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

论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

论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
论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

论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

肖传林

On the Shaping of Japan Militarism on Modern Time

【作者】肖传林湖北大学马列课部,讲师武汉

对于日本帝国主义是怎样走向大规模侵略扩张之路的,遭受深重灾难的中国人民应给予充分的重视。我认为,近代日本军国主义为日本帝国主义走向这条道路产生了极大推动作用,所以有必要对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进行研究。

一、天皇制与近代军国主义

在日本走向军国主义的过程中,天皇制起了极大作用。天皇制的确立,为对外掠夺的帝国主义开辟了道路。

天皇制是在大化改新时期确立的,但它被神化了。日本古书《古事记》和《日本书记》把第一任天皇说成是“天照大神”的子孙,神化天皇,以表明天皇是日本的注定的统治者。1192年幕府制度确立以前,天皇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幕府成立以后,天皇大权旁落,但是幕府将军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仍然要借助天皇的神威。明治维新建立了地主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确定了近代天皇制。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就使天皇制近代化、法律化。并赋予天皇极大的权力。它规定:“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天皇神圣不可侵犯”,“总揽统治大权”,“组织海陆军”,“自行宣战,讲和及缔结各种条约”等等。通过宪法,天皇掌握至高无上的大权,面不负任何责任。特别是关于军队、外交等方面的规定,使军队成为天皇手中的玩物,天皇可以任意发动对外战争。日本虽经过明治维新开始走向资本主义,但与西方相比很不相同,日本的国会只管审议预算,咨询和追认内阁等各种事务程序,至于国会的召开、体会和解散等

完全听命于天皇,本身没有什么权力。例如,1890年爆发的日本第一次经济危机引起了众议院与政府之间的激烈冲突。1893年3月召开的第四届议会对要求巨款建造海军的海军当局不信任,拒绝批准扩军预算。为制裁议会,政府发表天皇敕书,宣布天皇从自己的私囊中献出30万日元来,建造海军,并且命令扣除国家官吏薪俸的1/10来完成这一“爱国的目标”。议会迫于天皇,立即批准了海军预算。议会之上的内阁也是天皇制的内阁,由天皇决定其组成。它的首相只对天皇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在日本还有一个特殊的机构,即于1889年设立的枢密院。它位于内阁之上,在宪法上规定为天皇的“最高顾问之府”。枢密院有极大的权力,宪法及法律的解释及修改、发布重要敕令、新法草案、与外国订立条约等都需要经过枢密院咨询,国会的诀议也得经过它的同意。这样,天皇制下的枢密院、内阁、帝国议会使天皇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从而使天皇制政权成为君主独裁的专制政权。

日本历代统治者都极力神化天皇,特别是明治维新以来,更是利用教育、神道等形式来宣扬、神化天皇,使天皇成为一种信仰,天皇即是国家,由于天皇的统治权和他的神的权威是合而为一的,它就具有使国民服从的力量,从而也驱使国民为侵略战争去卖命。假如没有这种拥有最高权力和神权的天皇的命令和统帅,日本国家和军队进行对外战争是不可能的。这就是,近代天皇制的确立为对外侵略的军国主义开辟了道路。

二、封建军国主义与近代军国主义

封建军国主义是与近代军国主义相对而言的,它建立在封建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上。近代军国主义与封建军国主义有很大的关系,一脉相承。前者以后者为基础,是对后者的继承和发展。

封建军国主义在日本有一个发展过程,大化改新以后,日本的封建经济得到了一定发展,但由于国内市场狭窄,加上国内阶级矛盾激化,便忙于对外寻找市场,转移国内阶级斗争视线。突出的表现则是丰臣秀吉发动的侵朝战争。丰臣秀

吉于1591年发动的侵朝战争,是赤裸裸的侵略行为。其目的一方面是想通过掠夺战争来弥补财政收入,稳定国内的统治;另一方面是想建立包括日本、朝鲜、中国、琉球、台湾、菲律宾、印度在内的封建大帝国。由于中朝两国人民抵抗,他的幻想破灭了。但他为日本称霸描绘了“蓝图”,为后来的军国主义树立了“榜样”。事实上,明治维新以后,就有军国主义分子要继承丰臣秀吉的遗风,实现他的“蓝图”。到18世纪中期,军国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也反映出来。当时,沙俄的东侵使日本出现了反侵略的正义主张,但也随之出现了对外用兵的思想。林子平的代表作《海国兵谈》即体现了这种思想。林子平的军事思想对日本走向军国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称为对外侵略的“先觉者”、“攻势国防论者”,近代军国主义的启蒙者。到19世纪中期,吉田松阴又把军国主义思想大大地推进了一步。吉田松阴从小就奉行山鹿素行的世界日本中心主义和日本皇室中心主义,他强调“忠君”,他的代表作《留魂录》就说“身虽朽于武藏原野,大和魂却永不泯灭”。他所宣扬的“大和魂”为军国主义者所利用,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代名词。他认为大和民族在同各国竞争中不应居第二流,而应“临万国”,“不应制于外而应制外”。后来日本跻身于列强之中,对亚洲各国实行侵略,使吉田松阴的“预言”得到“验证”。在他的理想中,日本帝国的疆界是北起堪察加,南到台湾、菲律宾,还要扩展到南洋,西则囊括朝鲜和中国,最后吞并五大洲。从丰臣秀吉到吉田松阴,日本的“大陆政策”得到充分发展。明治天皇即位时发表《天皇御笔信》,宣布要“继承列祖列宗的伟业”,“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明治年间正式确立了五期“大陆政策”,明治以后的历史正是按这一计划发展的。

三、明治维新和近代军国主义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提出“文明开化”、“殖产兴业”、“富国强兵”之大口号,虽然促使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摆脱了落入殖民地的命运,但也使日本在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跻进了列强的行列。明治维新同时也

为日本军国主义铺平了道路。

1、“文明开化”与近代军国主义

“文明开化”具有资产阶级社会启蒙运动的性质,它希望以西方资本主义为榜样,使日本迅速资本主义化。然而明治政府兼收并蓄,把西方的消极东西也吸收进来。以修改不平等条约为目的的岩仓县视使节团,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是他们认识到“欧美各国之政治、制度、风俗、教育、营生、守产,无不超绝东洋,将此文明之风移入我国,以使我国迅速进入同等化域”(见大久保利谦:《岩仓使节之研究》)。要求日本加入西方列强。出访期间,他们对欧美各国的军事,尤其是德意志克虏伯军火工厂感兴趣,认为日本要以德国为榜样。此后,日本资本主义及其发展,同德国军国主义有不解之缘,堪称一对孪生兄弟。

