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象观测站办公楼

气象观测站办公楼

气象观测站办公楼
气象观测站办公楼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南岳气象观测站办公楼建安工程,建设地点在南岳中心景区内,由南岳建筑设计院设计。建筑面积678平方米,檐口高度9.9米。

本工程为二层砖混结构,设计基本风压为0.75KN/M2, 基本雪压0.65KN/m2办公室设计活荷载为2KN/m2,楼梯2.0KN/m2,门厅、走廊、楼梯2.5KN/m2,不上人屋面活荷载为1KN/m2。预制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见所选标准图规定。基础为刚性基础,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为粘土层,基础承载力特征值为150KPA,地基上为100mm厚的C10砼垫层,砖砌大放脚。基底标高在-0.30m处有一道钢筋混凝土圈梁,建筑物不考虑抗震设防,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为砖墙承重,混凝土独立柱基础与条形基础相结合。混凝土基础、基础梁、主体梁、柱、现浇屋面板为C25砼;板、楼层圈梁为C20砼,钢筋采用Ⅰ级、Ⅱ级钢筋。

砌体材料:±0.000以下为MU10红砖,M10水泥砂浆砌筑,基础外墙为480厚麻石墙,MU20麻石,M10水泥砂浆砌筑;外墙为300厚麻石墙,MU20麻石,M7.5混合砂浆砌筑,基础以上内墙为MU10砖墙,M7.5混合砂浆砌筑。

楼面采用预应力空心板和现浇板。

屋面采用现浇钢筋砼坡屋面,盖铁瓦。

门窗:木门窗,正立面为仿古木门,其它为实木门。

油漆:木门及木扶手为普通调和漆一底、二度,面罩兹漆一度,楼梯栏杆刷黑色油漆,内墙面888仿瓷涂料三遍。

外墙:饰面麻石墙。

本工程场地已平整,进场道路通畅,水、电已到达施工场地,现场条件能满足施工要求。

二、施工组织与施工部署

1)施工组织:我公司决定组建气象观测站办公楼项目经理部。派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项目经理及工程师管理本工程。

2)施工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框图

项目总负责人

项目经理部

项目经理

技术负责人

质安保证

工程技术组质

现场施工生产供应部泥工、木工、钢筋、砼工、机电、水电、装饰等作业班组

3)施工部署:

(1)本工程质量确保合格。其中分项工程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达100%,分部工程优良率达到95%以上,电气等分部工程达到合格,在工程质量方面虚心听取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质监单位和监理单位的意见和建议,遵守国家现行有关施工规范,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安全文明施工。

(2)文明施工管理:

施工现场按照平面布置图,进出口由专人看守,临时设施、机械设备和材料按施工平面图布置。施工余土和建筑垃圾及时清扫运出现场以外,弃于指定区域。施工废水集中排入水沟,保持现场内的清洁,出入施工现场施工车辆上洗车台冲洗干净后再驶出现场工程竣工后,及时拆除施工临时设施、施工机械,运出周转材料和剩余材料,撤走全部工作人员。

(3)施工准备:

A、检查施工现场的三通一平情况,按建设单位要求,将水源、电源接到施工现场的总阀、总表内。

B、搞好图纸会审,并进行技术交底,搞好材料、构件、半成品的订购。

C、搭好各种临时设施,先期使用的施工机械运入现场调试,落实资金计划和劳动力安排计划,建立“五牌一图”准备开工。

D、根据规划图,用经纬仪和水准仪引进正负零的标高水准点,按建设方提供的坐标点定位。

(4)工程组织领导:

为了优质、高速、安全完成该工程,公司决定成立工程指挥部,由公司领导和项目经理组成,公司总经理亲自担任工程指挥长。

(5)管理体制

本工程实行项目法施工,为了加强项目经理责任,工程指挥部与项目部签订内部抵押承包合同,落实五包四定。

五包:包质量、包安全、包进度、包文明生产、包经济效益。

四定:定人员安排、定机械设备、定材料、定奖励分配方案。

(6)施工主要机械设备选择:

为了确保工程进度,减轻劳动强度,选择以下施工机械设备:

A、砼机械:现场配备JL-350搅拌机,插入式振动棒、平板式振动器、砂浆和灰机各两台。

B、钢筋机械:钢筋弯曲机、调直机、切断机、交流电焊机各一台。

C、木工机械:小型圆盘锯、平刨机各一台。

D、其它仪器:经纬仪、水准仪、计量仪器各一台。

(7)施工顺序

本工程保证在60天日历天内竣工,在施工中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结构后围护,先主体后装饰,先土建后安装,安装预埋、预留与土建施工同步进行”的总施工原则。

根据本工程的结构特点,室内粗装饰工程自上而下,精装饰工程自上而下施工流向,采用先墙面、顶棚后地面的施工顺序,室外装饰

采用从上至下配合整体施工,以利按期完成施工任务。

(8)材料计划:

先计划好需要进场材料,再找优价的地点采购,然后进行质量检查,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三、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3.1施工方案:本工程主要施工方案考虑以下几点。

3.1.1基础工程。

3.1.2主体结构钢筋砼工程,砌体工程及屋面工程。

3.1. 内外墙装饰及楼地面工程。

3.1.4脚手架工程。

3.1.5木门窗安装工程。

3.1.6水电安装工程。

3.2施工方法

本工程施工时采用平行流水施工。

3.2.1基础工程施工

1、基础施工

㈠工程概况:

本工程基础为条形砖基础与混凝土独立柱基相结合。混凝土强度为C25,基础设一道圈梁。基础深1.5-5m不等,钢筋采用Ⅰ、Ⅱ级钢筋。设计持力层为粘土层,其极限值为150KPA。。

㈡施工步骤:

①设置龙门桩,按规则红线和施工图放样,定出各柱基中心点;

②定好桩位后,开始进行土方的开挖,每挖到1m 左右,检查柱基位和垂直度,无误后,再进行大放脚砌筑。

重复此工序

③基槽、基坑开挖至设计位置时,将底清干净后,经设计、监理、业主对地质、深度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垫层浇筑,安装钢筋;钢筋按图施工,长度极据实际情况调整,钢筋安装完毕后,报请监理隐蔽验收,作好记录并开出浇灌令;

⑤浇灌砼时,严格按设计配合比配比,严格准确计量,现场机械拌制,振密方法采用插入式振动棒分层夯实,层厚控制在1-1.5m 之间,浇灌完毕后,每根柱基留置试块一组。

㈢质量保证措施:

① 充分熟悉图纸,施工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

② 认真准确地测放桩位,并请业主、监理工程师复核无误后,方 可施工;

③所有原材料均应有出厂合格证,并按要求见证取样和按试验要求,将材料抽样送检测单位,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不合格的材料,严禁入场。

测量定桩位 施工设备就位挖基坑、 基槽 检查垂直度

清孔后验浇灌砼

地质验收

④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柱基垂直度。

⑤控制好桩的柱基、条基标高。

⑥钢筋严格按设计要求制作,做好隐藏工程验收记录。

⑦严格按设计配合比配比,把好计量关。

㈣安全措施:

①采用供电专线到现场,施工现场的一切电源,电路的安装和拆

除,必须由持证电工操作,电器必须接地,安漏电保护器。

④挖出的土方,应及时运离槽口,不得堆放在槽口1m范围内。

2、基础梁、构造柱工程施工:

为保证垫层、基础梁的质量,必须采用支模方式浇捣,其施工要点:

