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集大全力以赴迎接教学评估

1、集大全力以赴迎接教学评估

1、集大全力以赴迎接教学评估

走进集美大学,人们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紧张有序的迎评促建的气氛。

今年3月29日,集美大学接国家教育部通知:今年10月10日至15日,教育部将组织专家组对集美大学进行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的现场考察。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是教育部对新办院校或由专科升为本科院校所进行的办学实力的综合测评,是对学校教学条件、教学管理、教学建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全面评估。评价的目的在于加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宏观管理和指导,督促各主管部门重视和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促进高校不断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提高管理水平,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改进教学工作,以增加学校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活力,使办学水平和教育质童上一个新台阶。教学评价是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对一所大学办学质童和水平进行国家级、权威性评价,评价合格,就是通过了国家级权威认证。今年年初,倍受海内外关注的集美大学实质性合并工作基本完成.接受本科教学合格评价,是集美大学实现实质性合并后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这项工作已经引起有关方面以及集美大学全体师生员工的高度重视。

教育部专家组进校检查验收,虽说只有短短的五天时间,但五天内检杏的是被评学校近三年的自评自查的结果以及学校根据自查结果而进行的整改情况,因此,集美大学早在1996就积极开展自评自查,并于1997年10月月通过了由福建省教委组织的阶段性成果检查。通过这几年准备,集美大学在整体建设方面的确有了很大的发展。通过教学工作评价,学校进一步加大了建设力度,改善了办学条件,明确了办学思路,调动了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形成了凝聚力,促进了学校的实质性合并,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均有所提高。

为了迎接这次评价,集美大学十分重视,校领导亲自挂帅成立教学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评价工作办公室,成立了校内教学评价专家组,制定了《教学评建工作任务书》,印发了《教学评价手册》,校长并与各学院、各部门负责人签订了教学工作评价责任书,全校上下齐心,层层发动。特别是今年暑假,集美大学全体教师员工自觉放弃假期休息,进入“临战状态”,他们冒酷暑,战高温,全身心地投入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一所高校办学实力的综合评价,既评硬件建设,也评软件建设。所谓硬件,主要看主管部门对该校的资金投入状况;所谓软件,则主要看教学管理及其规范化水平。据了解,集美大学近期筹措1250万元用于建设艺术楼琴房、音乐厅、综合素质馆、化学生物基础实验室、海水养殖场的改造、物理荃础实验室、电工墓础实验室、航海ARPA模拟系统、多媒体教室、金融股票模拟实验室以及教务管理建设、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等。(坤)(题头照片:林晋祥)

2、石兆彬到集美幼儿园慰问师生

5月30日上午,厦门市委书记石兆彬、市人大主任李秀记、市委副书记刘丰及市委

常委、市委秘书长陈聪辉等领导在莅临集美幼儿园慰问全体师生,石书记给小朋友带来了最亲切的节日问候。小朋友们高喊“爷爷节日好”,给市委领导献上鲜花。市委领导一行在集美区委书记詹沧洲、区教育局局长钟远南、区妇联主任叶宜男及原市政协副主席王毅林的陪同下,参观了集美幼儿园园舍、设施和办学成果展览,他们对刚翻修落成的“葆真堂”表示满意。市委领导一行还饶有兴趣地观看了幼儿园艺术兴趣班小朋友表演的节目。石书记在座谈会上说:今年是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幼儿园80周年,在这样一个有意义的日子,我们更要发扬校主陈嘉庚先生的爱国精神,充分利用乡土教材,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艰苦朴素教育和养成教育,寓乐乐于教,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出祖国一代新人,他鼓励集美幼儿园继续努力,争创省优质园。石书记还为集美幼儿园题词:“发扬嘉庚精神、发展幼儿教育”。(幼)

3、王新全回母校

蓬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王新全校友回到阔别多年的母校,与当年恩师共叙情谊,和今日学弟互致勉励。

5月28日上午,王新全校友来到学习过的海院轮机系与师生座谈,大家围坐一起,谈笑风声,畅所欲言。他回忆当年在校学习时的情景,真诚感谢授课老师的辛勤培育。他还和轮机系学生代表们一起畅谈人生奋斗目标,勉励在校学弟们珍惜在校学习时光,勤奋学习,学有所长。学院党委书记赖强谋在座谈会上向校友赠送了学院校庆纪念册。下午,王新全校友在福南堂向全校师生作了一场生动的报告,讲述了自己如何在嘉庚精神激励下,逐渐成长为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第五代集装箱船最年轻的轮机长。(海院卢)

4、集大召开首次工代会

选举产生首届工会委员会陈志良当选工会主席

集美大学首届工代会于1999年6月16日在航海学院万郑航运培训馆隆重开幕。张向中、辜建德、曾讲来等校党政领导和应邀前来的省教育工会副主席张元问,市总工会主席黄笑影、副主席陈永红以及市教育工会、厦门大学工会等上级领导和兄弟单位工会负责人出席了大会。

校党委书记张向中代表校党政领导向各位代表及全校工会会员、工会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并对校工会筹备小组和新成立的各部门工会在学校实质性合并中所作出的成绩给予肯定。他指出:首届工代会的召开,对于统一思想认识,凝聚教职员工,全面推进学校的改羊、建设与发展其有重要意义。张向中希望工会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学校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大会提出今后工会工作的指导思想。

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志良、孔莉、骆朝泉、蒋晓蕙、庄进忠等23人组成的第一届工会委员会和邓兴森等五人组成的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并同时成立了校工会女职工委员会。第一届工会委员会选举陈志良为集美大学工会主席。(集大工会单雯)

5、石兆彬到集大现场办公

6月2日下午.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石兆彬,以及张宗绪、杜明聪、陈聪辉等市委领异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到集大现场办公,就当前集大的稳定工作、省市共建集美大学问题、实质性合并后的有关经费问题、教职工住房问题、同集公路集大路段的交通安全问题、实习船的航运任务问题等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提出解决方案。(纪彤)

6、集大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进军

集大实质性合并,增强了科研实力,为了实现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零的突破,在苏文金副校长的关心下,科研处的有关同志筹备了几个会议,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动员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介绍会等,动员有能力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教师积极申报。目前,我校已有六位教师牵头组成课题组,申报了课题,他们是关瑞章的鳗鲡人工催熟的比较研究、钱罗奋的安导元随机分布组合虚整距变极、石爱虎的中国农业基础设施发展战略及其管理研究、陈昌生的龙虾幼体培育中适宜饵料和水质条件的研究、李连亭的南极航线选择与航行环境和船舶操纵方法研究、王艺磊与港台学者合作的对虾精巢和卵巢特异表达基因的克隆。(科研处刘)

7、集大应邀参加

’99海峡两岸产学研洽谈会

由厦门市政协与西安市政协联合主办,香港厦门联谊总会与厦门市产学研办公室协办的’99海峡两岸产学研合作洽谈会于4月8日至12日在厦门富山国际展览城与“台交会”同时隆重举行。洽谈会旨在通过科枝成果展示、合作洽谈,为西安和厦门的高科技领域招商引资,促进内法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海峡两岸的联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应’99海峡两岸产学研合作洽谈会筹备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邀请,集大组织了部分的科研成果参加了此次的洽谈会。在会上,集大参展了46项科研成果,受到了与会两岸科技企业界人士及香港产业界人士的好评。 (科研处刘佳英高力彬)

