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美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美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美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名词解释

1.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体现着人和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2.美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研究审美现象即审美活动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3.鲍姆嘉登: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1750年出版的学术专著《美学}--书,宣告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正式成立,被美学界尊崇为“美学之父”。5美学思想: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以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围来表述自觉、系统的理论性思考。6.美学学科: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但它是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美学学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确立,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有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二是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学界公认,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以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1750年出版的《美学》一书为标志。7.实践概念: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在继承和批判西方传统实践观念,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实践概念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

的。他坚持把实践理

解为“人的感性活

动”,理解为人类自我

创化并变革世界的现

实活动,理解为人的

整个社会生活世界的

根本基础。他科学地

指出,社会生活在本

质上是实践的。这里,

实践概念覆盖了人的

全部社会生活,既包

括最基础的物质生产

活动,又包括政治活

动、道德活动、艺术

审美活动和其他种种

精神生产活动,以及

人们广大的日常生活

活动。8.审美境界:

一般是指在生活和艺

术中出现的审美情

境,它具体体现为情

和景、心与境、主体

与客体、感性与理性

的“交融”,即我们中

国美学所说的“物我

两忘”、“天人合一”。

9.审美关系:是人与

世界复杂多样关系中

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

关系,是人对世界借

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

的、自由的情感体验

关系。10.美学:这

一名词源于德国哲学

家鲍姆嘉登,他是理

性主义哲学的代表人

物,为了修正唯理主

义哲学忽视感性思想

的偏向,鲍姆嘉登创

立了美学这门关于感

性认识的学科。他把

美学定义为研究低级

感性认识的学科。

1750年,他出版了首

部研究感性认识的专

著,题为Aesthetica,

意为感性学。把美的

思维和艺术作为考

察、研究对象。由于

近代以来我国接受和

传播西方美学的复杂

过程中转借德国日本

的翻译,用“美学”

来翻译Aesthetica,

被中国学界接受以后

约定俗成,于是“感

性学”一词也就成了

美学。11.美感:指

的是审美活动中与审

美对象同时建构起来

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

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

状态。它体现为主体

直观到了这种超越现

实、功利、伦理、认

识的自由人生境界,

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

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

由感、幸福感和愉悦

感。12审美形态:

就是人对不同样态的

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

和描述,它是审美活

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

人生境界的对象化、

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

存在状态。13.艺术

活动:是审美活动最

高级的方式,也是最

典型的形态。审美活

动的一切特性和规律

在艺术活动中得到最

集中、最全面的体现。

15.审美活动:是人

类的基本活动和生存

方式之一,也是一种

基本的人生实践,体

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

关系,是美学学科的

研究对象。1?审美需

要:(1)就是指人作为

一种有生命、有意识

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

具有的,渴望在对象

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

现自己、肯定自己,

并按照他的人生理想

去自由而完整地发展

自己的精神要求。(2)

它是在人的劳动不断

深化的过程中,随着

人的精神能力的发展

而逐步生成的,是人

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新

的充实和新的显现。

2?审美理想:是主体

通过想像在头脑中构

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

美,是主体在长期的

审美实践中,通过不

断积累日益丰富的审

美经验,提高自己的

审美修养,使自己的

审美体验不断得到升

华,从而形成的高层

次、高品位的审美追

求,它始终显现在具

体的审美表象之中,

具有一定的形象性特

点。具有一定的形象

性特点。3、审美趣味:

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

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

来的主要爱好和倾

向,在一定程度上是

主体社会性的显示,

具有强烈的社会性。

4、审美惊异:(1)就

是人在一定的现实境

遇中由于与客体对象

的直接契合所产生出

来的一种迥异与日常

生活经验的特殊心

境。(2)惊异既表现为

客体对主体的召唤,

也表现为主体对客体

的向往。正是在主客

体的这种刹那间的直

接碰撞与神会中,激

发起主体强烈的审美

向往。5.审美体验:

就是主体在具体活动

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

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

吸引,情不自禁地对

之进行领悟、体味、

咀嚼,以至于陶醉其

中,心灵受到摇荡和

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

神状态。6.审美澄明:

(1)指在审美活动中

达到的主体与客体之

间的统一,实现了人

与人、人与对象,与

自然之间生动和谐的

状态,这种状态就是

澄明之境,是光明、

敞亮的境界。(2)在这

种境界中,审美主体

的精神与情感都处在

一种自由状态中,而

审美对象的意义也充

分地显现出来,最真

实的自我和最真实的

对象交融在一起,从

而进入天地与我为一

的境界中去。7.多样

统一:(1)多样统一是

最基本、最普遍的一

种形式规律。多样,

是指审美对象的整体

中所包含的各种物质

因素在形式上的区别

与差别;(2)统一,则

是指审美对象各个不

同部分和不同的物质

因素在整体中彼此关

联、呼应、衬托、映

照,从而有机融合的

内在关系。8.审美意

识:(1)就是指人对自

身审美需要和外在对

象的审美意义,以及

二者之间所构成的审

美价值关系的心理反

映形式。 (2)它主要

包括人的审美愿望、

审美趣味、审美观念、

审美理想等内容。原

始审美意识的出现是

审美发生的最重要的

标志之一。9.游戏说:

(1)是关于审美发生

理论的影响较大的一

种,由德国美学家席

勒比较系统地提出并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2)席勒认为,

游戏它不仅是审美活

动的根本特征,而且

是人摆脱动物状态达

到人性的一种主要标

志,是指人在摆脱了

物质欲望的束缚和道

德必然性的强制之后

所从事的一种自由活

动,它只是对事物的

纯粹外观产生兴趣,

也就是对事物的形象

无所为而为地进行观

赏和玩味。(3)因此,

所谓游戏,其实也就

是一种审美活动。

10.巫术说:(1)巫术

说是20世纪在西方颇

为流行的一种艺术和

审美发生理论,其主

要依据是泰勒和弗雷

泽,他们认为巫术活

动是孕育艺术的母

体,人类最初的艺术

只是适应巫术活动的

需要而产生,并作为

巫术活动的一个组成

部分而存在。(2)巫术

说的确可以解释一部

分原始艺术现象如原

始洞穴壁画和岩画。

但是,一方面艺术与

审美并不能完全等

同,艺术只是审美活

动的一种形式。因此,

我们不能把艺术的起

源理论元条件地看作

就是审美发生理论;另一方面,巫术活动虽然是促成艺术发生的一种因素,却决不会是唯一的因素。用巫术说来解释艺术和审美的发生,其有效性是有一定限度的。1.审美形态:是指在审美实践活动中展现出来的,以复杂拘人生样态、自由的人生境界为核心的审美情趣、审美风格等感性显既的对象化的形态,以及人们对这种不同形态的逻辑分类。2.人生样态:是指由个人的外在形态、个性特征、人生际遇等诸多因素共同构成的存在样式,在不同风格、不同层次的人生样态中,都寄寓着特定的审美理想。3.审美境界:是指从人生境界中升华出来的超越了自然境界、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的悦乐情怀和情境,也就是自由人生境界。4.审美情趣:是指在审美实践中,不同的审美样态在与主体构成不同的审美关系时,所产生的不同趣味效应,悲壮令人振奋,优美使人喜爱,滑稽令人捧腹,神奇令人惊异等。5.审美形态的生成性:审美形态并非生而有之、一成不变的。其一是指审美形态的历史生成,其二是指审美形态的个体相对性生成。6.审美形态的贯通性:是指民

族文化,尤其是植根

于其文化土壤中的哲

学思想对审美形态的

统摄性。7.审美形态

的兼容性:是指审美

形态是多种审美因素

构成的有机体的感性

凝聚。8.审美形态的

二重性:主要指的是

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

一。9.优美:作

为一种审美形态,其

审美对象一般具有小

巧、轻缓、柔和等形

式特征,具有和谐、

平静、松弛、舒畅的

心理特征,使人产生

优美感,表现为主体

与对象之间的和谐。

10.崇高:作为一种

审美形态,最为主要

的是它是一种对立和

冲突的审美体验。主

要是指对象以其粗

犷、博大的感性形态,

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

神力量,雄伟的气势,

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使人惊心动魄、心潮

澎湃,进而受到强烈

的鼓舞和激越,引起

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

的情怀,从而提升和

扩大了人的精神境

界。11.悲剧:悲剧

审美形态的发展与西

方悲剧艺术的发展密

切相关,但并不仅限

于悲剧艺术,广泛存

在于人的存在实践

中,由于人生与现实

的矛盾而引起的冲

突,从而体现出人的

存在的力量、斗争、

勇气等情感的艺术表

现。悲剧是有价值的

事物在社会历史的冲

突、毁灭中,让人体

会到斗争的勇气和理

想追求的力量感,从

而感受到美的内涵,

引起情感的激荡和振

奋,即“以悲为美”

实现的审美愉快。

12.悲剧诞生论:由

德国美学家尼采提出

的有关悲剧发生的理

论。重点强调了两个

方面,其一从希腊悲

剧的起源和演变看,

悲剧最初的形式是一

种合唱抒情诗,悲剧

人物之所以会遭遇不

幸,是因为他们越过

了El神精神的信赖自

我的安心静坐,回复

了酒神一般的原始本

性。其二尼采的悲剧

诞生论与他的哲学观

密切相关,认为世界

的本质就是痛苦,要

摆脱种种人生的苦

痛,就得凭借艺术的

功能使自己在酒神精

神与日神精神相统一

的悲剧中体验生命的

永恒快乐。13.罪孽

说:由丹麦哲学家克

尔凯戈尔提出的悲剧

观点认为真正的悲剧

的悲痛需要一个“罪

孽”的要素,悲剧的

情节和主旨也就围绕

对罪孽的理解而展开

和推进。悲痛的罪过

具有不确定性具有命

运色彩,但是在对罪

过和命运的抗争中,

个体生存的自由意

志、精神得到呈现,

从而给人以悲剧美的

体验。14.焦虑说:

由丹麦哲学家克尔凯

戈尔提出的有关悲剧

情绪的观点,焦虑的

首要特征表现为它是

一种否定性的精神,

展示的字由的可能

性。个体在追索中感

到焦虑和无所适从,

焦虑总是面对未来的

处境,面对的是虚无。

这种焦虑处境就是悲

剧情绪的源泉,焦虑

和悲痛融合在一起,

成为真正的悲剧体

验。那么,为了寻找

永恒的精神家园,就

要战胜焦虑,超越有

限,实现永恒,悲剧

的内在审美性就得以

实现。15.喜剧:

作为一种审美形态经

历了从一种艺术类型

到审美形态的历史发

展过程,喜剧以笑为

载体,笑及其原因的

探讨是戏剧理论的核

心,其主要特点是形

式与内容的悖离,它

包含着快乐机制,同

时又是一种挑衅性的

发泄,其中也存在着

滑稽因素。喜剧感的

笑包含着人类对人的

价值的肯定,对真与

善的肯定,是一种严

肃性韵的笑。16.丑:

源于人类丑感的形

成,是一种不和谐,

以反常、混乱、给人

以恶性的刺激等形式

揭示的是现实生活中

非人性的一面,体观

的是一种负面的生存

实践,在这种否定性

的审美呈现中,肯定

正面的生存价值和审

美意义。17.荒诞:

源于荒诞派戏剧,是

指不合情理与不和

谐,其形式是怪诞、

变形,其内容是荒谬

不真,使人产生荒诞

感,是对人生的无意

义的虚无性的审美感

悟。1.审美经验:指

的是人们在与对象的

审美关系当中,构成

并评价审美对象的过

程。在这个过程中,

人们通过审美的愉悦

而把握到了存在的意

义和人生的真谛,因

而构成了人生实践的

一种重要形式。2.直

观:intuition,又译

直觉,在汉语中通常

被看作感性认识的同

义词,《辞海》的注释

是:“即感性认识,就

是实践中外物作用于

人的感觉器官而在大

脑中产生的感觉、知

觉和表象。其特点是

生动性、具体性和直

接性。其局限性是只

能把握个别而不能把

握一般,只能把握现

象而不能把握本质。

因此,要真正认识事

物,必须由生动的直

观进到抽象的思维。”

在西方思想中,直观

还有另一种更为常见

的含义,指的是心灵

无需借助于感官刺

激,也不经过逻辑推

理,就能直接领悟或

把握真理的能力。

3.感性直观性:是指

在审美活动中,主体

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器

官而不是通过抽象思

维,直接而非间接地

与对象打交道,而对

象也是以自己的感性

外观(即感官可以把

握、感觉的外显形式)

呈现给主体,从而在

主体与客体之间建立

起一种感性直观的关

系。主体在审美活动

中所形成和获得的审

美经验也因而具有感

性直观性。4.感知:

实际上是感觉和知觉

的总称。其中,感觉

是对于对象的个别属

性的把握,而知觉则

能够通过对于感觉材

料的加工和整理而达

到对于对象的完整把

握。不过,在具体的

经验活动中,感觉和

知觉经常交织在一

起,共同构成了经验

行为的基础层面。

5.想象:是人的一种

心理活动,它通过加

工和改造记忆中的表

象来创造新的思维表

象的过程。6.接近联

想:是指由于两件事

物在时间和空间上比

较接近,人们在有关

经验中经常把它们联

系在一起,因而很自

然地会从其中的一个

联想到另一个。所谓

“睹物思人”、“爱屋

及乌”等说的正是这

种现象。7.类似联想:

是由两件事物在性质

和特征上的相似而引

起的。我们常用的比

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本质上都建立在类似

联想的基础上。中国

古代诗歌创作中的

比、兴等表现方法也

与此相关。8.对比联

想:是指由对于某一

事物的感知和回忆,

而引起与其具有相反特点的其他事物的联想形式。这种联想主要建立在两种事物的性质和特征的对比关系的基础之上,其功能不在于强化对于某一事物的感受,而在于强化对这两种事物所具有的对立关系的理解和感受。9.再造性想象:是指主体根据自己或他人原有的知觉表象进行加工和综合,从而在自己的头脑中重新形成关于事物形象的心理功能。它要求主体能够依据自己的判断力,来合理地建立表象之间的联系。主体必须在感知材料和理智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同时又不能违背形象思维的一般规律,也就是说,想象活动既要在表象

之间建立合理的联系,又不能依赖于直接的逻辑推理。10.创造性想象:是指通过主体的创造性思维产生原来没有的新表象。它与再造性想象有着密切的联系,主体的创造不可能无中生有,要以自己脑中储存的记忆表象为基础。11.自我调节:即人或自控制系统通过信息反馈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克服、校正与目标间的偏差,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控制论侧重于对行为控制的研究,而发生认识论主要研究心理建趁问

题。12.审美态度:

是指主体在摆脱了日

常的功利和实用态度

之后,所产生的一种

观照、欣赏的态度,

是主体能否与对象建

立审美关系并进入审

美活动的关键。2.集

体无意识说:是由瑞

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

的。集体无意识是由

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

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潜

藏于意识深层的朦胧

精神。艺术家正是在

它的驱动下进行艺术

创作的,艺术起源于

集体无意识。这种学

说只是一种心理学的

假设,没有足够的科

学根据,也抹杀了艺

术家的个性。3.模仿

说:认为艺术是对现

实世界的模仿,在西

方影响极大。它的合

理性在于,始终把艺

术与现实世界紧密联

系在一起,把艺术看

成是再现和认识世界

的一种特殊方式。它

的缺陷在于忽视了艺

术自身的审美特质,

忽视了艺术创造的主

体性和表现性,因而

未能全面揭示艺术的

本质。4.表现说:强

调艺术必须以表现主

体情感为主,其代表

人物有西方美学家德

拉克洛瓦、克罗齐,

中国的言志说、心生

说和缘情说大体上亦

可划入表现说。表现

说把艺术本质同艺术

家主体情感的表现联

系起来,突破了把艺

术归结为模仿、认识

外在世界的局限性,

突出了艺术的审美特

性,比模仿说更接近

真理,在美学史上是

一大进步。但表现说

完全回避艺术与现实

世界的联系,无视主

体情感的客观根源,

因而是片面的。

5.有意味的形式说:

上世纪英国美学家克

莱夫?贝尔认为,艺术

的本质在于“有意味

的形式”。所谓“形

式”,就视觉艺术而

言,指由线条和色彩

以某种特定方式排列

而组合起来的纯粹的

关系;所谓“意味”,

贝尔认为乃是这种纯

形式背后表现或隐藏

着的艺术家的独特的

审美情感。艺术就是

艺术家创造的、能激

发观赏者审美情感的

纯形式,是美的结构,

也即“有意味的形

式”。“有意味的形式,

说突出了艺术的审美

本质方面,比表现说

更进一步,但它把“意

味,,及“审美纯形

式”与一切现实完全

切断,脱离人类社会

历史,陷入形式主义

和神秘主义。6.符号

说:由美国的苏珊?朗

格提出,艺术是人类

情感的符号形式,是

一种非逻辑非抽象的

符号,具有表现情感

的功能;艺术符号所

表现的情感应是一种

人类的普遍情感。这

种学说理论上达到了

更高的层次,但仍不

能正确地解决艺术本

质问题。7.艺术品:

是人工制品中的一种

审美的精神产品,它

以创造非现实的意象

世界来传达人类的审

美经验。8.载道说:

较早可追溯到孔子,

韩愈加以完善,他认

为古文是为了宣传儒

道而存在的,并非是

为了缘情。这在当时

具有积极意义,但完

全摒弃文的缘情作

用,仅仅突出政治教

化作用,显然不符合

艺术的发展规律,也

是片面的。9.娱乐说:

可分为“自娱”和“娱

人”两个方面。艺术

家是借助于创作中的

想象,在幻想世界中

实现自己虽向往但在

现实中却不能实现的

愿望、追求、希冀和

理想,从而达到自娱。

同时一切艺术都能使

人产生快乐,都有“娱

人”的功能。10.艺

术作品的意象世界

层:是指建立在物质

实在层、形式符号层

基础上的、非现实的、

展现人类审美经验

的、能转化为被感性

把握的、富有意味的

表象世界,这是艺术

品结构中的核心层

次。

11.艺术作品的意境

超验层:是意象世界

背后所蕴含着的富有

形而上的人生哲理意

味的最高境界。

12.意象:是一种心

理存在,一个审美的

表象系统,包括意与

象两个方面。“意”指

主体在审美时的意

向、意图、意志、意

念、意欲,表达的思

想情感、人生体验、

审美理想、艺术追求

等;“象”则指由想象

创造出来,能体现主

体之“意”,并能为感

官所直接感受、知觉、

体验到非现实的表

象。13.仿像:是主

体通过模仿对象世界

的形态创造出的意

象,它在感性形态、

具象上与对象相似,

甚至非常逼真,这里

“主体”有意退居幕

后,其创造性仿佛就

体现在意象的仿真性

上。14.兴像:是主

体以客观世界的物象

为引导,给接受者提

供借以触发情感、启

动想象而完成意象世

界的契机,物象使“感

兴”得以发生,联想

得以展开,在此基础

上生成的“象”便是

兴象。

15.喻像:是创作主

体以“自我”为体,

以“世界”为自我的

延伸,并根据主体心

灵来创造新的世界。

主体在客观世界摄取

象征物,赋予其一定

的象征意义,以此种

方式形成的意象便是

喻象。16.抽象:是

指创作主体经过自己

的头脑加工,将客体

提炼、升华,舍弃具

象而代用一些纯粹的

形式符号来唤起读者

审美情感的一种意

象。17.意境:主要

是指运用艺术意象,

在主客体交融、物我

两忘的基础上,将接

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

实时空,富有形上本

体意味的境界中。

18.有我之境:其中

的“我”以强烈的主

观色彩明显地渗透于

艺术意象中。19.无我

之境:是指创作主体

的完全消失,隐在艺

术意象的后面。20.艺

术的审美功能:是指

凭借艺术意象、意境

的感染力、诱发力、

震撼力来使接受主体

在获得美感的同时获

得审美愉悦,从而提

高艺术素养,改善审

美文化心理结构,拓

展艺术鉴赏视野,增

强艺术的想象力和敏

感性。21.艺术的认

识作用:是指人们通

过艺术品的欣赏,能

从虚拟的意象世界背

后获得对世界和历史

的认识,可以了解到

自己从未经历过的事

物,从而增长见识,

开阔眼界。

22.艺术的道德教育

功能:是指通过艺术

品的意象体系向接受

主体显现和指示某种

典范,以对其进行潜

移默化的伦理、道德

教育。l?艺术的存在

方式问题:就是探讨

艺术通过何种方式、

途径或程序,才获得

现实的存在和生命。

2?艺术天才:艺术史

上,有许多艺术家具

有超于常人的能力,

他们创造的作品超绝

群伦,旁人难以比拟,甚至难以理解,他们就好像是天助神功一样,这样的艺术家人们称之为天才。3.灵感:是艺术家在意象创造中,由于各种心理机制、功能处于高度协调的自由状态而突然生成的精神昂奋、注意集中、情绪激动、想象力空前活跃的一种思维活动的境界。4?绘画:是在平面内营造空间的艺术,它以人的视觉为基础,捕捉对象的影像并将之展现在平面中。1.寓教于乐:是古罗马的贺拉斯在谈到文艺的功能时提出的一项原则。这项原则实际上是美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同时又符合文艺的规律,要有魅力,直接给人以感动。2.美育:就是审美教育,是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通过审美活动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者的感情世界,从而潜移默化地塑造和优化人的心理结构、铸造完美人性,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3.化育:主张美育对人性情的陶冶、情感的净化,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通过不断地熏陶和浸染,审美主体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发生着微小的变化,渐渐形成一种心

理结构,持久地影响

精神生活。

4.化性起伪:是荀子

在解释人性和文化的

生成时所提出的,体

现了美育的功能,即

美育以情感的方式陶

冶人的情性,从而改

造人性自身的弱点,

使其健康发展。

5.怡情养性:美育的

功能之一,指美的形

象以情感为中介感化

人、影响人,使人们

的修养达到理想的境

界。9.贺拉斯的美育

观:他在谈到文艺的

功能时提出了“寓教

于乐”的原则。他认

为美育要和道德教育

相统一,同时又要符

合文艺的规律,要有

魅力,直接给人以感

动。38?审美趣味:是

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

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

的主观爱好和倾向,

在一定程度上是主体

社会性的显示,具有

强烈的社会性。

39?美感:指的是审美

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

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

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

方式和存在状态。它

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

这种超越现实功利、

伦理、认识的自由人

生境界,体验到了人

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

产生的自由感、幸福

感和愉悦感。

26.审美直观:(1)直

观性是审美经验的一

种重要特征,其特点

是不经过概念和推理

就直接把握到对象的

审美特征。(2)审美直

观包括两种形式:感

性直观和本质直观,

前者是指主体通过自

己的感觉器官来把握

对象的感性特征,后

者则是指主体通过直

觉直接把握到对象的

本质特征。27.审美

理想:(1)是主体心目

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

念; (2)它始终显现

在具体的审美表象

中,是主体通过自己

的想象力与理解力的

协调运作创作出来

的;(3)审美理想在主

体的审美心理结构中

处于最高位置,在审

美活动中发挥持久而

重要的作用。

28.崇高:(1)具有粗

犷、博大的感性形态,

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

神力量,雄伟的气势;