(1)砼的配合比,跟据砂、石含水率调整配合比,严格按砼配合比施工。

(2)浇捣砼前,应清除虚土、杂物,且要检查钢筋数量、位置等是否正确,保护层厚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垫层采用平板式振动器振捣,平板式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每一振处以砼表面出现浮浆和不再沉降,方能移动振动器。

(4)砼浇筑完毕后,应在12小时以内用草帘加以覆盖和浇水,保证浇水次数,使砼面保持润湿状态,浇水养护日期不少于7昼夜。

3、砖基础工程:

砖基施工时,用水准仪控制好标高,在转角处预先立好基础皮数

杆,标明砖皮数及防潮层位置、地圈梁位置。砖基础先砌角交接处的同皮砖,内外墙基础同时砌筑,如有留槎时应留斜槎。

3.2.2主体结构工程施工

1、钢筋

1)材料选用:

本工程使用的钢筋,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外,进场后必须按规定报验,在监理工程师见证下取样送检,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中,并符合下述标准:

(1)I级光面钢筋按GB701-92《低碳热轧圆盘条》标准选用。

(2)II级螺纹钢筋按GB1499-92《钢筋砼用热处理钢筋》标准选用。

2、钢筋加工:

钢筋制作采用场内加工制作,现场安装方式。

(1)钢筋下料表:钢筋加工前必须先编制好钢筋下料表,钢筋下料表依据施工图和规范编制,并使每一根钢筋的形状、直径、尺寸、弯起角度及搭接位置、接头方式符合设计要求,当施工图未明确时,应依照相应规范。

(2)钢筋加工:钢筋加工形状、直径、弯起角度等应严格按“钢筋下料表”进行,不得随意更改。

(3)钢筋代换:如果缺某种型号的钢筋,经请设计、监理、业主批准后,采用等强度代换或等面积代换。

3)钢筋绑扎:

钢筋绑扎前应由专业工长统一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应充分熟悉施工图纸。钢筋绑扎应按设计图纸、技术交底书和施工规范进行。钢筋绑扎时,钢筋保护层控制采用30mm×30mm保护层厚度的砂浆垫块,绑在钢筋骨架上,控制保护层厚度,钢筋搭接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2、模板工程

柱、梁、板模板采用竹胶合板做定型模板,50×70mm木枋加固,所有模板均按清水模制作。模板安装前应刷隔离剂。安装时其刚度稳定性应满足使用要求,且接缝严密,不漏浆,在浇砼前施工员及质检员应检查支撑是否牢固,几何尺寸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方能浇捣砼,模板拆除时按施工规范的规定拆除。

1)柱模板:

(1)安装时先在基础表面上弹出纵横轴线四周边线,固定小方座,在小方座一侧要留清扫口。

(2)为便于拆模,柱模板与梁板连接时,梁模宜缩小2-3mm并锯成小斜面。

2)梁模板:

梁跨度 4m时,底板中部应起拱,如设计无规定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1/1000-3/1000。

3)板模板:

(1)先弹出边线,选择一边先装,立支撑、斜撑、钉模板,拉线找平,撑牢钉牢。

4)质量要求:

(1)模板及其支承结构的材料质量,应符合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

(2)模板及支撑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允许发生下沉与变形,模板的内侧要平整,接缝严密,不得漏浆。

(3)模板安装后应仔细检查各部位是否牢固,在浇注砼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如发现变形、松动等现象,要及时修整加固。

(4)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和预留洞均不得遗漏,安装必须牢固,位置准备。

5)模板拆除:

(1)及时拆除模板,有利于模板的周转和加快工程进度,拆除模板要掌握时间,砼必须达到规定强度。

(2)拆模不要用力过猛过急,拆下来的模板要及时运走、整理归堆。

(3)拆模程序一般应是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

(4)为提高工效,必须保证工程质量,每完成一个结构层,其底模及支柱在拆除前,应对砼强度进行计算,浇灌砼时留好拆模试块,确保楼板及梁能安全承载。

6)安全技术:

(1)进入现场施工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禁止穿拖鞋、打赤脚,高空作业员必须佩戴安全带,并应系牢。

(2)经医生检查认为不适宜高空作业的人员,不得进行高空作业。

(3)工作前要检查使用的工具是否牢固,板手等工具必须用绳链系在身上,以免掉落,不得在脚手架上堆放大批模板等材料。

(4)支撑、牵杆等不得搭在门窗框架和脚手架上,通路中间的斜撑、拉杆等应设在1.8m高以上。

(5)楼板上有预留洞者,应在模板拆除后随即将洞口盖好。

3、砼工程:

1)砼搅拌:

(1)放料程序:按砂子——水泥——水——砾石顺序进行。

(2)严格按施工配合比,准确称量,投入搅拌机,搅拌时间不少于90秒,为保证砼有良好的匀质性,采用强制式搅拌机。

(3)当搅拌机出现故障或停电,预计短时间内无法排除时,可用人工辅助出料,保证砼构件正常浇捣完毕。砼不能连续浇捣完毕时,必须按规范要求留设施工缝。

2)砼运输:

砼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产生离析现象,同时要防止漏浆,水平运输采用人力斗车运输,垂直运输人工运输。

3)砼浇筑和振捣:

(1)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内的积水、木屑、铅丝、铁钉等杂物,并用水湿模板,应保持其表面清洁无积水。

(2)砼在搅拌后应尽快浇筑完毕,使砼保持一定的坍落度,以免操作困难,在浇捣过程中要经常注意保持钢筋、埋件、以及预留孔等位置的准确,浇捣时应根据构件的厚度一次或分层连续施工,应注意将模板

四周各个节点的死角和梁柱之间的捣实。

(3)浇筑完毕后,须将砼表面抹平压光,不足之间处应用同标号的细石砼填补,不能用补浆办法来修正构件表面尺寸。

4)施工缝留设与处理:

(1)梁、板砼浇筑沿次梁方向浇筑,楼板施工缝留在次梁跨度1/3范围内,竖向构件施工缝留在楼面、梁底下3cm。

(2)施工缝处理:封模前将接槎处表面的水泥浮浆、松动石子或软弱砼及焊渣清除,用水冲洗干净,继续浇筑前刷水泥砂浆2cm厚,并仔细振捣,加强养护。

5)砼试块留设:

砼试块按规范规定留设,现场设养护室养护。每层留置一组同条件养护试块,作模板支撑拆除控制用。

6)砼的养护:

砼养护对其强度影响极大,特别是早期湿润养护更为重要,一般在砼进入终凝即应覆盖,浇水湿润养护不少于7昼夜。

4、砌体工程:

1)砖墙砌筑工艺:

砌筑砖墙通常包括抄平放线、摆砖、立皮数杆挂准线、铺灰砌砖等工序。

(1)抄平:

砌筑砖墙前,先在砼垫层或楼面上按标准水准点或指定的水准点定出各层标高,并用水泥砂浆找平。

(2)放线:

底层墙身可按标志板上轴线定钉为准拉麻线,沿麻线挂下线锤,将墙身中心轴线引到基础面上,并据此墙身中心轴线为准弹出纵横墙身边线,并定出门窗洞口位置。轴线的引测是放线的关键,必须按图纸要求尺寸用钢尺进行校核。

(3)立皮数杆挂准线:

砖砌体施工设置皮数杆。皮数杆上按设计规定的层高、施工规定的灰缝厚度和施工现场砖的规格,计算出灰缝厚度,并标明砖的皮数,以及门窗洞、过梁、楼板等的标高,以保证铺灰厚度控制在8-12mm 之间。皮数杆立于墙的转角处,其标高用水准仪校正。