8、朱月明获两项比赛第一名

体育学院武术教研室青年教师朱月明在5月26日结束的由中国式术协会、国家休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办的“利群杯”国际传统武术暨绝技大赛上,荣获套路传统拳术和传统短器械两个单项比赛第一名。(体院华)

9、名列全省第一喜得奖金一万

郑群荣获集大主水九英语活动基金特别奖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952班郑群同学日荣获“集美大学王水九英语活动基金特别奖”。在6月26日下午举行的颁奖仪式上集美大学苏文金副校长为郑群同学颁发了获奖证书和一万元奖金。集美大学英语教学部主任、王水九英语活动基金代表陈经华副教授出席了颁奖仪式并讲了话。

郑群同学在今年五月举行的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以131分(总分150分)的傲人成绩获特等奖,且其成绩在福建省七名获得特等奖的大学生中名列第一,比第2名的总分还高出10分。根据《集美大学王水九英语活动基金章程》的规定,凡在全省英语演讲、作文竞赛中获得第一名者,可获得一万元的奖金。当基金的捐赠人——新加坡乡贤王汉章先生获悉郑群夺魁的消息时,非常高兴,当即发来传真通知为郑群同学颁奖。郑群同学获特别奖的消息在学生中引起强烈的反响。(工商院综合办)

10、校友总会简讯

△6月18日,原集美高商11组、印尼老校友汪大均先生等一行在其女儿陪同下专程到集美鳌园瞻仰陈嘉庚先生的陵墓,缅怀校主培育之恩。汪大均校友一行还在总会卢俊钦副秘长陪同下参观了集美大学。汪大均校友在海外对集美大学十分关注,并给予很大的支持。

△6月18日,集美校友总会在陈嘉庚先生故居召开各地、各校校友会联席会议。会议讨论总会本年度评选首届陈村牧奖的有关事项;商榷由总会牵头编写《集美校友名人录》一书的有关事宜。王毅林理事长出席会议,并在会上做重要发言。出席会议的有副理事长黄德全、吴景宁、陈毅中、李泗滨、陈永水和北京、上海、广州、泉州、厦门等地校友。集美学村各院校校友会负责人,以及《集美校友名人录》编写组的有关同志也出席会议。

△06月29日,集美校友总会王毅林理事长、陈永水副理事长前往集美幼儿园实地了解情况,帮助他们解决问题,鼓励他们在今年荣获福建省优秀幼儿园的基础上,争取明年获得幼儿园的最高荣誉——福建省优质实验幼儿园。

△6月29日,林志群老校友在陈少斌校友陪同下走访集美校友总会。林志群校友在1949年底任南平军分区司令员期间,曾亲自护送陈嘉庚校主一行由江西赣州安抵福州。

△泉州王昭德老校友于1999年6月19日不幸逝世,享年78岁。王昭德校友毕业于集美中学初中51组,离休干部。王昭德曾任泉州集美校友会第四届理事会秘书长,他晚年为泉州集美校友会、泉州集友实业社、泉州集友城市信用社的成立和发展,作了很多贡献。对王昭德校友的逝世集美校友总会发了唁电表示哀悼,并送了花篮。

△南平赵玉茂老校友于1999年7月28日不幸逝世,享年77岁。赵玉茂校友毕业于集美中学高中16组,曾在原集美校董会任职.离休干部。赵玉茂校友是爱国华侨黄丹季的外甥,一生从事教育。他晚年尤为关注集美学村的发展。集美校友总会对赵玉茂校友的逝世,发了唁电。(阿卢)

11、财院会计972班受表彰

日前,财院会计972班被省教委授予“省级优秀班级”称号。会计972班除了抓好平时的专业学习之外,还积极参加院体育艺术节、科技文化节等活动,表现突出。该班在学雷锋活动中与集美幼儿园一道开展“手拉手、心连心”活动。他们此举受到了师生、群众的好评。此外,该班在早操、宿舍卫生、遵守校规校纪等“三项总评”中一直名列全院前茅。该班各项工作成绩显著,在学院产生积机影响,成为其他班级学习的楷模。

另悉,在这次省级衣澎中,财院刘云钦、欧庆淮、郭艺挥、黄晓进等四位同学荣获省级三好生称号;卢赛、吴敬旭两位同学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干部。(陈贇)

图片新闻

第十一届中国航海模拟器教学研究会于6月1日在集大航海学院召开,来自全国十几所高等院校、研究所等单位的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辜建德校长、航海学院郑为民院长到会,并讲了话。会上交流了30多篇论文,内容涉及教学、科研以及将来的发展方向。大会讨论了今后有关模拟器教学的评估及学会今后的工作任务,为航海实践教学提供了有益的理论依据与指导。(黄丹平文/摄)

12、集美中学简讯

△为加强学生社会实践和劳动教育,集美中学与集美校委会签订共建协议书,共同建设集美鳌园、嘉庚公园,将其作为学生私会实践和劳动教育基地。集美校委会主要派有关人员指导学生劳动,传授劳动知识与技能,担任学生校外德育辅导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协助培训学生义务导游员等;集美中学主要负责安排学生进行生产性和公益性劳动,组织学生义务导游队宣传嘉庚精神,寓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于各种实践活动之中。(林红晖)

△5月份.经洪永世市长、江曙霞副市长批复,同意王毅林同志担任集美中学董事会董事长。(林红晖)

△集美中学物理组潘登远老师设计、制作的课件《机械振动与机械波》荣获福建省

物理CAI课件评选一等奖。(林红晖)

△集美中学去年招收了10名特困高中生,利赏服饰公司王总经理得知这一消息,主动与校方联系,资助这10名学生,每人每月发给基本生活费150元,直至他们三年高中毕业;并且每学期组织一次野外社会实践活动。这10名学生品学兼优,全面发展,他又发动公司员工踊跃捐放,建立奖励基金,每年拿出3000元笑励其中学业优秀的学生。近日举行颁笑仪式。(吴天踢)

△省中学生德育夏令营于7月12日至17日在集美中学举行,来自福州、泉州、漳州地区的60名优秀学生干部高兴地度过了今他们难忘的六天。

营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听取了集美学校地下党斗争史介绍;参观了陈嘉庚故居、郑成功纪念馆;兴致勃勃地游览了集美、鼓浪屿、环岛路;还参观了航天卫星测控站、全国明星村同安马塘村。目睹厦门经济特区的发展变化,营员们激动地说:“短暂的六天,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吴天赐)

13、集大举行首届学生“六项”全能赛

由集大校党委宣传部、学工部、团委主办,财院分团委承办的集美大学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重头戏——学生“六项”全能赛于5月15日、16日分两场在财院大礼堂举行。校党副书记曾讲来、宣传部副部长黄爱斌及各学有关领导、师生近千人观看了比赛。