兴办教育是文明开化的重要措施之一,它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日本的近代教育却走向邪路,它是以军国主义为核心的。其主要特点是“三位一体”的军国主义教育,把学校、家庭、社会都纳入其轨道。1890年在山县有朋策动下,元田永孚以天皇名义发布“教育敕语”,加强了军国主义教育,它要求全体“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一旦遇有缓急,则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教育敕语》不仅是各类学校的最高规范,也是国民教育和精神生活中的最高规范。此后,军国主义者一直把它当作圣旨进行贯彻和宣传。在社会教育方面,军国主义者对军人进行军国主义教育。就在日本建立近代陆海军的1882年,明治天皇直接发布了教育全军的《军人敕语》,它首先强调日本军队由天皇亲自统帅,“皇军”要遵守“忠节”、“武勇”。他们重视“在乡军人”的作用,通过“在乡军人”对臣民进行军国主义教育,使这些“在乡军人”成为军国主义的义务教员和鼓动者,从而使整个社会兵营化。一旦发动对外战争,这些“在乡军人”和臣民随时都可以被拉到战场上去。在家庭教育方面,军国主义者通过宗法统治,贯彻《教育敕语》中的“孔孟之教”、“纲常伦理”,更是强调对天皇的“忠”,通过在家尊长达到在国尊君的效果,以维护家长制的天皇统

治,维护天皇的神威和军事统治大权。对学校教育,日本军国主义更是重视。日本国民把天皇当作神的子孙来崇拜,对他无条件的服从,尤其在战时把忠于天皇而战看成是至高无上的光荣。所以如此,是因为在青少年思想里深深地培植了为天皇而死是光荣的思想。为了把青少年培养成军国主义的奴仆,他们设立了军事学校,这些学校向学员灌输军国主义思想。然而更主要的是在国民中进行军国主义教育。在这方面,军国主义特别重视对教科书(特别是对历史书)的编辑工作,把军国主义思想溶进中小学教科书中。文部省通过历史课本的编审工作起了急先锋的作用。1890年标志日本天皇制军国主义教育体制确立的“教育敕语”发布以后,日本政府进一步加强对教科书的控制。“国定教科书”以“教育敕语”为指导思想。1911年再次修定的“国定教科书”,突出渲染甲午战争、日俄战争,鼓吹皇道,灌输忠君爱国。通过教科书的编辑工作,把军国主义思想塞进教科书,使青少年幼嫩的心灵蒙上了战争乌云,从而为天皇制战争提供了不断的兵源。

这种“三位一体”的教育制度是与儒学教育紧密相联的。儒学教育在军国主义形成过程中起了巨大作用。1881年天皇侍讲元田永孚以“圣旨”名义发布《教学大旨》,规定以灌输儒家思想为教育中心,以“仁义忠孝”为精神支柱,要求臣民在家作“孝子”,在国作“忠臣”,其实质是把孔孟学说当作宗教强迫人民信奉,以控制青少年一代。军国主义还把儒学当作发动侵略战争的遮羞布,以“正义”、“王道”、“仁爱”的美名掩盖其侵略行径,与儒学教育紧密相联,即是利用神道、靖国神社等形式来为军国主义服务。军国主义利用《大事记》、《日本书记》中的神话,把日本称为“神国”、“天孙民族”,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子孙。明治政府以“祭政一致”相标榜,创造出神道宗教。为宣扬国家神道,1869年按天皇意旨在东京设立“招魂社”,1879年改称“靖国神社”。“靖国神社”为维护天皇制,驱使人们参加侵略战争,为实现“八hóng@②一宇”的理想起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到了19世纪70年代以后,靖国神社成为

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它把东乡平八郎、乃木希典、广濑武夫等奉为“军神”、“英灵”世代祭奉,以宣扬军国主义。军国主义者重视儒学,神道、靖国神社,是为了从意识形态上控制人们。

2、“殖产兴业”与日本近代军国主义

“殖产兴业”的提出,对于维护民族独立具有进步意义。同时,它也决定了嗣后工业发展的形态。即日本的工业化一开始就同军事紧密相关。因此,日本发展近代工业,是为对外扩张奠定基础的。

在“殖产兴业”的口号下,明治政府运用国家力量,大力发展国营工业,其中以军事工业为主,结果造成军事工业畸形发展。明治政府成立以后,接管了旧幕府所属军事工厂,到1877年改组成两个陆军工厂(东京炮兵工厂、大阪炮兵工厂)和两大海军工厂(横须贺海军工厂和筑地海军造兵厂)。1880年前后,这些兵工厂不仅成为日本国产机械的主要生产基地,而且能成批生产枪械。明治政府把这些军事工业放在主导地位。根据《帝国统计年鉴》的国营军需工厂和民营工厂发展比例可以看出:国营工厂每一工人分配的马力数都比同时期的民营工厂的要多,并且从1899—1909年都在逐年增加,其发展规模是其他部门所望尘莫及的。甲午战争前夕,一般民营工厂职工人数为28万多人,到1906年增长到61万多,增加一倍多。但同时期陆海军职工人数则从9千多人增加到近9万,增长近10倍,陆海军工厂的动力增加46—50倍。同时迅速改进军备以适应扩军备战的需要。

明治政府在大力发展国营军事工业的同时,还大力扶持财阀资本主义的发展。1880年以后,明治政府决定把大部分国营企业以廉价“处理”的方式转让三井、三菱、sè@①泽荣等与政府关系密切的资本家,同时还给资本家贷款,重点企业则给予补助。最典型的例子是三菱公司。该公司同政府勾结取得了不少特权。1874年入侵台湾时,明治政府要它负责军事运输,把13只美式轮船交给三菱,战争结束后无偿交给三菱,并决定从次年起连续14年每年补助三菱

公司25万日元。1875年三菱又接受日本邮船17只,西南战争时又获巨额补助,迅速成为东洋第一海运公司。这样的“政商”受到了政府的优待,对政府也就俯首听命,特别在军事战争方面更是效力。

在“殖产兴业”的方针下,日本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为军国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换句话说,军国主义是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四、武士道与日本近代军国主义

武士道是日本独有的、影响时间长、程度深的道德规范。到了近代则成为日本军人教育的反动核心,把军队严格控制在军国主义者手中。

武士道原是日本封建武士应尽的一种义务和职责。在朱子理学的影响下,用法律的形式将封建武士的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固定下来,形成完整的武士道。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强调主从关系中的“忠节”,武士必须无条件地忠效自己的领主,领主对家臣有生杀予夺之权。后来领主与武士的关系发展为天皇与军队的关系,军人必须遵守。第二,强调“武勇”,武士必经练武习艺,以杀伐为“荣”,勇为君主卖命,而且还要有自杀的勇气;为了殉君主之死,为了挽回武士战败的耻辱,武士必须勇于“切腹”。这种恶习,使后来军人死心踏地为天皇卖命。第三,强调崇拜日本刀,将之视为武士道精神的物质表现,视为武士道的灵魂,宣扬日本刀不见血,不算一个武士,这就使后来日军拚命地去杀人。第四,强调宗教迷信,武士必须敬神信佛。这就使得以杀伐为职业的武士在宗教鸦片下,成为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第五,强调“礼仪”,按照武士集团内部的等级制度制订“礼法”加以管束。

明治政府经过一系列改革,基本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但由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不得不和封建武士势力相勾结,使得封建武士在明治政府中掌握了重要特权。于是,在日本近代社会中特别是在意识形态方面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造成天皇制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其中,封建武士道几乎被全部保留下来。因为明治统治者发现武士道有利于巩固统治、控制军队,更便于驱使新时代的“武士”去