(4)铺灰砌砖:

采用“三一”砌筑法,即使用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的操作方法砌筑,但必须保证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

2)砌筑施工要点:

(1)砌筑前根据一层轴线控制点,分出建筑物竖向部位轴线,并检查是否正确。

(2)砌筑前先立皮数杆,皮数杆划有每块砖的厚度(包括灰缝),门窗、过梁、楼板及各种构配件的位置,皮数杆竖立于墙角及其他交接处,间距不大于15米,立皮数杆时用水准仪抄平作业层,并设立控制网点,严格控制层高及各细部的高程。

(3)准备所有材料及工具,施工中所需门窗框,预制件,拉接筋,预埋件等事先安排,配合砌筑进度及时送到现场。

(4)砌筑时先进行摆砖,排出灰缝宽度,摆砖时注意门窗位置,砖厚等对灰缝的影响,同时考虑间墙的组砖方法,以及七分头、半头砖等砌筑位置,避免1/4砖长出现,使各皮砖的竖向缝相互错开。同时一墙角上各部位的组砖方法统一,并使上下一致。

(5)砌筑时必须先根据皮数杆砌角,然后拉线,一砖厚以上(含一砖厚)的墙要拉双线,依次砌筑中间部分。

(6)砌筑实心砖墙采用“三一”砌筑法,即“一铲灰,一块砖、揉一揉”的操作方法,和满铺满灌砌筑法,竖缝采用挤浆或加浆方法,使其砂浆饱满,严禁用水冲浆灌缝。

(7)砖墙的水平、竖向灰缝厚度和宽度为10mm,但不小于8mm,不大于12mm,水平灰缝平直度(用线检查)不大于5mm,饱满度不低于80%。

(8)砖墙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必须留斜差,斜槎长度不小于高度的2/3。若留置斜槎有困难时(施工段等),可留直槎,但必须砌成八字槎,并加设拉接筋,拉接筋安放为半砖一根,一砖以上的墙至少2根,间距沿墙高不超过500mm,埋入长度从墙的留槎处算起,每边均不小于1000mm,其末端做90度弯钩。

(9)隔墙(仅起隔墙作用而不承重的墙)与其它墙如不同时砌筑时,可在墙中引出阳槎,并于墙的灰缝处预埋拉结钢筋,其构造与上述相同,但每道不少于2根。

(10)如纵横墙均为承重墙,在丁字交接处留槎,在接槎处下部(约1/3接槎高)砌成斜槎,上部留直槎,并加设拉结筋。

(11)墙与构造柱沿墙高度每500mm设水平拉结筋,伸入墙内不小于1米,砖墙砌成马牙槎,且选退后进,每级高度为300mm。

(12)每轴承重墙的最下、最上一皮砖,在梁底梁垫的下面,砖墙的台阶面及腰线等,用丁砖砌筑。

(13)宽度不小于1米的窗间墙,选取用整砖砌筑。

(14)本工程采用双排钢管脚手架,如有少量的上墙拉杆及建筑物相连的拉杆,不设置在墙身中。

(15)砖墙中留置的施工通道,其侧边离交接处的墙面不小于50cm,洞口两边按要求设拉结筋,顶部设置过梁。

(16)砖墙每天砌筑高度以不超过1.8米为限。

(17)砖墙中的各种构配件安装位置准确,孔洞、管道、沟槽和预埋件等,砌筑时正确留置或预埋,宽度超过0.3米的洞口在上面设置过梁。

3)安全技术措施

(1)在操作之前检查操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道路是否畅通,机具是否安全牢固,安全设施和防护用品是否齐全,经检查符合要求后再施工。

(2)砌基础时,检查和注意到基槽土质变化情况,有无崩裂现象。堆放砖石材料离槽边1米以上。

(3)墙体高度超过地坪1.2米以上时,搭设脚手架,在一层以上或高度超过4米时,采用内脚手架支搭安全网;采用外脚手架设护身栏杆和踢脚板后再砌筑。

(4)脚手架上堆料量不超过规定荷载,堆砖高度不超过3皮侧砖,同一块脚手板上的操作人员不超过二人。

(5)在楼层(特别是预制板面)施工时,堆放机具、砖块等物品不准超过使用荷载。

(6)不站在墙顶上做划线、刮缝及清扫或检查大角垂直等工作。

(7)不用不稳固的工具或物体在脚手板面垫高操作,更不准在未经过加固情况下,在一层脚手架上随意再叠加一层。

(8)砍砖时面向内打,防止碎砖跳出伤人。

4)施工注意事项

i 避免工程质量通病

1、墙面不平。

2.水平灰缝高低不一致。

3.皮数杆不平。

4.埋入砌体中拉结钢筋不符合要求。

5.砌体临时间断处的高差过大。

ii 砖墙砌筑。

1.墙身轴线位移。

2.水平灰缝厚薄不均。

3.同一楼层的标高差一皮砖的厚度。

4.混水墙面粗糙。

iii 成品保护

1. 墙体的拉接钢筋、抗震构造柱钢筋、各种预埋件、各种预

埋管线等,均应注意保护;严禁任意拆改或损坏。

2. 砂浆稠度应适宜,砌砖操作时应防止砂浆流淌弄脏墙面。

3.安装模板时,应防止碰撞已砌筑完成的墙。

4. 雨季施工施工时,应覆盖砌体,以防雨防水冲刷。

b)保证质量措施:

为保证砖砌体的质量,红砖在使用的1~2天前必须浇水湿透,砌筑砂浆按设计要求强度的试验配合比配制砂浆,要求每一皮砖的灰缝横平竖直,为满足设计规范所规定的砌体抗压强度,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为保证砌体之间有良好的粘结能力,砖砌体的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一般规定为10mm,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为使接槎牢固,须保证接槎部分的砌体砂浆饱满,实心砖砌体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临时间断处的高度差不得超过1步脚手架的高度。当留斜槎确有困难时,除转角处外,可从墙面引出不少于120mm的直槎,并加设拉结筋。

3.2.3防水及防潮工程

1)防水工程:本工程防水工程主要为屋面防水工程,施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钢筋砼屋面板表面清扫干净;

(2)刷素水泥浆1道;

(3)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

(4)防水油膏;

(5)20mm厚1:3干硬性水泥浆找平

(6)25厚1:1:4水泥石灰砂浆坐铺。

(7)铺贴铁瓦。

2)防潮工程主要为地面防潮工程

(1)现浇砼振捣必须密实,随捣随抹,压实抹光,形成一道自身防水层。

(2)所有穿楼板管道要预埋套管,套管洞周围砼必须捣实。

(3)在厕所水平结构层上和周边墙根120mm高范围内先做20mm厚掺5%一次性防水剂的1:3水尼砂浆作为防水层的基层。

(4)基层的所有转角处一律做成半径为10mm的均匀一致平滑小圆。

(5)防水材料出厂证明及现场抽样送检记录应齐全,并符合要求。防水施工完后做泼水储水试验。

3.2.4内外墙抹灰及刷涂工程

1)抹灰工程施工要点

(1)准备工作:内墙抹灰应在主体工程验收完毕后进行,并对门窗框缝隙进行嵌实,架眼堵实,砖墙表面的灰尘、泥垢等清除干净。

(2)施工工艺:吊垂一抹灰饼一墙面冲筋、墙面湿水一抹灰。

(3)操作要点:

A、室内墙面、柱面的阳角和门洞口的阳角如设计对护角线无规定时,一般可用1:2水泥砂浆抹出护角,护角高度不应低于2米,

每侧宽度不小于50mm,其做法是:根据灰饼厚度抹灰,然后粘好八字靠尺,并找方吊直,用1:2水泥砂浆分层抹平,待砂浆稍干后,再用捋角器和水泥浆捋出小圆角。

B、基层为砼时,抹灰前应先刷素水泥浆一道,抹混合砂浆时,就先刷107胶水泥砂浆一道。

C、采用水泥砂浆面层时,先将底子灰表面扫毛或划出纹道面层应注意接槎,表面压光不得少于二遍,罩面后次日进行洒水养护。

D、纸筋灰或麻刀灰罩面,宜在底子灰5-6成干时进行,底子灰如过于干燥应先浇水润湿,罩面成两遍压实赶光。

E、墙面阳角抹灰时,先将靠尺在墙角的一面用线锤找直,然后在墙角的另一面顺靠尺抹上砂浆。

F、外墙窗台,窗楣、雨蓬、阳台、压顶和突出腰线等,上面应做流水坡度,下面应做滴水线或滴水槽,滴水槽的深度和宽度均不小于10mm,并整齐一致。

2)涂刷工程施工要点: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气候条件的变化,当遇有大风、大雾情况下,不可施工。

(1)在施工前应做好样板间,待验收同意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其样板间保持到竣工为止。

(2)每遍涂料施工时,待前一遍干燥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涂刷最后一遍时,不得随意加入催干剂。

3.2.5脚手架工程

严格按强制性标准要求,编制脚手架搭设施工方案。

1. 搭设要求

双排外架:立杆横距离1.2m,离墙0.4m,立杆为双立杆,相邻立杆接头位置错开,立杆垂直偏差不大于架高的1/200。

下横杆步距1.2m,小横杆靠近立杆布置,剪刀撑每面两端设置,中间每隔15m设一道,剪刀撑与地面成45夹角,与主杆联系不少于3根。

边墙杆:竹架板每隔一层满铺一层,外架满挂密目式安全网。

2. 使用要求:

(1)有适当的宽度(或面积)步架高度,离墙距离满足工人操作,材料堆放和运输的需要。

(2)具有稳定的结构和足够承载能力,能保证在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使用荷载(规定限值)的作用下不变形、不倾斜、不摇晃。

(3)垂直运输设施和楼层卸料平台,和作业面高度互相适应,确保材料的垂直运输转入水平运输的需要。

(4)搭设、拆除搬运方便,能长期周转使用,搭拆进度能满足施工进度安排的需要。

(5)应考虑分层作业,交叉流水作业的要求,减少多次搭设。

3)安全:

(1)确保脚手架具有稳定的结构和足够的承载力,符合安全规范。

(2)认真处理脚手架地基,避免脚手架发生整体或局部沉降,脚手架应有足够连墙点,依靠建筑物整体刚度来加强确保整片脚手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要求规范(试行)

附件3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 (试行)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2015年9月

前言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主要依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03年)、《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功能需求书》、《区域气象观测站建设指导意见》(修订稿)、《自动气象站保障暂行规定》等文件,以基层业务人员实际维护经验为基础,吸收了区域气象站生产、使用和管理等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编写完成。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区域自动站的系统结构、主要性能、完好标准、设备维护时间、内容、流程、注意事项、维护记录表等。 本规范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制定发布,并归口。本规范由陕西省气象局、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负责起草。本规范编写组成员为:周林、白水成、王国君、徐青强、张世昌、张向荣、张晓妮、于进江、毛峰、李晓冬、张帆。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是对区域自动气象站设备设施进行维护的指导性文件。望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遇有问题,及时向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反馈,并望提出改进意见。各单位可根据本规范,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目录 1 总则 (1) 1.1 适用范围 (1) 1.2 规范引用文件 (1) 1.3 设备结构 (1) 1.4 主要设备技术性能 (2) 2 完好标准 (3) 2.1 系统结构 (3) 2.2 技术性能 (3) 2.3 技术资料 (3) 2.4 运行环境 (3) 3 设备维护 (4) 3.1 维护时间 (4) 3.2 维护内容 (4) 3.3 系统测试 (8) 4 维护记录 (8) 5 注意事项 (8) 附录A: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记录表 (9)

附录B:维护工具 (11)

气象观测站

自动气象站 自动气象站是由电子设备或计算机控制的自动进行气象观测和资料收集传输的气象站,通常有以下两种形式: (1)有线遥测自动气象站:仪器的感应部分与接收处理部分相隔几十米到几公里,其间用有线通信电路传输。由气象传感器,接口电路、微机系统、通讯接口等组成。传感器将气象信息转换成电信号由接口电路输出。微机系统是它的心脏,负责处理接口电路及观测员通过键盘输入的信号,并将处理结果输出显示、打印、存盘,也可通过接口送到信息网络服务系统。这种自动站早期用于实时查询气象资料,现在逐渐取代气象站日常主要观测工作。 (2)无线遥测气象站:又称无人气象站。它包括测量系统、程序控制和编码发射系统、电源三部分组成。气象要素转换成电信号的方式常见有机械编码式和低频调制式两种,前者多使用机械位移的感应元件,使指针在码盘上位移而发出不同的电码;后者多使用电参量输出感应元件,使它产生一个低频变化的信号,然后将此信号载于射频上发射。无人气象站通常能连续工作一年左右,每天定时观测4─24次。可在1000公里之外的控制中心指令或接收它拍发的电报,也可利用卫星收集和转发它拍发的资料。该站通常安置在沙漠、高山、海洋(漂浮式或固定式)等人烟稀少的地区,用于填补地面气象观测网的空白处。 高空气象观测 测量近地面到30公里甚至更高的自由大气的物理、化学特性的方法和技术。测量项目主要有气温、气压、湿度、风向和风速,还有特殊项目如大气成份、臭氧、辐射、大气电等。测量方法以气球携带探空仪升空探测为主。观测时间主要在北京时7时和19时两次,少数测站还在北京时1时和13时增加观测,有的测站只测高空风。此外其他不定时探测内容有2公里以下范围的大气状况的边界层探测、测量特殊项目的气象飞机探测和气象火箭探测等。 气象气球 用橡胶或塑料制成的球皮,充以氢气、氮气等比空气轻的气体,能携带仪器升空进行高空气象观测的观测平台。气球的大小和制作材料由它们的用途来确定,主要有以下几种:

区域气象自动监测系统设计及建设

区域气象自动监测系统设计及建设 近年来,气象综合观测系统建设快速发展,全国地面气象观测站已全部完成自动气象站的建设,区域自动气象站作为综合观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量大面广特点,并且由省级保障部门进行技术指导,市、县两级保障。随着对气象观测数据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根据新一代气象观测网络建设的规划,已建成1657个新型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了区域自动气象站全省乡镇全覆盖和618 个山洪地质灾害点气象监测,加上土壤水分观测自动气象站、交通气象自动气象站的建设,共同为气象预报预测、决策气象服务、公共气象服务、气象防灾减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区域气象自动监测系统是针对区域范围内,可能会对人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的气象要素,进行长时间区域范围内不间断的准确监测而设计开发的一款标准区域气象监测站。主要应用于城市降水网络、山洪预警、森林生态、核电厂环境监测等应用。主要监测要素是雨量、风向、风速、太阳辐射、气压、温度、湿度等气象参数。 一、系统内容 该区域气象监测系统是方大天云设计的支持站点参数、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加密间隔、运行状态等信息的远程维护,极大地方便了用户使用和日常维护工作。此外自动站可实现自动电源管理,数据自动