此届学生“六项”全能赛包括合唱、独唱、器乐、戏剧、舞蹈、朗诵等六个项目。节目内容健康,格调清新,反映厂集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审美悄趣。两场比赛高潮迭起,经过激烈角逐,财院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和最佳组织奖。水产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分别获排二、三名,师范学院、航海学院、体育学院代表队获得优秀奖。(许文红等)

14、水校简讯

△5月9日,全国中等水产专业学校后勤管理干部培训班在集美水产学院召开。回忆历时六天,来自全国各地18所学校的42位校长和总务科长参加了交流。(阮基成)△5月19日—22日,福建省中专第六届篮球赛在泉州电力学校举办。经激烈角逐,水产学校代表队荣获亚军。(叶小超)

△4月22日—5月22日,轻校、水校、化校、艺校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四校联谊活动,通过足球赛、文艺晚会、书法巡回展、学生干部交流、文学联谊特刊等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增进了友谊。今年是四校开展联谊活动的第八年。(池长全)

15、华文学院简讯

△6月20日,集美华文学院挂牌暨综合楼基仪式在原集美桥校隆重举行。

集美华文学院的前身为陈嘉庚先生于1953年亲手创办的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现在是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在福建省的唯一考点。1997年2月,国务院侨办把这所学校建制并入华侨大学,成立华文教育中心,今年5月,更名为华文学院。华文学院的成立标志着桥校中等教育的结束和学历教育的开始。学院主要开展面向海外华侨华人的华文教育工作。

揭牌仪式后,国务院侨办副主任刘泽彭、文宣司司长丘进等为华文学院综合楼奠基。

△今年7月,华文学院首批汉语言专业本科毕业生4人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华文学院本年度HSK(初、中等)考试结果已于今日公布,成绩喜人,全院参考人数共87人,分别来印尼、日本、美国、泰国、韩国、德国等六个国家,70人获HSK 初C以上证书,获证率达80.46%,其中印尼籍学生获证率高达96%。(王俭)

16、发扬红十字精神

同民医院开展义诊活动

5月8日是世界红十字日,这一天,同民医院洪朝喜副书记、邵以德副院长率20多位医务人员在马巷影剧院广场、开展宣传义务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宣传红十字会的性质、宗旨、任务;宣传红十字原则和理想。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红十字会,关心和支持红十字会工作。同时大力宣传献血法。依法开展无偿献血工作。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宣传红十字会的性质、宗旨、任务;宣传红十字原则和理想。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红十字会,关心和支持红十字会工作。同时大力宣传献血法,依法开展无偿鲜血工作。

参加义诊的人员中,有6位是资深的医疗专家,也有刚踏出校门,立志从事医疗卫生事业的卫校实习生。

本次义诊共诊病166人次,群众对此举予以赞扬,并希望同民医院的专家能经常到群众中去,解除他们的病痛。医院表示今后将经常组织这样的义诊活动,把红十字精神发扬光大。(同民医院医务科)

17、葆真堂翻修工程竣工

集美校委会、集美区政府、集美镇政府三方共同投资99万元,翻修集美幼儿园葆真堂。工程日前竣工,交付使用。葆真堂建于1926年,是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学村一个组成部分。翻修后葆真堂设有电教室、科学发现室、幼儿舞蹈房、阅览室等。(黄振寿陈雪红摄影报道)

18、汇集八闽高效健儿显示集大综合实力

省11届大运会在集举行

福建省第十一届大学生运动会8月3日至6日在集美大学举行。这是本世纪最后一届,也是规模最大、参赛人数最多的一次全省大学生运动会,来自全省30所高校的954名体育健儿,参加了这次体育盛会。

在开幕式上,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俊杰宣布福建省第十一届大学生运动会开幕。本届大运会组委会副主任、集美大学校长辜建德教授代表本届大运会承办单位、东道主——集美大学致欢迎词。他代表集美大学一万名师生员工向莅临大会的领导、来宾及全体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表示最热烈的欢迎。他说,本届大会是一次展现崇高体育精神的盛会,是对刚完成实质性合并的集美大学综合实力的一次检验。他说集美学村一直以“嘉庚精神、诚毅校训”名闻海内外,作为东道主的集美大学的师生员工将为大会的顺利进行尽最大的努力。

本届大运会组委会主任、省教委主任朱水康致开幕词。

随后,由来自集美大学及集美小学1692名学生表演了大型团体操《光荣与憧憬》。团体操分三场:《喜迎嘉宾》、《青春颂歌》、《拥抱未来》,体现了“强健体魄、迈向新世纪”的主题。团体操的精彩表演,赢得了在场领导、来宾和观众的阵阵掌声。

开幕式由本届省大运会组委会副主任、省教委副主任鞠维强主持。出席开幕式的主要领导还有省体委主任蔡天初、三十一军副军长张鹤田、厦门水警区副政委刘岳云大校及地方党、政、军领导和在厦的部分集大校董。本届大运会由福建省教育委员会及福建省体育委员会联合主办。

经过四天激烈“鹰战”,6日傍晚,十一届大运会圆满闭幕,会旗在集美大学主赛场缓缓降落。250枚金牌各有得主。共打破了9项纪录,厦门大学、福建省公安专科学校、集美大学分获甲、乙、丙组团体总分第一名。

在闭幕式上,组委会副主任、省教委副主任翔维强致闭幕词。

本届大运会,来自30所高校954名运动员参加了田径、游泳、武术、篮球等项目的比赛。运动健儿奋力拼搏、顽强进取,共有1队12人10次打破9项省大学生运动会记录,有3人达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大运会增进了友谊,提高了运动成绩,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

在闭幕式上,大会组委会授予承办单位集美大学“优秀组织奖”。集美大学校长辜建德从省教委副主任鞠维强手中接过锦旗。在省大运会会旗交接仪式上,下届承办单位厦门大学副校长潘世墨教授从本届大会秘书长、集美大学副校长苏文金教授手中接过会旗。

集美大学、福建省公安专科学校、福建省中华职业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代表团获本届大会“体育道德风尚奖”。

闭幕式由组委会副秘书长、集大体育学院院长郑旭旭主持。

本届大运会东道主集美大学,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辛勤工作,热情服务,保证了大运会的圆满成功。福建省大学生运动会四年一届。全省高校体育健

儿将于2003年相聚厦门大学。(本刊综合报导)

19、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

——第十一届全省大学生运动会巡礼以“团结、奋进、文明、育人”为宗旨的第十一届省大运会经过四天的激烈比赛,终于胜利落下帷幕。值此盛夏之时,各代表团相聚集美,展其能,施其技。浔江之畔,呈现出又一盛景。