进行侵略战争。1878年,陆军卿山县有朋发布“军人训戒”:用武士道精神强迫军队必须把天皇当作神来崇拜,并说军人的根本在于“忠诚”、“勇敢”、“服从”。为了加强控制军队,1881年建立了严酷的宪兵制度,在此基础上又于1882年发布“军人敕谕”,重申军人要严格遵守武士道。这样,武士道就成为军国主义的灵魂,一方面维护天皇的权威,一方面紧紧控制军队使之为天皇的战争卖命。

五、国内外形势与日本近代军国主义

明治维新前夕,亚洲形势风云变幻。中国开始走向半殖民地深渊,日本也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因为自开关以来,西方列强强加给日本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受损伤的民族感情往往成为军国主义、沙文主义的土壤。日本军国主义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日本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被天皇制国权主义给偷换了,伸张“国权”的侵略战争被蒙上“民族独立”的“正义”的面纱,就连甲午战争竟然受到许多热爱“和平”的人的支持,而且还被当作“正义”的战争。

面对民族危机,明治政府一方面要求修改不平等条约,取得与列强同等的地位;另一方面,在屈服欧美的同时,又怀着与欧美相等的心理,侵略弱小国家以寻找屈服于欧美的经济、政治和精神上的满足。这即是明治政府实行的“失之欧洲,取之亚洲”的政策,对西方列强采取软弱主义,对邻国则采取强硬主义。早在1855年吉田松阴就说过:“在同俄国、美国签订和约以后,不要自己弃义,失信夷狄,要严守规章,加深信义,乘机积蓄国力,夺取容易占领的朝鲜、满洲、中国,这样在交易上输给英美的东亚将从朝鲜、满洲的土地上取得补偿。”

对西方列强的软弱屈从,换来了它们的支持。1871年日本政府要占琉球,美国首先予以承认。随后,日本策划侵略台湾,美国派熟悉台湾的驻厦门领事李仙得为日外务省顾问。甲午战争时,英国要求清政府把朝鲜交给日本,德国驻日公使也对日本说:“必须给(中国)以当头一棒。”战争中美国官方舆论都称此为“义战”,认为“日本人的成功,无异于美国弟子的成功”。日本有了列强作

后盾,便有恃无恐。从明治初年起,发动一系列对朝鲜、中国的战争,在军国主义道路上,大大加快了步伐。福泽谕吉等人提出“脱亚入欧”论,要求日本加入西方列强之列。对弱小国家的强硬使日本得到了大量好处,夺取了大量原料、粮食和财富。1877年对台战争获得白银50万两。1886—1893年输入日本的黄金68%来自朝鲜。甲午战争的胜利又使日本获得2亿两白银,使日本资本主义飞跃发展。对日本军国主义具有重要意义的第一所冶金工厂八幡制铁所,就是靠甲午战争对中国的掠夺而建立的。对外战争给日本军国主义带来极大“好处”,而这些“好处”,又吸引着新的侵略,二者互相促进。

如果说民族危机对日本军国主义是一种外部刺激的话,日本本身固有的一些矛盾则从内部使日本走向军国主义道路。明治维新使日本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国内市场狭窄,而西方列强又控制了一部分市场,这样邻国的原料市场、商品市场对日本资本主义产生了极大的魅力。为了得到原料市场和商品市场,日本便走向了侵略道路。同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剧了国内矛盾。这就是说,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引起的各种矛盾迫使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从此以后便出现了向海外扩张的热潮。

此外,军部独立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化,它把日本推入军国主义的深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全球变暖对地球的危害

当全球变暖进行时 摘要: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关键词:全球变暖条件气温排放森林燃烧 一、什么是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出现全球变暖趋势的具体原因是,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了地球的大气层。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根据气候模型预测,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1.4-5.8摄氏度(2.5-10.4华氏度)。根据这一预测,全球气温将出现过去10,000年中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从而给全球环境带来潜在的重大影响。 为了阻止全球变暖趋势,1992年联合国专门制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该公约于同年在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签署生效。依据该公约,发达国家同意在2000年之前将他们释放到大气层的二氧化碳及其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降至1990年时的水平。另外,这些每年的二氧化碳合计排放量占到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60%的国家还同意将相关技术和信息转让给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转让给发展中国家的这些技术和信息有助于后者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挑战。截止2004年5月,已有189个国家正式批准了上述公约。 二、全球变暖的条件 地球气候变暖和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有关。但日本和丹麦科研人员近日指出,温室气体增加并非导致气候变暖的惟一原因,太阳活动变化在其中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环境信息研究院的伊藤公纪教授制作了一张图表。从图上看,过去200年间地球平均气温和太阳磁场强度的变化曲线基本吻合。伊藤公纪由此推断,太阳活动对气候变暖也有影响,仅用温室气体增加解释气候变暖可能不够全面。太阳活动对地球气温的影响已被专家们关注了很长时间。一般来说,太阳黑子多的时候,太阳活动剧烈。比如史料曾记载,公元17世纪时太阳黑子很少出现,当时的地球气候也相对寒冷。但地面获得的探测信息也显示,太阳活动强弱变化引起的太阳辐射能量变化幅度仅为0.1%,如此微小的变化似乎不足以对气候造成太大影响。 然而,最近国际空间科学界出现了一种假说,认为太阳活动的变化会改变地球上空的云量,“放大”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从而左右气候变化。提出这种假说的丹麦科学家推测,射向地球的宇宙射线可较稳定地使部分大气离子化,使云容易生成,从而吸收太阳的大量辐射,

世界近代史试题汇总3

世界近代史试题汇总 世界近代史是每年考研的重点,暑假快结束了大家复习后肯定还有许多知识点没掌握了或者顾忌到,我给大家出了 3套世界近代的模拟题,希望大家利用它查漏补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世界近代史试卷(一)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革命前的英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资本主义很早就开始渗入到______________去。 2、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的____________,在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3、1748年,__________发表了积27年辛勤劳动写出来的巨著《论法的精神》。 4、1773年12月16日,波士顿爆发了____________。 5、为了解决国家的财政问题,法国于1789年5月5日在凡尔赛召开了 ______________。 6、1792年9月22日法兰西共和国成立,史称__________。 7、1795年10月3日,为了镇压王党BD,巴拉斯启用了年轻的__________。 8、美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形式,列宁称之为__________,以区别于“普鲁士式道路”。 9、1874年,板垣退助等人上书天皇,建议设立民选议院,从而拉开了________的帷幕。 10、丑恶揭发运动的先驱者是____________。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1603年______女王去世,苏格兰的詹姆斯六世即英国王位,是为詹姆斯一世。 A 玛丽 B 安娜 C维多利亚 D伊丽莎白 2、路易十四任命__________为财政总监,在他的倡导下,法国执行重商主义政策。

