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4周数学备课教案

第4周数学备课教案

第4周数学备课教案
第4周数学备课教案

淮阴小学数学集体备课

主备:朱 珍 执教:

上课时间:2013.3.23---3.27

100以内数的顺序

备课序号:第3单元第5课时 总第17课时

教学内容:第29—30页例4、“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对“百数表”的整理,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

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

2.运用操作活动,结合现实背景,了解“单数”、“双数”并进行简单应用。

3.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滚率,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难点:

发现数按一定规则排列后相互之间的联系。

教具学具:百数表、框数方格框。

教学资源:教学多媒体光盘

表达训练:

在“百数表”里,是从1到100按顺序一个接一个排列的。同一横行中,

后一个数总是比前一个数多1;同一竖行的数,下面的数都比上面的数多10.

板书设计:

数的顺序

(百数表图)

3 15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数学王国开运动会啦!数娃娃们排成了整齐的方队(出示百数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娃娃是怎么排队的?

要求同桌学生相互说一说。

追问:咦!方队里还有不少位置是空着的,你知道是哪些数娃娃还没来吗?二、展开

各小组展示百数表。

谈话:这张百数表里可藏着好多有趣的奥秘呢!先请小朋友横着选几排数读一读,在小组内说说数娃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进一步启发:竖着看又有什么规律?斜着看呢?转弯看呢?请小朋友积极开动脑筋,把你发现有趣的规律告诉小组里的小朋友。同桌互说。

小结:从表中横着看,看出十位上都是相同的,例如第二行十位上全是1,第三行十位上全是2,第四行十位上全是3;

如果是竖着看,各位上都是相同的,例如第一列个位上全是1,第二列个位上全是2,第三列个位上全是3,而且上下数字的相差是10;

斜着看,尤其是个位和十位相同的数的一列,引导学生用红笔圈出来,加深对数字的印象。

试一试:

谈话:小朋友真了不起,在这张百数表里发现了这么多奥秘!老师还做了几个“魔力框”,大家仔细观察,在“魔力框”里你还会有新的发现的!

小黑板出示:用两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分别在百数表里框出几个数。要求读一读,并找一找这几个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在小组里交流。

小结:在同一行,右边的数比左边的数大,在同一排,下面的数比上面的数大,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数数,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

提问引导:(出示带一个数的框)你能按照前面的表,猜出另外几个数吗?

三、总结

1.目标检测:

★题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填数后交流结果。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先填数再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追问:根据“从1号病人看起,现在要看35号病人”的意思,35号病人有没有看过?看过了都是号病人?

★★题

(1)○ + ○ = 6 ○=()

○ + △ = 8 △=( )

□ +△+△=12 □=( )

(2)一头猪换2只羊,一只羊换4只兔,2只羊换几只兔?一头猪换几只兔?2头猪换几只兔?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2.课堂总结:

提问: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学得高兴吗?你们每个同学都很认真。你学到了哪些本领?同伴给你什么帮助?互相说说,再告诉大家。

3.课堂作业:补充习题。

4.实践活动:

★★★

妈妈今年35岁,小明今年5岁,再过10年,小明比妈妈小几岁?

比较数的大小 备课序号:第3单元第6课时 总第18课时

教学内容:第31-32页例5、“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过程,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知识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具学具:计数器图片。

教学资源:教学多媒体光盘

表达训练: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位数多的数比较大。位数相同,十位上大的数比较大;十位相同,个位上大的数比较大。

板书设计:

比较数的大小

46<38 想:四十几比三十几多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谈话: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你能任意地说出一个100以内的数吗?

老师手里有很多小棒,你们猜猜看有多少根,然后再数一数是多少。

3 16

刚才这几个同学说的这些数谁大谁小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较数的大小。

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二、展开

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

提问:今天小松鼠和小兔去海边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你能看着图说出它们做了一件什么事吗?你还看了到什么?

看着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同桌互说。

小松鼠和小兔比谁拾得多呢?你是怎么想的?

2.合作交流。

谈话:请你把想法先说给小组同学听一听是怎样比,怎样想的。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策略进行比较,老师再给出比较的方法。

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3.谈话:在这道题里比较哪两个小动物拾的贝壳多就是比较38与46哪一个大,你能用一个数学符号表示它们之间的大小吗?

教师板书:46 38

指定学生上黑板写>。

全班学生读一读算式46>38。

教学“试一试”。

谈话:老师一这里还有几组数,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先让学生独立比较两组数的大小,然后再组织交流,要帮助学生讲清楚理由,然后再出示几组十位上相同的两位数,再比较大小后,老师总结比较方法。

小结:两位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先看十位,十位上数的大的那个数大,接着让学生比较十位上相同的两位数,让学生明白十位上数相同再比较个位,个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请打开书第14页“试一试”,看着计数器比较两组数的大小。

(学生在书上完成并小组内汇报结果)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小组内交流。

三、总结

1.目标检测

★题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看着计数器把数先填出来。然后再比较数的大小。

指名汇报。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练习,交流检查结果。

(4)“想想做做”第4题。

强调学生看清题目要求。

★★题:

(1)10、20、30、()、()、()。

6、9、12、15、()。

(2)完成第5题,并联系生活中的实际经验说说数的大小。

2.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3.课堂作业:补充习题。

4.实践活动

★★★

12个小朋友排成一排照相,排在明明左边的有3人,排在明明右边的有几人?