采集、存储、通讯、分析等功能,能够满足灾害性天气监测、降水过程加密观测及多种形式气象保障和气象服务的需求。 二、系统指标 风速 0~60m/s;精度:3%(0-35m/s);5%(>35m/s) 风向 0~359.9°;精度:±3° 降水强度 0~200mm/h;精度:5% 降水类型雨/雪 大气压力 300~1200 hPa;精度:±1.5hPa 空气温度 -50~60°C;精度:±0.2°C(-20~+50°C)‘±0.5°C(>-30°C 空气湿度 0~100%RH;精度:±2%RH 通讯接口 RS232/RS485,板载GPRS 供电方式交流220V/太阳能+蓄电池 工作环境温度 -50~+50℃ 工作相对湿度 0~100%RH 防护等级 IP65 可靠性免维护,防盐雾,防尘 功耗 3-30W 三、功能特点 具有极强针对性的区域范围气象监测设备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 一.观测业务要求 1.1观测时次 1、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自动观测项目每天24次定时观测。(摘自气发〔2008〕475号) 2、基准站、基本站人工定时观测次数为每日5次(08、11、14、17、20时),一般站人工定时观测次数为每日3次(08、14、20时)。(摘自气测函〔2013〕321号) 1.2观测项目 1、各台站均须观测的项目:能见度、天气现象、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日照、地温(含草温)、雪深。 2、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指定台站观测的项目:云、浅层与深层地温、蒸发、冻土、电线积冰、辐射、地面状态。 3、由省级气象主管机构指定台站观测的项目:雪压、根据服务需要增加的观测项目。(1-3条摘自《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气测函〔2013〕321号) 4、有两套自动站(包括便携式自动站)的观测站,撤除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风速风向、蒸发专用雨量筒、地温等人工观测设备;仅有一套自动站的观测站,仍保留现有人工观测设备。(摘自气测函〔2013〕321号) 5、云高、能见度、雪深、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降水类天气现象等自动观测设备已正式投入业务运行的观测站,取消相应的人工观

测。 6、为了保持观测方法与观测手段的延续性,张北、长春、寿县、电白、贵阳、格尔木、银川与阿勒泰8个长期保留人工观测任务的基准站,保留08、14、20时人工观测任务(含自记仪器记录整理)。(摘自气测函〔2012〕36号、气测函〔2013〕321号) 定时人工观测项目表 1.3观测任务与流程 1、每日观测任务 (1)每日日出后与日落前巡视观测场与仪器设备,确保仪器设备工作状态良好、采集器与计算机运行正常、网络传输畅通。具体时间各站自定,站内统一。 (2)每日定时观测后,登录MDOS、ASOM平台查瞧本站数据完整性,根据系统提示疑误信息,及时处理与反馈疑误数据;按要求填报元数据信息、维护信息、系统日志等。

区域气象观测站运行保障经费测算办法(征求意见稿)

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运行保障 经费测算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区域自动气象站(以下简称“区域站”)科学规范管理,科学合理编制区域站运行保障经费预算,给推进区域站社会化保障工作提供经费测算依据,根据区域站运行保障工作实际,特制定区域气象观测站运行保障经费测算办法(以下简称“测算办法”)。 第二条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是指为获取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数据的需要,各省(区、市)气象局根据中国气象局中小尺度站网统一规划和当地气象服务需求而建设的自动气象观测站。区域站按其观测要素不同,分为单雨站、单能见度站、二要素站、四要素站、五要素站、六要素站以及其它区域站等。 第三条本测算办法适用于气象系统区域站日常运行维护保障经费测算的编制和核定,不包含单位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新建站点及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的修复、抢险、重建费用,不适用本测算办法。 第四条充足稳定的运行保障费用投入是保证区域站发挥作用的基础。经费测算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客观性原则。根据不同类型观测站点的运行维护要求,实事求是地确定费用的支出内容和相关系数,做到测算结果客观实际。

(2)科学性原则。区域站运行保障经费测算工作的规范、标准、程序、方法要科学、合理。根据具体的测算对象,选择适当的测算标准,使测算工作及其结果合理准确。 (3)全面性原则。对区域站运行保障经费的测算,必须涵盖运行保障的各个方面,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第五条运行保障经费测算项目包括区域站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运行消耗费用、维护巡检费用、维修保障费用、运行监控费用和计量检定费用。 第六条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地理和自然条件、不同设备使用年限,各地在具体测算过程中可按本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市场价格及消费水平变动情况,适时调整。海岛、浮标等特殊站点可独立核算。 第二章运行消耗 第七条运行消耗费包括设备损耗折旧费、观测场地租赁费、观测场地看护费等。 第八条设备损耗折旧费是指区域站的采集器、传感器、通信、电源等硬件构成系统及其相应附属设施因野外自然环境的侵蚀而产生的损耗或折旧费用。 海岛站、浮标站等特殊站点的设备折旧费另行计算。 第九条场地租赁费是指租赁区域站安装场地所需的费用。自有场地,此费用不计。 第十条场地看护费是指为了区域站的安全,雇人看护产生的费用。根据实际情况,没有可以不计。

区域气象观测站建设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区域气象观测站建设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区域气象观测站是根据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预警、大中城市、特殊地区和专属经济区的气象和环境预报服务需要,在国家级观测站布局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设的观测站,是国家观测站的重要补充。主要承担地面时空加密观测和实时要素监测业务,提供区域性高时空分辨率的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局部环境和区域气候等观测数据。区域气象观测站在原加密自动气象(雨量)站基础上组建,以自动观测为主要探测手段。 为规范区域气象观测站站网规划、站点选址、设备性能、基础设施、组网传输、质量控制、运行保障等系统工程建设,确保区域气象观测站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可同化性和长期、稳定运行,根据《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三站四网”实施方案》(气测函[2005]247号)、《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气象综合观测体系分方案》(气发[2006]45号)、《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多轨道业务和功能体系任务分解和进度表》(气发[2007]17号文附件2)等文件,对区域气象观测站的要求,并参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对自动气象站的有关规定,对全国区域气象观测站的建设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现状与需求分析 1、现状分析 我国现有的国家级气象站网是为获取天气尺度系统信息而设计的,气象台站的全国平均站间距为60多公里。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和气候复杂,现有站网在空间密度和观测频次上,远不能适应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监测、预警的需求。为了满足各级气象服务特别是短时临近预报服务的需要,近年来,各省(区、市)气象局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投资建设了一定数量的以加密自动气象站(包括单雨量自动站)为主的中小尺度天气监测网。高时空密度的加密气象观测资料在气象服务特别是决策气象服务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密自动气象站的建设越来越得到各级政府的关注和认同。 2、存在问题 受经济条件不平衡因素的影响和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监测与气象服务关系认识的不一致,各省(区、市)的加密自动气象站建设极不平衡,西部天气气候资料空白及敏感区内站点稀疏。已经建设的站点存在着自动观测站网的布局和密度很不均匀、观测要素的配置不尽合理、实时数据组网传输效率不高、资料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运行保障体系没有健全等等问题,影响了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系统整体效益的充分发挥。