A黎塞留 B马萨林 C科尔伯 D魁奈 3、法国1792年8月10日起义后,掌握政权的政治派别是___________。 A君主立宪派 B吉伦特派 C雅各宾派 D山岳派 4、1831年马志尼创建了_____________。 A烧炭党B民意党C青年意大利党D自由解放社 5、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____________。 A西班牙B英国C法国D荷兰 6、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改组__________建立了共产主义同盟。 A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B正义者同盟 C国际工人协会D自由同盟 7、倒幕运动中,__________在长州组织了第一支草莽武装——奇兵队。 A西乡隆盛B大久保利通 C木户孝允D高杉晋作 8、____________表明,两种制度的矛盾已发展为武装冲突,马克思称这一事件为美国内战的开始。 A密苏里妥协案B1850年妥协案 C德累德.斯考特判决案D堪萨斯内战 9、资本主义正式进入垄断阶段是在__________。 A19世纪中叶B20世纪 C19世纪后期D19世纪末20世纪初 10、近代亚洲的第一部宪法是____________。 A印度宪法B菲律宾宪法C明治宪法D日本宪法 三、多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世界近代史作业册答案

世界近代史作业 第一次作业(第一~三章) 一、选择(包括单选和多选): 1.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有( ABC )。 A.圈地运动B.海外掠夺C.殖民侵略D.收取地租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披着宗教外衣进行的,这种宗教在英国被称为( D )。 A.天主教B.国教C.卡尔文教D.清教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 D )。 A.封建专制B.民主共和制C.护国政治D.君主立宪制 4.在我国多数学者认为世界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是( D )。 A.文艺复兴B.地理大发现C.尼德兰革命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5.美国的国家独立日是( A )。 A.1776年7月4日B.1776年8月5日 C.1778年10月17日D.1781年3月10日 6.世界近代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 A )。 A.1787年宪法B.人权法案C.1791年宪法D.1793年宪法 7.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后,在取得独立的国家中只有( A )保存了帝制。 A.巴西B.墨西哥C.阿根廷D.秘鲁 8.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先驱是( AB )。 A.伏尔泰B.孟德斯鸠C.狄德罗D.卢梭 9.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 )。 A.热月政变 B.雾月政变 C.葡月政变 D.果月政变 10.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彻底的一次革命是( B )。 A.尼德兰革命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北美独立战争 D.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二、名词解释: 1.清教运动: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清教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运动。英国革命前,国教在宗教上占主导地位,国教完全是国王封建统治的工具和精神支柱。16世纪60年代卡尔文教传入英国,被称为“清教”,其教义适应了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需要,因此受到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欢迎,成为他们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精神武器。清教起到了动员和组织革命力量的作用。 2.多洛雷斯的呼声:1810年9月16日,在墨西哥多洛雷斯镇响起了教堂的钟声。该镇主管神甫易达尔格号召群众起义,聚集在教堂门前的群众高喊“处死西班牙人!”、“独立万岁!”的口号。这就是墨西哥历史上著名的“多洛雷斯的呼声”。从此开始了西班牙总督区德独立战争。 3.雾月政变:热月政变后上台的督政府对国内外面临的敌人束手无策,大资产阶级迫切

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危害及认识

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危害及认识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被逐渐发展为军事主义国家。 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孕育形成阶段,从明治政府成立起到西南战争结束的1877年。在这期间,日本确立和巩固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政府,建立起军国主义的经济基础,建立了军国主义的武装和警察、监狱,并开始对外实行侵略扩张;第二阶段是近代日本军国主义体制完全确立阶段。以陆军卿山县有朋发布《军人训诫》和《参谋本部条例》的1878年至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1894年。这一时期,日本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思想各领域均确立起军国主义体制;第三阶段是发展与演变阶段。从甲午战争后的1895年至法西斯军国主义败亡的1945年。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确立后,几乎是每5年就对外用兵一次,直至彻底败亡。1936年法西斯上台,则是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极端表现形式。 日本军国主义的实质是一种狭隘民族主义的极端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进一步控制了日本主权,对内镇压人民,对外侵略扩张。也是由于日本被这种狭隘民族主义所控制,使日本平均每过五年就发动一次战争,不光耗尽了日本国内的势力,也给周边国家带来了无尽的伤痛。其中伤害最深的要数中国。 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伤害主要分为四条:

一、从政治上来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在十九世纪末,中日爆发甲午战争,清军战败,与一八九五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条约中:1、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而且还造成了台湾和大陆难以弥补的隔阂,遗患至今; 2、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同时,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清政府因此大借外债,致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3、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4、允许在华投资办厂,其他列强引用“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也严重侮辱了中国主权,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此外,在二战中日本大举侵略中国。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发生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几乎动员了全部的军事力量,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向华北华东华中地区发动侵略进攻,相继占领了我国大部份城市,使这些地区成为日本的殖民地,而日本在这些地区实行了残暴的殖民统治,侮辱中国主权,让人民深受其害。 此外,在侵华战争之后,遗留了许多历史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我国主权,例如钓鱼岛问题,日本高层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等

世界近代史知识点整理

世界古近思想史知识点总结整理 一、普罗塔戈拉等智者学派的观点与苏格拉底观点的异同 1、相同点 (1)都把哲学研究的中心放在了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上。可以把二者看做是西方人文主义的先驱。 (2)都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2、不同点 (1)背景:智者学派与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相伴,而苏格拉底时期雅典政局动荡。(2)内容:在普罗塔戈拉那里,人还只是个体感性的人,而在苏格拉底那里,人则成了具有普遍性的理性思维的人。即在“人是万物的尺度”中人对自己的认识仍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而在“认识你自己”中人对自己的认识则已经具有了理性认识的含义。 (3)影响:普罗塔戈拉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以他为代表的智者运动也被看做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而苏格拉底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与18世纪启蒙思想的特点极为相似,因此可以把他看做是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和战友。 特别提示:虽然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有思想认识的差异,但他们的思想却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在当时起了很大的启蒙开导和解放思想的作用,因此他们都是古代希腊先哲的代表人物。 二、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的比较 1、相同点: (1)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 (2)都将道德看作是政治的基础,认为匡正道德是振邦救国的根本。 2、不同点: (1)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人,而古希腊思想家们则特别强调“个体”的人。 (2)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而古希腊思想家强调人的平等。 (3)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不同。儒家思想注重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忽视自然科学的探究;古希腊思想家比较关注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在对自然的研究中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4)作用不同:前者服务于君主专制,后者有助于民主政治。 三、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比较 1、相同点 (1)时代背景: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时期。 (2)运动性质: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的诉求。 (3)斗争对象:都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4)理论来源: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 (5)政治支持:人文主义者需要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马丁·路德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 (6)影响相同: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近代文化繁荣,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不同点 ①对待宗教的态度不同: 文艺复兴(以人为中心)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世界近代史基础知识梳理