多一些 少一些 多得多 少得多 备课序号:第3单元第7课时 总第19课时

教学内容:第33-34页例6、“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会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来描述两个100以内的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估计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重点:

会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

教具学具:梨、苹果和橘子的图片。

教学资源:教学多媒体光盘

表达训练:小猴做的比小猫少一些,反过来说就是小猫做的比小猴多一些;

小猫做的比小狗多得多,反过来说就是小狗做的比小猫少得多。

板书设计: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小猴做的比小猫少一些 小猫做的比小狗多得多

小猫做的比小猴多一些 小狗做的比小猫少得多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小朋友,今天小猴和小猫进行折五角星比赛,你们想看吗?

二、展开

1.教学例题。

课件展示例题:小猴和小猫比赛折五角星,小猴说:“我做了34个。”小猫说:“我做了38个。

提问:听了对话,你能知道什么?

四人一小组交流后汇报。

3 17

可能出现:38>34,34<38;小猫比小猴做的多,小猴做的比小猫少。

引导:小猫比小猴做的多很多吗?学生可能用口语表达:小猫比小猴做的多一些。

得出:小猫比小猴做的多些。

提问: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小组交流汇报。(小猴比小猫做的少些)

师:下面老师再来介绍一位小客人,(出示小狗)他也做了好多的小星星。(贴出10个)师:现在谁来说说小兔做的情况吧。

生:小兔做了10个。

师:现在把小狗、小猫,小猴做的放在一起比一比,能不能用我们刚才所学的“多一些”“少一些”来描述它们所做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呢?

生:不能,因为10比38和34小多了。

师:那能不能选择一个合适的词来比较恰当的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师指出,可以用“10比38少得多,10比34少得多”来表述。

反过来怎么说?小组交流汇报。

师指出,可以用“38比10多得多,34比10多得多”来表述。

2.小结: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不但需要比较两个事物的多少,而且要反映出数量相差的程度时,就可以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词来描述。

三、总结

1.目标检测:

★题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先看要求,再看图说说知道什么?最后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述。(2)想想做做第2题

讲述:小熊和小兔来到了一片果园,他们看到了什么呢?

课件展示:小熊说:“苹果有40个。”小兔说:“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

提问: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少得多是什么意思?那么梨可能有多少个呢?书上提供了三个答案,你人哪个答案合适就在它下面打勾。先独立思考,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选择。

(3)“想想做做”第3题。

引导学生仔细读题,再做选择。

★★题

(1)“想想做做”第4题。

明确条件,然后交流自己的选择。

(2)“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估计,说明理由。

(3)比一比游戏,想想做做的第6题。

游戏前,说清游戏规则。

2.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

4.实践活动:

★★★题

用2、5、8三张卡片组成两位数,最大的数是多少?最小的是多少?

练习五 备课序号:第3单元第8课时 总第20课时 教学内容:第35-36页练习六第1~8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知道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

2.通过比一比,估一估,进一步掌握比较多个数大小的方法,学会有根据的进行选择,提高估计意识。

3.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会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

教学难点:

会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说生活中的实际情况。

教具学具:百数表

教学资源:教学多媒体光盘

表达训练:2、4、6、8、10、12、14、16、18、20 ……是双数

1、3、5、7、9、11、13、15、17、19 ……是单数

板书设计:

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练习

2、4、6、8、10、12、14、16、18、20 ………双数

1、3、5、7、9、11、13、15、17、19 ……单数

82和80差不多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在○里填上“<”、“>”或“=”。

47○74 95○99 100○97 90○80

3 18 1

2.今天我们要和上节课认识的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四个朋友继续一起玩。(板书课题)

二、展开

1.填一填,想一想,说一说。

出示课本练习六的第1题,引导学生看题,你能填出空格中的数吗?

学生独立填数字。

认真观察这几个数,想一想,谁最接近90,为什么?

那么97是接近100,还是90呢?为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

你们能用同样的方法,想想:93是接近100还是90呢?

2.数一数,练习六第2题。

3.比一比,连一连。

出示练习六的第3题。让生说一说,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时候,应

先看什么,再看什么。指名回答后师小结。

小结: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位数多的数比较大。位数相同,十位上大的数比较大;十位相同,个位上大的数比较大。

4.看一看,比一比。

练习六第4题。

5.小练习:

电影院里的门票:4排13号、6排14号、8排25号、9排12号,哪

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

提醒学生:不看排数,只看号数。

三、总结

1.目标检测:

★题

1.想一想,填一填。

出示练习六第5题图。填好后读一读。

2.想一想,说一说。

出示练习六第6题图,引导学生看图,了解图意。

从图中的门牌号,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内先交流后集体交流。

同学们观察地真仔细!发现了门牌号的秘密。那你们能猜出;53的门牌号在哪边吗?68号呢?

3.圈一圈,读一读。

练习六第7题,出示表格,教师示范在表格中依次圈3个双数。

提问:你能照样子接着圈一圈吗?再把圈出的数读一读。

师:你觉得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点?没有圈出来的数呢?