综合气象观测与技术保障试卷汇总

湘潭市气象系统2015年综合业务竞赛 综合气象观测与技术保障试卷 总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40空,计20分) 1. 本站投入业务应用的自动站有( )和( )型号。 2. 全国实时-历史地面气象资料一体化业务自( )起转入正式运行。全国所有( )站和()站资料纳入资料一体化业务管理。 3. 地面气象资料一体化业务台站工作任务有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 (1)();(2)();(3)();(4)()。 4.台站对疑误信息的反馈包括( )反馈、( )反馈和( )反馈。 5. 新型自动气象站基于()技术和()技术构建,采用了国际标准并遵循标准、开放的技术路线进行设计。 6.新型自动气象站按照“()+外部总线+()+()+外围设备”的结构设计。 7.前向散射能见度仪通过测量( ),可以得出散射系数,从而估算出气象光学视程。 8.EL15-2C型风向传感器输出的信号为( )信号。

9.新型自动气象站的供电电源为( )V蓄电池。 10.守班期间,因硬件故障导致整套自动站无法正常工作,经排查在( )小时内无法恢复时,及时启用备份自动站或便携式自动站。 11.新型自动站硬件包括()、()、()、()四部分。 12.《中国气象局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改革发展意见》指出:发展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就是要实现县级气象机构()、()、()和()等各项业务综合化、集约化。 13.为便于疑误数据处理,将疑误数据分为显性错误数据、()和缺测数据3类。 14.《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技术规定》中取消13种天气现象观测,出现雪暴、霰、米雪、冰粒时,记为(),这4种天气现象与雨同时出现时,记为()。 15.已实现自动观测的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气压、地温、草温记录异常时,正点时次的记录按照()、()、()、内插记录(瞬时风向、瞬时风速缺测处理,风向、风速不做内插)的顺序代替。 16.因设备故障、雨量空翻等造成降水类和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自动观测记录与实际情况不一致时,仅对()时次记录进行处理。 17.自动站中的雨量传感器通过计数翻斗所带的磁铁扫()来测量雨量,计数翻斗每翻转一次,发出一个计数(),表示下了()毫米的雨。 18.传感器是指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元件和()元件组成。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计30分) 1.当用万用表测量雨量传感器上干簧管是否故障,应该使用万用表的

气象观测站仪器简介新

气象观测站仪器简介 2012.03

1.气压计 气压计是自动、连续记录气压变化的仪器。它由感应部分(金属弹性膜盒组)、传递放大部分(两组杠杆)和自记部分(自记钟、笔、纸)组成(见图7-3)。由于准确度所限,其记录必须与水银气压表测得的本站气压值比较,进行差值订正,方可使用。 A. 安装 气压计应稳固地安放在水银气压表附近的台架上,仪器底座要求水平,距地高度以便于观测为宜。 B. 观测和记录 02、08、14、20时四次(一般站08、14、20时三次)定时观测时,在水银气压表观测完后,便读气压计,将读数记入观测簿相应栏中,并作时间记号。 2.百叶箱 百叶箱是安装温、湿度仪器用的防护设备。它的内外部分应为白色。百叶箱的作用是防止太阳对仪器的直接辐射和地面对仪器的反射辐射,保护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并使仪器感应部分有适当的通风,能真实地感应外界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A.结构 百叶箱通常由木质和玻璃钢两种材料制成,箱壁两排叶片与水平面的夹角约为45o,呈“人”字形,箱底为中间一块稍高的三块平板,箱顶为两层平板,上层稍向后倾斜。 木制百叶箱分为大小两种:小百叶箱内部高537mm、宽460mm、深290mm,用于安装干球和湿球、最高、最低温度表、毛发湿度表;大百叶箱内部高612mm、宽460mm、深460mm。用于安装温度计、湿度计或铂电阻温度传感器和湿敏电容湿度传感器。 玻璃钢百叶箱内部高615mm、宽470mm、深465mm。用于安装各种温、湿度测量仪器。 3.干湿球温度表

干湿球温度表是用于测定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的仪器。它由两支型号完全一样的温度表组成,气温由干球温度表测定,湿度是根据热力学原理由干球温度表与湿球温度表的温度差值计算得出。 温度表(见图8-1)是根据水银(酒精)热胀冷缩的特性制成的,分感应球部、毛细管、刻度磁板、外套管四个部分。 A.安装 在小百叶箱的底板中心,安装一个温度表支架,干、湿球温度表垂直悬挂在支架两侧的环内,球部向下,干球在东,湿球在西,球部中心距地面1.5m高。湿球温度表球部包扎一条纱布,纱布的下部浸到一个带盖的水杯内。杯口距湿球球部约3cm,杯中盛蒸馏水(只允许用医用蒸馏水),供湿润湿球纱布用。 湿球包扎纱布时,要把湿球温度表从百叶箱内拿出,先把手洗干净,再用清洁的水将温度表的感应部分洗净,然后将长约10cm的新纱布在蒸馏水中浸湿,使上端服贴无绉折地包卷在感应部分上(包卷纱布的重叠部分不要超过球部圆周的 1/4);包好后,用纱线把高出感应部分上面的纱布扎紧,再把感应部分下面的纱布紧靠着球部扎好,但不要扎得过紧,并剪掉多余的纱线(见图8-3)。 B.观测和记录 ⑴ 定时观测程序 干球、湿球温度表,最低温度表酒精柱,毛发湿度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游标,调整最高、最低温度表,温度计和湿度计读数并作时间记号。 ⑵ 正常观测 各种温度表读数要准确到0.1℃。温度在0℃以下时,应加负号(“-”)。读数记入观测簿相应栏内,并按所附检定证进行器差订正。如示度超过检定证范围,则以该检定证所列的最高(或最低)温度值的订正值进行订正。 温度表读数时应注意:

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站网建设暂行技术要求

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站网建设暂行技术要求

2012年11月 目录 ........................................................................................................................................... 1一、总则...................................................................................................................................... 1 .1.1编制目的...................................................................................................................................... 1. 1.2编制依据...................................................................................................................................... 1.1.3适用范围....................................................................................................... 2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站网规划 1.4....................................................................................................... 2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站网建设 1.5....................................................................................................... 2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站网运行1.6合作模式................................................................................................................................ 21.6.1. 运维机制................................................................................................................................ 31.6.2. 信息交互共享........................................................................................................................ 3. 1.6.3............................................................................................................................ 3二、观测项目设置.................................................................................................................................. 4.能见度观测 2.1....................................................................................................................... 4路面气象条件观测2.2路温........................................................................................................................................ 4. 2.2.1路面状况................................................................................................................................ 5. 2.2.2冰点温度................................................................................................................................ 5 2.2.3.融雪剂浓度. (5) 2.2.4............................................................................................................................... 5 .2.3气象环境观测气温........................................................................................................................................ 5 2. 3.1.相对湿度................................................................................................................................ 6 2.3.2.风速风向................................................................................................................................ 6.2.3.3 降水........................................................................................................................................ 62.3.4. 天气现象................................................................................................................................ 72.3.5. .............................................................................................................................. 7.视频实景观测 2.4............................................................................................................... 8传感器选型及技术要求 2.5........................................................................................................................ 9三、观测站技术要求.................................................................................................................................. 9观测站结构 3.1 结构组成................................................................................................................................ 9 3.1.1.结构设计要求. (10) 3.1.2................................................................................................................................. 10.观测站功能3.2 ......................................................................................................................... 11数据采集与处理 3.3.................................................................................................................................... 12通信方式3.4 .................................................................................................................................... 13供电方式3.5 供电方式选择..................................................................................................................... 13 3.5.1 .蓄电池及充放电控制装置................................................................................................. 143.5.2 . ......................................................................................................................... 14电气安全性要求3.6绝缘电阻.............................................................................................................................. 14.3.6.1