世界近代史基础知识梳理 第一学习主题欧美国家的巨变与扩张 第12课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 一、文艺复兴 1.时间:14至16世纪 2.地点:最先在意大利兴起 3.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4.实质:是一场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5.指导思想: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倡以人为本,肯定人性,肯定现世生活。 6.影响:文艺复兴猛烈冲击了封建神学,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孕育了西欧近现代资产阶级文化,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 7.代表人物及作品 (1)但丁: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杰出的文学家,被称为“由旧时代走向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他的长诗《神曲》无情地揭露教会会的黑暗,热情地歌颂现世的生活,对封建社会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2)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卓越画家。他的绘画《蒙娜丽莎》对人和人性作了生动的刻画,表达了资产阶级对现实生活的追求和审美情趣。 二、新航路的开辟 2. 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1)积极影响:新航路的开辟,沟通了欧亚非美四大洲,开始把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扩大了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消极影响:引发了欧洲人殖民掠夺的狂潮。 第13课英国的新生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领导力量: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从事资本主义工商业资产阶级化了的贵族)。 3.经过 (1)爆发:1640年新议会的重新召开,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2)内战:经过两次内战的较量,克伦威尔领导的议会武装—“新模范军”打败了国王的军队,取得了胜利。 (3) 共和:1649年1月处死查理一世,5月成立共和国。 克伦威尔掌握了政权,竭力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1653年,克伦威尔用武力驱散议会,成立护国政府,就任“护国主”,实行军事独裁统治。 (4)复辟:1660年5月查理二世回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5)光荣革命:1688年6月,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其他反王朝力量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了詹姆士二世的统治,邀请他在荷兰执政的女婿威廉到英国当国王,其妻玛丽为女王,史称“光荣革命”,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二、《权利法案》的颁布 1.目的:为了限制王权。 2.时间:1689年 3.制定机构:议会

(完整版)世界近代史测试题(含答案)

世界近代史测试题 一。、选择题(25分) 1、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发生了社会巨变,这一巨变主要是指 A.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开辟了新航路B.开始了疯狂的殖民扩张活动 C.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D.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2.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捍卫民主法制的重要檄文有 ①《权利法案》②《独立宣言》③《人权宣言》④《国际歌》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3、下列哪个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具有两重性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4下列事件中,对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①文艺复兴②启蒙运动③新航路的开辟④三角贸易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观察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A点处,查理二世被推上断头台,共和国成立 B.B点处,宫廷政变推翻了复辟的专制统治 C.C点处,该国通过了《人权宣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该示意图反映了法国大革命的曲折性与反复性 6.下列有关《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共同点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A.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B.都具有历史进步性 C.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D.都反对封建专制 7.下列属于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共同原因是 A.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B.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C.专制王权同议会矛盾斗争尖锐 D.殖民压迫激起人民强烈反抗 8.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下列历史文献中,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而颁发的法律文件是 ①《汉谟拉比法典》②《权利法案》③《法典》④《土地法令》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9、英国《权利法案》、法国《人权宣言》、美国《独立宣言》和1787年美国宪法代表着人类民主文明历程的重要成果。它们的内容各具特点,下面对四部文献特点的归纳,正确的是() A.《权利法案》——是三权分立原则的充分体现 B.《独立宣言》——以法律形式限制君主的权力 C.《人权宣言》——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1787年美国宪法——宣告从英国殖民统治下独立 10、长达三百多年的罪恶的“三角贸易”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提供了大量的黑人劳力 B.摧毁了腐朽的封建统治 C.打通了各洲的贸易通道 D.积累了雄厚的原始资本 11、2013年3月,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逝世,让拉美痛失一位“最伟大的领袖”。大约两个世纪前,拉 美地区也曾出现了一位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伟大领袖,他就是 A.华盛顿 B.玻利瓦尔 C.章西女王 D.圣马丁 12、英国工业革命时代下列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火车机车②瓦特改良蒸汽机③珍妮纺纱机④飞梭 A.④③②① B.③④①② C.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 13、从1880年到1914年,西欧城市人口的比例几乎上升了40%。美国纽约和费城在1820年各有居民10万人,到1870年,分别达到94万人和67万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二战前日本的军国主义之路

二战前日本的军国主义之路 引言:这期的《重读抗战》,让我们来关注,引发侵略战争的日本军国主义,它到底是怎么生成的。任何一种思潮,它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事实上,日本军国主义的生成也经历了漫长的阶段。而在其生成的过程中,长期的国家主义、国粹主义洗脑,忠君爱国“布国威于四方”宣传的浸润,加上投机的经济结构引发的种种社会问题,最终酿出了法西斯军国主义这碗毒汤。而这以前,得从甲午战争前后说起。 逆流:维新改革初见成效后的反西化运动 在去年的《重读甲午》系列专题中,有一期我们就谈到了,在明治维新这一大改革开始30年后的甲午战争前后,刚取得了一定成果的维新改革却不得不面临着一种逆向传统化的倾向。 因为明治维新是一个由上至下的改革,是因日本上层的一部分先进分子在美国“黑船”来航的军事压力之下,不得不承认日本已经落后于世界,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因此力推维新变法,全面向西方学习。如此巨大的改革并非是日本本身的社会变迁所产生的内生变化,因此,当30年后,改革已经取得了相当成果之际,改革本身与传统日本社会的矛盾也越来越明

显了。 伴随着明治维新的文明开化、启蒙运动带来的自由和权利意识,自由民权运动在日本热烈展开。争取自身权利的日本民众中不但出现了推翻专制政府的思想,还出现了否定天皇制的言论。同时,各种欧化思想和行为带来的对日本传统落后的思维、风俗和习惯的否定也然很多遗老遗少忧心忡忡感到“许多贵重的民族文化遗产”受到了破坏。这样,人们开始担心日本会为了达到独立富强而丧失它的“个性”。于是出现了对文明开化、自由民权运动的欧化主义的反动,这便是甲午战争爆发前后日本主流思潮的逆向运动--传统主义和国家主义运动。 对于日本政府,学习西方先进的学学技术和发展产业是不能停止的。为了解决由西方近代自由、权利主张而带来的日本传统社会的崩坏及造成的君民、官民的对立和社会思想的混乱,他们选择了鼓吹国家主义的道路。 他们鼓吹社会达尔文主义作为基础,社会达尔文主义强调优胜劣汰、弱肉强食,所以其逻辑结果必然是崇尚于专制和扩张。 之后,大肆宣传与民权思想对抗的国权主义。 民权思想崇尚个人的独立、自由与平等权利,否