(2)给人以心灵的震

撼,使人惊心动魄,

心潮澎湃,进而受到

强烈的鼓舞和激励;

(3)引起人们产生敬

仰和赞叹的情怀,从

而提升和扩大了人的

精神境界。29.美育

代宗教说:(1)蔡元培

提出;(2)美育是自由

的,而宗教是强制的;

(3)美育是进步的,而

宗教是保守的; (4)

美育是普及的,而宗

教是有界的。

1、原型理论:荣格舍

弃弗洛伊德的泛性欲

主义,并将个体无意

识进行改造而成为集

体无意识,由此提出

原型理论。原型是一

种集体无意识,从早

期人类在生存环境中

产生,然后由人类群

体通过遗传机制进行

传承。2、艺术美:即

艺术中的审美现象,

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

美活动,是审美活动

最高级最典型的形

式。艺术美就是人创

造、提炼的结果,是

高于自然的,是人的

精神、人的本质力量

的感性显现和确证。

3、美学学科:是一门

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

性的人文学科。4、审

美意识:指人类在生

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

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

求的意识。5、美学思

想:是指奠基于审美

意识,是思想主体对

审美现象某些本质、

特征、规律比较自觉

的理性认识。6、美学

学科:是指奠基于审

美意识和美学思想,

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

题,从整体上独立地、

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

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7、美学关系:是指从

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

论关系,是人与世界

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

关系,是人对世界借

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

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

系。8、美:指审美活

动建构起来的、能激

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

象及其所呈现出来的

存在方式和存在状

态,它是人与世界一

体圆融、有限与无限

和谐统一的自由人生

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

显现。10、审美形态:

是指人对不同样态的

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

和描述,它是审美活

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

人生境界的对象化、

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

存在状态。11、审美

需要:指人作为一种

有生命、有意识的社

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

的,渴望在对象化的

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

己、肯定自己,并按

照他的人生理想去自

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

的精神需求,是人的

本质力量的一种新的

充实和新的显现。

14、审美活动无功利:

是说审美活动并不以

某一有限目的为目

的,相反它还必须以

摆脱直接功利目的为

前提,审美活动指向

一种整体的、根本的

功利性,这就是它把

人向着完整的自由存

在状态提升。15、自

律性:指审美活动本

身就是一个自身完满

的世界,它不是手段,

而直接的就是目的本

身。16、审美体验:

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

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

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

吸引,情不自禁地对

之进行领悟、体味、

咀嚼,以至于陶醉其

中,心灵受到摇荡和

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

神状态。18、审美意

识:是指人对自身审

美需要的和外在对象

的审美意义,以及二

者之间所构成的审美

价值关系的心理反映

形式。它主要包括人

的审美愿望、审美趣

味、审美观念、审美

理想等内容。20、审

美活动的二重性:主

要指审美形态是民族

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21、优美:是理想人

生境界与人生存在实

践完满统一的现实呈

现和展示,是和谐化

一的人生存在至境。

22、崇高:作为审美

形态,它主要指对象

以其粗犷、博大的感

性形态,劲健的物质

力量和精神力量,雄

伟的气势,给人以心

灵的震撼,使人惊心

动魄、心潮澎湃,进

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

激越,引起人们产生

敬仰和赞叹的情怀,

从而提升和扩大了人

的精神境界。在审美

意象的形式构成上,

崇高往往具有粗犷博

大的感性形态。23、

《论崇高》:是朗吉弩

斯的美学著作,第一

次明确地把崇高和优

美作为并列对举的美

来加以讨论,在书里

面,对崇高的风格有

探讨,并提出了“崇

高是伟大心灵的回

声”。24、利奥塔德:

是后现代主义理论

家,并将自己的整个

美学建立在对崇高的

论述上,对崇高进行

了崭新的阐发。33、

人本主义美学:与科

学主义美学相对,是

现代西方美学的两大

类型之一。它把美学建立在人文科学或精神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上,其中包括直观主义和解释学两大传统。代表人物有柏格森、海德格尔等。34、审美经验:指的是人们在与对象的审美关系当中,构成并评价审美对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审美的愉悦而把握到了存在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因而构成了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

35、本质直观:是审美经验直观性的一个方面,审美经验能够有效地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既能够把握事物的现象,又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36、超验世界:审美经验中的超验世界是通过本质直观认识的,通过象征的方式来把握的世界,超越了“再现客体”这一层面,体现了艺术创造者的终极关怀,震撼着主体的精神世界,实现了艺术的纵向超越。37、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感觉是对于对象的个别属性的把握,知觉则能够通过对于感觉材料的加工和整理而达到对于对象的完整把握。感觉本身是社会化的产物,其中视觉和听觉的作用尤其大。38、想象: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它通过加工和改造记忆中的表象

来创造新的思维表象

的过程。39、接近联

想:是指由于两件事

物在时间和空间上比

较接近,人们在有关

经验中经常把他们联

系在一起,因而很自

然地会从其中的一个

联想到另一个。所谓

“睹物思人”、“爱屋

及乌”等说的正是这

种现象。40、类似联

想:是由两件事物在

性质和特征上的相似

而引起的。我们常用

的比喻、拟人等修辞

手法,本质上都建立

在类似联想的基础

上。中国古代诗歌创

作中的比、兴等表现

方法也与此相关。41、

对比联想:是指由对

于某一事物的感知和

回忆,而引起与其具

有相反特点的其他事

物的联想形式。这种

联想主要建立在两种

事物的性质和特征的

对比关系的基础之

上,其功能不在于强

化对于某一事物的感

受,而在于强化对这

两种事物所具有的对

立关系的理解和感

受。

42、再造性想象:是

指主体根据自己或他

人原有的知觉表象进

行加工和综合,从而

在自己的头脑中重新

形成关于事物形象的

心理功能。43、创造

性想象:是指通过主

体的创造性思维产生

原来没有的新表象。

它与再造性想象有着

密切的联系,主体的

创造不可能无中生

有,要以自己脑中储

存的记忆表象为基

础。44、审美态度:

是指主体在摆脱了日

常的功利和实用态度

之后,所产生的一种

观照、欣赏的态度,

是主体能否与对象建

立审美关系并进入审

美活动的关键。

51、符号说:由美国

的苏珊。朗格提出,

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

号形式,是一种非逻

辑非抽象的符号,具

有表现情感的功能;

艺术符号所表现的情

感应是一种人类的普

遍情感。这种学说理

论上达到了列高的层

次,但仍不能正确地

解决艺术本质问题。

52、艺术品:是人工

制品中的一种审美的

精神产品,它以创造

非现实的意象世界来

传达人类的审美经

验。53、载道说:较

早可追溯到孔子,韩

愈加以完善,他认为

古文是为了宣传儒道

而存在的,并非是为

了缘情。这在当时具

有积极意义,但完全

摒弃文的缘情作用,

仅仅突出政治教化作

用,显然不符合艺术

的发展规律,也是片

面的。54、娱乐说:

可分为“自娱”和“娱

人”两个方面。艺术

家是借助于创作中的

想象,在幻想世界中

实现自己虽向往但在

现实中却不能实现的

愿望、追求、希冀和

理想,从而达到自娱。

同时一切艺术都能使

人产生快乐,都有“娱

乐”的功能。

55、艺术作品的意象

世界层:是指建立在

物质实在层、形式符

号层基础上的、非现

实的、展现人类审美

经验的、能转化为被

感性把握的、富有意

味的表象世界,这是

艺术品结构中的核心

层次。56、艺术作品

的意境超验层:是意

象世界背后所蕴含着

的富有形而上的人生

哲理意味的最高境

界。57、意象:是一

种心理存在,一个审

美的表象系统,包括

意与象两个方面。

“意”指主体在审美

时的意向、意图、意

志、意念、意欲,表

达的思想情感、人生

体验、审美理想、艺

术追求等:“象”则指

由想象创造出来,能

体现主体之“意”,并

能为感官所直接感

受、知觉、体验到非

现实的表象。58、仿

象:是主体通过模仿

对象世界的形态创造

出的意象,它在感性

形态、具象上与对象

相似,甚至非常逼真,

这里“主体”有意退

居幕后,其创造性仿

佛就体现在意象的仿

真性上。59、兴象:

是主体以客观世界的

物像为引导,给接受

者提供借以触发情

感、启动想象而完成

意象世界的契机,物

像使“感兴”得以发

生,联想得以展开,

在此基础上生成的

“象”便是兴象。60、

喻象:是创作主体以

“自我”为体,以“世

界”为自我的延伸,

并根据主体心灵来创

造新的世界。主体在

客观世界的摄取象征

物,赋予其一定的象

征意义,以此种方式

形式的意象便的喻

象。

61、抽象:是指创作

主体经过自己的头脑

加工,将客体提炼、

升华,舍弃具象而代

用一些纯粹的形式符

号来唤起读者审美情

感的一种意象。62、

意境:主要是指运用

艺术意象,在主客体

交融、物我两忘的的

基础上,将接受者引

向一个超越现实时

空,富有形上本体意

味的境界中。63、有

我之境:其中的“我”

以强烈的主观色彩明

显地渗透于艺术意象

中。64、无我之境:

是指创作主体的完全

消失,隐在艺术意象

的后面。65、艺术的

审美功能:是指凭借

艺术意象、意境的感

染力、诱发力、震撼

力来使接受主体在获

得美感的同时获得审

美愉悦,从而提高艺

术素养,改善审美文

化心理结构,拓展艺

术鉴赏视野,增强艺

术的想象力和敏感

性。

66、艺术的认识作用:

是指人们通过艺术品

的欣赏,能从虚拟的

意象世界背后获得对

世界和历史的认识,

可以了解到自己从未

经历过的事物,从而

增长见识,开阔眼界。

67、艺术的道德教育

功能:是指通过艺术

品的意象体系向接受

主体显现和指示某种

典范,以对其进行潜

移默化的伦理、道德

教育。68、灵感:是

艺术家在意象创造

中,由于各种心理机

制、功能处于高度协

调的自由状态而突然

生成的精神昂奋、注

意集中、情绪激动、

想象力空前活跃的一

种思维活动的境界。

69、美育:有广义和

狭义之分。广义的美

育,泛指自觉和非自

觉的一切审美活动本

身所具有的感染人、

影响人、陶冶人的教

育功能,以及社会、

学校或家庭有意识地

利用审美的特点对人

进行塑造的种种教育

活动;狭义的美育则

专指与智育、德育、

体育并列的一种独特

的教育方式。

70、寓教于乐(贺拉

斯的美育观)是古罗

马的贺拉斯在谈到文

艺的功能时提出的一

项原则。这项原则实

际上是美育和道德教

育相结合,同时又符

合文艺的规律,要有

魅力,直接给人以感

动。71、《美育书简》:

是1975年席勒发表的著作,在书中,他第一次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和社会作用作了系统的阐述,这是第一部系统的美育著作。

72、审美教育:是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通过审美活动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育的情感世界,从而潜移默化地塑造和优化人的心理结构、铸造完美人性,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种有组织的、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

73、柏拉图的美育观:柏拉图是从培养理想国合格公民的角度看待美育的。认为艺术起源于模仿,也会导致欣赏者的模仿,淫秽内容会把人们教坏,艺术作品应模仿一切好的人物和行为。他特别强调音乐的感化作用。

74、亚里士多德的美育观:他认为悲剧有一种净化作用,这种借怜悯与恐惧使情感得到净化的作用也是一种情感的陶冶。他强调艺术净化心灵的教育功能,并将艺术的审美功能与净化心灵的教育功能有机地统一起来,这对贺拉斯的“寓教于乐”有一定的影响。

