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外科学第四套题

中医外科学第四套题

简答题
1.托法的含义及适应证是什么?
托法是用补益气血和透脓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以免毒邪扩散和内陷的治疗法则。适用证:外疡中期,即成脓期,此时热毒已腐肉成脓,由于一时疮口不能溃破,或机体正气虚弱无力托毒外出,均会导致脓毒滞留。运用:分为补托(正虚毒盛,不能托毒外达,疮形平塌,根脚散漫不收,难溃难腐的虚证)和透托(毒气虽盛而正气未衰者)。

2.颜面部疔疮的合并症有哪些?
(1)生于鼻翼、上唇周围的疔疮,若处理不当,妄加挤压或挑刺,不慎碰伤或过早切开等,可引起顶陷色黑无脓,四周皮肤暗红,肿势扩散,失去护场,发为走黄。(2)若疔毒走窜入络,出现恶寒发热,在躯干或四肢肌肉丰厚处有明显痛处者,是并发流注。(3)若毒邪内传脏腑,可引起内脏器官的转移性脓肿。(4)若毒邪流窜附着于四肢长管骨,骨骼胖肿,形成“复骨疽”。

3.脱疽寒湿阻络证的表现、治法和代表方?
(1)证候:患趾(指)喜暖怕冷,麻木,坠胀疼痛,多走则疼痛加剧,稍歇痛减,皮肤苍白,触之发凉,跌阳脉搏动减弱;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沉细。(2)治法:温阳散寒,活血通络。(3)代表方:阳和汤。

4.肛痈的临床特点及分类?
(1)多见于20到40岁青壮年,多数发病急剧,疼痛剧烈,伴有高热。(2)可分为:肛门旁皮下脓肿、坐骨直肠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直肠粘膜下脓肿。

5.肠痈气血瘀滞型的症候、治法和代表方?
(1)证候:转移性右少腹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剧。气滞重者腹中气窜,舌脉基本正常;血瘀重者痛有定处,右少腹压痛有局限性包块,伴恶心纳差,可有轻度发热;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紧。(2)治法:行气活血,通腑泻热。(3)方药: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加减。气滞重者,加青皮、枳实、厚朴;瘀血重者,加丹参、赤芍;恶心加姜半夏、竹茹。

问答题
1.皮肤病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
答:皮肤病的外用药物使用原则,是要根据皮肤损害的表现来选择适当的剂型和药物。
(1)要根据疾病阶段用药:皮肤炎症在急性阶段,若仅有红斑、丘疹、水疱而无渗液,宜用洗剂、粉剂、乳剂;若有大量渗液或明显红肿,则用溶液湿敷为宜。皮肤炎症在亚急性阶段,渗液和糜烂很少,红肿减轻,有鳞屑和结痂,则用油剂为宜。皮肤炎症在慢性阶段,有浸润肥厚、角化过度时,则用软膏为主。(2)注意控制感染。有感染时先用清热解毒、抗感染剂控制感染,然后根据原来的皮损选用药物。(3)用药宜先温和后强烈。先用性质比较温和的药物

,尤其对年幼或女病人不宜采用刺激性强,浓度高的药物。面部、阴部皮肤慎用刺激性强的药物。(4)用药浓度宜先低后浓。先用低浓度制剂,根据病情再提高浓度。(5)随时注意药敏反应。一旦出现过敏现象立即停用,及时处理。(6)外用软膏时需注意事项:外涂软膏在第二次涂药时,需用棉花蘸上各种植物油或石蜡油轻轻揩去上一次所涂的药膏,然后再涂药膏,切不可用汽油或肥皂、热水擦洗。

2.乳腺增生病与乳腺癌的主症有哪些?如何鉴别诊断?
答:(A)乳腺增生症的主症(乳癖):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并出现肿块,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B)乳腺癌的主症(乳岩):乳房肿块质地较硬,凹凸不平,边界不清,推之不移,按之不痛。
鉴别要点:(A)乳腺纤维腺瘤(乳核)(B)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衄)(C)乳腺癌(乳岩)(D)乳腺增生病(乳癖)
(1)好发年龄:(A)20-30岁多见(B)40-50岁多见(C)40-60岁多见(D)30-45岁多见
(2)肿块特点:(A)大多为单个,也可有多个,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清楚,表面光滑,质地坚实,生长缓慢。(B)多在乳头附近,单个绿豆大小,圆形肿块,边缘清楚,质地软或中等。(C)多为单个,形状不规则,边缘不清楚,质地坚硬,生长速度较快。(D)常为多个,双侧乳房散在分布,形状多样,可为片状、结节、条索,边缘清或不清,质地软或韧或有囊性感。
(3)疼痛:(A)无(B)无(C)无,中晚期有疼痛(D)多与月经周期或情绪变化有关
(4)与皮肤及周围组织黏连情况:(A)无黏连(B)无黏连(C)极易黏连,皮肤呈“酒窝”征或“橘皮样”改变(D)无黏连
(5)活动度:(A)活动度好,推之滑动(B)可活动(C)早期活动度可,中期及晚期肿块固定(D)可活动
(6)乳头及溢液:(A)乳头正常,无分泌物(B)乳头正常,乳头单孔溢血性分泌物(C)乳头可缩回;可有分泌物溢出,血性或水样,多为单孔(D)乳头正常;部分有分泌物溢出或挤压后才有,多为乳汁样或浆液样,常为双侧多孔
(7)淋巴结肿大:(A)无(B)无(C)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质地硬,活动差(D)无