对气候变化的感想

我们会有怎样的明天——对气象现状的感想 大境初级中学七(1)班杨文量今年,上海春天的脚步有点姗姗来迟,然而春天毕竟是来了!沐浴着和煦的阳光,漫步于大街小巷,柳树垂下碧绿的丝绦,桃花绽开粉红的笑脸,白玉兰迎风怒放,一切都是蓬蓬勃勃、欣欣向荣的!可是,电视新闻中反复报道:中国的西南地区数月来干旱少雨,华北平原持续低温。看着电视中云南皲裂干渴的土地、河北农民面对参差不齐麦苗忧郁的目光,我的心中不禁掠过一丝阴云。 我们的地球近年来气象灾害频发,干旱、洪水、寒潮、森林火灾的报道不绝于耳,当今人们谈论最热烈的莫过于是气象变化与全球变暖。地球温度确实改变了,而且越来越热。据报道,如果不加管制,放纵温室气体的排放,估计到2050 年时,地球的平均温度大约会上升2摄氏度,到时候我们居住的环境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海平面上升,降水分布更加不平衡,农作物减产,各种疾病的发生几率也会大大增加。 大气层是地球美丽的衣裳,是地球的保护伞,适宜和多样的气候为人类及其他生物创造了重要的生存环境。由于气候变暖,北极地区的结冰时间越来越短,过去基本在海冰上度过一生的北极熊开始逐渐向陆地转移。专家预测,如果北极附近的格陵兰地区冰层消失,那么北极熊将失去家园,可爱的北极熊最终也将从地球上消失。生活在非洲热带草原上的长颈鹿被称为“草原之花”,它是那么的优雅、那么的美丽,我曾经看过一张照片,长颈鹿眺望着乞力马扎罗山,绿色的草原与白色的雪山是那样的和谐,我不禁涌起对遥远的非洲无尽的向往。可是由于全球变暖,乞力马扎罗山的冰川有可能在15年内完全消失,非洲大地将变得更加干旱,美丽的“草原之花”又能存在多久呢?触目惊心的提醒不绝于耳:100年内马尔代夫将不再适合人类居住,威尼斯这座意大利水上城市正在沉入亚得里亚海,阿拉斯加州的冰河和永久冻土层不断缩小,这么多的事实在警告着人类:我们必须扼制全球变暖,必须注意保护环境。 《阿凡达》中有一句话:人类害死了自己的母亲(地球),现在又在我们这里(潘多拉星球)干同样的事!我们不能一边口中喊着“大自然是我们的母亲”,一边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却在不断地破坏地球的环境!地球人必须行动起来,政

世界近代史答案整理版

1俾斯麦:普鲁士王国首相(1862~1890)和德意志帝国宰相(1871~1890)。容克地主出身。保皇派,普鲁士容克贵族最反动的政治家,顽固地拥护君主主义。1862年被任命为首相。推行“铁血政策”,发动丹麦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通过王朝战争统一了德意志。1871年,帮助凡尔赛政府镇压巴黎公社。担任德国宰相期间,执行为容克地主和大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政策,即对内颁布《反社会党人非常法》,镇压工人运动;对外采用结盟政策,确立德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八十年代,在非洲、大洋洲掠夺殖民地。后因与威廉二世意见不合,于1890年3月去职。 2加里波第:意大利民族英雄,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著名的军事家,是意大利建国三杰之一。因受马志尼思想影响,参加“青年意大利党”,策动撒丁海军起义。失败后出走南美,参加巴西共和主义者起义和维护乌拉圭独立战争。1848年意大利革命爆发后回国,组织志愿武装对奥作战。领导罗马共和国保卫战。1860年组织“红衫军”,解放西西里和那不勒斯。普法战争期间率军援助法国共和政府,后又支持巴黎公社革命。1882年6月5日,加里波第在卡普雷拉岛因病去世。而由于在南美洲及欧洲对军事冒险的贡献,他也赢得了“两个世界的英雄”的美称。他为祖国的解放和统一,贡献了毕生精力。 3拿破仑三世: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第一任总统,法兰西第二帝国唯一一位皇帝,亦是拿破仑一世的侄子和继承人。他在1848年当选总统之后,在三年后发动了一次政变,获得成功。他随即在次年,亦即拿破仑一世登基第48周年称帝。1870年9月4日,他战败退位。对外,他企图在欧洲范围内,重建法国的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法兰西殖民帝国。在内政方面,拿破仑三世试图在保守派和自由派之间取得平衡。不过,他一直在稳步推进改革。拿破仑三世在位期间,法国经济繁荣,产业开始现代化。色当会战完结后三日,法兰西第二帝国覆亡。拿破仑三世被迫流亡英国。1873年,他在英国病逝。 4林肯;美国政治家、思想家。第16任美国总统,其任总统期间,美国爆发内战,史称南北战争,林肯坚决反对国家分裂。他废除了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度,颁布了《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但南北战争之后北方有几个支持联邦政府的州却仍被林肯允许可继续保有奴隶制度。林肯击败了南方分离势力,维护了美利坚联邦统一及其领土上不分人种、人人生而平等的权利。内战结束后不久,林肯遇刺身亡,是第一个遭遇刺杀的美国总统,也是首位共和党籍总统。 5克里米亚战争:亦称东方战争。1853—1856年俄国与英国、法国、土耳其、撒丁联军之间的战争。因主要战场在克里米亚而得名。19世纪中叶,俄国力图慑服土耳其,染指近东和巴尔干半岛。与英法发生冲突。俄国以保护土耳其境内的东正教居民的权利为由,于1853年7月进军土境,土则于10月向俄宣战。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俄国宣战,至1855年9月俄在克里米亚的海军基地要塞失陷,俄国战败。次年3月签订了《巴黎和约》。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其在近东的扩张受到严重打击,并加深了农奴制危机。 6密苏里妥协案(1820年妥协案):1820年美国国会为解决奴隶制存废问题和密苏里州以何种身份加入联邦问题所达成的妥协法案。1817年,密苏里准州申

日本军国主义

明治维新改革不彻底 政治上掌握统治大权的多是封建武士出身者,武士道精神被继承和发展。旧武士等级不复存在,一批资产阶级化的“新武士”(士族)活跃在各领域且是主导力量。1871年时,中央9省(部)官吏87%是士族,至1880年时,中央及地方官吏的74%仍是士族。统治集团中的骨干多是武士出身者。士族及士族出身者极自然地成为推动日本军国主义产生发展的主要社会力量。在经济原因方面,由于地税改革和士族授产等改革,使农村土地制度(寄生地主制)留有浓厚封建残余,农村成为“国内殖民地”,因而国内市场狭小。又使大批士族无法生存而对明治政权不满,统治阶级则以对外侵略扩张将心怀不满的农民、士族的不满情绪引向海外征战,使他们成为军国日本的基本社会力量。 日本资本主义起步晚 日本实现民族独立,摆脱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危机,是以对东北亚弱小邻国进行领土扩张和武装侵略为重要手段的。正是将自己迅速转化为压迫民族才迎来了日本的迅速崛起。 明治政府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政策,“富国强兵”是主体,是诸政策之首。“强兵富国”路线的推行,使日本工业化的实现即产业革命的完成均与侵略中、朝的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紧密相连。待日本急速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更与侵略战争捆在一起,日本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本质和特点,使日本被纳入军事、战争轨道,进入从战争走向更大战争的恶性循环之中。 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是一个庞杂的思想体系,其来源之一是武士道精神,来源之二是日本神道教、佛教以及儒学中的封建糟粕,来源之三是皇国、神国史观,进入近现代以后,又加上了从西方引进的一些所谓理论体系,因此,是封建主义的、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腐朽、反动思想糟粕的拼凑,其拼凑的内容和混乱的表述往往使人难以分类和把握其逻辑层次。这一庞杂的精神体系为日本军国主义者所利用,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全球变暖带给我们的思考