75、席勒的美育观:1975年席勒发表《美育书简》,在书中,他

第一次提出了“审美

教育”的概念,并对

美育的性质、特征和

社会作用作了系统的

阐述,这是第一部系

统的美育著作。他认

为,审美教育是实现

人自由的唯一途径,

明确揭示审美教育的

价值是完满人性。

76、马克思的美育观:

马克思是从异化现实

的批判出发,从培养

全面发展的人为终极

目的确立美育的基本

任务。他认为“艺术

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

和能够欣赏美的大

众”。他还指出,审美

教育也是需要基本条

件的,在不能解决基

本温饱的条件下奢谈

审美教育是不现实

的。同时,没有能力

获得基本艺术修养的

人,对于艺术的教育

作用也是难以接受

的。77、化育:主张

美育对人性情的陶

冶、情感的净化,是

一个潜移默化的过

程。通过不断的熏陶

和浸染,审美主体会

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

响,发生着微小的变

化,渐渐形成一种心

理结构,持久地影响

精神生活。78、怡情

养性:美育的功能之

一,指美的形象以情

感为中介感化人、影

响人,使人们的修养

达到理想的境界。

79、化性起伪:是荀

子在解释人性和文化

的生成时所提出的,

体现了美育的功能,

即美育以情感的方式

陶冶人的情性,从而

改造人性自身的弱

点,使其健康发展。

80、完美的人:是既

有物质生活又有精神

生活,既有理智又有

情感,既有工作能力

又善于生活和娱乐。

人不是机器,最忌僵

化和片面化,应该是

有血有肉,有独立的

价值,有对于欢笑和

幸福的追求。一句话,

他应该热爱美。审美

教育要培养人们对于

美的热爱,从而感到

生活的乐趣,提高生

活的情趣,培养对生

活的崇高目标。

81、审美的人是具备

敏锐的审美能力、良

好的审美趣味、健康

的人生态度、完善的

心理结构、丰富的个

性魅力,并具有自由

的超越精神和炽热的

理想追求的人。

82.上升的乘讹与下

降的乘讹:上升的乘

讹与下降的乘讹由英

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

的理论命题,“乖讹”

指不和谐或不协调,

这是指由期待或预期

落空而引人发笑的状

况,德国美学家康德

曾论述过乘讹的东西

如何让人发笑。斯宾

塞进而把乘讹区分为

上升的乘讹与下降的

乘讹两种形态。前者

指超乎期待之上,而

引人惊喜的状况。后

者指期待未能实现而

引人发笑的状况。此

说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如果仅仅用乘讹来

囊括一切喜剧性,却

是不恰当的,因为毕

竟有些乘讹会让人悲

痛。乘讹:(“乖讹”

指不和谐或不协调,

这是指由期待或预期

落空而引人发笑的状

况,由康德提出,斯

宾塞又把它分成二

种)45、审美距离是

瑞士心理学家布洛提

出的一个审美心理学

概念,指的是主体在

审美活动中必须与对

象保持一定的心理距

离。47、集体无意识

说是由瑞士心理学家

荣格提出的。集体无

意识是由由遗传保存

下来的一种具有人类

普遍性的潜藏于意识

深层的朦胧精神。艺

术家正在它的驱动下

进行艺术创作的,艺

术起源于集体无意

识。这种学说只是一

种心理学的假设,没

有足够的科学根据,

也抹杀了艺术家的个

性。48、模仿说认为

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

模仿,在西方影响极

大。它的合理性在于,

始终把艺术与现实世

界紧密联系在一起,

把艺术看成是再现和

认识世界的一种特殊

方式。它的缺陷在于

忽视了艺术自身的审

美特质,忽视了艺术

创造的主体性和表现

性,因而未能全面揭

示艺术的本质。

49、表现说强调艺术

必须以表现主体情感

为主,其代表人物有

西方美学家德拉克洛

瓦、克罗齐,中国的

言志说、心生说和缘

情说大体上亦可划入

表现说。表现说把艺

术本质同艺术家主体

情感的表现联系起

来,突破了把艺术归

结为模仿、认识外在

世界的局限性,突出

了艺术的审美特性,

比模仿说更接近真

理,在美学史上是一

大进步。但表现说完

全回避艺术与现实世

界的联系,无视主体

情感的客观根源,因

而是片面的。

50、有意味的形式说

上世纪英国美学家克

莱夫。贝尔认为,艺

术的本质在于“有意

味的形式”。所谓“形

式”,就视觉艺术而

言,指由线条和色彩

以某特定方式排列而

组合起来的纯粹的关

系;所谓“意味”,贝

尔认为乃是这种纯形

式背后表现或隐藏着

的艺术家的独特的审

美情感。艺术就是艺

术家创造的、能激发

观赏者审美情感的纯

形式,是美的结构,

也即“有意味的形

式”。“有意味的形式”

说突出了艺术的审美

本质方面,比表现说

列进一步,但它把“意

味”及“审美纯形式”

与一切现实完全切

断,脱离人类社会历

史,陷入形式主义和

神秘主义。

论述题

1、结合具体事例,论

述审美关系。答:审

美关系从属于人与世

界的存在论关系,是

人与世界的复杂多样

关系中的一种特殊的

精神性关系,是人对

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

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

体验关系。①审美关

系不是理智关系,而

是情感体验关系。它

通过对对象外观“形

式的关照,返回到主

体内心,以自己的内

在生命的投入来领悟

和体验人与世界的存

在意义,进而达到一

种物我两忘”圆融一

体的境界。比如李白

的诗{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

独去闲。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在诗

中,李白在一种孤独

中与敬亭山相看,并

且互相都不觉得厌

倦。在这种相看中,

李白达到了一种物我

两忘的境地,分不清

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②审美关系是通过感

性形式建立起来的,

是一种感性直观的关

系,比如王维曾写道:

“大漠孤烟直,长河

落日圆”,诗中有画,

是一种对大自然的直

观的把握。③审美关

系是人与世界的自由

关系。比如李白在喝

酒时,常常招呼月亮

来同饮。他写道“举

杯邀明月,对影成三

人,”在诗中,人与月

亮之间的隔阂被打破

了,人与世界形成一

种很自由的,超越一切限制的审美关系。

④审美关系在逻辑上先于主,客体存在,而不是审美主,客体逻辑上先于审美关系而存在。比如我们只能在“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的审美关系中,才能把陶渊明定为审美主体,把南山定为审美客体。

2、以一件艺术品为例,说明艺术品的四个结构层次及其关系。答:以中国国画为例,分为四个结构层次:①物质实在层——指艺术品赖以在时空中存在的物质实体和媒介,如大理石,画布,颜料,纸,舞台,铅字,银幕,胶卷,录像带等。它是就艺术品首先作为物质实体,是各种物质材料构成的存在而言的。比如中国传统的泼墨山水,如果不是用宣纸而用别的纸张,就不能造成那种酣畅淋漓的艺术效果,即使同是用宣纸,还有生宣熟宣之分。所以说,物质实在层是艺术品赖以存在的物质载体和媒介。②形式符号层——各类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指向意象世界的形式符号,如色彩,线条,形体,音符,旋律,词语等,它们构成艺术品的第二层次。中国传统国画大致可分为写意画、工笔画,两者的根本区别反映在艺术品的形式符号

层次是十分明显的,

两者因为笔法运用、

色彩调用、结构布局

等技巧上的不同,营

造出截然不同的审美

效果。这说明了形式

符号层次是艺术的直

接性物质存在。③意

象世界层——指建立

在两个层次基础上、

非现实的、展现人类

审美经验的、能转化

为被感性把握的、富

有意味的表象世界,

这就是艺术品结构中

的核心层次。物质实

在层次仅仅是艺术品

在物理时空中的存在

层次,而意象世界层

非实在的精神性存

在,是艺术动态结构

最为重要、最为核心

的层次。就国画而言,

其物理时空意义上物

质实在与单纯的形式

符号本身并不意味着

审美价值,而意象世

界中,就有了鲜活的

精神性存在,或青山

绿水,乡野村郭,或

浩渺烟湖,远山淡水,

纯然的精神性寻在战

胜了物质实在性,消

解了形式符号的外在

性。④意境超验层—

—是意象世界背后所

蕴含着的富有形而上

的人生哲理意味的最

高境界,是一种超越

人类特定经验领域的

形上之境,艺术品由

物质实在、形式符号

向意境层次的深化,

意味着艺术品从物理

时空的存在状态向心

理时空存在状态的转

化,而从意象世界向

意境世界的深化,则

更将艺术品推向人生

哲理的更高层次,进

入了“玄而又玄,众

妙之门”的至境。国

画中的笔画、墨意、

是艺术家情感与人格

的表现,它不去模拟

现实实物,亦不纯粹

抽象,而是表现出各

个时代的生命情调与

文化精神,画中表现

的意境是一种非经验

的存在,即超验层次

的存在。从国画的例

子可以看出,艺术品

这四个结构层次是一

个动态的、开放的、

不断生成的结构系

统,又是一个内在统

一的有机的整体,其

中各个层次相互联

系,相互依凭,层层

相衔,环环相扣,缺

一不可,它们只有在

整体的结构系统中才

有其存在价值与各自

的地位,离开了整体,

每一个单层次都毫无

意义。

3、艺术鉴赏过程是一

个阶段性的过程,请

结合实例谈谈你自己

的认识。答:艺术鉴

赏过程是一个阶段性

的过程,其中“阶段

性”的变化在于接受

者随着艺术品的符号

和意义的关系的深入

发掘而导致的主体的

感受的变化,我们可

以初步把这个接受过

程分成观、品、悟三

个阶段。“观”是指

接受者透过艺术的形

式符号在直观层次上

初步感受和重建形

象,例如无意中在一

本画册里面发现了蒙

德里安的抽象绘画,

虽然从前完全不了解

所谓抽象表现主义,

对于这位画家也比较

陌生,但是却可以感

受到线条里面的运动

性,一下子可以抓住

其中的简单明快的美

感。应该说这是凭借

着主体的理解力,而

达到的一种比较浅层

次的审美感受。“品”

是对艺术品有了直观

的了解后,必须将接

受活动进一步展开与

深化,才能使意象的

重建得以实现,要实

现这个转换,需要主

体意识的积极参与,

全神贯注,用心专一,

静心体味。且使意象

更具接受者的个性。

例如进入音乐会的大

厅,屏息凝神,开始

专注于贝多芬的《命

运交响曲》,这个时候

抽象的音乐元素直接

全面地刺激大脑,激

起听众内心的波澜。

“悟”是主体对艺术

品的意象品鉴渐入佳

境后,终于升华为对

意境的感悟。由于接

受主体完全进入意象

世界,于是形式符号

被克服了。例如阅读

《悲惨世界》,在有的

地方被那种崇高的人

性力量深深震撼,被

那波澜壮阔的社会和

人生画卷深深感染,

不由自主地进入了那

个世事纷杂而又充满

激情与痛苦的世界。

应该说明,在实际的

艺术接受活动中,接

受者由于经验和素质

水平的不同,以及当

时艺术品质量与品位

的不同,不一定都能

达到“悟”的境界。

4、结合实例说明美育

的基本特点。答:①

诉诸感性。与一般的

教育方式相比,美育

的基本特点首先在

于,审美对象以其感

性特征,通过丰富的

形象,以情感为中介,

悦耳悦目,并打动人

的心灵,从而激发共

鸣,达到提示人的精

神境界、丰富人的心

灵。从而激发共鸣,

达到提升人的精神境

界、丰富人的心灵的

目的。人们进行审美

时,首先展现在人们

眼前的是具有吸引力

的感性形象。感性形

态的审美价值给人的

感官享受中,包含着

与人的生理同结构的

节奏和韵律;美育具

有广泛的普遍性价

值;美育的过程便使

人的感情得到表现和

升华的过程,而艺术

品正是通过感性意象

表现作者感情的。比

如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

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在读此

诗时,首先呈现在我

们面前的是“月光,

霜,举头,低头等形

象而举头低头”也有

和人的生理同构节奏

和韵律,这种场景具

有普遍性,是我们得

到思念故乡的感情的

升华。②前移默化。

不论是儒家追求精神

解放,与天地同体的

和谐境界,还是道家

追求天人合一,要求

达到更高层次的人与

自然和谐,还是禅宗

注重自身修养,注重

个体的自我领悟,我

们总能前移默化的受

到其影响。比如我们

读了杜甫的诗,就会

生优国忧民之心。读

了苏轼的词,就会有

人生豪迈之情。这就

是美育给我们的前移

默化的影响。③能动

性。比如主体在审美

中能有自觉的追求,

并在主体会在参与审

美活动中体现能动

性。

1、美学的研究对象是

什么?答:(1)是体

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

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

或审美活动。也就是

说,不是美,而是审

美活动,才是美学研

究的真正对象;(2)