师说明圈出来的数是双数,没有圈出来的是单数。

同桌再互相说一说:一个说数,另一个回答是双数还是单数。

除此之外,你还能说出哪些单数或双数?学生自由说后再指名说。

45、54、36、63、78和87,它们分别是单数还是双数?

★★题

猜一猜。

出示练习六第8题图,

先让小朋友独立完成,再全班进行交流。

2.课堂小结

咱们班的小朋友真了不起!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许多问题,希望大家能更努力的学习数学知识。

3.课堂作业:补充习题

4.实践活动:

★★★题

练习六的思考题。

第3讲找规律自主探究

后面一个应该是什么?

牛刀小试

学以致用

1. 、、

、、

2. 按顺序观察下面图形的变化规律,然后在空框里填上合适的图形。

3.想一想盒子里串的珠子应该是什么颜色的,请你画出来,并填空。

盒子里一共有()颗黑珠,()颗白珠。

知识链接

一个故事引发的数学家

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家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

在我们不远的前方闪耀着眩目的光辉。……”陈景润瞪着眼睛,听得入神。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初中数学如何备课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主战场,是教学的关键;而备好课则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备课是一名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一节成功的数学课,教师的备课是根本,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关键。所以教师的备课已经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备课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对教材内容的简单诠释、对教学过程的简单安排、对教学方法的简单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了很大的变化。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备课是教学过程的精心预设,包含着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水平,也包含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是知识的内化、具体化与课堂物化的预案;是对教学资源开发、整合与利用的过程;是对学生的研究与关注;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这是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书育人的前提和重要保证。现在,备课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例题、习题、研究教学的教育素材、研究教法和学法指导、制定教案、授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体会,具体谈一下备课中如何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 一、备课程标准 以往的数学课程着眼于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现在的新课标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的自身特点,更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备新课标的过程,也是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过程。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备课标务必找准两个落脚点:一是找准课标确立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实现程度,即不管是知识的积累,抑或技能的培养,都要切实明确并准确把握课标要求是“领会”“了解”,还是“熟记”“会用”等;二是找准完成课标要求的教材载体。就是通过研究课标,把总目标、总任务一一分解落实到每个单元和每一节课上,从而为整个教学活动找到一个准确的落脚点,确保教学的计划性、系统性,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备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立足从学科与展现价值观整合协调,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三维学习目标有机融合 所以备教材要吃透潜在点。掌握教材内容。教师只有研究教材体系,明确教学任务,弄清教材的基本结构、指导思想、知识技能、编写意图、内涵外延和深度广度,才能最终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重点难点。教材内同类知识中分量较大,处于重要或主要地位的内容就是教学重点;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

《高中数学教案》word版

说课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控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它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得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 什么叫说课 首先必须明确什么叫说课,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备课之后讲课之前(或者在讲课之后)把教材、教法、学法、授课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及其依据面对面地对同行(同学科教师)或其他听众作全面讲述的一项教研活动。 其次要说好课,就必须写好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怎样写好一篇说课稿呢? 必须明确说课稿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而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怎样教”。

所谓说清“为什么这样教”,就是平常我们所讲的找理论依据。理论依据从哪里找?一是《大纲》中指导思想、教学原则、教学要求等,这是指导我们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结构以及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二是《教参》中的编排说明、具体要求等,这是指导我们把握教材前后联系和确定具体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理论依据;三是《教育学》、《心理学》中许多教学原则、原理、要求和方法等,这也可以作为我们确定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四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切合实际的考虑。 写一篇说课稿的步骤 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简析教材 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凭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教师要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材内容部分要求说明讲稿内容的科目、册数,所在单元或章节; ②教学内容是什么?包含哪些知识点;③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后的联系;④教学大纲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什么;⑤教学目标的确定,一般从知识目标、智能目标、德育目标几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的确定,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它的确定要遵

高中数学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教案模板 篇一:高中数学备课模板《空间中的垂直关系》教学计划- 1 -- 2 - - 3 - - 4 - 篇二:高中数学教案模板(1) 课题: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学校莱钢高中姓名李红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由图象求解析式的方法,根据解析式作出图象并研究性质;(2)体验实际问题抽象为三角函数模型问题的过程,体会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3)让学生体验一些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的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建模、分析问题、数形结合、抽象概括等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用三角函数模型解决一些具有周期变化规律的实际问题.难点:将某些问题抽象为三角函数模型。三、教学方法: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本节课的内容是三角函数的应用,所以应让学生多参与,让其自主探究分析问题,然后由老师启发、总结、提炼,升华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生活中普遍存在着周期性变化规律的现象,昼夜交替四季轮回,潮涨潮散、云卷云舒,情绪的起起落落,庭前的花开花谢,一切都逃不过数学的眼睛!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数学的眼睛洞察我们身边存在的周期现象-----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二)典型例题(1)由图象探求三角函数模型的解析式例1.如图,某地一天从6~14时的温度变化曲线近似满足函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求这一天6~14时的最大温差;(2)写出这段曲线的函数解析式意图:切入本节课的课题,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同时以设问和探索的方式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思维,做好基础铺垫,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参与后续教学活动。解:(1)由图可知:这段时间的最大温差是20?C;(2)从图可以看出:从6~14是y?Asin(?x??)?b的半个周期的图象,∴ T ?14?6?8∴T?16 2 2? ∵T? ? ,∴?? ? 8 30?10?A??10??A?10?2又∵? ∴? b?20??b?30?10?20 ?2? ∴y?10? 8 x??)?20 3? ??)??1, 4 将点(6,10)代入得:∴ 3?3????2k??,k?Z,42 3?3? , ,k?Z,取?? 44 ∴??2k?? ?3? ∴y?10x?)?20,(6?x?14)。 84 【问题的反思】:①一般地,所求出的函数模型只能近似刻画这天某个时段的温度变化情况,因此应当特别注意自变量的变化范围;②与学生一起探索?的各种求法;(这是本题的关键!也是难点!)设计意图:提出问题,有学生动脑分析,