本届大运会的承办者集美大学,为办好此次大运会,充分发挥合并后的整体优势,利用大规模集团力童,在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关心与支持下,克服诸多困难,调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大运会运作,显示出合并后集美大学的综合实力与凝聚力。大运会的成功举办,是集美大学实质性合并以来的首次荣光,是集大人的又一骄傲。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参加此次大赛的运动员们本着“诚以参与.毅以角逐”的精神,在集美大学这片土地上洒下了艰辛的汗水,浇灌着大运会的灿烂花絮,体现了跨世纪大学生的风采。“场上一分钟,场下十年功”。参加大赛的运动员们经过长期的磨炼,数月的赛前强化训练,保证了大运会的比赛水平。“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回眸四天的赛事,运动员们在赛场上全力以赴,奋力拼将,展现了顽强意志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值择一提的是,此次大运会恰透台风肆虐之际,连日间有基雨,比赛受到较大影响。但运动员们以顽强的精神,披风沥雨,大展雄风,体现出了建设析世纪青年的优良素质。

本次运动会,规模之大,参赛人数之多,各方面运作之成功都柞以往任何一届可比。各大谋体纷纷给予关注,追踪报道。此次大运会盛况空前,成果引人注目,有1队、12人、10次打破9项省大运会记录,有3人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在世纪的最后一年里,我们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收获了累累的硕果。愿集美大学与所有的兄弟院校携手共进,创建更加美好的未来。

20、坎坷过后是坦途

——集美大学改革发展纪实

□亨蓬

199年10月20日,由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的“集美大学”全字校牌揭牌了。八十年期盼,八十年沧桑,令人魂牵梦烧的集美大学,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年代,终于构起了崭新的宏图,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大学的宏愿在这一刻成为现实。

创建集大的发端

跨过气势如红的厦门大桥,来到风景如画的杏林湾畔,迎面便是蜚声海内外的集美学村。集美,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故乡。早在本世纪初,陈嘉庚先生倾资创办集美学校时,便按大学的宏伟规模来规划学村的远景宏图。

五、六十年代以后,在党和政府领导下,集美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层次在原有基础之上得到显著发展,相继设立了五所大专院校集美航海学院、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集美时经高等专科学校、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几十年来,这些院校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然而,也逐渐暴露出教育资源重复浪费、办学水平低、办学效益差的弊端。

1993年,钱伟长等七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出提案;陈嘉庚国际学会发表公启;著名校友李尚大先生分别致函中央、省、市有关摘导,恳切陈辞。他们都发出一个共同的心声:联合组建集美大学。

1994年10月20日,经教育部批准,集美大学正式成立。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校名,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鹤的热情题词:“弘扬嘉庚精神,办好集美大学”,李岚清副总理明确表示“支持集美学村联合办学”。教育部、交通部、农业部也给予大力支持。福建省委、省政府,厦门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亲自组织和指导集美大学的筹建工作。在省市两级政府的支持下,一座建筑面积达36000平方未的校部综合大楼拔地而起,在短短的两年内顺利竣工。

好事多磨为哪般

与全国同类合并大学相比,集美大学改革的确有其复杂性,存在着较为特珠的外部环沈,主要是原有各学院隶属关来复杂。这样复杂的隶属关系,增加了有关部门的协调难度,影响了集美大学实质性合并的进程。

基于这一现状,原国家教委《关于同意将集美学村五所高千学校合并组建为集美大学的通知》中提出:集美大学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交通部、农业部、厦门市人民政府联合办学,实行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交通部、农业部、厦门市人民政府共同领导管理,以福建省人民政府为主的领导管理体制。

按照这一文件精神,福建省、交通部、农业部、厦门市等联合办学四方签署了联办集美大学的协议,建立了集美大学联办四方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对办学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充分协商和讨论,并作出决议。这是一个被人们称之为“独联体”式的办学体制。

联合办学后,那种不改变所属各学院原有隶属关来的“独联体”式的办学格局,仍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校的发展。“松散型”的集美大学,各学院及其主管部门构成了各自自行运转的管理组织结构。如果不从根本上打破这种组织结构,也就是说,如果不从上一级管理层次上实现同一化,要想集美大学在校一级管理层次上打破学院界限,通过一级时期的自行“磨合”,最终过渡到紧密型,是无法实现的。在“联而不合”的状态下,各学院只是名义上隶属于集美大学,而实际上校部对各学院没有人、财、物调配权,学校许多改革工作无法深入开展。首先是专业改造、学科建设难度大。过去各学院水平低重复设置的专业得不到合并与调整,优势专业难以集中优势,特色专业难以上水平、上档次。少数几个相对来说较有优势的学科因人员分散和校部对各学院用于学科建设的资金难以统筹,仍然无法形成合力,发挥优势。其次是办学效益低的现象仍然存

在。一方面,各学院本来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办学经费紧缺的现象,而另一方面,因为校部没有相应的权限,无法进行有效的协调,原有投资部分的效益没有提高,新增投资的效益也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要合并,就必须进行实质性合并,实现全校一套班子、一套机构、一个财务、一个规划、一套规章制度,同时彻底打破学院界限,进行机构重新组合、人员统一调配、资源集中分配、学科专业合理调整,探讨新的办学管理体制。当然,院校之间的合并,必定会存在一些困难,但“长痛不如短痛”。改革步伐迈得快一些,决策果断一些,就会少一些困难和限力,多一些机遇。

集美大学的实质性合并工作。牵动着从中央到地方以及海内外热心人士的心。这些年来,李岚清副总理给予集美大学极大关注。1995年12月25日,李岚清同志来厦召开集美大学改革工作座谈会,指示集美大学要在稳安的同时加快实质性合并步伐。1996年8月,李岚清同志在全国高教体制改革座谈会上对集美大学作出重要批示:希望集美大学要加大实质性改革和合并步伐,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1997年1月19日,李岚清同志到福建省考察工作,对集美大学的改革与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合并好的都是一步到位。1997年3月,李岚清同志又批示:我主张厦门大学、集美大学不仅由部委同省共建。而且应由部委、省、市共建,把这两所大学集中力量办好。1997年5月,李岚清同志出访归来,在厦门机场作短暂停留,在听取厦门市领导汇报时,关切地询问了集美大学的有关情况,提出要做好部委、省、市共建工作,要求厦门方面要多管事。此外,李岚清副总理不论在什么场合,只要见到福建省、厦门市的有关领导同志,都要仔细了解集美大学的办学情况,并要求一定要把集美大学改革工作做好。

原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教育部陈至立部长、周远清副部长等多次到集美大学视察、调研,指导工作。在那段时间里,卢嘉锡、王光美、孙炳炎、李引桐、李尚大、李成智以及陈嘉庚先生的亲属分别到集美大学视察、指导,关心集美大学的改革。福建省作为联办四方的主要一方,更是以极大的热情进行筹划、协调。有委专门召开常委会议,研究集美大学实质性合并问理,省政府成立集美大学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指导实质性合并工作。1998年,贺国强省长在福建省人大九届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把办好集美大学作为省政府当前重点工作来抓。省、市主妥领导同志多次到集美大学召开座谈会、现场办公会,共商集美大学实质性合并大计,有力地推动集美大学实质性合并的进程。