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

的现实展开。包括四

方面:①艺术美(如

唐诗宋词的美);②自

然美(如高山大川的

美);③科技美(如细

胞结构的美);④日常

生活中的美(如服饰

的美)。

2、美学的性质是什

么?答:美学是一门

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

性的人文学科。包括

三个层面:①美学的

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

也是审美活动;②美

学是一门人文学科;

③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3、怎样理解美学属于人文学科?答:①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不一样;②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不一样。

4、怎样理解美学以马克思的实践存在论为基础?答:①首先要看到,人的存在与世界的存在、人的审美感觉与现实的审美对象都是在实践中双向建构、同步发展的。这一点为美学提供了实践存在论的根基;

②美学以实践存在论为哲学基础,还需要借助自由概念和范畴作为中介,因为自由乃是通向审美的根本途径,也是哲学通向美学的桥梁。

5、为何说美学是一种人生实践?答:①首先,美学之所以产生和发展,是有其必然性的,是由于人的生存发展的实践需要审美;②其次,美学实践一方面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以人生实践为源泉。

6、审美对象的特点是什么?答:①它是情景交融、人与世界一体的人生形象;②它是主体能通过它“直观自身”,并与之产生精神情感交流的意义形象;③它是超个体及眼前功利的、气韵生动的自由形象;④

它是能唤起主体联

想、想象,使主体产

生超越的超越形象。

7、审美经验的特点是

什么?答:①审美经

验主要不是认识,而

是一种感性体验;②

审美经验是一种快感

体验,但不同于感官

欲望带来的快感。在

审美经验中,美感提

升着欲望满足的快

感;③在审美经验中

主体也追求对象,但

这种追求是与特定对

象展开的精神性对话

与交流,而不是实际

的占有、利用对象。

8、请简要回答审美活

动的特殊性。答:①

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

神交流;②最具个性

化的精神活动;③有

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

利性的统一;④审美

活动是自律性与他律

性的统一。

9、审美价值与一般价

值活动的共性及其特

殊性是什么?答:(1)

共性:首先,都表现

为以主体为根据、为

目的、为趋向的一种

特殊的主客体关系,

客体自身的属性成为

主体需要的价值对

象,而主体的需要则

是客体自身属性的价

值确证。因此,审美

活动的展开,即是客

体对象被人性化、内

在化的过程,也是主

体审美需要的对象

化、现实化的过程;

其次,都必然要受到

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刻

制约,并随着社会实

践的发展而发展。(2)

特殊性:首先,审美

活动所追求的是能满

足人的心灵需要的精

神价值,主体主要运

用自己的审美感官去

直接把握对象的审美

特性,并进行情感体

验;其次,在审美活

动中,主体从日常操

劳着的世界进入到一

个深蕴着生命意义的

特殊世界,所追求的

是能启迪人领悟人生

真谛,并激励人不断

去创造自己生活意义

的一种特殊的精神价

值。

10、为什么说审美活

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

客体的基础,为审美

主体、审美对象的存

在提供了现实依据?

答:因为:①首先,

美并不是先于人而存

在的一种东西,美是

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

在审美活动中相互作

用所生成的一种特殊

价值;②其次,只有

在主客体关系中才能

把握审美主体的性

质;③再次,就审美

而言,正是人的对象

化活动,建构起现实

的审美对象及与之相

适应的审美主体,确

定了主客体间审美关

系的规定性。总之,

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

是构成审美活动的两

个基本要素,审美活

动就是审美主体与审

美对象之间相互依

存、相互规定、相互

激荡的矛盾运动过

程。

11、请简要说明审美

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

精神存在特征。答:

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

在特征主要表现在惊

异、体验和澄明三个

基本环节及其起伏运

动的状态中。①惊异:

从日常生活中的跃

出。审美惊异就是人

在一定的现实境遇中

由于与客体对象的直

接契合所产生出来的

一种迥异于日常生活

经验的特殊心境,既

表现为客体对主体的

召唤,也表现为主体

对客体的向往。②体

验:沉浸在与对象直

接的相处中。审美体

验就是主体在具体审

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

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

所深深吸引,情不自

禁地对之进行领悟、

体味、咀嚼,以至于

陶醉其中,心灵受到

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

特的精神状态。③澄

明:走向本真的世界。

只有在审美中人才以

完整的“我”与完整

的世界直接相遇,人

与世界之间的一切遮

蔽、晦暗不明均被敞

开,从而使主体进入

一种光明无蔽的澄明

之境,一种最高的生

存状态。

12、什么是审美对象

的非实体性与开放

性?答:①非实体性

——审美对象不仅不

是一种物质实体,而

且也不是精神性的实

体,它只是物质与精

神、客观与主观相互

渗透从而熔铸成的一

种独特意象,审美对

象就存在于审美主体

对具备一定审美价值

属性的客观事物独特

的观照和体验中;②

开放性——即审美对

象具有不确定性和不

可穷尽性。审美对象

既是有限的、确定的,

但又具有无限性和不

确定性。审美对象的

无限性寄居在它的有

限个体的存在中,审

美对象的不确定性和

不可穷尽性就根源于

它那既与过去沟通又

向未来开放的生产性

的结构之中。

13、制造和使用工具

的活动对审美活动的

发生有什么意义?

答:①工具的出现,

彻底打破了人原有的

生物性肢体、器官和

能力的狭隘性与固定

性;②工具不仅包括

物质性的劳动手段,

而且也包括人所独有

的运用语言符号的能

力;③人类只是通过

运用工具的劳动,才

越来越广泛、深入地

学会认识自然的,真

正形成人的意识;④

工具作为人的智力的

一种物化形式,它既

是人所创造的一种物

质产品,又是人借以

实际地改造自然的一

种物质手段;⑤人类

使用工具的劳动活

动,不仅造成外在自

然的人化,而且也同

时造成人本身内在自

然的人化。由上可知,

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

动是人的生产不同于

动物生产的一种最本

质的规定性,也是审

美活动得以发生的真

正前提。

14、确定审美形态的

基本标准是什么?

答:①广泛性或普适

性——即不仅在某一

种类或某一体裁中使

用,而且还在其他一

般艺术形式中使用,

还在现实生活的审美

中使用;②统摄性—

—即集杂多于统一。

如中国古代审美形态

术语颇多,且有零散

性特点,就需要概括

和统摄。按照这种统

摄性原则,我们就会

比较容易地发现中国

古代审美形态的基本

脉络;③历史性——

有些审美形态积淀在

民族的审美文化中,

产生了长久而持续的

影响,已经在某种意

义上构成了本民族审

美文化的识别标志。

15、审美形态的特征

是什么?答:①生成

性——一是指审美形

态的历史生成,二是

指审美形态的个体相

对性生成。审美形态

的生成性也就是广义

的美的生成性,是关

于美在审美实践活动

中生成的总规律的一

个缩影;②贯通性—

—是指民族文化,尤

其是植根于其文化土

壤中的哲学思想对审

美形态的统摄性。在

特定文化背景下产生

的审美形态,从表面

名词解释和简答

1.简述生态入侵的四个阶段。 ①入侵:生物离开原生存的生态系统到一个新的环境,绝大部分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 ②定居:生物到达入侵地区后,经过对当地生态条件的驯化,能够生长、发育并进行了繁殖,至少完成一个世代。 ③适应:入侵生物已在新地区繁殖了几代。由于人侵时间短,个体基数小,所以,种群数量增长不快,但每一代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都有所增强。 ④扩展:入侵生物已基本适应于新生态系统中生活,种群已发展到一定数量,具有合理年龄结构和性比,并且有快速增长和扩散的能力 2.简述三种年龄锥体的特征? ①增长型:幼年个体数量多,老年个体少;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增长。正金字塔型。 ②稳定型:幼年、中年、老年个体数量大于相等;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保持不变。钟型。 ③下降型:1.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下降。壶型

3.简述三种存活曲线的特征,每种存活曲线至少列举一个物种。 ①Ⅰ型:幼年存活率高,大多数个体在老年时死亡。如人类、大熊猫、大角羊、山羊、华南虎等。 ②Ⅱ型:幼年、中年、老年个体死亡率相似。如小型哺乳动物、成鸟、水螅等。 ③Ⅲ型:幼年个体死亡率高,之后死亡率低。如鱼类、大多数无脊椎动物、牡蛎等 4.请问r- 与K-对策者的特征主要区别有哪些? 5.请问捕食作用的生态学意义有哪些? ①生物群落的能量由捕食作用得到传递; ②捕食者对被捕食者种群进行合理的调节; ③捕食者在被捕食者的进化中起着选择性作用。 6.有效积温法则在农业生产中有哪些应用?

7.举例说明资源与条件有什么区别? 条件:有机体不能消耗也不能耗尽的生态因子,如对鱼类来说温度、酸度、太阳辐射是它的条件。 资源:有机体可以利用并可以耗尽的生态因子,如对植物来说光和无机营养物就是资源,对动物来说食物和空间就是资源。 资源与条件的划分也不是绝对的。有时因类群而异,如太阳辐射对昆虫来说是条件,但对植物来说就是资源;有时因时间与环境状况而异,同一因子既可以是资源,也可以作为条件,如在干旱季节,水分对植物来说是资源,而在雨季,特别是降大雨时,会将植物打倒或冲走,这是水分却变成了条件。 8.从生态学角度考虑,C3和C4植物有哪一些区别? C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最初产物为三碳植物,碳吸收效率低,故叶子气孔开放时间长,失水多即水利用效率低,能量消耗低,一般生活在除热带和沙漠之外其他栖息地中。如小麦、水青冈。 C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最初产物为四碳产物,碳吸收效率高,故叶子气候开放时间短,失水少及水利用效率高,但能量消耗高,一般生活热带和沙漠地带。如高粱、玉米。 9.三种演替模型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10.简述三种演替群落顶级学说。 单顶级学说:一个气候区只有一种顶极群落,究竟产生什么样的顶极群落,取决于当地的气候条件。 多顶级学说:任何一个地区的顶极群落可以有多个,如土壤顶级、地形顶级、火烧顶级、动物顶级 顶级-格局学说:环境条件存在梯度变化,顶极类型也是连续逐渐变化的。 11、种群的特征、参数有哪些?并分别加以简单描述。 ①种群的基本特征是种群密度或种群大小,描述种群数量的大小; ②影响种群密度的4个参数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死亡率,称为初级种群参数,出生率、迁入率表示种群的所得,死亡率、死亡率表示种群的损失,种群数量动态变动取决于这两组力量的对比。 ③除此之外,种群还有其他一些特征,如年龄结构、性比、种群增长率、种群空间分型等,