小学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范本

Clear objectives, matters, methods and record progress, so as to make planning direction consistent, action coordinated and orderly.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

编号:FS-DY-77856 小学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改革的实施为动力,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指导,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围绕进一步优化集体备课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效益、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和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扎实开展高年级数学备课组研训活动,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 利用每单周三的备课组(教研组)活动时间,配合教导处组织备课组老师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的新理论和先进经验,学习阳光课堂的相关理论,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倡导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的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二)抓好课堂常规,提高教学效益 在日常教学中,要借用备课组的集体力量,认真研究“新课程、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的实施,不断改进备课方法,提高备课质量,把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色溶于一体,积极采取集体重点准备、个人能根据班级实际加以调整、教后能及时地做好教学反思。尤其是要以教导处提出的建立阳光课堂为重点,切实做好自身备课。合理安排每一个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教学有针对性、教学有成效。努力挖掘、充分发挥新教材所蕴含的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充分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和动力,自主地学、能动地学,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和发现,真正让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中得以贯彻和实施。打造阳光高效的数学课堂。 (三)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本学期高年级数学备课组研训活动以集体备课为主,穿插组织一些集体备课后的实践性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以及反思性教学交流、研究活动。 集体备课实施程序:

最新高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8月15日 上课时间:8月24日 §3.1.1倾斜角与斜率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直线倾斜角和斜率的概,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及转化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学习中体会到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优点,能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体会代数与几何结合的数学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2)教学难点:斜率概念的学习,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三:课时计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 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计算公式及其简单的应用。 (一)课题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问题1:一点能够确定一条直线? 问题2:了加多一个点外,在已知一个点的基础上能不能加上另外一个条件使到它能确定一条直线? 【老师板书】画坐标平面以及一条直线,点出直线上一点,过此点画多条直线。 问题3:这些直线有什么共同点(过同一点,倾斜程度不一样) 如何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1、 直线倾斜角的定义: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我们取x 轴作为基准,x 轴正向与直线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 做直线l 的倾斜角。 例题:最后在黑板上用尺子依照定义说法比画出倾斜角将直线倾斜角的可能情况显示出来(共四种情况:平行于x 轴,经过一、三象限,垂直于x 轴,经过二、四象限) 注意:(1)直线的向上方向;(2)x 轴的正方向;(3)倾斜角范围是)180,0[??。 练习:下列三个图中所指的角是不是直线的倾斜角? 命制:王露 校对:高一数学组 审核:刘金琼 第三章 第1节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第1课时)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有效备课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有效备课 教学是一门艺术。不管你是个人备课还是集体备课,都必须进行周密思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细致地做好准备工作,才能更好地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有的教师上课目的不明确,重点不突出,语言不准确,都是备课不过关造成的。那么怎样备好我们的数学课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钻研教材 1、吃透教材 首先,数学教材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就需要在课前对教材有全面、系统的解读,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挖掘涵在数学知识中的数学思想。 其次,钻研教材还要钻研练习题,练习题是数学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新知识的学习起着巩固,提高的作用,并有助于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发展,以及数学能力的培养。所以备课时首先要把课本中习题都看一遍,以此分清哪些题是与新课相联系的基本题,哪些是加深理解的变式题,哪些又是综合题。另外,还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补充一些题目,以提高练习效果。 2、活用教材 知识无处不在,教学的阵地也可以无处不在。教学时,可以把教材中提供的静止的教学资料转变成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活生生的教学素材,给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知

识。让数学知识转化成实践知识,通过实践知识进一步深化数学知识,让教材的内容情景化、动态化、生活化。 二、了解学生 1、备课时要思考的问题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因此,备课时教师要能想到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己已经解决了什么? (3)、学生还想知道什么? (4)、要解决的这些问题,学生是否能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5)、哪些问题还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 这些问题想清楚了,也就明确本节课教学如何切入和要完成的教学目标了。 2、备课要考虑到每一个学生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它进行。学生作为个体,他们的数学基础和数学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备课时,要明确备课的对象,因为有的学生只要老师稍一点拨,就可以理解;有的学生需要老师讲解,才能理解;还有的学生需要老师多次讲解才勉强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基础:包括知识、能力和思维习惯等,同时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数学学习能力,设计一定的问题,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详细到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问题。

高中数学教案模板(1)