自动气象观测站的建设和应用

自动气象观测站的建设和应用 我国农业的基础设施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因此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在很大程度上还以来气象环境,仍然存在靠天吃饭的现象。而农业作为气候变化最敏感的领域之一,做好气象环境的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气象的监测也变得多样化,自动气象观测站也开始走进更多农业工作者的生活,更好的服务于农业气象监测工作。 自动气象观测站是指能按设定的要求,对多种气象要素自动进行采集、处理、存储和传输的地面气象观测设备,可以减少观测人员的地面观测工作量,提高观测时效和质量。自动气象观测站一般可以监测多项农业气象参数,主要有温度、湿度、雨量、风向风速、地温、气压、辐射、有效光合作用、日照、土壤水分等。自动气象站的建设和应用,对提高气象预测、预报和服务水平,有效防御气象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动气象观测站的各项感应器,各种电缆设于观测场的室内外,观测场的环境变化会自接影响仪器的灵敏性,所以要注意维护自动观测站场地的环境。外设仪器如风杯、风向杆设于室外高处,容易受飞鸟雕琢损毁,或飞鸟粪便污损,从面导致风传感器的数据不准确,必须及时检查外设设备是否有损毁:观测场草坪草高对不同深度低温的感应有影响,必须及时修整草坪;地温场周围泥土的板结情况、底下电缆容易受鼠蚁咬损等情况也要及时发现及时排除。 随着自动气象观测站应用范围的扩大,这些积累下来的监测数据

让可以捉摸的时间跨度和区域跨度变得越来越大,极大的提高了农业领域防灾减灾和利用自然的能力。因此在科技日益月异、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应该排斥自动气象观测站这些新型的科学仪器,而是应该利用好这些仪器来为我们服务,改变过去农业靠天吃饭为顺天吃饭或倚天吃饭的传统面貌。

各类气象站气象观测场围栏与周围障碍物

附表5 各类气象站气象观测场围栏与周围障碍物 边缘和各种影响源体边缘之间距离的保护标准 “障碍物”是指建筑、作物、树木等影响观测场气流通畅或探测资料代表性、准确性的物体。 “孤立”障碍物是指在观测场围栏距障碍物最近点,向障碍物方向看去,与邻近物体的横向距离≥30米的单个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最大遮挡角度≤22.5度的障碍物。 “成排”障碍物是指在观测场围栏距障碍物最近点,向障碍物方向看去,单个物体或两个单个物体的横向距离≤30米的集合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最大遮挡角度>22.5度的障碍物。 “障碍物高度的倍数”是指观测场围栏距障碍物最近点的距离与障碍物最高点超出观测场地面的高度的比值。 “大型水体距离”是指水库、湖泊、河海等水体的历史最高水位距观测场围栏的水平距离。

附表6:大气本底台站保护区划分和保护标准 注:保护区范围半径的确定需要根据当地的气象条件进行评价后划定。其原则是,在主导和次主导风向上,保护半径取较大值,在非主导风向上保护半径取较小值。本标准参照世界气象组织(WMO)的相关标准制定。 南汇气象局与工地距离500米左右

事实:建房超高破坏气象探测环境 2002年6月,贺礼华与蒋受述等人,在衡南县三塘镇政府购买位于322国道旁衡南县气象局西侧的一块土地建私房。2003年11月建至五层封顶,楼高为19.8米。 而国家颁布的《各类气象站气象观测场围栏与周围障碍物边缘和各种影响源体边缘之间距离的保护标准》明确:国家一般气象站观测场围栏与成排障碍物距离,应大于或等于障碍物高度的8倍或障碍物遮挡仰角小于或等于7.13度。贺礼华等人建房与县气象局观测场的最近距离为29.4米,那么楼高应小于或等于3.67米,另加观测场土体高度2.83米,则楼高依法不得超过6.5米。显然,19.8米的楼高超高13.3米。房屋竣工后,每天16时至傍晚,观测场两个测温仪测出的温度不一致。也就是说,西侧房屋超高致使该气象局1年多时间向国家和亚洲气象中心、世界气象组织提供的气象数据严重失真,气象探测环境已遭破坏。 衡南县气象局: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因地面气象探测获取的大气近地面层温度、气压、湿度、风、日照等气象要素资料,是气象部门研究气候变化规律、做好防灾减灾,为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气象服务,进行国际气象情报交换的基本依据。因此气象探测环境受《气象法》保护,周边建筑物必须按规定高度建设,并经省市气象机构批准。2002年11月,衡南县气象局向建设方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告知书》,责令其报批施工图。2003年8月,该建筑物建至第四层时,县气象局再次向建设方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告知书》,并于同年9月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限建设方10日内拆除房屋超高部分或采取补救措施 如加高观测场土体高度 ,处罚款5000元。但建设方还是将房子建好了五层。县气象局只好申请衡南县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衡南县法院经实地调查,于2004年3月26日和同年4月23日,分别作出行政裁定,准予依法强制执行行政处罚决定书,并对建设方的门面进行查封。 建设方:请求法院撤销《行政裁定》 2004年9月5日,建设方提出:一是他们持有《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国有土地使用证》;二是土地是从三塘镇政府购买的,建筑物的规模及层高都白纸黑字写在上述“两证”上。三塘镇政府事先并没有告知他们不能建设五层以上楼房,如果告知了,他们不会在此处买地建房。遂请求衡南县人民法院撤销《行政裁定》。 衡南县气象局的代理律师邓寒鸣、赵盛丽认为,建设方对县气象局行政处罚决定书,在法定期限内未提出异议,依法应当自觉履行。建设方目前尚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事后补办的“两证”与违反《气象法》没有因果关系,况且违法的不是三塘镇政府,三塘镇政府因而与本案无关。 目前,此事已引起衡南县委、县政府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衡南县人民法院于12月5日对是否撤销《行政裁定》举行听证。

气象观测站的优化

气象观测站的优化 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并求解了关于气象观察站的优化的问题,用SPSS软件 对12个样本用—方法进行聚类得到整体聚类树图。然后通过逐步计算R方统计量来确定在不影响信息量的情况下最理想的分类数,为8,具体聚类表格如下: 然后计算各样本的期望和均方值来考虑要去掉的气象点。结果为:4,7,10,12; 关键词:气象观测站年均降雨量均方值聚类统计量距离矩阵 一问题重述 某地区有12个气象观察站,10年来各站测得的年降水量已知,由于经费问题, 有关单位拟减少气象站数目以节约开支, 但又希望还能够尽量多地获取该地区的降水量信息.我们从分析观测站数据入手, 从中找出去掉某个或某几个气象站的方案. 下表给出了各观察站10年的降水量(mm)。

二模型假设 1 . 一般来说, 单个气象站测得的降水量数据具有随机性, 但是各个气象站测出的降水量的分布应该符合一定的规律. 2 . 最初所有气象站所测得信息量可以整体反映该地区的降水量;

