能更加地充满生机和活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选作文,欢迎阅读!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选作文篇一在当今开放的世界里,我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要大力弘扬华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这样,世界才会安康地朝多元化方向开展,才能更加地充满生机和活力。 小时候,每当大年三十晚,村里便鼓声四起,霎时间村当街便挤满了人,有敲锣打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跷的,有玩龙的,村里好不热闹。小孩子穿着棉袄在街上你追我赶的,不时地放着炮,老人们聚成一堆儿聊天,年轻小伙儿,俊俏姑娘则在给人们表演节目。 而清明节,人们总会把嫩绿的柳枝插在门上;端午时,奶奶总会给我们系五线绳,煮鸡蛋、煮大蒜,包粽子……到了中秋节呢,我们一家老小坐在院子里,举头望明月,低头吃月饼,真是人间一大乐事。 可现在呢,“洋节”来袭,西方的情人节替代了我们的七夕节。洋节风靡而传统节日却逐步被人们淡忘,身为一名中国人,你难道不应为此做些什么吗? 现在,每当过年时人们总是出去大吃一顿,守在电视机旁看春晚,有许多人在叹气,说:“怎么一点年儿都没有?”孰不知扭秧歌,敲大

鼓等这些文化习俗正在挥手向我们告别。 清明节人们哪还会在自家门前插一枝嫩柳呢?仅仅去坟里扫扫墓,仅此而已。端午节,还有谁会安分地在家包粽子?中秋夜圆之夜,又有谁会和家人们惬意地坐在院子里手拿月饼,抬头赏月呢? 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渐渐被人们所淡忘。传统佳节在现在社会里日益冷清,怎能不令人担忧?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呢?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老祖先留给我们的无形财富,传统佳节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这些是我们民族的优秀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作为一名实验中学生,我能倡议大家为弘扬传统文化而奉献一份微薄之力。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属于这个民族,它更属于这个世界。我们要尽全力把我们的传统佳节推广到世界上,让世界变得更加炫彩多姿。保卫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你还等什么?快行动吧!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选作文篇二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沉的文化底蕴。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则一位这种传统礼仪人化是过时的东西。因此,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以往与不屑。 然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行为标准的守则。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的正确答案一起去教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一些论述我国是个有五千年以上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一些论述 我国是个有五千年以上历史的国家,文化传统十分丰富,在人生观、价值观上也是如此。在这个问题上,固然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等为不少人信奉的人生观、价值观,但在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广土众民,自古以来天灾人祸频仍,不仅十年九灾,而且不断受到异族的侵害掠夺,为了群体、民族和国家的生存发展,必然产生以群体意识为主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些人生观、价值观特别体现在一些杰出人物的思想、言论和行动上,代代相传,不绝为缕。中国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一、体现在对人民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看法上 中国人自古向往的大同理想,可以说体现了一种人生观、价值观。礼记?礼运大同篇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中国人追求不朽,是建立在为国家社会立德、立功、立言的基础上。 “民之所好好之,民主所恶恶之”。(《礼记?大学》) “利于国者受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乐以天下,爱以天下”。(魏征)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壮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为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穷年忧黎之,叹息赐内热”。(杜甫) “百姓多忧天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白居易) “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白居易) “丈夫贵兼济,独善其身”。(白居易)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必有天下之大志,而后能立天下之大事,夫以天下之志素存于心中,贫贱患难不足以动其心,而其志虑未始不为经国之谋也”。(陈亮) “但得众生皆约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 “与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司马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