课题: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学校莱钢高中姓名李红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由图象求解析式的方法,根据解析式作出图象并研究性质; (2)体验实际问题抽象为三角函数模型问题的过程,体会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 (3)让学生体验一些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的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建模、分析问题、数形结合、抽象概括等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三角函数模型解决一些具有周期变化规律的实际问题. 难点:将某些问题抽象为三角函数模型。 三、教学方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本节课的内容是三角函数的应用,所以应让学生多参与,让其自主探究分析问题,然后由老师启发、总结、提炼,升华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生活中普遍存在着周期性变化规律的现象,昼夜交替四季轮回,潮涨潮散、云卷云舒,情绪的起起落落,庭前的花开花谢,一切都逃不过数学的眼睛!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数学的眼睛洞察我们身边存在的周期现象-----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二)典型例题 (1)由图象探求三角函数模型的解析式 例1.如图,某地一天从6~14时的温度变化曲线近似满足函数错误!未找到 引用源。.Array(1)求这一天6~14时的最大温差; (2)写出这段曲线的函数解析式

设计意图:切入本节课的课题,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同时以设问和探索的方式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思维,做好基础铺垫,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参与后续教学活动。 解:(1)由图可知:这段时间的最大温差是C 20; (2)从图可以看出:从6~14是b x A y ++=)sin(?ω的 半个周期的图象, ∴ 86142 =-=T ∴16=T ∵ω π 2= T ,∴8 π ω= 又∵??? ????=+==-=20 210301021030b A ∴???==2010b A ∴20)8 sin( 10++=?π x y 将点)10,6(代入得:1)4 3sin(-=+?π , ∴ Z k k ∈+=+,2 3243ππ?π, ∴Z k k ∈+ =,432ππ?,取4 3π ?= , ∴)146(,20)4 38sin(10≤≤++=x x y π π。 【问题的反思】: ①一般地,所求出的函数模型只能近似刻画这天某个时段的温度变化情况,因此应当特 别注意自变量的变化范围; ②与学生一起探索?的各种求法;(这是本题的关键!也是难点!)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有学生动脑分析,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考习惯。

初中数学备课教案模板

初中数学备课教案模板 【篇一:初中数学优质课教案模板】 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经历探索平行线的性质的过程,初步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结合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皮衣学生的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逐步养成言之有理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平行线性质的探索和对性质的理解 2、应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有条理地写出推理的过程。 课前准备:预习课本 教具准备:直尺、三角板 教法:引导、探究、 学法:研讨、探究 教学进程 情景导入 (一)动手操作: (1)利用一块三角板和一把画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a、b; (2)画直线c使它与直线a、b均相交; (3)写出一组同位角、一组内错角、一组同旁内角,并用量角器量出它们的度数; (4)观察各组角度数的关系,你可以得到怎样的结论? (二)交流、探究 观察发现,得出结论: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请你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说明成立的理由。如图 因为a∥b, 所以∠1=∠2 又因为∠1与∠3是对顶角 ∠1=∠3 所以∠2=∠3 类似地、请根据“两直线 平行、同位角相等。”说明 “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成立的理由,并与同学们交流。学生 画图板演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三)应用、提高 如图ad∥bc,∠a=∠c,试说明ab∥dc 解:因为ad∥bc 所以∠c=∠cde 又因为∠a=∠c 所以∠a=∠cde 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可以知道ab∥dc 练一练: 如图a∥b∠1=55、∠2=68,求∠3、∠4、∠5的度数 (四)总结升华 老师画了一个△abc,他问同学们∠a+∠b+∠c等于多少度?你能 有几种方法得到结论、画图并简述你的理由。 (五)布置作业:p23、(3 、4、5)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是这样处理的 1.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2.组织合作交流,营造探究氛围。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真正实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思,有效地培养学生的 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3.尊学生需要,关注学习过程。,更是放手让学生大胆去作、比较、争论、分析归纳,课堂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 都得到了应有的发展。

小学数学如何备课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备课? 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铺开,创新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主旋律。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各类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创新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而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我们教师应创造性的备好每一节课,让每一节课都能注入属于自己创新的火花,要从根本上改变采用“一支粉笔一本书,上到哪里算哪里”的不负责任的思想,或备课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年复一年的抄旧教案本,没有一点创新的成分,抄现成的教案设计导致只能得其“形”,而不能悟其“神”,因此,我将自己几十年的备课经验,结合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形势,谈谈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备好一节课的几点体会。 一、走进学生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是知识的简单接受过程,而是学习主体基于自身原有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因此,只有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分析学生,掌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才能准确有有效地上好每节课,而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就务必要对每一节课如何组织、如何引导加以仔细的考虑,在头脑中形成很深的印象,在课堂上真正给学生自主的机会,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还学生思维的空间,允许学生“犯错误”,因为学生的不同认识是一种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的资源。最后通过