1998年7月6日,福建省和交通部、农业部在北京签定航海学院、水产学院划转福建省管理的协议。这一划转协议的签定,标志着集美大学的改革进入新的阶段。7月20日,省政府在集美大学召开“集美大学实质性合并工作座谈会”,会议认真研究了学校办学的一些重大问题,明确集美大学“以福建省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由福建省和厦门市共同建设”的领导体制,并提出实质性合并工作的具体步骤和日程表。11月23日,福建省教委分别与省财政厅、厦门市政政府签订了集美大学财经学院、师范学院办学问题的协议书,正式将这两所高校划归集美大学统一领导和管理;11月25日,省教委下文将

集美大学体育学院划归集美大学。至此,集英大学所属各学院(除工商管理学院外)全部完成划转工作,墓本理顺了管理体制。工商管理学院待召开院董事会修改章程后,也将实质性并入集美大学。1999年1月1日起,集美大学各学院的预算内、外收支,基本建设计划全部划归校部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统筹安排,实现了教育部提出的合并大学“五个统一”的要求。

合并效应知多少

尽管合并之路艰难与曲折,但联合办学给集美大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各方面对学校的投入明显增加。1994年到1997年,集美大学联办四方共投入集美大学的办学基建等专项经费3.89亿元,其中福建省、厦门市拨给的办学、基建等专项经费1.05亿元,厦门市政府为学校教职工和学生提供的各项特区津贴和补贴5458万元。福建省、厦门市两级政府不仅在资全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而且还在政策、土地征用等方面支持学校办学。

当期盼已久的决定终于来临之时,随之而来的就是紧张而有序的合并与调整工作。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集美大学在减员增效方面初见成效.第一轮改革完成后,全校党政群团处级机构由70个减少为25个,机关处级干部由 95人减少至55人;科级机构由113个减少为68个,科级干部由181人减少至116人;机关干不部从原来494人减少至276人。各学院只设综合办公室、教学种研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教学什研的组织和学生管理工作。

实质性合并后的集美大学初步实现了师资共享,由过去的院际有偿互聘变为校内按需调整,全校公共选修课覆盖率由原来的30%上升到50%;基础课教学得到明显加强,学校成立了基础教学部、公共体育教学部、外语教学部、社会科学教学部,把原来各学院分散的师资集中统一起来,大大加强了基础课师资力量;学校按专业制定了统一的教学计划,加强统一的教学管理,教学质贡逐步得到提高。实质性合并还实现了基础实脸室共享,对于各学院的实验设备按类归并,统筹使用,同时集中财力,重点建设,提高档次和层次,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

实质性合并给集美大学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办学综合实力大大加强,办学层次也得到提高。集美大学所属学院过去多以专科专业为主,、联合办学后,经过几年的建设,特别是经过这次实质性合并的调整,本科专业得到加强,压缩了专科专业,五年来共增加18个本科专业,其中11个为专升本,7个为新设本科专业。1997年本专科生招生比例为1:1, 1999年本专科生招生比例提高到4.1:1,使集美大学从原来各学院的单科性院校变为多科性综合大学。合并后的集美大学,学科优势也得以充分体现,使发展研究生教育成为可能。

高举陈嘉庚爱国主义旗帜,弘扬嘉庚精神,凝聚社会各界力量支持办学,是集美大学的一大办学优势。1996年9月成立了由海内外知名人士组成的校董会,广泛开展对外宣传和联谊活动,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在筹资办学方面也取得初步成果。到目前为止,海内外各界扔资、赞助共计人民币3545万元,主要用于建学生宿舍和学术文流中心、

设立集美大学学科建设基金、设立扶助贫困生基金、购置现代化教学设备、设立奖教金等。1998年,又有十二家特区企业领导人加入校董会,进一步密切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使学校有机会更好地向他们学习,把他们应用和发展高新技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使企业不断发展和壮大的成功经脸引进学校,并且使学校的办学方向、目标更贴近市场,能够根据社会和企业的需要来培养特区经济发展急需的人才,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相结合。

新世纪的路如何延伸

集美大学的改革工作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迈出了可喜的一步。面对新世纪的机遇与挑战,集美大学将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本科教育为重点;立足特区,服务全省;形成多渠道、多形式,以工科为主,多学科融合的办学特色;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创造性人才。到2000年,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摸达1万人,本科生教育占较大比重,研究生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海外教育开始起步,学科建设休现明显优势和特色,总体办学实力有较大增强;到2005年,全日制在校生数争取达1.5万人,本科教育占绝对优势,研究生教育有明显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海外教育和成人教育有一定规模。此时的集美大学将是一所有较高水平和较大影响的多科性综合大学。

目前,集美大学正在进行专业学科的调整和深度融合,正在积极筹组工学院和信b,工程学院,积极酝酿组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海外教育学院。

完成实质性合并工作后的集美大学,首先面临的一项工作任务就是迎接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学校坚特“以评促建,以评促改,重在建设和改革”的评价指导思想,要求全校师生树立正确的迎评观念,不断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加强教学苏本建设和规范教学管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大力加强专业、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改善办学基本条件,以教学工作评价为龙头把学校的教学质量、办学水平推上一个新台阶。

集大师生发扬诚毅精神,走过了一条不平坦的改革之降,毫无疑问,这条路的延伸处将是一片光明。

21、四年铸一剑,今日把示君

——就集美大学工商管理专业通过学士学位授予资格评审

访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蔡继明

5月26日,以华侨大学工商管理系系主任叶民弧教授为组长,由福州大学工商管理系许秀润教授,厦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饶元煦教授,建设银行厦门支行行长许建成高级经济师,厦门联合投资公司董事长杨继东高级经济师,集美大学苏文金副校长和方悦副处长等七名专家组成的学士学位评审组费临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对该院的工商管理专业进行学士学位授予资格评审。专家组经过实地考察,致同意该专业增列为学士学位

授予专业。福建省学位委员会干1999年6月3日批复,同意集美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四年制)增列为管理学学士学位授予专业。为深入认识学位评审工作,了解本次学士学位评审活动.我们专门采访了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蔡继明。

记者:蔡老师,为使集美大学工商管理专亚顺利通过学士学位授予资格的评审,学校和学院都做了哪些准各工作?

蔡副院长这次集美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士学位授子资格的评审工作,自始至终是在学校领导特别是教务处具体指导下进行的,工商管理学院在张是勉院长的亲自主持下,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教务部主任陈修兴根据省教委学位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带病起草了自评报告,经校学位委员会讨论通过后,上报省教委,再由省教委派出专家组到工商管理学院进行学位授予资格评审。其次,教务部对四年来的各类教学文件、规章制度、教学档案、教材讲义、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进行了归类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学和科研成果展览室”,展示学院自95年成立以来的教学和科研成果,以及部分学生的档案,各科成绩及论文,试卷。再次,教务、师资和人事部门根据院内外、校内外、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区分,对四年来在我院任课的教师进行了分类,并对主讲教师的年龄、学厉和职称结构作了全面的分析,从而为我院今后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背景材料。另外,各教学部结合这次评估,总结了四年来的教学工作,根据教育部新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和学校制(修)订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对本院教学计划作了一定的修改,使之贾符合教学大纲和办学目的。最后,学院综合办、学工部根互配合,加强了环境卫生的保护和后勤接待工作,以整洁有序的面貌和热烈的气氛迎接专家组的到来。

记者:蔡老师,请您具体介绍一下专家组在本院的评审活动,好吗?

