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们眼中的会议产业

我们眼中的会议产业

我们眼中的会议产业
我们眼中的会议产业

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是最近几年,由于传统旅游业受到边际递减规律的作用和过度竞争的影响,其增长速度开始放慢,利润趋于稀薄。而会展旅游业增长速度非常快,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

因此,会展旅游业逐步受到旅游业界的重视。旅游主管部门开始专门研究会展旅游对旅游业的作用,各大旅游企业也纷纷拓展会展旅游业务,设立会议服务部门或成立会议服务公司。一些地方还组建了会展旅游协会或会展经济研究会。

最早介入会议服务的旅行社在几年前的热点城市中形成一支独秀的态势,在会议旺季来临的时候形成事实上的垄断,在哈尔滨、乌鲁木齐等淡旺季分明的城市尤为突出。最近几年随着会展业的发展和客户群的细分,市场规模进一步放大,良性竞争格局正在形成。

由于持续看好会议产业10-20年的远景,近年各大城市出现了一批投资巨大、设施豪华,面向中高端大型会议的度假型、生态型会议场地供应商,如:北京九华山庄、第一城、四川九寨天堂、峨嵋天颐国际会议中心等。而且各地在这方面的建设仍方兴未艾。

会展产业体系正在形成

国际会展业在多年的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接待服务体系,目前我国的会展业也正在形成自己的服务体系。如:会展组织者(PCO)、目的地接待者(DMC)。

目前我国在国际会展业中的地位还非常低。根据ICCA统计,1999年中国(包括香港)举办的国际会议在全球排名15位,接待国际会议占全年全球总会议的1.68%,其中香港地区占0.9%。大陆仅占0.78%。

国际会展业的成功经验表明,会展组织者(PCO)、目的地接待者(DMC)分工体系是会展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我国目前无论是会展旅游企业还是政府都较关注目的地接待者(DMC),热衷于搞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最为重要的会展组织者(PCO)也就是会议提供商,缺乏认识和研究。

旅游营销过程没有进行客户群细分研究

旅游、酒店、景区等产业部门,只会坐等会议团队上门,主动出击的意识和方法不够。而且主管部门热衷于在一些大城市的闹市区举办旅游推荐会,诚然,每一个在大街上行走的人都可能成为旅游者,在理论上也存在到宣传者所在城市观光旅游的可能性。但是过于盲目,一则没有意识到会议对旅游的强势拉动作用,再者因为找不到会议的组织者,只好在大街上做推广,会议团队对一个旅游胜地的传播面是旅游团队的30-50倍,因为旅游团队往往来自于一个城市,它与旅游目的地的关系是点对点,而会议团队来自全国各地,它与旅游目的地的关系是面对点,参会人员对于一个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的传播面会更广。所以打动一个会议组织方关键人士要比打动大街上100人的成本小得多,而结果会更有效。

会议服务业即将成为一个独立产业

由于我国会展业曾经由一些非市场化的发起单位和部门全部或部分垄断,这些机构自己举办国际、国内会展活动,自己联系接待服务等一系列工作,随着会议服务产业群的壮大和成熟,这些单位和部门逐渐意识到中介公司提供的服务效率会更高,质量更好。

所以社团组织、事业单位、政府机关正逐步退出非政府职能部分,把大量的社会化服务项目推向市场,这才是会议服务产业十年来从无到有迅速壮大的真正推动力量!但是推向市场的部分还远远不够,中国贸促会前会长俞晓松在今年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成立大会上讲:“希望20年后,人大和政协两会也由民营的会议公司承办”。

因此,会展业,特别是节奏很快、数量庞大的会议服务产业,已经告别垄断,逐渐从原有的政府接待系统和酒店业、旅游业中整合分离出来,快速形成一个独立的产业。在这个产业群

当中,包含着策划、会议公司、酒店、翻译、速记、会务用品、摄影摄像、公关传播、票务等18个环节。

我国已往对会展审批审慎主要是基于国家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其实目前国际会展大部分是科学和商业性的,与政治等方面关系不大。根据ICCA2000年统计,国际会议从专业上划分,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医学类(32%)、科学类(13.6%)、工业类(8%)、技术类(7.4%)、教育(4.7%)农业类(4.%),以后才是社会科学、经济教育、商业管理、生态环保等。

会议产业下一轮增长行情马上就会来临,那就是我们所说的商务会议,相比起学术类、人文类、培训类会议,商务会议的量将是一个更加庞大的数字。商务会议的组织者对会议服务的要求会更高,一定会寻找有实力、有经验、专业化、品牌好的会议服务商。会议服务产业在3-5年之内将催生出一批区域性或全国性的知名品牌。

趋势:展览业将向大城市集中,会议产业将由原来的大城市向新兴旅游城市、省内二线城市分流。

通过对国际会展业发展的分析,展览业在特定城市的发展有“通吃”效应,即,展览业的发展会自身加速,形成更大的规模,而不可能全国遍地开花。今后北京、上海、广州等重点城市将成为我国展览业的中心。成都、昆明、郑州、西安、沈阳、大连、青岛会成为次中心或区域中心;而随着各地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的加速改善,会议目的地城市将向所有的省会城市、新兴旅游城市和省内二线城市分流。

会展旅游市场将专业化细分

目前国际会展业已经形成了非常细致的市场分工,比如ICCA的市场范围包括50人以上的国际会议,而UIA则在300人以上等。目前我国的会展公司还处于发展初期,只要有会展就接待服务,没有形成细分化的市场。今后随着市场的发展必将形成专业化的分工,形成专门经营展览业、会议业及其中更细分市场的格局。将有面向高、中、低端,面向不同行业和产业的会议服务商。

大型旅游企业将大批进入会议服务市场

目前我国的大型旅游集团如上海锦江、中青旅、春秋旅行社等已经加入了国际会展组织,开发会展旅游市场,但更多的大型旅游集团还没有完全介入会展旅游市场,或仅仅从事了DMC 的接待服务工作。这些大型旅游集团已经普遍看好会议的全程服务市场,可以预见,今后几年我国的大型旅游集团将以其规模大、服务全、无形资产高、资金雄厚等优势进入会议服务市场。国外一些大品牌、专业化、资本实力雄厚的会展业巨头纷纷抢滩中国,整合渠道、控制资源、收罗人才、布局网络,他们显然是垂涎“中国特色的会议市场”。

虽然如此,一切产业发展都必须遵循一些共同的规律,如前所说:速度、定位、业务重点各不相同,会议服务市场也会细分成若干个部分,没有任何企业、也没有任何联盟有能力通吃一个区域的会议服务市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