病案题
1.患者,男,66岁,项背肿块溃烂,状如蜂窝,疼痛难耐,1月未愈。患者发热烦躁、口干少饮,便秘溲赤。症见局部肿块平坦散漫,皮色紫滞,脓腐难化,脓水稀少,略带血水。舌红,苔黄燥,脉细弦数。
答:(1)诊断:中医:有头疽。西医:痈。(2)分型:阴虚火炽型。(3)治则:滋阴生津,清热托毒。(4)方药:竹叶黄芪汤加减。

2.患者,女,25岁,左侧颈部圆形肿块,不红,不热,不痛,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无发热,汗出,无急躁易怒,心悸失

眠;纳差可,二便调,苔薄腻;脉弦滑。
答:(1)中医诊断:肉瘿。(2)分型:气滞痰凝证。(3)治则:理气解郁,化痰软坚。(4)方剂:逍遥散合海藻玉壶汤。(5)外治法: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或十香散外敷。

填空题
1.乳癖的辩证分型有肝郁痰凝证、冲任失调证两型。
2.肢体坏疽分干性坏疽和湿性坏疽两类。
3.内痔临床表现主要有便血、脱出、疼痛、肛周潮湿瘙痒、便秘等。
4.蛇串疮是皮肤出现成簇水疱,多呈带状分布的疱疹性皮肤病。
5.常见的瘿分为气瘿、肉瘿、瘿痈、石瘿四种。

多选题
1.瘿病的治疗原则--理气解郁、活血祛瘀、化痰软坚、清热化痰。
2.青蛇毒的病因病机--湿热蕴结、外伤筋脉、肝气郁滞。
3.结扎法可用于--内痔、直肠息肉。
4.慢性前列腺炎临床表现--尿频、尿道口白浊。
5.寻常疣外治法宜选用--外洗法、推疣法、中药敷贴法。
6.与乳房相关的经络是--肝脉、胃脉、肾脉、任脉、督脉。
7.外科疾病的发病机理--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调。
8.筋瘤并发症包括--廉疮、湿疮。
9.白匕的特殊类型有--关节炎型、脓疱型、红皮病型。
10.肛门肿痛可见于--内痔嵌顿、肛周脓肿、血栓外痔。

B型题
1.湿疮血虚风燥证的内治方剂--当归饮子。
2.蛇串疮脾虚湿蕴证常用方剂--除湿胃苓汤。
3.一切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肿疡。
4.一切外科疾病已溃破的疮面--溃疡。
5.颈痈的病因病机是--风温风热挟痰蕴结于少阳、阳明之络。
6.丹毒的病因病机是--血分有热、外受火毒、热毒蕴结、郁阻肌肤而发。
7.女子乳房所属经络是--足阳明胃经。
8.男子乳房所属经络是--足少阴肾经。
9.内痔的主要特点是--肛门不适感、便血、脱出。
10.肛裂的主要特点是--肛门周期性疼痛、出血、便秘。

A2型题
1.男,46岁,颈项部肿块高突--C清热泻火、合营托毒。
2.男,65岁,突发高烧寒战--D利湿清热解毒。
3.女,45岁,右乳房肿块无痛无热--E乳岩。
4.男,40岁,双下肢突然出现白色风团--A麻黄桂枝各半汤。
5.男,50岁,双下肢红肿两天--A溶液湿敷。
6.男,66岁,大便时带血半年--D锁肛痔。
7.女,32岁,左下肢突发广泛性粗肿--C股肿。
8.男,30岁,左下肢发凉怕冷疼痛间跛--C湿热毒盛证。
9.男,70岁,小便频数,夜间尤甚--E肾阳不足证。
10.男,32岁,突然出现上腹部刀割样剧痛--D溃疡病急性穿孔。

A1型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外科学专著是--刘涓子鬼遗方。
2.寒痛的特点--酸痛,得温缓解。
3.三陷证是指--火陷、干陷、虚陷。
4.乳痈气血凝滞证常用方剂是--瓜蒌牛蒡汤。
5.白匕相当于西医何病--银屑病。
6.

肉瘿病名首见的专著是--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7.肛裂血热肠燥证的治则--清热凉血,润肠通便。
8.容易继发肺栓塞的周围血管性疾病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9.精浊的部位在--前列腺。
10.直肠指诊触及带蒂结节状物首先考虑--直肠息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