美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美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一)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40、41小题每题7分,42小题6分,共20分) 40.简述美育的特点 41.简析“美感是性本能的升华” 42.简述罗丹的雕塑“欧米哀尔”“丑得如此精美”的原因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43.为什么说“技”与“道”是艺术创造中的重要因素?“技”与“道”的关系是什么? 44.以王昌龄《采莲曲》为例试阐述美感作为一种感觉的一般特点。 附诗:荷叶罗裙一色载,芜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参考答案 40.(1)美育是感性的,是通过潜移默化的途径作用于人的,是一种感化。(2)不需要强制和勉强,是心甘情感、乐而忘返的。(3)使人不得不然,是动之以内,从情感角度打动人的。(4)不仅满足每个欣赏者个人的情感生活,而且还激励欣赏者满足自身独创性的需要。(5)美育可以与德育相结合,可以陶冶性情,泄导身心。 41.(1)“美感是性本能的升华”有对也有错。(2)对在它指明了美感与动物性性选择的关系。(3)错在它没有看到人类的美感来源于动物性本能却超越了动物性本能。 42.(1)艺术作品美不美不在于所表现的生活是丑还是美,生活中的美、丑,均可成为美的艺术品的表现内容,艺术的创造性是最美的。(2)生活中的丑创造成艺术的美,不是把丑变成了美,而是把丑变得更典型了。(3)艺术能将生活真实地表现出来,可以使欣赏者明辨美丑,本身就有着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这种感染力就是美。 43.(1)“技”与“道”是艺术操作中的概念,而艺术操作是艺术意象生产的重要方面。(2)“技”与“道”是艺术操作中的艺术技能与技巧的运用与发挥。不掌握这些技能和技巧,就不可能进入自己的艺术创作过程将自己孕育的意象物态化。因此,它们是艺术创作中不可逾越的环节。(3)“技”与“道”中,技侧重于技巧、技能方面,而道则侧重于艺术意象创造和传达中无碍和充满生气的至高境界。(4)“技”与“道”是相互依赖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5)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是技与道之间界限消除。 44.(1)美感包括着客观的美的刺激和主观对于美的反应这两个方面。(2)美感同样离不开刺激感觉的光、色、形、声、味、气息和触觉等这样一些永远在变化的形式因素。(3)美感体现了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主导意向。 美学试题(二)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0.简述审美关系的特征。 31.简述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32.简述意象的物态化和物化。 33.悲剧的基本特征。 34.美育的基本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35小题14分,36小题12分,共26分) 35.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人最具本质性的存在方式? 36.举例说明艺术中技巧的审美价值。 参考答案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0.(1)审美关系不是理智认识关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 (2)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 (3)审美关系是是人与世界间的自由关系; (4)审美关系在逻辑上先于审美主、客体而存在,而不是审美主、客体逻辑上先于审美关系存在。31.(1)审美经验的第一个阶段是呈现阶段,指的是主体借助感知对对象的感性特征加以把握,从而使对象在主体的意识之中呈现出来; (2)审美经验的第二个阶段是构成阶段,指的是主体在想象等心理要素的作用下,完成审美对象的构 成活动; (3)审美经验的第三个阶段是评价阶段,指的是主 体对已经构成的审美对象进行感受和评价的过程。 32.(1)审美意象是精神性的,存在于心理活动中, 还未呈现为形式符号,有待凝定于一定的物质实在 中; (2)意象的物态化指先把意象的心理层次牵引出 来,赋予—定的形式符号; (3)意象的物化则指直接运用物质手段,使意象在 物质实在意义上得到凝定; (4)意象经过物态化和物化,便构成了现实的艺术 品,形式符号和物质实在便是意象物态化和物化的 直接结果。 33.(1)通过对人生存在的否定性体验,从而展现 对人生存在价值的肯定。 (2)悲剧的审美冲突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社会及自 身存在的冲突和超越。 (3)悲剧的情感体验是一种人生实践存在的深层体 验。 34.[参考答案] (1)诉诸感性。(2)潜移默化。(3)能动性。 35.(1)人在审美活动中的存在不同于在日常生活 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方式; (2)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异化活动中的存在, 它是一种自由的存在方式; (3)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人的现实存在,它是 一种应然的存在方式。 36.(1)艺术技巧是意象孕育的继续与完成。 (2)艺术技巧的运用与发挥是艺术操作的过程。 (3)艺术操作技能与技巧是艺术中不可逾越的环 节。 (4)艺术意象的创作过程不能孤立地追求操作技能 与技巧,否则就会沦为匠艺。 美学试题(三)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30.如何理解美学研究方法的多层次性特点? 31.简评朗吉诺斯的崇高观。 32.简述美育与德育的区别与联系。 33.简述形式因素在美感中所起的重要中介作用。 34.艺术的接受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35小题14分,36 小题12分,共26分) 35.为什么说否定给美和艺术下定义的做法既是不 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36.结合苏东坡谈文与可画竹:“其身与竹化,无穷 出清新”,来谈审美感受的特征。 答案: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小题,36、37小题每题3分, 38、39小题每题4分,共14分) 36.(1)古罗马贺拉斯提出。(2)把美育看成娱乐 与道德教育的统一。(3)要求文艺具有魅力,通 过感动给人以教益。 37.美学研究的对象:(1)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 (2)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3)研 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 和美学思想。 38.(1)法国学者柏格森提出。(2)他认为生命的 本质在于不断创造,而生命的反面,则是僵硬、呆 滞、机械化。(3)喜剧性产生的原因,正在于动 作、姿态、形体的机械化。(4)这种说法不能囊 括所有喜剧产生的原因。 39.(1)集体无意识说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 (2)他认为“集体无意识”是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 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潜藏于意识深层的朦胧精神; (3)艺术家正是在“集体无意识”的驱动下进行创作 的,艺术起源于集体无意识。(4)这是一种从起 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四、简答题(本大题小 题,40、41小题每题7分,42小题6分,0分) 40.(1)生活中有美也有丑,有悲也有喜,不能简单 地把一切生活都看作是美的,更不能把美定义为生 活。(2)车尔尼雪夫斯基一方面说凡是能够显示 现实生活的都是美的,另一方面说只有依照我们的 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才是美的,这样,同一个命题 就出现了矛盾。(3)主观上的喜欢与生理上的满 足是“美是生活”在理论上的两根支柱,前一方面容 易滑向主观唯心主义,后一方面则容易走向庸俗的 生理学观点。 41.(1)喜剧性的笑是人类才有的心理现象。(2) 笑的感情必须与是非判断无关,与强烈的憎恶之情 不相容。(3)笑要有共鸣,是在一定的社会圈子 里产生的。 42.(1)区别:①方式不同,体育以锻炼身体为主, 美育以情感教育为主。②目的不同,体育的目的 在于增强健康体质,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审美能力。 (2)联系:①现代健康的特征是身心协调,体育 不仅有生理学特征,而且有心理学特征。身体的运 动促进着心理的发展和提高。②美育中的情感活 动促进着身心的全面发展。③体育本身也是美育的 一种途径,使运动者和观赏者产生强烈的审美体验。 五、论述题(本大题小题,43小题12分,44小题14 分,6分) 43.(1)联想使得美感比一般动物的快感更加丰富多 彩。(2)联想使得既有对象变成含蕴丰富、生生 不已的审美意象。(3)联想使得美感在时间和空 间两个领域得到拓展。(4)分析出“瞿塘贾”与“弄 潮儿”的对比联想。 44.(1)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郑板桥的话 即描述了这一过程。(2)艺术意象的生成过程可 以分为两个阶段:意象的孕育与意象的生产。(3) 意象的孕育起源于主体与客体的感性相遇。客观事 物在这种相遇中从美的角度展示自己,主体则激发 起创作的冲动。(4)意象的生产意味着艺术家心 中的意象得到了物态化和物化,内在的意义转化成 了外在的形式符号。 美学试题(四)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什么是优美?其特征有哪些? 2.美感的产生是哪些因素的因缘汇合? 3.丑的美学意义是什么? 4.马克思主义美学有哪些基本特点? 五、论述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1.结合艺术作品,分析艺术意象的基本特征。 2.结合具体事例,论述美育是如何转移人的心理气 质和精神面貌的。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又称秀美、阴柔美、典雅美等,是人类活动中目 的和现实的一致,是真与善的统一,作为社会实践 的产物,它表现了人与现实自然的一种和谐关系; 优美的本质在于人与世界的和谐,是人对这种和谐 关系的情感肯定。 (1)优美是建立在人与客体世界的最终的和谐共 存关系之中。 (2)就整体而言,优美对象是内外关系的和谐, 是外观形式与美的内容的相互协调,以及个体形态 与普遍内容完美有机的结合。 (3)优美的事物在感性形式方面多具有小巧、轻 盈、妩媚、秀雅、圆润、清新等品格。 2.美感的产生是有条件的,从逻辑上看,它是多种 因素因缘汇合的结果,这些因素有: (1)以人的审美能力的存在为前提。 (2)以人的审美心理的存在为基础。 (3)与人的审美态度密切相关。 (4)一定的审美环境。 3.丑是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有碍于人生的一种否定 性价值形象,丑的美学意义主要有: 首先,就在于它是美的对立面,从而能以丑衬美, 没有丑就没有美,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其次,世界的发展有待于丑的刺激,丑是刺激人 们前进的一种重要动力。 再次,审丑历来都是人们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 面,历来的文学艺术都有表现奇丑怪异的杰作。原 始艺术和现代主义艺术就充满了以丑为美的审美现 象。 最后,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的心灵点化,可 转为艺术中的美,进而成为抨击丑的巨大 的艺术力量。 4.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主要有: (1)把美学问题与人类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2)把美的本质问题与人的本质紧密联系在一 起。 (3)唯物辨证地解决了美学中的主体和客体之间 的关系问题。 (4)有巨大的历史感。

文献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文献学 【名词解释】 1.《三体石经》 2.《穆天子传》 【老师笔记】“信史”,即可信的历史。《穆天子传》虽然影响很大,但传说的成分更多。因此,它不是信史。 【百度解释】记述周穆王事迹而带有虚构成分的传记作品。又名《周王传》﹑《周穆王游行记》,是西周的历史神话典籍之一。。作者不详。为晋咸宁五年(279)汲县民盗掘魏襄王墓所得竹书之一。共6卷。前5卷记周穆王驾八骏马西征之事﹔后1卷记穆王美人盛姬卒于途中而返葬事﹐别名《盛姬录》。后虽有人疑为伪书﹐但一般认为它是周穆王至魏襄王间的传闻记录。 西晋初年(太康二年),在今河南汲县发现一座战国时期魏国墓葬,出土一大批竹简,均为重要文化典籍,通称“汲冢竹书”,竹简长二尺四寸(古尺),每简四十字,用墨书写。其中有《穆天子传》﹑《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后合并为至今流传的《穆天子传》。由荀勖校订全书六卷。 3.善本 善本最早是指校勘严密,无文字讹误,刻印精美的古籍,后含义渐广,包括刻印较早、流传较少的各类古籍。实际上,真正的善本仍应主要着眼于书的内容,着眼于古籍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历史文物价值。 善本的完整定义: (1)元代及元代以前刻印或抄写的图书。 (2)明代刻印、抄写的图书(版本模糊,流传较多者不在内)。 (3)清代乾隆及乾隆年以前流传较少的印本、抄本。 (4)太平天国及历代农民革命政权所印行的图书。 (5)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或集众说较有系统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 (6)辛亥革命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本及较少见的刻本、抄本。 (7)辛亥革命前的有名人学者批校、题跋或抄录前人批校而有参考价值的印、抄本。(8)在印刷上能反映我国印刷技术发展,代表一定时期印刷水平的各种活字本、套印本,或有较精版画的刻本。 (9)明代印谱,清代集古印谱,名家篆刻的钤印本(有特色或有亲笔题记的)。 4.类书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简答题(4个或者5个) 1.简述DHCP的工作原理。(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1 答: (1) 发现DHCP服务器 (2)提供IP租用地址 (3)接受租约并确认 (4)确认租约 1.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有哪些?(2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2 答: (1)成帧(2)差错控制(3)流量控制。 (4)链路管理(5) MAC传输(6)区别数据和控制信息(7)透明传输 1.CDMA的主要优缺点?(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3 答:优点 (1)具有具有抗干扰、抗多径衰落的能力。 (2)系统容量大。 (3)CDMA系统具有软容量特性。 (4)不需要复杂的频率分配。 (5)CDMA系统具有软切换功能。 (6)具有保密性强等优点。 (7)设备简单,电路设计简单,电池利用时间也更长。 缺点: (1)占用频谱较宽。 (2)具有码分多址系统特有的多址干扰和远近效应。 1.画出01101100的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计算题或者应用题)