老师的整理和点拨,让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正确的认识。 例如:小学一年级下下册数学《左右》章节。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一般要在7~9岁,才能逐渐形成以他人为标准辨别左右的能力。所以这部分学习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所以本课时的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从学生最熟悉的左手和右手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和探索中观察、感知“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所以可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储备设计一些游戏逐步进行深化,让他们初步感知体会相对左右和同向左右的区别。比如设计两个同学面对面,老师发口令:拍拍自己的左(右)肩,拍拍对面同学的左(右)肩……学生按口令活动。也可以我面对学生举起右手,让学生说说老师举的是左手还是右手,作为一年级的学生开始会条件反射地认为老师举的是左手,这时我不宜立即予以纠正,可以转过身去,让同学们看看有什么不同。通过学生直观的游戏,让学生自主认识到左右会因为参照标准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二、钻研教材 数学教材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就需要在课前对教材有全面、深度、系统的解读,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涵在数学知识中的数学思想。小学数学教材体系有两条线索,第一条是数学知识,这是写在教材上的明线;第二条是数学思想方法,这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很不明确地写在教材中,是一条暗线。前者容易理解,后者不易看明,前者是教材写什么,后者是明确为什么要这样写。例如小学一年级下册9+几的进位加法的计

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板:高中数学《圆的一般方程》(Word版)

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板:高中数学《圆的 一般方程》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掌握圆的标准方程的基础上,理解记忆圆的一般方程的代数特征,由圆的一般方程确定圆的圆心半径。掌握方程表示圆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方程表示圆的条件的探究,学生探索发现

及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得到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形结合、化归与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激励学生创新,勇于探索。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圆的一般方程,以及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一般方程。 【难点】二元二次方程与圆的一般方程及标准圆方程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1.复习圆的标准方程,圆心、半径。 2.提问1:已知圆心为(1,-2)、半径为2的圆的方程是什么? (二)交流讨论,探究新知 1.提问2:方程是什么图形?方程表示什么图形?任何圆的方程都

是这样的二元二次方程吗?(通过此例分析引导学生使用配方法) 2.方程什么条件下表示圆?(配方和展开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完成,教师最后展示结果) 将配方得: 3.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方程分类讨论,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3种情况,即圆的一般方程表示圆的条件。从而得出圆的一般方程式: 4.由学生归纳圆的一般方程的特点,师生共同总结。 (三)例题讲解,深化新知 例1.判断下列二元二次方程是否表示圆的方程?如果是,请求出圆的圆心及半径。 (1)(2) 例2.求过三点A(0,0),B(1,1),C(4,2)的圆的方程,并求这个圆的半径长和圆心坐标。

高中数学备课教案范文

高中数学备课教案范文 【篇一:高中数学备课教案模板[1]】 高中数学备课教案模板 【篇二:高中数学教案模版】 高中数学备课教案模板 【篇三:高中数学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教案模板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是中数学教材第册第章第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中,占据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上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1. 教学手段: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拟计 划进行如下操作:教学方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的教 学方法。 2. 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 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 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 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 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 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 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 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 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3. 学情分析:(说学法) (1)学生特点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高中阶段是(查同中学生心发展情况)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 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表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 (2)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许多学生出现 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老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 分析。 (3)动机和兴趣上: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4. 教学程序及设想: (1)由引入: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 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 沉思,期待录找理由和证明过程。在实际情况下学习可以使学生利 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肖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 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2)由实例得出本课新的知识点

初中数学备课模板--实例

课程一:方程应用题 一:知识回顾 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 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方程两边同时乘上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方程应用题 1、有些需要逆向思维解答的应用题,可以用方程解答 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用x表示 (2)分析,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出答案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 弄清题意,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即找出一个等量关系式,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解决题中的问题。 二:导师讲解 和倍关系 【例1】育新小学共有108人参加学校科技小组,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4倍。参加科技小组的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长方形面积、周长与边长的关系 【例2】用一根长54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要使长是宽的2倍,围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年龄问题 【例3】妈妈今年46岁,小倩今年12岁,再过多少年妈妈的年龄是小倩的3倍? 路程问题 【例4】甲、乙两车从相距28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4小时两车相遇。甲车每小时行3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价格问题 【例5】奶奶买4袋牛奶和2个面包,付给售货员20元,找回5.2元,每个面包5.4元,每袋牛奶多少元?

三:课堂达标训练 【强化1】体育比赛中参加跳绳的人数是踢毽子人数的3倍,已知踢毽子的人数比跳绳的人数少20人,跳绳、踢毽子各有多少人? 【强化2】鸡兔共笼,鸡比兔多25只,一共有脚170只,鸡兔各有几只?(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 【强化3】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南京开往上海,经过4小时后,甲车落后在乙车后面28千米。甲车每小时行34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强化4】幼儿园大班有10个小朋友,现在有60个苹果平均分给大班和小班的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分得2个,小班有多少个小朋友?