全球暖化问题的反思 摘要:借纪录片《An Inconvenient Truth》阐述了全球变暖的严峻现实,提出全球变暖这一课题。指出近年全球变暖的现状,提出了影响全球变暖的两大原因,进一步探讨人类活动对全球变暖的影响。列出全球变暖的十大灾害及可能对人类造成的危害。特别针对中国依凭发展现状提出应对全球变暖的对策。同时认为全球变暖应对不仅仅是政府职责,每个人都应有保护环境的意识。 关键词:全球暖化;温室气体;节能环保 前言 《An Inconvenient Truth》。这部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的电影用铁一样冰冷坚硬的事实带给人们震撼。这不是一部电影,而是一部警示录。无需任何高深的理解力,每一个人都能被它唤起最深层的担忧和恐惧。这部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的电影使用的是最单调老土的手法——戈尔的学术性演讲,其中戈尔提到很多内容——比如温度曲线和二氧化碳浓度曲线的关系,对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及灾变临界点的模拟预测,以及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电影中戈尔像一个执著的传道者,向世人警示人类末日的危险。 正文 近年来,全球气温普遍升高, 原本凉爽的秋天现在几乎要到10月下旬才开始,8月份最热的天居然达到了40度以上,这正是全球变暖带给人们最直观的感受。 随着人类高科技发展进程越来越快,科学随之产生的副作用逐渐体现出来,全球变暖就是一个例子。 自从全球变暖这一现象被观测到,就不断有人怀着各种目的提出置疑或者淡化它的严重性。如果说以前的争论还算学术之争,到现在就几乎全是出于学术之外的目的,就像基督教反对进化论一样,可以理解,这种言论在美国一向都不缺市场。更何况,美国的民主政治,不过就是政客们玩的游戏,他们拿着国家甚至人类的利益作为竞选的筹码。而从来没有被意识到全球变暖已经是人类命运的问题。

世界近代史复习题大题

世界近代史复习题 第四章美国独立战争 2.《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有何进步意义? 基本内容:《独立宣言》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陈述了资产阶级的自然权利和人民主权的思想,宣称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人民有权推翻侵犯人民权力的政府; 第二部分列举了英王乔治三世压迫北美人民的种种事实,并且宣称这侵犯了北美人民的基本权利; 第三部分号召人民推翻英王在北美的殖民统治,北美应该独立,这是宣言的中心思想。 宣言体现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原则,第一,关于平等的理论,第二,自然权利学说,第三,人民主权学说第四,人民革命权力的理论 意义:《独立宣言》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文件。他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的方式肯定了主权在民的原则,第一次以国家的名义宣布人民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开始了把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付诸实践的进程,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独立宣言》鼓舞了北美人民的斗志,成为北美争取独立的旗帜。在他的激励下,人民斗志昂扬的走向战场,为实现独立的伟大目标而奋斗。他的发表,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正式诞生,后来7月4日被定为美国国庆日。 5、《1787年宪法》制定的目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如何? 目的:战后,特别是谢斯起义之后,人民群众运动不断高涨,必须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一遍偿还公债,保护私有财产,维护社会秩序和镇压人民反抗,有权利征税及调整对外贸易与洲际贸易,从而保障和巩固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权益。避免独裁者的产生 内容:美国宪法确认了某些资产阶级的民主原则。包括:(1)分权与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别由国会、总统和联邦法院行使,这三权之间分立的状态十分明显,同时又保持着一种互相牵制互相平衡的关系; (2)有限政府原则。它与法治原则相联系,即联邦政府的权利要受法律限制,不能超越法律规定的限度; (3)代议政府原则,它与人民主权原则相联系。联邦宪法序言中显示出美国人民是宪法的制定者,但必须通过选派代表管理国家。 美国宪法显现的某些反民主内容。包括:

世界近代史思考题_答案

二、问答题 1、试述地理大发现的世界影响 首先,新航路的开辟,美洲大陆的发现和环球航行的实现,结束了新旧大陆互相隔绝的封闭状态,使各大洲连为一体,推动了世界整体化进程。 其次,是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亚洲、非洲和美洲开始沦为西欧各国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步伐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亚、非、美洲各国的独立发展进程被打断,陷入了贫困和落后的深渊。 再次,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掠夺的开始,引起世界贸易的重大变化,引起商业革命,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最后,新航路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价格革命”使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以及与市场有联系的贵族牟取了暴利,积累了巨额资本,它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2、简述地理大发现的历史背景 1500年左右完成的地理大发现不是偶然的,它有深刻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及技术准备。 首先是经济上的动因,即西欧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和对黄金的渴求。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使西欧迫切希望加强东西方贸易,为工业品寻找新的市场。而当时东西方贸易的三条通道都以东部地中海为中心。由于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商路被阻断。因此西方商人和贵族为了发展同东方的直接贸易,迫切需要开辟一条绕过地中海直达东方的航路。同时随着流通中所需货币量急剧增加,黄金作为货币的职能日益突出,成为最贵重的交换手段,占有黄金就意味着占有一切。《马可波罗行记》对中国、印度等地的夸X描述,使西欧贵族、商人、航海家把东方看成遍地黄金,到东方实现黄金梦是促进开辟新航路的重要原因。 第二,传播基督教是推动西欧人向海外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基督教以博爱人类为教旨,以全人类的XX自命,充满着一种强烈的使人人都接受基督教的要求。中世纪发动的十字军东侵,即是以武力扩X基督教信仰的反映。1500年前后欧洲航海家们从事海上冒险活动的动机之一,便存宏扬基督教于海外诸国之想。 第三,西欧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开辟新航路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条件。航海技术得以改进:西欧能制造适于远航的大船;罗盘和占星仪广泛使用于航海;人们相信地圆说。而且海上武器和战术也有很大进步,商业上复式薄记,银行和信贷业的发展、股份公司的出现等,给西欧商业带来了活力,从而加强了西欧向海外殖民扩X的力量。 3、简述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 第一,促使欧洲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唤起了人的觉醒,使人们

应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应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近来,日本政府所谓的购岛“国有化”闹剧,使得中日两国剑拔弩张,关系异常紧张;石原组建新党,并作为新党代表参加下届众议院选举,石原的这一动作,无疑将给中日关系再增新乱。 据媒体指出,石原是日本“右翼旗手”,钓鱼岛事件他是始作俑者,其组建新党,中日不稳定因素定会增加。韩联社称石原是“日本典型的右翼政治家”,“右翼政治家”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近来参拜“靖国神社”。而10月14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登上“鞍马”号护卫舰,训话中,野田佳彦使用了“更加奋进努力”等旧日本海军在二战前后使用的语言。由此看出,日本政界正在使日本社会加速朝向右倾化方向发展。种种迹象表明,日本军国主义正在复苏,令世界各国特别是东南亚诸国的警觉和担忧。 一、美国扶植,使日本快速成长为世界经济大国和强国。二战后,美国之所以扶持日本,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遏制苏联,利用日本的区域战略地位,以达