1.简述IP地址的分类及每类的特点。(了解,用于计算题) 答:根据网络号和主机号所占比特位数的不同,IP 地址可以分为A、B、C、D、E 五大类。 A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1 字节,主机号占3 字节,第1 个比特固定是0。 B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2 字节,主机号占2 字节,前两个比特固定是10。 C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3 字节,主机号占1字节,前三个比特固定是110。 A、B、C 类地址用来分配给主机和路由器。 2.试简述PPP协议的工作过程。(张福生,背一下吧) 答: (1)建立物理连接 (2)建立数据链路 (3)用户认证阶段 (4)进入网络层配置阶段,此时用IPCP协议 (5)数据传输阶段,此时用IP协议 (6)数据传输完毕后,用户断开网络连接 (7)断开数据链路 简述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区别。(张福生,背一下!) 答: 1、工作层次不同(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2、数据转发依赖的对象不同 3、路由器能够分割广播域,而交换机只能分割冲突域,不能分割广播域 4、路由器能够提供防火墙服务 简述PAP 协议与CHAP 协议的不同(王知非,不用怎么背,有个印象吧!) 答:PAP 和CHAP 都是用户认证协议。PAP 直接将用户名和密码发送到系统进行验证,安全性不好。CHAP 协议不直接发送用户名和密码,而是根据系统发来的Challenge 值,使用事先定义好的函数作用于Challenge 值和用户的口令,生成一个值,将这个值和用户名发送给系统。系统收到后,根据用户名查找到对应的口令,使用相同的函数对Challenge 值和查到的口令进行计算,如果结果和用户发来的值相同,那么就通过认证,否则认证失败。 简述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各自的特点。(张福生,简单了解下就可以) 答:在异步传输中,传输的单位是字节。对于每个要发送的字节,它的开始都要附加一个比特,这个比特称为起始位通常为0。同时这个字节的尾部还要加上一个比特,称为停止位通常为1。接收方检测到起始位后,就启动一个时钟,这个时钟会与发送方的时钟保持同步,并开始接收比特,当收完一个字节后,接收方就等待停止位到达。检测到停止位后,接收方就停止接收数据,直到检测到下一个起始位。 在同步传输中,传输的单位称为帧。一个帧可以包含多个字节,字节和字节之间没有间隙,收发双方传递的就是不间断的0、1 比特流。在每一帧的首尾会有特殊的比特组合作为标志,表示帧的开始和结束。开始标志不仅能够通知接收方帧已到达,它同时还能让接收方的采样速度和比特的到达速度保持一致,使收发双方进入同步。同步传输速度快,效率高,不仅要求建立帧同步,在一个帧内的每一个比特也都要求同步,要求比较高。

美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

美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 1、原型理论——荣格舍弃弗洛伊德的泛性欲主义,并将个体无意识进行改造而成为集体无意识,由此提出原型理论。原型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从早期人类在生存环境中产生,然后由人类群体通过遗传机制进行传承。 2、艺术美——即艺术中的审美现象,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艺术美就是人创造、提炼的结果,是高于自然的,是人的精神、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和确证。 3、美学学科——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4、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 5、美学思想——是指奠基于审美意识,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 6、美学学科——是指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7、美学关系——是指从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是人与世界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8、美——指审美活动建构起来的、能激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象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是人与世界一体圆融、有限与无限和谐统一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 9、美感——指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这种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悦感。 10、审美形态——是指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名词解释 1.主诉——病人就诊时陈述的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 2.壮热——病人高热不退,但恶热不恶寒,多见于里热证极期阶段。 3.潮热——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潮汐之有定时。 4.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见于半表半里证或疟疾病。 5.自汗——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者,多见于气虚、阳虚。 6.盗汗——入睡时汗出,醒后汗自止,多见于阴虚内热证。 7.消谷善饥——食欲过于旺盛,多食而易饥,是胃火炽盛所致。 8.除中——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欲食,甚至暴食,是脾胃之气将绝之象。 9.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是湿热痢疾主症。 10.得神——人之两目灵活,面色荣润,表情自然,体态自如,言语清晰,意识 清楚者,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 11.失神——病人目光呆滞,面色晦暗,神情萎糜,身重迟钝,语声断续,意识 朦胧者,是精衰气脱神亡的表现。 12.主色——凡人之种族皮肤的正常颜色。 13.善色——病色有光泽者,称为善色,说明精气未衰,胃气尚荣,预后较好。 14.萎黄——病人面色淡黄,枯槁无华者,是脾虚精亏的表现。 15.阴黄——面色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因寒湿内停,困扰脾阳所致。 16.瘿瘤——颈前颌下喉结之处,有肿物如瘤,或大或小,可随吞咽上下移动, 多因肝郁气结痰凝所致。 17.瘰疬——颈侧皮里膜外肿起结核,形状累累如珠,历历可数者,多因肺肾阴 虚,虚火灼痰,结于颈项。 18.解颅——小儿囟门迟迟不能闭合,是肾气不足,发育不良的表现。 19.透关射甲——小儿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一直延伸到指甲端者,提示病 情危重。 20.染苔——若因某些食物或药物,致使舌苔染上颜色。染苔并非疾病所致,无 临床意义。 21.镜面舌——全舌之苔退去,舌面光洁如镜者,多因胃气匮乏,胃阴枯涸。 22.有根苔——舌苔紧贴舌面,刮之难去,似从舌体长出来的。 23.呃逆——有气上逆于咽喉而出,发出一种不由自主的冲激声音,声短而频, 由胃气上逆所致。 24.六阳脉——凡两手寸关尺六脉常洪大等同,而无病象者。 25.相兼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一脉相兼组合而成的脉象,又称复合脉。 26.脉症顺逆——临床上以脉与症相应或不相应,以辨别疾病之顺逆。 27.举按寻——是切脉的指力轻重,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 委曲求之曰寻。 28.症——疾病所反映的单个症状、体征,是机体病变的客观表现。 29.病——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规律所作的病理性概括。 30.证——对疾病所处一定阶段病位、病因、病性、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性概括。 31.辨证——在中医诊断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四诊资料,辨别疾病证的过程。 32.里邪出表——先有里证,继而汗出,或疹 透露,是病邪由里达表的现象。 33.热证——感受热邪,或阴虚阳亢,致使机体的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具有温、 热特点的证候。 34.寒热错杂——在同一病人身上,同时既有寒证,又有热证表现的证候。

1美学专题(名词解释 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1、社会美:社会美指现实生活中社会事物的美,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人所组成的家庭、社会、国家、民族、人的行为及其所构成的各种制度、各种活动方式等之中的美。社会美又可分为人的形象美、内在美、生产劳动美、社会变革美等方面。 2、悲剧性:指具有正面价值的人物和事物在社会历史的必然性冲突中遭到侵害或毁灭,使人产生强烈的痛苦,同时又被其崇高精神所感动,从而因情感的急剧震荡体验到的由痛苦感转化为快感的特殊形态的美感。 3、鉴赏式审美:这是一种自觉的审美方式,即接受者知道自己接受的是对象的美,了解美之为美的特性,并且能够以对象的美的存在方式去采取接受的审美方式。它不仅是对涵义方面的接受,而且也同样地关注对象的形式方面。 4、美育:即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或情感教育。它是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以培养人的正确审美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使人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为目标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美育的宗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自由的人。美育的这种本质决定了它在方式上的特点是形象直观、自由愉悦和潜移默化的。 2、喜剧性:是悲剧性的对应概念,又称滑稽,它反映各种在实质与外貌之间具有内在矛盾性和不一致的生活现象。 3、研究式审美:是以理性分析为手段,以获取知识性结论为目的的审美接受方式。其接受主体往往是美学家、理论家、批评家、科学家或者其他各类专家学者,他们往往能够在自己的知识领域,以自己深厚的理论功力或独特视角去剖析、阐释对象,并进而得出各种知识性论断。 1、崇高:是美的一种表现形态,指对象的一种独特的审美属性。这种审美属性或范畴客观地存在于自然、社会和艺术作品中,并对人的审美心理发生作用,从而产生崇高感。崇高的具体涵义存在于不同的审美对象之中。 3、想象:是在头脑中改造记忆中的表象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也是过去经验中已经形成的那些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组合的过程。它与感知、联想都发生联系,但它是在知觉表象和联想基础上的新的形象的创造。想象一般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1.心理距离说:1、心理距离说是由英国的爱德华?布洛上世纪提出的,认为人在审美时应在心理上与对象保持一种适度的、非功利的、非实用的距离 2.丑2、否定性的价值,使人厌恶、鄙弃、反感;违背自身发展规律,有碍人生;形式凌乱,不能怡人。 1.讽刺:讽刺是以夸张的手法对不合理的事物和现象所作的辛辣的嘲笑和非难。 2.艺术:艺术是美的集中体现和最典型的呈现形态。 3.审美净化:审美净化是指接受者通过对审美对象的体验、品味 和领悟,从而受到激励与鼓舞,使情操得到陶冶,思想得到提高,精神境界得以升华的一种接受效果。 4.审美品味:审美品味就是对美的回味,即一种对美的整体意味和内蕴的审视、把玩与反思。1.审美注意:就是审美主体在初次面对审美对象时,由于对象的美的特质而被吸引,也可以说是对象的可以引发美感发生的特质对于主体的审美意识的点燃。 2.审美体验:审美体验就是审美者对美的一次感性的经历。 3.审美评判:是指批评家从一个公认的审美标准对仳评对象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做出评估,或做出褒贬判定。 本质论美学:是指在古希腊时期形成的以追问美的本质为中心的美学传统. 语言论美学:语言论美学,是指西方19世纪末期发生“语言论转向”以来盛行于20世纪的以语言问题为中心的美学,包括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心理分析美学、分析美学、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存在主义和新历史主义等美学流派。