蔡副院长:专家组到达后,立即展开了评估工作。他们首先听取了学院领导的汇报,并对照文件要求查阅了有关的文件资料,提出了一系列同题。在得到满意的回答后,专家们分成三个小组,其中两组分别召开了教师座谈会和以95级毕业班学生为主的学生座谈会,广泛听取了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另一组则参观了“教学和科研成果展”。最后,专家组经过认真负责的讨论,一致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己达到了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的要求,同意该专业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专业。

记者:蔡老师.我们学院已通过了本次学士学位授予资格评审,您能否介绍一下专家组对我们这个专业的评审结论?

蔡副院长:专家组经过认真讨沦,一致认为:集美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办学方向有特色。充分肯定了我们“大专业,宽口径”的办学方向和“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强化英语,突出微机,注重应用,培养能力”的办学指导思想。认为我们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培养目标和规格符合国家教务部门要求。具备了该专业的办学条件,有较好的专业教师队伍和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教仪设备和图书资料充足:有满足需要的实习基地;教学计划执行严格.教学文件齐备,质量较高.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执行情况良好;各级领导都能以教学为中心.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学改革指导思想正确,有创新性:

教师教学态度认真,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重视科研,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学生政治理论知识水平高,思想表现出色,道德品质好,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很强的实验动手能力,英语、计算机等基本技能水平较高。同时,专家组也希望我们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和学术梯队建设;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加强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记者:蔡老师,最后能否请您谈一谈今后学院打算采取哪些整改措施呢?

蔡副院长: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我们将根据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加强本学院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我们拟采取如下几项措施:(1)选派5名95级优秀毕业生到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毕业后归国充实本院教师队伍,并保证每人能用英语讲授两门专业课程;(2)与陈嘉庚国际学会磋商落实选派学院青年教师到新加坡进修的计划,同时鼓励学院育年教师到国内著名大学进修或攻读博士学位,以提高现有教师的专业水平;(3)根据学校的专业调整,将兄弟学院相关专业的优秀教师补充到我院师资队伍中来;(4)进一步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引进优秀教师的力度。

此外,我们还将根据专家组的意见,对现行的教学计划再作调整,处理好专业深度与广度的关系,加大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填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空白。

记者:蔡老师,最后能否请您谈一谈对我们工商学子的希望和建议?

蔡副院长:从四年来教育改革的实践和这次专家组的评审以及95级毕业生可喜的就业形势来看.工商管理学院的确是一所很有发展前景的新型学院。但学院的许多体制优势和社会办学、合作办学的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目前的办学条件还不尽人意,真诚希望学院的学生把个人的理想融入我国的改革开放大业,把个人的成长与学院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整个大学生涯中,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井以主人翁的姿态关心学院的发展,和我们一起把工商管理学院办得更好。

记者:谢谢蔡老师接受我们的采访。

22、工商管理学院英语教学成绩显著

集大工商管理学院自1995年成立以来,始终把英语教学改革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该院的教学目标是:第2学期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第3学期通过国家六级考试,第4学期参加剑桥商务英语证书考试。

该院的英语教学连续几年取得佳绩。97级四级统考一次性通过率高达92% ,平均成绩为72.08分,优良率为64 %。这是该院连续三年获得的好成绩。三年票计平均通过率90.53%,平均成绩为71.91分。截至98年12月份.该院英语六级考试通过率.95级为75.95 %,96级为35.86%,,剑桥商务英语考试通过率,95级为80%。

1999年,该院3位同学,经过笔试和面试,被新加坡国立大学录取攻读工商管理硕士(MBA)。在今年4月18日举行的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该院郑群同学获全省第一名。

工商管理学院英语教学取得显著的成绩,原因有:首先,领导对教学工作除了从人力、财力、物力大力支持外,还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管理、检查和考核。其次,教师实行

聘任制.竞争上岗。再次,引入奖励和竞争机制,对教得好的教师,除了公开表扬外,还从物质上给予鼓励。最后,加强英语学科的基本建设。每学年英语资料、参考书的投入不少于4万人民币。(龚英)

23、陈嘉庚先生在最后的日子里

○张其华

1950年5月21日陈嘉庚先生离开侨居长达60年之久的新加坡到达北京,9月5日回到他的故乡集美定居。我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在他身边担任秘书工作,直到1961年8月12日他逝世为止,前后十年有余。嘉庚先生逝世迄今已38年了,他的音容笑貌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他在晚年顽强地同疾病作斗争的精神,他心怀祖国统一大业、关注家乡建设事业的情怀,至今仍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

顽强地同疾病作斗争

1956年5月下旬开始,陈嘉庚先生感到右眼眉上端有异样,类似一只妈蚁在爬动,微微作痛。7月在北京,异样感有所增加,自认为可能是头风.抄了随身带用的《验方新编》一服医治头痛头风的药方。叫警卫员去同仁堂药铺抓药。方中有一味“川乌头”,写明“半生热”.配药员把“半生熟”川乌头配成生熟各一半.导致服后中毒,经保健医生解毒后恢复正常。此时,好多人劝他留京查明头痛的病因,但他总是挂心集美学校而匆匆赶回。此后头痛断断续续,他不予理睬,继续服点便药而已。

1958年1月19日,嘉庚先生北上参加全国人大一届五次会议。上火车的第二天.发现右眉上端有个肿块,正是一年多来疼痛的部位。抵京后肿块更加突出,即进北京协和医院检查,诊断是鳞状上皮癌。在中央和周总理直接关照下.组织专家会诊,并进行放射治疗,没有多久,肿块消失,癌细胞暂时被控制。嘉庚先生有着战胜一切的坚强信念,他根本不当作一回事,多位亲友和领导建议他住在北京进行观察和医治,都被他婉谢了。他还准备在头痛减轻后再安排较长的时间外出考察。回集美后,1958年5月20日,右眼眉上端肿瘤再次隆起,伴着头痛.视觉模糊,看物有双形,于6月4日入厦门第一医院.总理派北京肿瘤医院院长吴恒兴和上海眼科专家郭秉宽两位教授来厦诊治。6月12日转入上海华东医院,由吴恒兴、郭秉宽两教授为主,组织上海有关专家会诊治疗。中侨委副主任庄明理、厦门市副市长张楚琨和秘书、警卫员跟随先生身边。他在海外的亲属经商议决定委派第八公子陈国怀回国长期侍候。周总理六月下旬亲自到病房看望和关照。下旬以后,嘉庚先生病情转危,疼痛加剧.胃痉挛鼓胀.进食困难,不能起床,体力难以支持。他痛苦万分,却从不哼一声,仍然积极地配合医生,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但他已自感病情严重,需作准备,从6月28日上午开始,约其八子陈国怀、叶祖彬和我三人在他床边,口述遗嘱,由我记录,再念给他修改。因放疗引起病痛,有时整天无法进行,断断续续,前后经三四天才完成。此时.抢救方案出现分歧。脑、五官、肠胃等专家认为继续放射治疗.会导致身体全垮.更为危险,主张暂停或放弃放射治疗,