3 . 该地区所提供的12 个气象站10 年来的降水量数据是比较精确的. 4:每个气象站的费用基本相同; 三:符号说明 四:问题分析 此题求解主要从三方面入手: (1) 用哪种方法聚类最为合适? (2)可聚类的最大数目? (3)在尽量减少信息量损失情况下,要去掉那些观测站?对一个气象站而言,,统计十年降水量的均值和方差。均值表示降水量的大小,方差表示降水量的变化,如果方差很小,就考虑可用以往的测量值来代替,这些气象站就可以考虑去掉。 五:模型建立 模型一: 先得到相关系数矩阵,然后用最远距离法进行聚类,最后根据方差由小到大计算看在不影响降雨量信息损失的情况下去掉那几个观测站较合适。 模型二: 1:可去掉气象点的最大数目 去掉m 个气象点前的均降水量g=∑=12 112/1i Xi ,g ’= ∑-Xi m )12/(1 判断|g-g ’/g|<0.05,只要有一个组组合满足条件,则可以去掉m 个点,

综合气象观测与技术保障考试卷

市气象系统2015年综合业务竞赛 综合气象观测与技术保障试卷 总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40空,计20分) 1. 本站投入业务应用的自动站有( )和( )型号。 2. 全国实时-历史地面气象资料一体化业务自( )起转入正式运行。全国所有( )站和()站资料纳入资料一体化业务管理。 3. 地面气象资料一体化业务台站工作任务有以下4个方面的容: (1)();(2)();(3)();(4)()。 4.台站对疑误信息的反馈包括( )反馈、( )反馈和( )反馈。 5. 新型自动气象站基于()技术和()技术构建,

采用了国际标准并遵循标准、开放的技术路线进行设计。 6.新型自动气象站按照“()+外部总线+()+()+外围设备”的结构设计。 7.前向散射能见度仪通过测量( ),可以得出散射系数,从而估算出气象光学视程。 8.EL15-2C型风向传感器输出的信号为( )信号。 9.新型自动气象站的供电电源为( )V蓄电池。 10.守班期间,因硬件故障导致整套自动站无常工作,经排查在( )小时无法恢复时,及时启用备份自动站或便携式自动站。 11.新型自动站硬件包括()、()、()、()四部分。 12.《中国气象局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改革发展意见》指出:发展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就是要实现县级气象机构()、()、()和()等各项业务综合化、集约化。 13.为便于疑误数据处理,将疑误数据分为显性错误数据、()和缺测数据3类。 14.《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技术规定》中取消13种天气现象观测,出现雪暴、霰、米雪、冰粒时,记为(),这4种天气现象与雨同时出现时,记为()。 15.已实现自动观测的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气压、地温、草温记录异常时,正点时次的记录按照()、()、()、插记录(瞬时风向、瞬时风速缺测处理,风向、风速不做插)的顺序代替。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试行)

附件 3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 (试行)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2015年9月

前言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主要依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03年)、《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功能需求书》、《区域气象观测站建设指导意见》(修订稿)、《自动气象站 保障暂行规定》等文件,以基层业务人员实际维护经验为基础,吸收了区域气象站生产、使 用和管理等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编写完成。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区域自动站的系统结构、主要性能、完好标准、设备维护时间、内容、流程、注意事项、维护记录表等。 本规范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制定发布,并归口。本规范由陕西省气象局、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负责起草。本规范编写组成员为:周林、白水成、王国君、徐青强、张世昌、张向荣、张晓妮、于进江、毛峰、李晓冬、张帆。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是对区域自动气象站设备设施进行维护的指导性文件。望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遇有问题,及时向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反馈,并望提出改进意见。各单位可根据本规范,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目录 1 总则 (1) 1.1 适用范围 (1) 1.2 规范引用文件 (1) 1.3 设备结构 (1) 1.4 主要设备技术性能 (2) 2 完好标准 (2) 2.1 系统结构 (2) 2.2 技术性能 (2) 2.3 技术资料 (2) 2.4 运行环境 (2) 3 设备维护 (2) 3.1 维护时间 (3) 3.2 维护内容 (3) 3.3 系统测试 (5) 4 维护记录 (5) 5 注意事项 (5) 附录A: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记录表 (6) 附录B:维护工具 (7)

综合气象观测论文

综合气象观测论文 设计课题:pt100铂电阻测温度仪器 专业班级: 学生: 学生学号: 指导老师: 成绩: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日

摘要 热电阻具有测温围大、稳定性好和耐氧化等特点,在低温测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89C51单片机并采用热电阻的线性温度测量装置。该装置由AD580、标准电阻、放大器、AD转换器、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数码显示、串行输出端口等组成。利用恒流源和12位A/D转换器设计温度测量电路,完全消除了传统的不平衡电桥的非线性误差,减小热电阻的接触电阻和引线电阻对测量误差的影响。在程序存储器EPROM中存放电阻-温度分度表,采用信号比较的方式求出高精度的热电阻值,再根据热电阻值的大小查线性表求取对应的温度值,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线性化,大大减小了放大器温漂和非线性的影响,并且实现了热电阻全温度围的温度测量。该方法具有简单、实用、测量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关键词: 热电阻;温度测量;单片机;数码显示;串行输出;非线性;查表一、概述 温度测量已是很成熟的技术,温度敏感元件既有传统的热电阻、热电偶、热敏电阻等温度传感器,又有现代的集成温度传感器、数字温度传感器,还有超高温的光学温度传感器,其中热电阻测温方法以其测量围大、性能稳定、高精度、高灵敏度、安装使用方便等特点在中、低温测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热电阻输出与温度之间的非线性特性给精确测量带来诸多不便。热电阻测温时信号处理常用的方法是采用桥式测量线路、热电阻线性化处理等,其缺点是存在引线电阻。引线电阻随温度变化会产生附加误差,线性化处理比较繁琐且只能减少误差,而正反馈法非线性也依然比较严重。 本文论述了一种基于Pt100的线性测温装置,该装置在单片机的控制下,先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试行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 范试行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附件3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 (试行)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2015年9月

前言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主要依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03年)、《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功能需求书》、《区域气象观测站建设指导意见》(修订稿)、《自动气象站保障暂行规定》等文件,以基层业务人员实际维护经验为基础,吸收了区域气象站生产、使用和管理等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编写完成。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区域自动站的系统结构、主要性能、完好标准、设备维护时间、内容、流程、注意事项、维护记录表等。 本规范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制定发布,并归口。本规范由陕西省气象局、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负责起草。本规范编写组成员为:周林、白水成、王国君、徐青强、张世昌、张向荣、张晓妮、于进江、毛峰、李晓冬、张帆。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是对区域自动气象站设备设施进行维护的指导性文件。望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遇有问题,及时向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反馈,并望提出改进意见。各单位可根据本规范,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目录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 1 总则 1.1 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区域气象站维护的时间、流程、方法、要求等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区域自动气象站的维护。 1.2 规范引用文件 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 a)《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03版) b)《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功能需求书(修订版)》(2012年) c)《地面气象观测场(室)防雷技术规范》(GB/T 31162-2014) d)《气象台(站)防雷技术规范》(QX 4—2015) e)《区域气象观测站建设指导意见》(气测函﹝2009﹞248号) f)《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和高空气象观测站探测环境调查评估方法》(气 测函﹝2013﹞258号) g)《自动气象站保障暂行规定》(气测函﹝2012﹞185号) h)《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地面气象观测站》(GB31221-2014) 1.3 设备结构 区域自动气象站由传感器、采集器、通信单元、中心站软件及供电系统组成。采集器采集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并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通信单元上传中心站。供电系统为采集器、传感器提供电源。区域自动气象站的设备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区域自动气象站设备结构示意图 1.4 设备主要技术性能 1.4.1 传感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