初中数学如何备课--最新版

初中数学如何备课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主战场,是教学的关键;而备好课则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备课是一名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一节成功的数学课,教师的备课是根本,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关键。所以教师的备课已经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备课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对教材内容的简单诠释、对教学过程的简单安排、对教学方法的简单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了很大的变化。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备课是教学过程的精心预设,包含着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水平,也包含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是知识的内化、具体化与课堂物化的预案;是对教学资源开发、整合与利用的过程;是对学生的研究与关注;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这是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书育人的前提和重要保证。现在,备课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例题、习题、研究教学的教育素材、研究教法和学法指导、制定教案、授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体会,具体谈一下备课中如何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 一、备课程标准 以往的数学课程着眼于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现在的新课标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的自身特点,更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备新课标的过程,也是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过程。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备课标务必找准两个落脚点:一是找准课标确立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实现程度,即不管是知识的积累,抑或技能的培养,都要切实明确并准确把握课标要求是“领会”“了解”,还是“熟记”“会用”等;二是找准完成课标要求的教材载体。就是通过

高中数学教案大全

高中数学教案大全 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数学教案大全一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运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 教学重难点 运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 (一)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 1.充分条件:如果A成立那么B成立,则条件A是B成立的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如果A成立那么B成立,这时B是A的必然结果,则条件B是A成立的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如果A既是B成立的充分条件,又是B成立的必

要条件,则A是B成立的充要条件;同时B也是A成立的充要条件。 (二)充要条件的判断 1若成立则A是B成立的充分条件,B是A成立的必要条件。 2.若且BA,则A是B成立的充分且不必要条件,B是A成立必要且非充分条件。 3.若成立则A、B互为充要条件。 证明A是B的充要条件,分两步: _ (1)充分性:把A当作已知条件,结合命题的前提条件推出B; (2)必要性:把B当作已知条件,结合命题的前提条件推出A。 二、范例选讲 例1.(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指出下列各组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 (1)在△ABC中,p:AB q:BCAC; (2)对于实数x、y,p:x+y≠8 q:x≠2或y≠6; (3)在△ABC中,p:SinASinB q:tanAtanB; (4)已知x、y∈R,p:(x-1)2+(y-2)2=0 q:(x-1)(y-2)=0 解:(1)p是q的充要条件(2)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3)p是q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4)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练习1(变式1)设f(x)=x2-4x(x∈R),则f(x)0的一个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是( C ) A、x0 B、x0或x4 C、│x-1│1 D、│x-2│3

2021年教师高中数学备课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备课教案模板 课题 2导数的四则运算 课型 新授课 1)知识方法目标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并能灵活运用。数形结合。 教学目标 2)能力目标 运算能力,运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熟练运用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2)难点商的导数的运用教法与学法通过具体问题演练,掌握四则运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根据导数的定义求导数的步骤 1、求函数的增量 2、求平均变化率 备注 yyx f(xf(x x x)x)yx f(x);

; 课题引入 3、取极限得导数(创设情景) f(x) lim x 2、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 求导也是一种运算,导数的运算法则是怎样的?1、运算法则和(差)的导数 请学生用文字语言描述运算 [f(x)g(x)] / f(x) / g(x) f(x)g(x) / 法则。 积的导数 f(x)g(x) 推论cf(x)

f(x)g(x) cf(x)(c为常数) 运用运算法则求导数。题(1)要求学生分别用定义和运算法则做。 (2)学生利用运算法则求出答案后,利用几何画板作出原 2、例题分析 例1、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1)y问题探究 (2)y(3)y x 23x24) 32x(x x 3log2x 商的导数 函数和其导函 f(x)g(x) (4)y(5)y f(x)g(x)sinxcosx2x2x 1f(x)g(x) 2数的图像,让 g(x) (g(x))

学生感受导数是如何反映原函数的图像的。 例2、已知曲线y 1 3x 32x上一点P(3,a),求 学生板书,教师订正。板书订正 a的值和点P处的切线方程? 例3、日常生活中的饮用水通常是经过净化的,随 着水纯净度的提高,所需净化费用不断增加。已知将功1吨水净化到纯净度为元)为 运用运算法则求曲线上某点出切线斜率及切线方程,与运用定义法求解比较。 x%时所需费用(单位x1)。求净化到下 c(x) 52841 x (8 列纯净度时,所需净化费用的瞬时变化率; (1)9%; (2)98% 分析要求瞬时变化率实际上就是求函数的导数,这就要用到商的导数公式,然后再代数值,问题就得到解决了。 运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 1、求f(x)练习提高 2、课本P85页题5,6,7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备课 备课总的要求是课前有思考、有思路,能说课。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如新任教师、成熟教师、优秀教师)可以有不同的备课要求,教案要因人而异;教案要留有发展的空间,注重实效。新课程下的教学常规应加大对备课组活动的管理,形成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备课制度。备课应该牢牢把握“个人领悟、集体研究、把握课标、重组资源”的原则,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最终能够形成具有教师个人风格的教案。譬如,在实践中,有人提出“备课”要做到“五有”、“五备”:即脑中有“纲”(课程标准),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方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其基本要求是: 1、学习课程标准(或大纲) 《课程标准》(或《大纲》)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首先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或《大纲》),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原则以及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任务,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2、钻研教材(或材料) 深入钻研教材,通过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过程,着重把握施教年级的教学内容在整体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和突出重点,适当分散难点,做到内容、目标心中有数,合理安排。 3、了解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

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力求全面了解每个学生思想状况和兴趣态度,了解每个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了解每个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实效性。 4、设计课堂整体思路 在编写教案前对整堂课的教学应有总体的设计,这是个头脑预演过程,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的前奏,很有实际意义。总体思路应考虑目标、内容、条件等各因素彼此协调平衡,要考虑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合理组合,要有弹性,便于整体把握,优选教学手段和教学法。 5、编写教案 教案是教师统筹规划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其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及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

浅谈初中数学如何备课(同名17189)