成与苏联相抗衡。而随着当时中国内战形势的急剧变化,美国由此决定保存日本经济实力,扶植日本在亚洲与中苏两个社会主义国家对抗。 在冷战背景下,美国从经济上减轻日本战争赔偿、稳定日本财政金融体系、放松对财阀的惩戒、并提供经济援助等。从政治上打击左翼势力、放宽对战犯的惩罚、稳定新政府统治。从军事上美国在日本保持驻军外,为日本建立了警察预备队,以维护日本的社会稳定。从外交上美国加快了对日缔结和约的步伐。而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美国战时后勤补给大多数委托给了日本资本家,这是日本经济在二战后得以复苏的机遇。 在两大阵营冷战背景下,日本自卫队在美国的庇护下逐渐发展强大起来的,日本海上自卫队在美国的扶持和授意下,拥有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反潜和扫雷力量,其反潜飞机和扫雷艇在数质量上都是比较先进,可以与西欧相匹敌,其优势一直保持到现在。另外,美国把最好的飞机卖给日本,加强其军事力量,使其成为美国冷战的重要盟友。

全球变暖 选修课论文 3000字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什么是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出现全球变暖趋势的具体原因是,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了地球的大气层。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根据气候模型预测,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1.4-5.8摄氏度(2.5-10.4华氏度)。根据这一预测,全球气温将出现过去10,000年中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从而给全球环境带来潜在的重大影响。 为了阻止全球变暖趋势,1992年联合国专门制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该公约于同年在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签署生效。依据该公约,发达国家同意在2000年之前将他们释放到大气层的二氧化碳及其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降至1990年时的水平。另外,这些每年的二氧化碳合计排放量占到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60%的国家还同意将相关技术和信息转让给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转让给发展中国家的这些技术和信息有助于后者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挑战。截止2004年5月,已有189个国家正式批准了上述公约。 全球变暖的历史与预测 根据仪器记录,相对于1860年至1900年期间,全球陆地与海洋温度上升了摄氏0.75度。自1979年,陆地温度上升速度比海洋温度快一倍(陆地温度上升了摄氏0.25度,而海洋温度上升了摄氏0.13度)。根据卫星温度探测,对流层的温度每十年上升摄氏0.12度至0.22度。在1850年前的一两千年,虽然曾经出现中世纪温暖时期与小冰河时期,但是大众相信全球温度是相对稳定的。 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太空研究所的研究报告估计,自1800年代有测量仪器广泛地应用开始,2005年是最温暖的年份,比1998年的记录高了摄氏百分之几度。世界气象组织和英国气候研究单位也有类似的估计,曾经预计2005年是仅次于1998年第二温暖的年份。 在人类近代历史才有一些温度记录。这些记录都来自不同的地方,精确度和可靠性都不尽相同。在1860年才有类似全球温度仪器记录,相信当年的记录很少受到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从最近的千禧年内的多方记录所展示的长远展望,在过去1000年的温度记录中可以看到有关的讨论及其中的差异。最近50年的气候转变的过程是十分清晰,全赖详细的温度记录。到了1979年,人类更开始利用卫星温度测量来量度对流层的温度。

世界近代史复习题(上)

世界近代史复习题(上) 第一节 名词解释 1.哥伦布:意大利航海家,美洲新大陆的发现者。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分别 于1492、1493、1498、1502年四次远征,其中第二次远征时在美洲建立了殖民地,并出任其第一任总督。但这个殖民地始终没有兴旺起来,而哥伦布一职想到大中国和印度的愿望到死也没有实现,于1506年郁郁而终。 2.教皇子午线:一条关于土地归属权的分界线。当哥伦布在第一次探险中发现 美洲返回西班牙时,西班牙害怕葡萄牙和他争夺合格新发现的“印度”,便要求教皇亚历山大六世承认西班牙队这块土地的主权。1493年5月4日教皇确定亚速尔群岛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子午线为分界线,并把改线以西的一切土地都归西班牙,该线以东一切土地划归葡萄牙。1494年西、葡两国缔结托得西拉斯条约,把该线向西移动270里格。 3.试述地理大发现的背景和后果。 经济原因:1.根本动因:(1)中世纪后期以来,随着城市的出现与发展,西欧各国生产力迅速提高,东西方贸易不断发展。 (2)中世纪后期,随着生产力增长,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在西欧产生。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促使西欧向外扩张,展开殖民掠夺。 2.黄金热: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了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3.奥斯曼土耳其阻碍传统东西方商路。 4.寻找商品市场 政治原因:西欧各国缓和、转嫁危机需要 宗教原因 1.传播基督教2.挽救西欧天主教危机 3.同伊斯兰教进行斗争 人文主义思想影向:人文主义者讴歌现世生活,相信人的力量,认为人应当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发挥自己的才能来创造幸福。人文主义思潮实质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个人进取精神和物质利益至上的价值观,是海外冒险事业的一种思想动力。 前提条件:1.造船航海技术进步2.海上武器和战术的进步。3.商业上的进步4.专制政府的支持

《世界现代史》习题及参考答案

《世界现代史》习题及参考答案 导言和平视野下的《世界现代史》 一、名词解释: 1、世界现代史 2、和平精神; 3、司马迁的世界历史认识; 4、邓小平的世界历史观; 二、问答: 1、世界现代史如何分期? 第一章二十世纪初的世界 一、名词解释: 1、门户开放 2、大棒政策 3、金元外交 4、日俄战争 5、亚洲觉醒 6、印度自主自产运动 二、问答题: 1、二十世纪初期欧洲的优势地位何在? 2、欧洲优势与世界和平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三、论述题: 1、就美日崛起的相关问题和对中国的启示写一篇小论文。(题目和内容不限制,字数不得少于2000字) 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名词解释:1、三国协约;2、三国同盟;3、巴尔干问题;4、萨拉热窝事件;5、德皇威廉二世;6、“绞肉机”;7、日德兰海战;8、史里芬(施利芬)计划;

二、问答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是什么?结果如何? 2、如何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3、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 三、论述题: 1、试论美国参战的意义和目的? 2、试论述俄罗斯参战的目的和最后结果? 3、意大利在一战中的表现如何?怎样去认识意大利的“背叛”? 第三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及其影响 一、名词解释:1、二月革命;2、四月提纲;3、科尔尼洛夫叛乱;4、十月革命; 二、问答题: 1、二十世纪初期沙皇俄国的特殊性体现在哪里? 2、十月革命后苏维埃巩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3、俄、德、匈牙利三次革命的进程基本相同,结果却大不相同,为什么? 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是什么?怎样评价这一政策? 5、共产国际是什么样的组织? 第四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名词解释:1、巴黎和会;2、《凡尔赛条约》;3、华盛顿会议;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5、国际联盟;威尔逊。 二、问答题: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性质、内容和特点? 2、一战后美日关系的特点和发展状况? 三、论述题: 1、从威尔逊和国际联盟的关系看美国外交的制约因素? 2、一战后新崛起大国之间如何处理相互关系,结果如何? 第五章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恢复与政治调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