名词解释 简答题 论述题答案

1.公司战略 又称总体战略,是一个企业的整体战略总纲,是企业最高管理层指导和控制企业一切行为的最高行动纲领 2.战略群体 是指产业内执行相同或类似战略,并具有类似战略特性的一组企业。 3.企业使命 是指管理者为企业确定的较长时期的生产经营的总方向、总目的、总特征和总的指导思想 4.战略联盟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一定目的通过一定方式组成的网络式联合体5.重点集中战略 称为聚焦战略,是指企业或事业部的经营活动集中于某一特定的购买集团、产品线的某一部分或某一地域市场的一种战略 6、新兴行业 是指由于技术创新的结果,或新的消费需要的推动,或其他经济、技术因素的变化使某种新产品或新的服务成为一种现实的发展机会,从而新形成或重新形成一个行业 7. 进入壁垒 是指要进入一个产业需要克服的障碍和付出的代价 8. 企业愿景 是企业领导者对企业前景和发展方向的一种高度概括。 是一个企业的领导用以统一每个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的有力武器。它由企业的核心理念和未来的展望两部分所组成 9. 生产战略 是企业在生产的成本、质量、流程等方面建立和发展相对竞争优势的基本途径,规定企业生产制造和采购部门的工作方向,为实现企业总体战略服务。 10. 相关多元化 又称为同心多元化,是指虽然企业发展的业务具有新的特征,但它与企业的现有业务具有战略上的适应性,它们在技术、工艺、销售渠道、产品等方面具有共同

的或是相近的特点。 11. 成本领先战略 也称为低成本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是同行业中最低的成本,从而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13、战略控制 是指将预定的战略目标与实际效果进行比较,检测偏差程度,评价其是否符合与其目标要求,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借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动态调节过程。14.退出壁垒 是指企业在退出某个产业时要克服的障碍和付出的代价 15.财务战略财务战略 就是根据公司战略、竞争战略和其他职能战略的要求,对企业资金进行筹集、运用、分配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方略 16.不相关多元化 又称为集团多元化,即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其他行业的业务,或者在其他行业投资,把业务领域拓展到其它行业中去,新产品、新业务与企业现有的业务、技术、市场毫无关系 17.差异化战略 是指为使企业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而采取的一种战略。这种战略的核心是取得某种对顾客有价值的独特性 18. 差异化战略 是指为使企业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而采取的一种战略。 19.规模经济 是指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成本不断降低的事实。规模经济是由于一定的产量范围内,固定成本可以认为变化不大,那么新增的产品就可以分担更多的固定成本,从而使总成本下降。 20.战略群体 战略群体是指产业内执行相同或类似战略,并具有类似战略特性的一组企业。21.市场渗透

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自考《企业管理概论》旧真题 名词解释 1、组织结构的网络化,是指管理向全方位的信息化沟通的发展。 2、竞争战略,是指企业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在市场上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争取比竞争对手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和更好的经济效益,所做出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3、品牌,即商品的牌子,商品的名字,是卖者的产品的某一名词、符号、设计或它们的组合。 4、战略联盟P17 5、经营战略P148 6、市场营销组合 7、董事会。董事会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它是由股东在股东大会上选举产生的,由董事组成的一个集体领导班子。 8、品牌战略,指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所作出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9、标准化,指制定标准和实施标准的过程。 10、合伙制企业 11、企业精神 12、浮动工资制 13、质量体系认证 14、市场营销 15、资产负债表 16、质量体系认证 答:这是指由权威的公开的、公正的、具有独立第三方法人资格的认证机构(由国家管理机构认可并授权的)派出合格审核员组成的检查组,对申请方质量体系的质量保证能力依据三种质量保证模式标准进行检查和评价,对符合标准要求者授予合格证书并予以注册的全部活动。 17、市场营销 答:是企业为满足市场需要,实现自身经营目标而开展的商务活动。 18、资产负债表 答:从总体上概括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报表,它综合反映了企业在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也称为企业财务状况表。 19、公司制企业 20、战略思想 21、质量职能 22、人力资源管理 答:就是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对企业中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调整等一系列过程,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23、劳动定额 答: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劳动消耗量所规定的标准。 24、网络营销 答:指企业以因特网为核心,利用电子计算机处理信息,进行市场环境分析、营销情报检索、物流流程管理、辅助营销决策,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实现营销目标所作出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25、公司制企业 答:这是两个以上的出资者共同投资、依法组建,以其全部法人财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组织形式。 26、战略思想 答:战略思想是指指导经营战略制定和实施的基本思想。它由一系列观念或观点构成,是企业领导者和职工群众对经营中发生的各种重大关系和重大问题的认识和态度的总和。

名词解释及简答

1、劳动生产率: 答:制造单件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2、常值系统误差: 答:在顺序加工一批工件中,其加工误差的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称为。 3、强迫振动: 答:在外界周期性干扰力的作用下,工艺系统被迫产生的振动。 4、表面残余应力: 答:切削过程中金属材料的表层组织发生形状变化和组织变化时,在表层金属与基体材料交界处将会产生相互平衡的弹性力,该应力就是表面残余应力。 5、安装: 答:对工件进行定位、夹紧的过程。 6、欠定位: 答:根据工件的加工要求,应该限制的自由度没有完全被限制的定位。 7、装配尺寸链: 答:产品或部件在装配过程中,由相关零件的尺寸或位置关系所组成的封闭的尺寸系统。 8、柔性制造系统(FMS): 答:是适应多品种,中、小批量机械生产方式的、由计算机控制的、以数控机床设备为基础和以物料存储系统连成的自动加工系统。 9、光整加工: 答:是用于精密零件上公差等级IT5以上或表面粗糙度低于Ra0.5um的加工表面的加工。 10、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答: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直接改变毛坯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使其成为零件的过程。 11、工序 答: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或一台机床上,对同一个或几个零件进行加工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12、生产过程 答: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所有劳动过程。 13、原理误差 答:加工中采用了近似的加工运动、近似的刀具轮廓和近似的加工方法而产生的原始误差。 14、工艺能力系数 答:C P=T/6σT为工件公差6σ为一批工件尺寸分散范围 15、定位 答:使工件在机床中占有正确的位置。 16、时间定额: 答: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制订出来的完成单件产品或某项工作(如一个工序)所必须消耗的时间。 18、完全互换法: 答:就是在机器的装配中,每个待装配的零件不经挑选、修配和调整就能达到装配精度要求的一种装配方法。 19、过定位: 答:夹具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定位元件,重复限制工件上的同一个或几个自由度的现象。

金融学名词解释题和简答论述题

金融学名词解释题和简 答论述题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金融学名词解释题和简答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 1.一级市场:又称初级市场或发行市场,是发行金融工具融通资金的市场。 2.二级市场:证券交易市场也称证券流通市场、二级市场、次级市场,是指对已经发行的证券进行买卖、转让和流通的市场。 3.同业拆借:同业拆借是指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之间为了调剂资金余缺,利用资金金融通过过程的时间差、空间差、行际差来调剂资金而进行的短期借贷。也可称之为是金融机构之间以货币借贷方式进行的短期融资活动。 4.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用以达到特定或维护政策目标。 5.衍生工具:金融衍生工具是由另一种证券(股票、债券、货币或者商品)构成或衍生而来的交易。 6.远期:远期合约是合约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约定的价格买卖约定数量的相关资产。 7.期货:期货合约是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日期按约定价格和数量交割某种金融资产的标准化协议。

8.期权:即选择权,是在未来某一时间行使,故称为“期权”。金融期权合约指期权的购买者在规定时间或规定期限内按约定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工具的权利的合约。 9.互换:互换合约是指双方或多方根据事先达成的条件在未来交换现金流的协议。 10.贴现:贴现是指持票人将未到期的已承兑汇票以贴付利息为代价转让给银行的行为。 11.回购:回购,又称补偿贸易,是证券的卖方在出售证券时向证券的买方承诺在指定日期以约定价格再购回证券的协议。 12.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调节货币供应量。 13.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一种“事前”的管理,即属于投资决策的环节。 14.表外业务:表外业务是指凡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补充:广义的表外业务既包括传统的中间业务,又包括金融创新中产生的一些有风险的业务。通常提及的表外业务专指后一类,属狭义表外业务。) 15.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 16.金融基础设施:狭义的金融基础设施主要是指中央银行为主体的支付清算体系;广义的金融基础设施还包括确保金融市场有效运行的法律程

名词解释简答答案

名词解释: 1、审计(P7) 审计是由独立的人员对特定经济实体的可计量的信息及所反映的经济活动,客观地收集和评价证据,以确定并报告这些信息与既定标准符合程度的一个系统过程。 2、审计目标(P21) (1)审计的目标是对管理层认定的再认定(具体目标) (2)审计的总目标:是对被告审计企业单位的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发表意见。 3、CPA CPA(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是注册会计师的简称,是指依法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接受委托从事审计和会计咨询,会计服务的执业人员。 4、CPAO 5、审计证据(39)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6、审计工作底稿(47) 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特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同的记录。 7、重要性(55) 重要性取决于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重要性可视为财务报表中包含错报能否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报表全面反映的整体理解的“临界点”超过该“临界点”就会影 8、审计风险(61) 审计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发表了一个不适当意见的风险,这包括了两层含义:当财务报表没有公允揭示而注册会计师却认为已公允揭示,或财务报表总体上已揭示而注册会计师却认为没有公允揭示。 9、内部控制(30) 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冶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包括以下要素:(!)控制环境(2)风险评估过程(3)信息系统与沟通(4)控制活动(5)对控制的监督

统计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

名词解释 一、分类数据(categorical data )是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使用文字来表述的。 二、顺序数据(ran k data )是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三、数值型数据(metric data )是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四、系统抽样(systematic sampling )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抽样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在规定的范围内随机的抽取一个单位作为初始单位,然后按事先规定好的规则确定其他样本单位,这种抽样方法被称为系统抽样。 五、非概率抽样(non-probability sampling )是相对于概率抽样而言的,指抽取样本时不是依据随机原则,而是根据研究目的对数据的要求,采取某种方式从总体中抽出部分单位对其实施调查。 六、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 )是由于抽样的随机性引起的样本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误差。 七、四分位数(quartile)也称四分位点,他是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25%和75%位置上的值。四分位数是通过3个点将全部数据等分为4部分,其中每部分包括25%的数据。 八、离散系数也成为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它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相应的平均数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s s v x = 离散系数是测度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统计量,主要是用于比较不同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离散系数大,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大;离散系数小,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小。 九、泊松分布(Poisson distribution )是用来描述在一指定时间范围内或在指定的面积或体积之内某一事件出现的次数的分布。 十、中心极限定理(central limit theorem ):设从均值μ、2σ(有限)的任意一个总体中抽取样本量为n 的样本,当n 充分大时,样本均值X 的抽样分布近似服从均值为μ、方差2σ/n 的正态分布。 十一、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在区间估计中,有样本统计量所构造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称为置信区间,其中区间的最小值称为置信上限。 十二、显著性水平(significant level)是一个统计专有名词,在假设检验中,它的含义是当原假设正确时却被拒绝的概率或风险,其实这就是前面所说假设检验中犯弃真错误的概率,它是由人们根据检验的要求确定的,通常取0.05α=或0.01α=,这表明,当做出接受原假设的决定时,其正确的概率为95%或99%。 十三、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 A )就是通过检验各总体的均值是否相等来判断分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是否有显著影响。 十四、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是根据样本数据计算的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强度的统计量。 十五、回归模型(regression model )对于具有线性关系的两个变量,可以用一个线性方程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描述因变量y 如何依赖于自变量x 和误差项ε的方程称为回归模型。 十六、点估计 利用估计的回归方程,对于x 的一个特定值0x ,求出y 的一个估计值就是点估计。点估计可分为两种:一是平均值的点估计;二是个别值的点估计。 十七、时间序列(time series )是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相继观察值排列而成的序列。 十八、指数平滑法(exponential smoothing )是通过对过去的观察值加权平均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使t+1期的预测值等于t 期的实际观察值与t 期的预测值的加权平均值。 十九、指数,或称统计指数,是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化的一种重要统计方法。指数是测定多项内容数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这个概念中包含两个重点:第一个要点是指数的实质是测定多项内容;指数概念的第二个要点是其表现形式为动态相对数,既然是动态相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