浅谈初中数学如何备课(同名17189)

浅谈初中数学如何备课 刘清华 各位老师:大家好!作为一名教师,大家都深知备课的重要性,因为我们不是教学生一节或两节课,而是教学生一学期,一年,两年甚至更多年,我们备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甚至学生的一生。因此我们身上的责任重大,我们可能没有时间批改作业,但我们坚决不能不认真备课就进课堂。备课工作如此重要,那么应该如何备好课呢?在以往备课的经验基础上,又应该如何做到有效备课呢?我谈一下自己浅显的认识,与大家交流,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备教学理念 认真研读《数学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学理念。《数学课程标准》中,原来的基本理念有“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011年改为现在的“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修订后与过去的提法相比: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有更强的时代精神和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数学素养,使每个孩子在数学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综合考虑了学生发展、社会需求和数学学科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形成“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我们在教学中要始终贯穿“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具有批判精神、创新意识的学生。这才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这也是我们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 二、备课程资源 备课程资源就是备教材以及和教材配套的一系列参考资料。教材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备教材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首先,要熟悉教材。从教材的系统性入手,通晓全部教材,了解教材的来龙去脉,把数学知识有机的贯通成一个整体,并且了解各部分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教材的深广度。其次,要分析钻研教材。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深刻的剖析,研究教材的思想性,研究数学中的运动、发展、转化。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在概念教学中应侧重于观察、抽象、概括、辨析等能力的培养;在定理教学中侧重于归纳、类比、分析、综合等探究能力的培养;对教学内容较容易的侧重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对内容较难、较复杂的则侧重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运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参考一些其他的数学教学辅助资料,进行概括总结,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设计出生动的开放的数学趣味课堂。 三、备学生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这一主体而进行,所以教师“教”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学”的过程。在准确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就要思考如下问题:什么样的学习目标适合他们?怎样帮助学生最快最有效的达到学习目标?具体而言,诸如哪些方法该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该让学生自主发现、自我构建,哪些问题可让学生提出,哪些内容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哪些疑难可让学生自主解答,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哪些地方学生的理解会浮于浅层,停留表面,学生可能需要点拨、引导;哪些地方学生可能会出现怎样

高中数学教案全套

高中数学教案全套 【篇一: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全套教案】 课题:1.1 集合 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 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 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 解集合“属于”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 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 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段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 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 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 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p2-p3内容 二、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 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 总体。 2. 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 体叫集合(set),也简称集。 3. 思考1:课本p3的思考题,并再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 合的例子,对学生的例子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4. 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初中数学教师如何实施有效备课

初中数学教师如何落实有效备课 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教师进修学校罗宗明 邮编:666599 摘要: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前期工作,是教师从事教学的基本功,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提高备课的质量,实施有效备课。本文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师如何落实有效备课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有效备课数学落实 作为一名教师,谁都想把学生教好,而且成绩更要教好,所以任何一名教师都渴望自己的教学是有效的。那么,有效教学如何设计与实施,就显得尤为突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著作中谈过这样一件事:一位数学教师讲公开课,极其成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得这么好,请问您备课用了多长时间?”他回答道:“可以说这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但是要问直接备课的时间,那我告诉你,只有十几分钟。”所以,若想成为学生欢迎、学校认可、家长满意的好教师,就只有有效教学,而有效备课才能保证有效教学,因此,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2010年,我参加了普洱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全员培训《备好课专题》的学习,并担任我县“初中数学班”的班级辅导教师。通过本专题系统知识的学习和学员们的互动交流,结合近几年深入 1 全县中学进行新教师跟踪考核、骨干教师考核、教师教育工作调研等活动中 参与备课、听课、评课的思考和体会,谈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师如何落实有效备课。 一、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的数学专业知识,转变教育观念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教师本身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作为教师,我们要研究新课程标准,认真学习新课改下的教学要求和考试说明,要非常熟悉要教什么,怎么教。如在教学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教学内容前,教师自己要准确理解相关的性质,要明确近年来的中考中轴对称、平移、旋转问题越来越受重视,因为它们与运用紧密联系,同时又是非常简单的证明方法。这些知识如果和圆或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知识点相联系,则可能出现综合命题。因此教学中要通过使用图片、实物展示、折叠剪纸等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观察、分析、交流,牢固掌握它们的本质特征。其次,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加强学习、加强交流,不断丰富自身的数学专业理论水平,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识。 二、教师应充分认识备课的真正价值 备课不是简单的书写教案。有些教师,对教过的内容已经很熟了,认为没有必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写备课笔记上, 把备课看作是一种无效劳动。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备课,我们使用的教材在不断优化,而且学生年年在变,也就是说去年的教学设计未必适合今年这个班的学生。所以备课不能是机械地写教案,而应是每堂课实施教学的策略,不同的教育对象所实施的教学策略就有所不同。因此,我们的备课不是一种耗时耗力的无效劳动,它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必然手段。 三、备课要准确定位学生学习目标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备课时应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而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定是一种知识的预设。新课标要求达成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目标设计上要做到“三个并重”。因此,备课中应注意两点:一是本课的知识点和能力点的问题,要从它在整个初中数学中所处的地位来认识教学内容。二是学法指导,在备课时就要充分考虑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