先解决胃痉孪.输入营养,恢复体力。唯独肿瘤专家吴恒兴坚持己见,认为只有乘胜追击.不让癌细胞有喘息复苏机会.才能达到有效的控制。在周总理亲自关怀下,华东医院领导决定由肿瘤专家最后拍板继续放射治疗.其他各科医生配合,度过极其紧张、艰难的一个星期,成功地抢救过来。这时吴恒兴院长满有把握地说,他可以保证嘉庚先生再活三年至1961年。这个保证确实不折不扣地兑现了。嘉庚先生体力逐渐恢复.虽然疗程尚未结束,但他牵挂着学校和海潮发电站.于11月初回集美,亲自指挥和安排有关事项,整整工作一个月之后,再到北京继续治疗。

这个时候,嘉庚先生已经意识到,肿瘤经过治疗,虽然可以控制.但是随时都有复发的可能,生命留给他继续工作的时间有限了。从此,他更加珍惜自己有生之年,抓紧时间和机会,力争做更多的事。

1959年4月,他继续被选为第二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和第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他继续参政议政.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毫不含糊地表示了自己的态度。利用他大会发言,提案或通信反映,将自己所接触的问题.尤其是通过对地方建设和教育的考察实践发现的问题,直言不讳地提出建议和批评,或表明自己的看法.一如既往地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尽力尽责做国家的主人、共产党的“诤友”。

5月初,嘉庚先生在北京治疗中又赶回集美。他以86岁高龄、右眼已失明、每天要服药止痛的病弱之躯,亲自主持了5月14日华侨博物院剪彩开幕典礼。会上.他讲了博物院的创办和筹建过程、意义、总的设想、陈列的概况。会后他精神抖擞地站起来.带领来宾参观并介绍陈列内容。他认为:“华侨博物馆是文化教育机构的一种.与图书馆、学校同等重要,而施教的范围更为广阔。学校为学生而设。图书馆为知识分子而设。博物馆的对象不限于学生或知识分子,一般市民,无论男女老幼,文野雅俗,一入其门,都可以由直观获得必需的常识。”他还认为,用“华侨博物院”名义,不冠以厦门地名,可以包含世界各地文物。他于1956年开始筹办华侨博物院,自捐10万元,另向国内外侨界筹募27万元,并亲自选址,制定规划,监督施工。亲自在国内搜集、选购文物和陈列品.亲自发函向东南亚各国的华侨和知名人士、社团征集展品。按照他的规划,华侨博物院由五座大楼组成,内设四个博物馆。举行开幕典礼时只建一座大楼,设华侨历史、祖国历史和生物标本三个陈列室。与此同时,他呼吁在全国大城市,尤其是首都建立北京华侨历史博物馆,并表示带头捐款。

嘉庚先生历来关心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坚决谴责印度尼赫鲁扩张主义行径。1959年6月,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取得胜利,宣布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实行自治。7月9日,嘉庚先生亲拟长篇电文致李光耀总理,祝贺“贵党成功”和祝福“新加坡国万岁”。

嘉庚先生极为关注尼赫鲁扩张主义挑起的中印边界争端事件。1959年印尼赫鲁政府干涉中国内政,支持西藏分裂分子叛乱.指使印度军队不断越过边界侵占我国领土,嘉庚先生十分气愤,坚决予以揭露,并且加以谴责。

他与尼赫奋的私人交情颇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对尼赫鲁为推翻殖民主义统治、争取国家独立而进行的民族解放运动,给予同情和支持。1946年3月,尼赫鲁访问新加

坡,他亲自到机场迎接.并以南侨总会主席名义,在怡和轩举行盛大欢迎宴会。当时的新加坡与印度同样都是英国统治下的殖民地,他致欢迎词时却毫不回讳地称赞尼赫鲁所致力的斗争是“为印度民族求解放,为数万万人谋幸福。”并预言:“印度几亿人民脱离苦海.有赖于尼赫鲁先生的领导。尼赫鲁深受嘉庚先生友好和热情的支持所感动,称赞嘉庚先生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战友。1954年尼赫鲁访问我国,嘉庚先生亲自往机场迎接和今加周总理举行的国宴和宋庆龄举行的家宴,并于10月21日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欢迎尼赫鲁先生》。可是当尼赫鲁推行扩张主义,企图染指我国领土的阴谋暴露无遗时,嘉庚先生无法容忍。只要是涉及国家主权、民族利益的大事,他便毫不含糊.毫不顾忌私交和情面,坚决予以抨击和揭露。1959年4月24日他在第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上发,愤怒谴责尼赫鲁的侵略行径,义正词严地指出:西藏是中国硕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人民,包括海外华侨,过去和现在都不容许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制造所谓“西藏独立”。又说:“中国人民绝对不会做出印度人民所不愿意的事情,同样的,印度人民也不应该放任怀有野心的政治家作出中国人民所不愿意的事,如果某些野心家敢于向中国人民进行挑衅,将是飞蛾扑火。”同年9月13日,他就中印边界问题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时,有力驳斥尼赫鲁为英国殖民主义者制造所谓“麦克马洪线”所作的辩护。他责问:“尼赫鲁先生!麦克马洪不是中国人,也不是印度人,而是曾经统治印度的英国人,如今你竟把以麦克马洪命名的界线硬说是合理的,难道你对此不感到难过吗?记得我在新加坡时,英国驻东南亚最高专员麦克唐纳曾对我说,尼赫鲁先生是真正忠诚于英国的。难道尼赫鲁先生当真使帝国主义拍手称快吗?”又说:“我代表广大爱国华侨,完全拥护政府处理边界问题的立场、态度和方针,决不容许任何国家侵犯中国的领土和主权。”

私交归私交,事关国家民族利益大事则不让分毫。嘉庚先生当年对印度尼西亚苏加诺总统放任右派势力掀起反华排华恶浪也持同样的态度。他曾经支持和赞扬苏加诺总统为印度尼西亚民族独立解放所进行的斗争。他认为:荷兰殖民统治者,既是印度尼西亚民族,也是居住在印度尼西亚的华侨共同的敌人。他公开抨击荷兰殖民主义者在印尼的残酷统治,是“鱼肉印尼,欺侮华侨”。他号召印度尼西亚华侨和印度尼西亚人民站在一起驱逐荷兰殖民主义者。荷兰当局派人对他进行威胁和恫吓,他不畏缩,当面表示要针锋相对,要发动新加坡和东南亚华侨对荷兰殖民者予以经济制裁。他也没有忘记1945年日本帝国主者战败投降后他从泗水启程经巴城要回新加坡时,苏加诺派武装卫士秘密护送的深情厚谊。但当印尼反动势力掀起反华排华时,他同样旗帜鲜明,坚决站出来为维护华侨的正当利益而斗争。1959年12月16日他在全国侨联一届四次会议上致开幕词说:“华侨和印度尼西亚人民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斗争中,已经结成了患难之交。但是令人痛心的是,现在印度尼西亚的一些别有用心的势力,却以怨报德,公然把华侨当做敌对国家的侨民对待,对他们进行惨无人道的迫害,这完全是一种忘恩负义,以友为敌,使亲者痛仇者快的行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是海外侨胞最有力的靠山。我国政府和人民对于印度尼西亚,遭到非人道的待遇的侨胞,感到特别的关切。”

他拥护我国政府所采取的立场和措施,强调要做好归国华侨和归国华侨学生的接待和安置工作,并为此,在全国侨联会上提出安置侨生的具体意见,认为这事与安置归侨的生产、生活同等重要。他部署了集美中学、集美侨校扩招侨生的具体措施,调整和腾出校舍,赶制校具.这些工作为安置1960年3月份从印尼撤离回国的华侨学生二干二百多人做了准备,使这些侨生很快地安定下来,在环境优美的集美学村就读。嘉庚先生这一立场和措施,有力地支持了华侨反排华斗争的行动,赢得了广大华侨的赞扬和拥护。(待续)

24、父辈的爱

○彭炳华

我在读小学的时候,就常常听“五老”讲彭德清的故事,特别是他在家乡打游击的故事,家乡人叫他‘楷珍’,我从“楷’字辈知道他比我长一辈。

1979年秋,集美航海专科学校筹办翌年60周年校庆,校党委派我专程赴京汇报。交通部钱副部长驱车到黄寺招待所听我汇报,题词的征集则拜托彭老部长的夫人交通部宣传部吴漩部长代为联系。到我将离京返校时,彭老部长才出差回京,我到部里向他辞行,他问我的姓名,是彭詹人还是沙美人,按辈份应怎样称呼他?几句话使我感到他充满了父辈的慈爱。我回答我是沙美人,应称呼他“伯伯”,因他与我父亲同是“楷”字辈,生肖都属“猪”。此后,我凡是给彭老部长写信,落款就先写上“宗侄”再署上名字。上了年纪的人对辈份一般都很熟悉,我生虽晚,但对彭氏家谱有点研究,觉得这样自称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彭老部长交给我一个特别的任务,回校后设法把彭垂拱从苏北盐城中学调到航专。彭垂洪是中共同安县支部首任书记彭友圃的长子.他跟随彭德清同志(时任27军军长)抗美援朝.转业后到彭老部长抗日战斗过的苏北根据地从事教育工作,在70年代末曾与故乡同安联系,要求调回家乡工作,但家乡对他不甚了解,请调未成。我回校后,对校党委详加介绍,结果,彭垂拱调到航专并得到重用。后来,彭垂拱对李松林先生捐巨资发展故乡教育事业起到极其重要的穿针引线的作用,对航专和集美校友会的建设也做出诸多贡献。事实证明,彭老部长对用人是很有眼光的。

1980年底,我再次受命单独赴京,将校党委拟定的航专各级班子成员名单呈报交通部教育局批准。我离京时向彭老部长辞行,彭老部长已经留意于航海史研究,他发现我对历史有浓厚的兴趣,询问我是否有研究航海史的志愿。时值农村改革方兴未艾,家乡正在准备实行包产到户农业生产责任制,我囿于“小农经济思想意识”,竟然拒绝了叶振汉校长多次挽留,执意请调回家乡工作,错过了这么好的学习锻炼、提高自我的机遇。

1984年,我负责同安县党史征集研究工作,经常写信向彭老部长请教有关闽南党史的问题,彭老部长每次都不厌其烦地写信作答。我十分钦佩他老人家惊人的记忆力。后来,他向我阐释记忆力生理现象:往事如昨,近事易忘,人越老越是这样。

1987年底,我长马巷镇。甫上任,彭老部长勉励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寄来“百骥腾飞,振兴古镇.的题词。翌年夏季,我带新加坡同安会馆副主席陈积谋先生一家赴京旅游并拜访彭老部长。老部长鼓励陈先生不忘乡梓,回国投资,成了忘年之交。马巷镇和陈积谋先生合资办的水产冷冻厂成了东半县首家“三资”企业。

彭老部长到了晚年,时有回乡。每次,我都前往帮助安排活动日程,随从左右。1993年10月他下塌同安宾馆,有一天他想找出有我和彭垂桐(同安县安全局原局长)镜头的照片,送给我们留念,但是找来找去,偏偏寻找不到,老部长感概地说:“他们两人是不争名的人,照相也有意避开了。”这次,老部长给我题了“云海奇观”4个大字。我揣测其意大概是:现实生活波诡云话,提醒我的警惕吧!

彭老部长十分爱才惜才,如果确实有才,他也愿意“举才不避亲”的。1994年国际劳动节期间,老部长回厦参加中远分公司成立典礼,当他听我说大学毕业生“双向选择”分配走样,有的单位在面试时,开口就问“你父亲干什么当什么官”,他很气愤,特意请来蔡景祥副市长和闽南集团公司李克向董事长,力荐我的长子彭巍(厦大化学系应届毕业生)。彭巍果然设有辜负“伯公”的殷切期望,在国内国外都很努力地工作,得到公司的赏识。

今年春节前,我与彭垂桐赴京调查党史资料,到老部长的家里吃了两顿饭,相谈甚欢。老部长虽然清癯,但是思维敏捷,题字赠书给我们,手也不抖。我们恭贺他寿居90,争取更加健康长寿,他幽默地问:“我有没有患老年痴呆症?”彭垂桐笑着回答:“这样问就证明没有患老年痴呆症。”我们请他明年回同安参加第四届世联会,他说淮备今年夏天就回去家乡。我们向他辞行时,他十分不舍,一再问“怎么这么快就回去了,叮嘱我们多找机会来北京。现在想起来,此次相见他说的一些话倒象谚语。

彭老部长想起我们,就会打电话和我们谈几句。有一次是内人接电话,老部长问我到哪里去了,内人回答打扑克去了,老部长说:“可不要赌博啊!”内人说只是玩玩而已。翌日晚,老部长又来电叫我要在家多陪陪老婆孩子。这些家常话,既温馨又是齐家的格言。

6月10日上午,遂闻彭老部长渡溘逝,不胜震悼,我的头脑顿觉一片空白,再也见不到彭老部长的音容笑貌,再也得不到他无微不至的关爱。现在谨以此文,聊表对老部长的哀思。

25、陈嘉庚与漳州

□吴荣

1931年间,陈嘉庚先生在漳州龙溪岩溪头、大沙州创办首家机砖厂,月产机砖四十万块。陈嘉庚继而在津州市区马坪街(令延安南路芗城区农业银行)开设鞋业公司,出售橡胶底短筒跑鞋。新款货色,生意很好。1932年红军东路军攻克津州,筹欲筹物。红军通过商会向工商户(含华侨商人)分等筹欲,发动自愿桐助。筹救筹物从4月底进行到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